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8:41:53

趋势范文篇1

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这些内容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各项教育内容既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又不能相互替代,它们统一于德育目标之中。在具体实施德育过程中,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可能会出现侧重抓某一方面或强调某一方面的情况。这种阶段性的重点教育,其目的是通过调整,使各方面教育协调发展,这是完全正常的。但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受“左”倾思想影响较严重,在强调政治教育时始终没有掌握好“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引起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重大变动,特别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变化过程所反映出来的总体特点是,过去那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化、政治化的德育意识已经被打破,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多样化,价值选择出现务实化。这表明,目前社会道德从总体上看是向新的境界和高度攀登,社会道德风气变化最深刻的是,人们的道德心理和行为特征由“假”向“真”,由“虚”向“实”,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向多元,由依赖顺从型向独立自主型,由“等、靠、要”的习惯思想向竞争意识不断增强方面发展,一种逐步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体系正在酝酿之中,这是一个很大的历史进步。当然,我们目前还没有走出社会转型期特有的“道德规范不定型”期。由于客观上社会的变化正处于进行之中,主观上人们的主体文化素质又有一定差距,所以目前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重新定位的动荡和多重化选择之间的混乱。在道德选择导向上出现了三种选择倾向,一是选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德文明:二是选择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明,主要是优良传统美德;三是既要弘扬本民族传统道德中的精华,又要吸收西方现代文明,从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在这三种选择当中,前两者显然具有较大片面性,只“向外看”和“向后看”必然脱离现实。只有第三种选择倾向,才有可能对道德建设做出符合于自己时代要求的探索和创造。

在未来的社会,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科学和技术必将进一步为社会提供物质利益和较高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将伴随着发生诸如水污染、土质下降、森林遭受破坏、动植物种类急剧灭绝、资源枯竭和环境公害等。为此,人类必须以极大的努力去建设一个与21世纪相适应的道德规范。这个规范对人们的总体要求是学会关心,关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类社会这些公共关系,需要建立一种相应的道德规范。虽然不可能一下子在整个人类建立一个明确的、统一的道德规范,但重视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帮助年轻一代树立更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帮助他们学会关心、学会共处、学会同情等一系列时代所需要的道德,是21世纪初德育发展的大趋势。

21世纪的德育必将在以下两方面进一步加强:一是道德人格教育。道德人格同道德规范相比,是更深层、更基础的道德意识。它是人们的道德主体意识,包括人们的追求高尚道德的内心动力、道德选择的权利感、责任感、独立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自信和人格尊严。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一个很大弱点就是“重规范、轻人格”,过多强调规范,而不大注意尊重人们的道德人格,不善于把规范同培养健全的道德人格以及正确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结合起来,这是一种简单的、浅层次的教育,目前人们正在逐步改变这种教育方式。21世纪的道德教育将出现尊重个人自立、尊重个性和选择的权利,在“重人格”的基础上带动道德规范教育的新局面。二是加强社会公德的规范化。传统德育中的一个很大弱点是“重个人道德、轻公德”,即对个人要求多,对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建设投入不够,把国家、社会的一切均寄托于个人的修养,对社会体制、优化环境、公共规则建设的责任感比较淡漠。如果我们现在仍然把腐败问题归结于某些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而不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的健全上去着手解决这些问题,社会腐败现象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良好的行业之风或职业道德就建立不起来。21世纪的德育必将是务实性的、基础性的,这是时代与社会的自然选择。

二、品德形成的动力启动将由政治动力转向经济动力的趋势

在以政治教育为德育的主要内容甚至政治教育取代德育的全部内容以往的德育中,过分强调和夸大了政治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成了德育的代名词,德育的主要任务只是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激发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时,基本上以共产主义这一远大的、崇高的政治目标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启动。由于这一目标既高又远,所以,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成为大多数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政治目标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还是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的,可以成为少数思想境界较高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然而,当计划经济体制变革为市场经济体制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一向被视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义轻利”观念开始重新审视。一部分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要“重利轻义”才能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大部分人认为,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假冒伪劣、欺诈活动等,都是“重利轻义”的结果。因此,他们主张应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道德思想及其一系列儒家道德文化,并以“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为例说明坚持儒家思想的重要,这种思想很快在一些领域中形成了一种“气候”,于是,儒家文化精神也重新获得了一个再评价、再发展的机遇。特别是进入本世纪末,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精神的强大冲击,使得一种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为中心的中国文化复兴运动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声势。然而,某种道德文化的价值与生命不取决于人为的呼吁,而在于时代与社会的自然选择。因此,要确定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价值与意义,首先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在文化选择和再造中最缺少和最需要克服的弱点是什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重利,不重利就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就不利于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但是,只重利不重义,也不能保持经济的持久发展。所以,“义利并重”乃是社会发展的自然选择,符合两个文明一起抓和两手都要硬的时代要求。“重义轻利”是儒家道德学说“以德为本”的实现手段,它适合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礼法为基本社会关系的封建社会,它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人生价值观。在面临经济结构形式根本转化的今天,中国传统社会的“重义轻利”道德观念淡化乃至崩溃是必然的。

从社会总体发展来看,对传统的“重义轻利”价值观的变革,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第一,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重利”实践的结果是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第二,从民族性格或社会心理的构成来看,“重利”能促使人的竞争意识。

第三,从人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来看,对个人私欲以及个人物质权利的肯定,有助于现代独立人格或人权意识的确立。人们追求利益,也就必然懂得保护自己的利益。对利的追求实质是中国社会比较单纯的自然经济形态向商品经济形态过渡时期必要的心理反映。它在向人们显示,现代人们的道德观已开始摆脱儒家那种理想而缺少实效的“重义轻利”的影响,开始正视现实社会,逐步建立适应现代商品社会的道德原则,这就是人们越来越重视以经济利益为杠杆来启动人们去为现代经济的发展尽心尽力,使他们为现代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国实行重奖科技人员,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以此引导更多的人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之中。可见,重视以经济利益激发人们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品行,是现实社会的需求,更是21世纪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三、学校德育将从“小德育”转向“大德育”的趋势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学校德育同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一样,由于受封建思想和“左”倾思想的影响,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没有进入与社会同步运行轨道,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更主要是由于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整个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现代通讯技术和设备的作用下,使人们听到和看到了整个世界是怎样一个世界,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与世界发达国家在许多方面的差距。无论历史的事实还是现实的事实都证明,文化道德的文明交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光明之路。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从全人类这个大家庭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任何阶级偏见、孤立发展,最终只能拉大自身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差距。

儒家传统道德中的积极因素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它的人文主义价值有不可忽视的世界性意义,对于人类迎接后现代社会的挑战,更具有超越民族界线的价值和意义。对民族道德的“回归”,反映了现代人对人类共有道德的认同,是对儒家道德优秀成果在世界未来发展中作用的肯定。这一方面说明,儒家道德中确实有许多精华继承。另一方面也说明,对儒家道德的改造和发展使之现代化,需要在国际间彼此的学习中来完成,从而实现新的集成,这是全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中国的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国际,而国际的现代文明发展又是建立在广泛地、不断地吸取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的。在现代社会里,任何闭门治国,不思吸取世界各国精神文明建设之长的做法,最终只能限制自身的发展。

有人用同属“儒教文化圈”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有些国家的事例来证明儒家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并以此来排斥西方现代道德文明,其实这是错误的。一个国家和地区整体水平的迅速提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其中有决定性因素和非决定性因素。

“亚洲四小龙”以及中国经济起飞,其主要动力并不能归功于儒家道德文化。把儒家道德观念作为经济腾飞的主要原因来解说,反映了中国传统的“道德为本”和“道德决定论”的思维定势,这恰恰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道德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任意夸大儒家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只能强化“人治”国家的实质性作用。

趋势范文篇2

纵观90年代以来的企业环境变化,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最深刻地改变了企业经营环境。信息革命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普及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的应用,而是激进的组织变革的内在原因。大多数有关信息技术与组织变革关系的描述可以归结为信息加工和传递成本(以下简称信息成本)对组织结构、行为变革的影响。

一、信息成本与组织变革理论的评介

1、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在完全信息的市场假设下,利用市场分配资源是最有效率的,获知有关卖方、买方、定价、合作行为的信息不需要时间和成本,信息成本为零。但是,从现实的市场状况来看,新古典理论的完全信息的假设难以成立。所有的市场都存在信息不完全的现象,要获得市场信息,必须支付一定的信息成本。

2、70年代以来兴起的交易费用经济学认同新古典经济理论,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发展。他们认为:

(1)产生信息成本的大部分因素是信息压缩。信息压缩是指交易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一方掌握了与交易有关的更多的信息,而另一方要想获得此信息要花费一定的代价,因此,拥有较多信息的一方会产生机会主义倾向。

(2)当信息分布比较对称,交流免费或不昂贵时,即信息成本近似等于零时,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是最优选择。在这种市场中,信息极端分散在各企业中,以至于不需要花费信息成本就可以实现信息的完全分配;当信息成本高昂时,在组织内部进行交易,可以比市场分配资源更有效率。这是因为:第一由于内部组织的激励机制倾向于合作,削弱了机会主义倾向,因此,也削弱了利用信息压缩来谋取自身利益的动机;第二内部组织中的监督和控制上的优势也有利于消除信息压缩的条件;第三内部组织在评估成员的绩效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这种优势不仅能够识别出有经验和能力的成员,而且能够消除内部成员“搭便车”的机会主义倾向。因此,信息成本高时选择等级组织的形式,信息成本低时选择市场形式。

(3)信息技术对组织变革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信息成本上。从传统观点上看,经济学家往往把“技术”定义为产品产量的增加和效率的提高。而现在一种全新的观点是从信息成本的角度来认识,将“技术”定义为每单位信息成本的变化。

信息技术对组织变革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技术使信息在市场中的分布更加对称和均匀,由此降低了信息成本,使具有较少等级的企业组织更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促进了分散化的组织的发展,这种组织的分配效率高于等级组织。

(4)分散化组织形式的分配效率高于等级组织的原因在于:分散化组织可以将有限的、固定的信息交流渠道替换成众多的、弹性的信息交流渠道,这些交流渠道可以分为纵向交流渠道和横向交流渠道,交流渠道的扩大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使组织内成员更对称地掌握信息,降低了信息成本。

同时,从等级组织向更分散化的组织形式的转变将满足雇员个人自治和个人负责的需要,提高雇员的能动性,增加组织事业的凝聚力。从根本上讲,市场可以看作是最分散化的组织形式。

3、成本效率的结构安排是由单位或个人在信息革命的驱使下创造的:

该观点认为近些年来大多数企业进行了组织变革,建立起了适应信息革命要求的全新的组织结构安排,这种安排适合信息的采集、处理、传播,信息成本较小,可以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

以上有关信息成本与组织变革的论述代表了国外对组织结构创新趋势的研究成果,它揭示出企业组织结构向非等级化组织转变的趋势,可以作为我国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变革的参考。

二、组织结构创新的趋势

1、无边界趋势

新技术在组织变革中的影响形成了无边界的趋势。无边界原理实质是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和界定依然存在,但部门间的边界模糊化,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得以提高,已经远远超过各个组成部门的功能。无边界的目的在于使各种边界更易于扩散和渗透,打破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更有利于信息在各部门的传递和对称分布,利于各项工作在组织中顺利开展和完成。目前,已有一些企业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比如,名列最有发展前途的美国戴尔计算机公司利用无边界化创新自己的组织,将戴尔计算机作为核心,把注意力放在供货方式和市场开拓上,从外部选择可靠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伙伴关系,使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与之共享数据库、技术、信息和资源,节约了信息成本,形成了快捷的供应和维修特性。

团队的具体模式可以有新事业开拓组、混合小组和生物组织等。新事业开拓组是由不同专业、部门的有志于革新的人员组合成的一个特定项目的设计开发组织,常用于拓展新地区、新领域的新业务;混合小组是由不同思想、不同专业的员工组合起来在沟通、协调、决策和落实成员责任等方面获得优势;生物组织按产品、市场或区域划分为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单位——事业部,各事业部以真正下放的处置权指挥所属单位的生产经营,近似于生物体一样独立存在、发展和生长。

2、网络组织

网络组织也可以降低信息成本,使信息成本接近于零,同时可以实现信息交流的极大化。网络组织突破了传统组织的纵向等级和横向分工,将组织的成员以网络的形式相互连接,这样就可以使大型组织保留小型组织的一些优势:比如对客户和环境变化的弹性和全面负责,信息、专门知识等资源以及合作性的工作、责任、奖励等在全组织范围内的分配。网络组织的最大特性就是松散和动态的连接、以任务为中心。

目前,已有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在探索网络组织的具体实施形式。比如,清华紫光集团通过探索建立网络组织,促进了信息流通,具体做法是: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公司总部负责对企业统一宣传、支持和指导,总部下面一般采用事业部,技术相对成熟的则采用于公司制,以解决技术人员的持股问题,在子公司中又有控股子公司和非控股子公司之分,同时还与其他地区或产业合作,形成产业性子公司;组织结构扁平化具体体现在财务和决策两方面:总部负责在年初时与各部门制定任务要求,分公司自主进行日常管理和项目运作,年底上缴利润,面向战略的决策由集团总部作出,面向市场的具体决策由分公司自主作出。在运行方式上,充分发挥外包企业、虚拟企业的作用,进行虚拟运作,有利于企业集中优势资源进行科技创新,提高科技竞争力。

3、类似市场的组织形式

如前所述,低信息成本倾向于选择市场形式,因此,许多企业内部的行动可以采取市场化的形式。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将一个企业分割成若干个小的单位,它们之间只有临时的、契约化的关系。假如某单位需要某个产品或服务,组织内就有几个单位能够提供此产品或服务,每个单位基于其技能、交易记录、产品或服务获得的难易、竞争动态提出自己的竞价,供购买单位选择。

与无边界化趋势和网络组织的不同之处在于:前两种组织形式在变革后仍旧是一个独立的单位,它与外界保持着清晰界限;而市场化的形式模糊了组织和外部的界限,难以分清是组织形式还是市场形式。

三、信息成本与企业组织变革理论对我国企业组织创新的启示

1、组织变革思想超前介入

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主导产业,我国将不断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探索适合高新技术企业特点的管理制度,特别是目前较少研究的组织结构的创新。

作为一种非常具有新意的企业组织结构创新思想,信息成本与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理论为我们指出了信息成本要素对组织变革的重大影响,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该理论完全是超国界、超制度的,可以适用于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对我国建立高效运转的企业组织结构大有裨益。

1、对我国企业传统的组织结构的突破

我国企业大部分还是按传统的组织结构运作的,内部的层次和职位等级分明而严密,各种职能和规则分割清晰,导致组织运作的低效率、信息成本的高昂,长此以往就制约了企业的活力。西方企业信息成本与组织变革理论的提出,也是基于企业求生的欲望,与我国企业的要求同出一辙。因此,借用此理论,有助于我国变革传统的组织结构,建立低信息成本的组织结构。

2、在具体模式上的创新可以更大

本文列举了几种有新意的组织结构,我国企业可以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探索出新的其他模式,关键是要降低信息成本,以上这些组织结构更多的是提供一种创新的思想和意识。

作者:吴京芳来源:《经济观察》2000年第六期国家重点企业:中国企业的希望——来自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的报告

2001-08-09

国家重点企业是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经贸委根据动态管理的原则选定的520户规模大、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这批企业以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为主体,非国有优强企业和部分商贸企业为辅,分布在26个行业和除青海、西藏外的29个省区市。

来自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国家重点企业数量仅为全部工业的0.3%,但其资产总额却要占全部工业的近六成,销售收入占四成多,利润占五成多。国家重点企业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主导地位逐渐确立,优势地位明显上升,特别是大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代表着中国企业发展的希望。

增长保持良好势头

2000年国家重点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990价)18452.8亿元,增长16.4%,增速比1999年提高3.5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34213.9亿元,增长17.3%,增速比1999年提高4.8个百分点。在较快增长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产销衔接水平,产销率99.6%,比1999年提高0.4个百分点。

铁路、电子、医药、航天、航空、纺织、轻工行业的重点企业生产增速高于重点企业平均水平。石油与化工、电信、交通、纺织、航天、航空、内贸、电子、轻工行业的重点企业销售收入高速增长,增速都在19%以上。

全年实现出货值1742.1亿元,增长35.6%,增速比1999年提高28.4个百分点。出口主要集中于电子、石油与化工、冶金、机械、纺织和船舶行业的重点企业,这6个行业重点企业的出货值合计1446亿元,占重点企业出货总值的83%,比重比1999年提高6.1个百分点。

出口大户明显增加。出货值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202户,比1999年增加35户。实现的出货值合计1690.2亿元,占重点企业出口总额的97%,比重比1999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北京邮电通信设备厂名列出口前五位。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全年实现利税总额4658.3亿元,增长39.7%,增速比1999年提高25.6个百分点。其中利润总额2298.8亿元,增长70.7%;税金总额2359.5亿元,增长18.7%,增速比1999年分别提高46.2个和9.8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14.6%,比1999年提高2.1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少数行业的企业效益优势明显。在重点企业所涉及的26个行业中,全年实现净盈利的22个。利润主要集中在石油与化工、电信、电力、冶金、电子、机械(含汽车)、烟草、轻工这8个行业的重点企业中,利润总额合计2153.7亿元,占全部重点企业利润总额的93.7%。

石油与化工、冶金、纺织、交通行业重点企业由于市场明显好转,产品价格上涨,利润总额比1999年增长1倍以上。电信行业重点企业由于业务发展迅速,盈利水平大幅提高,利润总额增长52%。传统盈利大户电力行业重点企业盈利水平持续提高,利润总额增长27.6%。电子行业重点企业在通信器材类生产企业带动下,盈利持续增长,利润总额增长15.4%。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家电类产品价格下降,家电企业盈利明显减少。在汽车盈利大户的拉动下,机械行业重点企业利润也保持了较快增长。烟草、轻工行业重点企业利润下降。

2000年,重点企业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7.4,比1999年提高19.2,比全国工业高出9.6。从构成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指标看,绝大多数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总资产贡献率8%、提高1.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5.1%、下降1.9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2次、提高0.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7.4%、提高2.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5.6万元/人、提高30.2%,产品销售率99.6%、提高0.4个百分点。

从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看,少数企业效益优势比较突出。在516户企业中,综合指数在150以上的企业有150户,比1999年多11户企业,占重点企业中工业企业数的31.8%。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轻工、石油与化工、机械(含汽车)、医药、烟草、纺织、冶金等13个行业。

大户增盈减亏明显

2000年,国家重点企业中盈利企业455户,占88.2%,盈利额合计2388.7亿元,增长70%。其中盈利额超过1亿元的企业177户,占34.3%,比1999年增加12户;盈利额合计2278.1亿元,占盈利总额的95.4%,比1999年提高4.8个百分点。

前10位盈利大户分别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国家电力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广东省电力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宝钢集团、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利润总额合计1649.9亿元,占重点企业利润总额的71.8%,比重比1999年提高13.5个百分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连续两年居盈利大户首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利润增长较快,已跻身于前10名。

2000年,国家重点企业中有60户亏损企业,占11.6%。亏损企业主要分布在核工业、兵器、船舶、航空、煤炭和内贸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89.9亿元,比1999年下降10.5%。

亏损额主要集中在兵器、煤炭、交通、轻工、机械行业的重点企业,亏损额合计64.3亿元,占亏损企业亏损额的71.5%。亏损大户的减亏效果非常明显,24户亏损超过1亿元以上亏损企业亏损额合计71.9亿元,比1999年下降18.9%。

大型企业优势凸现

少数大企业集团的收入、利润、资产在重点企业中所占比重逐年递增。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国家电力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销售规模分列前3位,实现销售收入合计10765.1亿元,占重点企业的比重为31.5%,实现利润总额占40%,资产总额占33.7%。

前10位企业销售收入合计16952.4亿元,占重点企业的比重为49.5%,与1999年持平,比1998年提高1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合计1490.1亿元,占重点企业的比重为64.8%,比前两年分别提高13.4个和16.8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合计37558.9亿元,占重点企业的比重为52.1%,比前两年分别提高3.1个和4.2个百分点。

前100位企业销售收入合计27950.8亿元,占重点企业销售总额的81.7%,比前两年分别提高0.9和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合计2030.2亿元,占重点企业的88.3%,比前两年分别提高11.3个和17.4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合计58159.7亿元,占重点企业的80.6%,比前两年分别提高0.7个和2个百分点。

2000年,重点企业的发展很不均衡。从销售收入排序看,有111户企业位次上升20位以上,占21.5%;有3户企业位次上升50位以上。同时有些企业由于机制不活、技术进步慢和适应市场能力低等原因,发展缓慢,名次比1999年有较大幅度下降。

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

2000年,重点企业的整体实力继续提高,重点企业绝大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工业的比重均呈上升趋势,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销售收入占全国工业的41.6%;实现利润总额占53.9%,比1999年提高3.7个百分点;拥有的资产总额占58.2%,比1999年提高3.3个百分点;净资产总额占67.4%,比1999年提高2.5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重点企业都是本行业的排头兵,是行业经济发展的骨干和龙头,是效益大户。2000年,冶金、石油与化工、烟草、电力行业重点企业的利润占行业利润总额的比重都在60%以上。

趋势范文篇3

回归自然化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人们向往自然,和天然饮料,用自然材料,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流派由此兴起,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在住宅中创造田园的舒适气氛,强调自然色彩和天然材料的应用,采用许多民间艺术手法和风格。在此基础上设计师不断在“回归自然”上下功夫,创造新的肌理效果,运用具象的抽象的设计手法来使人们联想自然。

整体艺术化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人们要求从“物的堆积”中解放出来,要求室内各种物件之间存在统一整体之美。室内环境设计是整体艺术,它应是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的把握,功能组合关系的把握,意境创造的把握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许多成功的室内设计实例都是艺术上强调整体统一的作品。

高度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室内设计中采用一切现代科技手段,设计中达到最佳声、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实现高速度、高效率、高功能,创造出理想的值得人们赞叹的空间环境来。

高度民族化

只强调高度现代化,人们虽然提高了生活质量,却又感到失去了传统、失去了过去。因此,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就是既讲现代化,又讲传统。我们在日本考察时,看到许多新的环境设计反映了日本设计人员致力于高度现代化与高度民族化结合的设计体现。去年落成的东京雅叙园饭店及办公大楼的室内设计,传统风格浓重而又新颖,设备、材质、工艺高度现代化,室内空间处理及装饰细部处处引人入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深受启发。日本各地的大、小餐厅、菜室及商店装饰食器均进行了配套设计,人们即使在很小的餐馆用餐,也同样感受到设计者的精心安排。因此,“处处环境美,处处有设计”给每个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个性化

大工业化生产给社会留下了千篇一律的同一化问题。相同楼房,相同房间,相同的室内设备。为了打破同一化,人们追求个性化。一种设计手法是把自然引进室内,室内外通透或连成一片。另一种设计手法是打破水泥方盒子,斜面、斜线、或曲线装饰,以此来打破水平垂直线求得变化。还可以利用色彩、图画、图案,利用玻璃镜面的反射来扩展空间等等,打破千人一面的冷漠感,通过精心设计,给每个家庭居室以个性化的特性。

服务方便化

城市人口集中,为了高效方便,国外十分重视发展现代化服务设施。在日本采用高科技成果发展城乡自动服务设施,自动售货设备越来越多,交通系统中电脑问询、解答、向导系统的使用,自动售票检票、自动开启、关闭进出站口通道等设施,给人们带来高效率和方便,从而使室内设计更强调以“人”这个主体,让消费者满意,方便为目的。

趋势范文篇4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本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没有直接使用过“以人为本”这个概念,但马克思、恩格斯决不否认人本主义的思想,只不过在他们那里,赋予了和资产阶级人本主义价值观所不同的科学内涵,他们根据所发现的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吸收了包括人本主义思想的合理因素在内的人类文化的精华,明确提出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等重要论断,并赋予人本主义以崭新的内涵。马克思说:“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之所以把共产主义等同于人本主义,那是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可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这种发展是人的“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展”,体力和智力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可见,在马克思那里,生产力高度发达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前条件,人的“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展”,体力和智力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真正目的。资本主义的人本主义是建立在抽象的人性基础之上的,在这种制度下,工人的发展只能是片面的、畸形的发展,生产力是根本原因,而生产关系则是直接原因。资本主义人剥削人的生产关系不可能是人获得全面的发展,只有改变其生产关系,废除私有制,使社会全体成员得到全面发展。这样,马克思在揭露资本主义的人本主义价值的虚伪性的同时,确立了“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观,为人本主义注入科学的内涵。同时也确立了以全人类都得到自由解放和一切人都获得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科学共产主义信仰和理想。

2.人本主义在我国行政管理中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公平、竞争等市场经济的法则的深入人心,个人的价值开始越来越被显现出来,个人的利益和需求开始为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本主义的价值开始回归并渗透到各个领域。直到十六大以后我们党确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使得人本主义思想重现光芒,成为一种人们认可并得到重视的社会基本价值。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的几次大的行政改革特别是2003的改革在很多方面和环节都体现着人本主义价值的取向2。一些有违人本主义的法律、规定的条文被废除,比如城市收容制度;而与此同时一些体现着人本主义价值的新的制度开始出台,比如,新的信访条例就有很多人性化的规定,再如城市拆迁条例的出台等等。政府的很多设施建设开始体现出人文关怀,政府的执法手段开始逐步摈弃简单粗暴而向耐心的沟通和依法方向发展。

虽然如此,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行政管理还没有发展到人本管理,并且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人本主义的思想和理念并没有贯彻到所有的行政管理人员,相反,传统的甚至是封建的官僚行政理念还有很大市场,“官本位”的思想还比较严重。表现在不惜牺牲个人和人民的利益大搞政绩工程,大树官位形象,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现象和严重的形式主义。有些官员为了GDP增长,不惜掠夺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根本不考虑子孙后代的发展和生存,这是典型的与人本主义相对立的“物本位”表现。其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处理不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区发展越来越不平衡,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趋势,特别是城乡差距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社会分配不公现象严重,高收入和低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严重的贫富悬殊已经使得一部分人的生活除了问题,这与人本主义思想是严重背离的。究竟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还应该是兼顾效率和公平,是很值得思索的。第三、一些法规中还存在着不符合人本主义思想甚至相抵触的条文,比如城乡的户口管理问题,存在着很多不公平甚至是对农民歧视的现象,不平等就不可能落实人本主义思想。第四、政府的管理手段尤其是执法手段过于简单粗暴,甚至有些时候个别现象缺少人道主义。还存在着严重伤害人们利益和伤害人们感情的执法情景,这些不仅缺少起码的人文关怀,还严重干扰着人本主义思想的实施。这些问题表明,我国的行政管理里人本管理还有很大的差距,迫切要求我们在行政改革中去落实人本主义思想。

二、我国行政管理趋向人本化的原因分析

1.行政管理人本化是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

目前,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一场大的趋势正来势凶猛并在不断加强,这就是以经济全球化作为原动力,推动经济的非国家化、一体化的全球化趋势。正如英国政治学家约翰·贝里斯(JohnBayhs)和史蒂夫·史密斯(SieveSmi山)所说“全球化就是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效果越来越相互连接、相互影响的过程”3。全球化对主权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诸多方面产生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认为,经济全球化包括资金、技术、劳动力、资本的流动和意识形态的交流,以及由此而需要进行的国际协调,即包括组织管理形态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本质内涵在于经济资源跨国流动与经济相互依存、影响。但绝不仅仅限于经济,甚至主权国家的政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其传统权力也受到了来自主权国家领土内外的限制,发生变异。正如托夫勒所言,“有一些力量试图把政治权力从民族国家向下转移到次国家的区域和集团中去。另外又有一些力量则试图把权力从国家向上转移到跨国性的机构和组织中去。”世界上很多国家为因应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纷纷进行行政改革,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呈现出“政府职能的市场化、政府行为的法治化、政府决策的民主化、政府权力多中心化”的趋势。

2.行政管理人本化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起着决策、引导、协调、监督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处理好国家和社会、国家和社会组织、国家和公民的关系,是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如果不能坚持人本主义价值观、如果偏离了人本主义这个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会出现问题。事实上,我们党之所以提出科学的发展观,也真是基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很好坚持人本主义价值的所带来的诸多问题,是总结我国近二十年来经济一直高速发展的经验教训得出来的。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某种对发展问题的片面认识,认为发展就等于经济的快速运行,发展就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高速增长4。这种错误认识直接导致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诸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失衡,贫富差距拉大、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生态环境严重污染、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高速发展等严重问题。长此以往,我国的经济将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不可能。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行政管理工作偏离了人本主义价值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行政管理的工作者尤其是领导干部没有意识到人本主义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性,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人民根本利益之间的关系所造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于我国的行政管理工作意义尤其重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行政管理部门首先要树立人本意识,以人民群众为本,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把满足人民群众的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自己的管理目标,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实现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部门就必须实现人本管理,彻底改变官僚主义作风,彻底改变“官本位”思想,彻底改变简单粗暴的管理手段,真正的深入到人民群众去,放下架子,为市场服务、为群众服务,只有这样,行政管理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发展的要求。所以,我们可以说,市场经济是行政改革人本化趋势的内在动力。

3行政管理人本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005年2月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会上,同志为我们描绘出了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他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里,“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基本的价值基础。

首先,人本主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人民群众是和谐社会的主体,离开了这个本,和谐社会就会成为无本之末。要牢固地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创造才能,极大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坚决维护人民凑众的利益。其次、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党和国家各项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施及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都必须着眼于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价值标准。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三、我国行政管理人本化改革的方向

1.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强化政府的发展职能

发展职能或者经济职能是现代政府的最重要的行政职能之一,行政改革中落实人本主义,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强化政府的发展职能5。这是因为:

首先,强化政府的发展职能,必须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实现人本主义,经济发展是一个先决条件,这个现实途径是无法超越的。

其次,强化政府的发展职能,必须实现全面发展。全面发展至少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在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绝不能忽视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后者一样是社会文明的基本构成,是社会进步程度的反映,三个文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第三、强化政府的发展职能,必须实现协调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兼顾,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的根本要求,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使它们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这应该成为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

第四、强化政府的发展职能,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之所以成为热点,其原因就是人类的发展由于陷入到片面性,依靠对自然界的掠夺和破坏环境来发展经济,而自然界对人类采取了报复,各种灾害不断发生,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破坏。说到底,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人和自然的关系的问题,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以满足人类的生态需要,这就需要合理调节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将成为检验政府是否真正坚持人本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标准。

总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强化发展职能,就是要牢牢抓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特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以满足近13亿人口的基本生活和发展需要为目标,保证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使人们的小康生活水平更加宽裕,人的潜力发挥和素质提高的基本条件不断改善:以迅速发展经济,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规模效益、科技进步效益、结构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质量效益型与内涵集约发展之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

2坚持人本主义思想,建设服务型政府

在我国,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无论是服务意识、服务手段都十分欠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政府职能的转化,服务行政开始提上议事日程。早在1985年邓小平就提出:“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他要求所有的行政领导、党员干部都要树立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6。服务型政府是市场逻辑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对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强烈。一是市场化改革唤醒了公民的权利意识,社会组织和公众迫切要求政府保障其基本权利。二是政府是公平公正的守护神。政府通过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制定公平的规则,从而确保市场竞争的有序性和有效性。三是市场经济产生了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并导致严重的社会分化与利益失衡,政府必须建立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当好规则的制定者和冲突的裁决者,协调、平衡好好各种利益的矛盾点,尤其要特别关注和保护弱势集团,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工和城市下岗职工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救济,使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服务行政是人本主义在行政管理中贯彻落实的最好表达,因为服务必须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利益,并不断去满足这种需求和利益。离开这个出发点,服务无从谈起。从本质上讲,人本主义是服务行政的核心理念。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理论界也将建立服务型政府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选择目标。这就要求政府:首先是要改变以往“重管理,轻服务”的管理方式和传统的管制型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和施政原则,把实现公民政治经济文化需求和利益服务作为重要的管理目标,把社会和公众作为服务对象,为社会服务。其次是政府权力要从无限转向有限。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即必须仔细区分政府的权限,哪些是政府需要管理的,哪些市场需要管理的,哪些是需要社会管理的。政府必须向市场和社会分权,积极培育和健全各类社会中介组织,使它们成为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具体组织者和运行者,并向社会逐渐转移权力和放权,将原来政府承担的部分社会职能和经济职能推向社会,推向市场,增强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减轻政府负担,缩小政府规模,精简政府人员。最后是政府要调整管理方式和手段,适应服务行政的要求。服务行政还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在服务规则、管理方式、服务程序等方面作出相应调整。在具体服务规则方面,政府部门应注重提高服务效率,特别要强调公开性和透明度。公开与透明,能够减少政府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公职人员贪污腐败的可能性。在管理方式方面,要从直接管理转为间接管理,从微观管理转为宏观调控;政府部门应趋向于协商、解释、说服,注重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在服务程序方面,注意便捷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使公民到政府机构办事能享受到“一站式”服务。唯有这样的政府,才能较好地体现公共服务精神。在管理手段上,要放弃过去单一的命令式的管理手段,而代之以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为市场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环境提供服务和法律保障。

3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人本意识

执政理念和管理理念都将制约着行政管理的行为和成效。“以人为本”己经成为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这种理念所要求的政府必须是服务型政府,在管理上必然是服务行政。它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的终极目的,与全球化所要求的政府管理理念应具有顾客导向和市场导向在本质是上是一致的。如何把这些理念和政府公共部门存在、发展以及政府改革、组织设计方案、管理手段结合起来,应该是新一轮行政改革必须考虑的。必须强化“以民为本”的意识,在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设施等方面倡导人性化,突出公众的利益。要更新管理观念,倡导和树立服务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参与意识、公开意识等。

4坚持人本主义思想,大力推进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

在行政执法中落实人本主义,首先就要求行政法律法规的人本化。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在于行政执法的人本化。行政执法中的简单粗暴甚至野蛮无理己经成为一大社会公害,严重损害着政府的形象,阻碍着人本主义的落实。政府行政执法方式的人性化趋向需要执法观念变革和执法制度创新的支持,政府执法应当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发展执法制度的人本主义精神,表达法治的人文关怀,对真实的个人的价值与尊严、人格与精神、生存与生活、现实与理想、命运与前途要真情关切。应该说,这些情况正在改进,也是2003年来人本主义加强的一种表现7。在行政执法中落实人本主义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尊重人权。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是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之一,政府执法应充分尊重行政相对人和相关人的人格,严禁殴打或采取其他侵害其身体的暴力行为,不对当事人实施精神折磨或其他侮辱人格的行为,如游街、示众、罚跪(站)、辱骂、公开隐私等。充分尊重公民的人格尊严是行政执法坚持人本主义的基本要求。

由此可以看出,在行政执法中坚持人本主义已经成为我国行政管理中依法行政的重要标志。

5.坚持人本主义思想,大力推进制度创新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十六大报告深刻地阐述了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意义,同时对于我国的行政改革也具有指导意义。制度文明,本质上是如何善待人类自己,如何尊重人,平等待人,如何为多数人服务。我国的行政改革必须坚持人本主义价值取向,还要从制度、体制和机制上入手。这是实现行政管理向人本化管理转化的根本之道。行政改革的制度创新,就是要为为最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增强国力服务。为经济主体服务,为方便民众服务,为平等对待公众服务,这就是政府制度创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胡敏中:《论人本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总第130期)。

[2]薛建平,沈建军:《人本主义的科学发展观》,《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6期。

[3]陈志尚:《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

[4]汪信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及其实现途径》,《光明日报》2005年11月10日。

[5〕赵汝周:《中国地方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分析》,/download/zhaoruzhou.doc

趋势范文篇5

九九全球利率先降后升

1999年,主要发达国家的利率水平经历过由松到紧的转变,基本原因是:1999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已经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部分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呈现「V字型」经济恢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相继调高了对1999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与此同时,全球物价继续走低,部分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有抬头的迹象,如1999年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有效组合,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率先采用提高利率目标的政策取向,使全球利率水平出现逆转,呈先降后升态势。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货币政策变化也较大地影响到欧元区、英国和加拿大等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致使全球市场利率呈现先降后升态势。

决定2000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美国经济。促进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应靠私人部门经济活动。

美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1)美国经济增速过快,已经持续增长100多个月,而且过去3年的年均增长率达4%,美国经济增长已经难以为继;(2)美国劳动力市场紧俏,工资、物价上升的压力增大,失业率为29年来最低水平;(3)股市过热,潜伏着资产价格「泡沫」,因而有的投资银行家提出,美国低通货膨胀的强劲增长奇迹,会因股价过高而转化为金融泡沫。

2000年,如果美国私人部门由消费转向储蓄、股票价格大幅下降,美国经济便会出现衰退,导致美国经济的「硬着陆」,并影响到全球经济增长。

1999年,日本政府实行60兆日圆刺激经济一揽子计划使日本经济已经出现复苏迹象,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开工大幅增长,住房销售和开工户数出现持续增长。加上电脑、家用电器以及信息通信器材和轻型汽车销售旺盛,企业倒闭减少,个人消费开始增加,企业设备投资增长。

2000年日本经济将会在1999年实现1%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1.5%,并且摆脱通货膨胀为负的水平。然而,日本通过财政政策增加投资的力量趋於减小,住宅热销也只是由於超低的利率和购房减税制度所引导,企业破产减少则是由於政府为了消除信贷紧缩而推出的20兆日圆特别融资计划所起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日本经济存在的「债务过大、雇佣过多、设备过剩、信贷紧缩」等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改观,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经济回升的力量微弱。

2000年,欧元区经济增长可望进一步加快,各成员国实施经济改革一揽子计划,刺激经济增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降低失业率。1999年,欧洲经济已经开始出现复苏,未来欧洲经济结构调整和欧元的适度贬值对於欧元区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估计2000年欧元区经济增长2.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法国经济可望达到3%的增长,德国亦可望增长2.5%。

英国正在加快经济金融调整的力度,银行业的重组也出现了新的高潮,如1999年6月份英国大型银行与保险集团公司——劳埃德集团公司宣布以70亿英镑价格收购英国第六大人寿保险与养老金保险公司——苏格兰威德斯保险公司。预计2000年英国经济增长可望达到2.4%,比1999年高出1.3个百分点;通货膨胀为2.2%,比1999年低0.1个百分点。

此外,2000年,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复苏,拉美国家经济增长将会进一步加快。

全球利率将适度上升2000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将以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为目标,进一步上调利率,使美国短期利率上升到6.1厘左右。有人提出,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作为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决策机构,其中有:5名鸽派、2名鹰派、3名骑墙派。因此,2000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当在谨慎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利率目标,估计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提高利率的政策会使其短期利率水平上升半厘。由於加拿大的经济与美国经济联系较为密切,估计加拿大短期利率也会出现四分一厘的上升(见附表)。表:

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进一步上调利率目标的情况下,日本银行的利率政策可能会基本稳定,这是因为2000年日本经济复苏的力量较弱,还不致於形成通货膨胀危害。因此,日本银行将继续实施零利率政策,促使短期利率保持在0.2%左右。对於欧元区利率走势来说,随着欧元区经济增长的进一步加快,欧洲中央银行可能会在2000年下半年适当时候小幅提高利率目标,促使欧元区短期利率上升0.3厘,短期利率可望达到3.3厘的水平。

对於新兴市场国家来说,韩国、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相对较快,而韩国可能是唯一上调利率目标的新兴市场国家,但是,其利率上升的幅度不会太大。马来西亚的利率水平可能大体不变,短期利率保持在4厘左右。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仍可能进一步下调利率水平,菲律宾短期利率可能下调到9.32厘。对於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来说,尽管2000年新加坡经济可能出现5%的经济增长,但是其通货膨胀水平仍然较低,因此,新加坡的利率水平可能会略有下降。

2000年全球利率变化趋势的基础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趋势,如果全球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尤其是美国私人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欧洲和日本货币供应充足,并辅予积极的财政政策,便可能刺激日本和欧洲的经济增长。以此推断,2000年全球利率将继续呈上升趋势,但上升的幅度不会太大。

中国利率变化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将使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利率水平产生深刻的影响。2000年全球利率适度上升对中国利率政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民币与美元利率之差(简称为「利差」)将呈现进一步扩大趋势,估计2000年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短期利差可能达到近4厘,这会给中国可能通过降低利率水平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产生强约束。

趋势范文篇6

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这些内容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各项教育内容既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又不能相互替代,它们统一于德育目标之中。在具体实施德育过程中,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可能会出现侧重抓某一方面或强调某一方面的情况。这种阶段性的重点教育,其目的是通过调整,使各方面教育协调发展,这是完全正常的。但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受“左”倾思想影响较严重,在强调政治教育时始终没有掌握好“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引起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重大变动,特别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变化过程所反映出来的总体特点是,过去那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化、政治化的德育意识已经被打破,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多样化,价值选择出现务实化。这表明,目前社会道德从总体上看是向新的境界和高度攀登,社会道德风气变化最深刻的是,人们的道德心理和行为特征由“假”向“真”,由“虚”向“实”,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向多元,由依赖顺从型向独立自主型,由“等、靠、要”的习惯思想向竞争意识不断增强方面发展,一种逐步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体系正在酝酿之中,这是一个很大的历史进步。当然,我们目前还没有走出社会转型期特有的“道德规范不定型”期。由于客观上社会的变化正处于进行之中,主观上人们的主体文化素质又有一定差距,所以目前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重新定位的动荡和多重化选择之间的混乱。在道德选择导向上出现了三种选择倾向,一是选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德文明:二是选择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明,主要是优良传统美德;三是既要弘扬本民族传统道德中的精华,又要吸收西方现代文明,从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在这三种选择当中,前两者显然具有较大片面性,只“向外看”和“向后看”必然脱离现实。只有第三种选择倾向,才有可能对道德建设做出符合于自己时代要求的探索和创造。

在未来的社会,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科学和技术必将进一步为社会提供物质利益和较高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将伴随着发生诸如水污染、土质下降、森林遭受破坏、动植物种类急剧灭绝、资源枯竭和环境公害等。为此,人类必须以极大的努力去建设一个与21世纪相适应的道德规范。这个规范对人们的总体要求是学会关心,关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类社会这些公共关系,需要建立一种相应的道德规范。虽然不可能一下子在整个人类建立一个明确的、统一的道德规范,但重视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帮助年轻一代树立更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帮助他们学会关心、学会共处、学会同情等一系列时代所需要的道德,是21世纪初德育发展的大趋势。

21世纪的德育必将在以下两方面进一步加强:一是道德人格教育。道德人格同道德规范相比,是更深层、更基础的道德意识。它是人们的道德主体意识,包括人们的追求高尚道德的内心动力、道德选择的权利感、责任感、独立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自信和人格尊严。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一个很大弱点就是“重规范、轻人格”,过多强调规范,而不大注意尊重人们的道德人格,不善于把规范同培养健全的道德人格以及正确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结合起来,这是一种简单的、浅层次的教育,目前人们正在逐步改变这种教育方式。21世纪的道德教育将出现尊重个人自立、尊重个性和选择的权利,在“重人格”的基础上带动道德规范教育的新局面。二是加强社会公德的规范化。传统德育中的一个很大弱点是“重个人道德、轻公德”,即对个人要求多,对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建设投入不够,把国家、社会的一切均寄托于个人的修养,对社会体制、优化环境、公共规则建设的责任感比较淡漠。如果我们现在仍然把腐败问题归结于某些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而不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的健全上去着手解决这些问题,社会腐败现象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良好的行业之风或职业道德就建立不起来。21世纪的德育必将是务实性的、基础性的,这是时代与社会的自然选择。

二、品德形成的动力启动将由政治动力转向经济动力的趋势

在以政治教育为德育的主要内容甚至政治教育取代德育的全部内容以往的德育中,过分强调和夸大了政治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成了德育的代名词,德育的主要任务只是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激发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时,基本上以共产主义这一远大的、崇高的政治目标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启动。由于这一目标既高又远,所以,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成为大多数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政治目标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还是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的,可以成为少数思想境界较高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然而,当计划经济体制变革为市场经济体制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一向被视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义轻利”观念开始重新审视。一部分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要“重利轻义”才能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大部分人认为,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假冒伪劣、欺诈活动等,都是“重利轻义”的结果。因此,他们主张应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道德思想及其一系列儒家道德文化,并以“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为例说明坚持儒家思想的重要,这种思想很快在一些领域中形成了一种“气候”,于是,儒家文化精神也重新获得了一个再评价、再发展的机遇。特别是进入本世纪末,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精神的强大冲击,使得一种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为中心的中国文化复兴运动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声势。然而,某种道德文化的价值与生命不取决于人为的呼吁,而在于时代与社会的自然选择。因此,要确定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价值与意义,首先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在文化选择和再造中最缺少和最需要克服的弱点是什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重利,不重利就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就不利于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但是,只重利不重义,也不能保持经济的持久发展。所以,“义利并重”乃是社会发展的自然选择,符合两个文明一起抓和两手都要硬的时代要求。“重义轻利”是儒家道德学说“以德为本”的实现手段,它适合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礼法为基本社会关系的封建社会,它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人生价值观。在面临经济结构形式根本转化的今天,中国传统社会的“重义轻利”道德观念淡化乃至崩溃是必然的。

从社会总体发展来看,对传统的“重义轻利”价值观的变革,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第一,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重利”实践的结果是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第二,从民族性格或社会心理的构成来看,“重利”能促使人的竞争意识。

第三,从人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来看,对个人私欲以及个人物质权利的肯定,有助于现代独立人格或人权意识的确立。人们追求利益,也就必然懂得保护自己的利益。对利的追求实质是中国社会比较单纯的自然经济形态向商品经济形态过渡时期必要的心理反映。它在向人们显示,现代人们的道德观已开始摆脱儒家那种理想而缺少实效的“重义轻利”的影响,开始正视现实社会,逐步建立适应现代商品社会的道德原则,这就是人们越来越重视以经济利益为杠杆来启动人们去为现代经济的发展尽心尽力,使他们为现代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国实行重奖科技人员,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以此引导更多的人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之中。可见,重视以经济利益激发人们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品行,是现实社会的需求,更是21世纪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三、学校德育将从“小德育”转向“大德育”的趋势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学校德育同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一样,由于受封建思想和“左”倾思想的影响,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没有进入与社会同步运行轨道,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更主要是由于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整个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现代通讯技术和设备的作用下,使人们听到和看到了整个世界是怎样一个世界,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与世界发达国家在许多方面的差距。无论历史的事实还是现实的事实都证明,文化道德的文明交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光明之路。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从全人类这个大家庭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任何阶级偏见、孤立发展,最终只能拉大自身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差距。

儒家传统道德中的积极因素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它的人文主义价值有不可忽视的世界性意义,对于人类迎接后现代社会的挑战,更具有超越民族界线的价值和意义。对民族道德的“回归”,反映了现代人对人类共有道德的认同,是对儒家道德优秀成果在世界未来发展中作用的肯定。这一方面说明,儒家道德中确实有许多精华继承。另一方面也说明,对儒家道德的改造和发展使之现代化,需要在国际间彼此的学习中来完成,从而实现新的集成,这是全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中国的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国际,而国际的现代文明发展又是建立在广泛地、不断地吸取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的。在现代社会里,任何闭门治国,不思吸取世界各国精神文明建设之长的做法,最终只能限制自身的发展。

有人用同属“儒教文化圈”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有些国家的事例来证明儒家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并以此来排斥西方现代道德文明,其实这是错误的。一个国家和地区整体水平的迅速提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其中有决定性因素和非决定性因素。

趋势范文篇7

关键词:油井;计量;趋势

1国内油井计量技术

1.1玻璃管(或磁翻转液位计)量油

玻璃管量油方法是国内油田早期普遍采用的一种传统油井计量方法,约占油井计量设备总数90%以上。其主要设备组成有:油气分离器、玻璃管。后来随着仪表及自控技术的发展,玻璃管逐渐被磁翻转液位计所代替。特点:装备简单,投资少,但因人工间歇量油、人工取样分析含水率折算日产量,对产量波动较大的油井,其产量计量误差达到20%以上。适用于低产井的产量计量。

1.2分离器翻斗量油

分离器翻斗量油是由油气分离器、计量翻斗、液位控制机构及电信号控制器4部分组成。计量翻斗是一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容器,中间用隔板分为两个对称的计量斗。特点:该方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实现自动连续计量,但计量准确度低。影响翻斗计量准确度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是翻斗在翻转过程中,漏失量是不可避免的;其二是当油井含气量较高时,由于气液初级分离不彻底,一定量的气体被带入分离器下部而产生气冲现象,使翻斗乱翻,造成一些假数据。翻斗频繁翻转及转动将加速转轴磨损。并且不适用于产液量、产气量较高及产量波动较大的油井计量。

1.3智能TM卡油气积算仪量油装置

智能TM卡油气积算仪量油装置是在玻璃管量技术发展起来的,采用智能TM卡油气积算仪替代了玻璃管量油。特点:能够自动完成量油的检测和计算,流程简单实用,投资少,计量数据存储在智能TM卡上,存储的数据量大。但量油结束后,仍然需要人工压液面,未能解决针对某一口单井,自动连续加密测试的要求,且测试数据需要人工将TM卡送至队部读取,不能实时上传。

1.4两相分离定压控制仪表计量

该设备主要有油气分离器、自立式调节阀、浮子液位调节阀、气体计量仪表、容积式流量计及密度计等组成。工作原理:采用油气两相分离器,将油井采出液分离成液体和天然气;液体用体积流计和密度计计量原油和水的产量,天然气用气体流量计计量;液体计量后进入浮子液位油气调节阀,通过调节阀调节液体流通量来控制分离器的液面;气体计量后进入自立式调节阀,通过自立式调节阀来控制分离器的压力;液体和气体在两个调节阀后合流外输。特点:(1)分离器的压力和液位采用两路控制,其压力控制为定压控制;(2)自立式调节阀在工作前需要人工给定压力值,等集油管网压力波动时,需要人工重新整定调节阀的压力值,给生产管理带来不便;(3)油井两相分离定压控制仪表计量方法实现了油井自动计量,计量精度较玻璃管量油和翻斗量油要高。

1.5油井两相分离变压控制仪表计量装置

油井两相分离变压控制仪表计量装置是胜利油田胜利设计科技开发公司1995年研制的一种新的油井计量技术,2000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96116031.4)。装置组成:主要由油气分离器、浮子液位油气调节阀、质量流量计和气体流量计等组成,如图1所示。特点:(1)该装置油气分离器的压力、液面控制采用浮子液位油气调节阀控制,液位控制稳定,且大大简化了油井计量设备的工艺流程,减少了管阀件的数目;(2)浮子液位油气调节阀的执行机构为机械式连杆机构,其安装维修方便;(3)浮子液位油气调节阀的调节范围宽,在油井产气量非常小的情况下,浮子液位油气调节阀可进行憋压排油,仍能对分离器的液面进行控制,装置可工作在气量很小和气量很大的情况之下;(4)该装置计量油井的产量范围大,产液量计量范围为10~500t/d,产气量计量范围为100~60000Nm3/d,几乎能覆盖油田所有油井的产量范围,可以用于油田开采初期到高含水和特高含水的油田开采后期。

1.6三相分离仪表计量

胜利油田和大庆油田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研制了三相分离仪表计量装置,该计量方法防为适应开发后期高含水期和特高含水期的油井计量。其主要组成是三相分离器、气体计量仪表、容积式流量计、含水分析仪、水表、浮子液位调节阀、自立式调节阀,电动调节阀、自动控制仪表及微机系统等组成,如图2所示。技术特点:(1)计量方法适用于含水期和特高含水期,经三相分离器分离后原油含水较低(一般在30%以下),其原油系统计量误差≤5%,因此不受油井含水率变化的影响;(2)工艺流程复杂,所需的设备仪表多、投资大、管理操作难度大、维修费用高;(3)不适用于重质原油的油井计量,因重质原油的密度高,油水密度差小,油水分离困难,分离器出口油中含水和水中含油达不到规定的指标要求,因此,对重质稠油油井计量误差较大。

1.7油井远程计量技术

油井远程计量技术是大港油田在改造地面工程老系统中依靠通讯技术进步和计算机处理技术派生出的一种功图法油井计量技术。根据抽油机井、电泵井、螺杆泵井不同的工作原理,通过功图法、压差法和容积法建立相应的计量数学模型,借助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产液量等数据,实现了抽油机井、螺杆泵井、电泵井和自喷井的在线远传计量,从而改变了传统的计量模式,取消计量站和配水间,简化工艺管网,减少工程量和投资,节省占地,实现单井生产的数字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2发展趋势

(1)向仪表化方向发展。(2)向高精度方向发展。(3)向快速化方向发展。(4)向自动化方向发展。

作者:董焕晓 仪云云 单位:山东莱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趋势范文篇8

登堂入室,成为当代贸易壁垒的主导

倾销与反倾销,是国际贸易中的基本现象之一,反倾销作为贸易壁垒的一种手段,已经存在了一百多年。但是,尽管反倾销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却始终未能成为贸易壁垒的主导形式,并且经济理论界、贸易实业界、法学界对其还有着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认识和看法。

“乌拉圭回合”的谈判结束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国际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关贸总协定》各缔约方的不懈努力下,传统贸易壁垒的主导形式——关税壁垒由于世界各国的进口关税税率不断降低而名存实亡,加上进口配额和许可证等人为的干预措施也日益减少,新的更为有效的贸易壁垒呼之欲出。反倾销、反补贴、反规避、保护和保障措施、技术门槛、绿色贸易壁垒等一大批被世界贸易组织认可的合法的贸易保护措施相继登台亮相,并为世界各国选择使用。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反倾销作为抑制不公平贸易,保护国内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国的青睐,不但登堂入室,而且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完全有可能在21世纪初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贸易壁垒的主导。

审议磋商,反倾销规则趋向规范严密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的要求,所有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方,需要定期接受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的审议,以便促使每一成员方提高贸易政策和措施的透明度与规范性,从而有助于增进成员方之间的相互了解,减少或避免贸易争端。显然,为了确保本国的反倾销政策措施能够被其他国家审议接受,接受审议的国家就要按照国际反倾销公约的基本规则,对本国的反倾销政策措施字斟句酌,尽量避免发生误解或矛盾。这样,经过不断审议的各国的反倾销规则及其政策措施,就会逐渐趋向规范化,或者至少在形式上趋于一致。

世界贸易组织对成员方接受贸易政策审议的频率规定,一国接受贸易政策审议的频率与该成员对贸易体制的影响成正比,从而成员方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越大,接受审议的频率就越高,次数就越多。由于当今世界中发达国家占据了世界贸易的较大份额,并且又是反倾销的主要发起国,因此,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四个国家被要求两年进行一次贸易政策审议,紧随其后的16个发达国家被要求四年进行一次贸易政策审议,其他国家则按6~10年的频率进行贸易政策审议。显然,这就从制度上约束着那些频繁运用反倾销政策措施的国家,不但要增加透明度,及时向多边贸易体制其他成员方进行通报,而且还会有可能引发一国的反倾销措施扩散化,即接受审议国家的反倾销措施由于各国的审议认可而被其他国家援引和效仿,最终使得各国的反倾销政策措施趋向一致。

另一方面,多边贸易体制还经常就所有成员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举行各种等级的谈判磋商,以便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基础上更好地共同管理全球贸易。从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已经先后举行了四届部长级会议。

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中包括的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即定议程”,“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以后,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领域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内容,需要纳入多边贸易体制,并进而对过去形成的某些规则和协定进行进一步的审议、修订和完善,使之能够适应并更好地规范和管理各国的行为。这一方面主要涉及的是农业和服务贸易开放中需要继续谈判的问题。另一类则是所谓的新议程,即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方认为有必要协商一致的问题。由于各成员方关注的重点不一,所以,新议程的范围极其广泛,反倾销、投资政策、劳工标准、技术转让、电子商务、政策采购、环境保护、贸易投资一体化、贸易便利、技术贸易壁垒等等,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数量扩张,国际反倾销发起的重要原因

倾销有价格倾销和数量倾销之分。在过去的年代里,由于以低价开拓和占领市场的手段最容易见效,所以,倾销者习惯于使用价格手段进行倾销,从而国际反倾销也就多以对价格倾销的行为制裁为主,很少运用数量反倾销。

但是,由于经济追赶的目标引诱和人们对于外贸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促进作用的认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外贸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了跳跃性的扩张趋势,使得其出口数量急剧增加,再加上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各国货币贬值,使其出口贸易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许多国家的出口数量不但迅猛增长,而且始终居高不下。这种现象的存在和不断强化,容易对他国的相关产业产生较大冲击,并且与国际反倾销公约中关于数量倾销的界定极为吻合,也就必然导致进口国援引相关条款对其实行数量反倾销,从而促使一部分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扩大出口的迫切心情,而频繁发起数量反倾销。例如,欧洲钢铁制造商协会对于亚洲平板钢板倾销的指控动因,据称是1998年1~6月,来自亚洲国家的进口钢材从过去的每月4万吨猛增到28.5万吨,使得来自亚洲的钢铁比1997年同期增长了650%,并且其占据的市场份额也从3%扩大到21%;正是由于数量倾销已经引起特别关注,所以,目前国际反倾销立案中每年有1/3左右的案件并未涉及价格问题,而是归于数量反倾销,并且大部分数量反倾销案又都源于发展中国家的过度出口。

另一方面,进入新世纪以后,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意味着各国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从而将会使全球性的商品和服务供给数量大大增加。但是,增加了的商品和劳务如果不能实现从使用价值到价值这一危险的跳跃,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由于实现这一危险的跳跃不可能仅仅依靠国内市场,因此,这就会使得各国都将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导致国际贸易的规模和总额起来越大。但是,当各国都竞相开拓国际市场时,按照市场营销学的规律以及大部分国家的实际做法,往往是先低价出售商品,待占领市场后,厂商就大量进入该市场,形成数量垄断优势。这样,以低价开拓新市场就极易受到低价倾销的指控而遭受反倾销。然而,任何一个厂商低价打开市场的行为是不能持久的,因为这种行为与斯密的经济人假设相悖,而且在现行的国际反倾销公约中还有价格承诺的规则可以约束这种行为。不过,如果从数量上考察,分析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由于是开拓一个新的市场,则其基数为零,而报告期数字与之对比,无论报告期数字大还是小,其结果都将是无穷大,此其一。要巩固已经占有的市场,就必然要大量地增加商品和劳务的出口,这就会使该种商品和劳务在进口国占据较大比重,甚至是数量上的绝对垄断优势,此其二。两种现象,无论哪一种都可以被认为是数量倾销。由于在数量方面实施倾销较为隐蔽,便于操作,所以,未来新世纪中国际反倾销的发展趋势之一,有可能是数量倾销引起各国的特别关注,并成为发起国际反倾销的重要缘由。

自主维权,反倾销应诉率不断趋升

20世纪80年代以前,反倾销的应诉率一直很低,特别是由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发起的反倾销,由于彼此实力的差距,应诉率更低,再加上有些发展中国家热衷于开拓新市场,错误地认为受到别国反倾销后应诉成本太大,还不如换个地方重新开拓市场,照样发展对外贸易,所以,当时的

国际反倾销应诉率还不到30%,而应诉的胜诉率就更是低得可怜,以致绝大多数国家都对应诉反倾销的问题敬而远之。

但是,随着多边贸易体制的不断发展,反倾销作为各国在国际贸易中保护本国产业和发展利益的重要手段开始登堂入室,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关注和思考:既然反倾销已经被世界贸易组织定性为允许各国采用的限制进口保护贸易的合法手段,那么,它就不应该再是少数发达国家的专利,只要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方,都有运用反倾销手段保护本国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权利。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践反倾销,使得频繁发动反倾销的国家从过去传统的美国、日本、欧盟、加拿大增长为当今世界中近30个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发起的反倾销个案占所有立案的比重从20世纪80年代前的97%下降到目前的60%左右,而发展中国家所提出的反倾销个案占所有立案的比重则从20世纪80年代前的不到3%急剧增长到目前的40%左右,出现了明显的反倾销范围全球化的特征。以1998年全球发生的58起涉案价值达到100万美元以上的反倾销个案为例,在这58起个案的反倾销发起国中,既有惯用反倾销手段的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争斗,如欧盟指控美国第1916号反倾销令禁止欧盟钢铁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日本指控美国和韩国等向其倾销化工原料等个案;也有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实施的反倾销,如欧盟对亚洲生产的个人传真机、美国对中国的苹果汁、澳大利亚对奥地利和芬兰等国出口的光面纸等个案;还有大量的由发展中国家发起的并且涉案范围较广的反倾销调查,如墨西哥对由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保加利亚等国输入的冷轧钢材、哥伦比亚对泰国和韩国的涤纶丝、秘鲁对中国的电表、刚果(民)对从中国进口的印花布、巴西对来自印度和泰国等地的自行车轮胎等个案。显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世界,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强国还是弱国,都已经视发起反倾销为家常便饭,并且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国际反倾销在当代世界经济中,运用的国家之多,涉及的范围之广,都比过去有所扩大,出现了明显的全球化趋势。

趋势范文篇9

关键词: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现状分析;发展趋势

计量学当中的力学在发展上是非常早的,而且力学计量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不可提点的作用,力学计量的技术理论主要受牛顿力学的影响,力学计量历经了多年的发展,现已构成了比较完善和全面地计量体系。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很多高新技术都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力学计量也是如此,在我国和国外都够准确度比较高和量程比较宽、质量比较高的计量标准的装置。所以,对于力学计量技术标砖设置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势在必行。

1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在目前的发展

(1)叠加式的力标准机分析该力标准机和其他的测力机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一力标准机并没有采用绝对性的测量方法,运用的是相对式的比较测量手段,把标准比较高的测力仪看做是标准,并利用适当的机构,和被检定测力仪进行串联,用液压方式或者是机械方式对其进行负荷,并展开对比性测量,主要目的在于,对被检测力仪计量特性的确定。在力值方面没有确定性的原因在于标准测力仪自身性能的指标和被检测的力仪串联方式以及安装质量等。目前,我国已经有最大力值是500kN与1MN叠加式的力标准机,在力值的不确定性上达到看3×10-4。就力学计量的过程而言,叠加式的力标准机已经在实际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发展成了力学计量技术的标准装置当中的一种。按照实际力学的计量技术标准装置,叠加式的力标准机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对于多种叠加的力而言,非常有必要对叠加式的力标准机进行运用。(2)静重式的力基和标准机分析静重式的力基和标准机或者是静重式基和标准的测力机,都是用已知的砝码重力当做是基和标准的力值,利用恰当的机构与程序的平稳施加,对于力学计量的发展来说,静重式的力基和标准机属于标准装置中的一种,应用原理是静重式力基,促进了重力检测的效果分提升,对重力的检测难度进行了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重力检测需要的满足。从现阶段力学计量技术的标准装置现状来看,测量静力时,为了对整体效果有所提高,加强准确性,静重力的基标准机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静重力的基标准机效果和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助于静力测量效果的提高,要加强视静重力基标准机的研究,符合静力测量在实际应用中的需要。

2力学计量技术的标准装置在未来发展中的趋势分析

2.1未来的发展中比较重视极值力的研究。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力学计量技术的标准装置在功能上不断增多,加之对于自动化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力学计量技术的标准装置获得了测量精度以及测量准确性两方面的提高。该功能的进一步提升为极值力的研究提供了一定基础,促使极值力在研究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还对极值力的研究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就现阶段的研究方向上看,大力值与微小力值的标准测力机研制,已经成为未来力值计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2.2未来的发展中比较重视动态力的研究。对于力学的计量,动态力的研究一直都是主要的研究方向。由于力学计量的手段不断增多,和力学计量的装置功能不断完善,其对于动态力的研究得到了一定的支持,让力学计量技术的标准装置能够在动态力的研究上更加深入,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力学计量技术的标准装置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促进了力学计量技术的标准装置质量的提升。在力学计量的实践当中,除了对静态力展开计量,还要对动态力计量。然而,受到动态力在计量中难度比较大的影响,和标准装置的局限性,对于创新的计量动态力的发展趋势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到实际的需要,力学的计量技术标准的装置也会在不久的发展过程中加大对于动态的研究,最终实现对计量动态力发现和获得的目的,符合动态力在计量过程中的需求,实现对动态力的计量效果的提高。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力学计量技术的标准装置会加大在动态力研究中的投入,还会有一定的效果,从而实现在动态力方面的有效计量。

3结语

综上所述,从对力学测量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中看出,力学计量技术的标准装置不只是在技术上对力学产生一定影响,更加重要的是,在具体的应用当中有非常大的作用,所以,对于相关人员来说,非常有必要对现阶段力学测量装置的发展有所了解,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积极展望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促进力学测量技术的标准装置的进一步发展,找到新的解决方式,促进力学在测量中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高珅,郑辉,贾启珅.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3:65-66.

趋势范文篇10

一、“顺势而为”是投资证券市场的重要法则

趋势是什么

证券的市场价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图表上会留下其轨迹,这一轨迹呈现一定的方向性,方向性反映了价格的波动情况。简单地说,趋势就是价格波动的方向,或者说是证券市场运动的方向。趋势有三种方向:上升方向;水平方向;下降方向。

按照道氏理论的分类,趋势分为三个类型:主要趋势,是指价格波动的大方向。主要趋势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是投资者极力要弄清的方向,因为了解了主要趋势后才能做到顺势而为。次要趋势,是对主要趋势的修正和调整的趋势。次要趋势持续的时间较短。短暂趋势,是对次要趋势的修正和调整的趋势。短暂趋势持续的时间更短。

“顺势而为”是亚当理论的精髓

亚当理论是美国人威尔德()所创立的投资理论。威尔德于年发明了著名的强弱指数,还发明了其他分析工具如、抛物线、动力指标、摇摆指数、市价波幅等。这些分析工具在当时的时代大行其道,受到不少投资者的欢迎,即使在今天的证券投资市场中,仍然是非常有名的分析工具。但很奇怪,威尔德后来发表文章推翻了这些分析工具的好处,而推出了另一套崭新理论去取代这些分析工具,即“亚当理论”。亚当理论认为,没有任何分析工具可以绝对准确地预测市势的趋向,每种分析工具都有其缺陷,市势根本不可以预测,原因是,涨势时涨了可以再涨,跌势时跌了可以再跌。该理论的精髓就是摈弃所有的主观分析工具,而要“顺势而为”。

沪深股市中的个股中,持有长期牛市的个股,即顺牛市而为,结果带来盈利;而持有长期熊市的个股,即逆熊市而为,结果却越套越深,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既然“顺势而为”这么重要,那么怎样判断趋势和“顺势而为”呢?我们先来看看直线的趋势线是否能有效判断趋势。

二、直线的趋势线

关于趋势线概念的讨论

“直线的”,是笔者加在“趋势线”前面的形容词,目的是把“直线的趋势线”与首次由笔者提出的“自然趋势线”区分开。这是因为,在此之前,关于证券价格趋势线的分析理论(即切线理论)中,只有“趋势线”的概念,而且这个“趋势线”指的就是“直线趋势线”。比如说,在由李向科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月出版的金融系列教材中的《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第二版)第页,趋势线就是这样定义的:“趋势线是表现证券价格波动趋势的直线”。这种把趋势线定义为直线,显然是有一个暗含的假设:趋势的方向是直线的。而这与实际的证券价格波动趋势的方向是不完全符合的,因为价格波动趋势的方向,即使是大方向,不一定就是直线的。价格波动趋势的方向既有直线的,也有曲线的。

直线的趋势线画法

直线趋势线分为上升和下跌两种。在上升趋势中,将两个上升的低点连成一条直线,就得到上升趋势线。在下跌趋势中,将两个下跌的高点连成一条直线,就得到下跌趋势线。实践证明,就某一价格趋势而言,站在不同的角度会画出不同的直线趋势线,不同的人也可能会画出不同的直线趋势线,因此利用直线趋势线来分析价格趋势,其结果就必然大打折扣,也就是说,直线趋势线不能有效地判断价格趋势。

三、自然趋势线

笔者认为,不要人为地为证券价格画定趋势线,而应该找出证券价格自然形成的趋势线。

自然趋势线及其画法

所谓自然趋势线,是指相对于直线的、人工画出来的趋势线而言,是伴随证券的价格趋势运行而自然产生的,需要寻找和确认的趋势线,它通常是最能代表趋势的某日价格移动平均线。自然趋势线首先是一条特定的移动平均线,是一个阶段内股价的算术平均值的连线,它反映了该阶段股票持有者的平均成本;其次,它又是一条反映一定阶段股价运行的趋势线,简单地说:自然趋势线移动平均线+趋势线

自然趋势线的画法:以上升趋势为例,运用证券分析软件,点击鼠标找到一根最适合的移动平均线,使得尽可能多的股价最低价落在这条线上,就得到上升自然趋势线。反过来,还可以得到下跌自然趋势线。

案例分析

被称为是“”行情的上证指数的上升趋势图。图中的最低点是年月日的点,最高点是年月日的点。图中所示的自然趋势线是经点击鼠标找到的日移动平均线。

可以明显地看出,在指数没有跌破趋势线前,市场都处于牛市状态,那么在股票投资方面,就要树立牛市思维,顺牛市而为,长线持有股票。当指数有效跌破该趋势线后,市场才转为熊市。

从××年月日起上证指数的下跌趋势图。图中的最高点是××年月日的点,最低点是××年月日的点。图中所示的自然趋势线是经点击鼠标找到的日移动平均线。

可以明显地看出,在指数一直处于该趋势线下面期间,市场都处于熊市状态,那么在股票投资方面,就要树立熊市思维,顺熊市而为,坚决空仓。当指数有效突破该趋势线后,市场才转为牛市。

银广夏的上升自然趋势线就是日移动平均线。银广夏从其起涨点到其最高点,涨幅为%。

科龙电器下跌自然趋势线就是日移动平均线。科龙电器从其最高点元开始下跌,在其下跌自然趋势线的压力下,最低到元。

四、自然趋势线论的应用

判断趋势是否已经有效反转

以下跌趋势为例,只有当股价有效地向上突破下跌自然趋势线时,下跌趋势才被证明为已经向上反转。同样道理,只有当股价有效地向下突破上升自然趋势线时,上升趋势才被证明为已经向下反转。从上面幅图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判断趋势是否有效反转。

找到了主要趋势

自然趋势线是最能反映证券价格趋势的特定移动平均线,是证券价格运行趋势的简单体现。因此,找到了自然趋势线,就意味着找到了价格运行的真正趋势,而且是前面所提到的“主要趋势”,这就为“顺势而为”找到了依据。

在股价的上升趋势中,只要股价运行在上升自然趋势线之上,就要坚定地持有股票,顺上升趋势而为,直到上升的趋势有效反转为下降趋势。在股价的下跌趋势中,只要股价运行在下跌自然趋势线之下,就要坚定地空仓,顺下跌趋势而为,直到下跌的趋势有效反转为上升趋势。

翻开沪深股市的运行线图,我们可以看到,只要做到了顺自然趋势线而为,盈利是非常可观的。这就是自然趋势线最大的用途。

自然趋势线论丰富了证券技术分析理论

自然趋势线是最能反映证券价格趋势的特定移动平均线,是移动平均线的一种,因此有关移动平均线的分析理论和技巧也都可以应用于自然趋势线。自然趋势线既然为“顺势而为”找到了依据,这就丰富了“顺势而为法则”的内容。

自然趋势线为格伦维尔买卖法则找到了分析工具。格伦维尔的买卖法则中无论是买入法则、卖出法则,还是警告法则,要被有效采用的前提是,必须确认股价的趋势是升还是降。有了自然趋势线,我们就轻而易举地看清了趋势的本来面目。

为葛蓝碧八大法则找到了可参考的移动平均线。葛蓝碧八大法则中的买入法则和卖出法则的依据就是移动平均线,但应该依据多少日的平均线,葛蓝碧并没有阐述。自然趋势线是最能代表股价运行趋势的特定移动平均线,因此,参考自然趋势线就能很好地利用葛蓝碧八大法则为投资者盈利。

自然趋势线与直线趋势线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在于自然趋势线对证券价格的支撑和压力作用与直线趋势线类似,因此有关直线趋势线的分析理论和技巧也都可以应用于自然趋势线。区别在于自然趋势线是自然存在的、客观的,是证券价格运动的自然结果,因此它更能准确地反映价格运行趋势的本来面目;而直线趋势线是人为画出来的直线,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色彩,不同的人可能会画出不同的直线趋势线,因此不同的人对趋势可能会有不同的分析结果。

在期货市场,无论是商品期货,还是金融期货,自然趋势线同样可以找到,并发挥其作用。

五、自然趋势线论的局限性

并非所有的股票都能找到理想的自然趋势线。

在股票进入横向整理时,自然趋势线难以找到。

“顺自然趋势线而为”对人的个性提出较高的要求:投资者不能受股价微小波动的干扰,而改变原有的持股或空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