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十篇

时间:2023-03-25 07:07:38

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篇1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治疗 血浆置换 血浆 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s of plasma management during plasma exchange treatment.Methods 226 patients with severe hepatitis or liver failure who received plasma exchange in our centre from April 2000 to December 2002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The adverse effects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observed. The experience of plasma management was concluded.Results Carefully employed the plasma exchange procedure,the adverse effect was rarely occurred and symptom was improved markedly.Conclusion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each step in plasma applying,such as bringing,checking,keeping and using.

【Key words】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plasma exchange plasma nurse

人工肝脏是目前肝衰竭治疗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已经成为重型肝炎及肝脏功能衰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单纯血浆置换具有简单、易行、有效等特点,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疗法[1]。单纯血浆置换是利用血浆分离器分离出患者含有大量毒性物质的血浆并弃去,同时补充正常人新鲜冰冻血浆及其他液体的治疗方法。由于单纯血浆置换所需血浆总量大、袋数多、持续时间长,因此血浆的科学使用不仅可以保证治疗效果,而且对减少医源性感染和不良反应的发生都有重要意义。现将人工肝治疗中心进行血浆管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年4月~2002年12月,在我中心进行血浆置换治疗226例(504例次),男175例,女51例,年龄16~80岁,平均(47±2.5)岁。其中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4例(1.77%),药物性肝损害诱发急性肝衰竭14例(占6.19%),慢性重型肝炎151例(66.81%),肝硬化14例(占6.19%),其他原因肝功能衰竭43例(19.03%)。诊断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标准[2]。每例患者进行血浆置换1~6次,平均(2.5±2)次。

1.2 治疗方法 利用日产PLASANTO-IQ型血浆交换机及配套的一次性消耗材料进行膜滤过式血浆置换。血浆分离器中空纤维膜的孔径为0.3μm,膜面积0.8m2,治疗中血流速度平均为60~100ml/min,血浆分离量平均为25~30ml/min,每次置换新鲜冰冻血浆2000~3500ml。治疗时间为2~3h,治疗过程中连续监护T、P、R、BP、SaO2,并根据凝血时间调整肝素用量。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 部分患者有轻微的不良反应,如皮肤瘙痒、皮疹、口干、口麻,经过对症处理均完成治疗。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出血、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没有因特别不适或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的病例。

2.2 疗效 患者自觉症状如精神状态、食欲、乏力等明显好转。凝血酶原活动度平均水平由治疗前的22.79%提高到40.1%,治疗后即刻血清胆红素可下降40%~60%。

3 血浆使用体会

3.1 血浆的领取 首先由医师逐项填写用血申请单,连同患者全血标本提前1天送到血库,做血型鉴定和配血试验。再由病房护士去领取血浆,领取时护士与血库工作人员一定要遵守领发血液的查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

3.2 血浆的核对 行血浆置换前,病区护士将血浆送至人工肝治疗室,再由治疗护士与病区护士进行二次核对。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血液的领发制度。发血浆时双方应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血袋编号、品种、血量、采血时间、血型及交叉配血结果等,确认完全无误后方可办理领发手续。领血浆时护士还要检查血浆的保存情况,血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律不得使用:标签破损、字迹不清或血袋有破损渗漏的。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医疗纠纷处理采取举证倒置的原则,所以我们使用血浆前把每袋血浆的编号贴在取血单上,随病历保存。可以随时从血站查到所用血浆的全部检测结果,这既维护了病人的权益也保护了我们自己。

3.3 血浆的保存 由于进行血浆置换所采用的血浆是新鲜冰冻血浆,含全部凝血因子,包括不稳定的第Ⅴ因子和第Ⅷ因子。为了保证凝血因子不失去活性,取回血浆后仍放入-20℃ 的冰箱保存直至使用。

3.4 血浆的使用 血浆置换前,护士再次询问患者的血型及有无血浆过敏史,告诉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如口麻、皮肤瘙痒、皮疹等,以避免其精神紧张。冰冻血浆在使用前必须放入36℃~38℃恒温水浴箱中快速融化,并不断轻轻地摇动血袋,直到完全融化为止。融化后的血浆在10℃放置不超过2h,在4℃存放也要在24h内用完,以免凝血因子失活。为了避免浪费和减少不良反应,每次只融化3~5袋,现用现融。置换前肉眼检查血浆应为黄色半透明液体,如发现颜色异常或有凝块,不能使用。

3.5 其他 为了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行血浆置换前均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非那根25mg肌肉注射。血浆中的抗凝剂为枸橼酸钠,可以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致使血钙浓度降低,有的患者会出现口唇麻木、手足抽搐等症状,遵医嘱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脉注射。由于血浆用量多,体外循环的血流速度快,故应使用心电监护仪进行监护,严密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

治疗结束后,废弃血浆加0.1%含氯消毒液静置2h后倾倒。所有的血浆袋按医疗垃圾进行处理。水浴箱每次用完后用紫外线照射1h,每周用0.1%含氯消毒液擦拭并换水。

在正常情况下,笔者均采用同型血浆为患者进行血浆置换。但在无同型血浆、病情危重急需行血浆置换治疗时,在告之患者及家属可能的并发症,征得其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用“AB”型血浆为其治疗。因为“AB”型血浆不含抗A、抗B抗体,可以为任何ABO血型系统的人进行血浆置换。人工肝治疗中心先后为各血型的患者用“AB”型血浆进行血浆置换近20余次,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

4 小结

血浆置换治疗中血浆用量大,血浆袋数多,患者血型各异,严格执行核对制度,注意血浆的保存,正确掌握血浆的使用方法十分重要。治疗中应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早期发现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患者置换出的血浆要严格消毒及时处理,废弃的血浆袋按医疗垃圾进行处理。总之,血浆的正确使用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是治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

血浆置换篇2

关键词:血浆;血浆置换术;置换效果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事业的突飞猛进,再加上临床治疗需求的与日俱增,使得临床上对血浆置换术的应用几率在不断地递增。基于对于不同疾病或者是同种疾病患者在血浆的用量、血浆的置换次数以及最终的治疗效果均存在显著地差异性,再加上血浆资源的有限性,这样就使得如何以最少量的血浆来达到最佳的置换效果成了当前广大临床工作者共同探讨和深思的问题,下面本文将以86例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1日在我院接受治疗并行血浆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以最少的血浆量提高置换效果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86例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1日在我院接受治疗并行血浆置换术的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分析,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54例,患者的年龄在11~75岁,平均年龄为(32. 46 ±25. 85)岁,所患的疾病种类主要包括了25例肝脏疾病患者、25例肾脏疾病患者,18例食物和药物中毒患者,11例热射病患者,5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以及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

1.2方法 在对患者的凝血功能不造成任何影响的情况下,采用血浆置换技术将有害物质从血浆之中分离出来[1]。具体的方法是借助血浆交换机,并对患者的周围血管进行常规穿刺,使体外循环通路建立。并将患者的血液以70ml/ min的速度从机体抽出,使之转换成为细胞成分和血浆,对分离出的非正常血浆舍弃,一般置换的量为患者血浆的1~1.5倍,最多不超过两倍[2]。最后将与舍弃血浆等量的新鲜血浆、蛋白质、细胞成分以及平衡液重新输注到患者的机体内部。

1.3血浆疗效评价以及相关的分析指标 对临床上采用血浆置换治疗并且患患者数最多的几种疾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相关的分析指标主要包括了血浆置换的疾病、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各项基本情况等。

1.4使用血浆情况的统计分析 对以上86例患者行368次血浆置换术的血浆的选择、血浆使用的量、发生血液性疾病的几率以及经治疗后发生过敏性反应的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对调查的各项数据借助EXCEL2003 进行汇总,并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调查的资料进行处理分析,以标准差x ± s表示计量资料,以直线回归和Pearson为研究方法。

2结果

以上86例患者,行血浆置换术的次数一共为368次,每人进行置换的次数在1~15次,平均每人置换的次数为(2. 36 ±2. 23)次,所用的血浆总量达到102360ml,每次的平均用量为(1984. 62 ±325. 53)ml。治疗的有效率从2011年的35%逐渐上升到2013年的71%。仅有7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心血管反应以及低钙血症。在临床上对以上不良反应作出及时处理之后,症状得到及时的缓解和改善,未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见表1。

3结论

血浆置换技术是当前临床医学上的一项突破,它适用的范围较广,涉及多个系统疾病的治疗,目前随着该技术的逐渐成熟,在临床各个科室得到大力的推广应用[3]。主要包括了免疫性疾病类、肝脏以及肾脏疾病类,将其作用与患者,取得的临床治疗成效较好。虽然目前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少量的不良反应,但是只要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将不会构成威胁,一般针对肾脏疾病患者所选取的方法是加大钙剂补充,或者是采用混和血浆稀释。但是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然受部分因素的局限。

通过以上对86例患者的回顾性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目前该技术在临床肾脏疾病、肝脏疾病以及真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较为多见,并且治疗的成效较好。为了有效的提升临床上患者血浆置换的效果,就要求了医院输血科必须对血浆制备品的各项基本性能全面的掌握,进而对血清置换技术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其在治疗过程中,发挥最大化的功效。在对以上86例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术治疗的时候,绝不以提升患者的免疫力一补充营养为目的,同时也不以血浆和红细胞来完成全血的配置,进而使得我院治疗的有效率从2011年的35%逐渐上升到2013年的71%。并且将调查显示,虽然每年使用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人数在逐年递增,但是在血浆的用量上并没有增长的趋势。并且也对我院输血科的血浆使用安全有效的提升,临床所有的血浆均作了滤除白细胞处理,同时对献血的血浆也做了病毒灭活处理,保证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在以上86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并没有出现血源性传染病现象。由此可见,血浆置换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的临床治疗技术,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在后期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将该技术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卫民,李东明,王欢.血浆置换在临床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药,2011,31(6) :455-456.

血浆置换篇3

关键词血浆置换治疗护理隐患防范对策

重型肝炎起病急是临床常见危重症,尽管在严格监护和内科药物综合治疗下,其病死率高达60%~80%[1]。近年来,临床应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为抢救患者争取时间,或为肝移植等待供肝赢得时间。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建立体外循环通路为50例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血浆置换治疗为重症肝病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的,但治疗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护理隐患。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及早发现,及时给予处理以保障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

资料与方法

2010年收治慢性重型肝炎患者50例,行血浆置换术治疗,男40例,女10例,年龄19~66岁,平均42.5岁。

方法:采用血液净化仪,血浆分离器对50例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并对患者治疗过程进行观察,从而总结、分析血浆置换治疗术中常见不良反应及护理隐患。

护理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治疗前护理隐患及对策:①血浆置换治疗对于家属和患者都很陌生,认识不足,同时担心疗效,而且治疗费用昂贵,必要时需重复多次治疗,使患者及家属都有极大的心理压力,易产生悲观、恐惧、焦虑等情绪。本组50例患者由于病情及治疗的影响,均有睡眠不佳、无食欲,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②针对家属和患者具体情况,术前与患者沟通,了解病情及患者的基本信息,做好解释工作,讲解血浆置换治疗的目的、操作原理、操作过程、治疗中注意事项及治疗效果。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病例,安排其与做过该项治疗的患者同居一室,使其能够相互交流,增强患者对治疗的认可度,向家属说明治疗费用,疗效及术后常见并发症,以解除家属的思想顾虑,取得良好合作。

治疗中的护理隐患及对策:①认真监控各种监护参数:常规予以心电监护,定时测量生命体征。治疗开始再次检查管路装置,确保管路安装准确,各管路间紧连接密,严防空气进入。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以及跨膜压和动静脉压变化,每30分钟记录1次。对设定各种参数随时进行监控、调整确保治疗顺利进行,做好治疗记录。②防止低血压的发生:治疗过程中患者首先出现连续打哈欠,然后头晕、烦躁不安等低血压症状,其因治疗过程,当置换出液体量大于置换液入量,有效血容量的减少,超出机体待偿能力时,而发生低血压,因此置换过程中必须要保持进血浆的出量平衡。预防和处理方法:开始时调控血流速度宜慢,以60ml/分为宜,患者无不良反应再逐渐增快。治疗过程中密切注意观察血压、心率变化,当发生血压降低时,减慢血液泵的流速,提高血浆输入速度,也可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必要时小剂量多巴胺维持血压。本组出现2例术中低血压给予减慢血泵速度,静滴多巴胺后好转。③注意过敏反应:进行血浆置换术治疗因输入大量的异体血浆,易致过敏反应。治疗前常规给予给予非那根25mg肌注,地塞米松5mg加入静脉壶,认真核对血浆剂型,血浆质量及有效期。常见的反应有:患者全身瘙痒、四肢,腹部先出现荨麻疹,再次给予地塞米松5mg,半小时后皮疹即可消退。过敏严重时可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应立即停止治疗并给予氧气吸入。④注意低钙反应:患者出现口唇及肢体发麻为最常见的症状,因输入大量的血浆,血浆中抗凝剂枸橼酸钠可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发生低钙血症,治疗过程中每输入1000ml血浆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推注,以防止低钙血症的发生。⑤防止出血和凝血:由于血浆置换患者凝血功能差,加之插管损伤,另一方面术中使用肝素钠易加重出血,因此掌握穿刺技巧,争取1次成功,避免反复穿刺。术中严格掌握肝素用量,以预防和减少出血的发生。术中随时观察患者皮肤颜色,穿刺处有无出血、分离器有无凝血情况,如血液黏稠滞留在血浆分离器内,说明有凝血现象,要及时处理。

股静脉置管的护理隐患及对策:①避免感染:深静脉置管术后应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平卧,勿使插管折叠、弯曲,避免卧于插管侧,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置管的目的及意义,保护好导管的重要性。嘱患者保持留置管处皮肤干燥,清洁,指导男患者小便时身体侧向未插管一侧以免尿液污染,留置管患者每天进行1次换药,先用0.5%碘伏消毒管周围,再用庆大霉素注射液洒在穿刺口处。外用抗生素,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深静脉置管处发生感染也是常见隐患。如出现局部水肿、化脓等感染现象应立即拔管,必要时全身使用抗生素。②置管处渗血、血肿: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大多都有明显出血倾向,长期保留导管进行拔管者,由于穿刺部位为大静脉,容易发生渗血、出血,轻者可出现皮下大片瘀斑,血肿,重者则会引起失血及血压下降,对渗血者给予止血药凝血酶粉外敷或加压止血。

通过对50例患者应用血浆置换治疗过程的观察,总结治疗中常见不良反应及隐患发生的原因。只要护理人员做到早预防、勤观察、即能有效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及护理隐患发生。护理隐患的存在对我们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士要有精湛的技术,很强的责任心及崇高的敬业精神。只有操作者认真负责,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熟练掌握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才能保证治疗的安全有效的进行。

血浆置换篇4

1治疗方法与结果

发现有过敏性休克征兆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继续吸氧,首先停止置换液泵(即血浆泵),调节血泵,减慢血流速度至60~90ml/min,立即静脉推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0.2g、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2g抗过敏,输液泵泵入去甲肾上腺素0.3~1.0μg•kg-1•min-1维持血压,快速输入复方氯化钠补充血容量,经过上述处理,若血压不能回升或回升缓慢,立即停止血浆置换,快速将滤器及管路中血液回至体内,借血液净化双腔管道快速输入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补充血容量,并急查动脉血气分析,根据血气结果进一步治疗,生命体征稳定后,调节输液速度,继续观察1h,无不适后返回病房。

2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在首次血浆置换时配合医生做好医患沟通,要耐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说明血浆置换是目前治疗重型肝炎的常用方法,且早期治疗效果较好,对病情恢复有利,详细并通俗讲解血浆置换的原理、操作过程等,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以保持平静的心态,配合治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2术前护理进行血浆置换前,要确保患者有良好的心态,并嘱咐患者进食,避免空腹进行血浆置换而出现低血糖反应。术前常规吸氧,可提前半小时应用预防过敏药物,检查抢救设备和抢救药物,以备发生意外时可第一时间获得。提前告知患者发生过敏性时可能的表现,如出现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如无特殊情况安排日间行血浆置换,以免发生过敏性休克时因人员不足贻误抢救,对血浆置换操作及护理人员进行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培训,掌握救治的基本程序,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正确的救治与护理。

2.3术中监测与护理在治疗进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表情,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同时进行心电监护,每5min监测1次生命体征,一旦发现有皮肤瘙痒、皮疹、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监护提升血压下降或者心率增快时,及时通知医生,准备抢救药物。按照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予补液扩容、抗过敏等综合处理,注意掌握药物剂量。

2.4术后心理护理术中发生过敏,抢救成功后应进行心理护理,告知患者过敏性休克为一过性反应,抢救成功后不会有后遗反应,告知患者术后单针双腔管护理注意事项。

3讨论

血浆置换篇5

【关键词】 重型肝炎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设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情差异无显著性(P值>0.05),两组均按重型肝炎常规检查和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PE治疗。结果 治疗组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治愈率为66.7%(4/6),78.6%(11/14),41.7%(5/12);对照组为16.7%(1/6),18.2%(2/11),15.4%(2/13),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值<0.01)。结论 PE为重型肝炎提供了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 血浆置换 重型肝炎

各种肝脏疾病所致重型肝炎,起病急骤,病死率急高。目前尚无满意的特殊治疗 [1]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血液净化常用的可靠方法之一,今年研究显示,该方法可用于肝衰竭的人工肝支持,以清楚患者体内毒性物质,为其再生创造条件。自1999年10月~2002年10月,我们对32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了112次血浆置换技术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治疗组32例重型肝炎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男26例,女6例,年龄19~52岁;急性重型肝炎6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4例,慢性重型肝炎12例,乙型23例,乙、戊型8例,乙、丙型1例,血清胆红素>17.1μmol/L,平均238.2±55.1μmol/L。对照组30例,均为同期住院患者,治疗上除不用血浆置换外,其他治疗与治疗组一致,其性别、年龄、病型、肝功能与治疗组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诊断均符合2000年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2] 。

1.2 治疗方法 两组重型肝炎患者均给予促肝细胞生长因子、甘力欣、补充白蛋白等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血浆置换。应用DBB-22型透析机,常规建立单针三腔管置管股静脉通道,每次血浆置换2500~3500ml/min,术中常规肝素抗凝,治疗过程中心电监护仪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治疗前后均查血常规、肝肾功能、PTA、血氨。

1.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血TBiL、PTA的改变,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观察到血常规、肾功能变化均无显著性。每次PE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精神食欲好转,乏力、腹胀明显改善,但部分患者不久后病情出现反复,白蛋白、PTA略有升高。肝功能ALT、TBiL、血氨变化较显著。对照组仅有1例急性重型肝炎、2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例慢性重型肝炎症状逐渐好转。

治疗组中,3例急性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Ⅲ°,治疗后神志转清,8例亚急性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Ⅲ°,治疗后神志转清,8例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Ⅲ°,治疗后2例神志转清。

治疗组急性、亚急性、慢性治愈率分别为66.7%(4/6),78.6%(11/14),41.7%(5/12);对照组为16.7%(1/6),18.2%(2/11),15.4%(2/1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好转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值<0.01)。

不良反应:在血浆置换过程中,28例出现口周麻木、寒战,16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4例出现荨麻疹,1例出现过敏性休克,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及时恢复。

3 讨论

长期以来,重型肝炎的治疗始终是困扰传染病及肝病界的难题之一 [3] 。重型肝炎患者由于发病机制复杂,发生大块或亚大块肝细胞坏死,加上易产生多种并发症,常出现严重的内环境变化及电解质紊乱,各种毒性物质不能代谢解毒,激素及肝功能下降,氨基酸比例失衡,严重的内毒素血症等,严重的代谢紊乱和毒性物质堆积,后者反过来又影响肝细胞再生及功能恢复,形成恶性循环。现有的内科综合对症支持法均不能充分代偿患者的肝脏功能,难以打破由肝组织坏死所致的体内大量毒性代谢产物堆积,并进一步加重残存肝细胞的损伤,使其无法再生的恶性循环,故大多数患者因肝脏在短时间内尚来不及再生而死亡,病死率高达60%~80%以上。已有研究表明,经PE能改善肝功能,降低血内毒素,降低重型肝炎患者病死率 [4,5] ,1998~2001年我国用PE治疗重型肝炎的治愈好转率为42.2%~51.6%之间,PE治疗重肝晚期的生存率多在20%以下 [6] 。血浆置换采用血浆分离器将患者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并弃去,代之以新鲜冷冻血浆或人血白蛋白溶液等,这样既可以清除内源性毒素(血氨,芳香型氨基酸,假性神经递质),异常血清成分,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大分子物质(如内毒素),循环免疫复合物,活化的血栓产物等;又可以补充必需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凝血因子、白蛋白、调理素及促肝细胞生长因子,达到辅肝支持的作用。

本文分析结果表明,血浆置换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TBiL降低,白蛋白、PTA升高这与国内报道一致。本文显示:单纯血浆置换对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效果好,但对慢性重型肝炎效果差,如与其他人工肝方法如生物人工肝合用,可提高疗效。

由于PE治疗极大降低了重型肝炎的病死率,因此,它不失为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值得广泛推广使用。尽管人工肝临床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为肝功衰竭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新的选择,但也存在一些已知和未知的缺点、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相信在未来的数年中人工肝技术将会更加完善,成为肝脏功能衰竭最有效和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十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75.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24-329.

3 张宝凤.重型肝炎,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肝病杂志,1994,2:191-195.

4 李兰娟,董建荣,陈江化,等.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中华肝病杂志,1997,5:202-203.

血浆置换篇6

[关键词] 血浆置换;血浆灌流;肝衰竭;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5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b)—0064—02

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是目前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方法包括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血浆灌流(plasma perfusion,PP)、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 ab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MARS)治疗等,每种方法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各不相同也各有利弊[1—2]。笔者采取序贯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患者68例146例次,观察分析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自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病科消化组2010年10月~2012年4月的住院患者。将所有入院时符合肝衰竭诊断,完成至少1次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的68例患者(总共完成146例次)纳入观察分析,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38±4)岁。肝衰竭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版《肝衰竭诊疗指南》[3]。

1.2设备与材料

血液净化装置Plasauto iQ21与膜型血浆分离器Plasmaflo OP—08W(生产者:旭化成可乐丽医疗株式会社);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HA330—Ⅱ(生产者: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方法

1.3.1内科常规治疗:给予综合保肝对症支持治疗。严格卧床休息,补充足量能量与维生素,促肝细胞再生,及时纠正酸碱平衡紊乱,输注清蛋白,防治并发症。

1.3.2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以人工肝支持治疗,膜型血浆分离器与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及体外循环管路无菌装接,用0.9%氯化钠溶液3 000 mL加肝素钠200 mg冲洗肝素化治疗管路。治疗开始前常规静脉使用100 mg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肌内注射异丙嗪12.5 mg预防变态反应。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建立体外循环通路,心电监护下严格无菌操作。首先进行血浆置换,每次置换血浆总量1 400 mL,血浆分离速度20~30 mL/min, 血流速度80~120 mL/min,治疗时间60~100 min;紧接着进行血浆灌流治疗,灌流总量4 000 mL,血流速度为120~140 mL/min,血浆流量为30~50 mL/min,灌流时间为2~3 h。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及经济状况,常规每间隔2~4 d治疗1次,68例患者共完成了146例次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最少者接受治疗1次,最多者接受治疗5次。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24 h内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给予及时处理。

2 结果

治疗中与结束后24 h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 (31/146),其中有部分患者在同一次治疗中出现不止一种不良反应,具体发生的不良反应见表1。出现口唇麻木等低钙表现例次最多(17.8%),电解质紊乱12例次主要也是低血钙,畏寒发生例次也常见(13.0%),与大量低于体温的血浆进入体内有关,并且主要是发生在气温较低季节。皮疹或皮肤瘙痒、恶心或腹胀、胸闷心悸与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无一例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以上不良反应给予保暖、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或地塞米松、呋塞米、吸氧、减慢治疗血流速度及补液升压处理后均能缓解,无一例患者因发生不良反应致死亡。

3讨论

ALSS是目前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手段,通过清除体内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衰竭肝脏的部分功能,为肝衰竭患者赢得肝细胞再生的时间,也为准备肝移植的患者创造了条件[4]。PE 和PP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人工肝治疗方法[5]。每次PE治疗需要血浆量达到3 000~4 000 mL,但我国目前血浆供应短缺突出,极大地限制了单纯PE的广泛开展。PP 可吸附血浆中各种毒性物质,包括胆红素、内毒素、胆汁酸和炎性介质等,但PP的缺点是特异性不高,对凝血因子也有部分吸附作用[6]。理论上序贯采用小剂量PE与PP联合治疗则可取长补短,较大程度地改善内环境,既能减少单纯大量异体血浆置换入患者体内导致变态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也能缓解目前突出的血浆短缺压力,为更多的患者争取存活机会。

本研究序贯采用了小剂量PE联合PP治疗了68例肝衰竭患者,进行了146例次治疗,治疗过程中与治疗结束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高(21.2%),尤其是变态反应中无过敏性休克发生,皮肤皮疹伴瘙痒者仅7 例次(4.8%),比国内文献均低[7—8],一方面是血浆总量控制在1 400 mL有关,也与治疗前患者均接受静脉推注100 mg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肌内注射异丙嗪12.5 mg预防变态反应有关;口唇麻木者发生率最高,达到26例次(17.8%),电解质紊乱中血钙降低最多见,是由于血浆置换过程中含较大量的枸橼酸钠,使血中的钙离子降低,因此患者治疗过程中或结束后可出现低血钙表现,所以需要重视补钙。在血浆置换过程中较多稍低于体温的血浆进入体内是患者出现畏寒的主要原因,尤其在天气寒冷时更易发生,所以更应注意保暖,冰冻新鲜血浆在使用前需要在恒温水浴箱内充分解冻。

初步研究表明,序贯采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减少了血浆用量,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有限的血浆资源。

[参考文献]

[1] Vaid A,Chweih H,Balk EM,et al. Molecular ab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 as artificial support therapy for liver failure[J]. ASALD J,2012,58(1):51—59.

[2] Bikhchandani J,Metcalfe M,lllouz S,et al. Extracorporeal liver perfution system for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across amembrar[J]. J surq Res,2011,171:e139—147.

[3]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 肝衰竭诊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2):1053—1056.

[4] 邝永玲,袁伟杰,张政,等. 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移植围手术期肝衰竭患者Gc球蛋白的影响[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3):196—199.

[5] 刑汉前,高登莲,赵鸿,等. 血浆吸附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J]. 传染病信息,2009,22(5):284—287.

[6] 范晶华,韦嘉,段志文,等. 序贯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的临床观察[J].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75—78.

血浆置换篇7

【关键词】 血浆置换;内毒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bilities of plasma exchange to remove blood endotoxin from patients. Methods Plasina exchange was performed 8 time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The changes ofblood endotoxi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anayzed.Results The levels of endotoxininpatientblooddecreased greatly.Conclusion Plasmaperfusioncanremoveendotoxinefficiently.

【Key words】 Plasma exchange;LPS

常规血液透析只能清楚患者血中小分子有害物质,而对重型肝炎的内毒素血症却无法清除。重型肝炎由于肝炎病毒引起的原发性免疫病理损伤和由于肝脏屏障功能受损,形成肠源性毒素,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的大分子物质--内毒素。其分子量远远超过了血液透析能清除的范围。而血浆置换(PE)可清除血中内毒素,补充正常人的血浆成分,减轻临床中毒症状。其他中分子量以上的毒物,如胆红素、肿瘤坏死因子、免疫力低下等等,据报道也有效果,但本文未涉及此项。以下是本文对8例重症肝炎患者PE清除内毒素的临床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历资料

8例重症肝炎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27~58岁,平均43岁,分两组。PE每周一次。治疗前后检测内红 素水平及患者临床症状。

1.2 原理

血浆置换是将患者的血浆引出体外,经过膜式血浆分离法,将患者含毒素或病理成份的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弃去,可以起到血液净化的作用。同时经另一通路补充等量的新鲜冷冻血浆或人血白蛋白等置换液,达到清除患者体内的毒素,阻断恶性循环,并补充血浆蛋白、凝血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以改善内环境。

1.3 主要资料Plasauto IQ 血浆分离器,内毒素 (LPS) 检测尝试剂盒,按说明书操作。

1.4 方法

选择静脉直接穿刺建立引一回血管通道。心电监护下,将血液引入血浆交换机,血流速度设在60~100 mi/min,治疗时间平均2.5~3 h,每次血浆置换量为2500~3000 ml,约体重的4%~5%,灌注血浆以40~60 ml/min速度,使

作者单位:130062吉林省肝胆病医院专家门诊

输入血浆量和置换血浆量达到平衡。置换出的血浆应废弃。

1.5 抗凝剂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采用普通肝素作抗凝剂,其用量以透析器不凝血为准,要个体化,平均剂量为25 mg,以后开动肝素泵,输入肝素5~20 mg/h,如有出血倾向者,灌流结束后予以鱼精蛋白/肝素量=1:1中和。

1.6 血浆置换结果统计

表1

血浆置换治疗前后内毒素(LPS)比较(XS)

LPS(ng/l)pre-exchangepost-exchangeP值

治疗一组58.64 11.0336.14 5.240.0009

治疗二组62.14 8.4930.7510.270.0009

上表可知,PE 治疗后患者内毒素水平下降显著,患者精神症状明显好转,乏力,腹胀、头晕、头痛、黄疸等症状明显减轻,食欲增强,但部分患者不久后病情出现反复。

2 并发症

由于输入异体血浆,可能出现皮疹,瘙痒,寒战等形成血浆过敏反应,治疗前可用小剂量地塞米松预防.还因为患者置换出大量病理血浆,此过程中易出现头晕,血压下降,恶心,心悸,胸闷等低血糖,休克反应,此时宜减慢血流速度,积极扩容,让输入血浆的速度快于置换出血浆的速度。

3 护理

血浆置换篇8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临床急重症,以广泛微血管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减少为病理特征。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异常、发热及肾脏损害。本病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则病死率可达80%~90%[1],年发病率为每百万人中3.7人,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感染、肿瘤、药物、妊娠及遗传等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血浆置换疗法的临床应用,TTP急性发作期治疗效果虽有明显改观,但仍然是临床上的急重症,并存在易反复发作等难以解决等问题。笔者收集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采用血浆置换术联合大剂量激素疗法治疗TTP患者22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采用血浆置换术联合大剂量激素疗法治疗TTP患者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国内关于TTP 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22~59 岁,平均32.8 岁;收治TTP 患者主诉为贫血、出血或神经系统症状等,不仅查体可见皮肤黏膜瘀斑等,而且12 例TTP 患者均有微血管溶血表现,且入院5 d 内均发病。主要表现有黄疸、发热、紫癜、间歇性抽搐以及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等。实验室检查示:血小板计数(3~15)×109/L,血红蛋白50~65g/L,网织红细胞4.0%~16.5%;患者乳酸脱氢酶及间接胆红素升高并且涂片可见红细胞碎片。22 例TTP 患者中2 例患者明确有肾功能损害,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如少尿、血肌酐升高等。其中1 例TTP 患者头颅CT 示右侧大脑基底节有梗死灶,其余均未见异常。

1.2诊断标准 ①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血片中可见巨大血小板、皮肤或其他部位出血、骨髓中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多、血小板寿命缩短);②微血管病性溶血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中、重度贫血、血片中可见较多的畸形红细胞>2%与红细胞碎片、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骨髓代偿性增生,以红系为主,粒/红比值下降、黄疸、血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可有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升高,结合珠蛋白、血红素结合蛋白减少,乳酸脱氢酶升高、与深色尿,偶可见血红蛋白尿。以上①、②两项合称TTP二联征;③无明显原因可以解释上述二联征。具备以上①~③三项即可初步诊断TTP。其他诊断依据包括神经精神异常、肾脏损害、发热、消化系统症状、软弱无力等。其中肾脏损害、发热与三联征同时存在称为TTP五联征。辅助检查包括ADAMTS13测定、组织病理学检查、凝血象检查、直接Coombs′试验、血浆中vWF因子升高。 1.3 方法[3] 采用美国血液技术公司提供的MCS+细胞分离机和一次性配套开放管路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置换液采用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和林格氏液,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取患者肘正中静脉进行穿刺,置换1800~2500 ml/次的血浆量,在大约去除血浆量1000ml时,即进行一次腾空倒置,置换液的输注顺序依次为30%晶体20%胶体50%新鲜血浆,置换速度为60~70 ml/min置换时保持出入量动态平衡。治疗次数为4~5次,在血小板上升至100×109/L以上,血红蛋白稳定,精神症状缓解1 w后,再行置换一次即可停止。置换同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疗法:甲基强的松龙500 mg/d,连续3 d,停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随时注意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并给予相应处理。

1.4疗效评定标准[4]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第三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患者病情在1个月内复发的为近期复发,治疗后6 个月内无复发现象的视为治愈。

2 结果

本组22例患者分别做血浆置换1~10次,其中15例好转出院,近期复发3 例,4例死亡。对所有患者血浆置换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血浆置换治疗后与血浆置换治疗前相比。患者的血清间接胆红素、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显著下降,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最早由Moschcowitz所报道,故又称为Moschc-

owitz病[5]。TTP至今仍是一种潜在致死性疾病,其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死率极高,需早诊断、早治疗。1964年TTP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病死率高达90%。近年来,随着对TTP发生机制研究的进展,血浆置换的出现,TTP病死率降至3%~22%。Matsumoto等指出PE对获得性TTP的治疗作用包括清除血抗ADAMTS-13抗体和清除vWF多聚体以及清除血浆中导致内皮细胞损伤的因子。Leblond[6]等报道58%的TTP患者在3~9次PE后出现疗效。大量报道提到血小板输注可加剧TTP的病理生理进展,后果不堪,故尽管TTP患者早期出现严重的血小板减少,但应避免盲目输注血小板。本组22例患者分别做血浆置换1~10次,其中15例好转出院,近期复发3 例,4例死亡。对所有患者血浆置换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血浆置换治疗后与血浆置换治疗前相比。患者的血清间接胆红素、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显著下降,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明显升高。

大量研究表明,采用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TTP,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提高疗效。但是本研究过程中所取样本量较小,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希望在日后的研究报告中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FugeR,BirdJM,FraserA,et al.Aclinicalfeatures, risk factor sand out come of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occurring after bonemarrow transplantation[J]. Br J Haema Tol,2001,113(1):58-64.

[2]廖纯兴,张忠强,潘巧玲,等.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2,40(1):70-72,82.

[3]王兆钺,余自强,苏健,等.伴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征的感染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10,23(5):259-261.

[4]马岚,沈昌明.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0,31(14):1946-1947.

血浆置换篇9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c)-043-01

治疗性血浆置换术(TPE)是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将病人血液抽出,分离血浆和细胞成分,弃去有致病因子的异常血浆,再将细胞成分与废弃血浆等量的置换液回输给病人的一种新型疗法。其主要作用是去除循环血浆中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或其他有害因子,从而缓解或去除症状,现已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及代谢障碍、中毒等疾病的临床治疗。我科于2004年7月~2007年7月间对15例病人进行了22人次的血浆置换术,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男9例,女6例。年龄在54~87岁,其中,50~60岁2例,60~70岁7例,70~80岁4例,80岁以上2例,平均年龄64.6岁。置换1次者8例,置换2次者7例。多发性骨髓瘤8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恶性组织细胞病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

1.2 方法

使用美国Haemonetics公司生产的MCS多功能单采系统机型,抗凝剂选用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血液保存液-Ⅰ,ACD与全血比例1∶10~1∶11,流速在40~70 ml/min之间,置换液全部为新鲜冰冻血浆,量在2 000~3 000 ml之间,置换时间2.5~4.0 h。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包括:①术前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时对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和疏导,说明TPE治疗的目的、原理、过程以及治疗的安全性,使病人对TPE有充分的认识,消除其紧张,恐惧的负性心理,主动配合治疗。②向病人介绍已接受TPE治疗并成功的病人与之交谈,通过成功病例的现身说法增强病人的信心。③告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将全程监护,并随时为病人提供一切必要的帮助。④术前嘱病人排尿,不要空腹或进食过饱。

2.1.2 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血型等。用物准备:备齐各种抢救药品、用品,一次性分离管路1套,抗凝剂,同型血浆,碘酒,酒精,棉签,胶布,无菌纱布及手套等。给予心电监护,建立重症记录单,并建立静脉通路。术前用药:非那根25 mg肌注,5%GS 40 ml+10%葡萄糖酸钙10 mg静推,地塞米松10 mg静推。

2.2 术中护理

2.2.1 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良好的静脉通路是TPE成功的基础和关键。一般选择肘正中静脉穿刺,固定要牢固,注意防止针头滑脱。术中要指导病人保持肘部呈伸直位,以确保血液流量的充盈通畅。

2.2.2 术中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每30分钟测量1次生命体征并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2.2.3 整个治疗过程严格无菌操作更换血浆时避免污染接口,并按照输血的操作规程进行核对、输注,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3 并发症护理

2.3.1 低血钙TPE治疗中使用的抗凝剂中含有枸橼酸钠,短时间内大量枸橼酸钠进入体内易引起枸橼酸钠中毒――低血钙。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经常询问病人有无口周、指趾末端麻木或四肢肌肉痉挛,如有就应考虑是枸橼酸钠中毒引起的低血钙,及时给予葡萄糖酸钙针剂静推可缓解。

2.3.2 低血压置换过程中血液抽出速度过快或补液量不足可引起血容量失衡,表现为心慌,气促,面色苍白,出汗,四肢湿冷,血压下降,应立即减慢放血速度,加快输液速度给予有效扩容,必要时暂停置换。为避免发生低血压,置换过程中应遵循等量置换原则,并使血浆滤出速度大致等同于输入速度。

2.3.3 变态反应由于病人体内的抗原和抗体结合而发生变态反应,除此之外,在置换过程中输入多人份的血浆也能使病人被动获得抗体从而引发变态反应。症状轻者皮肤瘙痒,荨麻疹,重者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血压下降出现休克表现。应根据医嘱使用激素及抗组胺类药物,严重者立即停止置换。

2.4 术后护理

2.4.1 一般护理置换术后嘱病人卧床休息。穿刺部位拔针后常规按压15~30 min,必要时可延长按压时间或局部给予沙袋压迫止血。同时嘱病人减少穿刺侧肢体的活动,以防止继发性出血。并用无菌纱布包扎穿刺部位,嘱病人24 h内勿清洗针眼以防感染。

2.4.2 术后无菌护理置换术虽然安全但毕竟是创伤性的治疗手段,且病人术后抵抗力下降易继发感染,因此术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严密观察病人体温变化,加强病房消毒,严格限制探视人员,防止交叉感染。

2.4.3 饮食护理术后给病人进高维生素、高蛋白质、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参考文献]

[1]傅强,李翠萍, 陈津,等.治疗性血浆置换术中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4,6(1):9-11.

血浆置换篇10

【关键词】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 激素;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二重感染

众所周知,在重症肝炎的救治过程中,病死率在70%以上[1];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使用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大致分为非生物型、生物型和混合型3类,目前应用较多的是非生物型人工肝[2]。本院使用其中的血浆置换术在重型肝炎的救治过程中具有操作简单、过程安全等特点,能有效清除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同时可补充凝血因子、白蛋白等机体所需成分,从而改善肝功能,为肝细胞再生提供机会[3]。但在治疗过程中为避免人工肝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过去使用了激素加以预防,如血浆置换过程的输血反应、溶血等。本文就笔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一些发现加以讨论,以供同道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所选病例均为2009年1月—2011年12月3年间在本院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患者,共有患者29例,其中男26例,女3例,所有病例均为慢性乙型病毒肝炎,属亚急性肝功能衰竭的25例,急性肝功能衰竭4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51岁,平均35.6岁;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次数最少1次,最多6次,平均2.2次。治疗组为术前使用激素(地塞米松),其中患者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51岁,平均36.5岁,属亚急性肝功能衰竭的13例,急性肝功能衰竭的3例;共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33例次;对照组为未使用激素,其中男12例,女1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49岁,平均34.5岁,属亚急性肝功能衰竭12例,急性肝功能衰竭1例,共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31例次。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全国肝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均无其他肝炎病毒感染,并可排除酒精性、脂肪性、药物性及其他代谢性、免疫性肝病可能[4—5]。两组病例均因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肝水解肽、甘草酸制剂、腺甘蛋氨酸等综合治疗疗效不佳而采用人工肝—血浆换术以支持抢救。

1.2 方法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所用机器为北京伟立公司生产的WLXEX—888型血液净化仪;所有生化检验均以贝克曼生化仪检测;治疗效果以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元时间下降值为参考。不良反应以呃逆发生以例次计;二重感染以发现咽拭子涂片镜检发现白色念珠菌例次计。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 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间治疗效果无差异。见表1。

2.2 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的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发生呃逆的例次为2例次,治疗后发生的例次为19例次;对照组治疗前发生呃逆的例次为3例次,治疗后发生的例次为5例次。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间二重感染发生的比较 治疗组及对照于治疗前均发现1例咽拭子涂片镜检发现白色念珠菌阳性;治疗后治疗组发现9例咽拭子涂片镜检发现白色念珠菌阳性,对照组仅发现1例咽拭子涂片镜检发现白色念珠菌。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从以上结果笔者发现,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前使用激素不仅未能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反而增加了不良反应及二重感染的发生率,弊多利少,同时两组均在人工肝前发现1例咽拭子涂片有白色念珠菌阳性,考虑重症肝炎患者本身因免疫功能低下致机会性真菌感染发生,故更不推荐在术前常规使用激素以预防溶血。

3.2 在治疗过程中发现使用地塞米松的患者,呃逆的发生率比较高,具体原因不明,可能与消化道或膈肌的不良刺激有关。

3.3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发现不论是否使用激素,两组均有3例发生溶血,经调整血浆交换泵的流速后可改善及预防,考虑机械性因素可能性较大。

3.4 因本区地域、经济及医疗条件、环境等条件所限,治疗过程中患者中途转院或因经济困难而放弃治疗的例数过多,未能就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术前是否使用激素的最终治疗结局加以比较,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以期得到更为完整的观察结果,在此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Sechser A,Qsorio J,Freise C,et al.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devices fulminant liver failure [J]. Clin Liver Dis,2001,5(2):415—430.

[2] 周霞秋.重型肝炎治疗新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73.

[3] 李兰娟.人工肝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47—173.

[4]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