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矿地质十篇

时间:2023-04-06 07:11:18

铀矿地质

铀矿地质篇1

英文名称:Uranium Geology

主管单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

出版周期:半季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0658

国内刊号:11-1971/TL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62

期刊收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铀矿地质篇2

[关键词]马山岩体构造铀矿化特征找矿远景

马山岩体分布于广西东南部横县一带,大地构造位置为南华活动带与华夏褶皱系两个二级构造单元交界、区域性灵山―藤县深断裂和蒙公―百合断裂带交会部位,处于广西山字型构造的前弧,呈椭圆形,近北北东向分布,出露面积约93km2。20世纪50―70年代在该岩体陆续开展的铀矿地质勘查工作中,发现了多处异常点,在部分异常地段进行过详查和地表揭露工作,基本上查明地表及其浅部地质构造变化规律以及地质体与铀的矿化、富集规律。由于受当时经济技术条件限制,深部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笔者经过分析前人资料,认为该岩体铀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异常点分布密度大,部分异常点品位较高,地质背景不仅复杂而且独特,显示该岩体具有良好的铀矿找矿远景。

1 区域地质概况

马山岩体所在区域位于钦州残余地槽钦州凹陷北东端,岩体产于灵山―藤县深断裂与南北向次一级断裂交会处。历经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的影响,褶皱、断裂发育,岩浆热液活动频繁,地质环境复杂。区域上出露有古生界的寒武、泥盆、石炭及二叠等碎屑岩及碳酸盐沉积,北东侧为白垩系桥圩盆地。岩体中出露的岩石几乎全部都是岩浆岩及其演变的岩石,主要为马山酸―中基性杂岩,呈岩基及岩株状多期次侵入于寒武系和泥盆系地层中,岩浆岩岩石种类繁多。断裂构造主要以北东向构造为主,其次为北西向断裂构造。

2 岩体地质特征

马山岩体为中晚侏罗世侵入的同熔型(晚期可能是重熔型)杂岩体,受深大断裂控制,岩浆活动具多次性,岩浆分异较明显,岩性多样复杂,由基性―中性―酸性岩组成,主要有辉绿岩、玄武玢岩、玄武岩、辉石角闪岩、闪长岩、正长岩、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斑岩、角闪正长斑岩等,有些岩性呈渐变性质,SiO2≤65.4%,Na2O/K2O为0.70―1.55,副矿物为磁铁矿、锆石、磷灰石、榍石、金红石、褐帘石组合,岩体边缘还出现次火山―火山岩。马山岩体的南面、东南面为大容山岩体黑云母花岗岩,西面、北面为寒武系、泥盆系地层,与大容山岩体、寒武系地层、泥盆系地层呈侵入或断层接触。据前人研究,根据岩体间的相互侵入关系可分为五个侵入亚次。

第一亚次,分布于岩体南部,由肉红色角闪正长岩组成,部分为二长岩。岩石为粗中粒结构或不等粒结构,岩体中有大量的寒武系残留顶盖,接触处变质砂岩有强烈的钾长石化。钾长石化与铀矿化关系密切。

第二亚次,分布于岩体中段,岩体南端零星出露。主要是金石闪长岩―辉石角闪岩岩群,侵入于第一亚次正长岩中,多数岩体主要由闪长岩组成,其中有辉石岩团块。

第三亚次,天桥岭玄武岩―辉绿玢岩体。分布于岩体北部天桥岭一带,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上部由有杏仁状构造的玄武岩组成,中部为玄武岩玢岩,下部则是橄榄辉绿玢岩。在岩体边缘尚有火山角砾岩和凝灰碎屑岩。

第四亚次,石狗岭花岗玢岩体。位于岩体的西北部,侵入于第三亚次天桥岭岩体,可见到玄武岩捕虏体。岩体主要由花岗斑岩组成,岩石基质具有显微花岗结构的斑状结构,斑晶为钾长石、石英、斜长石、黑云母,约占20―40%。

第五亚次,镇龙村石英正长岩体。分布于岩体西北侧边缘。呈镰状岩墙产出,侵入石狗岭花岗斑岩体。由肉红色中细粒石英正长岩组成,具半自形晶粒结构,长石细小晶体成堆出现,石英分布不均。石英正长岩与铀矿化关系密切,岩体中分布有多个异常点。石英正长岩与闪长岩接触面、石英正长岩与正长岩接触面,局部地段显示有铀矿化。

其中第一亚次侵入形成的正长岩、第五亚次侵入形成的石英正长岩铀含量较高,分布在岩体的中、南段,是铀成矿的有利部位。

3 构造

区域上构造活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包括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山期运动。马山岩体处于南华活动带与华夏褶皱系两个二级构造单元交界,区域性灵山―藤县深断裂北西盘石人岭、蒙村断裂的夹持部位,是一个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岩体。断裂构造以北东向为主导,铀矿化明显;近南北向和北西向构造也较发育,局部有铀矿化出现。加里东运动使基底成为紧密的线状褶皱,其构造线约为北东。区域性构造灵山―藤县深断裂发生于加里东期,是长期活动的控岩、控盆、控矿的断裂带。

在灵山―藤县大断裂的北西侧,即褶断区与广西山字型前弧紧邻附近,存在一组呈北东至北北东大致平行压性冲断层.或压性正断层,又称蒙村―木梓多字型断裂带。在断裂带内又存在一组走向北西的张性、张扭性断裂与北东向断裂呈垂直相交,常形成格子状的构造窗。马山岩体即在蒙村―木梓多字型断裂带之南西端,由北东向的石人岭断层、蒙村―木梓断层及北西向的云表―天桥岭断层所包围,铀矿化均与这些断层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具有代表性的一号区、二号区铀矿点,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构造最为发育,走向北东,倾向北西,长数十米至数公里,以褐铁矿片理化构造为特征,断裂带中可见到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构造透镜体和断层泥等,铀矿化主要赋存于该组断裂中段正长岩体内。北西向张扭性断裂构造切割北东向断裂组,一般走向310°―330°,倾角55°―75°,其规模小于北东向断裂组,其特征表现为岩石破碎,有角砾岩化、片理化、硅化现象,并有方解石和硅质脉充填,沿走向变化较大,一般无铀矿化。

4 岩体铀矿化特征

根据前人的地质资料,目前所发现的工业矿化,主要集中在一号区、二号区,受北东向次级断裂、裂隙构造与正长质混染岩、细粒正长岩控制。其产出部位有:碎裂蚀变带、两组裂隙构造相交部位、羽状分枝部位、裂隙构造密集带、两种岩性接触带附近。

矿体分布标高-80―105m(地表),垂幅185m,最大埋藏深190m。矿体产状与含矿构造带基本一致,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一般在70°以上。矿体呈脉状、团块状、透镜状,边界清晰。一般长数十米,最长为236m,矿体厚度0.1―l.9m,最厚为4.5m,矿体变化较大。 以小矿体为主,最大的一个单矿体接近100吨。矿石结构有:碎裂结构、交代残余结构、糜棱结构;矿石构造有:角砾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及细脉状构造。矿石矿物成分简单,铀矿物只有沥青铀矿;金属矿物有黄铁矿,局部地段有少量方铅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长石、石英、方解石和绿泥石等。铀的存在形式有:呈吸附分散形式和铀矿物(沥青铀矿)形式。与铀矿化密切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碱交代、黄铁矿化、赤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及水云母化。

5 铀成矿潜力和远景分析

马山岩于南华活动带铀成矿省郴州―钦州铀成矿带南西段,该成矿带铀矿资源分布广泛,在广西东南部已探明一批小型铀矿床、铀矿点,铀矿化类型有花岗岩型、碳酸盐岩型、砂岩型等,是铀成矿具有远景的地区之一。岩体的南部正长岩体中分布着一批异常点和矿化点构成了岩体南部的铀成矿远景片;西缘外接触带寒武系地层中分布的矿化点和异常点构成了岩体西缘的铀成矿远景片。

马山岩体是一个从燕山早期―燕山晚期,由中酸性―中性(偏碱)―基性―超基性―中酸性的岩浆演化而呈脉动式间断侵入或喷溢活动的产物。岩体岩性复杂,岩脉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具有较好的成矿地球化学及热源条件。岩体中的正长岩、石英正长岩、碱性细晶岩中的铀含量高达45ppm,为铀成矿提供了充足的铀源。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均显示了热液变质作用,有岩体内的碱交代作用、外接触带的角岩化、矽卡岩化。岩体具有明显的铀矿化,一号区、二号区已探明一定数量的远景储量,另外还有一批矿化点和星罗密布的异常点。

岩体内构造极为发育,主要为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其次为北西向、近南北向张性断裂,此外岩石节理、裂隙构造也很发育。这些断裂、裂隙构造的发育为含铀矿物质的运移、储存、富集沉淀提供了有利的空间。铀矿化常赋存在两种不同岩性混染部位,岩体内的碎裂蚀变带中,在断裂、裂隙、节理构造相交部位,裂隙、节理密集处,有红化和胶状黄铁矿分布矿化更好。根据铀“成矿壳层”理论,马山岩体的成矿地质特征与其所述特征基本相似,经过一定程度的工作,铀矿找矿工作将可能获得较大的突破。

笔者经过研究认为岩体中铀矿化受断裂带控制,受不同亚次岩体侵入接触面控制,受正长岩、石英正长岩控制,后期脉岩与铀矿化关系密切,寒武系残留顶盖相正长质混染岩与铀矿化关系密切,为岩体深部找矿提供了一定依据,也说明马山岩体中及岩体西侧外接触带具有较大铀矿找矿远景。

致谢:本文在整理过程中得到黎旭畅高级工程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邓伟强高级工程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黄净白、黄世杰、张金带等,中国铀成矿带概论,北京,2005年。

铀矿地质篇3

前言

大力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20年核发电量将达4000万KW,届时对天然铀的需求量将有大幅的增长。辽宁省作为我国重要铀资源大省,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面对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辽宁省必须牢牢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构想所带来的机遇,依托丰富的铀矿资源发展核电及相关的铀矿勘查与开发产业,实现全面的发展。

一、辽宁铀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自1957年展开铀矿地质勘查以来,共发现7个铀矿床。其中玄岭后、大英昌、月亮山、连山关铀矿床先后建成矿山开采,为国家提供急需的铀矿资源。

1.辽东地区

处于弓长岭―八河川铀成矿亚带上。探明大型、中型铀矿床各1个,小型铀矿床3个。

(1)赛马大型碱性岩铀钍―稀土矿床

位于凤城市赛马镇,为大型铀钍―稀土矿床。资源量达10万余吨,开发前景广阔。矿床得综合利用后可生产经济与社会效益巨大。从而促进辽宁经济的振兴与发展。

(2)连山关中型铀矿床

位于本溪市南芬区下马塘镇,1996年开始开采,为辽宁经济做出了较大贡献。

(3) 玄岭后小型铀矿床

位于本溪县草河城玄岭后。20世纪七十年代已开采完毕,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做出了较大贡献。

(4) 高家沟小型铀矿床

位于辽阳县弓长岭镇,未开展矿石选冶试验,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2.辽西地区

处于青龙―兴城铀成矿亚带上,发现中型铀矿床1个,小型铀矿床2个。

(1)岭头中型铀矿床

位于建昌县新开岭乡,2007年开始开采,是辽宁铀矿开采的支柱企业。

(2)大英昌小型铀矿床

二、新形势下的铀矿勘查形势与经济振兴

1.找矿方向与潜力

辽宁省处于我国重要的燕辽成矿带弓长岭―八河川(辽东)、青龙―兴城铀成矿亚带(辽西)上,具有十分巨大的找矿潜力。

(1)主攻中新生代可地浸砂岩型

①辽北铁(岭)法(库)凹陷。铁法凹陷与内蒙通辽钱家店地浸型铀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条件和成矿环境。已发现一些重要铀的找矿线索。加大钻探投入,理清主控矿因素,有望取得突破。②辽西平庄黑水地区,前期开展了地砂岩型铀找矿工作,发现了2个工业矿孔,显示较好的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应对已往资料重新整理,加大与东北大学基础研究合作,厘定主控矿因素。

(2)兼顾辽东前寒武纪变质岩型铀矿床

?B山关、玄岭后等铀矿床周围发现有众多的铀矿点、矿化点。赛马地区东侧已发现7个矿点,西侧发现有4个等矿化点。营口―草河口地区已发现长4km,分布稳定的矿化带。

2.有利形势分析

(1)政策扶持

2017年的2016-2020全国矿产资源规划中,辽宁东部的连山关地区被列入29个重点勘查区之一。

(2)资金优势

国家在“十三?五”将重点加大对辽东地区中央勘查基金投入。核工业单位已连续多年在该区申请到中央勘查基金,重点包括本溪县连山关、凤城市赛马、辽阳市弓长岭等。

(3)资料优势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找矿与科研,辽宁省积累了极为丰富的铀找矿生产与科研基础资料,包括有矿点资料67个,地面伽玛异常点19072个,航空伽玛点81个,水化异常点1107个。

(4)队伍及人才优势

省风分布有国家直属核工业二四0研究所,属地化辽宁省核工业地质局及所属241地质队、242地质队。开采单位有北方铀业有限公司。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

(5)技术支撑优势

东北大学在辽东地区开展了多项基础科研。东华理工大学是铀找矿领域的先头兵。

(6)资金优势

铀矿作为我国战略资源,中央财政加大了铀找矿勘查的力度。东北地区以辽宁为重点,年投入资金数亿元。且国家已放开铀矿勘查,允许吸收社会各方面资金和技术力量。

铀矿地质篇4

[关键字]铀矿 探矿工程 地质 环境 治理

[中图分类号] P66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220-2

1工程概况

下庄矿田位于广东省翁源县、始兴县、连平县与江西省全南县相毗邻的地区,属中高山区,区内属季风型的中型亚热带和南亚热带潮湿气候,具有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雨量为1573.3mm,雨季多发生在3~7月份。矿田是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水源地之一。矿区内水系发育,属于珠江水系在广东省始兴县有青化河、在连平县内是贵东水、在翁源县境内是滃江。滃江横贯矿田,两侧支流密布,弯多落差大。滃江、青化河、贵东水均是北江支流。江西全南县境内主要河流是桃江及其支流,桃江流入龙南与赣江汇合,然后贯穿江西全境经鄱阳湖注入长江。矿田区总面积576km2,矿田内总人口为5.27万人。矿田区场地地震的基本烈度为六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1]。

50多年来,我队对该区的100多个矿化点进行揭露评价,施工钻孔4171个,使用钻硐探工作量950000m,坑道112000m,槽探(剥土)约620000m3(见图1)。在下庄矿田提交铀矿床多个。

在铀矿勘探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坑道封闭和坑渣覆土绿化治理措施。其中坑道为主要治理对象。

2矿田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2.1放射性坑渣露天堆放

(1)坑渣堆地表:坑道的废(矿)石分散零乱地堆放山沟边和旱地边,地表,单个坑道产生的废矿渣堆放面积约100~250m2,废矿渣长期暴露地表。这些堆积或排放地表的废(矿)石、废水污染了地面、农田、水体,部分坑渣被雨水冲走,被冲到下游的废矿石被居民用作建筑材料,这些危害因素危及公众的安全。

(3)水质受核辐射污染:矿田区处于潮湿多雨地区,降水长期浸润废矿渣,使水流携带核物质,在水动力作用下向矿区外排泄、扩散,一部分流人各级水系, 污染水质,利用河水灌溉农田, 农作物也同样受到核污染,灌区几万人民因食用核污染农产品,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危害;另一部分下渗补给地下水,地下水受到污染,附近居民饮用受到污染的地下水,使河水水质遭受核辐射而不能饮用,直接影响周边居民的身心健康。

2.2坑道口塌陷

(1)坑道口未封闭或因封闭质量差塌陷,使从坑道中流出的带有核物质的地下水向外排泄至各级水系,造成地表水水体污染,对周边居民形成核辐射伤害。

(2)坑道口未封,有蝙蝠及其他动物在坑内栖息,老百姓进去捕捉,但坑内随时有坍塌的可能,给在本区活动的村民和动物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和受到核辐射。

2.3浅井未封

浅井被植被遮掩,具有隐蔽性,给在本区活动的村民和动物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4钻孔未封

钻孔未封,地下水或地表水以及地下水中有害气体沿钻孔进入矿层和开采巷道,见矿涌水孔含放射性物质地下水流到地表,造成贫化、淹井事故、人身伤害、污染其它含水层和地表水体污染。

2.5探槽未回填

探槽未回填,破坏了当地地质景观和造成水土流失。

3矿田区主要治理措施

3.1放射性坑渣覆土绿化。(1)设置拦渣墙。坑道施工时,划定坑渣堆放区域。坑道施工完成后,在坑渣堆建筑毛石挡土墙,其规格视坑渣堆规模而定。平整坑渣堆。(2)对坑渣堆进行覆土绿化。在平整后矿渣堆上面覆盖粘土, 碎石含量小于59/6 , 厚度不小于0.50m。在覆盖粘土层上种植刺槐、茅草等。

3.2封堵坑口。坑道完工后,在坑道口往内约1.0m处建筑毛石墙,其厚度为0.50m,阻截坑道外流水,达到阻断污染源的目的。

3.3浅井回填。浅进施工完成后,用井渣回填到原地面标高。

3.4封闭钻孔。根据钻孔的矿化情况、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对无矿钻孔进行孔口封闭,对见矿钻孔进行孔内封孔[2]。

3.5探槽回填。探槽施工和地质工作完成后,回填到原地面标高。在规模较的探槽进行覆土绿化。

4治理效果

除铀矿勘探过程中同步治理外,1991年至1995年间治理了广东省翁源县的335矿床、338矿床、339矿床及明珠湖4个矿床(点)的部分坑道。2000年至2002年,广东省翁源县的竹筒尖矿床、江西全南县的291矿床经地质总局批准作为第二批治理项目继续开展治理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竣工6个矿床(点)内的废(矿)石堆治理。共治理废(矿)渣堆22个,废(矿)渣总量150809t,回填副产矿石10174t,封闭坑道(井)口29个(坑道工作量13642.9 m),砌毛石砼墙3908.35m3,总长1467m,排水沟总长1065m,覆盖黄土16723m3,绿化面积37488m2。

4.1治理前放射性检测。坑口氡浓度治理前为596~10283Bq/m3;废(矿)渣堆贯穿辐射剂量率治理前为788—6032nGy/h;氡析出率治理前为1.40—2.80Bq/m2.S;关键居民年有效计量当量治理为0.407—1.766mSv。

4.2治理后放射性检测。经过治理,坑口氡浓度治理后为44—404 Bq/m3;废(矿)渣堆贯穿辐射剂量率治理后为243—476nGy/h;氡析出率治理后为0.68—0.72 Bq/m2.S;关键居民年有效计量当量治理后为0.126—0.756mSv[3]。

5结论

通过对探矿工程的治理实施,使昔日对附近居民危害严重的坑渣被掩埋在地下,有效控制了坑道(井)口氡气外逸和废水外溢、废(矿)渣中冲散流失,消除了铀矿地质工程辐射事故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植被绿化恢复了自然生态地貌,防止了水土流失,保护了农作物和珠江、桃江两大水系水源,提高了治理区域的周围环境质量;改善了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关系,取得了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恢复地质环境,防止核辐射污染的目的。

6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铀矿地质篇5

关键词:铀矿化特征分析 找矿对策

中图分类号: TL21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区域地质背景

通城地区断裂构造比较发育,主要断裂构造可分为(NE10°)、(NE 80°~90°)、(NE 20°~35°)三组。

岩体属超酸偏碱,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均过饱和,铁、镁、钙、铝含量较低。

岩体的含铀性,据前人地质勘查成果统计,幕阜山岩体湖北部分的平均伽玛强度为5nc/kg,在拟设普查区内的二云母花岗岩平均伽玛强度为8-10 nc/kg。

二、通城地区铀矿化特征

2.1异常点带特征:通城地区的伽玛异常点,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由地表表生作用形成的,另一种是由热液作用形成的。以前一种类型的异常点居多。前一种类型与构造及构造形成的裂隙相关,主要控制因素为水文地质条件,只要水文地质条件合适,即便在很小的裂隙中,也可形成次生铀矿,当条件合适时,次生铀矿可以延伸到地表以下280米以下。这一类型的异常点,往往没有实际的找矿意义,即便是地表具有较好的异常带,常常因为矿层的厚度薄而无法形成矿体。如麦市、李家段等地,均有很多这种类型的异常点。后一种类型的异常点比较少见,但这类异常点揭露后往往可以见到较好铀矿化,如李家段37号异常点。

如果将第一种类型的异常点排除在外,那么可以说通城地区的伽玛异常点是很少的,也就是说具有意义的异常点不多。

2.2铀矿化类型:通城地区的铀矿化主要为两种类型:一种为表生渗入作用形成的铀矿化,以次生铀矿脉为主,这类矿化与岩石的裂隙发育程度有关,基本特征是矿体薄而富;另一种为热液作用形成,以铀——萤石矿化为主,产于构造中或构造的上盘,与岩石的破碎程度有关,主要为蚀变花岗碎裂岩。基本特征是矿化往往在裂隙中,岩石中的矿化程度不高,厚度小,平均品位贫。

2.3铀矿体产状形态特征:通城地区已发现的具有工业意义的铀矿体不多,从少数几个矿点的揭露可总结出该地区铀矿体具有以下特征:(1)淋积型矿体具有规模小且分散的特征,铀矿在局部被分散,无法形成富矿体;(2)热液型矿体也是规模小,特别是垂向延伸不大,地表矿化较好的地方,第一个中段矿化就变差或消失,但地表表现不好的地方,第一个中段却可以见到较好的矿化,但第二个中段就变差了。矿体具有一定的标高局限性,即在一定的标高才有较好的矿化,矿化的垂幅较小。

三、铀矿化特征分析

3.1成矿物质来源

铀矿物质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岩体本身的铀,这种铀源具有深部铀源特征,另一种是岩体同化基底围岩获得的铀,这种铀源具有浅部铀源特征。深部铀源在向浅表迁移过程中,又有两种基本的方式:一种是以断裂为通道,这种迁移方式,易形成较大的矿床,另一种迁移方式是以岩浆为载体,铀随岩浆由深部迁移,由岩浆分异时形成铀矿,这种迁移方式表现为岩体普遍背景值高,矿体规模小,矿化现象复杂。

通过分析通城地区铀矿化特征可以判断通城地区的铀矿化物质来源于深部铀源,即由岩体本身携带的的铀,其迁移方式为岩浆本身携带铀在岩浆分异过程中形成含矿热液在条件合适的地方而形成铀矿化。

3.2成矿地质条件

由通城岩体各岩性的含矿性及矿点的赋矿岩性统计可以认为,第四期岩体及其补体的侵入,为主要的成矿期。特别是第四期补体本身伽玛底数最高,有最充足的铀源,最有利于成矿。由于铀的迁移没有明确的构造通道,而是随岩浆本身向地表迁移,因而该地区的铀成矿除了受构造之外,还受岩浆侵入时的环境条件制约,在岩浆的顶部,是最有利的成矿部位。因此岩浆侵入时环境条件是该区铀成矿的决定条件,而构造条件只是成矿过程中的一个必要条件,这点可能与其他花岗岩地区的铀成矿条件有些差异,值得找矿中注意。

3.3制约铀成矿的主要因素

通过分析通城地区的构造特征,本人认为该区有一期主构造,大约发生在第三期侵入岩成岩后期,为矿前构造。以后第四期及其补体侵入只是继承和沿袭了这期构造而本身并未产生强烈的构造运动。换言之,即成矿期构造不明显,这是制约该区成矿的最主要因素。另外,该区只有一个方向的构造而缺少其他方向的构造,第四期及其补体(主成矿岩体)侵入时处于地下深部,缺少必要的成矿空间,也是制约该区成矿的因素之一。

3.4实现找矿突破的主要方向

综合分析通城地区铀矿化地质特征,可以初步总结出要想在通城地区寻找到规模较大的铀矿,主要从三个方面努力:第一,找矿还得围绕区域性的大构造,特别是构造破碎带较宽的地段、构造的复合部位;第二,要重点强调第四期补充侵入体在成矿中的作用,着重寻找第四期补体与大构造相吻合的部位;第三,重点寻找隐伏的岩体和构造,特别是地势较高的大构造的续断部位、尖灭部位及岩体的穹窿部位。只有找到岩体的顶端且构造发育的部位,才有可能找到较大的铀矿体。

四、找矿对策

通城地区地质主体为通城岩体。通城岩体是幕阜山花岗岩的一部分,具有多期次侵入、构造较发育、伽玛底数高等基本特征,其含铀性是最好的。与华南的各产铀矿的花岗岩比较,也具有与之相似的物理化学特征。应该说,该地区是有较大找矿前景的。基于以上对通城地区铀矿化特征分析,我想我们应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调整我们的找矿策略:

4.1加强地勘单位之间的协作,深化对幕阜山花岗岩的成矿规律研究。

目前有三家铀矿勘查单位分别在鄂、湘、赣三省工作,对整个幕阜山地区铀矿成矿规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果能联合起来,共同研究,对该区的认识必定有一个质的飞跃,将会更全面、更正确地认识该区的成矿规律。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尽快实现在该区的找矿突破。

4.2在认识了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加强基础地质工作,以基础地质工作结合物化探手段指导找矿。

过去我们找铀,更多的是依赖物探方法,主要是地面伽玛测量,根据测量结果,逐步缩小工作范围。这一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效的,但具体到通城地区,由于其铀矿成矿的特殊性,此方法存在一些不足。由于通城地区铀矿成矿时处于地下深处,并不能沿构造形成长距离迁移,只能在岩体顶端相对封闭的条件下形成矿体,因而上述物探方法并不能有效地找到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较详细的基础地质工作,搞清楚了远景区的较详细的地质情况之后,然后根据成矿规律,在重点部位进行工作,结合物探成果进行揭露,才能最有效率地找到铀矿体。因为根据对通城地区铀矿化特征分析,该区的铀矿很有可能是盲矿体。

4.3大胆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强化深部找矿

通城岩体的两次主体岩浆(第三期、第四期)侵入相距时间不长,第四次侵入是在第三次岩浆尚未完全固化的情况下侵入的,这个时期如果成矿就很可能形成肓矿体。因此在通城地区找铀,就要大胆采用新方法、新技术攻深找肓。

铀矿地质篇6

[关键字]地质学 花岗岩型铀矿 矿物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89-2

0 前言

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拥有丰富的花岗岩型铀矿,其中我国就是重要的铀矿产地。

我国铀矿床主要分为四种,即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碳硅泥岩型,其中花岗岩型铀矿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1]。

花岗岩型铀矿床指产于花岗岩体内、岩体外接触带沉积岩或变质岩以及岩体上叠沉积盆地中的、成因上与花岗岩有联系、矿化类型上相似的铀矿床。目前由于我国对花岗岩型铀矿床的开采比较严重,很多资源都面临枯竭,这就需努力勘探其他矿山资源。所以,对花岗岩型铀矿床的基本特征、成矿条件及其矿物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显得很有必要。本文简单介绍了花岗岩型铀矿床的基本特征及其成矿条件,并以沥青铀矿为例着重分析了它的矿物学特征。

1 花岗岩型铀矿床的一般特征

花岗岩型铀矿床是指与花岗岩体有紧密空间关系和成因关系的热液轴矿床。它既可以产在岩体内部,也可以产在距岩体一定范围的环境中。与铀矿床有成因联系的花岗岩体多为陆壳重熔型,少数为壳幔混熔型,成分上常富硅富碱和铝过饱和,岩石的铀含量高,且岩浆演化较完善,酸性和中基性脉岩较发育,时代上主要为海西期(欧洲)和燕山期(中国)。共生的脉石矿物有石英、萤石、水云母、碳酸盐矿物等[2]。花岗岩型铀矿床产状示意剖面图如图1所示。

花岗岩型铀矿床有很多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花岗岩型铀矿体定位于各种断裂构造中,且主要在主干断裂带的次级构造上发育。

(2)花岗岩型铀矿床的矿石结构主要有脉状、细脉浸染状、角砾岩状、条带状等。主要铀矿物为沥青铀矿,少数为晶质铀矿和铀石。

(3)围岩蚀变发育很广。主要有硅化、赤铁矿化、水云母化、绿泥石化、碱性长石化等。

(4)在铀含量高的花岗岩中一般就会有花岗岩型铀矿床。

(5)大气水作为成矿热液的主要来源。

(6)花岗岩型铀矿床的包裹体有很多,主要是气相、液相以及气液混合相。

(7)花岗岩型铀矿床时代限制不明显,成矿具有多期多阶段性。

2 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条件

花岗岩型铀矿具有一定成矿条件,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即丰富的铀源,充足的热源,良好的构造发育,强烈蚀变和适中的剥蚀[3]。

2.1 丰富的铀源

丰富的铀源是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的基础条件。在含铀量丰富的花岗岩体中,花岗岩浆的多期多次侵入,会使得基底的铀活化、迁移。而岩浆自身也是高铀源体。所以在岩浆后期,伟晶岩、细晶岩、石英斑岩等的侵入会挤压岩浆,从而为成矿提供了条件。

2.2 充足的热源

热源不仅是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的关键因素, 还是造成花岗岩成岩、成矿时差的根本原因。因为充足的热源会带来丰富的热水和热液,使得岩石产生碱交代和蚀变反应,从而改变围岩的物理性质。这就会使得早期的铀矿体或者铀元素发生活化和迁移。

2.3 良好的构造发育

如果花岗岩于过渡带,那就不仅为岩浆的上涌和地下的热水活动提供了便利通道, 还为深源物质的迁移和富集提供了条件。过渡带由于活动比较频繁,会使地壳物质上涌, 深源岩浆会发生多次侵位, 从而致使原来的高铀源层、高铀源体以及铀矿体再次活化迁移。这就为裂隙带和蚀变带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也为铀矿的沉淀和富集提供了空间。

2.4 强烈的蚀变

强烈的蚀变反应会通过岩体——热液作用,使花岗岩体中的铀金属活化,并被淋滤出来,然后使得原来的高铀源层、高铀源体以及铀矿体向下迁移富集。绿色蚀变带会使铀矿化再次富集。

2.5 适中的剥蚀

目前,大多数发现的铀矿床均集中于暴露区内,例如河草坑铀矿床。如果花岗岩体所处的位置剥蚀度适中,那么这个地区也会成为重要的铀资源产地。

3 花岗岩型铀矿中矿物学特征分析

3.1 花岗岩型铀矿床中的沥青铀矿化学成分

现在以花岗岩型铀矿床中的沥青铀矿为例,来分析它的化学成分特点。

(1)与我国其它三种类型沥青铀矿相比,花岗岩型铀矿床中的沥青铀矿中UO2含量相同,而UO3含量则略高;

(2)与我国火山岩型铀矿床中的沥青铀矿相比,花岗岩型铀矿床中的沥青铀矿中ThO2含量明显比较低,但与我国砂岩型、碳硅泥岩型沥青铀矿中的ThO2含量接近;

(3)与我国其它三种类型沥青铀矿相比,花岗岩型铀矿床中的沥青铀矿中RE2O3含量低;

(4)相比于我国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中的沥青铀矿,花岗岩型铀矿床中的沥青铀矿中的含氧系数略高,但比砂岩型沥青铀矿低;

(5)与我国其它三种类型沥青铀矿相比,花岗岩型铀矿床中的沥青铀矿中含H2O量比较低。

3.2 花岗岩型铀矿床中的沥青铀矿晶胞参数

沥青铀矿的晶胞参数a0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沥青铀矿的物理化学形成条件。

(1)a0值与含氧系数呈负相关,即随着沥青铀矿含氧系数的增高,a0值会逐渐变小,a0值与含氧系数的关系图如图2所示;

(2)a0值与相应矿物的PbO含量为正相关,也就意味着沥青铀矿中的铅既可以以方铅矿等包裹体的形式存在,还可以以其它形式存在,a0值与PbO含量的关系图如图3所示;

(3)a0值与相应矿物的RE2O3含量为正相关,也就是说随着沥青铀矿RE2O3含量的增高,a0值会逐渐变大,这与成矿时温度的高低有关,a0值与RE2O3含量的关系图如图4所示;

(4)a0值与相应矿物的ThO2含量不相关,或者说相关性不大。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花岗岩型铀矿床中的沥青铀矿成矿温度比较低,a0值与ThO2含量的关系图如图5所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有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沥青铀矿的晶胞参数a0值,但是单个因素的影响反而不是很大。其中,成矿时的温度高低对沥青铀矿的晶胞参数a0值影响最大。

3.3 花岗岩型铀矿床中的沥青铀矿硬度、反射率

根据调查测验,花岗岩型铀矿床中每立方毫米的沥青铀矿维氏硬度为314-760千克,相当于摩氏硬度为4.7-6.2;沥青铀矿的硬度与含氧系数是负相关,如图6所示。花岗岩型铀矿床中的沥青铀矿的反射率为11.0%-16.5%,与含氧系数相关性不大。

3.4 花岗岩型铀矿床中的沥青铀矿红外吸收光谱

四种铀矿床中沥青铀矿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都差不多,如图7所示。它们都有两个主吸收带,即高频区的次强——强吸收带和低频区的价键振动吸收带。如果矿物中含有水,那么红外吸收光谱线上还会有两个弱吸收带。

3.5 花岗岩型铀矿床中的沥青铀矿壳圈结构成因

我国花岗岩型铀矿床中的沥青铀矿经常出现壳圈结构,铀含量比较高且杂质元素比较少的是外壳,所以它的反射率也会很高;铀含量比较低且杂质元素比较多的是内核,所以它的反射率也会很低。具壳圈结构的沥青铀矿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对于同一成矿阶段的沥青铀矿,当铀从成矿溶液中沉淀时,一般情况是这样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较晚形成的铀氧化物相中的UO2含量会比较高、杂质元素比较少;而较早形成的铀氧化物相中的UO2含量会比较低、杂质元素比较多。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才会使得沥青铀矿产生壳圈结构。可以看出,其外壳形成比内核晚,并且UO2含量比较高的外壳不容易被溶蚀,而UO2含量比较低的内核则容易被溶蚀。

总之,与我国其它三种类型的沥青铀矿相比,花岗岩型铀矿床中沥青铀矿的含氧系数、晶胞参数值相差不大。这也就说明我国四类铀矿床中的沥青铀矿,大多数都是在低温度、热液条件下产生的。另外,我国花岗岩型沥青铀矿中的PbO含量、

RE2O3含量、ThO2含量比较低,也会反映它的成矿条件。

铀矿地质篇7

[关键字]砂岩型铀矿 发展 现状 分类

[中图分类号] X75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91-1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开展砂岩型铀矿研究与勘探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而我国对砂岩型铀矿的研究起步虽然较晚,但由于新技术发展较快,我国也正成为世界砂岩型铀矿研究与开发的主要国家之一。本文对砂岩铀矿的发展现状及分类方案进行研究分析,对目前的勘查、研究与开采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国内外砂岩铀矿现状

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开始于盆地边缘的蚀源区富铀岩层或铀岩体风化作用,经历了铀的活化、迁移、沉积、富集的演化过程。世界各地的铀矿都具备自身的成矿特征。

1.1 我国砂岩型铀矿区域地质背景及现状

目前,我国的砂岩型铀矿所分布的大陆板块主要由塔里木、中朝、扬子古陆块,经过复杂的演化,形成了铀矿复杂的盆地构造与沉积[1]。我国砂岩型铀矿主要在中新生代的盆地中,以沉积盆地为富。我国砂岩型铀矿床的变化与差异主要反映在矿床的类型、容矿层位以及矿化年龄等方面。这些变化与差异符合各构造域的演化沉积特征。由于我国东部砂岩型铀矿受到的是太平洋板块与大陆碰撞及俯冲,为西太平洋的成矿体系;而西部受到的是印度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及俯冲,属于新天山成矿体系;我国中部的砂岩型铀矿床由于受到前述两者的共同影响[2],所以造成了在特征上兼有前两者成矿特征。

1.2 日本砂岩型铀矿区域地质背景及现状

日本的砂岩型铀矿主要产生于新近纪沉积盆地中。根据砂岩型铀矿的分布地质背景特征,主要由位于西南部内带非绿色凝灰岩、东北部与西南部的绿色凝灰岩。有文献报道[3],日本的铀矿有10余个,铀资源多余6000吨。大型的有位于中部的东农矿与本州岛的人形咔,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铀矿区。其特征为矿床于建造边缘区或底部,能够直接受控于河道充填沉淀下含水层。这个特征也提示了铀的搬运与富集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4]。

1.3 澳大利亚砂岩型铀矿现状

澳大利亚目前对西哩古河道的砂岩型铀矿的研究与勘探正在进行,该铀矿具有矿量丰富、品质优良。该砂岩型铀矿由东西两部分的砂岩型铀矿组成。其品位分布及厚度见表1。

1.4 美国砂岩型铀矿现状

美国对砂岩型铀矿的勘探及开发几乎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而且该地域的砂岩型铀矿具有几个突出的特点:演化成矿周期长、层位比较稳定、成矿面积广大、地标深度较浅。美国拥有全球砂岩型铀矿总储量的80%之多。但与澳大利亚等地区的砂岩型铀矿相比,其品位多为中等。

1.5 俄罗斯砂岩型铀矿现状

有文献报道,近年来俄罗斯对渗入砂岩型的铀矿深入研究与勘探。目前位于俄罗斯地台东部与西部、西西伯利亚地区、外乌拉尔地区、金贝加尔与外贝加尔地区以及远东地区划分出了多个成矿远景区[5],将对俄罗斯的铀资源开发产生重要意思。

2 对砂岩型铀矿的分类方案研究

目前,世界各国对砂岩型铀矿的分类存在标准不一,方法不同,分类繁杂的问题。较早的分类方案将砂岩型铀矿分为三个类别,分别为板状准整合型、卷状型、构造一岩型。后来由IAEA在此基础上分为卷状型、板状型、底河道型、前寒武纪型四个类别[6]。后来又有学者根据矿床的形成原因将砂岩型铀矿按照同生与后生进行分类。

我国有学者对该型铀矿分类方案为潜水型、古河道型与层间氧化型;另外有分为四种亚型的如沉积成岩型、古河道型、层间氧化型、后期热改造型[7]。目前,我国应用比较多的分类方案是依铀矿床、矿体形态产状、矿床成因分进行分类,见表2。

3 小结

国内外对砂岩型铀矿的研究正逐步深入,勘探技术也发展迅速,本文对砂岩型铀矿现状与分类方案进行初步研究,希望能对研究与勘探工作具有帮助。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Scheme of Sandstone Type Uranium Deposit

铀矿地质篇8

【关键词】 铀资源;勘查工作;融资

核电作为最理想的新型低碳能源,在大规模替代传统能源方面优势更加明显,发展前景看好。但是,发展核电所用的原料和资源的依赖性更强,这意味着,内陆地区大力发展核电要以铀矿资源的勘查与开发为保障。我国铀矿勘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是勘查程度较低,探明有限;另一方面是潜在总量较大,找矿前景广阔。业内专家认为,只要国家加大勘查投入,加快国内铀矿勘查,尽快提高我国铀矿地质勘查程度,完全可以发现和探明一批新的大中型铀矿产地。以满足核工业对铀矿原料的需求。在保证国家对天然铀产品实施宏观控制、统一管理、有序开发的前提下,如何改革铀资源勘查工作的融资体制,允许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加快国内铀矿资源的勘查工作,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国外铀资源勘查工作融资现状

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里,能源矿产勘查属商业性矿产勘查活动。虽然铀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战略资源,但是所有铀矿业活动是公开的,只要守法、纳税,并能进行环境保护,进入铀矿业便没有门槛。国家鼓励各种性质的资本注入,并借助成熟的矿业资本市场,对勘探采矿类上市进行分类管理,通过税收优惠、勘查补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铀矿业融资政策支持。随着资金的不断注入,找矿方法技术的不断创新,新的铀矿产地不断被发现。

(一)美国的铀矿业现状

美国的铀矿勘查、铀生产和市场销售等活动均由私营公司进行,属市场行为,联邦政府对这些活动没有限制(进出口铀例外),境内外公司都可以在美国从事铀活动。对本国各公司在境外从事铀的勘查、生产活动,美国政府没有任何限制性的政策。对于在美国境内从事铀勘查活动的所有境内外公司,则必须在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注册登记,并持有核管委会颁发的许可证。

(二)加拿大铀矿业现状

加拿大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产铀国,天然铀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约1/4。随着更多新铀矿的投产,加拿大的铀产量有望在2011年之后进一步增加。加拿大的铀约有82%出口到世界各地,国内使用仅占约18%。资金与技术是从事铀勘查活动中缺一不可的,为了发展加拿大铀矿业,与市场经济发展国家的经济一样,引进外资、铀业公司私有化、发行股票向社会融资等手段是加拿大进行铀矿勘查、开发的基本筹资方法。

二、我国铀资源勘查工作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铀矿地质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作为关系国家安全的军民两用战略性资源,几十年来,我国对铀一直实行专营体制,其勘查开发也一直是由核工业铀矿冶系统进行。所以,铀矿作业没有完全市场化,缺乏竞争机制,导致铀矿地质勘查工作仍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独家经营、国家投资,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

(一)立法缺失,不利于为铀资源勘查工作的融资提供统一、有利的法律保障

我国目前与铀矿勘探开采有关的法律只有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该法只是对铀矿勘探开采审批权限作了原则性的规定,而在铀矿在吸纳社会资金方面的法律条文很少。1987年和1988年国务院分别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管理办法》和《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三个行政法规,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有一些规定已与后两个法规现行管理体制不相符,并且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及矿产资源管理形势变化,其中许多内容已经过时。因此,我国铀资源勘查工作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急需根据当前发展形势进行整合、修改和完善,以对我国在铀矿勘探融资进行有效的法律规范。

(二)政策模糊,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我国铀矿业的管理主要还是靠政策,但由于国务院机构改革等因素,铀矿业的有关政策很模糊,甚至互相冲突。例如,2006年的《关于整治铀矿开采冶炼秩序的通知》规定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有计划地开采、经营,而2008年的《关于加强铀矿地质勘查工作的若干意见》则规定要允许社会资本投入,二者冲突明显。再如国土资源部发[2008]45号文件强调要有计划地放开铀矿地质勘查开发市场,允许社会资本投入,却没有关于具体操作的规定。

(三)管理体制不完善

从主管部门来说,自1955年成立第三机械工业部主管我国核工业发展以来,我国的核工业主管部门几经变迁,目前铀矿资源的管理涉及矿产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卫生及能源部门等多家单位,从而出现有的事情大家都来管,有的事情大家都不管的现象。

从管理部门职责定位来说,政府矿政管理部门的功能是“管理”还是“服务”,“管理”管什么,中央和地方如何职责分工?铀矿勘探开发是否应市场化还是继续专营?如要市场化,多大程度的市场化,如何进行,政府如何管理?市场化后投资及收益如何分配,市场化下如何保证国家的铀资源供应和控制,市场化前后制度衔接等问题,都没有明确。

(四)矿业权流转制度还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虽有《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但只规定了矿业权的一般转让形式即买卖,而矿业权的出租、抵押等可能引起矿业权转让的其他情形却仍然无法可依,这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矿业权人对其权利的充分利用,而矿业权的抵押常常是矿业公司融资的必要手段。我国可以在积累和总结《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实施经验的基础上,考虑补充矿业权出租、抵押等其他矿业权转让形式的规定,为矿业公司融资提供条件。

(五)矿产勘查资本市场不健全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资本市场的萌生和发展,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我国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制度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不断健全。但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对矿产勘查融资以及勘查业发展的支撑力度却相对薄弱,基本没有对铀矿资源的勘查开发提供支持。

(六)金融中介部分失灵,非金融服务机构不健全

我国金融中介失灵主要表现在国内储蓄资源越来越难以转化为国内投资资金。同时,长期以来我国的银行系统都是以国有经济为主要服务对象,国有银行的绝大部分资金归国有企业占有和使用,而非国有矿业企业很难获得国有银行的支持。其次,由于我国矿业资本市场发展缓慢,为其服务的中介机构也相当不成熟,主要表现在:评估体系不完善;评估师及评估机构的权利、义务没有真正的法律保障,监管措施不得力;评估机构的业务范围、影响力、权威性有待增强,评估的软、硬件设备需改善等。

三、对我国铀资源勘查工作融资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完善铀资源勘查工作的立法工作

这是实现铀资源勘查工作和谐发展的关键。一是要明确铀资源勘查准入制度。随着国际铀矿产品价格的上涨,多种社会力量有进入铀资源勘探的强烈意愿,对此,应尽快通过立法明确准入制度,避免各种社会力量盲目拥至铀矿业,建议制定“铀资源专营管理法”或“铀资源勘查准入管理条例”。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政策措施相互配套,调控对国内、国外铀资源的勘查开发及投资。二是明确规定铀资源勘查中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及法律制裁。在铀矿业的发展中还应贯彻发展循环经济的精神,制定“促进铀资源勘查工作和谐发展循环经济的管理办法”,以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新的技术、工艺和设备进行铀资源的勘查工作。

(二)明确政府监管部门的职责

矿政管理部门的定位应从以前的纯微观管理走向管理与服务并重。首先应区分探矿采矿资格与探矿采矿权。探矿采矿资格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能力,是行政许可的一项主要内容。但具有勘探资格不一定具有探矿采矿权,具有探矿资格的人经矿产资源所有人许可后,方可取得勘探权。探矿资格的审批体现的只是国家对铀矿业的行政管理权,探矿权的审批则包括了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处分。虽然我国当前并未分开对这两者的审批,但是对这两者性质上的认识,有助于厘清矿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内涵,便于国家对铀资源勘查工作的管理。另外,还应加强对矿产资源规划、矿产资源信息的管理,按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维护区际代际公平原则,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权限。

(三)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积极利用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发展铀矿资源勘探工作单纯依靠政府投资是不够的,应逐步由政府一元化投入转变为政府、企业、个人、社会多元化的投入。为此,必须打破行业垄断,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广泛动员民间资本等各种社会力量投入铀矿资源勘探工作。筹措资金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利用新兴的融资方式,具体可通过引入风险投资或私募股权投资、信贷资金、组织风险勘探投资基金、股票、债券等多种方式吸纳民间资金用于发展我国的铀矿资源勘探工作。

(四)建立合理的矿业权资产收益分配制度

矿业权资产交易成功后的收益分配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阻碍矿业权资产进入市场。应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分配办法,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建议厘清探矿权所有者和采矿权所有者之间的关系。由于我国实行探矿权、采矿权分别管理,所以在探矿权人申请其探矿权区域内的采矿权时,为了降低探矿权人的风险,保障其权利。一方面,不应是目前所规定的享有优先采矿权,而应是理所当然地享有采矿权,除非该探矿权人自动声明放弃该权利。另一方面,由探矿权转为采矿权应为正常的变更,除必要的手续费用外不应再缴纳其他款项。

(五)完善矿业资本市场建设及矿业权市场建设

加强和完善证券管理部门、股票交易所及金融投资机构对矿业融资政策规则的制定和上市矿业公司的监督管理职能,推动勘查资本市场的建立。支持和鼓励铀矿勘探公司、矿业公司到矿业资本市场上融资。鼓励国家政策性银行为铀矿业项目融资提供贷款,积极研究开发适应矿业企业发展的信贷服务项目。此外,矿业权流转制度的完善及矿业权市场的建立和完善,能使资本在各主体间自由流动,从而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用。

(六)加强矿业资本市场服务机构的制度建设

应重点加强矿产储量及相关参数评估确认机构、矿产勘查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确认机构、矿业上市信息咨询服务机构等中介组织建设,规范其执业行为。加拿大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矿业资本市场中心,除了他们是重要的资源国这个硬件原因外,还有软件上的原因,如发育的矿业中介组织、良好的法律环境、先进的会计制度、经验丰富的地质和采矿技术专家等。目前,我国在这些方面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如储量评审中心、资产评估所、矿山设计院、技术经济咨询中心等机构和储量评估师、资产评估师、矿权评估师等具有执业资格的相关人才,以此为基础进行改造,并通过执业实践,可形成较为完善的矿业资本市场服务体系。

总之,通过积极探索铀资源勘查开发渠道,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资金投资铀矿地质勘查工作,以保证铀资源地质勘查费用的投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我国铀资源勘查一定能实现“突破”,并构建起我国自己的安全保障程度较高的天然铀供应体系,确保满足我国核工业对铀资源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杨浩.商业性地质融资瓶颈须打破[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03).

[2] 宋国明.加拿大铀矿勘查工作投资与开发政策[J].国土资源情报,2005(10).

[3] 谈成龙.美国的能源、矿业政策及铀矿业现状[J].中国核工业,2007(06).

[4] 沙景华,佘延双.矿业融资的国际比较与分析[J].中国矿业,2008(01).

铀矿地质篇9

【关键词】砂岩;那荡组;矿化;铀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区域地质概况

该矿床位于我国西南某盆地,盆地基底在其西北及东北部主要为古生界的砂岩、泥岩、硅质岩、灰岩等,小部份为中生界的三迭系下、中统之酸性火山喷发岩;盆地东南部、南部为海西期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盆地盖层主要为中生界和新生界两个不同之红色碎屑岩建造。盆地两侧之盖层与基底大多以断层接触,其它局部为沉积接触。盆地内断裂构造发育,多出露于盆地边缘和轴部。盆地内岩浆活动较弱。

2、 矿区地质

矿床形似长条状呈北东-南西展布。该矿床从西到东分为×个区段,含铀层位呈北东走向纵贯各个区段。

2.1 地层

矿床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的那荡组(中、上段)、岽力组和白垩系的新隆组以及第四系。各组地层在矿床内从南到北,由老到新呈北东走向分布。

2.1.1 那荡组中段(J2n2)

段内伽马测量数值不高,在该段中常见重晶石脉与其伴生的方铅矿、黄铜矿、黄铁矿等。

2.1.2 那荡组上段(J2n3)

该段厚200m-300m,依岩性组合分为三层, 每层分上、下两部。

1) 第一层

上部为紫红色泥岩夹细砂岩,厚30m-60m。

下部为灰、灰绿色中厚层状细粒硅质胶结的长石石英砂岩,与下伏岩层呈冲刷构造面接触。厚度20m-40m。

2) 第二层

上部为紫红色泥岩夹细砂岩,厚40m-80m。下部为灰绿色中-厚层状细粒硅质胶结的长石石英砂岩。砂岩内常见1-2个冲刷构造面,在冲刷面上常有灰绿色泥砾和炭质物。在炭质物集中部位,可见低强度伽马异常或伽马增高现象,是该区铀矿化层位之一,厚10m-30m。

3) 第三层

上部为紫红色泥岩夹细砂岩或紫红色细砂岩。厚为40m-100m。下部为浅色砂岩(含硅质胶结)夹薄层紫红色泥岩,本区工业铀矿化主要产于该层浅色砂岩内,是区内的主要含矿层位,称为主矿砂岩。该主矿砂岩层位稳定,厚20m-70m,砂岩中常发育有单斜层理,斜波状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等。

2.1.3 岽力组(J3d)分上下两段

1) 岽力组下段(J3d1)

底部为灰白色,局部为紫红色细粒石英砂岩,中、上部为紫红色泥岩、粉红色砂岩夹灰、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厚度58m-110m。该段底部的浅色砂岩中局部见低强度伽马异常。

2) 岽力组上段(J3d2)

岩性为中-厚层状灰绿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紫红色泥岩薄层,厚度211m-264m,砂岩中局部见低强度伽马异常。

2.1.4 白垩系新隆组(k1x)

底部为紫红色砾岩、砂砾岩,往上为紫红色细粒石英砂岩与紫红色泥岩互层,厚度500m。与下伏岩层呈轻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2.1.5 第四系(Q)

矿床范围内所见主要是残坡积砂、砾、粘土等。分布于山坡、冲沟、稻田等处。

2.2地质构造

矿床本部地表所见的岩层总体表现为走向北东45°―50°,倾向北西、倾角从东到西由中等35°―50°到陡峭70°的单斜(层)构造,各层间除有轻微角度不整合外,其它大都为连续沉积,有短暂沉积间断从而形成冲刷构造接触。这些冲刷构造产状与岩层一致,少部份与层面成小的锐角相交,且沿走向、倾向均有膨胀收缩现象,形成透镜体、窜珠状、线状。构造中常见泥砾、钙砾和炭质物。

2.2.1 褶皱构造

地表不明显,褶曲影响的地层,就目前所知主要为那荡组和岽力组,影响的厚度为300m-400m,往东大于500 m。

2.2.2 断裂构造

矿床内断裂不发育,仅局部见有北东或北西方向断裂出露,且规模不大。

北东向断裂见于本区段东面某区段,断裂长100m-400m,倾向北西,倾角80°,断裂带内见碎裂岩,构造角砾岩,有的带中充填重晶石脉、方解石脉。断裂为张扭性。

北西向断裂仅见于该区段东部、南部,倾向南西,倾角80°,并切割北东向断裂。这些断裂中也见碎裂岩、构造角砾岩、局部有硅化和充填有重晶石脉,断裂为压扭性。

2.3 脉体活动

矿床内未见岩浆活动。

2.4 岩石、岩相

2.4.1 岩石

本矿床所见的岩石主要为浅灰绿色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以及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等碎屑岩。岩屑粒度分选性中等,磨圆度较差。

岩石胶结物以硅质、钙质为主,其次为泥质和少量铁质,结构为碎屑的砂状、粉砂结构 、泥质结构,构造为水平、斜交、交错、波状、斜波状层理构造。

2.4.2 岩相

据相素研究分析本区侏罗、白垩的沉积岩相有从山间洼地洪积砂砾岩相、河流砂砾岩相-滨湖三角洲大相-淡水湖泊大相-河流相的发展过程。侏罗系岩相有滨湖三角洲-近岸湖泊相三次反复。本矿床的主矿砂岩则是最后一次出现的滨湖三角洲-湖泊相过渡的产物。该区的工业矿于三角洲大相的支流口砂坝亚相和远砂坝亚相内。另外发现当时的水流方向为355°―10°和270°,说明水源来自南侧或东侧。也就是说本区物源主要来自南面或东面岩体,这与该铀矿床所见侏罗系的物质成份是花岗岩质为主是吻合的。

3、矿体地质特征

3.1 矿体简况

本矿床的矿体在1号勘探线地表有出露,其它均为隐伏矿体。矿体产出在那荡组第三层()下部浅色硅质胶结的细砂岩内。

3.2 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

主矿体为似层状,扁平透镜状,小矿体为透镜状。

矿体的规模大小不一,主矿体沿走向延伸大于××m,最大斜深大于××m。

矿体产状基本与所处的地层(J2n3)中的主矿砂岩产状一致。

未发现达到综合利用要求之伴生元素。

矿床属薄层状矿体和中等品位的矿石。

3.3矿物成份和化学成份

矿床矿石类型为含铀砂岩型。含矿岩石主要有浅灰长石石英砂岩,次为灰黑色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少量浅灰色砂砾岩。

矿石的矿物成份主要有碎屑物的石英(45%)长石(25%);其它岩屑(12%)碳质物(1.2%)黑云母和胶结物的方解石(钙质10%)粘土矿物(3%)以及少量铀矿物(沥青铀矿、铀石)和其它金属矿物。

3.4矿体围岩

矿体围岩与矿石大致相同,亦为淡灰绿色或红色砂岩、泥岩。但不同的是围岩中的长石、泥质、炭质物比矿石含量少,而石英含量高,其颜色多为红色或紫红色。

4、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是细分散状,其次为隐晶状。

矿石构造:以浸染状为主,其次为层状、条带状薄膜状 、不规则脉状、 团块状等。其中浸染状是铀矿物均匀分布于矿石的碎屑或胶结物中,受浸染状炭质、赤铁矿吸附。层状或条带状则是铀矿物沿层或层理面中的碎屑或胶结物一起产出。薄膜状则是铀矿物沿砾石或其它岩屑周围沉淀所成;脉状是铀矿物与黄铁矿等金属矿物一起成细脉状沿层理或岩石裂隙充填。团块状大多是铀矿物和黄铁矿等聚集成大小不规则的团块。

5、铀矿成矿地质条件、铀源及矿床成因

该区铀成矿条件除决定于地层岩性外,还决定于岩相及地质结构。

5.1地层岩性

本区工业矿体均产于侏罗系中统那荡组上段第三层下部浅色中细粒砂岩内,该含矿砂岩的特点是:砂岩中花岗碎屑物以及泥质、炭质、铁质等含量较多,对铀的沉积有利,故该砂岩含铀丰度比其它层位高,为区内的富铀层;砂岩的顶、底板均为不透水且厚度较大的紫红色泥岩。因而具有既能保护砂岩内铀元素不易往外迁移,又为后来含铀的热水溶液活动提供对铀元素进一步富集的有利空间;砂岩具有一定的厚度,成矿的理想厚度在30m以上;砂岩内冲刷构造发育,冲刷构造中富含碳质、泥质物,它既是溶液的良好通道,又是储矿的良好场所。

5.2 岩相

工业矿体赋存的下部浅色砂岩为滨湖三角洲-湖相过渡沉积的产物,从岩性特征、层理产出等因素判断,矿体主要产于滨湖三角洲前缘相的支流口砂坝亚相与远砂坝亚相中。

5.3 地质构造

该铀矿在与断裂构造关系不明显,但矿床近区域的A断裂,该断裂发生在含矿砂岩附近,且具多次活动并伴之多次热水溶液活动的特点。故此断裂除提供成矿的必要热源外,它又是热水溶液活动的良好通道。同时又进一步扩大含矿砂岩与热水作用的范围,使含铀溶液在适当部位富集成矿。

5.4铀源及矿床成因

综上所述,铀矿化与地层、岩性有密切关系,说明铀的最初来源主要来自盆地周围提供形成含矿砂岩物质的花岗岩或古生界的砂岩、叶岩、灰岩、硅质岩,这时形成中侏罗统的矿化层。

据前人的研究资料,该铀矿床中沥青铀矿的同位素年龄与中侏罗统的矿化层的同位素年龄相比,矿岩时差较大,说明是多期次形成的,又从本区热水活动和矿石物质成分特点看来,本矿床工业矿体的形成是在含矿砂岩铀的初步富集基础上,在后期的多期次的地质构造和热水活动的作用下进一步叠加富集而成。这时铀的来源主要是含矿砂岩本身或邻近富铀地层。

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属同生沉积,后生富集叠加热水型砂岩铀矿床。

6、总结

本矿床矿石中铀主要是以铀矿物和吸附状态形式的存在,铀的最初来源主要来自盆地周围提供形成含矿砂岩物质的花岗岩或古生界的砂岩、叶岩、灰岩、硅质岩,形成中侏罗统的矿化层,后经多期次的地质构造和热水活动的作用下,富含铀热水溶液中的铀离子被有机质、泥质和铁质吸附,进一步叠加富集而成。因此,本区找铀矿首要注意有利的地层岩性加上有利构造和后期热水作用三因素叠加地段。

参考文献

[1] 广西地质矿产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 [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

铀矿地质篇10

[关键字]铀控矿因素 找矿方向 坪田地区 下庄矿田

[中图分类号] P61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73-2

1铀成矿地质背景

下庄矿田是南岭铀—多金属成矿带中的铀矿集区之一,也是我国花岗岩型富铀矿的主要产地之一。区域大地构造上它处于华夏古陆西缘、闽赣后加里东隆起的西南缘与湘桂粤北海西—印支坳陷交接部位,是地壳浅部地质构造急剧变化的地带。独特的构造格局为岩体形成、岩浆演化、铀的活化转移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图1)。

贵东岩体岩浆活动具有多期多次特点,主侵入体、补充侵入体、中基性岩脉发育。主体岩石为燕山第一期主侵入花岗岩,呈岩基产出,岩体分相较好,岩性为渐变关系;中心相分布于矿田南部,出露面积小,岩性为粗粒(巨)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1pbηγ52(1));过渡相岩石在矿田广泛分布,岩性为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2pbγ52(1));边缘相仅见于矿田东缘,岩性主要为细粒黑云母、二云母花岗岩(3mbγ52(1))。矿田内中基性岩脉发育,呈近东西向成群分布,从北往南依次有五组,充填的主要为辉绿岩。矿田内发育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北北东向三组构造带,对矿田起控制作用的区域构造主要是北缘近东西向冷洞—司前—竹山下断裂带、南缘近东西向大宝山—白门楼—仙人嶂断裂带、西缘北东东向黄陂石英断裂带及东缘北东东向马屎山断裂带。

2铀矿定位条件

下庄矿田独特的地质背景,多期多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产生了多期花岗岩补体、强烈的构造、热液活动及铀活化作用,为铀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储存空间。因此,花岗岩补体、三组构造带、铀活化区、三次富铀热液活动四位一体是矿田的定位条件。

根据矿田不同的矿化类型有不同的定位条件。

(1)花岗岩外带型矿床:矿床定位于震旦—寒武系下统浅变质砂岩、页岩中铀含量高—偏高场、东西向断裂构造带、北北东向硅化断裂带相交的部位。如:新桥东矿床、竹山下矿床东部、坪田矿床等都是在雷打山、鲁溪—仙人嶂东西向断裂构造带与北北东向新桥—下庄、坪田硅化断裂带复合的部位,矿体产于浅变质含碳石英砂岩中,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矿体规模较小,品位较低。

(2)硅化带型铀矿床:燕山三阶段第二补充侵入体细粒白云母花岗岩、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及北北东向硅化断裂带,三者复合部位可能形成矿床。第二补于矿田东部,呈南北走向,西侧向北西西突出,东侧向南东突出与主体过渡相呈波浪式接触界面,受后期构造作用形成多个凹凸拐弯地段,当这些地段与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和北北东(北东东)向硅化断裂带复合部位可能形成大脉型或密集裂隙带型矿床,如大脉型矿床有330、331、332西和333矿床的大部分,密集裂隙带型矿床有337、张光营、杨贡坑等。该类矿床产于硅化蚀变花岗岩中,常形成硅化大脉带或呈微细脉沿裂隙密集带分布。

(3)“交点”型矿床:定位于北北东向硅化断裂带与近东西向辉绿岩带交接复合部位,严格受“交点”复合轨迹控制,产于岩体过渡相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矿田内有六组北北东向硅化带,其中新桥—下庄、102—石角围、张光营—仙人嶂成矿带与矿田南部近东西向的明珠湖—寨下、鲁溪—仙人嶂辉绿岩带相交部位形成主要矿床,成矿带上、下盘次级构造带发育的“交点”形成矿体群,主成矿带产状变异、张开或圈围构造组合的“交点”矿体最佳。“交点”形成的335、336、338和339四个中型铀矿床。

3铀控矿因素分析

3.1研究区地质特征

研究区东至冬瓜岭岩体,西至太平庵硅化断裂带,南至马屎山断裂带,北至坪田辉绿岩带。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寒武系下统牛角河组、泥盆系中统桂头组及白垩系上统南雄群等。出露构造主要有北东向、北北东向及近东西向,其中以北北东向组构造与铀、赤铁矿化关系最为密切,如袁屋石英断裂带及坪田断裂带。出露岩性主要为岩浆岩及浅变质岩类:岩浆岩出露广泛,东部为冬瓜岭岩体,西部为贵东岩体;而浅变质岩类岩石由于受到多次变质作用的影响和改造,岩性复杂,主要有区域变质岩类、混合岩化岩类及接触变质岩类。

3.2研究区控矿因素分析

研究区铀矿化受接触带、岩性、构造及后期气液活动的联合控制,在上述因素的有利结合部位见好的工业铀矿体。

(1)接触带控矿

区内贵东岩体与寒武系八村群下亚群牛角河组(∈1n)地层呈侵入接触关系,接触面凹凸不平。接触带内侧花岗岩中,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浅变质岩俘虏体;而在外接触带地层中,见有较多大小不一的花岗岩脉沿层间或层间破碎带侵入其中。接触界面总体产状5°~25°SE∠70°~80°,深部形态多变,形成一系列的小凹槽与小凸峰相间出现。由于岩体的侵入而引起的混合岩化、接触变质、气液变质等综合变质作用,使得接触带附近变质岩的岩性具有一定的分带性,距离接触带越近,岩石变质程度越高。接触带控矿主要表现在:

①矿化主要赋存在外接触带的浅变质岩中;

②矿化受接触带形态控制,矿体产状与接触带产状基本一致;矿体均赋存在接触带的小凹槽中,而小凸峰处则无矿化或矿化极差;

③矿化赋存于接触带上盘约100m范围内的变质程度较高的混合岩、角岩或混合岩化、角岩化的变质岩中;

④地表物化探晕圈主要分布于接触带附近,其长轴方向与接触带走向一致。

(2)岩性控矿

区内花岗岩中未见矿化显示,主要是寒武系八村群下亚群的石英砂岩、片岩控矿。岩石铀含量较高(11ppm)。当贵东岩体与寒武系八村群岩层侵入接触时,岩层发生挤压,产生层间破碎,花岗岩脉、岩枝顺层贯入,使原岩矿物结构遭到破坏,产生活化铀。另一方面由于热接触变质、混合岩化及气液蚀变的作用,使得物化环境发生变化,微量铀被活化、迁移、聚集,从而形成铀含量较高的混合岩化、角岩化及气液蚀变岩类。在这一变化过程中,铀得到了又一次富集,沿接触带形成了一条带状富铀地段,有利于铀成矿。

(3)构造控矿

坪田地区第五组北北东向构造袁屋—李屋—坪田断裂带与马屎山断裂带共同控制了坪田地区的铀矿化,是该区铀矿化的定位条件。其次级构造1~8号挤压破碎带是本区的主要含矿构造。该组构造是在利用改造早期沉积浅变质岩层的层间破碎带基础上,由北北东向构造发育发展而成。呈“多”字形展布,产状10°~35°SE∠65°~88°,与八村群地层产状基本一致。

(4)热液活动控矿

坪田地区个铀矿化类型与下庄矿田各矿床的铀矿化类型相比,它们的成矿热液活动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成矿热液活动阶段的强弱不同。矿田的第一次富含钠铀中高温碱性热液活动在区内表现不明显;矿田第二次富含硅铀中低温成矿热液活动期是矿田内各矿床的主要成矿期,也是该区的主要成矿期。本区成矿热液活动属矿田第二期成矿热液活动第三成矿阶段,即沥青铀矿—黄铁矿—方解石成矿阶段。

4铀找矿方向探讨

研究区处于粤北“山字型”马屎山断裂带与新华夏系构造的袁屋—李屋—坪田断裂带的交汇部位,贵东岩体侵入外带老地层是该区铀矿化的定位条件,新华夏系次级构造和寒武系八村群上亚群地层是矿化的赋存基础,而构造成矿热液活动及花岗岩侵入老地层及伴随的变质作用是成矿的主导条件。其主要的找矿放向为北部外接触带及南部坪田盆地。

(1)北部外接触带

该区段岩浆岩出露广泛,东为冬瓜岭岩体,西部为贵东岩体,贵东岩体与冬瓜岭岩体之间为寒武系八村群的一套含铀量较高的浅变质碎屑沉积岩层。区内构造发育,北部为袁屋—李屋构造带的南延部分,东部为牛牯崠断裂带、石壁坑顶断裂带。其中1~8号异常带分布在该区内外接触带上,为一组新华夏体系的次级构造,呈“多”字型排列。

①物化探成果显示,坪田地区伽玛、爱曼综合晕圈主要分布于外接触带上,与构造关系极为密切;无论是单个晕圈还是组合晕圈都有明显的长轴,且轴线方向与构造带方向一致,同时两者吻合很好。

②寒武系八村群下亚群为铀富集层,资料显示在其浅变质岩中构造发育部位已经见到了工业铀矿体。

③寒武系牛角河组地层与花岗岩体接触带形成的“凹槽”是成矿有利部位,铀矿富集,推测南部坪田盆地下部未出露的寒武系地层与花岗岩体接触带形成的“凹槽”更有利于铀的富集。

(2)南部坪田盆地

该区段出露岩性主要为砾岩、砂砾岩、粉砂岩、泥岩等;构造分布在障根子以北马鞍山至509m高地一带,其中盆地西缘主要出露1001~1005及9号带南延部分。

①盆地1001~1005构造带伽玛异常点较多,局部地段见到较好的工业铀矿化,如在1001号带施工钻孔CKB××见视厚度3.07m,平均品位0.184%的工业矿段;且该地段为砾岩层,并处于各种地质体接触部位,有利于构造活动。

②物化探成果显示:在1001、1002号带上有很好的综合晕圈,深孔梯度径迹曲线指数上升很快,在见矿钻孔上面见有很好的径迹爱曼晕圈。经五阶趋势面电算处理时处在高值区,剩差星团规模大,连续性好;另外单独对盆地砂砾岩各种物理数据进行五阶趋势面电算处理,本地段仍处于伽玛径迹高值隆起区,且剩差星团规模大,连续性好。

③该区段出露9号带南段,通过钻孔揭露,在其与贵东南辉绿岩带交汇拖拉部位见视厚度0.25m、品位4.490%及视厚度0.75m,品位0.154%的“交点”型工业铀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