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学设计十篇

时间:2023-03-26 06:18:56

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篇1

【教材分析】教材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房屋平面图入手,引导学生认识比例尺,初步感受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出示平面图后,借助图形放缩的经验和其他学习经验,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中国地图

【设计理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要为生活服务这样一个理念。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1、课件出示昆明这座城市的美景并引入:南安到昆明的实际距离大约是2400多千米,如果想去昆明旅游坐什么车?(飞机)需要两三个小时。可是一只蚂蚁从南安爬到昆明只用了5秒钟,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地图上爬的。)那么,在地图上南安到昆明的距离是多少呢?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地图,课件出示地图:从这幅地图上找出南安、昆明两个城市,用尺量出这两个城市在地图上的距离。学生操作后,汇报。师:在地图上南安到昆明距离是6厘米,我们把6厘米就称为南安到昆明的图上距离。

师:南安到昆明有2400多千米,而地图上只有6厘米,(师用手比划一下)你们知道是怎么画上去的吗?聪明的人想出了一个办法,把物体实际的长度按一定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脑筋急转弯”的智力游戏, 并抓住学生急于认知的心理,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出发,真切感受到在绘制平面图的时候,不可能按照实际的长度来操作,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这个问题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调动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从而高效能地引入本节课内容。)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课件出示)

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学校要举办一个大型的文艺汇演,想让同学们设计一个舞台。在平面图上如果用10厘米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那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引起浓厚的兴趣,用亲身经验走近数学,探索其中的奥秘。】

(1)读懂题目中的信息。

(学生汇报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根据题目的要求,引导学生得出10厘米:10米,并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化简比。

【设计意图: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学生自然会想到要化简这个比,必须要统一计量单位,这也是比例尺这个知识点重点强调的地方。】

(3)随学生汇报,板书提炼: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0厘米:10米

10:1000

1:100

(4)揭示比例尺的含义。使学生理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

【设计意图:不把比例尺作为一个知识点让学生背诵,而是在情景中鼓励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与交流后得出结论。】

(二)、活动二:(课件出示)

师生共同搜集的生活中不同的比例尺,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积极展开讨论与研究,各抒己见。)

教师归纳为三点:

①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带计量单位。

②比例尺的前项和后项一定是同级单位。

③为了计算方便,比例尺通常都写做是前项为1的比。

【设计意图: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使学生对比例尺的意义、形式、求法有初步了解,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三)、活动三:课前,老师测量了一下我们学校操场的长是50米,宽30米,现在老师就请同学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将学校操场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的白纸上并填好表格。(友情提醒一下:我们画图时用的单位是厘米,而已知的实际距离单位是米。)

1、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注意收集不同的汇报素材。

2、小组交流

师:设计好了吗?下面请同学们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将自己的设计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电脑出示讨论题)

(1)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2)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

(3)你是怎么解决的?

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的平面图贴在黑板上。

3、汇报;说说自己的设计方案。(你是怎么想的?)

4、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已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怎样求第三个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操场平面图,亲身体验当设计师的感觉。在动手实践过程的中,学生可以利用比的意义、比例尺的含义等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来解决这些问题,放手学生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引申,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一中国地图。

1、找到自己的家乡。估一估家乡到北京的距离,求一求实际距离。

2、放暑假时,你打算从――到――去旅游,两地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千米。

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一定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练习,既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1、学了本节课,你有获得了哪些知识?

2、怎样画我们教室的平面图呢?(长8米,宽6米)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自定比例尺,画出平面图。

比例尺教学设计篇2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第一,注意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新课。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进行新课之前,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在黑板写了一项脑筋急转弯试题,南京到上海的距离有300多公里,从北京去上海,是飞机先到还是蚂蚁先到 ,同学们一听说是脑筋急转弯,就有学生知道答案了:蚂蚁先到,我问:为什么啊?学生说:在地图上。。。。学生猜出地图后,接着课件出示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让学生观看并思考:为什么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却能画在这张小小的地图之上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得出:是按一定的比例画在图上的,于是我趁热打铁再次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让学生积极思考,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为什么却大小不一,它们到底是按照什么样的标准画出来的呢?从而引入新课。这一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愿望,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把实际距离缩小后画在图上形成这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何上升到比例尺这一新知识中来呢?首先,请同学们分析所画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学生又想到了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缩小了一定的倍数”此时,我提问“为什么所画的图上距离不一样呢”通过让学生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点明这个比就是今天要学的比例尺,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缩小几倍,比的意义”为纽带,把原有的生活经验:“缩小后画在图上”和新知识“比例尺的意义”进行了融会贯通,做到了三者之间的自然融合。

第二让学生们在自学中学到知识。在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后,余下的知识比较简单,而且动手操作性比较强,比如,怎么利用比例尺绘制平面图,怎样求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因此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与其他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学到新的知识。

在课堂上主要是分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教学的,(一).结合生活情景引入课题。我向学生说:我准备买套房子,于是就到房地产公司看了房子。然后就出示两套房屋的平面图(大小一样)。但老师想买大一点的,你能帮我选择一下吗?学生在帮忙选择的过程中发现很难知道到底是哪个大一点。在学生有争议的时候,我才出示两套房屋的比例尺,告诉学生老师发现每个平面图下面都有个这样的标志。现在你能帮我选吗?说说你的理由?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起学生们对比例尺的注意,发现比例尺的用途。不接合比例尺仅仅针对平面图的大小不能准确的判断实际图形的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与比例尺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让学生提出本节课研究哪些有关比例尺的学习知识。因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所以知道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三项中任意两项,就可以求出第三项。不仅要了解根据比例尺可以知道那个平面图面积大,而且能够算出具体面积。2。然后我又拿出了学校的设计平面图,让学生结合图上的比例尺,测量出图上距离,算一下学校的教学楼,寝室楼,餐厅,操场的实际尺寸和面积。虽说学生们经常在校园内生活了好多年,对教学楼,寝室楼,餐厅,操场的实际尺寸和面积还是不知道。学生听说要让他们计算,个个都很积极,3.在动手操作中得出概念。让学生先确定比例尺试着画一画教室地面的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并且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资料,让学生自己亲自感受到画图的标准。在学生们交流之后,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课堂里充满了探索的气息。

(1)9厘米:9米=9:9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2)6厘米:9米=6:900=1:150

4厘米:6米=4:600=1:150

(3)3厘米:9米=3:900=1:300

2厘米:6米=2:600=1:300

(4)18厘米:9米=18:900=1:50

12厘米:6米=12:600=1:50

比例尺教学设计篇3

【摘要】抽象的数学概念对于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若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就可以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文章就如何通过数形结合的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概念,提高教学效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数形结合;概念;比例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4-0074-03

2011版数学新课标把原来的“双基”拓展到“四基”,即增加了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数形结合就是基本数学思想之一,它把抽象难懂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使相对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数和形的关系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写的诗一样:“数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以“比例尺”的教学实际为例,谈谈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概念,提高概念教学的课堂效率。

一、以“形”引入,用“数”揭示概念

许多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如果能在概念的引入环节中,借助直观、丰富的图形材料,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又能通过对图形的情境分析,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形象、直观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展示概念的发生、形成过程,把握住数学概念中最本质的属性,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为建构数学概念奠定基础。

【片断一】在画图中引入比例尺

师:同学们,我们教室的地面是一个长方形,长约9米,宽大约6米。

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该怎么画才不走样呢?

(学生画,师巡视)

师:大家画的图是长9米,宽6米吗?(不是)谁来说说是怎么画的?

生1:我画的长方形长9厘米,宽6厘米。

生2:我画的长方形长3厘米,宽2厘米。

师:同一教室,你们却画得不一样大,为什么?谁的画法是正确的?

生1:我认为他们画的都对,因为这两个图的比都是3:2。

生1:第一个同学画的平面图长与宽的比是9:6,化简后是3:2,第二个同学画的平面图长与宽的比也是3:2,与我们教室实际的长与宽的比是3:2一致,所以都行。

生2:我觉得这两种画法都行,第一个同学是把教室缩小100倍来画,第二个同学是缩小300倍来画的。虽然画的大小不一样,但也是我们教室的缩影。

师:是啊,这两个平面图,别人一看会知道我们教室的大概形状,但我们的教室不可能是长9厘米、宽6厘米,也不可能是长3厘米、宽2厘米,你能想个办法,让别人一看也知道我们教室有多大吗?

(生动脑想、动手写)

生1:我直接写上“教室面积大约54平方米。”

生2:我在图上标出“长9米、宽6米。”

生3:我标上“1厘米=100米”。

生5:我写上“缩小300倍”。

……

这一环节让学生按要求把熟悉的教室地板缩小画在练习本上。从真实的教室地板图和练习本上缩小后的长方形这两幅图形引入,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这两个长方形长的变化和宽的变化是一致的,可以用相同的倍数(100倍或300倍)或比(100:1或300:1)来描述。既使比例尺这个概念植根于已有的知识(比或倍数)经验基础之上,又以真实的数据揭示了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概念的真正意义,使学生知道了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更加可贵的是让学生尝试了创造比例尺的过程。

二、以“数”建构,用“形”感悟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的建构是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知识,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学生有了充分的图形感性认识以后,就要对图形赋予的数据进行分析、概括、抽象出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另一方面还要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置于直观的图形中去理解感悟,数与形的巧妙结合,让概念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片断二】在形象感知中建构比例尺

师:你们刚才在练习本上画出了教室平面图,现在请分别写出图上长方形的长(宽)与教室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生:9cm∶9m=9cm∶900cm=1∶100

3cm∶9m=3cm∶900m=1∶300

6cm∶6m=6cm∶600cm=1∶100

2cm∶6m=2cm∶600m=1∶300

师:数学上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师:请拿出课前准备的地图,看看有无类似的标注?你知道它的意义吗?

(学生找和说)

师:请同桌互相说说下面每幅的比例尺的意义。

生1:这学校平面图的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3000厘米。

生2:何老师家房子平面图的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0厘米。

生3:北京市地图的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40千米。

……

【片断三】放大比例尺与缩小比例尺

师:有人说下面两幅图的比例尺是一样的,你同意吗?

生:不同意,左边的图是把零件缩小10倍再画到图纸上,右边的图是把零件放大10倍后再画到图纸上的。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放大比例尺的后项是1,而缩小的比例尺的前项是1。

……

以上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分别写出教室长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宽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抓住比例尺概念的本质属性,从数据中建立起比例尺的意义。再通过一系列的地图和平面图来让学生解释其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给学生以充分的感性认识。再把放大比例尺与缩小比例尺进行类比,让学生对数值比例尺中的数字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最后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想象出这些图形是把原物放大还是缩小,比例尺的内涵在比较中清晰明朗。这样把比例尺抽象的数字与直观的平面图形联系起来,数与形的相互交融,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对比例尺概念的感悟更加深刻。由此可见,学生建立比例尺的概念的认识过程是由感性—理性—感性螺旋上升的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以“数”分析,用“形”应用概念

为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概念,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计算、作图……能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对数学问题中“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构造出与之相应的集合图形,并利用几何图形的特征、规律来研究、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化抽象为直观,易于显露出问题的内在联系,同时借助几何直观审题,还可以避免繁杂的计算,获得出奇制胜的解法,以便于我们对其进行分析、理解和应用。

【片断四】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关系

师: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6000000表示什么?

生: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60000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6000000倍。

生:表示图上1cm代表实际距离6000000cm。

师:图上1cm代表实际距离多少千米?你能用线段比例尺表示吗?

生:是60km,表示为。

……

师:在一幅比例尺为1:6000000的地图中,量得广州到南宁的距离是8.5cm,请你根据这张图的比例尺,计算出广州到南宁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生:6000000cm=60km,8.5×60=510km。

……

线段比例尺是数值比例尺的图形表现形式,它以平面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长度若干米(千米),直观地表达了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根据比例尺1:6000000,说说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几,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几倍,理解比例尺中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间的倍数关系,由此推算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千米,并用线段比例尺来表示。以上的过程就是对数值比例尺中的“数”进行分析综合,并构造出相应的线段比例尺这一直观图形。在解决“广州到南宁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的问题时,学生就很容易用直观的线段比例尺去计算出结果,比用数值比例尺来计算简单得多。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虽然形式不同,但内在联系十分密切,二者可以融会贯通。

四、以“形”为境,用“数”拓展概念

比例尺的概念是抽象的,要让学生巩固并灵活运用,就必须加以练习形成知识技能。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这一数量关系式,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教学必然枯燥无味。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直观图形为情境,提出与比例尺有关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尺的知识通过计算、分析、判断、推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但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且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

【片断五】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例尺

师:何老师想买一套面积大一点的房子,售楼小姐拿来两张大小一样的商品房平面图纸供何老师挑选。你认为何老师应选()。

A.比例尺是1∶200B.比例尺是1∶150

生:我认为应选择A,因为A套实际是图上的200倍,B套实际是图上的150倍。

师:你很会当参谋。

师:何老师量得这两套房子图纸的长都是8cm,宽都是5cm,请你分别计算出这两套房子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

生1:我是先算出图上面积8×5=40(平方厘米),再乘以比例尺的倍数。A套:40×200=8000(平方厘米),B套:40×150=6000平方厘米。

生2:我是先分别算出实际的长和宽,再算实际的面积。A套:长8×200=1600厘米=16米,宽5×200=1000厘米=10米,面积16×10=160平方米。

B套:长8×150=1200厘米=12米,宽5×150=750厘米=7.5米,面积12×7.5=90平方米。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很有道理,这两种解法是否都正确?

生3:不是,第一种不正确,你把面积换为以平方米作单位看看。

师:(生说师写)A套:8000平方厘米=0.8平方米,B套:6000平方厘米=0.6平方米。

生(笑):0.8平方米怎么住人啊?

师:从刚才两位同学的解答中,你们说说比例尺是一个怎样的比?

生: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长度的比,不等于面积的比。

……

以上环节,以何老师看商品房的图纸为情境,让学生运用比例尺的概念进行计算作出判断,进一步深化了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同时在计算实际面积时又出现两种不同的思路,教师很好地引导学生从计算中发现其中的奥秘:距离之比≠面积之比。使学生在矛盾的冲突中更深层次地理解了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而不是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之比,在拓展比例尺概念的同时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又如以下的练习题:

小明家正西方向500m是街心公园,街心公园正北方向300m是科技馆,科技馆正东方向1Km是动物园,动物园正南方向400m是医院。先确定比例尺,再画出上述地点的平面图。

这是一道开放题,思维过程十分严密,要想画得正确漂亮(大小合适,视觉上美观),就得选出合适的比例尺,这是基石。要求学生根据纸张的大小和题目中的数据,用不同的比例尺试算出各地点的图上距离,看看长短是否合适,再画出平面图。创设了位置与方向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判断、比较、分析,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拓展概念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之,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采取多种教学策略,调动多种感官,着眼自主探究,主动建构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概念教学的课堂效率,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夏俊.“如何有效运用数形结合”[J].小学数学教师,2011,(8).

比例尺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实践活动 地理 绘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44-01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地理实践的能力。”因此,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学校的实际情况创设实践活动是增强中学生地理绘图能力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实践活动为例,探析创设实践活动增强中学生地理绘图能力的策略。

通过认真研究,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一课笔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绘图、计算、比较以及用地图设计线路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确定旅行路线等,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环境教育,增添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而上述目标的实现,除了教师课堂的知识讲授外,最重要的就是创设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来理解、运用知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创设了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的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绘图能力、实践能力。具体活动设计如以下几方面。

1 实践活动目的

(1)通过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了解和掌握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和注记。

(2)掌握绘制地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通过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4)通过本次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的提高。

2 准备工作(课前完成)

(1)分组5~6人为一组(考虑能力与成绩状况不同的同学结组)。

(2)组内分工:2人负责测量,2人记录测量结果和计算,2人绘图。

(3)个人预习:关于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与注记的相关内容。

(4)分组讨论:确定绘图的过程和实施步骤。

3 绘图基本步骤

(1)负责测量的同学用皮尺丈量操场的长度、宽度,各足球场、篮球场、沙坑的长度宽度,以及上述场地与操场之间的距离。

(2)负责记录的同学分别记录测量结果。根据纸张大小,确定图框与操场长宽的比例。将实际测量得出的操场实际数据换算成图上数据。

(3)负责绘图的同学绘制操场平面图。

4 平面图讲评:展示各组已完成平面图,并与老师所绘平面图对比(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作品与老师所画平面图的区别:

(1)老师平面图与学生作品图幅大小不同。老师讲解图幅大小不同的原因。

(2)学生作品与老师所做图并不完全相似。师生分析原因:受比例尺的影响。

(3)老师讲解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表现形式,结图时如何确定比例尺。练习:比使尺不同形式的互化,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4)学生复核整个平面图上是否比例相同。明确讲解和练习:同一张平面图上比例尺相同。利用比例尺量算图上距离。地图上必须有比例尺。

(5)部分学生作品中无方向指示。讲解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三种方法。注意突破难点: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如何定方向。

(6)学生作品中图例注记不规范。读课文熟悉常用图例,设计平面图中的各种图例。注意注记的要求。

5 对学生的评价

(1)展示各组作品:小组间分别指出本组及其它组的优点和不足。

(2)教师按小组评议平面图,分别为各小组打分。(课后完成)

(3)小组内评比打分(课后进行)根据各小组成别的工作态度、专业技能、合作态度、互助精神,为每个组员评分。

通过上述活动我们不难发现创设实践活动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健康的发展。

(2)和谐性原则。

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即传授知识、智能发展、品德教育、美的陶冶、行动感染等,只能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沟通才能实现。因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

(3)主动性原则。

“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主动性原则,既有教师施教的主动,又有学生参与的主动。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以高涨的学习热情主动、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

地理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中学会探索、学会发现、学会创新,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从而顺利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绘图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比例尺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高职教学 好课 探索 “学”得好

    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从多元智力理论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其智力的优势不在于语言智力和逻辑智力方面,而在于形象思维智力比较突出,一般动手能力较强,而且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风险意识。所以,作为类型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应表现为促进学生擅长的智力成长。那么,在挖掘学生擅长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设计中,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理念的“好课”呢?

    我们以机械类专业基础《机械制图》课程为例,对绘图基本技能训练的“绘制平面图形”内容部分,对照以下几种颇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过程,看哪一种能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有实效。

教学内容:绘制某零件的平面图形。

    一、学科式教学设计

    就“绘制图形”的基本技能训练来说,传统的学科教学是先系统地讲解国家标准中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图纸幅面的格式、绘图的比例选取、绘图的图线选用规定、尺寸的标注要求等;还有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常用几何图像的画法、平面图形的画法等。然后让学生绘制如图1所示的零件平面图形。结果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绘图难以顺利进行:图纸的选取与绘图的比例不匹配的现象有,尺寸标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有,加粗描深不符合线型标准的有…

图1、手柄零件的平面图

    这些现象,教这门课的教师深有体会。在“这些学生真难教”的无奈中,要么赶教学进度匆匆而过,要么心存疑虑却苦于不得法。总之,学生应该具备的“绘制平面图形”的绘图基本技能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即教学没有产生实效。

    二、常规式项目教学设计

    先来看看“绘制平面图形”项目教学设计的几个主要部分。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能够手工抄绘零件的平面图形。具体说,就是合理选用绘图比例、图纸幅面,熟练使用绘图工具绘制图形,能够准确绘制图形、标注图形尺寸等。

    第二,项目任务给出:绘制某零件平面图形。

    第三,教师案例示范手柄的平面图形绘制。在绘制的过程中,明示绘制平面图形的步骤:

    1、准备绘图。识读图形,对图形的尺寸进行分析,确定各线段性质(已知线段、中间线段、链接线段);确定绘图比例,选取图幅;画出图框和标题栏。

    2、绘制底稿图。匀称布置图形,先画出作图基准线——横向尺寸基准线和竖向尺寸基准线;依次画出已知线段、中间线段,以及链接线段。校对无误后,擦去多余的作图辅助线。

    3、描深加粗各种线型。对照于线条选用标准,遵照先曲后直、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等规则加粗图线。

    4、标注尺寸。依据尺寸要素及尺寸标注要求,正确标注图形尺寸。

    第四,讲解项目任务相关制图标准的知识点。包括制图标准对图纸、图框、标题栏、比例、图线的规定,尺寸标注方法,常用图形的画法。

第五,学生完成项目任务。

    笔者也尝试过这样的项目教学设计,结果是少部分学生能完全符合制图标准规定,把平面图形画好。这说明,学生对运用制图标准基础知识画图,只凭观察教师的示范画平面图与“听讲”画平面图所需的知识,并没有更多更仔细地查询核对制图标准知识,力求准确画出图形(事实上,画得好的学生,是自觉地依照教师的思路探索了相关的知识点),那么,教师即使再怎么努力教学——教的不少、引导学生学的不多,学生依然从“手上”出不来,即没有产生教学实效。

    三、知识探索型项目教学设计

    就这个手柄的平面图形绘制,笔者曾经尝试采用另外一种方式的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前面提到的项目教学设计更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教学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能抄画出零件的平面图形。

   第二,给出项目任务:绘制某零件平面图。

    第三,教师案例示范手柄零件的平面图形绘制。在绘制的过程中,明示绘制平面图形的步骤:

    1、准备绘图。分析图形的轮廓尺寸φ32mm、90mm(75mm+15mm),确定绘图比例2:1,选取图幅a4;画出图框(不要装订边的)和标题栏。

    这里主要说出为什么这么确定绘图比例、图幅,简要描述总共有哪些可供选择的标准中规定的“比例”类型、“图幅”类型。同时,引导学生去相应地参考教材探索如何确定绘图比例、选取图幅的知识点:制图标准中绘图比例、图幅的规定,以备自己绘图时能合理、准确地选择。

    2、绘制底稿图。分析图形的具体尺寸,确定φ20mm、15mm,φ5mm、8mm,r15mm,r10mm、75mm为已知线段,要首先画出。再接着要画出中间线段r50mm、φ32mm。最后该画出r12mm的链接线段。此处,对照手柄图形分析线段中什么是“已知线段、中间线段、连接线段”,并边画手柄的圆弧连接便说明圆弧连接的画法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探索、参照教材中线段分析、圆弧连接的知识点,在自己画图时针对不同图形线段的实际情况,分析确定线段性质以找到画图的切入点,进而准确地抄绘原平面图形。校对无误后,擦去多余的作图辅助线。

    3、描深加粗各种线型。对照于线条选用标准,遵照先曲后直、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等规则加粗图线。此处,先说明适合于手柄的线条类型作为描深加粗的依据,再引导学生探索“常用图线的名称、线型、应用”制图标准规定的基础知识点。而且在引导中要强调,对不同图形的线型一定要在绘图过程中反复探索、总结制图标准线型规定的知识点,达到熟练准确地运用。

   4、标注尺寸。依据尺寸要素及尺寸标注要求,正确地标注图形尺寸。此处,边标注手柄尺寸边插入“尺寸标注的要素、标注法”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在绘制其他的图形时注意探索“尺寸注法”的细则,做到标注尺寸的准确明了。

    到学生完成项目任务阶段,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疏通遇到的问题,比如比例的选择更合理、尺寸的标注更准确等。

    在该项目完成的评价中,根据学生绘图的情况,除常规的评价外,尤其要注意肯定他们已有的积极思考、探索知识解决绘制平面图中遇到的学习障碍的可贵之处。同时,对平面图形绘制方法、知识点进行回顾总结,绘图中不容易做好的地方(如圆弧连接、尺寸标注等)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在此时视学生的绘图情况做补充式讲解(或者诸如“尺寸标注”知识点先不讲解,等到学生出现自行探索中解决不了的学习障碍时再详细讲解),不仅能疏通学生的学习障碍,而且能教会学生如何去更有效地探索知识。

    项目基本任务完成后,再适当增加难度更大些的项目拓展训练,让学生在绘图技能进一步巩固好的情况下,体验不断地、更多地探索知识、解决所遇学习问题的成就感,以及知识增长、技能娴熟的自信感。

    正如戴士宏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一书语录里谈到的:教师可以少讲甚至不讲知识,但要带领学生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探索到了知识,这是真正的“好课”。高级的好课,不是教师“讲”得如何好,而是学生“学”得如何好。

    高职教学的“好课”,顺应职业教育理念的导向,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做事中探索、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去解决所遇实际问题。以学生如何能“学”得好为教学设计宗旨,以教师少讲解、学生多探索为教学实施指引方向,这样的“好课”,可以让我们的教学更为实效,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积淀以后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

[1]戴士宏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庄国帧  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7。

比例尺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模式

【课题项目基金】 2014年江西省课题《小学数学练习课高效教学方式的研究》(编号:JB2014-213)

一、教材分析

《比例尺的应用》在教材中,并没有单独一块练习课的内容安排,这一块内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它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练习课与授课是有区别的,练习课是以学生为主导的,具体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老师起到协调与指导的作用,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们广泛的运用已知知识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发散思维,使得数学学习更加的生活化话和具体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中心,而是更关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等,课堂上要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见到这个内容,我又思考两个问题:一是这堂课让学生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就够了吗?二是本堂课练习的生长点在哪里?因此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1. 学生们想要进一步的理解比例尺的意义需要进行多次的练习,需要练习读比例尺以及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并且需要多次练习通过地图比例尺来计算实际的距离.

2. 会通过比例尺来计算实际距离后要带领学生们实际的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操作,感受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进行求比例尺,根据比例尺求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更深一层次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网络地图,如google地图或者百度都可以来举例,也可以用学校的平面地图来更实际的让学生们来亲身感受一下,力求在一组的练习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们对比例尺的认知有所提高. 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得出比例尺是有大小的,有时会根据图纸的大小设计比例尺,有时会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这也是本堂课力求体现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二、教学流程

本堂我按照“情景导入,归纳知识――讨论难点问题,群体互补――展示交流,查漏补缺――变式练习,强化认知――综合应用,总结提升”这样的五个步骤开展教学.

1. 情景导入,归纳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哥练得不是习题,是兴趣. ”对于情境创设的问题,高段课堂中情境创设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练习课开始,我创设了一个介绍实验小学的情境,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 通过创设自然亲切的对话情境,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自然引入课题,使学生明确了所以练习的内容和练习的具体目标.

2. 讨论难点问题,群体互补

练习课的难点是纵横知识交错中的一个关节点.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征,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会产生理论上的困难. 所以老师采用直观现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实现认识目标. 如果在此同时,能阻止课堂讨论,则可以帮助学生在认识上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 练习课解题策略的应用,可以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思考的起点,思考的方法,不一定有统一的模式.

3. 展示交流,查漏补缺

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于问题的解决和处理,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 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可以构建更好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内部进行更为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就可以升华学生的学习模式,对学生的练习能力予以更好的培养,也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路径.

4. 变式练习,强化认知

这一环节设计了一些容易错的填空题和判断题,这些题目要做到具体分析让学生明确新知的本质,增强辨析能力:通过师生的交流对话,提升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在这一过程中要努力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主探索、充分交流,达到发展学生的能力.

比例尺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建筑装饰设计 SketchUp软件 教学

一、目前建筑装饰设计教学与工作

我们目前的建筑装饰设计教学一般是这样的:在学生具有一定建筑材料、建筑美术基础知识之后,进入专业设计课的学习,同期也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专业设计课先是学习装饰设计史,从中汲取营养,然后是讲解各类建筑装饰的设计要点――元素设计、案例学习,查规范,作平面图、立面图,画效果图。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并不能灵活运用在其他学科中学习到的相关专业知识,比如会忘记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质,在满足规范的同时却不知如何营造艺术空间,缺乏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不知道如何基于成本考虑设计方案。总体来说,学生的设计效率较低。

较传统的建筑装饰设计的流程是:客户根据描述、图片、实体空间提出设计风格意向――设计师结合现场格局手绘草图与客户交流尽量达成一致――设计师不断推敲平面立面――Autodesk CAD成图――用3ds Max出三维效果图。其过程有以下缺点:手绘草图对设计师的美术功底要求较高,速度较慢,且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表现力欠佳;手绘草图修改较麻烦;最终得到的与真实接近的3dsmax效果图与之前看到的草图及平立面图具有一定的差距。

总体来说,无论是学校的学习,还是实际的工作,都存在设计方法上的改良空间。

二、SketchUp软件的特点

SketchUp是一套直接面向设计方案创作过程的设计工具。SketchUp线条较亲和,可以快速直观地呈现三维立体物件,易识读,设计师可以利用它向客户即时准确地表达设计构思,直接在电脑上与客户进行交流,极易创建和修改。其与CAD软件有良好的交互性,可相互导入导出。与相关软件比较:1、与3ds Max相比,建模速度快很多,且更直观,但将所示图像直接导出作为效果图还有所欠缺,但SketchUp可利用相关插件或导出为能在3ds Max、Atlantis等软件中打开的文件,即可渲染出较佳的视觉效果;2、Autodesk Maya类似于3ds Max,Autodesk Maya建模相对复杂,效果更为细腻,因此SketchUp较Maya仍在于建模速度快但质感不够真实。总之,SketchUp优点在于建模速度,缺点在于本身出图的视觉效果,但可结合其他软件进行扬长避短。

三、将SketchUp应用于建筑装饰设计教学

下面根据SketchUp软件的特点、基于SketchUp软件讨论如何改良建筑装饰设计教学。

1、尺寸分析基础知识

(1)家具、电器、洁具

建筑装饰设计中会遇到很多尺寸相对固定的物件,如桌子、椅子、沙发、等家具,空调、吊灯、洗衣机等电器,洗手池、坐便器等卫生洁具,我们可直接利用别人制作的模型或在此基础上作尺寸调整,然后存入模型库。SketchUp模型有预览功能,且可注明物件的相关说明,比如尺寸、价格、适用人数等,这样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就可根据讲解的内容方便调出相应的模型。SketchUp有非常方便的测量功能,可直观地标注,提高学生对其尺寸的感知。

(2)定制家具

建筑装饰设计中并非所有的家具都是有固定的尺寸,如固定于墙体的陈列柜、橱柜、书柜、衣柜等各类柜子,为了满足视觉及功能上的要求,其尺寸需要配合建筑体。在讲解这一部分的时候,则可建好建筑空间,在此基础上借助一些定位辅助线条快速建模,讲解实用的设计方法。

(3)各类通道、竖向空间

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结合事先建好的室内模型,结合人物模型直观地展示通道尺寸、竖向空间与人们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合理设计空间尺寸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

(1)各风格的案例

建筑装饰除了尺寸之外,其设计元素的风格也是直接决定着设计的质量。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前建立好整体的各种风格的建筑装饰模型,上课时可结合相关风格的理论知识,全方面立体地对风格特点进行讲解,让学生能真正的理解与掌握风格元素。

(2)各种色调搭配

将配色较优良的方案进行提炼,忽略掉设计元素具体的形,建出建筑空间整体的色块式的模型,上课时可对其色彩的明度、纯度及色相对比运用进行审美分析。

(2)案例改良分析

对有明显设计缺点的方案进行展示分析,引导学生对一些常见的设计问题进行纠正,在软件上直接展示进行修改。

3、设计教学

(1)建立建筑空间模型

建筑空间模型的建立可教学生,其思路为导入简化处理过的CAD平面图形,再结合软件的建模工具快速建模,教学时可直接展示建好的空间模型。

(2)标量出房间的主要尺寸,根据特点构思设计元素

与学生根据房间的尺寸特点讨论设计方案,根据讨论的结果在空间模型中进行设计元素的塑造,体现为简易的体块,将其分别制作成组件(组件可替换为复杂的组件,为后期的方案效果图制作打下基础)。

(3)进行方案修订,对设计元素营造的各空间尺寸进行优化调整

根据设计原理,对空间的私密性、功能性以及艺术性进行进行优化设计。

(4)对尺寸相对固定的家具、电器、洁具进行试块替换,对尺寸相对灵活的元素可进行分割、赋材质处理,对一些较为复杂的细节可利用已有模型进行修改,如有必要可借助插件及CAD自行建模。

(5)最后的方案修整,讨论

任何方案都有其优缺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建议,可根据需要对方案进行现场调整,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设计的快乐。

4、应用扩展

(1)估算造价

SketchUp软件可方便地统计出模型中的组件名称及数量,对于较大较独立的部分我们可根据统计出的结果再结合EXCEL软件(表中已列出名称及计量单价)算出它们的价格。对于墙面、地面这种面块,我们可以借助其显示块面积的功能,同样借助EXCEL软件(列出名称及计量单价)算出它们的粗略价格。对于一些订制的部分也可根据计价方式灵活进行估算。

(2)二维图纸的制作

设计一般需要绘制平、立、剖面,我们可利用SketchUp软件的各方向视图功能,多角度地导出CAD文件进行修改,即为相应二维图纸。

(3)效果图的制作

优化场景模型,利用相关渲染插件渲染出最终效果图,或导出为能在3ds Max、Atlantis等软件中打开的文件,如在3ds Max中经过合并场景素材、创建场景摄像机、调节布光测试参数、添加灯光系统、赋材、渲染等程序渲染出最终效果图。此过程由于较耗时,教师可简单介绍,有兴趣的学生可自行学习。

四、总结

教师可利用SketchUp软件的功能特点将其运用于建筑装饰设计教学中,能起到师生充分互动的效果,寓教于乐,且制作出来的文件与其他软件有很好的交互性,能提高设计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比例尺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大学校园规划;小尺度空间;浙大紫金港校区

国内经过对大学建筑的广泛实践和理论探索,大学校园规划和大学建筑展现出诸多发展趋势,比如“多元化、生态化、综合化、弹性化”1等趋势,与此同时“大学规模日增,规划规模从几十公顷至数百公顷,校园巨型化规模明显”2。虽然大学规划和大学建筑有了长足的进步,现有的理论和案例既有值得借鉴之处也有需要完善之处,并且应该深化到更加细致入微的领域,在面向个体层面、人的层面还需要更多人性化的解读。本文致力于研究校园规划中的小尺度空间,专研那些让人舒服、让空间有场所感、让大学有学术氛围的小空间。

1 大学校园小尺度空间的概念

小尺度空间在不同的专业领域有着不同的含义和范畴,本文是立足规划学和建筑学的领域研究校园规划的小尺度空间。首先,扬・盖尔在《外部空间设计》中说“小的尺度,即周围直接的环境”;其次,校园规划是本文探讨的事件背景,本文的小尺度空间属于校园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即小尺度的公共空间;再次,小尺度是针对有具体事件背景下人与环境的关系而言,不能用绝对的数字进行表达。

2 小尺度空间的环境意义

小尺度空间是空间的一部分,也是环境的一部分,需要明确一下本文所指的环境:“环境可以被看作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一系列联系。”3这里要说明一下,这是有序的联系,是具有模式和结构的联系。“就环境而言,这种联系首要的(尽管不是唯一的)是空间……设计环境时有四种因素会被组织起来:空间、时间、交流、意义。”4任何尺度空间都反映着组织的个人和群体的活动、价值观及意图。在校园环境的营造中,小尺度空间拉近了人与人的联系,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创造便利条件。

3 大学校园小尺度空间的类型

便捷的道路联系起校园内的教学设施,对比于繁忙的校内主要道路,次级道路联通了工作场所。尺度进一步缩小,逐级进入教学和科研的场所。本文将小尺度空间分成三类:以工作线串联的小尺度空间、以休闲线串联的小尺度空间和随时间变化使用性质的小尺度空间。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是2000年后建成的大学校园的经典案例,体现了先代大学校园的高效性、整体性、人文性、多样性、生态性和文化性,利用交通将各类空间进行了有机的组织。在这样广阔的用地上,短暂的建设周期里,采取了结合建筑单体、道路、景观小品等具体的方法来实现小尺度空间。

4 以实例分析小尺度空间的特点

4.1 层次和秩序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教学楼,层次和秩序在这栋建筑周边的小尺度空间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整座建筑的底层大部分被架空,垂直方向限制了空间;水平方向,整座建筑围合成半包围的庭院,在每个庭院满足日照要求同时,希望使每个庭院获得宜人的尺度。美中不足的是三个院落形式过于一致,容易混淆所处位置。但是此案例空间层次明显。二维地坪上表现为:校园支路的末端引进庭院,混凝土材质路面先由大块石板铺砌,预示着步行区域的出现,然后石板路引入庭院后变由白石子铺砌,进一步缩小空间感知。空间层次上由宽阔的向小尺度的逐级递进。(图2~4)

4.2 布局灵活

“建筑师考虑的外部空间概念与造园师考虑的外部空间,也许稍有些不同。……即把整个用地看做一幢建筑,有屋顶的部分作为室内,没有屋顶的部分作为外部空间考虑。”5本文小尺度空间虽然不完全是外部空间和公共空间。以工作线串联的小尺度空间在深入到建筑周围之后,小尺度空间与建筑的关联愈加密切,常常紧密的结合在建筑本身及其场地之内。(图5~7)以休闲线串联的小尺度空间,相比之下,更容易形成均质的分布。因时段变化的小尺度空间,兼备两者的特征,但是更灵活,更随机,甚至取决于使用者对空间的即时利用状况(图8)。

4.3 注重局部差异

作为整个校园空间的一部分,不同类型小尺度空间有共同特点也有明显差异。工作线串联的小尺度空间设计上更加严谨,注重交通上的高效率。代表案例:医学院、药学院门前庭院和步道,东、西教学楼室外庭院、廊道。休闲线串联的小尺度空间,布局更自由,多以步行形式联系,有时甚至附带一些通常不被认为能出现在校园里的建筑设施。使用性质随着时段变化的小尺度空间,穿插出现在步行人群集中的地方。大学生活动中心,正门晚间也照常开放,内部通高空间是公共的开放的,属本文小尺度空间的研究范畴。白天南北的门均开启,人们穿过这里去别处或者走进建筑,这里是重要通道;晚七点之后,北门关闭,正门成为唯一出入口,不再是穿越空间,这里成为同学们排练节目,课外讨论,休息娱乐等活动的地方。(图9)

图9活动中心中庭通道兼做展厅等

4.4 功能多样

以西区和东区的教学楼为例,廊道不仅有交通功能,还是一些零售店的所在。这些零售店主营饮品和点心,川流而过的师生从这里获得方便,减少了往返于校内主要商业点的时间。桌椅设置在距离饮品店很近的地方,形成一个可以停留下来休息、讨论的区域。(图10、11)

4.5 人文意蕴

“从历史上看,各国的大学均不同程度地扮演了‘社会良心’的角色”,6校园以人为主体的人文性和文化性的空间特征。大学校园的文化特性的表达离不开当地的历史文脉和环境氛围的形成和塑造,不论室内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需要合乎人的尺度的设计。创造出优美舒适的利于交谈、休憩、学习和科研的多层次的空间,营造大学校园书香气息。台湾学者黄世孟这样描述“关于校园的人文历史:校园内可讲故事的小地方就是好场所。多年来的校园师生教研生活中,累积了许多人文、文化、艺术等人物或事件,深刻烙印在大学校园各角落。”7只是,现阶段我国大陆正在建设和近些年刚刚完成建设的大学校园,还来不及积累这样丰富的具有人文气息的小地方,超大尺度的大学校园缺乏足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也就不足为奇了。

5 规划设计策略

校园内的空间按其主要功能划分为:交通空间、休息娱乐空间、生活服务空间、教学科研空间、行政办公空间。小尺度空间作为校园整体的一部渗透在不同功能的空间中。

5.1 交通功能为主的小尺度空间,在校园整体布局上,倾向于布置在校园支路,单体建筑周围,甚至结合在单体建筑之中成为建筑流线的一部分,使之与环境产生互动。具体设计策略是:结合步行道路、变换铺地材质、利用道路高差。

5.2 以生活服务功能为主的小尺度空间更多的体现于人们日常活动的服务性用地。开辟方便教职工和学生的服务点,每个服务点成为一个向周围开放的小尺度空间。这些服务点的具体内容是销售、某项业务受理、师生就餐、举办活动等。具体策略:结合建筑单体的室外空间、规划广场和庭院、利用景观小品和绿化。

5.3 科研教学功能为主的小尺度空间,多出现于教学区周边。这些空间服务于师生除了课堂和实验室之外的教育,没有明确的使用要求,亲切宜人,甚至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是这些空间的普遍特点。具体策略:利用建筑的中庭、架空层或院子,结合建筑入口及其周边外环境,教学区规划更多的户外休息设施、景观小品。

5.4 休闲娱乐功能为主的小尺度空间在校园中分布广泛,经常与其他小尺度空间相互融合。规划设计策略上,上述三种小尺度空间的设计策略都可以应用到休闲娱乐空间的设计中。结合景观步道、广场和庭院设计;融入建筑的室外环境、半室外甚至长天开放的室内,是常用的设计方法。除此之外,由于这种小尺度空间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校园规划里设计几处相对独立“室外桃源”也是常用的方法。

5.5 针对校园功能的复合化和多样化趋势,以上的空间往往交叠着出现,人们的需求也是多样的,所以要辅以弹性的规划策略。灵活地对待使用者的要求,把细节还原到使用者的手中,人们的活动持续的改造着校园的面貌,留下发展的印记。在大学的迅速扩张中,新建校区动辄几千亩的用地,仅仅依靠校园建筑极其周边景观营造小尺度空间,不论是质还是量,都是不够的。浙大紫金港校区南华园就是单独存在于这个现代的校园中的“异己”,“公元二OO二年秋,武义龙游之交处拆除两幢明末民居,时值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一期工程竣工,武义县政府乃倡襄赞,邑中雅士王卿芳先生遂慨购而赠之,以作建筑之标本,兼丰校园之文化。”8就是说规划的时候并没有设计这个园子,正逢该老建筑可以利用就拿来放在校园里。实际调研并没有发现不协调,老建筑掩映在毛竹水塘小路之后,别有洞天。现在全天都会有人去那里,只是停留一下聊聊天的人也不少。规划的情况未必等于使用的实际状况,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改造着环境,再度创造空间,也再度废弃空间。例如,临近交通的地点往往具有高度通达性,用地不是很紧张的情况下,将部分道路两侧的土地拿出,做一些可以灵活利用的场所,往往提高了环境的整体质量。现实状况是校园用地几千亩,校内主要道路是高速运转的动脉,是适合车行的道路,人们反而很少利用这些干路边上精致的慷慨的空间。反之,融合了较多小尺度空间的地方,路旁处处有为步行者服务的设施,是适合步行的区域。小尺度空间不是置于校园的什么地方都合适,关键在于是否需要。

6 总结

小尺度空间是大学校园空间整体的一部分,是校园建设的一个缩影。经历了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再到今天的高等教育扩招和大学校园的高速建设期,大学校园规划积累了大量建设经验和进步明显的成果,但是仍有不足之处:在压缩了国外近百年的大学建设过程后,这些校园是速成之作,缺乏浓厚的人文底蕴,在后续的使用中仍然有很多可以改进的余地。能有制度有模式的让广大师生参与到建设的过程中,通过使用留下人们的痕迹,留下具有人文性和趣味性的建设印记才是一个校园走向成熟的开始。

参考文献:

[1]何镜堂.当代大学校园规划理论与设计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9

[2]向科.当代大学校园建设的回顾与展望.转引自:第六届海峡两岸大学的校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28

[3][美]阿摩斯・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语言表达方式[M].黄兰谷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44

[4][美]阿摩斯・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语言表达方式[M].黄兰谷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44

[5][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3

[6]李向伟.道器之间:艺术与设计论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07

比例尺教学设计篇9

一、学案的出现,有以下优越性

(1)推动集体教研,提高教师水平:每一份学案都是学科组所有成员群策群力,经过多次讨论、更正、补充才最终形成通案的。“学案”的备课方式,使集体备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实现了资源共享,有利于教师疏通教材,不断创新教法学法,促进了学科组业务水平的共同提高。

(2)目标具体化,学习针对性强:学生通过学案中的“目标导航”就可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重点、难点,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动机;“学案”中问题的出示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具体,学习更有针对性。如“比例尺”这一知识板块,通过问题的出示,学生会明白其目标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的目标:①比例尺的含义,②比例尺的公式,③利用公式计算,④比例尺的三种表现形式及互换,⑤比例尺的大小比较,⑥比例尺的选用。然后,根据学案中的提示,逐一掌握。

(3)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地理课本知识点多而杂,学生学习时感到无从插手。学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表现在学生可以根据学案进行预习,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尤其对没有预习习惯的同学,可以根据学案逐条看书,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4)学生参与性强,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依据学案的活动设计,积极动手做,动脑思,动耳听,动口说,参与性很强,在课堂上通过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方式,大部分知识能即时消化、理解,自然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

(5)知识当堂检测,问题即时补救:学案最后设有当堂检测小练习,学完本课知识之后,及时进行检测,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当堂补救。

(6)再现情景,提高复习效率:我们的学案是老师们经过多次磨合提炼出来的。将学案集中起来,就是一份很不错的复习资料,还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提高复习效果。

实施“学案导学”以来,我发现学生登台展示自己的多了,课堂上说得多了,课堂上的问题多了,问题的解法多了。教师说的少了,听的多了,看的多了,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灌、学生装的弊端。使学生从“苦学、死学、难学、学会”变为“乐学、活学、易学、会学”。

当然,细看学案,编写方面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共同探讨提高。仍以“地图”学案为例谈几点:

(1)学案中问题的设计缺乏层次性:针对初中生的特点以及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案中的问题应该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层层递进,便于学生理解。

(2)忽视学法指导:如:【学法指导】图、文结合,动手量算,引导学生理解记忆。

(3)辨别方向:①一般方法: ,②指向标法: 。③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 。纬线指示 。

本课重点兼难点知识――关于如何用指向标和经纬网来确定方向,学案只是列了几个填空让学生来填写,旁边并没有对如何定向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这样,难点如何突破根本体现不出来,学生没有获得具体的方法传授。这样的学案变成了空案,其导学功能自然也无法展现。设计学案时,教师一定要细细想好,哪些知识比较重要比较难理解,这里如何给学生以指点,让他们从哪些方面进行科学分析,把这些话写在旁边,这就是方法指导。

(4)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提示:可以先将不同形式的比例尺转换成分数式的,然后根据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来进行比较。

三、习题选择太随意,且针对性不强

比例尺教学设计篇10

1.1人机工程学对工业设计的重要作用

在不同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中,人机工程学存在带有侧重点和倾向性的多种定义,其中国际人类功效学学会(IEA)为该学科所下定义最具全面性和权威性,即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1]。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生活节奏的加快等等一系列的社会与物质的因素,使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在“方便”、“舒适”、“可靠”、“价值”、“安全”和“效率”等方面的评价,也就是在工业设计中常提到的人性化设计问题。而所谓人性化产品,就是包含人机工程的产品,只要是“人”所使用的产品,都应在人机工程上加以考虑,产品的造型与人机工程无疑是结合在一起的。具体来讲,人机工程学对工业设计的重要作用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一、为工业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二、为工业设计中“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三、为工业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四、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五、为坚持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提供工作程序[1]。

1.2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的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在全国已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高校中,几乎无一例外把人机工程学设为专业必修课,甚至编写了全国统一的教材。然而,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以及实践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来看,课程最终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对知识有效地理解和吸收,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学生对工业设计的人机工程观念意识还没培养起来。在学习之初,学生往往会把工业设计等同为产品外观造型,对诸如尺寸、使用方式、设计合理性等人机工程要素还不能在观念中化为己有。另一方面,现行教材内容过于宽泛、抽象,且与工业设计专业衔接薄弱。虽然教材内容完整,但在有限的课时里,要学生理解并吸收大量人体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知识谈何容易?而且,在学生还没有建立人机工程意识观念的情形下,更会对不熟悉的知识有排斥心理。学生之所以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对知识有效地掌握和应用,同样也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现行教材内容未能与工业设计实例很好的结合。虽然教材为各类产品归纳了富有逻辑性的设计原则,并对深层的原理解释透彻,但没有鲜活的设计案例来佐证。因此,学生在实际设计中也就鲜有用学科理论指导工业设计实践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内外都缺少有关课程的必要练习。“学而时习之”的教学规律对于人机工程学的课程学习同样如此,只有通过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学科知识。

2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的课程设计

正如上一章节所分析的教学现状与原因,要学生达到“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理解和吸收,在实践过程中对知识掌握和应用”的要求,就必须:首先从人机工程观念意识培养入手;然后整合、精简教材的内容,使其适合工业设计专业的需要;进而通过更多的设计实例让学生理解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以下六个部分的内容是笔者按照上述思路进行的课程设计。

2.1人机工程学课程绪论

该部分是课程的启蒙篇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人机工程的观念意识。除了介绍人机工程学相关基础背景外,教育者更应帮助学生树立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易用性”和“以人为本”核心设计观念。从现实来看,大量不良设计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通过对近几年诸如IF、红点等国际工业设计大赛获奖作品的分析可以发现,国际工业设计的趋势已逐渐摒弃了单纯的外观设计和艺术符号玩味,进而转变为发现、并利用设计方法解决生活问题。因此,无论从现实还是前瞻来看,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易用性”和“以人为本”设计观念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2.2尺寸测量与比例关系

在该部分课程中,通过学习人体测量知识,学生可以掌握使各种与人体尺度相关的设计对象符合人的生理特点的方法。同时,通过人、机、环境之间的尺寸比较,可以合理掌握控制几者之间比例关系的方法。使产品尺寸符合人体尺度是最基本的人机工程学要求。作为工业设计最基本的参照,产品尺寸不是通过主观臆想,而是通过人体尺度测量得出的。掌握人体测量的基本知识,并学会查询各类人体测量数据,这既是该部分的学习内容,又是设计实践中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常识。

2.3操纵—显示人机系统设计

在该部分课程中,通过学习不同操纵、显示装置的特性,以及操纵—显示相合性设计原则,学生可以掌握针对复杂交互性产品或界面的设计方法,使设计结果符合人的心理认知模式,达到人机工程学“易用性”和“以人为本”的要求。从大量的工业产品和界面设计来看,不同的显示装置和操纵装置代表了不同的人机关系,其中的逻辑性和因果关系是学生必须理解的。操纵—显示相合性原则正是为合理构建这种人机关系所归纳的方法论,它涉及人机间的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与控制指令的执行,以及人的习惯定式。

2.4使用行为的分析与使用方式的设计

在该部分课程中,通过学习基于人椈鷹环境系统设计观念的使用行为分析,学生可以掌握在某种使用情境中产品使用方式的设计方法,使设计结果充分协调人机工程学的摶肪骋蛩财。一定的使用情境要求一定的使用方式,一定的使用方式衍生一定的使用行为,一定的使用行为指导设计师从功能性产品结构、语意等方面进行设计。一项优良设计必然是人、环境、技术、经济、文化等因素巧妙平衡的产物。为此,要求设计师有能力在各种制约因素中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1]。

2.5手握式工具的设计

在该部分课程中,通过学习手的解剖和与工具使用有关的疾患,学生可以掌握手握式工具的设计原则,提高对人机工程学中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要求的认识。工具是人类四肢的扩展,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一刻也缺少不了工具,而目前的工具大部分还没有达到最优的形态,其形状与尺寸等因素也并不符合人机工程学原则,很难使人有效并安全的操作。因此,工具的适当设计、选择、评价和使用是一项重要的人机工程学内容。

2.6“以人为本”的综合思维与设计应用

在该部分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作业练习把所有学习成果在设计实践中得以应用。以“人”为核心的主导思想具体表现在各项设计均以人为主线,将人机工程学理论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人机工程学研究指出,在产品设计全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必须进行人机工程学设计,以保证产品使用功能得以充分发挥[1]。

3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的教学训练

教学训练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又可以充分检验课程设计的有效性及教学质量。本章的教学训练分别对应一部分的课程内容,并在2010年2月21日至3月14日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08级的人机工程学教学中得以检验。3.1人机工程学课程绪论的教学训练通过对课程绪论的理论讲解和设计案例的具体分析,学生可以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为了巩固和强化知识的应用能力,需进行如下的作业练习。该部分的作业是要求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不良设计或不便之处,并提供设计概念。通过此练习,学生会养成观察生活和设计的习惯,并学会对不良设计提问,进而启蒙并培养了人机工程观念意识。图3-1是学生发现的设计问题:人们通常会忽视饭卡、公交车卡等电子卡的余额,因此会造成余额不足时的尴尬和不便。他们希望通过在卡上设计一种可变色的显示装置来提醒人们余额的变化。

3.2尺寸测量与比例关系的教学训练

通过对人体测量知识的理论讲解和设计案例的具体分析,学生可以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为了巩固和强化知识的应用能力,需进行如下的作业练习。该部分的作业是要求学生根据GB10000—88标准人体基础数据中的男性95百分位绘制1:10比例的模板,熟练查询各测量项目的数据,并标注身高和最大肩宽。同时,要求学生测量六种大小不等的工业产品,同样按照1:10的比例绘制在图纸上,观察产品和人体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图3-2。通过这次作业,学生不仅掌握了人体测量数据的查询,又培养了产品尺寸要符合人体尺度这一人机工程学的观念意识。

3.3操纵—显示人机系统设计的教学训练

通过对操纵—显示人机系统设计的理论讲解和设计案例的具体分析,学生可以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为了巩固和强化知识的应用能力,需进行如下的作业练习。该部分的作业是要求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用图片的方式记录人机工程学中不同操纵装置类型(包括:旋转式、移动式、按压式)和显示装置类型(包括:数字式、刻度指针式、信号灯式、听觉式、触觉式),并总结每一种方式的特性,以便在设计实践中有意识的进行参照并构建合理的操纵—显示人机关系,如图3-3。

3.4使用行为分析与使用方式设计的教学训练

通过对使用行为的理论讲解和使用方式设计案例的具体分析,学生可以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为了巩固和强化知识的应用能力,需进行如下的作业练习。该部分的作业是要求学生设计某种使用情境中的公共设施,从使用行为的分析入手,到使用方式的设计落实,充分理解并树立人机工程学中人—机—环境系统设计的观念。例如图3-4,获得2009年IF工业设计概念奖的沙滩垃圾箱便是一个符合作业要求的案例。

3.5手握式工具设计的教学训练

通过对手握式工具设计的理论讲解和设计案例的具体分析,学生可以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为了巩固和强化知识的应用能力,需进行如下的作业练习。该部分的作业是要求学生寻找并发现没有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的手握式工具,体验不便并评估可能引发的伤害,根据手握式工具的设计原则,给出改良的设计方案。例如:设计师发现传统剪刀因不能使手腕顺直而极易引发腱鞘炎,所以据此进行了剪刀的改良设计,如图3-5。

3.6“以人为本”综合思维的教学训练

通过对人机工程学“以人为本”核心设计观念的再次强调,学生可以强化掌握课程内所有的综合知识。为了巩固和强化知识的应用能力,需进行如下的综合作业练习。该部分的作业是要求学生按照人机工程学的要求设计、制作一个计算机工作环境,包括:产品的尺寸测量与比例关系、计算机界面操纵—显示人机系统设计、使用行为的分析、鼠标等手握式工具的设计,如图3-6。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树立并加深人机工程学“以人为本”的综合设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