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手术十篇

时间:2023-04-07 08:55:31

肛瘘手术

肛瘘手术篇1

关键词:肛瘘;手术;术后;综述

何谓肛瘘,肛瘘是肛管直肠因周围间隙感染、损伤、异物等病理因素形成的与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通道[1]。临床上是极其常见的一种肛肠疾病,该疾病复发率很高,在我国其发病率约占直肠疾病的1.67%~3.6%,国外为8%~25%[1]。肛瘘一般都是不能自愈的,必须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也是治疗肛瘘的根本方法,但是由于肛瘘瘘管的复杂性、复发性,以及发病部位的特殊性,大大增加了肛瘘的治疗难度。为了能够彻底治愈肛瘘,降低其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肛肠科所有医师也是在不断探索之中。在 "十一五"期间,复杂性肛瘘被列为肛肠科常见病进行重点研究。本文将对近些年来临床治疗肛瘘的常见手术方式以及肛瘘术后护理综述如下:

肛瘘,尤其是复杂性肛瘘的瘘管,由于其走向复杂,分支多且范以术后创面很难做到洁净, 再加上肛瘘手术切口一般不予缝合, 因围较广,加上肛瘘发病部位较特殊, 是人体每日排泄粪便的地方,所此无论是手术方式还是术后换药,对肛肠科医师来说,无疑都是一种挑战。选择手术方式的时候,在彻底清除瘘管,降低复发率的前提下,必须要确保肛周组织完整,保护括约肌功能。近些年临床所采用的常见手术方式主要分两大类:括约肌切断手术以及括约肌保存手术,前者常用的有肛瘘切开引流术以及肛瘘挂线术,后者常用的有置管引流术和隧道式拖线术,但由于临床上的肛瘘有的极其复杂,因此在选择手术的过程中,各种手术方式常常互相结合使用。

1肛瘘切开引流术

该术式是依靠肉芽填充来治疗肛瘘的经典传统术式。术前可予以肛周MRI和肛周B超进行辅助治疗,术中美兰染色剂染色,探针自外口探入内口后,沿瘘管走形将瘘管管道逐层切开,搔刮瘘管壁的坏死组织,敞开引流。适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低位复杂性肛瘘、皮下瘘、内瘘等,对高位肛瘘切开时必须配合挂线疗法,以免造成失禁[2]。优点是引流通畅,创面修复平整。缺点是新鲜肉芽生长缓慢,愈合时间相对较长。

术后第1d开始熏洗换药,早晚各1次,前期创面脓腐组织较多时可予八二丹等祛腐生肌药外敷于创面。后期腐祛新生,肉芽组织新鲜时可于创面涂抹少许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后外覆百克瑞杀菌消毒引流创面,在创面恢复期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促进创面上皮化速度,加速创面彻底愈合,表皮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创缘的表皮细胞增殖并移行到肉芽组织表面,进而覆盖创面,减少创面感染的机会,抑制肉芽组织生长[3]。百克瑞为生物工程制品, 溶葡萄球菌酶为主要成分,可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二者联用,对创面愈合有一定的帮助[4]。

2挂线术

挂线疗法是中医治疗肛瘘一直沿用的传统特色疗法,西方国家将挂线术应用于肛瘘的治疗也是源远流长[5]。机理是利用挂线的紧箍力,阻滞气血、经络,使局部组织坏死,从而达到慢性切开的治疗目的。术前可予以肛周MRI和肛周B超进行辅助治疗,术中美兰染色剂染色,由肛瘘外口轻轻通入软质探针,以左手食指伸入肛管内引导,仔细寻找内口,使探针自内口穿出并拉出于外,在探针一端系一带橡皮筋的丝线,然后将探针连同橡皮筋向外拔出,使橡皮筋贯通瘘道,再提起其两端拉紧,合并一处,用丝线缚扎[6]。适用于高位单纯、复杂性,高低位马蹄形肛瘘。优点是挂线可使创面引流通畅,由于挂线在对创面进行一个慢性切割的时候,断端可随着切割缓慢愈合或被形成的瘢痕组织所固定,因此不会引起失禁,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括约肌功能。缺点是由于术后1w左右时间内橡皮筋对创面的慢性勒割导致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大。

术后第1d开始熏洗换药,早晚各一次,由于术后粪便残渣容易沾染到橡皮筋上可能造成创面的污染,因此术后临床上常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及橡皮筋,无需放置引流条,橡皮筋脱落时间一般在12~15d,超过2w不脱落者可适当的进行紧线或者于橡皮筋结扎处放置少许八二丹加快其脱落,橡皮筋脱落后可根据愈合情况继续冲洗1~3d,同时配合垫棉法加速空腔闭合[7]。

近年来,在充分发挥中医挂线疗法优点的前提下,吸收现代外科学的成果,补充了挂线疗法的不足,形成了低位肛瘘切开、高位挂线的"切开挂线疗法",这一疗法已成为国内治疗肛瘘广泛采用的手术方法[8]。

3隧道式拖线术

20世纪80年代,龙华医院中医外科在国内首次将拖线疗法应用于肛瘘的治疗。术前可予以肛周MRI和肛周B超进行辅助治疗,术中可用美兰染色剂染色,此种方法是在探明瘘管走行后,适当切开外口,刮勺搔刮瘘管内坏死组织,用球头银丝引入10股丝线于管道内,丝线两端打结,呈圆环状,丝线在管道内的长度以小于5cm为宜,若瘘管较长较深,可进行分段拖线,丝线保持松弛状态[9]。该手术方式较适用于低位单纯性,低位复杂性瘘管。优点是无需直接切开皮肤,无需切除过多组织,很好的保护了括约肌功能。

术后第1d开始熏洗换药,早晚各1次,前期管腔内脓腐组织较多,可予生理盐水冲洗后八二丹掺丝线上将其拖入管腔,大约10~14d后,管腔内没有明显的脓性分泌物溢出时,可采用分批拆线的方法将丝线撤除,丝线拆除后可根据创面分泌物干净情况选择冲洗与否,并配合垫棉压迫使空腔闭合。该术式将切开、引流、脱腐、垫棉压迫有效地综合起来,无需将皮肤直接切开,也不用切除太多的肌肉组织,避免了周围组织的损伤[10]。

肛瘘手术篇2

【摘要】 目的:探讨肛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80例肛瘘患者手术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诊断明确的肛瘘进行手术治疗将瘘管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促使愈合。根据瘘管深浅、曲直选用挂线疗法、肛瘘切开或切除术。

【关键词】肛瘘;手术;

肛瘘是肛周脓肿的后遗症,是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是直肠周围脓肿未及时做根治术而后遗成肛瘘,常有脓性分泌物从外口流出,周围皮肤潮湿瘙痒1。对肛瘘要及早做根治手术,避免以后复杂化和癌变。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肛瘘患者80例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 例,男50 例,女30 例;年龄18 岁~72 岁,平均46岁。病程4个月~6年;其中其中低位瘘60 例,高位瘘20 例,全部行手术治疗。

1.2 诊断 :外口位置、数目和形态,一般呈圆形肉芽组织小突起,有时有薄层上皮覆盖,形成假性愈合。挤压有脓液流出。直肠指检注意括约肌紧张度,齿线附近有无硬结感、压痛。朝外口方向触到索状物;有无肠腔狭窄、肿物等。直肠指检,指检不能肯定时可用白湿纱布填入肛管至直肠下端,由外口注人美蓝溶液1~2ml,然后抽出纱条,观察染色情况。不典型的肛瘘应作钡餐胃肠透视、钡灌肠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必要时可取组织活检,以排除直肠下端或肛管恶性肿瘤溃破形成的瘘道。

1.3 方法 :单纯切开术,切开瘘管以充分引流。切开挂线术,切开外部、浅部瘘管,深部瘘管采用丝线勒断的方法,防止一次性切开组织过多而导致的失禁,以达到充分引流。马蹄形肛瘘切开加挂线术,切开外部、浅部瘘管,便于探针指示瘘管走向,正确寻找内口。深部瘘管采用丝线勒断的方法,防止一次性切开组织过多而导致的失禁。肛瘘切除术,切开外部、浅部瘘管,切除瘘管并缝合瘘管。

2 结果

中低位肛瘘15~35天,平均19天,高位瘘20~42天,平均27天。均全部治愈,无失禁、缺损、移位等后遗症,不影响的正常功能。

3 讨论

肛管直肠痿或属先天畸形或因外伤所致,亦可能是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的并发症。一般常见的肛管直肠瘘主要是指直肠肛管与皮肤间的一种异常瘘管,即肛瘘,多由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瘘外口流出少量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为主要症状2。较大的高位肛瘘,因瘘管位于括约肌外,不受括约肌控制,常有粪便及气体排出。疼痛主要发生于外口闭合或瘘管引流不畅时,因脓液积聚可出现局部胀痛或跳痛,排便时疼痛加剧。如内口较大,粪便流入瘘管也可发生疼痛。同时可伴有发热、寒颤、乏力等全身感染症状,脓肿穿破或切开引流后,症状缓解。上述症状的反复发作是瘘管的临床特点。瘙痒主要由于肛周皮肤因分泌物的经常刺激所致,严重时引起湿疹,出现皮肤丘疹,表皮脱落,甚至皮肤增厚呈苔藓样变。排便不畅只出现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或马蹄形肛瘘。在慢性炎症过程中,肛管直肠环纤维化,括约肌的舒张收缩受到限制。检查时在肛周皮肤上可见到单个或多个外口,呈红色状隆起,挤压时有脓液或脓血性分泌物排出。

肛瘘难以自愈,不治疗会反复发作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因此,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切开引流后,一般需隔一定时间(3周以上)待急性炎症消退后,方可行肛瘘根治手术。慢性肛瘘在急性感染发作期,应先行热水坐浴和抗菌药物治疗,必要时先做切开引流,至急性炎症消退后再行根治手术,主要有肛瘘切开或切除术和挂线疗法。

单纯切开术,适应于内口低,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浅部以下或不超过内括约肌1/3的单发或多发肛瘘者。操作简便,可直接切开瘘管,便于寻找内口,愈合时间短。最好选用骶麻或鞍麻,没有条件时也可使用局麻。按部开放手术术前准备,根据肛瘘位置取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根据瘘口部位,插入带槽探针,按照探针指示的瘘管走向,切开瘘管,并轻轻向内探入,逐次插入,边切边插,当探针接近内口时,将另一手示指伸入肛管,扪查探针头。触及探针头后,将探针在内口处穿出并沿探针槽沟将瘘管全层切开。用刮匙刮除瘘管壁上的坏死组织和肉芽组织,必要时切除周围的瘢痕组织。刮匙搔刮时如发现分支,应用上述方法继续探查、切开。

切开挂线术,适用于复杂或高位肛瘘。选用骶麻或鞍麻,不宜使用局麻。按部开放手术术前准备,根据肛瘘位置取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根据瘘口部位,插入带槽探针,按照探针指示的瘘管走向,切开瘘管,并轻轻向内探入,逐次插入,边切边插,当探针接近内口时,将另一手示指伸入肛管,扪查探针头。触及探针头后,将探针在内口处穿出并沿探针槽沟用针将10号双股缝线带入,切开皮肤后勒紧剩余组织,将未切开的瘘管全层用丝线慢性切开。对瘘管走行较长,切口较大的患者,也可采用外口缝合的技术以便减少切口范围。缝线在7d以后拆除3。在瘘管较长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截管术。即探针插入后在靠近内口处切开皮肤并穿出探针。扩大此切口,并在此切口插入探针,向内口方向继续探查切开。用刮匙刮除瘘管壁上的坏死组织和肉芽组织,必要时切除周围的瘢痕组织。刮匙搔刮时应认真检查,如发现分支继续采用上述方法探查、切开或挂线。深部瘘管内口仍旧多在齿线附近,由于组织中肌肉多,血供丰富,直接切开会影响括约功能,同时出血不易控制。故应采用用线慢慢切开的方法以解决以上问题。直接切开与挂线掌握的尺度是,组织厚度6点位二维均超过3cm时应挂线缓慢切开。12点位二维均超过2.5cm时应挂线缓慢切开。挂线后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并认真止血。油纱不必填塞过紧,以减轻疼痛有利引流。有人喜欢使用皮筋挂线,但容易引流不畅。在没有麻醉和电刀的时代有一定的优点,目前意义不大。

马蹄形肛瘘切开加挂线术适用于马蹄形肛瘘或半马蹄形肛瘘。切开挂线术,应做完一侧,再做另一侧。对瘘管走行较长,切口较大的患者,也可采用外口缝合的技术以便减少切口范围。缝线在7d以后拆除。在瘘管较长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截管术,即探针插入后在靠近内口处切开皮肤并穿出探针,扩大此切口,并在此切口插入探针,向内口方向探查切开,后续处理同切开挂线术。同切开挂线术,但应有耐心,仔细地寻找瘘管。肛瘘手术的关键是细致、轻巧地切开和暴露瘘管。高位肛瘘引起复发的是高位的窦管,术者不必在窦管最深处寻找内口,只需在脓腔2/3处挂线,以保证充分引流,这就为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了保证。不用担心过多损伤括约肌而导致的排便失禁。

对诊断明确的肛瘘必须进行手术治疗。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促使愈合。根据瘘管深浅、曲直选用挂线疗法、肛瘘切开或切除术。少数患者可在肛瘘切除术后行一期缝合或行游离皮瓣移植。尽量减少括约肌的损伤,防止失禁,同时避免瘘的复发。

参考文献

[1] 邵万金.肛瘘[J].结直肠外科,2007,13(4):267-270.

肛瘘手术篇3

关键词:肛瘘切除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术后护理

肛瘘又称"直肠瘘",大部分肛瘘由直肠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形成。脓肿逐渐缩小的过程 中,常形成迂曲的腔道,引流不畅、难以愈合,久而久之腔道周围还会有许多瘢痕组织,形成慢性感染性管道[1]。肛瘘是肛管直肠疾病中的常见病,主要由肛腺感染引起的。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在过去的7年里,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作为一种易操作、创伤小、费用低,并且完全保留括约肌功能的新术式,越来越受到关注[2]。但是,由于LIFT术的临床应用较少,也出现效果差异大、不明原因失败、复发等问题。现将我院临床上传统肛瘘切除手术在肛瘘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及血液系统严疾病者; 合并有腹泻或肛周湿疹者; 结核病、克罗恩病等引起的特异性肛瘘。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手术组82例,LIFT手术组118例,其中传统手术组;男48例,女34例;年龄35~78岁;病程2~15个月;合并痔疮20例,肛裂15例,肛肥大12例,脂肪瘤3例,另有5例患者存在直肠手术病史。高位复杂型肛瘘5例,高位单纯型肛瘘7例,低位复流脓和溢液。LIFT组:男68例,女50例;年龄35~75岁;病程1~13个月;合并痔疮18例,肛裂28例,肛肥大30例,脂肪瘤患者例,另有6 例患者存在直肠手术病史。高位复杂型肛瘘10例,高位单纯型肛瘘17例,低位复杂型肛瘘13例,低位单纯型肛瘘78例;病诉为周国硬结、反复流脓和溢液。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传统手术组:选择肛瘘切除术,术者用探针由外口控入内口后"以探针为中心"从瘘管底部完全摘除瘘道。然后修整创缘皮肤,并切除感染的原发病灶,缝合内口止血。针对高位肛瘘在肛瘘切除术基础上,经给予挂线处理括约肌该术式的特点是完整切除了瘘管壁和原发病灶,优点是引流通畅,缺点是痛苦大、创面大、术后瘢痕大,该术式是低位肛瘘治疗的主流式也是肛瘘瘘切除缝合及保留括约肌术中瘘管摘除的基础[3]。LIFT手术治疗,患者术有行MRI或经直肠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肛瘘位置。手术取俯卧折刀位,腰麻。在瘘管上方括约肌间沟位置做一3~4cm的弧形切口;括约肌间沟的缺损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术后对症抗感染,局部可清洗,定期换药。

1.3观察指标

1.3.1疗效判断 依据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定并经修订统一的肛瘘疗效标准判定。痊愈:症状消失,肛瘘愈合;无效:经治疗后肛瘘未愈;远期治愈:随访1年,原部位未见复发。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切口及时愈合; 好转:监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切口愈合延迟; 未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切口不愈合。总疗效=(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3.2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持续时间、出血持续时间、切口愈合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查,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LIFT手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31%)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7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一般指标比较 LIFT手术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出血持续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术后不良情况比较 传统手术组愚昧无知术后切口感染2例、复发1例、变形5例、大便部分失禁2例,不良率为12.19%。LIFT手术组患者术后复发1例、变形3例,不良率为3.3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χ2=5.7620,P

3 术后护理

3.1正确指导饮食与排便 在手术中应用局麻的患者术后即可进食,骶麻患者术后6h方可进食,手术当天宜进富有营养,易消化半流质少渣饮食,术后 3d可改普食。指导患者在饮食中多进新鲜蔬菜,水果如香蕉、苹果、芹菜、菠菜等又有营养又含有一定量纤维素的食物。 瞩患者手术后 48h内尽可能排便,保持大便通畅,按时排便,1次/d。对大便干结或因切口疼痛不敢排便者,忌久蹲及用力排便,应及时用开塞露纳肛或用生理盐水灌肠,以避免粗糙干硬的粪便对术后伤口的刺激,切口愈合后期,可多吃一些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

3.2做好疼痛护理 由于周围皮肤神经末梢丰富,痛觉敏感,尤其是复杂性肛瘘患者术时创面过大,挂线太紧,创面敷料填塞过多过紧,术后物作用消失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使患者紧张不安,应关心体贴患者。

3.3观察术后切口出血情况 术后24h应定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4h内每隔30min应仔细查看患者敷料有无渗血,如发现有新鲜血从肛管排出,说明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师,查找出血原因,采取止血措施。

3.4规范创面换药 传统手术组由于肛瘘术后局部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创面易受大便污染及炎症感染,因此要注意切口感染的防治,规范进行创面换药的护理。术后患者每次排便后可用高锰酸钾坐浴3~4min后换药,LIFT手术组术后换药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禁止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4 讨论

肛瘘多由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破裂,经久不愈而形成的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4]。多发于20~40岁男性。肛瘘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管壁及继发性外口组成。内口大多位于齿线附近,多为1个,外口位于周围皮肤上,可为1个或多个。肛管直肠瘘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肠,故常称为肛瘘,中医也称之为"肛漏",是常见的疾病,是与会阴区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发病率仅次于痔,多见于男性青壮,这可能与男性的性激素靶器官之一的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5]。目前临床上主要手术方式包括肛瘘剔除术、括约肌保留术、LIFT术等。选择合适的术式是保证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键。传统的肛瘘手术还不能较好的满足保护功能、预防肛瘘复发的临床要求[4]。LIFT术是能保留括约肌,且操作简单、创伤小、愈合快,迅速被大家广泛使用。本组研究中LIFT术式疗效达到98.31%明显高于对照组。也正因为其这些优势,使得LIFT手术组患者术后疼痛时间、出血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等指标均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与传统手术治疗肛瘘相比,LIFT术式能完整保留括约肌,更好地保护肛腺功能,减少手术创伤,术后护理简单,进而缩短恢复周期,减少住院天数,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文平,毛宽荣.肛瘘手术进展及临床选择策略[J].经直肠外科,2011,17(6):418-420.

[2]杜培欣,汪庆明.改良LIFT术治疗肛瘘的临床观察[J]. 经直肠外科,2011,17(5):324-325.

[3]Han JG,Yi BQ,Wang ZJ ,et al.Ligation of the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tract plus a bioprostheticfistula plug(LIFT-Plug):a new techninique forfishtula-in-ano[J].Colorectal Dis,2013,15 (5):582-586.

[4]张玉茹,于洪顺,王敏,等.生物蛋白胶填充在高位复杂肛瘘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1,51(19):98-99.

[5]Van Onkelen RS,Gosselink Mp,Schouten WR.Ligation of the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 inlow transsphincteric fistulae:a new technique to avoid fistulotomy[J].Colorectal Dis,2013,15(5):587-591.

[6]张英.优质护理对肛瘘患者术后疼痛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22):103-104.

肛瘘手术篇4

【关键词】 肛瘘;术后;护理体会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因病理形成的与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通道,一般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出现肿胀、疼痛,可有分泌物自或瘘管中排出,并且反复发作。分泌物可污染衣裤,患者需频繁地更换衣裤;分泌物引起局部的不适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1]。近两年来我院对72例肛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和护理效果,现将治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肛瘘患者共72例,其中男50例,女22例,年龄19~68岁,平均41.6岁,病程3个月~22年,平均4.9年。其中低位单纯性肛瘘21例,低位复杂性肛瘘19例,高位单纯性肛瘘7例,高位复杂性肛瘘20例,马蹄性肛瘘5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前给予缓泻剂,清洁灌肠,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麻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显效后,充分扩肛,用0.1%碘伏清洁肛管及直肠下段。结合指检,探针检查,双叶肛窥镜,美蓝试验,挤压试验等。确定主瘘管的走行,内口位置,主管与支管的关系,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低位肛瘘行切除术,高位肛瘘行低切高挂加旷置引流术。

2 结果

治疗4周后对全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选取的72例肛瘘患者中,69例一次性治愈,治愈率为95.8%;治愈时间为16~38 d,平均25.9 d。其中3例肛外创面形成死腔,予局部清创敞开引流后自然愈合。继续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随访期间无复发、失禁,狭窄4例患者有轻度感觉性失禁,有少许分泌物外溢。

3 讨论

3.1 术后护理体会

3.1.1 做好术后指导 手术后护理人员首先应帮助患者度过排便关,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使他们心情轻松。手术当天不宜排便,术后48 h应保持大便通畅,护士应鼓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进食易消化,少含渣滓的食物。饮食应粗细搭配,少饮浓茶、咖啡、酒类及少进辛辣食物,以减少对的刺激。排便时不要用力过猛,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其次术后指导患者注意清洁,手术次日行温盐水坐浴,3次/d,15~20 min/次,大便后增加坐浴1次,水温以30℃~35℃为宜,不宜过高或过低[2]。

3.1.2 注意术后换药 护理人员在换药时,应注意操作轻巧,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尽量减轻换药时伤口疼痛、保持伤口引流通畅,创面内小外大,防止粘连和闭合,伤口不缝合,术后,1周再拉紧橡皮筋1次,一般10~14 d可以完全断裂,脱落时应注意有无活动性出血[3]。

3.1.3 正确处理术后尿潴留 术后医护人员如发现排尿困难者,鼓励患者尽量多喝水,用此法可预防尿潴留的发生。一旦出现尿潴留,首先应解除患者心理压力,使患者精神轻松,舒适,让患者喝热饮料,听流水声,用温水冲洗会阴,轻轻按摩下腹部膀胱膨隆处等方法诱导、促进、协助排尿。上述护理无效时,应采用导尿术。对女患者应告诉排尿的正确姿势,以免尿液污染伤口。

3.1.4 处理好术后疼痛 由于周围神经丰富,疼痛敏感,手术创面过大,患者普遍有焦虑、恐惧情绪,护士多和患者交谈,鼓励患者提出问题,有针对性进行解释和积极疏导,从而消除患者的顾虑,使病情安定。告知患者术后尽量减少止痛剂应用,过多应用止痛药,可能抑制排尿反射,引起尿潴留并影响切口愈合。对疼痛剧烈者可给予强痛定100 mg或盐酸哌替定50 mg[4]。

3.1.5 重点讲述健康指导 首先应嘱患者按时复诊换药,术后1周内换药1次/d,术后1周后隔天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其次嘱患者多食纤维素较多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便时不要过度用力、久蹲。再次讲解保持卫生以及进行功能锻炼的方法,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抗病能力。

3.2 预防肛瘘措施 ①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②合理饮食、预防消化系统疾病,及时治疗慢性疾病,如慢性腹泻、习惯性便秘等。适当多食一些高蛋白饮食,同时要注意局部锻炼,以改善血液循环;③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后坐浴,保持清洁,对预防感染有积极作用;④灼热不适、下坠者,发现附近脓肿时,及时治疗,早期应坐浴,外敷抗菌消炎药,如无好转,应及早就医进行脓肿切开引流。

参 考 文 献

[1] 王强,王元和.肛肠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77.

[2] 苗毅.普外科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50.

肛瘘手术篇5

痔瘘熏洗剂是本院肛肠科依据多年临床经验研制的用于肛肠疾病的外用洗剂,是由大黄、虎杖、鱼腥草、荔枝草等,经浸泡、煎煮、浓缩,加入适当悬浮剂和防腐剂等工艺制成的外用浓缩液,具有消炎止痛、消肿止痒、促进创面愈合等作用。用前经过稀释,熏洗患病部位,方便快捷,临床应用疗效确切。急性毒理试验等表明,本品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笔者对62例肛肠病术后患者应用本品进行熏洗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观察120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23~74岁,平均44.7岁;其中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32例,肛瘘切开切除术后17例,肛裂切除术后13例。对照组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龄19~73岁,平均48.3岁;其中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28例,肛瘘切开切除术后14例,肛裂切除术后16例。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种、临床表现及术后创面大小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凡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关于混合痔、肛裂、肛瘘诊断依据的患者纳入观察对象。全部为肛肠疾病术后的住院患者,创面为开放式,未应用长效麻醉止痛剂。以术后疼痛、创缘水肿、新生肉芽组织填充修复创面为三大主要症状,并根据症状进行分级。

排除标准:同时患有糖尿病、贫血、尿毒症、黄疸、恶性肿瘤、微量元素缺乏等疾病的肛瘘、肛裂、混合痔术后患者,以及术后合并感染患者,不纳入本次观察范围。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痔瘘熏洗剂(江苏省中医院制剂室统一煎取,浓缩为每瓶500 ml),每次用100 ml加开水1 500~2 000 ml,在每日大便后,趁热气盛时,将部位先熏蒸5~10 min,待药液不烫,温度适宜后,再将伤口全部浸入盆中,坐浴15~20 min,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

对照组:采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1 000~1 500 ml于大便后先熏蒸后坐浴15~20 min,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

2组患者术后均选择有效抗生素静滴3~5 d。

3 临床疗效

3.1 疗效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观察熏洗治疗后消炎、止痛、消肿、生肌等疗效。显效:局部无感染,疼痛明显减轻,肛缘水肿消失,创面无渗液、无渗血;有效:局部无感染,疼痛减轻,创面有少量渗液;无效:疼痛未减轻,创面仍有渗出,创面愈合时间无明显缩短,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3.2 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显效率为85.5%,对照组为32.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为70.7%。对术后切口疼痛、创缘水肿、创面渗液、切口不愈合等疗效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详见表1、表2。表1 2组肛肠病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注:2组总有效率比较,χ2=18.03,p<0.01表2 2组肛肠病术后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肛肠病致病机理主要是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或久坐久站,负重远行,或劳倦内伤、妊娠多产等,从而导致阴阳失调,邪气内侵,瘀血阻络,久而化热,湿热下注、大肠而致病。术后患者由于手术伤及血脉,局部血液、淋巴回流障碍,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组织水肿,疼痛加剧,影响创面愈合。故术后疼痛、创缘水肿、愈合迟缓为肛肠疾病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后应用中药熏洗坐浴,可使药力和热力直接作用于患处,痉挛的括约肌得以松弛,局部的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得以改善,从而使经络通畅,水肿吸收,疼痛缓解,是肛肠外科的传统疗法。

痔瘘熏洗剂主要由大黄、虎杖、鱼腥草、荔枝草等组成,大黄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收敛?活血化瘀作用;荔枝草味辛性凉,有利水消肿?解毒清热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和荔枝草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且很少产生耐药性[2-3]。鱼腥草辛凉,可解大肠热毒,去瘀血;虎杖有活血定痛?清热利湿之功。以上诸药配伍,可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奏解毒化瘀?活血止痛?收敛生肌之功。痔瘘熏洗剂对皮肤没有刺激性、毒性小,适合于创面止痛,能促进创面血液循环,加速新生肉芽组织生长,使创面快速填充修复,明显减轻了肛肠疾病患者的术后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2-133.

肛瘘手术篇6

关键词:微创手术;高位肛瘘;疗效

高位肛瘘是常见的肛肠科疾病,一般无法自愈,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肛管周围脓肿[1],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目前临床针对高位肛瘘的主要处理措施是手术,传统切开高位挂线容易造成组织损伤,不利于功能恢复。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和探索,我院应用微创切口高位虚挂线手术治疗高位肛瘘,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高位肛瘘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21~60岁,平均(45.2±14.8)岁,病程1~8年,平均(4.2±1.6)年;对照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23~58岁,平均(44.8±15.2)岁,病程1~9年,平均(4.3±1.8)年,排除脏器损伤、严重感染、肝肾功能异常等,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均经患者知情同意。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低位切口高位挂线手术,取折刀位,充分探查肛瘘,用美蓝双氧水染色标志,明确内口位置,切除内口级周围黏膜,扩大内口、瘘管,将瘘管和周围坏死组织清除,寻找瘘管外口,作放射状切口扩创。肛管直肠环下缘沿瘘道外口导入皮筋,维持张力,将高位肛瘘和肛管直肠环切开,术后予以抗感染、高锰酸钾坐浴等处理。观察组采取低位微创切口高位虚挂线手术,内口及周围黏膜切除、扩大瓤诤宛管、剔除瘘管及坏死组织方法同对照组,于瘘管外局部作0.5~1 cm切开,探针引导联通内口和外口,用橡皮筋结扎两端,不紧线,仅作引流。术后处理同对照组,高锰酸钾换药时提拉橡皮筋促进分泌液排出。术后1~2 w用7号丝线代替橡皮筋。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术后排便的疼痛进行评价。疗效标准[2]:显效,相关症状消失,肛瘘愈合,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症状明显改善,肛瘘部分愈合,功能明显恢复;无效,相关症状未见好转,肛瘘未愈合,功能未恢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本次手术,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7.83%,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排便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肛瘘是肛肠科常见疾病,多见于青壮年,高位肛瘘比较复杂,一般无法自愈,肛瘘治疗的原则是剔除瘘管、保留括约肌功能和防止复发。手术是目前治疗肛瘘最为有效的方法,其中挂线疗法在高位肛瘘的治疗效果更佳,为肛肠科医生广泛应用,但有报道[3]指出传统低位切口高位挂线手术存在手术时间长、术后疼痛等缺点,不能作为该病最佳治疗方案。微创手术是近些年外科手术应用最多的一种方式,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被逐渐应用于肛瘘的治疗当中。

传统切开挂线疗法中高位挂线的慢性切割作用会造成肛管直肠环损伤,从而影响括约肌功能,导致机体对排气、排便功能控制力下降,长时间功能异常还可能引起患者的心理障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现代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保护好括约肌功能是当前处理肛瘘的重点,也是必须重视的临床问题。微创高位虚挂线手术放弃慢性切割作用,采用异物刺激、引流和标志等作用治疗肛瘘,刘占彦[4-5]等报道中指出微创手术方式的疗程更短,有利于缓解术后疼痛。本研究对微创手术方式和传统手术方式在高位肛瘘中的疗效进行了比较,从疗效来看,两种手术方式的总有效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种术式对高位肛瘘的疗效明显。从临床指标来看,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排便疼痛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微创手术运用微创理念,操作简便,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创面小,保证平滑完整,创面恢复更快;低位微创切口虚挂线对肛管直肠环的损伤更小,保证括约肌功能,术后排便要比接受传统治疗的疼痛轻微,功能恢复也更快。微创手术更利于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综上所述,微创手术方式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明显,减轻术后排便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更利于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苗军.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在低位单纯性肛瘘中应用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36):119-120.

[2]喻登明,李康平,张璐芳,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位复杂肛瘘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0):19-23.

[3]黄忠明,王辉,李文辉,等.低位微创切口高位虚挂线术在高位肛瘘的临床应用[J].结直肠外科,2013,19(4):234-237.

肛瘘手术篇7

【关键词】高位复杂性肛瘘 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7.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065-02

1 前言

肛瘘是肛管直肠与周围皮肤之间的异常通道,其发病率高,在肛肠科仅次于痔疮。高位复杂性肛瘘是目前治疗的一个难点,高位肛瘘一旦形成,必须采取手术方法。唯有手术才能彻底清除感染灶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药物治疗主要是控制感染、减轻症状和防止发展[1]。

目前虽然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但各种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程度上都存在弊病,难以达到满意的疗效。近年发现,高位复杂性肛瘘患病十年以上者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增大。为了探索较理想的手术方式,我们应用解剖学肛瘘切除术,结合中医传统的高位挂线、低位部分缝合等疗法,对我院自2006年6月~2010年9月高位复杂性肛瘘78例施行手术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男54例,女24例;年龄19~76岁,平均(36.0±5.0)岁。其中25~50岁54例。病程3个月~26年,平均(28±5)个月。本组46例为1个内口,17例为2个内口,3个内口以上9例,外口最少为2个,最多为7个,外口距肛缘最远为16cm。其中全马蹄型肛瘘16例,半马蹄型肛瘘28例,合并急性感染19例。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复杂性肛瘘诊断。

2.2 诊断方法

①指诊:通过指诊肛瘘准确率达98%以上,通过指诊可了解瘘道走行方向,炎性浸润范围,并配合探针定位内口位置。②肛窦钩检查:以窥器伸入,可见有红肿炎症的肛窦,内口多在此处。③探针检查:探针可探明瘘道走向并根据所罗门氏定律推测内口位置,用探针从瘘外口伸入瘘管,示指伸入肛管,多数探针可在齿线处的内口穿出。④美蓝标记:将1块适中的纱布放置于内,而后将5%的亚甲蓝水溶液由外口注入瘘管,然后轻轻将纱布拉出,观察内口的位置。着色最显著处,以肛窦钩或探针探查,多数可发现内口。⑤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复杂的继发性肛瘘、马蹄形肛瘘、复发瘘等在临床上难以准确定位瘘管的病例,磁共振成像有其绝对的优越性和准确性,既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又可用于监测肛瘘愈合情况[2]。

2.3 治疗方法

术前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心电图及其他相关检查,皮肤准备。术前ld清淡饮食,术前ld晚口服缓泻剂,术前清洁灌肠。采取腰麻或低位硬膜外麻醉,取胸膝位,或取病灶侧卧位。严格按会阴手术常规消毒手术区域,1/1000新洁尔灭液消毒肛管及直肠下段,生理盐水、甲硝唑液冲洗直肠下段。

探针由外口探入,基本明确方向后,5ml注射器抽吸亚甲蓝2ml用注射用水稀释至5ml,换造影针头,先向内纳入一敷料块,注意勿染上亚甲蓝,从外口注入3~5ml亚甲蓝稀释液,按摩外口以使药液沿管腔走行,取出内敷料块,检查上面着蓝色最深处为瘘管内口。有一部分病史较久者因管道不通不着色。将探针头自瘘管外口轻轻向内探入,在肛管齿线附近找到内口。将探针从瘘管内口完全拉出,沿探针及亚甲蓝着色的瘘管壁切开,尽量不损伤括约肌为原则,至瘘管与括约肌垂直位时,在探针头端结扎一粗丝线,再在粗丝线末端结扎橡皮筋,然后将探针自瘘管退出,使橡皮筋经过瘘管外口进入瘘管。提起橡皮筋,切开皮肤粘膜及内括约肌、外括约肌皮下、浅部,交叉拉紧橡皮筋两端,预留1.0~1.5cm肌束,紧贴皮下组织用止血钳将其夹住,在止血钳下方用粗丝线收紧橡皮筋并作双重结扎,然后松开止血钳,刮匙搔扒瘘管内口,彻底清除感染部位,对于相邻感染肛窦,一并切开搔刮,刮除瘘管壁上亚甲蓝着色的坏死组织,剔出瘘管,修剪创缘至平整。将切开的创面彻底止血。在镜下用消痔灵注射液(1:1)注射内口以上部位直肠粘膜及3、7、11点母痔区,查无出血,置入玉红生肌膏纱条,纱布块塔形紧压伤口,宽胶布固定,打“丁”字带[3]。

2.4 术后处理

术后立即注射0.8%复方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5ml于创面肌层处,缓解术后因括约肌痉挛引起的疼痛。给予半流食,适当补充液体,3天后改为普食。术后第3天排便为宜,便秘者酌情口服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每日或便后换药,创面用2%过氧化氢、甲硝唑依次冲洗,给予玉红生肌膏油纱填紧,以防止分泌物流向缝合处污染伤口。碘伏棉球消毒缝合创口,无菌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术后第3天局部检查,如有炎性反应可拆线或间断拆除缝合线,如无炎性反应在术后第5~7天拆线。橡皮筋一般在10天左右脱线,如未脱,可再次紧线,如仍未脱落,因肛管直肠环大部分已被勒断,并固定较好,剩余部分剪开也不会影响功能[4]。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创口愈合。好转:创面基本愈合,症状及体征改善,仍有压痛及少量分泌物。无效:创面不愈合,压痛明显,创口有较多分泌物。

3.2 治疗结果

本组78例,一次手术治愈75例,治愈率96.15%,3例好转;二次手术治愈3例,治愈率100%。疗程15~54d,平均(27±2.5)d,患者均无变形、狭窄及大便失禁等后遗症。术后随访4―48个月,无复发,未发现失禁、畸形、狭窄、移位等后遗症。

4 讨论

4.1 准确寻找和正确处理内口

复杂性肛瘘往往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多个内口,因此,必须找准内口,防止以假乱真。马蹄型肛瘘绝大多数内口在后正中齿线部或此附近。在切开内口的同时,切口要向上延长0.3~0.5cm,切除或结扎创口两侧的肛窦或粘膜部分,这是保证手术成功和防止复发的关键所在[5]。

4.2 括约肌的保护

剥离瘘管时要紧贴瘘管壁剥离,尽量避免损伤正常组织。剥离过程碰到支管较长或弯曲时,可先用丝线扎住支管,并在主、支管之间切断支管,先剥离主管,待主管剥离干净后再剥离支管。瘘管深达坐骨直肠窝或骨盆直肠间隙接近直肠壁者,剥离瘘管时一定要用一手指伸入直肠内,感受括约肌及肠壁厚度,注意不要损伤肠壁。有些病例剥离瘘管时暴露困难者也可切断部分括约肌,待切除瘘管后再1期缝合该括约肌。注意只缝合括约肌而不缝合其他切口,这样由于缝合的括约肌的内(直肠内)外(肛瘘剖面)均引流通畅,一般都不会发生感染。在保证创面引流通畅的前提下,应尽量缩小创面。

4.3 保证创口引流通畅和清洁

术后创口引流不畅,可致创面及支管愈合缓慢或经久不愈,因此,手术时主管道切口要足够大,与肛管呈放射状,支管及死腔要充分扩创,有窦道者一定要作对口引流,本组一例最多作7个对口引流,术后换药要冲洗并牵转橡皮筋,以利污物排出,防止感染物质滞留[5]。

参考文献

[1]翁勋锦,邓伟,郑达武,余居殿,罗永香.肛瘘合并痔52例手术治疗的体会[J].广西医学,2007(8):1274.

[2]张智勇.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2007,174(9):98.

[3]李淑霞,张小元. 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56例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2007(3):34-35.

肛瘘手术篇8

【关键词】结直肠瘘;肛肠手术;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24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92-02对结直肠瘘采用普通的外科手术治疗后患者复发的几率非常大,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1]。而对患者进行全结直肠系膜的切除手术(TME),能够有效地避免对患者造成盆腔自主神经的损伤,有效地降低了局部复发几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地提高。我院对收治的结直肠瘘患者采用TME治疗,取得显著效果,详细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和治疗的32例肛肠术后结直肠瘘患者,都是我院在2010年3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对患者在术后采用B超和螺旋CT以及直肠造影检查,确诊患者为结直肠瘘。其中男性为22例,女性为10例;患者的年龄在24-70岁之间,平均为(56.0±2.0)岁;原发病:直肠癌患者25例、结肠癌患者5例,直肠息肉2例;腹膜腔在术后抽出粪性液体的患者有6例、腹腔引流出粪性液体的患者有20例、出现反复持续高热的患者6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钝性的方法对患者直肠周围和后方进行分离。切除的位置与结直肠瘘相距2cm以上,手术中,对侧韧带与直肠的不同位置进行横切,然而盆腔神经丛和盆腔神经表现为不常规的显露。

1.2.2试验组将肠系膜血管进行切断和高位结扎之后,然后在直视下,使用电刀对结肠和直肠固有膜和骶前筋膜间进行锐性分离,一直到肛提肌平面,两侧在盆壁与肠系膜间分离。前方在Denovilliers筋膜前方进行锐性解剖,一直到结直肠瘘下方的3cm处。手术中,对结、直肠的固有筋膜进行有效地保护,防止和避免造成对其的损伤。另外还要保护好盆腔神经和神经丛,使得结、直肠标本脏层的筋膜不被损伤,同时能够使得直肠和结肠及其全部脂肪系膜组织被完整的切除,如果切线和齿状线,在结直肠瘘被切除之后>2.0cm,就可以进行保肛手术,可以使用双吻合器对直肠和结肠进行吻合。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的时间以及吻合口瘘、术中出血量、局部复发等。

1.4统计学方法对所有的数据都采用SPSS19.5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2]。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患者在术的出血量和局部复发等情况上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在临床肛肠手术后,患者一旦发生结直肠瘘症状就会加剧治疗的困难度,还会对原手术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由于患者的病情非常复杂,并且变化带有不确定性,就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对结直肠瘘患者采用TME进行治疗,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局部复发率,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3]。TME的手术要求:在进行手术操作时,要求没有肿瘤,以防止和避免对肿瘤造成挤压等[4]。切除结直肠瘘的近端肠管要在10.0cm以上;对盆自主神经进行了保留,同时使得盆腔层的筋膜不被损伤。将远端的结、直肠系膜进行切除;在直视下,对结、直肠系膜进行锐性分离,对其进行完整地切除。总之,对结直肠瘘患者采用全直肠系膜的切除术,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并且其具有术中出血少和手术时间短以及局部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参考文献

[1]刘涛,陈丽红.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结肠瘘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10,02:288-289.

[2]陈涛.医源性结肠瘘13例的治疗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05:76-77.

肛瘘手术篇9

方法:以我院的26名肛瘘病人作为实验对象,对其采取术前核磁共振成像相控阵列线圈体检,将术后检查状况作为衡量标准,对比手术之前指诊检查与MRT检查效果。

结果:在对26名本院的肛瘘病人采取MRI诊断结果比较显示,术前的指诊的检查准确率同MRI检查准确率比较:肛瘘内口位置探测精准率是32.4%比73.1%(P

结论:核磁共振成像能够准确反映肛瘘病人的肛管、直肠扩约腹肌合体之间的复杂病状位置和情况。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肛瘘诊断检查效果推广价值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20-01

准确判断肛瘘病人的肛管直肠扩约腹肌合体病况位置以及科学处理肛瘘内口是保证肛瘘手术安全进行的重要前提。因此,在肛瘘手术之前,主治医生往往会利用相关的医疗设备,对肛瘘病人的肛瘘内口、肛瘘外部、肛瘘走向和括约肌等方面的病况进行详细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专业科学评估,然后才进行肛瘘手术。多项医学实践证实,MRI检查能够通过影像学图像,准确反映肛瘘病人的括约肌解剖结构、肛瘘管道同括约肌之间的关系。其定位诊断检查准确效果显著,准确率高达91%。下面笔者就我院收集的26例肛瘘病人进行术前MRI的检查结果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6名实验对象为2009~2012年期间到我院进行肛瘘诊断的肛瘘病患,其中男性20名,女性6名;年龄都在17~67岁范围内,平均年纪(31±1.2)岁;病史范围在2个月到29年期间,平均发病时间是4.8年;26例患者的病症都符合国家医学的肛瘘诊断标准。

1.2MRI检查机器和检查方法。我院利用GE1.5T、siemens1.5T核磁共振扫描医疗机械对肛瘘病人进行扫描诊断,相互控制的阵列线圈设置对照值一样,宽4mm,没有间隔,在对病人身体的横向扫描诊断后进行矢状位置诊断;影像学分析分为对肛瘘内口部位的诊断、肛瘘主管部位诊断以及支管及脓腔部位诊断[1]。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诊断结果资料处理,对肛瘘内口部位、肛瘘主管部位和肛瘘的支管部位进行术前定位检查和MRI诊断结果数据的对比利用X2检验。检查标准α=0.05[2]。

2结果

在对26名肛瘘患者进行手术前MRI检查后发现:本组的26例肛瘘内口手术中都被探查,检查结果得到确定,有6名患者是粘液腺癌,3名患者为恶性黑色素癌,表现肛瘘并周围占位性病变,有15名患者为括约肌上肛瘘,2名为括约肌外肛瘘[3]。

MRI的肛瘘肛瘘内口诊断结果:以手术效果衡量,同手术检查结果相比,只有8例肛瘘内口病人在手术前经肛管直肠具备检查时得到确定,18例肛瘘内口位置不能确定或者定位不准。而在MRI检查的中,有19例肛瘘内口得到准确定位,只有7名患者缸孔内口位置诊断不出(错误)。手术前的指诊检查结果同MRI检查结果对比:内口定位精准率32.4%比73.1%(P

MRI的肛瘘支管和脓腔诊断结果:在MRI对支管和脓腔的诊断中发现,该26例中有23例的MRI成像清楚展示了主管和脓腔状况,和手术检查的结果相同,只有3例肛瘘病患的支管和脓腔MRI诊断结果和手术诊断结果不一致;手术前的支管局部检查中有5例确定的支管和脓腔MRI检查结果和手术检查结果相同,18例手术前局部检查不能确定支管和脓腔病理位置,3例手术前局部检查对支管和脓腔的病例位置诊断错误。MRI诊断肛瘘病患的支管与脓腔部位定位和术前诊断的精准率比是:17.1%∶87.7%(P

MRI的肛瘘主管诊断结果:在本组的26例患者经过MRI检查后,图像都能清楚反应肛瘘的主管道位置,并且同手术检查的结果相同。MRI对肛瘘主管诊断效果和术前和局部肛瘘定位诊断比较,指诊对肛瘘的主管病位确定精准率和MRI诊断主管精准率比是:82.4%∶100%,比较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价值(P>0.05)。两者差异并不显著(X2=3.329,P=0.063)。

3讨论

由以上的实验报告我们看出,MRI可以在降低医疗检查机械设备对病人身体检查引发不适感的基础上,用MRI设备对病人肛瘘的内口位置和肛瘘主管位置、支管位置和肛管直肠括约肌复合体件的位置加以准确定位,其诊断资料能够为手术提很大的参考价值,保证肛瘘手术的安全进行。同时,MRI还能清晰的显示人体膀胱结构、输尿管结构、子宫等身体结构的病变位置,为以上结构的身体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核磁共振成像值得在肛瘘诊断和治疗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玉茹,李非.影像学检查在肛瘘诊治中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2(24):95-96

肛瘘手术篇10

肛瘘是怎么形成的?

在人体内距缘1.5厘米处是黏膜与皮肤交界处,医学上称为齿状线,在齿状线的下方存在相应的腺体,临床上称之为肛腺,正常情况下肛腺分泌黏液以滋润肠腔。当大量饮酒、过食辛辣,或腹泻、疲劳时,可能会引起肛腺感染,形成肛管炎或直肠周围脓肿,此时患者会感觉异常疼痛,有些患者伴有发热、血白细胞升高,严重者可致小便不畅。

直肠周围脓肿脓液的排出主要通过两种方式:①脓肿自行破溃,即自脓肿的顶端穿破皮肤,脓液溢出;②医生给予局部切开排脓。无论哪种排脓方式,最终都是使局部压力骤减,这时患者立即感觉轻松。脓液虽然排出,但原来的感染腔仍然存在,在排脓后期,脓腔会逐渐缩小、变硬,这时就会逐渐形成瘘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肛瘘了。

肛瘘常见发病原因有哪些?

肛瘘全名为直肠瘘,即外有瘘管与直肠内相通。祖国医学又将其称为肛漏,认为因多食肥甘、辛辣和饮酒等,而产生湿热,湿热下注,气血运行不畅,成痈成脓,溃破后遗留而成。现代医学认为,肛瘘是周围脓肿的后遗症,由于自行破溃或人为切开排脓后,脓腔逐渐萎缩而形成内、外相通的瘘管。由于瘘管与内相通,分泌物时常进入瘘管内,致瘘管反复感染,因而难以愈合。瘘管形成时间越长,病变越复杂,这时因为肛瘘时间久了外口会暂时闭合,当再次感染后,可能从瘘管的附近产生枝节,即形成了复杂的肛瘘。

得了肛瘘后会有哪些症状?

肛瘘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以成年人多见。多数人都有直肠周围脓肿反复发作史,并有切开排脓或自行破溃的病史。患者常常感觉外有硬条索样物通向,有时局部疼痛尤其是感染期间更为严重,一旦破溃疼痛会迅速缓解。另外,流脓也是肛瘘的常见症状,一般初形成肛瘘时流脓较多,且多伴有粪臭味;久之则变稀少,或时有时无:若再次感染,可引起脓液突然增多并且疼痛加重。此外,由于肛瘘分泌物的刺激,周围皮肤潮湿,很容易引起继发性肛周湿疹。

肛瘘分几类?

肛瘘分为单纯瘘和复杂瘘。单纯瘘是指只有一个内口,一个外口和一个管道;复杂瘘是指出现两个以上的内口、外口和管道。一般说单纯瘘症状轻,手术损伤相对小:复杂瘘症状较重,发病时间长,手术复杂,术后恢复相对慢。

肛瘘有哪些治疗方法?

目前治疗肛瘘的方法较多,但总体分为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种。

保守疗法即采用中药或西药内服或外用,只能缓解症状,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多适用于年老体衰或由于种种原因暂时不宜手术的患者。由于祖国医学对该病早就有了认识,所以中医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用中药坐浴更能起到缓解症状、减轻痛苦的功效。

手术疗法又分为挂线疗法、切开法、切开挂线法等。挂线术早在明代就已采用,是祖国医学的发明专利。挂线的目的在于缓慢切割括约肌,其机理主要是利用皮筋的机械作用,以其紧缚的压力或收缩力,缓慢切开瘘管,并在缓慢切开的同时,断端和周围组织产生粘连,从而防止失禁的风险。其主要弊病是术后较痛苦,恢复时间长,且容易复发。

手术疗法是一种最彻底的方法,它的目的主要是自肛瘘外口至内口一次划开瘘管,使瘘管引流通畅,形成彻底开放的创面,然后利用肉芽自创面底部生长的机会达到治愈。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准内口并将所有瘘管敞开引流通畅,否则容易复发。肛瘘患者一经确诊,只要符合手术指征的,应尽早手术,以防止病情加重或癌变。

目前治疗肛瘘常采用的手术方法是什么?

目前治疗肛瘘常采用的手术方法是对低位复杂肛瘘采用的“小切口、少损伤”的办法和对高位复杂瘘采取的“非挂线疗法,保留括约肌”的方式。两种术式的基本原理在于:①充分保留括约肌;②创口在引流通畅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损伤,保证恢复时间与外观平整。“安氏疗法”即采用主灶切开、对口引流的方法治疗各种复杂瘘,采用非挂线治疗高位复杂瘘,在临床上均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肛瘘患者如何用药?

不适于手术的肛瘘患者,如果反复肿胀疼痛,我们主张通过中药坐浴来缓解疼痛,常用药物为肛肠熏洗剂。具体方法是:将肛肠熏洗剂用热水沏开,待水温晾至35℃~40℃时,坐浴10分钟,然后在处涂以马应龙等药膏,以缓解炎症刺激。如无感染、发热,一般情况下不必使用抗生素。已经手术的肛瘘患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肛瘘术后会不会导致失禁?

很多肛瘘患者对手术的最大忧虑是术后失禁。要知道,术后是否出现失禁的关键,取决于括约肌的功能状况。―般来说,括约肌功能正常就不会引起失禁,如果手术按照肛肠手术示范正规操作也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但是,如果手术不当,损伤括约肌过多,可致关闭不严,导致漏粪,或由于括约肌功能丧失而致完全性失禁。

肛瘘会不会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