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免疫十篇

时间:2023-03-15 15:39:54

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篇1

【关键词】 流感疫苗 脂质体 体液免疫 血凝抑制试验

study on preparation of liposomeencapsulated influenza split vaccine and its humoral responses in mice

hao shumei, wang yajun①, qi fengchun②, li honggua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22, china;①college of life science,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1, china;②changchun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products, changchun 13006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produce liposomeencapsulated influenza split vaccine and study its humoral response and protective immunity in mice.methods:prepared multilaminar liposome vaccine by film evaporaqtion combined with lyophilization; immunized balb/c mice with the obtained liposomeencapsulated influenza split vaccine and the routine influenza split vaccine, serum antibodies were assayed on weeks 213 by the haemagglutinationinhibition(hi) test and elisa, the hi test for the special antiha antigen and the elisa test for the igg. protective immunity against intranasal virus challenge was determined at 12 weeks postvaccination.results:the liposomeencapsulated influenza split vaccine elicited a higher titer of hi and igg than the nonliposomal vaccine, at interval times, the hi titer of liposomeencapsulated influenza split vaccine could reach 23 times and 4 times more than the nonliposomal vaccine in 2 μg/mouse group and 4 μg/mouse group, and its antigen level examined by elisa was 1 time higher than the nonliposomal vaccine. of the 6 immunized mice, 4 were protected from the challenge with influenza virus.conclusion:compared with routine influenza split vaccine, the liposomalencapsulated influenza split vaccine induces higher humoral immunity and shows good protection.

[key words] influenza vaccine;liposome;humoral immunization;hi test

目前对流感的防治最为有效的一种手段是接种流感疫苗,疫苗的各种佐剂(包括人工合成佐剂和天然佐剂)以及高效载药系统(包括脂质体、微囊等)的研究和使用使疫苗的效果得到很大提高[14]。Www.133229.coM使用佐剂疫苗可在减少抗原使用量的情况下保持较高免疫效果。脂质体为一种新兴的药物剂型,其在作为药物或疫苗的佐剂或载体方面的效果越来越受到广大医药工作者的关注。本试验的研究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脂质体包裹的流感疫苗,以达到如下的几点要求:①制备方法简单,使用安全;②能够给机体更有效的保护;③用更少的剂量即能达到免疫效果。本研究表明,脂质体流感疫苗可激发机体产生更强的体液免疫和保护效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流感病毒和抗原 a/california/7/2004(h3n2)毒株及抗原由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疫苗六室提供。

1.2 实验动物 6周龄洁净级雌性balb/c小鼠,体重18~20 g,由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动物室提供。

1.3 主要仪器 zetasizer3000hs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英国马尔文公司);epics xl流式细胞仪(coulter,美国)。

1.4 脂质体流感疫苗的制备 采用薄膜法与冷冻干燥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得多层脂质体,步骤如下:氢化大豆卵磷脂(pc)(德固赛公司,德国)和胆固醇(sigma,美)混合溶于氯仿,40℃真空旋转蒸发,成膜[5]。加水,剧烈震荡,水浴超声约1小时致淡云雾状,按比例与流感裂解疫苗混合,冻干。

1.5 脂质体流感疫苗的性质研究

1.5.1 脂质体的形态学观察 分别用高倍显微镜(100×物镜)及电镜对制得的脂质体进行形态学观察。

1.5.2 脂质体的粒径分析 室温下用zetasizer 3000hs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对制得的脂质体粒径进行分析,测定其粒径分布和平均粒径。

1.5.3 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采用lowry法,测定上清中的蛋白质含量。

1.6 脂质体流感疫苗的体液免疫效果评价

1.6.1 balb/c小鼠的免疫 小鼠分为5组,每组5只,用2 μg抗原/只和4 μg抗原/只的剂量分别对其进行免疫,设脂质体流感疫苗组,流感抗原组并设对照组。

1.6.2 体液免疫检测 分别对免疫后不同阶段(免后2~13周)采集的血清进行检测,用hi(heamagglutinationinhibition)方法检测特异性抗体(抗血凝素抗体),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gg抗体水平[6,7]。

1.7 脂质体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评价[8] 由于流感病毒感染几乎不会造成动物个体的死亡,其疫苗的保护效率只能通过疫苗对感染小鼠的肺部的保护率来体现。用0.02 ml流感病毒鸡胚尿囊液(10-8.0 eid50)对免后12周的小鼠进行鼻腔攻击。6天后,处死小鼠,无菌取肺,观察其病灶的多少,没有肺部病灶的小鼠认为受到保护,用mdck细胞检测小鼠肺部的流感病毒滴度(肺部病毒滴度定义为能够引起cpe的肺内容物的最大稀释倍数)。

2 结果

2.1 脂质体流感疫苗的性质

2.1.1 形态观察 为了验证制得的脂质体的基本形态和其直径的大致范围,由高倍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可见,该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粒径分布较均匀,直径大约在微米级,证明了制得的脂质体的完整性,其粒径符合粒径测定要求,见图1和图2。

2.1.2 粒径测定结果 为了更精确的测得脂质体粒径,室温下用zetasizer 3000hs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对制得的脂质体的粒径进行分析,测定其粒径分布和平均粒径。可见80%以上的脂质体粒径在3.86~35.35 μm之间,这个粒径范围表明了制得的脂质体可大大增强其结合抗原的抗原性,见图3。

图1 脂质体流感疫苗的电镜照片(略)

fig.1 the electron micrographs of influenza split virus liposome

图2 脂质体流感疫苗的100×显微镜照片(略)

fig.2 the 100× micrograph of influenza split virus liposome

图3 用malvern zetasizer 3000hs激光粒度分析仪粒径测定结果(略)

fig.3 the diameter distribution of liposomes determined by malvern zetasizer 3000hs

note:the average vesicle size distribution was determined by numberbased.

2.1.3 包封率测定 为了测定脂质体对流感抗原的包封率,采用lowry法分别测定脂质体悬液的总蛋白量为155.75 μg及其除去脂质体后上清液中蛋白量为13.35 μg,按公式计算得脂质体包封率为91.1%,表明了制得的脂质体对流感疫苗具有较高的包封效率。

2.2 脂质体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

表1 免后2~13周的小鼠hi结果(略)

tab.1 the hi titer of 213 weeks after immunization

表2 免后2~13周小鼠elisa结果(略)

tab.2 the elisa titer of 213 weeks after immunization

表3 脂质体流感疫苗对免后12周小鼠的保护效力

tab.3 protection against a/california/7/2004(h3n2) virus infection in preimmunized balb/c mice

2.2.1 hi测定特异性抗体结果 为了检测脂质体流感疫苗的特异性免疫效果,采用hi测定免后一段时间的小鼠血清,对实验结果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nonliposomal、liposomal和对照组两两相比,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2 μg/mouse组和4 μg/mouse两个剂量组对比可以得出,4 μg/mouse组的脂质体疫苗组的hi指数提高的更多,为非脂质体疫苗组的4倍左右,可见高剂量组免疫效果优于低剂量组。随着免疫时间的延长,hi指数逐渐升高,在4~6周达到峰值,两个剂量组都显示非脂质体疫苗组hi值升高缓慢,峰值较低。而脂质体疫苗组hi值迅速升高,峰值较高,见表1,该结果证明了脂质体流感疫苗可产生较同等剂量的非脂质体疫苗高得多的特异性抗体。

2.2.2 elisa测定igg结果 为了进一步检测脂质体流感疫苗刺激小鼠机体产生igg抗体水平,采用elisa法对免后一定时间的小鼠血清进行测定。该elisa试验所测的样品均为10倍稀释后的血清样品。测定的结果应用spss 11.5软件统计分析:nonliposomal、liposomal和对照组两两相比,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2 μg/mouse组和4 μg/mouse两个剂量组对比可以得出,4 μg/mouse组的脂质体疫苗组的igg水平提高的更多,为非脂质体疫苗组的2倍左右,可见高剂量组免疫效果优于低剂量组。随着免疫时间的延长,igg水平逐渐升高,在4~6周达到峰值,两个剂量组都显示,非脂质体疫苗组igg水平升高缓慢,峰值较低。而脂质体疫苗组igg值迅速升高,峰值较高。试验结果证明,脂质体流感疫苗组可刺激机体产生较非脂质体流感疫苗为高的igg抗体,见表2。

2.3 保护性试验 为了获得脂质体流感疫苗对机体抵抗流感病毒更直接和可信的数据,进行了保护性试验,结果显示,脂质体流感疫苗组保护率最高,肺内容物流感病毒滴度最低。表明了脂质体流感疫苗对机体的保护效果要高于非脂质体流感疫苗,见表3。

3 讨论

机体对外界细菌和病毒的抵抗主要存在两个免疫途径:一是体液免疫,二为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主要是由b细胞介导的,免疫后导致机体合成抗ha、na等主要糖蛋白的抗体,血清抗体主要为3种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与其他病毒感染一样,最初应答为igm,然后才是限制病毒再感染的iga和igg。体液免疫应答最终效应是将侵入机体的非己细胞或分子加以清除,即排异效应。但抗体本身只具有识别作用,并不具有杀伤或排异作用,因此体液免疫的最终效应必须借助机体的其它免疫细胞或分子的协同作用才能达到排异的效果。主要有:①抗体分子的中和作用;②抗体分子的调理作用;③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作用;④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本试验采用脂质体做佐剂包封流感疫苗,通过血凝抑制实验(hi)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免后几周的小鼠血清的抗体水平进行检测,hi检测其特异性抗体,elisa检测总抗体水平。在免后12周用活毒a3(h3n2 eid50=10-8.0)对小鼠进行攻击,1周后检测小鼠肺部病变,测得疫苗对小鼠机体的保护效率。hi及elisa实验表明,脂质体流感疫苗较单纯抗原具有明显的优势,相同剂量下,脂质体流感疫苗可激发更多的抗体;免疫后小鼠血清中的抗体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疫苗的保护效率无佐剂疫苗为2/6,相应脂质体流感疫苗为4/6。实验过程中,我们认为有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①注射途径的问题:注射途径一般有肌肉注射、腹腔注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我们分别采用以上途径对小鼠进行免疫,4周后采血测其hi,从而得出在本实验条件下各注射途径产生的免疫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静脉>腹腔>肌肉>皮下>皮内。鉴于静脉注射难度较大,故我们采用了免疫效果较强的腹腔免疫途径。

②脂质体粒径大小的问题:脂质体粒径对脂质体疫苗的免疫效果影响很大,理论上说,粒径越大免疫效果越强,故作为佐剂一般制备mlv型脂质体。但粒径过大给后段的除菌造成很大的困难。故脂质体粒径适中是脂质体制备过程中的一个难题。我们发现,脂质水化过程中的超声时间是影响脂质体粒径大小的一个主要因素:超声时间越长粒径越小。超声时间分别控制在0.5、1.0和1.5小时的粒径测定结果分别为22.85、15.51和12.25 μm。另外,我们发现,采用我们现在使用的卵磷脂膜材,超声时间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脂质体的粒径很难再减小。笔者认为,这可能和用来做脂质体膜材的卵磷脂的质量有关系,采用纯度较高、组成较单一、分子量差别较小的卵磷脂作膜材或可得到更小粒径的脂质体。

【参考文献】

1 hughs h p a, babiuk l a. the adjuvant potential of cytokines [j]. biotechnol ther, 1992;10:101117.

2 zanvit p, havlickova m, tancer j et al. immune response after adjuvant mucosal immunization of mice with inactivated influenza virus [j]. immunology letters,2005;97:251259.

3 alving c r. liposomes as adjuvants for vaccine [m]. in: levine m m, woodrow g c, kaper j b, edt. new generation vaccines, 2nd ed. new york: marcel dekker, 1997:207213.

4 hideki asanuma, katsuiku hirokawa, masanori uchiyama et al. immune responses and protection in different strains of aged mice immunized intranasally with an adjuvantcombined influenza vaccine [j]. vaccine,2001;19:39813989.

5 张灵芝.脂质体制备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2832.

6 wang d q, christopher m e, nagata l p et al. intranasal immunization with liposomeencapsulated plamid dna encoding influenza virus hemagglutinin elicits mucosal, cellular and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 [j].j clinical virology, 2004;31:s99s106.

体液免疫篇2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体液免疫;心肌损害

轮状病毒是我国秋冬季婴幼儿严重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近年研究发现,轮状病毒感染不仅导致典型的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还常侵犯心脏、肝脏等多个脏器,出现肠道外损伤[1]。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表明可能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2]。本研究选取6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检测其CK-MB及免疫球蛋白水平,以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体液免疫功能的特点,为疾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集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住院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共62例,其中男性37人,女25人,年龄3-48个月,大便轮状病毒抗原均阳性,符合轮状病毒肠炎诊断标准;且大便普通培养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培养均阴性;排除免疫抑制剂或增强剂等影响免疫功能药物及其他病毒感染、结核、肿瘤等引起免疫功能异常疾病的患者。另选同期3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4-42个月。

1.2 方法

1.2.1 留取患儿新鲜大便标本(

1.2.2入院后第2天早晨抽取空腹静脉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K-MB(心肌损害以CK-MB>25U/L为主要判定标准),放射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IgG、IgA、IgM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IgG、IgA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

3 讨论

许多研究显示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在多种病毒的感染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4]。患儿对抗轮状病毒的感染需要依靠自身抗病毒感染的防御能力,这有赖于体液免疫的参与,在机体产生的各类特异性抗体中,IgG、IgA、IgM发挥着重要作用。IgG是病毒感染时重要的保护性抗体,有中和游离外毒素、病毒,调理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产生持久性免疫,在机体免疫防护中起主要作用[5]。本次研究发现轮状病毒肠炎患儿IgG水平显著下降,其结果与张春梅等研究报道不一致,考虑可能和性别、年龄、病程长短、标本数量等因素相关。血清IgA是免疫细胞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产生的免疫分子,分泌型IgA是粘膜局部抗感染的主要免疫物质,能凝聚抗原、中和病毒及毒素。本次研究中轮状病毒肠炎患儿IgA降低,提示病毒感染期间粘膜防御能力低下,可能导致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及双糖酶活性下降,造成大量水样泻。IgM是初次体液免疫反应早期阶段产生的主要免疫球蛋白,具有中和病毒的作用,本研究中轮状病毒肠炎患儿IgM明显升高,考虑是机体的早期免疫应答反应所致。

轮状病毒感染后,心肌损害发生率约为19%-80%,为了排除酶学检查中非特异性因素的干扰,我们选择了CK-MB,该酶几乎完全来自于心肌,受其他脏器影响甚微,在心肌损伤的早期具有反应迅速等特点,较其他心肌酶指标更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早期诊断心肌损害的主要指标。本次研究发现有心肌损害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IgA水平明显下降,可能导致胃肠屏障功能受损,轮状病毒突破胃肠道屏障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导致肠道外的感染。

本次研究发现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体液免疫功能存在异常,可能与心肌损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目前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主要以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本研究的发现有望为疾病进一步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Li N, Wang ZY. Viremia and extraintestinal infections in infants with rotavirus diarrhea[J]. Di Yi Jun Yi Da Xue Xue Bao, 2003,23(7):643-8

[2] Yao YM, Ou QQ, Chen Y. Factors triggering extraintestinal infection of rotavirus[J]. Nan Fang Yi Ke Da Xue Xue Bao, 2006,26(10):1491-3

[3] Farrell RA, Antony D, Wall GR, et al.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to EBV in multiple sclerosis is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activity on MRI[J]. Neurology, 2009, 73(1):32-8

[4] Wanhala WM, Silva SM. The human antibody response to dengue virus infection[J].Viruses, 2011,3(12):2374-95

体液免疫篇3

关键词:体液免疫;抗原;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对体液免疫示意图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否某一种类的抗原可以通过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呈递来活化B细胞,同时也可以运用直接刺激B细胞的方式来进行活化?针对这样的疑问,通过抗原的分类来进行简要分析。

1问题的产生

关于同一种的抗原是否既可以通过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呈递来活化B细胞,同时也可以运用直接刺激B细胞的方式来进行活化,这一疑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材中37页图2-15“体液免疫示意图”引出的。如图:

图一 体液免疫示意图

2问题的解析

由于示意图带来的困惑与知识混乱,如何让学生能够清晰区分体液免疫中B细胞被活化的具体过程,关键要让学生对于抗原及其分类有个直观的认识。

2.1抗原的特性

人教版高中教材上对于抗原的定义为: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并举例病毒、细菌灯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同时根据现代抗原的概念,抗原必须具备二种特性,即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抗原的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分子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它涉及到了抗原分子与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它必须经过抗原呈递细胞的加工、处理和呈递作用,以及可以被T细胞和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所识别。因此抗原的免疫原性与抗原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关,更与机体的免疫应答特性相关。

另一方面,抗原的抗原性(antigenicity)是指抗原分子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反应的特性,故亦称之为抗原的反应(reactivity)。它只涉及抗原分子与抗体分子或T细胞的抗原受体分子(TCR)间的相互作用,即分子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只是抗原分子表面的有限部位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称此部位为抗原决定簇(antigendeterminant)或表位(epitope)。因此抗原的抗原性主要决定于抗原分子的化学性质。如抗原为蛋白质分子,其抗原性可决定于其氨基酸序列或其空间构型。

2.2抗原的分类

由于抗原具有以上的特性,通常可以将抗原分为天然抗原、人工抗原、胸腺依赖抗原与胸腺非依赖抗原和超抗原四种类型。其中胸腺依赖抗原与胸腺非依赖抗原就是解决我们上述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关键。

实验证明,由抗原激发的免疫应答是多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由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和B细胞共同参与予完成的。

大多数抗原激发的体液免疫应答,必须有辅T细胞(helperTcell),简称TH细胞的参予才能完成,称这种抗原为胸腺依赖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TDAg),该抗原由T表位和B表位组成,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但是也有少数抗原物质,不需要TH细胞的参与,就可以单独刺激B细胞来产生抗体,称这种抗原为胸腺非依赖抗原(thymusindependentantigen,TIAg),该抗原由B细胞丝裂原及多个重复的B表位组成,可使不成熟及成熟的B细胞应答,只产生体液免疫应答不产生细胞免疫应答。

这二种抗原的区别主要在于其抗原决定簇的结构不同所致。TD抗原在其分子结构上,既具有载体功能的决定簇,也具有抗原性决定簇。且在其分子表面出现多种不同抗原决定簇,但缺乏重复出现的同一决定簇,TD抗原主要是大分子蛋白质。而TI抗原多数为大分子多聚体,带有重复出现的同一抗原决定簇,且降解缓慢,故不需要TH参加即能直接刺激B细胞,TI抗原主要是多糖类物质。

3问题的结论

由以上关于抗原的特性及分类特点可知,于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材中37页图2-15“体液免疫示意图”所示的体液免疫中同一种的抗原是否既可以通过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呈递来活化B细胞,同时也可以运用直接刺激B细胞的方式来进行活化这一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少数抗原可被B淋巴细胞直接识别,其他的抗原需要抗原提呈细胞处理后才可以。

4教学建议

在高中生物的课堂上,可以简单跟学生介绍一下抗原的分类,分为胸腺依赖抗原与胸腺非依赖抗原。而两种抗原的特点就是前者对于B细胞的刺激需要T细胞的参与而后者不需要。那么根据这样的特点就很容易理解每一个抗原要么需要T细胞要么不需要T细胞的传递过程,因此不可能同一种抗原有两条不同的刺激B细胞的路径。

参考文献:

[1]稳态与环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金伯泉.医学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马兴铭、丁剑冰[M].北京:医学免疫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利迪亚德.免疫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体液免疫篇4

[关键词] 肺癌;体腔积液;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抗原修复;退色;免疫组化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0(a)-0017-03

薄层液基细胞技术(thin-layer cytology test,TCT)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技术,最早应用于妇科宫颈细胞学检查,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1]。随后人们不断将此项技术应用到非妇科细胞学检查[2-4],并与传统脱落细胞学涂片比较,具有薄层、背景清晰、面积小、血液成分少、利于显微镜观察等优点,但在癌性体腔积液TCT检查中存在癌细胞比较散在或细胞团不如传统涂片立体感强等不足。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癌细胞与间皮细胞的鉴别有时很困难,对癌细胞来源及分类更一筹莫展。体腔积液多数混有间皮细胞,常常需要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与癌细胞加于鉴别,并对癌细胞进行分类。IHC染色如果不先经HE染色,则不清楚TCT涂片中是否存在癌细胞或可疑癌细胞(目标细胞)或者TCT涂片是否合格,如果经HE染色而采取不同退色方法,会造成不同结果。有报道使用盐酸、高锰酸钾及草酸等对传统涂片和组织切片HE染色进行退色[5-6]。笔者曾在组织切片上采用抗原热修复方法退色,效果较好[7]。胸水TCT涂片IHC染色,由于每张TCT涂片中的细胞排列是随机的,常规IHC染色针对性较差,往往造成诊断困难,为了准确鉴别间皮细胞与癌细胞以及对癌细胞进行详细分类从而达到确诊目的,本小组采用双重免疫组化(double immunohistochemistry,DIHC)染色,即在一张TCT涂片上,同时显示两种抗原成分[8],来弥补一些抗体敏感性虽高而特异性低的不足,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收集2009年3月~2012年3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病理科肺癌伴胸水转移送检病例68例,年龄45~70岁,中位年龄63岁,64排CT均显示肺内占位病变,伴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其中9例有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质硬。经气管镜、穿刺活检或切取锁骨上肿大淋巴结等手段,获取组织学标本,并及时经10%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切片,经HE染色和IHC染色确定诊断为:鳞状细胞癌13例,腺癌40例,腺鳞癌6例,神经内分泌癌9例;同时获取新鲜胸水每例500 mL,采用TCT制片。TCT制片设备为康柏液基细胞制片机及配套耗材,由湖南长沙康柏恩医疗科技公司提供。免疫组化染色抗体选为:TTF-1,CK7,CK14,CK18,P63,P40,CgA,Syn,CR1(柠檬酸修复),CR2(EDTA修复),Vimentin,CEA和MC,常规IHC染色采用ElivisionTMPlus,DIHC染色采用Dou MaxVision,细胞通透剂为X-100,所选试剂均购于福州迈新公司。

1.2 方法

1.2.1 制片

将每例活检组织选一蜡块进行切片,厚约4 μm,分别切12张,裱于防脱载玻片上,60℃烤2 h,经二甲苯、梯度乙醇脱蜡,入水冲洗干净。每个病例抽取新鲜胸腔积液500 mL,立即制片,分取10 mL液体,放入一次性塑料试管,每例取36管,放入低速离心机,1500 r/min,离心10 min,吸取上清液放入洁净试管中留作冲洗液,将沉渣逐一转移到TCT保存液当中,震荡1 min,用制片机制片,肉眼见细胞层较厚时,用同例胸水离心上清液稍加冲洗,使细胞涂层变薄,立即风干固定于95%乙醇液中15 min,取出在60℃烤箱烤15 min,每例制36张TCT涂片。

1.2.2 分组及染色

将每例胸腔积液36张TCT涂片随机平均分成B、C、D三组,每组12张TCT涂片。

1.2.2.1 A组 为活检石蜡切片,一抗选择TTF-1、CK7、CK14、CK18、P63、P40、CgA、Syn、CR1(柠檬酸修复)、Vimentin、CEA和MC,设立阴阳性对照片,按ElivisionTM Plus操作方法完成免疫组化染色,DAB显色。

1.2.2.2 B组 先经HE染色,显微镜下选择合格涂片:细胞排列均匀、基本单层、目标细胞核-浆-膜结构清晰。然后去掉盖玻片,经二甲苯脱胶,梯度乙醇(由高浓度至低浓度)脱二甲苯,最后入水清洗。再将B组分成B1、B2组:要求EDTA修复的为B1组,其余为B2组。现配EDTA液(pH=9.0)按1∶50配置(一份原液和50份蒸馏水混合)适量,放入洁净高压锅中,去盖先加热至沸腾,将B1组TCT涂片放入沸腾的EDTA中,加盖继续加热至喷气2 min,自然冷却;再将配制好的柠檬酸液(pH=6.0±0.1),放入洁净高压锅内适量,开盖加热至沸腾,放入B2组TCT涂片,加盖继续加热至喷气1 min,自然冷却。安全取出抗原修复的涂片,用PBS冲洗。通过EDTA和柠檬酸高压加热修复,HE染色TCT涂片彻底退色。DIHC染色前滴加过氧化物酶阻断剂,以防止由于抗原修复导致的内源性生物素与抗体产生非特异性结合。在滴加一抗前,用X-100细胞通透剂进行处理,增加细胞的通透性,有利于抗原抗体结合。DIHC染色是采用不同颜色的显色剂,显示不同抗原成分,显色遵循先深后浅,胞膜、胞核着深色,胞质着浅色,选择好抗体搭配。本组一抗搭配:MC-Syn,MC-CgA,MC-P40,MC-CK181,MC-CK7或MC-CK14,CR2-P40,CR1-TTF1,CR1-P63。染色采用DouMaxVision方法,BCIP/NBT/AEC显色,其步骤按照DIHC染色要求,设立阴阳性对照片。

1.2.2.3 C组 经HE染色,显微镜选择合格涂片,去掉盖玻片,经二甲苯脱胶,梯度乙醇(由高浓度至低浓度)脱二甲苯,最后入水清洗。用0.5%盐酸及草酸溶液常温退色10 min,入水冲洗。一抗选择TTF-1、CK7、CK14、CK18、P40、CgA、Syn、CR1、Vimentin、CEA和MC,设立阴阳性对照片,在滴加一抗前,应先用X-100细胞通透剂进行处理,按IHC染色ElivisionTMPlus操作方法完成,DAB显色。

1.2.2.4 D组 不经HE染色直接做IHC染色,一抗选择TTF-1、CK7、CK14、CK18、P40、CgA、Syn、CR、Vimentin、CEA和MC,设立阴阳性对照片,在滴加一抗前,应先用X-100细胞通透剂进行处理,按ElivisionTMPlus操作方法染色,DAB显色。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判读标准:着色部位正确,无背景着色,着色对比鲜明,即使有一个细胞着色也视为阳性。B、C、D三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组织病理A组结果比较,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TCT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包括宫颈液基细胞检查、体腔腔积液、气管镜刷片及灌洗液、肿瘤穿刺液、尿液及脑脊液等。对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肿瘤分类起着重要的作用。肺癌伴胸水转移的患者,一般失去手术机会,多采用化疗和放疗。但首先要明确是否伴胸水转移以及肿瘤的详细分类。如果能获得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为最佳,但取活检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往往很困难,只有通过胸水检查来明确诊断和分类。前言提到TCT检查较传统涂片有其优缺点,不论TCT涂片还是传统涂片,虽经HE染色诊断,但常需要借助免疫组化染色才能与间皮细胞鉴别和明确肿瘤细胞来源及分类。每张TCT涂片中存在多种形态各异的细胞,包括反应性增生的间皮细胞,有时形似癌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时间皮细胞不但表达CR和MC,还可表达某些角蛋白CK等多种抗原成分。在一张TCT涂片上只用一种抗原如CK(特异性低),不能区分间皮细胞和癌细胞。CR和MC敏感性虽高但特异性不高,文献报道二者敏感性可达100%,Murugan等[9]报道38例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病例中CR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2.31%。Betta等[10]认为CR的敏感性为98%,陈颖等[11]的研究认为CR的特异性为69.5%,赵维聪等[12]报道CR及MC敏感性为100%,特异性分别为82.1%和17.9%。普遍认为CR和MC的敏感性高,而特异性相对较低且不一致。若一张TCT涂片上的不同细胞分别表达不同抗原或一个细胞不同部位同时表达两种不同抗原,就可以大大增强抗原表达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这就是免疫组化双重染色与常规免疫组化染色的区别。郗彦凤等[8]利用BSAP/CD30标记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的R-S细胞是石蜡切片,林秋霞等[12]用PCNA+NF-160的免疫双标记证明培养细胞中分裂神经元是否为成熟神经元是培养细胞,也有报道利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进行细胞双标记[13-14],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但DIHC染色同时采用抗原热修复退色技术在TCT中的应用未见报道。通过对TCT涂片免疫组化研究,发现HE染色柠檬酸或EDTA修复退色做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最好、确诊率高,而用盐酸退色常规免疫组化染色次之,未经HE染色的较差。分析其原因,前两种方法,都使用了HE染色,显微镜观察,选出了合格的TCT涂片,期中B组采用抗原热修复方法退掉HE染色,既不损伤抗原成分,又无染料分子阻碍抗原抗体结合;C组经HE染色后选用盐酸和草酸退色,抗原成分遭到一定程度破坏[6],造成部分假阴性,导致确诊率下降;D组是未经HE染色,显微镜下无法选择合格涂片,存在不合格涂片,导致确诊率降低。通过对68例有组织学对照的癌性胸水做TCT检查,旨在探讨液基细胞HE染色联合DIHC染色对癌性胸水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分类诊断的价值,结果显示抗原修复退色联合DIHC染色为最佳方法,在体腔积液TCT诊断中起者重要的作用,尤其适用于数量很有限的TCT涂片,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智慧,孙耘田.薄层技术在体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2,31(4):360-361.

[2] 马博文,杨凡.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在非妇科标本中的应用[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0,17(1):63-66.

[3] 陶玉,何松,吉志国.液基细胞学技术在非妇科标本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9,25(5):559-561.

[4] 岑慧,龙发,李惠,等.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和传统细胞学涂片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09,10(12):1849-1851.

[5] 戴芳,杨举伦,王丽,等.淋巴组织细针吸取细胞HE染片褪色后作免疫组化的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2):178.

[6] 赵天如,江昌新,刘增辉,等.HE染片退色后改作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2,9(3):186.

[7] 王兴波,任仕俊,陈怀敏,等.抗原热修复退色法在HE切片改做免疫组化染色中的探索[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 28(10):1176-1177.

[8] 郗彦凤,白文启,米哲涛,等.免疫组化双标记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细胞起源研究中的应用[J].白血病·淋巴瘤,2007, 16(1):40-41.

[9] Murugan P,siddaraju N,Habeebullah S,et al. Immunohistochemical distinction between mesothelial and adenocarcinoma cells in serous offusions:a combination panel-based approach with abrief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Indian J Patholmicrobiol,2009,52(2):175-181.

[10] Betta PG,Magnani C,Bensi T,et al.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diagnostics of pleural malignant mesothelioma [J].Arch Pathol Lab Med,2012,136(3):253-261.

[11] 陈颖,石园,孙路得,等.联合检测D2-40calretinin及HBME-1在浆膜腔积液细胞学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8,24(3):337-340.

[12] 林秋霞,阙海萍,吕双红,等.神经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元的诱导分裂[J].生理学报,2004,56(2):130-136.

[13] 杨丽君,韩伟娟,崔红,等.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技术在大鼠全脑脑片培养中的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 30(6):817-820.

体液免疫篇5

【关键词】 生脉注射液;消化道;恶性肿瘤;免疫功能;外科手术

Effect of shengmai injection on immuno function on organism with digestive channel carcinoma received operationsGAO Feng,LIU Zhong-min,ZHAO Jie,et al.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People′s Hospital of Longgang, Shenzhen 51817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hengmai injection on immuno function on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carcinoma after operation.Methods 10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carcinoma received operation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treating group (n=5) was treated with Shengmai injection for 1-2 weeks (20 ml,3次/d.) after operation,and the control group (n=5)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s.IgA,IgG,IgM,C3,C4,CD3,CD4,CD8,CD4/CD8 of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on the day before operation and after the day of 3,7 postoperation.Results after one week,the levels of IgA,IgG,IgM,C3,C4,CD3,CD4,CD8 and CD4/CD8 in treating group increased sin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Shengmai injection can improve immuno function on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carcinoma received operations.

【Key words】 Shengmai injection;Digestive channel;Carcinoma;Immuno function;Surgical operations

恶性肿瘤患者本身普遍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加之手术创伤、麻醉、感染等因素,都能加重对免疫系统的损害,是导致患者术后感染、肿瘤复发扩散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院自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对收治的1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采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旨在提高其免疫功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48.7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5例。治疗组胃癌2例,直肠癌1例,结肠癌;对照组胃癌1例,直肠癌1例,结肠癌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疾病程度和手术级别基本一致。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在术后常规给予抗炎、营养支持、对症等治疗的同时,应用生脉注射液(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宜宾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1022475)20 ml 加入生理盐水或10 %葡萄糖100 ml 中静脉滴注,3次/d,疗程1~2周。

1.2.2 对照组 只给予上述常规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1.3.1 细胞免疫检测指标 术前、术后第3、7天分别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CD4/CD8),采用美国BD公司FACSCalibw型流式细胞仪,试剂为荷兰IQ公司产品。

1.3.2 体液免疫检测指标 术前、术后第3、7天分别检测患者外周血中IgA 、IgG、IgM、补体C3、C4,采用芬兰罗氏公司TURBOX型特定蛋白分析仪及原厂配套试剂。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自身对照t检验分析结果。

2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3天CD3、CD4、CD8 、CD4/CD8值较术前均有下降;治疗组术后第7天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第3天IgA 、IgG、IgM、补体C3、C4水平有下降;治疗组术后第7天升高,或超过术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机体的免疫系统尤其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术后患者的恢复、创伤愈合、预防感染及其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抗肿瘤等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如何提高术后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广大外科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随着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认识和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学者在如何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对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罕有报道,Enesel MB等曾报道Viscum album extract Isorel(一种植物蛋白提取物)可提高围手术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较轻[2]。但研究处于探索阶段,而且价格昂贵,国内无同类产品。O′callaghan G等也曾报道用膳食的方法来提高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3],但所采用的肠内营养制剂及其组件价格偏贵,且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状态对膳食吸收、利用有较大的影响。国内的大部分研究主要涉及改善肿瘤化疗患者及长期慢性肺、心、肾等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手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尚属空白。而且国内外常用的免疫制剂,如:干扰素、胸腺肽、IL-2、肿瘤坏死因子(TNF)以及抗肿瘤的单克隆抗体、基因治疗、免疫过继疗法等都存在不良反应重、疗效不稳定、价格昂贵等弊端。由此可见,寻求出一种价廉、有效、不良反应轻的提高手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脉注射液源于著名古方剂生脉散,由人参、麦冬、北五味子组成,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生脉注射液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可改善休克时微循环障碍,调节血压,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变性,增强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糖皮质激素分泌等。极少数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的中药制剂[4]。药理研究证实生脉注射液能增加胸腺THY-1+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强Con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增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提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脂酶染色率,使血清IgG含量增加,明显增加胸腺、脾脏的重量,是一种免疫增强剂[5]。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脉注射液有兴奋网状内皮系统、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及增强非特异性抗感染作用,对特异性细胞免疫有双向调节作用。临床研究表明,生脉注射液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明显增加血清IgG含量,显著增加T细胞数量,并使T细胞功能增强,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著增加胸腺、脾脏的重量,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多方面均有显著的提高作用[6]。一些研究证明,生脉注射液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免疫功能[7],化疗期间口服生脉胶囊能提高肿瘤患者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加淋巴细胞转化率,改变T细胞亚群比例,从而提高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8]。

我们在治疗中发现,术后早期治疗组、对照组的CD3 、CD4 、CD8 、CD4/CD8值及IgA 、IgG、IgM、补体C3、C4均有所下降,说明手术创伤、麻醉等因素对机体的免役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术后7天治疗组的CD3、CD4、CD8、CD4/CD8值及IgA 、IgG、IgM、补体C3、C4均有所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生脉注射液可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机体免疫功能。但目前临床观察例数较少,尚需大宗病例进一步研究证实。我们已申报市级科研立项,进一步研究、开发生脉注射液的作用,尤其是其增强手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探索出一种价廉、有效、不良反应轻的提高手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方法,指导今后的临床工作,降低治疗成本,弘扬祖国的传统医学。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上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47.

2 Enesel MB,Acalovschi I,Grosu V,et al.Perioperative application of the viscum album extract isorel in digestive tract cancer patients.Anticancer Res.2005,25(6):4583-4590.

3 O′callaghan G,Beale RJ.The role of immune-enhancing diets in the management of perioperative patients.Crit Care Resusc,2003,5(4):277-283.

4 姬怀雪,王艳.生脉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中国药师,2004,7(2):147-149.

5 刘芳荣.生脉注射液辨治顽症的概况.华西药学杂志,2001,16(5):393.

6 杜丽华,邓学瑞,张才军,等.生脉注射液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上海免疫学杂志,2001,21(4):247.

7 钟冬梅.生脉注射液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免疫功能的疗效观察.华西药学杂志,2002,17(4):315.

体液免疫篇6

摘要 :目的 检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IgG、IgA、IgM的变化,以了解HIE患儿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 方法 67例HIE患儿根据出生后的日龄和病情轻重分为1~3天组32例,其中轻度HIE14例,中重度HIE18例;4~6天组35例,其中轻度HIE16例,中重度HIE19例。对照组30例新生儿为同期我院产科出生的正常新生儿。采用散射免疫扩散法对HIE患儿和对照组进行体液免疫指标IgG、IgA、IgM的检测,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1~3天组,IgG、IgA、IgM在对照组、轻度HIE组和中重度HIE组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4~6天组,IgG、IgA、IgM在对照组、轻度HIE组和中重度HIE组3组间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HIE患儿体液免疫功能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体液免疫

Abstract:Objiective To detect the changes of serum IgG,IgA and IgM in neonates with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Methods Sixty-seven neonates with HIE and thirty normal full-term infants were recruited in the study.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mmunological function and the degree of HIE,the neonates were pided into1-3day group(n=32)and4-6day group(n=35),and each of them was further pided into a mild group and a moderate-severe group.The immunoglobulin(Ig)in serum was examined by radial immunodiffusion assay with Behring Nephelometer100Ana-lyzer.Results In the1-3day group,the levels of IgG,IgA and IgM in HIE group were not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In the4-6day group,these levels did not differ from the control either(P>0.05).Conclu-sion The levels of IgG,IgA and IgM in serum are not obviously affected by HIE in neonates.

Key words: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newborn;fluid immunity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大多由围生期窒息引起,仍然是当今新生儿研究领域的热点,其对全身各个系统的损害国内国外都有许多报道,已为大多数人所熟知。随着Besedovsky[1] 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学说的提出,人们越来越关注神经系统疾病对免疫功能的影响。HIE是否伴有机体免疫系统受损从而使免疫功能处于抑制或低下状态,导致抗病能力降低,对感染易感性增加?为此,本研究检测了67例HIE患儿血清IgG、IgA、IgM,以了解HIE患儿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总结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分组 67例均系我院1999年9月―2001年4月收治的HIE患儿,诊断标准符合1996年10月杭州第4届全国新生儿学术会议所修订的HIE的诊断标准[2] 。其中男38例,女29例,均为足月产儿,胎龄为37~42周,平均(38.43±2.25)周,出生体重为2500~4000g,平均(3293±386)g。根据出生后的日龄分为1~3天组(n=32),其中轻度HIE14例,中重度HIE18例;4~6天组(n=35),其中轻度HIE16例,中重度HIE19例。对照组30例新生儿为我院产科同期分娩的正常足月顺产新生儿,胎龄为37~42周,出生体重为2500~4000g,平均(3395±358)g。所有检测对象之母亲均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可影响婴儿免疫功能的疾病,患儿住院期间均未使用任何可影响其免疫功能的药物。

1.2 方法 分别采外周血4ml,当日测定。采用散射免疫扩散法(radial immunodiffusion,RI)测定血清IgG、IgA、IgM。抗人IgG、IgA、IgM血清、样本稀释液、IgG、IgA、IgM标准血清、Behring Nepherlometer100An-alyzer均由美国DADE-BEHERING配套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ˉx±s表示,采用PEMS2.0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所有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后,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Newman-Keuls法),P

2 结果

2.1 1~3天组IgG、IgA、IgM测定结果 见表1。IgG、IgA、IgM在对照组、轻度HIE组、中重度HIE组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4~6天组IgG、IgA、IgM测定结果 见表2。IgG、IgA、IgM在对照组、轻度HIE组、中重度HIE组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1~3天组IgG、IgA、IgM、测定结果(略)

表2 4~6天组IgG、IgA、IgM、测定结果(略)

3 讨论

在体内有2种免疫应答类型,一种是遇病原体后,首先并迅速起防卫作用的,称为固有性免疫应答,包括皮肤黏膜的物理作用、吞噬细胞、补体等。另一种是适应性免疫应答,其执行者是B及T淋巴细胞,B及T淋巴细胞识别病原体成分后被活化,活化后并不是即刻表现防卫功能,而是经过免疫应答过程,约4~5天后才生成效应细胞,对已被识别的病原体施加杀伤清除作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重要调节系统,当机体受到应激或感染后,这两个系统相互作用,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因子对神经系统发挥者特殊的调节作用[3] 。窒息缺氧可引起免疫功能紊乱[4] ,而免疫功 能异常又进一步导致和加重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5] 。免疫球蛋白(Ig)是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免疫功能最重要的免疫分子,具有特异性结合抗原、活化补体、结合Fc受体等生物学活性。但本组资料显示HIE患儿体液免疫无明显改变,是否与我们早期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早期阻断了病原体对机体的刺激,减少了B及T淋巴细胞对病原体的识别,使B及T淋巴细胞活化、效应减少等因素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转贴于

IgG于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人水平,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其占血清总Ig的75%~80%,其中IgG含量最多。IgG半衰期约20~23天,为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新生儿的血清IgG绝大多数为通过胎盘的来自母亲的IgG,自身合成的各类IgG量很少,甚至测不出。由于母体转移到胎儿IgG的时期大多在胎龄32周以后,新生儿的IgG含量受母体的IgG水平和胎龄影响较大,新生儿本身的影响较小。本组患儿其母亲均为健康人,血清IgG水平变化不大,HIE患儿IgG水平变化也不大可能与此有关。

IgM是分子量最大的Ig,占血清Ig含量的5%~10%。由于记忆B细胞并不大量分泌IgM,所以IgM的升高表示近期有抗原出现。IgM不仅是初次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像IgA一样,通过pIgR(多聚Ig受体)横过上皮在黏膜表面作为重要的分泌性免疫球蛋白。由于在母乳中也存在免疫球蛋白,IgM也能保护新生儿免受肠内病原菌感染直到婴儿的免疫系统完善。IgM不能通过胎盘,是初次体液免疫反应早期阶段产生的主要免疫球蛋白,本组所有的患儿在入院后都早期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减少了抗原的刺激,因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也可能研究对象为生后1周的初生婴儿,因来自母体的抗体有抑制作用,抑制性T细胞(Ts即CD8)数高可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免疫系统不成熟,易产生免疫耐受等,使机体产生抗体能力较弱、较慢有关。

IgA分2型,包括分泌型和血清型IgA。分泌型IgA合成和分泌的部位在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乳腺组织的特定部位的浆细胞。血清型IgA由骨髓、淋巴结、脾内浆细胞合成入血。IgA是外分泌体液(如唾液、黏液、汗液、胃液、泪液)中最主要的Ig,也是初乳及乳汁中主要的Ig,它在维持婴儿消化道对病原体免疫功能中起作用,被认为是机体防御病原体通过黏膜层的第一道防线。IgA不引发明显的炎症反应,一般认为主要通过隔离、结合以及交联病原体从而组织病原体穿过上皮并促进黏膜对病原体的清除,同时IgA有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的能力,还能调整巨嗜、单核、中性粒细胞对抗原的胞吞作用。IgA分子量较大,不能通过胎盘,开始合成的时间是生后4~6个月,新生儿IgA主要是从初乳及乳汁中获得,量很少,这也是新生儿易患呼吸道、胃肠道感染的原因之一。HIE患儿Ig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新生儿期IgA基础水平低下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体液免疫功能变化不显著,与刘敬[6] 、李志奇[7] 等报道的结果不同,有待于大样本、多中心进一步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

[1] Besedovsky HO,del Rey A,Sorkin E,et al.Immunoregulation mediated by the sympatheic nervous system[J].Cell Immunol,1979,48(2):346-355.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2):99-100.

[3] 钟 敏,招伟贤,曾因明.神经免疫调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5,26(5):275-277.

[4] Hargitai B,Szabo V,Cziniel M,et al.Human brain of preterm infants after hypoxic ischemic injuries:no evidence of a substantial role for ap-optosis by using a fine-tuned ultrasond-guided neuropathological analysis[J].Brain Dev,2004,26(1):30-36.

[5] 王 健,陆 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膜白介素-2受体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10):608-610.

体液免疫篇7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儿科,广东深圳 518101

[摘要] 目的 探讨锌对婴幼儿肺炎患儿的辅助治疗作用及其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择同时期在该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婴幼儿60例作为对照组;将12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锌辅助治疗组,锌辅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后第2天加用锌制剂(6个月内婴儿,10 mg/d;6个月~3岁患儿,20 mg/d;均分2次口服),连服7 d,常规治疗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肺炎患儿的疗效和平均住院日。两组肺炎患儿均于入院后第1天及第8天时采集血液标本,同时采集对照组血液标本,检测各组中血清锌水平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锌辅助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锌辅助治疗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日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肺炎患儿血清中锌、IgA和IgM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IgG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锌辅助治疗后,血清中IgG、IgA、IgM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血清锌水平与血清中IgA、IgG、IgM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 结论 婴幼儿肺炎的发病率与锌缺乏和体液免疫功能降低有关,补锌可以使血清中IgG、IgA、IgM水平增高,从而提高肺炎的疗效和降低患儿平均住院日。

关键词 婴幼儿肺炎;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

[中图分类号] R25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c)-0016-03

The Auxiliary Therapy Effect of Zinc on Infants with Pneumonia and Its Effect on Humoral Immune Function

PEI Xuemei GAO Ran HUANG Yan WAN Shengming ZHANG Weili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Baoan District People&acute;s Hospital,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5181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uxiliary therapy effect of zinc on infants with pneumonia and its effect on humoral immune function. Methods 60 cases of healthy infants underwent health examination in Department of Child Health Care of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12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and zinc adjuvant therapy group. Zinc adjuvant therapy group was given zinc preparations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herapy at the second day after the admission (babies aged within 6 months, 10mg every day; children aged 6 months to 3 years, 20mg per day; all taking orally twice a day), for 7 days, and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was only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days of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were observed. The blood specimens of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were collected at the first day and eighth day after the admission, and the blood specimens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also collected. The serum zinc level and immunoglobulin(IgA, IgM, IgG) level of all the groups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zinc adjuvant therap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P<0.05);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days of zinc adjuvant therapy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P<0.05). The levels of zinc, IgA and IgM in serum of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whil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IgG levels(P>0.05). After zinc adjuvant therapy, the levels of zinc, IgA and IgM in serum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P<0.05); the level of zinc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evel of IgA, IgG and IgM in serum(P<0.01).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infant pneumonia is related with zinc deficiency and reduction in humoral immune function. Zinc supplementation can increase the level of IgG, IgA and IgM in serum, thereby improving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neumonia and shortening the average days of hospitalization of the children.

[Key words] Infantile pneumonia;Zinc;Immunoglobulin (IgA, IgM, IgG)

[作者简介] 裴雪梅(1982.11-),女,主治医师,硕士,河南洛阳人,研究方向:新生儿疾病。

肺炎是儿童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是我国住院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因素[1]; 故加强对该病的防治十分重要。锌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在人类的成长,发育,和免疫功能中起重要作用。缺锌使机体整体免疫功能和抗感染功能降低。研究发现,在发展中国家,补锌可以降低肺炎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该研究2012年5月—2013年4月通过检测补锌治疗前后,婴幼儿肺炎患儿血清中锌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旨在探讨锌对婴幼儿肺炎的辅助治疗作用及其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住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20例,全部病例符合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1]和下列条件:①入院年龄1~36个月。②无严重心、肝、肾等器官疾病,无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无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结核病以及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③1个月内未用过锌制剂、丙种球蛋白等免疫增强剂或抑制剂。

按患儿入院时间编号,查随机表格分为两组:锌辅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60例,使两组病例入院前病程和临床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病程=1.232,χ2肺炎分度=0.223,P均>0.05),另随机选择同时期在该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婴幼儿60例作为对照组。保证3组患儿性别、月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性别=0.337,F月龄=0.270,F体重=0.379,P均>0.05)。

1.2 治疗方法

根据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方案[1]对两组肺炎患儿进行相同的常规治疗(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锌辅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葡萄糖酸锌颗粒(含锌10 mg/包),6个月内婴儿,10 mg/d;6个月~3岁患儿,20 mg/d;均分2次口服,从入院第2天开始,连服7 d。常规治疗组不用锌辅助治疗。

1.3 检测指标

1.3.1 标本采集检测 两组肺炎患儿均于入院后第1天及第8天(即锌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取静脉血2 mL,同时采取对照组静脉血2 mL,干燥管分离血清,采用美国Beckman DXC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锌水平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试剂为仪器厂家配套试剂),观察两组肺炎患儿的疗效和平均住院日。

1.3.2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1周内气促、咳嗽、痰鸣消失,体温正常,肺部啰音消失;有效:治疗1周,气促消失,咳嗽减轻,痰液减少,肺部啰音减少;无效:治疗1周,气促、咳嗽、痰鸣、肺部啰音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x±s)表示,进行正态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资料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均数的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肺炎患儿的疗效和平均住院日比较

疗效比较:锌辅助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见表1。平均住院日比较:锌辅助治疗组(7.38±1.81)d,常规治疗组(8.92±2.4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P<0.05),即锌辅助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日低于常规治疗组。综上补锌可以提高肺炎的疗效和降低患儿平均住院日。

2.2 治疗前两组肺炎患儿血清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和对照组比较

血清锌水平比较,对照组的血清锌水平明显高于两组肺炎组(P<0.01),两组肺炎组血清中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在对照组血清中IgA、IgM水平明显高于两肺炎组(P<0.01),两肺炎组血清中IgA、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中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肺炎患儿血清中锌水平、IgA、IgM 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儿童,而IgG水平无明显变化。见表2。

2.3 治疗前、治疗后两组肺炎患儿血清锌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比较

常规治疗组治疗前患儿血清中锌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锌辅助治疗组治疗后患儿血清中锌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锌辅助治疗后,血清中IgG、IgA、IgM水平均增高。见表3。

2.4 锌辅助治疗组治疗后血清锌与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

血清锌水平与血清中IgA、IgG、IgM水平均呈正相关(r IgA =0.738, r IgG =0.689, r IgM =0.810, P均<0.01)。

2.5 不良反应

未出现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肺炎是由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或物理化学刺激物(羊水、脂类、过敏及药物等)在肺部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估计,全球每年大约1.55亿为新发病例,其中1.51亿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中国新发病例(0.21亿)仅次于印度(0.43亿);发病以婴幼儿最常见,7%~13% 的患儿病情严重,需要住院治疗;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5岁以下儿童约有160万死于肺炎[2-3]。肺炎严重威胁儿童健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WHO(UNICEF/WHO)称其为 “被遗忘的儿童杀手”[4-5],我国卫生部将其列为重点防治的 “小儿四病”之一,故加强对该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锌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在人类的成长,发育,和免疫功能中起重要作用,缺锌使机体整体免疫功能和抗感染功能降低,在五岁以下儿童中,缺锌能增加感染的危险性[6]。研究发现,在发展中国家,补锌可以降低肺炎的死亡率和发病率[7];锌可有效的减少重症肺炎的恢复时间[8];补锌可以缩短肺炎的病程[9]。该研究结果显示,肺炎患儿的血清锌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儿童,补锌可以提高肺炎的疗效和降低患儿平均住院日。

婴幼儿肺炎在小儿时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目前认为它的发病机制除了病原体直接侵害外,还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免疫功能不完善可能是支气管肺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儿童薄弱的免疫系统可诱发肺炎[10],支气管肺炎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IgG、IgA、IgM、CD3、CD4、CD4/CD8比值下降, CD8升高[11]。该研究结果显示,肺炎患儿血清中IgA、IgM 水平下降,IgG水平无明显变化。肺炎患儿血清中IgG水平无明显变化,与梁娟英[11]报道中明显下降的结果有所差异,可能与本地区的生活环境,喂养习惯以及引起肺炎的致病菌种类或亚型不同有一定的相关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该研究结果显示,锌辅助治疗后,血清中IgG、IgA、IgM水平均增高,且与锌水平呈正相关;补锌可以提高肺炎的疗效和降低患儿平均住院日。以上结果表明,锌可以使血清中IgG、IgA、IgM水平增高,使患儿体液免疫功能增强,从而促进肺炎患儿早日康复,但其作用机制以及对肺炎的预防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 儿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2,276-277.

[2] Rudan I, El AS, Bhutta ZA, et al. Setting research priorities to reduce global mortality from childhood pneumonia by 2015[J]. PLoS Med, 2011,8(9):e1001099.

[3] Rudan I, Boschi-Pinto C, Biloglav Z, et al. Epidemiology and etiology of childhood pneumonia[J].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08,86(5):408-16.

[4] Dagan R, Bhutta ZA, de Quadros CA, et al. The remaining challenge of pneumonia: the leading killer of children[J].Pediatr Infect Dis J, 2011,30(1):1-2.

[5] Wardlaw T, Salama P, Johansson EW, et al. Pneumonia: the leading killer of children[J].Lancet, 2006,368(9541):1048-1050.

[6] Fischer WCL, Ezzati M, Black RE. Global and regional child mortality and burden of disease attributable to zinc deficiency[J].Eur J Clin Nutr, 2009,63(5):591-597.

[7] Yakoob MY, Theodoratou E, Jabeen A, et al. Preventive zinc supplement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mpact on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due to diarrhea, pneumonia and malaria[J].BMC Public Health, 2011,11 Suppl 3:S23.

[8] Wadhwa N, Chandran A, Aneja S, et al. Efficacy of zinc given as an adjunct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nd very severe pneumonia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2-24 mo of age: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Am J Clin Nutr, 2013,97(6):1387-1394.

[9] 管丽萍, 范州, 詹丽, 等. 锌制剂联合微生态制剂对婴幼儿肺炎病程及继发腹泻的影响[J].中国药业, 2011,20(5):68-69.

[10] Reynolds JH, McDonald G, Alton H, et al. Pneumonia in the immunocompetent patient[J].Br J Radiol, 2010,83(996):998-1009.

体液免疫篇8

[关键词] 灌肠;苯巴比妥;母乳性黄疸;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影响

[中图分类号] R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7(b)-0010-03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enema combined with phenobarbital on humoral immunity and cellular immunity of children with breast milk jaundice

LI Longqing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Pingquan County in Chengde City, Hebei Province, Pingquan 067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enema combined with phenobarbital on humoral immunity and cellular immunity of children with breast milk jaundice. Methods 64 cases of children with breast milk jaundice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09 to January 2012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and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enema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enema combined with phenobarbital group), each group had 32 case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regression rate of jaundice after treatment at 3, 7, 10 d and more than 10 d, functional parameter of humoral immunity and cellular immunit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regression rates of jaundice after treatment at 3, 7, 10 d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mprovement range of humoral immunity and cellular immunity parameters after treatment at 3, 7, 10 d were more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al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 The influence of enema combined with phenobarbital on humoral immunity and cellular immunity of children with breast milk jaundice is obvious, and i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body immunity of children.

[Key words] Enema; Phenobarbital; Breast milk jaundice; Humoral immunity; Cellular immunity; Influence

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其在足月儿中较为多见,本病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临床较多研究认为其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1],临床认为对于重症患者应给予治疗干预,以尽量降低其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临床中较为常用的干预方案为停母乳及其他干预等,而苯巴比妥也是临床应用较受肯定的药物之一。本文中笔者就灌肠联合苯巴比妥对母乳性黄疸患儿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具体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体液免疫篇9

论文摘要:免疫佐剂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可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提高免疫效果。为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在病毒性疫苗、DNA疫苗、多肽疫苗的研制中常加入免疫佐剂。目前批准可用于人体的免疫佐剂是铝佐剂,因只能引起体液免疫,不能有效诱导细胞免疫,因此寻找新的免疫佐剂已成为疫苗研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壳聚糖具有免疫佐剂效应,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生物降解,安全无毒,因此壳聚糖将成为一种很有应用价值的免疫佐剂。本文就壳聚糖的理化性及其免疫佐剂研究做一综述。

壳聚糖(Chitosan),也称几丁聚糖、脱乙酰几丁质、聚氨基葡萄糖、可溶性甲壳素,化学名为β(1,4)-2-氨基-2-脱氧-D-葡萄糖,由虾、蟹等富含甲壳素的物质经脱钙、脱蛋白、脱色、脱乙酰等工艺加工而成,是甲壳质脱乙酰反应后的物质,为分子量90~120kDa的生物大分子。从Braconot于1811年描述甲壳素迄今,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发展历史已有100多年。但由于壳聚糖具有提高免疫、活化细胞、预防癌症、抗衰老,调节机体等作用,因此在医药、保健、食品等多领域具广泛的用途。

1壳聚糖的理化性

甲壳素[1]广泛存在于甲壳纲动物虾和蟹的甲壳、昆虫的甲壳、真菌(酵母、霉菌)的细胞壁和植物(如蘑菇)的细胞壁中。自然界每年生物合成的甲壳素将近100亿吨,是自然界中储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有机化合物。壳聚糖是甲壳素的N-脱乙酰基的产物,通常把脱去55%以上N-脱乙酸基,且能溶于1%乙酸或1%盐酸的甲壳素称之为壳聚糖。甲壳素与壳聚糖的差别,仅仅是N-脱乙酰度不同而已。壳聚糖是白色无定形、半透明、略有珍珠光泽的固体。因原料不同和制备方法不同,分子量有差异,不溶于水和碱溶液,可溶于稀的盐酸、硝酸等无机酸和大多数有机酸。在稀酸中,壳聚糖的主链会缓慢水解,溶液的黏度也会逐渐降低。壳聚糖氨基的氮原子上具有一对未公用的电子,能从溶液中结合一个氢质子,从而使壳聚糖成为带阳电荷的聚电解质,破坏壳聚糖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之溶于水中。壳聚糖的溶解度至少受3个因素的影响:①脱乙酰度。脱乙酰度越高,分子链上的游离氨基越多,离子化强度越高,也就越易溶于水;反之脱乙酰度越低,溶解度越小。②分子量。分子量越大,溶解度越小,因为壳聚糖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得分子彼此缠绕在一起且比较僵硬。③酸的种类。稀硫酸,稀磷酸不能溶解壳聚糖。

壳聚糖溶液的稳定性在使用过程别重要。壳聚糖的糖苷键是半缩醛结构,这种半缩醛结构对酸是不稳定的。壳聚糖的酸性溶液在放置过程中会发生酸催化的水解反应,壳聚糖分子的主链不断降解,黏度越来越低,分子量逐渐降低,最后被水解成寡糖和单糖。壳聚糖稀溶液的黏度不仅和溶液的PH有关系,也与壳聚糖的分子量有关系,壳聚糖分子量越高,其溶液的黏度就越大,分子量越低,黏度就越小。壳聚糖稀溶液的离子强度直接影响壳聚糖分子在溶液中的形态。壳聚糖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与人体的组织器官及细胞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无毒,具有生物降解性,几乎无免疫原性,同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经过化学改性得到的壳聚糖衍生物,其物理化学性质得到改善,使其应用范围大大拓展,因此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开发及应用研究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

2壳聚糖作为DNA疫苗的免疫佐剂研究

有效的疫苗都需要一个合适的抗原传递系统,即存在佐剂依赖性或载体依赖性。许多研究表明壳聚糖可有效的促进局部,特别是粘膜局部的免疫反应,增强抗原传递系统功能,具有免疫佐剂的效应。DNA疫苗是利用重组DNA技术将保护性抗原蛋白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然后将重组的质粒DNA直接导宿主体内,使抗原蛋白经过内源性表达递呈给免疫系统,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尽管DNA疫苗已经用于治疗一些动物疾病,但DNA疫苗在人体的免疫原性弱,不能有效诱导免疫应答限制了它的应用。将基因疫苗涂抹在皮肤表面进行免疫,由于免疫原性弱,影响皮肤对质粒的吸收及免疫效果,同时由于质粒本身容易降解,不能产生足够高的抗体水平来保护宿主不受疾病的感染。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能与DNA形成聚电解质聚合物,对质粒DNA进行保护,可减少质粒DNA的降解,增强免疫细胞的识别,延长疫苗的作用时间,从而加强免疫效果。王焱冰[2]等以壳聚糖包裹不同的草原兔尾鼠卵透明带3(LZP3)基因DNA疫苗pcDNA3-Lzp3(pLzp3)和pLC,通过皮肤擦拭免疫小鼠,以ELISA方法检测抗体水平,对卵巢做病理切片检测。ELISA结果显示用壳聚糖包裹的pLC组在皮肤免疫中显示出优势,卵巢病理切片结果正常,说明壳聚糖包裹质粒皮肤免疫小鼠较纯质粒免疫效果更为显著。壳聚糖-DNA提高了皮肤免疫效果,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介导DNA疫苗进行皮肤免疫的载体物质。口服和鼻腔接种疫苗能够诱导黏膜免疫,这种局部免疫对于抵御经黏膜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是极其重要的。然而,口服疫苗在消化道内易被降解,抗原的吸收效率低。经鼻腔接种的疫苗虽不像在肠道内那样降解明显,但在鼻腔内半清除时间仅15min,抗原很难逾越上皮屏障。将疫苗和递呈系统混合制备成微粒,就可以有效地防止疫苗在到达黏膜组织前被降解,因此许多学者将壳聚糖用于黏膜递呈和免疫佐剂作用研究。

胡云章[3]等选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亚单位疫苗及DNA疫苗作为模型,以壳聚糖作为载体,通过沉淀/凝聚法制备壳聚糖微球疫苗,构建了鼻腔免疫释放系统,对其免疫效果进行分析,并与腹腔及肌肉注射免疫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HBV亚单位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中,微球疫苗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缓释作用,腹腔免疫及鼻腔免疫在产生抗体应答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意义,由此提示鼻腔免疫可以作为亚单位微球疫苗接种的新型途径,但其有效性还待进一步确定。在HBVDNA微球疫苗所诱导的免疫应答中,传统形式肌肉注射所诱导的IgG应答在12周时升至最高,随后出现下降趋势;而微球形式的肌肉注射和鼻腔免疫所诱导的IgG应答,则在16周时才达最高,且峰值远远高于传统形式肌肉注射组。说明壳聚糖微球对于DNA疫苗具有保护作用及缓释作用,能够使诱导的IgG应答水平阈值的时间延长,并且鼻粘膜可能比肌肉组织更有利于吸收和提呈DNA疫苗。此实验表明微球疫苗鼻腔免疫能够有效诱导机体的免疫应答,产生很好的免疫保护力和免疫记忆,为发展一种疫苗新型免疫形式及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Jiang等对壳聚糖-乙肝核心抗原微粒能否诱导更强的免疫应答及其潜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和裸DNA相比吞噬细胞对壳聚糖微粒有较高的摄取率;壳聚糖微粒注射部位未见明显组织学改变。高抗体效价、高水平IFN-γ的分泌说明壳聚糖微粒显著提高了免疫原性。Khatri等对乙肝病毒壳聚糖微粒鼻粘膜免疫进行了研究。复凝聚法制备具有特定大小、形态、表面电荷、荷载率和抗核酸酶消化能力及高转染效率的乙肝病毒壳聚糖微粒。结果显示鼻粘膜免疫后乙肝病毒壳聚糖微粒诱导的血清抗HBsAg抗体滴度比裸DNA疫苗和铝佐剂疫苗均要低,而且既能诱导粘膜分泌sIgA,也能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此研究表明壳聚糖微粒作为DNA疫苗的载体和佐剂,通过鼻粘膜免疫途径,能诱导有效的免疫反应。

3壳聚糖作为微生物疫苗的免疫佐剂研究

Kang等采用三聚磷酸盐与壳聚糖发生离子交联的方法,制备得到包裹支气管败血性博德特氏菌皮肤坏死毒素(BBD)的壳聚糖载药微球。然后将载有BBD的壳聚糖微球直接通过鼻腔给大鼠进行免疫后,采用ELISA法来检测血清、鼻流出液及唾液中BBD特异的免疫反应。结果显示,鼻腔中BBD特异的IgA抗体滴度和血清中的IgG及IgA滴度均与给药时间和给药剂量有关。说明鼻内免疫对鼻相关的淋巴样组织有靶向作用,同时也说明壳聚糖对于鼻黏膜免疫具有免疫佐剂作用。常海燕[4]等将壳聚糖和流感病毒灭活疫苗混合后经腹腔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检测血清中IgG抗体及鼻洗液中IgA抗体水平,加强免疫后1周,用致死性(40LD50)流感病毒A/PR/8/34(H1N1)攻击小鼠,发现壳聚糖作佐剂能显著增强血清抗体含量,并提高小鼠抗病毒攻击的能力。Read等则将壳聚糖和三价流感灭活疫苗一起鼻腔及肌肉免疫小鼠,发现壳聚糖可以明显提高其局部和血清抗体反应。研究结果显示壳聚糖作为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的新型佐剂,可以增强疫苗的抗体反应。

谢勇[5]等对以壳聚糖为佐剂的幽门螺杆菌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PBS溶液)、壳聚糖酸溶液组、壳聚糖颗粒组、Hp抗原组、Hp抗原+壳聚糖酸溶液组、Hp抗原+壳聚糖颗粒组、Hp抗原+霍乱毒素(CT)组、Hp抗原+壳聚糖酸溶液+CT组及Hp抗原+壳聚糖颗粒+CT组,各组于第0、7、14、21天灌胃各免疫1次。结果显示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的免疫保护率达60%,与以CT为佐剂的Hp疫苗的免疫保护率(58.33%)相似,同时以CT+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的保护率为84.62%、85.71%。含佐剂的Hp疫苗所诱导产生的Hp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无佐剂组,而以CT+壳聚糖为佐剂组所产生的抗HpIgG水平显著高于仅以CT或壳聚糖为佐剂组。胃黏膜内sIgA及特异性抗HpIgA水平在壳聚糖为佐剂组与以CT为佐剂组无差别,显著高于无佐剂组,而壳聚糖与CT联合应用组显著高于单以CT为佐剂组。研究结果表明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对Hp感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并可成功诱导黏膜局部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这可能在其免疫防御中起作用;而且可促进Thl和Th2的混合免疫反应,逆转Hp感染所致Th2反应的抑制、使Thl和Th2反应达到平衡,从而发挥其免疫保护作用。

Ahire等对壳聚糖包裹的破伤风毒素(tetanustoxoid,TT)疫苗诱导的全身和局部免疫应答进行了研究。小鼠随机分为壳聚糖+TT抗原组(Chitosanencapsulatedtetanustoxoid,CS-TT)、TT抗原组、壳聚糖组,三组均经口服途径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破伤风毒素IgG,检测洗肠液及粪便中抗破伤风毒素IgA。观察到CS-TT组小鼠的免疫反应有剂量依赖性,全身和局部免疫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表明壳聚糖微粒悬液包裹了高分子量的破伤风毒素,诱导了肠的IgA分泌和体循环的IgG的产生。David等将壳聚糖抗原蛋白溶液皮下免疫小鼠,结果显示小鼠特异性抗体滴度增加5倍,脾CD4+T细胞增值增加6倍。强的抗体滴度增长和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揭示壳聚糖诱导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可能的机制为:粘稠的壳聚糖溶液增加了抗原的滞留时间,免疫7天后,大于60%的抗原蛋白仍保留在注射部位;壳聚糖诱导了67%引流淋巴结细胞的瞬时膨胀,膨胀的高峰期持续在壳聚糖免疫后14-21天,之后以多糖的方式降解。

结语

综上所述,壳聚糖作为免疫佐剂,通过皮肤、口服、鼻腔、皮下等不同的免疫途径,在多种疫苗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有效的诱导局部黏膜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良好的生物黏附性,促进吸收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使其在疫苗黏膜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有着其他载体材料不可比拟的优势。以壳聚糖为佐剂的生物黏附给药系统可显著提高药物在各黏膜表面的滞留时间,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壳聚糖作为免疫佐剂必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挺大.壳聚糖〔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35.

[2]王焱冰,李轶杰,潘鑫艳,等.壳聚糖介导增强DNA疫苗皮肤免疫效果的研究[J].生物技术,2006,16(2):68-71.

[3]胡云章,李菁,刘国栋,等.HBV壳聚糖微球疫苗鼻腔免疫的初步研究[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5,18(2):143-145.

[4]常海燕,陈建军,方芳,等.流感病毒灭活疫苗新型佐剂-壳聚糖增强免疫

体液免疫篇10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耳积液NO;IFN-γ;IL-2;免疫状态变化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其临床以听力减退、耳鸣、耳痛等表现为主,该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免疫机制会产生极其明显的影响[1]。本文全面探析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耳积液NO、IFN-γ、IL-2及免疫状态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治疗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2013年5月~2015年9月收治的4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男患者、女患者分别为18例、22例,年龄为10~52岁,平均年龄为(29.32±6.3)岁;病程为10d~18个月,平均病程为(4.5±2.1)个月;29例黏液期,11例浆液期;急性16例,慢性24例;对照组研究对象为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者,男女比例为41:39,年龄为9~50岁,平均年龄为(28.52±5.9)岁。治疗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各项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

1.2方法 分别对比以及检测对照组研究对象与治疗组研究对象的IL-2水平、IFN-γ、耳积液NO、免疫状态等临床指标。在检测免疫球蛋白、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时,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取静脉血5ml送检,通过人免疫球蛋白ELISA测定试剂盒(生产企业:上海工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及BD FACSAria流式细胞仪完成检测;利用IL-2 ELISA试剂盒、IFN-γELISA试剂盒、NO ELISA检测试剂盒完成IL-2水平、IFN-γ、耳积液NO的检测工作。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分析对比统计工作,计量数据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若P

2结果

2.1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 对照组与治疗组研究对象的CD8+、CD4/CD8、CD4+、CD3+等指标具有明显差异,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慢性患者、急性患者耳积液NO、IFN-γ、IL-2及免疫状态变化情况 慢性患者与急性患者的耳积液NO、IFN-γ、IL-2及免疫状态等临床指标具有明显差异,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对比黏性期与浆液期耳积液NO、IFN-γ、IL-2及免疫状态变化情况 黏性期与浆液期研究对象耳积液NO、IFN-γ、IL-2及免疫状态等临床指标具有明显差异,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讨论

临床常见疾病中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临床表现以听力降低、中耳积液等为主,若无法正确的处理,则会影响患者学习、注意力等方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对于小儿患者,由于其无法清晰的主诉临床症状,常无法获得有效的确诊,对其语言发育、听力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应该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给予治疗。据分析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得知,患者患病因素以咽鼓管阻塞为主,患者处于这种状态下,黏膜会吸收中耳气体,发生负压的情况,加上中耳黏膜静脉扩张后,增加通透性,在中耳位置积聚漏出的血清,导致出现中耳积液。部分研究资料表示,分泌性中耳炎之所以发病,与免疫反应机制具有较大的关系,特别是年龄较小的患者,其尚未具备健全的免疫机制,其出现中耳炎的概率较高,这是小儿临床中具有较高发病率的相关因素。成年患者在免疫力低下的状态下,容易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疾病。最近几年,红细胞免疫、细胞免疫被公认为全面反应机体综合免疫状态的免疫指标,一旦患者在免疫力低下的状况下,上述两种指标可以对机体免疫状态波动进行快速、准确的反应。同时,若患者机体在创伤的情况下,其炎性指标、氧化应激也出现一定的改变,所以,可以利用上述几种指标来判断疾病严重程度。本文研究结果得知,相对于健康人群来说,该疾病患者免疫状态不但出现异常的情况,在急性与慢性病变患者与不同耳积液状态中也有着不同的浓度,加上耳积液NO、IFN-γ、IL-2等临床指标也以一定的差异呈现,对全面掌握疾病状态有所帮助,本组研究结果与李贤斌,吴海丽,肖艳林[3]等研究数据基本一致。

研究表明,临床及时、全面的掌握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积液NO、IFN-γ、IL-2及免疫状态变化情况,可对疾病情况有着全面的了解,为及时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洪路.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免疫状态及耳积液NO、IFN-γ、IL-2的变化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