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成本核算十篇

时间:2023-03-18 01:58:20

生产成本核算

生产成本核算篇1

生产成本核算表制造完工日期 产品名称: 规格: 出产数量: 单位: 缴库通知编号:

耗 用 原料直接原  料原料名称规格领料单 号  码单位数量单价金  额耗用材料直接物料物料名称规格领料单 号  码单位数量单价金  额                                                                                                                                                           合计    合计直  接  人  工已分配制造费用成  本  汇  计单  位  成  本制造单位日期工时数工资率金额工时数分摊率金  额项  目金  额金  额备  注          直接原料             直接物料             直接人工             已分配制造费用                                             合计      合计   缴库记录出货记录备 注 缴库日期缴库单号缴库数量日期厂商发票号码数量              经理 会计 制表

生产成本核算篇2

论文关键词:质量成本,生产成本,成本核算

引言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博士曾经说过:“二十世纪将以生产率的世纪载入史册,二十一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就是说,二十世纪着眼于产量和效率,是粗放型的,而二十一世纪着眼于质量和所产生的效益,是集约型的。质量正在成为新世纪的主题。

一质量成本的概念及分类

由于质量成本内涵的制约,我国对质量成本项目设置基本沿袭了西方国家的做法,只对具体的细目有所增减。一般将质量成本分为两部分:即运行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运行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四部分。其中前两项统称为可控成本,一般将这部分质量成本看作投入;后两项统称为质量损失成本或结果成本[1]。持有上述分类观点的学者主要有:A.V.菲根堡姆,J.M.朱兰[2]。将定义如下:

1运行成本

(1)预防成本:在产品的生产或服务的提供过程中,所有为了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业务活动成本。其中又包括市场营销、产品设计开发、采购预防成本、运行预防成本、质量管理和其他预防成本六个大类。

(2)鉴定成本:是为了确定产品和服务是否达到预定的要求或能满足顾客的需要而支出的成本。包括原辅材料的检验与测试、包装检验、鉴定作业的监督、产品验收、过程验收、计量(检验和测试)设备和外部的批准等方面发生的成本。

(3)内部缺陷成本:是产品和服务在交付给客户前,由于产品和服务不符合规格或顾客的要求而发生的成本。包括废料、返工、停工(由于缺陷)、重新检验、重新测试以及改变设计等方面发生的成本。

(4)外部缺陷成本:是产品和服务在交付给客户后,无法满足顾客的需要,因要赔偿损失而交付的费用。包括由于产品未达到应有的质量水平而失去的销售机会、质量低劣造成的退货与折扣、保修费、修理费以及产品存在的问题、顾客欠满意进行投诉而发生的成本以及由此而失去的市场份额所形成的损失等。

2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在合同环境下,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而提供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统称为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包括:

(1)提供特殊的附加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等所支付的费用;

(2)产品验证实验和评定的费用,如经认可的独立实验机构对特殊的安全性进行检测试验所发生的费用;

(3)为满足用户要求,进行质量体系认证所支付的费用。

二质量成本与生产成本的比较

1二者之间的联系

首先,会计数据是质量成本数据的重要来源。由于质量成本是反映成本费用中与质量有关的那一部分成本费用,所以它的数据来源于会计核算数据,并是与会计科目有对应关系。但是依据我国对质量成本的定义,质量成本和产品制造成本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3]。其次,建立质量成本可使生产成本核算比较完整、准确地反映产品质量的现状。由于生产成本反映的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耗费,计算的是合格品的成本,一些费用如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并没有形成产品的价值,而是纯粹的损耗,但在财务成本核算中将其列入成本,使之得到补偿,所以从质量工作的角度来看,它不能适应质量管理的要求。

2二者之间的区别

首先,报表的用途不一致。质量成本报告更多用于改进产品质量,降低预防和检验的费用,而生产成本报表多用于反映产品成本的归结和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其次,报表的内容不一样,由于用途不同,决定了报表格式和内容不一致。第三,质量成本的核算偏重于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可控制成本的研究,而生产成本则要求全面真实地反映生产全过程的耗费。最后,质量成本的核算程序和方法尚无统一的定式。

三质量成本数据的主要来源

GB/T13339-91《质量成本管理导则》对质量成本费用的科目设置给出了参考方案,并指出,标准中规定的三级科目,各部门、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删。在此国家标准中将质量费用的原始凭证获得方法也进行了归类说明[4],如下图:

质量成本数据记录的取得

质量成本的数据记录

项目

凭证

记录部门

内部缺陷成本

质量故障处理费

工票及票据

质管部

废品损失

废品单

质管部

返工损失

返工单

质管部

停工损失

停工时单

质管部

外部缺陷成本

索赔费用

协议

营销部

退货费用

协议

营销部

保修费用

合同及台账

营销部

折价费用

台账

营销部

鉴定成本

实验设备维修费

票据

财务部

实验材料及劳务费

票据

财务部

预防成本

培训费

生产成本核算篇3

关键词: 生产型企业 成本 细化管理

    一、引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与获利的根本目的总是会受到市场竞争的挑战,企业实现生产与扩大再生产也存在着越来越多的不利影响。企业的竞争不但是产品的竞争、价格的竞争,也直接体现到成本的竞争。即以最低的成本费用,生产出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企业销售订价水平是企业占领市场份额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尤其是生产型企业产品的订价,要着眼于精细化管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如考虑非批量化生产成本影响、不同单个零部件的不同附加值和结合市场同行业企业订价策略及水平,同时必须要有企业现有零部件成本的真实水平数据,为企业产品及零部件订价提供可靠的基础,以合理定价,合理确定保本点,合理确定利润水平。

生产型企业通过产品成本细化核算,摸清企业当前各工序成本核算水平,既有利于从个体上来考虑成本水平,也便于针对不同的成本中心进行考核。在成本的细化管理中,还要核算不同制造单位及其工序的成本费用率水平,分析比较其不同历史时间的变化差异,找出其客观因素、非客观因素的影响,为成本考核、控制提供依据,提高成本管理效率。

    二、目前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状况简析

(一)材料、燃料和动力成本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各种消耗在产品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情况下,构成产成品的材料成本比例约占50%-70%,其比重决定了材料成本金额与数量都相当庞大。如构成机械产品的零部件,少则几个、多则成百上千个,每月光领料单都是数千上万张,按现行企业财务核算流程,领料、发料、汇总单据、财务出凭证、财务核算、财务报表及月未结账的时间要求,是无法随时提供每种产品的单个零件料耗成本;各车间产品直接领料,由物料部门每月按工令号汇总向财务部门报表,财务部门只停留于核算出每个工令号产品总计料耗成本(及按该工令号投产台数折算单台产品料耗汇总的成本);且生产现场有时存在着不同批次的各工令号间挪用材料、在制品情况,往往产品已完工,领料单尚未统计完全。由这些管理流程实践来看,成本细化工作在基础上就难以完全实现。

(二)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是企业为员工支付的全部费用的总和,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对应的员工成本,可以对象化的,直接进入成本对象。不能对象化的,先进入制造费用,再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分摊。狭义的人工成本仅包括直接构成产品成本部分。在目前的核算方面,包括职工工资、补贴、津贴、公积金等。当前生产型企业人工成本核算的问题主要在于,一是员工工资计算或者未完全对象化。如只考虑将能够对象化到产品的工资计入了产品成本,部分不能直接对象化的未计入制造费用却计入了期间费用;二是员工工资计算不精确。如未严格按照工时记录、考勤记录、工料登记表进行工资的计算,从而导致人工成本基础数据不准确。

(三)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产品制造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然后按一定的分配规则归入生产成本。但目前在生产型企业中,往往存在着如下问题,例如混淆制造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常见的情况就是将一些车间费用或者几种产品的共同费用如水电费、车间物管费混入管理费用;另一方面,企业往往随意变更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决定具体采用哪种分配方法,但是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四)成本核算其他方面

生产型企业工艺流程较长,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各工序生产时间又相对较短,物流复杂,客观上需要及时和精细的成本数据。但目前我国企业一般采用分步法核算产品的成本,核算对象为各生产步骤的成本,不能提供各个工序和各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以及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及原因。我国生产型企业往往缺乏对于物流、包装、运输方面的成本控制,但对于该方面的成本也未进行精确核算。此外,生产型企业往往是污染型行业,但目前几乎所有的生产型企业都未将环保成本纳入核算体系。此外,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往往还存在着成本核算基础不完善、计量手段不准确等现象,如对于废品销售成本冲减、盘盈盘亏存货处理、副产品的加工与销售对应的成本问题,都未能达到相应的准确程度。

三、做好成本细化核算工作的探讨

(一)做好成本控制工作的组织

1.建立适应企业需要的成本核算组织体系。对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进行必要的整合,建立强有力的成本管理工作体系。其中包括组织领导体系、生产成本预算管理体系、物资消耗与成本费用控制体系、成本信息的采集传递及信息反馈体系、成本指标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日常管理制度和具体工作规范。重点解决好生产消耗及费用控制关键环节的管理缺位问题。防止人人都负责,人人都又不负责的官僚主义情况出现。

2.建立适应企业成本特点的核算方法。企业应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需要改进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形式与核算方法。比如目前生产性企业大量采用的作业成本法就是其途径之一。作业成本法是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方法,它有别于一般企业以产品,或以时间段为成本对象的计算方法。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成本管理制度是借鉴台湾中钢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实行的标准成本制度,该制度自 1996年实施以来,围绕技术作业能力和计划值等成本的相关指标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核算功能、绩效评价及决策功能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成本管理水平,并且实现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分离。公司引入作业成本法发展和完善目前的标准成本制度,精细化成本管理加强过程以加强成本控制,进而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支持。此外,企业应利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辅助进行精细成本核算。如现在大的生产型企业都推进了ERP系统进行核算,如Oracle、JDE、SAP等。

(二)对成本构成项目实行细化核算

1.生产型企业的主要成本要素是 生产成本,一般由原材料、人工等直接对象化而来。建立相对准确的材料明细标准成本并以此进行汇总核算。首先,技术部门提供技术定额明细表(包括每种类型产品零件材质、规格、净重、下料尺寸及其下料重量等要素)作为计算依据,根据生产经验对边角料进行摊耗,汇总后,由财务部门计算出材料消耗量,并由物料部门建立材料采购价格体系并按月更新。其次,对技术部提供产品零件明细划价,计算出材料标准性明细成本。具体做法是,材料的下料重量由技术部门确定,材料采购价格根据市场行情况进行搜集,这样就能够掌握下料重量对应的市场价格,并折合为成本单价。再次,边角料摊耗问题,是影响机材料成本核算非常重要的不确定因素,因此,要密切结合产品技术设计要求与采购材料的实际规格、型号和长短等、以及各种产品零件对材料的利用率考虑产品材料的边角料摊耗问题,同时与技术、库房、下料工艺的管理现场沟通,合理确定和随时调整边角料摊耗问题。通过上述步骤,将产品材料成本调整为实际的耗费成本。

2.对产品材料成本的细化核算,也可据各车间实际领料单进行归集,但如库管尚未使用电算化核算管理软件,以手工录入料单工作量非常大。因此,要考虑利用电算化系统予以辅助核算,有规模的企业应考虑上ERP系统。

3.对于人工成本的细化核算,首先要分清不同产品对应的岗位分工,对于从事多种产品生产的员工,其工资可以先计入制造费用,然后按一定标准分摊。其次,要严格考核员工出勤率,根据出勤工时计算工资并计入成本。再次,合理配置人员,防止不必要的人工成本发生。

(三)对制造费用的细化核算

针对制造费用管理存在的单纯事后算账,缺乏事前管理、事中控制、事后考核不到位的现象,应根据制造费用各个项目的具体用途和发生形式,将制造费用划分成相对固定和相对变动两部分,按业务属性归口由各部门实行分类管理、分项控制。相对固定部分实行限领控制,相对变动部分大多发生在生产工艺环节,消耗量基本上随生产量变动而变动,和其他直接消耗一样按定额控制。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规定进行制造费用的分配与核算,不允许人为调整分配对象、分配比例与核算区间,杜绝少摊多摊、漏摊不摊制造成本的现象发生。制造费用各项目的分管责任部门按规定的时间和内容及时向财会部门提交相关数据,为制造费用的正确分配与核算创造必要条件。

(四)对其他成本项目的细化核算

企业除了基本的工、料、机成本项目外,往往还会发生一些特殊的成本项目。这类特殊成成本项目,必须结合其发生的实际情况,在成本项目与损益项目之间进行分摊。如企业长期融资建设生产线的利息费用,必须视情况决定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这也决定了单位产品成本的准确与否。

四、结论

成本管理是企业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成本工作又贯穿到生产型企业的各个部门,所以全面的成本细化管理离不开各个部门系统性的重视与支持。通过成本的细化管理,对各项成本项目等进行严格的核算与控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节约各种消耗,以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产品价格优势,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梁凯.浅析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6(9).

生产成本核算篇4

【论文摘要】本文以福建省邵武煤矿为例,通过对煤矿成本与费用等因素分析,探讨煤矿企业可行合理的成本构成,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完善煤矿企业成本核算内容,适应改革和发展形势的要求。 一、成本的经济实质 成本作为一个经济价值的范畴,在市场经济中是客观存在的,加强成本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无论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是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经济效益都是极为重要的,而要做好成本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充分认识成本的经济实质。 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总额。 成本的经济实质决定成本在经济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表现在:(1)成本是划分生产经营耗费和企业纯收入的依据,在一定的销售收入中,成本越低企业纯收入就越多;(2)成本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指标,企业经营管理中各方面工作的业绩,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在成本上反映出来;(3)成本是制定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4)成本还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进行成本核算,提供真实、有用的核算资料,是成本会计的基本任务和中心环节,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 因此,成本的经济实质也决定了成本会计反映的首要职能,也就是从经济价值补偿的角度出发,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各种费用的支出,提供实际的成本核算资料。 二、煤矿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特点 目前,煤炭行业成本核算是依据1991年能源部制度的成本核算办法,1993年取消了行业会计制度,但是,煤炭成本核算基本框架没有变,还是按照计划经济和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它仅核算煤矿的直接生产成本,导致长期以来煤炭企业成本核算不完整。 (一)通过制造成本来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的不足 1.随着矿山开采时间的延续,开采条件在逐步恶化。如开采水平逐年延深,排水、提升系统越来越复杂,地温增高导致通风费用加大等等,使得煤矿企业产量逐年递减,成本却逐年上升。 2.煤炭开采过程中,其作业人员不可避免地受到粉尘的伤害,这一伤害是逐渐的,不可逆转的,这些作业人员的伤害补偿,如果未能在伤害当时进入成本进行核算,将给行业的发展背上沉重的包袱。 3.煤矿职工收入低,绝大多数没有能力购买住房,回原籍安置也比较困难,所以退休后职工留在矿山的不少。煤矿企业多在深山和边远,其所盖的职工住房随着矿井开采的结束将变得一文不值。因此对煤矿职工的老有所养、安居乐业,这一最基本福利待遇,也应进行核算,作为当期费用进入生产成本。 4.煤矿开采属资源性的开发,80年代后煤炭资源取得必须有偿使用,存在前期勘探费用,而我们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并未计入这一费用。 5.煤矿资源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炭资源必将枯竭,因而企业也将报废关闭,企业需要大量资金用于转产和安置人员,因而存在退出成本,而这些成本企业却不能预提。 6.煤矿存在特困群体救助成本。邵武煤矿经过48年的开采,现有离退休人员、内退人员2000多人,另有伤病亡遗属等困难职工多,生活贫困。作为国有企业,我们积极对困难职工展开困难救助活动,给予发放救助金和慰问金,仅靠提取的福利费根本无法解决,而不足部分也没有在当期成本费用中体现,仅近几年,矿上支付春节慰问金平均每年就达100多万元。 7.煤矿企业存在改制成本。煤矿企业要走向市场竞争,但企业背负的历史包袱比较沉重,要卸掉包袱轻装上阵,就必须对担负的社会职能多的矿山学校、矿山医院和矿山公安分局进行剥离,对矿办企业进行改制。仅2011年一年,矿上对相关单位进行资产剥离和改制成本就开销2000多万元。 以上特点是煤矿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企业,按照目前

生产成本核算篇5

一、成本的经济实质

成本作为一个经济价值的范畴,在市场经济中是客观存在的,加强成本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无论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是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经济效益都是极为重要的,而要做好成本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充分认识成本的经济实质。

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总额。

成本的经济实质决定成本在经济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表现在:(1)成本是划分生产经营耗费和企业纯收入的依据,在一定的销售收入中,成本越低企业纯收入就越多;(2)成本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指标,企业经营管理中各方面工作的业绩,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在成本上反映出来;(3)成本是制定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4)成本还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进行成本核算,提供真实、有用的核算资料,是成本会计的基本任务和中心环节,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

因此,成本的经济实质也决定了成本会计反映的首要职能,也就是从经济价值补偿的角度出发,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各种费用的支出,提供实际的成本核算资料。

二、煤矿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特点

目前,煤炭行业成本核算是依据1991年能源部制度的成本核算办法,1993年取消了行业会计制度,但是,煤炭成本核算基本框架没有变,还是按照计划经济和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它仅核算煤矿的直接生产成本,导致长期以来煤炭企业成本核算不完整。

(一)通过制造成本来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的不足

1.随着矿山开采时间的延续,开采条件在逐步恶化。如开采水平逐年延深,排水、提升系统越来越复杂,地温增高导致通风费用加大等等,使得煤矿企业产量逐年递减,成本却逐年上升。

2.煤炭开采过程中,其作业人员不可避免地受到粉尘的伤害,这一伤害是逐渐的,不可逆转的,这些作业人员的伤害补偿,如果未能在伤害当时进入成本进行核算,将给行业的发展背上沉重的包袱。

3.煤矿职工收入低,绝大多数没有能力购买住房,回原籍安置也比较困难,所以退休后职工留在矿山的不少。煤矿企业多在深山和边远,其所盖的职工住房随着矿井开采的结束将变得一文不值。因此对煤矿职工的老有所养、安居乐业,这一最基本福利待遇,也应进行核算,作为当期费用进入生产成本。

4.煤矿开采属资源性的开发,80年代后煤炭资源取得必须有偿使用,存在前期勘探费用,而我们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并未计入这一费用。

5.煤矿资源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炭资源必将枯竭,因而企业也将报废关闭,企业需要大量资金用于转产和安置人员,因而存在退出成本,而这些成本企业却不能预提。

6.煤矿存在特困群体救助成本。邵武煤矿经过48年的开采,现有离退休人员、内退人员2000多人,另有伤病亡遗属等困难职工多,生活贫困。作为国有企业,我们积极对困难职工展开困难救助活动,给予发放救助金和慰问金,仅靠提取的福利费根本无法解决,而不足部分也没有在当期成本费用中体现,仅近几年,矿上支付春节慰问金平均每年就达100多万元。

7.煤矿企业存在改制成本。煤矿企业要走向市场竞争,但企业背负的历史包袱比较沉重,要卸掉包袱轻装上阵,就必须对担负的社会职能多的矿山学校、矿山医院和矿山公安分局进行剥离,对矿办企业进行改制。仅2004年一年,矿上对相关单位进行资产剥离和改制成本就开销2000多万元。

以上特点是煤矿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企业,按照目前的成本会计核算办法,以上内容有些并没有进入当期成本核算范围,而是直接进入费用,这与会计核算的谨慎性、配比性原则明显是不相符的,不利于行业的科学发展。

邵武煤矿是经过了48年开采历史的老矿,欠职工的历史老账太多,尚有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还在逐项解决,特别是不可避免的、逐渐的、不可逆转的粉尘伤害造成的职业病问题,还有一次性工伤补偿问题等,都在困扰着矿山企业,而这些历史问题,从开矿以来实际就已经形成一种或有负债,而我们所执行的会计制度却未能在吨煤成本中提取这些支出,难以进入当期成本,无法准确体现煤炭生产成本,现在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支出巨大,费用达8000多万元,企业无法承受。

(二)邵武煤矿在闭坑时发生的具体费用(不考虑闭坑预留费用)

1.邵武煤矿闭坑时(2005年2月)对离退休人员进行“三项补贴”参加保险的共有1800多人,仅支付保险费3400多万元。

2.职业病职工1200多人,约占全省煤炭系统四分之一多,新的《工伤法》出台后,要对以上职业病人员进行一次性补偿,2005年已支出1800多万元。

3.职业病的医疗费问题,仅2005年支付工亡家属的抚恤金为120万元及医疗费150万元。

4.职工福利欠账多,建房成本及房补成本大。煤矿企业绝大多数位于偏僻山区,交通极为不便,早年职工福利建房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而随着资源的枯竭,矿井闭坑,这些职工住宅将一文不值,为此企业还将付出职工住房补贴的代价。邵武煤矿虽地处市郊、交通非常便利,但在如此相对优越的地理位置上,2005年支付职工住房补贴900多万元。

5.企业负担的社会费用加大。随着医保政策的出台,矿山离退休人员多,目前国家财政无力承担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医保费用,而是由企业自己负担,仅我矿为社会负担的离退休人员医保费用就达到1300多万元。

6.人员安置1000多人,支付安置费用达800多万元。

7.离退人员社会化管理费用165万元。

8.环境的恢复费用280万元。

以上这些问题,按《会计法》核算办法都属于当期费用,构成不了企业直接生产成本,而从会计配比性、历史性、可比性原则来说,这些费用应该从企业经营之日起就将要发生的,是构成生产成本的不可缺少的部分,目前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的范围过窄。

三、对煤炭企业成本核算项目构成的设想

正是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的不科学,使得现有的煤炭成本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煤炭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耗费,故提出应增加如下成本核算项目设想:

(一)增加煤炭企业的资源成本,用于分摊取得的采矿权、探矿权、煤田勘探费、资源税及与煤炭资源取得有关的费用。

(二)增加社会福利成本,用于困难救助、困难职工住房支出和矿区医院经费等。医院地处山区,效益不佳,而医院为煤矿职工救死扶伤,每年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维持其生存。

(三)积极争取政策,在吨煤成本中提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四)计提矿井建设基金,过去矿井的基本建设都由国家投资,企业无偿使用国家的探矿权和资源权,目前政府已取消这一政策,全部实施有偿使用,矿井的投资基本上靠企业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解决。矿井的建设投入需要巨额资金,为了使矿井能够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及今后的生产接替,必须按吨煤提取矿井建设基金。

(五)按吨煤预提煤矿企业退出成本,以便支付企业关闭的各项支出和转产安置。

生产成本核算篇6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内部控制;控制措施

在当前市场环境中,企业成本核算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高质量的生产成本核算是企业决策、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是企业经济活动过程控制的主要工具,更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手段。但如果无法保障核算质量,导致核算信息数据存在严重错误或遗漏,必然给企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甚至造成企业决策失误,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生产成本核算信息能真实反映生产中所产生的各项花销和耗费,企业便能够通过这些数据来控制各项花销和费用。因此,为了保障生产成本核算质量,应积极采取内部控制措施,从而提高核算水平。

一、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的要素与要求

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物资的消耗,人力的消耗,这些消耗及生产活动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全部费用,用货币形式来表现就是生产成本,即生产费用。这些生产费用是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生产目标,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要支出生产费用的总和。构成生产成本的要素包括:实际材料消耗、直接工资、制造费用、直接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销费用等。在成本核算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制度和企业经营管理要求,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费用进行计算,从而为企业生产决策和财务管理提供数据依据。生产成本核算不仅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想要实现经营战略目标,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必须进行成本核算。具体核算过程中,要按生产特点,选用适当核算方法。具体核算方法有:成本项目核算法、一般程序核算法、品种核算法、分步核算法、分批核算法等等。不同核算方法有着不同特点和适用范围,在核算方法选择中应结合企业特征和实际生产情况,从而保障核算的准确性、真实性、合理性、科学性。

二、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中内部控制特点与职能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利益最大化的实现离不开成本核算与控制。而想要提高成本核算水平与质量,就要采取一定内部控制措施。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中的内部控制应是全过程、全方面的,贯穿于产品研发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售后阶段等过程,应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中涉及到的部门包括: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生产部门、供应部门、仓储部门等。成本核算内部控制策略制定必须全面考虑,科学设计,应由财务部门负责成本费用核算管理,其他部门负责辅助协调,进而形成各责任主体制衡有力,权责分明的生产成本核算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结合企业特点和生产流程,对成本核算范围、核算方法、核算依据进行管理控制,确保核算合理性和真实性。企业生产成本核算数据是否真实可靠非常重要,加强成本核算内部控制势在必行。

三、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中内部控制现状

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关系着成本计划、预测、考核、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关系到企业经营、发展、决策。对生产成本核算进行内部控制,提高核算质量,以促进成本核算职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且有效的内部控制更能够对核算真实性和科学性进行验证。然而,当前很多工业企业在生产成本核算内部控制方面存在问题,管理控制有效性差。目前大多工业企业不重视成本核算内部控制,成本核算往往全权交予财务人员负责,且人员配置结构简单,没有建立专门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只是一到两个人展开工作。而实际工作中,生产成本核算信息量非常大,涉及内容非常多,一到两个人难以展开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更无法满足核算需求和企业生产经营需求。并且由于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更导致工作人员工作中责任心缺乏,内部控制力度严重受到影响。此外,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中普遍没有一个明确的控制目标和计划,缺少内部控制意识,没有正确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生产情况,导致无法获得预期控制效果。另外,控制计划更是十分笼统,不科学,不严谨,缺少可操作性,往往只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缺乏执行力,计划落实情况不理想。另外,大多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的内部控制停留在事后控制模式和思路中,这种控制模式具有明显滞后性,控制结果严重失真。另一方面,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一些人员并不能满足内部控制工作岗位要求,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缺乏相应业务技能,不能有效发挥内部控制效能。

四、加强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中内部控制的措施

从前文分析中,可以知道当前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的内部控制质量不高,控制效果并不理想。想要促进生产成本核算效能发挥,工业企业应提高对生产成本核算内部控制的重视,针对当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应对措施,提高控制水平。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加强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内部控制的措施:

1.构建内部控制体系

想要实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企业必须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健全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为成本核算内部控制奠定基础。不仅要构建专门内部控制部门负责成本核算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同时还应设立相应监督部门,建立内部控制质量评价体系,对内部控制结果进行评价。另外,要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为成本核算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提供制度依据,从而使企业内部控制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以促进成本核算效能的发挥,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具体工作开展中,要明确责任,采取实名责任制,设立监督、实行、核算、控制等负责人,确保成本核算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中各项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2.制定内部控制计划

通过对生产成本核算要素和要求的分析,可以知道生产成本核算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及各项经济活动中,数据量和信息量非常庞大,核算过程繁而杂,这就决定了内部控制过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制定详细内部控制计划非常有必要。一些时候,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中出现不知如何入手的现象,就是由于缺乏详细计划。制定详细计划,能够为工作开展提供导向,明确内部控制目标,提高内部控制实施力度。计划制定必须要科学、全面,不仅要对显性成本核算进行考虑,还要将隐性成本纳入控制范围,针对材料消耗、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各环节特征和实际核算特点来设计。内部控制计划应与成本核算计划相配套,能够真实反映成本核算情况和进度。计划制定后要协调好各部门间的合作关系,配合计划的实施。

3.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综合素质

从内部控制特征可以知道,成本核算的内部控制对相关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内部控制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管理知识、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财务管理知识,才能展开高质量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然而,当前很多企业缺乏专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人才,一些人员并不能胜任岗位。高质量人才是保障控制质量和效果的前提条件,因此工业企业应加强人才引进,同时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使其掌握专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相关人员综合素质。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相关人员职业素养,使其在工作中能够认真负责,确保内部控制效能。此外,应培养员工信息意识,使其掌握信息技术。新时代背景下,成本核算将走向数字化和信息化,成本核算的内部控制要适应信息化环境,逐渐走向信息化内部控制。

五、结束语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而想要保障成本核算质量,采取相应内部控制措施非常有必要。然而,很多企业对成本核算的内部控制缺乏认识,实际控制质量不理想,严重影响了生产成本核算功能发挥。因此,工业企业应针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应对措施,构建合理内部控制结构体系,制定控制计划和策略,提高控制水平,以保障核算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晓明.低碳经济下火电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D].南华大学,2014,13(11):119-124.

生产成本核算篇7

关键词:生产成本;核算内控;原则;措施

1、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内控特征

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内控属于全面管理的动态过程,包括了各方面的企业管理内容,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始终,生产成本的所有影响因素都成为内控对象,主要包括供应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以及物流环节等。在构建成本核算内控体系时,要在财务部门的企业财务管理基础上,建立各职能部门的归口管理,由此构建责权分明、立体全面的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内控体系。

此外,还要根据企业现状制定行之有效的成本费用核算管理体系,对成本核算的依据、范围以及方法加以全面明确,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生产成本费用开支的科学性、合法性。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内控存在问题多、情况复杂和困难大等问题。

2、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内控原则

2.1经济原则

过去,企业在成本管理意识非常薄弱,企业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合作,建筑施工的各部门缺乏密切联系,再加上其他原因,导致了企业成本控制难度大,成本大幅提升的问题。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日益成熟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的管理改革被日益提上日程,传统的单纯依靠建筑技术提高企业效益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利益最大化是所有企业的追求目标,但是在具体企业生产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产生更方面的浪费问题。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原则的基础是确保工程质量,若是无法确保工程质量,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将不利于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全面理解和把握经济原则的内涵是实现有效成本控制的前提和基础。

2.2系统原则

建筑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内控并非是简单的一项管理内容,而是一项全方位的企业管理。一方面,成本核算内控属于全员成本控制,只有企业全体员工都树立这一理念才能有效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包括管理层、决策者、施工者,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任何一部分的缺少都将对企业效益产生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企业成本控制属于一个持续性过程,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再到竣工,都要进行成本控制,若是决策失误将会对整个项目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若是施工不加以有效控制和管理,将加大生产成本,只有做好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才能实现企业整体成本的有效控制。

2.3目标原则

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内控不仅要坚持经济原则,还要坚持目标原则。在确定了具体成本控制目标之后,要严格按照具体要求和准则,加强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管。实现目标细化,让其具体到部门和个人,如此一来,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及时加以处理,以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建筑施工属于一项十分复杂的过程,要尽量避免出现意外,只有严格按照目标计划落实具体措施,面对意外和突发状况要加以及时调整并进行相应适当的处理,唯有如此才可有效地实现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

3、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内控措施

3.1原材料的核算过程

对于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材料消耗费用,不管是外购的还是自制的都要依据审核通过后拿到手的领料单重新进行分配。通常在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中,材料消耗费用占的比重较大,该项费用的分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产品成本核算的准确度。原材料的分配过程涉及到的部门众多,有仓储、生产以及财务等等。因此,要建立相应健全的内控制度及规范要求,重点做好材料的归集、分发、领料及盘点等工作。

内控制度中有明确规定:只要关系到材料的归集、分发、领料等都要符合内审要求,经过必要的验收程序,准确录入于出入库单上,避免领发生料无序、或是材料浪费等情况,这样就可以将一些不法之徒企图贪污或是挪用材料,以谋取一己私利。在生产部门从仓储部门领用时,材料出库单的签字手续必须齐全,应经过仓储部门保管员、生产部门生产人员、生产部门负责人的签字确认;出库单应至少一式四联,仓储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各一联,留底一联;生产部门在组织安排生产时,应登记台账,余料要办理退库手续,即使下月生产时仍需领用的,也应办理“假退料”手续。月末仓储部门和生产部门分别根据出库单编制汇总表,交财务部门审核、核对后进行账务处理。

财务部门在审核单据时应主要关注以下几点:将材料出库汇总表和当月生产产量进行核对;核对材料单位成本和产品单位耗用定额是否匹配;在材料盘点过程中如果发生盈亏,应对仓储部门、生产部门提出的盈亏原因进行分析并审核报批手续是否符合内控制度的要求。因此可知在原材料分配环节的内控过程中,加强材料消耗定额的管理工作是王道。消耗定额是控制、考核、分析生产成本耗费水平的重要依据,同样也是审核材料耗费是否合理、是否节约的一个标准。所以企业要将产品消耗定额管理视为企业的基础性管理内容来抓,不断完善企业产品消耗定额管理制度,以便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消耗定额进行生产成本控制。

3.2日常费用与制造费用的核算过程

日常费用主要是指生产车间的各种水电费用;制造费用则是指维修费、原料消耗费以及办公费等。虽然日常费用在产品成本因素中属于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其费用的高低对产品成本的水平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对日常费用和制造费用的有效控制在降低整体成本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这两项费用加以严格地控制与审核,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费用开支的审核力度,要确保每项开支都符合既定范围和收支标准。此外,在对日常费用和制造费用进行控制时,要始终坚持以下两点原则:

3.2.1岗位分离原则

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实际上就是不允许一个人办理费用支付业务的整个过程,采取费用经办和审批分离的管理模式,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个人不允许进行费用支付。此外,还要构建完善的成本费用企业岗位责任制,要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职责,确保岗位分离、监管机制的有效形成。对同一岗位人员要实行轮岗制,对人员进行定期调整,避免同一人长时间处于一个岗位而出现垄断情况。

3.2.2授权审批制度

授权审批制度主要应用于成本费用支出环节,目的是为了在初始环节实现有效成本控制。结合企业现状构建完善的授权审批机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成本费用支出环节的职责和权限,任何人员不得越权经办业务,必须在企业授权范围内办理相关业务和履行相关职责。在处理特殊业务时,必须坚持从严审批的原则。企业各部门负责人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严格按照具体的审批要求和规定对成本费用加以审批,凡是不符合企业规定的费用支出一律不予业务办理。

4、结语

作为企业常规性、基础性的工作之一,加强对生产成本的管理,规范对生产成本的核算是企业财务部门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工作内容中的重中之重。总之,企业要想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加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内控,在理解成本控制内涵的基础上,坚持经济性、系统性和目标性原则,全面落实各项成本核算内控措施。(作者单位: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公路管理段)

参考文献:

[1]张自遵:《分批法下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与控制》[J]财会通讯,2013(14)

[2]张利利:《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现代商业,2013(23)

生产成本核算篇8

【关键词】 历史成本;生产性生猪资产;消耗性生猪资产

2006年2月颁布的生物资产新准则指出,生物资产是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与其它资产不同,具有特殊的自然增值的属性。新准则同时将生物资产划分为生产型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三大类,并主要从历史成本计量的角度对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收获与处置等方面做出了规范。新准则对于林木类生物资产和畜牧类生物资产各自的核算方式有比较明确的区分,但对于畜牧类生物资产内部各畜种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及相应的核算并没有明确的说明。在目前生猪产业已成为我国畜牧业第一大产业的背景下,笔者认为有必要单独对畜牧业中生猪资产的核算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生猪资产的特点及分类

猪是一种杂食动物,可以为人类提供多种产品,猪肉在我国肉类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猪有大约5―10年的利用年限,且繁殖率高。猪能广泛利用动植物、矿物性饲料,而且饲料转化率高。根据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和利用特性,猪群可以 划分为哺育仔猪、保育仔猪、育成猪、育肥猪、后备猪、成年公猪和成年母猪。 依据IAS41和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可以把生猪资产划分为消耗性生猪资产和生产性生猪资产两类。生猪的生长过程及其资产价值类型如图1所示。企业持有育肥猪的目的是在其成熟后将其出售,而持有种猪的目的是繁殖仔猪。生猪资产既与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等一般资产不同,也与奶牛等其他畜牧资产存在差异,具有特殊的自然增值属性,因此导致其在会计确认、计量等方面存在着特殊性。

二、生猪资产的初始计量及账务处理

企业准则规定,生物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即以取得生物资产并使之达到预定使用用途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生物资产的成本。对于不同来源取得的生物资产,其初始成本构成也不尽相同。

(一)外购生猪资产

无论是生产性生猪资产还是消耗性生猪资产,外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以及可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企业外购的生猪资产,按应计入生猪资产的成本金额,借记“消耗性生猪资产――猪苗”或“生产性生猪资产――种猪”,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自行繁殖的生猪资产

1.消耗性生猪资产

对于进行出售的保育仔猪、自行繁殖的育肥猪、将被饲养成育肥猪的仔猪和不符合种猪特征的后备猪, 其成本包括售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退役的种猪,其成本就是退役时种猪的账面净值。

2.生产性生猪资产

符合种猪特征的后备猪,其成本为将后备猪饲养为种猪所消耗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成年公猪和成年母猪,其成本为后备猪在转入成年猪的净值加上成年种猪继续投入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种猪在成熟之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在“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种猪)”科目核算归集,当种猪成熟而达到可以繁殖仔猪的目的时,按其账面余额,借记“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年母猪)”,贷记“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种猪)”科目,未成熟生产性生猪资产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三、生猪资产的后续计量及账务处理

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是区分生产性生猪资产成熟和未成熟的分界点,同时也是判断其相关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时点,是区分其是否具有生产能力,从而计提折旧的分界点。

(一)生猪资产后续支出

1.消耗性生猪资产

对于保育仔猪、自行繁殖的育肥猪、将被饲养成育肥猪的仔猪和不符合种猪特征的后备猪,企业持有的目的是成熟后将其出售,因此在达到预定使用目的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后续支出应当予以资本化,直接计入生猪资产的账面价值;对于退役的种猪,相关后续支出应当进行费用化处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生产性生猪资产

符合种猪特征的后备猪,企业持有的目的是繁殖产仔,因此在该种猪成熟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后续支出应当予以资本化,直接计入生猪资产的账面价值;对于公母猪开始杂交产仔、哺乳、再怀孕、产仔、哺乳,不断地循环的这个生物转化过程,相当于资产形成后的使用过程,发生的后续支出应当予以费用化处理。

(二)生猪资产折旧的计提

生猪资产的折旧计提应该充分考虑到生猪资产价值变动规律,并结合生猪资产的生物转化特点来确定。对于作为消耗性生猪资产核算的育肥猪,由于企业持有的目的是将其出售,在其达到预定使用目的前账面价值是不断增加的,因此不需要对该类生猪资产计提折旧;对于作为生产性生猪资产核算的种猪,其在达到成熟状态前同样不需要计提折旧,故只需对成年母猪计提折旧。对成年母猪计提折旧可以采用按产仔窝数计提,一般成年母猪的利用年限为4―6年,从第三胎起,生殖能力最强,第八胎以后,产仔能力开始下降,因此每一年的折旧额并不完全一致,企业可以有选择性的使用加速折旧法或者年限平均法。对生猪资产计提折旧时,借记“农业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科目。

(三)生猪资产减值的处理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消耗性生猪资产和生产性生猪资产进行检查,有确凿证据表明上述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生猪资产减值准备。消耗性生猪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生产性生猪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成本或账面价值时,企业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成本或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生猪资产减值准备,借记“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消耗性生物资产”或“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猪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四、生猪资产的收获与处置

从消耗性生猪资产上收获猪肉时,生猪资产自身完全转化为农产品而不复存在,企业应当将收获时点消耗性生猪资产的账面价值结转为猪肉农产品的成本。借记“农产品――猪肉” 科目,贷记“消耗性生物资产――肉猪”;从生产性生猪资产上收获猪仔农产品后,生猪资产的母体依然存在,在成猪产仔过程中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等相关支出直接计入相关成本核算对象。借记“生产成本――农业生产成本(仔猪)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

生猪资产出售时,企业应当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应按其账面余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生产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等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或折旧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或累计折旧。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生产成本核算篇9

【关键词】 生产成本; 分配方法; 核算

企业生产分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基本生产直接负责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给顾客,辅助生产为基本生产提供服务,为基本生产提供必要的辅助服务,该部门与企业提供的服务或产品有着间接关系。企业辅助生产部门在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构成辅助生产成本,很多企业存在多个辅助生产部门,这些部门间经常相互提供服务,并不直接作用于所销售的产品或服务,但提供辅助生产的成本构成产品总成本的一部分。因此,辅助生产成本归集的正确与及时影响着企业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和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基于excel的辅助生产成本交互分配法的核算,主要利用excel软件设计复杂的成本数据,能把复杂的成本处理变得更为简单,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

一、交互分配法核算的原理

(一)交互分配法的涵义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是将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上所归集的费用,按一定的方法计算出产品或劳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按受益对象耗用的数量计入基本生产成本或期间费用。

交互分配法是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一种方法,考虑了辅助部门之间所有的交互服务,是对各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费用进行两次分配;是将辅助生产部门相互提供的劳务交互分配,然后再将各辅助生产部门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全部分配给辅助生产部门以外各受益单位的一种分配方法。第一次分配是根据各辅助生产部门相互提供的劳务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分配率进行一次交互分配(单位成本);第二次分配是将各辅助生产部门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即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再按向辅助生产部门以外各受益单位提供的劳务量进行分配。

(二)交互分配法的步骤

1.交互分配

将各辅助生产部门直接发生的费用,按照提供劳务数量求出交互分配率,根据各辅助生产部门受益数量进行交互分配,就是把互相耗用的部门间的费用交换一下。

其中辅助生产车间的直接费用额可以通过查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得到,劳务供应总量是辅助生产部门对辅助生产部门内部提供的劳务量和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部门提供的劳务量。

(2)某辅助生产部门分入的辅助生产费用=该辅助生产部门受益的劳务量×相应的交互分配率

(3)某辅助生产部门分出的辅助生产费用=提供给其他辅助生产部门的劳务量×相应的交互分配率

2.对外分配

将各辅助生产部门分配前的费用(即直接费用额),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计算出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成本,再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给各基本生产部门和管理部门。

(1)某辅助生产部门对外费用分配率=

(2)某辅助生产部门对外待分配费用额=该辅助生产部门直接费用额+分配转入的费用-分配转出的的费用

这里提供的劳务量只包括对外提供的劳务量,辅助生产部门对外待分配费用额即是产品或服务的总成本,是该辅助生产部门本身的的费用,加上向别的辅助生产部门“购买”产品或服务而支付费用,减去向别的辅助生产部门“出售”产品或服务的而收的费用。

(3)某受益单位应负担辅助生产费用=该单位受益的劳务量×对外费用分配率

二、基于excel的交互分配法核算

以xx公司为例,该公司有锅炉车间和机修车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两车间服务于基本生产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另锅炉车间接受机修车间修理,机修车间用锅炉车间的汽,锅炉车间和机修车间的成本总额分别是28 730元和12 300元。

(一)辅助生产车间劳务供应量汇总表的建立

基于excel,建立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量汇总表,如表1所示:

(二)基于excel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的建立

1.首先进行交互分配

基于excel建立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表2),利用excel的函数,计算出交互分配率。

锅炉车间应负担修理费用=200×3.8438=768.75(元)

机修车间应负担的汽费=400×2.144=857.61(元)

在以上excel表格的交互分配中,要分清提供者,受益者。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确定是转入还是转出辅助生产部门的费用。在表格c8中,录入的数量400,这400是汽的数量,是锅炉车间为机修车间提供了400吨汽,也就是机修车间作为受益者接受锅炉车间的服务。在表格d6中,录入的数量200,这200是机修小时数量,是机修车间为锅炉车间提供了200小时的修理,也就是锅炉车间作为受益者接受机修车间的服务。

对锅炉车间而言,作为提供者,向机修车间提供了400吨汽,机修车间是受益者,应向机修车间收取这部分费用,作为冲减成本的一部分;对机修车间而言,享受了锅炉车间的服务,自然应增加这部分享受服务而产生的成本。

对机修车间而言,作为提供者,向锅炉车间提供的200小时的修理服务,锅炉车间是受益者,应向锅炉车间收取这部分费用,作为冲减成本的一部分,意即机修车间要减去这部分费用;而对锅炉车间而言,作为享受服务的一方,自然应该向机修车间支付这部分费用,作为增加成本的一部分。

2.对外分配

在填写excel表格时,可以根据“表1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量汇总表”提供劳务的数量单位确定提供者与受益者,比如在表格2“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中,c8中填列的400和d6中填列的200,其中400的单位是吨,200的单位是小时,就可以判断,400吨的提供者锅炉车间,受益者为机修车间,即锅炉车间为机修车间服务;200小时提供者是机修车间,受益者是锅炉车间,即机修车间为锅炉车间提供服务(见表3)。

锅炉车间的成本(对外待分配费用)=锅炉车间的直接费用额+交互分配转入的修理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汽费=本身的费用+支付给机修车间的费用(享受服务)-向机修车间的收取的费用(提供服务)=28 730+768.75-857.61=28 641.14。

机修车间的成本(对外待分配费用)=机修车间的直接费用额+交互分配转入的汽费-交互分配转出的修理费=本身的费用+支付给锅炉车间的费用(享受服务)-向锅炉车间的收取的费用(提供服务)=12 300+857.61-768.75=12 388.86。

其中:本身的费用(即28 730元和12 300元)可以通过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上查到。

这里特别注意的是在对外分配中,分配的劳务量是对辅助生产部门以外的部门提供的劳务量,从分配的结果看,对外分配的待分配费用与对外分配的实际费用是相等的。

基本生产车间产品应负担的汽费=9 500×2.2032

=20 930.06(元)

基本生产车间产品应负担的修理费=2 500×4.1296

=10 324.05(元)

因此:基本生产产品负担的费用=20 930.06+10 324.05

=31 254.11(元)

行政管理部门应负担的汽费=3 500×2.2032=7 711.08(元)

行政管理部门应负担的修理费=500×4.1296=2 064.81(元)

因此:行政管理部门应负担的费用=7 711.08+2 064.81

=9 775.89(元)

在对外分配中,为了精确计算,在分配率中采用保留四位小数位数,在金额中保留两位小数位数。分配率保留小数位数的影响,容易产生尾差,表格f14和g14采用倒挤的方法算出行政管理部门分配的费用。

3.根据计算结果,基于excel编制会计分录(见附表4)

三、交互分配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采用交互分配法,一个辅助部门使用其他辅助部门的服务将反映到每个辅助部门的总成本中,总成本体现了各辅助部门之间的相互服务。辅助生产单位内部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进行了交互分配,即相互分配了费用,提高了费用分配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有助于改进计划、控制和决策水平,利于考核整个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水平。但由于在分配费用时,要进行两次分配,计算交互分配和对外分配两个分配率,计算工作量较大。交互分配的费用分配率是根据分配前的待分配费用计算的,不是产品或劳务的实际单位成本,分配结果也不很准确。交互分配法适用于各辅助生产部门之间相互提供劳务较多的企业。

实际工作中,很多公司都拥有多个辅助部门,在确定辅助部门成本分摊前,必须了解辅助部门之间的交互服务程度,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利用excel的公式和在会计凭证中的应用,让交互分配法更容易理解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江希和.成本会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于彩珍.成本会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生产成本核算篇10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食用菌企业 会计成本核算

食用菌企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调整,对于环境保护也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对新会计准则下食用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进行简单分析,从在新会计准则下食用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出现的问题出发,找出对应的解决策略,从而促进食用菌企业在新会计准则下加强会计成本核算。

一、会计成本核算的概念

会计成本核算是指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按照一定的成本计算标准进行归集和分配,采用恰当的方法计算出各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程序和方法。不同的行业、企业及生产规模和生产性质的不同,其成本核算也不尽相同,但是会计成本核算必须遵守一贯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重要性原则及分期核算等。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对企业生产经营各过程的生产消耗进行如实的反映,是对企业成本信息的反馈,执行企业成本计划,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有很大影响。

二、在新会计准则下食用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出现的问题

(一)会计成本核算方法选择不合理

在新会计准则下,食用菌企业会计处理方法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目前,分步法与品种法是大多数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很少使用分批法,食用菌企业在会计成本核算方法选择的使用没有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选择,而是其他企业选择哪种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也采用此种处理方法;另外,食用菌企业在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会计人员没有对生产经营各过程进行比较详细、全面的考虑,各成本费用也没有做到准确的归集。食用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的不合理使得企业成本核算出现很多问题。

(二)会计核算内容不完整

食用菌企业会计核算运用的是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在会计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会计核算内容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全面,主要体现在食用菌企业比较重视材料费用、制造费用及直接人工费用,而对于人力资源、实物资产等的重视度不高,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食用菌企业食用菌产品的制造技术及处理技术是企业生产的重点,但是食用菌企业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对知识资源的成本核算是非常必要的,没有将知识成本费用纳入会计成本核算中去,使得食用菌企业成本核算内容不够完整;另外,食用菌企业比较注重生产制造过程,食用菌企业的特殊性,使得生产制造过程的费用相对较低,而食用菌企业对生产准备阶段及产品销售阶段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就造成了食用菌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不够完整,只是进行部分核算。

(三)会计成本核算制度不完善,难以落实不到位

近些年来,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很多食用菌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没有不断完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制度,使得食用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制度与企业发展不适应,会计成本核算操作不能与时俱进,这样就造成了食用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制度不能很好的规范会计从业人员日常行为,在会计成本核算的操作中出现很多违规违法操作。另外,很多食用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制度难以落实到位,会计从业人员不按成本核算制度工作,而企业财务人员对此也没有制止,造成了食用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制度作为摆设,难以没有发挥出应有效应,使得会计成本核算效果降低。

三、新会计准则下食用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对策

(一)选择合适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比较多,有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及定额法等,不同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使用的情形不同,优缺点也不相同,食用菌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发展要求及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对于一些产生经营过程比较复杂繁琐的食用菌企业,可以采取多种会计成本核算方法,选择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但是,食用菌企业选择了适合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之后不要随意更改,保证会计成本核算的可比性与统一性。

(二)实行科学全面的会计成本核算

针对食用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内容不完整的现象,根据新会计准则思想,应该实行科学全面的会计成本核算。首先,食用菌企业应该将无形资产纳入成本核算范围,尤其是知识资源与技术资产,按照无形资产的不同内容进行分类,不同类别的无形资产采取科学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将无形资产计入企业产品成本,由于食用菌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较强的可重复性,在进行具体摊销的时候,应该采用弹性摊销期限方法;其次,食用菌企业应该注重对食用菌产品生产准备阶段及产品销售阶段的成本核算,确保食用菌企业各阶段生产经营成本都在会计成本核算范围,保证会计成本核算的完整性、科学性与全面性。

(三)完善与落实会计成本核算制度

食用菌企业应该不断完善会计成本核算制度,使之与企业发展及时代进步相适应,提高食用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效率。在完善食用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制度的时候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也应该根据企业现状及发展的需求进行修正,制造出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制度是在国家法律制度之下的,还应该可以规范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食用菌企业完善的会计成本核算制度需要有效的落实下去,这就需要在食用菌企业人员中树立成本核算意识,在企业内部加强成本核算宣传,促使企业各员工养成良好的成本核算习惯。企业会计人员、财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会计核算制度进行会计处理,对食用菌企业各阶段各项费用进行审核、核算,发挥出会计成本核算制度应有的效应。

四、总结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企业会计也逐步实现国际化,食用菌企业应该不断完善会计成本核算制度,增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促使食用菌企业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文华.前景光明的食用菌产业[J].农产品加工,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