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缆十篇

时间:2023-03-23 07:26:57

通信电缆

通信电缆篇1

1、单导线:是指最原始的通信电缆,单导线回路,以大地作为回归线;

2、对称电缆:由两根在理想条件下完全相同的导线组成回路;

3、同轴电缆:将在同一轴线上的内、外两根导体组成回路,外导体包围着内导体,同时两者绝缘。

应用场合分类

如果按照应用场合,通信电缆又可分为如下三类:

1、长途电缆:传输距离长,一般进行复用,多数直接埋在地下,少数情况下采用架空安装的方式,或者安装在管道中;

2、市内电缆:电缆内的导线“成双成对”,而且对数多。一般安装在管道中,少量的市内电缆附挂在建筑物上或架空安装;

通信电缆篇2

【关键词】电力通信;光纤;故障

随着我国电力通信事业的不断发展,光纤通信技术逐渐取代了原来的微波通信技术,我国很多地区的电力通信网已经采用了光纤通信技术,光纤复合地线(OPGW)和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等电力特种光纤应用技术日趋成熟并得到大量使用。随着光纤复合地线和光纤复合相线等电力特种光纤的大规模使用和长时间运行,光纤易出现老化和外力损伤,光纤线

路故障已成为影响电力通信系统安全关键因素。

1 电力通信光缆线路故障的分类

1.1 常见电力通信光缆及其故障

1.1.1 电力通信光缆种类

电力通信光缆按光缆种类分有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光纤复合架空相线(OPPC)、金属自承式光缆(MASS)、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普通架空光缆、管道光缆、海底光缆等,按架设路由分有与电力线路同杆、同塔、同沟架设光缆和独立路由光缆两种。本文主要讨论OPGW、ADSS、普通架空光缆和管道光缆的故障检修方法。

1.1.2 光缆线路的故障

光缆线路故障包括两种情况:光缆本体损伤和光缆线路的金具、杆塔、管道损伤。

第一种情况是光缆本体损伤,包括缆体机械性能改变和纤芯传输性能改变。缆体机械性能改变主要由光缆的结构或外观变化引起,如断股、电腐蚀等。纤芯传输性能改变会导致纤芯传输损耗增大或纤芯中断。当部份或全部纤芯损耗增大而光路未中断时,纤芯仍可使用,只是光功率裕度下降。如果部份或全部纤芯中断,这时光路不可用,应根据断纤的数量和现场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二种情况是光缆线路的金具、杆塔、管道损伤,这种情况会影响到所在输、配电线路的安全、或影响到过往行人、车辆的安全。

1.2 光缆故障原因和类型

1.2.1 OPGW断股

OPGW断股有“冷断”和“热断”之分,所谓“冷断”是由于OPGW的材料和工艺缺陷及施工时在常温下对线材造成的损伤,而“热断”则为受雷击瞬间产生高温熔化断股,根据断裂面形状和断点附近的现象,单纯的“冷断”或“热断”一般能明显区分。

绝大多数OPGW外层断股为雷击所致,因为OPGW首先是架空地线,然后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光缆的功能,而架空地线的主要作用就是防雷,所以OPGW不可避免地会遭受雷击,雷击造成断股损伤是OPGW光缆的主要故障。

1.2.2 ADSS光缆电腐蚀

电腐蚀是ADSS光缆在电力线走廊中运行时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主要包含三种基本模式,分别为腐蚀、电痕和击穿。虽然ADSS光缆为全介质结构,但是其处于高压导线附近,导线周围存在着空间电场,导线与地之间的电容使ADSS光缆处于一个空间电场中。

通常随着光缆运行时间的推移,受到各种环境因素影响及通过护套的泄漏电流产生的热量等,使光缆表面聚合物慢慢失去结合力并最终失效,表现在光缆表面粗糙、护套减薄致使光缆腐蚀,这种腐蚀在光缆寿命期间是正常现象不会对光缆造成故障。

但是在靠近杆塔处,ADSS的附件(耐张、悬垂等)大多由金属预绞丝构成,而单根预绞丝的尖端在高压感应下,电场最集中,密度最大,场强达到一定程度,便会产生电弧对光缆造成损伤。电弧在护套表面形成放射(电树枝)状碳化通道称为电痕,然后不断加深,在张力的作用下开裂并露出纺纶。

1.2.3 管道光缆常见故障

管道光缆由于敷设于地面以下,通过PVC子管在人井之间相连,即光缆隐藏在地下,不能用肉眼直观可视的特性致使故障形式和种类较多,包括施工挖断、地质沉降拉断、小动物咬损、运营商误断等。

管道光缆常见故障是被施工挖断,包括地方政府市政工程建设、电力工程建设、商业用地建设、民房建设等。具体有顶管、钻桩、钻井、沟渠开挖等作业。国内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线规划,各地因市政建设影响光缆的事故时有发生。在一些公用的管井里,其他运营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也有可能误操作中断运行光缆。

2 电力通信光缆线路故障的检修方法

电力通信光缆线路发生故障后应立即进行处理,处理过程应遵从先干线、后支线;先抢通、后修复;先一、二级电路,后三级电路;先生产实时控制业务电路后非生产实时控制业务电路的原则。若故障造成生产实时控制业务中断时,应及时通报电力调度,并立即投入备用通道或采取迂回、转接等措施,尽快恢复生产实时控制业务运行。

2.1 查找光缆线路故障点

如果是纤芯故障,可用OTDR测试出故障点到测试端的距离,并与光缆图册资料进行核对,查出故障点大概是处于哪个线路段,运维人员立即对该线路段进行巡视。管道光缆线路故障时,注意查看该路段是否有人在进行顶管、钻桩、钻井、沟渠开挖等施工作业,当发现该路段有人施工等时,重点对施工地点进行细查,一般情况下断点就在施工处。如非上述情况,则运维人员就不容易从路面异样找到障碍地点。此时,就必须按照OTDR测出的故障点到测试端的距离,在断点附近找到最近一接头盒,将接头盒取出并打开,剪断故障纤芯再用OTDR细测,根据测试数据用尺子精确丈量其间地面距离,然后动土挖出该光缆,便可确定故障点的具置。

2.2 故障处理

2.2.1 OPGW检修

OPGW发生断股时,由通信和输、配电专业人员共同决定是采用修补护线条修复还是更换一段光缆,输、配电人员判断经过修补是否能够满足线路运行,而通信人员判断光纤传输特性是否正常。

在光纤没有受损的情况下采用专用修补护线条修复OPGW断股故障,能够完全恢复其机械强度指标。其使用方法较为简便,将护线条安装于OPGW光缆的外层断股处即可。当断股数量少时,可采用线上修补作业方法,但必须准确掌握断股性质,并经过精确的受力计算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方可进行,否则应采取OPGW落地修补或其他方式修补。

如果在停电之前必须要对通信紧急抢修,对220 kV及以下的线路,可在配盘耐张段内两个接头盒间临时架挂ADSS或MASS光缆代用,此时有可能新架挂光缆的弧垂和净空高度不能保证达到要求。500 kV线路如能找到合适的挂点(某些直线塔上有可能找到,耐张塔较困难)也能用ADSS/MASS光缆临时代用。当条件具备(主要是停电)时,可安排更换故障光缆。通常要求用原规格型号的光缆更换整个配盘耐张段,如在该耐张段里有承力塔可利用,在精确测量判定故障位置后,原则上也可增加一个接头盒更换局部段。耐张线夹和悬垂线夹的予绞丝不能重复利用,如经雷击或发生过短路,应对其他结构件(包括接地线)进行检查,如已有损伤也应同时更换。

4 结束语

光缆检修涉及到人、财、物的调动指挥和综合利用,在平时制定出符合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根据预案进行定期演练。模拟光缆中断故障时,通信运维人员如何判断故障点、如何恢复业务、如何组织抢修等。通过演练可以加强通信运维人员故障抢修能力,提高抢修速度,减少故障中断时间。

【参考文献】

[1]武学君,杨春华.论光纤通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12).

通信电缆篇3

(一) 网络 的发展对光纤提出新的要求。下一代网络(ngn)引发了许多的观点和争议。有专家预言,不管下一代网

络如何发展,一定将要达到三个世界,即服务层面上的ⅳ世界,传递层面上的光的世界和接入层面上的无线世界。下一代传送网要求更高的速率,更大的容量,这非光纤网莫属。

1、扩大单一波长的传输容量。目前,单一波长的传输容量已达到40gbit/s,并已开始进行160gbit/s的研究。40gbit/s以上传输对光纤的pmd将提出一定的要求,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一种专门的40gbit/s光纤类型。

2、实现超长距离传输。无中继传输是骨干传输网的理想,目前有的公司已能够采用色散齐理技术,实现2000-5000km的无中继传输。有的公司正进一步改善光纤指标,采用拉曼放大技术,可以更大地延长光传输的距离。

(二)光纤标准的细分促进了光纤的准确应用。2000年世界电信标准大会将原g.625光纤重新分为g.625a,g.652.8和g.652.0三类光纤,将g.655光纤重新分为g.655.a和g.655.b两类光纤。这种光纤标准的细分促进了光纤的准确使用,细化标准的同时也提高了一些光纤的指标要求,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指标概念,对合理使用光纤取得了很好的作用。

(三)新型光纤在不断出现。为了适应市场的要求,光纤的技术指标在不断改进,各种新型光纤在不断涌现,同时各大公司正加紧开发新的品种。

1、用于长途通信的新型大容量长距离光纤。主要是一些大有效面积,低色散维护的新型g.655光纤,其pmd值极低,可以使现有传输系统的容量方便地升级至10-40gbit/s并便于在光纤上采用分布式拉曼效应放大,使光信号的传输距离大大延长。

2、用于城域网通信的新型低水峰光纤。城域网设计中需要考虑简化设备和降低成本,还需要考虑非波分复用技术(cwdm)应用的可能性。低水峰光纤在1360--1460nm的延伸波段使带宽被大大扩展,使cwdm系统被极在大地优化,增大了传输信道,增长了传输距离。

3、用于局域网的新型多模光纤。由于局域网和用户驻地网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综合布线也采用了多模光纤来代替数字电缆,因此多模光纤的市场份额会逐渐加大。之所以选用多模光纤,是因为局域网传输距离较短,虽然多模光纤比单模光纤价格贵50%---100%,但是它们配套的光器件可选用发光二极管,格则比激光管便宜很多,而且多模光纤有较大的芯径与数值空径,容易连接与耦合,相应的连接器,耦合器等元器件价格也低得多。

4、前途未卜的空心光纤。据报道,美国一些公司及大学研究所真正在开发一种新的空心光纤,即光是在光纤的空气中传输。如果真的实用,就能解决现有光纤系统长距离传输的问题,并大大降低光通信的成本。

二、光缆技术的发展特点

(一)光网络的发展使得光缆的新结构不断涌现。光缆结构的发展可归纳为以下一些特点:

1、光缆结构根据使用的网络环境有了明确的光纤类型的选择,如干线网光纤,城域网光纤,接入光纤,局域网光纤等,这决定了大范围内光纤传输特性的要求,具体运用的条件还可依据细分的标准及指标。

2、光缆结构除考虑光缆使用环境条件以外,越来越多的与其施工方法,维护方法有关,必须同一考虑,配套设计。

3、光缆新材料的出现,促进了光缆结构的改进,如干式阻水料,纳米材料,阻燃材料等的采用,使光缆性能有明显改进。

(二)光缆的自动维护,适时监测系统已逐渐完善,可保证大容量高速率的光缆不中断传输。光缆的维护对于保证网络的可靠性是十分重要的。在已开通的光网络中,光缆的维护和监测应该是在不中断通信的前提下进行的,一般通过监测空闲光纤(暗光纤)的方式来检测在用光纤的状态,更有效的方式是直接监测正在通信的光纤。目前最新的建议是2001年12月tut-tsgl6会议通过的“光缆网络的维护监测系统”(l40建议)。美国郎讯公司曾提出了新一代光纤测试及监测系统,能在1s内发出故障警告,3min内找到故障点,且工作人员可以遥控操作,据称该系统还将开发有故障预测及对断纤(缆)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通信电缆的 发展 特点

(一)宽带的hya通信电缆需要更好地为数字通信新业务服务。原有的电缆 网络 虽然可以支持一些数字业务,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并不是特别的理想,在通信距离,速率及质量上仍有一定的限制。对于新的网络当然是以光纤为主,对于光纤所不能达到地方或因各种原因仍然要新建电缆网络的地区,应该考虑新型宽带结构的hya电缆,以便更能符合新业务发展的需要。一些公司对现有的电缆高频特性作了测试,他们得到的结论是所研究的电缆不能达到5类电缆的技术要求,户外电缆要实现5类电缆的特性,必须通过特殊的设计和制造来达到。但在20mhz以下,所有电缆都显示出充分适宜的传输性能。

(二)超5类及6类电缆将替代5类电缆成为布线系统发展的趋势。随着智能化大楼,智能化建筑小区对宽带布线的要求越来越高,超5类和6类电缆已逐渐成为布线系统的主流。超5类电缆与5类电缆的频带都是100mhz,但其具有双向通信的能力,用户可以同时收发宽带信息。因此超5类电缆比5类电缆在电阻不平衡性,对地电容不平衡性,传输速度等指标上都有提高,并且增加了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等一些指标,因此在工艺和结构上要做到一定的改进才能达到。

四、光纤光缆和通信电缆技术与产业发展中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积极创新开发具有良好知识产权的新技术。虽然这几年来,我国光缆电缆技术有很大发展,有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已发挥作用,但是应该看到这种比例仍是很小的,国内有近200家光纤光缆厂,但大多产品单一,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技术含量较低,竞争力不强。

(二)开发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与使用环境,施工技术相配套的新产品。电信网络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对光缆电缆产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今后光缆建设的重点将会随着接入网,用户驻地网的建设不断展开,新一代的光缆结构和施工技术也会基于如微型光缆,吹入或漂浮安装及迷你型微管或小管系统的全套技术而有一系列新的变化,以便有限的敷设空间得到充分,灵活的利用。

(三)利用已有设备与技术,改善hya市话电缆的相应特性,为数字业务提供更好的服务。对于已经敷设的铜电缆,我们只能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利用其特性开通数字新业务。而现有的hya电缆,虽然亦可开通adsl等一些新业务,但是容量有限,当adsl数量增大到一定限度后,还是会出现干扰问题,而且还会影响以前开通的业务。

通信电缆篇4

1.1网络的发展对光纤提出新的要求

下一代网络(NGN)引发了许多的观点和争论。有的专家预言,不管下一代网络如何发展,一定将要达到三个世界,即服务层面上的IP世界、传送层面上的光的世界和接入层面上的无线世界。下一代传送网要求更高的速率、更大的容量,这非光纤网莫属,但高速骨干传输的发展也对光纤提出了新的要求。

(1)扩大单一波长的传输容量

目前,单一波长的传输容量已达到40Gbit/s,并已开始进行160Gbit/s的研究。40Gbit/s以上传输对光纤的PMD将提出一定的要求,2002年的ITU-TSG15会议上,美国已提出对40Gbit/s系统引入一个新的光纤类别(G.655.C)的提议,并建议对其PMD传输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也许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一种专门的40Gbit/s光纤类型。

(2)实现超长距离传输

无中继传输是骨干传输网的理想,目前有的公司已能够采用色散齐理技术,实现2000~5000km的无电中继传输。有的公司正进一步改善光纤指标,采用拉曼光放大技术,可以更大地延长光传输的距离。

(3)适应DWDM技术的运用

目前32×2.5Gbit/sDWDM系统已经运用,64×2.5Gbit/s及32×10Gbit/s系统已在开发并取得很好的进展。DWDM系统的大量使用,对光纤的非线性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TU-T对光纤的非线性属性及测试方法的标准(G.650.2)最近也已完成,当光纤的非线性测试指标明确之后,对光纤的有效面积将会提出相应指标,特别是对G.655光纤的非线性特性会有进一步改善的要求。

1.2光纤标准的细分促进了光纤的准确应用

2000年世界电信标准大会批准将原G.652光纤重新分为G.652.A、G.652.8和G.652.C3类光纤;将G.655光纤重新分为G.655.A和G.655.B两类光纤。这种光纤标准的细分促进了光纤的准确使用,细化标准的同时也提高了一些光纤的指标要求(如有些光纤几何参数的容差变小),明确了对不同的网络层次和不同的传输系统中使用的光纤的不同指标要求(如PMD值的规定),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指标概念(如“色散纵向均匀性”等),对合理使用光纤取得了很好的作用。所有这些建议的修改、子建议的出现及新子建议的起草,都意味着光纤分类及指标、测试方法有某些改进,或有重要的提升;都标志着要求光纤质量的提高或运用方向上的调整,是值得注意的光纤技术新动向。

1.3新型光纤在不断出现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光纤的技术指标在不断改进,各种新型光纤在不断涌现,同时各大公司正加紧开发新品种。

(1)用于长途通信的新型大容量长距离光纤

主要是一些大有效面积、低色散维护的新型G.655光纤,其PMD值极低,可以使现有传输系统的容量方便地升级至10~40Gbit/s,并便于在光纤上采用分布式拉曼效应放大,使光信号的传输距离大大延长。如康宁公司推出的PureModePM系列新型光纤利用了偏振传输和复合包层,用于10Gbit/s以上的DWDM系统中,据称很适合于拉曼放大器的开发与应用。Alcatelcable推出的TeralightUltra光纤,据介绍已有传输100km长度以上单信道40Gbit/s、总容量10.2Tbit/s的记录。还有一些公司开发负色散大有效面积的光纤,提高了非线性指标的要求,并简化了色散补偿的方案,在长距离无再生的传输中表现出很好的性能,在海底光缆的长距离通信中效果也很好。

(2)用于城域网通信的新型低水峰光纤

城域网设计中需要考虑简化设备和降低成本,还需要考虑非波分复用技术(CWDM)应用的可能性。低水峰光纤在1360~1460nm的延伸波段使带宽被大大扩展,使CWDM系统被极大地优化,增大了传输信道、增长了传输距离。一些城域网的设计可能不仅要求光纤的水峰低,还要求光纤具有负色散值,一方面可以抵消光源光器件的正色散,另一方面可以组合运用这种负色散光纤与G.652光纤或G.655标准光纤,利用它来做色散补偿,从而避免复杂的色散补偿设计,节约成本。如果将来在城域网光纤中采用拉曼放大技术,这种网络也将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毕竟城域网的规范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城域网光纤的规格将会随着城域网模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3)用于局域网的新型多模光纤

由于局域网和用户驻地网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综合布线系统也采用了多模光纤来代替数字电缆,因此多模光纤的市场份额会逐渐加大。之所以选用多模光纤,是因为局域网传输距离较短,虽然多模光纤比单模光纤价格贵50%~100%,但是它所配套的光器件可选用发光二极管,价格则比激光管便宜很多,而且多模光纤有较大的芯径与数值孔径,容易连接与耦合,相应的连接器、耦合器等元器件价格也低得多。ITU-T至今未接受62.5/125μm型多模光纤标准,但由于局域网发展的需要,它仍然得到了广泛使用。而ITU-T推荐的G.651光纤,即50/125μm的标准型多模光纤,其芯径较小、耦合与连接相应困难一些,虽然在部分欧洲国家和日本有一些应用,但在北美及欧洲大多数国家很少采用。针对这些问题,目前有的公司已进行了改进,研制出新型的5O/125μm光纤渐变型(G1)光纤,区别于传统的50/125μm光纤纤芯的梯度折射率分布,它将带宽的正态分布进行了调整,以配合850nm和1300nm两个窗口的运用,这种改进可能会为50/125pm光纤在局域网运用找到新的市场。

(4)前途未卜的空芯光纤

据报道,美国一些公司及大学研究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空芯光纤,即光是在光纤的空气够传输。从理论上讲,这种光纤没有纤芯,减小了衰耗,增长了通信距离,防止了色散导致的干扰现象,可以支持更多的波段,并且它允许较强的光功率注入,预计其通信能力可达到目前光纤的100倍。欧洲和日本的一些业界人士也十分关注这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空芯光纤似有可能。如果真能实用,就能解决现有光纤系统长距离传输的问题,并大大降低光通信的成本。但是,这种光纤使用起来还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比如光纤的稳定性、侧压性能及弯曲损耗的增大等。因此,对于这种光纤的现场使用还需做进一步的探讨。

2光缆技术的发展特点

2.1光网络的发展使得光缆的新结构不断涌现

光缆的结构总是随着光网络的发展、使用环境的要求而发展的。新一代的全光网络要求光缆提供更宽的带宽、容纳更多的波长、传送更高的速率、便于安装维护、使用寿命更长等。近年来,光缆结构的发展可归纳为以下一些特点。

1)光缆结构根据使用的网络环境有了明确的光纤类型的选择,如干线网光纤、城域网光纤、接入网光纤、局域网光纤等,这决定了大范围内光缆光纤传输特性的要求,具体运用的条件还有可依据的细分的标准及指标;

2)光缆结构除考虑光缆使用环境条件以外,越来越多的与其施工方法、维护方法有关,必须统一考虑,配套设计;

3)光缆新材料的出现,促进了光缆结构的改进,如干式阻水料、纳米材料、阻燃材料等的采用,使光缆性能有明显改进。

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要求造成了光缆的多结构的发展趋势,新的光缆结构以及在现有结构上不断改进的各种结构也在不断涌现,出现了如下一些类型。

·“干缆芯”式光缆:所谓“干缆芯”即区别于常用的填充管型的光缆缆芯。这种缆的阻水功能主要靠阻水带、阻水纱和涂层组合来完成,其防水性能、渗水性能都与传统的光缆相同,但它具有生产、运输、施工和维护上的一些优点。首先是方便,因为阻水材料不含粘性脂类,操作使用比较方便安全;其次,干式光缆重量轻、易接续、易搬运,设备投资小、成本低,生产使用中也显得干净卫生,在长期使用中还可减少缆芯中各种元件之间的相对移动。特别是在接入网室内缆和用户缆中,好处更加明显。

·生态光缆:一些公司从环境保护及阻燃性能的要求出发,开发了生态光缆,应用于室内、楼房及家庭。现有光缆中使用的一些材料已不符合环保的要求,如PVC燃烧时会放出有毒性气体,光缆稳定剂中有时含铅,都是对人体及环境有害的。2001年ITU-T已通过了一项L45建议——“使电信网外部设备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建议,通过对光缆、电缆光器件及电杆等基于寿命周期怦估(LifeCycleAnalysis,LCA)的方法来确定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由于环境因素正日益受到重视,对通信外部设备,特别是光缆产品规定这样的指标已提到日程上来,如果不在材料和工艺上下功夫就难以达到环保的要求。因此已有不少公司针对此类问题开发了一些新材料,如对室内用缆,开发了含有阻燃添加剂的聚酞胺化合物,以及无卤性阻燃塑料等。

·海底光缆:海底光缆近年来有根快的发展,它要求长距离、低衰减的传输,而且要适应海底的环境,对抗水压、抗气损、抗拉伸、抗冲击的要求都特别严格。

·浅水光缆(MarinizedTerrestrailCable,MTC):浅水光缆是区别于海底光缆而提出来的另一类结构的水下光缆,适合于在海岸边上、浅水中安装,无需中继、通信距离比较短的水下(如岛屿间、沿海岸边上的城市)敷设使用。这种光缆区别于海底光缆的环境,需要的光纤数不多(中等),但要求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安装和运输,便于修复和维护。ITU-T在2001年提出了ITU-TG.972定义下的浅水光缆建议,为建设类似的水下光缆提供了一组规范,随后也有可能形成相应的国际标准。

·微型光缆:为了配合气压安装(或水压安装)施工系统的运用,各种微型的光缆结构已在设计和使用中。对于气压安装的微型光缆,要求光缆与管道之间有一定的系数,光缆重量要准确,具有一定的硬度等。这种微型光缆和自动安装的方式是未来接入网,特别是用户驻地网络中综合布线系统很有潜力的一种方式,如在智能建筑中运用的智能管道中就非常适合这种安装。

·采用了纳米材料的光缆:近来,一些厂商已开发出纳米光纤涂料、纳米光纤油膏、纳米护套用聚乙烯(PE)及光纤护套管用纳米PBT等材料。采用纳米材料的光缆,利用了纳米材料所具有的许多优异性能,对光缆的抗机械冲击性能、阻水、阻气性都有一定的改善,并可延长光缆的使用寿命。目前此类材料尚处于试用阶段。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全介质光缆对防止电磁影响及防雷电都有优良的特性,而且重量轻、外径小,架空使用非常方便,在电力通信网中已得到大量的应用。预计2000~2005年,每年电力部门对ADSS光缆需求约15000km。ADSS同时也是电信部门在对抗电磁干扰及雷暴日高的敷设环境中一种很好的光缆类型的选择。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如何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ADSS光缆的外径,减轻光缆的重量,提高其耐电压性能是ADSS光缆研究改进的课题。

·架空地线光缆(OPGW):OPGW已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近年来一直在改进和提高之中。OPGW的光纤单元中采用PBT,于套管外面再加上一层不锈钢管,有的还在塑料套管与不锈钢管之间加上一层热塑胶,不锈钢管用激光焊接长度可达数十公里,光纤在这样的多层保护管中得到了充分的机械保护。预计从现在到2005年,OPGW光缆的需求将会逐年上升,每年增加约2500km,到2005年预计可达到20000km。当然对OPGW光纤的防雷问题一直是业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也应配合具体环境和使用条件加以考虑,使之得到充分保护。

2.2光缆的自动维护、适时监测系统已逐渐完善,可保证大容量高速率的光缆不中断传输

光缆的维护对于保证网络的可靠性是十分重要。在已开通的光网络中,光缆的维护和监测应该是在不中断通信的前提下进行的,一般通过监测空闲光纤(暗光纤)的方式来检测在用光纤的状态,更有效的方式是直接监测正在通信的光纤。虽然ITU-T长时间收集和讨论了国际上的最新资料,于1996年了L.25光缆网络维护的建议书,对光缆的预防性维护和故障后维护规定了详细的维护范围和功能,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目前最新的建议是2001年12月IUT-TSG16会议通过的“光缆网络的维护监测系统”(L.40建议)。为了进一步缩短检测及修复时间,美国朗讯公司曾提出了新一代光纤测试及监控系统,能在1s内发出故障告警,3min内找到故障点,且工作人员可以遥控操作,据称该系统还将开发有故障预测及对断纤(缆)的快速反应能力。日本、意大利等国电信企业也提出了一些系统方案。

·日本NTT方案:在局内运用光纤选择器与系统的测试设备和传输设备相连形成了一种可对光纤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的系统,保证有用信号在通过光纤选择器测试证明良好的光纤上传输,对有故障的光纤可以预选监测出来及时传送到维护中心进行适当处理,避免不良状况进入有用的光传输信道,从而起到在运行中对整个光通信系统的支撑作用;在局外通过水敏传感器装置可监测外部设备光缆线路接头盒浸水的位置,水敏传感器安装在空闲的光纤上,水敏传感器中装有吸水性膨胀物,当水渗人接头盒时,吸水性物质会膨胀使得接头盒中的光纤受力,也就是使得这一空闲光纤弯曲,从而使光纤的损耗增加,在监测中心的OTDR上就会反映出来。

·意大利的方案:此方案是一种综合处理的新型连续光缆监测系统。主要特点是将光缆网络、光纤及光缆护套的监测综合在一起,既利用了OTDR系统周期性地对光纤的衰减进行监测,发现有衰减变化即发出警报,并进行故障定位,同时也能连续监测光缆护套的完整性,包括护套对地绝缘电阻的监测,发现问题(如护套进水等)即马上告警,达到更全面地预告故障发生的目的。

比较日本和意大利电信部门提出的光缆维护支撑系统的方案可见:日本方案在OTDR自动适时测试光纤的基础上,加入了光纤选择器,在外线上装设水敏传感器并进行护套监测,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自动维护、支撑系统,真正做到不中断光通信的维护。意大利的方案中除监测光纤性能以外,还考虑了护套绝缘电阻的自动监测。由此两例可以看出全自动的光缆维护应是一种发展方向。

3通信电缆的发展特点

3.1宽带的HYA通信电缆需要更好地为数字通信新业务服务

原有的电缆网络虽然可以支持一些数字新业务,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并不是特别理想,在通信距离、速率及质量上仍有一定的限制。对于新的网络当然是以光纤为主,对于光纤所不能达到的地方或因各种原因仍然要新建电缆网络的地区,应该考虑新型宽带结构的HYA电缆(铜芯聚乙烯绝缘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以便更能符合新业务发展的需要。一些公司对现有的电缆高频特性作了测试,他们得到的结论是所研究的电缆(即现有的HYA市话电缆)不能达到5类电缆的技术要求,户外电缆要实现j类电缆的特性,必须通过特殊的设计和制造来达到。但在20MHz以下,所有电缆都显示出充分适宜的传输性能。

美国已在1997年制定了用于宽带的对绞通信电缆标准(ANSI/ICEAS-98-688-1997及S-99-689-1997),包括非填充和填充两种型式。传输频宽已扩展到100MHz,可供数字网络使用。IEC对此问题也进行过较长时间的讨论,2001年,IEC62255-1文件“用于高比特频率数字接入电信网络的多对数电缆”提出了0.4~个0.8mm线径、1~150对、最高频率30MHz等指标的建议,此建议的提出也许会为这种电缆开辟一个新的空间,我国也开始了这方面的探讨和研制,并正在建立相应的标准。

3.2超5类及6类电缆将替代5类电缆成为布线系统发展的超蛰

随着智能化大楼、智能化建筑小区对宽带布线的要求愈来愈高,超5类和6类电缆己逐渐成为布线系统中的主流。超5类电缆与5类电缆的频带都是100MHz,但其具有双向通信的能力,用户可以同时收发宽带信息。因此超5类电缆比5类电缆在电阻不平衡性、绝缘电阻、对地电容不平衡性、传输速度等指标上都有提高,并且增加了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等一些指标,因此在工艺和结构上要做一定的改进才能达到。6类电缆在超5类的基础上,又提高了传输频带,达到250MHz,其相应的指标也有较大的提高。同时,6类电缆要求不但有严格的工艺,而且不少厂商在结构上也有一定的改进和创新,如采用泡沫皮绝缘芯线或皮泡皮绝缘芯线、骨架式结构隔离线对等都改善了电缆的高频特性。

3.3物理发泡射频同轴电缆及漏泄同轴电缆将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由于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无线电基路用物理发泡射频同轴电缆,特别是超柔形结构的室内电缆、路由连结电缆都有了较大的市场需求。同时,随着移动通信信号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基站站数的增多,以及边缘地区(电梯、地铁、地下建筑、高层建筑室内等用户)对移动信号的要求不断提高,预计这类电缆将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对电缆指标的要求(如驻波比、屏蔽衰耗等要求)已明显提高,要求电缆的工艺及结构应不断改进,以与之适应。

4光纤光缆及通信电缆技术与产业发展中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4.1积极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

虽然这几年来,我国光缆电缆技术有很大发展,有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已在发挥作用,但是应该看到这种比例仍是很小的,国内有近200家光纤光缆厂,但大多产品单一,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技术含量较低,竞争力不强。有资料统计,1997~1999年国内企业申请光通信专利的有132件,其中光纤38件,光缆只有19件,而同期外国公司在中国申请光通信专利达550件,其中光纤光缆37件。还有资料报道:从1997年以来,国内光通信核心技术专利是90件,我国自主申请的只有9件,仅占10%。实际上我国的光纤光缆技术应该说与国际水平己差距下大,因此我们作为世界第二的光缆大国,应该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争取创造更多的光纤光缆专利。

4.2开发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与使用环境、施工技术相配套的新产品

电信网络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对光缆电缆产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不难发现,光缆的结构越来越依赖于使用的环境条件及施工的具体要求,在海底光缆、浅水光缆、ADSS及OPGW光缆的开发中,会对这一点有深刻的体会。而今后光缆建设的重点将会随着接入网、用户驻地网的建设不断展开,新一代的光缆结构和施工技术也会基于如微型光缆、吹入或漂浮安装及迷你型微管或小管系统的全套技术而有一系列新的变化,以便有限的敷设空间得到充分、灵活的利用。这当中也包含了若干光缆设计、制造工艺、光纤光缆材料、施工安装方面的新的技术课题。一些国家或公司已取得了一些经验,正逐渐形成新的系统技术专利。我国的用户众多,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具有很多的特色,对接入光缆也会有更多的要求,为我们研究和创新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光缆结构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应该说,多数光缆技术我们是跟在国外最新技术的后面,虽然紧跟了先进技术,但自我创新的成份太少。今后应当在这方面下些功夫,走自己的创新之路。在有中国特色的接入网及用户驻地网中多采用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光电缆产品。

4.3利用已有设备与技术,改善HYA市话电缆的相应特性,为数字业务提供更好的服务

对于已经敷设的铜电缆,我们只能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利用其特性开通数字新业务。而现有的HYA电缆,虽然亦可开通ADSL等一些新业务,但是容量有限,当ADSL数量增大到一定限度后还是会出现干扰问题,而且还会影响以前开通的业务。因此,对新敷设的铜电缆,希望能提出一些新的宽带指标要求,为将来开通更多更好的新业务作好准备。现有的市话电缆生产厂商应深入研究自身的生产工艺,在不改变(或不大改变)生产设备的情况下,认真设计和精心制造,把现有电缆的技术水平提高一个档次,以提供更宽频带的电缆,为更多更好地开拓数字新业务提供高质量的通道。

4.4改进光缆电缆的施工和维护方法

目前,为了适应城市施工的特点,国际上较重视不挖沟的方式施工光、电缆,采用小地沟或微地沟技术安装光缆,同时对光缆网进行自动监测,保证光缆网络不中断通信维护。与此相适应的是需要开发相应的元器件、工具和设备,并且要在体制上作一些改进与之相适应。ITU对NH开发光缆用浸水传感器、光纤自动测试时的光纤选择器以及美国提出的1s告警、3min内定位的指标及意大利提出的光纤纤芯与光缆护套指标综合监测等方案都十分重视。在现代化的光网络中,这些方式已经起到明显的作用。由此可见,为了保证光缆网络工作的可靠性,在施工和维护中降低成本、节省劳力、节省时间,逐步推广新的施工方法,逐步完善光缆网络的自动监测维护系统和提高光缆网络的不中断维护水平已势在必行。

4.5冷静地审视当前电信市场的发展,促进光纤光缆和通信电缆产业的发展

2001年下半年以来,光纤光缆需求下降,这当然与世界电信行业的整体下滑以及宽带网络泡沫的破灭有很大关系,但更多的则是受到从1999年下半年起由于光纤紧缺而各大公司扩产过多的影响。据资料介绍,在2000年,全球光纤厂商的投资额达到26亿美元,为1999年的6倍,按推算到2002年全球光纤的产能将达到1.65~1.75亿光纤公里,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加上当前电信基础建设的不景气,光纤过剩的现象不可避免。

光纤光缆及通信电缆的市场走势虽然受到国际经济大形势发展的影响,特别是与整个电信行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但应看到,在挤出了网络泡沫的水份之后,随着光纤网络从骨干网的扩建到接入网、城域网的扩散以及向用户驻地网的不断延伸,光纤光缆及宽带数字电缆的市场必将增长。据KMI预计,2003年世界光纤市场将开始有较大的增长,而到2004年的市场规模将超过敷设量最高的2000年。

应该看到,信息通信业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朝阳产业,网络经济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仍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信息网络化仍然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趋势。因此我们应树立信心,在全球经济好转、通信市场复苏及我国西部开发等有利条件下抓住机遇,促进光纤光缆和通信电缆技术与产业取得更大的进展。

通信电缆篇5

关键词:电力光缆;运行维护;抗外力破坏;资料管理;一体化

作者简介:林钢(1983),男,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通信运维、技术管理工作;蔡耀广(1963),男,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通信技术管理工作;万敏(1987),男,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通信检修工作

0引言

随着智能电网快速发展,电力通信系统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做好电力通信安全运行的基础就是在于做好电力通信光缆的运行维护工作。由于大多数电力通信光缆是依附输电、配电线路架设,路径基本重合,但是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单位是输电管理所,配电运维单位多是供电所,电力通信光缆的运行维护是通信部门。因此在通信光缆和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工作中,存在交叉管理及重复管理现象,且电力通信光缆与输电线路规划、建设不同步,存在“顾此失彼”以及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的情况。为贯彻落实南方电网公司规范化管理要求,进一步明确电力通信光缆的运维原则、运维职责、运维界面、巡视定检、运行检修、缺陷处理、运行资料、协调管理和评价考核等关键环节,规范光缆的运维管理工作,佛山局在深化创先工作的推动下,先行先试,对生产管理效益等方面存在弊端进行分析,从规范管理、优化作业流程以及资源配置等角度提出电力通信光缆、输电线路运维合一的管理方式,在省内率先推行了电力通信光缆规范化管理工作,并形成了常态化工作手段和长效机制。

1光缆资料管理

光缆资料是光缆日常运行维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电力通信光缆运维管理规范化水平,2013年佛山局从基础数据管理着手,按照“三基工程”中基础管理的“摸清家底”等相关要求,首先开展了光缆普查和图实相符工作,实现对电力通信光缆基础数据的精细化管理。通信运维人员通过对有通信光缆架设的每只杆塔进行勘察、拍照、分析并整理编辑成“一缆一册”、“光缆明细表”、“光缆架设情况表”等基础资料,为后续工作中涉及到的光缆路径、方式、类型、长度、风险点等信息提供详尽的数据支撑。普查工作共核查主网输电线路421回,配网线路超过400回,行程超过12500千米,采集数码照片超过45000张,清查出废缆37条,明确了总计3612千米光缆的详细情况。而每一段光缆线行的路线、跨河跨路危险点、标志建筑、接头盒的数量位置、光缆在用情况等信息也完整存档,并且通过审核确认、定期抽查等方式严把工作质量关,确保了后续工作中这些基础数据能够对现场完整还原,为后续数据的电子化、智能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1]。在此基础上,佛山局以智能通信网全程管控系统实用化为契机,大力推进通信光缆基础资料固化工作。将内容不统一、格式不规范的电子文档资料和纸质资料转变为智能通信网全程管控系统的统一数据,建设成立“标准统一、查阅便捷、管理规范”的光缆基础数据信息系统支撑平台,并以长效机制约束,形成数据“保鲜”的闭环管理良性循环。通过上述措施将基础资料电子化、可视化,奠定了通信光缆的精细化管理基础。

2光缆技术保障

2.1E型复合槽

为了抵抗外力破坏,保障电力通信光缆的安全,佛山局开发出了电力通信光缆与输电线路共用槽道的E型复合槽。E型复合槽改变了过去单独敷设通信管道的局面,将通信光缆槽道与电缆槽道复合起来,既使光缆的槽道抗外力破坏性能极大的增强,又保证了日常光缆和电缆的检修维护的独立性,还在日常的工程中减少了工程报批项目,有电缆的地方就有光缆,增加了通信资源。现在该类型复合槽已经在佛山的通信线路技改、基建等项目中大量应用。

2.2轻量级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佛山局利用百度地图API独立开发出了轻量级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轻松解决了管道光缆不可见的运维难题。相较于架空光缆,管道光缆埋于地下不可见,主要存在可追溯性差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光缆井被掩盖的现场、休整施工后的路线段等难以做到高度还原。因此,实际光缆查找与定位往往要通过资料与记忆、经验相结合,会耽误抢修人员过多时间,从而成为影响光缆运行维护主要因素。通信运行人员借助百度地图开放API接口及普通PC电脑/智能手机采用网页形式在网络地图上加载路线标记图层信息,实现轻量级的光缆WebGIS系统。通过结合卫星图、地图和路网图,在地图上将光缆井和路径进行精确地坐标点拾取和标注,完整呈现光缆路由[2]。如图2所示,通过将光缆关键点、路由信息固化为数据文件,独立存放于终端,在消除了与公网连通访问时会导致数据泄密的隐患的前提下便捷地提供光缆路由信息展示。

2.3光缆架设路线图册

以往光缆运行信息管理侧重于光缆缆体本身的维护,在与输电线路的整合方面有所缺失,因此在进行光缆检修方案设计时,只能通过反复现场勘查,不仅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而且由于对光缆信息没有全盘的分析和管控,通信光缆的安全稳定运行也存在较大隐患。光缆架设路线图册则通过有效利用输电杆塔号的逻辑性与输电杆塔位置的确定性,有效实现电力通信光缆业务与路径、逻辑与空间之间的有效整合,在实现光缆路由信息呈现的同时,也减少了光缆物理位置信息的管理环节,大大提升光缆管理效率。通过该项措施,使通信人员和输电人员都能有效快速的查找到光缆和线路的对应关系,有利于运行维护工作[3]。

3一体化运维

为避免电力通信光缆运维主体不一致、存在交叉管理现象,减少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的情况,为此佛山局从分工、资料配置等方面推行了光缆的一体化运维管理。按照一体化运维思路,需要对电力通信光缆的运维职责等进行重新界定,需要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输电管理所、生产设备部等单位进行资产、设备、职责沟通协商,为此佛山局采取了系列措施确保成效。

3.1组织体系支撑

佛山局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由主管生产副局长牵头,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生技部、人力资源部、办公室、输电所、各区供电局参与,层层落实责任。其次是制定精细化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并分解工作任务落实责任人。最后是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每半月召开一次光缆一体化运维工作例会,定期汇报工作进展、协调处理存在问题。

3.2本地化方案支撑

在充分梳理省公司要求,结合佛山局实际情况确定落地的工作目标后,佛山局开展了调研、交流,了解现有工作模式及相关人员配置、工作量等情况,以进行省公司方案本地化论证。在充分了解各部门现状基础上,最终形成切合佛山局实际的方案[4]。

3.3人员物资管理

针对光缆运维职责划分,结合电力通信光缆规模、运维人员数量、工作量等实际情况,开展精细化的人员定编分析,用数据说话,让人员定编更加合理化,为光缆移交工作奠定基础。在项目管理方面新增的光缆修理、技改项目由相应的运维单位负责;已下达光缆修理、技改项目继续由原单位负责实施。物资方面则由调度中心调拨相应的仪器仪表、工器具、备品备件给新的运维单位。

3.4配套支撑

推动光缆相关作业表单和业务指导书的修编,规范并固化光缆的巡视定检、运行检修、缺陷处理等工作表单及流程。另外为保证职责调整过程通信网络安全、稳定运行,对输电、配电运维人员开展光缆运维知识和技能的相关培训工作。

4管理成效

通过不断做好光缆规范化管理水平,实现了光缆资料的精细化,可以利用光缆资料快速对现场进行精确还原,不仅有助于光缆的日常维护管理,对于光缆的迁改等也将提供一种免现场的勘察方式和途径,大大提升效率。E型复合槽作为国内首创的新型光缆敷设形式,已经取得国家实用化新型专利,它将通信光缆置于混凝土“铠甲”里面,大大提升了光缆的抗外力破坏能力,E型复合槽的应用使得光缆线路与输电线路同期建设更节省总成本超过1万/千米。在应用E型复合槽的106千米光缆线路中,截至目前仍未发生一起外力破坏事故,实效显著。轻量级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和架空光缆路线图册则创新技术形式,实现对旧有“光缆明细表”资料的逻辑补充和资料直观可视化,为维护人员提供了“活地图”。一体化运维突破了只划分输电架空线光缆运维职责的瓶颈,把随输电电缆廊道敷设的光缆同时划归输电管理所运维。实行一体化运维管理后,按照如下标准:92号油价6元/升,巡视2人/次,每班组出动巡视频次平均为5次/月,共计5班组,巡视平均耗时6小时/次,平均巡视往返里程:100千米/次,油耗为10升/百千米。测算出平均节省人工:300工时/月,节省油费1500元/月。除此之外,一体化工作有效地实现了光缆的无缝管理,消除了管理脱节、交叉管理的情况,优化了运维作业流程,提升管理效益和工作效能,真正达到了减人增效的目的。

5结论

佛山局在2013年开始开展电力通信光缆规范化管理工作,率先调整输电电缆与通信光缆同线路敷设却分头管理的旧模式,顺利实现设备、资产、人员方面的交接,完成输电线路与电力通信光缆管理归口的一体化运维管理工作。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实践,电力通信光缆的管理日益精细化,实现了风险维度的管控,生产实时控制业务通道一直保持零中断,成绩突出。佛山局光缆规范化管理的思路和措施对于同行业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滕丽华.架空光缆及地埋管道施工设计及施工[J].科技资讯,2012(01):73-74.

[2]顾育君.浅谈电力通信光缆运行维护[J].机电信息,2011(06):12-14.

[3]郑小瑛.电力通信光缆受外力破坏的原因分析[J].宁夏电力,2010(S1):36-38.

通信电缆篇6

关键词:电缆型式;截面积;通信设备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一、电力通信设备电源的供电方式

通信电源通常被称为通信设备的“心脏”,在通信局或通信站中,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随着相关学科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电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主要表现为供电方式由集中供电向分散供电发展、电力电子新技术在整流器中的运用、免维护蓄电池的应用和电源集中组网监控等等。通信电源的供电方式大多采用集中供电方式,即将电源设备集中安装在电池室,由集中式电源向各通信设备供电的方式。这种供电方式是在采用可控硅相控整流器和普通铅酸蓄电池的条件下产生的,由于上述设备体积庞大笨重、噪音大、有酸雾污染环境,一般将所有电源设备安装在电力公司大楼底层的电池室。集中式电源设备远离通信负荷中心,造成的影响是直流输电损耗大,安装和运行费用较高,系统可靠性较差。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关整流器和免维护蓄电池的出现和越来越多的应用,使分散式供电成为可能。分散供电方式中,交流电源系统仍可采用集中供电方式,但将电源设备移至通信机房内,依据通信系统的具体情况有多种分设方法。分散保电方式与传统的集中供电方法比较,有综合投资少、扩容方了更、运行更可靠、容易实现智能管理与无人值守等优点。当然,分散供电也有一定缺陷:所需蓄电池的个数和成本加大,对交流电源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电源设备使用性能以及维护人员技术水平等均有较高要求。

二、力通信设备电源新技术

1、关器件

整流器是整个通信电源系统中对系统可靠性影响最大、技术含量最高、技术更新也最快的部分。在早期多采用可控硅相控整流器,现已逐步为高频开关整流器取代。开关器件是开关整流器的核心器件。在早期整流器中应用的开关器件是可控硅(SCR),通过变导通角来控制输出电压,工作频率为工频(50Hz),对电网污染严重,而且相应整流器的电感电容工作频率也均为工频,导致体积庞大笨重,功率密度低。

2、率因数校正

开关整流器内部一般采用两级变换形式:首先通过AC一DC、整流、滤波电路将交流输人变为直流,再通过DC一DC环节变为相应的直流电。由于前级的整流、滤波电路是一种非线形元件和储能元件的组合,因此,从电网侧看来,开关整流器相当于一个容性负载,它使得电网供电发生严重畸变,不再是单一基波频率的正弦波,造成谐波污染。导致噪声、误动作、振动、过热甚至烧毁等事故的发生同时增加了配电系统和变压器的损耗、增大了中线电流(谐波),还严重干扰了各种无线电通信的正常工作。

3、雷网络

雷电在短时间内对没有保护的设备呈现瞬间高压,对电源设备及用电设备危害极大。雷击分直击雷和感应雷两种,直击雷击中线路并沿导线或电缆流过大量的雷电流,同时引起几千伏的过电压直接加到线路装置和电源设备上,持续时间达若干微Hz,对电网设备影口向很大。

二、信设备对通信电源的要求

1.可靠

为了确保通信畅通,除了必须提高通信设备的可靠性外,还必须提高电源系统的可靠性,要求电源系统不能有l,11/5的间断。通常,电源系统要给许多通信设备供电,因此电源系统发生故障后,对通信的影响很大。为确保可靠供电,在直流供电系统中,采用整流器与电池并联浮充供电方式。此外在先进的开关整流器都采用多个整流模块并联工作的方式,这样当某一个模块发生故障时不会影响供电。

2.稳定

稳定是通信电源必备的首要条件,因为各种通信设备要求电源电压稳定,不能超过允许的变化范围。电源电压过高,会损坏通信设备中的电子元件,电源电压过低,通信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此外,直流电源电压中的脉动杂音也必须低于允许值,否则,也会严重影响通信质量。因此,实现通信电源的稳定、持续供电是电源新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3.小型

随着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通信设备也正向着小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为了适应通信设备的发展,电源装置也必须实现小型化、集成化。此外,各种移动通信设备和航空、航天装置中的通信设备更要求电源装置体积小,质量轻。为了减少电源装置的体积和质量各种集成稳压器和无工频率变压器的开关电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工作频率高到几百kHz且体积非常小的谐振型开关电源,在通信设备中也大量应用。

4.高频率

随着通信设备的容量日趋增加,电源系统的负荷不断增大,为节约电能,必须设法提高电源装置的效率。节能主要措施是采用高效率通信电源设备,过去,通信电源设备大多采用相控型整流器,这种电源效率较低,变压器损耗较大。而高频开关电源效率较高可达到90%以上,因此采用高频开关电源可以节约能源。

三、通信设备电源线缆型式选择

从电缆导体材质选择上来讲, 通信用电缆一般选用铜导体。 交直流电源线选择上, 通信开关电源的进线, 选用两路380V 交流进线,该线宜从两段不同的母线取电,以增强通信电源的安全可靠性。 大部分通信设备由-48V 直流电源供电,如光传输设备、PCM 接入设备。 有些设备可以采用直流供电,也可以交流供电,主要取决于设备配置的电源板是交流的还是直流的。 采用交流电源供电的电力通信设备,一般从电气二次专业UPS 电源取电,此时,要和二次专业充分沟通,以保证有预留的电源端子可以接入。 一般情况下,直流电源线的范围有:通信蓄电池组至通信开关电源段, 通信开关电源至直流配电屏段,直流配电屏至光传输设备、至 PCM 设备等通信设备段。有些项目在没有配置直流配电屏的情况下,则由通信开关电源馈线单元直接接线至通信设备。

从电缆的芯数来讲, 因通信供电系统属低压直流供电回路,故通信设备直流电源线宜选用 2 芯电缆,也可选用单芯电缆。 通信开关电源的交流进线宜选用 4 芯,通常选用 3×25+1×16 芯数已经足够。

从电缆的绝缘类型来讲,电缆的绝缘特性应能满足运行可靠性、施工和维护的简便性以及允许最高工作温度与造价的综合经济等因素。 通信电源系统,不宜选用普通交联聚乙烯型电缆,宜选用聚氯乙烯电缆(即 VV 型)。

从电缆外护层类型来讲,在潮湿、含化学腐蚀环境或易受水浸泡的电缆,其金属层、加强层、铠装上应有聚氯乙烯外护层,水中电缆的粗钢丝铠装应有挤塑外护层。 在人员密集的公

共设施场所,以及有低毒阻燃性防火要求的场所,可选用聚乙烯或乙丙橡皮等不含卤素的外护层。 防火有低毒性要求时,不宜选用聚氯乙烯外护层。 电缆承受较大压力或有机械损伤危险时,应具有加强层或钢带铠装,在流沙层、回填土地带等可能出现位移的土壤中,电缆应具有钢丝铠装。 敷设在桥架等支承较密集的电缆,可不含铠装。 放射线作用场所的电缆,应具有适合耐受放射线辐射强度的聚氯乙烯、氯丁橡胶、氯磺化聚乙烯外护层。 保护管中敷设的电缆,应具有挤塑外护层。 通常情况下,通信电缆采用聚氯乙烯阻燃电缆(即 ZRVV 型),铠装(代号22)不作硬性规定。 作者曾经在深圳钰湖电厂通信改造工程中遇到过项目业主要求电缆铠装的情况,根据现场勘察,全部通信电缆均通过电缆桥架进入通信设备机房,机械损伤及其他可能的风险(如小动物撕咬等)很小,故最终没有进行设计变更。

从金属屏蔽来讲,选用控制电缆的情况下,才考虑屏蔽电缆,当电缆本身具有钢凯、金属套时,应充分利用其屏蔽功能。通信设备用电缆在导体截面积很小时,如(2mm×4mm)可以考虑采用控制电缆,而一般情况不采用金属屏蔽。

从电缆导体截面积来讲, 计算电缆截面积有三种方法:电流矩阵法、固定压降分配法、最小金属用量法。 常用的方法是电流矩阵法,结合通信专业的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截面积。 电流矩阵法,就是用公式来计算电缆截面积:

式中:ρ 为铜导体的电阻系数, 取 0.0184;Ica为计算电流;ΔUP为回路允许电压降, 通信设备直流供电是-48V;L 为电缆长度,如乐昌峡水利枢纽项目中,直流配电屏至光传输设备的电缆长度是 18m, 传输设备 (华为 OSN2500) 的额定功率约457W,计算电流 Ica约 20A,取 10A

通过公式计算,截面积约为 1mm2,根据通信专业特点 ,按照习惯,一般取电源线截面积在 10mm2以上,结合本工程经济特点等实际情况,最后选取电源线为 ZR-VV-1.0-2×6mm2型号。 不过为提高通信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以后的设计中,尽量避免选取10mm2以下的电缆作为通信设备电源线。

四、通信设备电源线缆选择时需注意的问题

在直流电源线缆的选择方面,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电缆允许的通流量的大小;70mm2以下的电缆需要按照 4A/mm2的通流量进行计算;90mm2以上的电缆需要按照 2.5A/mm2的通流量进行计算;应当选择铜芯电缆。

此外,在电池电缆和直流负载电缆的选择方面,通常有这样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YD5040-1997/2005)中 ,应考虑从电池组侧电池连接端子到用电负载侧输入端子压降不超过 3.2V(一般不超过 3V),其中直流配电屏内压降不超过 0.5V。 电池电缆和直流负载电缆的截面积 A(mm2)关系:

式中:ΣI 为流过导线的总电流,A;L 为导线回路长度,m;U 为导线上允许压降;K 为导线的导电系数 (K铜=57,K铝= 37)。 根据公式电池电缆和直流负载电缆的截面积 A (mm2)关系, 可以对导线的型号进行选择。 例如, 铜导线上总电流为200A,允许压降 3V,导线回路长度 40m 或 100m。 当 L 为 40m时,A=200×40/57/3=46.8mm2, 即选择截面积不小于 50mm2的电源电缆。 当 L 为 100m 时,A=200×100/57/3=117mm2

,即选择截面积不小于 120mm2的电源线缆。

考虑到通信电源系统的供电方式有所不同,因此在对通信设备供电电源线缆的选型时,应该逐段进行分析计算,逐段确定电源线缆的型号。

结束语

工程实际中电缆型号的选择比较困难,需咨询电气二次专业,通过本文的总结,可以得到了一个基本的解决办法。 电力通信工程设计过程中,对设备电缆的选择,一般从电缆型式和电缆截面积等方面考虑,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电源线。

参考文献

[1] DL/T 5044-2004 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S].

通信电缆篇7

关键词:电力通信;光缆线路;设计;施工

前言

设计是施工的前提,施工是对设计的实施,所以二者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因而为了确保电力通信光缆线路安全高效的运行,必须在设计和施工方面下功夫,尽可能地确保电力通信光缆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从而更好的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

1 电力通信光缆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电力通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电力通信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自“十二五”以来,我国在电力通信基础设施各方面的建设力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机械化和自动化,且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在电力通信工程中,加强光缆的应用已成为不二选择。而光缆的类型较多,为了更好地强化电力通信光缆的设计与施工,就必须结合实际针对性的选择光缆材料。就当前来看,常见的光缆材料主要有OPGW、OPPC、GWWOP、MASS、ADSS 光缆。具体情况如表1 所示:

2电力通信线路的发展与现状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电力通信网络经历了一系列发展时期,是一个逐步由小变大,由孤立到联合的过程。七十年代,微波通信初露端倪,一些地区也形成自己的通信网,但全国范围的通信干线尚未完成,这种通信落后状况造成了大量大面积停电事故,给生产带了很大不便;而进入八十年代,信息技术出现,各种新兴技术如光线、卫星、数字微波等技术开始于电力网络相结合,发展出了电力通信新模式,而1978 年国家批准建设电力通信专用网络,更是拉开了电力通信大建设的序幕,在之后的时间里,电力通信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相关设备和网络也在不断完善。

目前我国正在“十二五”计划实施阶段,各行各业,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都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而随着工业机械化、自动化的逐步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对于电力的使用也是与日俱增,这就要求电力线路建设不断更新换代,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架空线及地下电缆就逐渐暴露出了不足。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能结合二者优点,扬长避短的新兴线路材料。在这种背景下,光缆线路便应运而生。

3电力通信光缆线路设计施工要点

3.1电力通信光缆线路设计要点

通过上表和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虽然电缆之间大同小异,但是也有着一定的区别,且就电力通信工程的实践来看,由于ADSS 光缆的应用范围最广,这主要是因为其可以与现有的高压输电杆塔进行同步搭设,不仅便于操作,而且还能节省工程进度和成本,所以本文将其作为设计对象,以下就其设计要点进行简要的分析。

3.1.1线路路径勘察设计技术要点

在电力通信光缆线路设计中,首先需要对其线路路径进行科学的勘察。在勘察工作中,主要是对电力通信光缆线路的走向进行设计,所以必须在确保通信质量的原则下,尽可能地选择具有便于到达且易于维护的线路,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少走弯路,以稳定、坚固的地区作为首选,比如主干道的两边。但是一般不再地基稳定性较差的区域实施。

3.1.2 光缆型号的设计技术要点

虽然确定了以ADSS 光缆对电力通信光缆线路进行设计,但是由于ADSS 光缆的类型较多,所以在确定其类型时,还需要紧密结合实际需要强化对其的设计。因为光缆需要与现有的高压杆塔上同步搭设,所以必须对杆塔自身的承重和线路的分布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明确,尤其应结合工程所在地的气象条件,以及线路的断面与特殊的跨越点等方面,对电力通信光缆线路的每个节段之间的跨距进行确定,并结合其挂点之间的落差以及最大的承受力与最大的风速等方面的因素,再根据具体的跨距条件和张拉应力及弧垂等方面的关系,针对性的对其型号进行确定。这就需要在现场通过试验对其在最佳条件下的光缆进行选择,才能更好地确保其设计的科学性。

3.1.3张力设计技术要点

在电力通信光缆线路设计中,对于其运行张力的设计也十分重要,由于其和弧垂之间的对应关系较为明显,且风力带来的影响较大。尤其是风力越大时,杆塔的负荷也会相应的增加。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杆塔负荷、弧垂中心点与地面之间的高度、控制点的高度等,且运行张力的最大为安全系数的3 倍,其对整个光缆元件的尺寸以及弹性模量等均会带来影响,因而在张拉设计时应引起重视。

3.2电力通信光缆线路施工要点

3.2.1 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要点

(1) 基本准备要点

这一阶段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电力通信光缆线路施工而做的相关准备工作。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加强对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工程量进行仔细的核对,详细的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并为工程的实施明确职责,并切实强化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准备施工所需的各种设备和材料,从而为整个电力通信光缆线路的施工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2)技术准备要点

在电力通信光缆线路实施之前,在做好基本准备工作的基础上,需要及时的开展相关测试和检测工作。在对光缆进行单盘测试时,主要是对其外观进行检查,确保其外观严密而又整洁,无任何损伤的前提下才能用于测试。对于存在损伤的应记录,并加强对其的重点检测,在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时,主要是对其衰减常数、有无反射峰、散射曲线的平弧度等参数进行检测,再检查其外观参数是否满足设计的需要,并对其机械性能、几何性能、魇湫阅艿冉行审查,才能更好地满足整个施工的需要。而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做好光缆配盘工作,这主要是在复测路线之后对光缆敷设的长度进行确定,并确保光缆全程传输的质量需要,从而通过对光缆合理配盘将光缆接头数量减少,在促进敷设效率提升的同时更好地为维护提供便利。

3.2.2施工技术要点

(1) 路线复测技术要点

在电力通信光缆线路施工中,路线复测主要是为了确保通信得以正常传输的根本性前提,所以必须严格按照设计中的施工技术方案,对光缆线路敷设的路径和施工方案予以检查,从而更好地敷设光缆,同时还要测量路线地上之间实际的距离,尽可能地将检测误差降到最低。

(2)光缆架设技术要点

在对路线复测的基础上,就需要及时的对光缆进行架设。在光缆架设工作中,需要切实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架设所采用的设备必须符合实际需要,尤其是张力放线机与牵引机,并配备相应的滑轮。二是在张力放线过程中,应尽可能地确保放线匀速,并确保光缆始终具有一定的张力,这就需要在张拉过程中将其张拉力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在3000N 到4500N之间。三是在牵引时,光缆的顶端和牵引绳之间应进行网套,预防光缆的内部由于外力的作用而损害。四是在架设全程必须安排专人看守滑轮,避免光缆脱出。五是整个架设全程需要加强光电保护,并在滑轮的内部设置橡胶缓冲层,且不得在地面和粗糙面上拖拉,严防金属硬物刮坏光缆表层,因为一旦外防护层损坏后将直接导致其防水性能下降而形成电腐蚀,这是必须重视的问题,否则就会导致光缆通信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电力通信光缆线路工程中,只有切实掌握设计施工要点,并在整个工程中紧密结合实际强化对其的应用,尽可能地确保光缆的质量,对其路径进行合理的规划,严格按照规范加强对其的架设,最大化的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粟秋成.电力通信光缆线路维护系统的研究设计[J].科技资讯,2013,05:141-142.

通信电缆篇8

【关键词】电力通信光纤网络施工要点

随着电力通信网络的飞速发展,电力通信原有的载波微波构成的通信网络弊端日益突出,采用光纤传输系统替代原有载波微波为主的干线,将电力通信网络改造成智能光网络是电力通信今后的发展趋势。建造一个高质量的光纤通信网络系统,需要科学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一、通信光纤概述

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为载体,以光纤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采用现代化的高效率调制技术作为传输技术。ADSS同电缆通信相比具有损耗低、中继距离长、系统频带宽、通信容量大、抗强电磁干扰、保密性好、重量轻体积小、原材料丰富、成本较低,价格便宜等诸多优点和特性[1]。

二、电力ADSS通信光缆工程的施工准备

施工前进行现场勘察,包括勘察交跨电力、通信线路、公路、铁路、河流、住宅、农田,需要停电的线路与当地运行部门人员现场确认,记录好现场勘察记录。清除障碍物,与相关部门签署交叉跨越协议,搭建跨越架等,准备张力机,牵引机的操作场地及必要的安全措施。

光缆到货后,应对缆盘进行外观检验,特别是要重点检查外部护套是否有损伤。确认光缆盘上的铭牌信息,如盘号、光缆长度、外径及其他详细资料,以确保所交付的材料与采购定单相符。

光缆在施工前要用光时域反射计(OTDR)对光缆一端逐芯进行测试,把至少1KM长的测试光纤连接在OTDR和被测光缆之间,以提高被测光纤端头附近的分辨率,还可以采用光源和光功率计对光纤进行光衰减测试。光缆测量长度应与标签上长度一致,光纤中间不应有断点,测试曲线要平滑,中间不能出现反射波峰和损耗台阶[2]。单模光纤在1310nm窗口的损耗应小于0.35dB/km,在1550nm窗口损耗应小于0.22dB/km;光纤涂敷层表面应着色均匀,酒精擦试后不褪色和脱落。

光缆在敷设前,应根据复测的路由实际长度、全线路敷设环境与敷设方式等具体要求配单个光缆盘,尽量做到光缆整盘配盘,以减少中间接头。

三、电力ADSS通信光缆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

电力特种光缆线路展放主要形式一般与电力线同杆塔架设,管道为辅。

1、ADSS光缆架空挂点选择。ADSS光缆架放中需要注意除了空气动力性能外,还必须满足电气性能要求,因它架放在高压电场中,运行环境恶劣,架放及运行必须考虑电场对它的影响。空间电位小于12KV时,采用外护套为聚乙烯PE型光缆;空间电位12-25KV时,采用黑色抗电蚀材料的AT型光缆;大于25KV时,则应调整光缆挂点位置,使其降低到光缆允许值以下。确定杆塔位置时,要考虑电场强度影响,保证光缆对地及交叉跨越物的安全距离,杆塔自身的强度。三个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对双回路的杆塔,由于线路的一回路停电或线路改造,在选择挂点时要加以考虑,一般要求挂点不低于7米,无特殊情况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做,需要改动需经设计部门同意。

2、ADSS光缆施工要点。ADSS施工中光缆盘不得处于平放状态,不得堆放;盘装光缆应按ADSS盘标明的旋转箭头方向短距离滚动;缆盘装卸不得遭受冲撞、挤压和任何机械损伤。ADSS架设采用张力放线,使ADSS均衡受力,始终保持一定的张力而处于悬空状态,避免光缆着地使外层表面受损;因施工不当造成外皮伤害或磨损时,在长期的高压电场中运行,其表面易腐蚀,因此要保护外护套的平整光滑,这样能有效地减少电腐蚀而延长寿命;光缆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投影不应与导线和地线出现交叉,以免在风偏和摆动时产生鞭击;光缆不应与杆塔产生摩擦和碰撞;在光缆施放过程中塔(杆)上悬挂滑轮光缆通过滑轮向前牵引;光缆必须保持与居民区、铁路、公路、通信线路和其他电力线路的安全距离;悬挂光缆的金具必须装在杆塔可承受侧向拉力的塔材上,使杆塔受力最小;ADSS光缆的施工通常是在带电的线路杆塔上进行,施工中必须使用绝缘绳索、绝缘安全带、绝缘工具,风力应不大于5级,必须保持与不同电压等级线路的安全距离,即10kV以下大于0.5m、10kV大于1m、35kV大于2m、110kV大于3m、220kV大于4m的安全距离。施工中光缆不能与地面、房屋、杆塔、缆盘边沿等其他物体发生摩擦和碰撞;

光缆的弯曲是有限的,一般运行的弯曲半径≥光缆的外径的20倍,施工时弯曲半径≥光缆的外径的30倍;光缆受到扭曲将损坏,严禁纵向扭曲;光缆受潮和进水会影响其情能,施工时光缆端部必须做好防水处理;光缆的外径是与代表档距相配套的,施工中不得随意调盘,同时金具又与光缆外径相对应,也严禁乱用;每盘光缆施工完成后,通常预留有足够长余缆,以便在杆塔处悬挂和熔接;熔接时光缆余线要剪成一样长,以便盘余缆。引下线夹:主要是将从杆塔上引下或引上的ADSS紧固在杆塔上,不让其晃动,避免光缆外铠磨损,通常每隔1.5-2M配一只夹具。牵引张力一般控制在300-500kgf,牵引机应慢速启动至5米/分,如果情况正常,可逐渐平稳地增加到30米/分;一般情况下ADSS光缆施工一天一盘,不过夜。为防止ADSS光缆不致于在首尾塔处受到过度的侧压力,牵引机和张力机分别到末端和始端杆塔的距离为3-4倍的杆塔高度,引线方向与铁塔垂线的夹角要大于60度,不能满足时必须采用滑轮组。跨越放缆时,按施工方案检查各项准备,包括停电事宜、跨越架、监护人员安排、验电及挂接地线等。个别采用人力布放ADSS光缆时,便于两头布放,缆盘可放在放线区间的中间,先放一头;另一头以大“8”字形式步从缆盘中盘出,再进行布放;在高差较大的山区,缆盘最好放在较高一侧。ADSS光缆布放时,从缆盘放出保持松弛弧形状态,防止在牵引过程中打圈、浪涌、劲钩、表面磨损等现象发生。并由专人指挥,保持畅通的联络,发现有不正常情况时,应停止牵引。防震鞭与内绞丝的安装距离为50公分。

四、光纤的接续

光缆接续是光缆通信线路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光缆分支处,两段光缆联接处与端机设备联接处都需要进行光缆接续[3]。

对于光纤熔接机给出的估算值,笔者经过观察分析,同OTDR测试值相比较,有如下体会:只有当接头比较成功时,才与实际值接近;当光纤熔接发生气泡,纤芯变形等状态时,由于熔接机估算主要是从轴偏离,角度偏离估算的,此时差别比较大,机上显示值一般低于实际值作为对接头评价的参考方法是:对光纤端面光纤熔接部位进行综合分析。首先看熔接部位是否良好;其次看估算值。一般大于0.1DB时要重新熔接。对于ADSS应以OTDR测试数据为依据。ADSS建议在放线后对所有光纤的衰减进行测试。该项测试应在ADSS接头熔接的过程中完成。任何问题都会立即识别出来,这一阶段测试所使用的设备应与盘测时用的设备相同。上述两套测试的衰减数据应进行比较以确保没有问题。

五、结论

总而言之,针对电力系统特点,科学的做好电力通信光缆的施工,严格执行各种规程,可以避免人身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的发生,大大提高通信施工的抗风险能力,电力通信系统能够更好的稳定运行,使我们的电力安全生产更加可靠高效。

参考文献

[1]张煦.光纤传输系统设计.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20(12):87-89.

通信电缆篇9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信息化技术与电力通信的联系也日益紧密,智能设备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电力通信网中,作为电力系统重要通信网络之一的网络--光缆,也被广泛运用于电力通信网络中。由于许多电力通信重要业务,如自动化通道、变电站图像监控、调度电话等业务的主要传输通道都是光缆网络。光缆在电力通信网络中担负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网路通信信号传输通道,之所以选择光缆作为传输介质,它的三大优点(高传输容量、传输信息密度大、有较高安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也是电力通信中广泛运用光缆网络的重要原因。我们一般是在光缆网络发生故障后对其进行维护。当机房中的相关负责人员发现无光告警(即系统的收光端无法接受到光信号)时,相关维护人员需测试光纤,找到故障所在,之后进行维修和维护。还需注意的一点是,即使维护人员已经确定事故位置,进行维修前还必须在仔细查询故障光缆的资料后才能进行维修。如此,必然存在一些缺陷,如:对故障的判断不够精确;人的反应速度与抢修进程正相关(可能维修不及时,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无法正确预知手工测试,光纤劣化等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普及,光缆规模逐渐扩大,数据越来越庞大,管理也愈发困难,传统的人工管理显得十分乏力,而且在检索方面也会产生极大的困难,会给抢修工作带来不便。光缆监测系统拥有布线地图、故障距离显示及早期警报等功能,可对光缆网络的工作情况进行二十四小时自动监视。一旦光缆网络出现异常,光缆监测系统能够准确而快速的报警,自动报告相关负责人员,并在相应仪器上显示出故障所在地,与机房的距离等关键信息,从而实现对光缆网络的优化管理。将光缆监测系统运用于通信网络中,既可以对网络故障进行及时的处理,又能将处理损失降低,能够满足当下电力通信网络的需求。

一、光缆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

光缆监测系统作为新一代光缆告警监测系统,它能在出现传说故障前及时告警,出现故障时及时分析故障的原因,并能精确定位故障点距离,提高快速抢修时间。AIU光功率监测单元通过采集通信光功率然后分析通信光功率,然后送至检测中心(MC)分析处理,实现光功率动态变化的告警监测。当异常出现时,AIU光功率监测单元会自动将故障报告及报警信息传输至监控终端,终端内的相关软件会依据故障报告对命令进行相应切换,之后向测试端发出相应指令,启动反射测试系统采集故障所在位置并对故障通路进行测试,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确定故障的类型、故障发生的位置等,并自动将以上信息进行存储,便于后来的查询与调取。监测中心的基本原理,监测点接收到远程AIU光功率监测单元的告警之后,分析所发生的监测路由。然后由监测中心通过远程OSU程控光开关选择被测光纤,远程OTDR发射不同于通信波长的监测光,WDM服用监测光到传输网络中,检测中心接收都OTDR的测试曲线数据之后进行分析,计算馆长点位置等数据。最后由GIS定位及声音等多种形式进行故障通知。

二、光缆监测系统的结构

光缆监测是集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网络通信及光学测量等现代通信技术于一身的系统,能够实现对光缆系统故障在线的自动监测。是现在故障在线监测主要依靠光缆监测系统的三大部分—上机位,OTDR测试模块和监测模块。光缆监测系统的三大结构,监测站、通信网络及监测中心。

1、监测站。通常在通信站点安装监测站,监测站由光功率监测模块、远程监控工作站、OTDR模块、电源模块、程控多路光开关模块及通信模块等构成。光功率监测模块通过采集和处理被监测光功率信号来实现对传输大量基本数据的在线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快速而及时的上传给监测站和监测中心;然后由监测中心对各方数据进行相应整理和分析,对光功率变化超出门限值的监测站点发生告警并判断发生故障的具体光缆点,并自动、迅速启动相应监测站的程控多路光开关和光时域反射仪,测试相应故障光缆段;监测站将测试所得数据上传至中心,最后由中心将实测数据与标准数据比较分析,进而确定故障类型及故障点所在位置,并告知相应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2、通信网络。通信网络即为数据通道,它将监测中心与各监测站联系起来。当监测中心与各监测站信号中断时,各监测站依可据监测中心配置的标注数据独立完成相关测试,从而确保电力通信的正常进行。

3、监测中心。资源维护工作站、网桥池、系统管理工作站、中心数据库服务器等,共同组成了监测中心。各监控分站的资料由监测中心统管,可进行远程监控,也可提供时间分析、光缆老化的预警及管理缆线等,能实现数据的全盘掌握。备纤监测和在线监测是系统检测的两种方式

1、备纤监测。通常备纤监测适用于有较高正常通信质量且网络资料丰富的地区,能够使空闲资源监测方案得到较高效运用。该监测的优点是管理简单,对正常通信没有影响及有效利用资源监测光缆异常,但该监测需对光纤资源有一定的占用。合理运用备纤监测能实现资源的高效管理。

2、在线监测。在线监测建立在已有的电力通信基础之上,运用分光器对百分之三的电力通信进行相应光功率测试分析,正常通信的通信光光功率占百分之九十七。分光器能动态的将正常的通信光波与测试光波符合在一条光缆中进行传播,在进入相应接收设备之前,为避免通信信号干扰,可使用滤光器先将测试光过滤掉,只接收相应波长的通信光。在线监测可以优化通信线路,但当通信线路接入时会对正常通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光缆监测系统的三大功能体系

光功率自动监测功能、光缆自动监测功能和光缆维护功能是光缆监测系统的三个主体功能,现分述如下:

1、光缆自动监测功能。光缆自动监测功能受计算机相关程序调控,能自动对光缆进行一系列故障测试,并将测试结果曲线与光缆标准曲线进行比对,如有异常,能快速准确的定位故障点,方便维修人员及时维修。

2、光功率自动监测功能。在线监测光缆监测系统中的收光功率是光功率自动监测判断光缆故障是否发生的主要依据。自动监测系统根据标准收光率与实时收光率之间的差距来判断光缆是否出现故障。当实时收光率与标准收光率之间的差距大于阀值时,根据超出大小输出不同级别的警告信息,此时自动监测功能还将自行触发光时域反射仪,对故障发生断进行准确判断,以便机房人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光缆维护功能。告警故障管理、通信值班管理及光缆纤芯管理共同组成了通信调度应用管理的全部功能;空间资源管理、光缆线路资源管理、线路支撑网资源管理、光缆光纤配线管理、机房设备管理及电缆线路资源管理共同构成了光缆管理功能。

四、结语

通信电缆篇10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five city telephone cables changeover non-disruptive methods,details the background of non-disruptive cutover,preparation,implementation steps,requires attention to the selection changeover unit method of construction.

关键词: 市话通信电缆;非中断性割接;方法

Key words: city telephone cables;non-disruptive changeover;method

中图分类号:TN91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0-0155-03

0引言

随着北京军用市话网通信保障需要和通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市话通信电缆割接的隐蔽性、有效性、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日益突出。非中断性割接无疑是影响用户最小的割接方法。然而,无论在技术、操作,还是组织层面,非中断性割接都需要局内外多个要素密切配合,组织实施的复杂性十分突出。只有方法得当,环环相扣,多要素协同配合,才能圆满的完成割接任务。本文总结了非中断性割接的五种方法,从选择背景、前期准备、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1新旧机房过桥式局内缆线非中断性割接

1.1 缆线割接背景通常应用于新旧交换局(含配线设备)之间在局号和电话号码不变情况下,按照原规模,转移全部用户到新建局设备的割接。特别在走线通道和配线模块容量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该方法。

1.2 割接前准备工作

1.2.1 本地用户落地新局割接之前,新局将本地用户先落地,并进行新老局用户号码校对。新装移机号码要登记清楚,使资料准确可靠,给割接工作带来方便。

1.2.2 校对电缆配线表割接之前,应进行校对电缆配线表,依据现有配线表标明的配线区线号和用户电话号码与总配线架一一核对,如发现配线表与配线架线位不一致时,则应立即改正。

1.2.3 制订新旧电缆配线表应在核对好的旧配线表的基础上,对应地划出新的分线设备启用线序及配线区编号和配线区线号,并反映出新旧电话号码。

1.2.4 过桥电缆敷设在新旧局之间敷设一条相当于实有用户数量对等的过桥电缆,此缆作为启用新局前的临时用户电缆,分别成端在新旧局配线架直列上待用。

1.2.5 布放复接跳线与绝缘隔离片安装旧机房将过桥临时用的直列与在用用户直列用跳线进行复接,并装好保安器,新局将过桥临时用的直列与正式用的直列用跳线进行复接,待新复接的跳线校对完毕后,用绝缘隔离片将配线架横列相关弹簧排进行隔离,如图所示。

1.3 割接实施步骤一切准备就绪,即可实施割接。割接的时间,一般在夜间零点开始为宜,因为在这个时间电话使用率不高,割接实施方便,即便出现问题不会影响更多的用户。

1.3.1 用户电缆割接新旧机房与局外割接小组取得联系后,局外电缆割接点逐对改接,改一对通知新局在正式用的直列上插入保安器,旧局在原有直列上拆下保安器,割接即告完毕,如图所示。

1.3.2 启用新局缆线割接新局直列与横列割接小组取得联系后,直列割接小组撤除一对复接跳线,横列同时拆下绝缘隔离片,割接即告完毕,如图所示。

1.3.3 割接时,总配线室实施电路测试和用户拨打,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解决。

1.3.4 全部割接完毕后,应及时撤除过桥电缆和复接跳线,以免发生故障。

2新旧机房复接式局内缆线非中断性割接

2.1 缆线割接背景该方法应用背景与第一种方法基本相同,当不具备布放成端过桥电缆条件时选用。

2.2 割接前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是割接前首要大事,准备工作做得越细致越好,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2.2.1 临时停止装移机割接之前,一定要有一段时间停止装移机工作,因为在割接之前,还要做许多技术、业务准备工作,如果装移机不加限制,则容易造成割接混乱。一般说来,在停止装移机时,应事先通知相关单位做好准备,对特殊用户要求装机时,可由工程施工组织者和配线室,掌握装机号和线位,这样可以使资料准确可靠,给准备工作带来方便。

2.2.2 校对电缆配线表当停止装移机后,应立即着手进行校对电缆配线表,要依据现有配线表标明的配线区线号和用户电话号码与总配线架一一核对,如发现配线表与配线架线位不一致时,则应立即改正。校对配线表的目的,主要是避免在割接过程中或割接后出现差错。

2.2.3 制订新旧电缆配线表应在核对好的旧配线表的基础上,对应地划出新的分线设备启用线序及配线区编号和配线区线号,并反映出新旧电话号码。

2.2.4 电缆复接电缆复接是此次割接准备工作之一,它是关系割接成败的重要环节。复接前,对新旧电缆应进行对号和编线(全色谱电缆也应对号和编号),以免接错。一般来说,复接属于临时性复接,因此只对用户的线对进行复接,不作为长久使用。

2.2.5 布放跳线与绝缘隔离片在新机房配线架直列装好保安器,根据电缆配线表,对有用户的线对布放跳线,待新布放的跳线校对完毕后,再把新跳线连在配线架横列上,并用绝缘隔离片将配线架横列相关弹簧排进行隔离,而旧机房总配线架横列准备好绝缘隔离片,为实施割接时待用,如图所示。

2.3 割接实施步骤一切准备就绪,即可实施割接。割接的时间,一般在夜间零点开始为宜,因为在这个时间电话使用率不高,割接实施方便,即便出现问题不会影响更多的用户。

2.3.1 正式割接时,要成立割接总指挥部和每个割接实施小组,有专人指挥,分工掌管,并在新旧两个机房、总指挥部装好专用直通电话,以便相互联系。

2.3.2 当总指挥部下答割接开始时,新旧两个机房割接小组取得联系后,在新机房配线架横列拆下绝缘隔离片,而旧机房配线架横列同时插入绝缘隔离片,割接即告完毕,如图所示。

2.3.3 割接后,总配线室实施电路测试和用户拨打,如发现个别漏割或其它问题时,应及时进行解决。

2.3.4 割接完毕,全部用户转移到新的机房后,各割接点电缆复接的接头,应及时进行正式接续,切断旧机房电缆,不要拖延,以免发生故障。

3两局间中继缆线非中断性割接

3.1 缆线割接背景这里指由于两局间中继电缆使用年限长,经常发生故障,电气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需进行全程中继电缆更换,并按照原电路使用现状,将全部电路割接到新电缆上,所实施割接的一种方法。

3.2 割接前准备工作

3.2.1 校对电缆配线表割接之前,应校对电缆配线表,要依据现有配线表标明用户电话号码与总配线架一一核对,如发现配线表与配线架线位不一致时,则应立即改正。

3.2.2 电缆对号割接前,应对甲乙两局的新电缆进行成端对号(全色谱电缆也应对号),以免接错。

3.2.3 布放跳线:根据电缆配线表,甲乙两局分别在配线架新直列与横列布好新跳线,并进行对号,甲乙两局配线架新直列准备好保安器待用,如图所示。

3.3 割接实施步骤

3.3.1 正式割接时,甲乙两局割接小组取得联系后,在配线架新直列上同时插入保安器,拆下旧直列上的保安器,割接即告完毕,如图所示。

3.3.2 割接后,两个配线室将横列上旧跳线撤除,并实施电路测试,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解决。

4局内缆线非中断性割接

4.1 缆线割接背景通常对配线模块更换时,将直列模块更换,并按照原用户使用现状,将全部用户割接到新的直列模块上所采用的一种割接方法。

4.2 割接前准备工作

4.2.1 校对电缆配线表应依据现有配线表标明用户电话号码与总配线架一一核对,如发现配线表与配线模块线位不一致时,应立即改正。

4.2.2 布放电缆割接前,布放的新电缆成端在配线架新直列上,并与局外预定割接点电缆对号(全色谱电缆也应对号),以免接错。

4.2.3 布放跳线:根据电缆配线表,在配线架新直列与横列布好新跳线,并进行对号,配线架新直列准备好保安器待用,如图所示。

4.3 割接实施步骤

4.3.1 正式割接时,局内和局外割接小组取得联系后,局内在配线架新直列上插入保安器,局外在电缆割接点逐对改接,改一对通知局内拆下旧直列上的保安器,割接即告完毕,如图所示。

4.3.2 割接后,配线室将横列上旧跳线撤除,并实施电路测试和用户拨打,如发现个别问题应及时处理。

5中转机房与主机房、局外缆线非中断性割接

5.1 缆线割接背景通常指更换两机房之间的电缆,并更换中转机房配线架,按照原有电路使用现状,将全部用户割接到中转机房新配线架上的割接方法。

5.2 割接前准备工作

5.2.1 校对电缆配线表主机房与中转机房应依据现有配线表标明用户电话号码与总配线架一一核对,如发现配线表与配线模块线位不一致时,应立即改正。

5.2.2 电缆成端主机房新电缆成端在配线架新直列上,中转机房成端在新建配线架直列上,中转机房与主机房、局外预定割接点电缆对号,以免接错。

5.2.3 布放跳线主机房根据电缆配线表,在配线架新直列与横列布好新跳线并进行对号,配线架新直列准备好保安器待用,中转机房将新配线架内外线用跳线连接好,线序对号校对完毕后等待实施电缆割接,如图所示。

5.3 割接实施步骤

5.3.1 正式割接时,主机房和局外割接小组取得联系后,主局机房在配线架新直列上插入保安器,局外在电缆割接点逐对改接,改一对通知主机房拆下旧直列上的保安器,割接即告完毕,如图所示。

5.3.2 割接后,配线室将横列上旧跳线撤除,并实施电路测试和用户拨打,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3.3 全部电路转移到新的配线架后,切断电缆撤除中转机房旧配线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