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成本十篇

时间:2023-03-26 14:59:25

沉淀成本

沉淀成本篇1

一、沉淀成本和军费成本效益的概念及其关系

(一)沉淀成本的概念及其评价

沉淀成本(sunk costs),又叫 “沉没成本” (本文后面都叫沉淀成本),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业已发生或承诺而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例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等等。沉淀成本,有时又称为不可补偿成本(irrecoverable costs),是指投资承诺之后不能通过打捞价值回收的那部分成本。而承诺之后可以通过自身打捞价值回收的成本,则称为可补偿成本。沉淀成本是企业在以前经营活动中已经支付现金,而在现在或将来经营期间摊入成本费用的支出。因此,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均属于企业的沉淀成本。从成本的可追溯性来说,沉淀成本可以是直接成本,也可能是间接成本;从成本的形态看,沉淀成本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能是变动成本;从数量角度看,沉淀成本可以是整体成本,也可以是部分成本。“沉淀成本”是经济界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处理不好很容易导致两种误区:害怕走向没有效益产出的“沉淀成本”而不敢投入;对“沉淀成本”过分眷恋,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亏损。认识沉淀成本对军费投入成本效益影响研究亦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由于现代军事科学技术发展的不断加速,在军费投入过程中,无可避免地要面对在现有军事设备依然可用的情况下需要更新换代的问题。WWw.133229.cOm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会对因为过去的决策造成大量设备积压、闲置、“大马拉小车”现象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随之而来的相关决策,总是希望“能多少挽回点损失”。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最终的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甚至在错误决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实际上,在“是否继续使用”的决策上,过去的采购成本已经作为“沉淀成本”的形式“固定下来”了,不会随未来决策的改变而改变,在制定决策时可以不予考虑。但在这些资产是否继续使用的决策里,必须注意到相关的成本仍会发生,如运营费用、维护费用等等。因此,事关“未来”的决策一定要“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 在谈到“沉淀成本”时,美国学者罗纳博·w·希尔顿在其为mba编著的《管理会计》教材中指出,准确的成本计算,在企业决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是判断方案是否可行的重要原则之一。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说,普通人(非经济学家)常常不计算“机会成本”,而经济学家则往往忽略“沉淀成本”———这是一种睿智。他在《经济学》一书中说:“如果一项开支已经付出并且不管作出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一个理性的人就会忽略它。这类支出称为沉淀成本(sunkcost)。”

(二)军费成本效益的概念及其评价

“军费成本效益”理论认为,任何一项军事建设计划,从经济角度都意味着耗费一定的军费资源,产出一定的军事能力。虽然“投入”与“产出”是军费分配、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但由于“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中间环节,如项目安排、组织管理、费效分析等等,使得“投入量”与“产出量”不具有必然的联系,一定量的军费不一定产出等量的效果。而对于投入一定量的沉淀成本的军费,效益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对军费“投入量”转化为“产出量”环节的管理控制。因此,“军费成本效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军费成本投入总量与军费运行所取得的成果之间的比较关系;二是为了追求军费产出成效的最大化进行的“军费成本”管理控制活动。军费成本效益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加强“军费成本”的管理控制。“军费成本”是投入到军事领域用来生产国家安全的物质和非物质耗费之和。从物质耗费来看(既包括物力投资,也包括人力投资),由于国家向军队的投资渠道是多元的,“军费成本”既包括国家财政部门对军事建设的投资总额(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之和),又包括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对军事建设的间接投资;从非物质消耗来看,“军费成本”还包括由于军事物质消耗带来国家经济建设投资的减少,即“军费机会成本”,因为一个国家每个年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是一定的,国家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国家安全,其加大对军事领域的投入必然会减少对经济建设的投入,由此产生了军费机会成本。依据上述观点,我们得出:

军费成本 = 物质消耗 + 非物质消耗;

物质消耗 = 直接投资成本 + 间接投资(包括物力和人力)成本=沉淀成本+直接生产成本+间接成本;

非物质消耗= 物质消耗的机会成本(包括物力和人力)

因此,可以认为:军费成本=沉淀成本+直接生产成本+间接成本+(直接投资生产成本+间接投资成本)的机会成本

军费成本效益=军费耗费取得的成果/[沉淀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直接投资生产成本+间接投资成本)的机会成本]

(三)两者的关系及其意义

从上述公式得知,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沉淀成本越大,军费成本效益就越低;沉淀成本越小,军费成本效益就越高。通过分析沉淀成本和军费成本效益的关系,一是可以为决策层对军费中的沉淀成本进行宏观分析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二是针对目前我国军费沉淀成本较大的现实,总后财务部门可借鉴此研究,实现军费资源的优化配置,追求军费使用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效益性(effectiveness);三是为今后军费结构优化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可以使军费结构达到一个相对比较科学完善的地步,提高军费的整体使用效益。

二、沉淀成本对军费投入成本效益影响的背景分析

人类社会进入2l世纪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安全形势和客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军事变革。现代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信息化战争又将牵引武器装备、作战手段、作战样式、军队建设、编制体制、训练方式、条例条令、后勤保障、作战理论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变革,必将全面影响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求,这对军费保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研究沉淀成本对军费投入的影响与要求,把握其内在联系,科学确定军费规模,优化军费结构,加强军费宏观管理,对于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实现军队建设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沉淀成本对军费投入成本效益影响的研究状况

目前国内外、军内外对军费投入的沉淀成本研究还完全是空白,即使最基本的研究也没有。

现阶段我军对军费投入成本效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是将军费与军队建设规划有机结合,军费预算能够体现军事战略的要求,把握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费保障的内在联系,使军费投入达到预定保障目标;二是注重军费对战略的约束作用,把握好军费需求与财力可能之间的平衡,军队现代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不能超越经费保障条件;三是注重投入产出比较,广泛开展效费比分析,发挥军费在促进经济力向战斗力转化过程中的媒介作用,使军费投入能够产生相应的战斗力;四是理顺军费管理体制机制,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经济手段管理经费,确保军费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军费管理效益。军费规模和投向投量的确定,通常是根据国家安全压力和军事需要对军费数额提出需求,即应该要多少经费;国家经济和财力的基本状况则决定可以给多少经费;军事战略和国防政策取向则决定最高决策层准备在国家财力中拿多少份额用于国防建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国防经济的宏观管理水平会影响军费使用效益。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必须从动态角度去分析。一个国家用于国防的投入,目的是形成军事实力,产出国防安全;然而军费投入与安全产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对应关系,不一定军费投入多,产出就一定会多。军费用于国防,产出安全效益,要通过在国防系统内完成由经济力向战斗力的一系列转化。沉淀成本转化效率高低,直接影响战斗力的形成,影响军费使用效益。转化效率取决于国防经济的宏观管理水平。管理水平高,可能少花钱,多办事;反之,则多花钱,少办事。我军对沉淀成本管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军费投入管理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和权限划分不够科学;建设性经费的规划、计划和预算的衔接还不够紧密;军队重大项目决策的程序还不够严密;维持性经费的标准化程度还不到位,使得军费向军事实力的有效转化还不够理想。

观念更新是强化沉淀成本管理的前提。必须从维护国家的安全稳定和统一出发,高度重视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紧迫性、必要性,要充分认识完成军事变革所赋予的任务必须以相应的沉淀成本投入为基础。同时,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必须充分发挥沉淀成本的杠杆作用。要进一步增强战略意识和创新意识,更新沉淀成本管理理念,创新军事管理理论。

四、认识沉淀成本对军费投入成本效益影响研究的意义

(一) 敢于面对“沉淀成本”

事实表明,由于军费资源的稀缺性、军费投资的风险性,军费投入具有国防性、专用性、防御性、战略性、沉淀性的特点,军费投资中产生的无法继续利用的先期投入,往往会形成“沉淀成本”,吸收和转化起来非常困难。为避免得不偿失,许多时候不得不任其流失,造成相应的损失。但纵观军事变革史,军费投入若没有一定的成本投入,就难以实现军事系统的革命性跨越。比如,如果为节省成本而对原有的科技系统修修补补,技术上就难以实现质的突破和提升。因而长期以来,即便是有“沉淀成本”的风险存在,世界多数国家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包括一些新领域的投入上,并未止步,有时还在不断加强。以美国为例,长期以来,其国防建设中的高投入固然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分不开,但其决策者对可能导致的“沉淀成本”有正确的认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为了谋求无可匹敌的力量,他们鼓励创新,也允许失败。据统计,美军为启动军事转型,军人人均资金投入达到22万美元。尽管有些项目投入中途夭折,形成巨大的“沉淀成本”,但其它投入还是形成了较高回报,使其军队的信息化水平在世界上变成一枝独秀,成了新军事变革的领头羊。相比之下,我国在综合国力仍不是很强、供需矛盾仍很大、启动军事变革需要大量投入的情况下,一些同志容易在“沉淀成本”上患得患失。但为了确保国家安全,在一些核心领域和项目上,如微电子芯片、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的操作系统和核心路由器等技术上,一定要敢于冒险,舍得投入,以此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 善于降低“沉淀成本”

现代经济学认为,投资者总是追求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收益,即实现资源使用边际效益的最大化。因而,“沉淀成本”既是经济学领域力求避免的,也应是军事领域应当尽量降低的。以此目的,就要在投入时做好风险决策,科学预测投入可能转变成“沉淀成本”的概率与预期值、产出的预期效用值等。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应强化责任约束机制,防止投入隐性消失和持续膨胀。以美国为例,其国防投入无论多少,都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而且一些要求比大多数其他行政部门的预算编制工作还要严格,以此保证其庞大的军费开支尽可能地避免转向“沉淀成本”,实现最优化使用的目的。同样,我军在跨越式发展道路上,对于军费投入资源的决策和使用,也应建立降低“沉淀成本”的责任约束机制,做到责权利的有机结合。

(三) 勇于放弃“沉淀成本”

由于现代技术发展的不断加快,在军队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在现有装备依然可用的情况下,需要更新换代的问题。从节约成本考虑,人们通常会从“物尽其用”,“减少损失”出发,在相关决策中“尽可能挽回损失”。这样,前期的投入就像万能胶一样,把决策者粘在原来的道路上,无法作出新的选择,而且投入越大,付出者反悔的意愿性就越小。其结果往往会因“舍不得孩子”而“套不住狼”,使整个现代化的步伐慢下来。因此,在是否更新换代的决策上,一定要“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因为,过去的采购和研制成本已经作为“沉淀成本”固定下来,不会随未来决策的改变而改变。只要发展有需要,就应果断抛弃。比如,美国为将陆军转型成更轻型、更灵敏,更快速、更方便的“目标部队”,先于2002年5月砍掉了价值达110亿美元的陆军“十字军战士”自行榴弹炮合同,后于2004年2月终止了已耗费390亿美元、研制时间长达21年的“科曼奇”直升机的发展计划。这点就值得我们借鉴和汲取。

沉淀成本篇2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不断加速,在企业网络信息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是要面对在现有设备依然可用的情况下需要更新换代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过去的采购成本已经作为“沉淀成本”的形式“固定”下来了,不会随未来决策的改变而改变,在制定决策时可以不予考虑。

一、沉淀成本的主要内容

沉淀成本(sunk cost)又叫“沉没成本”(本文后面都叫沉淀成本),亦称非相关成本,是指过去已经发生了并无法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改变的成本。可见,沉淀成本是对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都无影响的成本。沉淀成本是企业在以前经营活动中已经支付现金而在现在或将来经营期间摊入成本费用的支出。因此,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均属于企业的沉淀成本。例如,设备的原始购置成本属于沉淀成本,不适用于决定设备是否应该更新。因为决定是否应该购置新设备的相关成本是新设备的现时成本以及新设备能够带来的未来收益等因素。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曼昆在著名的《经济学原理》中写道:“在你的生活中或许有时有人会对你说‘覆水难收’或者‘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这些谚语含有理性决策的深刻真理。经济学家说,当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时,这种成本就是沉淀成本。一旦成本沉淀了,它就不再是机会成本了。因为对沉淀成本无所作为,当你作出包括经营战略在内的各种社会生活决策时可以不必再考虑沉淀成本了。”沉淀成本是在决定前就已经发生的成本,系指资本预算中已经投入而不可回收之支出。计算投资计划成本时,只能包含因进行此计划而发生的成本,在本计划之前就已发生的成本,无法计入本计划并无法获得回收之成本为沉没成本,若计入沉没成本,将会使本计划成本被高估,而得到错误的结果。

二、沉淀成本对网络信息经济定价影响的背景分析

(一)网络经济的概念及其供求曲线的评价

现代网络(network)不仅包括了互联网、软件开发、硬件制造这些新兴产业,而且蕴含了电力、航空、电讯技术、广播电视、铁路等稍显传统的生产部门。1999年3月,在荷兰鹿特丹大学召开的“网络经济学”的国际研讨会上,列入的议题包括了“网络理论”、“电讯”、“英特尔”(Internet)与“航空运输线”。这里所谓的“网络经济”决不是科学管理或企业内部生产管理中的网络,尽管企业内部的网络管理仍是管理科学的重要领域。网络经济所要研究的是,当社会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网络形式组织起来后,人与人的经济关系会发生变化。网络经济之所以会引起人们对经济学原理的怀疑,是由于它使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分析面临挑战,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供给曲线是向上的,当供求两曲线相交时就形成市场均衡。但人们已经发现:对一个负责促销新软件或报刊网络版的经理来说,这里的市场关系与象农产品市场那样的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已有了根本的区别。在这里,供求曲线是没什么用的。因为在网络经济里,往往是既不存在供给曲线,又不存在需求曲线的。供给曲线存在的逻辑前提是价格等于生产的边际成本。在垄断与其它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一旦价格不等于边际成本,供给曲线就荡然无存。

(二)网络经济中的沉淀成本对供求曲线均衡分析的挑战

所谓网络经济,只不过是经济学里所讲的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产业推广而已。一旦你为开发软件、设计芯片、铺设光缆线等投下了高额的固定成本,是多一个消费者还是少一个消费者,对你的软件几乎不会产生成本上的变化,而多制造一块芯片也花费不多。这就是说,生产第一份信息产业的成本非常高,但复制此后的产品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这种成本结构从根本上否决了供应曲线:当生产的边际成本为零时,如何按边际成本来决定价格?难道信息产品统统都要白送?白送一些是可以的,但一个行业的供应不能全部白送。于是,定价就无法按边际成本曲线向上攀升的理由来加以说明,而必须从需求方――按顾客的评价来为信息产业定价。然而,一旦定价分析从供给方转到需求方,软件推销商同样会跌破眼镜:这里往往不存在价高少买、价低多买的需求规律:说“往往”,是指在一定限度内。网络也好、软件也好,知识产品与信息产品的消费行为中也有规模效应:在一定限度内,上网的人越多,你的软件产品使用人数越多,消费者对你的口碑越好,就越是愿出高价来购买你的产品。这不啻是说,需求越多,需求者出价越高吗?注意“一定限度”,即在你的网络容量不超载的范围之内,经济学用“不拥挤”来刻画这一限度。这里,关键的挑战在于达到消费者临界容量――再往后就好办了。一旦你拥有了一个足够大的顾客基础,市场就会自己建立起来了。但在未达到消费的临界容量之前,需求曲线如果存在的话,其斜率也会是正的。其实,上网的人数多了,从网上获得信息服务会提高,收费也会高一些。经济学将这类现象概括为“网络的外在性”。

(三)网络经济中沉淀成本与市场定价的产生与发展

一个是高固定成本(或高沉淀成本)低边际成本,一个是网络的外在性,两者合在一起,就决定了网络经济的一些基本特点。关于这两方面的研究,经济学界至少已达半个世纪了。1956年,Bain(贝恩)就指出过,若一个产业的固定成本或沉淀成本很高,就会形成进入门槛。1991年,伦敦经济学院教授John. Sutton出版了专著《沉淀成本与市场结构》(“Sunk Costs and Market Structure”,MIT,1991年),从外生与内生两个角度研究了高沉淀成本(如研发成本)在高新产业中的决定。1998年,身为哈佛大学经济系的访问教授的Sutton又出版了《技术与市场结构》(“Technology and Market Structure”,MIT,1998年),专门从技术上沉淀成本的投入结构考察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产业的演化与绩效。早在20世纪80年代,时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青年教授的Carl. Shapiro就对“网络外在性”作过系统的经济分析。他与Katz合作发表于1985年与1986年的论文(见Journo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5(94)822―841,与Oxford Economic papers,1986年)就专门讨论了在存在网络产品之间的兼容性与非兼容性时,高新技术的发明与采用所受到的影响。边际成本可以忽略不计,消费上规模效应使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失效,这对于以边际分析为基础的新古典经济学来说,的确是致命的轰击。但它并不意味着网络经济产业中的市场定价就无规可循,关键在于设计出“筛选”机制,以区分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对不同软件或硬件的评价。

三、沉淀成本对网络信息经济定价难题和竞争影响的分析

(一)信息定价的难题是:网络经济中的固定成本绝大部分是沉淀成本(Sunk Cost)

信息定价的传统难题是:其生产集中于“原始拷贝成本”,一旦第一本书被印刷出来,生产另一本书的成本就微不足道。中国联通于1993年成立,其市场份额至今还只是中国电信的一个零头。究其原因,联通在创立阶段,不得不将其资金的大部分投在“原始的第一个产品”上。信息的生产成本很高、但复制成本很低这个特点,决定了电信、互联网这类新兴产业中能生存下来的企业不可能是只会造地雷、手榴弹的土作坊,而是那些能造原子弹、氢弹的强手。不仅如此,信息生产的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还具有特殊的结构:其固定成本的绝大部分是沉淀成本。在中国文化里,人们对“沉淀成本”的概念并不陌生,“把钱扔到海里去”,当然可谓沉淀了。然而,西方经济学家是从时间上纵向决策与序贯博弈的角度来定义沉淀成本的:即如果生产停止,或研发不成功,就无法挽回的成本。无法挽回的可能性还由于你的研发成功晚于竞争对手。当年希特勒管辖下的科研机构也在研制核弹,但让美国费米的科研团队领先了,结果,不但德国用于研制原子弹的巨额经费沉没了,而且整个第三帝国也沉没了。信息生产中巨额而又比率极高的沉淀成本会使许多企业家望而却步。

(二)高沉淀成本对信息定价及竞争激烈的影响

前面已说过,由于第一份原始光盘或软件开发出来后,多生产一张拷贝的增量成本几近于零,因此,信息产业的拷贝对生产者与消费者来说实质上可以是免费的。但由此就决定了信息产业中竞争的空前激烈。信息产品如微软,产品复制不会有物理折旧和持续能力的限制,只有经济折旧。这意味着在同一时点上,一个已开发出来的信息产品在理论上的产量可以无穷大。一旦面临一个新进入的竞争对手,在位的公司可以将产品价格降到零附近!这在数学上看很简单,一个无穷接近于零但大于零的单价与无穷大的信息产量相乘,其收益仍然是无穷大,所以在位企业(如中国电讯)不担心降价。如此说来,一旦在信息产业中引入一个竞争者,产品价格就会急剧地下跌。在中国近年来电信业价格下跌中已感受到了这种效应,这里所出现的价格下跌决不是由于生产技术有了改进,生产平均成本下降的结果。事实上,生产成本结构仍是大体不变,只不过,当一家垄断时,企业可以索取高价;当另一家企业进入时,复制的增量成本近于零这个奥密终被揭穿,消费者就会受惠。当然,事实上,在位企业用不着把信息产品价格降到零,只要使价格降到使巨额的沉淀成本无望收回这一门槛水平上,新进入者就可能望洋兴叹,在位者便会不战而胜。这里,沉淀成本实质上充当了一个产业进入的门槛。上述故事已在1956年由贝恩(Bain)用文字说明过;1982年由Roberts(罗伯茨)与Milgram (缪尔格拉姆)用博弈论的数学工具又重说了一遍;而在《信息规则》一书里,Shapiro与Varian则用许多案例证实了经济学家的先见之明。

四、沉淀成本对网络信息经济定价影响的案例分析――高沉淀成本是软件业的最大风险所在

前几年,中国杀病毒软件市场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价格战。在价格战之前,杀毒软件的单位价格为200元左右,金山公司突然在市场上抛出了50元的杀毒软件,江民公司自然不敢怠慢,将其产品定位在49元。在降价的游戏中,瑞星不为所动,没有加入战团。有趣的是,刚进入杀病毒软件市场的交大铭泰趁机炒作,自认为金山的行为主要是为了封杀它。为什么软件可以降价75%进行促销呢?软件是信息产品的一种,笔者拟从软件的成本分析中找到答案。

(一)任何产品的生产成本都由两部分构成:不变成本+可变成本

对于物质产品的生产而言,生产成本主要考虑的是可变成本,随着生产量的增大,不变成本分摊在单个产品的量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信息产品的成本则正好相反,信息产品的成本主要是前期产品的研发成本,后期的生产成本主要是拷贝复制,可变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又考虑到信息产品的分销渠道和生产者的利润,信息产品的价格构成如下:

信息产品的价格=不变成本+可变成本+利润=(沉没成本+可转换成本)+(生产成本+流通成本)+利润

(注:当你从一个信息系统转换到另一个系统时,你不得不放弃一大堆软件,甚至损失掉数据库,你必须重新接受训练,熟悉新软件的操作,有时,你还得忍受中断的痛苦。经济学把这一类成本称为可转换成本。若你用过电脑,一定体会过从一种软件转移到另一种软件的代价。)对于信息产品生产者而言,一旦产品开发完成,上述的沉淀成本就会成为风险,而且信息产品的不变成本构成中,基本上都是沉没成本,所以必须尽快收回。虽然生产成本可以忽略,但是流通成本是刚性的。信息产品的利润部分取决于该产品的垄断程度,垄断程度越高,利润就越大。微软就是一个例证。

(二)在软件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要做到完全垄断是不可能的

这是因为:1.只要是利润丰厚的市场,肯定会有竞争对手出现。比如在上述反病毒软件市场中,已经有江民、瑞星,金山还要强行进入,交大铭泰更是“出生入死”;2.软件产品的创新是永恒的。比如,当新病毒出现时,谁最先解决问题,谁就能占领市场,和过去的垄断无关。因此,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就需要计算在相对的垄断期内,产品的市场规模有多大,然后计算沉没成本的分摊问题(可转换成本可以不计)。尽快收回沉淀成本是决策的主要依据,其次才是利润。

(三)一般来说,信息产品开发与生产的风险大于物质产品

1.开发和生产所用的资产(也就是不变成本)专属度高;2.竞争比较激烈,上述价格战就是一例。所以要判断开发信息产品的风险,主要看3个因素:不变成本、沉淀成本的比例(或者说资产专属度)及相对垄断的时间期限。

(四)对一项信息产品而言,如果没有相对的垄断期限,竞争对手的产品相同、市场范围也相同,不可避免地就会发生价格战

不愿意参与价格战的厂商,很可能会被淘汰出市场。对于上述杀病毒软件厂商而言,在价格战中,首先利润可以舍弃;其次生产成本可以不计。如果价格战激烈,沉没成本可以少算或不算(既然已经沉淀,当然可以不算),那么产品的出售价只是流通成本;如果流通和分销成本很小,软件产品可以免费发放,也就是价格为零。从这种角度看,它们的价格战还远远没有到位。

沉淀成本篇3

关键词:污水分离沉淀器;旋流分离器;工作过程;实践效果

0引言

在石棉水泥波瓦、硅酸钙板生产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污水和清水同时连续供应使用;另一方面,当料浆中的原料带走制成产品后,分离剩下的水又成为大量的回流污水。为了解决生产工艺要求和处理好污水排放环保问题,该行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现有的污水分离沉淀器设备,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促使生产用水循环使用。但是由于该行业的污水分离沉淀器普遍存在着设备体积较为庞大、占用面积广、废水处理效率不高,因此,需要对该产品结构进行设计,从而降低造价成本,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1原有污水分离沉淀器的结构及存在的缺陷

原有污水分离沉淀器的结构,主要由两个相同的沉淀分离罐依次串联构成,而沉淀分离罐由上部为圆筒形中间设为隔板的筒体部和底面为漏斗形的漏斗部构成的罐体以及装在罐体漏斗部的搅拌装置组合而成。这种结构的污水分离沉淀器主要缺陷:整体设备较庞大,每一个罐体就有40m3的水容量,一方面,实际生产时两个罐体的投入成本很高,占用面积很大,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工作比较困难;另一方面,该产品处理废水周期较长,效率不高。

2新型污水分离沉淀器的结构设计

针对原有污水分离沉淀器结构存在的缺陷,重新设计了一种新型污水分离沉淀器。该新型污水分离沉淀器摒弃了一个沉淀分离罐,用一个小型的旋流分离器代替。旋流分离器结构,主要由一个外筒体、一个内筒体和进水管构成。外筒体的上端与内筒体的上端之间封闭连接,外筒体下端设有污水出水口,内筒体的上端开口与沉淀分离罐顶部的清水进水口连通,进水管与外筒体的连通口位于内筒体下端开口的上方,其进水口与管相切,轴线沿进水方向朝向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使泵入的污水在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向下旋转流动。

3新型污水分离沉淀器的工作过程

新型污水分离沉淀器采用物理过滤法。污水经过加高压,从高压污水进水口进入旋流分离器,形成离心、沉淀,密度较大的污水从外筒体的污水出水口1流出,密度较轻的细小污泥杂质将从内筒体上端口经进水管进入沉淀分离罐隔板一侧,经电机带动搅拌装置对污水进行搅拌,沉淀,污水从污水出水口2流出,密度较小的清水从清水出水口流出,便形成了污水处理系统的物理过滤法。

4新型污水分离沉淀器的结构优点

新型污水分离沉淀器的结构优点主要表现在:它采用小型的旋流分离器来代替传统的分离沉淀罐,利用旋流分离器的离心沉淀原理对污水进行一次分离、沉淀处理。一方面,使得整体设备的占地面积几乎减少了一半,节省了更多的造价成本和设备更新费用;另一方面,旋流分离器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更好,减短了废水的处理周期。

5实践效果

为污水分离沉淀器设计前后主要指标和成本的比较。从表1中可见,重新设计的产品在占地面积、废水处理周期、设备更新费用的主要指标上都有了不同程度上的提高,并且大大降低了维护工作,造价成本上只有原来的60%左右。

6结语

新型污水分离沉淀器经研发到设计,已经在柳州市杰特建材责任有限公司投入了生产使用,并极大的提高了硅酸钙板、石棉水泥波形瓦生产领域中的污水净化处理性能,希望该新型污水分离沉淀器能够得到市场上的更多认可和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叶启汉.纤维增强水泥及其制品文集[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2.

[2]韦顺江.污水分离沉淀器:中国200920314043.1[P].2011.

[3]袁惠新,俞建峰.用旋流分离器处理含油污水的前景[J].炼油设计,2000,30(5):48-51.

[4]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沉淀成本篇4

[关键词] 冷沉淀;离心法;虹吸法;质量对比

[中图分类号] R94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a)-149-02

冷沉淀是由新鲜冰冻血浆在1~5℃条件下不溶解的白色沉淀物,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种血液成分。目前全国各地血站制备冷沉淀的方法通常有离心法和虹吸法。为比较二者优劣,笔者分别用离心法和虹吸法制备冷沉淀制品各20袋,并进行了质量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新鲜冰冻血浆来源

本站制备的200 ml新鲜冰冻血浆,立即放入-50℃以下血浆速冻箱速冻后移至-30℃冷柜中保存。冷冻24 h以上的FFP用于制备冷沉淀[1]。

1.2 仪器和试剂

1.2.1仪器CRYOFUGE6000i大容量冷冻离心机(德国贺利氏),CT-4T.6C型水浴式低温融化箱(美国科瑞特公司),CA-50凝血酶仪。

1.2.2 试剂FVⅢ含量和Fg的含量测定均使用美国菲舍尔-太平洋凝血制品公司生产的凝血酶测定试剂,FVⅢ含量测定试剂批号800-801,有效期2011-07;Fg的含量测定试剂批号600-805,有效期2011-02。

1.3 方法

1.3.1 离心法将联袋新鲜冰冻血浆放入5℃水浴低温融化箱中融化血浆,当血浆基本融化时,取出血浆,3 000 r/min,0℃,15 min离心,分出上清血浆,下层(25±5) ml血浆和白色沉淀物,即为冷沉淀。将其快速置于低温速冻箱内冻结。

1.3.2 虹吸法将联袋新鲜冰冻血浆置于5℃水浴低温融化箱中,另一空袋悬于箱外且位置低于血浆袋。FFP融化时,上清血浆随时被虹吸入空袋中,冷沉淀遗留在FFP袋中。在融化过程中控制水浴温度在5℃,待FFP融化至20~30 ml时,即为冷沉淀。将其快速置于低温速冻箱内冻结。

1.3.3 操作FVⅢ和Fg的检测方法按试剂说明书操作。

1.3.4 质量标准按照GB18469-2001《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规定,由200 ml FFP制备的冷沉淀(IU):FVⅢ含量≥80 IU/袋,Fg含量≥150 mg/袋,符合质量标准则为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制备冷沉淀FVⅢ含量(IU/袋)检测结果

两种方法制备的冷沉淀FVⅢ(IU/袋)含量检测结果见表1;两种方法制备的冷沉淀Fg(mg/袋)含量检测结果见表2。

2.2 两种方法制备冷沉淀的两种指标合格率比较

离心法和虹吸法制备冷沉淀的FVⅢ含量(IU/袋),平均为92.85 IU/袋和81.95 IU/袋,合格率前者为100%,后者为95%;离心法和虹吸法制备冷沉淀Fg的含量(mg/袋)平均为170.95 mg/袋和170.55 mg/袋,合格率均为100%。

3 讨论

冷沉淀是临床常用的成分血,其中含有大量的第Ⅷ因子和第Ⅴ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以及纤维结合蛋白等。由于纯度高、容积小,输注量较大也不会引起循环系统的负荷增加[2]。广泛应用于治疗儿童和成人血友病甲、补充纤维蛋白原、治疗血管性血友病、治疗因子缺乏症和补充纤维结合蛋白等。还常用于促进创伤烧伤愈合、防止伤口感染和阻止DIC扩展,以及用于恶性肿瘤手术和腹腔镜等手术,以减少出血,促进愈合和防止粘连[3]。因此冷沉淀的质量好坏在临床疗效中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选择好的制备方法才能保证为临床提供优质高效的冷沉淀制品。FFP内含有全部的凝血因子,包括不稳定因子Ⅷ,因子Ⅷ在体外的半衰期较短,多为8~12 h,其活性易丧失[4]。离心法制备的冷沉淀FVⅢ的含量和合格率高于虹吸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但两种方法制备冷沉淀的Fg含量均为100%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是因为虹吸法制备冷沉淀时,一方面因血袋及导管中空气等缘故,通常不能使融化的血浆顺利流入到另一转移空袋,耗时较长,同时在轻挤血袋使血浆转移的过程中导致一部分冷沉淀的流失。另一方面在FFP溶解的过程中,冷沉淀有时不能形成大的凝聚团块,不能聚集吸附在中心未融化的冰块上或袋壁上,由于虹吸作用导致部分流失到另一转移空袋内,从而降低了FVⅢ含量。而Fg为较稳定的凝血因子,受制备时间和制备温度的影响较小,因此两种方法获得的Fg含量和合格率均无明显差别。

综上所述,虽然两种方法制备的冷沉淀质量均可达到GB18469-2001《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但离心法制备的冷沉淀FVⅢ含量要高于虹吸法,建议血站日常制备冷沉淀采用离心法。

[参考文献]

[1]陈均,李琼芝,杨通汉,等.应用半自动血凝仪检测冷沉淀中FⅧ:C含量[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3,5(1):35.

[2]方振羊,王明元.现代成分输血[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149.

[3]杨孝顺,安梅,阮光萍,等.冷沉淀在临床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55-257.

沉淀成本篇5

关键词:SDS沉淀值;小麦;育种;高代材料

中图分类号:S512.10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12-0014-04

品质是小麦育种和生产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国小麦品质育种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以筛选现有品种材料中的优质品种为主的小麦品种改良[1],到当今形成了成熟的优质小麦育种与产业化模式[2],并从食品品质-性状指标-蛋白质-DNA四个层次建立了完整的中国小麦品种品质的评价体系[1],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了方法和理论依据。在小麦新品种(系)选育过程中快速检测分析中选材料的品质状况至关重要,形成了一套用于测定小麦籽粒品质、面粉品质和面粉淀粉品质的快速检测体系[3]。沉淀值是国标《小麦品种品质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我国小麦品种的品质划分标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测定沉淀值的方法主要有Zeleny与SDS两种。Zeleny沉淀值与蛋白质含量和品质的关系密切,被定为AACC方法[4]。SDS沉淀值不仅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还与蛋白质质量有关[5],与GM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6],能很好地反映不同类型品种间的差异[7]。SDS 沉降试验作为一种小规模测试试验,在预测面筋筋力强弱和烘烤品质好坏方面,具有高效性和准确性,而且操作简便,在小麦育种中已得到广泛认可[8]。

Zeleny沉淀值具有系统误差小和结果准确可靠的优点,但其所需面粉制备繁琐,需用实验磨磨制面粉过100目筛或专用磨磨制。在小麦育种后代材料的筛选过程中,后代材料家系多,每个世代有1 000~2 000个家系,且收获种子量少,不适于常规面粉的制备,而制备全粉会相对容易。全粉SDS沉淀值是小麦的质量指标,在测定时无需制粉,只需将小麦籽粒粉碎即可,且测定方法简单、快速,不需要复杂仪器。因此,本研究拟对全粉SDS沉淀值在小麦品质育种尤其是在育种筛选世代品质的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评价,以期为品质的快速鉴定筛选提供技术手段。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及制备

147个育种高代材料为本所小麦育种课题组育出,根据NIR和SKCS测定的籽粒水分含量和硬度,确定润麦的加水量。利用Senior实验磨磨制面粉用于揉混仪参数的测定,面粉细度为80目,出粉率为65%。利用旋风磨磨制全麦粉用于SDS沉淀值的测定,筛孔径为0.5 mm。利用沉淀值专用磨磨制面粉用于Zeleny沉淀值的测定,面粉细度为100目。

1.2试验方法

揉混仪参数的测定参照参考文献[9]。全粉SDS沉淀值的测定根据国标GB/T 15685-2011进行(取14%湿基的全粉6.0 g,100 mL具塞量筒,专用振荡器振荡,最后静置20 min,读取沉淀物体积数值)。Zeleny沉淀值的测定按照AACC 56-62进行。

1.3数据处理

取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测定结果,利用Microsoft Excel 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高代育种材料的SDS沉淀值

如图1所示,147个高代育种材料的SDS沉淀值在50~70 mL之间的占77%,70~80 mL的有18个,有2个材料的沉淀值高于80 mL。

2.2SDS沉淀值与揉混仪参数的关系

供试材料的揉混曲线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曲线包含的参数形成时间、峰值高度、峰值宽度和衰落角将它们分为类型Ⅰ、Ⅱ、Ⅲ。类型Ⅰ的品质属于强筋类型,品质特性好;类型Ⅱ的品质属于中筋类型,品质特性中等;类型Ⅲ的品质属于一般类型,品质特性一般。3种类型材料的SDS沉淀值存在一定差异(图2)。类型Ⅰ全粉SDS沉淀值平均值为65.1 mL,最高值达87 mL;类型Ⅱ的平均值为52.7 mL;类型Ⅲ的平均值为44.1 mL。

SDS沉淀值与揉混仪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图3)表明,SDS沉淀值与形成时间有较好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与衰落角有较大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2;与峰值宽度的相关系数为0.46;与峰值高度的相关性较小,仅有0.25。这说明SDS沉淀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揉混仪参数中的形成时间、衰落角和峰值宽度。在揉混仪曲线上,形成时间反映了面团的耐揉性,时间越长面团的耐揉性越好;衰落角也反映了面团的耐揉性,角度的大小取决于面筋蛋白质受机械剪切的程度,角度越小,面筋强度则越大;峰值宽度反映面筋的弹性,此值越大,面筋的弹性就越大。因而,SDS沉淀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面团的耐揉性和弹性。

2.3SDS沉淀值与Zeleny沉淀值之间的相关性

Zeleny 法是测定沉淀值进而评价面粉蛋白质特性的经典方法。将高代材料的SDS沉淀值与Zeleny沉淀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图4)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77。这说明SDS沉淀值反映的蛋白质特性在很大程度上与Zeleny沉淀值是一致的。

3结论与讨论

沉淀值是小麦品种品质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我国小麦品种的品质划分标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Zeleny沉淀值与蛋白质含量和品质的关系密切[4],SDS 沉降试验作为一种小规模测试试验在小麦育种中已得到广泛认可[8]。全粉SDS沉淀值与粉质仪参数的变化一致,并与馒头体积存在密切的正相关性[10],与面包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达0.587,是预测中国小麦食用品质的最佳指标[11]。本研究表明,全粉SDS沉淀值与揉混仪参数关系密切,且与Zeleny沉淀值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同时,本试验中完成一个样品的2次重复测定分析仅需12 g全麦粉,按千粒重40 g计算,种子量仅需300粒。因此,全粉SDS沉淀值可以作为面粉品质快速评价的指标,特别是在小麦种子量少的育种筛选世代。

参考文献:

[1]

何中虎,晏月明,庄巧生,等. 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6):1091-1101.

[2]赵振东,刘建军,刘爱峰,等. 高产面包馒头兼用型小麦新品种济南17号的选育和产业化开发[C]//何中虎,张爱民.中国小麦育种研究进展.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77-182.

[3]刘爱峰,郭军庭,程敦公,等. 小麦品质快速检测体系的应用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10(11):93-96.

[4]美国方法审批委员会. 美国谷物化学协会审批方法(AACC56-62)[M]. 第8版,1983.粮食部谷物油脂化学研究所编译.1985:407.

[5]徐风,马传喜,谭蕴之. 面包小麦及其预测指标的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1994,9(2):30-36.

[6]陆燕. 小麦品种麦谷蛋白的变异及其品质关系的研究[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1999.

[7]马传喜,徐风,程国旺. 影响SDS沉降值的试验因素分析[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5,22(10):1-6.

[8]Brady P C,Craig F M,James A A. Optimizing thee SDS sedimentation test for end-use quality selection in a soft white breeding program[J]. Cereal Chem.,1999,76:907-911.

[9]刘爱峰,段友臣,程敦公,等. 山东小麦种质资源品质特性多样性研究及利用[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13(4):515-520.

沉淀成本篇6

关键词 重量分析;沉淀称量形式;沉淀平衡;沉淀效应

中图分类号 X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82-0116-01

重量分析法是通过称量生成物的重量来测定物质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重量法通常以沉淀反应为基础,也可利用挥发,萃取等手段来进行分析。

在重量分析中,一般首先采用适当的方法,使被测组分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从式样中与其他组分分离。重量分析的过程包括了分离和称量两个过程。根据分离的方法不同,重量分析法又可分为沉淀法、挥发法和萃取法等。

1 重量分析法的方法原理

方法原理:重量分析是根据称量生成物的质量来确定被测组分的质量含量的,测定时,一般采用适当方法,将试样中待测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生成沉淀;然后称量沉淀物质量,由称量的质量计算待测组成分的质量含量。重量分析适宜分析试样中含量在0.1%以上的组分。

重量分析法对沉淀的要求:

向试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下来,所得到的沉淀称为沉淀形式。沉淀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灼烧所得到的称为称量形式。

在干燥、灼烧过程中,沉淀也可能发生变化,即称量形式和沉淀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测定溶液中的SO42-的含量时,在试液中加过量的BaCl2溶液,得到BaSO4沉淀,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灼烧,称量的也是BaSO4的质量,沉淀形式与称量形式相同,而测定硅的含量时,沉淀形式是硅酸,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灼烧,转变为称量形式SiO2,称量形式与沉淀形式不同。

1.1 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1)沉淀溶解度要小,才能保证被测组分沉淀完全,一般要求沉淀溶解损失不超过0.002 g。例如测定Ca2+时,不能使用H2SO4作沉淀剂,因为沉淀平衡时,Ca2+和SO42-的浓度达到0.005 mol/L,溶解损失过于大。若选择草酸铵作沉淀剂,沉淀更完全,其溶解损失小得多。2)沉淀要纯净,尽量避免沉淀剂和其他杂质混入沉淀中。3)沉淀要应易于过滤和洗涤,因此要控制沉淀条件,尽量获得粗大的晶形沉淀,对无定形沉淀,也要尽量获得结构紧密的沉淀。4)沉淀要便于转化为合适的称量形式。

1.2 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1)称量形式的组成必须与化学式符合,否则无法计算分析结果,例如磷酸钼铵虽然是溶解度很小的晶形沉淀,但其化学组成不确定,故不选择作为测定PO43-的称量形式。2)称量形式必须很稳定,不受空气中H2O、CO2和O2等的影响。3)称量形式的相对分子质量应尽可能大,而被测组分在称量形式中的含量应尽可能小。这样可减小称量造成的相对误差。

2 影响沉淀完全的因素

沉淀反应是否进行完全,可以根据反应达到平衡后,溶液中未被沉淀的被测组分的量来衡量,即根据沉淀的溶解度的大小来衡量,沉淀的溶解度以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Ksp来计算。

影响沉淀完全的主要因素有:同离子效应,可以使沉淀的溶解度减小,盐效应、酸效应、配位效应,可以使沉淀溶解度增大。

2.1 同离子效应

组成沉淀的离子称为构晶离子,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构晶离子的溶液,则沉淀的溶解度就会减小,这一效应称为同离子效应。

要使沉淀完全,可在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过量的沉淀剂,利用同离子效应来降低沉淀的溶解度,但是,如果沉淀剂浓度过大,可能引起盐效应、配位效应,又会导致沉淀溶解度增大。而且若沉淀剂不易挥发,可能影响沉淀的纯度,所以一般情况下,沉淀剂过量50%-100%,而沉淀灼烧时不易挥发的沉淀剂,只可过量20%-30%。

2.2 盐效应

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其它易溶的盐类化合物,会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比同温度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这种效应称为盐效应。

例如,BaSO4沉淀在0.01mol/LKNO3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约50%,这是由于受K+和NO3-的电场影响,阻碍了Ba2+和SO42-的相互碰撞形成沉淀的运动,降低了Ba2+和SO42-的有效浓度。

若沉淀的溶解度很小,则盐效应的影响不大。

2.3 酸效应

溶液的的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称为酸效应,若沉淀是弱酸盐,酸效应使沉淀溶解度增大。

2.4 配位效应

当溶液中存在能与沉淀的构晶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配位剂时,沉淀平衡朝溶解成构晶离子的方向移动,沉淀溶解难度增大,称为配位效应。

例如:用HCl沉淀Ag+时,若HCl过量太多,会形成AgCl2、AgCl3、等配合物,导致溶液中游离的Ag+浓度降低,促使沉淀朝离解为Ag+和Cl-的方向移动,使沉淀部分溶解。

所以沉淀剂不能过量太多,就要考虑同离子效应,也要考虑盐效应和配位效应。

2.5 其他影响

温度(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溶剂(在有机溶剂中,无机物沉淀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小)、沉淀颗粒(沉淀颗粒大的,溶解度小)都会对沉淀溶解度影响。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重量分析法的实施原理方法中对沉淀的要求以及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影响沉淀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还需要从根本上加强沉淀安全效应。

参考文献

[1]谢庆娟,杨其绛.分析化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01.

[2]梅桓星.有色金属分析化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01.

[3]张树朝.现代轻金属冶金分析[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01.

沉淀成本篇7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渣水沉淀池

概述

大型火力发电厂的锅炉排渣系统常采用水浸式刮板捞渣机。刮板捞渣机适用性广,可靠性高,容量可满足各种类型锅炉的使用要求,对锅炉效率无不利影响,是一种理想的锅炉排渣设备。

采用刮板捞渣机作为锅炉排渣设备时,通常需要配备一套渣水回收处理系统,回收处理排渣系统的溢流水,处理后的水供给刮板捞渣机满足其用水需求。

一般常见的渣水处理系统有:高效浓缩机系统、自动反冲洗过滤器+管(板)式换热器系统、渣水沉淀池系统等。无论何种系统,均需要配置许多复杂的渣水处理设备,尤其是传统的渣水沉淀池系统,需要有诸如回水泵、过滤器、穿孔集水槽、蜂窝斜管、加药混流器、混凝剂加药装置等该设备,系统复杂,而且还要消耗药剂,增加维护工作量。

本文介绍一种简易渣水沉淀池的应用,减少了繁复的渣水处理设备,系统简单,流程简洁,可为刮板捞渣机渣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1、项目概述

某项目为1×660MW级燃煤火力发电机组,设计煤种为印尼煤,渣量为1.9t/h,锅炉排渣系统采用刮板捞渣机直接上仓方案,系统由1台出力为Q=4-20t/h的水浸式刮板捞渣机和1座直径Ф6m的渣仓组成。刮板捞渣机布置采用水封槽+渣井+液压关断门布置方式。

刮板捞渣机排渣系统的溢流水水量共计26t/h,由渣水泵输送至简易渣水沉淀池。此外,简易渣水沉淀池还接受其他部分送来的排水共6t/h。

刮板捞渣机排渣系统所需供水量共计29t/h,其它部分所需供水量共计10t/h,渣水循环系统内不足部分由电厂工业废水回用水系统补充。

2、系统布置

针对本项目渣量较小的特点,经分析研究后采用一种简易渣水沉淀池方案。简易沉淀池通过物理沉淀澄清作用,去除捞渣机溢流水以及其他来水中的悬浮物杂质,同时对温度较高的捞渣机溢流水进行自然冷却降温。

简易渣水沉淀池系统由初沉池、二级沉淀池及清水池等部分组成。池深共4.5m,宽9m,长共24m。初沉池长12m,二级沉淀池长8m,清水池长4m,池与池之间为400mm厚的混凝土池壁。初沉池和二级沉淀池之间、二级沉淀池与清水池之间的池壁上0.00m标高处设有7个600×600mm的溢流孔。

渣水沉淀池地下部分深3.70m,地上部分0.80m,池壁设有栏杆和爬梯。

渣水沉淀池的进水管道位于初沉池的一端,系统补水管道位于清水池。泵房布置在清水池侧,泵房内设置2台调速水泵,正常情况下一台运行、一台备用,紧急情况时也可两台水泵同时运行。沉淀池部分为露天布置,泵房与清水池相邻部分3.0m标高以下墙体敞开,其余部分为封闭布置。

简易渣水沉淀池的布置如图1所示。

3、系统流程与特点

刮板捞渣机的溢流水、渣仓的析水、地面的冲洗水等经过刮板捞渣机附近地面的排污沟汇集到缓冲水池,经由缓冲水池的水泵排至渣水沉淀池。来自系统其他部分的回收水也通过各自的水泵送至渣水沉淀池。

来自系统各部分的回收水首先排至初沉池,管道将回收水沿初沉池池壁送入初沉池下部。当初沉池水位逐渐升高,到达溢流孔的水位后,开始向二级沉淀池溢流,在回收水由初沉池的一端逐渐流向另一端溢流孔的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水中杂质逐渐沉淀。多个溢流孔的溢流面积保证了较低的溢流速度,使初沉池的物理沉淀过程有足够的时间。回收水经过初沉池和二级沉淀池的逐级沉淀,最后溢流至清水池中的水由水泵送至各系统循环重复使用。循环系统中的不足水量由厂区的工业废水回用水补充至清水池。

渣水沉淀池沉淀后的废弃物由人工清理,由移动式潜水泵抽空所需要清理的初沉池或二级沉淀池后进行清理,由于溢流孔位置较高,清水池不受清理过程的影响。清水池的容积保证了约4h的系统使用,若清理过程超过4h,也可由系统外的补水管直接补水至清水池。

该简易渣水沉淀池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 系统简单,流程简洁。渣水沉淀池无多余的设备,主要依靠物理澄清沉淀对渣水进行处理,使整个渣水处理系统得到简化。

(2)渣水沉淀池分为初沉池、二级沉淀池和清水池,不同的组成部分保证回收水的逐级过滤沉淀,各沉淀池的废弃物清理互不影响。

(3) 渣水沉淀池容积较大,可以保证较好的物理沉淀效果,同时,针对刮板捞渣机的溢流水水温较高的特点,较大的容积可以保证回收水的冷却效果。

(4) 渣水沉淀池大部分为地下布置,方便运行人员的巡检以及废弃物的清理。池沿高出地面0.80m,避免大雨时周围雨水的涌入。

4、结论

本文所介绍的简易渣水沉淀池,设备少,流程简单,运行维护方便,同时也避免了其他复杂渣水系统所存在的耗能较高、需要加药维护等问题,是一种适应于锅炉排渣量较小的火力发电厂渣水处理系统的理想型式。

参考文献

沉淀成本篇8

【关键词】血浆 冷沉淀 凝血因子 临床应用

随着成分输血的规范发展,冷沉淀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冷沉淀是由新鲜冰冻血浆(F F P)在2℃条件下,经离心分离得沉淀物,主要含有Ⅷ因子(FⅧ),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 F)纤维蛋白原(F g)因子ⅩⅢ和纤维结合蛋白(F n)。目前临床上冷沉淀多用于出血性疾病以及由于手术、创伤引起的凝血机制障碍等疾病的治疗。冷沉淀输注在以下五种疾病中应用的临床情况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集我院输血科保存的冷沉淀输注资料,按五种情况的疾病归类整理出136份,患者中男79例,女57例,年龄23—86岁,并审核输血申请单中符合输注冷沉淀适应症的指征、临床诊断、病历号、交叉配血等内容统计;再根据病历号找出有输注冷沉淀的病历,核实上述有关项目,并对临床诊断、手术名称、病程记录中失血情况记录的理由以及相关的实验检查结果均作了相应记录。

1.2 参考资料 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医发【2000】第184号)中的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为了判断临床应用的疗效拟定出在使用冷沉淀后以下五种情况的疾病:(1)出血量、失血量大于20%血容量;(2)各种出血性疾病;(3)凡患者血红蛋白低于1 00g / L和红细胞压积低于30%;(4)严重感染;(5)恶性肿瘤,并按受血者输注冷沉淀的适应症及预后情况再一一核实。

1.3 方法 通常1U冷沉淀的容量为(255)m l,放置-30℃冻存。冷沉淀常用剂量为每10k g体重输1~1.5u,使纤维蛋白原水平维持在0.5~1.0g/L。纤维蛋白原缺乏症需冷沉淀的应根据患者输注前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估算。输注时需在37℃循环解冻箱内融化,融化后以患者可以接受的速度尽快同型输注。判断疗效时主要观察患者的出血表现是否得到改善及实验各相关指标等均是重要参考价值,其中血常规、出凝血、血浆蛋白等检测结果均由检验科提供,存档于病历中。

2 结果

冷沉淀输注在以下五种疾病中临床应用分析见表1

表1 136例冷沉淀输注在以下五种疾病中临床应用后治疗有效率情况

3 讨论

3.1 冷沉淀输注在五种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治疗中取得94.2%的显著疗效,这与其包含多种蛋白质,具有复杂的生物学功能有关。冷沉淀中含有FFP中大多数的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FⅧ、Ⅸ、Ⅺ主要参与内源性凝血过程,F g、Ⅱ、Ⅴ、Ⅹ参与共同过程。当患者的出血、失血大于20%血容量以及各种急性出血性疾病发生时,患者的血容量、组织间液急速下降,失血量越多凝血因子丢失越多,“晶体”、“胶体”的补液扩容只能恢复心输出量和组织血液灌注,而如何减少出血、控制血压是抢救的关键,因此除了须输注红细胞、血浆外,甚至还要输注血小板和冷沉淀来止血。

3.2 FⅧ是凝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输注冷沉淀具有促进血小板黏附的作用。F g不仅是血液凝固中主要结构蛋白,还是血小板之间的桥梁,其含量增加可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从而达到止血效果。本份4例出、失血量大于20%血容量的病例中无疗效的:1例患者从高空跌落引起胸腔部分及腹膜后血肿、重度休克等引起严重创伤性失血,最终病人因凝血机制障碍死亡;1例是产妇在入院时就已感染B族链球菌(G B S)而在分娩时发生D I C最终抢救无效死亡;2例因经济等原因患者自动出院。出血性疾病3份病例无明显疗效是因患者年老体弱,肺功能差,术后有炎性渗出物,最后并发A R D S死亡1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转院2例。

3.3 恶性肿瘤患者手术中输注冷沉淀治疗更显示出优越性。冷沉淀具有减轻和防止术中出血效果,且术后无炎性渗出物和修复时间短,感染机会相对减少,伤口愈合快[2]。尤其是肝癌患者因肝功能损害,不能及时将所有输血中的抗凝剂枸橼酸钠代谢,从而可出现输血越多,渗血越快的现象。冷沉淀中含有FⅧ及Fg的浓缩物,输注冷沉淀更显出明显疗效[3]。

3.4 冷沉淀中的F n是由成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等合成分泌的一种广泛存在于血液、结缔组织以及多种细胞表面的一种高分子α2糖蛋白,F n具有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有生物胶之称[4]。因此在出血、贫血、严重感染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合理使用输注冷沉淀,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可减少血液输入和抗生素使用,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和医药资源。本文中严重感染的1例输注后无明显效果是因患者褥疮创面面积过大且护理不到位,后将冷沉淀于37℃循环解冻箱内融化,并将冷沉淀与庆大霉素混合,均匀喷洒于褥疮创面上,才控制感染,病灶明显缩小。

3.5 虽然冷沉淀使用的有效性在临床上已得到证实,本资料显示其痊愈和好转在五种疾病中合计有效率达94.2%,疗效显著,但更为重要的是使用冷沉淀的病毒安全性问题更值得我们关注。制备冷沉淀的血浆虽已经过严格的H B s A g、抗-H C V、抗-H IV及梅毒血清学等病原检测,但病毒阳性血液仍有相当的漏检,“窗口期”、病毒变异等问题仍存在,使用冷沉淀还不可能达到零风险。因此为了避免感染,临床输血必须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当的血液成份制品并确定达到预期疗效需要的输血剂量,严格掌握冷沉淀的适应症,为提高治疗的临床价值,权衡利弊。同时也为了缩短“窗口期”,减少漏检,防范因输血带来的新风险,国家正大力推广病毒核酸(N A T)的检测技术,相信安全有效的“冷沉淀”临床功效将有广阔的前景。

参 考 文 献

[1]杨仲贤.冷沉淀在我院应用情况分析.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0.

[2]陈德芝.冷沉淀在食道癌、胃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中国输血杂志,2001,14:76-77.

沉淀成本篇9

1水电站砂石料加工废水的特点

水电站的施工地点基本上都在崇山峻岭之中,交通不便。因此建筑施工材料大多靠就地取材获得,这些施工材料中占多数的是砂石料。而砂石料开采后需要经过清洗等步骤才能用于建筑施工中,由此引发了砂石料加工后的废水处理问题。由于材料性质不同,产生的加工后废水的特性也不尽相同。就目前的废水处理工艺来看,主要还是通过沉淀等手段来净化废水,以及沉淀后的泥渣脱水等。由于水电站施工对建筑材料消耗巨大,废水来不及及时处理,引发的问题就是大量的废水直接排放污染环境,或者是因废水的处理方式不当造成的废水处理结构的淤死等。

对于砂石料加工废水的处理是一个普遍存在又不易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废水沉淀和和沉渣的脱水处理。因此对废水的处理工艺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

2砂石料加工废水处理工艺概述

(1)简单物化、设置沉淀池。这种方式主要是靠废水的自然沉淀,由于在实际施工中砂石料每天生产量巨大,废水中的泥砂来不及沉淀,因此这种处理方式效果不理想,但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2)机械压滤处理方法。即利用压滤机压滤废水,尽管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效率。这种废水方法曾经在云南金安桥电站左岸砂石加工系统中采用过,但在成本和效果上都不令人满意。

(3)絮凝沉淀和机械脱水法。其原理是利用气动清淤泵和管道系统将沉渣运输到指定堆场,减少了废水的排放,从效果看较为理想。这类处理方法在贵州索风营电站人工砂石生产系统、广西龙滩电站(大法坪料场)施工等具体操作中都有应用。.

从当前电站砂石料加工废水处理工艺来看,主要的成功经验是在沉渣淤积之前就进行分类处理,并设定沉渣堆放场地,降低废水排放的颗粒浓度等。

3砂石料加工废水处理工艺

3.1 砂石料加工废水处理的基本流程

废水处理最理想的情况是将处理后的废水重复利用,将其重新用到砂石料加工的筛分冲洗中,其基本流程设计如下:(1)回收细砂:将砂石料加工废水流入平流沉砂池,用刮砂机将细砂取出脱水。(2)回收废水:将回收细砂后的废水加絮凝剂后流入辐流式沉砂池,沉淀后的虑流水则由泵站提升至生产水池回收。(3)处理沉渣:将沉淀池中的沉渣用刮砂机取出用压滤机去水后运至指定的堆场。

3.2 细砂回收站的设计

细砂回收的目的在于降低废水中的细微颗粒含量和对细砂的回收利用。细砂回收站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平流沉砂池部分;一是水力旋流器部分。

平流沉砂池部分主要由沉砂池、刮砂机以及脱水筛组成。其工作原理为用沉淀池将废水中的细砂沉淀,再用刮砂机将细砂送入脱水筛脱水后回收利用。

水力旋流器部分则由调节水池、渣浆泵、水力旋流器和脱水筛组成。其工作原理为将废水中的细颗粒骨料和粗颗粒骨料分别从不同地方分离,起到颗粒分级和压缩脱水的目的。工作流程为利用渣浆泵把废水送至旋流器进行颗粒分级和浓缩,再将细砂送至脱水筛,对脱水后的细砂回收利用。

3.3 废水处理站的设计

(1)沉砂池。将砂石料加工废水注入沉砂池的目的在于降低水浊度。一般要求废水在池中停留的时间应不低于3h~4h,沉砂池运行的关键在于及时处理沉淀的沉渣。当前废水处理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沉淀池的板结问题。因此将沉淀的泥砂及时排出显得尤为关键,可以采用的模式主要有用泥浆罐中转和用渣浆泵将沉淀泥砂送至压滤机两种方式。

(2)回收水池。设置回收水池的目的在于收集沉淀池的出水和压滤机产生的清水,通过泵站中转后将其回收利用。

(3)压滤车间。压滤车间在废水处理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是实现沉砂脱水的主要执行机构,任务非常繁重,在设计时应当配置足够的压滤机。

4 其他技术细节

4.1 废水沉降特性分析

砂石料废水特性测定主要是了解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废水中的悬浮颗粒是否易于沉淀;二是沉淀后的沉渣脱水特性。沉渣的比阻是估计沉渣脱水性能的重要指标,沉渣比阻越大则脱水性能越差。因此对废水的沉降特性的分析是选择合理的废水处理工艺的重要步骤,应当引起重视。

对砂石料废水的沉降特性测定可利用废水样品做沉降试验,绘制相应的砂石料废水沉降曲线。具体操作可按单位测量设备(1L量筒)对水样进行每分钟一次的沉降界面记录,绘制沉降曲线。一般而言,如果在30min内出现压缩点,则表明废水的沉降性和压缩性教为理想。

4.2 废水组合式沉淀工艺

在砂石料加工废水沉淀过程中存在一种现象,由于各种材料开采和清洗的顺序不同,在沉淀池中处理的废水所含颗粒物沉降顺序的间隔会在沉渣中形成颗粒分层的特点。总体来讲是粗颗粒沉降快而细颗粒沉降慢。在特定的材料处理周期完成后会在本周期的沉渣表面形成一层由细颗粒所组成的含水率高但透水性差的泥膜。多个材料处理周期后会在沉渣中形成多层的泥膜“夹心”。这种“夹心”层会严重干扰沉渣的脱水处理。

因此有学者探讨了一种按照不同沉渣颗粒尺寸分别采取不同脱水措施的组合式沉淀工艺。目前这种工艺尚处在实验室阶段,未见有具体工程运用的实例。但这种方式显然是一种重要的革新,其研究进展值得关注。

5结语

水电站砂石料加工中的废水处理问题是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受施工条件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废水的处理一直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新工艺的采用,将废水处理后的回收利用和沉渣脱水将是这一问题的核心,是以后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余详忠.水电工程中砂石冲洗废水处置方式的探讨[J].给水排水,2005,1(4):59~60.

[2] 邓文海,林运红.龙滩水电站麻村砂石加工系统废水处理[J].红水河,2007,6(4):17~19.

沉淀成本篇10

关键词:絮体图像 等效直径 混凝剂加注量 计算机控制

在净水自动化中,混凝剂加注量的自动控制是一个既关键又难解决的问题。因为影响混凝剂加注量的因素很多,如原水浊度、水温、流量、碱度、氨氮、耗氧量和净水设备的负荷、状态等,目前国内外使用的方法尚不完善。因此,需寻求效果好、适用范围广、性能先进、运行方便、造价低、维护简单的自动控制方式。

1 定量分析絮体形状

确定适当的混凝剂加注量,关键是要找出一个滞后时间较短,而与沉淀水浊度相关性又较好的参量作为目标值来控制。

1.1 絮体沉淀特性和沉淀水浊度的关系

从净水过程可知,沉淀水浊度与原水加混凝剂后形成的絮体特征和沉淀有关,絮体形成得越好,沉淀越充分,沉淀水浊度越小。在一定沉淀条件下,沉淀水浊度和絮体的沉淀特性密切相关。

絮体的沉降规律是比较复杂的,常简化用颗粒沉降的Stokes公式来描述:

v=(ρs-ρ)gds2/18μ

(1)

式中 v——絮体沉降速度,cm/s

ρs——絮体体积质量,g/cm3

ρ——水的体积质量,g/cm3

dS——絮体直径,cm

μ——水的粘滞系数,g/(cm·s)

g——重力加速度,980 cm/s2

进一步的研究[1~6]表明,絮体粒径增加时,体积质量相应减小,其关系式为:

ρS-ρ=dS-kp

(2)

式中kP——系数,1.2~1.5,决定于混凝剂加注率与原水水质

v=gds(2-kp)/18μ

(3)

上述分析均假设絮体为球状颗粒,而实际絮体基本上是不规则状态,其沉降速度显然应比同体积的球状絮体慢一些。絮体的大小、形状可反映在絮体图像上,因此通过分析絮体的图像,可以得到一个与沉淀水浊度相关性很好的参量。用它作为目标值来控制混凝剂加注量可使滞后时间大大缩短。

1.2 定量分析絮体图形,计算等效直径

为了从絮体的二维图形综合出与絮体沉淀速度有关的参量,给絮体图形定出了以下四个特征:①表示絮体大小的絮体面积s;②与絮体形状有关的絮体周长l;③与絮体松散程度有关的絮体中间空出面积s0;④絮体的长宽比m。这些特征基本表示了絮体的特性,且易于计算。最后按下式折算成称之为“等效直径”Φ的参量:

Φ=2(s/π)0.5×[1-k1(1-2(sπ)/l)]×[1-k2(1-1/m)]×(1-k3s0/s)

(4)

式中 k1、k2、k3——周长、长宽比、中空面积的折扣系数,是0~1的小数,为0时不打折扣,为1时折扣最大,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Φ越大,沉降速度越快。当絮体为一标准圆形时,式(4)的等效直径即为实际直径。

絮体的图像是通过传感头在絮凝池中直接采集的,水不停地流过传感头的取样窗,取样窗的水域面积为26mm×20mm,厚度仅为3.5mm,以减少二维图像中两个絮体重叠的可能性。在该截面中一般包含了数十到上百个絮体。系统每5s采集一幅图像,按式(4)计算出每个絮体的等效直径,每5min得到60幅图像中所有絮体的等效直径及其数值分布情况,取其分布中某一部分加权平均算出平均等效直径。试验表明,在沉淀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平均等效直径与沉淀水浊度有很好的相关性。

1.3 等效直径控制加注率

加注率是等效直径的实测值与设置值之差,通过数字PID(比例、积分、微分)运算后得到的,其递推式为:

Δp(k)=p(k)-p(k-1)=kp[e(k)-e(k-1)]+kie(k)+kd[e(k)-2e(k-1)+e(k-2)]

(5)

式中 Δp(k)——第k次采样时加注率的修正值

p(k-1)——第(k-1)次采样时的加注率

e(k-1)——第(k-1)次采样时的偏差

p(k)——第k次采样时的加注率

e(k)——第k次采样时的偏差

kp——比例系数

ki——积分系数

kd——微分系数

由于混凝剂的加注到絮体的形成有一定的滞后,仅用一般的PID算法难以得到较好的动态性能,因此还增加了Smith预估控制,在假设系统为一阶惯性纯滞后系统的前提下,该方法增加一纯滞后补偿环节,该补偿环节和原系统一起构成的广义对象不再具有纯滞后,利用广义对象的输出信号作为反馈信号进行控制,可解决纯滞后问题。具体做法是在偏差计算时增加一修正项e1S(k):

e(k)=e1(k)+e1S(k)

(6)

式中 e1(k)——实际偏差

e1S(k)的算式为:

e1S(k)=K[ν(k)-ν(k-1)]

(7)

v(k)=(1-T/Tm)v(k-1)+p(k-1)T/Tm

(8)

式中  T——采样周期

K——系统增益

Tm——系统惯性时间常数

l与系统滞后时间τ的关系为:

τ=lT

(9)

第k次采样时的加注量Q(k)为:

Q(k)=p(k)×L(k)

(10)

式中L(k)——第k次采样时的进水流量

1.4 条件变化的反馈自动调整

沉淀条件不变时,等效直径与沉淀水浊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但当沉淀条件变化时,等效直径与沉淀水浊度的对应关系会有变化。这时就需要调整等效直径的设定值,也就是说该方法和前述多数方法一样,不能模拟沉淀池。为此,当流量有变化时,每次采样该系统能自动调整等效直径的设定值,以消除流量变化引起的沉淀条件变化对设定值的影响。一般除流量外,沉淀条件的变化都较缓慢,为此该系统还使用沉淀水浊度反馈来自动调整设定值。做法是每30min将沉淀水浊度的测量值与目标值之差加上Smith预估修正项,经PID运算后改变等效直径的设定值。

转贴于 2 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系统硬件如图1所示,586主机通过图像接口将絮体图像信号数字化后送入内存;通过模拟接口采集4~20mA进水流量和沉淀水浊度信号,并输出4~20mA电流信号控制混凝剂加注泵。

软件的主要功能是:

① 将采集的絮体活动图像实时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② 对絮体图像进行边缘增强、数字滤波、二值化处理、连通性判别,算出每个絮体的s,l,s0,m,最后按式(4)算出絮体的平均等效直径;

③ 采集进水流量、沉淀水浊度信号;

④ 按式(5)~(9)算出混凝剂加注量,并通过模拟接口输出;

⑤ 在屏幕上显示采集和计算出的各种数据并实时更新;

⑥ 各种参数如P、I、D参数,系统延迟时间,惯性时间,等效直径,沉淀水浊度的设定值,以及絮体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等,都可通过下拉式菜单自行设定,以适应不同生产设备和工艺的需要;

⑦ 所测得和计算出的结果及时间、日期等数据,每5min一次自动存入硬盘,可存10年。

3 试验结果

本系统在上海南汇县航头水厂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池为15×104t/d的隔板絮凝水平沉淀池,第一阶段只记录絮体数据、沉淀水浊度、进水流量、混凝剂加注量等参数,不控制混凝剂加注量。然后分析这些数据,在使等效直径与沉淀水浊度相关性最好的前提下,得到计算平均等效直径的参数和统计方法。第二阶段以所得参数和方法计算等效直径,按式(5)~(9)进行加注量控制。按该厂生产要求,沉淀水浊度控制设定值为5NTU,4~6 NTU为符合要求。图(2)为1998年4月25日—5月1日一周内进行加注量控制后的沉淀水浊度、流量、絮体等效直径与加注量的对应关系曲线图。经每5min一次数据统计,一周内沉淀水浊度高于6 NTU的有72次,占3.57%;低于4NTU的有20次,占0.99%;沉淀水浊度总合格率为95.44%,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从图(2)可看出,4月27日、28日和5月1日进水流量无大变化,但加注量却从加注泵冲程的70%左右降到了50%左右,而沉淀水浊度基本相同,说明本系统能适应水质和其他因素的变化,有效控制加注量,稳定沉淀水浊度。

4 结论

① 使用计算机实时采集和定量分析絮体图像并算出加注率的方法,能有效地控制混凝剂的加注量,将沉淀水浊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达到保证水质、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虽然实时图形分析运算量非常大,但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完全能满足运算速度要求,且成本也较低。

② 从混凝剂加注到絮体形成一般需10~20min,这就是滞后时间,比流动电流测定(SCD)法要长。但因流量因素已单独处理,滞后时间已能适应水质变化的要求,且使用了Smith预估控制,系统动态性能有一定改善,满足了使用要求。一般检测的参量越靠前,滞后时间越短,对该参量后系统的模拟性就越差。SCD的测量在絮凝前,因此不能模拟絮凝和沉淀条件,当絮凝或沉淀条件变化时,设定值都需要改变[1]。因此选择检测参量时,滞后时间应综合考虑,不能绝对地说越短越好。

③ 本文所述的“等效直径”,只是用较简单的运算尽可能较准确地来描述絮体沉淀特性的一个参数,并不表示与某直径物体的沉淀特性“等效”。本系统使用计算机定量分析绒体图形,可得到各种絮体参数供统计研究使用,随着生产数据的大量积累,等效直径的算法也可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宋仁元.混凝剂加注自动化工艺方式的选择.城镇供水,1996;(3)

2 钟淳昌等.数学模型加矾自动化技术.中国给水排水,1990;(1)

3 Steven K D. Use of the streaming current detector in coagulation montioring and control. AQUA, 1995

4 Chihpin Huang et al.Fiber-optical technique to evaluate the state of flocculation.In:IWSA Specialized Conference on Advanced Treatment and Integrated Water System Management into the 21st Century.1995

5 Kenichi Kurotfanim et al.Advanced control of coagulation process applying floc sensor.In:IWSA Specialized Conference on Advanced Treatment and Integrated Water System Management into the 21st Century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