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日和暴雨下十篇

时间:2023-04-01 07:54:41

在烈日和暴雨下

在烈日和暴雨下篇1

1. 知识目标

(1) 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 体味文中准确、生动、精妙传神的语言。

2. 能力目标

(1) 学习运用个性化描写,抓住特征,有层次的描写景色。

(2) 深入人物心理层面,以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艺术特色。

3. 情感目标

认识到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感悟作者对祥子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旧社会黑暗的控诉。

【教学重点】 学习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深入人物的心理层面,理解文章主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视频导入,揭示主题

同学们,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截取的是旧社会老北京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劳动场面,大家知道这个人力车夫是谁吗?对!他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主人公“祥子”。(请一位学生回答祥子是哪位作家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大家刚才看到画面中的祥子为了生活在不停地奔波忙碌着,可是勤劳的祥子为什么最终也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祥子的生活。(板书“在烈日和暴雨下”)

2. 目标定向,整体感知

2.1 目标定向。

(1) 关于《骆驼祥子》这部作品的创作老舍先生有过这么一段话:“刮风,车夫怎样?下雨天,车夫怎样?假若我能把这些细琐的遭遇写出来,我的主角便必定能成为一个最真确的人。” 我们这节课就是来读“这些细琐的遭遇”,读这个“最真确”的人!

(2) 明确学习目标:赏读环境描写 品读人物生活 悟读社会现实。

2.2 整体感知。

(1) 预读课文,完成语句表达。

通过自己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在括号里填入你认为最恰当的词语:“祥子( )的一天”。

(2) 学生交流,老师引导补充,走进“祥子水深火热的一天”。

3. 赏读描写,品读人物

3.1 时间:早上。

(1) 感悟侧面描写。

像祥子这样一个户外劳动者,工作的时候肯定非常渴望一个好天气,可六月十五这天一大早,祥子一出门就发现事情不妙了,他遇到了一个什么天呢?(学生直接回答“热” )请大家快速朗读课文第二段,找找看,哪些句子的描写也真真切切地让你感觉到“热”了?

在这样一个炎热的天气里,祥子的感受又是什么?请大家继续默读课文第三段,快速寻找答案。(痛苦矛盾)

(2) 品读二、三段,体会天气的“热”和祥子痛苦矛盾的心情。

3.2 时间:接近正午。

(1) 合作探究。

①时间接近正午了,此时天气更热了,较之前一段的环境描写,你觉得这一部分的哪些语句让你感觉到这个“更”字了?请同学们两人一小组合作来完成这个问题,可以一个同学读课文,一个同学找答案,然后两个人再交流一下意见。

②刚才的祥子已经在痛苦和矛盾中挣扎着,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此时的他呢?

(2) 交流总结。

(第五段较之前面详细描写了阳光的强烈,让人真切感受到“烈日”的威力;侧面描写:街上行人的消失。

“喝水”――更痛苦,“懒得”――酷热的天气对祥子造成的影响,“勤劳”形成反差。)

3.3 时间:下午。

(1) 品读指导。

①也许此时对于祥子来说,刮一点风,下一场雨就是最幸福的事了。果真到了下午雨来了,可这场雨给祥子带来舒适的感觉了吗?(学生直接回答)因为来的是一场“暴雨”。下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下第十段,其他同学找找看,哪些句子让你体会到雨势的迅疾和暴虐了?

②朗读指导,这一段多短句和排比句,我们应该注意读出节奏的急促、变化。

(2) 感悟写法。

①“此时的祥子是不是比刚才在烈日下的感受好一点呢?你的发现是什么?请大家从课文当中寻找答案。”

②作者在这一段的结尾用了一个非常贴切的词语来形容祥子此时的行为,是哪个呢?(学生直接回答)对!是“挣命”'。大家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吗?对!为活命而挣扎,注意,祥子现在已经不是为了“生计”,而是为了“活命”了!

(3) 回顾总结。

请大家回顾我们前面三段的阅读分析,你是不是发现了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心理有一定的关系呢?谁能说说自己的看法呢?

(成功的环境描写既能让人身临其境,又能烘托人物的心理,同样,细腻的心理描写也能体现出环境的特点。)

4. 延伸思考,升华主题

(1) 好天气,祥子会不会有好的命运?祥子的痛苦感受及苦难生活仅仅是恶劣天气造成的吗?

(2) 文章的结尾作者留给我们一句意蕴深刻的话“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看到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此时在你的眼中祥子又像什么?

5. 学以致用,迁移练笔

课文第2段写天气的炎热,没有出现一个“热”字,主要是通过这种天气下的人、事、物的状态来展现。请用这种方法写出严冬的寒冷。(50字左右)

【板书设计】在烈日和暴雨下

老舍

在烈日和暴雨下篇2

基于这一点,现实录研究课《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课堂教学片断,谈谈个人的看法。

教者:通过刚才的检测,我觉得同学们课前对《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课进行了认真的预习。大家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弄清了一些字词的读音及意思,这只是阅读文章的第一步。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有什么初步感觉或印象,对这篇文章有哪些问题需要提出来共同探讨。下面,我们就分小组边学习边进行合作探究。今天有好多老师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各小组可以邀请一位老师和一起学习。

(各小组均主动邀请老师参加,教者亦参与其中。小组讨论热烈,学生相互交流,设疑解疑。)

教者: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对《在烈日和暴雨下》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吧,“在烈日和暴雨下”是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一个片段,这个片段写得很有特色,大家知道有什么特色吗?

学生:用写景来衬托祥子拉车时的艰辛和痛苦。

教者:同学们在讨论时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请提出来,我们一起来探讨。

学生1: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要用"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来形容祥子呢?

教者:是呀,为什么要用风雨中哆嗦的树叶来形容祥子呢?而且在文中,老舍先生不止一次写到烈日和暴雨下的柳叶,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还是从课文入手,着重研究作者集中写烈日和暴雨的段落一一也就是第2段和第11段。同学们先把这两段文字朗读一遍,然后发表看法:这两段文字有什么异同?这两段文字是怎样写的?突出了什么?

学生2(七嘴八舌):这两段文字都是写自然景物,而且都写了柳枝:都写出了天气的恶劣;在写法上都用了描写,并且都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都是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不同的是一一写“烈日”更多的是静态描写和侧面描写;写“暴雨”更多的是动态描写和正面描写。

教者:现在大家知道老舍为什么要将祥子置身于烈日和暴雨下的原因了吧?

学生3:这两段文字所写的天气情况不同,但都突出了天气的“毒”,似乎老天爷也存心和样子过不去。这样毒的自然天气,与祥子遭受的苦难是极为吻合的。

学生4:通过柳叶,作者写出了天气的变化,更写出了人的命运。柳叶就好像祥子,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都只能任人宰割,所以,结尾说“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教者:这个同学说得很好。但是同学们,我还是有点不明白,自然界的“雨”本身就带有“恶毒”的感情吗?

学生5:对,自然界的雨总是给人带来麻烦,老舍先生正好用它来写祥子的生活。

学生6:不是,是老舍赋予了雨一种特别的含义。

教者:咱们还是应该有比较,看看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里还有哪些写雨的。

学生7:朱自清的《春》,里面有一段是写春雨的,表现作者对春天对和平美好的生活无限赞美的情感。

教者:可见,同样是写雨,这雨并不一定都是和人过不去的。

学生8:“一切景语皆情语”,夏天的雨当然要猛烈一些,用它来写祥子的苦难生活更贴切些。但主要是因为老舍先生写作时饱含特定的感情,所以在他的笔下,自然界的一切都有了特定的感情!

学生9: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在这样残酷的社会里,祥子的命运当然就只能是一片风雨中哆嗦的“树叶”。

在烈日和暴雨下篇3

关键词 暴雪;θse;抬升条件;雨雪转化;黑龙江鸡西;2011年初春

中图分类号 P45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278-02

冬季暴雪一方面有利于净化空气、缓解旱情、促进越冬作物生长,另一方面也会给民航、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国内外学者从暴雪形成的大尺度成因、热动力环境条件、锋生强迫和不稳定机制、山脉地形和城市边界层影响等多个角度,对不同地区的暴雪问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1-8]。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观测和模拟手段的不断改进,对于单点暴雪及雨雪转换也有一些研究,另外关于暴雪中尺度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

1 降水实况

2011年4月22—24日鸡西地区出现区域性暴雪。此次过程前期为雨,后期随着气温的下降转为雨夹雪和降雪天气,4月21日20:00鸡西开始为小雨,22日20:00转为雨夹雪,23日2:00鸡西转为小雪天气。虎林23日5:00转为雨夹雪,23日14:00转为小雨,24日5:00又转为雨夹雪。过程降水量:鸡西24.2 mm,鸡东35.0 mm,密山20.2 mm,虎林26.9 mm,其中23日8:00鸡西雪深为8 cm,虎林雪深为6.0 cm,24日8:00记录鸡西雪深为8 cm。从2011年4月22日20:00至25日8:00 6 h降水量可以看出,鸡西市降水时间持续较长,降水稳定,主要集中时段为22日20:00至24日8:00,其中23日8:00前6 h降水量最大为7 mm。虎林降水时间短,强度大,最大降水量发生在23日2:00—8:00,降水强度为14 mm/6 h。该文主要分析22日20:00至23日20:00降水集中时段暴雪成因。

2 暴雪过程的天气形势分析

4月21日8:00 500 hPa高度欧亚大陆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形势,黑龙江到贝加尔湖北部受近东西向的低槽控制,贝加尔湖北部和黑龙江东北部分别有2个闭合中心,冷堆位于贝加尔湖北部,冷中心强度为-32 ℃。21日20:00不断有冷空气沿乌拉尔山东部脊前向南移动,黑龙江西部向南伸出低槽,与位于华北的低槽同位相叠加,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22日8:00脊前冷空气东移,低槽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切涡,鸡西受南面低涡前的西南暖湿气流控制。另外,黑龙江北部也出现一个闭合低涡,-32 ℃冷空气中心位于大兴安岭北部。22日20:00(图1a)低涡东移,黑龙江省东部有偏北风与西南风切变,此时日本岛高脊开始发展。23日8:00日本岛高脊北伸至库页岛附近,其经向度加大,温度脊向西伸至伊春附近。受暖脊阻挡,低涡东移缓慢并有强烈发展,低涡中心位于吉林东部,黑龙江省东部受低涡前东南风急流控制,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暖湿条件。23日20:00(图1b)贝加尔湖脊发展,脊前冷空气不断南移,同时东部高脊继续发展,受冷空气不断补充和东部高脊的阻挡作用,低涡向北移动,低涡中心位于牡丹江北部与鸡西交界处。24日8:00东部高脊断裂,低涡迅速向东北方向移动,且强度明显减弱,鸡西低涡后部西北气流控制,降水逐渐减弱并停止。

地面图上21日8:00江淮地区形成低压倒槽,22日8:00低压倒槽入海加强成闭合气旋,气旋中心位置位于东经125°、北纬34°附近,东北南部受低压倒槽影响。气旋沿高空槽前西南气流缓慢向东北方向移动,22日20:00气旋中心位于朝鲜半岛南部,中心气压值为1 005.6 hPa,鸡西受低压倒槽北部偏东风影响。低压进入日本海后强烈发展,23日8:00低压中心位于鸡西东部,低压中心值达到998.5 hPa,此时鸡西降雪强度加强,之后气旋受东阻影响,维持少动,鸡西处于气旋北部和西北部偏东和东北气流控制,降水持续。24日8:00低压逐渐减弱向东北方向移动,降水也开始减弱。

3 暴雪产生的物理机制分析

3.1 θse及风场分布

图2a是4月22日20:00 850 hPa等压面上θse和风场的分布。可以看出,来自海上的偏东气流控制了黑龙江省大部地区,伴随θse的低值区一直伸展到东经123°附近,而来自于日本海南部的偏南到东南气流到达北纬43°附近,并形成东北西南向θse密集区,其以南θse为大值区。说明低层来自日本海北部的偏东冷空气是干冷的,而来自于日本海南部的偏南气流是暖湿的,且受阻于长白山以东。23日8:00(图2b)θse密集带向东北方向移动,高θse舌向西北伸向黑龙江东部地区,14:00高θse舌继续西北伸,这一时段也是降水强度最大的时段。同样925 hPa等压面上也存在这种结构。图2c、图2d是沿东经131°线所作的θse垂直剖面,定义θse≤290 K的区域代表干冷空气,可以看出:22日20:00(图2c)干冷空气自北西南近似呈楔状,其上层为θse的高值区,是暖湿空气,说明中高层的暖湿气流在冷空气之上爬升。23日8:00(图2d)在北纬44°~46°低层925 hPa存在一个θse低值中心,其值为286 K,高层暖湿气流在北纬45°从高层向低层输送,冷暖空气的交汇产生强的降水。

3.2 水汽条件分析

暴雪的产生也需要有丰沛的水汽,水汽输送是降水得以维持的重要因素。4月22日20:00,低层的偏南风急流建立起通向东北东部的水汽通道,近于南北向的带状水汽通量高值区从朝鲜半岛伸到黑龙江东部。23日8:00有一条水汽通量高值中心为20 g/(cm·hPa·s)的西北东南向水汽输送带,这条水汽输送带与850 hPa急流对应。大于6 g/(cm·hPa·s)的范围已到达鸡西及以北地区,在这条水汽通量高值舌区前方,形成中心值为-4×10-7 g/(cm2·hPa·s)的水汽通量辐合区。由于强烈的水汽输送,鸡西境内的大气湿度迅速升高,23日8:00 850 hPa鸡西地区的比湿上升到3 g/kg以上,说明大气中已有较高的水汽含量,水汽含量达到或超过3 g/kg也是预报暴雪的一个重要湿度指标。23日20:00,水汽通量辐合向北移至佳木斯东部,水汽输送明显减弱,其中心减弱为8 g/(cm·hPa·s),辐合强度有所减弱且辐合中心移出黑龙江省,降水区也向北移动,鸡西降水开始减弱。

3.3 抬升条件分析

在暴雪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低空急流一方面为暴雪的发生输送水汽也输送热量,另一方面低空偏南急流可从动力和热力2个方面造成急流前方的上升运动。暖湿气流在北上中,一方面因热力作用出现爬升,产生热力上升运动;另一方面在急流入口区右侧产生辐合,而急流入口区左侧产生辐散,此时可以看到,鸡西附近850 hPa以下为辐合,850 hPa以上到300 hPa为整层辐散区,这种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产生了强烈的抬升运动,说明低涡南部西南冷平流造成大气斜压性加强,降雪再一次加强。

4 雨雪转换分析

21日20:00鸡西开始出现小雨,此时地面温度为2.6 ℃,22日14:00地面气温达到3.5 ℃,22日20:00温度降低为0.9 ℃,出现雨夹雪,23日2:00气温继续下降至-0.1 ℃,雨夹雪转为雪,降雪过程一直持续到24日8:00,期间只有23日8:00至23日20:00时段地面气温为0 ℃以上,其余时段温度均为0 ℃以下,降雪期间地面气温出现了2个高值,分别是23日14:00 1.7 ℃和24日8:00的1.6 ℃(图3),这2个温度的高值可能的原因有2个方面:一是辐射增温;二是降雪期间气流下沉引起的绝热增温。24日11:00气温升至3.4 ℃,降雪转为雨夹雪。分析表明地面温度下降到1 ℃左右时雨将转为雨夹雪,当地面温度继续下降到0 ℃或以下时,雨夹雪转为雪。因此,地面温度的准确预报也是准确预报降水性质的的指标。

5 结论与讨论

(1)此次过程是低槽东移在黑龙江省切涡,受暖脊阻挡,低涡东移缓慢并有强烈发展,低涡中心位于鸡西东部,在东北风与偏东风暖湿切变处出现大降雪。

(2)通过暴雪过程物理量诊断分析表明:偏东干冷空气侵入黑龙江东部,此厚度在800 hPa以下,这在降水中起冷垫作用。低空西南急流和东南风急流的输送使得暖湿气流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黑龙江东部,并得以聚集,从而为降雪强度的增强提供了有利条件。深厚的强烈上升运动是造成鸡西地区暴雪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3)地面温度是降水性质转变的一个因素,地面温度下降到1 ℃左右时雨将转为雨夹雪,当地面温度继续下降到0 ℃或以下时,雨夹雪转为雪。850 hPa温度场-4 ℃是一个雨雪转换指标,但是还需要配合冷平流的强弱进一步判断。

6 参考文献

[1] 王宝书,高锋.初春一次罕见暴雪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J].吉林气象,2009(3):9-12.

[2] 张腾飞,鲁亚斌,张杰,等.2000年以来云南4次强降雪过程的对比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7,18(1):64-72.

[3] 梁凤霞,胡长雷,杨俊玲.吉林省2007年一次特大暴雪天气过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6527-6529.

[4] 周淑玲,丛美环,吴增茂,等.2005年12月3—21日山东半岛持续性暴雪特征及维持机制[J].应用气象学报,2008,19(4):444-453.

[5] 单宝臣,张成,李建华,等.威海地区2005年初冬首次暴雪诊断分析[J].山东气象,2006(4):17-18.

[6] 周雪松,谈哲敏.华北回流暴雪发展机理个例研究[J].气象,2008,34(1):18-26.

在烈日和暴雨下篇4

关键词台风“海棠”;低压;暴雨成因;河南郑州

2005年7月22日,受“海棠”台风倒槽和西风槽的共同影响,郑州地区出现全区性暴雨、大暴雨天气,其中荥阳强降水主要集中在22日3~16时,13h降水量达255mm,占总雨量的88%。其中4~7时和10~14时是降水最为集中的时段。现结合环流形势特征、郑州单站物理量及物理场对该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分析。

1环流形势特征

台风“海棠”2005年7月12日在西太平洋上生成,之后向偏西方向移动,14日下午加强成为台风,19日傍晚在福建登陆,迅速减弱热带风暴和低气压,低压中心经过福建、江西最后进入湖南,20日台风倒槽的云系开始影响郑州。20日台风减弱为台风倒槽,郑州地区虽然受倒槽北部的偏东气流影响,但并未出现明显降水,到21日在河套西部有西风带系统生成,西风槽和台风倒槽的共同影响以及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撤退北抬,21日夜由于西风槽和台风倒槽的共同影响,郑州地区出现了大暴雨天气。21日20时郑州地区925~850hpa低层为一低压系统,这系统在台风西进的过程中表现为东风波特征,在台风变性后表现为台风倒槽。21日约20时郑州高层250hpa为一高压脊,这种垂直结构有利于形成大气的抽吸作用。

2水汽条件

12日20时开始郑州从地面925hpa到高层200hpa,t-td≤4℃,说明在郑州地区上空有深厚的饱和层,深厚的水汽饱和气层是产生大暴雨的必要条件,它不仅是云中液态水的来源,而且水汽释放具有潜热加热作用[1,2]。而产生暴雨除气层本身含有丰富的水汽,同时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输送到云体中去,才能维持其持续发展。由于中高层水汽含量少,水汽的输送主要依靠低层的水汽辐合,从低层水汽通量散度场分析,21日20时至22日8时在河南西部有较强的水汽辐合,21日20时低层水汽通量散度中心值达到-0.03g/s,为此次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水汽条件。

3动力条件

郑州地区均处在垂直上升运动区内,且低层的垂直速度大于高层的垂直速度,这说明在降水初期能量的积聚过程,郑州地区仍处于上升运动区,这种垂直运动在高层有所加强,说明大气在降水发生后暴雨对垂直运动有反馈作用。河南的北中部则为负涡度区,结合垂直速度,说明郑州地区低层是正涡度的辐合上升区,高层为负涡度区,这是典型的天气学强降水的垂直模型,这也预示着有暴雨天气出现。郑州地区850hpa低空均处在辐合区的辐合中心内到300hpa高空的辐散大于低层的辐合,这就形成了强烈的抽气作用,这种上下耦合的抽气作用符合暴雨产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强烈的垂直运动条件是产生暴雨必备的条件之一,当水汽条件具备后,还要有使水汽冷却凝结的条件[3,4]。7月21日20时至22日8时郑州市上空的垂直运动速度及涡度和散度的辐合、辐散情况是:7月21日20时,大气已演变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且整层大气均为上升运动,在过程开始前,郑州地区上空低层的垂直上升运动强度大于高层,低层强烈的上升运动,将低空充沛水汽抬升到一定的高度,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到22日8时,不仅低层上升运动达到很强,且高层大气的上升运动也达到很大强度,使得郑州地区上空整层大气都处于强烈抬升状态,导致降水强度加大,使降水得以维持。

4预报着眼点

当受台风倒槽影响时,西风带系统的切入是产生暴雨的一个重要原因。应注意分析大气中水汽的饱和状态及其变化,深厚的水汽饱和气层是发生暴雨必不可少的条件,有助于在预报中把握好暴雨的落区[5,6]。大气的抽吸作用是产生暴雨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高低层系统配置及饱和湿度层的结合情况所决定的,在预报中要注意高低空的天气图分析,可用通过涡度、散度、垂直速度等物理量场的分析,判断大气抽气作用的强度以及能否维持。台风暴雨中心附近存在低空的气旋辐合、高空的反气旋辐散,且在台风暴雨发生、发展时,高空的反气旋辐散作用起主导作用,是台风暴雨发展和维持的依据。当有台风登陆时,准确预报副高势力和西风带系统的强弱以及台风低压的强度和移动路径,是预测其能否导致洛阳产生强降水的关键;西风带系统与台风低压能否结合、结合时间长短,直接影响降水强度的大小。

5参考文献

[1] 陶诗言.中国之暴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2] 杨福全,杨大升.1991年江淮流域暴雨中尺度系统的相互作用[j].应用气象学报,1996,7(1):9-18.

[3] 黄双才,周义明.2005年6月闽北连续性暴雨成因分析[j].福建气象,2007(5):9-12.

[4] 张少林,王俊,周雪松,等.山东“7.18”致灾暴雨成因分析[j].气象科技,2009,37(5):527-532.

在烈日和暴雨下篇5

前些天的一场雨,下得真是猛烈,好像是对这座城市有深仇大恨似的,密密实实地、恶狠狠地从九天之上射击下来,大有乱箭穿心和枪林弹雨的恐怖意味——狂风在怒吼,闪电在痉挛,惊雷在爆炸,弹雨在横飞,乌云在咆哮,一时间,真是有一种几十万苏联红军在猛烈地攻克柏林的样子。

被弹雨射击的城市,人在疯逃,车在狂弛,水花在乱溅,污水在横流,整个城市被暴雨敲打得格外萎靡,格外沉默。往日的霓虹,不再热闹,不再妖艳,在风雨中凄清地红着、绿着,似在抽泣,似在呼唤;那经历了无数风雨的1936年的爱情,似乎也在这一刻突现了土崩瓦解之势。所有的眼睛都在尽量挤出时间来巴望着天空,那眼神布满了乞求,似在一次次地哀诉:停了吧,雨!

好大的雨,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在这一天一夜里,所有的欲望都得到了遏制,所有的躁动到得到了平息,就连唠叨了整整一个夏天的蝉儿们,全都闭上了那张臭嘴,不知隐匿到了一个什么角落。

原以为这一场暴雨会将城市里的那些树全都射死,或者,射得犹如那些穿满弹孔的旗帜,但是,待暴雨停后,这才发现,它们不仅没被射死,甚至更加地浓绿,更加地蓬勃。

雨停了。这雨,终于把猖狂了整整一个夏天的酷热打压了下去。随之而来的,是习习的凉风,是柔和的阳光,是宜人的空气。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哦,秋天来了。

是的呵,秋天来了,它来自于一场暴雨,来自于无数次的闪电和雷鸣。这秋天来得有点先声夺人,有点轰轰烈烈,有点蛮横,有点霸气。而这个夏天,结束于一场乱云飞渡,结束于一场狂风暴雨。这个夏天逝去了,逝去得悲壮而惨烈,就像项羽,即便是落荒而死,也要死得壮怀激烈,也要死得有声有色,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个席卷天地的身影。

这一场暴雨,成了夏季和秋季的分界线,在雨的那边,是酷热难耐的夏季;在雨的这边,是天高云淡的秋季。上天用了这样一道别样的雨帘子,截然地分开了两个季节。这座城市里的近千万人,无一遗留地全都穿过了这道雨做的帘子,从酷热的夏天走进了凉爽的秋季,人们心头残留的炎热,正一缕一缕地被凉爽的秋风拂去。

在烈日和暴雨下篇6

1、夏天的草儿长得那么茂盛,可它从来不与群花争艳,从来不与百花比美,它宁愿当花朵们的陪衬。没有了小草,山没有那么绿,花也没有那么艳丽,没有了小草,大地不再那么生机勃勃,不再那么充满朝气。秋天草儿枯萎了,但草根依然深深地扎在泥土里。蕴藏着再生的力量,迎接另一个春天的到来,再为人们默默奉献着一片充满希望的绿洲。

2、在炎热的夏天,下着暴雨,又刮着狂风,小草东倒西歪。暴雨过后,小草又顽强地抬起头,向太阳公公微笑。

3、炎热的夏天里,花儿都蔫了,秧苗都垂下了头。只有小草还顶着酷热的烈日,在泥土上精神抖擞地挺立着。

4、到了酷热的夏天,阳炙热着大地,那些在春天里被人们观赏的鲜花,都耷拉着脑袋,显得没有精神的时和候,这些小草却仍然顽强地昂着头,顶着炎热;当暴风雨袭来时候,虽然小草被风雨吹打得东倒西歪,但它们没有区位屈服,仍然牢固地扎根在泥土里,任凭风吹雨打。

5、在烈日当空下,太阳炙热着大地,大地非常地炎热。美丽清香的花朵因为太阳光的猛烈,耷拉着脑袋,显得没有什么精神。可是,小草并没有这样,而是勇敢地抬起头,顽强地生长着。当暴风雨来临时,任凭风吹雨打,把它打得东倒西歪,它都没有屈服,依然牢固地扎根在泥土里,顽强地生长着。

6、夏天,太阳炙烤着大地,“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小草手挽手、根连根抵御着骄阳。当暴风雨来临时,电闪雷鸣,风卷残云,许多小花和小树都被“打败”了,而那微不足道的小草却昂首挺胸,无论狂风暴雨怎样折磨它,它都始终不倒。小草是美丽的!

7、太阳的酷热,人类的践踏,伙伴们的相继离去,却都没有使小草叫苦、退缩,反而更加茁壮,那种精神似骄阳般更加火热,有人会问什么精神那就用小草的歌声与行动来告诉我们--无私奉献!

8、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大地,花儿低下头来,树叶打起了卷儿……惟独小草挺拔地站着,头骄傲地朝着太阳。突然,一阵狂风暴雨随之而来,风肆虐地刮着,雨无情地下着,它渐渐倒了下去。我刚想去看看它怎么了,却看见它顽强地站在雨中。

9、小草,弱不禁风,但盛夏来临,狂风暴雨能使树枝散落,能让鲜花凋落,但它对小草却毫无办法,即使是被暴风雨冲刷,它依然挺立。

10、夏天,小草长高了,绿油油的,从远处看就像一条地毯扑在大地上。

11、盛夏,烈日炎炎、骄阳似火,小草在艳丽的鲜花面前显得很单调,在参天大树的脚下又显得很弱小。然而,飓风虽能把大树连根拔起,将名贵的鲜花刮得粉身碎骨,却奈何不了扎根大地的小草。当暴风雨到来时,庄稼、鲜花、小树被风雨吹得东倒西歪,而小草却牢固地抓住泥土,昂着头、挺着胸,像无畏的战士。

12、夏天不知不觉地走了,秋天轻轻地来到人间。这时,你可曾注意到这些小草?风儿轻轻一吹,它们便把身体扭向一边,以优美的舞姿向人们祝贺秋天的丰收季节,给我们带来了金绿辉煌的世界。秋天轻轻地走了,天寒地冻的冬天来临了。这时,你可曾注意到这些小草?在寒气逼人的天气,人们冻得缩成一团。可是小草呢?冬天的小草已面色饥黄,领教过凛冽的寒风,大地的封冻,依然永不泯灭有着要复苏的意向。

13、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人们也热不可耐。但小草,依然顽强生长,甘愿为人们铺开柔软的地毯。人们在上面走,人们在上面坐,人们在上面嬉戏,但草,任劳任怨,为我们搭建起一个绿色的平台。只不过,是用自己的生命。

14、夏天,变得墨绿的小草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你别看小草这么柔弱,可它从不向暴风雨低头。一阵狂风过后,下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小草有的被雨打得歪歪斜斜,有的还倒在了地上。可是雨后,小草又慢慢地挺直了腰,倔强地向着火辣辣的太阳笑着,说:“太阳公公,谢谢你给我充足的阳光。”经过风雨,()小草长得越来越茂盛了。

15、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大地,炎热的夏天到了。花儿低下了头,树叶打着卷儿,惟独小草坚强得站立着,不向太阳低头。突然,一阵狂风刮来,随后,一场暴风雨便来临了。雨下了一个小时,我真担心小草会死去。哦!它又站起来了,它又顽强地站了起来。

16、夏天,天气炎热了。烈日当空,大地被阳光照得热辣辣的。但是小草没有一点怕热的样子,还是像平时那么活泼、可爱。看着那阳光下的小草,我忽然油然而生出一种敬佩的感情。

17、夏天的毒日头有些无情,恨不得把绿色烤焦;那热浪一样的风也有些残酷,恨不得把小草连根拔起,而小草不动声色地依然坚强,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狠心的夏天终于请来了一场狂风暴雨,风雨中,尖刀般的雨点拼命地刺到小草身上,把他们杀得东倒西歪。大雨过后,有的小草被打折了腰,有的身无力气地趴在了地上,不过,他们没有也不会放弃,在灿烂阳光的召唤下,一个个很快地站立起来,挂着雨珠的绿草更加旺盛、清新。

18、夏天过去了,凉爽的秋天到了,小草也变黄了,一位位农民踩着小草向金黄的稻田走去,这时金色的小草变成了金色的“地毯”,迎接丰收的到来,那金色的“地毯”上长满了小花有:红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绿色的、黄色的……五彩缤纷,让人眼花缭乱,这些小花把金色的“地毯”装饰得五颜六色漂亮极了!

在烈日和暴雨下篇7

1降水过程天气形势分析

500 hPa可见海上副高东退减弱,江西大部分地区受平直西风气流影响。受地面高压下部风场和西风气流影响产生中低层切变线。700 hPa、850 hPa可见在湖南、江西南部有明显切变线,其风速大于16 m/s,在华南地区形成低空急流,为崇义特大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可维持长时间的降水。

2物理量场分析

2.1暴雨产生机制

降水形成包括:首先是水汽由源地水平输送到降水地区;其次是水汽在降水地区辐合上升,在上升中绝热膨胀冷却凝结成云;最后是云滴增长变为雨滴而下降。暴雨主要是由充分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较长的持续时间所形成的。暴雨维持的重要机制是对流层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呈现耦合状态,中低层会产生上升运动来补偿高层的辐散气流,高层辐散能够使中低层的上升运动得以维持[1-2]。

2.2散度场分析

分析散度场可见,3日08:00 200 hPa高空在江西中南部高空辐散;分析850 hPa散度场可见,在江西中南部及周围为辐合区,结合低空辐合向高空辐散转换产生上升气流来补偿高层辐散气流来维持华南地区的暴雨,清晰可见降水带与低空辐合带高空辐散带绝大部分上下相互对应,这说明低空辐合高空辐散非常有利于降水产生。故可清晰的知道预报判据产生暴雨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有强烈的上升运动,与之相应地必须存在强烈的低层辐合[3-4]。低空急流除了起到强水汽传送带的作用外,最终还是通过大量动能的传输、通过密度平流所引起的不平衡和高低空辐散辐合,而引发其附近的次生环流使垂直运动增强,致使强降水产生。

3雷达特征分析

从多普勒雷达回波反射率图上看,回波的移动方向为西南—东北向。2日22:00开始,崇义县境内有大片密实的回波,至3日3:00回波达到最强,中心强度为40 dbz。从3日00:00—8:00一直有回波自西南至东北移动,且强度维持,造成聂都等地的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较大。

4不稳定能量分析

K指数是反映稳定度和湿度条件的综合指数。K值越大,表示大气层结越不稳定。沙式指数SI:小块空气由850 hPa开始,干绝热地上升到抬升凝结高度(LCL),然后再按湿绝热递减率上升到500 hPa,在由500 hPa上的大气实际温度(T500)与该上升气块到达500 hPa时的温度(Ts)的差值,即为SI(SI=T500-Ts)。如SI>0表示气层较稳定,SI<0表示气层不稳定,负值越大,气层越不稳定。两等于面的差值从7月2日20:00到3日08:00整个过程崇义由晚上的稳定到第2天的不稳定,其主要过程不稳定加强,而其K指数从7月2日20:00至20日08:00其总体过程气层不稳定加强;同样对沙式指数SI进行分析得到从7月2日20:00至20日08:00负值增大,且负值越大,其气层越不稳定。

5地形对特大暴雨的影响

聂都乡北面有1座展垴山,海拔1 346 m;西面的临乐洞乡海拔1 100 m以上;东面的高山海拔1 181 m;南面的白溪村到梅梓坪村(临大余)海拔只有300 m以上。即聂都乡北面、东面和西面海拔都在1 000 m以上,南面海拔只有300 m以上。低层西南气流通过崇义聂都南部进入聂都,由于聂都东面和北面都是1 000 m以上的高山,西南气流受高山阻挡使水汽堆积在聂都上空,并且西南气流在抬升过程中,上升气流加强。因此,聂都的降水强于其他地方。

6结论

对流层高层出现辐散引发低层产生辐合运动的气流,中层产生上升运动来补偿高层的辐散气流,故高层辐散能维持中低层的上升运动,即维持暴雨。该次暴雨过程的水汽条件、热力条件均有利于暴雨形成:回波持续时间较长,且强度维持在30~40 dbz;且雷达回波移动缓慢,以准静止形态维持在崇义县部分地区上空,造成崇义县连续强降水;华南地区的低空切变线和西南低空急流对崇义的降水非常重要。崇义的地形是引起此次特大暴雨的重要因素。

7参考文献

[1] 杨东,苗爱梅,郑皓文.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的综合分析[J].山西气象,2011(4):11-16.

[2] 于金源.一次山东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40-21841.

在烈日和暴雨下篇8

关键词:暴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中尺度分析;基本反射率;回波顶高分析

中图分类号:P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19-0027-03

2010年5月21日,新余市出现强雷电、短时强降水天气,全市国家站平均降水量为78.3mm,区域站平均降水量为118.4mm,8个站达200mm以上,最大降水量达235.8mm。此次降水局地性强,主要集中在新余市北部,且降水强度大、时间集中,降水主要集中在9时13时,北部大部分乡镇有30mm/h以上的短时强降水出现,北岗站1小时最大降水达到68.5mm,其中10分钟降水量达到22mm,造成北部乡镇出现洪涝灾害,受灾人口40.4万,失踪1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7.2万,农作物受灾面积3.2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3.5亿元。由于此次降水造成的灾情严重,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6月11日,回良玉副总理亲赴新余市渝水区视察灾情,慰问群众。

丁一汇、陶诗言等老一辈气象学家指出:暴雨是各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其中中尺度天气系统是直接造成暴雨的天气系统,一次大暴雨常常是几场降水组成,而每场降水都对应一个中尺度系统。因此,在暴雨的临近预报中,通常只要分析出影响某次暴雨过程1~2个主要的中尺度系统,例如:中尺度切变线、低涡等,就抓住了暴雨临近预报的主要方面。许多学者都对暴雨进行过中尺度分析,得出了不少宝贵经验。本文重点分析了新余“5.21”暴雨中的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和演变情况,以揭示这场暴雨的成因,为今后暴雨预报及短时预警提供参考。

一、天气形势及卫星云图分析

在21日8:00的天气图上,200hPa从印度北部至长江流域存在急流,江西省处于急流出口的强烈辐散区,加剧了中低层的上升运动;500hPa江西受高空槽前西南气流控制;700hPa和850hPa江西处于低涡切变线的东南侧,存在较强的西南急流;随着高空低槽、低涡切变线加强东移以及地面冷空气扩散南下,引发了锋前暖区强降水。

从5月2 1日的卫星云图(图1)可见,7:30到14:30,在地面冷锋前部和低层切变线附近,对流云系不断发展东移,7:30时对流云系覆盖湖南大部及江西中西部地区,随后对流云系不断东移,其亮温中心随之移动,强对流天气主要发生在这些区域。

二、物理量诊断分析

(一)水汽条件

在21日08时温度露点差场上,新余上空从850hPa到500hPa的温度露点差均在2℃以下,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低层湿度达到100%;而在比湿场上,850hPa比湿达到14g/kg以上,700hPa达到10g/kg,说明降水期间新余上空具有较充足的水汽含量。

要产生暴雨不仅要求本地较高的水汽含量,还需要有足够的水汽输送。从5月21日08时28。N的水汽通量垂直剖面图(图2)可以看出,降水期间江西中西部地区存在水汽通量中心,在500hPa到850hPa之间有较强的水汽输送带,中心强度达到20g・cm-1・s-1以上,为江西中西部地区提供了水汽输送,保证了降水所需的水汽供应。

(二)热力条件

21日08时,江西省K指数达到36℃以上,中北部地区达到40℃以上;江西省沙氏指数sI为负值,最低达到2.9℃;江西省850hPa假相当位温0 se达到75~C以上,随着高度升高,θ se维持在70℃左右,850与500hPa的θ se差值达5℃以上。通过这些指数可以看出,江西上空具有较高的潜在不稳定能量,极易出现短时强降水、强雷电等对流性天气。

(三)动力条件

通过分析5月21日08时28°N的涡度垂直剖面图(图3a)可以看出:114。E上空400hpa高度以下有正涡度柱存在,强度为4×10-5s-1,在113°E以西700hPa以下,有一个倾斜正涡度柱,中心强度达8×10-5s-1,114°E以东400hPa以上,有一个中心值约为10×10-5s-1负涡度中心;从散度垂直剖面图(图3b)上看,江西中西部地区上空低层有负散度中心,强度大约4×10-5s-1高层有正散度中心,强度大约6×10-5s-1。这种动力条件有利于大气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从而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促使潜在不稳定能量释放,便出现了较强降水天气。

三、雷达资料分析

(一)基本反射率

从5月21日南昌多普勒雷达1.5°仰角基本反射率(图4)可见:21日09-13时从高安到新余北部的西北东南向有一条强窄带回波中心,回波强度在30dBZ以上,中心最强达到60dBZ,此回波移动缓慢,强度较强,对应的雨强很大,新余市北部09-13时总降水量均在100mm以上。

(二)回波垂直结构及径向速度

从5月21日11:32南昌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垂直剖面图(图5a)可以看出:回波高度达到10km,回波强度超过40dBZ的强回波区在5km以下;从基本径向速度图可以看出:在低层(图5b),呈现大片负速度区包围正速度区,最大入流达到40m/s,表明存在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在1.5°(图5c)和2.4°(图5d)仰角的径向速度图上,存在径向速度等值线的密集带,表明在中低层均存在较强的西南急流,为暴雨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供应;在新余北部存在明显的Y中尺度涡旋,涡旋移动速度缓慢,抬升凝结高度低,对应的Y中尺涡旋区域降水效率高,强度大。

(三)回波顶高分析

21日凌晨开始,回波从湖南东移过程中,回波顶高一般在5km左右,当回波移动到新余北部时,回波顶高增大,09时至13时维持在12~14km左右,表明21日09时-13时新余市北部对流发展旺盛,但从反射率垂直剖面图(图5a)上看,强回波中心40dBZ高度维持在5km以下,强中心高度低,不易出现冰雹天气,所以,本次新余市降水属于非雹暴系统,对于这样的系统,40dBZ以上的回波往往对应较大的雨强。

四、地形与中尺度雨团分析

有研究表明中尺度地形对于暴雨的强度和落区有一定的影响。新余北部主要为地势高低起伏的丘陵(最高海拔为蒙山1004.5m),当气旋随中层风向东移动时,受地形影响移速减慢,使北部地区的降水时间加长,雨量加大。在地面风场上,强降水开始前,地面风向为偏南风,风速较小,随后转为偏北风向,风速逐渐加大,北部仁和、北岗等中尺度站均出现10m/s以上的偏北风,带动地面冷空气南下侵入暖区,暖湿空气迅速抬升降温,促使北部降水加大。结合卫星云图(图1)和雷达回波(图4)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中尺度雨团,沿蒙山南侧东移加强,10时56分在雷达PPI上我市的东北部出现明显的γ中尺度气旋,尔后减弱并移出我市,我市降水也随之减弱。

在烈日和暴雨下篇9

关键词:强降水;天气系统;成因

进入4月以来,我国江南、华南等地区频遭突发性强降水的袭击,部分地区还出现局部洪涝、地质灾害和风雹灾害等。特别是五一假期期间,我国贵州、湖南、福建等地出现突发性强降水、连续性强降水等现象。目前,我国已进入汛期,局部性、灾害性的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会进一步增多,为让公众更好地了解突发性强降水的的特征和成因,以便做好应对防范工作,本文以福建地区某日的一次突发性降水为例,通过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资料对强降水的成因进行分析。

1、大尺度天气系统

以某日为例,700hPa中高纬度两地区相互作用出现大陆高压,形成高压脊,高压脊位于贝加尔湖东面。一大陆高压沿着中纬110度附近逐渐向南扩,西太平洋副高不断向北扩,到了第二天西风槽移至120度附近,福州地区形成低压槽,夜晚低压槽移至福建沿海一带,此地带处于低层暖切变南侧的西南气流中,导致出现切变线降水。这种西南气流虽然比较狭窄,但是具有较强的辐合,很容易形成大量降水;之后西风槽东移,当地具有相对稳定的副热带高压,而西南地区仍然位于西风槽前;在西风槽和变切线的作用下,我国北部出现低涡,这时候中尺度低压出现,南部地区受其控制,出现突发性强降水。

2、物理量场分析

2.1水汽条件

当日从江西到福建中西部的空气湿度大,湿空气上升凝结形成雨,高水汽凝结率是突发性降水形成的关键条件。在暴雨降水的过程中,当空气湿度厚度达到最高值时,高空干冷空气向低空延伸,会出现轻微降水,干冷空气的侵袭给气旋系统的生成产生条件,给下一时段的大降水打下基础。

2.2稳定度条件

根据资料显示,当日上空的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江西到福建一带弱冷空气沿着低层空气逐渐入侵,造成大气层逐渐变得不稳定,在不稳定的情况下容易形成突发性暴雨或大暴雨。

2.3垂直运动

当日850hPa之上,福建西部地区空气中出现激烈的上空运动,在500hPa左右,空气上升运动最剧烈,最强上升中心就在500hPa附近,直到当日下午空气上升运动停止,空气运动转为向下,暴雨才结束。

3、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3.1强降水特征分析

本次强降水过成具有三个特点:突发性强,降水时间持续三个小时;降水强度大,个别地区降水达到120mm左右;区域特征明显,此次降水过程分布时空分布不均,福建部分地区出现暴雨,部分地区出现小雨或零星小雨。

3.2云图分析

从云图中来看,强对流云团从局部地区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该云团不断发展造成暴雨和大暴雨天气。当地首先发展中β尺度云团,水平尺度达到150km,云团形状为长条形,云团顶端的温度最小值约为-90°C,该云团一面向东移动一面继续扩大,最终逐渐散去,该云团造成当地区短时性大暴雨。另一地又出现云团,该云团从西北向东南发展,具有两个强中心,发展迅速,造成该地出现暴雨。江西东部出现云团,该云团致使当地降水量达到106mm。

3.3雷达回波分析

中小尺度系统是造成突发性强降水的主要原因。从此次强降水过程中的对流单体可以看出,回波强度增长速度快。通过对降水中心的漩涡以及散度的经向刨面的分析,呈现出垂直正涡度柱状态,负散度区随着高度的增加稍微倾斜,正散度区呈现垂直状态,这些内容是对突发性大暴雨过程中相关系统动力场给予合理配置特点的分析,该配置有利于辐合的上升运动,剧烈的辐合上升运动促成辐合上升运动到最高点,这是造成此次突发性强降水的根本原因。此次产生强降水的地区为低洼地形,地区位于漩涡辐合区域并受逆风侵袭,当雷达回波到达最高点时就会导致气流发生变化,而西南面又有新的小单体不断注入,造成大暴雨的产生,还会引起其他自然灾害。

3.4中尺度地形对强降水的增幅作用

福建省的西南部地形复杂多变,有利于中尺度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此次突发性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山地迎风坡和山地峡谷地带。山地丘陵地区多有喇叭口地形特点,加剧了辐合上升运动的发展和大气对流运动,此地形有利于暖湿气流的积聚,从而造成不稳定的对流回波运动,造成突发性强降水过程。

4、小结

此次突发性强降水过程是由中小尺度低压系统动力场上,正涡度柱和正、负散度的配置中产生剧烈的垂直上升运动。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水汽条件充分,上升运动剧烈,湿度强弱变化和降水波动向配合,加上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水汽凝结率增高。突发性暴雨产生时,对流云团旺盛,地面有中尺度辐合线。综上所述,突发性的强降水是中小尺度低压系统动力场上产生上升垂直运动,对暴雨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充沛的水汽条件、大气的不稳定状态、垂直运动、低层的冷空气入侵、地形条件等。

参考文献

[1]张之贤. 陇东南地区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短时临近预报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3.

在烈日和暴雨下篇10

[关键词] 雷暴飞行安全机场管制地带通用飞行塔台指挥

中图分类号:X7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雷暴的形成与天气状况

“雷暴”即积雨云中所发生的雷电交作的激烈放电现象,因其一般伴有阵雨,所以常与雷雨统称。普通雷暴产生的必要条件是:大量的不稳定能量、充沛的水汽和足够的冲击力。雷暴是一种强烈的天气现象,在它的发展变化过程中,雷暴过境时近地面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气温、气压、风、降水、雷电)会发生急剧变化,常常给飞机起落造成严重影响。

2、深圳宝安机场雷暴特点分析

宝安机场一年之中除11月份外,其余各月份都有雷暴发生。年平均雷暴日数为42.5天,一般雷暴于2月份开始发生,结束一般在10月份,年平均雷暴期为228日。全年出现雷暴次数(如图1)特点:夏季最多,6、7、8月份平均次数分别有1.7、1.7、1.9次;春季次之,冬季最少,秋季次少。

3、深圳机场雷雨条件下塔台指挥研究

3.1 指挥背景

深圳宝安机场和南头直升机场联合管制地带,水平范围为:以N223602E1134117-N223156E1134332-N222917E1135125-N223345E1140100-以南头NDB台为圆心、半径10KM的圆弧-N223711E1135941-N224340E1135356-以深圳机场跑道北端为圆心、半径13KM的圆弧-N223601E1134117所围成的范围。垂直范围为:地面(水面)至QNH高度600米(含)。空域类别D类。深圳宝安机场塔台管制区范围与深圳宝安机场管制地带范围一致。

3.2 雷雨条件下的管制方法分析

当出现雷雨天气时,标准的进离场程序将不再适用,每架航空器在进行绕飞时都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在雷雨条件下,进行先期的流量控制是我们的基本原则。合适的流量控制在天气转坏时不仅不会造成航班的延误,还可以大大减轻自身的压力,减少冲突产生的可能性。在上岗实施指挥的过程中,如果接到气象部门有可能影响飞行的天气预报或有机组通报天气,应该通过询问细致的了解天气的性质、大致范围、移动的方向和机组的意图。通过查看后续的流量情况,以便做好管制预案,理清思路。

由于影响本场的雷暴主要为自北往南移动的热雷暴和华南准静止锋雷暴,以及自东往西移动的东风波引发的雷暴,再加之本场东部丘陵地带的抬升作用,使得雷暴在本场停留的时间较长。对于在本场运行的大型运输机来说,通常是通过机组对机载气象雷达的监控和管制员对地面气象雷达信息的获悉共同对雷雨天气进行判断,很多情况下也会参考落地航空器对五边天气的报告(比如强烈的阵风、低空风切变或者下击暴流),并且将这些信息通报给机组,根据机组的决定进行指挥和协调。在整个指挥过程中,有关的信息通报是一个重要的指挥环节,作为管制员来说,需要将了解到的雷雨天气对正在进近或者准备起飞的航空器进行通报,并根据风向风速的变化以及之前机组的报告提醒进离港航空器可能出现的风切变;如果机组决定备降或返航,及时把相关信息通报报告室。在雷雨天气下,塔台管制员应该密切注意风向的变化并及时跟换跑道,避免道面湿滑的情况下顺风超过3米/秒的起降。当跑道侧风在航空器侧风标准附近时,是否起飞或着陆,由航空器驾驶员根据机型性能自行决定,管制员负责提供当时实际风向风速。对于离场的航空器来说,地面等待是最佳的方法;对于进场航空器来说,管制员应向其提供已经获悉的气象要素信息,并且在发落地指令时注意提醒复飞程序。

4、深圳机场雷雨条件下塔台管制的局限性分析和建议

4.1 局限性分析

(1)由于目前雷暴预测技术的不成熟,以及由此产生的管制员对本场突如其来的雷暴只能采取传统的延误程序,从而导致本场航空器的累积。

(2) 雷雨天气引起的低云低能见度造成塔台对起降航空器间隔掌握比较困难。具体来说,在不同天气条件下五边飞机距离接地地带距离多少时让离港飞机起飞才不至于造成塔台塔台管制员在不能目视离港飞机是否离地时就需要对落地飞机落地还是复飞进行决断。

(3)由于本场南面进离场与进近航线和香港进近管制区(香港机场管制地带)边界仅5.5KM,再加之管制地带内位于本场东北面的大亚湾核电站限制区限制时间为全天,深圳机场管制地带周围空域的复杂性对珠海终端管制区内进出本场的飞行造成了诸多限制。

4.2 相关建议

(1) 根据雷暴出现时间随季节的日变化特点,特别是春夏两季,具体分析雷暴多出现月份中一天中易出现雷暴的具体时间段,并将气象预报转换为终端区空域和机场随时间变化的空域容量评估,更好的进行先期流量管理,从而提高雷雨条件下塔台管制效率。

(2) 开发场面监视雷达对本场跑道和滑行道进行监控,以避免雷雨或其它复杂气象条件引起的低云低能见度造成本场进离场航空器间隔掌握的困难。

(3) 对进离港航空器的飞行航线和高度进行规定,并准确定位,防止航空器误入香港管制地带和大亚湾核电站限制区。

5、结论

(1)雷暴过境时,会使气温、气压发生显著的变化,常常会带来大风、暴雨、雷电等现象。

(2)雷暴对飞行的影响相当巨大,在雷暴条件下飞行会遇到颠簸、积冰、雷击、低空风切变、下击暴流和雹击等,这些会严重影响飞机起降安全。

(3)由于深圳宝安机场地形的特殊性,使得春夏两季雷包活动比较活跃,本机场出现的雷暴多由低压槽、副高、热带气旋、东风波等系统的活动而引起,雷暴移动方向多为自北往南或者自东往西。

(4)深圳机场管制地带空域比较复杂,雷雨条件下可结合先进的雷暴预测技术进行先期流量管理,开发场面监视雷达以保证进离港飞机间隔,注意空域限制,并根据天气标准对亚太直升机的飞行规则进行预先安排,以确保管制地带内运行航空器的飞行安全和并提高管制效率。

参考文献

[1] 谢帮兴:雷雨与飞行,中国南方航空公司飞行部,2000年2月

[2] 陈穗军:恶劣天气对飞行的危害,广州,民航中南空管局气象处,2002

[3] 阮忠京:风云与飞行,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

[4] 胡滕章等:大气中的电,北京,气象出版社,1990

[5] 孙启原:航空气象与航空营运,民航西北管理局,2002

[6] DD. Houghton John Wiley & Sons:Handbook of Applied Meteorology, Beckwith WB Aviation,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