铜冶炼十篇

时间:2023-03-22 11:53:55

铜冶炼

铜冶炼篇1

2008年6月19日,江铜股份贵溪冶炼厂与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了江铜年产30万吨铜冶炼项目闪速炉计算机优化控制系统验收会议。项目验收组一致同意“江铜年产30万吨铜冶炼项目闪速炉计算机优化控制系统”通过项目验收。

该项目在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贵溪冶炼厂、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历经一年的时间,于2007年8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截止到目前,系统已连续运行了10个月,一直运行稳定、可靠,实现了用户的各项需求指标。该系统属于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主要表现在: 平台复杂、冶金模型复杂; 用户对系统运行的正确性、稳定性要求高。“从设计、使用、易维护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该项目堪称是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闪速炉优化控制系统。”江西铜业贵溪冶炼厂在用户评估报告中如是评价。

系统由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和江铜股份贵溪冶炼厂共同合作开发,贵溪冶炼厂提供系统需求以及参与系统测试,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系统的设计、编码、测试及安装调试等工作。项目严格按照ISO 9000的要求进行全过程管理。

铜冶炼篇2

审计系统在中国是改革开放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经过程。内审是现代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审计事业兴衰的重要力量。实施铜冶炼企业内审质量控制的整个过程,应注意把握每个阶段的关键控制点。关键控制点是指对铜冶炼企业内审工作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活动,而这些业务活动必须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关键词:

铜冶炼企业;内部审计;质量

一、对于企业内审质量控制的研究意义

对于内审的质量而言,认为内审是一种基础简单而且高效的行业,它能够更好地服务企业,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加强内审质量的控制其最终结果是可靠的性,它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包括事前调查、策划、实施,审计复查等等。

(一)企业内审质量控制研究的重要性凸显了其在企业内审中的重要地位。由于企业内审具有客观和独立的特性,所以企业内审时要同时具有公正和准确认真的工作态度,要做到严谨、公平、公正、客观。

(二)审核分析的验证要实事求是,不可随意编造,审计人员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技能和修养,建立良好的审计职业形象。要保证工作认真务实,通过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取得别人对自身审计工作的认可。如果审计需要对自身功能、用途以及定义进行审核,那么需要经在上级审计部门的批准后正常进行,如此审计工作才能在审计活动中得以表达。

(三)企业内审不仅可以增加公司的价值、提高公司的业务,而且通过客观的系统的方法和形式能够帮助相关部门和相企业达成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和目的。企业内审具有高效的且公正客观的优良体系,它是一种保证和设计,能够很好地体现企业的优点,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条件下更好的发挥自己。一个企业只有更好的利用自己的优点结合严谨且高质量的审计工作,才能更高效、更有保证的创造最大的价值。所以企业内审质量的控制是必须的而且是急切的。

二、铜冶炼企业内审质量漏洞

(一)铜冶炼企业内审质量控制的机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铜冶炼企业内审质量控制单位不健全不明确,中国大多数铜冶炼企业内审质量遭受社会的体系系统以及国家的特殊且独立的组织机构设立的严重的影响。大大破坏了我国铜冶炼企业内审质量控制的策略实施。当前铜冶炼企业内审机构的设置零乱且缺乏规范的制度甚至是法律的约束和保护,许多相关部门不能恪尽职守,认真无私的坚守自己的岗位,尽自身的职责。这些现象都表明铜冶炼企业内审质量控制的对策需要多方面的改变和改善,只有不断地学习改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铜冶炼企业内审质量控制才能得以保证,铜冶炼企业内审工作才能有所进步。

(二)铜冶炼企业内审质量控制中的人员自身职业素养有待加强1.铜冶炼企业内审质量控制中的工作人员知识层次不一致。众所周知每个人的本身素养是不尽相同的,在每个人的自身工作中,每个人的自身职业素养也是参差不齐。而对于在铜冶炼企业内审质量控制中的工作者而言,更要拥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和高尚的职业道德。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企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社会更需要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每个员工和技术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最先进的铜冶炼企业内审知识,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复杂社会站的更稳,才不会被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和行业所淘汰。每个员工在遇到困难时应该努力解决,而不是逃避,只有自身的不断学习,才能使员工的知识层面大致一齐。2.铜冶炼企业内审的质量控制的策略及处理措施不科学。铜冶炼企业内审质量控制的科学策略及措施,应包括铜冶炼企业内审系统、铜冶炼企业内审监督审查约束机制、铜冶炼企业内审评价等铜冶炼企业内审责任。铜冶炼企业内审部门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有以下职责,铜冶炼企业内审评价和评估。铜冶炼企业内审评价不仅可以为人事管理提供客观公正的标准,同时将使审计机关根据自定义的标准,形成使审计工作能按计划进行的审计师,进而推动企业内部各部门按照规章制度工作。

(三)铜冶炼企业内审控制存在局限性,职能部门不能各尽其责铜冶炼企业内部审计控制局限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身上,弱化了其他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导致各职能部门不能明确的认识到自身的基本责任,把部门的职责丢掷一旁,不以为是,,追究责任时相互推责。追求利益不办实事,遇事推脱搪塞,遇利趋之若鹜,长此以往形成不良的恶风恶习,严重破坏了审计工作的进行和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提高铜冶炼企业内审质量

(一)逐步建立和完善铜冶炼企业内审质量控制的相关机构铜冶炼企业内审质量控制工作的正常进行离不开审计部门的正确和有效的领导,这就要政府和行业制定合理且科学的管理制度,建立具有正确领导能力的审计指导部门。铜冶炼企业内审的顺利进行需要合理的操作系统的组织和管理,需要使其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的权威。

(二)提高铜冶炼企业内审人员素质应逐步扩大审计人员和队伍的规模,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自身修养。首先,我们应该当建立一个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和系统。进入铜冶炼企业内审机构人员应严格,需要从业者匹配工作资格,以确保铜冶炼企业内审人员具备其职责需要专业能力。其次,应该采用终身学习制度,干到那学到哪。根据行业及企业需要建立终身学习制度,根据工作的需要,有计划地系、分层次的开展业务培训。再次,采用铜冶炼企业内审人员优胜劣汰和奖罚分明的措施。我们应定期检查内审人员的工作,然后根根据评估结果建立内审人员任用和奖惩系统。

参考文献:

[1]朱永生.浅析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J].中国市场,2014,52:090.

铜冶炼篇3

关键词:稀氧燃烧技术;铜冶炼;应用

应用在各种熔炼以及精炼工艺的氧气在有色金属冶炼工艺中是不能缺少的工艺气体,而稀氧燃烧技术的使用对于冶炼企业完成耗能以及节能减排的目标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低碳冶金的手段。回转式精炼炉是火法精炼厂中标准的精炼设备,各国的铜冶炼常已经成熟且广泛应用了拥有降耗节能优点的稀氧燃烧技术。

1概述

稀氧燃烧技术现今,吹炼的工艺以及铜熔炼、有色金属冶炼等都广泛运用氧气来控制烟尘排放以及对冶炼过程进行强化。被有色行业广泛使用的利用富氧助燃的稀氧燃烧技术具备低排量的烟气、高效的热效率、控制容易的炉内气氛以及更加快速的提问速度。

1.1稀氧燃烧技术原理分析以普通空气为助燃剂的传统燃烧技术应用于冶金行业的燃烧方法具备耗能高、烟气大、热效低的缺点,比如烟气在温度达到1400摄氏度左右的时候就可以将热量带走60%以上,这种方式是铜冶炼中不合理的方法。相对传统燃烧技术,稀氧燃烧技术的使用能够对热量的利用提高了效率,其就是将传统燃烧方式的空气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富氧作为助燃剂;不同喷嘴将富氧和燃料高速地射近高温的炉膛内,燃料与氧气经历了在炉膛内高速的搅动以及卷吸过程形成了一种稳定且均匀分布的火焰分布的加热体系。

1.2稀氧燃烧的组成装置控制系统、控制阀组、燃烧烧嘴组成了稀氧燃烧技术的装置;第一,重油管路以及氧气管路是在控制阀组管路上的;其中重油管路的入口出设计有过滤器,重油需要被过滤之后进入油枪,其中分别会经过过七动切断法、流量计以及流量调节阀。第二,单通道雾化氧气的氧枪、喷射重油的油枪以及压缩空气的烧嘴砖构成了稀氧燃烧烧嘴;和常规空气火焰的烧嘴相比,传热的均匀性以及火焰峰值温度的不高并且能够具有均匀的燃烧火焰的特点是稀氧燃烧烧嘴的主要特点,主要的效果是能够控制热点的产生。第三,控制系统的作用就是对进入燃烧控制阀组的氧气根据系统所需要来控制其进入氧枪以及中心油枪;自动控制的燃烧系统使得人机界面对所有的燃烧过程有关工艺的参数可以调节。铜冶炼过程中的氧流量会在铜精炼炉的不同工作阶段能够自动按比例来对重油的流量进行跟踪。

2稀氧燃烧技术在铜冶炼中的应用

稀氧燃烧技术的时候以后,拥有了简单的操作,以及能够有效避免由于煤气燃烧引起的安全隐患;同时也提高了单位时间内处理冷态粗铜锭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利用稀氧燃烧烧嘴来代替回转式的精炼炉的传统烧嘴,并且使用以柴油或者天然气作为主燃料的双燃料系统,这样能够提高燃烧的效率以及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其中,莱克斯的稀氧燃烧技术被广泛应用在金属熔炼炉和金属加热的作业中,而重点的烧嘴具备几个特点:一是能够将燃料的消耗降低将近50%;二是热效率在作业的过程达到70%左右,并且强化了传热和传热的控制。而相对空气的燃烧只是在20%到30%之间而已;三是提升加热的效率以及使物料熔化的比率,并且能够有效加快物料熔化和加热的速度[1]。

2.1提高铜的回收率传统燃烧方式是利用空气来助燃的,由于大量不是助燃的气体进入燃烧的炉膛的烟气废弃内,对烟气的浓度进行稀释,必须经过脱硫塔的洗涤之后的烟气才能够达标进行排放。以富氧为助燃剂的稀氧技术应用之后,明显减少了烟气量,而高速的运转燃烧中会挺高单位时间内烟尘浓度。应用稀氧燃烧技术的布袋收尘系统拥有不少优点:第一,不仅能够缓解洗涤塔面对烟气含尘量脱硫时候的压力、确保环保标准排放的达标,而且能够对烟尘内的铜进行回收效率的提高,从而对于精炼系统内铜的总回收率也进行的提升。第二,相对传统燃烧模式在被洗涤后剩余的含有1%-2%铜的石膏渣只能作为弃渣而难以回收,但是在稀氧燃烧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布袋收尘系统的石膏渣内只含有0.1%-0.4%的铜,使得回收铜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2]。

2.2解决燃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铜冶炼的生产过程中对于传统烧嘴在利用煤气燃烧的时候,还会利用柴油进行辅助燃烧;这种方式在整个生产过程,就会因为操作不慎的原因导致管道内,特别是弯管的地方有煤焦油记忆大量的冷凝水的存在。所以,必须要对暂停精炼炉的作业来进行疏通的工作;然而对于堵塞的疏通工作,耗费时间且程度上的繁琐姑且不说,如果管道里煤气的置换没有彻底,会存在不可挽回的安全隐患;管道内的少量煤气因为没有置换干净,会外泄出来令工作人员中毒甚至在接触明火导致爆炸事件的发生。稀氧燃烧技术应用在铜冶炼的优势这时候就能够看到了,主要以天然气或者柴油的主要燃料在稀氧烧嘴的应用,而较小孔径的燃料以及较大燃料供给的压力是其技术使用的特点。只要工作人员需要精心的维护燃料、设备以及使用过程,就避免对烧嘴孔的清理堵塞的工作,就更不用担心会发生类似传统燃烧系统中在堵塞情况下发生的祸事;所以,利用稀氧燃烧技术之后,对于有效作业的时间得到了提高以及更加连续化的生产过程降低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

2.3提高处理物料的能力铜冶炼的过程中,在传统的燃烧方式过程中,熔化冷态粗铜锭的速度是每小时3.75吨;对比在稀氧燃烧技术运用的生产过程中,该速度能够提高到每小时熔化7.5吨的冷态粗铜锭,而单炉期的作业速度也能够从原先的一天提高到16小时的程度,如此整个作业的成本得到了降低以及提高了有效的生产率。有关数据部门统计,与传统煤气的燃烧模式相比,使用稀氧燃烧技术每年能够为铜冶炼厂节约将近一半的能耗,节约的能耗价值将近750万元。

2.4保证能源供给的稳定性稀氧燃烧技术的使用过程中,既能够使用天然气燃烧又可以燃烧柴油的双燃料燃烧系统是铜冶炼中能源稳定供给的保证,这种使用模式是我国独特拥有的模式,是根据安全性、地理性的基础上进行考虑的。我国幅员辽阔且地理位置各异,如果在天然气的使用受限的一些地区,就能够在铜冶炼作业过程中利用双燃料燃烧系统进行柴油燃烧模式的切换。

3结语

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中坚持的伟大战略,是确保国家长久发展的保证。在有色冶金的过程中氧气拥有不可代替的重要角色,环保意识在大众内心逐渐受到重视以及不断发展的有色冶金技术促使了稀氧燃烧技术在各种冶金过程得到了成功运用。所以,稀氧燃烧技术是目前在铜冶炼中的一种节能、减排、环保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任晓雪.稀氧燃烧技术在铜冶炼中的应用[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学术委员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重有色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第九届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冶炼烟气治理专利技术推广及三废无害化处置研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学术委员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重有色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2012:5.

铜冶炼篇4

1.易燃易爆气体。铜冶炼不仅需要使用大量的天然气、燃油和煤,为了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大量使用纯氧或富氧空气,控制不当,极易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2.有害有毒物质。铜冶炼过程会产生高浓度的SO2和SO3气体,还会有剧毒的HS、HAS气体产生;含砷高的白烟尘、铜砷滤饼、黑铜泥等,对环境和人身均有伤害。

3.噪音。铜冶炼企业需要使用空压机、风机等大功率设备,噪音控制是必须面对的难题。而且工作人员长期接触工业噪音可引起耳鸣、耳背、头晕、失眠等症状,并可引起暂时性听阀移位、永久性听阀移位直至噪声性耳聋等症状。

4.高空作业。铜冶炼企业都建有超过100m的排气烟囱,部分企业的厂房高度也超过80m,大量的管道架设在高空,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高空作业是难免的。若未设臵扶梯、防护栏杆或扶梯、防护栏杆不符合规定要求;扶梯踏板和操作平台未采取有效的防滑措施;高处作业操作人员未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及违章作业都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二、安全生产实践与探索

1.坚持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坚持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组织开展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以及全员的标准化操作培训,组织新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把员工效果与其经济进行挂钩,通过压力层层传递,使职工由被动接受安全培训变为主动进行学习,实现“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转变,员工应知应会的安全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操作日趋规范,三违现象也明显减少。在生产过程中做到“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他人伤害、我不伤害自己”三不伤害。

2.加强安全监管力度。由人力资源课、安环室等部门对各单位的员工安全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突出活动效果的检查考核;每周组织由职能部门、责任部门和课室关人员参加的检查小组,对基层单位干部及员工应知应会的安全知识和规程、措施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抽考,对不达标的个人进行处罚,同时对其责任课室主管给予考核,明确年度培训目标对安全有关的人员进行了技能、能力、素质分析,选择有能力的人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合理分配,要对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安全负责。

3.提高安全装备和技术水平。在公司投产以来,在安全生产和监测领域中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先后引进了监测监控系统和监测分析,实现了调度指挥现代化,为安全工作的超前预测、超前管理奠定了基础。

4.在抓好常规安全工作的同时,广泛开展科技攻关和科研活动,重点解决安全生产中的炉体安全、粉尘污染、火灾隐患、高温熔体防护等安全难题,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

5.坚持有计划地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并不断完善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员工遇到突况的演变能力。

铜冶炼篇5

[关键词]二氧化锰 二氧化硫 脱硫 浓度 PH 温度

中图分类号:U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326-02

[Abstract]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use of manganese dioxide exhaust gas in the processing of copper smelting sulfur dioxide, discusses the most suitable manganese dioxid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desired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sulfur dioxide.

[Key words]manganese dioxide, sulphur dioxide, desulfurization, concentration of PH and temperature

在有色金属铜的冶炼过程中,SO2是随尾气排到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之一,也是尾气中危害最严重的气体。它会危害人、畜的身体健康,破坏植物的叶面,影响生长,腐蚀建筑物,使金属表面生锈,混泥土砼疏松。因此,SO2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相当大。

目前,工业上脱硫的方法较多,大体分为生产前和生产后两大类,所谓生产前就是在硫还未形成SO2时,在原料中就将其除去,如湿法炼铜;第二种方法就是在硫形成SO2后再将其从尾气中除去,第二种方法工业上采用较多一些,工业上也相对成熟一些。

试验中,我们选用我省建水县生产的软锰矿为原料,将锰矿磨细,加水制成料浆作为吸收硫,装于一个吸收筒中,SO2尾气由吸收筒底部进入,经过吸收硫。软锰矿中含有丰富的MnO2,尾气中的SO2与MnO2发生化学反应转化成MnSO4,经过滤,提纯即得到硫酸锰晶体。

反应机理如下,第一步生成连二硫酸锰。

MnO2+2 SO2= MnSO6

一部分MnSO6随即发生分解,生成MnSO4,加热后几乎全部分解生成MnSO4和少量的SO2。

MnS2O6MnSO4+ SO2

当吸收硫中MnO2充足时,一份连二硫酸锰(MnSO6)与一份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两份硫酸锰。

MnS2O6+ MnO2=2MnSO4

因此,只要吸收液中保持足够浓度的MnO2,尾气中的SO2几乎可以大部分被转化为MnSO4,从而达到脱硫的目的。

将吸收液沉淀、过滤,除去杂质,加热浓缩,结晶,即可得到副产品MnSO4晶体。MnSO4晶体可用于纺织工业,也可以用于生产纯度更高的二氧化锰和电解制成金属锰,在农业上可作为一种微量肥料使用。

下面就将试验方法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试验没结果介绍如下:

将磨细的软化锰矿粉加水制成料浆,装入一个可封闭的有机玻璃筒内作为吸收反应塔,吸收液面高度每次保持在0.5m高,其压差要低于尾气压力,以免SO2尾气不能由底部进入吸收液,为了使SO2 与MnO2能充分接触反应,反应塔底部加了一块有细孔的隔板,增加了SO2 与MnO2的接触机率。在反应塔的两端各装有一个转子流量计和一个温度计,以及一个液差压力计,这两套装置是用来控制气体温度、压力、流量,计标脱硫率。

SO2 尾气是用铜精矿在马福炉中加热,用鼓风机送入上述反应装置,模拟冶炼厂生产尾气。如图所示:

试验装置示意图

尾气中的SO2 浓度是通过采集反应塔吸收前和吸收后的气体,用吸收前后的温度T1,压力P1,流量V1及温度T2、压力P2、流量V2等指标计算得到。

为了找到一个最佳脱硫率,我们还分别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吸收试验,结果如下:

一、最佳浓度比试验(指料浆)

脱硫率=N1-N2/N1x100%

N1―吸收前SO2浓度 N2―吸收后SO2浓度

从表中可以看出最佳浓度比为软锰矿:水=1:40

二、最佳PH值试验(指料浆中的PH)

从表中看出当吸收液中的PH为6时,脱硫率为99%。料浆中的PH值是用NaOH调节的。

三、最佳温度试验(指吸收液温度)

由于反应塔温度不易控制,反应塔改用一个烧瓶进行,用料浆浓度比为1:40,pH调节6的吸收液进行试验,结果如下。

由表中看出温度在26℃时,脱硫率为94.9%为最佳温度。

下面我们就对以上条件试验结果进行讨论。

首先是料浆比试验,料浆比在化工反应中也叫原料比,她是任何一项化工反应都必须进行的试验,这是应为,在生产过程中,原料过多会造成浪费,有时还会阻止正反应发生。原料过少,则正反应不充分,效率降低,在表中我们看到料浆比为1:40最理想。

第二是吸收液的PH值试验,由于二氧化锰脱硫反应是一个有氧化还原发生的反应,PH值是有影响的。试验结果看出,吸收液中PH值由酸性变到接近中性,脱硫率最高,PH为6时脱硫率为99%。因此当反应进行到一定PH下降时,就要加碱进行中和,控制在中性左右最理想。

第三是吸收硫的温度影响,同样,温度对氧化还原反应也是有影响的。从表中我们看出吸收温度在26℃左右脱硫率最高,这个温度接近室温,因此,在实际生产或试验中,温度不作为其控制标准。

该试验从理论上和试验结果来看都是可行的,特别是对我省较为适用,建水县有丰富的软锰矿资源,中小型冶炼厂较多,有利于我省的环境保护。

目前还存在的问题是,副产品MnSO4的回收成本较高,工业化回收SO2方法还不成熟,本试验结果只是在实验室模拟得到,要供其生产上运用,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

参考文献:

[1]《炼铜尾气脱硫试验结果报告》.

[2]《从工业气体中回收二氧化硫》 (化学工业出版社).

铜冶炼篇6

铜闪速冶炼炉及硫酸工程余热利用项目试生产报告

 一、项目概况

***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铜闪速冶炼炉及硫酸工程余热利用项目由有色设计研究院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参与项目建设施工的单位有:铜冠建筑安装公司、中国十五冶金建设有限公司等。

项目建设内容:

1、金隆铜业公司铜闪速冶炼炉余热利用项目建设内容:

(1)新增一套每小时精矿干燥能力140吨的蒸汽干燥系统。

(2)闪速炉余热锅炉改造。闪速炉余热锅炉最大设计参数:入口烟气量为45822Nm3/h,烟气温度为1300℃,余热锅炉改造按最大烟气处理量55000 Nm3/h改造。

(3)新增转炉余热锅炉。新增一套转炉余热锅炉,主要参数:入口烟气量60108Nm3/h,入口烟气温度800℃,锅炉运行压力4.7MPa,炉水饱和温度261℃。

(4)新增三台热管式余热锅炉硫酸Ⅰ、Ⅱ系列SO2冷却器,回收硫酸转化工段的富余热量,配套给水装置等。

2、铜冠冶化分公司80万吨硫酸工程余热利用项目建设内容:

(1)建设两台余热锅炉,主要参数:压力5.1 MPa,过热蒸汽压力3.82 MPa,过热蒸汽温度450℃,给水温度160℃,过热蒸汽量140t/h。

(2)建设两套抽凝式发电机组。汽轮机主要参数:进气71-82 t/h,进汽温度435℃,进汽压力3.43 MPa,抽气量35 t/h。发动机参数:功率15MW,电压10kV。配套给水装置等。

二、试生产准备工作情况

本项目改造完成后和试生产前,做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工作,确保改造项目顺利投产:

1、成立项目试运行领导小组,对项目进程和实施内容进行细致布置和准备,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2、所有设备均在调试前编写标准作业程序,确保项目建设和生产稳定。

3、本着资源共享、提高效率、节能降耗原则,对供电、供气、供水、供热系统进行重新规划布置和改造。

4、对主要生产设备及辅助设施进行维护修理,确保投产后运行正常。

三、试生产运行情况

本改造项目于2009年8月份进入试运行阶段。通过一年多时间的生产表明,项目在以下方面效果明显:

1、新技术的应用

(1)蒸汽精矿干燥系统的先进型。项目实施前,铜精矿干燥系统采用重油燃烧产生的热气流干燥,能源消耗高。项目实施后,利用余热蒸气进行铜精矿干燥,蒸气干燥可以有效利用余热资源,节省燃油;并具有投资省、配置紧凑、环保好、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维护省等优点。

(2)热管余热锅炉的先进性。管型余热吸收系统是一种新型余热利用装置,热管式余热锅炉以传热效率高、设备结构紧凑、流动阻损小,两侧热阻可调,运行可靠、操作检修方便等优点,非常适合烟气余热的回收。

(3)80万吨硫酸工程余热利用项目技术的先进性。

余热锅炉的先进性。余热锅炉过热蒸汽温度高于烟气中硫酸蒸汽的露点温度,可有效避免锅炉换热面上硫酸蒸汽结露,防止低位腐蚀;锅炉辐射室及对流室均设有模式水冷壁,并配有外护板,有效改善锅炉对流段结灰和结灰性质;烟气管道采用直通式结构,确保烟气通畅。

余热发电机组的先进性。选择抽凝机组,在对外供热的同时,将多余蒸汽进行发电,并回收凝结水,使余热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2、节能效果对比

项目申报的年节能量31043吨标准煤(电折标系数按1.229计算,下达项目计划按3.29计算,项目节能量为68000吨标准煤)。项目年实际节能量折合标准煤68983.7吨标准煤。具体情况如下:

(1)铜闪速炉余热利用项目节能量计算

铜闪速炉余热利用项目年节能量15859吨。

2007年,项目实施前金隆铜业公司铜冶综合能耗为526.35千克标准煤/吨;项目实施后,2009年金隆铜业公司铜冶综合能耗480.99千克标准煤/吨。

因此项目实施后,金隆公司铜综合能耗下降45.36千克标准煤/吨。以2009年产量计算,项目实施后,电解铜节能349626吨×45.36千克标准煤/吨=15859(吨标准煤)。

(2)80万吨硫酸余热利用项目节能量计算

80万吨硫酸余热利用项目年节能量53124.7吨标准煤。

项目实施后,2010年发电5948.7万千瓦时,对外供热34.4万吨,项目年节能53124.7吨标准煤。

3、环境效益

项目实施后,年节能量折合标煤68983.7吨标准煤,年二氧化碳减排172459.3吨,年二氧化硫减排1517.6吨。

(1)铜闪速炉余热利用项目

随着闪速炉反应物料的提高和供氧量的增加,闪速炉反应塔反应强烈,热强度、反应塔鼓风量、出炉烟气量、烟气二氧化硫含量均明显提高。闪速炉、转炉、及硫酸系统余热产量大幅提高,阳极铜和硫酸系统综合能耗显著降低。

铜闪速炉余热利用项目,年节能量折合标煤15859吨,年二氧化碳减排39647.5吨,年二氧化硫减排348.9吨。

(2)80万吨硫酸余热利用项目

80万吨硫酸工程是***有色公司循环经济工业园主要项目,该项目年有效利用冬瓜山铜矿副产硫精砂100多万吨,有效解决硫精矿堆放问题,彻底消除了硫精矿堆放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硫精矿焙烧产生余热蒸汽,进行余热发电和对外供热,真正起到了矿山资源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目的。

80万吨硫酸工程余热利用项目,年节能量折合标煤53124.7,年二氧化碳减排132811.8吨,年二氧化硫减排1168.7吨。

4、经济效益

项目年经济效益32596.2万元,其中:

(1)铜闪速炉余热利用项目

项目实施后,年新增电解铜产量14.15万吨,硫酸42.8万吨,年增加销售收入209338万元,新增效益24502万元。

(2)80万吨硫酸余热利用项目

项目年经济效益8094.2万元。其中,年发电5948.7万kWh,综合电价0.58元/kWh,发电效益3450.2万元;对外供热34.4万吨,蒸汽价格135元/t,供热效益4644万元。

四、试运行评价

通过试运行表明:项目设计合理,建设标准、质量优良、工艺流程先进、设备性能优越、能耗降低、产品质量合格,产量稳定,圆满达到了设计要求,试生产成功,能够满足正常生产需求。

铜冶炼篇7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青铜冶炼工艺后来居上,独领风骚。利用和发展青铜冶铸技术,楚人在春秋晚期就已开始冶炼并使用铁器。据考古资料,现已出土的东周铁器,大部分都是楚国的,楚人已经初步掌握了块炼渗碳钢和铸铁柔化等工艺。

历秦入汉,冶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当年楚国的冶铁基地宛(汉为南阳郡,即今河南南阳),成为西汉的铁器冶炼和生产基地之一。1959年——1960年,在南阳汉代冶炼遗址的三千平方米发掘区内,发现了熔铁炉七座、炒钢炉数座。考察表明,这一遗址既铸造铁器,又用生铁炒钢并锻制器具,使用时期由两汉延续到东汉晚期。故楚之地彭城(今江苏徐州),也是西汉铁官监守的铁器产地。楚国传统的冶铁技术,乃随着西汉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朝廷的重视而得以普及和提高。学者根据出土的楚国铁器和南阳汉代冶铁遗址的考察,对楚、汉冶铁情况作了探讨。

先秦的冶铁炼炉,尚未在楚地发现。可是,的湖北大冶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已发现了多座春秋战国时代的冶铜炼炉。这些炼炉都是竖炉。学者经研究和模拟试验后认为,这些炼炉的设计合理,性能较为优越,体现了当时冶炼的先进技术。现今发现的西汉冶铁炼炉,也都是与楚国冶铜炼炉相似的竖炉,只是建筑得更为高大、改造得热效率和料容量更大。“我国古代炼铁高炉是从炼铜高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铜绿山的春秋炼炉不仅代表了当时我国的炼铜技术,而且为战国以至秦汉炼铁技术的提高创立了良好的基础”。

楚国的铸铁柔化技术,可以将生铁处理成黑心和白心两种韧性铸铁,如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出土有韧性铸铁制成的六角形锄,长沙左家塘楚墓出土有黑心韧性铸铁制成的凹口锄,但毕竟处于起步阶段,也未能得以推广,故现今出土的楚国韧性铸铁的数量甚少。自西汉中期,冶铁业实行官营,朝廷为了提高铁制农具的使用寿命,着力推广和发展这种可以增加铁器的强度和韧性的技术,于是,铸铁柔化技术不仅发展到成熟阶段,而且普及为常规的工艺方法。

战国中期以后,楚国已能生产白口和灰口混合的麻口铁制品。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出土的战国中晚期铁锤,就是这类强度较高而耐磨性较强的制品。西汉前期,楚人掌握的这种冶铁技术,又发展成为能够生产低硅低碳的灰口铸铁工艺。在此基础上,汉人进而还发明了生产类似今日的球墨铸铁的工艺。

以低温还原的“块炼法”炼出熟铁,又进而对其反复加热和锻打以“百炼成钢”的技术,楚人在春秋晚期就已掌握了。江苏六台的春秋晚期楚墓出土有熟铁条,长沙杨家山春秋晚期楚墓出土有用熟铁锻打成的钢剑。这项技术,在汉代乃至后世,一直作为简便易行的传统而承袭下来并不断予以完善。

冶铁业规模巨大,冶铁作坊遍布全国,中国古代的炼铁炼钢技术在汉代大体完备和基本成熟,钢铁制品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汉代文化的突出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乃与楚人在冶铁技术上的贡献分不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南阳汉代冶铁遗址上发现了熔铁炉七座、炒钢炉数座,这里曾经是西汉时期的铁器冶炼基地之一。

B.楚国人的冶铁技术是在青铜冶铸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春秋时期便已出现,并且后来居上,独领风骚。

C.湖北大冶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发现的冶钢炉已采用与西汉冶铁炼炉相似的竖炉,代表了当时我国的炼铜技术。

D.春秋时期楚国的炼铜技术促进了战国炼铁技术的提高,楚人甚至已经初步掌握了块炼渗碳钢和铸铁柔化等工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从生产生铁到将生铁处理成韧性铸铁,楚人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完成,但是将韧性铸铁全面推向生产、生活领域,则要到西汉时期了。

B.楚人的冶铁技术,直接推动了我国古代的炼铁、炼钢技术的不断发展,到了汉代,已基本成熟,冶铁规模巨大,冶铁作坊遍布全国。

C.早在春秋时期,楚国人便知道经过反复加热和锻打,可以将熟铁炼成钢,这是“块炼法”的进一步发展,并作为一项传统传承下来。

D.在众多楚人冶铁工艺中,球墨铸铁工艺无疑水平,而低硅低碳灰口铸铁工艺其次,麻口铁制品工艺则相对水平最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铸铁柔化技术就可以增加铁器的强度和韧性,从而普遍提高了人们使用的铁制农具的寿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B.楚国冶铜炼炉建造水平高超,与后来的汉代冶铁炼炉相比,虽说热效率偏低,料容量偏小,但是这也足以证明当时楚国冶铜技术的先进。

铜冶炼篇8

摘 要:近年以来,受国家外贸宏观调控限制政策出台的影响,加工贸易进出口形势更加严峻,将在分析铜业概况和政策限制的基础上,研究其原因、影响,进而提出相关对策。 论文关键词:铜工业;加工贸易;政策限制 1 铜工业概况  中国铜工业主要从事的是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我国国内八大铜冶炼商为: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云南铜业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集团公司、铜陵有色金属公司、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金川集团有限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和烟台鹏晖铜业公司,他们同时是中国主要的铜精矿进口商,也是中国铜冶炼厂采购小组CSPT的成员。 全球铜资源分布极不均衡,铜矿储量约87%分布在十个主要国家当中,其中智利储量就占据全球储量的近1/3。我国进口的铜精矿主要来自蒙古、南美和澳洲等铜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 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预计2007年消费量将达到450万吨,其中国内阴极铜生产可达到260万吨以上,而其中依靠国产铜精矿生产的只有不到80万吨,其余的铜原料大部分依靠进口。 2006年黄石市进出口贸易总值达10.33亿美元,位居湖北省第二,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3.2%,其中进口贸易达6.3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翻一番,出口额达3.98亿美元,同比增长三成。黄石进出口贸易主要以矿产品为主,占到了55%以上,其中又以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从智利进口铜精矿和新冶钢从智利进口铁矿砂为主。 根据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计划科了解到的情况,冶炼厂阴极铜生产备料来源比例大体如下:10%自给;30%国内购买;60%进口。 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黄石海关统计,2006年湖北省共进口铜精矿26.77万吨,价值4.54亿美元;进口企业高度集中,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一枝独秀:2006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共进口铜精矿26.43万吨,同比下降10.89%,价值4.5亿美元,同比上升62.83%,分别占湖北省全省进口总量和总价值的98.7%和99.1%。2002-2011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是全省进口铜精矿的唯一企业。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进口铜精矿,经冶炼生产出阴极铜,通过质量认证体系验证合格,再经由其子公司——上海金兆外贸有限公司出口到伦敦交易。实质上,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从事的就是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从中赚取加工费——铜精矿供货商向冶炼厂支付的费用,是冶炼厂利润的主要来源。 然而近年来,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却步履维艰。一方面,由于伦敦铜价大幅度上涨,导致冶炼产能增长的速度高于矿山增长的速度,2006年国际铜精矿市场开始由供应过剩走向短缺,致使进口铜精矿的加工费用不断下滑。另一方面,国家限制政策的接连出台对冶炼行业产生一定的冲击,使中国铜冶炼行业加工贸易遭遇政策冷气流。 2 国家政策 (1)出口方面: 2011年1月1日起,一般贸易下阴极铜出口退说率由原来的7%下调为5%,并征收5%出口关税;2006年4月10日起,一般贸易下阴极铜出口关税由5%上调至10%;2006年9月15日起,取消阴极铜出口退税;2006年11月1日起,铜、电解铝等有色金属初级产品实施15%的出口暂定税率;2007年1月1日起,《2007年关税实施方案》正式实施,铜产品出口税率再次调整。 (2)进口方面: 2006年9月15日起,对进口铜精矿一律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2007年1月1日起,同产品进口税率再次调高。 (3)加工贸易方面: 2005年底,八部委下发通知,已将进口废铜或者铜精矿、出口未锻轧铜列入加工贸易禁止范围;2006年1月1日起,取消了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2006年11月22日起,不再办理阴极铜出口加工手续。 3 问题分析 通过案例描述部分我们知道国家政策限制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我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我国国内铜产品需求量高,国内市场优先满足。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征收出口税的目的之一就是保障国内市场的供给,主要用于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国内经济。 铜工业自身的问题。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大而不强,科技 含量不高,企业多停留在初级产品的浅层次加工上,这不利于我国铜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政府必须出台限制政策督促此类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第二,环保需要。铜业属高耗能,高污染及资源类产业,尤其是前述加工贸易,其过度发展会带来很大的负外部性,增加社会成本,政府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考虑必须对其进行限制。 第三,国家财政状况。我们知道出口退税依赖于政府的财政状况。近几年国家连续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致使财政赤字上升,这时,取消铜加贸出口退税也成为改善财政收支状况的需要。 国家出台的限制政策对铜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概括如下: 正面影响: (1)有利于促进铜业结构调整。国家限制的低层次加工贸易会迫使铜业加工贸易向高科技.纵深加工方向发展,如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就提出了延长产业链和深加工的发展战略。 (2)有利于推动铜冶炼行业的科技创新和节能降耗,铜业若不及时革新,就会陷在政策限制的泥潭里。国家政策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铜业进行革新的动力。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投入十几亿新换了三号五号转炉,并将拆除落后的反射炉,引进先进的爱莎炉。 负面影响: 征收铜产品出口税和铜精矿进口税,使得铜加工贸易企业进口和出口两次付费,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同时又由于加工费下滑,企业利润减少,挫伤了企业生产积极性,同时也加剧了铜冶炼行业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有可能导致恶性循环。 根据自己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的所见所闻及对相关行业资料的阅读,我发现国家和铜冶炼厂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矛盾关系。一方面,国家接连出台各项针对铜冶炼行业的限制政策,特别是多次调整关税和取消进口精铜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而另一方面,大冶有色冶炼厂却仍在从事此类加工贸易,且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07年1-4月,铜冶炼投资26.26亿元,同比增长了43.75%,同时进出口贸易也快速增长,同比增长34.2% 在宏观经济学中有一种理论叫做“时滞”,是指通货膨胀时工资上涨滞后于物价上涨,而在这里则是出现了政策执行对政策出台的“时滞”。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1)政策贯彻力度不够,效率不高。中央制定政策后要逐级下达,从中央到省到市再到县最后到公司,期间还要经过各个部门,这都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且在这个下达的过程中,政策的贯彻力度也可能无形中削弱。 (2)出于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考虑,我们知道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是黄石市乃至湖北省的利税大户,并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公司的支柱产业就是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如果这个支柱一下子到了,那么整个黄石经济发展至少要停五至十年。 国家与铜冶炼行业之间这种矛盾关系的存在有利有弊。从有利的方面看,可以给铜冶炼业一定的缓冲时间,使其顺利地完成向深层次加工的铜材贸易的转型升级。从弊端方面看,如果把握不好,有可能导致国家政策的无效性,不能起到限制“两高一资”产业过快增长等作用。 总的来说,只要地方和公司把握住火候,积极高效的开展过度工作,就能既保证国家政策的发挥,又保证企业的安全转型和地方经济的稳步发展。可见,其存在利大于弊。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铜冶炼行业形势不容乐观;国内面临政策限制,国际上面临加工费的持续下滑,该行业自身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然而,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大冶公司提出了“冶炼规模提升战略”:十一五期间,阴极铜产量从20万吨提升到40万吨。我不禁要问:这一战略究竟有多少可行性? 目前形势下的铜冶炼行业,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利用政策时滞所提供的缓冲时间,加速进行结构调整。在产业方面,可以从单纯的铜冶炼向建筑业,物流,服务业等方向发展。 (2)加快淘汰落后产能。50年代从苏联引进的反射炉所从事的生产已经不适应生产需要,应及时淘汰。 (3)加速转型升级。通过延长产业链,实现由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浅层次加工贸易向进口电解铜,深加成铜材出口的转型升级。同时实施纵向发展战略,发展产品上游采矿.找矿并进入产品下游铜材包装。 (4)在一定时期内适当减产,必要时甚至可以停产,以提升自己在国际市场的主动权。 (5)合并铜业中的小型私有企业,以增强企业活力,加速实现真正的国企公司化 ,同时也能提高竞争力。 (6)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走“节能减耗”之路。发展采选高效节能工艺和设备,先进的冶炼加工技术,资源充分回收利用,并实施先进的环境资源保护措施。 (7)重视人才,走好“人才强企”之路,成立企业产品研发中心,发挥其核心功能。 (8)重视科技进步,培育新的竞争力。抓住国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给予15%税率优惠)的发展机遇,加大科技投入与改造力度,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 (9)加强同海关,银行的合作,发挥其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的作用,避免政策调整带来的损失。 (10)抓住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商务部“万商西进”工程的推进及东部沿海加工贸易向中部地区梯度进程转移加速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加速自身发展。 (11)把握产业发展的热度,重复建设或技术含量不高的项目坚决不能上。 (12)尽快开展和加强矿山新一轮找矿,延长矿山寿命。

铜冶炼篇9

关键词.黄石矿冶工业遗产,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华新水泥厂旧址

黄石市是1950年在“石黄工矿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年轻城市,但黄石地区的矿冶文化传统却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在世界矿冶技术发展史和中国文明进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黄石地区保留了许多的古代和近现代的矿冶工业遗产,见证着黄石独具特色的矿冶文化传统。

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丰富的矿藏,是形成黄石矿冶文化传统的基础。

黄石位于鄂东南长江之滨,地处长江中游,北上经汉水连接中原,南下经湘江、赣江勾通南方,可谓“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荆蛮而引瓯越”,区位优势明显。境内及周边区域河港纵横,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水上交通便捷。黄石地区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探明的矿产多达76种,尤以铜铁最多,现代地质研究表明,黄石位于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中的鄂东南矿集区,是我国重要的铜铁矿产资源的生产基地。这里不但铜铁资源丰富,而且矿种配套程度高,有熔剂石灰岩、白云岩和冶金用矿等丰富的冶金辅助原料矿产;此外,还有丰富的水泥石灰岩、水泥配料、玻璃用砂岩、富碱玻璃原料、天青石等。

黄石地区(包括黄石市区、大冶市、阳新县)矿产开发利用的历史很早。关于黄石地区采冶铜铁的记载屡见于史。三国吴在此置“铁官”管理冶铁和运输,南朝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记述:“吴王孙权以黄武五年,采武昌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当时武昌,包括现在大冶与鄂州)。((晋书・地理志》载:“武昌郡鄂有铁官。”《隋书・食货志》载:“江南人间钱少,晋王广听于鄂州(武昌县治)白芝山有铜矿处锢铜铸钱,于是诏听置十炉铸钱。”唐天祜二年(905年),秦裴任武昌节度使,在大冶开辟官办冶炼机构――青山场院。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南唐划武昌三乡与青山场院合并建县,取“大兴炉冶”之意,定名为大冶县。《宋书‘食货志》载“兴国军有冶。鄂城有场”。《宋书.地理志》载“南唐县,自鄂州与通山并来,隶有富民钱监及铜场、磁湖铁务”。北宋乐史所著《太平寰宇记》载,大冶县白雉山“西南出铜矿,自晋、宋、梁、陈以来置炉烹炼。”《明史・地理志》载:“大冶县北有铁山,又有白雉山,出铜矿。东有围炉山,出铁。又西南有铜绿山,旧产铜”(此为史书最早关于铜绿山的记载)。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大冶县铁山,县北四十里有铁矿,唐、宋时于此置炉,烧炼金铁”。

考古学的证据更为丰富和直接。在距今4000年前的大冶市蟹子地遗址和阳新县大路铺遗址的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层中,考古发掘出土了铜矿冶炼时用于碎矿的工具石砧、铜矿孔雀石、炼铜渣和铜铁共生矿石等。黄石大冶铜绿山铜矿的开采利用历史,至少可上溯至三千年前的西周早期,有学者认为其始采年代早至夏文化时期。阳新县港下采矿遗址的历史也早到周代。在大冶的春秋时期五里界城、战国时期鄂王城、汉代草王嘴城,均形成了以城址为中心的矿冶遗址群,有学者认为是春秋、战国、西汉时期为管理大冶地区铜矿采冶而修筑的城址。而铜绿山遗址除在商周至西汉期间被大规模不问断地开采千余年外,到了隋唐时期,又被再次利用。有学者统计,黄石地区约有87处与古代矿业有关的遗址,时代涉及商周、宋、元、明、清等。

近代,至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兴建汉阳铁厂,开办大冶铁矿作为原料基地。1893年,使用机器露天开采的大型矿山――大冶铁矿投入生产,标志着这片热土上绵延了三千年之久的矿冶生产活动,开始进入了机械化、现代化的新时代。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盛宣怀合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成为“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形成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1915年以前,该企业的钢铁产量几乎占中国钢铁产量的100%。随后,大冶钢铁厂、中国近代第二家水泥厂――湖北水泥厂(华新水泥厂的前身)、湖北最早的新式炼铜厂――富池炼铜厂、湖北最早在井下作业使用凿岩机的富源煤矿公司均设置在黄石地区。黄石逐步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

新中国成立后,黄石市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迅速发展现代矿冶工业,坐落着全国十大特种钢厂之一的大冶特殊钢集团公司、全国十大铁矿之一的大冶铁矿、全国三大水泥集团之一的华新水泥集团公司等国家大型骨干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钢城”和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黄石地区矿冶工业经过三千余年的发展,采矿业从手工开采,发展到大型机械化作业;冶金业从就地置炉发展到现代化大型冶炼厂;建材业从烧制石灰,发展到现代化水泥集团公司。数千年的矿冶生产活动,为黄石留下了数以百计的与矿冶生产活动有关的古代遗址和近现代工业遗产。笔者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黄石市1410处文物点中,有147处与矿冶生产或矿冶工业相关,文物遗存时代基本涵盖了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以其良好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所蕴含的突出普遍价值,成为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典型遗存,201 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一、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一)遗产内涵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位于湖北省大冶市城区东南约3公里,1 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保护范围面积约为5.55平方公里,主体遗存是大量商代晚期至汉代的采矿遗迹和冶炼遗迹。通过历年的考古工作,发现了诸多古代地下采矿井巷(井231座、平巷100条、井巷总长8000余米、采空区达70多万立方米)、12座冶炼炉、1处选矿场、2处冶炼场、35枚矿工足迹、100余座墓葬等遗迹,以及古代炉渣约40万吨、古代铜斧、铜锛、铁斧、铁锤、铁锄、木铲、木槌、木辘轳、船形木斗等采掘工具及陶、木质生活用具1000余件。由于遗址位于现代矿山生产作业范围内,许多文化遗迹已被破坏,一些考古遗迹经发掘后被回填,目前被原址保护的主要是遗址中部的七号矿体、遗址西部的冶炼炉、以及七号矿体东北的岩阴山脚遗址和四方塘墓葬区等。1984年,在七号矿体上建成了遗址博物馆。

(二)遗产价值

1.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当时世界范围内先进技术的代表,是人类创造力的杰作。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表明,古人在铜绿山古铜矿的最大开采深度达60余米,采用了竖井、平巷、盲井、斜井联合开发技术,成功的解决了井下通风、排水、提升、照明和井巷支炉等一系列复杂技术。对铜绿山废弃炉渣重约40万吨的古代铜炼渣进行检测显示,其平均铜含量只有0.7%,这种提炼水平,欧洲19世纪末才达到。遗址体现了中国古代高超的找矿、采矿、冶炼技术以及管理和组织大型矿山生产的先进方式,无愧于人类创造力的杰作。

(据杨永光、李庆元、赵守忠,殷伟璋、周百灵,陈树祥等先生的研究)

2.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为已消失的文明提供独特的见证。据测算,铜绿山古铜矿至少生产了10万吨以上的粗铜(纯度达93%以上)。根据近年有关铜器产地来源的学术研究成果,河南殷墟妇好墓、湖北荆门左冢和郧县乔家院等楚国贵族墓、盘龙城遗址出土青铜器原料的一部分很可能来自于铜绿山。因此,铜绿山出产的铜与商代经营南土、楚国争霸等重大历史直接相关,为中国青铜文明提供了独特的见证。

3.铜绿山古铜矿是古人对土地资源利用的杰出范例,体现了人类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黄石地区矿冶文化传统形成的开端。铜绿山铜矿是黄石地区宝贵的资源,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传递的信息表明,黄石地区古代人类对铜矿资源利用达到很高水平,这一区域人类成功地适应了当地环境、掌握了自然规律,成为人类利用土地资源的杰出范例。结合黄石地区之后数千年历史发展特点,铜绿山古铜矿堪称这一区域矿冶文化传统的开端。

二、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

(含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

(一)遗产内涵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用官款创办汉阳钢铁厂,设大冶矿务局,开办大冶铁矿。1892年,大冶铁山至石灰窑长江边的36公里长的运矿铁路(该铁路沿用至今)修通,为汉阳钢铁厂提供铁矿石。1894年,汉阳钢铁厂竣工投产。1896年,盛宣怀接办了汉阳钢铁厂和大冶铁矿。1898年,“萍乡等处煤矿总局”成立。1908年,盛宣怀将汉阳钢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冶萍公司),开始“商办”时期,吸引民间投资,扩大生产规模,这是中国最早的钢铁煤联合企业。辛亥革命后,汉冶萍公司扩充,新设“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大冶钢铁厂”。目前,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保留在黄石的遗存主要有大冶钢铁厂旧址、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卸矿机等。

1.大冶钢铁厂

位于黄石市西塞山区,为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于1913年创办。1917年起引进两座美国固定式化铁炉,日产铁900吨。其产量之多、设备之先进,为当时亚洲与远东一流。至1984年,大冶钢铁厂停产。大冶钢铁厂旧址包括冶炼铁炉、高炉栈桥、厂部办公及居住旧址(欧式办公楼1栋,日式住宅4栋)、t望塔、水塔、汉冶萍界碑。

冶炼铁炉,共两座。1921年1号化铁炉身建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钢铁冶炼炼炉,为当时“亚洲第一高炉”。炉高27.44米,容积为800立方米。1938年,为避免日军占领后使用,军队将其炸毁。目前仅剩部分残基。

高炉栈桥,建于1919年,主要作用是运输矿石及燃料。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发现的米矿遗存

办公及居住旧址5栋,欧式建筑1栋,是当时大冶钢铁厂的厂部办公楼,3层,建筑面积720平方米;日式建筑4栋,是工厂高级管理及工程技术人员使用的宿舍楼,每栋两层,建筑面积2366平方米。

水塔,建于1918年,通高约33米,底座平面呈等边八边形,最大径1 1米;水塔上部为圆柱形蓄水罐,直径14米;为欧式建筑风格。

嘹望塔,建于1919年,位于厂区内江堤上,主要功能为警戒、报警;平面呈等边六角形,通高约1 3米,塔身高约11.1米,最大直径2.6米;塔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敞开式,下层在六个不同方位设1 2个椭圆形嘹望孔,塔身用红砖和米灰色砖(无标识)错缝平砌,红砖上带有“铁锤钢钳”交叉标识。整个建筑坚固结实、美观,为欧式建筑风格。

汉冶萍界碑,界碑高70厘米,25厘米见方,青石制作,

“汉、冶、萍、界”四字,分刻于石碑四面。

2.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大冶铁矿天坑)

大冶铁矿为张之洞于1890年创办,1893年投入生产,当年产出铁矿石约3000多吨。1 907年,萍乡煤矿建成,汉阳铁厂技术改造完工,次年,大冶铁矿并入盛宣怀成立的“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抗战爆发不久后,大冶铁矿被日军占领,为日企经营。新中国成立后,大冶铁矿通过重建,生产规模扩大,用大型机械化生产取代了小生产,将过去分散的采场联成一个整体,于1958年建成东露天采场并投入使用,2003年露天开采结束,转入地下开采。露天采场旧址得以整体保留,被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大冶铁矿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座采用机械化开采的大型露天矿山,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目前遗存主要是东露天采场旧址(即大冶铁矿天坑),位于黄石市铁山区铁山街道象鼻山,由象鼻山、狮子山、尖山三个矿体组成,是大冶铁矿的主要采场。整个采场东西长2400米,南北宽900米,上下落差444米,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是世界第一高陡边坡、亚洲最大人工采坑。

3.卸矿机

位于黄石市黄石港区石灰窑长江码头上。1938年,日军占领黄石,为掠夺大冶铁矿资源,在原有矿山的东矿码头上增设机械化程度更高的卸矿机专用设备――卸矿机,1941年5月竣工投产。卸矿机由两排贮矿仓(共8个带卸矿口的矿仓)和皮带运输机两大部分组成,矿仓上部铺设铁轨,供火车运矿、卸矿;卸矿口下,架设皮带运输机,通过卸矿口直接将铁矿装船,卸矿能力每小时500吨,码头泊位可停靠7500吨级轮船。自1900年日本人从德国人手中夺得了大冶铁矿的开采权起,至1945年,大冶铁矿共生产优质铁矿石约1900万吨,而日本就运走了约1500万吨,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通过东矿码头运走的。

(二)遗产价值

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黄石矿冶文化传统的顽强韧性。中国近代饱受外强欺凌,但中国人民始终不断奋发图强、致力于振兴祖国,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黄石矿冶文化传统延续至此,应对社会挑战而发生重要转变。

首先,伴随着汉冶萍公司的创办,一批外籍矿师工程师、工匠和沿海近代工业较发达地区一批技术工人来到黄石地区,带来了新技术、新思想、新文化,原有的矿冶文化传统产生变革并在适应新形势中继续延续,黄石地区成为全国洋务运动中心之一,迅速融入近代工业文明。

其次,汉冶萍公司率先大规模引进当时国际领先的技术和设备,在中国首次成功建立起从采矿、生铁冶炼到轧钢的一整套技术,生产出高质量的钢铁制品,实现了产业技术的建构,在整个中国近代,汉冶萍公司是唯一采煤炼焦、铁矿开采、生铁冶炼、炼钢、轧钢于一体的钢铁联合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国乃至亚洲现代重工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黄石矿冶文化传统得到弘扬和壮大。

第三,汉冶萍公司由于其在中国乃至亚洲钢铁行业的重要地位而受到日本觊觎,抗战时期,尽管厂区被军占领,但一些重要设备(包括厂房、冶炼铁炉、输电线路、部分铁路等)事先被国人炸毁,技术人员撤后参与西南地区钢铁厂矿的建设,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充分反映了黄石矿冶文化传统之中不屈自强的精神。

三、华新水泥厂旧址

(一)遗产内涵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决定建设南北大动脉――粤汉铁路,湖广总督张之洞发现黄石黄荆山上的岩石是制造水泥的上等原料,上书朝廷主张开办水泥实业,获得批准,大冶湖北水泥厂(即华新水泥厂前身)得以创立,出产水泥质量很高,1915年在巴拿马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该厂生产的水泥获得一等奖,1923年在上海商品陈列第三次展会上,获得最优奖。抗日战争期间,厂址西迁至湖南被多次炸毁。1946年,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大冶水泥厂在黄石成立,从美国引进两座湿法水泥窑。1950年,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经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成为“华新水泥厂”,其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规模能力,在1 950年代被誉为“远东第一”。此后,我国在美国进口设备的基础上加强自主研发,于1977年建成改进型的湿法水泥窑,被命名为“华新窑”,并在国内全面推广。2005年华新水泥厂搬迁新址,位于黄石市区核心的老厂区旧址得以原址保护。

华新水泥厂旧址指的是老厂区内以湿法生产水泥的一系列设施设备,主要包括3台湿法水泥窑、3台四嘴装包机等生产设施及生产线、运输线、厂房和管理用房等配套设施,占地面积约5.4万平方米。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46年从美国进口的2座水泥窑、3台贝式四嘴装包机、4台磨机等设施设备以及1977年投产的3号窑,虽经多年使用和维修维护,但主要材料和配件仍为当年原物,真实性和完整性良好。

(二)遗产价值

1.华新水泥厂1―3号湿法水泥窑为核心的水泥生产工艺,代表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生产力,在中国水泥发展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华新水泥厂不但沿袭了汉冶萍公司的作法,引进当时国际领先的设施设备,形成世界一流的生产能力,继续巩固了黄石矿冶文化传统;而且自力更生,使用了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3号窑(华新窑),形成具有中国技术特色的生产工艺,为黄石矿冶文化传统增添了新的积极因素。

2.1970年代起,世界水泥生产工艺逐步进入到第4代技术阶段――新型干法技术阶段,华新水泥厂的湿法水泥窑属于第3代技术工艺的先进代表,相关设备、技术资料、安装图纸均保存完整,见证了世界水泥工业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通过对黄石地区矿冶生产历史的梳理和对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的考察,我们发现,自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黄石地区的人群,逐步认识并开发利用当地铜、铁、银、石灰等各类丰富的矿藏资源,依托自身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与外界发生持续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本地的矿产资源和矿冶产品输出,外界的知识、人力、资金输入,黄石地区的矿冶生产活动则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发展,该区域的行政区划变迁和制度安排也相应地体现出有利于组织管理矿冶生产的特点。

文化学理论认为:文化传统是指长期形成的持续对一个民族起作用的某一文化体系,它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动准则、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的总和;文化传统是一个文化群体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和众多的文化事相中,经过世代选择传递而成的。结合这一理论,我们认为,数千年来,黄石地区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传统,即黄石矿冶文化传统,它植根于黄石地区悠久的历史、沉淀在这一区域人群的心底,表现出尊重科学、开放兼收、开拓进取、生生不息的精神文化特点。

铜冶炼篇10

[关键词]铜精矿;国际市场;加工费

[中图分类号]F7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147-02

1 铜精矿市场现状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对铜的需求也日益加剧,铜冶炼及铜加工工业也迅猛发展。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统计,2012年中国铜冶炼(精铜)产能已接近980万吨,2012年实际电解铜(精铜)产量已达到582万吨。但我国矿产资源特别是铜矿资源严重不足,75%~80%的铜精矿要从国外进口。与此同时,世界主要铜矿被少数投资机构或财团操控,它们非常清楚目前中国庞大的铜冶炼加工产能及有限的铜矿资源之间的极度不平衡现状,愈发对铜精矿市场进行垄断和价格操控,大肆挤压中国铜冶炼企业的生存空间。

金隆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隆公司”)冶炼所需的铜精矿90%以上从国际市场采购,其余从国内采购或采购粗杂铜补充。从以下金隆公司2008—2012年铜精矿进口量及电解铜产量统计表可以看出:铜精矿进口量除2012年因年度大修原因进口量略降,其余年份进口量都在100万吨以上;电解铜产量除2012年停产大修原因较2011年略降,2008—2011年都较快增长。2008—2012年金隆进口铜精矿之所以没有随电解铜产量快速增长,是因为国际铜精矿市场不好,金隆从国内市场补充了部分铜精矿以及在国内采购了大量废杂铜。因此,为维持长期稳定的原料供给及加工费收益,金隆公司必须不断拓宽原料特别是进口铜精矿供货渠道、加强铜精矿采购谈判及管理、持续探索进口原料采购的新思路。

2 金隆公司铜精矿采购模式及合同谈判基本要点

2.1 金隆原料采购方针

金隆公司是由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住友商事株式会社、平果铝业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的大型中外合资企业。金隆公司的铜精矿采购,不仅得到其控股方铜陵有色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还得到了股东方日本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住友商事株式会社的鼎力相助。股东各方利用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积极为金隆搭桥引线或以担保、中介的形式助力金隆公司原料的供给。金隆公司在股东各方的帮助下,经过自身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已经制定了明确的原料采购方针:长期合同采购为主,现货采购为辅;矿山合同采购为主,贸易商采购合同为辅。

2.2 铜精矿采购合同谈判基本要点

铜精矿采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加工费TC/RC的谈判(TC-Treatment Charge粗炼费,RC-Refining Charge 精炼费)。TC指每千吨铜精矿应付给冶炼厂的粗炼费(单位:美元);RC一般分为三部分:RC铜指每磅铜(铜精矿含铜)应付给冶炼厂铜的精炼费(单位:美分),RC金指每盎司金(铜精矿含金)应付金的精炼费(单位:美元),RC银指每盎司银(铜精矿含银)应付银的精炼费(单位:美元)。铜精矿价格计算公司可以简化如下:

铜精矿价格=铜精矿含铜量×铜价+铜精矿含金量×金价+铜精矿含银量×银价-粗加工费TC-RC铜-RC金-RC银

国际市场上精炼铜的价格十分透明,买卖双方均依照伦敦、上海等地期货市场价格(即伦敦铜、沪铜)制定彼此间的现货成交价。冶炼厂商与铜精矿厂商价格争锋的焦点在于加工费TC/RC的高低,在铜价确定的前提下,加工费越高,铜精矿的价格就越低;反之亦然。

除了加工费的谈判,铜精矿实际业务中,还涉及铜精矿的合同量、回收率、计量、取样、化验(含水百分率和计价金属含量)、运输、作价期、付款、结算等条款的谈判。在互赢互利、长期合作的前提下,在谈判中争取更多有利条款并严格执行合同条款,这是铜精矿采购的基本要求。

3 拓宽思维,探索适合金隆公司进口原料采购的新思路

3.1 坚持金隆原料采购方针适时根据市场改变采购形式

面对严峻的铜精矿市场,金隆公司一直关注国际矿山动态,将与矿山合作当成原料采购的重中之重。在维持、加强与现有矿山合作的同时,密切关注新的矿山项目,寻求与新矿山接触、合作的机会。因近年来越来越多贸易财团开始控股、参股矿山,金隆也迅速调整思路,扩大与贸易商的合作,寻求更多供货渠道。如通过每年参加LME年会(伦敦金属交易所年会)和CESCO(世界铜业大会)之机,金隆积极与世界各矿山、贸易商开展广泛的交流、会谈,让供应厂商了解金隆的发展与合作的诚意,增进互信,增加签订合同的可能性。金隆还一直选择与实力强、诚实守信的矿山和贸易商签订长期合同,比如签订1~2年或3~5年固定交货量和加工费的长期合同,这样既能保证长期稳定的原料供应,又能保证稳定的加工费收益。在签订长期合同的同时,根据供货情况、市场情况,在现货市场订购部分原料,以弥补长期合同数量的不足。

3.2 充分利用金隆独有优势——各股东方的地位和影响

金隆公司控股方是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大型有色金属公司,精铜产量在国内一直保持前两位,而且还是CSPT(China Smeltery Purchase Team,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组)主要成员。CSPT是由江西铜业、铜陵有色、云南铜业、大冶有色、金川有色、中条山有色和白银有色等国内最大的7家精炼铜生产商为增强与外商就铜精矿贸易谈判的话语权,结盟成立的联合谈判小组。CSPT成立后通过共同制定《铜原料联合谈判公约》和《实施细则》、在成员间“CSPT信息周报”、划定各季度的成交底价等措施来维护中国铜商的利益。金隆公司可与铜陵有色以及CSPT实现信息共享,联合谈判,共同对抗国际铜矿巨头的垄断。

金隆公司的外资股东方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住友商事株式会社同属日本住友集团。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住友商事株式会社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谙熟国际市场运行规则,在国际铜产品市场享有盛誉。金隆可靠其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影响,为金隆作担保或中介,消除对金隆不了解的供应厂商的疑虑,从而获得更广泛的原料供应渠道。

3.3 拓宽思维 不断探索原料采购的新思路

国际铜精矿市场瞬息万变,金隆公司也应审慎调整进口原料采购策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在于矿山保持良好合作的同时,积极发展优质、诚信、稳定的供应商;在维持一定量长期合同的基础上,市场向好时,在现货市场大展拳脚,签订现货采购合同,增加加工费收益。在国际铜精矿市场形势严峻时,可以考虑减少铜精矿进口量,在国际或国内市场多采购粗杂铜,增加阳极炉或专门冶炼废杂铜炉子的利用率,满足电解产能的需要,弥补加工费收益;在进口铜精矿加工费持续处于低位时,也可考虑适时降低投料量甚至停产检修,尽量降低亏损。

面对当前铜冶炼企业的疯狂扩张,金隆作为有担当的铜冶炼企业,可力荐政府管理部门,提高铜冶炼行业准入门槛,规范铜冶炼行业投资行为,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际铜精矿市场的供求关系,提高国内铜冶炼厂的议价能力,获取正当的加工费收益。

从长远来看,金隆公司可联合控股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增加地质勘察探矿方面的投资,寻求更多可用铜矿资源。当然,最好是能逐步积累资本,联合中资公司或银行参股甚至买断国外矿山,掌握更多铜矿资源。

4 结 论

金隆公司在风云变幻的国际铜精矿市场已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熟练掌握了各种谈判技巧,并通过规范运行和恪守合同,逐渐在国际市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为公司原料采购及加工费收益提供了有力保障。但要想在变幻莫测的国际铜市场长期立足,还要靠金隆公司继续保持勇于探索、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坚强决心。

参考文献:

[1]成海荣.破解中国铜精矿市场难题[J].中国有色金属,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