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贸易保护主义十篇

时间:2023-04-02 10:53:11

新贸易保护主义

新贸易保护主义篇1

编者按:经济萧条从来就是贸易保护主义孳生的温床。当前世界各地、特别是某些西方经济大国正在发生的一些事态已经令人感到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潮兴起的瑟瑟寒意。“意大利人吃意大利食品”运动已从小城卢卡蔓延到了米兰等意大利大城市,美国众议院通过了《2009美国复苏与再投资议案》设立“购买美国货”(Buy American)条款等等。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全球化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为什么能够抬头?新贸易保护主义“新”在哪里?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贸易保护主义是否还有1929年大危机时的杀伤力?全球化趋势是否会因此而逆转?我们应采取何种战略应对?

贸易保护主义的来龙去脉

在资本主义初期,为了积累货币资本,西欧国家采取强制性贸易保护的重商主义;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英国从重商主义转向自由贸易,而经济后进的美国和德国实行保护幼稚工业的贸易保护。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摆脱1929―1933年的大危机,英国、美国等实行超贸易保护主义。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多实行贸易保护,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而跃居世界经济贸易强国的美国带头推行自由贸易,推动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的1947年GATT的建立。在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下,美国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下降,为了摆脱困境,20世纪70年代后又带头采取新贸易保护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经济全球化作用下,自由贸易成为主流,但因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失衡,形形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时出现。

从历史发展来看,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是一对孪生的兄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交替出现的现象。它们受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强弱的制约,强者倾向贸易自由,弱者倾向贸易保护。因此,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

新贸易保护主义六大新特点

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引发的经济危机,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断陷入其中,全球进入经济衰退的国家名单越拉越长。令人担忧的是,这次经济危机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出现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贸易组织正在运行的大背景下,使它带有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深层性。这次经济危机来源于美国的金融海啸或虚拟经济的破灭。美国出现这些危机,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时至今日,金融海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加深了经济危机的深度和广度,不知何日见底。经济危机大压力正在普遍变成严重的政治压力。因此,贸易保护主义有着深远的孳生基础。

第二,全球性。在市场经济体制共识基础上的经济全球化,通过金融、分工、贸易、服务把世界各国结合在一起,国内外市场日益融合,经济发展正传递和经济危机的负传递加快。在美国带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购买美国货”条款的示范下,可能引燃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之火,无一国家可置身局外。

第三,虚伪性。20世纪30年代超贸易保护主义的惨痛,资本国际化的追求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约束,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都对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进行谴责,但虚多实少。2008年11月15日,包括美国、日本、欧盟等20国集团领袖承诺至少12个月内不会实行保护主义措施。领袖们的共同声明墨迹未干,许多国家就把承诺放在脑后。有些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一方面说要遵守世界贸易规则,同时曲解和利用反倾销、反补贴、一般保障和特殊保障,在“科学和合理”名义下,本国独立设置带有歧视性的技术性和绿色贸易壁垒措施。

第四,多样性。首先,贸易保护主义方式从奖励出口和限制进口向支持和保护国内产业延伸。其次,贸易保护领域从货物,向服务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和知识产权延伸。再次,贸易保护从国家向贸易集团延伸,经济贸易集团开放型趋势倒转为封闭和排他性。最后,在货物贸易上,从关税壁垒到非关税壁垒到环保壁垒;在服务上,在产品移动,人员流动和开业权等方面设置更多限制;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上,不合理的维权和任意侵权更多出现。

第五,出现资本保护主义。为弥补虚拟经济带来的金融断链,一些国家鼓励本国银行主要为国内资产投资,把银行给国外的贷款调回国内。在与贸易有关的投资上,鼓励资本回流和排斥外资。

第六,复杂性。一是层出不穷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将超出世界贸易组织现有协定与协议的约束,应对和解决起来难度加大。二是难于判断名义繁多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的是非,有些保护措施鱼目混珠,如为了环保、国民健康和安全和社会责任等而确立的贸易措施难于判断正当还是不正当。三是由于科学技术、资金和检验能力的相对落后,在兴起的贸易保护主义面前,发展中国家将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

面对巨大危害,我国的战略立场与应对

贸易保护主义将给世界经济贸易带来五大危害。首先,使经济全球化逆转,已经形成的全球性分工体系、生产体系和销售体系链条断裂,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家受到伤害。其次,严重冲击全球贸易,使世界性的贸易摩擦加多,贸易争端加剧。再次,以世界贸易组织为组织和法律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的贸易自由化受阻,多哈回合久拖不决。第四,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将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使发展中国家受到重创,但在经济全球化传递机制加速的情况下,又会出现反向作用,成为发达国家的“飞去来归器”,陷入谁都保护不了的局面。最后,把整个世界拖向更为深重的经济危机,引发出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孳生出各种意想不到的恶果。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国,在中国党和政府领导下,以果敢有力的4万亿刺激方案应对金融海啸带来的经济危机,在各种国际会议上,中国领导人旗帜鲜明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支持以世界贸易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坚定了国人克服经济危机的信心和勇气,使世界看到摆脱经济危机的希望,受到国际社会的赞誉。然而,面对经济危机下潜在和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我国不能掉以轻心,应从以下方面应对。

一是继续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提出进行公平、有序和互惠的经济全球化的主张。

二是提供各种条件,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经营跨国企业,建立本身的生产体系和营销体系,开辟新市场。大力发展服务业,把扩大内需从货物向服务行业转变。

三是加强对主要贸易对象国的宏观研究,及时调整产品、贸易和竞争方式,巩固和发展已有的市场。

新贸易保护主义篇2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贸易壁垒;影响和对策

1.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原因

新贸易保护主义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领域兴起的以非关税壁垒为主,以关税壁垒为辅的新贸易保护手段。首先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和德国经济的崛起改变了美国经济独领的世界格局使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开始燃起;其次,由于新兴工业化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对西方国家的同类产品形成竞争压力。与此同时,为了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WTO要求各成员必须大幅度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各国并没有放弃对国内市场的保护,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开始寻求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和手段,从而使得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出现,并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深入而不断发展。

除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和WTO的约束力的反效果两大诱因外,人们对经济增长、环境、资源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的重视,一些新的思想观念开始形成。这些都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一定思想基础。

2.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贸易的负面影响

2.1 对我国贸易的负面影响

在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一片萧条之际,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自然成为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众矢之的。据商务部统计仅2010年我国外贸额因受新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整体比2009年同期下降17.5%,其中出口下降18.8%,进口下降15.8%,贸易顺差减少30.6%,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造成的巨大影响已不容忽视。

2.1.1 中国成为“反倾销调查”的重灾区

从世界反倾销的对象来说,中国居第一位,为356起。2005年以来,中国面临的反倾销调查总计升至651次,最终被实施的反倾销措施数为139次,占世界比重的32.32%。2008年世界上是针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案甚至达到34%。可见中国不仅是“反倾销”的重灾区,且情况越演越烈。从中国出口企业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商品类别看,主要涉及到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塑橡胶及制品、纺织材料及制品、贱金属及制品、机电设备以及家具等,占调查案例的78%以上,占实施反倾销案例的84%以上。

2.1.2 中国遭遇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据商务部报道,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每年我国受技术贸易壁垒所造成的贸易损失达到200亿美元左右。因技术贸易壁垒我国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封杀。发达国家保护国内经济的手段越来越苛刻,使我国出口企业的产品成本逐年增加,从而削弱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抽样调查表明,2002年,我国有71%的出口企业、39%的出口产品受到技术壁垒的限制,分别比2000年上升5个和14个百分点,从一般的初级产品到高新技术产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技术壁垒的影响。其中,食品土畜产受损最为严重,近90%的食品土畜类出口企业受限。另外,有70.6%的医保企业、67.2%的纺织企业和60.1%的五矿化工企业受到了技术壁垒的影响;①相当数量的传统优势产品由于技术壁垒影响而退出国外市场。

2.1.3 中国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损害

绿色环保”指令成为新锐。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欧盟25国2005年8月13日实施的《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指令)和2006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即简称为“双绿”指令。这“双绿”指令都会明显增加中国家电企业的出口成本,严重影响我国家电出口欧盟,达不到指令要求的产品会被排斥出欧盟市场。据国家质检总局的专家预计,这两个指令都严重影响我国约2/3的机电产品的出口。

2.2 预测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2.2.1 新贸易保护主义将进一步恶化我国对外贸易的环境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贸出口国,对外贸易的环境形势也日趋严峻,②2009年2月19日,美国对我国出口的床用内置弹簧组产品征收164.75%至234.51%的反倾销税;同年九月美国对我国出口的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加征35%、30%和25%的三年惩罚性关税,并在全球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继而12月美国对中国产石油钢管征收大约10%到16%的关税,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对华最大的一起贸易制裁案。除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呈现出了迅速增加的态势,特别印度和南美的一些国家。而且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贸易调查案件不断增加的这种态势,可能会进一步引发“羊群效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相对中国出口贸易特别设定的不平等的贸易壁垒使中国对外贸易越来越步步为艰,对中国进一步稳定和拓展外贸业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2.2.2 新贸易保护主义将阻碍我国出口加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我国出口加工贸易长期以技术含量低、劳动力成本低、产业关联度弱的竞争优势占据世界市场。现阶段中国服装、纺织等行业仍存在职工工作时间较长、工资较低、生活环境较差等现象,要完全达到SA8000的标准有相当大的难度,但不通过认证,中国产品将无法出口到发达国家。另据研究机构测算,如果按照新的标准推行碳关税,美国将对85%的进口商品征税,我国的出口优势将会消失殆尽。新贸易保护主义滥用各种保护条约,以过高的技术标准、繁杂的检验检疫程序和各种认证体系限制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入市场,大大削弱了我国加工贸易的竞争力,我国出口企业收到的海外订单大幅减少。

2.2.3 新贸易保护主义将冲击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能够波及到被制裁行业的整个上下游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绿色壁垒使国外投资商将钢铁、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转移到我国,既损害了我国消费者的利益,又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蓝色壁垒削弱我国劳动力优势,减少外资投入,进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比如,我国服装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全国服装生产将下降0.5个百分点,将会导致3.6万人失业,并对前后关联行业造成恶劣影响。这些都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阴云下,我国已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为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我们可以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方面分别采取相应措施。

3.应对之策

3.1 我国政府应采取的对策

(1)我国政府应利用各种国际组织和对话机制,如联合国、WTO协商机制、G20峰会,与其他经济大国进行充分沟通,坚决反对少数国家以邻为壑的短视政策,遏制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逐步推进贸易自由化,争取形成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

(2)我国政府应加强对西方国家贸易保护政策、法规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等的研究,及时向相关企业通报有关信息,引导企业避开贸易壁垒。政府应组织专门的人力和物力及时搜集世界各国的技术标准法规的变动信息,动态监控及预测出口商品遭受技术壁垒的状况,建立相应的国外贸易技术壁垒数据库,并及时向相关企业通报并预警信息,帮助、指导国内企业突破国外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障碍。

(3)我国政府应建设贸易规则技术创新体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应加快建设中国贸易规则技术创新体制,完善和提高体制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差异性,加强政策的艺术性,进一步地提高技术手段的多样性。我国应争取通过规则的不断创新,力促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

(4)我国政府应完善贸易保护主义立法和设立反倾销诉讼基金。只有我国贸易保护立法更加完善,才能在其他国家向我国提出贸易保护主义诉讼时有力保护我国涉诉企业的利益。同时还应尽快建立反倾销诉讼基金,鼓励企业积极应对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诉讼,改变我国遭遇国外反倾销诉讼时无人应诉或应诉者寥寥的被动局面。

3.2 行业协会应采取的对策

中国应该转变观念,要充分重视行业协会的作用,一方面,对行业协会的定性决不应仅仅将其定义为政府的“二机关”,应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独立性与中立性,这样行业协会作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组织便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作用,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连接企业与企业的纽带作用,充分代表本行业,为规则的制定,行业自身利益的保护和救济等贡献力量。当前我国企业单独作战的思想较为严重,在国外市场"互相残杀"的情况屡有发生。在遭受反倾销指控时,只有很少一部分企业勇于应诉,虽然应诉率逐年递增,但难以让人满意。而实际上,在应诉中只要团结一致,准备充分,据理力争,即使官司打输也会减轻“处罚”,减少损失。

3.3 国内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1)我国企业应充分了解和学习WTO规则和各国的新贸易保护手段,以使在应对和应诉他国企业时,可以避免遭受各种传统的和现代的贸易壁垒打击。我国企业只有通过认识和掌握这些新贸易保护手段和有关贸易调查的相关知识,才能在对方采取一些不利于我国的保护手段时,在最短的时间内积极应对和应诉,合理、合法的保护自身权益。

(2)我国企业应优化出口产业结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我国企业应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优化出口产业结构,改善自身存在的技术含量低、结构单一、附加值低、产业组织分散、企业规模经济性差等状况,改变中国商品低价的形象。

(3)我国同行业企业团结应对和应诉,而不是“恶性竞争”窝里斗。当前,在我国行业遭受反倾销指控时,往往只有一小部分企业能够积极应诉,结果也并不令人满意。事实上,企业若能够团结应对,做好充分准备,胜诉率也应该会有所提高,自身利益也能得到更好的维护。

4.结束语

综上,我国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共合作建立新贸易保护主义引起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作用,主动对外沟通,加大交涉力度。新贸易保护主义虽然推行时间不长,但已成为现今国际贸易壁垒的主流,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广泛的、深远的影响,成为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严重威胁,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各国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正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而言,不必太纠缠于他方的贸易保护,而是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时认真的学习并掌握世界游戏规则,积极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以便在这个适者生存的竞争世界里发展壮大。

注释:

①隋鹏.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与我国的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2.

②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EB/OL].stats.省略/.

参考文献:

[1]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World economic situation and prospect 2009[EB/OL].省略/chinese/esa/.

[2]BarryEichengreen,DouglasA.lrwin.Thesildetoprotectionism in the great depression:who succumbed and why[J].NBER,2009.

[3]刘瑛华.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与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4]叶丽花.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与中国的应对金卡工程[J].经济与法,2010(10).

[5]何茵,沈明高,徐忠.美国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基于行业的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10(4).

作者简介:

新贸易保护主义篇3

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方式具有多样性

上世纪三十年代,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但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新时期,贸易保护主义表面上看已经消失,但实际上已经愈演愈烈,国家之间以多样化的、隐蔽的贸易保护政策获得短期利益。出口产品安全标准、技术信息标准甚至是卫生标准上,都存在技术性的壁垒。近年来的“碳关税”就是贸易保护主义多样化的重要体现。贸易保护已经由裸的保护方式演变成虚伪的、凌驾于法律范围之上的保护。

(二)国际贸易保护范围扩大

以往的贸易保护主要针对传统的工农业。而新时期的贸易保护显然已经不仅关注传统的企业,全民经济已经进入了国际贸易保护时代,知识产权、新生的技术甚至一些无法命名的项目均成为贸易保护手段。一些国家提出了限制我国高科技产品出口数量的策略。金融保护主义在以往很少见,但近年来不但出现而且呈现出快速增长之势。金融保护是全球经济低迷或者市场进入饱和状态下的紧急救援手段。贸易保护的复苏对我国金融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并且,这种贸易保护策略已经演变成裸的资本保护。

(三)贸易保护的指向性

新时期,贸易保护主义虽然具有隐蔽性,但事实上,其政策存在明显的指向性特征。如奥巴马政府出台了“购买美国货”的保护策略,这一策略实际上就是变相的抵制中国货的体现。究其主要原因,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世界经济甚至是政治产生一定的冲击,为了控制这种冲击,贸易保护就成为一种必然。我国贸易交易国众多,以欧美国家为首的国家都开始采取针对我国经济的贸易保护策略,这种保护策略具有动态性特征。也就是说,一旦某个国家出台了保护策略,其他国家将加紧这一策略的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我国不采取必要的针对措施,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一贸易保护现象不仅出现在发达国家,如以美国为首的轮胎特保案在南美的阿根廷和巴西竞相效仿,出台了对我国轮胎的限制策略,或禁止购买,或增加关税。贸易保护策略的出台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种不正常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我国出台必要的应对措施。时刻保持其在市场经济中的有利地位。

二、基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新特点的应对措施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维护企业在国外的正当利益

针对各国出台的贸易保护策略,政府应发挥其主导作用,确保我国企业的合法利益。分析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质,充分利用WTO双边纠纷解决功能并结合法律手段对不合理的保护实施反击。通过研究转战经济市场,将产品输送到有需求的国家。政府还应指导我国企业的发展方向,防止其成为贸易保护的对象。带领企业打破其它国家的贸易保护策略,树立反贸易保护典型,为其它企业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贸易保护信息库的形式出现,使企业掌握最新的贸易保护方向,使企业处于警惕状态。政府还应发挥其调节功能,明确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使各个国家认识到放弃与我国合作所带来的后果,确保企业能够应对新时期的保护主义。

(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和方向

我国在面对贸易保护时,不但要关注对其他国家的策略研究,还应从产品入口出发,使产品质量得到提保障,从而获得附加值,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降低贸易壁垒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加强管理是抵制贸易主义的主要途径,只有不断的对员工进行培训才能使其处于市场经济前沿,树立我国产品的品牌形象,使世界认可我国的经济地位。将技术的革新放在重要位置上,合理定价以促进贸易交际。

(三)同行业企业应协同作战,积极应诉

我国企业应联手起来共同应对贸易壁垒,而不是单独的降低价格或者接受贸易保护。尤其是同行业之间,要共同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严格防止不正当的贸易保护,维护自身利益。如各国针对我国出台了反倾销策略,我国企业虽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在抵抗措施上始终是单独应对,中小企业基于发展需求无法与之抗衡,具有明确意识的企业未对其它企业做出提醒。行业协会、政府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均未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政府应发挥其引导作用,为企业打破贸易保护主义提供政策支持,确保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三、总结

新贸易保护主义篇4

[关键词]中国;新贸易保护主义;贸易壁垒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4-0019-02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推动国际分工结构的改变,导致世界贸易发展出现严重失衡,国际竞争加剧,从根本上造成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和发展。

1.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出现了加速发展的态势,在以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助推下,部分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全球经济产业结构重新洗牌。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资本与先进技术,借鉴和利用发达国家的管理理论与经验,大力开发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与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加快推进了其工业化进程;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凭借其资金实力与垄断优势,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低附加值的加工业以及资源与能源消耗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在其国内集中资源和力量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全球动态贸易利益分配严重失衡,导致发展中国家面临廉价要素的枯竭,发达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等。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为维护本国利益不断进行着政策博弈、较量与碰撞,这必然造成彼此间贸易摩擦与冲突,进而造成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和盛行。

2.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壮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明显提高,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在一定程度上对以发达国家为核心的国际分工体系与国际经济秩序构成了威胁。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加剧,随之伴随着贸易摩擦和冲突的不断增加。此外,一些主要发达国家还为了转移国内注意力,增加就业机会,保护本国技术垄断产业而加大贸易保护力度。

(二)一些国家滥用WTO贸易救济措施和贸易管理措施刺激经济发展或者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集团化实施新贸易保护,都间接推动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为了实现公平贸易,WTO制定了《反倾销协议》以及保障措施条款等,但是这些规定却一再被发达国家滥用,成为新的贸易保护工具。比如,2009年2月,法国政府决定向雷诺和标致雪铁龙汽车制造集团提供高额的优惠贷款,附加条件是他们要停止向国外转移生产,以保护法国工人就业。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一)深层性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的虚拟经济泡沫破灭所引发的。美国之所以会出现这次危机,是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激化。时至今日,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消,甚至加深了其影响深度和广度。由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伴随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因此,贸易保护主义才能滋生且不断蔓延。

(二)全球性

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的经济全球化,通过金融、分工、贸易和服务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各国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逐渐融合,经济增长的正传递与经济危机的负传递分别加快,对各国经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虚伪性

鉴于20世纪30年代一些国家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的教训,追求资本国际化的愿望和世贸组织规则的约束,近来重要国际组织与许多发达国家都对出现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进行谴责,但是虚多实少。2008年11月15日,包括美国、日本和欧盟在内的20国集团领导人承诺至少一年内不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但共同声明墨迹未干,许多国家就将自己承诺置于脑后而挑起诸多贸易争端。有些世贸组织成员一方面宣称要尊重世贸组织规则,同时却不断采取反倾销、反补贴、一般保障和特殊保障等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与措施,在“科学和合理”名义的掩盖下,独立制定和实施带有歧视性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政策措施。

(四)多样性

1.贸易保护主义方式从鼓励出口与限制进口发展到通过贸易保护措施支持和保护国内产业。

2.贸易保护领域从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和知识产权领域。

3.贸易保护从国家向经济贸易集团延伸,经济贸易集团从开放型发展趋势倒转为封闭型和排他型。

4.在货物贸易方面,贸易保护手段从关税壁垒扩展到非关税壁垒;在服务方面,在产品移动、人员流动和开业权等方面设置更多限制措施与环节;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方面,不正当的维权和随意侵权的现象屡见不鲜。

(五)复杂性

1.层出不穷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将超出世贸组织现有规则的约束范围,应对和解决起来相当困难。

2.判断名目繁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否正当同样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有些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鱼目混珠,如以环境保护、国民健康和社会责任等为名而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就很难判断其是否正当。

3.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资金和检验水平等方面相对落后,在贸易保护主义面前,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将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一)造成出口国贸易额急剧下降且经济状况不断恶化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倘若发达国家首先实行严格的贸易保护政策,将导致向其出口的国家的贸易额大幅度下降。作为拉动出口国经济增长的出口贸易规模迅速缩小,将导致出口公司大规模亏损甚至倒闭,大量工人失业,从而阻碍该国经济发展。尤其是某些采取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国家或地区,由于其外贸依存度较大,将会承受更大的损失。

(二)损害一国未受保护产业部门和消费者利益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使各种资源得以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且有效利用,世界已逐渐成为一个统一的市场。如果一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将会使消费者的经济福利受到损失,原因在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会直接或者间接提高进口企业成本,而进口企业将这一部分的成本转嫁给该国消费者。此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使没有受到产业保护的厂商为受到产业保护的厂商提供了强制性补贴,将会导致经济利益分配不公平,由此导致收入转移效应。

(三)破坏既有的经济全球化格局

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使资本能够超越一个国家的范围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使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能够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各国经济行为在世界范围内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产物。经济全球化引起的经济发展驱动力造成了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的变化,而且扩大了世界总产出,提高了消费者的福利水平。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必然会打断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生产价值链并扰乱正常的国际分工秩序,破坏既有的世界经济格局。

(四)引发全球性的报复性措施,导致世界经济恶化

由于一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往往会招致其他国家的报复,不但限制了其他国家向该国出口,而且阻碍了其他国家产业的发展,同样也会减少该国向其他国家的商品出口,从而不利于该国产业的发展。这种报复措施,会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市场规模扩大和要素流动,导致世界经济恶化。

四、我国的应对策略

(一)积极扩大内需,降低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存在着消费率较低与外贸依存度较高的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市场份额遭受大幅挤压。我国的经济增长长期过度依赖出口,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因此,我国应抓住机遇,增加消费,扩大出口,并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协调发展,逐步降低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从而消除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有效减少或避免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给我国带来的损失。

(二)增强低碳环保意识,维护正当经济利益

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我国应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有效政策。一方面,根据国际标准开拓绿色市场和增强低碳环保观念以提高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联合国际力量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降低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抵制发达国家利用绿色贸易壁垒实施的歧视措施;另一方面,我国应制定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环保法规和标准,严格限制进口国外不符合我国环保法规和标准的产品,充分利用绿色贸易壁垒保护国内产业。

(三)完善技术标准,应对更为隐蔽的技术壁垒

我国商品屡遭技术壁垒,究其原因在于,作为新贸易保护主要方式的技术标准往往是由发达国家制定和主导的,而目前我国的很多技术标准还远远落后于国际标准。所以,我国应该实施国际标准化战略,大力推进技术国际标准化进程,并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与协调工作,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使企业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与环境管理体系。

(四)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我国作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和东盟的主要对话国,应积极发展同其他成员国的经济与贸易合作关系,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与在商务谈判中的地位,以确保我国正当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应为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做出努力与贡献。

(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符合世贸组织规则

我国需要完善相关的反倾销法和环保法以保护国内产业和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鉴于我国已有的保护国内产业的方式和手段大多与世贸组织规则不符,已经无法继续采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充分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立法模式和经验,认真研究欧盟和加拿大等国反倾销和环保条例,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为我国所学习和借鉴,并且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关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1]金泽虎.析金融危机催生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特色与危害[J].对外经贸实务,2009(3).

新贸易保护主义篇5

在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研究中,关于理论来源和特征的研究比较多。本文拟对新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实质进行归纳分析,并试提出新贸易保护主义将在一定时间内长期存在的观点。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则是通过对当今国际经济形势的分析,根据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状,提出运用贸易规则、规避贸易风险;发挥中介作用、建立预警机制;加大政府协调、实现公平竞争;提高商品质量、冲破贸易保护;运用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具体有效的措施。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研究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渊源 

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5世纪的“重商主义”思想,之后经历了“保护幼稚工业”理论、超保护贸易理论、新贸易保护主义四个里程碑式的阶段。 

1、重商主义(15-17世纪) 

15-17世纪,随着新大陆和新航线的发现,商业活动的范围空前扩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开始产生。通过对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掠夺,西欧积累了巨额的货币财富。与此同时,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封建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社会各阶级的经济生活对商业资本有着很大的依赖,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当时充当交易媒介的货币,主要是黄金和白银等金属货币,它们成为社会各界追逐的对象和社会财富的象征,而拜金主义也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旋律。社会经济的这种剧烈变化,必然反映到上层建筑中来。在经济思想和政策方面,表现为重商主义的兴起,这便是贸易保护的起点。 

重商主义可以分为早晚两期:早期的重商主义流行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的西欧各国,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斯塔福。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在对外贸易中少买多卖或不买,用以积累货币,而且积极鼓吹国家采取强制手段禁止货币输出。晚期重商主义盛行于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资本高度发展,工场手工业已产生,信贷事业开始发展,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当时的封建王朝和商业资产阶级更加需要货币,“他们开始明白,一动不动的放在钱柜里的资本是死的……人们开始把自己的金钱当作诱鸟放出去,以便把别人的金币引进来。” 硕士论文 

晚期重商主义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孟(tomas mun,1571-1641),他指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国家应该允许货币输出到国外,购买本国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或进行转口贸易,发展生产。但晚期的重商主义者仍然坚持买少卖多的原则。贸易差额论在认识上比货币差额论向前推进了一步,但不论是货币差额论,还是贸易差额论,都把货币和财富混为一谈,认为一国拥有的黄金和白银越多,就越富有。总之,财富就是金银,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 

重商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在当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但它把货币和财富混为一谈,而且只局限于流通领域,认为财富和利润都是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对外贸易是财富和价值增值的源泉。这反映了商业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货币差额论将货币与商品绝对地对立起来,设法要把侥幸得到的货币保存在国内并把它贮藏起来,而且孤立地对待货币运动。贸易差额论才开始认识到货币运动与商品运动的内在联系。 

2、“保护幼稚工业”理论(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20-40年代,资本主义工业尚处于萌芽状态或正在成长时期,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要求保护幼稚工业,特别是当时的德国。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与自由贸易理论相对立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形成了。“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list,1789-1846)。184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他提出了保护贸易理论。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各国经济发展必须经历五个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不同时期应实行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他从德国当时所处的现状出发,认为德国正处于农工业时期。而想要过渡到农工商业时期,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国家实行高关税等保护贸易政策,进而建立强大的工商业基础。经过比较,他认为使用动力和大规模机器的制造工业的生产力远远大于农业,所以保护和发展工业生产力需要特别重视。而对于农业的保护,他认为,通过保护使工业发达以后,农业就会随之得到发展。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在德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应该说保护关税政策对于当时的德国资产阶级是必要的,它使德国的大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加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提高了他们在反对封建****制度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对经济不发达国家,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理论在对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利益也予以承认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对象应以将来有前途的幼稚工业为限,保护贸易为过渡时期,自由贸易才是最终目标。

但是,李斯特的整个理论体系是错误的,不科学的。他把自己的生产力理论与古典学派的价值论对立起来,片面强调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保护幼稚工业”理论是以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全为前提假设。

3、超保护贸易理论(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初,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使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失业使市场问题进一步尖锐。经济大危机之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积极干预对外贸易,实行高关税、外汇限制、数量限制、鼓励出口等措施,以改善国内的经济状况。在上述历史背景下,各国经济学者提出了各种支持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根据,其中有重大影响的是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及凯恩斯主义的超保护贸易理论。凯恩斯主义主张,重商主义保护贸易的政策能够保证经济繁荣、扩大就业。他们认为,政府应该仔细分析贸易顺差和逆差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以解决当时社会存在的大量的失业问题。贸易顺差可以为一国带来黄金,可以扩大支付手段、压低利率、刺激物价上涨、扩大投资,有利于缓和与扩大就业量。而贸易逆差则会造成黄金外流,使物价下降,最终导致经济萧条和增加失业。

超保护贸易主义旨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张。它把保护的对象由幼稚工业,扩展到包括国内高度发展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保护的目的也由培养自由竞争能力,转变为巩固和加强对国外市场的垄断。保护的战略由防御转向进攻。凯恩斯主义超保护贸易理论同样有其局限性。理论中提出的对外贸易乘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规律性。

但凯恩斯主义过分夸大了他们的意义,忽略限制新投资,阻止对外贸易顺差的其他重要因素。超保护贸易理论的特点是不择手段的保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保护高度发展的工业,以加强其国外的垄断地位,其代表垄断资本利益的贸易理论。超保护贸易理论不是消极地防御外国商品侵入国内市场,而是加紧侵占国外市场。凯恩斯主义者反危机方案旨在解决国内日益严重的失业和摆脱不断产生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超保护贸易理论对危机起到了缓解作用,但在其原有制度条件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危机和失业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

新贸易保护主义篇6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 人文贸易 新贸易保护主义

中图分类号:F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023-02

一、马克思主义人文贸易观的理论概念

贸易,也被称为商业,是自愿的货品或服务的交换。贸易出现的原因众多,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劳动力的专门化,人们只会从事一个小范围的工作,必须以贸易来获取生活的日用品来维持个体的正常生活。所以,贸易的根本目的是人,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

1848年1月9日,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民主协会的公众大会上的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中曾经指出:“在现代的社会条件下,到底什么是自由贸易呢?这就是资本的自由。排除一些仍然阻碍着资本前进的民族障碍,只不过是让资本能充分地自由活动罢了。不管商品相互交换的条件如何有利,只要雇佣劳动和资本的关系继续存在,就永远会有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存在。那些自由贸易的信徒认为,只要更有效地运用资本,就可以消除工业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对抗,他们这种妄想,真是令人莫解。恰恰相反,这只能使这两个阶级的对立更为显著。”“先生们,不要受自由这个抽象字眼的蒙蔽!这是谁的自由呢?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个人在对待另一个人的关系上的自由。这是资本家压榨劳动者的自由。”马克思认为,自由贸易的本质仍然关注的是“物”而非“人”,这种自由贸易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不是关注劳动者的自由。所以,马克思强调真正自由的贸易应该是关注“人”的贸易,即:人文贸易。

我们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将人文贸易的内容归于以下几点:第一,在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文贸易提出在贸易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包括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两个方面。第二,在人文关怀方面。马克思强调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是劳动者,不是物质财富。所以,人文贸易与传统国际贸易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前者重“人”,而后者重“物”。人文贸易强调在贸易往来的过程中要注重人的健康、劳工标准以及知识产权等与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方面。第三,在公平贸易方面。马克思强调在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各国之间的往来是公平的和道德的,人文贸易强调国家间的“最惠”、“普惠”、“互惠”的道义观。人文贸易强调在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要牢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目标,是着眼于全球的长远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幸福,防止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的倾向,防止由于一味地追求某一时期生产与贸易的发展,而造成对人文关怀的忽视,以至从根本上动摇国际贸易的基础,降低人类的生活水平。人文贸易的盛行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象征。

但是,人文贸易也经常被一些发达国家所误用,他们经常打着人文贸易的幌子对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设置重重壁垒,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这种利用人文贸易而形成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可以说是人文贸易应用上的一个污点,它在使各国的利益评价标准逐步趋向统一的同时,也使国际贸易的目标和规范逐步偏离公平而走向歧视,并成为了西方国家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

二、马克思主义人文贸易观应用的缺憾——新贸易保护主义

所谓新贸易保护主义,是相对于传统贸易保护而言的,是指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环境下,国际贸易保护逐渐出现了技术化(技术标准成为最为复杂、苛刻的贸易壁垒)、绿色化(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政治化(发达国家利用人权、劳工标准阻挡低成本产品进口)的特点,形成的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商品自由流动的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目的是想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类型也出现了多样化的态势,主要有:技术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社会责任标准贸易壁垒。新贸易保护主义凭借着保护对象社会化、保护范围扩大化、保护主体集体化、保护的技术化和绿色化等特点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往来,进而将马克思主义人文贸易观引向歧途。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评价

1.使各国在经济贸易与合作中逐步认同了新的贸易利益评价标准。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各国逐步形成了新的贸易利益评价标准。在传统国际贸易中,贸易理论主要以一些空洞的经济数字作为贸易利益的衡量指标。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这种片面追求贸易额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不符合各国进行国际贸易的要求了。所以,各国发现不仅要关注贸易的总量,还要关注贸易的实际质量。因此,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使国际贸易的评价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以物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从追求短期利益发展到追求长期的综合利益。

2.使国际贸易的目标和规范逐步偏离公平而走向歧视。随着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60~70年代的崛起,在某些产业领域对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逐渐构成竞争压力,发达国家的一些学者开始主张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开展所谓的“公平贸易”,要求发展中国家必须以本国市场的对等开发、放开,适应发达国家市场,借此为自己的贸易保护行为寻找新的借口。

目前,发达国家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反倾销,这个所谓公平的贸易方法也正被很多国家作为一种补救性贸易保护措施所应用。而且日益使这种明显是防卫性的保护措施,变成一种新贸易保护的攻击性武器,进而越来越成为推进公平贸易和自由贸易的障碍。就美国为例,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美国企业要求保护的申诉需求中,反倾销和反补贴申诉一直占90%以上。那么这种表面追求公平,实质带有歧视性的贸易做法正日趋增加,所以说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国际贸易的目标和规范逐步偏离公平走向歧视。

3.成为发达国家推行霸权的主打工具。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了日益严峻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人文贸易的出现具有客观必然性。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利益分配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类产品以牺牲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代价,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低且不稳定。而发达国家为稳定就业,缩小贸易逆差,利用人权意识、环保意识、环保技术方面的优势,打着人文贸易的幌子制定各种苛刻的环境标准、劳工标准、质量标准以此来限制进口,这也就形成了新贸易保护主义,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环境、技术等优势制定很好的标准,这些标准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的承受能力,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恶化,影响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进一步成为其推行霸权主义的主打工具。

参考文献:

1.散长剑,蒋天虹.论国际贸易领域新的价值取向——人文贸易主义.国际贸易问题,2005(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5-22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3.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2.

5.王亚飞.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及其表现特征[J].理论导刊,2007(6):98-100.

6.金泽虎.当代贸易保护主义的主流导向透视[N].光明日报,2007.01.23

新贸易保护主义篇7

一、以环境、卫生、安全为借口的绿色贸易壁垒

一些发达国家,由于自己的经济和技术比较其他国家具有一定优势,就制定一系列苛刻的环境,卫生及安全标准,提高本国的市场准入条件,从而限制其他国家产品进口,以保护本国的新兴工业和一些夕阳产业。例如:2009年6月30日,欧盟官方公报(OJ)刊登了玩具安全新指令2009/48/EC,相对于旧指令88/378/EEC的16个条款,新指令的条款增加到了57个,提出了更加严格的安全要求、警告标识和生产者责任、产品认证程序和成员国市场监督等。这种变化必然给欧盟以外国家企业提出更多挑战,为了保住原有的市场份额,这些企业必须进行更大的技术及生产投入,也因此会增加成本,从而减少竞争力,甚至有些国家由于无法达到新的标准而退出市场,这也正是发达国家的目的。

二、以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产权利为借口采取的蓝色壁垒

蓝色壁垒的核心是社会责任标准,即SA8000标准。其宗旨是确保生产商及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符合社会责任的标准。它常常与订单挂钩,即外国供应商在下订单前就要查厂了解实情,对生产厂商进行认证,审查,评估,并要求减少工作时间,提高工作与环境待遇,无形之中增加了产品成本,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由于我国对劳工的保护起步较晚,劳动力资源丰富,此标准的执行则降低了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从而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影响很大。

三、技术性壁垒即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措施,对外国进口商品进行有关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认证,从而提高产品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技术壁垒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最普遍的贸易保护措施之一

发达国家技术先进,以此为依据制定的标准必然是苛刻的,致使进入该国市场的门槛增高,挡住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及不发达国家。甚至有些国外实施的技术措施或不合理,或有歧视性,或违反了TBT协定的相关规定,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例如欧盟《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第2002/95/EC号指令》(RoHS指令)对电子电气设备中铅、汞、镉、六价铬、聚溴联苯和聚溴二苯醚六种有害物质所容许的最大限量做出了要求。但由于欧盟尚未出台明确的检测标准以及指定检测机构,企业不知如何才能获得RoHs检验报告。此外,指令对于欧盟各成员国如何监督RoHS指令的执行、对违反指令的处罚等规定也不明确。上述问题的存在增加了企业的应对成本,使其出口经营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利于外国生产商按期提供符合指令要求的产品。2005年11月,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与许可规则(草案)》(REACH草案)在欧洲议会通过第一次表决,此表决最主要的有两项:一是实质性地减少了年生产量或进口量在1吨~10吨的约17500种~20000种化学物质的测试要求,由此,所有需要测试的化学物质从约30000种降低到约15000种;二是强制要求,如存在替代品,必须以安全的化学物质取代有害物质。该指令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首先,其规定的注册程序复杂,试验费用高昂,将大幅度增加化工企业的生产成本。其次,根据该法规,只有欧盟境内的企业和个人才能注册,提供有关化学品及下游产品中所含化学成分的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使用的数据。这种排他性要求,对于欧盟生产商和欧盟外的生产商给予了不同的待遇。再者,该法规没有规定评估和批准化学品的专门程序,这可能造成政府执法的随意性。根据REACH法规的要求,只要符合GLP标准(良好实验室标准)的测试数据,即可提交给欧盟的企业和个人完成注册。但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得到国际认证的GLP标准实验室。这无疑把很多的发展中国家产品排除在外,无法进入欧盟市场,这是典型的利用技术壁垒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

四、服务贸易壁垒即对于有关国计民生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基础电信、广播、金融等服务领域的市场准入进行限制

例如加拿大就对航空,银行,保险,广播电信等领域进行立法,对于外国投资服务给予很小的准入比例。

五、 投资壁垒包括投资准入壁垒和投资经营壁垒

对外国经营者在敏感部门投资及经营都有诸多限制,使投资者投资及运营成本增加,不得不退出国外市场。

六、利用WTO允许与例外条款进行贸易保护,主要是对非本国产品进行大量的反倾销与反补贴活动,同时对本国企业生产进行贸易补贴

在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后,欧美国家发起的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直线上升,2008年就达到43%。加拿大是运用反倾销与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比较多的国家之一,涉案产品范围也较为广泛。 而加拿大技术伙伴计划却为3个技术领域 (即环境技术、能力技术、航空航天与国防技术)提供贷款基金。基金大约占到整个项目的25%~30%,甚至更多,加拿大技术伙伴计划是加拿大联邦政府于1996年创立的对加拿大私有部门的科研和创新活动进行资助的联邦基金计划。此项贸易保护形式既做到了把别国产品排除在外,又支持本国企业具有竞争力的双项措施,是把双刃剑。

一国实施贸易保护,出台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必然引起其他国家迅速的反应与报复,从而严重破坏国际贸易环境,影响国际贸易关系,最后是两败俱伤,不利于国际经济的发展,甚至是延缓国际经济、文化及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与交流。因此针对以上隐蔽的贸易保护措施,我们在呼吁各个国家遵守国际贸易规则的同时,也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应对由此带给我们的阻碍,减少损失。

1.构建综合的信息平台,建立积极的防范与预警机制。充分调动企业,行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行业组织把对本行业企业出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关信息收集起来,并及时向政府反映,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政府则定期收集、整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并通过立法,通报,评议及向国外学习借鉴好的经验,组建专业的专家队伍,充分发挥政府的力量为企业协调处理相关贸易摩擦,并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努力做到全国范围甚至是国际范围内资源共享,做到早准备,早应对。

2.加快我国标准体系的建立,提升中国整体的标准化水平,推进标准化战略的实施。继续完善国家的标准体系,仔细研究国外标准,努力使本国的标准水平与国际接轨,推动企业使用国际标准,以减少由于差异带来的不便。强化企业的标准意识,认识标准与市场关联的重要性,政府加强标准化的制定,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活动中。努力要将我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科研成果及重大的技术变化及时转为技术标准,并推荐制定为国际标准,在国际贸易中采用,使其得到更大的发展。

3.通过合资,对外投资,并购,跨国经营等变通手段避开烦琐的贸易壁垒。我们可以利用国外的技术,标准,品牌国外的营销手段与国外接轨,增强对国外贸易措施的适应能力。

4.提高人员素质,培养专业人员,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研究相关的贸易措施,做到主动规避,积极应对。遇到由于贸易壁垒而发生的案件时,增强应诉能力,减少损失。

新贸易保护主义篇8

新贸易保护主义我国出口影响应对策略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全球新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我国作为最近几年出口数量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新贸易保护主义将对我国的出口产生巨大影响。

一、新贸易主义对我国出口的积极影响

1.促进了我国出口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

我国出口企业在出口中频繁遭遇新贸易保护主义。为了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我国出口企业意识到只有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树立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切勿盲目竞争或者低价倾销的行为,才能在对外贸易中免受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侵扰。企业为了避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不利因素,还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建立跨国公司,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参与优化配置,加速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

2.推进了我国出口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出口的多为茶、毛、矿产品、土畜产品等初级产品以及“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产品。由于各国为了保护本国企业,实行新贸易保护主义,使得我国初级产品销往国外,举步维艰。但由于我国在这些重工业产品上具备多年的国内发展优势。从过去几年看,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主要的出口产品,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尤其突出的是成套设备。虽然新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我国轻工业品出口,但却推进我国出口结构向重工业倾斜,改善了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失衡的状态。

3.刺激了我国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

由于我国技术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远远不能满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为了达到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门槛,我国出口企业唯有努力提高自身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在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刺激下,我国出口企业纷纷进行企业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技术创新机制,构建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体制和氛围。

二、新贸易主义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影响

1.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

中国的传统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商品,受技术、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商品的技术含量低。目前,发达进口国采用技术性规章和规范、包装和标签、检验和检疫、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以限制我国“价廉”商品的进入,给我国的商品出口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我国的企业为了达到这些国家的市场准入标准,需要增加投资额度,这无疑会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

2.增加了我国出口贸易摩擦的数量

据商务部统计显示2009年至2013年我国出口产品遭遇累计高达600项的贸易保护措施。其中仅在2012年第一季度共遭受了8起贸易摩擦,涉案金额22.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0%,创历史新高,使得我国的出口损失惨重。17个国家(地区)在2013年前三季度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救济调查63起,同比增长10.6%;美国发起的15起337知识产权调查主要针对中国的电子、通信、机械等出口产品,其数量所占的比例达到同期立案的25%以上,这其中还涉及中国不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型龙头企业。

3.降低了我国出口贸易额的增长速度

新贸易保护主义极大影响着我国出口贸易额的增速。近年,国际经济环境因为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欧美很难在近期完全摆脱这轮的经济危机。据海关统计,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012年为38667.7亿美元,同比增涨了6.3%,未达到原先预定目标。6.3%的增长也是近10年来增长速度中最低的。其中2012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下降3.8%,为5460.3亿美元,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2%。我国在2012年的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速整体比2011年回落了16.4%。

三、我国针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应对策略

1.政府对外应加大多边贸易谈判的进程

一方面,我国政府坚持开放的对外贸易政策,促进对外贸易,在保持对外贸易势头和创造就业方面为许多国家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应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进程和努力推动国际谈判进展。我国政府应呼吁有关各方在解决单边经济诉求的时候,避免利用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敦促并推动各国释放明确信号,推动国际谈判最终达成全面、平衡的协议,从制度层面解决相关问题;呼吁加快建立和完善开放、自由的全球贸易体制以及发达国家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利益和诉求,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自我发展能力,尽快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的增长。

2.相关行业协会应加大行业保护机制建设

发达国家的新贸易保护措施是针对某类产品而不是某一家企业的产品,遭受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不仅仅是某个企业,而是整个行业。因此,行业协会应当从全局着眼,切实做好出口组织与协调工作。行业协会应加快贸易摩擦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建设,做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应对工作,可以加大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斗争力度并组织相关企业集体进行诉讼,建立损害调查机构联系制度,使得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有极其强大后盾,不再孤立无援。

3.出口企业应提高自身贸易出口水平

我国出口企业除了继续反对新贸易保护主义外,也要积极提高自身出口水平。我国出口企业应积极推进整合产业链,着重提高企业在技术方面的竞争力而不是价格方面。企业应加快升级产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增强,快速应变能力的提高,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数量型向效益型的转变,要变“以廉取胜”为“以质取胜”。树立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加大力度研发、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速出口贸易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松洲.金融危机后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其应对[J].改革与战略,2012(4).

[2]段琳.新时期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思路[J].中国-东盟博览,2012(10).

[3]郭楠.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特区经济,2012(3)

新贸易保护主义篇9

一、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新趋势

2007年上半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危机,与过去经济危机从实体经济爆发尔后向金融行业蔓延有所不同,其特点是从虚拟经济引发的危机,然后向实体经济蔓延和扩展。各国治理经济危机一般采取减税、降息和扩大投资,其目标是增加消费、稳定就业和维持经济增长。这次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措施,包含国家资助、补贴以及“购买本国货”等内容,这些措施必然会引起本国产品对进口产品的不公平优势,这也属于贸易保护主义。说明贸易保护主义出现了新趋势。

1 采取货币贬值方式输出经济危机。从2008年以来美元走势可以看出这次危机“货币战”苗头。在危机爆发和经济振荡过程中,首先美联储多次降息,遏制金融危机和虚拟经济进一步泛滥的危害:其次,迫使各个国家增加美国的国债,实现美元对欧元币值的稳定和适当升值,对日元和人民币实现一定的贬值,目的是增强市场的信心和美元的全球流动性:再次,发起购买美国货。最近又突然大量发行钞票,迫使美元再贬值。其次,对国际资本流动从限制外资转向限制内资对外投资,鼓励赴海外资本回流。据国际金融协会调查显示,2009年流入新兴国家的私人资本将由2007年10000亿美元,骤降至1650亿美元,降幅高达82%。美、日、欧银行纷纷从新兴市场撤出,停止向外国贷款,侧重解决国内问题。这样的美元及主要货币汇率走势可能会引起各国竞相采取货币贬值和爆发“货币战”。再次,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其所控制的国际金融组织在实施援助时对一些发展中国家附加苛刻的贸易条件,而且还运用金融创新工具,推动国际投机资本在世界各地迅速掠夺和转移财富,这些都说明运用贸易保护方式转嫁经济危机时,货币化方式及金融手段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实施主体的全球性和区域性。与以前贸易保护主义国际环境相比,当今的世界经济格局明显不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把世界各国和地区联系在一起。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正通过多条途径向世界各国和地区蔓延。一国采取的保护贸易措施会引起多国“报复”,由此引发贸易保护“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贸易保护向双边化、集团化和区域化方向发展。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各国纷纷利用双边协调和FTA,区域性经贸集团,搞集体贸易保护政策,在成员国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对外构筑贸易壁垒,保护成员国的市场,联合抗衡和抵制外部国家的报复与竞争。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使这次的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出区域化的趋势。

3 保护目的多样性和易变性。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主要以保护本国幼稚工业为主,而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由经济危机引起,其保护目的趋于多样化,保护国内传统产业、增强竞争力、维持就业和经济增长等。为此,各国即使达成避免贸易保护的协议,仍有机会主义行为破坏协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自2008年11月20国集团签署承诺避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以来,仍然有17个国家已经实行了47项贸易限制措施。如美国政府在经济刺激计划中实施了“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制订优先“购买美国货”和“雇用美国人”条款;法国推出60亿欧元的救助汽车产业计划,提出不裁员,不转产,外资持有法国公司股份不得超过50%的方案。有些国家表示要遵守WTO规则,但又利用反倾销、反补贴和特殊保障措施限制贸易。

4 保护手段复杂多样化。新一轮贸易保护壁垒涉及的多是技术、标准及国内政策和法规,不仅有进口限制,还有出口鼓励,比传统贸易壁垒中的关税、配额和许可证方式等要复杂得多,实施程序更加复杂,所需时间更长。在进口贸易限制方面,发达国家主要采用非关税壁垒,包括政府采购、附带条件的优惠贷款等,而发展中国家则采取关税壁垒,比如俄罗斯、印度、埃及等国直接提高相关产品的进口关税。在出口促进方面,各国政府都采取直接或间接手段扩大本国出口,如加大出口退税、出口信贷支持等,部分国家还采取货币贬值策略来鼓励出口,实际上采取了贸易出121"进攻”替代进口“防守”的贸易保护策略。

5 政策更加显性和柔性。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从隐性转向显性,并从刚性走向柔性。过去保护贸易通常采取隐蔽性手段,比如环保标准、技术标准、劳工标准和卫生检疫规定等,现在更直接更显性,美国明确提出“购买国货”,印度公开透明的关税操纵。而且命令禁止中国的玩具进口。另一方面,过去通常采取刚性的法律手段,现在采取比较柔性的谈判和合作以及可以变通的手段,比如通过IMF、WTO、G8、G20等多边合作平台,同时积极拓展双边的VIA,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内部金融环境和外部经济环境,从而促进就业和维持产业发展。

二、新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自2008年下半年来,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已对中国外贸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是出口市场萎缩,贸易增长速度下降。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9月中国出口增长率超过30%,10月份为19%,11月份为-2.2%,12月份为-2.8%。2009年1-3月份,中国出口1837.0亿美元,同比暴跌39.9%。二是加工贸易额明显锐减。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加工贸易出口年增长率为9.3%,明显低于一般贸易的出口年增长率(18,5%)。据统计,中国全国加工贸易直接从业人数在3000-4000万之间,同时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如服务、运输和餐饮等行业的大量就业,加工贸易的衰退会对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三是实际利用外资减少。2008年8-12月份,实际利用FDI为316.71亿美元,同比减少16.3%,2009年1-2月份实际利用FDI是133.74亿美元,同比下降26.23%,外资外逃趋势日益严重。世界市场疲软、实际用工成本上升及发达国家鼓励产业资本回归等因素,加快在华投资的外商企业出现资金转回国内或“外逃”现象。

如果经济危机继续蔓延,贸易保护主义泛滥,中国出口及其利益势必受到更大的影响。实际上,中国近几年已经频繁遭遇各

种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危害。通常使用的反倾销、基于环保和安全的进口限制措施等,一些国家针对中国使用了较少使用的反补贴、一般保障措施、WTO特殊保障措施等。

1 遭遇“反馈销调查”。2005年以来,中国面临的反倾销调查总计651次,最终被实施的反倾销措施数为139次,占世界比重的32.32%,如表2所示。从中国出口企业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商品类别看,主要涉及到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塑橡胶及制品、纺织材料及制品、贱金属及制品、机电设备以及家具等,占调查案例的78%以上,占实施反倾销案例的84%以上。

2 遭遇“贸易救济调查”。根据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的统计。仅2008年初至2009年3月底,中国出口产品就遭受来自以美欧为主的22个国家和地区118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金额约68.4亿美元。在对华出口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的主要贸易伙伴中,位于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印度(25起)、美国(15起)、阿根廷(10起)、巴西(9起)、土耳其(8起)、欧盟(7起)、加拿大(7起)、印尼(6起)、澳大利亚(5起)、哥伦比亚(5起),其中发展国家占贸易调查数的56.70%(55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明显。

3 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据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的统计,2009年1月份,WTO主要成员共向WTO通报了248项技术性贸易措施,其中通报技术性贸易壁垒(TBT)175项,动植物卫生及检验检疫措施(SPS)73项。与中国贸易关系比较密切的成员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共通报技术性贸易措施83项,占1月份WTO各成员通报技术性贸易措施总数的33.5%。

贸易保护也直接影响到了广东的出口贸易,据广州TBT中心分析认为,欧盟此次修订的《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和《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指令),筑起新的技术贸易壁垒,据不完全统计,受以上两条指令影响的广东企业超过1500家,直接受影响的出口额将超过百亿美元。

4 遭遇“歧视性政府采购”的损害。美国政府提出的“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实质上是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钢铁和纺织品等产品包含在内。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09年1-2月美国从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22.8亿平米,同比下降12%,占美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的36.7%,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5个百分点。随着今年中国取消对纺织品出口许可证管理,有的国家开始以担心中国纺织品出口“激增”为由,要求对纺织品采取贸易救济措施,中国纺织品的出口面临的形势将日益严峻。

5 利用信息不对称对中国产品“抹黑”。恐吓消费者购买中国产品,构成另一种贸易保护壁垒。最近,一些国家通过制造所谓的中国“毒建材”和“网络间谍”等类似的恐怖信息。美国单方面裁定中国的板材在对人体健康上“有问题”;美、英、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指责“中国网络间谍”对其基础设施造成安全隐患,企图限制联想、华为等公司在其市场上正常的贸易活动,而事实证明上述的责难是毫无根据的。这种“摸黑中国”是另一种更具有隐蔽性的贸易壁垒。

三、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

一般历史经验显示,在危机过后的几年是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盛行的阶段,美国刺激经济方案中的“购买美国货”提议被视为又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先兆。中国在这次危机中已经遭遇了严重损失,还必须做好应对别国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的各种措施。

(一)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和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必须联合世界各国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一是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国家整体利益放在首位,但也必须兼顾其他贸易国家的利益。2009年2月下旬,中国赴欧采购团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责任,体现了中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决心。二是坚持采取适度贸易保护政策,积极倡导国际经济合作,逐步推进贸易自由化,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三是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订和修改,推进符合各国利益与多边贸易体制的WTO多哈回合谈判,通过多边贸易规则来约束和抵制新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二)对贸易保护主义与贸易摩擦关注的重点产业和领域进行战略性防御

当今,欧美等发达国家将贸易摩擦焦点由经济问题扩展到社会问题,制造贸易麻烦。打压中国产品进口。面对这一困难和挑战,既要认识到中国出口贸易中确实也存在产品技术档次低、相互压价,甚至知识产权侵权以及诸多社会问题;也要注意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具有长期性,充分关注国际贸易保护与摩擦易发产业和重点领域。对此必须避开国际贸易争端的短期锋芒,进行战略性防御,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应付”局面。一是重新评估中国当前比较优势,积极推进现有比较优势向长期的竞争优势的战略转变。二是从战略上加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力度,把突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点放到科技竞争上,抓住时机提高出口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快完善国内技术标准、环境标准、劳工标准及社会责任标准、知识产权和服务贸易开放等,使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逐步接轨。

(三)积极应对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战术选择

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时必须注意各国国家贸易保护措施差别,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差异。从战术上,整合贸易争端解决力量,分别应对各种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针对发达国家非关税壁垒引起的争端,可以采取磋商谈判、向WTO提讼和打贸易战等方式解决,积极依靠双边磋商和谈判来解决贸易纠纷和摩擦;支持中国企业积极应诉外国“反倾销调查”。发展中国家频繁使用关税壁垒等措施限制中国出口贸易,必须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和协商谈判,努力打破区域贸易壁垒,为中国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

(四)完善应对I贸易保护主义的预警机制

在世界经济危机之后,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将处于高发阶段,必须加强各种摩擦的应对,建立和完善应对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一是通过建立和完善国内外贸易数据库,及时进出口商品的变化信息,依靠专家和企业的力量建立定期信息分析机制。二是提高预警机制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有潜在贸易壁垒风险的产品加强争端发生前的预防和化解。三是组织力量及时应诉贸易争端案件,发挥企业和行业组织参与贸易摩擦的应诉的积极性,并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在预警机制中的定位和职责,推动政府管理手段和行业自律相结合,保证出口秩序协调的有效性。

(五)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

建立自由贸易区有利于规避区域化的贸易壁垒,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稳定国际贸易环境。一是调整中国贸易方向,重视区域经济合作,避免贸易进出口过分集中于某几个国家的现象。二是强化与已建自由贸易区的合作,积极推进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APEC等区域经济组织的一体化进程。三是加快与澳大利亚、新加波、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区谈判。

新贸易保护主义篇10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新贸易保护,对策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进入衰退期。目前金融危机,虽然全球经济有逐渐回暖迹象,但不少国家的经济增速缓慢,产业发展萧条,就业形势严峻,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日渐高涨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恶化了全球国际贸易环境。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

1、保护范围趋于全面化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领域从货物贸易延伸到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金融投资;贸易争端的内容从关税壁垒的削减转向非关税壁垒的拆除;贸易摩擦的争执点从单个产品扩展到整个产业,由低附加值产品扩展到高附加值产品,最后直抵政策和制度层面,这些变化都意味新贸易保护主义 “大棒”更具威胁性cssci期刊目录。

2、保护手段趋于多样化

传统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保护手段仍被频繁使用,技术壁垒、绿色壁垒、蓝色壁垒、汇率贬值等贸易壁垒花样翻新,以合法的外衣采取与WTO 不直接冲突的各种保护措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普遍形态。

3、保护形式趋于隐蔽化

传统贸易保护采用数量限制或价格规范, 相对透明。新贸易保护主义常以实行非自动许可证制度、提高进口标准、加大行业补贴等手段, 增加手续的复杂性, 延缓进口速度, 隐蔽性极强。

4、保护局面趋于复杂化

一方面金融危机,贸易保护的基础由国家壁垒转为区域性壁垒, 欧盟、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经贸集团遍布全球,贸易保护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加强。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体由以前发展中国家转为以发达国家为主的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并逐渐演变成一场混战,五花八门的贸易保护政策层出不穷金融危机,贸易保护的主观性和歧视性明显增强,自由贸易陷入尴尬境地。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进一步恶化我国对外贸易的环境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贸出口国cssci期刊目录。但另一方面,全球40%反倾销调查和70%反补贴调查也是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截至2009 年,中国已连续15 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连续4 年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中国步入了贸易摩擦的高发期。

2009年2月19日金融危机,美国对我国出口的床用内置弹簧组产品征收164.75%至234.51%的反倾销税;2009年9月11日,美国对我国出口的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加征35%、30%和25%的三年惩罚性关税,并在全球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2009年12月30日,美国对中国产石油钢管征收大约10%到16%的关税,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对华最大的一起贸易制裁案。除了发达国家金融危机,发展中国家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呈现出了迅速增加的态势,特别是印度和南美的一些国家, 比如2008年巴西对我国出口的石墨笔征收201.4%的反倾销税。而且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贸易调查案件不断增加的这种态势,可能会进一步引发“羊群效应”,对中国进一步稳定和拓展外贸业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2、阻碍我国出口加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我国加工贸易长期以技术含量低、劳动力成本低、产业关联度弱的竞争优势占据世界市场。现阶段中国服装、纺织等行业都存在工作时间较长、职工工资较低、生活环境较差等现象,要完全达到SA8000的标准有相当大的难度,但不通过认证,其产品将无法出口到发达国家cssci期刊目录。另据研究机构测算,如果按照新的标准推行碳关税,美国将对85%的进口商品征税,我国的出口优势将会消失殆尽。新贸易保护主义滥用各种保护条约,以过高的技术标准、繁杂的检验检疫程序和各种认证体系限制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入市场,大大削弱了我国加工贸易的竞争力, 我国出口企业收到的海外订单大幅减少, 众多企业经营困难,面临倒闭的危险,引发国内失业人口增多。

3、冲击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

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能够波及到被制裁行业的整个上下游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绿色壁垒使国外投资商将钢铁、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转移到我国,既损害了我国消费者的利益,又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加重我国环境整治难度和经济负担。蓝色壁垒削弱我国劳动力优势,减少外资投入,进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比如金融危机,我国服装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全国服装生产将下降0.5个百分点,将会导致3.6万人失业,并对前后关联行业造成恶劣影响cssci期刊目录。这些都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三、我国面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

1、转变视角积极应对,变压力为动力

中国现在的经济增长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碳关税等绿色贸易壁垒从另一角度来讲,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环保产业的蓬勃发展,而且促使我们坚持发展循环经济, 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环境保护由末端治理变为源头防控金融危机,加速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SA8000则明确规范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有利于改善我国劳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我们应当看到SA8000 标准的积极作用,主动开展认证工作,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取胜的企业必须重新调整经营战略金融危机,要么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要么缩减其他成本开支。通过这一系列整合可以促进我国出口产品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从外贸大国到外贸强国的转变cssci期刊目录。

2、加强国际合作,联合对抗新贸易保护主义

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和中国一样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国, APEC 会议、20 国集团峰会、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也都一致表明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共同立场。作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和东盟的主要对话国,我国应提高国际谈判中的地位,掌握国际贸易话语权,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修改, 加强国际性和区域性经贸组织的协调合作金融危机,变被动为主动。另外,以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相似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为我国与各新兴国家开展更多的经贸合作创造了前提条件。这种合作可以不局限于政府之间,其他非官方贸易组织之间、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样不容忽视。我国应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打破贸易保护主义的坚冰。

3、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针对出口加工程度不高、技术附加值低的商品和不规范贸易行为cssci期刊目录。因此,我国企业首先应加大自主研发与创新的力度,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金融危机,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变“以价取胜”为“以质取胜”,将产品竞争转入到品牌、营销、管理等综合实力方面,成功实现我国外贸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从低端制造向高端研发、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转变。其次,企业要积极拓展新的市场金融危机,贯彻“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的方针,减少对一国贸易的依赖程度,不断拓宽我国的贸易地区结构。最后,企业要大胆的“走出去”,通过国外投资建厂,在当地生产和销售产品,使“中国制造”变成进口国的“本国制造”,使“进口消费”变成“国内消费”,直接绕开贸易壁垒,避免国际贸易摩擦。

4、建立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必要时采取有效的反制措施

加强政府、行业和企业三方联动,建立并完善一套应对各种贸易壁垒快速预警机制。政府定期对一些重点领域、敏感商品以及可能发生的贸易保护措施,及时预警信息,列出清单,帮助行业、企业做好提前准备,变被动应诉为主动预防。另外, 对于明显不公平的贸易保护主义案件, 政府应充分利用WT0 解决贸易纠纷的协商机制,必要时也要及时采取针锋相对的反制措施,帮助国内企业维护正当权益。同时,国内行业协会主动规范出口秩序,协调企业行为,防止恶性竞争,并鼓励企业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建立行业内反倾销、反补贴等应诉信息库,协助政府部门完成企业信用评级和年审制度;为企业提供相关法律咨询,提高企业申诉和应诉整体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健.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晌及对策[J]. 江汉论坛, 2009,2

[2]王晓然.新一轮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N].北京商报, 2009 - 02 - 23 (04).

[3]李秀芳,翟美怡.全球性金融危机环境下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困境与发展之策[J].现代财经,2009,2.

[4]孙利平.2010年中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