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分析法十篇

时间:2023-04-10 23:58:30

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篇1

关键词:刑法;民法化;体现;趋势

一、对中国刑法民法化的了解

从古至今,中国的传统法律制度染上了浓重的刑法色彩,民法几乎完全被刑法所吞没,从来没有独立。主要表现为:刑法包含了民法条规;难以区分犯罪和民事责任;由刑罚来追究民事责任。要管理完善好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国家需要民法刑法相互独立,同时又相辅相成。一般而言,民法占比高于刑法的国家比刑法占比高于民法的国家更加文明和先进。针对我国国情,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法律体制,当务之急是如何让刑法的民法化更有效地实施,如何让刑法民法化深入人心[1]。需要注意的是:刑法民法化并不意味着刑法的身份以及产生的影响低于民法,相反,刑法的民法化时刻提醒市民如何更加好地遵守法律,让市民能更清楚直观地认知法律。刑法的民法化是为了让刑法变身为双刃剑,让刑法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市民,尽可能减轻其对市民的不利影响。换言之,刑法应该时刻以“尊重人民、保护人民”为准则。

二、中国刑法民法化的体现

(一)窥“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

”见“民法精神”刑法有三大基本原则:其一是罪刑法定原则,依据为《刑法》第3条;其二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依据为《刑法》第5条;其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依据为《刑法》第4条。民主主义和尊重人权主义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基础。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此原则为人民国家提供了刑法规则,保障了人民的权益,即使是国家也不能损伤人民的利益。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内容为:“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即犯罪的轻重与所受的刑罚相称,轻罪轻判,重罪重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有六大意义,第一,更好地维护合法的权益;第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三,有效预防犯罪的发生;第四,最大化让价值得以实现;第五,规范刑法的实施;第六,创建美好的法治社会[2]。由此分析,刑法的三大原则和民法中的平等原则、守法原则等相关内容意义相同。

(二)刑法中自诉制度的运用中的民法化

刑事案件在多数人的概念中是由检查机关提起公诉,由法院来判决的案件。其实在刑事案件中也有被害人自己提讼的,称为刑事自诉案件。其特别之处在于:第一,由被害人或者他的法定人直接到人民法院,无需经过公安或者检察机关;第二,在法院审理过程中,使用于调解。一般刑事自诉案件情节都比较轻微,“自诉”制度依据于“自治原则”,而自治原则是一种保护私法不被公权力所侵扰的工具,自治原则也是民法理念中独有的存在。

(三)刑法法规部分转化为民事责任

根据刑法理论,犯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而根据历史变迁,社会危害性以及刑事违法性因政治、经济、文化、阶级等的改变而不同。特别是在社会变迁时期,犯罪的定义以及处罚等有所转变。例如,有些社会改革前为犯罪行为的刑法被重新划分为民事责任;而少数民事行为则被转化为刑法法规。

三、刑法民法化的未来趋势

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其性质不同,一个属于公法,一个属于私法。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孙笑侠曾分析刑事责任和私法责任说过一段话:私法责任的基础和特征是功利性,公法责任的基础和特征是道义。由此其法律后果不一,前者为补偿形式,后者为处罚形式。补偿形式和处罚形式的法律后果可从四个方面来区分:第一,补偿和处罚的载体分别为财和人;第二,补偿和处罚的目标分别是针对被害人和责任方;第三,成立补偿和处罚的基础分别主要为客观损害和主观恶性程度;第四,补偿和处罚的评价标准分别主要为事实和道德。刑法民法化的趋势可见于以下几点:第一,刑法中的基本原则和民法相互渗透;第二,刑法自诉制度的运用愈加广泛;第三,部分犯罪行为转为民事行为,并且确立了民事优先的原则;第四,民法在防治犯罪上发挥着更加显著的效果。

四、结语

随着历史的潮流,不管刑法民法未来趋势如何变更,法律意义依然非常深远,他不仅规范社会准则、预知社会后果、教育善恶对错、评判是非曲直,同时也制止恶行。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的秩序需要法律的维护,而只有刑法民法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才能为中国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机制,为市民创建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孙道萃.论刑法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当代定位———从反思刑法保障法到倡导刑法事先法[J].金陵法律评论,2012,01:135-150.

趋势分析法篇2

关键词 气温;变化趋势;突变;安徽寿县

中图分类号 P4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228-04

Analysis on Air-Temperature Variation Trend and Abrupt Change in Shouxian County Based on Mann-Kendall Method

HUANG Yuan-shan

(Huainan Meteorological Bureau in Anhui Province,Huainan Anhui 232007)

Abstract Based on the Mann-Kendall and other method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temperature series in Shou County from 1955 to 2015,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has obvious upward trend last 60 years,warming rate of 0.349 ℃/10a in Shou County.Warming trend is obvious in spring,autumn and winter,and the trend is relatively weak in summer.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of 1950~1980 s was on the low side,continued warm since the 1990s.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generall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for slant cold stage from 1955 to 1993,for slant warm stage from 1994 to 2015.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wo phases of average temperature,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warming mutation happened in 1998.Spring,autumn,winter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similar,bu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about the time of the warming mutation,spring warming mutation occurred in 1999,autumn warming mutation occurred in 1997,the winter warming mutation occurred in 1990.Summer average temperature changes with unique features,a cool mutation happened in 1958,the warming mutation did not happen.

Key words temperature;change trends;abrupt change;Shouxian Anhui

自20世纪以来,全球持续变暖,气候变异,极端天气事件显著增加。IPCC的评估报告[1-3]以及全象记录均表明,全球正处在一个快速的升温时期,1880―2012年,全球海陆表面平均温度呈线性上升趋势,升高了0.85 ℃。施 能等[4]对我国近百年气温变化规律研究也表明,20世纪以来中国绝大部分地区气温变暖。王绍武[5]对中国近百年的气温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我国的气候变化与全球的气候变化不完全同步,相关系数在0.3~0.4之间。

寿县地处安徽中部,淮河南岸,位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属亚热带北缘季风性湿润气候类型。该文利用寿县国家观象台气温观测资料,分析其演变特征,期望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参考依据,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 资料选取及分析方法

选用寿县1955―2015年共61年的气温观测资料,形成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和年平均气温序列,利用线性回归法和累积距平法分析气温序列的线性变化趋势倾向率和变化趋势[6],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进行气温突变分析[7]。

2 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2.1 四季平均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分析

2.1.1 线性倾向估计和滑动平均分析。线性倾向估计是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气候变量回归系数(变化趋势)和回归常数,用y=a+bt进行线性拟合,其中b表示气候变量的线性变化趋势,b>0表示呈上升趋势,b

寿县的四季气温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1955―2015年,寿县春季平均气温14.8 ℃,变化区间为13.0~16.4 ℃,波幅3.4 ℃;夏季平均气温26.6 ℃,变化区间为25.2~28.5 ℃,波幅3.3 ℃;秋季平均气温16.2 ℃,变化区间为14.6~18.1 ℃,波幅3.5 ℃;冬季平均气温2.9 ℃,变化区间为0~4.8 ℃,波幅4.8 ℃。总体上春季、秋季和冬季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增温趋势的显著水平

2.1.2 累计距平分析。累积距平法是利用平均气温资料,求出平均气温距平值和累积距平值并绘出气温距平变化曲线判断气温变化趋势[9]。寿县1955―2015年四季平均气温距平和累积距平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春季平均气温可大体分为2个阶段,1955―1996年为偏冷阶段,偏冷(负距平)和偏暖(正距平)比为31∶11;1997―2015年为偏暖阶段,偏暖和偏冷比为17∶2。夏季平均气温可大体分为3个阶段,1955―1967年为偏暖阶段,偏暖和偏冷比为10∶3;1968―1993年为偏冷阶段,偏冷和偏暖比为18∶8;1994―2015年为正常阶段,偏暖和偏冷数量比为13∶9。秋季平均气温可大体分为2个阶段,1955―1993年为偏冷阶段,偏冷和偏暖比为23∶16;1994―2015年为偏暖阶段,偏暖和偏冷比为16∶6。冬季平均气温可大体分为2个阶段,1955―1985年为偏冷阶段,偏冷和偏暖比为21∶10;1986―2015年为偏暖阶段,偏暖和偏冷比为23∶7。

2.2 年平均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分析

2.2.1 线性倾向估计和滑动平均分析。寿县的年平均气温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1955―2015年,寿县年平均气温15.1 ℃,变化区间为14.0~16.2 ℃,波幅2.2 ℃。年平均气温总体上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变化倾向率为0.167 ℃/10年,增温趋势的显著水平

2.2.2 累计距平分析。根据累积距平法分析,寿县年平均气温可大体分为2个阶段,1955―1993年为偏冷阶段,偏冷和偏暖比为28∶4;1994―2015年为偏暖阶段,偏暖和偏冷比为20∶2。2个阶段的平均气温相差0.8 ℃,差异显著(图4)。

2.3 四季和年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趋势分析

寿县四季和年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情况见表1。可以看出,寿县年平均气温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世纪50―80年代平均气温全为负距平,年代内平均气温正距平占比全部≤20%,平均气温偏低,为偏冷期;90年代距平值由负转正,气温开始转暖,尤其是21世纪00年代后平均气温显著增暖,年代内平均气温正距平占比均≥60%。春、秋和冬季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变化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相似,其中秋、冬季在90年代开始变暖,年代内平均气温正距平占比均≥67%;春季平均气温距平由负转正为00年代,比秋季、冬季和年平均气温滞后了一个年代,年代内平均气温正距平占比均≥80%。夏季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与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不一致,呈“V”字型变化,50年代为最大正距平,逐步降低到80年代的最大负距平,其后逐步上升成正距平。

4 结论

(1)寿县春季、秋季、冬季和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显著水平

(2)寿县年平均气温20世纪50―80年代为负距平,偏低,90年代以来为正距平,偏高;年平均大体可分为2个阶段,1955―1993年为偏冷阶段,1994―2015年为偏暖阶段,2个阶段平均气温差异显著。春季、秋季和冬季平均气温变化和年相似,也可分为偏冷和偏暖2个阶段,其中春季平均气温冷暖转化发生在1997年,比年平均气温转化晚3年;秋季平均气温冷暖转化发生在1994年,与年平均气温转化一致;冬季平均气温冷暖转化发生在1986年,比年平均气温转化早8年。夏季平均气温变化可大体分为3个阶段,1955―1967年为偏暖阶段,1968―1993年为偏冷阶段,1994―2015年为正常阶段。

(3)寿县春季、秋季、冬季和年平均气温在90年生了增温突变,但增温突变的时间不一致,冬季增温突变最早,发生在1990年,秋季增温突变发生在1997年,年平均气温增暖突变发生在1998年,春季增温突变最晚,发生在1999年。夏季平均气温在1958年发生了一次降温突变,没有发生增温突变。

趋势分析法篇3

羽绒清洁度是羽绒检验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准确检验羽绒的清洁度对控制羽绒及其制品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羽绒清洁度检验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羽绒清洁度检验方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羽绒;清洁度;检验;现状;发展

中国是羽绒及制品消费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羽绒及制品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因此加强羽毛绒的检验,提高我国羽绒产品质量,提升我国羽绒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持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羽绒清洁度是羽绒检验中的一项重要卫生技术指标,它显示了羽绒中残留的杂质、微尘及游离有机物的含量[1]。清洁度差的羽绒及其制品会使人产生过敏反应、哮喘等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准确检验羽绒的清洁度对控制羽绒及其制品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1羽绒清洁度检验方法的介绍

羽绒清洁度检验有四种方法,分别为透明度计(玻璃长管)法、全自动浊度仪法、分光光度计法[2]和基于光敏电阻的羽绒清洁度检验装置法[3]。透明度计(玻璃长管)法和全自动浊度仪法属标准检测方法,分光光度计法和基于光敏电阻的羽绒清洁度检验装置法属非标准方法。

1.1透明度计(玻璃长管)法介绍

国家标准GB/T 10288―2003《羽绒羽毛检验方法》、行业标准FZ/T 80001―2002《水洗羽毛羽绒试验方法》、国际羽绒羽毛局检验标准《IDFB测试规则 第十一部分B法 清洁度测定(玻璃管法)》和欧洲标准EN1164:1999《羽绒羽毛试验方法―水状提取物清洁度的确定》四个标准采用透明度计(玻璃长管)法检验,透明度计法检验示意图见图1。

透明度计(玻璃长管)法测试过程:将制备好的样液倒入透明度计的容器中,慢慢升高容器位置,使样液通过软管进入带刻度圆筒,并使液面逐渐升高 从圆筒顶部向下观察底部的黑色双十字线,直至其消失,再略向下移动容器,使双十字线重新出现,并刚好能看清楚,记录此时液面在圆筒上的刻度,即为该样品的清洁度。

图1透明度计法检验示意图

1.2不敷出 全自动浊度仪法介绍

国际羽绒羽毛局检验标准《IDFB测试规则 第十一部分A法 清洁度测定( 浊度仪法)》采用全自动浊度仪法检验,全自动浊度仪外观见图2,全自动浊度仪中的试样瓶见图3。

全自动浊度仪法测试过程:将制备好的样液装入浊度仪的测定瓶中, 振荡瓶子2 s~3 s,将测定瓶放入NTU仪中,5s后分3次独立测定NTU值(不要移动瓶子或中途间断),记录测定结果,结果报告表示为:浊度= XX.xx NTU。

图2全自动浊度仪

图3全自动浊度仪中的试样瓶

1.3基于光敏电阻的羽绒清洁度检验装置法介绍

基于光敏电阻的羽绒清洁度检验装置,主要应用于羽绒加工清洗过程中清洁度的快速检验,属羽绒加工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测量导管、水洗机清洗水管,在水洗机清洗水管下面有电磁阀,电磁阀的一端与测量导管连接,测量导管上方有光源,测量导管的底部有光敏电阻,电磁阀的另一端与PLC相连接,PLC连接有显示屏,通过光敏电阻实时检验羽绒清洁度,将测得的电压值和知识库中参数比较来得到当前的羽绒清洁度。基于光敏电阻的羽绒清洁度检验装置的示意图见图4.

图4基于光敏电阻的羽绒清洁度检验装置的示意图

1.4分光光度法的介绍

分光光度法用长度为5cm的比色皿在600nm波长下,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试液透光率,找出透光率与清洁度的关系统计表达式,从而得到试液的清洁度高度值。透光率在70~90的范围内时,透光率与清洁度的关系统计表达式为:

Q=17.7911×T-1125.928

式中:Q――试液清洁度高度值;

T――试液透光率。

2羽绒清洁度检验方法的分析

透明度计法和全自动浊度仪法属标准检测方法,在检验机构和羽绒生产企业内广泛使用,检测结果是清洁度高度值;基于光敏电阻的羽绒清洁度检验装置法不是标准检验方法,主要应用于羽绒生产企业,目前还没有了解到运用此方法的成套检测装置。

2.1玻璃长管法(透明度计法)的分析

玻璃长管法检验操作简单,适用性强(结果由高度值表示,对国内外的羽绒标准均适用),同时此方法也存在一些劣势,如:

(1)检验条件统一性差,试验结果重现性差

清洁度统一性差主要表现在清洁度玻璃长管材质、清洁度玻璃长管的高度、眼睛与清洁度玻璃长管上方的距离[4]、光强度和检验人员的视力[5]。这些参数标准都没有明确规定,试验过程中不可能完全统一,而检验方法为人眼观看,检验结果受到人为的影响因素较大,检验结果重现性差。

(2)自动化程度较低

自动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液面升降是由人工控制的,升是靠从玻璃长管上方倒入萃取液,降是靠从玻璃长管下方流出萃取液。

(3)精度较低

透明度计的最小刻度为10mm,精度较低。

2.2全自动浊度仪法的分析

全自动浊度仪法检验的优势是仪器化检验,同时此方法也存在一些劣势,如:

(1)取样代表性不强

该方法取样量较少,代表性不强。

(2)检验结果重现性差

测量光线方向是水平方向的,一方面对于测量液中有沉淀的情况考核不到,另一方面由于萃取液中悬浮物的不稳定造成测量的不稳定,检验结果重现性差。

(3)适用性不强

测量结果是用吸光度来表达,而国内外羽绒羽毛清洁度标准的技术要求都是用高度值表示的,一方面企业不习惯,另一方面与产品标准的技术规定量值不统一。

2.3基于光敏电阻的羽绒清洁度检测装置法的分析

基于光敏电阻的羽绒清洁度检测装置法的检验一般只能用于加工企业在羽绒水洗前后作清洁改善程度的比较,该方法试验参数较统一,人为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较小。该方法存在一些劣势,如:

(1)适用性不强

该方法测量结果是用电压值来表达,不是现有检测方法规定的清洁度高度值,而国内外羽绒羽毛清洁度标准的技术要求都是用高度值表示的。

(2)应用不广泛

市面上未了解到运用此方法的成套检测装置,也未了解到使用此检测装置的羽绒生产企业。

2.4分光光度法的分析

分光光度法检验的优势是仪器化检验,减少了人为误差,同时此方法也存在一些劣势,如:

(1)取样代表性不强

该方法取样量较少,代表性不强。

(2)检验结果重现性差

测量光线方向是水平方向的,一方面对于测量液中有沉淀的情况考核不到,另一方面由于萃取液中悬浮物的不稳定造成测量的不稳定,检验结果重现性差。

(3)适用性不强

当试液透光率在70~90范围内时透光率与清洁度的关系明确;试液透光率在其余范围内的,暂无关系式。

3结束语

现行的羽绒清洁度检验方法有些精度低,重现性差,自动化程度低,有些适用性不强,因此羽绒清洁检验方法将向仪器化、精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国内外标准技术要求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淑霞.关于羽绒服装检验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纤检, 2003 (2):18.

[2] 李俊杰.分光光度法测定羽绒产品的清洁度[J].计量技术,1994(11):25.

3] 徐州远景羽绒有限责任公司.基于光敏电阻的羽绒清洁度检测装置:中国专利,200920038282.9[P].2009-11-04.

[4]邓瑾,胡祥来.对水洗羽绒清洁度检验的思考[J].中国纤检,1999(7):24.

趋势分析法篇4

论文摘要:当前,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迫切需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职业教育的特点是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的合适切入口。基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其教学方法呈现出了几大发展趋势:(1)以学生为中心;(2)以活动为中心;(3)整合性;(4)以团队为基础。而这些趋势也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实践要求。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发展趋势;实践要求

我国的职业教育历程跌宕起伏,新世纪的大力推进使其在内涵发展的新生中昂首阔步。其中,课程与教学是内涵发展的两翼。当下,工作过程本位的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行进中,但是,教学领域的革新之旅却仍步履蹒跚。为了保证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稳健有力,教学研究,尤其是教学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在明晰职业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指明其教学方法的几大趋势,希望能为职业教育教学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抛砖引玉。

一、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构建的逻辑起点——职业教育的特点

研究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切入口是什么?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在普通教育及学术教育领域,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已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这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有一个很好的借鉴启示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研究中常会出现借鉴过度,即生搬硬套的问题。为了规避这一问题,本文决定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在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学术教育的特殊土壤中培育出其独特的教学方法体系,勾画出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的前景蓝图。

职业教育存在的基础是工作体系相对于学术体系的独立存在。职业教育与工作世界的紧密联系及其技术应用性赋予了职业教育不同于学术教育的独有基因。职业教育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教育知识、技能和经验的特点

首先,所学知识的性质具有特殊性。在职业教育中,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都很重要,前者尤为重要。这是由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职业教育要培养的是能实际“做事”的人,而不是善于进行理论思维或设计与规划的人才。

其次,知识和经验在头脑中的表征方式具有特殊性。职业性学习的三种表征方式是:(1)片段式的、情境性的——表征是基于个人的、情境的或是情感的体验,属于个人知识;(2)概念性的或语义性的——指概念和原则以及他们的定义解释,相当于命题性知识;(3)行动性的——指在以上两种表征方式的作用下可以做些什么,即程序性知识。基于此,我们可以说,职业性学习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个体的亲身体验,把一定的概念原理用行动表现出来。在职业教育中,这三种表征是相互联系、共同服务于技能的获得的,学习可以从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开始。一些学生喜欢把理论应用于实践,而另一些学生则更善于从实践经验中学习理论和概念。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更倾向于行动表征,他们的智力并不低于学术体系里的学生,只是普通教育没能提供给他们把行动表征体同概念表征联系起来的方法。所以,他们在职业教育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二)学习内容的选择方式和组织方式的特点

职业教育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的原理和方法与学术领域中的不同。学习内容的选择除了要考虑学习者和知识体系外,更要满足工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当然,普通教育或学术教育也要考虑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两者的满足程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职业教育更讲究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不断深化校企合作。

目前,工作世界对职业教育课程的影响存在着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以德国为代表,坚持职业性原则——提倡对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分析。第二种,以英国为代表,课程内容的组织是以能力本位培训框架内独立分散的工作场所胜任力为根据的。最后,基于对严格行为主义或认知主义的不断批评,出现了不同于前两者的第三条道路。它的学习观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这种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对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的启示是:(1)过程性——个体不断建构自己的意义性知识,获得渐进式发展;(2)社会性和情境性——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环境;(3)整体性——依赖于构成能力的整体观念,利用职业中关键任务整合知识。这种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要求教学的灵活性、创新性和卓越性,同时教师要有高水平的专业化。

(三)学习场所的二元性特点

与普通教育或学术教育以教室、课堂为主要学习场所不同,职业教育牵涉到学校和工作场所或实训基地的同时性学习,这种双元性的安排类似于学徒制,但更强调结构化的工作经验项目。在工作场所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提供了通过真实工作进行学习的机会,又称为“真正的学习”。

这种二元性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一是不同学习场所间学习迁移的问题。二是教学过程如何提供最好的互补性活动,以使职教学习者能够反思和整合从不同场所和经验中学到的知识。这强调了发展“学会学习”和有效利用非正式学习事件能力的重要性。职教教师也因此多了一个“联结专家”的重要角色,要帮助学习者有效地联结他们所经历的多种学习形式。

(四)职业教育学习者的特点

与普通教育学习者相比,职教学习者有不同的特点。

首先,从社会学看,职业教育的学习者是一定社会的弱势群体,如妇女、儿童、中高考失利等社会处境不利的人群。这就强烈要求一些支援性服务,如针对有特殊需求学习者的读写、计算和咨询服务等。所以,职教教学要做好充分的服务准备以应对学习者的不同需求。

其次,从心理学看,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学习偏好不同于学术课程的学习者。正如我们所见,他们更倾向于活动性、经验性和合作性的学习方式,视觉图像学习优于口头言语学习,同时,又更依赖于教师的用心指导。这些特点对职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挑战:如何应对教室和工作场所的不同学习风格,如何处理教师与学习者学习风格不匹配的问题等。

至此,已初步论证了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或学术教育的特殊之处,这就为进一步探索职业教育的教学法奠定了逻辑基础。

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发展的核心内容

为了使教学方法更好地突显职业教育的特点,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一直在努力运用心理学、系统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并形成了教学方法的以下发展趋势:

(一)职业教育教学趋向以学生为中心

身处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工作环境不断变化、终身学习以及学习型社会的脚步一步步逼近,这些必然影响着人们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如今,好的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有效传递,而更多地被理解为促进学生优质化学习的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职业教育教学也正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更加追求自我导向学习——学生有权决定学什么、怎么学、在哪里学。教与学的责任逐渐被教师和学生所分担。因此自我导向和学会学习的技巧需要被教授,教师需要给学生们提供能促进这些技能发展的教与学的体验。简言之,职业教育教学的焦点正从教师转向学生,学习者正在从被动接受者变成整个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

职业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表现在学生角色的转变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中心,并且与学习促动者、学习情境和必要的学习资源相关联。必须意识到,作为整个过程的中心,学生的知识、态度和自我导向学习的技能是整个学习过程得以发挥功能的关键。而教师作为关键的学习促动者,要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技巧,帮助学生了解哪些资源是必要的、哪些资源是可获得的、哪些是缺失的,还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的情境、认清情境中的支持因素和学习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新考虑并放弃珍视已久的传统的实践经验,比如作为“舞台的权威”以及其他一些以教师为中心的方法。

(二)职业教育教学趋向以活动为中心

教育大师陶行知这样看待教学:“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所以,要想把学生教好就必须诉诸于“做”,坚持以活动为中心。在职业教育中,这种趋势表现得尤为明显。原因有:首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就是实际“做事”的人才。“做事”的能力只有在“做事”的过程中、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培养。其次,如前文所述,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以动觉型和互动型居多,他们的知识表征方式以行动表征为主。所以,他们会更倾向于以活动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教学的活动中心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解放学生的身体,使其成为教育经验的有机参与者。这就需要克服身心二元论,促进身体活动与理解意义的精神活动的整合。同时,要教育学生有意义地、雅致地运用身体,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与心智一起在尝试与承受结果的联结中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其次,活动类型多样化并保持彼此间的持续互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很多类型,例如,问题—解决式、课题—研讨式、游戏—参与式、社区—服务式、科学—实验式、事件—调查式、技能—操作式、劳动—体验式、任务—合作式等。但是教学的活动中心化并不是追求活动类型的多样性,重要的是多样的活动要彼此联结互动,共同服务于学生知识的获得、职业能力的发展,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三)职业教育教学趋向整合性

职业教育致力于职业能力的培养。罗日叶在《整合教学法》中将能力界定为“对于个体而言,能力是为了解决某一情境族,以内化的方式调动一套整合了的支援的可能性。”由此可见,职业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整合的方法来实现。尤其是当职业教育的学习兼顾学校和工作场所时,这种整合的趋势表现得更加明显。

那么,职业教育该如何实现教学的整合化呢?首先,教师要有“联结”、“整合”的本领,帮助学生做好不同学习场所知识的合理迁移和整合,彼此补充。同时,教师队伍要善于利用团体组织来整合教学智慧与教学资源。其次,为了整合学业的获得,要积极开发支持工具(一套呈现给学生的物质因素)、“背景化”教与学的过程、构建具有整合功能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知识网络、同化新的学习经验、结构化学业的获得。最后,可以借助项目统合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获得项目成果的过程中提高能力。项目教学在职业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青睐,它在促进知识学习、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和产品制作的整合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四)职业教育教学倾向于采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与学的方法

在职业世界里,由于工作组织形式的变化,团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合作力的发展,而且,实践证明,团队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期许。

教与学方法团队化趋势的具体表现有:首先,这意味着教师团体需对学习经验持一个更加整体全面的视角,需要知道使这些学习经验互相补充、彼此增价的方式。这些团体需要吸收一些不是教师但一起工作的人和可能提供丰富经验的学习者加入。这些“他者”可能包括学校的后勤人员和工作场所的导师。这是一个趋向于多学科和跨组织的方式。其次,在学生中间,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尤其体现在项目教学中。项目教学以学生在项目小组中的自我组织和自主学习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项目小组是区别于常规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特殊的教学集体,小组内部每个成员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必须明确,小组成员要自我负责、共同协商、共同组织,不仅以团队的形式出现,而且以团队的文化来保障每个项目成员都能够在项目活动中进行有效的学习,注重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和其他工作生活中的关键能力。

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要求

教育体系中的任何因素从来都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发展离不开课程、教师、教学资源等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撑,也就是说,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对其他教育因子提出了相应的实践要求。

(一)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程是教学的主要实施载体。只有建立在课程改革基础之上的教学改革才会是有力和有效的。因此,为了完成教学方法的突破,必须勇于突破基于学科逻辑的三段式课程体系,加快建设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具体表现为:课程体系的开发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课程内容的组织要以项目为单位;课程类型的设置要坚持选修与必修、活动课程与核心课程等多元并举的准则等等。

(二)教师能力的建设

教师在课改和教改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趋向性发展迫切要求更新教师的能力结构、扩充教师的能力领域、丰富教师的能力词条。例如,要更加重视发展教师的社会联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等等。总之,要顺应教学方法的变革趋势,开发多因素、多层次、多领域的教师能力模型。

(三)教学资源的建设

趋势分析法篇5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water quality analysis and detection methods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systematic comparison and summary of these methods are given.The paper also introduces the methods of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prospect of it.

【关键词】水质;分析;模型;评价;化学计量学

【Keywords】water quality ;analysis; model; evaluation ;chemometrics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98-02

1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因此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就包括水资源的破坏。水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目前水资源供需紧张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分析水质,对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 水质分析概述

水质是水质水体质量的简称,包括水体的物理特性(如色度、浊度、臭味等)、化学特性(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含量)和生物特性(细菌、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及其组成状况。水质检测,即用化学和物理方法测定水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如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等以及其他可以代表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项目。

3 水质分析方法

3.1 感观法

这种方法是检测人员根据所采集到的水样的颜色和透明度来判断水各项指标的。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快速简便,缺点是受主观影响大,即每人的主观感受不一样,因此不同的检测人员测出的数据之间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会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

3.2 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主要用于一般的水质检测中,常用的方法有:①酸碱滴定法。即酸碱中合法,分析人员通过向水样中滴入酸碱指示剂来对水资源中的pH值强度进行测定和测量。②络合滴定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生成络合物的反应对水样进行滴定分析,生成过程中,要控制络合反应的速度,保证络合物形成的过程稳定,然后再对滴定的化学计量进行确定。③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就是通过生成沉淀物的反应对水质进行分析,该方法要求是在能够反应的水质中,并且不是所有的沉淀能够进行滴定分析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主要是以氧化反应作为滴定的基础,采用该方法时要注意水中物质反应速度的快慢[1]。

3.3 仪器分析法

①色谱法,它的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中的分配比不同来对物质进行分析的。根据固定相的不同,又可以为气相色谱[2]、液相色谱和离子色谱。这三种色谱检测方法的特点是快速、准确、高效。气相色谱主要用于检测水中的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有机化学污染物及硒、铍、铜等微量金属元素;离子色谱一般用于测定饮用水中的Cl-、NO3-、SO42-、Na+、K+、Mg2+ 、Ca2+等多种阴离子。房健等人用气相色谱法来检测地表水水质中的多种有机物种类和含量,苏宇亮、方黎等人采用离子色谱法来检测饮用水中的多种阴离子,其均取得了较为精确的结果。

②光谱法。根据光源的不同,光谱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紫外光谱吸收法,即基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紫外光的吸收来测定物质成分和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实时快速、操作便携、准确度高、无二次污染、成本低等特点。

第二, 红外光谱吸收法,其原理是利用所检测水样中的不同成分在红外波段具有不同的吸收特征。利用该方法,需要在检测时要对水样进行前处理。

第三,荧光光谱法,即根据物质分子在特定波长光(如紫外光)照射下可在瞬间发射出比激发光光波更长的荧光,荧光光谱辐射峰的波长与强度包含许多有关所测目标物质的分子结构与电子状态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物质所特有的,因此可以利用物质的荧光光谱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第四, 拉曼光谱法。当频率为V0的单色光入射到物质以后,物质中的分子会对入射光产生散射,散射光的频率为V0 ± V,波长的偏移V 与物质分子的化学结构有关。与传统水质分析方法相比,使用拉曼光谱进行水质分析时,样品无需制备并且无损耗,可以同时测试样品中的多种成分,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可以实现远程测量、实时测量与分析[3] 。

③质谱法,即利用电场和磁场将运动的离子按它们的质荷比分离后进行检测的方法。由于核素的准确质量是一个多位小数,且每个核素的质量是唯一的,另外绝不会有一种核素的质量恰好是另一核素质量的整数倍,所以只要测出离子的准确质量即可确定离子的化合物组成。该方法的优点是检测范围广,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但是也有解谱困难、定量分析时误差较大等缺点。另外,质谱又有电子轰击质谱(EI-MS)、场解吸附质谱(FD-MS)、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S)、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电子喷雾质谱(ESI-MS)等等。

一般情况下,这些常规的方法可以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但是,由于水质的各项指标常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并且在检测时可能存在背景干扰,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测量和分析的结果。因此,当对水质进行检测时,就可以采用化学计量学建模来对数据进行前处理,以克服这些缺点。

4 水质评价方法及发展趋势

4.1 评价方法

常用的水质评价方法有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多项参数综合评价法。前者是将某一参数的实测浓度代表值与水质标准对比,判断水质的优劣,这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水质评价法;后者则是把选用的若干参数综合成一个概括的指数来评价水质,又称指数评价法。

由于水质的评价指标多,数据庞大,并且各数据之间可能还会相互影响,因此单一的、较为简单的评价方法很可能无法准确、真实地反应水体的质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化学计量学及其衍生出来的统计分析软件在各W科领域也逐渐普及开来,其中就包括水质评价[4]。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有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法等,这些分析方法在强大的计算机技术支持下,能够克服上述常规方法的缺点,有效地提取并分析数据信息,从而减少原始数据的损失,快速、准确地给出评价结果。

4.2 发展趋势

水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并且处于时时变化的状态,而现有的检测评价方法都是针对某一时间点的分析,那么这些因素就会给分析工作带来困难。另外,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其对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将会给水质分析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此为基础的通讯、自动化监测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也在飞速发展[5] ,由此可以看出,各学科之间不再是独立分离的状态,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因此,水质分析评价技术的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5 结语

综上所述,水质检测分析工作不是简单的一门学科领域,它的发展需要众多学科的共同支持。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水资源和环境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水质分析评价这一工作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江.冯岩浅谈水质分析的方法及仪器[J].化工管理,2014(7):146-147.

【2】房健.气相色谱在地表水水质分析中的应用[J].新疆水利,2008(3):12-16.

【3】王 燕,李和平.拉曼光谱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地球与环境,2014(2):260-263.

趋势分析法篇6

【关键词】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发展历程;分析方法;发展趋势

0.前言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最为强劲的因素,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计算机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不仅为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使很多国家的经济、军事、政治上也带来影响,所以说,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依赖性是越来越大。但是,信息系统在信息安全上还是很脆弱的,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这将会给整个社会中的关键设施造成严重的威胁。所以,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作为实现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信息化的保障,已经成为社会关注信息系统的重点之一。

风险管理的理论是一项为了市场竞争策略的定制和经济战略发展,而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提出的方法、措施及理论。风险管理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特点,这就造就风险管理被广泛的应用在了国家的建设、安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公共和信息安全等众多的方面。风险管理是在20世纪60年代应用于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方面上的。本文主要探讨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以及风险管理的方法分析。

1.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发展的历程

1.1在理论基础上的研究

在20世纪60年代中,随着早期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计算机资源共享系统的出现,计算机信息安全也存在着问题。在1967年11月,美国委托全球多个相关企业以及研究机构,主要针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问题,开启了历史上第一次针对计算机远程终端及大型机的研究评估,并且在1970年初,《计算机安全控制》出版,该报告全文长达数百页。而该报告也为全球研究信息系统安全风险拉开序幕。

1.2在理论深入上的研究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也使之在网络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在1989年,美国建立计算机应急组织,也是全球最早;随后,1990年,建立应急论坛;1994年,作为美国联合委员会之一的安全组织,强调要在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建立美国信息系统,1996年4月,美国国会提出“加强信息安全,降低信息战略威胁”,美国总审局为响应号召,对国防系统信息安全做了首次风险评估,之后的1996年,发表了《信息安全:针对国防部的计算机攻击正构成日益增大的风险》的报告。

故而国际化组织在1996年就制定了《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管理指南》,这项规定分成了《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和规划》以及《网络安全管理指南》等等几个部分。而这个阶段的风险管理的时间和理论的特点是:从只注重信息系统信息上的单机安全问题转变成为可以同时注重网络、数据以及操作系统方面的安全问题;在根据安全评测和安全质量的保证来进行对系统安全的保障。

1.3在理论深入上进行实践基础的研究

由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信息网络都是局限于国内方面,随着移动通信、因特网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信息网路与国土疆域的网络界限连成一体了,很多发达的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以及社会活动上都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达到了很高的尺度。但是,在当前的社会中出现了很多的黑客,信息系统的安全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攻击,促使了信息战的理论正走向一种新型的、成熟的作战模式,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风险问题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视和挑战。

在这一阶段的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特点是:信心安全风险管理的对象是信息系统和信息这两个方面,其中包含了网络基础设施、局域计算环境等。同时研究人员与安全专家们达成一致共识,就是从管理、人员和技术这三个方面的能力来对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进行管理。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应从检测、反应、保护和恢复这四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决策,这样就可以对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建立纵深的防御体系保障。因此,风险管理作为一项通用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广泛的应用到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的实践基础工作中。

2.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介绍

2.1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故障树分析法(FTA)

在20世纪60年代,最初的故障树是为了便于火箭系统进行分析而提出的,到后来这种方法广泛的应用在电子设备、化学工业、航天工业以及核工业等等方面中的可靠性分析,并且在这些方面中取得很好的成果。目前,故障树分析法现在主要用在分析一些比较大型复杂系统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被公认为是一种对复杂系统进行安全可靠上分析的有效方法。同时它还是top-down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对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人为因素等方面可能会造成的故障进行分析,总结画出故障原因的发生概率和各种组合的方式,由总体到部分,呈树状的结构模式,进行逐层细化的进行分析。

2.2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失效式及效果/危害程度分析方法(FMECA)

它是由危害性分析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两个部分工作构成的。同时它还是用来分析审查信息系统和设备的一种潜在的故障模式,具有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的特点。还可以确定其对信息系统和设备的工作能力产生的影响,从而发现潜在的薄弱环节,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预防改进的措施,来减少和消除信息系统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故而提高了信息系统和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的水平。它还是bottom-up分析的一种方法,只要是按照规定记录产品中可能发生故障的模式,来分析各种故障对信息系统的状态和工作的影响,并确定其单点的故障,将各种故障按对信息系统的影响的发生概率和程度来进行排序,从而发现潜在的薄弱环节,再根据这些问题提出预防改进的措施,确保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的可靠性。

3.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也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所需要的重要科技技术之一,而我国在信息产业、技术、网络上也在不断的蓬勃发展当中。随之而来的信息安全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故而,信息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得到空前的关注。2002年我国首次规划了关于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课题—《系统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方法研究》。在2003年8月中由国家组织成立了关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课题小组,对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和评估进行理论上的研究。而我国很多的企业和研究机构都介绍了发达国家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上的方法、经验和理论,为我国在信息安全风险管理领域可以进行研究和探讨,同时也是我国应该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我国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研究的时间较短,而(下转第292页)(上接第317页)国外已有的方法和结论,不符合我国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时间理论和研究成果均比较薄弱的情况;另一方面,传统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理论,在信息系统规模逐渐扩大和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不再能达到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的要求。寻求适合我国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4.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在经过一定发展历程之后,又通过综合使用各种信息风险管理的分析方法的思路,来克服了信息系统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故障,为以后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趋势分析法篇7

[关键词]改进密切值法熵权富营养化水质评价

水环境评价是一种典型的多指标综合性问题。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众多,常用的方法有标准指数法、模糊数学评价法、属性识别评价法和密切值法等。标准指数法只对地表水流域各监测断面进行单因子的评价,无法对全流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模糊数学法和属性识别法要求评价者要有较深厚的数学知识且计算烦琐;密切值法由于具有计算简便且精度高,能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出各待评价水样本的质量状况等优点,在水质评价中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杨文海等人在文献[1]中、李思宽等人在文献[2]中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密切值法应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可行性,但传统密切值法进行多样本评价时,一般不考虑各指标的权重或将各指标的权重作等权处理,评价结果的误差较大。本文用引入目标差值率法进行初始矩阵的规范化处理,引入熵权法进行指标权重确定的改进密切值法对山仔水库富营养化类型进行评价,并与传统密切值法、属性识别法及模糊数学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

1改进密切值法进行地面水水质综合评价的数学建模

密切值法是系统工程的一种优选方法,最初人们多是将其用于样本的优劣排序。它适用于正向指标体系,对负向指标体系则要求将其转化为正向指标。改进密切值法继承了密切值法在评价单元优劣排序中的独到之处,将每一项指标的 级评价标准引入初始矩阵,然后进行归一化处理成无量纲指标后,按一定的计算程序,将地面水水质多指标的多个监测断面转化为由最优(或最劣)单指标组成的1个虚拟最优(或最劣)断面,再计算出各监测断面距虚拟最优(或最劣)断面的距离(即密切值),通过密切值的排序决定各监测断面的水质优劣[1-3]。

1.1 建立评价单元指标矩阵

设环境某要素的环境质量待评价指标为 个,其总指标数列为 ( =1,2,…, )。设选取环境要素待评价的单元共为 个,则有 (=1,2,… , )。连同 个评价指标的 级标准( ),定义环境矩阵A:

=(1)

1.2 有量纲矩阵模型的规范化

由于初始矩阵中各评价指标的量纲、数量级及指标优劣的取向存在很大差异,故需对初始矩阵的数据做规范化处理。传统密切值法的规范化处理计算繁琐,本文采用改进后的目标差值率法进行规范化处理。

令(2)

式中 为第 个监测断面中第 个指标监测值; 为第 个评价指标的目标值,即正向指标取最大值,负向指标取最小值; 为第 个监测断面中第 个指标的无量纲化值。由此可得无量纲的样本矩阵 。

1.3 构建虚拟的最优水质断面和最劣水质断面

则面 为虚拟的水质最优监测断面;面 为虚拟的水质最劣监测断面。

1.4 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

1.4.1信息熵值的确定

将由( + )个样本与 个指标构成的初始环境矩阵 进行标准化处理。

(3)

由此可得标准化矩阵: 。

根据斯梯林公式计算,可得 项指标的信息熵值 : (4)

式中常数 与系统的样本数( + )有关, (5)

1.4.2权重函数

某项指标的信息效用价值取决于该指标的信息熵 与1的差值 :

,于是 项指标的权重为: (6)

1.5 计算密切值

采用欧氏距离计算待评监断面与虚拟最优断面的距离 和虚拟最劣监测断面 。

(7)

(8)

式中, 为第 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最优密切值:

(9)

最劣密切值:

(10)

1.6 改进密切值法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的原则

环境评价中的多个指标 转化为能从总体上衡量环境质量优劣的单指标 (或 )。各监测断面的最优密切值(或最劣密切值 )大小反映了该监测断面与“最优面”(或“最劣面”)的距离远近。一般而言, 越小, 越大,表示离“最优面”越近,离“最劣面”越远,水质越好。因此根据 或 的大小,既可对各监测断面环境质量优劣进行排序,还可将各监测断面与各级水质标准加以比较。

2改进密切值法在湖泊营养类型评价及变化趋势分析中的应用

福州山仔水库位于敖江流域中游,福州市北郊,其坝址流域面积为1646km2,调节库容1.064亿m3 。该水库1992年始建,于1994年正式建成,1996年被定为福州市第二水源,以弥补福州市区居民饮用水不足 。自建成后,由于库区周边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养殖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库内,当地居民开展网箱养鱼,大量饵料投入库中,这一系列的人类活动,加剧了山仔水库富营养化的进程。本文以福州山仔水库1998年~2007年的水质监测的年均数据为依据,运用基于熵权的改进密切值法对其富营养类型及变化趋势进行定量评价。

文献[4]中参考了太湖水质富营养化评价标准、郁根森判定湖泊富营养型标准,把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分为6级:P1为极贫营养;P2为贫营养;P3为中营养;P4为中富营养;P5为富营养;P6为极富营养。其标准见表1。

表1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标准

等级 P1 P2 P3 P4 P5 P6

总磷/mg.L-1 0.0025 0.005 0.025 0.050 0.110 0.660

化学需氧量/mg.L-1 0.06 0.48 1.8 3.6 7.1 14

透明度/m 27.00 8.00 2.40 1.80 0.73 0.40

总氮/mg.L-1 0.010 0.079 0.31 0.65 1.20 2.30

2.1 建立无量纲的环境样本矩阵

评价参数的选取,考虑了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富营养时所反映出来的特征为依据,最终选择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Mn)、透明度(SD)为评价因子,与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标准中P4至P6一起构成初始矩阵A:

评价指标中,SD为正向指标,其他均为负向指标。根据式(2)规范化处理,得无量纲规范环境矩阵:

2.2 理想最优与最劣断面确定

虚拟面(0,0,0,0)为最优断面,虚拟面(-24.3846,-4.6000,-0.7778,-2.8983)为最劣水质断面。

2.3 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

根据式(3)计算,得到标准化处理后矩阵 为:

根据式(4)、(5)、(6)、(7)分别计算出TP、TN、CODMn及SD的信息熵值、信息效用价值及权重值。计算结果如表2。

表2各评价因子的权重

评价因子 TP CODMn SD TN

0.9572 0.9781 0.9779 0.9763

0.0428 0.0219 0.0221 0.0237

0.3873 0.1982 0.2000 0.2145

需要说明的是,熵权并不是表示决策评估问题中某指标实际意义上的重要性系数,而是在给定评价对象集后各种评价指标值确定的情况下,各指标在竞争意义上的相对激烈程度。从信息角度考虑,它代表该指标在该问题中,提供有效信息量的多寡程度 。

2.4 计算各评价单元的密切值

根据式(8)、(9)计算各评价单元与“最优点”和“最劣点”的欧式距离 与 :

=(1.10009,0.8945,0.5534,0.3251,0.2474,0.4368,0.7776,0.9464,0.6092,0.7757,06088,2.2391,15.3756)

=(14.6542,14.7586,14.9292,15.1594,15.3636,15.0359,14.6436,14.4578,14.7992,14.6332,14.7789,13.2504,0.0000)

则: =0.2474=15.3636

根据式(10)计算出各评价单元的最优密切值,并根据最优密切值的大小进行排序,计算结果及排序见表3。

表3改进密切值计算结果及其优劣排序

排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评价单元 2002 2001 2003 2000 P4 2006 2007 2004 1999 2005 1998 P5 P6

密切值 0 0.3276 0.7874 1.2656 1.4993 1.4997 2.1837 2.1905 2.6557 2.8851 3.4970 8.1899 62.1608

评价结论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富 中富 中富 中富 中富 中富 富营养 极富

2.5 变化趋势分析

从表3的评价结果及密切值大小可以看出,1998年~2002年期间,山仔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是呈显著减弱趋势,从中富营养状态到中营养状态是一个质和量的变化,主要原因是2001年政府采取了综合整治措施,使氮和磷的外源输入量减少;2003年~2005年期间,由于水库周边污染源,如罗源石板材加工业排放的污水以及连江县小沧乡旅游人数的大量增多带来的生活污水污染加剧,使山仔水库的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加重,尤其是2005年的水质富营养程度达到“十五”期间的最高值,这一点与福州市环境监测站《2001年~2005年福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中,山仔水库综合污染指数2005年达到最高值的评价是一致的;2006年~2007年,由于政府加大综合整治力度,使山仔水库的水质富营养状况呈改善趋势。

2.6 与其它评价方法的比较

以福州山仔水库1998年~2007年的水质监测的年均数据为依据,以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mN)、透明度(SD)为评价因子,分别根据文献[4]用属性识别法、文献[5]用模糊数学法以及传统密切值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见表4。

表4评价结果的比较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改进密切值法 中富 中富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富 中富 中富 中富

传统密切值法 富营养 中富 中富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富 富营养 中富 中富

模糊数学法 中富 中富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富 中富 中富 中富

属性识别法 中富 中富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富 中富 中富 中富

从表4的比较结果可以看出,用基于熵权的改进密切值法对山仔水库1998年~2007年的富营养类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模糊数学法、属性识别法的评价结果是一致的,证明该评价方法用于评价山仔水库水质状况是客观可行的。而传统的密切值法由于对各评价因子作等权处理,评价结果会出现较大的偏差。

3结语

通过与模糊数学法、属性识别法的评价结果比较,证明了将基于熵权的改进密切值法应用于山仔水库水质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是准确、客观、可行的。运用基于熵权的改进密切值法对山仔水库1998年~2007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1998年~2002年期间,山仔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呈显著减弱趋势,2003年~2005年富营养化程度出现反复,2006年~2007年随着政府加大综合整治力度,水质状况呈改善趋势。以上的水质反复过程说明了人类活动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说明了营养盐的外源输人对湖泊富营养化有很大的影响,水库的污染治理将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艰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杨文海,王丽芳,王坤,等.改进密切值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水资源与工程学报,2005,16(2):69-74.

[2] 李思宽,梁川.密切值法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云南水力发电,2005,21(3):9-11.

[3] 许丽忠,张江山.福建省大气环境质量的改进密切值法综合评价[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2,18(4):96-99.

趋势分析法篇8

(1)数字推理的题量。基层政法机关定向招录考试数字推理题一般有5道,预计2014年的题量将维持在5道,难度不会有所提升。

(2)数字推理的预测分析。预计2014年的考点将是多次方数列、多级数列、积商数列、和差数列及其变式。

二、数学运算题题量保持稳定,题型难易比例更加合理

(1)数学运算题量将继续保持原有题量。

(2)数学运算题整体难度不会加大,难易比例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筛选人才。

【例1】取甲种硫酸300克和乙种硫酸250克,再加水200克,可混合成浓度为50%的硫酸;而取甲种硫酸200克和乙种硫酸150克,再加上纯硫酸200克,可混合成浓度为80%的硫酸。那么,甲、乙两种硫酸的浓度各是多少?()

A.75%,60%

B.68%,63%

C.71%,73%

D.59%,65%

【解析】设甲硫酸浓度为x,乙硫酸浓度为y,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300x+250y)/(300+250+200)=50%

(200x+150y+200)/(200+150+200)=80%

解得:x=75%,y=60%,答案为A。

【例2】某公共汽车从起点开往终点站,途中共有13个停车站。如果这辆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开出,除终点站外,每一站上车的乘客中,正好各有一位乘客从这一站到以后的每一站。为了使每位乘客都有座位,那么,这辆公共汽车至少应有多少个座位?()

A.48

B.52

C.56

D.54

【解析】起点站上14人,第一停车站上13人,下1人;第二停车站上12人,下2人;第三停车站上11人,下3人…第十三停车站上1人,下13人。可以看出第六停车站上8人,下6人;第七停车站上7人,下7人时人数达到最多,以后递减,此时人数为14+12+10+8+6+4+2=56(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三、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多样,保持现有难度

本部分主要测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它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等。

【例3】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的分工越来越细,科学与文学逐渐分开,形成了“科学界”、“文学界”。如今,分工更细了,研究科学的人,一辈子只限于某一学科、某一专业,甚至某一专题,这样,“隔行如隔山”,常使人的视听囿于很小的天地,成为分工的奴隶。

这段话直接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生产的发展,导致“科学”和“文学”的分开

B.文与理密不可分,学文的应该懂点“理”,学理的应该懂点“文”

C.文理分科是必要的,但各自不应画地为牢,研究者应该文理兼通

D.要同等地对待文科和理科,既不能重文轻理,也不应重理轻文

【解析】第一句话的主要意思是生产的发展导致“科学”与“文学”分开,第二句话主要是说分工太细,使研究科学的人研究范围窄,成为分工的奴隶。综合起来,作者的意图是支持分工,但研究者应该扩大视听、文理兼通。故C正确。面,B、D错误。

四、图形推理题型多样

图形推理的题量为5道。在复习图形推理时,考生要重点掌握其中的规律。

五、定义判断题量保持稳定,考查内容更加体现公平原则

作为判断推理部分中的必考题型,定义判断所涉及的考查内容越来越广泛,出现在考试中的定义有很多是考生闻所未闻的,因而对于广大考生来说也就越加体现其客观性、公平性。

【例4】“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特征是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

下列不属于循环经济做法的是()。

A.退田还湖,退耕还林

B.变单程式经济为循环式经济

C.变消耗型经济为休养生息型经济

D.变储备型经济为增长型经济

【解析】关键词:“运用生态学规律”,“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由此可知D项不属于循环经济的做法。故本题选D。

六、类比推理题

【例5】酸奶∶奶酪

A.木头∶桌子

B.豆浆∶豆腐

C.干冰∶冰块

D.土壤∶沙尘

【解析】酸奶与奶酪都是以鲜奶为原料,一种为液体,一种为固体,与之逻辑关系最相似的是豆浆和豆腐。故答案为B。

七、事件排序题

事件排序是基层政法招录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广大考生对这一题型要认真复习。

【例6】(1)体育明星成为体育产品的形象代言人

(2)体育产品想加大宣传力度

(3)体育明星有很强的感召力

(4)需要形象代言人

(5)体育产品知名度提高

A.5-1-4-3-2

B.2-4-3-1-5

C.3-1-5-2-4

D.4-1-5-3-2

【解析】此题讲述的是体育产品加大宣传的过程。“体育产品想加大宣传力度”是目标,“需要形象代言人”是途径,“体育明星有很强的感召力”是实现目标的条件,“体育明星成为体育产品的形象代言人”是“体育产品知名度提高”的原因。本题正确答案为B。

八、常识判断全部考查法律知识

基层政法人员招录考试中常识判断的题量预计为20道,主要考查法律类知识。在试题侧重点上,将考查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例7】下列不属于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是()。

A.甲、乙两公司之间发生的租赁合同纠纷

B.胡某与其弟弟之间因继承发生的纠纷

C.杨某与其供职的公司之间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

D.赵某与某行政机关因罚款数额发生的争议

【解析】依据《民法通则》第2条的规定,民法调整的对象为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D项属于行政处罚,所以不属于民法调解的范围。故本题选D。

趋势分析法篇9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出现了加速发展的势头,世界各国的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相互的渗透、相互依存。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交流更加的频繁,生产要素在世界各经济体之间流动,资本迫切需要更大的利润,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当今世界全球化的主要特点。特别是国际投资使得各国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绝大多数的国家都已经基本实行了市场经济,从而使国家之间拥有了更多的经济利益的一致性和依存度,这样也为世界各国步入国际投资自由化奠定了客观基础。

第一节国际投资自由化概述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国际投资法的发展趋势是减少对外资的限制,加强对外资的引入,从而促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投资自由化成为贸易自由化之后的又一次经济浪潮。投资自由化的定义,就是要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取消不利于外资自由流动的外资政策,取消市场上的不和谐因素,为国际资本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消除各种门揽。如今,它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促进本民族的发展,也逐步开放国内市场,加入到国际投资自由化的行列中来。

一、国际投资概述

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国际资本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而这也已经作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强劲动力。

(一)国际直接投资额增长加快,但分布不平衡。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经济局势呈现出多极化的特征,并趋向区域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海外直接投资作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分支,在近年来出现了持续大幅度的增长。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于2014年1月28日在日内瓦最新一期《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称,2013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较2013年提高11%,达到1.46万亿美元,流向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均出现上升。发展中国家持续了良好的表现,2013年吸收的国际投资占全球总流入量的52%,总流入量达到新高。但是流入发达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数额持续减少,占国际投资数额的比重连续第二年处于历史低位,根据所得的数据,发达经济体所占的份额仅为39%,不及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一半。

(二)区域性经济体积聚和扩张加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各个地区为了加强本地区的经济实力,通过达成相关的法律协议以促进贸易与投资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北美自贸区、欧盟和OECD等区域合作的形成和发挥的作用,促进了区域经济联系更加的紧密,有利于各国快速的提高,从而对全球贸易和投资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投资形式的多样化,特别是在技术、市场和资本等方面,竞争和联合并举,跨国兼并和收购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这种联合兼并不仅在地理模式上的变化,而且在主体之间也一反常态,母国的概念不再重要。跨国公司的活动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第二节国际投资自由化与国际投资法的新发展

一、国内法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使得国际投资自由化成为了必然的趋势,为了实现本国的最大经济利益,各国争相调整对待外资的立场。通过调整国内的外资法律法规,减少对外资进入本国的限制,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进行投资,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发展有利于投资的因素,以期获取更多的资本,促进经济的发展。

东道国内的外资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的涉外投资立法,二是发达国家的涉外投资立法。在国际投资领域,发达国家釆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大量的向海外输出资本,也积极地引进和利用外资,适用于内资的法律规范往往也能够适用于外国的投资。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对一个国家的影响越来越大,世界各国的生产要素亟需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从而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因此,不发达国家必须认识到当前的趋势,也要敢于利用外国的技术和资本,来加速本国的经济建设,为了创设良好的投资法律环境来吸引外国的投资,这些国家通过立法改变过去对外资进行限制的措施,取消贸易壁垄,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来逐步实现对外贸易的自由化。例如中国宪法第条规定:“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经济组织以及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都必须遵守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它们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保护。”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其下四个方面:

1.待遇。目前,给予外资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公平公正待遇都得到了普遍的运用,而事实上,发展中国家除了保证这些待遇以外,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促进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还为外资提供了一些本国国民所不能享有的优惠政策。例如从中国的各类法律法规来看,外商在关税、所得税等方面都作出了比内资更优惠的待遇。

2.外资准入条件。以往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要求外资利用在相关产业的技术和资本上的优势为本国工业作出积极的贡献,政府会规定一些准入的条件,比如当地成分要求。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已经为修改或取消这些要求作出了努力。

3.资本和利润汇出保障。虽然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一般都会实行外汇管制,但是依然可以在符合东道国法律和政策的条件下,汇出经营活动产生的资本和利润。

4.妥善解决因投资而产生争端。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之间的争端,可以依据相关国际公约的规定,提交“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仲裁,以促进仲裁结果的公正性。

第二章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践与我国外资法的新发展

第一节自由贸易区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世界贸易投资的发展愈加的广泛,产品和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更多的频繁,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依赖性增强。为了实现贸易与投资的便利化,各国都釆取了一些措施,消除在国际贸易投资经济活动间的不公正待遇,扩大贸易投资活动的准入度。在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发展过程中,自由贸易区能够有效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带来有效的变革,是一个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通过放松对外资的管制,改变自身的制度环境,有效降低国与国之间经济贸易的成本,提高各国经济活动的效率。因此,自由贸易区的实践能够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刺激因素。

一、自由贸易区的概念和分类

自由贸易区的内容为,多个国家或者地区之间,通过谈判取得一致,使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活动自由进行,减让各自服务、贸易等进入的关税 ,扩大市场准入的领域和部门,开放对外投资,促进贸易、投资等的自由流动,实现协议各方经济优劣的互补,提升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存在,促进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在国际经济领域内,实际上存在两种不同层次的自由贸易区。一种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建立的自由贸易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开放各自的服务、货物、贸易等领域,甚至包括国际投资的很多方面,使资本流动畅通无阻,形成区域贸易优势,促进经济的发展。这种区域贸易协议的存在,使得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更加的紧密,实现更多经济领域内的相互承诺,促进投资自由化的快速发展,这也是一个国家参与世界经济合作的重要战略手段。另一种是一个国家之内的自由贸易区

,就是在一个国家的领土范围之内,划定一个特定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实行与其他区域不同的经济政策,在贸易和投资活动中享有比其他地区更多的自由。在对进入其中的任何货物征收关税等一些税收时,都被视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予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因此,在这个特定的区域内,可以从事贸易投资活动,也可以从事与实体经济相关的产业,比如制造业、加工装配业等,货物可以自由出入而不缴纳关税,享有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 自由贸易区的实践,有利于提升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结构和质量,加快对外开放的脚步,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也会使得一个国家增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性,提升开放水平。

第二节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实践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通过对法律法规的制定、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经济的互动等一系列措施,使我国经济在近几年来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随着红利的逐渐消退,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不断走低,中国经济开始出现疲软,这是当前我国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成立背景

在国际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的今天,通过签订单边、双边、区域以及多边的协议,追求更加开放的经济,增强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在经济全球言化的形势下把握机遇,是每个国家和地区加快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外爱选祥。

在新形势下,中国也迫切需要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地位,有必要通过签订新的国际贸易框架协议,推动我国的经济制度改革,释放我国经济和政治改革的红利,消除阻碍国际自由贸易和投资的不利因素从而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随着WTO在多哈回合谈判中陷入僵局:一些经济体开始寻求新的途径去达成多边投资框架协议,以追求更高水平的经济开放政策,摆脱WTO多边体制所遭遇的障碍,形成更加自由的国际贸易与投资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必须选择“再入世”,借助外国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使我国的资源进一步得到优化配置,形成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

(一)上海自贸区设立的国际背景

中美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有了一些新的进展,中美双方将对准入环节的各个阶段实行国民待遇进行实质性的谈判,并要求釆取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推动打造跨太平洋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这将会对亚太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更多的国家加入的谈判,双边和多边的贸易合作将更加的频繁,世界经济自由化的程度进一步得到加强。它将在多个领域内实现合作关系,促进这一经济组织贸易与投资的全面自由化,改变了多哈回合谈判的僵局,将在服务、投资及监管等问题上进行更加深入的谈判,改变亚洲经济的格局。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并未被邀请参与这个协议的谈判。美国同欧盟进行的协议的谈判,通过建立美欧自由贸易区,将会促进欧盟和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这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自由贸易区集团,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多边体制。这三项协定都是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自由化而进行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市场准入、增强透明度,减少一些荀刻的监管措施。这三个协议的存在,对我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设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只有通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实行自由贸易的政策,才能知道我国对一些全面的自由化协议的承受能力。因此,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实践,就是为了我国参与更多国际投资自由化的相关协议的谈判,从而也是为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分享国际自由贸易和投资的政策,参与新的国际贸易框架协议的制定,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这是我国在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第三章中国投资条约实践新进展......27

第一节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安排中的投资规则...........27

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及《合作框架协议》......27

二、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对我国外资法的要求....28

第二节中一日一韩自贸区安排中的投资规则............29

一、中一日一韩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进程和意义......29

  二、中日韩自贸区投资实践的法律基础...30

第三节中美双边投资条约谈判..........31

一、中美双边投资条约谈判中的市场准入议题..........31

二、中国的对策......32

第三章中国投资条约实践新进展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迫切需要新一轮的复苏和增长,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后危机时代,一些经济体积极推进新的自由贸易制度,在WTO协定之外,推动更高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全球经济资源将会以更加自由的方式进行配置,实现全球经济持续性的增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不仅在国内层面上建设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国际层面上,也积极主动的参与国际自由贸易和投资的谈判,参与双边或多边的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推动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促进我国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节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安排中的投资规则

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及《合作框架协议》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都在积极争取建立相互之间的自由贸易区,发展区域经济,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中国和东盟各国自二战结束后,各自的经济都需要得到复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国内的不断努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处于基础阶段,国内的经济都在经历着改革以适应世界经济的现状,只有通过和外界的交流合作,发现自身经济发展方式的缺陷,从而解除不适应经济发展趋势的桎梏,加快自身经济的发展。但是,单个国家的自身实力远 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又对世界发达国家经济的依赖性过强,因此,中国和东盟通过谈判,建立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发展区域经济,加强对外贸易和投资的速度和质量,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000年,朱铭基在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鉴于当时的国际和亚洲经济环境,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建议通过建立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加强区域经济的合作,防范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对国内经济造成的打击,提升国内经济的稳定性和持续性。2002年,在柬埔寨召开的中国一东盟峰会上,朱镕基总理和东盟的领导人签署了协议,《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规定,在2010年时建成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区。随着我国和东盟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有力的加强了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加快了相互之间的贸易来往,使得各自的生产资料获得优化配置,弥补国内市场发展的软助,提升了中国一东盟的国际地位,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投资的兴趣。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对中国和东盟各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促进东南亚经济的繁荣,也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因素。随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建立,要加强各缔约国在《框架协议》下的贸易和投资来往,通过各国的努力,逐步取消相互之间的市场准入壁垒,促进相互之间的货物贸易,逐步实现在各个国家领域内的贸易自由化。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缔约国在本国进行贸易和投资活动中更加透明的法制环境,通过提高行政效率,降低相互之间经济活动的成本,营造一个良好的贸易和投资环境。通过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加快区域经济的成长,吸引更多的外国资本,提高缔约国经济的水平。特别在相互投资方面,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对我国的外资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论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遍布全球,使得世界各个国家之间联系更加的紧密,国际贸易和投资更加的频繁。随着国际投资法制的发展,迫切需要使各国市场对外更加开放,铲除阻碍自由贸易和自由投资的壁垒,提高经济效应。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复苏受创的经济,再次吹响了全球自由贸易和自由投资的号角,藉此走出低迷,迎来新的增长。无论是TPP还是TTIP,都要求全球经济资源获得更加自由的方式进行,以获得更加快速的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断的实践,我国外资法律体系也获得了逐

趋势分析法篇10

(①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 710054;②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西安 710054)

(①The Second Crust Monitoring and Application Center of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Xi’an 710054,China;②Center for Geodetic Data Precessing,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Surveying,Mapping and Geoinformation,Xi’an 710054,China)

摘要: 将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引入流动跨断层观测资料的处理分析,利用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能够滤去各阶趋势成分,其折点能够反应趋势背景场变化的特点,对东北缘地区祁连山断裂和海原断裂带的流动跨断层场地中原始观测曲线反应构造信息和孕震信息较差的跨断层测段进行处理,所得结果显示跨断层去趋势波动曲线能够对场地周围4级以上地震的前兆异常有较好反应,使用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跨断层成果的利用效率。

Abstract: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DFA) has the property of filtering the trend component of each order and the crossover can express the change of the trend background field. The authors use the DFA to analyze the mobile leveling cross-fault deformations in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hese cross-fault sites are located in Qilianshan fault zone and haiyuan fault zone and the original observation curves don’t express the structural information and the seismic information. The result show that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 cover can reflect the precursory abnormity of Ms4.0 earthquake around the sites better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eveling across-fault data.

关键词 : 去趋势波动分析;断层形变;震例分析

Key words: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cross-fault deformation;analysis of earthquake example

中图分类号:P3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304-03

0 引言

1994年,Peng等[1]提出了分析幂律函数关系的一种方法-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该方法的优点,就在于其可以系统化地滤去各阶的趋势成分。此后,该方法被广泛使用于自然系统长程相关性的研究,既通过对观测资料处理后所得曲线标度的分布范围来判断数据点自相似性,对未来观测资料的发展趋势有所预测。这种预测方法,广泛应用于降水分析、气温分析、云量分析和心脏动力学分析[2,3],还有固体物理领域也有所应用[4]。由于流动跨断层场地观测时间间隔较长,多数场地的观测序列本身没有明显的随时间增加或减小的持续趋势。因此,分析数据的长程相关性没有实用价值,但是流动跨断层水准观测时间、观测人员和观测仪器都较为固定,这一方面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但其观测数据也不可避免地包含了季节、仪器和观测人员等带入的趋势性误差,同时,观测场地周边环境也会给观测时间序列带来或大或小的影响。

因此,本文主要利用了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本身可以滤去观测数据各阶趋势性成分这一特点,对东北缘地区的流动跨断层场地中原始观测序列曲线反应构造信息和孕震信息较差的跨断层测段进行处理,讨论该方法在构造分析与地震异常分析中应用的可行性。

1 资料情况

跨断层测量是研究某一区域跨断裂带的断层运动速率、地震前兆异常与地质构造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布设有50多处跨断层场地,这些跨断层场地主要监测祁连山断裂带、海源断裂带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等主要活动构造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观测至今,已经积累了三十多年的观测资料。由于跨断层形变测值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场地所控制断裂的构造运动随时间的变化,因此也有利用跨断层流动观测资料进行地震预报的成功案例。但是,由于跨断层观测资料受到温度、降水、观测误差等干扰因素的影响,有些场地观测时间序列原始曲线呈现多期大幅度尖点突跳或类似周期性跳跃,如本文中研究的大泉口和红柳峡的跨断层测段(图1),均无法从原始曲线中直观发现与构造和地震信息有关的变化。因此,目前在流动跨断层资料分析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仍然是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形变曲线中发现我们最为关心的构造信息和孕震信息。

2 方法介绍

Peng等人在研究核糖核酸行为机制的过程中第一次提出了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后Taqqu[5]等和Kantelhardt等[6]将该方法不断完善。

DFA方法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首先,将观测的时间序列中含有的噪声和各种因素引起的趋势项与系统本身的波动区分开来,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序列{x(i),i=1,2,…,N}的累积离差来实现这一目标:

将新序列Yk分成时间长度(S)相同的Ns个不重叠的的窗口,其中Ns=N/S(取整数)。由于时间序列本身不可能总是时间长度S的整数倍,因此会有序列后面小部分的数据信息未能被采集。为了不丢失这些数据,在计算过程中,对该序列从尾部再进行同样的操作,共产生2Ns个等长度区间,区间编号为V=1,2,3……2Ns。

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方法计算每个长度区间V的趋势变化,利用(1)式滤去每个长度区间的局部趋势,并将新的时间序列记为Ys(k)。

Ys(k)=Yk-Pv(k) (1)

(1)式中:Pv(k)为第V区间的拟合多项式。拟合的多项式可以采用线性的、二次的、三次的,或者更高次的多项式,则分别记为DFA(DFA1)、DFA2、DFA3、…,显然m阶的DFA滤去了累积离差中m-1阶的趋势成分,但是并不是阶数越高越好,多数情况下阶数过高会引起计算数据畸变严重。在东北缘流动跨断层观测序列的实际试算中发现,拟合阶数低时无法有效去除趋势性因素,拟合阶数过高数据畸变严重,因此本文(1)式中采用4阶最小二乘拟合。

计算每个区间滤去趋势后Ys(k)的方差:

之后,将所有2 Ns个等长度区间的方差求均值并开方,计算DFA波动函数:

最后,对F(s)与s取对数,绘制去趋势波动曲线。

3 研究区域去趋势波动曲线成果分析

每个流动跨断层场地测线分布各有不同,多为3-5个测段组成,跨断层测段最能反应断层位移活动,因此主要选择跨断层场地的跨断层测段做为研究对象;在相关震例分析中,主要针对场地周边200km范围内的4-5级地震和300km左右的5级以上地震,以确保去趋势波动曲线所反应异常为地震异常的可靠性。由于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本身在是一种统计学的方法,自然对观测数据的数量有一定要求,通过反复试算发现,东北缘地区需要选取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具有观测资料的场地,且前5年左右的资料可靠性低,不应纳入分析。

Kantelhardt[7]、Hu[8]和Chen[9]等对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从多个方面系统而详细地分析了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的优点就在于,其对含有各种不同相关关系和背景趋势的时间序列,其相关关系标度指数会随着时间长度发生变换或者随背景趋势场变化而变化,并根据本身的相关关系特性,出现不同的折点。地震实际上是在区域构造应力作用下,应变在活动断裂带上不断积累并达到极限状态后而突发失稳破裂的结果,也就是说地震的孕育和发生都伴有构造应力场这一背景趋势场变化,因此在流动跨断层观测时间序列去趋势分析曲线的折点变化应该能够反应与地震有关的背景趋势场变化。

以大泉口和红柳峡场地为例。大泉口场地E-F测段和红柳峡基西-基南测段位于祁连山构造带。这些场地原始观测曲线具有一定周期性变化或在无显著事件下频繁出现尖点,在实际的构造形变分析和地震前兆分析中很难加以利用,但观测时间序列经过去趋势波动分析后,对4级以上地震,震前均有所反应。

①大泉口场地(E-F测段),该场地位于祁连山构造带西段,自1988年开始观测,原始观测曲线各期相比较呈规律性尖脉冲状,基本无法直观反应断层带构造形变特征(图2(a))。经过去趋势波动分析处理后(图2(b))(横坐标(lg(s))为1.3处对应1994年7月的观测结果),1988年至1994年前后由于观测数据数量不足引起的统计误差导致去趋势波动曲线规律性波动变化,不应纳入分析。1996年3月去趋势波动曲线出现由强到弱(曲线斜率由大变小)折点,距离场地110km处,1996年11月发生肃北4.5级地震。2000年11月出现类似折点,2002年12月距离场地46km处发生玉门5.6级地震;2012年2月同样出现折点,2012年5月距离场地144km发生金塔5.4级地震(表1)。

②红柳峡(基西-基南),该场地位于祁连山构造带西段,自1988年开始观测。原始观测曲线呈现准周期性震荡,并且震荡幅度逐渐增大(图3(a))。经过去趋势波动分析处理后(图3(b))(横坐标(lg(s))为1.3处对应1994年7月的观测结果),1988年至1994年前后为统计误差导致的曲线规律性波动变化,不应纳入分析。红柳峡(基西-基南)场地1995年11月出现折点(曲线斜率由大变小),一年后距离场地63km处发生肃北4.5级地震;2001年7月出现折点,2002年12月距离场地20km处发生玉门5.9级地震;2003年10月再次出现折点,两周后发生民乐6.1级地震;2009年3月去趋势波动曲线出现折点,2009年9月距离场地190km处发生4.8级地震(表2)。

4 结论

本文利用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可以系统化地滤去各阶的趋势成分,并能够反应观测序列背景趋势场变化这一特点,对东北缘地区祁连山断裂带和海原断裂带的大泉口和红柳峡场地跨断层测段的原始观测序列进行处理。这些测段原始观测曲线频繁出现尖点和类似周期性变化,且很难直接观察到构造信息和孕震信息。经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处理后的观测曲线对场地周围发生的4级以上地震能够反应出明显的震前异常,并且多为曲线斜率由大变小的折点异常,这种地震折点异常应该是构造应力场趋势改变的一种体现;利用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可以使那些难以辨认的实际观测序列易于分析,提高观测资料的使用效率,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多方面的依据。

参考文献:

[1]Peng C K,Buldyrev S V,Havtin S,et a1.Mosaic organization of DNA nucleotides[J]. Physical Review E. 1994,49(2):1685-1689.

[2]Bunde A,Havlin S,Kantelhardt J W,et al.Correlated and uncorrelated regions in heart-rate fluctuations during sleep.Phys Rev Lett,2000,85(17):3736-3739.

[3]Peng C K,Mietus J,Hausdorff J M,et al.Long-rang anticorrelations and non-gaussian behavior of the heart beat.Phys Rev Lett,1993,70(9):1343-1346.

[4]Kantelhardt J W,Berkovits R,Havlin S,et al.Are the phases in the anderson model long-range correlated.Physica A,1999,266:461-464.

[5]Taqqu M S,Willinger W.Estimating long-range dependence in the presence of periodicity an empirical study.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1999,29:217-228.

[6]Kantelhardt J W,Berkovits R,Havlin S,et al.Are the phases in the anderson model long-range correlated.Physica A,1999,266:461-464.

[7]Kantelhardt J W,Koscielny-Bunde E,Rego H H A,eta1.Detecting long-range correlations with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Physica A:Statistical M 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2001,295:44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