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营策略十篇

时间:2023-03-14 09:37:20

公司经营策略

公司经营策略篇1

关键词:负债经营 优势 弊端 影响因素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161-02

资金是任何公司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资源保障。公司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其一,投资者投入公司的资本金;其二,公司自身经营的历年利润积累;其三,通过举借债务(负债)进行融资所获得资金。但总体而言,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公司资金发展状态等诸多因素影响,公司资金总是处于比较短缺的态势。本文就公司负债融资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为公司安全、恰当地运用负债融资经营策略提供具体建议。

一、负债经营的优势

1.财务杠杆效应。财务杠杆效应是指公司由于负债经营发生固定的利息支出,而使得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变动,会引起普通股每股收益发生更大变动幅度的现象。具体而言,当公司在经营活动中总借入一定数量资金,必然要产生按照某一利率水平计算的利息费用,但不论公司的利润额是多少,债务利息是固定的。这样,其经济效应是,当利润增大时,每一元利润所分摊的利息就会相对减少,从而使公司所有者应分享的收益更大幅度地提高。但资金贷款方却不能享有这种增值效益;反之,公司经营不善,利润下降,则这种每一元利润(或亏损)所分摊的利息就会相对增加,从而使得贷款方的债权风险增加。这种影响程度可通过公司财务杠杆系数,即财务杠杆系数(DFL)= 每股收益变动的百分比/息税前利润变动的百分比,以此加以计算度量。

2.税收挡板效应。按照现行的税法与会计准则规定,公司的利息支出可以作为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当公司在借入资金获得的收益高于利益支出的情况下,借入的资金越多,带来更多的税前收益,而抵扣的利息费用也越多。这样,公司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率却降低了,其实质是实际税率低于名义税率。当然,当公司经营出现困难亏损时,虽然公司可以免交所得税,但却增加了公司还本付息的压力,给公司带来财务风险,甚至使公司招致破产。

3.避免股权分散。公司债权人只拥有索取本息权利,无权享有公司股权权益。在公司进行新的筹资决策中,如果以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权益资本,势必带来股权稀释,分散现有股东对于公司的控制权。而公司采取负债方式筹资,既增加公司资金来源的同时,又不影响到公司控制权,这样有利于保持现有股东对于公司控制应有的权益份额。

二、负债经营的弊端

1.影响公司盈利的稳定性。公司负债规模直接关系到其收益高低与稳定性。由于负债需按期还本付息,如果公司某期生产经营不正常而导致亏损,无力支付到期本息,就可能被债权人强制申请破产,这样公司负债越多,这种可能性就越大。另外,由于客观上还存在财务杠杆负效应,即当公司息税前利润减少时,将导致公司每股收益以更大的幅度下降,必然加剧公司的财务风险,带来公司盈利状况的不稳定。

2.过度负债带来再融资困难。负债过多会影响公司实力,导致公司再融资困难。公司不论采用权益性融资还是负债融资,都需要一定数额的自有资金作保障。负债资金过大,会导致权益资本投入小,作为债权人,当然希望其资金有尽可能多的权益资本作为后备抵押。当负债超过一定限度时,债权人就会认为债权投资风险大,其贷款收回难度大,因此,债权人就可能做出提前收回贷款的决策。这样会导致公司的资金短缺,后续贷款困难,这不仅影响公司声誉,更重要影响公司的再融资功能。

3.成本增加。负债融资对债权人与股东的权益存在矛盾。当公司出现经营困境时,由于固定额度利息的负担,在资金利润率下降时,股东权益率将会以更快速度下降。负债给公司增加了压力,使公司产生无力偿付债务的风险,其结果可能导致公司资金紧张,被迫低价拍卖或抵押资产。债权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总是要把风险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内,往往会要求公司在借款协议中写入保护性条款,如在公司盈利水平低于贷款利率时,不允许公司分配股利等,用以限制公司增加高风险的投资项目。这样,尽管负债经营能较好解决经营者和股东之间的冲突的有力工具之一,但它同时带来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冲突,因而产生成本,由此使公司价值减少。

三、负债经营风险的影响因素

1.负债规模。公司负债规模直接影响和决定公司财务风险绝对额的大小。公司负债规模过大,利息费用支出增加,可能使得公司财务收益降低,因而导致还本付息的压力增大。公司债务本息偿还一般要依据公司的盈利状况,还要视公司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稳定等加以确定。如果公司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又不能足额和及时地获得预期现金流入,那么公司将面临财务危机。

2.负债结构。负债结构决定着公司筹资总成本和筹资总风险的高低程度。负债结构决定着公司债务的多样化程度,直接与已有负债的稳定程度相关联。在现实经济环境下,大多数公司的全部债务通常是通过多种融资渠道获得。如果公司负债结构不合理,其融资只是通过一家金融机构获取,就可能导致公司还款密度增大,即还款压力加大,使财务风险积聚,导致公司财务风险过度集中。

3.负债期限结构。公司负债期限结构直接决定着还款额与时间进度配置。一般情况下,如果公司债务大量属于短期借款,则公司就会比较频繁地应付还本付息的压力,当然一般资金利息也较低。如果公司主要采用长期借款筹资,利息费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固定不变,相对而言公司还本付息的次数下降,但公司却要承担较高的利率压力。

4.负债利息率与盈利能力。负债利息率是公司负债经营风险大小的重要因素。对同样资金规模的债务,利息率越高,公司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公司破产风险的可能性就大。与此同时,利率高低对股东权益的变动幅度也大有影响。因为在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就增大,使公司财务风险变动幅度加剧。

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小对化解公司债务风险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公司盈利能力强,公司的现金流量稳定和正常,当债务到期时,公司就有足够的还本付息能力;但如果公司的盈利能力低,则其还本付息能力低下,在债务到期时,公司财务风险凸显,那么公司可能陷入财务困境。

四、负债经营策略

1.周期法性融资策略。设计融资生命周期策略。任何产品都客观存在形成、成长、成熟和衰退的生命周期,公司融资策略也应与之相匹配。新产品刚投放市场时,公司的负债策略应取决于新产品销售预期前景。若公司对新产品发展预期非常好,公司应尽可能通过长期负债来筹集大量资金研发和生产新产品,以扩大市场份额;在产品已经得到市场消费者的认可,市场销售量快速上升,利润不断增大的态势下,这时公司对新产品的再投资日渐增大,其负债经营策略仍应以长期负债为主,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辅,充分利用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作用。

在产品市场已转为成熟期时,且此产品已经为公司带来巨额现金流入,公司对新产品的再投资应转为下降,甚至不贷款阶段。此时公司只应保持适量的短期债务,以解决公司偶尔的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并开始偿还前期贷款。到衰退时期,产品市场发展空间已经极小,此时公司的负债经营策略应尽量不再融资,而注重现金流收回。

2.寻求最优资本结构策略。资本结构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公司负债水平与盈利状况。按照经典财务理论,如果公司的资本结构达到最佳资本结构水平,则公司的综合资金成本最低,公司的价值最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公司制度的建立,公司的融资渠道与方式日益多元化,对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和决定的因素错综复杂。在寻求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时,首先,采用定性分析法。分析哪些主要因素对公司资本结构起着关键作用,哪些是次要作用。其次,再采用定量分析法。利用数学方法,经过计算分析和比较,得到公司的多种资本结构,然后寻找理论上最优的结果。最后,在利用过去公司的指标进行检验,找出最佳资本结构和预测公司的融资区间,并运用于公司的融资实务中。在具体运用中主要方法有加权平均成本最低法、权益资本收益率法、EBIT-EPS分析法、价值最大标准法等。

3.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融资。财务杠杆具有重要融资放大功能。公司在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前提下,可以利用财务杠杆功能恰当扩大公司的融资规模。具体操作方法是,只要企业利润率大于公司加权平均成本水平,而且公司产品在市场上非常畅销时,公司可以尽可能贷款筹资扩大生产规模。因为在这种条件下,公司贷款越多,其盈利额就越大,而且其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仍然可控的。因此,公司应在确立最优资本结构目标的基础之上,正确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降低财务风险,从而达到最优化筹资。当然,如果公司过度利用财务杠杆,相反也会使公司步入财务困境,使其走向破产的路径。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公司为预判和应对财务风险策略,可采取构建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机制。当公司实际融资以后,必然要担负到期还本付息的义务,而公司未来发展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但这种不确定性实际上在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已经存在。公司可以根据公司平常的经济状况,再依据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借助数学方法,利用公司的多种经济指标,构建数学模型进行预测,从而对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客观判断,并作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化解公司的财务风险,建立一套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公司财务预警分析机制,将风险降低到可控程度,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益,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化成.再论财务管理目标[M].吉林: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2.薛玉莲.论负债的杠杆作用及公司财务风险管理[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3.姜旭宏.现代公司负债经营策略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6)

4.王妍雯.试论负债经营控制策略[J].公司技术开发,2010(9)

5.吕景峰.债权的作用与我国国有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J].经济科学,1998(3)

6.Nancy Huyghebaert,Linda Van de Gucht, Cynthia Van Hulle.The Choice between Bank Debt and Trace Credit in Business Start-up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7-12(4)

公司经营策略篇2

【关键词】 公司集团 经营管理 策略研究

一、引言

现代公司集团是一个有机的公司法人系统,各成员企业相对独立,具有各自独立的经济利益。但它们又相互依赖、相互分工和协作,具有统一的发展战略目标和一致的经济效益。因此,公司集团的经营管理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是加强和提高公司集团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加强公司集团经营管理就是要改进和强化公司集团的各项基础性管理工作,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包括在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形成一套完备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向管理要效益。

二、现代公司集团经营管理原理

市场经济原则上是利益驱动经济,因此,现代公司集团经营管理的动力不外两个方面:一是信念动力,即精神文明建设;二是利益动力,即物质文明建设。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物质稀缺论和马斯洛的层次需求论,人类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动力是公司集团经营管理的内部驱动力。

董事会作为集团最高决策机构,代表广大股东的合法权益,目前大多采取内外结合由代表股东和高智力型的社会成员组成。董事会作为集团公司所有者利益的代表机构,在不同的公司内部情形并不一样。

公司集团一般在经营战略制定、投资、主要领导成员任免、主要产品开发、内部分配原则制定等方面都实行集权,其中关健是财权和人权的集中。一般认为集团公司是投资中心,子公司又是独立法人,是集团的利润中心,分公司或直属工厂是成本中心。因集团内部形成了这样的关系,即集团公司通过控股,行使法人所有权,控制和确定整个集团的投资方向和重大项目,各子公司在集团公司总体规划指导下立足本公司,加强经济核算,提高利润水平,各工厂承担核算和降低成本的职能。

三、现代公司集团经营管理策略

集团公司对成员企业的管理手段主要有资金利润率手段、投资手段、资产转移手段、产品和技术扩散手段、资产监察手段等,这些手段不是依托于行政权的上下级服从关系,而是依托于集团公司对成员企业的资产控制、持股、集团公司的经济技术凝聚力来实现的。

1.资金利润率策略

集团公司及其紧密层的成员企业除自己占有支配的资产直接经营外,集团公司作为法人所有者投资成员企业必须追求资产的资金利润率最佳化。集团公司为实现整体资产增值的最大化,必然以不同的资金利润率向不同产品生产企业投资。

2.人事权策略

集团公司作为紧密层企业的资产拉股者,享有控股企业(子公司)的董事长席位,以通过董事会决策总经理职权和企业生产经营中长期规划、重大问题的决策权。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生产经营的中长期规划和按规定由董事会决策的重大问题决定权,归根到底是通过人事权的控制来实现的。子公司的董事长可由集团公司委派,也可由集团公司公开招聘。子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但董事长和总经理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总经理作为董事会重大决策的执行者,享有完全独立自主的经营企业的全部权力和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权。

3.资产转移手段和投资策略

集团公司作为企业法人有其价值形态的资产有偿转让权,当然也有购买其他企业产权的权利。前述的资金利润率手段和人事权手段对控股的紧密层企业是十分有效的,但对半紧密层企业来说,尽管享有参加股东会和董事会并以股份享有一定的投票决策权,但难以达到控制的作用。资产转移手段却对这些企业形成相当的威慑力量。当集团公司发现持股企业的生产经营完全脱离自己的轨道而前途不佳,又无法扭转时,便可以贬值转让其资产,收回资金向别的企业投资。贬值出售资产,对企业来说,是一种不信任的表示,特别是实力强大集团公司采取这种行动,必然对其他股东产生影响。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半紧密层企业一定要重视集团公司的意见。

集团公司不仅对资产存量拥有重组权,而且拥有资产增值的相当份量的收益权,成为公司集团的投资中心。集团公司的投资意向对成员企业也是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它投向哪里,投入多少,自然服从于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和市场判断。对成员企业来说,获得集团公司的再投入支持,意味着自己的更大发展和更多的利益前景,要得到这种支持它们必然争取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尽可能符合集团的整体需要。

4.产品和技术扩散策略

集团公司不仅是投资中心,而且有强大的科技开发力量和人才培训的力量,从而成为集团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开发中心和人才培训中心。

集团公司的成员企业为了争得集团公司的新产品、新技术的输入,或争得新产品的零部件配套,或为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作某些服务以求得新的发展机会,它们必然会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活动以适应集团公司的意向,使自己得到巩固和发展。

集团公司一般拥有人才培训中心,可以为自身和成员企业不断培养、输送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商品经济的发育,使企业竞争日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获得集团公司更多更好更配套人才输送是成员企业把眼睛盯着集团公司的又一吸引力。

四、结论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真正在集团内部确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思想,把集团经营目标作为最终目标,分析了现代公司集团的经营管理策略,在注重理论探讨的同时,又注重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研究,相信这种理论探讨和工作研究对深化电力企业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喻晓.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经营管理机制的构建[J].金融经济,2006,(10):170-171.

[2]钟铃.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建议[J].川化,2006,(3):41-42.

[3]郑芹.浅谈项目负责制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3):172-174.

公司经营策略篇3

联想公司是由中国科学院创办的科技开发企业,成立于1984年 l1月,主要从事计算机生产、维修、技术服务以及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的跨国经营始于1988年,最初只是在香港设立了分部,到1991年,公司已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跨国公司,除了包括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两大部分外,还在美国的洛杉矾、费城,加拿大的多伦多,德国的柏林、德斯多夫,澳大利亚的悉尼,新加坡以及中国国内设有24个分公司,年度经营额达10亿元人民币,累计盈利超过8000万元。联想公司的跨国经营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成就,起决定作用的是其正确的跨国经营策略,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选择正确的合作伙伴

联想公司以中国科学院为后盾,有着雄厚的技术开发实力,这是其主要长处;但在计算机国际市场营销方面,联想公司既缺“硬件”——海外销售渠道和关系,又缺“软件”——国际营销经验和优秀的国际营销人才,所以这无疑是其薄弱环节。为了扬“技术”之长,避“国际营销”之短,联想公司进军海外市场的第一步,并不是贸然投资创建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关系,而是在香港寻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香港导远公司和中国技术转让公司,于1988年初,建立了一个合资经营的计算机销售公司——香港联想电脑公司。

香港导远公司和中国技术转让公司都不是实力雄厚的大公司,联想公司选择这两家作为合作伙伴,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已形成的技术优势,而不会受制于人;同时,两家合作伙伴的优势,又可以弥补联想公司自己的不足:中国技术转让公司是中国银行、华润集团公司、中国保险公司等几家大公司投资经营的,有财政实力和信誉,可以保证合资公司得到贷款。香港导远公司是由几名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年轻人创办的,其资本并不雄厚,技术开发实力也不能与联想公司相比,但这家公司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即它有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计算机销售的经验,熟悉海外市场,有一定的渠道和关系。这样,香港导远公司的优势恰好弥补了联想公司“国际营销”的短处,再加上中国技术转让公司的资金支持,使得三方各出资30万港元创办的、以海外贸易为主的香港联想电脑公司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该合资公司开办当年,营业额就达到1.2亿港元,不仅收回了全部投资,而且还拿出100万港元购买了香港一家有生产能力的Quantum公司,为香港联想公司自行研制开发产品建立了一个基地。

二、“两头在外,中间在内”

——合理的价值链地理布局

企业跨国经营,实际也是企业的价值链在地理上的拓展。价值键的地理布局,即决定企业内部的价值活动,哪些应当安排在国内,哪些应当安排在国外,它直接影响到企业跨国经营的业绩。联想公司根据计算机产业的价值链构成特点以及大陆和香港的经营环境特点,采取了“两头在外,中间在内”这一合理的价值链地理布局。

所谓“两头在外”,是指联想公司将价值链的最上游环节和最下游环节(如图l),即产品开发和产品市场销售这两大环节,设置在香港联想。香港作为一个世界转口中心,同大陆相比,市场更为完善也更为国际化,信息渠道也更为畅通,将产品研制开发和产品市场销售这两大环节放在香港,使得联想公司的技术人员可以及时获得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了解市场和技术两方面的进展,从而缩短公司产品的开发周期,使公司的计算机产品可以紧跟国际潮流。    “中间在内”,则是指联想公司将价值链的中间环节,即计算机产品的批量生产环节放在大陆如深圳等地的生产基地进行。大陆的劳动力成本、房地产价格都远低于香港,将生产环节放在大陆,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联想公司除厂自己在深圳等地投资建设批量生产工厂外,还同国内其他厂家发展委托加工的合作关系,这样既避免了大量投资与基建,又能在订货量增大时保证供应。

三、“田忌赛马,以上对下”

——正确的产品定位

自1988年底买下香港 Quantum公司后,联想计算机公司就利用Quantum的厂房设备着手搞产品开发。此时香港联想虽然已取得厂较大的成功,但是,同当时国际市场上已有的大型计算机生产厂商,如 I B M、COMPAQ、 AST等相比,联想公司无论是在技术、资金实力还是品牌声誉上都相去甚远,为此,公司决定避开这些实力强劲的厂商,而以台湾、香港的厂商作为竞争对手,采取所谓“固忌赛马,以上对下”的策略,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于档次较低的国际通用产品。

联想公司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作为后盾,拥有40多名高级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有多年的丰富经验,因此,在技术实力上同众多的港台厂商比,可以说是一匹名副其实的“上等马”。但在产品定位上,联想公司却以“下等马”自居,选择了档次较低的国际通用产品为开发目标:在产品技术层次上,选择技术层次较低,但应用面广、市场大、易于商品化的微型机产品,而不是搞大型机、小型机等高层次产品;在微机机型上,先选择微机产品中的低档机型286,而不是先搞高档机型;在产品形式上,从开发板级产品入手,而不是一开始就开发整机。这种以“上马对下马”的策略,确保了联想公司产品的竞争优势,使得联想公司在与港台厂商的竞争中“游刃有余”,为公司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放长线,钓大鱼”

——高质低价的销售策略

公司经营策略篇4

不可否认,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的国际公司为我国外经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各国际公司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有关资料,全国136家国际公司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营业额从1982年的2484万美元,增长到99年的21.6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达到 30%.到99年底,各国际公司累计完成营业额177.8亿美元,占全国总额的25.6%,累计实现利润18.6亿元。有十家国际公司累计利润超过1亿元。36家省级国际公司到99年底实现利润15.26亿元。多家国际公司成为本省市甚至全国外经行业的骨干企业,有的还进入美国ENR杂志的225家最大国际承包商行列。在国外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和知名度。特别是经过20年来的探索,各国际公司逐步了解了国际市场,熟悉、掌握了国际惯例和通告做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培养了一批国际化的经营管理人才,为我国的外经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财富。但是,面对新形势国际公司如何在新形势下再创辉煌,首先必须在体制和经营策略上做出重大改革,否则很难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笔者就国际公司经营策略上的改革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把国际公司建设成同国际接轨的经营管理型公司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国际公司应以何种经营模式迎接世界经济的挑战?这一问题是国内外经行业前一段时间议论的焦点,意见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国际公司的主要市场是国际经济大舞台,要在国际上处于优势,就应采用最适合这种竞争经营的模式。在我国,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逐步形成了一批大型、特大型的施工企业。这些企业大而全,机构庞大,企业负担沉重,每个施工企业就有数千人甚至数万人的队伍,数千万甚至数亿元的施工机具。施工单位在接到工程后交由企业本体进行施工和管理。这种劳务层和管理层不分的落后经营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成为企业的一个沉重的包袱,也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障碍。在经济相当发达,专业分工相对明确,信息发达的今天,这一模式是元法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纵观当今纵横国际经济舞台的国际大承包企业,绝大部分是经营管理型的。单从职工数量来说,它们的规模同我国企业相比,规模相对来说要小得多,但他们拥有雄厚的融资渠道,拥有广泛的信息网络和一批能干的项目招揽人才,并拥有一支掌握全过程、精干的工程师队伍和来之不易队伍,他们在全局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经营方式上他们采用的是统管项目的施工、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找最好的施工队伍。绝大部分施工机具采用租赁,从而也从中获得最大的效益。笔者在国外工作期间曾拜访过数家国际知名的国际承包企业,发现他们无不是经营管理型的企业。虽然这些企业从人员数量、固定资产的拥有量上均大大低于我国的施工企业,但数百人的企业年承包额和营业额都大大超过我国的大型施工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无论在人均营业额、人均利润上相比,我国企业同国外企业存在着极大的差距。以我国外经行业的“大哥大”,中建总公司和日本大成公司作一比较就不难看出这一问题:据有关资料,中建总公司拥有人员24万人,98年国内外营业额48.78亿美元,人均营业额2.03万美元,营业利润0.2亿美元,人均利润80美元。而日本大成公司拥有员工1.3万人,年国内外营业额139亿美元。人均营业额106万美元,营业利润2.3亿美元,人均利润1.77万美元。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经营模式的不同,对国际公司总体效益的影响。而从我国国内来说也存在着这一情况,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的绝大部分施工企业仍然沿袭传统的管理方式,结果在经营规模上需量体裁衣,很难有大幅度的发展。而在效益上造成企业承接项目越多,亏损越大。90年代开始,不少公司改变了经营模式,朝经营管理型发展,一个几千万,几亿元的项目,只派少量的工程管理人员进场 ,绝大部分工程根据专业进行分包,结果企业规模、利润水平却大大提高;其中诀窍正如国外的一位知名承包业主告诉笔者;如果施工企业光靠总部接项目,下属企业往往产生依赖情绪,不利于下属公司的自主发展。此外如果项目由下属企业承担,责任、风险很难分清,不利于企业的迅速发展。因此该公司总部虽然下属有一家3000多人的施工企业,但是总部接的项目从来不交下属施工企业施工,施工企业必须自己找饭吃,而该公司的绝大部分工程主要靠总部400多人的精干队伍去承接去实施,这些经验值得国际公司借鉴。国际公司在新的形势下,如果单纯地在实业化方面走我国施工企业发展的老路,盲目的从数量、机具设备的发展上求规模,也有可能背上一个包袱。国际公司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企业经营模式上闯出一条新的路子:向经营管理型发展,这样的经营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更适应于国际经济舞台日益变化的形势。

当然要成为合格的国际经营管理公司关键是应拥有一支能征善战的人才队伍。国际经济合作是一项综合型事业。它的特点要求有一支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的队伍。任何企业只要拥有这样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就可以在国际经济合作舞台上游刃有余。未来学家预言:21世纪世界上最激烈的竞争不在工业、农业领域,也不在科学技术方面,而在高素质人才的竞争。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各国际公司已培养出了一批高素质的外经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这是国际公司的宝贵财富。各国际公司应创造更舒适的环境和条件,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引进人才,壮大其国际工程技术管理的队伍,仍然可以在新的形势下再创辉煌。

二、坚持走自营道路,逐步壮大自身力量

国际公司是从事国际工程承包的综合性公司。由于其业务特点,它涉及的领域涉及各方面的专业。然而,它也不可能实现各种专业人才配套齐全,更不可能拥有自己的施工队伍。因此,在创业前期绝大部分国际公司基本上采用了“窗口”型的经营模式。以信息开发,以国际市场的占有来作为主要的经营手段。项目的做标、实施经营靠施工单位,有时干脆把公司牌子借给施工单位,不参与项目的任何管理,只收取“牌子费”。这种方式造成了作为签约单位的国际公司与项目具体实施单位的责任对项目的实施和盈亏不负直接责任。而施工单位作为项目实施单位的责任却对外履约不负直接责任。从而在管理上就易于出现失控甚至发生重大的失误和经济亏损。而且如果施工单位实力不尽人意或国际施工经验不足时造成重大失误,施工单位可以一走了之,而国际公司作为签约人和履约保函的开证方必须承担全部经济责任、信誉和履约责任。因此从窗口型经营模式,国际公司只得到极小的收益,但承担着项目全部责任和风险。由于国际公司在窗口型模式下无法直接把握项目经营管理权和现场施工指挥权,就难于掌握经营管理尤其是工程进度和质量的主动权,也难于获得相应的经营成果。造成国际公司在项目实施上总是处于交“学费”的被动局面,影响了公司的信誉和形象,也限制了公司自身人才的培养。而要改变这一状况国际公司就必须改变观念,转换机制,建立实体,而自营管理的模式则是国际公司从窗口型向实体型转变的一个有效快捷方式。多年来不少国际公司已在自营上作了不少尝试,并取得了非常成功的经验。通过自营,国际公司将项目投标、施工全过程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掌握了项目的主动权。而且,以总承包商的姿态对项目的各个环节按不同技术要求选择最好的分包单位和供货商,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从而达到了获取最大效益的目标;同时通过自营也锻炼和培养了一批熟悉国际工程承包的施工管理人员,为进一步发展国际公司的外经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国际公司应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同时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适当引进种类专业人才,国际公司才能真的符合国际工程承包需要的企业。

公司经营策略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经营

一、财务管理的分析

财务管理在传统的模式中是通过数据来进行分析,通过在市场中得到数据,然后在大量的数据中发现规律,建立计算体系,达到对财务管理下结论的目的。但是通过实践,依据理论系统分析数据有时不如人的直觉深刻[1]。人的直觉取决于人对市场的了解和自身的专业程度,人的个性和阅历也会影响对财务管理的分析,尽管人依据感觉判断的因素多且不稳定,但凭借感觉的判断是从大量的实践中而来,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但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性,对市场的直觉也存在差异,为了使财务管理的分析更加深刻全面,应该将理论系统和人对市场的感觉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可以在人对市场做出第一反应后,再结合理论数据对财务管理开展系统分析。

二、财务管理的实行

财务管理的实行基于财务管理的分析。在大量理论数据和人为判断之后,财务管理在实践中运用。财务管理的实行应该不仅目标明确、行为规范,也应随着市场的变化做出相应改变。市场不断变化,企业所处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结存的产品和现有的资产也随之产生变化,而好的财务管理就是要做到结存的商品和现有的资产越少越好。商品结存减少,就能实现根据需求来发配产品,避免产品过剩导致浪费[2]。现有的资产减少,就能实现资金的流动性。财务管理也应当具有专业性,在储备资金、管理工作、管控财务等方面专业化,与此同时,公司各个部门积极配合,以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化。

三、财务管理的监督

财务管理的监督在财务管理的实行中开展。传统的财务管理监督成本高、效率低;财务的监督由高级监督低级,出现高级无人监督的现象。所以传统的财务管理监督弊端较多,在执行中也更复杂。为保证财务管理的正常运行,就要加强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公司的财务监督可以通过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根据公司架构进行,由上一级提出的财务方案传达给下一级,由下一级在市场中实践,这个过程中,必然要实行财务的监督工作[3]。另一方面是根据不同级的分部门进行,为确保公司各个级别、各个部门遵守公司制度,相互之间就会相互制约,避免最高级别无人监督的现象,使监督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同时,也能节约公司的资源,例如,一个决策产生,需两个及以上同一级别的分部门同意。这样,财务的监督工作就能全面、高效地实行。

四、财务管理的审核

财务管理的审核不仅要审核报表上的数字,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也要进行审核。财务的数据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企业运作的成效,尤其在资金运行的规模和赚取的利润上来判断企业的实力。企业的实力越大,资金运行的规模也越大,赚取的利润也越多,不仅如此,还有将企业资产变成现金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大,越能获得持续性发展,从而降低公司在财务上面遭遇的风险,财务风险的降低意味着企业运营风险的降低。企业管理的核心一直以来受人议论,而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管理财务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企业的现金。现金的管理在公司的财务管理中占很重要的部分。现金是财务管理工作成效最直观的体现。企业如果拥有将资产变为现金的能力,就能降低赚取利润的风险,使企业运营稳定,发展持续。

五、财务管理的分工

财务管理的分工应该由财务的持有者做主导改为财务的供给者做主导。只有提供出相关因素才能制造出相关价值。企业经营有四个因素:环境、财务、决策、执行力。四者构成企业的生产链,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企业只有在四个因素环环相扣中经营,才能产生更多的价值。国家的政策为企业提供经营的环境,企业中的财务持有者为企业提供经营的财务,企业高层为企业运作提出最终的决策,企业的员工根据高层的决策将工作落实。财务管理分工的因素缺少一个都不能正常运行,所以他们创造的价值是等同的[4]。原来的财务管理的分工是由财务的持有者安排,在这种安排下,财务的管理工作无法达到平衡。将财务管理的分工由财务的持有者做主导改为财务的供给者做主导,这种分工依据四种因素为企业创造的价值重新配发份额,创造了多少价值,就配发多少份额,使财务管理的工作更加公平。在财务管理的分工中,不再以财务持有者的个人意愿来进行工作及份额的配发,而是由多种因素来进行考量,使创造价值的其他人也能获得相应的利润,实现共赢,使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平衡性。

六、结语

公司经营策略篇6

关键词:门店经营 集团公司 财务控制

一、集团公司门店经营的一般模式

企业集团是当代大型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现实选择。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区域化发展进程的日趋加快,中国现代大型企业与国际间的交流日益紧密,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刺激及企业间日益激烈的竞争,现代企业分散经营风险,分工合作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连锁经营作为企业集团的一种特有形式,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 已成为商业特别是零售业的重要支柱。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的一种经营模式。改变传统商业购销一体、柜台服务、单店核算、主要依赖经营者个人经验和技巧来决定销售的小商业经营模式。它实现店名、店貌、商品、服务方面的标准化, 在商品购销、信息汇集、广告宣传、员工培训、管理规范等方面实行统一, 从而把复杂的商业活动分解为像工业生产流水线那样, 提高经营效率, 实现规模效益。连锁企业一般由集团总部、门店和配送中心(或委托配送机构)三部分构成。肯德基、沃尔玛、国美电器、同仁堂等集团公司都是门店经营成功的典范。

二、集团公司门店经营的财务控制问题

集团总部与门店间如何协调分工合作,在充分发挥和利用集团总公司资源优势的同时,帮助门店实现经营业绩的提升,从而达到集团一致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当代集团公司必须深刻思考和探索的关键问题。在集团总公司的控制系统中,会计和财务控制是集团公司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集团总公司对门店的财务控制更是重中之中,集团公司如何积极应对企业集团总公司与门店的权责利关系,能够建立起合理有效的集团财务控制模式,直接关系到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

当代集团公司在不断探索合理有效的门店财务控制的道路中,遇到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比如,集团总公司对门店过分集权控制,不利于下属门店发挥理财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制约了门店生机与活力;另外一些集团总公司因为妨碍了下属门店自,进而侵犯到门店的独立法人地位;各门店过分追求其自身经营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其成员单位间资源调动受限,极大阻碍整个集团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对集团内部资源配置也造成了重大浪费;最后,集团总公司内部财务控制的具体方式与制度等得不到实际操作中的有效实施,造成集团总公司对门店财务失控,使集团公司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下降。事实上,实现资源整合与治理协同是每个集团公司组建的初衷。若现实结果只是多个分门店简单组合一起,作为集团性质的企业也就毫无意义。集团总公司对门店加强财务控制正是实现这一初衷的重要手段。合理有效的财务控制可以提高门店财务效率,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同时集团公司利用其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的优化整合,对降低集团整体运营成本获取规模效益十分有用。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财务控制系统对于企业集团非常必要。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是实现财务治理目标的重要途径。总公司对门店财务控制不仅是可以发挥激励约束机制的功能效应,也是构建规范集团总公司对门店财务控制体系的基础和前提。一个集团中财务控制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好总公司对门店财务控制协调关系问题。

从实践看,集团总公司的管理特别是其对门店的财务控制管理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由于总公司与门店代表不同的利益主体,因此在实际运营中存在着最求各自不同的利益驱动目标。总公司可能存在对门店非善意的经营行为,会损害其他各门店利益;同时各门店也存在与集团总公司缺乏必要及时的协调沟通机制,在追求其自身企业经营效益的同时忽略了集团总公司的经济效益和协同效应,这些问题都极大制约了我国当代企业集团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集团总公司对门店财务控制的职能

1.保障总公司战略决策的顺利实施

集团总公司的重要职能之一为战略决策,战略决策对企业集团的发展举足轻重。战略形成是决定新战略的过程,而管理控制是决定战略如何执行的过程,任务控制是保证具体任务有效完成的过程。管理控制局限在组织中层,用于连接高层的战略形成和低层的任务控制。Anthony(2007)认为财务控制作为管理控制系统中的一部分,也承担着保障企业战略决策顺利实施的重任。总公司的战略制定是站在集团整体角度上的,是一种全局考虑。因此这种全局考虑在某些程度上会牺牲部分下属门店的现实利益。集团公司为了促使下属门店积极配合总公司的战略决策,可以通过财务控制的方式,对各个门店的日常经营运作加以约束管理,促使其顾全大局,同时为集团公司的战略决策的具体实施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否则,即便集团公司战略决策如何高明,也恐怕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无法得到顺利实施。

2.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

在企业集团中,总公司与门店之间财务信息不对称现象时有发生,原因在于财务信息是在一个委托链中进行传递的:集团公司—门店总经理—门店财务经理。在这个财务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诸如信息丢失,信息造假等导致信息失真的现象。当公司的管理阶层拥有比股东更多信息的情形下,会产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问题。当大量财务信息失真,出现无可比性,无相关性信息时,势必对集团总公司的经营决策产生误导和不利影响,使集团总公司陷入相当被动的局面。由于门店经理人员对于其所在门店目前与未来运营的表现与发展前景,拥有比集团总公司更多的信息,因此集团总公司必须利用财务控制作为强有力的武器,从组织程序,内容结构等方面确定一整套全面而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财务信息报告制度。

另外财务人员利用现代财务网络电算化,对门店行为进行规范约束,增加门店财务状况的明晰化、透明化,以坚决杜绝任何欺骗行为,从而确保集团总公司在准确的财务信息基础上做出正确的战略部署,对于可能出现的有损总公司利益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降低成本,维护总公司利益。

3.有效防范集团的财务风险

一般意义上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集团未来财务收益的变动性而引起的某些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在集团总公司对门店进行财务控制的实践中,经常出现比如总公司为门店贷款提供法人担保,或者门店直接从集团总公司处借贷资金待日后有偿债能力后归还等做法。在诸如此类资金往来借贷,偿还贷款等过程中,不论是集团总公司还是门店都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严重的还会威胁着门店生产经营的安全性、效率性,甚至妨碍了企业集团的稳定和发展。

由此可见通过财务控制,集团公司通过建立一套以企业偿债能力指标为基础指标、以盈利能力指标和资产管理指标为辅助指标,由基础指标和辅助指标共同组合而成的适合企业集团特征的财务风险测评考核指标体系,可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为企业集团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实现门店间的财务协同效应

财务协同效应最开始起源于企业并购的发展,现代学者将财务协同效应定义为:该效应是是指在企业兼并发生后,企业通过将收购企业的低资本成本的内部资金,投资于被收购企业的高效益项目上,从而使兼并后的企业资金使用效益更为提高。在门店日常经营中,部分门店的现金流入比较宽裕,但缺少合适的投资机会,从而出现资金的闲置和低效使用,而其他一些门店因为具备良好的投资机会,但缺乏充足的内部资金支持,公司进行外部融资成本则更高。这种情况下,集团公司可以通过财务控制方式实现资金优化配置,合理运用资金,实现母门店之间的财务协同效应。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整体,集团公司的筹资融资能力不断增强,从而更容易获得较优惠的筹资融资条件,以此降低资金运作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集团总公司对门店财务控制的策略

财务控制方法是实现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不少学者都对它做了研究。如巫升柱(2008)认为:企业集团母门店财务控制系统是以下四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1)财务制度控制系统;(2)财务目标控制系统;(3)财务人员控制系统;(4)财务信息控制系统。杨珊华(2009)认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方式主要包括资金、制度、人员和审计控制。在以上四种控制方式中,制度控制,人员控制是基础,资金控制是关键,审计控制是保障,四种控制方式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缺一不可。但上述研究都没有考虑母门店之间的控制程度。而现实中集权管理模式、分权管理模式和统分结合管理模式三类不同的母门店管理控制模式,各种不同的财务控制方法在企业集团实际操作过程中使用的程度各不相同,不同集团公司因其自身内外部环境影响,总公司采取何种控制方式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也存在差异化。从总公司对门店财务控制整体过程出发,其控制方法主要采取三种形式:

1.建立和完善集团总公司下属门店财务决策机制

集团总公司对门店建立财务决策机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其实是对门店的一系列财务行为进行事前控制。这种集团总公司对门店的事前财务控制,一般是指财务计划与成本控制,即事前有个控制计划任务,可以在计划掌控中完成财务预计指标任务等。在事前防范与控制在目标内,可以取得预期设计的良好效果。实现事前控制的途径有两种:

(1)财务人员控制。总公司如何有效控制门店具体财务活动,让门店积极配合集团总公司财务人员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在维护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前提下,保证所有者的相关权益,这是财务控制的首要问题。总公司可以通过建立门店财务人员管理制度,实施财务人员述职报告制度以及建立财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来实现对门店财务人员控制。目前大型集团公司一般采取财务人员委派制来实现总公司对门店的财务人员控制。总公司通过对财务人员的控制促使门店的财务决策符合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要求。目前理论界对财务人员委派方式主要划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财务总监委派制度,这种制度是指总公司作为门店的所有者或主要出资人,总公司对门店派出财务总监,专门履行总公司检查,监督来控制门店财务活动的一种财务人员控制制度;另一种是财务主管委派制,是指总公司作为门店的所有者或主要出资者,向集团下属各门店派出财务主管,各级财务主管由门店聘任。委派的财务主管在门店实际运营中处于双重身份,他既是总公司经营者的代表,也承担着门店主管财务的负责人或总会计师的职责,肩负着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的双重职能。由于不同集团门店的构成关系有其自身特点,财务人员委派形式有着不同的适应性,一般而言财务总监委派制主要适用于资本型,而财务主管委派制主要适用于一般混合型门店组织管理形式,两种不同形式的委派制有其自身优缺点和适用情况。

(2)财务资源控制。财务资源的控制,只要是对财务战略,预算,资金等相关内容的管理和控制。广义上的财务资源包括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公司内外部理财环境,公司财务制度,资本结构和会计信息等影响或反映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诸多要素,狭义上的财务资源主要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具体财务管理内容,如资产资金管理,投资筹资管理,债权债务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信息管理等方面。总公司提升财务控制水平的核心和关键就在于对财务资源配置能力的不断提高。总公司对门店财务资源控制的核心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财务信息资源管理。规范,真实,安全是财务信息的最大特点。科学合理利用财务信息资源,充分发挥财务信息资源的巨大潜力,是集团总公司对门店财务信息控制的目标。

②人力资源管理。总公司只有重视人力资源的挖掘与管理,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才能达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制度的优化组合,实现人尽其用,提高财务部分工作效率。

③设施管理。设施主要是指财务工作中所能用到的设备工具等,对于现代企业计算机等智能化办公设施对财务控制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它关系到各种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是提供高质量信息服务的重要保障。

2.建立科学有效的对门店的财务制度

总公司对门店财务控制制度的贯彻和实施,是对门店财务控制进行事中控制和管理,从而规范门店的经营行为,使财务风险最小化。财务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筹资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财务预算制度,财务分析和评价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收益分配管理制度和单项财务制度等。由于门店之间构成关系的不同,其对应的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建立科学有效的门店财务制度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以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为依据,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集团公司开展财务制度控制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法,经济法,金融法,证券法,担保法等。

(2)以门店的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为准则。财务制度的制定都是建立在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框架下,并根据门店管理原则和相应的目标体系而制定的。

(3)以门店实际组织结构特点为出发点。不同集团公司内部由于门店组织结构形式不同,其对应的管理模式存在差异化,因此其对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不同。总公司应建立起适合其组织特点的财务控制制度。

(4)以门店整体利益目标为奋斗目标。财务制度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到各门店自主经营权利,应充分调动门店生产经营积极性,从而体现集团内部各层次财务目标的一致性,实现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3.建立门店的财务绩效考核机制

总公司对门店建立财务绩效考核评估机制,是对门店财务活动进行事后控制和管理,从而实现财务战略目标,达到实施奖励惩罚机制的目的。由集团总公司组建财务管理委员会或投资预算委员会,负责并制定集团公司财务制度及实施效果评估标准,总公司定期对集团下属门店进行财务绩效考核。总公司财务部则负责日常的财务制度实施效果的评估。建立积极有效的财务绩效考核机制,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步骤:

(1)首先制定绩效计划。通过总公司与门店的充分沟通,确定门店的绩效计划,如门店的目标,行动计划,任务,职责,奖惩制度等。绩效计划是通过多次会谈,协商而达成一致共识,计划制定后双方以此为方向为之共同努力。

(2)实施绩效计划。绩效计划制定后,门店执行该计划并沿着既定目标而努力工作。总公司随时监督计划实施情况,及时掌握计划执行进度,在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并提出合理指导建议与意见。当内外部经济环境与市场环境发生巨变时,总公司应根据现实情况及时调整绩效计划,促进最终绩效考核目标的实现。

(3)最后进行绩效考核。总公司根据绩效计划执行结果,详细分析影响执行效果因素,通过与门店的沟通确定门店绩效执行情况,依此制定奖惩制度。

在整个集团总公司对门店的财务控制中,财务控制绩效考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对门店的财务控制发挥着导向作用,也是母门店进行财务激励的重要依据,同时它支撑着财务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对于增强集团母门店间的沟通也起着积极改善的作用。

集团总公司对门店的财务控制有一些非常好的成功案例可以借鉴,也有一些通行的方法和策略供参考,但是由于每家集团公司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和特征,在制定财务控制策略时,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l]张春峰.基于业务关联母子公司管理控制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2,(6)

[2]胡四修.跨国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博弈研究[J].学术探索,2013,(01)

[3]黄丽萍.连锁企业门店扩张中的财务控制[J].中国农业会计2008(2)

[4]孙若曦.母子公司管控体系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6)

公司经营策略篇7

当前,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继续增长,信托、债券等非银行金融产品违约率持续攀升,非金融企业不良资产维持在高位,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再度引起国内外的高度重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国家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器”,肩负着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使命。面对新一轮的不良资产处置机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亟需创新不良资产经营策略,加快业务转型升级。

一、关注非银行类不良资产,创新收购端交易模式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深耕银行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业务的同时,还应高度关注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交易机会。通过拓宽收购渠道,创新交易模式,扩大不良资产处置规模,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1.拓展不良资产收购渠道。目前,尽管银行业不良资产余额增加,但处置手段更加多样化,除传统处置方式外,商业银行还开展了不良资产证券化和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试点,加大了通道代持转让的业务规模,真实的不良银行贷款供给市场规模有限,并且对外出售的资产质量下降。加强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将收购不良资产的对象拓展到提供高息融资的非银行金融领域将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扩大不良资产业务规模的重要一步。随着国内经济持续下行并伴随结构性调整,前期以债权或股权投资为企业提供中高成本融资的信托资产,在刚性兑付下未来项目风险将逐步暴露。另外,国内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累积,企业负债率持续上升,流动性趋紧,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资产证券化等公募债违约渐成常态。与银行相比,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端来源处于中下游,资金成本及杠杆率偏高,在宏观政策及市场环境突变的情况下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加强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收购其逾期或存在潜在偿还风险的债权。此外,非金融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增长、回收期拉长,信用风险有所加大,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非金融企业不良贷款仍将高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建立沟通渠道,及时了解企业状况,择机介入并寻求后期合作。

2.创新收购端交易结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金来源的期限和成本决定了业务产品的模式和结构。长期稳定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是真正实现“调结构”,不断拓展业务创新的基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目前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是银行贷款,贷款额度的限制叠加货币金融周期转向的资金高成本预期限制了可开展的不良资产业务规模,而业务规模扩大受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业务创新的拓展。因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改变传统“包来包去”的通道业务模式,主动调整策略应对市场变化,有效对接金融机构形式多样的不良资产处置需求,充分利用金融工具引入市场闲散资金,提高收购处置效率。

(1)不良资产证券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可以将大量不良债权以证券化的方式转化为众多投资者手中的债券,增加资产的流动性。2016年,不良资产证券化在国内重启之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交行和招行作为首批试点机构,已经累计发行14单证券化产品,起到一定的规模示范效应。但相比国外成熟资本市场,本轮不良资产证券化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主要以对公贷款和信用卡逾期贷款为主,基础资产质量较优,难以体现不良属性;二是产品分级层次较少,目前发行的不良资产支持证券都只分优先级和次级两个档次,无法充分满足不同风险偏好者的资金配置需求;三是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次级证券投资者数量有限,除少量私募基金参与外,公众参与度较低。因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欲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除不良资产包的收购折扣率低于证券化的折扣率外,还需在产品设计上进行完善:第一,根据风险收益比的要求,将产品划分更多层次,满足不同投资者投资偏好。第二,自身购买部分劣后级产品,降低其他投资者风险,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第三,加大基础资产处置力度,最大限度获取超额收益。总体来说,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需要不断尝试走向成熟。

(2)结构化信托。信托公司发行专项不良资产处置的集合信托计划,用于收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遴选的不良资产项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顾问及劣后级资金方,其他机构作为优先级资金方,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通过设立合伙企业用以受让银行的不良资产包并加以处置。另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也可以将存量项目债权的本金收益权装入专项信托计划,外部投资者认购信托计划中的存量项目的本息收益权,募集得到的资金支付给资产管理公司,专项信托计划取得存量项目的本息收益权。该种业务模式利用外部资金与內部存量资金的置换,提升了存量项目的收益率,为资产管理公司受困于资本约束,没有新増可用资金的情况下,扩大不良资产收购提供了一种思路。结构化信托模式的缺点是现有信托资金特性与不良资产处置匹配性较差。不良资产处置周期基本在3年~5年左右,大型资产包处置周期甚至会更长。目前信托产品期限普遍在1年~2年左右,无法覆盖长周期的不良资产处置要求,容易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造成流动性风险。因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结构化信托产品,首先要解决的是资金错配问题,下一阶段可尝试发行中长期信托产品,全面覆盖不良资产处置周期。

(3)不良资产处置基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通过对接银行、保险、信托、财富管理机构等资金,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集团合作,发行专项不良资产处置基金或不良资产收购、并购重组等主题投资子基金,专注于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和企业间不良债权投资。在与银行合作过程中,通过成立普通合伙的形式引入银行低成本资金,借助银行深晰不良资产形成原因的优势加速不良资产处置,这种模式可以确保更大的资产收益。在与地方政府合作过程中,通过地方政府资金的介入,化解地方存量债权债务关系,助推地方产业调整升级。地方政府资金的介入能够保障不良资产处置过程的顺畅,避免地方保护主义的干预和当地司法的阻碍。在与大型集团公司合作过程中,通过不良资产基金的介入,可以有效疏通企业间债权债务关系,通过提供流动性支持帮助企业恢复经营运转。另外,对于处置时间成本较大的不良资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还可以与市场处置机构进行合作,通过有限合伙的形式与处置方共同发起设立不良资产处置基金,引入投资机构提供优先级资金,有限合伙作为劣后级资金方,完成对不良资产包的收购,并由处置方对其进行处置。

(4)不良债权收益权转让。债权收益权在金融市场上活跃已久,是一种常见的交易标的,其实质就是金融市场为实现特定的交易目的而创设的新型金融产品。债权收益权交易可以把一些流动性较差但长期来看在未来具有稳定现金流的债权,通过创设收益权的方式提前将这部分未来收益变现,从而达到融资的目的。资产管理公司通过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可以盘活存量不良资产,加快不良资产的周转,从而加大收购规模,对一些不良资产包加快处置,提高收益水平。

二、树立资产经营理念,拓宽资产处置思路

在经济下行期不良资产处置难度增大的背景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需要改变传统处置策略,树立资产经营理念,重点关注具有溢价潜力的资产,围绕资本市场,充分借助债务重组、债转股、实物资产经营等手段,提升不良债权高端收益。

1.债务重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针对无法按期清偿债务的企业,通过收购不良债权并对债务主体、偿债期限、债务利率、担保方式等债务要素进行变更,消灭影响债权实现的不利条件,使债务人的偿债能力与调整后债权的各项要素条件相匹配,提升债权价值,实现债权收益。此类业务主要有以下三类:

(1)债务更新。债务更新主要是对债务公司当前债务情况进行更新,如降低债务公司的应还利息、应还账款,延长债务期限等,通过对债务公司负债状况的调整来对其资产进行优化,使债务公司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提髙经营效益上;另外,对抵押物进行更新,通过增加抵押物或变更抵押物种类保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权益;对债务主体进行更新。通过变更债务公司,将经营不善的公司债务资产转移到经营状况良好、并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其他公司中,从而保证资产管理机构的应收账款不减少。

(2)折扣变现。折扣变现主要针对债务企业无发展潜力而采取的经营策略。通过对债务企业所有债务进行重组打折,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短时间内回笼资金,加快资金周转。折扣变现可以分为一次性或分期方式执行,但折扣额度及还款期限需要协商确定。

(3)资产置换。资产置换主要是债务企业或第三方偿债主体用等价的其他资产来交换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企业债权。置换资产一般具有易变现或变现价值高的特点,如应收账款、上市公司股权、生产设备或地产、专利或知识产权等。债务重组过程中,对于抵押物的重新设定是保障资产管理公司自身权益的关键一步。为有效控制收购债权的偿付风险,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承接原有抵质押担保的基础上,可以另外追加其他资产进行抵押担保,以增强项目缓释风险。

2.债转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不良债权收购切入,将持有的债权以债务人增资扩股或共同成立公司的形式转为股权,之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由债权人变更为财务投资者、阶段性持股人,持股期间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股东身份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持股到期后通过分红、股权转让或置换、控制人回购等方式实现股权溢价退出。

(1)债务重组+债转股模式。债务重组+债转股主要针对上市公司的应付账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首先对债务企业实施债务重组,对债务期限进行展期,并按约定收取重组收益。在债务期限内,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用于偿还公司借款和补充流动资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持有的债权认购上市公司股份,并择机在二级市场退出,获得一、二级市场资本溢价收益。

(2)债转股+上市退出模式。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所持债权实施债转股后,借助股东身份为债务企业经营发展提供金融专业支持和服务,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待债务企业经营改善之后,推动其改制上市并择机出售其所拥有的公司股权,获取收益。债转股模式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转股企业的运作。

(3)债转股+股权置换模式。债转股+股权置换主要针对旗下拥有上市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运用债权投资并结合债转股模式,获得大型企业优质资产股权,其后通过资产剥离和重组,将优质资产转入上市公司,完成股权的置换。该模式的总体原则即是通过交易结构的创新,将流动性差的转股股权置换为上市公司股份,从而提升股权价值和流动性。

(4)债转股+资产注入模式。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债务企业实施债转股后,为助推企业发展进行商业化增资扩股、股权投资、资产重组等资产注入手段,随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不断提高,作为股东,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取得相应资产增值收益。3.实物资产经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将具备一定使用功能的债权资产用于租赁,并按照约定收取租金,或将拥有的实物资产作价入股到实体企业中,通过经营开发改善实物资产状态,提升使用价值和额外收益。实物资产经营所涉资产主要是不良债权抵质押所回收的土地、厂房、工程机械等资产。

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问题资产经营策略建议

不良资产处置凭借“包来包去”赚取差价或单纯债务重组赚取利差的方式已难获得较高收益,下一阶段,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必须创新处置策略,以债权收购切入,通过财务整合、产业整合乃至行业整合的投行手段,盘活资产并最大限度挖掘价值,实现较高盈利预期。

1.扩大资产收购规模,探索轻资本运营模式。面对新一轮的不良资产处置机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创新收购交易模式,积极开展“基金化、证券化、结构化”业务,降低项目投放对资金的依赖度,扩大不良资产经营规模。一是拓展不良资产来源,除银行渠道外,主动介入非银行金融机构债权、股权及企业间应收账款类债权;二是积极推进与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拓宽不良资产收购资金来源,以共同设立不良资产基金或结构化信托的形式加大对商业化项目的投放;三是积极探索轻资本运营模式,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从中收取财务顾问费或资产管理费的形式获取收益。

2.积极参与市场化债转股。除参与银行主导的股权投资基金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与银行合作成立债转股子公司,由合资公司作为不良资产和债转股的专门平台,通过基金化方式,发挥双方优势,以达到由资产到资本再到资金的转化目的。另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设立债转股并购基金,加快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实施。在项目选择上以产能过剩产业中遇到暂时困难的优质龙头企业、新兴产业高杠杆成长型企业作为重点对象,着力发掘结构性产能过剩中的债转股机会。

3.主动做强并购重组业务。围绕资本市场,积极拓展并购重组业务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未来业务开展的重要着力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借助机构投资者优势,有效对接并购重组业务前端及后期资金需求,获取资产增值收益。一是为上市公司提供短期融资支持,以较低的风险获得固定或浮动收益。二是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获取上市公司股权和资产增值收益。三是参与拟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业务,通过阶段性持股获取分红或在二级市场择机退出,同时间接获得公司上市后的定向增发机会。四是成立并购重组专项基金。与上市公司或区域投融资机构成立特殊目的载体,挖掘并购资源,开展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务。五是提供股权质押业务。被并购企业通过交易获得上市公司大量股权,在锁定期内不得出售,但囿于资金压力会将锁定期股权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进行质押。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参与股权质押业务,获得固定收益外,风险相对较小。

4.以投行思维贯穿经营业务。不良资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业进入壁垒逐渐消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未来发展可将投资银行业务与资产管理业务相结合,改变过去“以通道为主”的业务模式,转变为“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新型模式,充分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融合不同业务板块的金融产品功能,综合运用“存量+增量”、“债权+股权”、“收购+经营”、“自主资金+结构化融资”等手段,为客户和市场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努力实现更广泛、更深层次的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1]赖小民.创新不良资产经营管理模式[J].中国金融,2014,(24).

[2]楼文龙.不良资产处置的四种思维[J].中国金融,2017,(2).

[3]孟祥君.新一轮债转股的可能方式与AMC的作用[J].现代管理科学,2017,(1).

[4]程商政.新形势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机遇与挑战[J].新金融,2017,(5).

[5]崔宇清.培育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化环境[J].银行家,2016,(8).

[6]杨迪川.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机理、案例与改进思路[J].南方金融,2016,(10).

[7]周礼耀.不良资产处置的周期策略[J].中国金融,2016,(7).

公司经营策略篇8

关键词: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机制;策略

一、背景

有效地激励机制能够尽量地避免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并快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国内,激励机制并没有达到所期望的目标,甚至有的是形同虚设。

在2005年北京现代制造业信息化课题组面向北京现代制造企业——汽车、光机电一体化、微电子、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企业开展的有关知识管理等专项调查和访谈中,笔者发现有关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笔者就有关经营者激励机制方面的问题作了深入研究。此次调查和访谈对象的选取是按照行业展开的。不同行业由于企业数量、规模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并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但基本原则是明确的,即选取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企业或者总产值排名前10的企业作为调查对象。

二、经营者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原因剖析 

目前我国不同企业的激励机制现状肯定各有不同,但根据对35家(本次调研以调查问卷为主,课题组共发放了60余份问卷,返回的有效问卷数为35份)北京现代制造企业进行的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在经营者激励方面都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也是我国企业激励机制中普遍存在的共性。

(一)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机制的现状

1.激励强度不足,经营者的报酬水平总体来说仍偏低。

2.激励结构较单一,激励方式缺乏多样化。

3.短期激励机制较成功,长期激励机制几乎难以实施。

4.经营者报酬与业绩的相关性较弱。

5.激励空缺同激励失效同时并存。

6.采用的主流激励模式如年薪制、员工持股、管理层持股等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这些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深入地分析才能加以解决。

(二)经营者激励机制现状的原因剖析

1.公司制度及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目前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由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实行多层委托关系,导致了经营主体不清。另外在我国的产权结构中,实行公司制的企业国家股占绝对控股地位,其法人股也是国有法人股,一点点个人股微不足道,这就使得国有股权所有者往往按传统办法选拔董事长,甚至总经理。

2.出资人缺位导致内部人控制严重。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由于谁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职责的界定不明确,国有资产出资人缺位的现象比较突出,这不仅对国有股份保值增值不利,也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严重障碍。正是由于出资人的缺位,导致了对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更加不利。

3.缺乏公正合理的考核制度。目前企业中的考核大多存在激励与考核制度不挂钩的问题。考核的定位是绩效考核的核心问题,直接影响着考核制度的实施,定位不同必然带来实施方法的差异。同时绩效考核的定位也很模糊,主要表现在考核缺乏明确的目的。

4.经营者面临的市场监督、约束软弱。现代公司制度下人的行为除了要受到公司内部的监督约束外,还要受到市场竞争的监督约束。表现在其行为一般受到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方面竞争的约束。但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存在种种不成熟特征,如股票市场规模还不大,国有股法人股还不能上市流通,各种配套体系还没有跟上;我国的经理人市场还处于萌芽状态,绝大多数国有公司经营者的任免还是政府干预的结果而非市场选择的结果。 

5.退出机制对经营者的约束作用较弱。如果长期持续经营不善或经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出现资不抵债等情况,这就意味着经营者管理能力低下,正常情况下,股东与董事就会动员力量更换经营者。但是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退出机制还有待于完善,大多经营者是能上不能下,而不管其经营好坏。

三、构建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双层结构体系

如果使经营者以与股东一样的心态去经营管理,那么这种激励机制就是科学的、有效的。为了能达到或接近这种标准,笔者提出从公司内部和公司外部分别构造有效地激励约束机制,从而达到一种激励相容的状态。

(一)上市公司经营者内部激励机制

经营者内部激励机制作为一种激励模式,包括报酬激励机制、EVA激励机制和控制权激励机制等。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1.报酬激励机制。报酬激励机制也就是以物质激励为主的一种方式,现行的报酬激励机制主要有下面几种:年薪制、股票期权、经营者持股、业绩股票等。但他们在现实之中的应用都是只具有形式,而没有很好的理解其内涵。第一,建立以年薪制为基础的长期激励机制。职业经理人年薪应采取基本收入加上风险收入的办法,其做法是:将企业职业经理人的年薪分为基薪和风险收入两部分。基薪按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和本地区、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定倍数来确定;风险收入则以企业上缴利税、资产保值增值、劳动生产率增长等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按基薪收入的一定比例来确定;超额完成核定的资产保值增值率基数指标时,设置奖励收入。 

第二,股票期权制。股票期权实质上是公司给予激励对象的一种激励报酬,该报酬能否取得完全取决于以经理人为首的相关人员能否通过努力实现公司的激励目标(股价超过行权价)。这样就将经营者的报酬与公司的长期利益“捆绑”在一起,实现了经营者与资产所有者利益的高度一致性。通过赋予经营者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索取权,把对经营者的外部激励与约束变成自我激励与自我约束。经营者要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就必须努力经营,以使股价大大超过行权价。要实现股票期权的这种效果,我国必须加快证券市场和股票期权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并为实行股票期权制中的股票来源问题开辟一条通道。

其他的报酬激励机制形式同样也需要我们准确地理解其意义之后,才能有效的实施。

2.引入EVA激励机制。EVA即经济增加值,EVA管理系统的核心是EVA与薪酬挂钩。EVA奖励计划的思维是:按照EVA增加值的一个固定比例来计算管理人的货币奖金,即把EVA增加值的一部分回报给管理人,而且奖金不封顶。这样,经济增加值就成了以业绩为基础的激励机制的最佳衡量标准。

由于EVA是一个企业在扣减股东资本成本后测算出的经济利润。理论上分析当EVA为零时,企业经营产生的效益正好等于股东期望回报水平;超过零的部分是经营者为股东创造的超出期望的剩余价值。企业可以设定一定的分配比例,将超额的EVA中一部分分配给经营者作为奖励:超额越多,奖励越多;而奖励越多,经营者创造超额EVA的动力则越大。这样一个分配机制有效地保障了经营者利益和股东利益的挂钩。

3.控制权激励机制

对于经理人来说,失去控制权就意味着失去一切,但对于股东来说,控制权并不是最重要的,第一位的永远是利益最大化,因此控制权市场对经理人始终是一个现实的威胁。控制权市场的竞争能有效约束经营者。这是因为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如果公司经理层经营不善或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导致公司股价下跌,这样就很容易为收购方提供机会,从而导致公司被收购方接管。但控制权激励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导致内部人控制问题,所以对此应非常慎重。

(二)上市公司经营者外部激励机制

外部激励机制作为另外一种激励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营者市场激励、资本市场激励、产品市场激励、声誉激励、法律约束和中介机构监督。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2.资本市场激励。资本市场是出资者约束经理人员的重要外部市场条件之一。资本市场有助于消除由于股东和经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它的运营状况是约束经营者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无法使资源的再配置达到最佳效率。所以有必要尽快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如尽快修改我国《证券法》的不适部分,使之逐步完善;规范信息披露行为,加强证券监管;对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逐步实现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流通。 

3.产品市场激励。现代企业是以充分竞争的产品市场作为运行基础的,从而企业经营者的业绩也就可以通过产品市场上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得到反映,因为消费者的“货币选票”绝不可能是廉价的。所以产品市场评判是监督和约束经营者行为的重要依据。但要想实现产品市场的有效约束,我国必须加快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消除行政干预的行为。

4.法律约束激励。经营者的法律约束是极为重要的约束。从我国目前的现状看,完善经营者的法律约束的主要措施应包括:完善公司法,增加公司法中有关规范企业内部利益主体的法律条文;制定职业经理人法,对职业经理人的地位及其责权利等做出明确的法律规范;要从刑法和民法上增强对出资人财产的保护力度等。 6. 声誉激励。对优秀经营者应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报道,提高其社会知名度及美誉度。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优秀经营者有其独到的见解,所以应创造条件让其参政议政,充分体现社会对优秀经营者的尊重,使其产生自豪感,以便鼓舞其斗志。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我国经营者激励机制的整体效果还不是很明显,难以达到设想的目标。

第二,我国目前在激励机制方面比较侧重激励,而不重视甚至忽视约束,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公司经营策略篇9

根据百色市城市发展环境和现状,以及公司实际情况,调整项目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的结构和内容,以实现公司具备持续性、规模性的盈利模式及投融资能力为目标,奠定企业持续运营的“生命线”。

2发展对策

孙子曰“:水无常势,兵无常形”。国家投融资政策环境及外部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企业必须进行内在创新,才能符合市政府及集团公司对企业发展工作任务的要求,公司才能适应在市场运作中的考验,共享百色经济发展的成果。集团公司发展历程10多年,逐步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企业品牌资产以及强大的融资能力,广西百色广达实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受益匪浅,但是公司传统行政化的企业管理机制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瓶颈。只有打破这些瓶颈,寻找公司新的发展突破口,从优化内部管理入手、强化市场观念、完善公司市场运营管理模式、调整项目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结构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切合实际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1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内部管理。适宜的机制和良好的规范能够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避免很多责任行为的发生,为公司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目前,由于公司体制制约等原因,公司内部管理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度,部门之间沟通不畅,企业运作效率低等弊端,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如要实现新五年的经济目标,必须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内部管理。2.1.1加强风险管理。结合城司行业的特点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发展环境综合分析,目前我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有来自外部的政策风险和源于企业内部的经营风险(融资风险、成本风险、项目运营风险、资金回笼风险等)。其中,政策性风险为所有城投企业共同面临的行业风险。鉴于城投企业的公益性、高标准的特征,公司必将面临着因项目投资大、项目土地成本高、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成本高等问题,以及专业园区及专业市场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及辅助设施、投资环境要求日益完善给企业带来的盈利空间缩小,公司盈利能力弱小。因此,公司必须吃透相关政策,把握公司产业发展的大方向,顺势而为。在项目开发建设上着重社会民生刚性需求、地方区域空白或尚未规范的涉农产业项目、养老产业项目、幼儿教育产业项目以及其他能短期形成现金流的项目,把目标项目重点放在受政策约束少、受政策惠及多的建设项目上,从而规避政策性带来的运营风险,稳步增大公司经营性资产和公司现金流量,提高公司投融资能力,保障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同时,不断加大市场调研力度,规避公司决策风险,规范公司日常经营管理行为,适应现代企业市场发展的步伐,甚至能够抢占市场先机,从而避免出现部分项目因不适应市场需求盲目开发建设而造成资金积压、公司无法经营的现象,规避和转移融资风险、成本风险、项目运营风险、资金回笼风险等内部风险。必须加强企业风险控制,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公司力争在五年内,在对公司的各项业务流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管理的薄弱环节和主要业务流程设计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制度、规章和措施,对影响业务流程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地管控。2.1.2逐步推进标准化管理。目前由于受集团公司体制制约,公司管理层缺少适当的经济权、人事权、奖惩权等,公司内部不少工作流程执行不彻底、不到位,员工处理工作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导致发生问题相互推诿,部门之间沟通障碍,工作效率降低等现象时有发生。公司拟争取集团公司支持,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权责,将管理模式由“人治”转变为“法治”。特别是对于参与部门多,工作流程较为复杂的环节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使员工在执行时有规范的参照准绳,杜绝因个人理解偏差导致的工作失误。通过推行绩效考核制度,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保障公司内部运作的流畅性,提高工作效率。

2.2完善人员结构,引进专业人才。人是企业发展的根基。但是,目前我公司的发展正遭遇着人力资源的瓶颈。我公司目前在岗职工15人,其中借调集团公司1人,申请辞职1人,2月底-3月初产假2人,目前我公司人力资源呈现如下特点:①人员结构过少,难以适应公司发展需要,年轻有为的中青年员工比例较小。②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素质。③缺少具有经营管理类、投融资管理类人员。此外,五年内公司拟增加员工至42人左右,其中基层(含公司部门经理级)以上管理岗位增加27人。2.2.1转变用工方式,合理配置人员。根据以上人员统计数据以及目前存在的劳动力成本与产出的现状,公司拟定以下几方面的发展对策:由于国企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及体制制约等原因,部分正式员工缺乏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影响了工作率,进而影响企业良好工作氛围的形成,对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工作造成阻碍。从目前社会企业外聘岗位员工的情况来看,其工作的服从性、工作效率、管理的难易程度普遍比国企合同工都要高一些。因此,公司拟定未来五年内在集团公司大力支持下,在部分非高专业化、高技能要求的岗位转变用工方式,落实推行外聘员工制度。并且针对这种用工方式专门制定相应的工资制度和考核奖励制度,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员工的工作效率,并将优秀的外聘员工报送集团公司审批转为正式员工。2.2.2完善企业内部人才储备、晋升机制。因公司正处于人员匮乏的高峰期,加快青年员工技能业务培养和年轻的管理人才储备是应对人员匮乏高峰期的有效措施。公司拟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加强青年员工业务技能的培训。通过帮、传、带、教的学习和理论知识培训的方式,如有必要可计划外派培养、邀请业务顾问及技术指导讲学等多种手段进行培养提升。使年轻人在日常工作当中独当一面。同时,建立青年管理型人才培养储备机制,挖掘德才兼备的青年管理人才,为他们发挥自身才能搭建平台。结合绩效考核机制,为优秀青年员工,建立一条从普通员工到主管到部门经理甚至到总经理助理的公平公正的晋升通道。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促进人员素质的共同提高。

2.3完善百色汽车城园区辅助设施,参与部分经营性项目市场化经营。百色汽车城地处城区周边的黄金地段,交通便利,始建于2010年,是公司目前拥有的较为成熟的专业园区,项目规划用地2552亩,已获用地指标1629亩,已完成项目征地971亩。已取得三宗土地(YL02-06-18、YL02-06-21、YL02-06-21-02地块共328亩)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取得YL02-06-21、YL02-06-21-02地块用地规划、工程规划许可证,在报审YL02-06-18地块的设计方案,并协助集团资产管理中心积极开展YL02-06-16/04地块的土地挂拍工作。经市规工委会讨论,获得项目补充用地YL02-06-19/21-03地块约254亩。截至2014年12月31日,百色汽车城已签约入驻客商16家,入驻品牌汽车4S店共计23家,已建成并开业运营的有17家,汽车综合品牌经销场馆2个,另有在建的百色市十大专业市场4个,分别为二手车交易市场、百色市工程机械市场、货车及配件市场、机电交易市场。现百色汽车城项目建设已初具规模,逐步成为百色市城市经济发展形象的一扇窗口。自2012年起至今,百色汽车城成功举办了五届百色汽车交易会。据统计,从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百色汽车城项目销售汽车数量共计9524台,销售额约为9亿元,提供就业岗位共计850个。预测本项目建成并正常运营后,各项目年市场交易总额合计约为25亿元,入驻企业各项税费年合计额约:1.5亿元(按汽车城各经营项目综合平均税率6%计算),可创造就业岗位不少于2500个(包括汽车整车销售、二手车交易、工程机械销售、市场服务管理、市场安全、保洁管理等)。随着入驻企业的增加及项目建设的不断深入,2015-2016年公司计划在园区投资建设员工公寓楼、餐饮、娱乐等经营服务类配套设施,以满足园区市场化发展的需求,保障园区的持续繁荣,提升园区的整体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完善园区的服务功能,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增加园区就业机会、带动市场交易需求。

2.4开发高附加值、差异化的新项目。在新项目开发建设上着重社会民生刚性需求、地方区域空白或尚未规范的涉农产业项目、养老产业项目、幼儿教育产业项目以及其他能短期形成现金流的项目,把目标项目重点放在受政策约束少、受政策惠及多的建设项目上。2015-2019年规划新开发建设项目如下:①汽车城员工公寓楼项目。②汽车城大车及配件市场项目。③六塘农副产品交易中心项目。④百色小红帽幼儿园项目。⑤养老社区项目。⑥汽车城职业培训机构项目。⑦汽车城汽车文化广场项目。⑧汽车城机动车培训场及新车试驾场项目。⑨汽车城商业饮食街项目⑩汽车城农机及机电市场项目。

2.5经营项目开发衍生产品或服务。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方式、内容、规模等因素的差异,以轻资产为出发点,找准衍生产品或服务定位,参与衍生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化竞争。例如:汽车城二手车交易市场项目、大车及配件市场项目、养老社区项目等部分服务业务、产品代销等,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回报效率。

公司经营策略篇10

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战略管理机制是保证制订出组织卓越的战略,并确保战略经营计划的执行得到有效的贯彻,实现其组织目标。由于公司经营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变化,以及集团公司内部组织管理体系的复杂性,使得公司战略管理的过程受到由此引起的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战略的有效性。因此,如何辨识公司的战略风险因素,并采取措施规避由此引起的风险,成为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外许多公司战略研究的专家自80年代中期就注重对公司战略风险管理的研究。许多战略专家认为,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公司风险,公司就有可能产生灾难性后果。战略实施受战略风险因素的影响带来的效果的不确定性,要求在战略形成和实施过程中不断分析、研究风险因素的影响,并形成分析和辨识战略风险因素的系统方法和相应的控制机制。

对集团公司来说,战略风险的存在直接影响公司的业绩。为确保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得到管理控制,并实现良好的业绩,战略研究的专家对公司的风险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从公司系统化风险(beta)、非系统化风险、资产负债率、资本密集度、研究与发展程度、资产回报偏差(ROA)、资产回报(ROE)、股票分析专家的收益预测等方面来分析,找出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资本资产价格模型(CAPM),从公司股票的回报与一般市场变化的敏感度方面反映公司的风险。引起公司经营风险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为了便于从战略上分析公司的风险因素,帕尔漠(TIMOTHYB。PALMERT)把战略风险分为组织风险和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是指管理者预先采取的涉及资源分配的战略选择,而这些选择促使组织变化带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从而最终影响公司业绩目标的实现;组织风险是指组织输入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引起的组织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一般指环境因素和管理者风险行为对组织产生的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帕尔漠提出风险整体分析模型,对公司战略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并从公司环境的动态性、复杂性及组织内部影响风险的因素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辨识。使战略风险因素和战略管理研究在分析过程中更紧密结合。笔者结合集团公司战略管理的特点,以有关战略风险管理和战略管理的理论为指导,在集团公司战略经营计划的管理过程中,对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公司业绩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集团公司如何进行战略经营风险的管理及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进行了探讨。

二、影响公司战略管理的重要风险因素

明确地辨识战略管理的风险并加以控制,被作为组织战略管理的一个目标。公司的风险通常被认为与不确定性输入有关。根据风险理论的一些研究成果,公司风险可以从风险造成的收益和损失、风险的性质、环境、对象,风险形成的原因,风险发生的范围、可控程度、存在的方式等方面来进行分析。但作为公司战略管理所研究的风险因素,应从公司整体系统上加以考察:

(一)战略环境的风险因素

集团公司战略管理首先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战略管理环境的重要风险因素,有国内外政治、经济因素,行业结构特点,技术发展趋势,公司及子公司所处的文化环境,竞争结构,主要竞争者的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变化,市场潜在能力等。外部环境因素是通过输入不确定性产生的风险,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程度及其企业经营业绩可能带来的影响难以把握。

按照帕尔漠的观点,公司或组织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市场的潜在发展能力、环境的变化程度对组织风险有重要影响:首先,环境越复杂,组织的风险就越高;其次,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表现为相关的市场增长,处于一个快速成长行业中的公司风险就高,而处于成熟和衰退行业中的公司,风险相对较小;再次,环境的变化越大,如技术发展变化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行业市场增长率不确定,环境因素变化难以预测等加大了公司经营的风险。

(二)公司战略经营方向和经营范围的风险因素

战略经营方向决定了公司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方向。集团公司战略管理的特点与环境的复杂性,要求对公司战略不断加以审核和评估,以便及时做出局部和根本性调整。因此,高度复杂的环境增加了公司经营的风险。一般来说,正确的公司战略加上有效的风险控制,可以使公司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稳健地发展并取得预期的业绩目标。

公司战略按经营范围可划分为单~产品战略。相关多元化战略和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研究表明,相关多样化公司实际运行最好,单一业务公司其次,不相关多样化公司从长远来看运行得不好,因而在集团公司经营范围中,单~业务经营和不相关多样化经营都存在较高的风险。经营的不相关程度越大,业务越多,经营风险也就越大。

(三)管理者的前期战略选择对未来战略的影响

管理者的前期战略选择或重大决策,对公司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前期涉及资源分配和经营战略方向等战略性决策对公司发展有深远影响,有时那些涉及到公司战略经营结构和经营领域的重大决策是不可逆转的。因而其对公司经营业绩及以后阶段的战略管理将产生重大影响。

(四)高层管理者结构、决策者偏好与管理冒险行为对公司战略管理风险的影响

高级管理层的构成是影响冒险行为的重要因素,高层管理者理论指出了决策者特征,战略选择与业绩之间的关系。高层管理者的构成及知识结构,反映了其对所从事的经营业务领域竞争规律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力和对公司发展的驾驭能力。经理层的个人特征和历史背景、决策者偏好,直接对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公司某一特定发展阶段的经营业绩。决策者性格和偏好不同,导致决策的风险程度不同。根据风险决策理论的研究成果,高风险决策可能带来高额的回报或更大的损失。

(五)公司战略管理的复杂性和组织结构的适应性对组织战略贯彻的影响

集团公司的组织,因职能和事业部或子公司的存在,使得组织因战略管理需要运筹规划和资源分配的正确性方面难度加大;公司总部对于公司的战略协调与管理控制因区域文化差异提高了难度。集团公司业务的发展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其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的不适应,将直接对公司的战略管理产生影响。因而公司战略管理的复杂性越高,组织结构对管理的章应性越差,战略管理的风险就越高。

(六)战略经营计划管理组织体系的有效性对公司战略管理的影响

集团公司,因其经营范围、经营管理的层次和结构的复杂性、于公司的区域分布和文化的差异性等,使公司战略管理协调控制需要公司建立战略管理的规范化的运作模式,以准确把握影响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或关键环节,促成战略目标的实现。战略管理过程中,及时评估战略风险因素,进而形成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降低因缺乏对战略经营计划的管理给公司发展带来的管理风险。

三、建立战略风险因素的管理控制机制

(一)战略管理风险因素的辨识

从公司战略管理的需要出发,对公司战略风险按管理风险和组织风险加以分类和辨识,并把重要风险因素纳入战略管理的过程是建立风险控制机制的重要步骤。

1.管理风险的辨识辨识管理风险,主要是评估前

期决策对公司当前和今后的经营业绩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影响。具体分析因素见表1。

管理风险因素分析评估的基本步骤是:

(1)审核评估公司战略经营的方向和决定企业发展的重大投资决策。分析每一项重大投资对公司发展的环境适应性,及其适应性程度对未来公司业绩所能产生的影响。分析每一项重大投资可能给公司竞争地位带来的变化,进一步明确决策和投资效果对公司动态核心竞争优势产生的影响。分析公司投资方向可能带来的对环境的影响,及由于公共政策的出台可能带来的危机。

(2)审核评估领导知识结构、经验结构和决策偏好,及其决策水平,系统驾驭和控制能力,对公司发展的适应性程度或可能带来的风险因素及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通过与竞争者比较、评价公司的战略领导能力强弱程度对未来公司竞争力的影响。

(3)审核评估公司的管理系统,特别是重点分析公司战略经营计划管理控制系统,预算与成本控制系统、质量改进与控制系统、科研与开发能力、营销管理系统及其它对公司战略有重要影响的管理系统的完善程度及存在的问题,及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导致的经营风险趋势和对业绩的影响程度。

(4)审核评估公司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及公司前期人才政策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的影响,评估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人才结构,各类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结构对公司发展、公司业绩的实现经营战略,或是公司战略的适应性影响。及因公司扩张与人才储备之间的矛盾对公司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5)评估公司的综合经营状况,具体表现为公司财务状况。从盈利类指标、成长类指标、稳健类指标、效率类指标和现金流量等各项财务指标,通过与同行业与竞争者进行分析比较,来分析公司在经营运作中的重要风险因素。

(6)审核评估子公司或各事业部的经营业绩及其发展态势,重点分析每个战略经营单位的发展阶段、发展态势对公司战略经营结构和未来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的影响。

2.组织风险的辨识组织输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由于组织输入的变化可能给公司整体经营结果及对管理者产生负面影响,因而组织风险对战略管理有重要影响。而组织输入一般指环境因素和管理者冒险行为。环境复杂程度越高,组织风险就越大。高速成长的行业,行业竞争的集中程度及竞争激烈程度高,组织风险就大型管理者的冒险性决策(即高度不确定性选择),决策者期望与预期效果的差异,管理层的特征,管理者在公司的持股状况,所处行业的资源短缺程度对管理者的冒险决策产生直接影响,从而使公司业绩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管理者冒险性决策涉及的不确定性程度越高,组织风险就越大。

因此,辨识组织风险,需要从分析公司战略环境人手,既要分析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等环境因素,还重点分析公司所处的行业结构特点,市场需求趋势、技术发展趋势及产品生命周期变化规律和特点、竞争者的策略、市场及供应者等,从而找出影响系统目标实现的组织风险。具体步骤是:

(l)分析政治、经济、技术、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对公司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的不确定性程度。

(2)分析行业结构特点,重点分析行业市场增长程度、发展阶段、竞争者及其实力,公司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及成长速度和内部能力,应用SWOT法进行分析与重要竞争者相比较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及其各因素变化的程度和不确定性。

(3)分析公司环境的复杂性,重点分析行业规模和竞争激烈程度,行业竞争者的数量,影响行业各竞争者的重要外部因素的变化程度与可预测程度等。

(4)分析行业市场需求的规模及其增长周期的阶段。一般来说,高速成长的外部需求和丰富的外部资源的供应,增加了决策者的冒险行为决策。特别是为增加市场份额使决策者增加了市场扩张和资本投入的冒险和行为,则组织风险高。但经济低速期,使公司的前景降低,现金流量减少,经营风险加大,因而这一时期,使高层管理者谨慎决策,经营组织风险降低。

(5)分析公司环境中所有重要影响因素的变化频度,如技术的变化频度,经济环境或政策的不稳定因素,消费需求的变化,竞争者通过并购或联盟导致的行业竞争结构的变化,并评估由此引起的风险因素。技术的变化频度越快,用于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入的成功率就越低。

(6)分析决策者期望与预期的效果差异,管理层特征,持股状况,所处行业资源的稀缺程度等因素对管理者冒险行为或高度不确定性决策的影响,及冒险性决策行为对后续公司业绩产生的影响及风险性程度。

(二)公司战略经营风险因素的评估、预测和计量

对公司经营风险因素进行评估、预测和计量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战略风险因素对公司当前和未来经营状况的影响,并通过对将要采取的防范风险的措施所需资源的投入和规避风险后的效益的预测分析。

1.建立公司业绩评估标准(l)反映经营业绩的主要经营指标衡量公司业绩的重要指标最终反映公司的经营风险,主要指标包括;经营利润、现金流量、销售收入利润率、未来现金流量、总资产利润率、销售收入增长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和净资产增长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市场占有率等。(2)反映公司经营业绩的定性指标,有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表现为领导能力,管理控制能力,人力资源储备,科研与开发能力,市场开发能力等指标。(3)公司对财务指标根据行业情况和财务运作要求设立标准建立评价体系。对以上各能力要素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以综合评估战略风险因素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非定量指标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

2.分析评估战略风险因素对公司各业绩指标的影响,明确重要风险因素由于公司前期业绩对后续风险因素产生影响,风险因素又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影响。

对各风险因素对业绩的影响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建立相应的变量分析模型,分析各风险因素造成的影响。明确重要风险因素。

3.对提出的风险因素,采取规避风险的措施,并纳入下阶段战略研究和战略经营计划的管理过程采取的规避风险的措施作为战略管理的重点,其中需技战略管理的要求分配资源,定期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并建立相应的投入和产出分析模式,保证所制定的措施和对策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司目标,达到预期的业绩,又能有效地化解风险。

4.建立研究、分析和控制战略风险因素的组织机制对正式引入正式战略经营管理控制系统的公司,建立正式的战略风险控制的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地跟踪评估风险因素对公司业绩和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影响。战略风险控制的组织机制的建立要和战略经营计划管理控制的组织体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公司总部建立战略经营计划管理委员会,设计正式的组织在研究战略经营计划的过程中,研究分析和明确战略风险因素。各职能领域和事业部要在战略经营计划的管理过程中,研究探讨风险因素的管理机制。

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公司和职能领域及各事业部或子公司,通过建立内部专业管理系统,如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战略经营计划管理系统、目标责任成本控制系统、质量管理系统、人力资源开发与评价系统等,可有效地管理管理风险因素。

四、结论

在公司战略管理的过程中,明确地辩识战略管理的风险因素并加以控制,被作为组织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集团公司战略风险因素的管理,因其特殊性与复杂性,需要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战略风险因素加以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