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栽培技术十篇

时间:2023-04-03 02:52:52

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技术篇1

关键词平菇;筒袋;栽培技术

平菇属于真菌科侧耳属,丛生,多呈漏斗状,贝壳状,肾状等。平菇抗菌性强、生长快、产量高,容易人工栽培成功,非常适于农村家庭种植。平菇的一生分为2个阶段,即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实体形成阶段。菌丝体是平菇的营养体,主要功能是分解、吸收养分水分;子实体是平菇的繁殖器官,也就是人们食用的部分。

1平菇生长条件

平菇是一种腐生菌,所需营养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碳源,是平菇的能量来源,主要来源于秸秆、木屑等。二是氮源,是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原料,主要来源于麦麸、稻糠等。三是矿物质元素,它能够促进菌丝的生长发育,主要来源于石膏、硫酸镁等。平菇的原基分化需要变温刺激,根据出菇时的适宜温度分为高温品种(25 ℃)、中温品种(20 ℃)、低温品种(16 ℃)。平菇生长所需的水分来源于2个方面:一是培养基含水量(60%~65%),二是空气相对湿度,菌丝体阶段60%~70%,子实体阶段85%~90%。平菇是好氧性菌类,菌丝体阶段和子实体阶段都需要一定量的氧气。平菇菌丝体阶段不需要光,子实体阶段需一定散射光。平菇菌丝适于在偏酸性培养基中生长,最适pH值为5.5~6.2。

2菌种制备

把富含碳源、氮源、矿物质元素的原料,经人工加入适量的水和辅料,放入各种容器中经灭菌后成为适合菌丝生长的场所。一是母种(一级)的获得。母种制作要求无菌环境严格、工艺复杂,要经过反复提纯复壮进行生产实验后才能正式成为母种,才能够扩大生产。因此,农户生产时要到高校或科研单位购买。二是原种(二级)的制作。培养基的制备为玉米粒80%,木屑20%。菌种瓶洗净后培养料装至瓶肩处,表面压平压实,将瓶外壁擦试干净,用聚丙烯塑料袋封口。用手提高压锅高压灭菌。指针在0.5 Pa时排冷空气,当指针在1.2~1.5 Pa保持1 h,达到灭菌效果。将冷却后的菌种和要转接的母种及接种工具放入接种箱内,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30 min,然后接种。接种后的原种放入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在20~26 ℃条件下,一般25~35 d平菇菌丝就可长满原种瓶。三是栽培种(三级)制作。筒袋栽培技术特点是熟料栽培即先灭菌后装袋。熟料栽培转化率高,可达120%~150%。培养基配方:木屑78%,稻糠20%,石膏或石灰1%,糖1%。采用常压土蒸锅蒸气灭菌,灭菌容量大、成本低。培养料拌匀后,1层料1层料均匀撒播至锅顶后当温度达到100 ℃时排1次冷空气,最后保持8~10 h达到灭菌效果。栽培种用聚丙烯塑料袋(高压)或聚乙烯塑料袋(常压)盛装。规格为宽17 cm、长50 cm。灭菌后的培养料放入接种棚,接种棚及使用工具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30 min后,棚内无异味后接种人员入棚接种。塑料袋一端用火封口,另一端先装入一部分原种垫底再装入培养料,一边装料一边压实,顶部再用原种封口扎好。菌种量大也可中间放1层菌种,这样菌丝优势大、生长快[1-2]。接种好的栽培种及时移至培养室培养,室温保持20~26 ℃,30~40 d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3出菇管理

生产方式有2种,一是菌袋堆叠出菇法。菌丝满袋后,在菇棚内将菌袋平摆于地面,堆叠高度是:低温期6~8层,高温期(25 ℃以上)2~3层。2排之间留约60 cm宽的走道。之后菌袋两端用刀片将菌膜割掉,准备出菇。二是层架立体出菇法。适用于高温期出菇,有利于生产优质平菇。温度决定平菇长势快慢,调节温度可以使用遮荫帘、放凉水等方法。出菇期,大棚内相对湿度要达到85%左右,每天喷水2次[3-4]。每天通风2~3次,以棚内无异味、无畸形菇为宜。增加散射光照,达到能够在菇棚内正常看书读报的标准。

4病虫害防治

平菇菌丝生活力很强,生长速度快,具有抗杂菌能力。因此,在制种与栽培过程中,菌丝发育阶段管理得好,后期就不易感染杂菌。栽培平菇常见杂菌有木霉、青霉、曲霉、脉孢霉、根霉、枝孢霉、粘菌、鬼伞类以及酵母等。发现杂菌可用石灰粉遮盖污染部位,常见的杀菌剂有高锰酸钾1 000倍液、25%多菌灵500倍液等。栽培平菇常见害虫有线虫、螨类、蚋、鼠、蚁、蛞蝓、蜗牛、马陆、果蝇、菇蚊等。可用2.5%溴氰菊酯乳剂2 500倍液喷雾防治;用灯光和糖醋液诱杀蝇类等。

5出菇与采收

从子实体分化到形成菇体分4个时期:桑椹期,培养基表面分化出成堆的米粒状菇蕾,形似桑椹;珊瑚期,桑椹期后2~3 d,粒状菌蕾渐渐伸长,呈棒状菌柄,形似珊瑚;成形期为珊瑚状菌柄渐渐加粗,并在顶部形成菌盖,菌盖向一侧扩展,盖下可见到菌褶结构;成熟期为菌盖边缘由内卷渐趋平展,子实体发育成熟。采收时,丛生菇不可硬扳,以免将培养基整块带起,最好用刀紧贴培养基表面将菇体成丛割下。若是单生菇,可以一手按住菇柄根部的培养料,一手捏住菇柄轻轻扭下。

6参考文献

[1] 张新玲.平菇塑料袋立体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09(9):43-44.

[2] 王迪轩,何咏梅,徐放平.平姑塑料袋立体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3(12):35.

平菇栽培技术篇2

1.菌丝体培养。采用高压或常压灭菌,按常规法进行接种,培养达到生理成熟的菌丝体。也可以用高温强碱处理的发酵料培养菌丝体。具体方法配料时加4%生石灰,以石灰水形式加入料内,拌匀。然后以1000千克为一堆,堆积发酵。当料温达到60℃时,维持24小时,翻堆,反复进行2~3次。当原料手握感觉有弹性、呈茶褐色、无异味、pH值为7.5、含水量65%时,摊开降温。所用原料可以是棉籽壳、玉米芯或其他代用料。使用的菌种应是经试验在当地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优质适用菌种。

2.遮阳棚建造。选择菜园、庭院或沙壤土质的地方建棚。棚内挖长20米、宽1.3米、深0.22米的畦,两畦为一棚。畦中间留人行道,四周整实。起拱时用直径4厘米以上的毛竹对折成拱,然后用横竹加固,上覆薄膜并加盖草苫。

3.菌袋摆放。把长30厘米的袋子脱掉薄膜,按倾斜75度角摆放菌袋,直至满畦。放袋时需认真检查菌袋是否感染杂菌。若有,应用利器剔除,以防蔓延。

4.覆土处理。覆土材料以壤土为佳,冬季和早春用1%的石灰粉处理,晚春、早秋及夏季用3%石灰粉处理。处理后的土壤可用来覆盖菌袋,以袋上端土厚1.5厘米为宜,并用扫帚扫平。

平菇栽培技术篇3

论文摘要:介绍了用玉米芯和工业下脚料废棉袋装平菇的高产技术,包括栽培原料的选择、栽培料的配比、栽培料的配制和堆积发酵、装袋接种、发菌、出菇管理及生物转化率高等特点。

多年来,阳泉地区食用菌生产以玉米芯为主料配比小麦麸和米糠,不仅产量低而且原料麦麸成本大、效益低;阳泉有2家大型的纺织企业,每年的工业下脚料废棉产量很大,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因此利用本地的下游资源玉米芯和工业废棉为原料栽培平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试验和生产经验,得出了一套利用玉米芯和工业废棉袋装平菇的高产技术。并成功地在阳泉地区进行了大面积推广,有效地带动了阳泉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1 主要栽培原料的选择

玉米芯要求是干燥新鲜、无霉变。粉碎成玉米粒大小的颗粒状,原料废棉从纺织工业购置干净、无雨淋霉变的工业下脚料废棉。

2 栽培料的配比

据有关资料,玉米芯的碳氮比在100:1左右,而适合平菇生长的碳氮比约为60:1,这就需要加入工业废棉和尿素来提高栽培料的营养及含氮量;栽培料的最佳配比为:玉米芯(粉碎成玉米粒大小)1000kg、工业废棉100kg、尿素3.5kg、磷酸二氢钾1kg、生石灰50kg、50%的多菌灵0.1%、石膏1%。

3 栽培料的配制和堆积发酵

将以上配比的玉米芯和工业废棉干拌均匀,再将尿素、磷酸二氢钾、多菌灵、石膏溶于水中后均匀洒到栽培料中,最后用石灰水将栽培料拌湿,注意废棉不易吸水,加水时要踩踏使其充分吸水,栽培料总加水量为65%~70%。栽培料含水量以用手紧握栽培料指缝间有水珠渗出但不滴下为最佳,拌好的栽培料要堆积发酵,料堆高lm,一般堆积24h后栽培料就会升温到60℃~70℃,保持12h后进行第1次翻堆,将表面和四周工业废棉翻到料中,堆积24h后再第2次翻堆,此时腐化的料中可见有大量白色放线菌:栽培料一般翻堆3次、翻堆间隔24h、发酵时间7d为宜,注意翻堆间隔时间、发酵天数不宜过长和过短,时间过长则发酵温度高,营养消耗大;时间过短则发酵温度低,栽培料未腐熟平菇菌吃料差而且易滋生杂菌。

4 装袋接种、发菌

在装袋前应先挑选菌丝粗壮且无杂菌的栽培种,用0.1%高锰酸钾液将栽培种外部全部消毒,再用手把栽培种扳成枣粒大小的颗粒,避免菌丝损伤太厉害而影响萌发。将发酵好的栽培料装入规格为22cm×24cm×45cm的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中,装袋过程中要在袋的两端接种栽培种,接种量尽量大些(10%),使菌丝能尽快布满栽培袋两端料面,以杜绝杂菌侵染。装袋用手工或螺旋推进式简易装袋机把栽培料装入事先裁好的塑料袋中。若用手操作,要边装边用手指压,手压时只沿袋壁周围压紧,中央稍压,形成周围紧中央松、两端紧中段松。松紧合适,有利于平姑菌丝的生长。若装得过紧,氧气不易进入袋内,发菌慢:装得过松,难以出菇。把接种好的菌袋移入消过毒的培养室中并以“井”字形堆放,一般堆4层。培养室的温度要求保持在(25±2)℃,空气的相对湿度70%左右,接种2d~3d,菌种开始萌发,四周长出白色菌丝,并逐日扩展连接,此时要特别注意料温不得超过30℃,若温度升高达30℃,必须开窗降温;接种4d~5d菌丝开始吃料,8d~10d菌丝布满栽培袋两端料,此时要注意杂菌的污染情况,一旦发现,应及时拣出处理。此后菌丝开始向深层蔓延生长,菌丝代谢旺盛、生长加快、呼吸作用加强,需氧量日益增大,产生的CO2增多,因此每天需开窗更换新鲜空气,接种30d左右菌丝长满全部栽培袋,继续促进菌丝生长,使菌丝累积充足营养,准备出菇。

5 出菇管理

将发好菌的栽培袋移入出菇室内,将菌袋口打开并将其反卷,放在垫有砖的上面垒成高1m左右的菌墙,菌墙间行距不小于80cm,便于出菇、操作管理。料温不得超过22℃,菇房的温度要控制在20℃以下,一般以13℃~17℃最为适宜,要拉大昼夜温差,其变动幅度为5℃~8℃左右:提高菇房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要给予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散射光,一般3d~4d菌丝即可形成原基并分化成菇蕾,当菇蕾转化发育为子实体后开始喷水保湿,喷水要按照轻喷、勤喷、细喷的原则,不宜在菇体上多喷水。当子实体长到菌盖大小不变,边缘展开,孢子尚未弹射时,及时采收。采收完第一茬菇后,要及时清除菌墙上的死菇、烂菇、病虫菇等,用干净的粗铁丝在料面上来回拉动几下稍加压实,停止喷水2d~3d,让菌丝充分恢复并积累养分,再出第二茬菇。当采收完二茬菇后,栽培袋中料的营养、水分多半丧失,为提高产量、品质和栽培袋料的生物转化率,采用脱袋抹土泥垒菌墙的方法,先在干净的黄土中加入一些生石灰,用水搅拌成稀泥,把脱袋的菌料用稀泥垒成菌墙,层与层之间要用泥粘结充实,菌墙的两个侧面也要抹上1层稀泥,在菌墙的上端用泥抹成1个水槽,水槽中放人营养水,让营养水从上向下渗入到培袋料中。用此方法处理的第三茬菇的产量、品质往往不亚于第一茬菇,由于可以一直加营养水,所以能采收四茬一五茬菇,使得生物学转化率高达200%。

平菇栽培技术篇4

关键词:平菇;玉米秸秆;栽培;技术要点

平菇是我国生产的主要食用菌之一[1-3]。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17年全国平菇总产量546.39万t,占全国食用菌产量的14.72%。随着平菇栽培规模的逐年扩大,传统原料棉籽壳的供应日趋紧张,价格居高不下,连年上涨,制约了平菇产业的稳定发展。玉米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的谷类粮食作物,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4],也是甘肃省的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秸秆(主要有玉米芯和玉米秆)的碳氮比为105.2%~107.0%[5],是栽培平菇的优质原料,也是玉米生产的主要废弃物。2017年甘肃省玉米秸秆产量935万t[6],资源十分丰富。但是这些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开发利用不够[7],大多弃置于自然环境或露天焚烧,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浪费[8]。利用玉米秸秆栽培平菇可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达到变废为宝,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的目的。近年来,利用玉米秸秆栽培平菇也是平菇新型基质研发的热点[9-12]。我们在系统研究和生产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栽培效果良好、推广利用价值较高的玉米秸秆栽培平菇的技术,旨在为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1培养料配制

1.1优选原料。为保证栽培的质量和效益,主料和辅料均不能选择产自污染农田的材料,添加剂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必须使用时一定要做到不使用成分不明的混合添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抗生素。要求使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水,不用工业废水、污水和河塘水。1.2科学配比。培养料的配制原则是碳氮比合理,软硬粗细搭配科学,营养成分均衡,原料安全达标。配方1:玉米芯52.2%、棉籽壳34.8%、麸皮10.0%、石灰2.0%、石膏粉1.0%[13]。配方2:玉米芯52.2%、棉籽壳17.4%、木屑17.4%、麸皮10.0%、石灰2.0%、石膏粉1.0%[13]。配方3:玉米芯34%、棉籽壳53%、麸皮10%、石灰2%、石膏1%[14]。配方4:玉米芯44.65%、大豆秸秆44.65%、麸皮5.00%、豆粕2.00%、尿素0.70%、石灰2.00%、轻质碳酸钙1.00%[15]。配方5:玉米芯84%、麸皮10%、尿素1%、石灰5%[16]。配方6:玉米秆52.2%、棉籽壳34.8%、麸皮10.0%、石灰2.0%、石膏1.0%。

2栽培工艺

玉米秸秆栽培平菇可分为熟料栽培、生料栽培和发酵料栽培3种方式[17]。2.1熟料栽培。工艺流程:按配方配料预湿拌料装袋灭菌接种菌袋培养出菇管理。根据选定的培养料配方比例称量所需原料,将新鲜,干燥,无霉变的玉米芯、玉米秆或棉籽壳等主要原料,按料水质量比为1∶1.4~1.6的比例拌匀后加入适量石灰预湿,可采用机械搅拌预湿、人工加水预湿或浸泡预湿等多种方式。边加水边搅拌,直到玉米芯、玉米秆等主料全部浸透无白心或料堆下有水渗出,堆制24h。将剩余辅料加入,调节含水量至650g/kg左右,pH8.0左右。配料搅拌均匀后装袋,菌袋一般选用230mm×460mm×0.003mm的聚乙烯塑料袋。常压灭菌,灭菌器内菌袋摆放不宜太多,菌袋之间要留有一定空隙,使菌袋受热均匀,易于蒸透。温度达到100℃以上后保持14~18h。灭好菌的菌袋应及时接种,以免久置后杂菌污染,造成制袋失败。选择适龄菌种,无菌操作。接种后菌袋应“井”字形放置在相对恒温的培养室内。培养室保证清洁卫生,温度控制在18~23℃,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5%左右,根据实际情况实时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菌袋菌丝布满且有少量小突起时及时摆放出菇,一般采用堆垛式出菇,菌袋可堆码5~8层,空间利用率高,节省劳力。2.2生料栽培。工艺流程:按配方配料预湿拌料接种装袋菌袋培养出菇管理。生料栽培在配料、预湿和拌料阶段与熟料栽培相似,但对原料的要求极高,必须选择新鲜的原材料。接种和装袋同时进行,一般菌袋要做扎微孔处理,用缝纫机空针纵向扎4道微孔,透气孔间距10mm左右。装袋前,把料再充分混拌1次,将菌种掰成红枣至核桃大小备用。料的湿度以手握料指缝间有水渗出且不滴下为宜。随拌料随装袋,采用3层料4层菌种层播法,料层分布均匀,菌种尽量贴着袋壁,随装料播种随压实。保证装袋一致,松紧合适,一般以手按有弹性,手压有轻度凹陷,手托挺直为度。菌袋培养时温度控制为“前高后低”,前期温度控制在22~25℃,利于菌丝快速萌发;菌丝快速生长后温度降低至18~20℃,利于发菌整齐,并抑制杂菌的生长;发菌温度超过26℃时要及时疏散菌袋并加强通风,使尽快散热降温。菌袋长满后管理同熟料栽培。2.3发酵料栽培。工艺流程:按配方配料预湿建堆翻堆接种装袋菌袋培养出菇管理。发酵料栽培与熟料、生料栽培相比,生长周期短,工艺简单、便于操作,效率高、成本低。玉米秸秆的发酵周期一般10~15d,夏季温度高于30℃时发酵周期缩短2~3d。接种装袋、菌袋培养和出菇管理环节与生料栽培相同。玉米秸秆发酵料栽培时,玉米芯的粒径应小于15mm,玉米秆应小于20mm丝片状。玉米秸秆发酵的时间间隔一般分别为4、2、2、2d。将准备好的原料按照选用的配方,采用机械拌料预湿、人工加水预湿、水池浸泡等多种方式,将玉米秸秆和水按料水质量比为1∶2.0~2.5配料,边加水边搅拌,同时加入适量石灰粉,注意不要加水过快,避免水快速渗出,直至玉米芯全部浸透无白芯,堆置1d。第2天加入各种辅料,拌匀后开始建堆,堆高600~800mm、宽1300~1600mm,长度根据场地和培养料量确定。培养料的含水量控制在700g/kg左右,pH9.0~10.0,颜色为金黄色。用直径50mm的木棒在料堆上部、横竖间隔30~40mm打通风孔,木棒要求插到料堆底部。第2天,料堆温度上升至40℃左右,保持即可。若料温不变,就要及时翻堆。建堆后第4天进行第1次翻堆,料堆表面特别是打孔处升起白色烟雾,此时料堆中部、上部温度最高温度可达到60~70℃,下部温度50~60℃,翻开料堆截面可以发现上部及边缘部分有大量白色菌丝,料堆颜色由金黄色变成黄褐色,含水量略有下降,pH下降。翻堆时要求将内部培养料翻至外部、外部翻至内部,保证培养料翻匀。建堆后第6天进行第2次翻堆,测量料温,此时温度开始下降,上层与中层温度一致(60~65℃),此时料堆颜色为深黄褐色,pH为8.5~9.0。建堆后第8天进行第3次翻堆,调节培养料的含水量,当外界环境干燥、空气相对湿度连续小于40%、培养料失水严重时,加入质量浓度为50g/kg的石灰水,调节培养料含水量至650~670g/kg。补水时加入麸皮等营养辅料,拌匀后建堆。培养料颜色变为褐色,温度依然保持在50~60℃。建堆后第10天进行第4次翻堆,此时培养料颜色呈深褐色,颗粒外部附着白色菌丝,无酸臭味、氨气等难闻的气味,培养料含水量为650g/kg左右,pH降至8.0左右,上层培养料的温度依然在60℃以上。建堆后第11天,将培养料摊开散热,温度降低至30℃以下即可开始装袋接种。

3注意事项

平菇栽培技术篇5

论文摘要 介绍了平菇的生物习性,并总结了稻草栽培平菇高产稳产技术,包括:培养料的选择和处理、选用优良菌种、适当加大菌种用量、加强发菌期管理、后期喷施营养液以及加强病虫防治。

平菇是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具有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很强、原料来源广泛、生长周期较短、生物效率高、栽培方式多样等优点。平菇生长发育的过程分菌丝体和子实体两个阶段。菌丝体为白色绒毛状,是平菇的营养器官,主要吸收利用培养料中养分;平菇子实体丛生,菌柄基部互相连结,有些叠生,菌盖为贝壳状或扇状,直径4~10cm或更大,发育初期青灰色,后变为浅灰色或褐黄色,成熟时呈灰白色,菌肉白色,肥厚柔软。

平菇在生育的全过程中,有自己特有的规律。因此其生长发育,同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了解平菇的生长规律,对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很重要。在平菇的生育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有温度、湿度、水分、光线、空气、营养以及酸碱度等条件。平菇菌丝生长的温度最佳范围是15~36℃,以24~28℃最适宜。菌丝体发育阶段,要求栽培料的含水量在60%~70%左右,子实体发育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平菇的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有光反而使菌丝生长速度下降;子实体发育必须有散光,没有光子实体就不能生长,但不能有强光,否则也会阻碍其生长。

稻草栽培平菇现已推广普及,但产量高低悬殊。笔者经过长期反复探索与实践,总结稻草栽培平菇要取得高产稳产,要把握以下关键技术。

1培养料的选择与处理

稻草要干燥无霉变,色泽金黄,最好是中稻草和糯稻草,并经过三方面处理:一是曝晒2~3d,以杀死部分粘附在稻草表面的病菌和虫卵;二是用1%~2%的石灰水浸泡1~3d,以去掉表面的蜡质达到软化,进一步灭菌、杀虫;三是将浸过石灰水的稻草用清水冲清后上堆发酵,使堆温达60℃以上,其间翻堆1次。经过处理的稻草,质地柔软,病虫害少,含水量适宜,播种后利于发菌。

2选用优良菌种

菌种的优良标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菌种的种性,如品质、产量、抗逆性、温型等;二是菌种的纯度;三是菌种的适应性。要选用种性好、抗逆性强、纯度高、无虫无杂菌以及适合在稻草上生长的、具有较强的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如高邮955、秋丰500等优良菌株。

3适当加大菌种用量

由于稻草质地疏松,同量的稻草培养料较棉子壳料的体积要大,因而菌种用量要由棉子壳料用量的10%~15%提高到20%~25%,这样才能形成生长优势,阻止杂菌污染。

4加强发菌期管理

平菇栽培成败的关键在于发菌期的管理,发菌期管理重点在于水分管理。一要科学管理水分。发菌时的水分管理原则是要保水,使水分不易失掉,而不是失掉后重新补水。要保证拌料时60%的水分能长久维持,这样菌丝才能发得好。发菌时补水还易造成污染,所以应尽量避免。床栽保水的办法用塑料薄膜,防止水分蒸发。二要压料发菌。因稻草质地疏松,常规法稻草栽培平菇播种初期难发菌或不发菌,而一旦菌丝吃料后稻草纤维素被分解,疏松的菌床就会下陷,致使料内水分溢出,菌丝难以继续生长。因此,要夺取高产必须压料发菌。其做法是:室内栽培,播种后覆盖薄膜,膜上放木板再压重物;室外栽培,在膜上放些稻草,草上再加泥土。这样既可保温保湿,又可使草料结实,有利发菌。现蕾前,去掉压料物,拱膜出菇。

5后期喷施营养液

稻草与棉子壳相比,所含营养略差。因此后期要喷施营养液,以复壮菌丝,更好地分解吸收稻草基质中的有机物。具体做法是:采收第2批菇后可选喷下列营养液:在100kg水中,加尿素100g、磷酸二氢钾100g和白糖1kg,每l00kg草料喷此液4~6kg;在100kg水中,加蔗糖2kg和尿素200g,每100kg草料喷此液3~4kg;在100kg水中,加三元复合肥1kg和白糖1kg,每100kg草料喷此液3~4kg。通过后期喷施营养液,一般可增产15%~20%。

平菇栽培技术篇6

1 场地的选择

水源充足、通风良好、温度稳定、保湿性好、便于调节光照、远离养殖场、垃圾推。

2 物料的准备

2.1 原材料 凡是新鲜、无霉变、未腐烂的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等养份的可利用的工农业下脚料都可以,根据不同品种,因地制宜选择材料,通常使用锯末子和玉米芯。

2.2 配方

2.2.1 传统配方:以1锅2000袋计算

主料锯末子50斤:阔叶硬杂木为佳(松木除外)粗的比细的好,无霉变陈的比新的好。玉米芯30袋:新鲜、无霉变,粉成花生粒大小,过细影响菌丝生长。

辅料麸子7袋:新鲜、无霉变,纯度高。玉米面200斤:新鲜、无霉变。油质饼3斤:(棉籽饼、豆饼、瓜子饼)新鲜、无霉变。二氢钾:0.1-0.2%食用菌专用的6袋。尿素:18斤。硫酸镁:10斤。过磷酸钙:60斤。多菌灵:用50%的可溶性食用菌专用的6袋。石灰:80斤。石膏:60斤等。

其它菌袋(聚乙稀塑料袋)220-230×520×4道13公斤。套环:直径7cm,用包装带截成22cm长,用钢锯条或电烙铁制作,1公斤做250个左右,16公斤。皮套:3斤有5000个左右。纸盖:封口纸,报纸制作。煤:1000斤。菌种:200袋。

2.2.2 新配方;以1锅2000袋计算

主料锯末子、玉米芯:和传统配方一样。

辅料食用菌菇农乐系列一平菇专用增效料,1200斤。

其它和传统配方一样。

3 拌料和装袋

3.1 拌料:充分拌均,水分适宜。①玉米芯预湿,使水分充分浸透。②把预湿后的玉米芯与专效料混拌均匀,加适量水,水不渗出,以免养分流失。③第二天拌料,加上锯末,边掺头一天拌均的料,干拌细拌一遍。④加水,拌料均,使含水量达到60~65%,也就是一搓成团,一碰即散,PH值达到8~9,及时装料。

3.2 装料:松紧适中,水分均匀。先把塑料袋一端扎好,把底打起,随装随压实,装料松紧要适中,手按料袋有弹性,手抓料袋有硬感,装时坚硬杂物要检出,破袋要用胶带粘补,装完扎口,随时翻料,及时灭菌,装完不超过4小时,以免料酸化变异。

4 灭菌

4.1 搭建灭菌锅 简易锅炉,在锅炉一侧。平地上铺一块4.5m×4.5m的塑料,用砖搭成4m×4m的框,里面插花立砖,同时把锅炉的出气管放进,上面放上粗铁丝网或钢筋网,铺上一层袋子,最好用麻袋。

4.2 装锅 摆放装完的袋子(2000袋),上面蒙上一层塑料,加上一层扇布,四周用沙袋压好,搭建好灭菌锅。

4.3 烧锅 把锅炉里加水至八分,点火加热,当料温达到100℃(用温度计)时开始计时,一般情况维持12小时以上,在灭菌过程中前期火要猛,使温度迅速达到100℃(一般需3小时)以后要稳,使温度维持100℃以上,达到灭菌效果,在灭菌过程中,利用看水管及时将开水加入,以免干锅。灭菌后停止加热,等温度降低后,再将料袋取出,灭菌完成。

5 接种

5.1 菌种的选择 目前栽培的有65个平菇品种,都比较适合我地区栽培种植。

5.2 菇棚、菇房消毒 接种提前15天左右对大棚进行消毒处理,对棚内进行杀虫杀菌工作。方法:用硫磺进行熏蒸,用量为15g/立方米,通常棚内密封都不是很严格,所以应该把用量加大到20-25g/立方米,密封熏蒸24-48小时,然后可以进行通风换气,使棚内保持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环境。

5.3 接种室的消毒 在消毒之前应该把灭好菌的菌袋降到25℃以下,以及所接种用的一系列的工具包括菌种,一起移入接种室,利用表面消毒,结合熏蒸消毒的方法进行消毒工作。表面消毒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指的是用来素水进行表面喷洒,使用浓度2~3%,用浇花的小喷壶兑2盖就可以。熏蒸消毒,就是用高锰酸钾和甲醛进行空气中杀菌,使用方法为甲醛10ml兑5g高锰酸钾每平方米,密封熏蒸8-10小时。

5.4 接种 当时间达到后,方可进行接种,工作人员进入接种室进行接种时,应该对所穿的服装、手、工具,用来素水或酒精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才可以进行接种,方法是:打开菌袋一端的袋口,把种子打成花生粒大小的颗粒状,用量为5-10%,均匀的放入袋内,再用套环和报纸进行封口,依次地另一端进行接种,记住在操作过程中手、工具不能碰培养料,避免带入杂菌,最好在低温的时候进行接种(低于20℃)。

6 养菌

接好的菌袋应该及时搬入干净、避光、通风良好的菇房,菇棚内进行养菌,在养菌的过程中应该记住这四大要素温度5-30℃,最适为22-26℃;湿度55-70%;

光照,暗光培养;空气,适当通风。

7 合理排放菌袋

通常在气温高的时候,采用井字架码块,一般气温在20-26℃时,块高为5-8层,当气温升至28℃,降低到2-4层,间距不少于50cm,同时加大通风换气,当气温升至30℃,菌袋必须单层摆放,并加大通风散热,当气温达到35℃以上迟迟不降温,必要时可以泼冷水降温,相反气温低时可以加大垛的高度和密度。

8 适时倒袋,翻垛

正常情况下7-10天,应倒垛一次,若温度上升过快应及时倒垛,调整菌袋的排放位置,使菌丝均衡生长,并根据气温和料温的变化,及时调整排放的高度和密度,以免造成烧菌的现象。

平菇栽培技术篇7

20多年来,方金山先后引进开发了20多个珍稀食用菌品种;撰写、发表了有关食用菌种植的文章30多篇;培训全国各地学员1万余人次,辐射面积达全国18个省的38个市区。他先后获得了“江西省劳动模范”、“江西省农村科普先进个人”、“全国科普惠民兴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苦学多试,终于熟练掌握了食用菌培植技术

经历过屡次创业失败的方金山不断摸索食用菌栽培技术,几年下来,仅熟料栽培和废料再利用这两项技术就为他盈利10多万元。在搞好平菇、金针菇、香菇等中低档菌菇品种栽培的同时,方金山还大胆开发了市场发展前景较好的珍稀食(药)用菌。近几年,他与江西省农科院联合开发了杏鲍菇、鸡腿菇、牛肝菇等品种,先后都获得成功。2005年他又和东华理工大学联合培育成功了虎奶菇,2007不仅获得了国家农业科技成果项目资金转化项目的资助,同时还获得了江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抚州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积极带动农民学科技共致富

创业成功的方金山并没有忘记众多没能脱贫致富的农民兄弟们,他一直都在积极开展科普工作。目前,他已拥有固定的栽培房10000平方米,塑料大棚6420平方米,基地发展成为了抚州市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产品也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2007年“方金山牌”茶树菇又获得了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的荣誉称号。从2002年至今,方金山已在周边乡镇开设培训班60期,培训人数4200余人次。他还先后到北京、湖北等地开设培训班,开展技术交流,传经送宝,培训人数达8000余人次。

创办农技组织,广泛普及食用菌栽培技术

方金山于2000年创办了临川区食用菌协会。推行“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通过外跑市场、内联会员和实行保护价收购等措施,让会员和周边农民进行无风险生产食用菌,从而大大提高了农民栽培食用菌的热情。为了能让更多的农民兄弟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更快地脱贫致富,方金山开始著书立说,传播食用菌栽培技术。他于2005年主编了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食用菌培育法》、《草菇栽培技术》,2008年又主编了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无公害茶树菇栽培技术》,2009年应金盾出版社邀请编写了《姬菇规范化栽培致富》、《虎奶菇栽培技术》、《名贵珍稀菇菌生产技术问答》。方金山还先后撰写了《袋装平菇的技术管理要决》、《杏鲍菇高产栽培技术》、《大球盖菇栽培技术》等实用技术文章在报刊上发表。

为把食用菌产业做大、做优,带领更多的农民兄弟脱贫致富,2005年,方金山在临川食用菌协会的基础上,创立了抚州市临川金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到目前为止,合作社已经注册了4个商标,成功地申报了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蔬菜)基地。方金山的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还相继获得了江西省、抚州市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荣誉称号。不仅如此,为了方便将虎奶菇人工繁育这一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栽培技术在社员中迅速推广,合作社先后制定了东华虎奶菇的生产标准、干制技术标准、生产技术资料以及统一收购标准。“未来,合作社将会为社员及全国各地的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方金山如是说。

(江西省临川区科协 汪雨萍 邮编:344100)

平菇栽培技术篇8

关键词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

金针菇是常见的食用菌产品之一,具有菌柄脆嫩、菌盖黏滑、味道鲜美等特点,而且营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尤以赖氨酸、精氨酸含量最高,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菌。近年来,随着栽培技术的提升和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改变,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在各地迅速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制约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成败的主要因素除了原料、气候、环境及销售渠道等因素外,产量高低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而决定产量的关键环节是栽培过程中采用了再生法栽培技术。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现将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优点

再生法与直生法 (常规栽培模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生产制袋及发菌管理方 法全部一致的条件下,再生法出菇具有明显的高产、优质的特点,产品的商品性大大提高,产量较直生法提高约26.5%,商品价值提高约35%,不足之处是生 产周期增加了8 d时间,生产用工、用电成本略微增加(每袋约增加成本0.1元)。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相比普通栽培方法具有高产、优质的特点,产品色泽一致,菌柄 粗细均匀,长度基本一致,商品价值高。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是金针菇栽培技术的一项创新,其主要特点是利用金针菇在菌柄基部上能产生二次分枝的再生 特性,利用工厂化栽培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灵活可控的特性,设法抑制头茬菇蕾的生长,促进菌柄基部的二次分化,产生大量的再生菇蕾,从而提高金针菇产 量和质量。

2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

2.1制袋

配方①:棉籽壳70%,麸皮28%,碳酸氢钙1%,石灰 1%;配方②:棉籽壳35%,玉米芯35%,麸皮28%,碳酸氢钙1%,石灰1%。各配方料水比为1.0∶(1.3~1.5),含水量65%。玉米芯用石 灰水浸泡12~14 h,棉籽壳在混合前拌水预湿,料搅拌好后进行装袋[1],采用17.5 cm×40.0 cm,厚0.05 cm聚丙烯塑料袋装料。采用冲压式装袋机装袋,装料高14.5 cm,人工用直径2.5 cm圆形木棒在袋内料中央打眼,深10 cm,沿棒四周将袋内料压紧,旋出木棒,以套环和棉花塞封口,竖置于周转筐内,移入灭菌器。

2.2灭菌接种

灭菌通常选用高压 灭菌,常规操作减压放气后约2 h温度升至121 ℃,保持3 h后停火,自然冷却至常压后出炉,将菌袋移送至无菌冷却室冷却。也可用常压灭菌,袋温100 ℃保持12 h以上,焖锅6 h后出炉。待料温降至25 ℃左右可接种,接种前做好菌种检查及消毒工作,选择适龄、健壮、无杂菌感染菌种。接种可人工接种箱接种,也可在无菌室内流水作业。

2.3菌丝培养及催蕾

菌丝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0~22 ℃,相对湿度在65%~70%,暗光培养,菌丝生长后期每天适时通风。培养室温度在菌丝27~29 d基本长满菌袋后,间隔3~4 d降温1次,每次降低2~3 ℃,降至13 ℃左右进行袋内催蕾,每天适时光照,诱导针尖菇形成[1]。菌袋发菌速度要一致,菌袋成熟的同步性要好。要求同批次生产的菌袋的发菌速度基本一致,这就对 生产制袋的原料含水量、制袋松紧度、接种时间、发菌温度等要求一致,菌袋制作要统一标准,发菌过程中室内的温度要一致,适时翻袋等[2]。

2.4适时开袋

开袋时间的正确把握直接关系到再生菇的形成,也是再生法出菇的的重点和难点。通常要求在低温、光照刺激下,金针菇在没有开袋的情况下进行袋内出菇,但由 于袋内出菇CO2浓度过高,金针菇长势细弱如针尖(或须状),没有菌盖,俗称“针尖菇”,当针尖菇布满菌袋80%以上,长度3~4 cm左右时即可开袋,过早、过迟对再生菇的形成和品质都有较大影响,过早开袋针尖菇没有长齐,再生效果差;过迟开袋消耗培养基内的大量养分,且在温度较高 的情况下容易形成烂菇,不利于再生菇形成。经14~18 d的低温、光照刺激后,针尖菇可布满菌袋80%,长度3~4 cm应及时开袋,拔去套环和棉花塞,割掉离料面1 cm以上的塑料袋膜,移至出菇房的中间3层栽培架上。

2.5再生菇培养

出 菇室温度控制在5~7 ℃,相对湿度在75%~80%。再生菇是第1批针尖菇倒伏后生长的,针尖菇在制冷机组运转风力作用及相对较低的湿度下,开袋3 d后倒伏,不具有继续生长的能力,但尚未完全枯萎,其根部在适宜条件下可分化出大量的原基,这时停止强制通风,增加湿度至85%~90%,创造有利于再生 菇形成和生长的环境,促进再生菇蕾形成。如果针状菇在袋内因透气性好已长出菌盖,则不容易倒伏生出再生菇,可人工剪去菌盖,加强通风,促进枯萎[3]。再 生菇蕾长至3~5 cm时,应及时套袋,过早不利于培育壮(下转第156页)

(上接第153页)

苗,或抑制再生菇蕾形成,过 迟容易导致菌盖开伞,降低商品性。套袋规格20 cm×40 cm,套袋高度高出菇蕾顶部3~4 cm,并将菌袋移至栽培架的顶上1~2层。每天适时通风和光照,使再生菇蕾长平并整齐,后再进行1~2次拉袋,以达到菌柄伸长及壮菇的目的。经5~6 d后将栽培袋从栽培架上调下来,放在栽培架的底层,6~7 d后采收[4]。

2.6采收与销售

当子实体长至17 cm左右,菌盖直径0.5~1.0 cm时及时采收;并根据市场要求进行分级包装,切去菇根,整齐装入指定包装袋内,抽气,扎口,装入纸箱或泡沫箱,移至温度3~5 ℃的冷库保藏,及时销售。

3参考文献

[1] 赖腾强,张雅萍,张平,等.再生法工厂化栽培白金针菇[J].南方园艺,2010(3):52.

[2] 赖腾强,张雅萍,张成亮,等.白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10(7):31.

[3] 石磊.金针菇栽培新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142.

平菇栽培技术篇9

(河池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广西 宜州 546300)

摘要:以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苞壳为主要原料,进行灵芝(Ganoderma lucidum)、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和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周年栽培试验。结果表明,3种食用菌的菌丝体长势良好,生物学效率、总产值和毛利率均较高;灵芝—秀珍菇—平菇是食用菌周年化栽培比较理想的品种搭配模式。

关键词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苞壳;食用菌;周年栽培

中图分类号:S664.2;S646;S60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1-0108-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1.028

Year-round Cultivation of Edible Fungus with

the Chestnut Spiny Involucre

QIN Bao-shan,WU Kang-dong,HUANG Chun-feng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Bioengineering, Hechi University, Yizhou 546300, Guangxi, China)

Abstract: Three edible fungi including Ganoderma lucidum, Pleurotus geesteranus and Pleurotus ostreatus were used for annual cultivation with chestnut spiny involucre as raw materi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ree kinds of edible fungi mycelium grew well with higher in the biological efficiency, output value and profit margins. The model of G. lucidum-P.geesteranus-P. ostreatus is the ideal model for annual cultivation.

Key words: chestnut spiny involucre; edible fungus; annual cultivation

收稿日期:2014-09-29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桂教科研[2010]6号);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GXNSFA018119)

作者简介:覃宝山(1967-),男,广西宜州人,副教授,从事食用菌栽培的教学与研究,(电话)13807787003(电子信箱)hcxyqbs3@163.com。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的总苞又称壳斗,呈囊状,外面密生针状长刺,内有2~3个坚果。将板栗坚果从总苞取出后剩余带针刺的部分就是板栗苞壳,又名栗苞、栗蓬、栗蒲、风栗壳、板栗壳斗等[1-3]。它含有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碳素和无机盐等基础营养物质。研究表明,以板栗苞壳作为全部或部分碳源物质,适当添加氮源物质、矿物质和微量的维生素进行食用菌栽培,可以收到良好的栽培效果[4-9]。

传统的食用菌栽培模式,由于受夏季气温的影响,一年最多只能栽培三个季节,资源利用率较低,经济效益欠佳[10-13]。食用菌周年栽培是生产者根据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按季节的不同交替栽培食用菌,或者一年四季栽培同种食用菌的不同品种,从而充分利用生产设备与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模式[14-17]。如何利用板栗苞壳进行食用菌周年化栽培,充分挖掘板栗苞壳的利用率,使其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为此,试验以板栗苞壳为主要原料,以灵芝(Ganoderma lucidum)、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和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等食用菌为栽培菌株进行了周年连栽,效果良好。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供试菌种。灵芝由江苏省高邮市科学食用菌研究所提供;秀珍菇、平菇由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提供。

2)培养基原料及处理。从河池市板栗种植户购买板栗苞壳,晒干和粉碎后备用。桑枝屑、玉米芯、麦麸、石膏、蔗糖(红糖)等购自当地加工场以及市场。

3)栽培培养基配方。板栗苞壳60%、桑枝屑20%、麦麸10%、玉米芯8%、石膏1%、蔗糖(红糖)1%。

1.2 方法

1)菌种制作。母种扩繁一次后,采用液体培养方式进行原种制作,原种为液体菌种;栽培种以谷粒为基质,按常规方法制作[10,11]。2011年春至2014年春,试验设3次重复,每周年为一次试验周期。

2)栽培方法。灵芝栽培:时间安排2~5月;工艺流程:原料预湿—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覆土出芝—采收。

秀珍菇栽培:时间安排 6~9月;工艺流程:原料对水—堆置发酵—拌料—装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低温处理—出菇管理—采收—转潮管理。

平菇栽培:时间安排 10月至翌年1月;工艺流程:拌料—堆置发酵—装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出菇管理—采收—转潮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丝生长状况

接种后,观察菌丝的生长状况,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秀珍菇菌丝萌发早,生长速度快,菌丝较细、稀疏,满袋时间最短。这是因为温度是影响菌丝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10,11]。一般而言,低温环境下食用菌菌丝生长缓慢,但菌丝体浓密健壮;高温条件下食用菌菌丝生长较快,但稀疏无力。3种食用菌菌丝培养阶段的气温不同,其中秀珍菇菌丝培养阶段,日平均气温在25 ℃以上,高于其他两种食用菌菌丝培养的环境温度,因此在相同营养条件下,秀珍菇菌丝生长较快,菌丝较细、稀疏,满袋时间短。平菇和灵芝在菌丝培养阶段,环境温度相差不大,因此它们的菌丝萌动和长势差别不明显,菌丝较粗、浓密,生长缓慢,满袋时间较长。

2.2 出菇性能和生物学效率比较

以板栗苞壳为主要原料周年栽培灵芝、秀珍菇和平菇,出菇性能良好,生物学效率较高,菇体具有良好的商品性状,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3种食用菌的生物学效率比较高,出菇性能良好,菇的商品性状各具特色。秀珍菇栽培时期气温较高,因此生长较快,菇潮次数较多。灵芝采用覆土方式出芝,子实体的商品性状极佳,这是因为食用菌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过程中,覆土可为食用菌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条件,使料面形成一个温度与湿度较为稳定的小气候,有利于菌蕾的形成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18]。

2.3 经济效益分析

试验设3次重复,每周年为一个试验周期,每周期原料的使用量(干料)为300 kg,其中每栽培一种食用菌一次用料100 kg。原材料市场价格为:板栗苞壳(含粉碎加工费)1.2元/kg、桑枝屑0.6元/kg、麦麸1.8元/kg、玉米芯2.0元/kg、石膏2.5元/kg、蔗糖(红糖)8元/kg。每周期栽培试验的成本合计为385.5元。干灵芝市场销售价格为60~90元/kg 、秀珍菇为8~15元/kg、平菇为6~9元/kg,取平均值作为产值计算的价格,即干灵芝75元/kg、秀珍菇11.5元/kg、平菇7.5元/kg。以此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3个周年食用菌的总产值和毛利率均比较高,且相差不大,说明以板栗苞壳为主要原料,以灵芝、秀珍菇和平菇3个品种搭配进行食用菌周年化栽培,可获得比较可观且稳定的经济效益。食用菌周年化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品种的搭配,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温型的品种,以便获得更高的产量,同时还要考虑市场销路及价格。灵芝属高温型、恒温结实类真菌[10],菌丝体的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子实体分化不需要变温和温差刺激,试验中灵芝安排在春季栽培,这是其最佳的栽培时期;秀珍菇和平菇是变温结实类食用菌,其中秀珍菇栽培安排在夏季进行,气温较高,菌丝生长较快,采取人工温差刺激措施促进子实体分化,生物学效率较高,同时又是反季节栽培,市场价格较高;平菇在秋冬季节栽培,为顺季节栽培,因为栽培工艺规范,管理得当,所以产量较高。以上3种食用菌搭配合理,栽培季节选择得当,加上科学的栽培配方与管理措施,所以周年栽培的总产值比较高,经济效益可观。

3 小结与讨论

由于受夏季气温的影响,传统的食用菌栽培模式一年最多只能栽培三个季节,设施利用率较低,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在食用菌周年化栽培过程中,生产者可根据食用菌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在同一栽培设施内,将不同温型食用菌品种进行合理搭配,一年栽培多茬或栽培多个品种,加上高效的栽培配方与科学的管理措施,即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与经济效益[15,19,20]。利用板栗生产和加工的下脚料板栗苞壳进行食用菌周年化栽培,食用菌品种的合理搭配是关键,灵芝—秀珍菇—平菇是比较理想的品种搭配模式。该栽培模式获得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其他品种的搭配有待进一步试验。在板栗种植地区,以板栗苞壳为主要原料进行食用菌周年化栽培,是充分挖掘板栗苞壳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试验规模较小,生产应用有待进一步扩大试验后再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时万,徐祥生,沈敏健.植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 牛俊玲,梁珍丽,兰彦平.板栗苞和牛粪混合堆肥的物质变化特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4):824-827.

[3] 王德芝,周 颖.板栗苞生物发酵栽培茶薪菇研究[J].北方园艺,2011(12):152-153.

[4] 罗 洁,刘玉环,高龙兰.生物质组分与食用菌生长发育关系研究进展[J].食用菌,2008(1):1-3.

[5] 黄水生,叶 平,徐根生,等.应用板栗蒲屑栽培香菇的试验[J].食药用菌,2013,21(6):364-365.

[6] 吕明亮,李伶俐,应国华,等.板栗蒲油茶蒲栽培猴头菌[J].食用菌学报,2011,18(4):6-8.

[7] 吕明亮,应国华,翁埔垣,等.板栗蒲高温香菇栽培试验[J].中国食用菌,2011,30(1):36-37.

[8] 叶仲顺,郑明海,邵云华.板栗壳生料免棚栽培平菇技术[J].食药用菌,2012,20(2):100-111.

[9] 杨志斌,杨 柳,徐向阳,等.板栗加工现状及剩余物利用前景[J].湖北林业科技,2007(1):57-59.

[10] 吕作舟.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1] 陈士瑜.食用菌栽培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2] 充 娜,郭 亮,徐全飞,等.白灵菇最佳栽培配方和模式的初步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5):436-438.

[13] 常明昌.食用菌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14] 刘 红,黄建军,贺月林.食用菌的温型及周年生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147.

[15] 庞茂旺,赵淑芳.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J].西北园艺,2012(3):12-14.

[16] 李发盛,曾维铭,李 槐,等.金秀大瑶山桑杆食用菌周年栽培技术[J].中国食用菌,2012,31(3):65-66.

[17] 胡苗盛,朱徐燕,庞英华.秀珍菇金针菇秀珍菇金福菇周年栽培模式[J].食用菌,2010(5):49.

[18] 赖富玲,陈广先.板栗壳覆土地栽香菇初探[J].食用菌,2007(1):35.

[19] 邓春海,桓明辉,冀宝营.定位出菇技术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应用[J].食用菌,2013(3):47-48.

平菇栽培技术篇10

关键词:食用菌;栽培模式;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759.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2040

前言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模式兴起,发达国家工厂化食用菌生产比例很高,栽培成本低,效益高。根据我国食用菌生产经营现状,本文分析了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概念与优点,并以平菇为例分析了食用菌栽培模式,Ψ⒄故秤镁工厂化栽培,提高生产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1食用菌工厂化栽培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人为模拟菌类的生长环境,包括光照、温度、通风、湿度等生长条件,经过标准化生产流程与自动化机械设备进行栽培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工厂化栽培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栽培效率,增加生产收益,且工厂化栽培与传统人工大棚栽培方式相比,具有高效率、高产量、抗逆性等优点,它结合了智能化控制、高科技自动化、生物技术于一体,能有效减少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的制约,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以工厂化栽培食用菌为生产方式的企业被称为工厂化栽培食用菌企业,是不同于散户栽培的新兴食用菌生产主体。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车间一般分为发菌车间、拌料车间、冷藏库、分料场仓库、冷却车间、包装车间、灭菌车间、装瓶袋车间、出菇车间、接种车间等,根据不同的食用菌种类还会设有特殊的车间,例如双孢菇工厂化栽培会单独设有速冻车间,金针菇生产则设有催蕾车间和搔菌车间。但并不是所有食用菌都适合工厂化栽培,杏鲍菇、双孢菇、金针菇等菌类适宜工厂化栽培,而像香菇这样后期管理程序复杂的只能利用工厂化生产菌棒,当前我国也有一部分企业在进行食用菌工厂化栽培。

2食用菌栽培模式分析(以平菇为例)

2.1平菇生长发育条件

平菇在不同生长阶段要求的温度是不同的,菌丝最佳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菇蕾原基分化需要10℃左右的昼夜温差刺激,长时间处于高温(35℃)环境会导致菌丝老化甚至死亡,平菇抗寒能力强,根据不同平菇温度要求选择不同季节进行栽培,栽培中多选用广温品种,避免因温度变化而影响出菇。

平菇菌丝生产要求培养基含水量在63%左右,湿度太大会导致菌丝生长缓慢腐烂,栽培场所应保持良好通风和合适湿度。平菇适宜在中性偏酸的环境中生长,但是实际生产中一般将pH值调到7.5~8左右,以利于抑制杂菌生长。另外平菇在发育阶段时对光照条件要求不十分严格,菌丝生长阶段遭遇强光会抑制生长,菇蕾形成需要光的刺激,出菇后需维持一定光照,且强度适宜。

2.2平菇栽培场所

平菇适应性较强,栽培地选择空间较大,可利用温室、地窖、闲置房屋或大棚等地进行栽培栽培,也可与蔬菜、农作物或果树进行问作栽培。平菇栽培场所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遮光设施齐全,且环境干净、远离污染源与家畜类,确保平菇健康生长发育。

2.3平菇栽培技术

2.3.1菌床栽培模式

平菇栽培方式多样化,床式栽培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开放式生产方法,床式栽培分为发酵料床栽和生料床栽,生料床栽试将培养料注水后搅拌均匀后进行铺料播种的方法,但该种方法较为传统,容易感染杂菌,且出菇率较低,因此人们大多采用发酵料床栽的方法,发酵料床栽是将培养料发酵处理后再进行铺料播种的方式,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杂菌感染率,提高平菇产量。发酵料床栽与熟料袋式栽培相比较,感染杂菌率高,因此一般选择冬季或春秋季,温度较低的时节进行播种,选用抗杂菌性强、耐低温的品种进行栽培。

2.3.2熟料袋栽培方式

平菇为木腐菌类,适合袋料栽培,熟料袋栽是平菇主要栽培方式,适宜于秋冬季节(以潍坊地域为例),利用这种方法生产出的平菇品质优良,且转化率高,是规模发展的主要模式。除去熟料袋栽的栽培方式,可根据环境条件与栽培场所,进行多种形式栽培,例如栽培场所规模较小时可以采用撒蒸料的栽培方法,根据不同地区环境优势选择适合当地菌种的栽培技术。

培养料的经典配方:选用新鲜干燥的豆秸、玉米芯、玉米秸等进行粉碎,玉米秸最好铡成2cm左右大小的段,玉米芯粒径最好在2cm左右进行粉碎,粗细搭配好。培养料的具体配方数据为:a:木屑85%,石灰1%、麦麸14%,b:玉米芯粉89%、米糠9%、石灰1%。石膏1%,c花生壳、花生秆78%、麸皮20%、石膏1%、糖1%。在进行粉碎工作前应将原料进行暴晒2d,杀掉部分害虫。将配方料进行混合拌均匀,注水(玉米芯、豆秸等吸水性弱的配料提前进行预湿),保证含水量为65%左右。以用手握紧培养料,水分从指间渗出但不会下滴,手松开料成团,抖动即散。

菌棒栽培模式:将接种后的菌袋放置在菇房,菇房应可通过覆膜或隔凉等方式来保持适宜温度,堆放方式成品字形,以3层为宜,冬天可增加到5层,中间留有适当空间,春秋季节采取室外发菌时应注意保持干燥。发菌时应注意菌袋堆温变化,选择合适的点插入温度计,定时观察堆温变化,温度过低时应采取增温方式,过高时应及时散堆处理,加强通风;菇房应使用黑膜进行遮挡,光线要暗,保证菌丝品质优良;菌袋培养7d左右,根据堆垛气温变化进行倒垛,确保发菌均匀,发现菌袋污染应及时处理,防止影响其他菌袋生长,菇房每天通风2次,根据气温高低选择通风时间;菇房应保持干燥,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左右最为适宜,湿度过高会滋生细菌,过低则会导致菌袋失水,降低产量.

出菇的管理:经过28d左右的发菌进入出菇阶段,将菌袋按照菌袋规格堆放到提前消好毒菇房里,同时为防治倒垛或倾斜应使用木杆加固,然后将两侧开袋,此时菌丝个别出现子实体原基,此时加大温差和适当的散射光的刺激,促进菇蕾形成,应保持85%左右的空气湿度,不可采用直接喷水的方式。当菇蕾逐渐生长为菇盖时,可向菇蕾上少喷雾状水,有利于促进菇体的生长,子实体展开后可在通风时增加喷水量。菇体采收后应暂停喷水,采收2-3d左右发现袋内出现失水现象,在进行喷水,以增加菇体产量。菇盖形成后应注意通风换气,当气温寒冷时预先进行预热缓冲再通风,如果直接进行通风会导致菇体成品差,甚至死亡,喷水时不能关闭菇房门窗,喷水完毕后应通风20min左右;光照不足或二氧化碳浓度过高都会导致菇体畸形,柄长盖小,增加光照避免直射光。菇体采收后应暂停喷水,2-3d以后发现袋内出现失水现象,再进行喷水,以增加菇体产量。

3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3.1预防措施

病虫害防治是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可采用以下措施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合理布置菇房、灭菌室与培养室的地点,保证清洁干燥,使用菇房前应进行杀虫灭菌处理,防止二次污染;尽量不选霉变的培养料,严格发酵时间和翻堆次数;严格按照生产流程进行栽培,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菌丝生长,例如在接种阶段采取加大菌种用量等方法,尽量提供良好的菌丝生长环境,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与通风量。

3.2防治措施

3.2.1生理性病害及防治

菌丝不生长,发菌慢,一般是培养料含水量及酸碱度不适,含湿量高时尤为严重。针对发病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

原基枯萎,一般是由于菇房湿度小,光线太强或者将水喷到原基上造成,在原基分化过程中注意保湿,给予合适的光照,有利于原基的形成。

畸形菇,对于平菇,香菇,双孢菇,灵芝等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光线不足,温度不适宜,用药不当等原因引起的,金针菇菌盖变大则是二氧化碳浓度过小引起的。给予适当的温度光线合理用药可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

3.2.2菌性病害及虫害的化学防治

严格按照国家无公害药剂使用要求,选择无公害药剂品种对覆土,菇房,器具进行消毒处理,真菌病害类可选择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将药剂调配至适当浓度进行喷洒;细菌病害可以用链霉素土霉素喷雾治理;虫害使用辛硫磷乳剂调和成一定浓度的喷雾能够有效防治菌蚊类害虫,针对培养料和卵菇床上容易出现的螨类虫害,可使用30%的固体石硫合剂来防治螨虫虫害。可利用寄生生物、捕食性生物、昆虫病原菌防治害虫;利用植物提取液制作成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例如木霉浸出液抑菌的效果不亚于多菌灵,大蒜提取液能有效抑制根霉、青霉、木霉孢子的产生;采用鱼藤酮、苦参碱、茼篙素、烟碱等能够有效防治跳虫、食用菌线虫、潮虫等;另外可在出菇前于菌袋出菇而或菌畦覆土层上喷洒生菌素(农抗751)、乙蒜素等农用抗菌素制成的喷雾,起到防治多种病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