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矿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5:15:42

铀矿范文篇1

关键词:铀;铀价;铀矿勘查

2006年是世界铀矿业史上重要的一年,铀现货、期货价(TradeTech和UxC)创历史最高(2006年12月达到187.2$/kgU)。与2005年同期的铀现货(95.108$/kgU)、期货价(93.938$/kgU)相比,增幅约一倍。2006年也是世界铀矿山生产史上的一个多灾之年,雪茄湖铀矿受到山洪袭击,麦克莱恩铀矿采矿地质条件发生突变,遇到大量低品位矿石,贾比鲁卡铀矿遭意外旋风的侵袭,奥林匹克坝矿山生产设备维修而使铀生产断续进行……。哈萨克斯坦铀生产量稳中有升而跻身2006年度世界铀生产量三甲,美国矿山铀生产量、钻探费用和工作量达1999年来最高,蒙古在西方资金的注入下,硬岩、砂岩铀矿勘查与开发双获实质性进展……。地下常规方法开采的硬岩铀矿产量依旧是世界铀产量的“中流砥柱”,来自地浸方法的铀产量老老占据世界铀生产量1/4的份额。

1,铀价

2006年国际(TradeTech和UxC)铀现货价年初(2006年1月)为96.2$/kgU,年末(2006年12月)飚升至187.2$/kgU,全年平均达到121.71$/kgU。2006年的铀现货价格不但是2000年以来的最高(2001年11月和12月为18.46$/kgU),而且也创造了铀价史上最高(1978年6月和7月为112.48$/kgU),见附图。

1.1铀价创新高之缘由之一

全球核电的现状与未来为世人普遍认同与看好。包括稳固核发电为基调之一的美国新能源政策正在得到了贯彻与落实,反恐工作促使各核电厂加大各自的铀燃料储备;铀矿资源殷实的澳大利亚的“三矿”政策(全澳同时生产的铀矿山限三座:兰杰、奥林匹克坝、贝弗利)未有松动;地处高纬度的北欧、西欧诸国核发电已成为其民生、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但铀原料主要取自海外;俄罗斯是世界上同纬度各国中人均用电量最少的国家之一,核发电已成该国重塑世界强国的必然选择,但其近年来铀矿勘查、开发缓慢,高浓铀转来的核电低浓铀出售以压库存而获利为俄铀工业的主要业务;东欧各国油气供应受到俄罗斯的牵制,一直依赖俄罗斯核原料供应支撑的核电厂也会遭到不测吗?追求铀燃料来源多样化成为他们的时尚;印度、中国的大国经济崛起需要有强劲的能源作后盾,两大国分别制定了各自未来核发电计划;经济强国日本、韩国本土能源矿产稀缺,两国经济对核电的依存度愈来愈高,对海外铀的依存度也愈来愈大。所有这些事态孕育、促进各国加强在世界各地的铀的探、采、冶及商业采购活动。

1.2铀价创新高之缘由之二

2006年是全球世界级铀矿山生产的一个多灾之年,加拿大阿萨巴斯卡盆地中世界级大矿-雪茄湖受到山洪袭击,矿山生产竖井进水,矿山生产不能正常运行长达6个月之多。世界著名的富、大铀矿山之一的麦克莱恩湖铀矿,2006年整个上半年地下掘进中地质情况突然变差,高品位富矿“神秘尖灭”,选矿厂得到大量低品位铀矿石,经济效益变差,产量萎缩。2006年-澳大利亚北部的贾比鲁卡意外遭到一场旋风的侵袭,导致该矿06年上半年铀产量大减。世界铀生产第一大户-奥林匹克坝“带伤运行”,不定期的设备维修致使矿山在较长时间里断续进行,产量下滑,2006年4季度仅生产822tU,较2005年同期下降23%;与2005年下半年比,只生产1615tU,同比下降25%。2006年上半年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铀产量较2005年同期分别下降了27%和33%,伴随着世界主要矿山的铀产量下降,导致铀价继续震荡并向高位上扬。

1.3铀价创新高之缘由之三

其他方面的因素,例如近年来美元对世界其他货币的汇率的变动、铀市场上出现的“套头”交易、俄罗斯政府铀贸易新老体制、机制存在的矛盾与摩擦导致俄-美高浓铀转换为核电用低浓铀的供货贸易合同的履行出现间断现象、2013年后俄罗斯的高浓铀转换为核电用低浓铀的政策可能有变等等,也多多少少地对铀价起着潜在的影响。

铀价上涨,促使世界各地铀的勘查、开发活动逐步升温。2001年时,来自美国新墨西哥州、怀俄明州、尤他州、科罗拉多州欲开发铀矿的申请项目为2000项上下,而到2005年时就达到18000多项。西方国家的铀矿勘查、开发公司现在在蒙古国的找铀、开发铀的租赁地多达20-30块。在加拿大阿萨巴斯卡盆地中从事找铀的公司目前也有30多家(也包括个别中资公司),西方国家渗入前苏联卫星国及非洲实施铀的探、采、冶活动加剧。所有事实表明,一股新的铀活动高潮正在世界各地涌动。

2,铀交易量

2006年现货铀交易量为12705tU,期货铀交易量为77000tU;与2005年的现货铀交易量13860tU,期货铀交易量92400tU相比,均有小幅下降,但总体还维持在历史较高水平。

,铀生产

澳大利亚、加拿大、哈萨克斯坦的铀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0%,是2006年度世界铀生产量三强。虽然2006年上半年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铀产量较2005年同期分别下降了27%和33%,但是哈萨克斯坦2006年铀生产稳中有升,达到历史新高,为5279tU,较2005年增加25%左右。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刚独立时,其铀产量仅列世界20位之后,到1999年时还只列世界第16位。在2001年时,哈萨克斯坦年产铀1925tU。2005年时达到4357tU,2006年则高达5279tU,仅次于澳大利亚、加拿大,跻身世界三强,让世人刮目相看。按照目前的态势,到2010年时,该国的铀产量将达到7161tU,在2015年时预计可能达到15400tU,坐三望二的态势几成现实。

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铀矿勘查活动始于1948年,现拥有6个铀成矿省、50多个铀矿床。1970年地浸采铀试验成功后,找矿工作发生战略转移(由硬岩转向砂岩)。因盛产“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而使楚萨雷苏伊盆地、锡尔达林盆地与加拿大的阿萨巴斯卡盆地同样成名。哈萨克斯坦的铀工业为1997年成立的国家原子能公司(Kazatomprom)掌控,麾下有17个地下开发、地浸生产的铀矿山及铀矿床。如今该国有4座铀加工厂在运营,处理加工来自8个地浸砂岩铀矿床和1个地下常规开采的硬岩铀矿的地浸液和铀矿石。现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铀开发活动计划比找铀活动计划多,与哈萨克斯坦合资、合作开发铀矿的国家有加拿大、美国、日本、韩国及中国等国家的多家铀业公司。

此外,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哈萨克斯坦至今未建立起独立的国家电力网。只有其北部与俄罗斯相连的输电线及与其南部的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连接的输电线,为此该国欲建核电厂,完善、健全国家电力网。2006年7月25日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签署了一份联合投资营建核电厂的协议。该协议价值10×109$,双方各出资50%,内含建造一座核发电厂和一座年生产能力可以达5000-5775tU的大型现代化铀处理加工厂。该铀工厂设在俄罗斯境内西伯利亚南部的安加尔斯克,它将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铀工厂,包括铀的处理、加工、转换及浓缩等全过程。现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大部分地浸铀矿的生产成本在18.2$/kgU-39.0$/kgU之间。

纳米比亚的罗辛铀矿是唯一位于非洲大陆的世界十大铀矿之一,该寒武纪时代的侵入体白岗岩型铀矿是1966年航空放射性测量发现的,1974年起断续投产,2006年该露采铀矿的产量达到3080tU。历经32个年头,矿山步入枯竭期。原打算2009年停产,后经全面评估后,正式宣布延长生产并到2017年退役,令矿山经营方与纳米比亚政府欣慰。此外,在2007年前该国另一个大型表生钙质壳型铀矿-兰格海音利奇(确定、推定储量19120tU、推测储量21460tU)铀矿床会有一家澳大利亚公司投资,用露采方法生产。值得一提的是,该矿床的生产成本仅为在澳大利亚开发本土的霍尼穆恩地浸砂岩铀矿的87%(前者为33.8$/kgU,后者为39.0$/kgU)。

尼日尔拥有8座万吨级的砂岩型板状铀矿床,大部用露采方法生产,少数用地下常规方法开采。近十余年来铀产量平稳。2006年铀矿的产量达到3080tU。估计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该国每年的铀产量会维持在此水平上,出售铀是尼日尔国家的重要稳定外汇收入。

俄罗斯是近十年来铀矿勘查、铀矿开发表现最不成功的时期。铀矿勘查未获进展(没有发现新的铀矿床、提不出新的铀成矿理论和找矿模式、没有研发出新的找铀方法及勘查技术)。铀矿山产量增长缓慢,履行1993年签署的美国-俄罗斯高浓铀转换协议是要事,截止到2006年3月已有269高浓铀转换为7868核电用低浓铀出售到西方。

印度是一个正在形成市场经济的潜在人口-经济大国,未来欲新营建核电厂十余座。一方面铀资源匮乏,另一方面铀活动依旧施行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国家所施行的计划经济管制。尽管该国拥有完整的铀工业体系,但是铀矿勘查与开发开发长期不成功。为此政府目前打算进一步放开铀活动并朝私营化方向发展,到海外(如加拿大)收购、勘查、开发铀矿等措施都是印度铀工业正在采取和实施的重大变革。

日本、韩国是两个能源矿产奇缺的经济大国,年核发电量分别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4%、40%,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核电,两国的经济大国地位就会遭受致命打击。两国国内现无铀矿业活动,为此他们与多个海外铀公司谈判、签合同买铀;与多个国家谈判以合资、合作形式勘查铀矿、开发铀矿,在哈萨克斯坦、加拿大、、乌兹别克斯坦、纳米比亚、尼日尔等国境内的多个铀勘查、铀生产项目和计划中占有一定股份。虽然日、韩在几年前就建立了其稳固的铀原料供应保障体系,核电铀原料储备仅次于法国,但是2006年的铀储备降到历史最低。

美国2006年前三季度的铀产量已创其近十年新高(达到1117tU),产量的大部来自用原地浸出开发的砂岩型铀矿,位于亚利桑那州境内的一些塌陷角砾岩筒铀矿会在06年后用露采方法开发。铀矿从业雇员也从03年的三百多人到04年的四百多人,再到05年的六百多人,2006年达到了七百多人。铀矿从业人员的年薪也由上年度的31250$增至当年度的46154$。美国矿山铀生产量、钻探费用和钻探工作量等多项铀工业指标达1999年来最高。

4,铀勘活动

根据目前全球核电发展及其耗铀形势,在未来的5-10年里,全球铀的产需还会是基本平衡态势。然而,铀矿勘查、开发的时间通常为10-20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核电厂5年、10年后的铀原料将来自何方?已签的购铀合同何时得以兑现?现在市场给出的信号给投资者增加信心,世界各地的铀活动正在慢慢热起来。

亚洲的铀勘活动主要集中在蒙古、吉尔吉斯斯坦、伊朗和印、巴等国;非洲的铀勘活动则主要在马拉维、坦桑尼亚、赞比亚、尼日尔、马达加斯加、南非、埃及、博茨瓦纳等国;东欧的匈牙利、斯洛维尼亚、捷克和北欧的瑞典、芬兰等国也有少量铀勘活动;一向少有地浸砂岩发现实例报道的南美在2006年度里也有发现。铀勘活动最活跃的地方可能还是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两国。铀勘活动的目标类型选择按各地的实际地质条件为依据,由市场作导向。例如:美国的铀勘活动主要集中在寻找砂岩型和塌陷角砾岩筒铀矿;加拿大以勘查与不整合有关的铀矿为主、澳大利亚集中精力寻找角砾杂岩型和砂岩型铀矿。个别铀矿的勘查、开发成本低于地浸砂岩铀矿的案例给铀矿地勘工作者以新的启迪(纳米比亚的兰格海音利奇表生钙质壳型铀矿床与澳大利亚的霍尼穆恩地浸砂岩铀矿比较,见本文2节)。

限于篇幅所限,需要提一提蒙古。蒙古和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同属亚洲四大高原之一的蒙古高原,前者面积156500km2,后者略小,为1183000km2。蒙古立国后不久,前苏联就渗入开始零星的找铀活动,上世纪70年代起就获进展。随着近年来前苏联势力的退出,西方国家的多家铀公司以收购、合资勘查和开发等名义,以较低的价格(与西方国家比)几乎“全盘接收”了早年前苏联-蒙古联合发现的矿床、矿点、异常点带。2006年蒙古境内的铀勘活动集中在乌兰巴托-二连铁路沿线两侧,首都乌兰巴托周边地区以及蒙古-中国东部边界的蒙古东方省的乔巴山周围(中生代的赛德希尔盆地)。前两者以寻找砂岩型铀矿为主、后者在已知的古尔凡布拉格和多尔诺特硬岩矿床所在地-赛德希尔盆地里扩大已知矿床的深部矿化和向周边地区找新矿化。铀勘工作包括赛德希尔盆地里的航空和地面车载γ测量;赛音山达镇周边地区的地面γ测量、土壤铀金属量测量,浅孔γ测量等;乌兰巴托周遍地区的地面氡累积性测量、地面γ测量、浅孔γ测量、土壤铀金属量测量、垂直测深、激发极化和磁测等等。西方铀勘工作在严格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室内样品分析测试、γ总量测井等)、规范、有序地使用物化探方法(航空、地面)等方面有不少值得同在蒙古高原上找铀的中国同行借鉴。从衡量地质科技进步的“四新”标志(新的地质成矿理论、新的成矿与找矿模式、新的找矿、勘查方法)来看,西方铀勘人员做到了,他们提出了赛德希尔盆地里的深部铀矿化(受构造控制的、位于基底花岗岩与火山沉积岩基板上强烈粘土化蚀变带中的铀)酷似阿萨巴斯卡盆地中的铀产出特征的研究认识,可以借鉴、运用与不整合有关铀矿的地质-找矿模式在蒙古高原上进一步探索,这种带研究性的实践有利于东北亚地区探索雪茄湖式的、与不整合有关的矿床的勘查。对此,业内人士会乐观其成的,对其结果也将拭目以待,对中国满洲里地区长期未有进展的找矿工作也有启迪。

5,铀勘费用

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里,铀矿地勘活动属于经济地质范畴,政府基本不投资,即便有,也只是政策导向性的,具象征意义,铀勘费用主要来自公司。公司的资金则来源于银行的借贷、或上市发行股票融资。借贷、或发行股票募集资金需遵守一定“游戏规则”,公司的地勘活动费用财务报告须经独立的第三方-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向社会公示,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铀勘费用也由此获得;在计划经济国家、或正在形成市场经济的国家里,铀勘费用为特殊敏感数字、或为公益地质范畴,通常由政府买单;更有极少数国家不惜成本地勘查铀矿。例如,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里找矿前要租赁土地,获取铀矿勘查土地租赁费一项,在西非地区每英亩仅为2美元,在东非地区每英亩也只为4美元,在美国本土则高达每英亩226美元。与美国本土比,20世纪60年代每英亩铀矿勘查土地租赁费为1.37美元,70年代为4.80美元,现在竟高达226美元。在计划经济国家、或正在形成市场经济的国家里,租赁土地找,就不是大问题,或无须此项支出。虽然世界各地铀勘费用的具有一定“滞后性”、“不确定性”及“不准确性”,但对世界各国政策制定仍有重要参考价值。有西方国家的业内人士据历史上的铀价(西方)与历史上的地勘费用间的相互关系推得:目前世界每年的铀矿地勘费约为100×106$上下(03年约为117×106$,05年达到近200×106$),在2010年时每年的铀矿地勘费会上升到230×106$左右,而到2020年时有可能会达到350×106$。

2006年全球的铀需求达到65450tU,预计在2020年时会达到84700tU,到2030年时就增加到110880tU。若按地区分析,在2030年时,北美与西欧核电需铀量会比现在增加35%-40%,东亚、东欧与东南欧的需要量则会是2006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世界经济发展、人口增加需要能源作支撑,一座铀矿的勘查、开发通常需要10-20年,未来新建和现在运营中的核电厂的铀原料将取自何方?何时可以到货?除了建立国家、核电厂两级铀储备机制与保障供应体系外,从现在起“加强铀矿勘查,尽快探明一批新的矿产地”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JulianSteynWillsupplysuffice?NuclearengineeringinternationalSEPT.2006.16-23

2,SteveKiddUranium:moreproductionneedpost2013?NuclearengineeringinternationalSEPT.2006.14-15

3,SteveKiddMoreuranium:whenandfromwhere?NuclearengineeringinternationalMAY.2006.16-17

4,HeatherEdnieuraniumCIMMagazine.Vol1,No317-25

铀矿范文篇2

基于GIS的区域矿产资源评价系统,简称MRAS(mineralresourceassessmentsystem),是建立在GIS平台上的以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矿产等多元地学空间数据库为基础,进行信息加工,提取能够指示和识别某种矿床存在和赋存规模的有用信息,进而达到快速、高效地进行区域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目的并指导找矿的计算机系统工具[2]。

1圈定远景靶区方法简介

GIS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及世界矿产资源评价的理想工具和手段,定位预测和定量预测是当前成矿预测研究的热点[3]。而MRAS软件,是一款专门面对地质工作开发的基于GIS的矿产资源定量评价软件。其适用于地质大调查矿产资源评价GIS分析,并为GIS矿产资源评价提供数据管理、方法模型与成果表达等。针对多元地学信息GIS评价数据处理和GIS空间数据库可视化技术特点,进行可视化多元地学信息GIS评价处理[4]。

MRAS预测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目前国土资源部主要推荐使用的为评价要素叠加法和综合信息地质单元法两种。本区研究则采用综合信息地质单元法中的特征分析法进行矿产资源预测。特征分析法是一种多元统计方法,该方法在金属矿床预测中的应用较多。它通过对研究区内已知单元的研究,查明地质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确定它们的找矿意义,从而建立起特定类型矿床的定量模式。预测时将预测对象的地质特征与模型对比,用它们的相似程度表示预测对象的成矿可能性,据此圈定出有利成矿的各级远景区[5]。主要步骤有成矿要素分析、成矿要素提取、成矿远景区初选及成矿远景区优选。

2MRAS在衡山地区铀矿资源预测中的应用

2.1衡山地区概况

衡山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湘桂断陷盆地江南台隆过渡带的祝融复式背斜部位,主要铀矿化位于南岳杂岩体西接触带,长寿街-双牌深大断裂带下盘,混合岩化广泛发育[6]。区内已发现有罗渡小型矿床,王冲、伴塘等矿点,矿化类型有淋积型、碱交代型、硅质热液脉型等。

2.2远景靶区初选

通过对地质以及物化摇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最后提取的要素包括主干断裂、构造交汇点、岩体接触界线、已知铀矿产地、相对地面伽玛(偏高场、增高场、异常场)、岩脉、碱交代岩、糜棱岩带等。我们选用其中比较主要的主干断裂、构造交汇点、岩体接触界线、已知铀矿产地、相对地面伽玛偏高场5种要素来进行初选。

初选的具体步骤如下:

1)分析各要素对成矿的影响程度,分别对岩体接触界线做300m缓冲、构造交汇点做500m缓冲、铀矿产地做200m缓冲、主干断裂做1500m缓冲。

2)新建工程打开矿床、矿点模型文件,添加5个预测要素,并生成300m×300m的网格单元,对5个预测要素分别求区的存在标志,然后进行原始变量购置。以模型所在网格为基础,把预测要素与其对比,并利用相似系数法检查各要素出现概率,最终确定要使用的要素。

3)用平方和法(矢量长度法)计算因素权重,得出标志权系数。如图1。

图1各要素的标志权系数

平方和法的原理为:变量j与所有其它变量的匹配数构成了一个m维向量(ej1,ej2,…,ejm)'''',该向量的长度可作为变量j的权系数。

图2初选的远景靶区

4)利用线性插值法计算每组数据的关联度平均值以及见矿概率,得出成矿概率图。由此得到色块图,同时在mapgis里打开色块图,根据成矿概率的高低把各色块的颜色按由红到蓝排列。并利用DTM分析生成等值线图。在等值线图里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到成矿概率的高低分布。结合色块图以及各种要素,圈定初级远景靶区14片,如图2所示。

2.3远景靶区优选

远景靶区优选的步骤与初选是一样的,但是优选是在初选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它使用的网格单元是初选圈好的远景靶区,即上述14片远景靶区。而优选的要素就要把全部的预测要素都用上,而且铀矿产地分为矿点矿化点和异常点两部分,地面相对伽玛也改用异常场。最后得出的结果如图3。

图3衡山地区远景靶区示意图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最终得出A级远景靶区2片,即红色区,成矿概率为1;B级远景靶区3片,即绿色区,成矿概率都大于0.7小于1;三级远景靶区4片,即蓝色区,成矿概率都大于0.4小于0.7;黑色的四片为成矿概率过低而淘汰掉的区。

铀矿范文篇3

1系统设计的原则

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且处于一定环境之中的有机整体[1]。系统构成包括有不同层次的众多要素元,这些要素元之间存在着不同性质的耦合关系,正是这种不同性质耦合关系的总体作用,决定了系统的整体性质和功能。

1)整体性。整体性原则是系统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原则。它认为,世界是关系的集合体,根本不存在所谓不可分的终极单元。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必须始终立足于整体,通过部分之间、整体与部分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考察达到对象的整体把握。铀矿资源可持续发展作为研究对象,本身是一个特定的系统,整体性要表现以下特征:第一,铀矿资源本身的特征和自然生态规律。铀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矿产资源,既具有一般矿产资源的通性,如不可再生性和储量的动态变化性、分布区域性等,又具有开采提取工艺多样性、生产过程中污染性、复杂性与特殊性等特点。铀矿开采的技术含量比一般性矿产开采的技术含量要高,因此,铀矿开采企业的生产和处理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第二,循环经济理论及“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我国铀矿冶业具有矿石处理量大、“三废”产生率高、影响范围广、废物辐射潜在危害时间长、存在非放射性有害物质影响等特点。按照循环经济“3R”原则,铀矿开采必须达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从而使经济发展及增长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2]。第三,可持续发展观,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来说,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是5个———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与经济。要求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任一要素的缺失都不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总体性要求。因此,按照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要素采取层层分解的方式,追根溯源,逐步展开。

2)动态性。一切实际系统由于其内外部联系复杂的相互作用,总是处于无序与有序、平衡与非平衡的相互转化的运动变化之中,任何系统都要经历一个系统的发生、系统的维生、系统的消亡的不可逆的演化过程。也就是说,系统存在本质上是一个动态过程。铀矿资源从运行过程看主要包括矿石勘查、开采、选矿、水冶以及利用几个环节,构成铀矿产业链的复杂大系统。这几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随着每一个环节的不断深入,前一个环节构成了后一个环节的前提和基础,而矿产资源的现实可供量是由其中最薄弱环节上的生产能力和水平决定的。另一方面,后一环节对前面的环节具有很强的反作用,如果后一环节的资源利用不合理,会造成资源浪费,加重以前环节的工作强度[3]。随着技术的进步,铀矿资源生产循环利用以及外在环境的改善,系统将处于动态趋于稳定的发展过程。

2基于循环经济的铀矿业可持续发展系统模式转型

铀矿企业的铀资源开发主要指矿石开采、选矿、水冶以及利用[4],传统铀矿业的工业体系由原生矿物资源出发,形成“矿产勘查—矿产品生产—产品消费—废物弃置”的单向运行模式,其过程见图1。循环经济要求在物质不断循环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达到“低开采、高利用和低排放”,从而使经济发展及增长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其核心要求是降低原矿物的开采量,提高矿物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矿物的处置及堆存量,强调“减量、再用和循环”。基于循环经济铀矿生产体系应是“矿产勘查—矿产资源开采—循环利用型工业—产品消费—再生矿产资源深加工—产品消费”的反馈式运行模式[5],所有的矿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利用,从而减少对矿产资源的消耗,把矿产开发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实现系统内以互联的方式进行矿物质交换,从而产品产业链得以延长,矿物质的综合回收率大大提高。从循环经济的“减量”原则要求,我们应尽快开展这方面的综合利用研究工作,使这些资源发挥作用,同时也可以实现循环经济的“再用”原则,达到用少的投入实现高产值的附加收入的目的,使资源在开采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其过程见图2。

3基于循环经济的铀矿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要素体系

依据系统设计原则以及循环经济下铀矿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从区域空间范围内来看,系统结构维度反映了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重要环节,主要包括规划系统、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和要素评价系统等环节和过程,见图3,而且各子系统中又包括很多更小一级的子系统,子系统与大系统之间、子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与更小一级子系统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这些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了整个系统。

1)规划系统。铀矿资源规划系统是人们在对铀矿资源开发利用前,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对矿产资源的持续需求,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及其需求控制目标,科学安排未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方式、范围、数量,准确预测系统内外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6]。对铀矿业本身来说,对矿产资源统筹规划,加强共生矿、伴生矿和尾矿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对不同品级的矿石应合理规划,贫富兼采。

2)技术系统。通过系统运行每一个环节的科技进步,增加资源的有效性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矿产资源的开源与节流,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要大力发展资源的循环利用技术,包括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和共用技术;资源的优化利用技术,如采用先进采冶技术,如地表堆浸、原地爆破浸出、地浸和细菌浸铀等技术,从而简化工艺流程、减少生产环节、降低能耗、减少放射性对环境的污染、提高铀矿资源的回采率[7];污染的源头治理技术,生产过程中推行空气污染防治工程,主要包括矿区锅炉除尘、地面扬尘治理、矿井通风设备改造等;生态恢复技术,通过密闭密封处理,进行围挡,防止废石流失,覆盖隔离降低氡析出率和γ辐射水平;另外还应该有可再生能源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系统等。依此作为支撑体系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3)管理系统。铀矿业发展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设备,还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模式。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遵循生态学的规律,依据共生理论,使企业个体层面的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成涉及产业间和整个社会经济层面的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的循环经济模式。企业共生本质上是以共生企业各自利益为基础,依靠共生企业之间的共同利益关系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稳定而密切的组织系统,使各个企业的利益在共同利益增进中得到提高。这种共生系统既有物质上、技术上的依存关系,又有信息上、价值链上的互换和强化。对此铀矿业管理系统涉及3个层面:核心生产层、企业共生层、社会共生层。系统中铀矿企业是核心生产层,核心生产层管理系统是面向产品制造的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MIS),实现单个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管理,对人、财、物等要素实施有效配置和科学决策。以资源产业链为支撑,进行深加工和循环利用形成相关企业产业群,是企业共生层。企业共生层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产业的制造管理系统,必须结合集群管理、区域管理、生态工业园区管理理念,融入企业ERP管理思想,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8]。社会共生层是从社会整体循环的角度,建立配套支持和绿色循环系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表现为地区资金、技术、劳动力、环境容量、社会服务体系等的协调和配套,这一体系为铀矿业基于循环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宏观的自然、生态、社会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4)要素评价系统。在铀矿业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判断和测度系统的发展能力,是否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量化指标建立铀矿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系统,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如基于突变理论的改进突变评价方法[9]。铀矿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角度去考察,现实中也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本文受资助的课题已经重点从铀矿企业内部角度进行了研究,从资源、经济、环境和智力支持4个系统构建了铀矿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资源系统包括2个基础指标层,经济系统包括3个基础指标层,环境系统包括2个基础指标层,智力支持系统包括2个基础指标层,并且每个基础指标层又包含具体评价指标层,且大都是定量指标[10]。

铀矿范文篇4

关键词:矿床;地质;模型法

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于已发现矿床的大多数是在其形成后经过变化而保存下来的,因此矿床学研究应兼顾矿床的形成(成因)和矿床的变化、保存(产出)两个方面,以提高矿产预测的能力。矿床变化与保存的研究内容包括:

(1)控制要素;

(2)变化,改造的过程;

(3)变化、改造的产物;

(4)不同矿床类型的变化;

(5)不同时-空域中矿床的变化;

(6)矿床保存条件。研究成矿后变化的基本方法有:地质构造制图、地球化学分析和模拟实验,提出要研究和建立矿床的变化、改造模型;将矿床演变作为含矿区域地质历史的一个环节,将矿床个体变化研究与区域成矿系统演变相结合。矿床变化研究既有利于矿产预测和勘查,又可为改善矿区和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基础资料。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开采利用价值的有用矿物的聚集地。包括地质的和经济的双重含义。矿床是地质作用的产物,但又与一般的岩石不同,它具有经济价值。矿床的概念随经济技术的发展而变化。19世纪时,含铜高于5%的铜矿床才有开采价值,随着科技进步和采矿加工成本的降低,含铜0.4%的铜矿床已被大量开采。

确定矿床的基本条件是:

①有用元素或矿物的含量要达到最低可采品位,如铜的最低可采品位是0.4%,铁的最低可采品位一般是2.5%。

②矿石工艺性质,包括有用组分的赋存状态。如铝在霞石和高岭石中含量较高,也可分离出来,但加工工艺复杂,成本很高,因此一般只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③矿体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有用物质在岩石中是均匀分布,还是在局部集中(如矿脉),对于采矿难易和成本影响很大,因而也对确定矿床的最低可采品位有重要影响。

④矿床规模。指可采矿石的储藏量。矿床规模大,矿山建设投资大,但经济效益很高。获得矿产品的全部部用,包括采矿、选矿、交通运输、设备、能源和水源供应,劳动工资等的开支,也决定着矿床的最低可采品位。上述条件的综合分析和评价决定着一个矿床的经济价值。

矿床种类繁多,固体矿床分布最广,液态矿床有石油、热卤水和地下水,气态矿床有天然气,按成矿作用方式,矿床可分为内生矿床(内力地质作用生成)、外生矿床(外力地质作用生成)和变质矿床(变质作用生成)。按矿产性质和工业利用情况可分为金属矿床(如金矿床、钨矿床)、非金属矿床(如耐火粘土、萤石矿床)和能源矿床(如石油、煤和天然气)。

指地壳中富集了有用矿物或组分,在质和量上目前已达到工业要求,并具备开采条件的部位。矿床中含有矿石,矿石是指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不可从中提取有用元素、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的矿物集合体,矿石中常包括有用矿物(又名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两类矿物,有用矿物是指能提供有用元素(或组分)或本身可直接被利用的矿物,脉石矿物是指矿石中没有用处的那些矿物。随著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某种矿物集合体是否可作为矿石是可以变化的,相应地矿床的概念也是可变的。矿石中有用元素、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的含量称为品位。金属矿石的品位是指其中有用金属元素或组分的含量;非金属矿石品位常指其中有用矿物或有用组分的含量。矿床周围的岩石叫做围岩,而提供矿床中成矿物质来源的岩石叫做母岩。

矿床的大小、形状及产出深度可以有相当大的变化,矿体的形状可以有不连续的脉状及凸镜状,不规则块状、筒状或胡萝卜状,裂隙网脉状、破碎岩石及沉积地层中的浸染体及沉积层状等。目前对矿床形成的确切深度或最大深度知道得还不多。金刚石晶体可能形成于几公里深的地方;硫化物矿物形成于几百至数千公尺深的范围内。许多矿床形成的深度可深达16公里。成矿的温度及压力变化范围很大,这取决于成矿的深度。由岩浆熔融体分异作用形成的岩浆分凝矿床在非常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形成。成矿时的压力一温度关系可能是复杂的。静水压力梯度取决于地下水的密度或含盐量,一般每加深30公尺增加3千克/平方公分(每加深100迟增加40-45磅/平方时)。在同样深度下,地静压力或岩石压力是静水压力的2~3倍。

共生次序是指在某个矿床内不同矿物形成的先后次序。在同一矿床内,随着成矿熔液温度,压力及化学成分的变化,在不同时间将产生不同矿物的沉淀。在不仅有一个热液活动期的成矿条件下,共生次序会进一步复杂化。根据对全世界许多热液矿床的研究,按照矿物的稳定性顺序,已确定了矿物沉积的一般顺序。与矿物共生次序有关的是矿床的分带现象。当成矿熔液沿著岩石中通道运动时,它们在温度、压力及化学成分上发生变化。结果在沉积过程中,随着距岩浆源距离的增加,可形成不同矿物的富集。这种分带现象是常见的,但是在矿床中并不都出现。一般情况下,锡、钨及铋矿物比铜矿物更靠近岩浆源,而铅及锌矿物则远些,自然金、自然银和含金、银矿物则更远,而距岩浆源最远的是锑和汞矿物。

“矿床模型法”是一种经常用于成矿预测的科学方法。“取象比类”是属于东方科学思维的另一类科学方法,将它用于矿床研究。

矿床模型法深受应用条件制约。“从已知到未知”同是矿床模型法和取象比类的准则,但是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前者是以物质组成为依据建立矿床模型,后者是将矿床作为一个整体,探索它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在我国用矿床模型法指导找铀矿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经历了由典型矿床模型、综合矿床模型,统计模型到成矿概念模型的进化,实现了物理模型向数学模型的转型。从方法论上它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与提高,但是它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未获得相应提高,其有效率十分有限,对指导我国找铀矿有实效的只有俄式砂岩型铀矿床模型,其它各类矿床模型在实践中都业绩不佳。其成败完垒决定于建模区与预测区地质背景的可比性。俄式砂岩型铀矿床模型在我国应用的成功,完垒是因为中亚与新疆两地的地质演化历史相似所致。

“矿床模型法”的尴尬。矿床模型是以典型矿床或同类矿床为原形建立起来的。国际上都以含矿主岩(除不整合脉型外)作为铀矿床分类的标准,我国现已发现的铀矿床分属四大(即花岗岩、火山岩、碳硅泥岩和砂岩)铀矿类型。然而,在华南常见到两种不同的铀矿类型混在一起不可分割(如上部为碳硅泥岩或火山岩或砂岩型深部为花岗岩型)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存在不仅对现行铀矿床分类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它还波及到矿床模型法的通用性,使其处境十分尴尬!

铀矿范文篇5

*同志1986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地质系,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核工业总公司27o研究所工作,参加工作20年来,立志献身地质事业,坚持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先后参加了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部级重点地质项目数十项;获部级科技进步奖多个;在学术刊物及学术交流会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撰写重要科研报告数篇;96年被核工业总公司(前身为核工业部)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97年被推选为江西省基础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98年被评为核工业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9年荣获中国地质学会“银锤奖”,200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劳动模范,并先后十次被评为所先进工作者、先进文明职工;连续6年德、能、勤、绩考核为优秀。九三学社省委会刊物《江西民主与科学》、市委统战部刊物《南昌统一战线》曾刊登文章《金牌与缎带的背后》介绍他的先进事迹。

*同志在搞好科研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民品开发项目,利用遥感等技术相继参加了土地资源调查、工程找水等项目的工作,为项目的争取及工程质量的提高出谋划策,很多工作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并在不断实践中摸索出了利用遥感找水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同志长期从事野外工作,从相山到南岭,再从南岭转战柴达木盆地,跋涉了千山万水,攻克了火山岩型铀矿、花岗岩型铀矿与砂岩型铀矿等一个个科研难题,为核工业的铀矿地质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勇攀科学高峰,他克服各种高原反应,经常挥汗如雨奋战在千里戈壁、茫茫沼泽,完成一个又一个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今年3月,他又受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委派,赴非洲纳米比亚对纳中公司注册的两处铀矿勘查权属区的铀成矿潜力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野外实地考察。

*同志除干好本职工作外,还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在省政协会、市人大会上提出多个议案、建议、提案。多次参与社市委组织的课题调研。近年来他参加了社市委调研课题《南昌市环境放射性污染现状初步调查》、《关于我市发展“辐照(射)加工工业、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可行性调研报告》、《加强矿山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工作,为南昌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同志最大的特点是:少说多干、爱岗敬业、献身科学、服务经济、荣誉廉让、同事融洽、吃苦耐劳、不计得失。

铀矿范文篇6

至今为止,没有一项国际能源合作比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核能合作更加意义深远,更加惠及世界。它不仅使澳大利亚铀矿企业可以将反应堆燃料铀的出口成倍增加,中国可以建设更多的核电站来保障能源的持续供应;而且可以大量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以及沙尘对于全球气化变化的影响,使人类之间的利益更加融合,和平发展的目标更加现实。

著名的何祚庥院士是一位核物理学家,但他并不支持中国大力发展核电工业,他的理由是中国没有足够的核能资源,而世界也不可能将核燃料供应中国。何院士的观点在中国具有普遍性,大家一般都会认为国际社会不会允许将能够制造原子弹的铀236卖给中国。然而,3月中旬,一位澳大利亚记者来电采访,他告诉了我一个惊人的消息,2006年4月1日,总理将访问澳大利亚,并签署双边核合作协议,双边的核合作不仅局限于澳大利亚铀矿企业向中国出口反应堆核燃料,而且可能将允许中国企业参与投资铀矿资源的开采。

尽管这一传闻由来已久,仍然使我吃惊不小。曾有报道,2004年11月22日澳政府表示,只要中国能够遵守不将澳大利亚的核燃料用于军事目的--制造核武器或用于舰艇动力,澳将考虑向中国出口铀。澳洲矿业公司(WMC资源)当时正在争取向中国出口铀,以便在澳洲南部发展该公司的奥林匹克水坝铜及铀矿,这一矿场所出产的铀占全球产量的8%,贮藏量占全球33%。

澳大利亚记者问我对此项作合的感想,我以为这是中国至今参与国际社会能源合作最为意义深远的事件。不久以前,我在参加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节目中,与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康日新讨论过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到底需要多少核电?我的意见是中国至少需要2亿千瓦核电,也就是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至少需要建设200套,这一提法甚至超过了康总的预期目标。其实,建设2亿千瓦的核电装机目标绝非空穴来风,这是许多能源专家经过详细计算之后提出的意见。

全世界没有一个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的国家的人均发电装机容量少于1.5个千瓦,这几乎是一个刚性指标。中国预计达到1万美元时将有15亿人口,每人1.5个千瓦需要22.5亿千瓦,即便节约工作发挥了最大效果,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也不可能低于15亿千瓦。中国能够维持持续安全的煤炭产能为30亿吨,大约22亿吨标煤,70%用于发电,能够支持的火电装机容量的极限值是9亿千瓦。水电、天然气和风能可以形成5500年利用小时的同比装机容量,最多4亿千瓦,而剩下的2亿千瓦装机容量只能依赖核能解决。

也许人均1万美元对于中国还是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预期这将是本世纪中叶才能达到的发展指标。但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优先利用煤,还是优先利用核能,将是关乎人类共同利益的重要选择。目前,温室气体排放加速趋势,使全球变暖问题越来越严峻,极端气候现象频发,科学家不断发出警告,世界即将接近气候变化的临界点。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对于全球环境影响也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而正在加速,如何减缓和控制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如果鼓励和支持中国尽可能使用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供应方式,而不是迫使中国使用污染大、效率低和环境影响大的煤炭,无疑对于全球环境利益将是一个积极的方向。其次,核电可以减少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等可能导致酸雨物质的排放,防止土地荒漠化,保证中国13亿人口的安居乐业。此外,使用高能量密度的核能,还可以降低中国运输系统的压力,避免更多的石油资源消耗,间接帮助世界控制油价,减少资源冲突的诱因。

从现在起到2020年,中国将规划增建约30座核电站。不久前,主管能源的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国宝曾表示,在国家原有规划中,2010年我国核电发展目标是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届时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1.7%,但从目前进展情况来看,这个目标已经较难完成,因为开工项目的很少。而2020年的远景目标同样面临困境,按照规划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目标是4000万千瓦,届时也只能达到全国装机容量达到4.2%。张主任的担忧不仅在核电站技术方面,对于核燃料的供应保障恐怕也存在疑虑。

要满足中国的核能需求,仅凭借中国自身的核资源将无力承载,中国必须将市场换资源的战略从石油延展到核能领域。中国的市场开发将为世界核资源国家提供一个新的市场,在巨大的中国需求面前,澳大利亚丰富的核能资源将会成为一个极为诱人的商业机遇。澳大利亚的铀储量约占世界40%,澳大利亚分析家认为,如果中国成为澳大利亚铀的最大买主,澳未来每年可向中国出口1万吨铀,几乎是现在每年出口数量的2倍。这意味着澳大利亚将会超过加拿大,成为世界最大的核燃料供应国。

澳大利亚记者告诉我,目前澳大利亚人最担心的是中国将这些核燃料挪为它用,要求中国“遵守禁止将铀用于制造原子弹、贫铀武器或军舰推进器的严格规定”。我以为这种担忧大可不必,首先,中国是一个早已拥有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以及核潜艇等各种核武器的大国,在澳大利亚考虑供应中国核能40多年之前就拥有了核武器。而且中国并不会因为澳大利亚拒绝提供核燃料就放弃核武器,中国拥有核武器与世界供应中国民用核燃料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其次,民用发电反应堆核燃料的纯度在3%即可,而核武器的纯度要求为90%的铀或93%的钚,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况且,核燃料都是点对点供应的,如果将这个核电站的燃料挪用去造原子弹了,就意味着该核电站将无米下炊,无电可供了。

其实,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让中国和世界永远也不要使用核武器,这需要大家共同发挥智慧。中国如果是一个被国际主流社会排斥的异己,事事遏制制裁,动辄武力威胁,让中国全然没有安全感,中国就会千方百计拥有更多的核武器,并随时准备实施“核反击”,那么世界将不会因此而更安宁。反而是接纳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公正客观地对待中国的崛起,帮助中国克服孤立主义情绪,通过贸易使中国的利益与国际主流社会的共同利益更趋一致,这才是世界安全的基本保障。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售核燃料,对于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将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中国也必定为此更加地积极回馈国际社会。

铀矿范文篇7

资源枯竭铀矿山及其配套企业实施关闭破产,涉面广、操作难、震动大,直接关系到数万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能否顺利实施关闭破产,确保企业和社会稳定关系极大。我们就此进行了调查。

关闭破产企业职工的思想状况

在实施关闭破产工作中,职工队伍从整体上看,还是能够正确理解中央的方针政策,支持企业改革的。但对关闭破产这样重大的、突如其来的变革,缺乏心理准备,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看法。关闭破产过程中,职工的思想状况经历了以下变化:

(一)恐惧期。不少人初听到关闭破产的风声时,谈“破”色变,谈“改”心跳,紧张、恐惧、悲观、抱怨。认为核工业职工为了国防建设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为壮大国威、军威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国家应该养起来;由于核工业过去是社会上羡慕的行业,待遇高、门难进,现在铀矿业走到关闭破产地步,大家心理不平衡、不理解,难接受。年轻力壮的担心关闭破产后的工作无着落,老弱病残的担心生活无依靠,希望哪怕继续苦熬也不要走破产的路。这些单位的不少领导干部也坐立不安,抵触情绪大,认为企业一旦破产,自己后半辈子的日子会更加难过。

(二)疑虑期。关闭破产的消息得到证实后,大家普遍开始关注“政策性关闭破产”有哪些优惠政策。有的职工关心提前退休退养的待遇是怎样规定的,能否解决自己后半生的生计问题;有的担心一旦置换了国企职工身份,变成“社会人”,还能不能再就业,再就业谁来管;离退休职工担心企业自筹部分养老金难以到位,降低收入,影响生活;担心现在没有解决医疗保险问题,企业关闭破产后,看病吃药无着落等等。

(三)缓解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教育后,多数职工认识到关闭破产是大势所趋,早破早主动,紧张、恐惧和疑虑情绪有所缓解。特别是一些关闭破产后还可以进行资产重组的企业,领导干部和一些年富力强、有技术或业务专长的职工感觉到这是一次绝路逢生的机遇,希望早破早安心。那些关闭破产后不能进行资产重组的企业职工,看到、听到一些地方企业破产后职工的安置待遇比军工企业低不少,心理上又得到了一些慰藉,多数人表现出随大流、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

(四)宣泄期。当进入关闭矿产程序、清算组开始清产核资之后,出于“狼真的来了”的本能心理反应,职工缓解了的思想情绪再次受到冲撞。不少人心烦气躁,易急易怒。有些人觉得,关闭破产已不可逆转,现在是“最后的晚餐”,不说白不说、不争白不争、不闹白不闹,担心“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想利用这个机会为自己争点利益;有的提出修改工龄和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时间;有的要求评残;有的要求解决住房;合同制职工要求与全民所有制职工享受同等待遇;工亡病故职工遗属要求享受放射性补贴和住房补贴;前些年“带资辞职转人”人员认为“带资”太少,要求返回原单位享受破产安置待遇等等。当他们的要求实现不了时,有的哭闹,有的威胁谩骂,有的串连上访,有的聚众围攻领导,甚至阻断交通。情绪偏激者虽是少数,但明里暗里同情、支持、放任的人却为数众多。这一时期,是群体性事件的易发期、高发期,企业到处像堆满了“干柴”,如果有人“点火”,很容易出事。

(五)平稳期。当社区管理机构已经挂牌、清算组开始按规定向职工发放一次性安置费、有些职工已在重组后的新企业上班、有的职工在社区管委会有了岗位、有的职工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再就业培训时,多数职工心态逐渐趋于平稳,更多地关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少数原来情绪偏激的职工觉得再折腾也没有意思了,还是要面对现实,开始新的生活。

以上五个时期是相对的、交叉的。引导得好,宣泄期可以缩短,宣泄程度可以减弱。为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确保关闭破产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

在铀矿企业关闭破产中,职工队伍产生以上问题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

(一)铀矿冶职工收入长期偏低。据调查,20年矿冶系统特困职工有13560人,涉及7934户。人均月生活费只有120元。在职职工人均年收入只有6000元左右;退休职工年人均养老金不到6000元,只能维持简单生活,抵抗风险的经济承受能力十分脆弱。加之,铀矿冶企业建设初期,坚持“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职工住房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现在仍有相当多的职工住在简陋平房和干打垒房屋中。

(二)职工实现再就业难。大部分矿区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远离城市。企业关闭破产后,职工在当地难以实现再就业。加之矿区生产的特点,大多数职工技能单一、文化偏低、年龄偏大,异地找工作缺乏竞争力,转换身份后再就业的机会很少,养家糊口面临困难。

(三)职工思想观念相对滞后,不少职工对国家和核工业、铀矿冶调整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大锅饭”、“铁饭碗”、“吃皇粮”思想严重,总想靠企业生存、靠国家养活,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不强,对以后的生活安置和再就业期望值过高,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弱。

对策思考与实践

近5年来,中核集团公司、铀业公司及关闭破产企业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紧密结合关闭破产工作的实际,党政工团形成合力,积极探索、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确保了关闭破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实施关闭破产过程中,工作、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正常,没有发生重大的群体性事件,保持了企业和社会的稳定。综观这几年的工作实践,大体有以下要点和启示:

(一)必须首先做通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打好企业关闭破产这场攻坚战,领导干部是关键。因此,集团公司和铀业公司党组首先从做通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入手,启动关闭破产工作。两级党组领导通过多次召集他们开会、个别谈话,反复宣讲关闭破产的意义和中央的方针、政策,要求他们识大体、顾大局,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耐心听他们谈看法、提意见、发牢骚,并因势利导,平等交流。同时,对他们的一些实际问题,也予以充分考虑。因而,较好地统一了他们的思想,提高了认识,为启动关闭破产奠定了良好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这些党政领导干部回到本单位后,也如法仿效,采取办轮训班的方法,分期分批地做好本单位干部、党员和职工代表的思想工作,并且身体力行,忍辱负重,勤奋工作,严以律己,公道处事,为职工做出了表率。

(二)必须加大关闭破产宣传工作的力度。铀业公司党组高度重视关闭破产中的宣传工作,各单位党委加强对宣传工作的领导,配强宣传干部,增加宣传经费,及时研究、部署、总结、交流做好关闭破产当中的宣传工作。通过讲形势、讲政策、讲大局、讲纪律,实现“四个转变”,即:实现由务虚向务实转变、由要我破产到我要破产转变、由向上要政策到认真宣传贯彻政策转变、由提问题向提方法转变。为关闭破产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取得了广大职工的理解。绝大多数单位的关闭破产方案在职代会上都是一次高票通过。

(三)必须畅通职工诉求的渠道。各级领导以宽广的胸怀设身处地为职工着想,不和职工“较劲”,不“硬碰硬”,不轻易指责职工“无理取闹”,更不轻易动用民警施压。同时,也不随意许愿,不乱开政策的口子。铀矿冶企业在实施关闭破产当中,普遍建立了党政领导接待日制度,轮流值班,认真听取职工的意见和要求;成立了政策咨询小组(或接待小组),随时随地解答职工提出的问题,为一些情绪不稳定的职工提供了宣泄的机会和场所。对于职工的诉求,需要解释的,就解释;能解决的,就帮助解决;对不能解决的非分要求,也耐着心听、耐着性子记、陪着笑脸劝,掏心窝子地倾心安慰。这些耐心疏导,使一些职工的怨气、怒气得到宣泄,烦躁的情绪得到控制,较好地化解了矛盾,及时平息了几起群体性事件。

(四)必须“一人一策”地做思想工作。实施关闭破产过程中,党政领导较好地运用了“一人一策”的工作方法,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当有的单位发生群体性事件苗头后,各级领导除通过召开各种会议讲道理、做解释外,更注重根据不同对象所提出的不同问题以及他们不同的言行表现,选择合适的领导或职工骨干挨家挨户登门拜访,个别交谈,因人疏导、因人劝慰、因人施教。同时,注重做好重点、难点对象的工作。这对于长期处在相对封闭状态的军工企业尤其重要。这些企业亲属关系错综复杂,一个人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就会伤害、牵动一大片人。

(五)必须满腔热情地为职工排忧解难。各级领导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在政策允许和条件可能的范围内,满腔热情地为职工多办好事、实事,最大限度地维护他们的经济、社会权益。按照关闭破产政策,各企业广开安置职工的渠道,通过资产重组安置了一批、社区岗位安排了一批、创办新企业吸纳了一批,进行技能培训之后,通过劳务市场输出了一批,尽可能地帮助职工实现再就业。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千方百计地帮助解决职工关心的住房、医疗保险等重大利益问题;对职工遗属、伤残人员、特困户等,及时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线”,并通过“送温暖”、“扶危济困”等方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使他们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铀矿范文篇8

一、我县矿山企业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探矿权共有17个,其中金矿6个,铜(金)矿1个,铀矿10个,其中只有2个铀矿探矿权开展勘查工作,其余探矿权均已停止勘查工作。

采矿权共有3个,其中铀矿1个:中核铀业有限公司;其余2个采矿权均为砖瓦用粘土(砖瓦厂),分别为县砖瓦制造有限公司、县建材有限公司红星内蒙砖瓦厂。经过我局排查,在本辖区内无涉氨制冷矿山企业。

二、建立健全隐患排查体系、严防重大事故发生

我局以此次涉氨制冷企业隐患排查活动为契机,深刻吸取全国涉氨制冷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教训。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明确落实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矿山企业安全隐患排查体系。编制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督促企业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各项制度,落实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同企业一道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形成良好的自查体系。严防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障矿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铀矿范文篇9

关键词:课程思政;融入方法;矿床学

矿床学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教授学生矿床在地壳中形成条件、形成原因、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等,这门课程是资源勘查工程学生由基础地质工作能力向找矿工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桥梁。矿床学的理论性很强且知识点众多,因此在矿床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难度也比较大,本文作者与专业课老师合作,结合实际探讨矿床学课程中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方法。

1加强教师合作,落实全面育人

在传统的大学教学模式下,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往往很难结合。大学对于教师,特别是专业课程教师的专业性要求很高,专业课程教师在本学科内虽然非常突出,但对于其他领域和其他学科了解往往不足;而大学中的思政课程教师由于授课的学生所属专业非常分散,往往也忽略了这些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对于思想政治教学的促进意义。这就造成了教学效果的片面化,无法完成全面育人的要求。在专业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方法上专业老师虽然很懂专业,但是对于思政内容把握的往往不够准确且不够深刻。因此专业教师在思政内容融入上必须与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紧密合作,在矿床学课程思政内容设计上,课程负责人先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将矿床学划分为11个教学内容部分,针对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专业课程负责人首先拿出一个课程思政内容的预案,然后与思政老师对预案中的课程思政内容进行讨论。思政教师在逐章梳理内容的同时,协助课程负责人总结出该课程课程思政内容的主线导向,并对课程思政内容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事实证明这样多学科合作选择的课程思政内容既突出了全面育人的主题思想,在课程教学中也不会显得突兀,这样就大大增强了课程思政内容的实用性。

2专业课为导向,设计实践路径

在专业课教学活动中加入课程思政内容,实践路径是最重要的一环;如果实践路径合适,课程思政内容会融入专业课程内容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如果实践路径不合适,学生不但会对课程思政内容产生排斥,更会耽误本就有限的专业课程教学时间。在矿床学教学活动中,思政与专业教师团队最终选择从教师的实习和工作经历、功勋矿床的矿床案例和著名地质学家的感人事迹三方面为路径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比如在矽卡岩矿床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环节中,教学团队决定借助在罗布泊雅满苏铁矿调查中的工作实际,在教育学生发扬地质人艰苦朴素敢于拼搏的精神外,在利用野外钻孔真实的荧光照片引导学生体会野外工作中苦中有乐,建立乐观开朗的工作态度。在比如在介绍铀矿床的过程中,通过两弹一星工程背后地质人默默奉献的故事引出铀矿床的重要性,在案例分析教学工程中以相山铀矿田的地质地形图的分析为切入,讲述老一辈地质人为了中国核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再结合新疆铀矿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仍然是专业课教师,不管思政课教师设计的课程思政内容怎样合适,都需要专业课程教师将其合理的应用到教学中来。因此对于课程思政内容,专业课教师不能单单是记住和会用,更要对于这些课程思政内容认真学习和体会,不但能讲得出,更要讲得好,让学生记得住。

3结合思政课程,开展课外实践

如果课程思政单单是专业课在做,或者只是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加入课程思政内容,课程思政的效果很难发挥到最佳。在矿床学的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学团队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团队展开了深入探讨。根据学生的学习的特点,教学团队认为光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政教学还不足够,教学团队结合矿床学的教学内容,在同一学期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中加入了专业背景的实践教学内容和作业。这也是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过程中进行逆向的专业融入思政的一次有益尝试。教学实践证明,具有专业背景的思想政治课程让学生更易接受,教学效果更好。

4仍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针对矿床学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进行了很多尝试,也获得了很多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仍然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课程思政内容的时效性问题,专业课程中有很多内容都是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的,这就意味着课程思政内容也需要随着专业课程内容的改变而改变,这中间有的课程思政内容可以继续沿用,有的内容必须更新,专业课教师和思政教师都必须认识到课程思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次,课程思政内容的教授对于教师的知识认知有很高的要求,为了能够讲好这部分内容,专业课程教师需要认真备课,特别是针对课程思政内容部分需要多看很多内容,同时需要熟练掌握教授内容,才能让学生感觉到内容平顺,让课程思政内容入脑入心。

5结论

总之,在矿床学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需要专业课程教师与思政教师互相合作,对思政教学内容进行认真总结,寻找合适的课程思政切入路径,这样才能让专业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内容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而行,形成合力,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鹤玲.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0(01):108-110.

[2]蒙丽媛.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做“三全育人”践行者[J].智库时代,2020(03):154-155.

[3]沈齐英,居瑞军,王腾,张志红,管洁,晁建平,彭效明,郭晓燕.“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教学中课程融思政的改革与实践[J/OL].当代化工研究,2019(17):79-81.

铀矿范文篇10

中央地勘基金作为一种国家财政投资的风险勘查资金,在实行“财政专项预算”管理的前提下,为实现收支平衡和自身可持续发展,探索采用了“开放式立项,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项目运作管理模式,形成了一整套涵盖项目技术、经济、权益等重要方面的项目管理标准和制度,为项目的顺利组织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1.1项目立项坚持开放式原则,并与不同时期发展要求紧密结合中央地勘基金项目立项严格按照立项指南的原则要求进行,鼓励各种所有制法人单位、地方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均可自愿申请,鼓励矿业企业与地勘单位、地勘单位与地勘单位、社会投资人与地勘单位联合申报[2]。最新统计,地勘基金立项实施的380余个项目涉及探矿权人150余家、勘查单位280个,约55%的项目属于合作性质,即地勘基金同社会或地方财政资金联合出资勘查,不少合作方都是民营性质的市场主体。地勘基金项目立项先后经历了试点探索(2006~2008年)、贯彻落实找矿新机制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09~2011年)、部省两级基金协调联动(2011年至今)等三个不同时期,分别采取了与当时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项目立项做法。一是试点阶段,首批启动的11个“自上而下”煤炭招投标项目以及116个“自下而上”申报的项目,是严格按照基金试点项目立项指南要求论证落实的项目。二是2009年起,为贯彻落实部找矿新机制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要求,促进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有机衔接,先后通过在地质大调查成果基础上推荐、在黑龙江矿产调查成果基础上筛选、在新疆地质找矿“358”专项明确的重点矿集区内优选、在西藏尼雄铁矿整装勘查区筛选等方式,论证优选了一批前期工作程度较低但具形成大中型矿床潜力的项目,同时也是落实部省合作协议框架,贯彻中央与地方按阶段纵向衔接思路的具体举措。三是2011年中央与省级基金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后,通过两级基金项目对接筛选项目成为中央地勘基金立项的主要做法,江西朱溪钨铜多金属矿、贵州务正道铝土矿、四川攀枝花铁矿等均是两级基金合作的典范,加大了对重点矿种和整装勘查区的投入,贯彻了中央与地方按矿种、区域横向衔接的思路。与此同时,中央地勘基金还加大对高风险难突破重点矿种和区域的投入力度,先后论证安排了金刚石、铬铁矿、钾盐等部分单矿种找矿项目。1.2项目实施坚持专业化管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方法与理论一是设立了中央地勘基金专家委员会,建立了评审专家库,项目立项原则上专家摇号产生,并实行评审专家回避制度,对重点项目的评审采取首席专家制度,通过组织地质、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专家的密切协作,提高了基金项目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水平。二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中央地勘基金项目监理体系,委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六大区所对所属片区内项目实施监理;建立了中央地勘基金项目预算标准(试用)和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确保项目预算编写有章可依,项目经费执行严格统一。三是鼓励产学研结合,在重点项目勘查过程中,配套安排成矿规律与预测研究课题,为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业务支撑,内蒙古大营铀矿、江西朱溪钨铜多金属矿等项目勘查部署过程中配套研究课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四是勘查工作部署遵循地质规律,结合内蒙古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赋矿条件,提出“统一部署、连片勘查”的思路,并在贵州务正道铝土矿、西藏尼雄铁矿等整装勘查项目实施过程中广泛应用;大营铀矿勘查的发现得益于“煤铀兼探”的勘查思维[3],其实质是“综合勘查、多矿种兼探”,并作为基金项目部署实施应遵守的一条重要原则。五是建立了比较全面、系统的项目管理标准和制度,涵盖项目立项、设计审查、施工监理、报告编写、成果处置等项目管理全过程,保障了项目组织实施工作有序开展。1.3项目运作坚持市场化方向,不断探索财政投资的商业性矿产勘查模式与经验在项目立项阶段,实行立项要求、立项程序和立项结果公开,对符合资质要求的各类地勘单位平等对待;对自上而下设立的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勘查单位。在项目施工阶段,采取委托第三方监理、旁站式监理等做法,监理单位同管理单位、施工单位分属不同的市场主体,除了在工作开展所需项目资料对接方面保持联络外,各自分工明确,独立行事,尽职尽责完成规定的任务。在成果处置阶段,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相关规定,按照实际投资额确认双方投资权益比例,对以探矿权为标的同地勘基金合作勘查的,要事先对探矿权进行评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对参与的各个市场主体实行合同制管理,通过签订勘查合同、监理合同、投资合同来约定基金中心同勘查单位、监理单位、社会合作之间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2中央地勘基金取得的主要成果

中央地勘基金运行管理十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为地质找矿成果、发挥的机制作用、对地方和社会投入的引领、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队伍人才培养等五个方面。2.1找矿成效显著,积极促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目标任务的完成,大力提高了我国能源和部分重要矿产资源保障程度据最新统计,中央地勘基金累计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00余处,其中,大型60余处,中型50余处,主要矿种新增资源储量:煤957.88亿t,铀××t,钨350.51万t,铁47.92亿t,铝土矿1.02亿t,镍167.08万t,稀土80.96万t,钾盐1.71亿t。江西朱溪钨铜矿刷新钨矿储量规模世界纪录;内蒙古大营铀矿在世界超大型铀矿床中排名第14位,促成了我国铀矿勘查开发新格局的转变,探获大型煤炭资源的同时获得铀,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青海多彩地区铜矿、贵州务正道铝土矿、新疆坡北镍矿、青海茫崖镇大浪滩钾盐、南方缺煤省份的煤炭和稀土等重要找矿发现[4]。以上重要成果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目标任务的完成作出积极贡献,大力提高了我国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为后续矿产勘查开发提供了重要资源接续基地,稳定了国际大宗矿产品价格,提高了我国在国际矿产品市场上的话语权。2.2坚持定位,不忘初心,起到了一定的降低风险和政策调控的作用十年来,地勘基金紧紧围绕当初功能定位,着重用于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的前期勘查,注重发挥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坚持“不与市场争权、不与企业争利”,凡社会资本愿意独立承担风险的,地勘基金原则上不再参与;社会资本有意合作勘查的,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合作找矿,勘查风险降低且达到规定勘查程度后,基金自动退出;社会资本不愿承担风险的重要矿产前期勘查,地勘基金全额投资开展工作。地勘基金运行十年,有效地起到了降低风险和政策调控的作用。在降低风险方面,一批社会资本不愿独立投资的前期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项目,或以往工作多年未有突破不愿再投入重型工程的风险勘查项目,以及金刚石、铬铁矿、钾盐等高风险难突破的重点矿种项目得到实施,不少项目取得较好成果;在政策调控方面,国家为缓解产能过剩暂停发证的煤炭,以及为合理保护和利用矿产资源限制社会进入的钨、锡、锑、钼、稀土等保护性矿种,由地勘基金全额投资勘查,所获成果根据市场需要适时投放,既保障了能源资源供给,又实现了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地勘基金十年探索,积累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投资风险勘查项目运作管理的宝贵经验,为下一步财政深化地质勘查投融资机制改革提供了参考样本,对我国未来矿产勘查和矿业经济的改革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3引导和拉动社会资金投入,引领地方地勘基金相继设立和不断壮大2006年中央地勘基金项目启动以来,积极引导和拉动社会资金投入,投资开展的400余个项目约一半属于合作性质,合作方有的以自身拥有的探矿权做标的合作勘查,有的在合作勘查过程中自愿追加投资提高权益比例。地勘基金还研究过勘查单位按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贡献参与项目奖励的做法。综上所述,地勘基金积极探索,引导社会资金以多元的方式投入勘查,截至目前,地勘基金累计投入财政资金约48亿元,引导和拉动社会资金投入逾40亿元。中央地勘基金启动后,省级地勘基金陆续设立和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26个省(区、市)设立了省级地勘基金,18个省(区、市)成立了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13个机构落实了人员编制。两级基金通过信息交流、项目对接和业务互访等加强协调联动,成功尝试了项目按勘查阶段进行纵向衔接、按矿种与区域横向衔接的做法。截至2016年底,全国地勘基金累计开展项目10000余个,投入财政资金约580亿元,其中矿产勘查投入约490亿元,分别占财政全部投入的38.6%和49.5%,两级基金已成为财政投资矿产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2.4勘查投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初步彰显当前,全球矿业形势低迷,国内正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倡导绿色勘查和绿色发展理念,我国矿产勘查市场整体不活跃,矿业权流转明显下滑,作为国家财政出资的中央地勘基金项目成果处置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截至目前,地勘基金共12个项目完成探矿权出让(转让),财政投入约6300万元,累计实现出让(转让)收益约1.8亿元,其中财政收益约1.2亿元,投入产出比1∶2,目前正在组织专业评估机构对勘查形成的100余处大中型矿产地矿业权价值进行评估。对大部分尚未处置的项目,地勘基金投入部分已全部竣工,但不少合作项目社会资金后续仍在继续投入勘查,部分见矿较好的找矿成果显示带动了周边其他勘查区块的社会投入,降低了前期找矿风险,形成了一定的矿产勘查投入的良性循环。此外,云南、贵州两省交界的富村-乐民地区煤炭勘查项目,在中央和地方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协调下,由地勘基金全额投入,新增煤炭资源量3.63亿t,为地区提供了一处煤炭资源后备基地,有效化解了跨省资源纠纷,促进了地区和谐与稳定。2.5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地勘基金项目涉及150余家探矿权人、280余个勘查单位,在两部深化矿业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和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背景下,参与各方从技术、经济、权益等方面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和参与地勘基金项目,锻炼了队伍适应矿政管理新形势新要求的综合能力,积累了参与国家风险勘查项目的经验和做法。勘查单位中一批承担基金项目的年轻技术骨干被提拔任用或取得更高级别的技术职称,增强了地勘单位的找矿能力。

3认识和启示

3.1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理顺项目组织实施等各方面关系、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地勘基金项目由技术、经济、权益等三个重要部分组成,彼此关联,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项目即无法立项实施。中央和地方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项目立项初审、矿业权核查、以往投资情况核实、探矿权维护、矿地关系协调等方面给予积极协助和大力支持,确保项目立项和和后续工作的及时开展。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六大区所作为项目委托监理单位,尽职尽责,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辖区内项目监理工作任务,为地勘基金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各有关行业部门在项目要件审查、立项初审、野外验收和后期资料汇交等方面认真把关,积极督促,确保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地勘基金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项目成果资料汇交、储量备案、成果处置等后续管理工作仍在按部就班地进行,要进一步加强同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司局的政策解释与说明,加强同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日常业务沟通与联系,争取各方面最大程度的理解与支持。3.2创新与合作是提高项目施工质量、实现找矿快速突破的重要法宝地勘基金作为全新的事物,项目管理没任何经验可寻,只有靠创新。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边实践边探索,首次在财政出资的勘查项目中引入合同制管理的做法;首次设立了项目诚信单位度司南奖,以促进项目承担单位更好地履约尽责和诚信执业;从无到有,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项目监理体系和地勘基金项目预算标准;在内蒙古东胜、准格尔煤田勘查中,超前提出“统一部署,连片勘查”的思路,以及“综合勘查,多矿种兼探”的原则;鼓励产学研结合,充分调动施工单位、科研单位和下游采选单位的技术优势,形成合理,助推找矿突破。合作是地勘基金项目管理多年摸索出的一条宝贵经验。大营铀矿的发现,得益于“煤铀兼探”的勘查思维,依靠的是多部门、多学科、多工种联合作战和总体协调到位,它打破了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料分割和技术壁垒,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一矿变双矿,充分体现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多部门合作、联合会战的做法在地勘基金其它重点项目勘查过程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整个地质工作应当参考借鉴的宝贵经验。3.3地质、技术、经济、生态文明齐抓并重,是促进地勘基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受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全球矿业形势低迷等因素影响[5],地勘基金项目成果处置率较低,直接影响到了地勘基金的收支平衡和自身可持续发展。地勘基金要实现较高的投入产出比,十年来的找矿成果所代表的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为资本优势是关键,而从资源到资本的转化,意味着这些找矿成果地质上是否可靠,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可利用,以及当前市场是否有需求,这就要求在项目立项、实施、后期探矿权维护和成果处置等各个环节不仅要重视地质赋矿条件,更应重视未来矿产开发利用的技术、经济、环境因素并开展综合评价。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勘查、绿色发展的理念,矿业权要逐步退出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到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在地勘基金后续工作开展和研究推进下一步转型发展的路径过程中,地质、技术、经济、生态文明应当齐抓并重,这也是促进地勘基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作者:陈兴华 赵敏 蒲燕萍 杨伟红 秦险峰 崔祖霞 唐珏 蒋曼 王希穆超 单位:1.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 2.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Z].2006.

[2]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6〕342号)[Z].2006.

[3]程利伟.大营铀矿———“煤铀兼探”的实践与启示[R].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