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养殖十篇

时间:2023-04-10 14:50:27

蜗牛养殖

蜗牛养殖篇1

答:①养殖蜗牛前最好到蜗牛养殖户了解一些情况,然后再决定是否养殖。养蜗牛也有风险,目前蜗牛有一定市场,蜗牛养殖相比其他特种动物养殖的技术含量小一些,蜗牛在养殖中得病的情况也不多。②选择一家信誉良好、实力较强的企业很重要。这是因为蜗牛养殖受利益驱使,一些蜗牛养殖公司、养殖场和个体养殖者热衷于炒种倒种,牟取暴利,采取夸大蜗牛市场、出口假订单、刊登虚假广告和高价回收签订合同等手段,诱使养殖户高价购买蜗牛种。③品种选择。白玉蜗牛个体大,生长速度快,但在冬季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为20℃以上;光亮蜗牛及散大蜗牛耐寒,冬天不需加温,在室内自然过冬,但夏天气温高要休眠。白玉蜗牛种螺每只规格以30~50克、光亮蜗牛以15~30克、散大蜗牛以8~18克为宜。初养者要根据本地气候,因地制宜,不能盲目引种,要了解每个品种的规格要求后,才能考虑养殖规模。

2.长途运输接货后种蜗牛怎么处理?

答:在气温低于20℃时,白玉蜗牛经过长时间装箱挤压运输,特别是冬季低温天气,会因气温低和相互挤压而进入半冬眠状态,当接到蜗牛后要立即转入温室并开箱放养,同时用不低于20℃的温水立即进行喷洒,喷洒的水量要大,如此间隔几分钟并反复进行。直至蜗牛伸出头和足爬行,正常活动为止,然后分箱喂养。在气温高于20℃时,特别是夏日气候炎热,接到蜗牛后应该立即开箱,用皮管接上自来水龙头,对着托运箱内的蜗牛直接喷洒水,水量要大而散,箱底要垫空,以利于水能及时漏出,这样间隔几分钟后反复进行几次,然后小心地把蜗牛倒在地上,不必逐个去捡拾,可以连同箱子轻轻往外倒出就行,倒在地上后再进行连续的洒水,及早促使其恢复常态,待到多数蜗牛基本上能正常活动后,再逐个捡入饲养箱正常饲养。此时应增加喷水次数同时又要尽量保证通风,这对促使蜗牛尽快恢复有很好的作用。

3.养殖蜗牛可以致富吗?

答:养殖蜗牛,首先看有没有销路,养殖成功了没有销路,吃亏的是自己。一般讲购200只种蜗牛,年产1000千克商品蜗牛,纯收入4000元就算不错了。而有的宣传材料宣称养殖30只蜗牛,年产商品蜗牛达3000千克,纯利润3万元,是不符合实际的。某一新事物,开始阶段价格高于本身的价值是正常的,但高得太多,就不正常了。因此,片面地夸大养蜗牛可以暴富是不正确的,不能用理论数据来推算实际产量,因为这里包含着产卵率、孵化率、成活率、销路等问题。

蜗牛养殖篇2

1 品种选择。蜗牛一般可选用白玉蜗牛,但最好是用较耐寒的法国光亮大蜗牛,以便于与蚯蚓四季同步生长繁殖。蚯蚓应选择生长发育快、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广、寿命长、易驯化管理的种类,目前最理想的品种是北星二号、大平二号。

2 养殖方式。可以利用闲置房屋或塑料大棚养殖。蜗牛采用多层次立体框架,进行多层次平面布网养殖,蚯蚓采用箱式养殖。立体多层次框架长3米、宽1.2米、高3米,从上至下设置11层床架,每层相距20厘米,最下层距地面60厘米。每层用尼龙网牵绷固定成托网式网床。最上层1~2层网床的网孔为1目以上,使产卵种螺不能穿过网孔,而中、幼螺则可以从网孔落下。第3~4层网床的网孔为2目,第5~6层网床的网孔为3目,第7~8层网床的网孔为4目,第9~10层网床网孔为6目,最下面一层网床孔为8目。在最上面一层网床一侧做成宽30厘米、高25厘米的产孵床,产孵床中放入厚约20厘米的孵化基质。基质用木屑、稻草(切成2厘米长)和菜园土按1:1:1混合发酵而成。在每层床架周围抹上石灰浆,防止蜗牛爬离网床。

立体框架底层用木板围成高30厘米的箱体,在箱底装入10厘米厚的菜园土,然后加入腐熟的牛粪或猪粪稻草发酵料,并掺入20%发酵好的木屑,作为蚯蚓的饵料。饵料含水量保持在60%以上。

3 投种养殖。气温在15%以上,即可投种养殖。架层最上面一层为种螺层,可按每平方米200只的密度投入远缘父母系种螺。蚯蚓可按每平方米2.5千克(约5000条)投入种蚓。

蜗牛的食性很广,各种蔬菜、水生植物、农作物茎叶甚至阔叶树的树叶均可用于饲喂。而蚯蚓的食性更杂,几乎所有的植物残体、腐蚀质、腐烂动物、生活垃圾都是它的食物。投喂时将青料洗净直接投于1~2层网床即可。这样,种螺吃剩下的小碎片会落入下面各层网床成为中、幼螺的饵料,而各层网床的蜗牛产生的粪便及食物残渣则落到蚓床,成为蚯蚓的食物。据测算:5千克大蜗牛(约100只)每天排出的粪便约0.3千克,加上蜗牛的食物残渣,可供0.5千克以上的蚯蚓食用。待种螺自繁幼螺向下跌落而分布在各层网床时,蜗牛的粪便及食物残渣便基本够蚓床的蚯蚓食用了。这样,不仅减轻了投饵和清理粪便的繁琐工作,而且大大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

4 管理要点。在环境生态方面进行合理调控,蜗牛和蚯蚓几乎无病害威胁。

①温度。温度要保持在20%以上,如果气温达30%时,要注意采取降温措施。若气温低于15℃时要进行加温。

②光照。蜗牛和蚯蚓都是喜阴动物,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养殖时要注意光照量,以暗室中每10平方米配3瓦灯泡的光照度为宜。

③湿度。蜗牛和蚯蚓都喜欢潮湿的环境。室内空气湿度要保持在60%~70%。蜗牛孵化基质的湿度要保持在30%~40%,而蚯蚓饵料的湿度要保持在60%~66%。蜗牛饵料要浸湿后投喂。

④空气。蜗牛和蚯蚓进行高密度养殖,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因此,要注意经常通风换气,保持有充足的氧气。同时,蚯蚓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将粪便排在饵料表面,因此要经常清理蚓粪,以利透气。

蜗牛养殖篇3

关键词 蜗牛;蔬菜田;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165-01

蜗牛属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蜗牛科,近年来在周口市蔬菜生产中发生普遍并产生危害,特别是多雨季节是其适宜的生长时期,蜗牛容易暴发成灾,蔬菜受害后叶片严重受损,并留下污痕,对蔬菜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均有严重影响。一般发生田块可减产10%~30%,严重的可绝收。

1 生殖

(1)蜗牛的生殖特点是“三慢二快一难一多”。“一难一多”是产卵难和产卵多;“二快”是生长快、缩壳快;“三慢”是行动慢、慢和产卵慢。

(2)蜗牛全生育期均可进行生殖。在适宜的同等生殖条件下,蜗牛年龄越大,产卵量就越多。

(3)繁殖率高。蜗牛每年可产卵6~7次/只,产卵量200粒/次。体重在60~100 g的蜗牛每次可产卵300~400粒;体重40~50 g的蜗牛每次可产卵150~180粒;体重35 g的种蜗牛每次可产卵120粒。

(4)寿命较短。在不适的生活条件下,会缩短蜗牛的寿命,加速蜗牛的死亡。蜗牛的寿命一般为5~6年。

2 生长期

孵化期:蜗牛由卵到孵化出壳的时期。幼螺期:指蜗牛出壳后到30 d以内的小螺阶段。成螺期:幼螺1~6个月龄的阶段,介于幼螺和种螺之间,此阶段是蜗牛个体膨大和性器官生长发育的时期。种螺期:6个月以上的蜗牛。

3 生活习性

蜗牛喜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栖息、产卵、吸取养料,时间可达12 h,昼伏夜出,忌阳光直射,忌水淹,自食生存性强,对环境敏感,杂食性和偏食性并存。最适温度16~30 ℃(23~30 ℃时,生长发育最快);最适饲养土湿度40%左右;最适空气湿度60%~90%;最适pH值为5~7。当温度低于5 ℃或高于40 ℃,则可能被冻死或热死;低于15 ℃,高于33 ℃时休眠。具有很强的忍耐性,当外壳损害致残时,能分泌出某些物质修复肉体和外壳;蜗牛对冷、饥饿、热、干旱的忍耐性很强,具有惊人的生存能力;当受到敌害侵扰时,头和足缩回壳内,并分泌黏液将壳口封住。

我国菜地蜗牛有灰巴蜗牛与同型巴蜗牛2种,灰巴蜗牛壳高19 mm,宽21 mm,壳面黄褐色或琥珀色,壳顶尖,壳口椭圆形;同型巴蜗牛壳高12 mm,宽16 mm,壳面黄褐色或红褐色,壳顶较钝,壳口马蹄形。主要寄主有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豆类、马铃薯等蔬菜。2种蜗牛均取食作物的茎、幼苗,严重时造成断垄。初孵幼螺只取食叶肉。

同型巴蜗牛常与灰巴蜗牛混合发生,成螺的越冬场所多位于作物秸秆堆下或冬季作物的土壤中,幼螺的越冬场所在冬季作物根部土壤中。1年繁殖1代,4—5月将卵产于作物根际疏松湿润的缝隙中、土中、枯叶或石块下,产卵量为30~235粒/只。同型巴蜗牛适应性极强,草丛、潮湿灌木丛、田埂上、枯枝落叶下、乱石堆里、作物根际土块和土缝中以及菜窖、温室、畜圈附近等地方都可生存,在晴天傍晚至清晨活动取食[1-2]。

灰巴蜗牛多发生在庭院、菜田、公园、农田、林边杂草丛中及乱石堆内,于作物根部土壤中、石块下、土缝内或草根中产卵,一年繁殖1~3次,可产卵50~300粒/只。温暖、潮湿的多雨季节是灰巴蜗牛危害盛期,越冬或越夏场所主要在土壤耕作层内、土缝或较隐蔽的地方,在疏松的土层中可随温度变化上下移动[1]。

4 食性

蜗牛觅食范围非常广泛,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豆科和茄科蔬菜,也为害粮、棉、果树等多种农作物。以其齿舌舔食叶片造成空洞与缺刻,严重时食光叶片造成死苗。

5 重发原因

(1)交通运输的快速、便捷,使有害生物的蔓延速度加快。长距离运输作物秸秆或残体时,其上附着的蜗牛幼贝、成贝及卵被广泛传播,扩大了发病区域。

(2)农民对蜗牛认识不足。蜗牛繁殖力强,蔓延迅速,危害严重,多数农民不能抓住防治适期对蜗牛进行防治,导致防控效果差[3]。

(3)气候条件适宜。降水偏多,田间湿度大,利于成贝取食、产卵。

(4)天敌数量极少。天敌少,自然控制能力极差,有利于蜗牛的发生、蔓延。

(5)生态环境利于其发生危害。由于部分田块耕作粗放,未及时清除田间及路边沟渠杂草,田间路边久置的植株残体为蜗牛生存繁衍提供了适宜的场所[4]。

6 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具体如下:①为抑制蜗牛的活动和危害,可覆盖地膜。②经常清洁田园,蔬菜收获后及时除草,将残留物清理干净,破坏其栖息地和产卵场所,减少虫源。③秋冬深翻地,把卵和越冬成虫翻至地表,晒死或被天敌吃掉。④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

(2)物理防治。及时在定植的蔬菜周围及农田沟边、垄间撒1层生石灰,形成封锁带,以杀灭晚间取食的蜗牛,勿将生石灰撒在作物菜叶正面,以免影响光和作用。用生石灰75~105 kg/hm2可短期防治蜗牛和蛞蝓。

(3)人工诱捕。于傍晚、早晨或阴天蜗牛活动时,对植株上的蜗牛进行捕捉,集中处理;也可用蜗牛成、幼贝喜食的菜叶或诱饵设置诱集堆,利用蜗牛白天躲藏的习性,在清晨捕杀被诱集到的蜗牛。

(4)化学药剂防治。使用10%密达(四聚乙醛)用7.5~15.0 kg/hm2,于傍晚时均匀撒在畦面上,或用密达30.0~37.5 kg/hm2撒入田间;也可用80%克蜗净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喷雾防治。对蜗牛重发生田块,隔10~15 d进行第2次防治,可有效地控制蜗牛的危害。

7 参考文献

[1] 师迎春,张芸,胡铁军.菜田蜗牛防治技术[J].蔬菜,2003(7):17.

[2] 鲍康阜.菜田蜗牛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4):217-218.

蜗牛养殖篇4

[关键词] 非洲大蜗牛 发生特点 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058-01

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Ferussac)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栖眼目、玛瑙螺科的大型贝壳螺,又名非洲蜗牛、褐色玛瑙螺,别名玛瑙蜗牛,俗名菜螺、花螺。是我国禁止入境的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2001年云南省文山州开展农业有害生物疫情普查时,在麻栗坡县南温河、八布,富宁县郎恒、新华,马关县木厂镇、健康农场等地发现有非洲大蜗牛。由于非洲大蜗牛食性杂,摄食凶猛,严重为害当地农、林等作物,研究其发生规律并采取综合防治控制蔓延为害十分必要。

一、形态特征

成螺贝壳长卵圆形,深黄色或黄色,具褐色白色相杂的条纹;脐孔被轴唇封闭,壳口长扇形;壳内浅蓝色螺层数为6.5-8;贝壳高l0cm左右。软体部分深褐色或牙黄色,足部肌肉发达,背面呈暗棕色。卵呈椭圆形,色泽乳白或淡青黄色,外壳石灰质,长4.5-7mm,宽4-5mm。幼螺刚孵化时为2.5个螺层,各螺层增长缓慢,壳面为黄或深黄底色,形状与成螺相似。

二、分布及危害

调查发现,文山州麻栗坡县猛硐、南温河,富宁县郎恒、剥隘,马关县古林箐、南捞等11个乡(镇)和天保、八布、健康三个国营农场有非洲大蜗牛发生危害,分布在850M以下低海拔河谷区。2005年发生面积8626hm2。后经2005年和2006年大力防治,发生面积和虫口密度大幅下降。至2013年,发生面积和虫口密度又有明显增大,须引起高度重视。

非洲大蜗牛在文山州危害的寄主植物主要有十字花科蔬菜、玉米、甘蔗、芭蕉芋、薯类、香蕉、瓜类、豆科作物、广芋、橙(桔)类、菠萝、茶叶、仙人掌等近30种(类)植物。

五点取样法调查作物地的蜗牛密度,每点调查1m2。经调查,大蜗牛虫口密度多在10-30头/,个别密度高的地点可达80头/以上。一般仙人掌及香蕉等植物上大蜗牛虫口密度较高。

五点取样法调查作物受害程度,每点调查1m2,以植物被食叶面积占总叶面积的百分比计算受害程度。调查结果,大蜗牛主要取食植物叶片,作物受害率一般在10-25%,平均为15.4%,重的可达80%以上。受害程度较突出的是小白菜等叶菜类蔬菜。

三、生活习性及生活史

非洲大蜗牛具有昼伏夜出性、群居性,喜阴湿环境。白天栖息于阴暗潮湿的隐蔽处和藏匿于腐殖质多而疏松的土壤下、垃圾堆中、枯草堆、土洞或乱石穴内。晚上8:00后开始活动,9:00-11:00是活动高峰期。次日早上5:00左右返回原居地或就近隐藏。时间在晚上9:30-11:00,卵产于腐殖质多而潮湿的表土下1-2 cm的土层中或较潮湿的枯草堆、垃圾堆中,每头产卵量150-300粒。初孵的幼螺不取食,3-4天后开始取食。

非洲大蜗牛在文山州1年发生3代,以成、幼螺在杂草、乱石堆中、土洞内等隐蔽的地方越冬。次年3月,气温回升到16℃,土壤湿度达60%以上时,开始活动取食。5月上旬第1代开始,第2代、第3代分别于7月上旬、9月上旬开始。雌雄同体,异体,繁殖力强。从到产卵需5-7天;产卵到孵化需7-10天;孵化到性成熟需5-6个月。11月下旬至12月初,遇14℃以下的持续降温即吐蜡封口进入冬眠;越冬(休眠)期3-4个月。越冬期长短与气温成反比,当年冬季气温高则越冬期较短,反之较长。

四、传播途径

调查发现,非洲大蜗牛自然传播能力是有限的,其每晚(估计6-8h)爬行距离不超过50m;人类活动、货物的流通、人为携带,是非洲大蜗牛传播的主要途径。

五、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饲养观察,非洲大蜗牛在海拔850 m及以上地区虽能正常取食,但不能越冬。由此判断,适宜非洲大蜗牛生长、繁殖的地区为海拔850 m以下的低热河谷区。这海拔分界线可作为我州及类似地区在各种产品外调风险性评估的主要依据。各地大蜗牛冬眠始期和春季解眠时间稍有差异,海拔低的地方冬眠始期晚而春季解眠时间早,休眠期短;海拔高的地方休眠期长。

非洲大蜗牛生活的适宜气温为15-38℃,土壤湿度为45%-85%;最适宜的气温为20-32℃,土壤湿度为55%-75%。当气温低于14℃,土壤湿度低于40%或气温超过39℃、土壤湿度达90%以上时,非洲大蜗牛即产生蜡封进行休眠或滞育。

六、综合防治对策

一是加强检疫,严控传播。大力宣传,严禁因人工饲养或观赏需要人为贩运、携带传播非洲大蜗牛;加强口岸入境检验检疫工作,对来自疫区的货物、种子、苗木及植物产品和运输工具认真检查,进行消毒处理。如发现有非洲大蜗牛,可用溴甲烷进行熏蒸,在21℃气温以下应熏蒸24小时;认真搞好疫区农产品外调检疫工作,对外运植物及其产品和运输工具进行处理,经检验合格后才能调运。

二是适时物理防治。利用非洲大蜗牛个体大,爬行缓慢,便于捕捉的特点,动员广大群众捕捉非洲大蜗牛,然后集中经石灰处理挖坑填埋;在非洲大蜗牛可能隐藏的地方,投放白菜或甘蓝等其喜好食物诱集,到晚上9:00-11:00点去查捕,然后集中深埋处理。

三是倡导农业防治。清除田间及周边杂草、垃圾堆、乱石堆等适宜大蜗牛越冬的场所,减少其可越冬场所,降低来年蜗牛基数;根据非洲大蜗牛喜潮怕水的特性,可实行水旱轮作,改变其栖息的生态环境,直接淹死或控制其繁殖为害。

四是利用天敌生物防治。利用细菌、线虫寄生生物等防治非洲大蜗牛,但目前应用不多;宣传保护利用蟾蜍、鸟类等有益天敌的捕食性来控制、降低大蜗牛虫口密度;倡导大力养殖鸡、鸭、鹅等来啄食控制非州大蜗牛。

五是适度化学防治。结合初冬时节清除杂草、垃圾堆的同时,在田地周边及其它可能或适宜大蜗牛隐藏的地方,按500克/撒施石灰粉,可有效杀死非洲大蜗牛卵、幼螺及成螺,防效很好。综合应用其他防治措施的基础上,有作物的地方,傍晚用5%四聚乙醛颗粒剂按6kg/hm2撒施进行诱杀,效果达80%以上。

参考文献

[1] 冉俊祥.非洲大蜗牛的传播危害和防治.植物保护,1990年2期.

[2] 黄世水等.非洲大蜗牛的传播方式与防治对策初探.植物检疫,1998年第4期.

[3] 李喜阳.非洲大蜗牛及检疫处理.

[4] 王代昌.非洲大蜗牛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中国农技推广,2005年第10期.

蜗牛养殖篇5

周末,我在草丛中发现了一只蜗牛.

它的整个躯体包括贝壳、头、颈、外壳膜、足、内脏、囊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贝壳,其形状;颜色很白,很漂亮.蜗牛的眼睛长在触角上,通过靠近呼吸孔的地方排泄.

回到家,我喂了它几片菜叶.这时,我发现它的外套膜腔会在壳口处形成1个开口,通过资料,我了解到这个开口称为"呼吸孔",这是气体进出的地方。仔细观察,呼吸孔常会一开一关;而当蜗牛缩进壳内时,还是会将呼吸孔的开口留於壳口处以便呼吸。 外套膜常在足部或内脏团间,形成1个与外界相通的空腔,称为"外套膜腔"。蜗牛的呼吸器官就藏於外套膜腔内,有时透过蜗牛的壳,隐约可以见到壳底下密布的肺血管网,大多位於前侧,靠近头部的方向,这正是外套膜腔的位置。

接着,我对它做了几项实验:测它最害怕的东西.我先放了块糖在它面前.只见它一点也不害怕,我又那了些盐撒在它面前,它就仿佛看到了一些很恐怖的东西,小心的绕了过去.这时我才知道它怕盐.

蜗牛的生命力今人震惊,对冷、热、饥饿、干旱有很强的忍耐性。喜恒温养殖。温度恒定在25~28℃之间,生长发育和繁殖旺盛。有首《蜗牛》就是赞美它的生存能力的。

蜗牛养殖篇6

关键词:白三叶草坪虫害防治

Abstract: Trifolium repens lawn with grass leaf appearance, turf suitable path of ditch, tree pool, river shore, slope protection and factories, offices, schools closed space use. White clover lawn in pest with snails and slugs, 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s the pest occurrence and pest control methods.

Keywords: White Clover Greensward Pestis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S68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白三叶草是豆科车轴草属地被植物,多年生草本,匍匐茎,茎节处易生不定根,叶为三小叶互生,,叶呈倒卵圆形或倒心脏形,油绿色,先端凹陷或圆形,叶基部楔形,边缘有小锯齿。花数多,密生成头状或球状花序,总花梗长,高出叶面。花白色或淡红色;花期于夏秋两季陆续开放不断,种子成熟期不一致,边开花边结实,荚果倒卵状矩形,种子细小,千粒重仅0.5-0.7g。原产欧洲,分布我国的华北、东北、西北、华南、华东、华中。喜湿润,较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在土壤深厚、地势平坦、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生长最佳。茎匍匐生长,不易折断,适宜修剪。一般用播种繁殖和分根繁殖。

白三叶草花、叶均有观赏价值,绿色期长,花期长,不耐践踏,可作路径沟边、树池内、堤岸护坡保土草坪和厂矿、机关、学校等绿地封闭式草坪,也可作牧草、绿肥,全草可入药。

白三叶草坪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

白三叶草坪中经常发生蜗牛和蛞蝓的为害,蜗牛和括输是生活在陆地上的软体动物。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前鳃亚纲(Prosobraneha)及肺螺亚纲(P ulmonata)、柄眼目(styl。~ato-phora)。全世界已知的蜗牛和蛤输约有2500种。在白三叶草坪危害的主要有同型巴蜗牛和野缨蛞蝓。

二者均为杂食性动物,但以取食植物为主,在白花三叶草草坪上发生为害特别严重,田间调查严重地段蜗牛密度可达196头/m²,蛞蝓密度可达327头/m²。这两种有害动物幼小时在三叶草叶片上仅取食叶肉,残留表皮或吃成小孔洞;稍大后用齿舌刮食叶面,造成大的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或将叶柄咬断。

同型巴蜗牛1年繁殖1代,成贝或幼贝均可蛰伏在植物根部或土壤孔洞中越冬。3月初开始取食,6-7月和9-10月为产卵盛期,并大量取食。该虫喜阴湿,雨天昼夜取食,并在道路和墙壁、树体上到处爬行,数量大时在居民小区和学校对行人和车辆行驶都有一定影响。在无雨、地面潮湿的情况下昼伏夜出活动,爬行处留下粘液痕迹。干旱时和冬夏季节常分泌粘液形成腊状膜将壳口封住,在地面坑洼、裂缝以及安装地下管道的地沟中等隐蔽处不食不动,渡过不良环境。蜗牛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也可自体受精繁殖。一生可产卵多次,据资料记载,每头成贝可产卵80~235粒。卵多产于潮湿的表土中或枯叶下,卵粒圆球形,聚产成堆,田间调查每堆有卵10~30多粒。

野缨蛞蝓以成体或幼体在三叶草根部湿土下越冬,据资料记载,1a发生1~6代。成体、幼体于5~7月大量活动为害,入夏后因气温升高而活动减弱。8月中下旬以后气温降低,又开始大量活动为害。11月下旬进入越冬。该虫喜阴暗,白天潜伏、隐蔽在近地面植物叶背等遮光处,下午6时以后出来活动取食,晚上10~11h达活动高峰,后半夜活动减弱,清晨陆续潜伏。阴雨天活动取食最烈。野缨蛞蝓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6~7月大量产卵,卵多产于湿度较大的土缝里。

在绿化前闲置多年的荒草地或新开发的河滩地,蜗牛和蛞蝓发生严重。在种植草坪前这两种有害动物的成体、幼体和卵的数量就比较多,种植草坪时又没有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加之草坪种植后小环境的改善,使其发生数量剧增。

在园林绿化养护过程中,为了保持三叶草草坪地的绿化效果,经常进行浇水作业,土壤潮湿,三叶草生长茂密,给蜗牛和蛞蝓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甚至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和炎热的夏季,这两种有害动物仍可在草坪下层活动、取食和繁殖,这是造成在草坪虫害大发生的原因之一。

二、综合治理技术

草坪播种前整地时,按1公顷面积500kg的量施入碳酸氢铵肥料,使其均匀混合在表土中,既满足了草坪草苗期对氮素营养的需求,又可杀灭蜗牛、蛞蝓和地下害虫。

春季草坪草返青前,用小齿耙耙除枯黄枝叶,疏松土壤,促进返青,同时可恶化这两种有害动物的生活环境,也可机械损伤一部分蜗牛和蛞蝓。

草坪灌水要适量。5~7月尽量不要对草坪喷灌过多水,以降低土壤湿度和减少草坪生长量,创造一个不利于这2种害虫产卵和幼体生活的干旱环境条件。

人工捡拾也是防治蜗牛的一种有效办法。由于蜗牛越冬场所比较集中,多在地面坑洼、裂缝以及安装地下管道的地沟中,可通过人工捡拾的办法消灭。对于蛞蝓单独发生的草坪地块,根据其活动规律,在雨后、地面潮湿时,趁其猖獗活动前的傍晚,按1公顷面积8kg的量,在草坪中点施6%密达颗粒剂毒饵,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成本较高,操作起来也比较麻烦。

在蜗牛、蛞蝓发生地块,无论虫量大小,都要进行防治。雨后或小雨间隙、趁地面潮湿、虫体猖獗活动前的傍晚,按1公顷面积的喷液量1500kg,将碳酸氢铵20~50溶液直射喷入草坪底部。若连续应用1~2次,则可达到根治的目的。此法成本低,效果快,无污染,对植物安全,且具有一定的肥效,是一项环保措施,在城市绿地应首选应用。

小结:白三叶草坪内虫害主要为以上两种,为保持草坪美观要及时进行虫害的防治,方法如上面所列,具体实施可视实际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蜗牛养殖篇7

关键词:铁皮石斛;无公害;标准化种植

铁皮石斛的药用价值非常高,对其产品质量造成影响的几大因素主要包括:人工栽培的基质、栽培品种、管理的技术、加工的工艺和添加成分等,本文主要针对铁皮石斛育苗、移植及其大棚管护等环节进行论述,对于保证铁皮石斛产品质量有重要作用。

1铁皮石斛的种植

1.1铁皮石斛的育苗

由于铁皮石斛种子非常细小而且成活率非常低,需要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来进行铁皮石斛种苗的繁殖。具体的组织培养法包括分株繁殖法和繁殖小苗的方式。

1.1.1分株繁育法。采用分株繁殖法时,可以选取1年生的植株来作为种株使用。在挑选植株时,优先选取那些健壮、色泽嫩绿、根系发达、无病虫害、萌发多的种苗;同时还要剪去植株存在的断枝、老枝、枯枝、过长的根须,切开株丛,将其分成一个个小丛,保证每丛拥有带叶茎株6根左右即可用来进行种植。相比传统的扦插、分株法,采用培养繁育小苗的方式进行种植的铁皮石斛,自然成活率更高。其中,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是铁皮石斛最适宜移栽的季节,在冬季移栽时应该保证加温条件。

1.1.2繁殖小苗法。在繁殖小苗的方法中,可用于铁皮石斛外植体的包括:原球茎、种子、人工种子和带节茎段等,其中采用原球茎进行外植体的诱导产生的伤愈组织拥有很强的分化能力,可以通过进一步的繁殖得到大量用于培育的小苗。

1.1.3注意事项:育苗苗株的行间距保证:7cm×10~16cm,300株/m2左右,大棚内的湿度保持在80%左右,遮荫度保持在70%左右,基质含水量保持在70%左右。

1.2铁皮石斛的移植

1.2.1移栽基质。决定采用组织法培育种苗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是试管苗的后期生长势和移栽成活率,其中移栽的基质对于试管苗是否移栽成功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铁皮石斛在移栽时对栽培基质的营养、通气和水分等条件的要求非常苛刻。在选择基质时,可以利用阔叶植物的腐殖土和苔藓,这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铁皮石斛的移栽成活几率。此外,采用树皮、泥炭和刨花等作为移栽的基质,能够保证铁皮石斛小苗生长环境的透气性和水肥的保存,非常利于小苗的生长,这3种物质的最佳配比为4:2:4。此外,采用松树皮、火山岩和活苔藓作为移栽基质,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小苗的成活率,并且长势优良,有新苗的萌发出现。

1.3铁皮石斛的移植大棚管护

1.3.1施肥技术。由于铁皮石斛生长速度非常缓慢,在对其培育时要进行定期、定量的施肥,以有效地提高铁皮石斛小苗的生长速度。在铁皮石斛的生长前期,施用的肥料浓度不宜过高,只需要进行根部的施肥即可;在后期,可以逐渐增加施肥量,此时不仅需要对其根部进行施肥,还需要进行叶面施肥。在具体的施肥过程中,施肥人员要把握好施肥的浓度,喷肥时要保证覆盖均匀,每周进行1次施肥操作即可,同时还要避免在高温时施肥,施肥的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和晴天,空气湿度较大时也不要进行施肥。在对苗株的叶面进行施肥时,施肥人员要把握施肥的时间,避免夜间施肥,因为此时植物的叶片上容易产生水分,不利于肥料的吸收。为了保证植株的品质,在肥料的选取上最好选择农家肥,尽量不适用化肥。

1.3.2浇水管理。铁皮石斛对于水份十分敏感,水分过多会造成作物的根部腐烂,水分过少会抑制作物的生长。通常情况下,浇水时将土壤湿度控制在80%最佳。

1.3.3病虫防治。常见的铁皮石斛病虫害包括以下这几种:(1)软腐病。这种病害主要是由于欧氏杆菌这种病原菌感染造成的,通常情况下,这种病菌会从植株的根部开始感染,一直蔓延到整株植物。在感染幼苗时,植株会出现由上到下的腐烂情况,最终造成死苗。在感染叶片时,首先会出现暗绿色的小斑点,然后这种斑点会在叶片上迅速扩散,造成叶片发生黄褐色的软化腐烂,在植物的腐烂处经常会有褐色水滴出现,同时散发出一股臭味。染病严重时,植物的叶片会在几个小时以内变黄,然后就会出现水渍状的腐烂问题。这种病害在每个季度都会发生,而且发病面积较大,传染性极高,往往一株发病就会引起一片受害。软腐病的高发时期在每年的4月~7月之间。

对于这种病害的防治方法:第一,经常检查,如果发现有植物被感染要及时剪除病叶,同时在伤口处用400倍液的波尔多液进行消毒处理;第二,拔除生病的植株,去除感染器官,然后将植株放入浓度为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进行浸泡消毒,时间大概在5分钟左右,浸泡后取出清洗,放在太阳下面照射15分钟左右,晾干后就能够再次使用了。第三,对植物的移栽基质要做好消毒,采用1000倍液的50%多菌灵进行消毒或者直接采用高温消毒法;第四,要严格控制植物周围的生长环境,定期进行通风,保证环境的湿度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第五,对种植植物的工具进行定期的消毒;第六,直接用0.5°Be的波尔多液或者是农用的硫酸链霉素进行生长环境的消毒。

(2)蜗牛的虫害防治。蜗牛是农作物虫害中一个普遍的品种,主要包括同型蜗牛和灰巴蜗牛。蜗牛对于铁皮石斛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幼茎、幼果、花蕾和嫩叶上。采用的防治方法主要有:诱捕法,可以在麸皮中惨加入敌百虫杀虫剂,将麸皮放在蜗牛经常活动的区域进行诱杀,也可以将一些麸饼、菜叶、胡萝卜或者豆叶放在敞口的器皿中作为诱饵,将捕获到的蜗牛进行集中杀死;可以在培养场的周围喷洒600倍液的溴氰菊酯或300倍液的敌百虫等农药;对栽培场周围的环境定期进行卫生的清洁,将枯枝、烂叶及时扫除,然后再集中处理;在栽培场进行食盐水或者石灰粉的喷洒,这样做可以有效防止蜗牛对嫩叶的咬食。

(3)斜纹夜蛾的防治。这种害虫的高发期主要是每年的7~10月之间,对铁皮石斛造成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嫩芽和叶片。防治这种害虫,可以采用性诱剂和杀虫灯等方式,也可以采用纱窗叶对斜纹夜蛾的幼虫和卵块进行摘除。

1.4产品采收

理论上来说,铁皮石斛全年都可以进行采收,但是秋后采收的作物质量最好。人工栽培的铁皮石斛在3年后就可以采收。

2铁皮石斛的产品质量控制和销售

2.1加强产品质量的控制技术研发

加强质检技术的研发就是要规范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这些技术主要包括肥水的控制、栽培的基质、病虫害的控制、产品的采摘等多项技术,同时还要保证产品的绿色生产,从根本上保证原材料的安全。此外,还要加强产品的包装、运输、保鲜盒贮藏管理,从多个环节保证产品的安全。

2.2开拓产品的销售市场

这可以保证铁皮石斛生产企业的稳步发展,相关厂家要创建名牌企业和知名产品。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和销售市场,制定细节的商标,保证生产和销售的系统化和合法化。

蜗牛养殖篇8

一、形态特征

石斛为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种类较多,株高30~50cm,茎丛生,直立,稍扁,肉质,直径1~1.3cm,黄绿色,有纵槽纹,节略粗,基部收窄,节间长2.5~3.5cm。常见气生根,3年生茎上端腋芽处常生有气生根的小植株。叶互生,单叶,无柄;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2cm,宽1.5~2.5cm,有偏斜状的凹缺,基部成鞘状紧抱于节间,5~6月开花,6~7月结果,果实长圆形,成熟时果实开裂,内有多数细小如粉末状种子。

二、生长习性石斛喜阴凉湿润和半阴半阳的环境,附生于密林的树上或岩边石坎,附生处多有苔藓植物,石斛不耐寒,不耐旱。在年均气温16~21度,年降雨量1200~1500mm,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地区生长良好。

三、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常见有分株繁殖,扦插繁殖,腋芽繁殖,种子繁殖等。

1、分株繁殖:选择生长健壮,茎杆多的丛蔸,2~3年分株1次,多在春秋季进行。先剪去3年生以上的老茎,留1~2年生,色泽鲜嫩的茎株作种。每3~5株分割成1丛,将原来的老根剪取只留2cm长,缚附于小块蕨块板上,按行株距20~25cm,深约1.5~2cm栽植,栽后周围用碎石块,木炭固定,覆盖适量苔藓,浇水,促使其根迅速依附在蕨地上生长。

2、扦插繁殖:将石斛分成单株,按行株距各10cm,栽于荫棚下的腐殖质土,蛭虫或蛭石加少量腐殖质土混合的基质中,使基质刚好盖过横卧茎段,经常浇水,注意保湿,等腋芽萌发成苗及气生根生长至3~5cm高后,分割幼苗移栽。

3、腋芽繁殖:3年生以上的石斛茎顶端,常萌发腋芽,并长出气生根,成为小苗,待腋芽长至5~7cm高时,即可从母体剪下移栽。

4、种子繁殖:种子繁殖是在短期内能得到大量种苗的快速有效方法。先取石斛未开裂果,经表面消毒后,将种子播入1/2MS.HMS或PQ简化培养基上,(在培养基中附加马铃薯浸出液及适生附生树树皮抽提物,及苔藓汁液更有利生长),在24~26度温度下,光照8~12小时,经1~2周,种子萌发,转入试管培养。当试管苗生长出4~5片真叶,具有3~4条长1~2:cm的根时,便可出瓶上盆移栽,盆以木条钉的长方形浅层木盆较适用。木盆内装入用蛭石、碎砖、泥炭、苔藓混合培养基质。移栽前打开试管瓶口,炼苗1~2天,用清水轻轻洗净去粘附在苗上的培养基,用1%的百菌清溶液消毒15分钟,然后上盆移栽。也可在春季3~4月份,秋季9~10月下旬,将苗紧贴树干凹陷处,用竹钉交叉钉牢,使小苗紧贴树杆,用牛粪泥浆抹在石斛根部,糊在树皮裂沟中即可。也可用牛粪泥浆包裹种苗根,塞入岩缝内或用大口径瓦盆,底层铺放1/3高的小石块再覆盖腐殖土,将苗呈三角形摆开,封土以苗不倒为易,压实,淋水,同时可在幼苗周围植适量苔藓。

四、田间管理

1、科学浇水:石斛生长需要潮湿的环境,因此要经常保持栽培区的环境湿润,遇到干旱天气,要注意经常淋水,但也应掌握适度,切忌过湿或积水,尤其是岩石缝和盆栽。

2、合理施肥:一般每年可施肥2次。第一次在春分至清明前后;第二次在立冬前后。第一次可促使嫩芽发育,第二次有利保温过冬,贮藏养分所施肥料可选菜饼,豆渣,猪粪,牛粪,钙肥少量氮肥,把肥与稀泥调合均匀,糊在石斛根部。

3、除草:在石斛生长期间,要经常检查,发现杂草及时拔除,并及时清除枯枝树叶,但重点应在春分至清明和立冬前后进行,在高温季节不宜除草。以免烈日暴晒,影响生长。

4、调节荫蔽度:石斛性喜光,但又忌强光直射,人工栽培时,用遮荫棚调节光照强度十分重要。

5、整枝:在每年春季石斛发芽前采收时,应剪去枝茎和部分老茎,有利新茎生长。

6、翻蔸:石斛栽种6~8年后,视生长情况可分别进行翻蔸,翻蔸时要除去老根,进行分株栽培,促进植株生长。

7、植物营养保健品应用:生长期每10-15天用10-15mg/kg复硝酚钠溶液适量叶面喷洒。

五、病虫害防治

1、病害:石斛生长期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疫病。

(1)叶斑病(Sphaerulina sp.)由半知菌亚门真菌亚球壳属引起的病害。危害叶片。初在嫩叶上出现红黄色斑点,后扩大成中央黑褐色,周围呈微黄色,最后扩大至整个叶片,导致枯黄脱落。

防治方法:①科学淋水,严禁湿度过大。②发现病叶立即剪除。③发病初可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也可用3096乙蒜素乳剂1500倍液喷洒,7天1次连喷2次以上。

(2)疫病(Phytophthora nicotianae)由鞭毛菌亚门真菌疫霉属引起的病害。危害部位茎基及叶片,茎基发病,初可见水渍状深青色斑,边缘不明显,后呈褐色湿腐。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4096三乙膦酸铝250倍液或58%甲霜灵、58%赛福(甲霜.锰锌)、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也可用50%速克灵或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800倍液喷洒,7天1次,连喷2次以上。

2、虫害。常见虫害有矢尖盾蚧和蜗牛。

(1)矢尖盾蚧:以成虫和若虫附着在石斛茎叶表面刺吸汁液,使植株生长不良,重时叶片脱落。

防治方法:在虫卵孵化期用20%蚧虫清乳液或40%灭虱灵粉剂1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2 000倍液防治。

(2)蜗牛:常见有东风螺和小蜗牛,危害叶片,轻则是叶片造成缺刻,重则一夜之间可食去石斛全部叶片和幼嫩部分。

防治方法:①用食盐适量撒施石斛种植区周围。也可撒布干石灰1铜钱厚。②在种植区四周挖宽20cm深15cm宽的畦沟,沟内堆集用90%晶体敌百虫浸泡的菜叶。③在种植区内每667m~喷洒灭蜗灵颗粒剂2kg或10%多聚乙蘸颗粒剂2.5kg。④早晨在蜗牛未入土前用灭蛭灵800~1 000倍液或硫酸铜800倍液,及1%盐水喷洒地表。

蜗牛养殖篇9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致富增收的关键

“今年的下乡住村帮扶不仅要在项目上扶持,还要提高农民的‘造血’功能,通过强化农民科技培训,多渠道多层次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19日晚7点,在郝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安国兆的家,杨伟民正同主人唠着今年的包村扶贫工作计划。闻讯赶来的10余名乡亲聚集到了安国兆家,气氛更加热闹了起来。请大家坐下后,杨伟民同大家聊了起来。当他了解到村里的“乡土专家”为大家解决了不少生产中的问题后,杨伟民语重心长地说,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致富增收的关键,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目前来看,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的培训是当务之急,也是今年省科协扶贫工作队的一项重点工作。通过培训,让农民转变种植观念,加快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的步伐,提高精品农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同时,也要将郝家庄村培育成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基地。杨伟民为乡亲们谋致富、为农村谋发展的新思路,说到了乡亲们的心坎上,暖在了干部群众的心窝里。

从多方面入手,帮助农民把收入提上来

20日上午,杨伟民在郝家庄村走访村民,了解水利设施、家庭养殖、种植情况,并在郝家庄村村委会的会议室里听取了麻地会乡和郝家庄村负责同志的意见和诉求,他满怀深情地说:“这次住村下乡我们要从多方面入手帮助郝家庄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农民把收入提上来。”他指出,农业的发展首先还是要在土地上做文章,土地是农民的根,要在特字上做文章。通过省农科110专家的实地考察论证,今年省科协将争取资金40万,帮助郝家庄村种植脱毒马铃薯140亩,并利用省科协的农科110专家团队优势,对农民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同时,省科协还将结合郝家庄村的实际情况,积极从各方渠道募集资金,帮助村里修建山地蔬菜大棚。在此基础上,省科协将协调相关单位,通过埋设管道、修建水渠,建立比较完善的灌溉、排涝、补源及田间水利工程等配套的农田基础设施,增加灌溉区面积,提高郝家庄村的耕地面积和种植面积。

在谈到郝家庄村的养殖业时,杨伟民指出,山区养殖也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养殖品种、规模,使养殖业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渠道。今年省科协成立了项目领导组,要为郝家庄村引进西门达尔牛新品种,发挥当地养殖协会的优势,以农民自愿自发为原则,采取个人出资和协会筹资补贴的形式,签订养殖协议,确定养殖户,达到户均一头牛的目标。为调动农民养牛积极性,山西省科协将着力搞好配套服务,对饲养户实行政策、资金、技术三扶助,每产一头小牛奖补1000元。同时省科协正在积极联系中国农技协,为村里引进蜗牛特色养殖项目,鼓励有学习能力的农民养殖蜗牛,通过培养示范户带动村民参与到特色养殖中来,帮助农民实现致富增收。

蜗牛养殖篇10

目的 了解上海市南汇区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的分布及感染情况,为预防控制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南汇区新场镇作为调查点。在调查点野外、自由市场、餐饮场所对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保虫宿主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在调查点内发现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螺类1种(铜锈环棱螺)、蛞蝓1种(双线嗜黏液蛞蝓)和蜗牛1种(中华灰尖巴蜗牛),同时查到保虫宿主(鼠)和转续宿主(淡水鱼、河虾、青蛙、河蟹,蟾蜍)。经检测均无广州管圆线虫感染。 结论 南汇区目前尚无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存在,但具备了该病流行的基本条件,是个潜在的疫源地,一旦有广州管圆线虫传入则可引起传播, 故应加强健康教育、加强监测。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中间宿主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新流行于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由于目前各地开展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不统一,资料不完整,至今对该病的疫源地分布情况不清,影响了广州管圆线虫病预防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为此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在2006年9~10月间组织开展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抽样调查工作。按照国家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血防便函(2006)133号文,对全国进行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的抽样调查,上海市抽到了南汇区的新场镇,要求在野外现场(田、沟、渠、塘等)、螺类养殖场、餐饮场所、自由市场等4类场所进行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抽样点确定

采用区域抽样法抽样,在我国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分布预测图上划分面积为40×40km2的栅格,按照栅格总数的5%比例进行抽样,在被抽中的栅格中,对应相应的县及乡(镇),从该乡(镇)中再随机抽取一个行政村作为抽样点。上海市被抽中的栅格中对应的是南汇区的新场镇,新场镇随机抽取祝桥村作为调查点。对每个抽样点所在行政村,分别在野外现场(田、沟、渠、塘等)、螺类养殖场、餐饮场所、自由市场等4类场所进行调查。

1.2 方法

1.2.1 分布调查

对广州管圆线虫的主要中间宿主进行调查。调查的中间宿主包括淡水螺的福寿螺、陆生螺的褐云玛瑙螺以及蛞蝓。检查各类环境中的中间宿主分布情况,并记录孳生环境特征等资料。

1.2.2 感染调查和方法

对各抽样点捕获的中间宿主进行解剖,以确定中间宿主的感染性。解剖方法采用“肺检查法”[1]结合“酶消化法”或“匀浆法”[2],检查每个中间宿主是否有广州管圆线虫2、3期幼虫的寄生; 转续宿主调查:采集调查点内的鱼、虾、蟾蜍、青蛙、蟹等转续宿主,对采集的标本去骨掏碎、过滤后镜检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保虫宿主调查: 在中间宿主附近场采集鼠粪,加生理盐水充分调匀、过滤,在镜下检查ⅰ期幼虫。各抽样点至少分别解剖100只捕获的淡水螺、陆生螺及蛞蝓。由于中间宿主分布存在严格的季节性,此项调查要求在10月底前完成。

2 结果

2.1 中间宿主的种类、分布与感染情况。

2.1.1 种类

在新场镇的野外现场(田、沟、渠、塘等)进行了监测采样,有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中间宿主存在,包括螺类1种(铜绣环棱螺,当地人称“螺蛳”),蛞蝓1种(双线嗜液蛞蝓)和蜗牛1种(中华灰尘尖巴蜗牛),共采到螺蛳、蜗牛及蛞蝓100只。

2.1.2 分布

采样地点为河岸边、农民宅前宅后荫暗潮湿的地方。铜绣环棱螺孳生于河道、池塘内;双线嗜液蛞蝓主要分布于杂草生长、周围有碎砖乱石的环境以及农民住宅附近的水池和墙脚边;蜗牛的分布环境与蛞蝓基本相同,大多在杂草丛生的阴湿环境下孳生和活动; 对新场镇集贸市场调查采样,该市场无田螺、福寿螺、褐云玛瑙螺出售,采集到河蟹雌性10只、雄性4只、河虾100只、青田鸡14只、黑田鸡6只,螺蛳2斤;还对新场镇的6家大小饭店进行调查,这6家饭店均无田螺、福寿螺、褐云玛瑙螺,仅有的只有螺蛳。

2.1.3 感染情况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野外现场、集贸市场和餐饮场所采集到的蜗牛、鼠粪、铜绣环棱螺、双线嗜液蛞蝓、河蟹、河虾、田鸡等进行检测,没有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感染。

2.2 转续宿主种类与感染情况

共采集到转续宿主5种,其中有淡水鱼、河虾、青蛙、河蟹、蟾蜍等,结果均未检出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

2.3 保虫宿主感染情况

在调查村中间宿主的附近场所采集到新鲜的鼠粪,在镜下检查ⅰ期幼虫,未检测到广州管圆线虫的ⅰ期幼虫。

2.4 调查点地理及民生情况

新场镇属于亚热带,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其间河道、田地纵横交错,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其自然环境适宜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终末宿主的孳生、繁衍。当地居民民风纯朴,且有着良好的饮食习惯,没有生吃或半生吃鱼肉类等不良饮食嗜好;当地居民有喜爱吃螺蛳的传统,但均待煮熟后再食用,故没有发生不良的反应。

2.5 螺类养殖场调查

经南汇区农委协助调查,整个南汇区内养殖场不在少数,但无螺类养殖场的存在。

3 讨论

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感染方式主要是生食或半生食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而感染,生吃被幼虫污染的蔬菜、瓜果或喝生水也可感染。在我国发现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大多是因为食用了未煮熟的螺类而感染,1997年10~11月浙江温州市区曾出现过暴发流行,曾在一次聚餐中105人因半生食福寿螺而导致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其中有55人发病[3]。

广州管圆线虫常见的中间宿主有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和蛞蝓,此外还有皱疤坚螺、短梨巴蜗牛、中国圆田螺和方形环棱螺。广州管圆线虫寄生于鼠肺动脉,其虫卵排出体外,进入螺、蛙、蟹等淡水产品(中间宿主),发育成幼虫,人食用了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螺肉等淡水产品,就可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如果加工不当或未彻底加热,没有杀灭在螺肉中的广州管圆线虫,也会造成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感染;而传染源—阳性鼠排出的第一期幼虫污染环境,生吃或半生吃淡水螺类等或接触疫水而感染。 因此,消灭广州管圆线虫的主要鼠类宿主,对于控制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流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南汇区位于上海市东南,是长江三角洲的前缘部份,杭州湾畔,东南两侧临东海。南汇属亚热带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5.6℃,气候湿润温和,平均降雨量1 061mm,属于水网型地区,自然环境非常适宜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的孳生、繁衍。经调查,此次调查没有发现有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说明本地目前尚无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存在。虽然未在采样标本中检出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但由于调查点内具有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保虫宿主和转续宿主的分布,具备了流行的条件,一旦有广州管圆线虫的传入,就有可能引起传播;另外由于淡水养殖业等迅速发展、市场开放后鱼肉类等食品供应增加,疫区鱼类、活畜及畜产品大量流入非疫区,而食品卫生检疫工作却相对滞后;畜牧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食品供应渠道增加、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了居民中生、冷猎奇的饮食方式流行,居民的饮食正呈现多样化,历来具有良好饮食习惯的上海居民也在渐渐改变饮食方式,摄食生鲜和未彻底加热食品的人数越来越多,这就给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发生带来可乘之机,故在本地区加强监测工作十分有必要。

3.1 首先是加强健康宣教。预防本病主要为不吃生或半生的螺类,不吃生菜、不喝生水。广州管圆线虫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加热到80℃以上,就可杀死这种寄生虫。教育居民不要食用生鲜或者未经彻底加热的螺、鱼、虾、蟹和其他水产品;另外因幼虫可经皮肤侵入人的防护工作。

3.2 加强监测性调查,以市场监督为主。从食品卫生角度对螺类进行监测,特别是有螺类养殖场的地区,注意外来螺的输入情况。

3.4 加强对医务人员培训,熟悉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防治知识,熟悉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标准,减少误诊和漏诊。

【参考文献】

[1]刘和香,张仪,周晓农,等. 福寿螺休眠期体内广州管圆线虫生长发育及其感染性的观察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杂志,2006,24(4):30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