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4 04:35:56

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

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篇1

关键词:学前教育;职业道德;培育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过程中,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制定既是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走向,又从现实层面关注中国老龄化问题和家庭养老问题。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中国学前儿童量虽然不会出现量上的激增,但较比2015年以前将会有数量上的递增,所以,在未来五年到十年,关注学前儿童的成长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对于入园的适龄儿童他们的成长又将成为离开父母襁褓必经的过程。此时,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能否从心灵上感悟幼师基本职业道德并化成点滴行动是非常重要的。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及内容

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一定工作岗位中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

(一)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并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内容中最基本的素养,但当幼师把爱岗敬业化成无私奉献的精神时,这一职业操守在平凡中将寓意着伟大。2012年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代课老师张丽莉就是最好的爱岗敬业的典范。张丽莉当时只是一名普通的代课老师,可是她爱学生,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这一工作岗位,并由衷的敬重它。当她护送孩子过马路时,两辆大客车相继碾压过来,此时,她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把灾难留给自己。张丽莉老师尽管失去了双腿,却给孩子们插上了最美的翅膀,尽管她没有给我们上过一次课,她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生命诠释了爱岗敬业的奉献价值。

(二)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就是从业人员在自己从事的岗位中忠诚于自己的想法,信守诺言讲信誉。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幼儿园教师将是继父母之后新出现的启蒙教师,幼儿园教师的言和行将直接影响着学前儿童的身心和行为发展。此时,幼儿园教师必须做到言行一致,用自己良好的诚信人格引领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

(三)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就是在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工作中,无论对谁都按一个标准来执行。学前儿童也会像成年人那样渴望被得到认可,甚至他们被认可的愿望更加强烈一些。所以,幼儿教师要公正客观的对待每个孩子,不徇私情。

(四)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就是指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中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提供满意的服务。服务群众有利于自己个人价值的实现,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幼儿教师服务的对象有着相对的特殊性,他们服务的对象是身心行为发展都不成熟的学前儿童,他们在离开父母百般依顺的温室环境后,进入幼儿园后在短时期内很难形成良好的身心行为,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强化这种服务儿童身心和行为发展的意识,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和幼儿园和谐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五)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是指从业人员将自己个人的全部哪怕生命投入到社会、工作中去。既然讲奉献,那就是不计报酬不计回报,哪怕奉献自己的生命都是义无反顾的。在这个戾气深重的复杂社会里,我们特别愿意把幼小的儿童交托给张丽莉这样的老师,那是因为他们始终把孩子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兢兢业业,甚至去牺牲自己的生命。

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培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是职业道德形成的重要载体

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是有意识的自觉地行为。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规定幼儿教师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例如,有一个幼儿教师要到学生家进行家访,可是她却穿着露脐装,夹板拖鞋来到学生家。等这位幼师家访完后,学生的家长无论如何都要自己的孩子转学,幼儿园园长非常不解,认为别的小孩想进都进不来,而他们为什么非要转学?待园长知道真相后,才知道正是这位幼儿教师的穿着和打扮这样的生活细节带来了问题,所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培育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

(二)专业学习中的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道德形成的根本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在专业学习中强化职业规范重视技能训练。每一个行业都有行业规范,幼儿教师岗位也不例外。作为幼儿教师他们的职业规范最基本的就是爱学生,奉献他们的爱心、耐心和诚心。专业学习是为了培养学前专业学生对待学前儿童的基本素养,基本素养的养成为进一步认识幼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强化这种意识做下了铺垫。同时,学生在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时还要不断加强个人的职业道德技能训练。例如通过考取《育婴师》证,培养能够照料、护理和教育学前儿童的工作。

(三)社会生活中的实践是职业道德形成的重要落脚点

每一行业都有每一行业的职业情感,大学生在没有正式进入到某一岗位时,职业情感是很难在心里生根发芽的,因此,大学生在投入到工作岗位之前,进行相应的社会生活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例如,定期安排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孤儿院进行慰问演出活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传递学生们的爱,同时又让孤儿院的孩子能够感受到爱,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实时的提高自身的职业情感和责任感。总之,职业认同感是职业情感的晴雨表,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必然产生良好的职业情感。对于社会和国家而言,每个幼师的职业主人翁角色的提升将会大大提高社会的和谐程度。

作者:姬莹 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篇2

论文摘要:由于司法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其职业道德就更显得重要。因此在司法会计专业建设当中,必须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良好的实践能力。

司法会计,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司法实践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新兴职业,由于其兼具司法和会计两方面的性质,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开办司内法会计专业的院校,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一、我院司法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一)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

作为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应该是贯穿始终的,我院也一直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各种活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基础道德教育并不等同于职业道德,相比而言,后者其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职业需要。目前司法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并未受到各方重视,也未真正开展起来。尽管我们在专业建设规划中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也在寻求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会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但不可否认的是,该任务的实施已明显滞后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工作,也影响到了司法会计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

(二)职业道德教育仍流于形式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无疑是一块主阵地,但是要通过思政课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显然不太现实。WWW.133229.cOm据了解,目前司法会计专业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仅限于思政课堂上。然而,单靠思政课来树立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思政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形势与政策教育,当然包括一些基本的职业道德的观念,但是由于课时有限,根本无法展开;另一方面,由于思政课教师并不懂专业,也无法从职业角度入手,更加系统深入的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正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以往人们普遍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只是一种知识的传授,它要求学生能牢记职业道德方面的规范和准则,实际上这种缺乏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职业道德教育中,则体现为偏重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传授,缺乏对道德选择能力和解决道德冲突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社会实践这一大课堂,致使学生在遇到一些现象和问题时无所适从。具体到司法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其表现主要是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职业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和体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其实“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与职业实践相联系的自我完善过程,逐步培养起相应的职业道德情感和职业道德信念,形成相应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品质”。

(四)职业道德教育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其目的最终还是希望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对于职业道德而言,其最终仍然是要依靠学生自我约束,通过内心世界的升华,从而达到行为的规范,而不是简单地凭借某种规定来强制。然而司法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很多学生对职业道德至若惘然,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挣大钱,而不是对司法会计职业深层意义的探究,没有意识到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性。

二、加强我院司法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构想

(一)提升职业道德教育在司法会计专业中的地位

作为高职院校,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固然重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因此,必须重视司法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将其提升到与司法会计检查、司法会计鉴定等职业技能培养同样重要的地位,既突出了专业的特色,又做好潜在风险的防范。此外,在后面的专业建设中,应加大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特别是相关理论的探讨、理解和融会贯通。

(二)开设司法会计职业道德必修课

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培养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校大学生尚未进入社会,思想相对单纯,在这种环境下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易于收到良好的效果。可以将职业道德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开设,加强司法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论学习。课程内容中可加进有关司法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通过分析讨论,寓枯燥抽象的说教于生动具体的案例剖析中,增加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感性认识,增强教育的效果。还可以与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检察院进行合作,聘请从事司法会计工作的专家,通过司法实践中的真实案例,用专题演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对司法会计职业道德的认知,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强化其法制观念。

(三)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职业道德只有让学生到事务部门这个大课堂中去实践、去锻炼,才能真正被学生领悟并外化为实际的职业行为。因此,应多组织假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工作的第一线得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客观公正、保守秘密、廉洁自律等职业道德行为的锻炼和养成。相关教师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督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反思和总结,加深职业道德对个人、用人单位和社会重要性的认识。

(四)注重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学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建设了司法会计实训室,可以在此张贴操作流程、专业操守、实训管理规定等内容,建设有职业特色的学习环境。在学院已有警务化管理和大思政格局下,学生已经具有了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遵纪守法意识,也有更充裕的时间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特别是司法会计协会,应该行动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各年级、各班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职业道德知识,践行职业道德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这一重要载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认知职业道德规范。此外,要利用校内网络、广播、刊物等媒体形式大力宣传职业道德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提升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于朝.司法会计学(第三版).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

[2]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案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龚文龙,黄通菊.论司法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4).

[4]黄通菊.司法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及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3(3).

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篇3

关键词:职业咨询;渗透;职业道德;价值

高校职业咨询的内容包含职业观念的指导,职业观念对大学生择业与职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而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观念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用人单位在挑选人才时也十分看重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因此在高校职业咨询中有效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突显其重要价值。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规范、道德意义以及道德活动。正如恩格斯指出“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1]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专业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激烈的市场竞争让企业之间不仅要注重产品质量的竞争,同时也要重视服务与信誉的竞争。在这种趋势下,用人单位不仅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与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也逐步提高,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立足于职场的必备条件。

一、职业道德对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的意义

1.职业道德是大学生对职业稳定的价值观和态度。由于文化价值观的不同,对于职业道德的理解存在两种取向,即从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两大向度对职业道德进行理解。在东方的内敛文化下,惯于从社会道德或规范、规则对人的规定性、乃至社会强迫性这一层面对职业道德下定义,更加突出的职业道德对人的限定性,强调的是职业道德不可侵犯的一方面。西方职业道德在强调企业利益的同时也尊重个人的权益,他们倾向于把职业道德看作一种价值观和能力,看作个人的一套处事原则,职业道德给人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处事原则,然而它并非不可变更的,职业道德是需要人灵活运用的,是与现实生活中现实问题密不可分的,是现实问题与职业道德的原则要求及人的智慧的整合。因此,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应融合中西方的观点,结合两大取向来看待职业道德可能更为完整。我们把职业道德界定为,人在基于一些基本的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待自己职业的一整套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和态度。[2]

2.职业道德是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的重要素质。2004年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向北京、广州、上海等600家用人单位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发现:用人单位最看重大学生的素质中前5个指标分别是:(l)专业知识与技艺;(2)敬业精神;(3)学习意愿高、可塑性强;(4)沟通协调能力;(5)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在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指标中列第一位的“敬业精神”,被用人单位视为大学生最欠缺的首位要素。这表明,大学生素质培养,特别是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十分重要。[3]因而,对于即将进入社会就业市场的大学生来说,树立敬业精神是成功就业的必要条件,是今后职业顺利发展和事业成功的重要素质。

与用人单位正好相反的是,在校大学生重视自身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我们于2010年在广州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等高校进行的“大学生职业咨询情况”调查中,当问及进行职业咨询最希望获得的信息(最多可选择3项)时,在校大学生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一项的选择排到了倒数第一位。如下表所示:

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如果与用人单位脱节,必然造成人职不匹配的结果,这也是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根源之一。而高校职业咨询的参与对象往往是咨询意向强烈,带着疑惑来咨询的大学生。因此,我们要利用好这个时机,在职业咨询中巧妙地把解决大学生的疑惑与引导其充分意识到职业道德是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基石有机结合。

3.职业道德是大学生职业竞争力提升与个人品牌增值的标杆。首先,职业道德反映社会与职业的需求价值。职业道德不是一般地反映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的要求,而是反映职业、行业以至产业特殊利益的要求。它不是在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而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它往往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道德传统和道德习惯,表现为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所特有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质,甚至造成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道德品貌上的差异。行业、企业的发展有赖于高效益的经济,而高效益的经济源于高素质的员工。员工的素质主要包含知识、能力、责任心三个方面,其中责任心是最重要的。而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从业人员其责任心是极强的,因此,职业道德能促进本行业及行业从业人员的共同发展。

其次,职业道德是大学生竞争力的软实力。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是人们基于对一种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工作责任心,也是社会对人们工作态度的道德要求。具有敬业精神的人会在内心形成对自己职业的高标准要求,从而使人们在从业过程中尽职尽责,保证工作高质量完成。用人单位十分看重毕业生的敬业精神。毕业生就业之初首先要获得社会认可的工作素质就是敬业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进入社会后靠能力吃饭、靠本事生存的严酷现实马上就会摆在面前,如果缺少敬业精神,即使有一定的才华,也谈不上有竞争力。

最后,职业道德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个人职业品牌。职业品牌是大学毕业生给予用人单位一种可以依赖的承诺与形象。企业要提高产品的质量,给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就必须要求职工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维护企业形象,力争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把个人发展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提升个人职业品牌的精神动力源动力,这也是与职业道德密切相关的,特别是服务性行业,如何给顾客提供服务和提供什么质量的服务直接就是职工道德的表现。

二、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职业咨询渗透道德教育中的运用

1.在职业咨询中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能力。大学生逻辑阶段的发展是道德阶段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没有较高的逻辑阶段的获得,就不会出现大学生较高的道德阶段的发展。只有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大学生的道德发展才具有可能性。大学生逻辑思维发展阶段实际上已从基本认知能力方面规定了道德发展可能达到的阶段上限。在大学期间大学生绝大部分时间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到了高年级为期两个月的专业实习期才与用人单位接触,所以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比较缺乏,这是客观必然。职业咨询中职业咨询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考虑大学生的两个道德认知因素:一是大学生所面临的职业问题或职业问题所处的环境。二是解决职业道德培养的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有些职业道德问题可能是相当复杂的,大学生可能只看到求职过程中自己没有被录取的结果,而并没有深究自己是什么原因没有被用人单位录用的核心根源。目前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品牌,企业在招聘时会十分关注大学毕业生的软实力是否与企业文化相匹配,特别是大学生对所应聘的工作岗位的职业道德的认知状况。

2.在职业咨询中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判断能力。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在本质上是一种寻求和解决道德冲突的方式,因此要知道一种行为是否道德,我们必须知道个体如何判断其所面临的情境。按照科尔伯格的看法,道德认知是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并集中表现在道德判断上。他认为道德判断是人类道德要素中最重要的成份,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动的前提。因此,他所研究的道德认知发展主要集中于道德判断的发展[4]。因此,大学生职业道德的成熟首先是其职业道德判断上的成熟,然后是与职业道德判断相一致的职业道德行为上的成熟。大学生职业道德判断能力包括大学生对未来职业道德观念、职业规范、职业义务、职业责任的认知与判断。职业道德判断力是大学生对职业道德言行合理的分析与选择。科尔伯格宣称,个体所处的道德推理的阶段越高,就越能更富有责任地行动。即使在个体面临不同于原本道德情境的新情境时,他仍能一如既往地按照判断为正当的情境的选择而行动[5]。所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判断能力可以减少其在求职时的浮躁与急功近利思想,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和企业的进步有机结合,获得更大地发展空间。

3.在职业咨询中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发展能力。科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发展,首先要具备其相应的逻辑理智发展条件,其次要具备其相应的社会角色承担发展条件。只有在这两个发展条件共同作用下,个体才能获得道德能力的发展。同时科尔伯格认为,个体道德发展的动力既不是来自他的先天成熟,也不是来自他的后天学习,而是来自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在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中,随着个体承担社会角色机会的增多,个体的道德经验不断结构化,不断同化吸收和调整平衡新的道德经验,从而使个体的道德结构产生新的质变,飞跃到新的水平。而个体的道德认知就是在一次又一次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质变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发展中相应的逻辑理智发展条件已经具备,但如果大学生只安心在学校中的学习,而不主动参与社会角色承担,则其还是不能获得道德发展。同样道理,如果大学生只安心在学校中的专业学习,而不主动参与职业的实践,或只是参与两个月短期的专业实习,最终是不能获得职业道德发展与提升职业道德发展能力的。因此,在职业咨询中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职业困惑的根源是其对社会和企业脱节与职业角色经验的缺乏,鼓励大学生从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或企业兼职中寻找原来职业困惑的答案。

三、运用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在职业咨询中渗透道德教育

1.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科尔伯格早期以道德认知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并特别重视儿童道德判断推理能力发展的具体表现。在他看来,“儿童道德成熟的标志是他做出道德判断和提出自己的道德原则的能力,而不是遵从他周围的成人的道德判断能力”[6]。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突出了活动过程产生的矛盾性和冲突性,有效地促使受教育者在痛苦、挫折和困境中经历道德判断的磨砺,获得促进个体道德发展的根本动力。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以道德两难故事为基本材料,让儿童对故事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并回答围绕该故事提出的相关问题,以此判断儿童所处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并引导和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方法。大学生相对来说身心发展已比较成熟,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经历,对问题往往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能对各种问题进行价值的判断,做出好坏的选择。在职业咨询中进行职业道德问题的讨论,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问出自己最想知道和最关心的职业问题,而在团体咨询中也能在其他同学的意见中找寻切实可行的方法。在团体职业咨询过程中,学生在咨询师和同伴的指导下,围绕职业道德领域内某一中心问题,交流意见、相互启发,弄懂问题根源所在,共同面对,并相互提供解决职业难题的原则与方法。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表达内心对职业问题的想法。大学生在咨询师、咨询同伴的启发下,在与师生的互动中,使学生发现自己和同伴的职业问题,能逐步解决原来的问题与困惑,并掌握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促使今后碰到两难职业问题时能以积极的心态与科学的方法解决。

2.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在职业咨询中的运用。根据大学生职业问题的类别,可以通过给大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个体职业咨询或一对多的团体职业咨询,运用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帮助其解决职业困惑。

首先,根据职业问题分类咨询。咨询师一方面要通过来访大学生的交流与职业测量表测出学生的主要职业问题,另一方面要积累和整理以往做过职业咨询学生的案例并归类。分类咨询有利于咨询师有针对性地选择职业道德两难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咨询师在给学生讲述职业道德两难案例时,应能让学生完全听懂并能复述出与职业问题相关案件中的情节,使学生能真正明确案例中的职业道德两难问题和矛盾冲突是什么。

其次,引发咨询者对道德两难问题的思考。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准备时间,还需就案例里的职业道德难题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时可采取先分小组进行,然后再集中的办法,让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咨询师要注意让学生就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辩论,要能引起学生职业道德认知上的冲突,以引发更深的思考和逻辑推理,要让职业道德发展阶段相邻的同学有相互交流的机会,使较低水平的同学能学到较高阶段的职业道德推理。

最后,通过总结与回访巩固大学生职业咨询的效果。讨论不要追求意见一致的结局,而应通过讨论达到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推理能力和认知水平的目的。讨论结束前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继续对该问题作进一步推导和传授学生现有水平还无法理解的高层次道德伦理,从而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积极思考和认知冲突,给他们提供学习职业道德推理的机会,提供高于他们已有职业道德水平的一个阶段的思维模式。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将有效促进大学生职业道德判断的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大学生未来职业道德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劳伦斯・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学[M].魏贤超(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篇4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246-01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职业特色不突出,缺乏针对性

现在的德育教材,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理想,道德情操等,而对生活中最普遍的最基本的首先要求有所忽视,忽视了“90后”职校生的主观需求个性特征,教材内容条条框框较多,要求多,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对职业教育的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很少涉及,职业特色不突出,缺乏行业的针对性。

(二)单方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题性作用

目前,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多是通过课堂进行的。教学方式上,大多采取过去台上教师讲授,学生台下听课的传统模式,只把职业道德看成是一门课程,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管理,完成教学任务及考试。很少与学生进行讨论,课堂上学生参与程度不高,从而导致学生对职业道德内容缺乏理解和内化,缺乏实践认知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参加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学所取得的效果有限。

(三)很多高职学校对职业教育不过重视,普遍存在轻视德育工作,认为谁都可以上课的倾向,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德育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

当前,高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但在不断进行完善,发展。我们应继续加大研究力度,不断锐意创新,探索新方法,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理解思路,增强责任感,促进高职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改革不断走向成熟,取得成就。

二、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职业道德是现实社会的主体道德,职业道德教育要与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相结合

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层层把关,形成全过程的教育和管理。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在校期间的教学,实习等各项工作,都要以职业道德规范的践行作为检验学生素质,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自把关,又相互沟通,形成教育合力,贯穿教学的全过程。(1)在课堂教学方面,要通过“两课“教育。“两课“教学在培养高职生道德及职业道德修养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传授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中国化的基本原理,一方面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教师要把各行各业的道德规范和典型事例融入教学内容中,注重在各学科中渗透职业道德内容,挖掘和提炼各门学科中的道德因素,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2)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只单单停留在课堂教学层面,而应贯穿学生各项活动之中。高职院校要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培养其创新能力和责任感。(3)职业道德的养成和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只有在职业道德训练和职业道德的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只有让学生到实践中去领悟,体会和感受职业道德,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加大,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实行办年或一年的顶岗实习,这为进行职业道德的实践提供了有利条件。高职院校应把握这一机会,方面聘请顶岗实习基地的管理人员或行业劳动模范担任兼职老师,在现场介绍该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行为规范;另一方面,由教师指导学生到实际操作的现场感受和体会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内涵,其效果是事半功倍。

(二)利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融合,做好职业道德教育的工作

要使高职学生形成较好的职业素质,就必须关注企业文化。重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和企业文化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把先进的健康的企业文化寓与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优化学生对企业对社会的认知,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养的了解,促进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和职业道德修养的升华。

(三)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在职业道德培养中的主体性作用

应重视发挥学生自身的自主性,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开展典型教育,组织学生讨论,增强学生参与度,使学生自觉能动地参与到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过程中,精心设计和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和为社会献爱心,为师生义务服务等活动。通过在这些活动,锤炼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的思想品质和团结自强向上的奋斗精神,从而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总之,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对高职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篇5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19402

总书记在中共中央2004年5月10日至11日召开的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才需求状况的不断变化,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较快,但中等职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此我们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刻的思考,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改进。

1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国家一线劳动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修养和职业技能,更快更好的适应自己的工作,能够增强我国劳动人才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推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1.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属于初中后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们对身边和社会上发生的很多事情缺少分析判断能力,不知道如何冷静理性的应对和处理问题,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明显的不成熟,同时,他们又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他们的思想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道德教育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其中,职业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完善他们的道德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水平,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从而促使他们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

1.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新世纪新阶段,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才的首要标准是思想政治素质。职业学校的特点是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从事具有一定技能性的工作,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第一线的劳动技术人才,这就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教育要结合个人特点和专业实际,引导学生具有与自己职业相匹配的职业道德,教会学生如何从正确的角度去看待和解决工作中面对的难题,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踏实勤奋,爱岗敬业,团结友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只有这样,学校才能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实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3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在当前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广大青少年亲身体验到现实与理想、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而对各种思想的交错起伏和相互冲撞,往往显得无所适从。我国已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可避免地引发一场意识形态的变革,如竞争意识,职业风险意识,创业和创新意识等等,面对种种新的意识形态,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很容易陷入困惑,去不择手段地追求经济利益,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学校也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使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满足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培养他们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引导他们树立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公平竞争意识,培养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进行。

1.4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页)围绕这一根本任务的实现,要切实加强思想建设、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民主法制纪律教育。职业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是直接面向社会的,并且其中相当部分将从事第三产业,直接服务在“窗口”行业,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直接体现着社会风气和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这就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具有较强的事业和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作好本职工作,自觉忠于职守,遵守行业道德,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作贡献。只有这样,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才能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2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道德教育的策略

2.1 强化理论建设,密切联系实际

中等职业学校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建设工作,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活动,而且是一种理论探索过程,从而用新的理论指导实践,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理论探索中,我们重点要搞清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道德的内涵不断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新的载体和形式也不断出现,职业道德不仅要解决好做事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好做人的问题,它内在地包含着对人的服务与关怀,不能忽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确立职业道德教育的合法地位,学校应该建立一个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实践等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研究小组,将职业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具体的教育过程当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够及时地去研究、去解决,总结教训,吸取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探索,以保证职业道德教育能紧密联系现实、紧跟时代步伐,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2.2 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

要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之中。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是把职业道德教育停留在课堂和书本上而缺乏行为规范的基本训练,那么后果必将是知能脱节。要充分考虑到职业学校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出其人本性,教学方法要体现多元性和灵活性,注重培养学生由“知”到“行”的提升,要把对学生的科学文化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做到在文化课、专业课教学中有机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于专业课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将职业道德与专业课紧密接合,根据不同的专业需要不同的职业道德这一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另外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活动,寓思想教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各项活动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职业道德规范。同时学校要加强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密切配合,邀请企业的一些劳动模范、优秀员工到学校做报告,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访问等等,学校还要加强与社会以及家庭的密切配合,以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网络。

2.3 注重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要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各项实习、实践和社会活动当中去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因此在实践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增强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非常重要,学校或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或社会实践时,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熟悉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培养其相关的职业道德习惯。譬如,参加军训时,让学生学习、体验军人的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严守纪律的职业精神;到工厂实习时,让学生学习、体验工人的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一丝不苟、注重信誉的职业道德风貌;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学校的接待工作,参与社交活动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竞争意识、敬业意识等。总之,要尽量多的让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引导他们不要单去追求自己的专业技术,还要同步追求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收到教育的实效。

2.4 确立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体系

有了高标准的评价体系,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才有衡量尺度,才会使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显出生机和活力,学校应建立对老师职业道德教育评价和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评价两种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确立时,应当遵循信度和效度原则,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可操作性。学生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学生职业道德理论掌握程度的检测标准和学生职业道德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应当重点评估学生的人生态度、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服务社会的意识等,教师的评价体系应根据学生反馈,学校检查等情况重点评估教师的业务素质、工作态度、工作成效、综合表现等等,运用适当的评价体系对师生进行量化管理和各项考核评价时要把职业道德教育的成绩纳入进去,进而得出综合评定结果,并及时根据评定结果表扬先进、批评落后,树典型,立标兵,以督促师生实行和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自觉性和持久性,保证职业道德教育永远充满活力。

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直接向社会职业岗位输送合格劳动者的任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比以往更需要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建设面临新的情况和挑战,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建立起适合各行各业特点的守法纪、讲信誉、讲公道的新的职业道德规范,同时要大力开展健康有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以丰富学生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道德境界,陶冶他们道德情操,将社会主义道德思想融汇到自己的职业道德实践中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

参考文献

[1]刘宽亮.高职高专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状况及对策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06,(8).

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篇6

论文摘要:绝大多数企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方面的水准,他们总是将人品、敬业,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因此探索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从我们对用人单位进行的多次调研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方面的水准,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质量。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否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发挥应有的作用,既要看其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看其对待工作的态度、责任心及是否减实守信。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应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探索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尤为重要。那么新时期如何在教学中能更好的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基本具备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从而缩短学生到员工之间的差距,能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 人才培养目标中,突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教育重要特征是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它侧重培养工艺型、操作型、应用型的中、高级技能人才。与此相适应职业学校德育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抓好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并把素质考核纳入学生的成绩考核之内,考核方式可以分为教师评定,学生巨评,以及结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任务完成的情况,实训操作是否符合行业规范等,教育学生断进取、勇于创新;火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wwW.133229.Com学校德育应紧紧抓住职业性这一鲜明特色,以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专业意识、技术道德意识为丰要任务。

2 课堂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

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先从课堂理论教学人手,逐步向养成教育和实践教学过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及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会自我职业生涯设计,根据市场需求择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十会实践,使学生能学用结合,知行统一一,并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为信念,将职业道德信念外化为行动。在实践中,可采用:一一年级以公共职业道德的基础理论教学为主,同时辅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职业道德的启蒙教育,重点讲述职业道德规范及职业生规划与设计的相关内容;在学生中开展“职业生设计大赛”,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认识自我,确立职业目标。二年级以行业职业道德内容为基本出发点,讲授内容以个案教学为主,可开设职业指导与求职面试技巧方面的选修课,举办以所学专业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座谈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三年级是以下企业亲身体验和结合实习实训为主的职业道德实践教学,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进行座谈,开设以“就业与创业”为主题的讲座,增强学生的职业情感,指导学生顺利就业。

3 注重在日常管理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素质包括很多方面,团队合作,交流沟通,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都在职业道德教育的范畴之内。这些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单靠说教就能达到的,学校要营造一个文明、卫生、优美、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勤工俭学,开展“文明小区建设”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品德;通过“文明班级”、“星级宿舍”的评比培养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的习惯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职业生涯设计大赛”、专业技能比赛等,提供给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从而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其次,在公共场所设置职业道德教育的格言、警句牌等,在校园网上开辟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网站或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开辟职业道德教育专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把择业观、职业理想等根植在广大学生的心中。

4 校企合作,共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行业要求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学生只有在职业实践中感受、体会和锻炼,才能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加强实习、实训,既是职业学校专业实习训练的需要,也是职业道德养成过程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在实训教学中更多的引入企业的管理元素,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做到实习车间和工厂合,学生和员工合,教师与师傅合一,从根本上让学生在校就接触到企业的文化氛围。实践证明,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职业性”、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做统一”,摒弃“坐而论道”,让学生在职业实践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增强道德选择能力,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

5 提升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形成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而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一是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二是建立专业课教师定期下企业挂职锻炼制度,以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体验性和实效性;三是从企业中聘请相关专家或从生产一线挑选品质高尚、有经验的师傅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充实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队伍力量;四是树。立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为全校教职工学习的楷模,同时挑选部分优秀教师有组织地开展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的科研工作,以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并逐步成为德育学科的带头人。此外,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完善师德的考核、奖惩机制和建屯有效的监督机制,建立“优秀教师”报告会制度,使“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成为每个教职工的自觉行动。

6 多方合作,就业教育贯穿始终

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篇7

[论文摘要]屡屡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学校作为培养会计人员的主要机构,在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在调查的基础上,强调了对会计专业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会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现代会计经过近60年的发展,职业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技术的进步却并未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从美国的“安然”事件到我国的“银广夏”事件,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高过会计职业技术。作为会计人员的主要来源——学校,在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上起着重要作用。

1对学校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调查

为了解学校在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其实际效果,笔者进行了两项调查。

1.1调查学校是否开设了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

通过对所在城市开设会计专业的4所职业院校的调查,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法律道德或法制教育课程的有4所,且都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开设技能实训类课程的有4所;开设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课程的有2所(都安排在第五学期),每学期安排过一次有关会计职业道德专题讲座的有1所,没有一所学校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

1.2调查本校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职业道德相关课程后的实际效果

调查分两组进行,第一组的对象为一二年级未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153位学生,第二组的对象为三年级参加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107位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是否参加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为学生接触会计职业道德的标尺,但这仅仅是形式上而已,大部分学生是出于考试需要,并未在思想层面认知;学校开设的法律道德等课程未能达到向学生传导会计职业道德信息的效果;学生对会计工作情境缺乏认识,认为“会计诚信”离自己很远;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来越被社会“同化”。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待加强。

2原因分析

2.1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尚未真正融入专业教学体系

学校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中,过去主要强调会计理论知识,侧重学历教育,后来通过示范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引导,开始注重对师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训课程所占比例得以提高,出于验收和就业需要,“考证”成为学校教育的又一侧重点。但对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还仅停留在枯燥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层次上,造成学生片面追求实用和自我专业价值,使今后在实际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培养失去了先天基础。

2.2缺乏浓厚的会计文化氛围

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实质,通常的做法是挂几幅会计名人像、贴几句会计法规、布置一间展室,学生在入校时参观过一次后就大门紧锁。而日常教学工作围绕考试考证转,学生管理工作围绕校纪校规转,课外活动围绕文娱体育转,没有将教育教学及学生活动与会计职业道德培养有机结合,达不到文化熏陶、潜移默化的效果,无法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2.3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专业脱节,教学形式陈旧

学校开展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以思想道德及法制教育为主,一方面理论性强、不易理解,另一方面,课程内容没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层次,与会计专业也缺乏紧密联系,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大部分的职业道德教育在“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教师反复说教的情境下开展,形式僵化,学生被动接受,其结果自然是“左耳进右耳出”;多媒体教学化身为放法制录像;难得有一次案例教学,又由于案例简单、缺乏新意、答案一目了然而变得无思考价值,学生自己都觉得参与讨论“太过幼稚”,也就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

2.4社会现象冲击学校道德教育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社会风气却变差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校德育造成了强大的冲击,真善美的学校教育和假恶丑的社会现象形成了两种对立,这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青年学生来说,很容易导致他们道德情感的迷失。

3加强学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3.1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计划

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职业道德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将“法律道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渐进教育理念运用到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中,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系列课程。通过“职业生涯与规划、法律道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经济法、会计法、就业指导”等课程的开设,循序推进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3.2加强学校专业文化建设

要努力开拓新形势下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进校园专业文化建设。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文体活动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3.3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

在开展专业理论教学时,教师除了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外,还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融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例如,出于粉饰会计报表的目的,将本应费用化的利息支出进行资本化,就会虚增当期利润。教师应指出,这是会计制度所不容许的,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抵制这种违法行为,使知识的外延得以延伸,陶冶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操。积极开展校内实训教学,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实训中要注意变换学生的岗位角色,使学生熟悉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流程,了解各岗位的职责要求。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知识。超级秘书网

同时,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将实践中遇到的有关职业道德问题加以整理,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补充教材的理论知识,化解学生在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认知矛盾,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3.4革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指导学生阅读会计方面的报刊、书籍,浏览会计专业网站,将其纳入过程评价,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有关信息,让学生了解真假会计信息的识别方法,学会如何自觉抵制经济利益的诱惑,使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思想,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聘请优秀的会计、审计人员及法院工作人员作为外聘教师,通过授课、专题讲座、参观等形式,对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技巧和经济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达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警世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研究编审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王合喜,董红星.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2004(2):34-36.

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篇8

(一)

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最终必然要依赖于科学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依赖于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作风的培养,依赖于严格的法纪观念和健康、文明行为习惯的确立。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首先必须抓好几个相互关联的基础性工作环节。

第一、注重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主导作用,这是搞好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基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良好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与支柱,大学生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正确地分析问题,冷静、妥善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坚定信仰、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热爱事业。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学校全部德育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深入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及心理特点调整课程设置,努力发挥“两课”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为在学生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抓好师德与教风建设是搞好职业道德教育的首要条件。教师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政治立场、品德修养、敬业精神,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和日常的行为举止对学生都有着最直接、最强烈的影响。学校必须以师德和教风建设为切入点,强化党员、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提高广大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形成一支有强烈事业心、责任感和勤奋进取精神的教师队伍,并以他们认真负责的精神教育学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以亲情和爱心来关心学生,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行为举止去影响学生。

第三、规范管理,强化教育,这是搞好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前提。高等职业院校一般建校时间较短,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校风基础,学生入学分数较低,整体素质不高,缺少良好的行为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不刻苦,做事不认真,敬业、精业、开拓、奋斗的精神不强。因此,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抓规范教育入手,首先根据具体情况,修订和健全学生学籍的管理办法及公共场所的管理办法,形成比较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并严格按照制度管理教学及校内各方面的秩序,奖优罚劣,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其次是把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努力强化管理的教育功能,推动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入学教育中,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端正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为重点,组织学生学习好学籍管理,校规校纪和文明宿舍、文明教室等规定,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努力学习、遵守纪律、讲文明、讲道德、讲卫生、珍惜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保证团结、奉献、向上、勤业、敬业的精神逐步成为学生思想的主流。

第四、创建良好的校园文明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为职业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校园文明环境硬件建设上,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加大投入,美化、绿化校园,逐步形成优美、恬静、文化底蕴深厚的校园文明环境。同时,发动和组织学生开展“文明达标”活动,设置文明监督岗,开展文明达标的检查评比,强化规范管理,促进自我管理,推动校园文明环境建设的进程。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各种舆论工具在宣传先进典型、树立文明标兵、弘扬正气、鞭鞑歪风方面的作用,以提高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能力。使学生在文明创建活动中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加强修养,规范言行,从而推动学校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

(二)

根据学制短,职业技能教育要求高、任务重、专业教育与实践教学所占课时比重大的现实,从文化底蕴薄、学生素质不高和工科为主兼顾多学科发展的实际出发,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只能采用课内必修课、第二课堂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模式。而认真抓好理论与实践两个教育环节,则是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第一,充分发挥《职业道德课》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职业道德》教育课是高等职业院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培养高素质毕业生不可缺少的环节。根据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从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出发,职业道德教育课应以正确的人生价值教育为主线,围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意志品质、适应能力、合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选择、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的理论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确立主人翁的社会意识和敬业、乐业、勤业、创业精神,明确职业道德的一般原则与规范,为职业道德的实践教育准备条件,提供必要前提。

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篇9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最终必然要依赖于科学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依赖于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作风的培养,依赖于严格的法纪观念和健康、文明行为习惯的确立。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首先必须抓好几个相互关联的基础性工作环节。

第一、注重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主导作用,这是搞好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基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良好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与支柱,大学生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正确地分析问题,冷静、妥善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坚定信仰、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热爱事业。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学校全部德育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深入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及心理特点调整课程设置,努力发挥“两课”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为在学生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抓好师德与教风建设是搞好职业道德教育的首要条件。教师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政治立场、品德修养、敬业精神,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和日常的行为举止对学生都有着最直接、最强烈的影响。学校必须以师德和教风建设为切入点,强化党员、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提高广大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形成一支有强烈事业心、责任感和勤奋进取精神的教师队伍,并以他们认真负责的精神教育学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以亲情和爱心来关心学生,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行为举止去影响学生。

第三、规范管理,强化教育,这是搞好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前提。高等职业院校一般建校时间较短,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校风基础,学生入学分数较低,整体素质不高,缺少良好的行为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不刻苦,做事不认真,敬业、精业、开拓、奋斗的精神不强。因此,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抓规范教育入手,首先根据具体情况,修订和健全学生学籍的管理办法及公共场所的管理办法,形成比较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并严格按照制度管理教学及校内各方面的秩序,奖优罚劣,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其次是把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努力强化管理的教育功能,推动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入学教育中,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端正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为重点,组织学生学习好学籍管理,校规校纪和文明宿舍、文明教室等规定,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努力学习、遵守纪律、讲文明、讲道德、讲卫生、珍惜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保证团结、奉献、向上、勤业、敬业的精神逐步成为学生思想的主流。

第四、创建良好的校园文明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为职业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校园文明环境硬件建设上,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加大投入,美化、绿化校园,逐步形成优美、恬静、文化底蕴深厚的校园文明环境。同时,发动和组织学生开展“文明达标”活动,设置文明监督岗,开展文明达标的检查评比,强化规范管理,促进自我管理,推动校园文明环境建设的进程。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各种舆论工具在宣传先进典型、树立文明标兵、弘扬正气、鞭鞑歪风方面的作用,以提高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能力。使学生在文明创建活动中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加强修养,规范言行,从而推动学校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

(二)根据学制短,职业技能教育要求高、任务重、专业教育与实践教学所占课时比重大的现实,从文化底蕴薄、学生素质不高和工科为主兼顾多学科发展的实际出发,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只能采用课内必修课、第二课堂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模式。而认真抓好理论与实践两个教育环节,则是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第一,充分发挥《职业道德课》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职业道德》教育课是高等职业院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培养高素质毕业生不可缺少的环节。根据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从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出发,职业道德教育课应以正确的人生价值教育为主线,围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意志品质、适应能力、合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选择、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的理论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确立主人翁的社会意识和敬业、乐业、勤业、创业精神,明确职业道德的一般原则与规范,为职业道德的实践教育准备条件,提供必要前提。

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篇10

论文摘要: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首先涉及到的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目前我国高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教材内容上以及教学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采取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在会计专业的教材建设中突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加强对教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贯穿于专业教学过程中等对策,将会对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好转。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失真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相反有蔓延之势,会计丑闻时有发生,已对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和企业管理构成了严重威胁,直接损害着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会计信息失真首先涉及到的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转变,未来的新增会计人员绝大多数都会是高校毕业生。他(她)们在从事会计工作之前有没有受到系统的、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将来步入社会之后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

职业道德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形成发展起来的,是同职业联系在一起的。职业道德来源于职业实践,会计也是如此。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本身是一项主观性较强的活动,会计准则赋予会计活动一定的灵活性。对于一些运用灵活性较强的准则,需要会计工作者运用职业道德来分析、判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修养和素质,对于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好转具有重要作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为了促使会计人员正确履行会计职能,而对其施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道德教育活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感,树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信念。在高校会计类专业就读的学生是会计队伍的预备人员,在校学习阶段是他们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感、道德观念、是非善恶判断标准初步形成的时期,是会计人员岗前教育的重要场所,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具有基础地位。但目前我国高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教材内容上以及教学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我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空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专业作为有很大社会需求的专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许多高校纷纷新增会计专业或者扩大会计专业的招生规模。在此背景下,高校会计类专业的教学计划反映了突出专业课程,提高专业素质的主导思想,而在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上则普遍存在着空白。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没有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表现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正如波普用没有士兵的城堡来比拟虚设的制度,单纯对法律条文的正确理解并不意味着对法律、规范的自觉遵守,尤其是会计专业领域在很多方面都需要会计人员作出自己的职业判断,就更需要会计人员有坚定的道德信仰、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人是教育的产物”,在大学阶段,没有接受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对职业精神的深刻领悟,希望会计专业学生在从业以后能够自发地遵守职业道德,这肯定是不切实际的。

(二)教材建设及教材内容上存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

在目前我国各大院校的会计教材体系中普遍存在着重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轻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各教材中都很少涉及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而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更是少之又少。

和改革开放以来道德教育受到忽视以及其效果受到广泛诘难相对应,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也有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会计学专业和其他文科专业和其他经管类专业相比,专业性较强、自成体系,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或者学生,更加关注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则是无暇顾及了。与此相对应,在会计专业的教材建设和教材内容上普遍存在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而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在校大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许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著作和教材,而且发行量大的会计教材都有相当篇幅的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的论述,并经常关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

(三)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而会计准则体系又遭遇全面更新的情况下,会计教学的任务十分繁重。因此会计教学的主要任务就着重于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同时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当前普遍存在的信仰危机的影响,专业教师本身缺乏强烈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也就没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自觉融入教学过程中。

(四)会计专业学生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意识

高校专业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意识的缺乏。大多数会计专业学生注重对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将大量的学习时间用于获取各级各类财务资格证书,而对会计职业道德缺乏了解,更别说具有深刻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了。这将对会计专业学生从业后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分析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产生严重影响,从而无益于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好转。

三、加强我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触目惊心,对我国会计人才的茁壮成长十分不利,也不利于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好转。因此,加强我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一)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核心课程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课程学习,向会计专业学生灌输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会计的专业精神,树立维护职业声誉、坚守道德规范的职业道德理念。

只有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才能引起方方面面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高校教学体系中获得应有的地位,使师资、教学条件和教学时间等得到保障,从而不断提高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在会计专业的教材建设中突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教材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领域中的成果不多,对于我国高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要积极组织会计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借鉴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会计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道德困境和典型案例,共同研究编写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以供各高校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时选用。

同时要积极组织对会计专业现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进行修订,以增加相关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并选编相对应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对其中的道德难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掌握会计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相关职业道德要求的领悟,从而促使学生在将来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道德自省。

(三)加强对教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在加强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加强对教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学教学岗位上的教师大多具有一些财务资格证书,如高级会计师证、注册会计师合格证、会计证、资产评估师证等。这些教师在将来也有可能离开教学岗位去从事会计工作,因此加强对教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将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道德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教师本身不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或者教师的言行反映出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水平较低,这将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产生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对会计专业的教师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采用培训、交流研讨、案例讨论等方式进行,同时要采用一定的方式对教育的效果进行测评,对教师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道德认知水平等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确定其后续阶段的教育内容安排和所教授课程的安排。对于评价水平较低的教师,不能安排其讲授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同样也要尽量避免其担任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授课任务。

(四)引导教师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贯穿于专业教学过程中

如果能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与会计专业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得到较大提高。长期以来,道德教育被学生认为是“空洞”的说教,学生没有强烈的动机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只是将其内容当作应当背诵的教条以应付考试。而对于会计专业技术知识,许多学生都有学好、掌握好的强烈愿望,认为这是自己将来借以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而实际上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专业技术知识,因此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贯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并结合相关典型案例来展开,就可以在提高学生对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同时加深对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逐渐形成较强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高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校的会计专业大学生没有受到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希望他(她)们在步入社会后能自动地抵挡住各种利益诱惑,坚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维护职业操守,这肯定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我国高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促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形成较强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从而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好转。

参考文献:

1、梁水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分析与模型研究[j].会计研究,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