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h法规十篇

时间:2023-04-09 22:13:01

reach法规

reach法规篇1

根据REACH法规规定,企业只有对分阶段物质进行了预注册,才可以获得3~11年的过渡期,并且预注册仅对于分阶段物质适用,非分阶段物质则没有过渡期,需要在制造进口前完成注册。

一、预注册的重要性

据报道,2005年我国出口到欧盟的化工产品品种达964个,出口额达82.3亿美元。2006年出口到欧盟的化工产品品种达980个,出口额达到90亿美元。从我国出口到欧盟石油和化工产品的结构来看,多数是大宗、低值、原材料性的、生产过程污染比较严重的低附加值的产品。这些产品往往缺乏相关的数据,或短时间内达不到欧盟的技术标准。REACH法规实施后,欧盟较高的注册要求和费用将迫使我国部分企业开拓欧盟以外的市场,建立新的贸易渠道,而新的市场的开发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入。

此外,REACH法规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化学品的生产商,还囊括了进口商、下游产业等多个领域。欧盟化学品生产商或出口企业无疑会将巨额检测费用转嫁给下游企业,这对中国化工进口企业来说将增加成本。这样整个化工行业的利润格局将被打破:一方面会造成我国进口化学品成本的上升,并转嫁给下游企业,引起化学品下游企业产品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处于下游的相关出口产品将被要求提供必要的检测证明,从而增加企业的支出,其产品很可能因缺乏价格竞争而被欧盟市场拒之门外,这包括广泛应用化学品的纺织、服装、鞋、玩具、家具等等。同时,还会引起众多的人员失业,据初步估计,目前我国化学品进出口企业约有3万余家,按欧盟标准95%是中小型企业,约有100万员工,该法规可能会导致20万人失业。

另外,欧盟新法规的实施,由于会普遍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而那些原来成本高、利润小、污染环境、危及人身健康的产品,会因负担不起巨额的检测费用而只能是尽量不往欧盟国家出口产品,其生产地可能会从欧盟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我国也将面临这种转移的冲击,受到不良影响。

目前REACH法规已经正式实施,而我国许多化工企业还处于观望阶段,反应迟缓,甚至有一些企业已经决定放弃欧盟市场。对货物出口到欧盟的企业来讲,在2008年11月30日前产品及时进行预注册是非常重要的。

按照法规的规定,企业只要提供化学品分子式等很有限的资料,就可以参加预注册,参加预注册的企业可以享受到3年、6年、11年不等的注册过渡期,并且过渡期内企业产品对欧盟的出口不受影响,同时也为企业注册的准备赢得了时间。而如果不进行预注册,那么在2008年11月30日以后,制造商或进口商必须中止相关物质在欧盟境内的一切活动,一直到注册成功为止,该物质才可以继续生产或进口到欧盟境内,这意味着他们将会等待2~10年的时间,并将丧失欧盟良好的市场机会。同时,进行了预注册的制造商或进口商,就可以参加物质信息交换论坛,成为化学物质注册的发起人之一。通过信息的交流,可以避免重复的试验,尤其是脊椎动物试验,从而大大减少检测费用。并且可与其他企业平摊费用,极大限度的降低了企业检测、注册成本。因此,对积极参加预注册的企业来说,不仅不存在高昂的费用问题,还可以牢牢把握欧盟的市场。

因此,我国的出口企业必须积极进行相关产品的预注册,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REACH法规,最大限度的降低注册成本;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开拓欧盟以外的市场赢得了时间。此外,也大大降低了欧盟等发达国家利润小、污染毒害性强的产品及其生产地向我国境内转移的可能性。

二、预注册的主体

REACH法规规定进行分阶段物质预注册的主体只有以下三类:

1.制造商是在欧盟国家内生产相关物质的自然人或法人;

2.进口商是在欧盟国家内定居并对进口负责的自然人或法人;

3.非欧盟的制造商指定的在欧盟境内定居或创办的“唯一代表人”。

法规限定只有以上三种人才可以向欧盟化学品管理局提交相关信息,进行物质预注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中国企业的注册,必须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在欧盟设立分公司;

第二种、委托欧盟境内的法人或自然人进行REACH注册;

第三种、委托国内的机构进行REACH注册。因为欧盟只认可其自己公司的注册,所有在中国境内的机构需要在欧盟境内有分公司。

以上几种方式中,第一种方式的成本最大,涉及的环节最多,这种方式较适合于规模较大的企业。第二种方式易于获取欧盟下游市场的信息;第三种成本相对低廉。第二种和第三种可以联手同行,实施联合注册。

三、预注册的方式

预注册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潜在注册人直接登陆欧盟化学品局的网站,在REACH-IT网站上输入预注册物质的相关信息(预注册在线系统),该种方式只适合单一物质的预注册;第二种是潜在注册人将预注册所准备的各种信息数据根据欧洲化学品管理局所规定的文件格式进行存储,将这一系列文档打包上传到预注册在线系统。文档打包这种形式允许预注册者在所呈交的文件当中含有多种物质的预注册信息。这些文档的格式必须与REACH所规定的结构相符合。REACH-IT系统也允许由总公司或母公司为下属企业的物质进行预注册。不过即使由总公司注册,预注册也能保证下属企业(法律实体)的独特性。

四、预注册需提交的相关信息

每年分阶段物质(包括不受限制的中间体)的数量大或等于1吨的每个潜在的注册人,都应向欧盟化学品管理局提交如下信息:

(1) 附件VI第2部分规定的物质名称,包括EINECS和CAS编码,或者如果没有该编码,任何其他的特性编码;对于这些物质,可获得的信息与附件XI第1.3部分和第1.5部分的应用有关。

(2)其姓名、地址以及联系人的姓名,以及适当时,如附件VI第1部分规定的按第4条要求代表他的人员的姓名和地址。

(3)设想的注册的期限和吨位范围。

五、预注册具体流程

首先,化学物质的制造商或进口商确定其物质是否为分阶段物质,只有分阶段物质才可以进行预注册。

第二步,化学物质的制造商或进口商确定该物质的年制造/进口量是否大于1吨。小于1吨的物质则无须进行预注册。

第三步,物质的年制造/进口量大于1吨的制造商或进口商直接向欧洲化学品管理局提交物质预注册的相关信息。

第四步,欧洲化学品管理局将预注册的信息存入IUCLID数据库,并公布已预注册物质的名称及相关信息,以供企业信息共享。

此外,我国企业在进行预注册前,应该向欧盟化学品管理局咨询该物质是否已经预注册。如果已经有人预注册,可以考虑与注册人共享数据等事项;如果没有预注册,也可以联通相关企业进行联合预注册,企业之间分摊注册检测的成本,互通信息,共享数据成果。

参考文献:

1、欧盟REACH法规法律文本(中文译稿),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2、刘燕君,柯木珍.欧盟环保法规、指令介绍及应对措施[J]. 电子质量,2007,(8):76-81

3、彭光明. 透视REACH预注册[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07,(18):20-23

reach法规篇2

关键词:绿色壁垒;REACH法规;利弊;法律对策

中图分类号:D99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2.9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2-213-02

随着我国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不断推陈出新。近几年来欧盟了一系列的环保绿色指令和法规。这些指令和法规对欧盟市场内部相关产品的统一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对其他国家形成了严格的绿色贸易壁垒,因此给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贸易出口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从法律角度来说,鉴于欧盟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合理性、合法性、隐蔽性、复杂性和广泛性等的特征,为了不使我国的货物出口贸易遭受更为严重的破坏和打击,我国必须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应对措施。

一、绿色贸易壁垒概念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保壁垒、环境壁垒、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交往中,为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也为了保护其国内相关产业的长远发展,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通过制订一系列严格的强制性技术规范或者以立法的形式对其本国以外的商品和货物进行苛刻的准入限制所形成的一系列复杂的环保制度体系。目前,这种贸易保护措施已被大多数发达国家所采纳,并以欧盟的表现最为突出。

二、欧盟绿色贸易壁垒种类

(一)WEEE指令。WEEE指令是针对各种电器产品所规定的产品收集、循环使用及其回收利用等流程的规范,要求各生产商在该指令生效以后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从可拆卸性、可回收性等方面改进产品的结构设计,承担着回收、处理进入欧盟市场的废弃电气、电子产品的义务和责任,应支付产品的回收、处理、再循环利用等各方面的各项费用。

(二)ROHS指令。ROSS指令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电子和电气产品中的六项有毒有害物质。ROHS指令对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标准做了严格的规定,实行“一点否决”制,也就是说一台设备中只要有一个零件中的某种材料的限制超标,整批设备将被判为不合格设备,导致这批设备不能出口到欧盟市场。

(三)EUP指令。EUP指令的主要宗旨是对相关产品的设计、生产、维护、淘汰、回收以及处理的各个阶段都作出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以督促生产商们采取先进的环境化设计技术来生产相关耗能产品,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将某些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量降到最小化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达到保护生态资源的目的。

(四)REACH法规。REACH法规对欧盟市场上和进入欧盟市场的所有化学产品统一管理,是欧盟提出的对所有化学产品实施生态环保管理的一种一揽子解决方案。

1、内容。

(1)注册。注册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程序。化学品的注册具有强制性。目前,估计大约有3万种化学品需要注册。需要注册的化学品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该化学物质在正常情况下会从产品中释放出来;二是该产品年产量或一次性进口量为1吨以上。只要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生产商或者进口商必须从网上向REACH中央数据库提交相关的信息。那些没能按照要求进行登记的化学产品将不能进行生产、进口。

(2)评估。评估是指审核化学品的注册材料,由欧洲化学品管理局负责此项工作。主要是评估制造商或进口商提供的测试草案、结果以及审查注册信息的符合性。具体包括文件评估、物质评估和风险评估三项内容。

(3)授权。只有高度关注的物质才需要授权。此程序规定,对需要高度关注的物质,没有欧委会授权不能进行生产、进口或使用。生产量或进口量1吨以下的纳米物质也在授权物质范围之内。

(4)限制。是用来确保欧盟范围内集中应对人类健康或生态环境造成不可接受的危害所采取的措施。在处理化学物质危害的风险问题时,所有化学产品都必须受欧盟限制性规定的约束,任何化学物质都可以被限制,而不管它们是否已经注册过。

2、REACH法规对我国影响之利弊分析。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对于我国相关产业来说,REACH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会给我国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会给我国带来机遇。

(1)正面影响。

首先,有利于环保和人体健康。REACH法规将促进化学工业生产出更加安全的产品,有利于保护生态和国民健康。欧委会评估,未来三十年内,仅健康收益一项,REACH法规将为各国减少500亿欧元的健康系统医疗费用。其他如地球总体环境的改善、人体免于由化学品物质引起的疾病痛苦等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我国正在践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将会提升我国化学及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促使化学产业加快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产品结构升级换代的步伐。REACH法规对化学产品的研发、生产到最后废弃物处理等各流程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制定了相当高的标准,这必将促使我国化学产业加快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升级换代的步伐,从而吸收实行REACH法规所带来的成本的提高,保持其在欧盟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相关化学产业可以通过增加技术创新的投入、鼓励开发新物质及替代物质,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从而克服REACH法规“技术壁垒”效应所带来的弊端。

(2)负面影响。REACH法规的施行将使我国出口到欧盟的化学产品受阻。

首先,市场准入限制。我国出口到欧盟的相关化学产品大多数是大宗低值、原材料性的、生产过程中遭受比较严重的污染的产品,无法达到欧盟所要求的最低的技术标准,从而使我国的化学产品无法进入欧盟市场。

其次,相关化学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我国出口到欧盟市场的化学产品主要由中小企业所生产,中小企业本就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低生产成本使得这些企业在欧盟市场有着较大的价格优势,但是REACH法规的出台,使得我国出口到欧盟的化学产品经历注册、评估等一系列程序,高额的注册、评估等费用将大大增加我国化学产业的生产成本,这种后果必将导致我国化学产品对欧盟出口受阻,甚至有可能导致这些化学产业退出欧盟市场,并且会严重影响下游相关产品的对欧出口。

最后,增加开辟新市场的成本。当我国相关化学产业纷纷退出欧盟市场时,企业必将开拓新的市场,而企业开拓新市场需要一定的成本和时间的投入,这不仅会增加开辟新市场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还会严重影响我国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我国应对REACH法规的法律对策

(一)完善国内相关立法,破除贸易障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性壁垒必将成为世界各国进行贸易保护的重要措施。面对REACH法规的出台给我国相关产业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我国必须“破壁而入”,化被动为主动,加快完善国内相关立法的步伐,使我国的相关立法尽快与国际先进法规相接轨,以破除其他国家对我国产品出口所设置的种种贸易障碍。我国的《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的施行时间落后于REACH法规。《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一直在不断修订中,直到2009年12月由环保部2009年第三次部务会议通过,并于2010年10月15日开始施行。由于施行时间较REACH法规晚,使得我国相关产业对其熟悉程度不够,因此仓促应对,丧失了与欧盟REACH法规衔接的有利时机。因此我国必须尽力加快相关化学产品法规立法进程,实时关注国际立法动态。

(二)充分利用WTO规则应对REACH法规。WTO争端解决机制是WTO成员之间解决彼此贸易纠纷的有效方式。对以保护环境为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的恶劣行为应当严格依法抵制和斗争,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打破绿色壁垒,从而保护我国相关产业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合法权益。如果有明显迹象表明,欧盟对我国出口的相关化学产品的环保标准大幅度超过适当的程度,并对我国相关化学品出口企业增加比欧盟各国企业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并且明显地超出了WTO协议的标准,那么我国就可以运用 WTO争端解决机制来维护我国相关化学产业的合法权益。另外,我国是发展中大国,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这使我国成为了欧盟REACH法规的主要受害者之一。因此,对REACH法规中存在的非法成分,我国可以主动提起WTO诉讼,尝试从不同渠道对欧盟施加压力,从而消除REACH法规对我国相关化学产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总之,我国政府应敢于并善于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和WTO诉讼为我国相关化学产业维权,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权力, 积极地开展双边与多边磋商谈判,在国际贸易谈判中为我国相关企业赢得主动,争取在国际出口贸易中占据公平地位。

参考文献:

[1] 陈会明.欧盟REACH法规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reach法规篇3

[关键词] REACH法规 新贸易壁垒 温州外贸企业

2006年底,欧盟正式签署了新的化学管理法《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制度》(REGULATION concerning the 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简称REACH制度),该条例已于2007年6月1日起生效,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全面实施。REACH法规是对3万多种化学品及其下游的纺织、轻工、制药等产品的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等进行管理。法规规定化学品进口商及生产商必须最迟于2018年完成注册、评估及许可后,方可在欧盟市场上销售,未经注册的产品被拒之欧洲市场之外。

REACH法规是欧盟继WEEE、ROHS和EUP三大环保指令相继实施后,又一重大技术性新贸易壁垒,它堪称史上最为庞大、涉及面相当广,复杂苛刻的化学品管理法规。它的实施,将取代欧盟现有的40多项有关化学品的指令和法规。不仅会对中欧的化学品贸易以及我国化工产业造成重大的影响,而且对下游相关产业带来巨大冲击。我国的制药、农药,以及广泛应用化学品的纺织、服装、鞋、玩具、家具等行业都受到REACH的“牵连”,出口欧盟的商品将面临严峻考验。因此,如何应对像REACH法规这一类的新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尤其是轻工业商品出口密集的温州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像欧盟REACH法规这一类以技术壁垒为核心,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新型非关税壁垒被称为新贸易壁垒,它是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而言的,其根本特征是着眼于商品数量和价格等商业利益意外的东西,更多地考虑商品对于人类健康、安全,以及环境的影响,采取的措施不仅仅是边境措施,还涉及国内政策和法规。随着新贸易壁垒的出现和发展,贸易壁垒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传统的贸易壁垒正被不断弱化,新贸易壁垒将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还将取代传统贸易成为妨碍贸易自由化的主要障碍,但由于其具有双重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使得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和防范上十分被动和局限。

在当今国际贸易壁垒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实体和第二大出口国,成为遭受贸易壁垒最多的国家。仅2009年1-4月,国外企业已累计提起针对中国的贸易壁垒案90多起,案件数同比上升26.7%,仅2008年11月份,WTO主要成员共向WTO通报了238项技术性贸易措施中,与我国贸易关系比较密切的国家共通报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达109项,占11月份WTO成员通报技术性贸易措施总数的45.8%。温州作为我国商品出口的主要城市之一,遭遇国际贸易壁垒的形势也尤为严峻,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有三分之二的企业遭遇到贸易壁垒,涉及到的有眼镜保障措施的壁垒,有钢笔的反倾销,又有打火机CR法案的技术壁垒,还有2002年打火机遇到欧美反倾销,现在眼镜又在阿根廷遇到反倾销,欧盟的REACH法规等。

一、温州出口企业易遭遇新贸易壁垒的主要原因

温州海关 wzcus.省略/data/data.asp

温州海关 wzcus.省略/data/data.asp

从温州海关统计的出口数据可以看出,温州出口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商品,由于价格低廉、质量水平较低,非常容易遭受国外的新贸易壁垒,尤其在安全和技术差异方面,主要原因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温州外贸企业易于遭受国外新贸易壁垒的主要原因体现在温州出口商品的结构特征与总量上。从表一可以看出,温州出口的商品结构主要以鞋类、服装、眼睛等劳动密集型小商品为主,价格优势是产品的主要竞争优势的来源,也是遭受新贸易壁垒的重要原因。另外,温州典型的产业集群效应导致了温州出口的劳动密集型小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持续走低;因此温州外贸经营主体的总量的激增,即促进了温州外贸出口的大发展,但也引发了同业间低价竞销、恶性竞争现象泛滥。

2.温州市场出口秩序尚不规范。在令人瞩目的温州经济告诉增长的背后隐藏着的确是混乱的市场秩序。主要原因在于,温州的大部分企业是中小企业甚至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企业,为追求价格优势,以次充好或减低产品质量等现象还普遍存在;还有一些生产型企业为配合进口商逃避关税而低值报关。相对低廉的价格,温州出口的产品凭其价格优势不断占据了国外市场,但其出现的问题最终引发国外采用各种新贸易壁垒加以管制。

3.温州出口商品主要为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产品和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机电产品,而且出口的中间产品多,技术水平低;OEM得多,自创品牌少,因此,温州出口企业采用的标准低于国际标准,我国相关检验检测机构的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也制约了温州出口商品技术和质量水平的提高,使进口国对本国的产品质量的信任度不够而制定更高更严格的检验检测标准,产生新贸易壁垒。

4.温州外贸企业应对新贸易壁垒方面,普遍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意愿与主动性不强。主要因为温州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是以“民营经济”为主,对国际市场的运作规则、国际市场存在的风险因素仍缺乏有效的应对意识与应对能力。此外,在应对贸易壁垒的形式不断更新时的情况下,“谁应诉,谁受益”的观念还未深入人心。

二、新贸易壁垒对温州外贸企业的影响

1.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削弱温州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据温州海关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温州进出口贸易总值达1399208万美元,涉及产品为轻工业劳动密集型小商品为主,产品利润底,附加值不高。新贸易壁垒往往对产品研发、生产、检验检测、产品认证、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而且这些标准大多高于国际标准,迫使生产企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采用国际标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但目前温州大多数企业科技水平不高,经营管理比较落后,要想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进口标准,必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将给中小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

正如REACH法规中所规定的,所有物质的检测和注册的费用均要由出口商承担,据测算,一种化学物质的基本注册、评估费用约11.6万美元,新物质更高达78.5万美元。可见注册费用对企业尤其是温州的中小企业影响是最大的,注册不仅抬高了欧盟的市场门槛,巨额的注册费用也是大多数中小企业无力承担的。因此,新贸易壁垒会使温州出口的产品市场价格升高,削弱了国际竞争力。

2.导致相关企业成本增加。欧盟是重要的石油和化工产品的来源地,特别温州一些生产型外贸企业所需的一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一时还离不来欧盟市场。新贸易壁垒的影响往往是双向的,也就是法规制定国土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同样需要遵照该法规进行注册、评估等,这将可能引起由该国进口的产品价格上涨,从该国进口的商品成本也就相应地提高。如REACH 法规,据欧盟估算认为,每一种化学物质的基本检测费用约需8.5万欧元,每一新物质检测费用约为57万欧元,这对于生产依赖于该地区中高端原料药供应的企业来说,其进口产品的平均价格普遍提高6%以上,从表二可以看出,温州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液化气,有机化学品等正是法规之列,所以使得温州相关企业进口成本相应地增加,因而会阻碍温州高科技行业的发展。

3.导致国际贸易环境恶化,是温州出口产品遭受的障碍扩大。温州所遭受的贸易壁垒呈上涨趋势,这就是形形的贸易壁垒带来的连锁反应,导致温州的国际贸易的环境恶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限制的品种越来越多,据调查,到2008年,约有四分之三的温州进出口企业受到国外各类新贸易壁垒的影响,包括轻工、食品、纺织、机电等各个领域。二是设置的贸易壁垒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到2008年,对温州实施贸易壁垒的国家多打40来个,甚至连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对温州实行新贸易壁垒,比如,据2009年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的反倾销目标。

三、温州外贸企业应对新贸易壁垒的措施

应对国外的新贸易壁垒不仅涉及许多复杂的生产技术问题,而且还要设计很多行政管理问题,因此,温州的外贸企业不应该消极等待或回避,应充分认识到应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行动起来,相互沟通协调,促进企业、行业协会、政府同心合力,努力提高温州外贸产业的竞争力,才能有效地突破新贸易壁垒,扩大出口贸易。

1.优化产品质量,加强企业研发能力。温州出口的产品质量不高,技术含量低是国外制定更高检验检测标准的主要原因,因此,温州企业要树立规范的生产观念,建立严格的生产机制,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优化贸易商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环保标准努力增加商品的附加值,这才是温州外贸企业克服新贸易壁垒最根本的方法。另一方面,在加强企业的研发能力方面,温州企业应多与成功企业寻求合作,与国际上大企业共同参与到国际各类技术标准和环保标准的制定或实施中去,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认识相关技术与标准。如日前温州著名鞋企康奈集团投资1000万元,与国际著名鞋类认证机构SATRA技术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立世界级鞋类设计研发中心,将研发世界最新鞋类技术与工艺,SATRA技术研究中心还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和认证。

2.建立应对新壁垒的统一协调和预警机制。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掌握准确而完整的信息是成功的出口、突破国外各类新贸易壁垒的重要前提。但是目前,温州缺少一个信息、研究、论证的支持系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而且温州不少企业对新贸易壁垒存在不太全面的认识,导致企业反应迟缓、被动,因此设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已属必要。温州的政府部门如外经贸局,贸促会及出入境检疫检疫局等,应加强通报咨询网站建设,建立国外新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时预警信息,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及时向企业提供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法规,国际上新贸易措施的发展动态等信息,帮助温州的企业及时有效地应付突发事件,制定了完善的应对方案,寻求合理的贸易保护,切实帮助企业做到“形势认得清、渠道找的到、产品出得去”。

3.积极采用国际标准,致力掌握国际标准的主动权。国际标准化组织产生的目的是使产品在全球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并能自由流动于国际市场。他们制定的标准为大部分国家承认,而且也能反映出最新的技术动态。温州外贸企业加快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步伐,认真研究发达国家标准化工作的动态,逐步形成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相匹配的标准体系;这样既能有效突破技术壁垒,又可以说是一种技术引进。同时,在我国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协调工作和国际多边协议中条款的谈判时,要及时把温州外贸各行业的一些意见和要求,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这样才能最直接地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为温州的商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

4.重视发挥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等作为非盈利的社会中介组织,拥有众多的企业会员,熟悉行业特点,同时又与政府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企业被认为是积极应对新贸易壁垒的主体,政府是强大的后盾,行业协会则是起到协调、组织作用的重要力量。所以,协会可以在应对新贸易壁垒的过程中承担许多必须但难以有政府和企业直接承担的事务,有时甚至比政府部门更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独特作用。而且,温州商会在温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早已占据重要的地位,在行业组织中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因此,在出现新贸易壁垒是,温州更要发挥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等的立场来解决,是企业能够真正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趋利避害。

5.培训熟悉新贸易壁垒的专业人才。温州要重视培养三类专门人才,一类是机构中的研究人才,一类是企业中的技术人才,一类是争端中的谈判人才。由于过去长期的垄断,以及温州的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他们并不了解国际贸易的规则,新贸易壁垒法规复杂性和高度专业性更让许多企业难以理解。很多企业现实中遭遇到了有贸易壁垒而带来的损失,但却并不能意识到其损失的真正来源。所以要尽快培养熟悉能应对新贸易壁垒的复合型人才,灵活运用国际惯例维护国际权益,企业权益和公民权益,同时也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培训,熟悉世贸组织的有关条例和相关权利,尽量减少温州外贸市场所受的冲击,最大程度的分享贸易自由化和利益。

参考文献:

[1]李 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贸易壁垒,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郭 波:新贸易壁垒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朱钟棣:合规性:贸易壁垒的应对和应用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

reach法规篇4

关键词:REACH指令,化工产品进出口,对策

 

一、引 言

随着中欧贸易关系的发展,中国对欧盟国家化工产品的出口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势头。但是近年来出于对环境的考虑和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欧盟国家出台了各种法律法规对化工产品的进口进行限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REACH指令。

REACH指令是欧盟《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制度》的法规,即 (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of Chemicals) 的英文缩写。该法令已于2006年12月13日在欧盟议会上投票通过,2007年6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它是一个涉及化学品生产、贸易和使用安全的欧盟法规。论文参考,REACH指令。主要对3万多种化学品及其下游的纺织、轻工、制药等产品的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等进行管理。它将取代欧盟现有的40多项有关化学品的指令和法规,涉及面相当广。REACH指令内容不仅涉及化学物质及化学配制品,还包括含有化学成分的几乎所有产品。

REACH指令的特点是,它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法令或法规,而是欧盟一个涵盖化学品生产、贸易和使用安全的综合性法规。其重要理论依据是:“一种化学物质,在尚未证明其安全之前,它就是不安全的。”这一原则推翻了先前所出台的各种法规的假定原则,即,“一种化学物质,只要没有证据表明它是危险的,它就是安全的。”法规假定原则的改变表明REACH指令是个更为严格的法规。

同时该法令提出了严格的时间期限:对于1吨以上的新物质,法令生效12个月后,生产商或进口商在其商品投放市场之前必须进行注册;对现有物质,产量为1000吨以上的化学品和任何超过1吨的致癌物质或诱导基因突变的物质,必须于REACH生效3年内完成注册;产量 100-1000吨的,于REACH生效后6年内完成注册;1-100吨的,应于n年内完成注册,未能按期纳入管理监控体系的产品一律不能在欧盟市场上销售。因此,REACH对企业影响最大的就是注册问题。

二、欧盟REACH指令对我国化工产品出口的影响

欧盟REACH指令的颁布与实施对我国化工产品的出口会造成各种不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给我国化工产品的出口造成障碍

目前我国对欧盟出口石油化工产品多数为大宗、低值、原材料性的、生产过程污染比较严重的产品,也是欧盟不可缺少的塑料、橡胶、有机或无机化工原料及各种中间体等。这些产品有关的信息数据或者没有,或者不全,或者达不到欧盟的技术标准。根据REACH法规的要求,中国向欧盟出口这些化学品和几千种化工下游产品将面临注册、评估、许可的问题,且必须通过欧盟境内的生产商或者进口商进行注册。据估计,由此增加的费用,将使我国对欧盟石油化工产品的出口成本普遍提高5%以上,导致我化工品对欧盟出口受阻,甚至退出欧盟市场。对有出口潜力的化工产品和下游加工企业,如纺织、轻工、家电等行业,将产生更大的贸易阻碍。因此,REACH法规的实施,必将在近期内对中国石油化工产品的对欧出口造成严重阻碍,且影响中国下游产品的对欧出口。

2、使国际化学品贸易失衡,出现化学品国际贸易市场大转移

中欧化学品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欧盟是我国化学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也是我国化学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从与欧盟的化学品贸易结构分析,我国从欧盟进口的主要是精细、深加工的化学物质(如染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且多数为依赖程度较高的不可替代产品,而我国出口的主要是低附加值的化工原材料和中间体。REACH法规实施后,欧盟较高的注册、评估要求和注册、评估费用将打破现有贸易格局,迫使中国企业重新开拓欧盟以外的市场,建立新的贸易渠道,而新市场的开拓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入,市场的转移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同时,欧盟化工企业也将由此失去许多获得中国廉价化工原料的机会。在形成新的体系中,以发达国家资金、技术密集产品为基准,建立新的价格和贸易体系。在这方面,以生产资源、劳动密集产品的发展中国家将付出代价。

3、对国内化工行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首先,具有影响人体健康及污染环境的产品有可能向我国转移。欧盟新法律的实施,将普遍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那些原本就成本高、利润小、对环境有污染、危及人身健康的产品,其生产地将会从欧盟转移到第三世界,也极有可能转移到我国生产。其次,影响我国四大公司开拓欧洲市场,实现规模的国际化。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和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是我国石油化工上下游、科研、生产、贸易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其目标是全球发展,跨国经营。REACH法规的实施,将对四大公司进入欧洲市场设置障碍,对其跨国经营战略带来一定的影响。论文参考,REACH指令。

4、从欧盟进口产品成本增加,严重影响我国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欧盟也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来源地,特别是一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一时还离不开欧盟市场。REACH法规实施后,欧盟的化工品生产商或出口企业必将把其高额的注册、评估费用打入产品和出口成本,因而提高出口价格,这对中国化工进口企业来说无疑要增加成本。由于我国从欧盟进口的化学品主要是高档的、高附加值的、我国目前急需的有机、无机化工原料及中间体,塑料及其制品,因此,我国化工贸易逆差可能会更大。论文参考,REACH指令。据行业测算,将使我国从欧盟进口化工品的平均价格普遍提高6%以上,不仅影响中国化工产业的发展,而且将导致我国相关的下游产品成本增加,效益下降,严重影响我国纺织、医药、轻工、电子、汽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应对欧盟REACH指令的对策建议

欧盟也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来源地,特别是一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一时还离不开欧盟市场。

首先,要加大对欧盟REACH指令的宣传力度,提高国内企业对欧盟REACH指令影响的认知程度,以引起产业界的重视。从欧盟白皮书到REACH指令公布至今的时间里,面对严峻的形势,我国企业反应普遍比较迟缓,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从一开始就抓紧研究这一问题。论文参考,REACH指令。论文参考,REACH指令。政府应牵头组织,协会、企业参加,同时联络国际相关协会、商会,共同研究应对策略,维护和促进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加快做好准备,把欧盟REACH指令给我国石油和化工及相关产业带来的影响降到最小程度。目前还有不少企业,如机电、家电等行业的企业,以为REACH法规仅与石油、化工、医药等行业有关,与己无关。国内企业必须转变意识,充分了解欧盟指令的真正含义。

其次,开展GLP实验室认证工作。GLP是英文Good Laboratory Practice的缩写,中文直译为良好实验室规范或标准实验室规范。GLP是就实验室实验研究从计划、实验、监督、记录到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管理而制定的法规性文件,涉及到实验室工作的可影响到结果和实验结果解释的所有方面。制定GLP的主要目的是严格控制化学品安全性评价试验的各个环节,即严格控制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各种主客观因素,降低实验误差,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性。由于REACH指令规定了严格的检测标准和高昂的检测费用,这些费用将全部由企业承担。中国企业多数是中小型企业,高昂的费用将使他们望而止步。但企业在国内开展检测的费用只是送到欧盟检测的十分之一。因此,要充分利用国内已有的实验室基础,争取一部分国家资助,加强国内GLP实验室的建设,并争取得到欧盟REACH机构的承认,这样会减少国内企业履行REACH法规的成本。

最后,化工企业要集中精力提高产品质量。我国化学品及下游产品的生产企业要努力采用国际标准或世界著名企业的实物标准组织生产,采用高新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及时研究、搜集各国技术限制法规和技术标准,提高产品质量,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实际需要。论文参考,REACH指令。对企业而言,首先要引起高度关注,并要及早行动,如由外贸、技术、法律、质检等人员组成应对小组;对本企业的化学品进行排查和排队,并与欧盟商联系,取得需要注册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注册信息,为预注册做好储备;与石化协会联系,争取获得各方面的帮助,积极参与石化协会组织的各项应对工作,做好培训、联合注册的准备等。

参考文献:

[1]陈小怡、李世建、何建敏:WEEE和ROHS:欧盟双绿指令下我国相关行业的困境与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1期。

[2]刘立汉:欧盟两指令挑战中国制造,《经理人》,2005年第2期。

[3]段珊珊:如何应对欧盟ROH.WEEE和EUP环保指令,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年。

reach法规篇5

论文摘要:欧盟《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制度》这一最新的环保法规已开始在欧盟全面实施,它将对我国出口欧盟的化学品及其下游产品产生巨大影响,是“入世”以来我国面临的最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当前迫切需要全面了解该法规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我国化学品出口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企业自身绿色产品竞争力,确保进一步扩大化学品的出口市场。 论文关键词:欧盟;新法规;化学品出口;影响 2007年6月1日,备受注目的欧盟REACH法规(Registration,Evaluation,Authorization andRestriction 0f Chemicals)开始在欧盟全面实施。REACH法规的中文译名为《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制度》,是欧盟继原有三大环保指令相继实施后,一个影响范围更大、涉及产品更广的针对化学品生产、贸易、使用安全的法规。它将取代欧盟现有的《危险物质分类、包装和标签指令》等40多项有关化学品的指令和法规,并对欧盟市场上的化工产品和其下游的纺织、轻工、机电、制药等产品中的化学品实施统一管理,对进入欧盟市场的化学品要求进行注册、评估和许可,实施安全监控。欧盟一直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与其他国家相比,该法规的实施对我国出口欧盟的化学品及其下游产品的影响相对较大,是一道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欧盟REACH法规的主要内容 REACH法规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法令或法规,而是一个涵盖化学品生产、贸易和使用安全的综合性法规。它对出口到欧盟的化学品提出更严格的环保、安全要求,以规范欧盟市场上化学品的制造、使用和流通。主要包括注册、评估、许可、限制及数据共享。 (一)注册。对现有广泛使用和新发明的化学物(包括部分可分离中间体),生产商或进口商在生产或进口时,需通知政府主管机构,说明生产或进口该物质的用途,并提交相关文件。文件应包括对该化学物质毒性和生态毒性等特性的介绍、生产或进口的用途、对人类和环境的暴露量、预计产量、对该物质的分类及标识建议、安全数据单、对使用方法等进行的初步风险评估报告,以及建议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等。政府主管部门将把上述信息输入中央电子数据库进行注册,颁发一个注册号并对已注册物质中需给予特别关注的事项和特性进行实地考察和自动筛选。 (二)评估。由主管机构对所有产量超过100吨的化学品注册信息进行审查和信息核对;对降解速度慢并可能在自然环境中累积的或具有基因诱变或剧毒等危险特性的或其分子结构易引起关注的化学物质,即使其生产量或进口量低于100吨,生产商也应测试产品对人体和环境的长期影响。 (三)许可。对可能引起极大关注的物质或其成份,如CMR(致癌、诱导基因突变或对生殖有害的)物质和POPS(低降解有机污染物)物质,政府主管机构应对其按某一用途的使用方式给予具体授权。 (四)限制及数据共享。对部分化学品或配制品进行限制,除非在遵守限制条件下,才能被制造、投放市场或使用。必须对注册产品进行多种检测试验,检测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对首先完成注册而产生的产品数据信息向潜在注册人共享,但潜在注册人必须向前期注册人支付百分之五十的费用才能共享数据和完成注册。 REACH法规一改过去仅由政府承担化学品安全的责任,要求化工产业承担与其产品安全相关的责任,化工产业应负责收集相关化学品的数据进行评估,并保证只生产或销售按指定方式使用对用户及环境均属安全的化学品,还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证明使用有关化学物质的效益大于为消除该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而引发的成本。 二、欧盟REACH法规对我国化学品贸易的影响 与欧盟之前的同类指令相比,REACH法规影响的范围更广。从表面上看,REACH法规是个化学品法案,影响的是化工产品,但由于几乎所有商品都使用化工产品作为原料,因此,它的影响几乎波及到我国所有出口商品。仅从目前看,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我国出口到欧盟的商品,主要包括化学原料及制品、化纤、橡胶、塑料、纺织、轻工、电子、汽车、家电、制药、涂料等十多个产业,涉及904个税则号,其中出口量超过1000吨以上的有215种产品,超过100吨以上的有474种产品,超过10吨的有230多种,有500万种现今在欧盟市场上销售的商品受到影响。另外,REACH法规所涉及的不仅是化学品的生产商,还将这一责任进一步延伸到整个生产链,包括生产商 和进口商在内的化学品下游用户、3万多种化工产品以及使用化工产品的下游产品都将受到影响。REACH法规的出发点是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但在保护环境的意愿下,确实对我国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阻碍我国化学品的出口。欧盟是我国化学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2011年,我国对欧盟出口石油化工产品1728万吨,出口额140亿美元。其中,单个品种出口量在1000吨以上的产品出口总量1094万吨,出口额22.2亿美元;100-1000吨的出口量322万吨,出口额31.6亿美元;10-100吨的出口量260万吨,出口额55.4亿美元。从对欧盟出口化工产品的结构看,我国生产的化学品中危险化学品量大面广,种类繁多,多数为大宗、低值、原材料性的、生产过程污染较严重的产品(如农药制剂中高毒农药占30%)。根据REACH法规的要求,中国向欧盟出口这些化学品和几千种化工下游产品将面临注册、评估、许可的问题,且必须通过欧盟境内的生产商或进口商进行注册。而且REACH法规规定了严格的检测标准和高昂的检测费用,这些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我国一些中小型企业根本无法支付如此昂贵的检测费用,难免导致化学品出口受阻,甚至退出欧盟市场。 (二)进口产品成本增加,影响下游相关产业发展。欧盟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来源地,特别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据海关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从欧盟进口石油化工产品991万吨,进口额159.2亿美元。其中,单品种进口量在1000吨以上的进口总量645万吨,进口额20亿美元;100-1000吨的进口量219万吨,进口额23.7亿美元;10-100吨的进口量111万吨,进口额29.3亿美元,涉及1066个税则号。REACH法规实施后,欧盟的化学品生产商或出口企业必将把其高额的注册、评估费用打人产品成本,因而提高出口价格,这无疑增加了中国企业进口化工产品的成本。这不仅影响中国化工产业的发展,而且将导致相关下游产品成本增加,效益下降,影响纺织、医药、轻工、电子、汽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打破国际化学品贸易平衡,导致化学品国际贸易市场的大转移。中国与欧盟化学品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欧盟是我国化学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也是我国化学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从与欧盟的化学品贸易结构分析,我国从欧盟进口的主要是精细、深加工的化学物质,如染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且多数为依赖程度较高的不可替代产品。而我国出口的主要是低附加值的化工原材料和中间体。REACH法规实施后,欧盟较高的注册评估要求和注册评估费用将打破现有贸易格局,迫使中国企业重新开拓欧盟以外的市场,建立新的贸易渠道,而新市场的开拓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入,市场的转移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同时,欧盟化工企业也将由此失去许多获得中国廉价化工原料的机会。 (四)削弱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我国目前出口到欧盟的化工产品多为大宗、低值、原料性的、生产过程污染较严重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无机盐、涂料、染料、橡胶制品、有机中间体等领域,具有资源密集和劳动密集优势。随着产品注册等成本的增加、开发费用的减少及欧盟对评估、许可审批时间的延长,将有一半产品的优势逐渐丧失,大大削弱这些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能力,并将导致我国上千家企业因出口受阻而关闭。2006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从业人员500万人,仅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就有200多万人,比欧盟化工行业全部直接从业人员还多。据我国有关方面估计,欧盟REACH法规的实施,可能会导致我国企业20万人面临失业。 三、我国企业应对REACH法规的策略 要减低欧盟REACH法规的负面影响,实现环境改善与贸易增长的协调,除政府的引导外,更重要的是立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发挥自身作用,提高企业的绿色产品竞争力。 (一)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和减少废弃物,是企业应对欧盟REACH法规非常直接和行之有效的方法。绿色供应链是把环境融入到整个供应链中,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降低整个生产活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危害,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企业不能单靠技术来解决环境问题,还需要从管理角度人手,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模式为: 1、绿色设计。企业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应以环境资源为核心,在产品及其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产品实现分解或再 生的能力。要从源头上防止限用的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尽量选择可回收、可循环再使用的材料和零部件。 2、绿色采购。在采购原材料过程中,要精心挑选供应商,不能仅考虑供应商所提供产品的质量、价格、交货期、品种等常规因素,还需考虑选择重视环境管理的供应商,以保证所购买的原材料达到绿色或环保要求。 3、绿色生产。对生产过程而言,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少和降低所有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国家环保总局在2005年12月13日出台了《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这标志着国家环保总局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正式纳入全国环境保护制度中。 4、绿色物流。企业应在运输、保管、流通加工、包装和装卸过程中,尽可能消除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在满足运输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包装物,选择可重复使用和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仓储过程中尽量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搬运过程中尽量避免因运输不当造成产品损毁,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 5、绿色回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废料和运输、搬运、仓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损坏件,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被用户淘汰的产品均需要回收处理。在生产流程中报废的产品拆卸后,零部件可经处理后再利用。没有使用价值的电器产品首先要人工拆卸或分解,对可利用的零部件进行回收再利用,不可利用的零部件按材料分类进行回收。有害物质要经专门工艺进行处理,其他混合物经破碎、自动分拣等处理。工业残渣则焚烧转化为热能加以利用或送填埋工厂等。 (二)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开发绿色产品。一方面,要依靠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尽快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另一方面,要及时采用先进的国际技术标准,并对先进技术标准进行消化、吸收并予以采用和提高。欧盟REACH法规实施后的初始阶段,原先企业出口的产品由于一时难以达到欧盟的要求,REACH法规对企业来说是起了负面作用,短期内对欧盟市场的出口数量会下降,此时企业面临艰难的选择:要么采取新的技术、标准,进行研发创新,重新塑造绿色产品,挽救失去的欧盟市场;要么消极等待,不采取任何措施,从而失去这块市场。而失去欧盟市场就意味着出口企业要么选择进入国际其他市场,要么只好面临生产萎缩,甚至破产倒闭。但企业如果选择进入国际其它市场,会面临进入困难或遇到其他的壁垒,因而这也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企业唯一的机会和选择就是知难而上,积极应对欧盟REACH法规,如果企业能积极进行产品创新,改进生产方法和加工工艺,运用新技术、新能源、高标准,使产品逐步达到欧盟REACH法规的标准要求,出口量的下降趋势将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出而逐渐扭转。 (三)建立一套应对REACH法规的管理机制。企业要加强内部建设,及时制定应对欧盟REACH法规的工作方案,成立应对小组,落实专人负责,及早准备注册信息。做到目标明确,计划周详,措施有力。生产、经营、使用化学品的企业需要了解化学物质的安全特性,了解是否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危害。而要了解化学物质的安全特性要有实验数据的支持,数据的获得、按REACH法规相应地完成注册、评估和授权程序意味着生产和出口成本提高,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相应的挑战。企业应从控制原材料的来源着手,掌握最终产品的流向、是否对欧盟直接和间接出口、客户的使用情况等;了解在供应环节需要向下游客户提供哪些生产数据、测试结果等;评估REACH法规会不会对非欧盟市场的业务产生影响;放眼整个产业,留意上游产品将有可能因违反规定而出现停供的现象。此外,在了解使用的化学品安全特性的基础上,企业还应制定控制风险的有效措施。化学品行业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化学物质的特性,提供风险控制的解决方案。没有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同样没有市场准入。对下游用户来说,需要配合上游企业提供化学品用途的信息、暴露场景的信息,保证化学品的安全信息在上下游链条上的传播,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四)与上下游企业进行有效沟通。企业应在了解最新科技信息和技术法规的同时,尽快与上下游企业尤其是欧盟客户进行沟通,提早选择好原材料供应商,尽快按法规要求搜集注册所需的数据和信息,为2008年4月开始的预注册做好准备。在充分了解REACH法规的内容,尤其是技术指南文件内容的基础上,清查本企业使用的所有化学品的状况,并根据REACH法规的要求,确定这些化学品的类别,然后根据不同类别,准备好预注 册和注册所需的相关技术材料。大型化工集团或大型化工产品出口贸易商应尽快研究注册问题,研究行业中介组织企业在欧盟注册的可能性,以及其拥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考虑在欧盟境内设置具有法人资格的办事机构或子公司,以人的身份在欧盟从事母公司出口到欧盟化学品的登记。该机构或子公司在注册过程中,将欧盟境内所有与母公司从事化学品贸易的公司作为其下游用户,并在欧盟境内长期接受欧洲化学品管理局的监管,配合长期的评估及可能的质量审查。另外,欧盟的进口商在地域、语言、信息获取等方面具有优势,对相关规定的了解也更为深入。如果我国企业在欧盟的进口商比较固定,可通过他们了解到REACH法规的相关信息,并按照其建议采取相应的对策,积极应对REACH法规的全面实施

reach法规篇6

2007年6月1日,备受注目的欧盟REACH法规(Registration,Evaluation,Authorization andRestriction 0f Chemicals)开始在欧盟全面实施。REACH法规的中文译名为《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制度》,是欧盟继原有三大环保指令相继实施后,一个影响范围更大、涉及产品更广的针对化学品生产、贸易、使用安全的法规。它将取代欧盟现有的《危险物质分类、包装和标签指令》等40多项有关化学品的指令和法规,并对欧盟市场上的化工产品和其下游的纺织、轻工、机电、制药等产品中的化学品实施统一管理,对进入欧盟市场的化学品要求进行注册、评估和许可,实施安全监控。欧盟一直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与其他国家相比,该法规的实施对我国出口欧盟的化学品及其下游产品的影响相对较大,是一道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欧盟REACH法规的主要内容 REACH法规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法令或法规,而是一个涵盖化学品生产、贸易和使用安全的综合性法规。它对出口到欧盟的化学品提出更严格的环保、安全要求,以规范欧盟市场上化学品的制造、使用和流通。主要包括注册、评估、许可、限制及数据共享。 (一)注册。对现有广泛使用和新发明的化学物(包括部分可分离中间体),生产商或进口商在生产或进口时,需通知政府主管机构,说明生产或进口该物质的用途,并提交相关文件。文件应包括对该化学物质毒性和生态毒性等特性的介绍、生产或进口的用途、对人类和环境的暴露量、预计产量、对该物质的分类及标识建议、安全数据单、对使用方法等进行的初步风险评估报告,以及建议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等。政府主管部门将把上述信息输入中央电子数据库进行注册,颁发一个注册号并对已注册物质中需给予特别关注的事项和特性进行实地考察和自动筛选。 (二)评估。由主管机构对所有产量超过100吨的化学品注册信息进行审查和信息核对;对降解速度慢并可能在自然环境中累积的或具有基因诱变或剧毒等危险特性的或其分子结构易引起关注的化学物质,即使其生产量或进口量低于100吨,生产商也应测试产品对人体和环境的长期影响。 (三)许可。对可能引起极大关注的物质或其成份,如CMR(致癌、诱导基因突变或对生殖有害的)物质和POPS(低降解有机污染物)物质,政府主管机构应对其按某一用途的使用方式给予具体授权。 (四)限制及数据共享。对部分化学品或配制品进行限制,除非在遵守限制条件下,才能被制造、投放市场或使用。必须对注册产品进行多种检测试验,检测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对首先完成注册而产生的产品数据信息向潜在注册人共享,但潜在注册人必须向前期注册人支付百分之五十的费用才能共享数据和完成注册。 REACH法规一改过去仅由政府承担化学品安全的责任,要求化工产业承担与其产品安全相关的责任,化工产业应负责收集相关化学品的数据进行评估,并保证只生产或销售按指定方式使用对用户及环境均属安全的化学品,还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证明使用有关化学物质的效益大于为消除该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而引发的成本。 二、欧盟REACH法规对我国化学品贸易的影响 与欧盟之前的同类指令相比,REACH法规影响的范围更广。从表面上看,REACH法规是个化学品法案,影响的是化工产品,但由于几乎所有商品都使用化工产品作为原料,因此,它的影响几乎波及到我国所有出口商品。仅从目前看,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我国出口到欧盟的商品,主要包括化学原料及制品、化纤、橡胶、塑料、纺织、轻工、电子、汽车、家电、制药、涂料等十多个产业,涉及904个税则号,其中出口量超过1000吨以上的有215种产品,超过100吨以上的有474种产品,超过10吨的有230多种,有500万种现今在欧盟市场上销售的商品受到影响。另外,REACH法规所涉及的不仅是化学品的生产商,还将这一责任进一步延伸到整个生产链,包括生产商和进口商在内的化学品下游用户、3万多种化工产品以及使用化工产品的下游产品都将受到影响。REACH法规的出发点是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但在保护环境的意愿下,确实对我国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阻碍我国化学品的出口。欧盟是我国化学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2011年,我国对欧盟出口石油化工产品1728万吨,出口额140亿美元。其中,单个品种出口量在1000吨以上的产品出口总量1094万吨,出口额22.2亿美元;100-1000吨的出口量322万吨,出口额31.6亿美元;10-100吨的出口量260万吨,出口额55.4亿美元。从对欧盟出口化工产品的结构看,我国生产的化学品中危险化学品量大面广,种类繁多,多数为大宗、低值、原材料性的、生产过程污染较严重的产品(如农药制剂中高毒农药占30%)。根据REACH法规的要求,中国向欧盟出口这些化学品和几千种化工下游产品将面临注册、评估、许可的问题,且必须通过欧盟境内的生产商或进口商进行注册。而且REACH法规规定了严格的检测标准和高昂的检测费用,这些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我国一些中小型企业根本无法支付如此昂贵的检测费用,难免导致化学品出口受阻,甚至退出欧盟市场。 (二)进口产品成本增加,影响下游相关产业发展。欧盟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来源地,特别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据海关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从欧盟进口石油化工产品991万吨,进口额159.2亿美元。其中,单品种进口量在1000吨以上的进口总量645万吨,进口额20亿美元;100-1000吨的进口量219万吨,进口额23.7亿美元;10-100吨的进口量111万吨,进口额29.3亿美元,涉及1066个税则号。REACH法规实施后,欧盟的化学品生产商或出口企业必将把其高额的注册、评估费用打人产品成本,因而提高出口价格,这无疑增加了中国企业进口化工产品的成本。这不仅影响中国化工产业的发展,而且将导致相关下游产品成本增加,效益下降,影响纺织、医药、轻工、电子、汽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打破国际化学品贸易平衡,导致化学品国际贸易市场的大转移。中国与欧盟化学品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欧盟是我国化学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也是我国化学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从与欧盟的化学品贸易结构分析,我国从欧盟进口的主要是精细、深加工的化学物质,如染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且多数为依赖程度较高的不可替代产品。而我国出口的主要是低附加值的化工原材料和中间体。 REACH法规实施后,欧盟较高的注册评估要求和注册评估费用将打破现有贸易格局,迫使中国企业重新开拓欧盟以外的市场,建立新的贸易渠道,而新市场的开拓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入,市场的转移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同时,欧盟化工企业也将由此失去许多获得中国廉价化工原料的机会。 (四)削弱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我国目前出口到欧盟的化工产品多为大宗、低值、原料性的、生产过程污染较严重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无机盐、涂料、染料、橡胶制品、有机中间体等领域,具有资源密集和劳动密集优势。随着产品注册等成本的增加、开发费用的减少及欧盟对评估、许可审批时间的延长,将有一半产品的优势逐渐丧失,大大削弱这些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能力,并将导致我国上千家企业因出口受阻而关闭。2006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从业人员500万人,仅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就有200多万人,比欧盟化工行业全部直接从业人员还多。据我国有关方面估计,欧盟REACH法规的实施,可能会导致我国企业20万人面临失业。 三、我国企业应对REACH法规的策略 要减低欧盟REACH法规的负面影响,实现环境改善与贸易增长的协调,除政府的引导外,更重要的是立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发挥自身作用,提高企业的绿色产品竞争力。 (一)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和减少废弃物,是企业应对欧盟REACH法规非常直接和行之有效的方法。绿色供应链是把环境融入到整个供应链中,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降低整个生产活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危害,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企业不能单靠技术来解决环境问题,还需要从管理角度人手,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模式为: 1、绿色设计。企业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应以环境资源为核心,在产品及其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产品实现分解或再生的能力。要从源头上防止限用的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尽量选择可回收、可循环再使用的材料和零部件。 2、绿色采购。在采购原材料过程中,要精心挑选供应商,不能仅考虑供应商所提供产品 的质量、价格、交货期、品种等常规因素,还需考虑选择重视环境管理的供应商,以保证所购买的原材料达到绿色或环保要求。 3、绿色生产。对生产过程而言,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少和降低所有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国家环保总局在2005年12月13日出台了《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这标志着国家环保总局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正式纳入全国环境保护制度中。 4、绿色物流。企业应在运输、保管、流通加工、包装和装卸过程中,尽可能消除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在满足运输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包装物,选择可重复使用和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仓储过程中尽量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搬运过程中尽量避免因运输不当造成产品损毁,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 5、绿色回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废料和运输、搬运、仓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损坏件,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被用户淘汰的产品均需要回收处理。在生产流程中报废的产品拆卸后,零部件可经处理后再利用。没有使用价值的电器产品首先要人工拆卸或分解,对可利用的零部件进行回收再利用,不可利用的零部件按材料分类进行回收。有害物质要经专门工艺进行处理,其他混合物经破碎、自动分拣等处理。工业残渣则焚烧转化为热能加以利用或送填埋工厂等。 (二)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开发绿色产品。一方面,要依靠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尽快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另一方面,要及时采用先进的国际技术标准,并对先进技术标准进行消化、吸收并予以采用和提高。欧盟REACH法规实施后的初始阶段,原先企业出口的产品由于一时难以达到欧盟的要求,REACH法规对企业来说是起了负面作用,短期内对欧盟市场的出口数量会下降,此时企业面临艰难的选择:要么采取新的技术、标准,进行研发创新,重新塑造绿色产品,挽救失去的欧盟市场;要么消极等待,不采取任何措施,从而失去这块市场。而失去欧盟市场就意味着出口企业要么选择进入国际其他市场,要么只好面临生产萎缩,甚至破产倒闭。但企业如果选择进入国际其它市场,会面临进入困难或遇到其他的壁垒,因而这也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企业唯一的机会和选择就是知难而上,积极应对欧盟REACH法规,如果企业能积极进行产品创新,改进生产方法和加工工艺,运用新技术、新能源、高标准,使产品逐步达到欧盟REACH法规的标准要求,出口量的下降趋势将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出而逐渐扭转。 (三)建立一套应对REACH法规的管理机制。企业要加强内部建设,及时制定应对欧盟REACH法规的工作方案,成立应对小组,落实专人负责,及早准备注册信息。做到目标明确,计划周详,措施有力。生产、经营、使用化学品的企业需要了解化学物质的安全特性,了解是否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危害。而要了解化学物质的安全特性要有实验数据的支持,数据的获得、按REACH法规相应地完成注册、评估和授权程序意味着生产和出口成本提高,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相应的挑战。企业应从控制原材料的来源着手,掌握最终产品的流向、是否对欧盟直接和间接出口、客户的使用情况等;了解在供应环节需要向下游客户提供哪些生产数据、测试结果等;评估REACH法规会不会对非欧盟市场的业务产生影响;放眼整个产业,留意上游产品将有可能因违反规定而出现停供的现象。此外,在了解使用的化学品安全特性的基础上,企业还应制定控制风险的有效措施。化学品行业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化学物质的特性,提供风险控制的解决方案。没有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同样没有市场准入。对下游用户来说,需要配合上游企业提供化学品用途的信息、暴露场景的信息,保证化学品的安全信息在上下游链条上的传播,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四)与上下游企业进行有效沟通。企业应在了解最新科技信息和技术法规的同时,尽快与上下游企业尤其是欧盟客户进行沟通,提早选择好原材料供应商,尽快按法规要求搜集注册所需的数据和信息,为2008年4月开始的预注册做好准备。在充分了解REACH法规的内容,尤其是技术指南文件内容的基础上,清查本企业使用的所有化学品的状况,并根据REACH法规的要求,确定这些化学品的类别,然后根据不同类别,准备好预注册和注册所需的相关技术材料。大型化工集团或大型化工产品出口贸易商应尽快研究注册问题,研究行业中介组织企业在欧盟注册的可能性,以及其拥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考虑在欧盟境内设置具有法 人资格的办事机构或子公司,以人的身份在欧盟从事母公司出口到欧盟化学品的登记。该机构或子公司在注册过程中,将欧盟境内所有与母公司从事化学品贸易的公司作为其下游用户,并在欧盟境内长期接受欧洲化学品管理局的监管,配合长期的评估及可能的质量审查

reach法规篇7

根据欧盟REACH法规第7条款的规定(简称REACH_SVHC),含有高关注物质的配制品或产品满足该条款的规定则需要向欧洲化学局(ECHA)或欧盟成员国主管机构通报。所谓高关注物质就是高风险物质,即致突变、致癌、生殖毒性物质(CMR)、持久生物富集有毒物质(PBT)或高持久高生物富集物质(vPvB)。到目前为止,欧盟化学管理局只于2008年10月28日首次确定了蒽、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二甲苯麝香、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邻苯二甲酸丁苄、C10-13氯化石蜡、六溴环十二烷、氧化双三丁基锡、二氯化钴、二水重铬酸钠、砷酸氢铅、三氧化二砷、五氧化二砷、三乙基砷酸等15种高关注物质,其中10种为有机物,5种为无机物。第二批15种物质正在征求意见。

到目前为止,REACH_SVHC尽管只是通报性质的要求,但鉴于欧盟国家对化学安全和绿色产品要求的日趋严格,自从欧洲化学局了该15种高关注物质后,欧盟的进口商就开始要求中国出口到欧盟的产品符合REACH_SVHC,这影响到许多行业,包括机电、纺织、玩具、文具等,尤其是作为我国出口第一大类的机电产品。由于目前中国输欧机电企业对REACH_SVHC普遍不是很了解,大多数企业采取简单产品检测的方式应对REACH_SVHC。这种应对方法是最直接的,但随着欧盟评估并更多的高关注物质,采用全部检测的方式显然是不现实的,测试成本将非常昂贵。因此,笔者结合多年对欧盟REACH法规的研究和日常对机电企业管理及应对ROHS、WEEE、EUP指令经验的积累,提出应对REACH_SVHC的对策措施。

一、REACH_SVHC介绍

(一)欧盟REACH法规中涉及SVHC的条款

1.法规7.2规定:如果物品中含有已确定为高关注物质的成分,并且满足每年生产或进口的这些物品中所含的这种成分总量超过1t并且这种成分在物品中的质量含量超过0.1%,则任何物品生产商或进口商必须向ECHA或欧盟成员国主管机构通报欧盟REACH法规第7.4款所要求的资料。

2.法规7.3规定:如果生产商或进口商在物品正常的或合理的可预期情况下使用(包括废弃处置等)能提供措施并说明含有的高关注物质不会暴露于人类或环境,则他们不需要履行欧盟REACH法规第7.2款的责任,但应该给物品的接受者提供适当的说明书。

3.法规7.4规定:当需要通报时,应提供相关资料,即明确生产商或进口商的详细资料;如果已有物质的注册号,则提供该号码;鉴定该物质的详细资料;该物质的危险性分类和标签资料;物品中使用该物质的详细描述;该物质的吨位情况。

4.法规7.7规定:高关注物质的通报在2011年6月1日开始执行,2011年1月1日后确定为高关注物质的物质,则在确定后的6个月之内需要对物品中含有该物质进行确认,如果满足欧盟REACH法规第7.2款,需进行通报。

(二) 欧盟REACH_SVHC条款解析

从条款内容可知,REACH_SVHC目的是实现产品的化学安全。企业要履行REACH_SVHC责任,首先要知道产品中是否含有高关注物质,含有的高关注物质的质量含量是否超过0.1 %,对于含量底于0.1 %物质,可以法律声明“产品中不含有高关注物质”,即使高于0.1 %,REACH_SVHC也并没有规定产品中不能含有高关注物质,可以有多种方式履行REACH_SVHC责任,如向用户提供详细的产品使用说明。

(三)我国机电企业REACH_SVHC责任

尽管REACH法规只是规定了欧盟境内的生产商或进口商承担REACH_SVHC责任,但这些企业要履行这些责任必将牵扯到上游企业,也就是我国出口机电企业。在整个REACH_SVHC责任履行过程中我国企业需要履行以下职责:识别产品中是否存在SVHC,若存在且质量分数超过0.1%时,告知客户产品中存在SVHC的名称、含量及产品质量;应客户要求提品的安全使用信息。

二、REACH_SVHC条款对我国出口欧盟机电产品的影响

REACH_SVHC条款对我国出口欧盟机电产品最直接最主要的影响就是大大地提高了出口机电产品的成本以及由于成本提高导致企业自我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下降,甚至导致部分中小企业订单减少及倒闭。

(一)大大增加了机电出口产品成本

一方面根据REACH_SHVC条款规定,中国出口欧盟机电产品均受到其影响,虽然涉及的化学品不需要注册,但要向化学品管理局进行通报。而通报最重要就是知道产品中是否含有高关注物质,其质量含量是否超过0.1 %。要想知道产品这些信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产品进行全项目的检测,这将给企业带来非常昂贵的检测费用。拿一块电路板来说,上面少则有几百个零部件,一台电脑就含有700多种化学原料,企业要想分析出该产品是否含有REACH_SHVC物质及具体含量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检测,这个检测成本与产品实际价格相比,昂贵到无法想象。另一方面由于SVHC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一个机电产品包含的化学原料非常多,要想严格控制好产品中的SVHC物质必须具备合理有效的内部生产管理和外部整个供应链的协调管理。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二)不利于我国机电出口产品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生产技术的提升,我国出口机电企业正积极地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及节能型企业转变。特别在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深圳,高新技术企业正如雨后春竹般生长出来。但是REACH_SVHC条款几乎涉及到了所有出口机电企业,企业产品的创新必然会导致产品SVHC变化,而高额的检测和企业内部管理及供应链控制管理费将严重影响新产品的价格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企业创新的脚步。

(三)降低我国机电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出口机电产品之所以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世界第一大份额,最主要因素是产品的成本优势。随着REACH_SVHC条款的不断实施,企业担负相应的检测成本和管理成本将无限扩大,这必然会导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的成本增加,机电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逐渐被消弱。

(四)导致中小企业订单减少甚至倒闭

当前我国机电企业质量标准意识普遍不高,大部分企业都不能严格按进口国标准生产,尤其一些技术能力不足的小企业在技术人员、生产能力、检测能力等方面都无法应对国外严格的技术壁垒,深圳市宝安区2000多家中小出口机电企业中约有90%表示,尚不了解REACH_SVHC条款,对于该条款将对家电业产生的影响更是一无所知,也无从谈对给条款了解应对。再加上高昂的检测成本和管理成本,让这些小企业不得不面临被动“订单取消”和“额外费用增加”,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得不暂停出口或寻求新市场或出口转内销的方法,更有甚者面临关门倒闭被动局面。据海关统计,08年1-11月,广东出口家电224.3亿美元,同比增长4.9%。其中,11月出口家电17亿美元,同比下降25.7%,环比下降19.8%。

三、中国输欧机电企业应对REACH_SVHC策略

(一)企业应采取措施积极主动应对

1.思想上要充分重视。应根据自己企业情况组织人员去熟悉REACH_SVHC的内容,尤其是技术指南文件的内容,充分了REACH_SVHC对本行业和本企业的冲击和影响,主动与上下游企业,特别是与欧盟的客户进行沟通。

2.通过建立REACH_SVHC管理体系降低SVHC的管理成本。基于SVHC物质的动态性,企业要想很好的应对,就必须随时掌握SVHC的动态性能,要长期有效地保证产品对REACH的符合性,必须有严格系统的管理才能实现。笔者在长期从事QC 080000、MARCH和ISO 9000管理体系的审核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机电企业应对REACH-SVHC管理体系应主要从识别客户和法规的要求、将相关要求转化为企业内部的要求、产品的设计开发、物料认证、供应链开发与管理、采购过程、外包过程、制造、检验、产品标识与追溯过程控制、变更管理等关键过程严格控制,具体操作可以参考ISO9000管理体系,做到管理成本最低化。

3.利用物质材料分析法有针对地检测来降低产品的成本。按照REACH法规的要求,高关注物质会越来越多,这样的物质大概有1500宗左右。如果一个企业想通过检测产品来确定产品中SVHC的存在情况是不可以操作的。再则从成品效益的角度看,企业也无能支付巨额的检测费用,必须通过材料分析的方法降低成本。一方面通过对机电产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毒性、应用的分析来判断物质在材料和产品的存在可能性,经过材料学分析,将有针对性地识别出机电产品生产企业产品材料中含有的SVHC是什么,这将大大地减少出口欧盟机电企业的物质检测;另一方面通过判断物质在产品中的最大可能浓度来确定产品是否要进行检测,以及通过市场上的供应情况来判定受控物质是否存在及超标的可能性。在对产品进行了材料学分析和最大可能的含量分析后,就能判断某种受控物质是否可能存在及超标的可能性了。

(二)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发挥导向作用

1.加强REACH_SVHC 法规的宣传和研究工作。政府主管部门,特别是直接监管出口机电企业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应通过形式多样的、直接间接的宣传、培训活动做好REACH_SVHC条款的宣传工作,同时开展对REACH_SVHC条款的解读及追踪工作,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和传递机制,使得企业能够有相应的渠道和途径了解REACH_SVHC条款,重视REACH_SVHC条款。

2.鼓励检验检疫实验室的建设。REACH法规要求化学物质检测结果的数据来源必须是经过国际GLP 认证的实验室,但我国目前还没有经过该项认证的实验室。因此国家在检测实验室建设和资质认证方面应给予大力支持,制定相关配套的政策和措施,着力提升国内实验室的检测水平,争取实现检测数据的全球互认,建立起欧盟检测数据互认的实验室,在本土解决送样检测、登记工作,以便为企业申请、检测、登记提供方便和节省成本。

3.提高危险化学品德替代品研发水平。REACH_SVHC条款要求高风险物质超过一定数量就必须向ERCH进行通报。国家应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机构投入人力和物力加强替代品的研发工作。科研机构应指导和配合企业积极开发低危险性的替代品,从而减少REACH_SVHC条款带来的冲击。

4.机电行业协会应发挥组织协调作用。REACH法规是以企业为监管对象的,机电行业协会作为企业的联合组织,应发挥协会的纽带作用,积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在本行业中宣传和组织学习REACH_SVHC条款,帮助企业建立合理健康的SVHC控制供应链,有效促进供应链上的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积极参与应对REACH_SVHC条款。同时协助本国机电企业与欧盟境内的生产商或进口商开展合作。

参考文献:

[1]webnet3.省略/echmportal/jome.aspx

[2]ECHA(European Chemicals Agency).CandidateL i s t o f S u b s t a n c e s o f Very High Concern forAuthorisation[EB/OL].(2008-10-08)[2009-09-15].

echa.europa.eu/chem_data/authorisation_process/

[3]魏传忠.《欧盟REACH法规实施指南丛书》第六卷下游用户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reach法规篇8

选手简介

在奉星际I为国技的韩国,也不例外。马上为大家带来正是一场韩国星际I职业选手试玩星际Ⅱ Beta的比赛。对阵的双方一个是朴正石Reach,一个是金正敏TheM8Firle。这两位选手是大名鼎鼎了。Reach。如今在空军战队。绰号“英雄神族”。他是老一代的韩国四大天王,以刚猛的正面对抗能力著称。当年,正是这位神族猛将。在“野兽”lloveoov嚣张地在职业联赛打出“No Protoss”时挺身而出,3:0血洗了对手,捍卫了种族的尊严。而他的对手,是被誉为“高贵人族”的TheMarine,现在在O GN游戏电视台担任解说。这个选手的资历就更老了。当年,他曾经与slayeR、BoxeR、一起,被称为“人族双子星”。在星际I的蛮荒年代。他惊世骇俗的枪兵拉阵型强打Lurker技术,教科书式的人族机械化阵地化推进。让他英名远播。两个声名远扬的星际I职业选手,在星际Ⅱ中相遇,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马上进入比赛。

双方的较量在Metalopolis这张太空背景的地图上展开。Reach蓝色人族,出生在地图的2点钟位置。而对手TheMarme则是蓝色虫族,出生在地图的8点钟。双方都没有选择自己在星际I中的本族,也可能是双方都是选择随机进入的游戏,被分别随机到了人族和虫族。

一上来,Reach稳妥地采用了房子兵营的堵口开局。与星际I稍有不同的是,星际Ⅱ中初始人口要比星际I多了1个,所以Reach是在第9个SCV出来后才开始建造供应站。在星际Ⅱ中,人族的供给站升级了。它可以通过调节神奇地缩入地下。这样一来,人族的堵口就更加便捷了。在必要时,把路口的房子缩入地下,部队就可以顺利出来,而不用像星际I那样,部队要出门时需把兵营飘起,影响兵营的正常工作。供应站建造完毕后,Reach的SCV开始出门探路。同时,在主基地放下了兵营与气矿。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星际Ⅱ中气矿的变化。在星际Ⅱ中,农民每次只能采集4点气矿,只是星际I的一半。因此,暴雪设计地图时。把矿区的气矿由原来的1个变成了2个。这就意味着选手需要投入比以往更多的力量来采集气矿资源。因此,Reach这么早开采气矿是有必要的。

而TheMarme则奔放地采用了130开矿再血池的开局,这同样也是延续了星际I ZVT对抗中的虫族12D主流双矿开局的打法。这时,人族侦察的scv也顺利赶到了虫族家里。Reach一看Z的开局。SCV立马到虫族路口处建造Bunker,并在主基地放下第二兵营,同时拉出4个SCV配合新生产出来的机枪兵进行Rush。这一Rush正是星际I中TvZ的经典招数。星际I中,TvZ的8BB枪兵Bunker Rush是非常犀利的。虫族一旦应对不慎,就会被打成残废甚至直接输掉比赛。当年,人族皇帝BoxeR就曾经在番战中,连续3局使用8BB Rush战术,直接带走了老冤家YellOw。

TheMarme的反应也很快。他马上从家里拉出5个Drone,配合侦查回来的1个Drone对正在造Bunke r的scv群起而攻之。这个辛勤的SCV很快上了天堂,人族建造了一半的Bunker只好赶紧取消。但这时,Reach续过来的部队正好赶到了前线。人族再一次放下Bunke r,虫族针锋相对,立马也放下Spine Crawler。双方的地堡来了个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不过悲剧的是,虫族的Spine Crawler造没一半即被健硕的SCV给悍爆了。好在这时,TheMarine的小狗终于出来了,配合着Drone再次一拥而上,把人族的Bunker再次打爆。人族Rush不成,只好灰溜溜地撤退。

在一边进行Rush的同时,Reach在主基地开始给兵营建造附属建筑――科技实验室。没错,星际Ⅱ中,人族的兵营也有附属建筑了,而且还有两种。它们一种是科技实验室,负责研究所产兵种的技能;一种是反应堆,建成以后,可以在一个兵营同时生产两个单位。在星际I中打法一直非常厚道的Reach,此时似乎在酝酿着什么阴谋。

而这一边。虫族的皇后出来了。是的,没错,星际Ⅱ中的皇后实现了华丽转身。它不但从二级的空中单位变成了一级的地面单位,而且甩掉了星际I中的鸡肋角色称号,成为了虫族战略体系中举足轻重的一个兵种。在星际Ⅱ中。皇后有了攻击能力,魔法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的魔法变成了制造孵化菌瘤,孵化幼虫和输血。这与星际I中的皇后魔法完全不一样。

在这里,需要着重介绍一下皇后的孵化幼虫魔法。皇后可以对自己的基地施加这个魔法,然后让基地孵化额外的幼虫。它的这一技能,实际上正是虫族的“宏机制”。在星际Ⅱ中,为了打破线性发展模式,暴雪引入了一个“宏机制”的概念,以便运营与发展产生更多的变化,进而打破对战双方战局的平衡。这个“宏机制”,是通过初期赋予每个种族特殊的魔法,加速单位的生产来实现的。对于人族来说,其主基地升级成轨道指挥部后,可以召唤持续时间90秒的矿骡来加速采矿。神族则是主基地有一个超时空加速的魔法,该魔法可以施加到神族生产单位的建筑上,使其运作速度加快50%。而虫族,皇后有了一个制造额外幼虫的魔法,一次性给基地增加4个虫卵。

正当虫族的皇后给基地加卵忙得不亦乐平时,Reach的突袭来了!只见6个战士“嗖嗖”地往前冲,几经跳跃,便杀进了虫族基地。原来,是Reach新生产出来的Reaper。这个兵种是星际Ⅱ中全新诞生的兵种,在科技实验室升级了喷气背包技能后,它可以上下高地,几乎可以穿越地图的任何地方,机动性极佳。没有兵种比Reaper更适合执行骚扰的任务了,它简直就是为骚扰而生。

虽然TheMarine依靠之前派出去的小狗控制了星际Ⅱ新增的中立侦查建筑t望塔,及时发现了Reach的企图,小狗也及时到位,第一时间包夹Reaper,但是,在Reach精妙的操作下,Reaper边打边退,仍然成功给予了虫族毁灭性打击。这6个Reaper居然屠光了虫族主副矿几乎所有的D rone,而且还杀死了一个皇后。打爆了血池。TheMarine心都要碎了。

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皇后终于杀光了这些罪恶的Reaper。虫族推倒重来,重新白手起家。而人族这边则发展得正欢。不断积攒着机枪兵部队。同时,建造了第二基地,重工厂,工程湾等等。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很快,人族二矿成型。但就在这时候,人族也发现空中忽然来了不速之客。虫族的飞龙来 了!但非常遗憾的是,与之前Reape r同样数量的飞龙给人族的骚扰与打击甚小。人族的机枪兵部队打了两针兴奋剂后,就把它们给赶跑了。随后,人族的运输机正好出来,不断给这些因打了兴奋剂损失了生命值的机枪兵加血。这又是星际Ⅱ人族的一大变化之一――给机枪兵等单位恢复生命的,不再是漂亮的医生美眉,而是换成了运输机!

在防守体系逐渐完善,再次打退虫族的飞龙骚扰后,Reach3个医疗运输机掩护着近30个机枪兵、掠夺者和鬼兵混合部队向虫族进发了。机枪兵加护士部队,也就是俗称的MM部队正是星际!中TvZ的主力部队。在星际I中,面对MM部队,虫族必须依靠飞龙或者Lurker才能与之抗衡。在星际中,当前承担这个任务的又是什么兵种呢?

这个兵种叫蟑螂。对,你没看错,它的名字就叫蟑螂,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比厌恶的蟑螂。在星际Ⅱ中,它们现在也人神玩家所厌恶。因为,蟑螂实在太有性价比了。它攻击力不俗。生命恢复速度又极快,造价还低廉……与其他玩家一样,TheMarine现在打算以这个被很多人称为BUG兵种的蟑螂,作为自己初期的主力军。

双方的部队在地图中央遭遇了!这时,虫族拥有近20个蟑螂,它们与之前孵化的飞龙一起。形成了一个飞龙加蟑螂的组合部队。结果,一场惨烈的遭遇战厮杀过后,人族地面部队被全歼。3个残血的医疗运输机赶紧调转机头逃跑。

此番较量过后,虫族顺势拍下在高能水晶处拍下第四矿。新的黄色高能水晶又是暴雪在星际Ⅱ中增加的一个新元素。选手每一次采集,可以获得比普通蓝色的水晶更多的资源。这同样是影响战局发展的重要元素。而本场比赛的战局到了此时,虫族的形势似乎已经一片大好。

Reach自然不愿善罢甘休。很快,他又纠集了一批部队出门。这回的部队以掠夺者为主力,医疗运输机也增加到了7架。话说这个掠夺者又是一个新兵种,他取代了以前星际I中喷火兵的位置。这个名字充满气势的兵种,其攻击可以让敌军的移动速度降低。而这正好可以克制蟑螂的高机动性。然而TheMarine也不是等闲之辈。这时。他再次转型,部队结构已经调整成为刺蛇与蟑螂。在星际Ⅱ中,剌蛇也得到了飞跃。他从一级兵种变成了二级兵种,同时威力倍增,比之前星际I时大多了。现在,它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虫族中期的主力兵种。

但是这时。虫族却犯下了一个失误。TheMarine没有侦察到人族部队的动向。结果,虫族的三矿被突然杀过来的人族部队瞬间端掉。很快,人族部队得寸进尺,进犯到了虫族二矿处。TheMarine不能忍了,近50个蟑螂与刺蛇组成的混合部队调整好阵型包夹了上去。又是一阵惨烈的激战。在猛烈的炮火下,虫族的蟑螂瞬间化为了血水。而人族,则被蟑螂与刺蛇部队全歼,全军覆没。虫族又一次打赢了战斗。

虫族得势不饶人,随即反戈一击,组织了一次刺蛇空投直取对方腹地。但令人惊奇的是,人族此时在自己基地不但仍然拥有大量部队,并且拥有了坦克。在人族坦克的火力之下,刚刚立下赫赫战功的刺蛇惨遭屠杀,变成了齑粉。

接下来,让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出现了,攒足了六七辆坦克之后,Reach又带着七八架医疗运输机。掠夺者的混合部队进攻了。而此时虫族光有经济,兵力却出现了莫名其妙的匮乏。结果,少量的刺蛇和小狗完全不是人族这个大部队的对手,瞬间就被人族猛烈的炮火中烟消云散。Reach太暴力了!他生产人族部队的能力简直比繁殖能力超强的虫族还虫族!TheMarine自觉已无力再组织起可以与人族部队相抗衡的兵力。大势已去,遂打出了GG!Reach获胜!

比赛点评

reach法规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绿色贸易壁垒;国际贸易;绿色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1-0006-04

似乎ROSH、PAH、WEEE上一轮“绿色贸易壁垒”的喧嚣还在耳边,而随着近期REACH中的SVHC候选物质名单的更新、CPR等法规的实施,又一波“绿色”挑战又活跃在眼前:截止到2012年12月19号,随着第八批SVHC高关注度物质名单公布,目前已增加到138种;截止到2013年7月1号,所有涉及健康、安全、环保的建筑产品未取得CE认证的,不得在欧盟销售和使用。大家之所以对此感觉到“新”,只在于这两个法规中涉及到法规实施的截止日期是现在时的。对于REACH来说,除了法规中规定的注册、评估时间的节点日期外,还要其中的SVHC高关注度候选物质的不断更新,而宣布的SVHC物质除了会涉及化工行业外,其中很多的物品如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纺织物等都会牵涉到这类物质,所以其影响之广也是前所未有的。

1 REACH和CPR简介

REACH是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的法规,于2007年6月1号开始实施。该法规是ECHA(欧洲化学管理局)整合并取代了2007年以前的欧洲实施的40部有关化学品的法令,对所有化学品建立统一的管理模式,目的是提高欧洲化工业的竞争力、安全标准的整理和数据共享,避免不必要的动物实验,保护人类健康与所处的生态环境。REACH法规实施以来,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已经较多,故不再累述,而主要对REACH中不断更新的SVHC介绍一下。SVHC(Substancesof Very High Concerns)主要有下列三类特性的物质归入到高关注度物质候选名单中:具有致癌、诱变、生殖毒性的CMR类;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毒性的PBT类;有高持久性、高生物蓄积性的vPvB类物质。SVHC从2008年10月28日第一批15种物质的,截止到2012年12月19日共了8批计138种物质列入其中,以后还会不断增加和更新。名单列表中有物质名称、欧盟委员会法规编号、化学文摘登记编号、物质类别、主要用途等内容。企业可以根据其提供的主要用途看自己的产品中是否含该物质从而判定是否检测。每次SVHC的更新,对于目前大多数企业还是以事后检测的方式来应对REACH实施来说,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检测成本的增加。REACH的初衷是供应链的上游向下游进行信息传递,下游用户有知情权,实行无数据、无市场的原则。含有SVHC的物品供应商需要向下游用户(这里不包括分销商和消费者)传递告知物品中是否含有含量大于0.1%的SVHC物质。如果含量大于0.1%的SVHC,且物品中SVHC的含量≥1吨/年需进行付费通告。

2 CPR建筑产品法规

从2011年3月9日颁布实施,到2013年7月1日完全取代旧的CPD指令,进入强制执行阶段。CPR采用更清晰的机制以改善现有措施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减轻生产企业在管理方面的负担。CPR除了以前CPD指令定义的六项基本性能的要求如机械应力及稳定性,火灾时的安全要求,卫生、健康与环境,使用安全,噪音防护,能源经济及保温以外,还要求企业证明其生产的建筑产品在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性信息。CPR适用范围内所指的建筑产品是以永久性方式构成建筑工程的任何产品,建筑工程包括建筑物和土木工程。主要涵盖35类建筑产品,如混凝土制品、门窗五金、卫浴产品、保温材料等。

CPR法规虽说本意上希望明确CE标示的概念和使用要求,同时引入一套简化程序,以帮助降低中小型企业的成本。但一个词从指令Directive到法规Regulation的更改,CE认证对建材生产商来说,如果产品想在欧洲市场销售,就必须在2013年7月1日前取得CE证书。而对建材产品,按照安全级别划分等级,不同等级的产品,取得授权的公告机构会对生产厂家进行不同类型的考核,系统符合性级别越高,公告机构的监管越严格。包括产品的初始型式实验、工厂审核、每年的监测与评估、市场或现场不定期抽查验证其符合性。无疑会加大工厂的CE认证费用,增加生产成本。

3 辩证地看待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形式对国外商品或服务进行的准入限制。它属于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形式,已经逐步成为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绿色产品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验检疫制度、产品安全认证制度、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存在较大的差距,出于资源保护和经济利益上的考虑,发达国家一边加紧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初级产品,并把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更加恶化;同时,又极力将环境问题与贸易条约机制挂钩,把环境问题作为贸易壁垒,从而抵消发展中国家资源与廉价劳动力方面的优势,阻碍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以保持其在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关税、许可证制度、配额制度和原产地制度等逐渐为WTO所限用或禁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新型非关税壁垒逐渐成为一些国家保护本国贸易的主要手段,绿色贸易壁垒具有表面的合理性、形式的多样性、实施标准的不确定性及保护方式的隐蔽性等特点,所以被发达国家使用得越来越多。

但我们应辨证地看待绿色壁垒,存在的既是合理的。随着气候全球变暖、资源能源短缺、物种快速灭绝、人类生存空间环境日益恶化等困境的出现,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渐入人心,绿色消费、绿色生活大行其道。人们逐渐意识到,这种单方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不顾环境资源的破坏无疑于涸泽而渔。如REACH、CPR的实施,固然有西方发达国家对地方经济利益、环境利益的保护因素在里面,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是大势所趋。这些绿色壁垒采用的先进的技术,可供借鉴,以促进各国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近几年我国所遭受的一拨又一拨的“绿色贸易壁垒”可以看出其发展趋势:行业保护范围愈加广泛;所使用的技术标准越来越复杂和严格;自愿性向强制性转变。

4 我国中小企业在“新一波绿色贸易壁垒”面临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固然在解决劳动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出口创汇、发明创新、GDP贡献、活跃经济等方面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但囿于中小企业本身资金、人员、技术、装备、信息收集等方面的缺陷,所以在“新一波绿色贸易壁垒”下,我国的中小企业会面临着以下诸多问题:

4.1 外部经济环境方面,当前欧美经济发展低迷,需求疲软

2012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量占68%;中小企业从业人数约占城镇就业人数的75%以上;中小企业数量注册总数量的99%;作为“贸易壁垒”尤其是REACH中SVHC的不断更新,几乎会影响到所有外贸生产型企业及其就业人员。

4.2 竞争加剧

内部:由于2008年以前的几年,经济形势较好,很多中小企业在那时发展起来,很多企业从事代工,产品相似度同质化严重,出口竞争激烈。外部:由于近几年国内材料、能源、用工成本的不断增加,很多国外订单被越南、印度等国企业低价抢去。

4.3 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削弱

由于“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要使用合格的原材料;使用清洁生产技术;生产和开发绿色产品;产品检测、认证费用;引进高昂的防污治污设备;产品回收成本由生产商和分销商共同承担等都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持续增加的资源及人工成本、人民币升值等都在削弱出口企业的利润;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的产品本身已进入了微利时代。

4.4 很多中小企业生产供应链低端的产品,技术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

传统的粗放增长模式是“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这种产品已不能满足发达国家市场的绿色环保方面的要求,不利于产品走向世界,降低了出口市场范围。

4.5 资金不足

货币紧缩政策带来融资困难,缺乏经济实力去建设应对指令的软、硬件体系。稍微经营不善,就导致资金链断裂,企业关门倒闭。

4.6 与他国的国际贸易摩擦成上升趋势

由于信息收集不到位或沟通不顺畅,造成产品不符合顾客要求而遭扣押、报废或退货等,拿不到货款或只拿到部分货款而导致的贸易争端。

5 如何应对目前的“绿色贸易壁垒”

从“绿色贸易壁垒”的两面性来看:一方面,在国际贸易谈判中要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原理,尽量消除或减少绿色贸易壁垒。谈判中应坚持的三个原则:(1)环境与经贸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树立全球战略伙伴思想,建立相互协调的环境与贸易间的良性机制。(2)坚持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我们在享受国际贸易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积极承担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称的环境义务。(3)坚持发达国家多承担义务的原则:发达国家应对其工业化进程的环境欠账、现行的奢侈性消费所带来的环境后果负责,并能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技术并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小企业要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基于产品生命周期考虑,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全程监控。其中会不可避免地碰到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借助政府及行业协会的力量去克服,一起来迎接这“新一波的绿色贸易壁垒”,化挑战为机遇,开拓出一条全新的国际贸易之路,让我们的产品走向世界。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5.1 企业自身

5.1.1 做好企业发展战略,定位自己的主打产品。对于已发现不符合绿色贸易壁垒的产品应立即停止生产,查明原因。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或重新开放新的绿色产品,符合绿色消费趋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1.2 认清形势,提高全企业人员的绿色意识,基于产品的生命周期考虑,走绿色供应链管理之路。从供应商的原材料抓起,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收集REACH信息,使用绿色材料,进行绿色设计,运用清洁生产技术进行生产,做好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营销和绿色回收。

5.1.3 积极做好绿色认证、绿色标识的工作,做好绿色营销,塑造绿色品牌。对于CPR法规强制执行的节点时间的到来,从中国出口到欧盟市场的过百亿美元的建筑产品将迎来新一轮的挑战,没有CE认证就等于失去了欧盟的客户。

5.1.4 积极配合行业协会和政府机构的监督和指导。

5.2 政府方面

5.2.1 加强环境立法,积极与国际环保法规接轨,促进中小企业守法。我国现有的环境立法够多但不够强,可操作性差,处罚力度不够,企业违法成本太低。

5.2.2 打击李鬼的“绿色产品”,避免不正当竞争。现在市场上的绿色产品,意味着高投入,也意味着高价位。如果任由李鬼横行,将严重扰乱经营程序。

5.2.3 积极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快改变传统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而应预防为主,尽量做到不污染或少污染。对环保产业里的中小企业应给予税收、信贷、财政补贴等方面的资金扶持。

5.2.4 优化出口产业结构,鼓励创新,优先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和企业。

5.2.5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促进产研学结合及学术向实际产品的转换,开发出高精尖的产品。

5.3 行业协会

5.3.1 注意国际最新动态,建立行业预警机制。收集相关行业信息,对人力财力相对弱小的中小企业给予积极引导。

5.3.2 筹建数据库,行业信息共享。

5.3.3 组织高水平的专家队伍,为中小企业进行免费咨询指导。

5.3.4 有条件的行业可组建有资质的检测认证机构,免费或低价为中小企业服务。

5.3.5 协调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的信息沟通。

6 企业案例分析

下面结合笔者所在企业在迎接新一轮绿色贸易壁垒中实际运作方法作一介绍,供大家借鉴。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望与众多中小企业共勉之。

RY公司是一家外贸为主的中小企业,有员工60人,年营业额4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是紧固件及其他五金杂货的出口。公司有几名外语流利、业务精练的销售人员,在五金行业中深得国外客户的认可,有着较为稳定的客户源和市场份额,依据客户订单来安排生产采购。由于紧固件及五金行业属于传统的微利行业,进入门槛低,从业者众多,行业内竞争激烈。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发展迟缓,中国主要出口地的欧美两大经济体消费低迷,而一波接一波的绿色贸易壁垒的侵袭,使现在生存者的中小企业平均订单量锐减。以紧固件出口集中地嘉兴为例,2012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出口欧盟的紧固件同比下降了19.19%,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紧固件生产商有11家,出口同比下降的有六家,降幅最大的一家达40.11%。面对如此严峻的出口形势,RY公司从2010年开始做了以下工作应对越来越严格的市场需求:

6.1 认清形势,确立公司发展战略

国际形势: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是王道,即使它是贸易壁垒。国内形势:将传统高污染、低附加值的标准紧固件列为限制发展对象,而将高强度、高精度及异形紧固件列为优先发展对象。籍于此形势的判断,公司发展战略定位于利用新技术发展公司的重点产品,新管理手段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并不断开拓新市场。

6.2 对于民用紧固件市场

大力发展新品,如还没有国家标准而已经有广大市场的纤维板钉、阳台钉、甲板钉。纤维板钉具有较好的抗拉、扭矩和弯曲特性。若在尖端采用割尾或在螺纹部分加上刮削筋或使用双线螺纹,就具有良好的攻入效能,市场销售很好。考虑到环保问题,可采用不锈钢材料或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高新技术的达克罗做镀层的话,4~8?m的镀层厚度,中性盐雾测试超过1200小时,远远大于电镀锌的24小时。开拓新兴市场,寻求高强度、高精度及异形紧固件及其他工业产品,多元发展,分散风险。

6.3 运用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加强供应商的管理工作,做好自己的核心业务

对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上,建立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不再单单满足于过去要求的质量、成本、交期、服务,而是响应政府号召,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长远利益、持续合作的角度加入绿色度的考核指标,包括是否实施认证ISO14000、SA8000,节能减排的实施及效果,是否从产品的生命周期考虑进行了绿色设计、绿色生产,是否满足终端用户的绿色要求及其方便后期逆向物流的绿色回收,员工的绿色知识培训情况等,并结合数据包络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的优点,建立了DEA/AHP的数学模型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与选择。对于选定的欲与合作的供应商,实施动态管理,利用订单的分配机制给予优秀供应商激励。

6.4 充分运用公司人力资源优势及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我司员工90%以上的是科班出身,人力资源有一定优势。并且公司运用ERP管理软件,建有庞大的供应商及产品数据库。对于实施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是链上多方信息共享及充分发挥各节点的核心优势。如为应对REACH方面:公司有专人负责跟踪REACH的变化、每批SVHC的情况,及时整理出链上可能涉及的产品。供应商不但可以进入数据库直接查询这方面的信息,还会收到我司的提醒信息。供应商所使用材料信息都可登陆记录到与自己产品对应的数据库,客人也能直接进入数据库查询自己采购的相关产品的信息。所以,对于REACH所要求的相关信息的收集与传递很容易地解决了。而对于建筑产品法规CPR的实施,主要是产品的安全认证上。而所有授权的认证机构都在欧盟本土。各供应商对自己产品认证的话,与国外认证机构的沟通上及对认证所需的专业知识上,很多工厂都不具备。这无疑是个绿色贸易壁垒。而我司具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在2011年CPR之初,就进行了跟进与准备工作并作为产品的商对所有涉及CPR的产品实施了一揽子认证。这样,供应商不但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还不影响自己产品的及时出口。

6.5 政府扶持基金的利用

政府也一直在关注和支持着中小企业的发展,2012年和2013年上海都有实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补助项目》,中小企业都可参照自身的实际情况,申请政府资金补助,最高可补助项目花费的70%。这样就可大大缓解项目的资金难问题。

通过以上实际案例的分析说明,中小企业只要看对了方向,找对了方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本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向着长远发展利益努力,不论外界环境怎样变化,一样也能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出口商品技术指南-欧盟REACH法规指南[S].2011.

[2]REGULATION (EU) No 305/2011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of 9 March 2011,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Union, 4.4.2011.

reach法规篇10

近日,由全国家用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床上用品分技术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1年全国家用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暨床品分标委年会及标准审稿会”召开。会议审议了《家用纺织品 经编间隔床垫》、《工艺绗缝被》、《静电植绒织物》、《被、被套规格》四项行业标准。此次起草的标准关注床品内在质量指标、保障消费者权益、便利顾客。

电脑无缝针织内衣机行业标准

前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电脑无缝针织内衣机》(FZ/T 97024―2010)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在纺织行业内实施,对国内电脑无缝针织内衣机发展起到了良好规范和积极推动作用。“这其中还有绍兴企业的功劳,我县两家纺机企业参与起草了该标准。”绍兴县质监局有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参与起草的绍兴县绍兴金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和绍兴县大纬针织机械有限公司均是电脑手套机的行家,两企业舍得科技投入,延伸拓展到电脑无缝针织内衣机生产,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

据介绍,该标准适用于带扎口和不带扎口的由电脑控制的单面无缝针织内衣机,在电脑程序的控制下,完成织物编织,同时可实现集圈、提花、添纱等组织结构,并可实现三维编织。“之前,电脑无缝针织内衣机在国内尚无行业标准,现行最高标准即为本标准。”绍兴县质监局有关负责人说,本次标准的,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婴幼儿服装标准适用年龄将从两岁提到三岁

2011年8月1日起,我国婴幼儿服装定义将从0~24个月提高到0~36个月,婴幼儿纺织用品的适用高度也将从“80cm及以下”改为“100cm及以下”。

引发如此变化的是新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强制实施。

据了解,2011年1月14日的新《规范》号为GB 18401―2010,将于今年8月1日正式实施。与现行《规范》相比,新版《规范》主要技术内容变化有:婴幼儿的年龄由24个月改为36个月;婴幼儿纺织品的适用身高从“80cm及以下”改为“100cm及以下”;B类的pH值由4.0~7.5修改为4.0~8.5;增加了致癌芳香胺的限量值≤20mg/kg,致癌芳香胺清单中增加了“4-氨基偶氮苯”;增加了“附录D取样说明”等。

中国服装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规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其全部技术内容均为强制性,新版《规范》实施将会对服装、纺织产品的生产、销售产生重大影响。”

新的OEKO-TEX®检测标准从4月1日开始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