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教学设计十篇

时间:2023-03-21 16:58:05

山雨教学设计

山雨教学设计篇1

一、破题引读,学会构思

课文的题目是文章内容的浓缩,是文章的精华,是文章的眼睛。因此,课题也是一种资源,我们应抓住它的特点在上课伊始就对学生进行引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读好课文作好情感铺垫,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

如:《做一片美的叶子》引读:

师:什么是一做一片美的叶子

师: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

生:是一片美的叶子

师: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生:是一片美的叶子

师: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生:是一片美的叶子

师:为了我们的大树——

生: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在这个案例中,教者从解题入手,让学生在引读中从宏观上理解什么是美的叶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拿到一个题目如何来构思全文。

二、提示引读,理清层次

提示式引读是指教师读课文时,用有关句子或句群的原词开个头,引导学生诵读后面的部分。这类引读起着提示的作用。一般来说,按时间或空间顺序写的段落以及天气变化、心理变化比较明显的句子用这种引读法比较适宜。

如《烟台的海》引读教学片断:

师:烟台的海是独特的——

生:烟台恰是北面临海。

师: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

生:很凝重。

师:春天,烟台的海是——

生:轻盈的

……

这一引读设计的特点就是紧扣文本,线条简洁。教师抓住“冬天、春天、夏天、秋天”这几个词语或短句,引导学生朗读相关内容,使学生对文章的层次有了更细腻、更清晰的感觉。有助于学生正确把握文章的脉络。

三、设疑引读,引发思考

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设疑引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而且能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课堂上设疑引读是多渠道的:如:题眼处设疑引读、重点处设疑引读、变化引读等,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教师在学生诵读中插叙一些课文的空白,如诗句中情与景的空白,叙事中周围环境或历史背景的空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古诗由于语言比较精炼,不易理解,若能运用散文铺写的插叙方式引读,就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点化诗意的作用,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会意境。

如:《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片段

师:蒙蒙细雨,像牛毛,像花针,密密地斜织着,西湖仿佛半睡半醒。好一幅写意的山水画——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雨慢慢地大了,山更加朦胧,那绿绿的雨丝绕着山跳起了妩媚的舞蹈——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雨越下越大,天地间水光山色,俱是一片迷蒙,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山——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他面对着眼前的雨景,不禁脱口吟咏——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古人云:“情生于境,境能移情。”这一引读设计表现出了高度的美感,教师围绕“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一诗句,运用散文铺写的插叙方式引读,以“美的方式”诠释了诗句,着力于抒情、移情、激情,创设了一个师生与文本对话的交互情境,让学生沉入诗句,反复诵读,尽情渲染。这样的设计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营造出浓浓的诗意氛围,而且还对学生进行了美的熏陶。“一唱三叹”的引读回诵,有如绕梁余音,袅袅不绝于耳。

山雨教学设计篇2

一、引用诗文佳句,唤起学生感情的共鸣

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在设计课前导语时,恰当地引用诗文佳句,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例如,在教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时,我设计的课前导语是:“同学们都记得孟郊的歌颂母亲的诗吧?”当学生回答:“记得。”同学起来背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然后,我就讲解总结:“自古至今歌颂母亲的名篇佳作层出不穷,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这样学生就会用真心、用感情去体味课文,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够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

许多文章皆是情境交融的优秀篇章,学习这样的美文,同样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优美的环境氛围,而课前教师恰当地设计导语就可营造出这种氛围,将学生的思维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例如,在教《雨中登泰山》时,我设计的导语是:有这样一座山,它有通天拔地之姿,攀天捧日之势。历史上许多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不远万里,浩浩荡荡登临此山,祭天封禅,祈求国运昌盛持久,不少文人墨客慕名前来,赋诗作文,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这便是五岳之首――东岳泰山。同学们想攀登吗?那就让我们随李健吾先生,一起去攀登这座文化名山吧。

三、恰如其分地介绍作品内容,能够造成一种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在教课文之前特别是一些小说和戏剧作品之前,能够恰如其分地介绍作家及作品的内容,这样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他们尽快地了解课文内容,更能够加深他们对课文以及相关内容的了解。例如,我在教《雷雨》时,首先介绍了作者的相关情况,然后再介绍《雷雨》的主要故事情节,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确与课文相关的情节:鲁侍萍到周朴园家领四凤回家,各种意想不到的事相继发生,终于导致了一个封建家庭在雷雨之夜彻底破裂。经过教师的讲解,所有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课文的内容,想了解雷雨之夜周朴园家到底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所有的学生都能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四、巧妙地设置疑问,启发学生思考,集中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使学生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所提的问题上,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讲文言文《过秦论》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问题:“课文在写秦始皇之前,共写了秦国的几个帝王?”学生一听这个问题就来了兴趣,就连平时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同学,也来了劲头,一会儿他们就准确回答:“一共写了六位。”我对学生的回答表示了肯定。这个导入法的设计,一方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训练了学生认真思考、仔细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就进入了对课文的分析。

山雨教学设计篇3

山尖岙山塘位于衢州市衢江区湖南镇山尖岙村西南部,该区位于东经1180、北纬280的亚热带季风区,下游人口573人,耕地面积1252亩,其中水田383亩;旱地584亩;园地285亩。该工程区属侵蚀剥蚀丘陵及山间沟谷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势呈舒缓坡状,一般山坡坡度在30~65°之间。全区气候温暖湿润,无霜期长,年平均降雨量1713.50mm。

该区是当地以出产高山蔬菜为主的农业示范区之一,目前区内现有水利设施的蓄水能力,未能满足园区的灌溉要求及当地部分农民的饮水安全要求。作为该镇主要的农业示范区之一,区内水利设施差,部分土地靠天吃饭,严重影响本区的农业生产,同时为解决区内农民153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所以急需修建山塘工程增大蓄水能力,以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和承当农民饮用水源的双重任务。

山尖岙山塘,具有位置高,便于自流灌溉及满足全区农民集中供水饮用的要求。该流域内雨量丰沛,水量充足;库区地形地质条件一般;建筑材料丰富,劳动力充足,具有较有利的开发条件。

设计前期工作主要有:现场踏勘、地形、地质资料及水文资料的收集。

2 水 文

2.1 自然概况

本工程位于衢江区湖南镇山尖岙村西南面,该山塘流域属乌溪江流域中上游一小支流。山塘流域内主流发源于高王尖山坳,最高海拔632.90m,坝址以上集雨面积0.14km2,主流长0.50km。

该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6.0~17.70°C之间,极端最高温度40.5°C,极端最低温度-9.2°C。年平均降水量为1713.50mm,最小时只有1109.30mm,最多时曾达2495.10mm。春夏雨水较多,时有洪水,伏秋少雨,容易发生干旱。全年的无霜期在232~185天之间。

工程区属侵蚀剥蚀丘陵及山间沟谷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势呈舒缓坡状,一般山坡坡度在30~65°之间。

2.2 水文特征

由于山塘暴雨资料较短,且没有收集到特大暴雨年份的雨量资料,难以满足现阶段用雨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要求,故本次采用暴雨图集推求洪水。

本山塘设计洪水是根据1981年《浙江省可能最大暴雨图集》和2003年《浙江省短历时暴雨》(以下简称《图集》和《暴雨》)计算设计面雨量,在此基础上进行产汇流计算,进而推求坝址洪水。

洪峰流量计算采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中的推理公式法求得最大设计入库流量: Qk=0.278×ik×F :

经过计算:设计洪峰流量Q10%=4.07m3/s ;校核洪峰流量Q1.0%=6.36m3/s 。

3 地 质

该库区及坝址区区域构造稳定,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烈度小于Ⅵ度,属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该山塘地表水、地下水为软-极软的淡水,对砼及钢筋混凝土无腐蚀性。

该库区岩体较厚,透水性小,为相对不透水层。周边山体较厚,无区域性断层通过,节理裂隙及风化裂隙微发育,完整性较好,库区周边岩石较完整,不存在永久性渗漏。

均质坝体回填壤土、储量:大坝左岸下游西南侧约250m处粘性土储量丰富(≥2万m3),满足坝体所用土方量要求。且根据室内土工试验结果,该处粘性土粘粒含量为13.4~14.6%,渗透系数Kh、Kv均小于1×10-4cm/s,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室内土工试验结果,所选料场粘性土压实度为0.96,满足设计要求。

4 工程任务和规模

4.1 工程任务

山尖岙山塘工程主要任务是解决该村农民饮水、示范园区灌溉双重任务。该工程实施后同时兼有防洪及改善农村环境等综合效益。

该村目前蓄水条件较差,存在着153人饮水困难,且示范园区内现有100亩土地需依靠地下泉眼及自然降雨供给,严重缺乏具有一定保证的供水骨干设施。

4.2 工程规模

山尖岙山塘设计死水位440.00m,死库容0.15万m3;正常蓄水位445.50m,相应库容为1.93万m3;设计洪水位446.46m,相应库容为2.47万m3;校核洪水位446.79m,总库容为2.68万m3。

按照《浙江省山塘综合整治技术导则》(试行)划分标准,山尖岙山塘工程等别为Ⅶ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7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7级;相应洪水标准:设计洪水标准取为10年一遇(p=10.0%),校核洪水标准取为100年一遇(p=1.0%)。

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5.1 枢纽布置

本工程位于衢江区湖南镇山尖岙村西侧,距离北部居民区约260m。该工程枢纽包括大坝、放水设施和溢洪道。坝址位于高王尖西北面坡脚河谷处;溢洪道则布置在大坝左岸山坡上;放水涵管布置于大坝左岸山体坡脚处。

5.2 主要建筑物

5.2.1 挡水建筑物

通过工程实地现场踏勘及根据工程地质资料,经浆砌石坝、粘土均质土坝两种方案剖面设计及投资比选,本次设计确定坝型为粘土均质坝。大坝设计坝高11.20m,坝顶宽4.0m,坝长53.90m。

大坝坝体设计为粘土均质土坝,坝体回填土料场有两处;一处位于工程区西北侧山体约200m处,另一处位于大坝左岸下游西南侧约250m处。坝体的回填选用的土料为粘性土,要求其渗透系数不大于1×10-4cm/s,粘粒含量为10%~15%。

大坝迎水坡设计坡比为1:2.0,迎水坡设计采用干砌块石护坡,干砌块石护坡厚30cm,下垫碎石渣过渡层厚20cm。干砌块石护坡坡脚处设置C20砼基座,C20砼基座顶宽0.4m,外坡比为1:0.35,基座伸入两岸山体不少于1.0m。

大坝背水坡设计为两级,一级和二级之间设置马道,宽度为1.5m,两级坝坡设计坡比均为1:1.75。背水坡坝体回填整平后,需回填种植土35cm厚,坝坡表层再植草皮绿化。

大坝排水体采用棱体排水,顶宽1.0m,设计坡比与下游坝坡相应,外层护坡为35cm厚干砌块石,靠坝体及坝基侧设置反滤层,自外向内,第一层为20cm厚粗砂层,第二层为20cm厚1-2石子层,第三层为20cm厚2-4石子层,排水体内部为腹石堆砌,且外坡脚均设置排水沟。

5.2.2 溢 洪 道

泄水建筑物为溢洪道,布置在大坝左岸坝头的山坡侧。溢洪道分进口段、控制段、泄槽段及消力池:

进口段桩号Y0+000~Y0+008,进口底砍高程445.0m,底宽3.0m,进口底板采用及边墙采用C20砼衬砌。

控制段桩号Y0+008~Y0+010,设计底宽2.8m,该段即为交通桥,桥底高程445.50m,桥面高程与坝顶同高即447.80m。

泄槽段为Y0+012~Y0+038,该段设计底宽2.8~1.65m;消力池段为Y0+054~Y0+064,设计底宽2.5m,消力池设计长度10.0m,设计池深0.8m,消力池设计底板厚度0.3m。

5.2.3 放水涵管

放水建筑物采用基岩涵管放水,布置于大坝左岸山体坡脚侧。根据大坝左岸坝肩地形地质条件,设计在左岸坝肩明挖沟槽,采用机械破碎机械开挖,人工挑抬出渣。开挖纵向底坡为2.0%,沟槽底宽0.7m。

预埋涵管为Φ30自应力砼管,长51.0m,涵管底座厚度30.0cm,周边及顶部C20砼填筑且厚度不小于20.0cm。涵管上游侧即坝轴线以上部分间隔5.0m设置一截水环,设计厚度为30.0cm。

涵管进口闸门选用铸钢平板铁闸门,启闭设备选用5t手摇式螺杆启闭机。

在大坝左坝肩布置启闭机房一座,地面高程447.80m,墙体采用砖混结构,建筑面积为7.5m2,抢险道路连接至启闭机房。

6 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区目前有一条村庄水泥路通至坝址附近约200m处。施工用电由库尾变压器房处引入,低压线路长约0.2Km。施工用水可直接从库区河流中挖塘积蓄,再用水泵汲取。施工用房可就近租用民房或建临时施工管理用房和仓库。据调查,粘土、块石、砂石料、等均可在附近范围内采购。

7 库区淹没处理及工程永久占地

山尖岙山塘工程建设中的拆迁占地以《水利水电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及衢江区人民政府有关建设用地管理规定等为依据进行补偿。

经测算本工程在建设及施工当中,临时占地为1.5亩,永久占地14.76亩。根据防洪设计成果,山尖岙山塘工程最高控制水位446.79m,根据实测1:1000地形图,在山塘设计最高控制水位线下的库区淹没占地为10.77亩;大坝、溢洪道等永久性建筑占地3.99亩。其中包括:占用水田8.39亩;旱地2.56亩;林地3.81亩。

8 工程特性表

结论:山尖岙山塘工程属于社会公益性质的水利建设项目,运用期虽无财务收入,但国民经济效益是显著的。该山塘工程的实施具有承担山尖岙村内农民饮水、解决示范园区灌溉、防洪及改善农村环境等综合功能。而工程的防洪效益主要是通过可减少的洪灾损失和可增加的土地开发来体现的价值。因此,可以得出:本项目的实施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且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设计方案经济、合理,山尖岙山塘工程的设计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水工建筑物》(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系列教材,2001年7月第1版)

《水力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系列教材,2001年6月第1版)

《水工建筑物设计示例与习题》(中等专业学校教材,陕西省水利学校杨树宽

主编)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浙江省短历时暴雨图集》(2003.02)

《溢洪道设计规范》(DL/T5166―2002)

《浙江省山塘综合整治技术导则(试行)》(浙江省水利学会农村水利专业委

山雨教学设计篇4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0—0077—0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单就“读”的训练,任务就很繁重。如读的形式(精读、略读、浏览、速读、默读、朗读等),读的习惯(边读边想、读思结合)。为保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要内容的阅读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教材,以其中的语言文字为训练材料

教材中,可利用的训练材料是丰富多样的,而要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就必须科学地利用这些训练材料。首先,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组织好训练过程,提高训练效率。比如,《山雨》一课,作者是以独特的感受、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表达了对山雨、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师可以以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对学生进行训练。其次,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训练材料。如,教学课文《山雨》,我制订的学习目标之一是: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大自然的美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作者以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进行描写,主要写了山雨来得突然,由远而近的雨声如无字的歌谣飘然而起;雨中主要描写山雨带来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突出了“小曲”“音符”般美妙的雨声,以及雨中山林那令人忘怀的绿色;雨后通过对鸟儿争鸣以及雨珠滴落的声响进行描绘,突出了山林的幽静,进而明确了山雨给大自然带来的美好景色。

二、 设计好训练的方式

1.重视阅读教学,加强读的训练。

首先,要使每个学生都有读书的机会。比如,在初读课文时,要让学生轻声自由读;在理解课文时,让学生默读、齐读、分组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激励学生看看谁读得好。形式多样的阅读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读书的机会,同时也调动起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指导阅读时,注意抓两头,带中间。读得好的适当给予激励,读得差的及时给予阅读方法上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有读好的信心和想读的欲望。

其次,要使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情趣。比如,在读课文开头“来得突然——跟着……”这部分时,学生不仅用重音、拖音来读,还自然流露出了表情,加上手势;在读不知“在什么时候时”,指导学生用虚声来读,突出了雨停了,旷野很寂静。这样,学生越读越爱读,到最后学生被课文内容所感染,在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最后,精彩的句段要熟背成诵,牢记在心。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背成诵,是大量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是把阅读材料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的最好途径。实践证明,经过反复认真地训练,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会大大提高。

2.从实际出发,恰当运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集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功能,可以弥补书面语言枯躁、抽象等不足,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鲸》一课,适时播放录像,可以直观地再现了鲸的大小,鲸的样子,使学生很快了解了鲸的生活环境,使学生领略到海洋的美丽景色。

山雨教学设计篇5

一、依据文体特征,确定课堂核心问题

在教学设计时要“先确定教学内容,再选择教学方法”,而教学内容的确定又要体现文体特征,所以根据具体的文体特征来设计核心问题才是比较合理的,如果教师抛开文体设计核心问题就会陷入误区。有教师在教寓言类的文章《愚公移山》时,遇到“愚公为什么不搬家,移山多累啊,愚公怎么能保证子子孙孙都去移山呢”类似的问题。这就是抛离寓言文体特征产生的不必要探讨的问题。

如《我与地坛》这一课,就要根据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征来设计主问题。全文分“我”与地坛和“我”与母亲两个部分。根据散文“神聚”的特征,我们必须设计出几个核心问题,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的情感。具体问题设计如下:1全文分了两部分,是哪句话把“我”、地坛、母亲联系起来的?2题目叫《我与地坛》,为什么要写“我”与母亲?3从全文来看,“我”、地坛、母亲是怎样的关系?4这样的构建在写作和抒情上有何意义?通过这样的几个核心问题基本上可以把整个文章的思路理清,从而把握抒情散文的主要情感,为具体深入地品读文本做好铺垫。在解读文本时,不同的文体是需要不同的方法来引领的。根据文体特征来设计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对文本的尊重,也很容易进入与文本“对话”的状态,学生也会离文学越来越近。

二、紧扣文本内容,去伪存真设计真问题

当下教学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新花样,却忽视了文本本身,走向了教学的异化。教师研读文本设计教学问题时必须做到紧扣文本,不能设计那些只围绕文本外部的伪问题。一个好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包括思维容量大、精、准等特点。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读文本,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构建适合学生知识水平与智力水平的解读模式。

如《听听那冷雨》这一课,本文写作主体是雨,那么问题设计就应该围绕写作主体雨来展开。具体问题设计如下:1请利用“雨”这一线索理清文章结构层次。2作者从“走入霏霏”到“想入非非”都想到了哪些?又寄托了作者哪样的情感?3这些情感都是源于什么?4“雨”这一意象寄托了哪些内涵?通过这样的几个紧扣文本内容的问题,学生对这篇散文的层次结构及情感等主要探究的内容有了大致的掌握。文本解读一般分为内部解读与外部解读,而大多数情况是内部与外部结合解读,并倾向于内部解读。笔者个人也觉得文本解读的关键还是内部解读,也就是关注文本本身的一些细节或是矛盾等。只有紧扣文本内容设计真问题才能深入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最终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情感上的共鸣。

三、把握班级学情,设计主干枝叶共生问题

文本解读的方法和角度有很多,但是不是所有方法和角度都适合课堂教学。最好的问题设计必须符合自己所任教班级的学情。选择好了问题设计的基本点,就要围绕文体特征、文本内容等设计出几个核心问题,而不是“流水式”的所有问题。因为核心问题能共生枝叶问题,就像黄厚江老师所说的“树式共生”,这样的问题设计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思想的生长之门。而“流水式”的问题设计其实就是教师解读文本的思维流程,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生长,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如《陈情表》一文,其实只需要设计如下几个问题就可以了:1是谁陈情?2为何陈情?3怎样陈情?4是至情至孝,还是推辞的借口?通过这几个问题不仅能理清文章结构层次,还能把握文章情感,关键是在于这几个核心问题能生发出许多枝叶问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入解读文本,做到教师、学生、文本、课堂之间的和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主干枝叶共生的问题设计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基本条件,我们的教学绝不能设计那种从表层向表层滑行的肤浅问题。

山雨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一轮复习;探究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12801

高考一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复习效率和复习质量,是高中地理教师关注的问题。探究教学法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中运用探究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提高复习教学效率。

一、教学过程

【导入】投影:气候分布规律模式图(图略)

(生)x图完成关于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范围、成因和特点的表格。(表略)

师:(请学生分别就填表的情况作解答,并纠正出现的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气候在形成过程中主要受地带性因素如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的共同影响;太阳辐射直接影响温度,而大气环流直接影响降水。除这两大因素影响外,气候在形成过程中还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投影:下垫面――大气圈以地球的水陆表面为其下界,称为大气层的下垫面。它包括地形、地质、土壤和植被等,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

(师)讲解阐述帮助学生学习什么是下垫面。

【探究活动1】投影: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图略)

师问:同为赤道地区,为什么东非高原上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呢?(小组讨论)

师引导: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范围是哪里?

生小结:同为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因受地势和海拔的影响,气温和降水都有不同程度的递减,因此在该地区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而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说明地势会影响气候的形成。

【探究活动2】投影:热带雨林景观和热带草原景观图(图略)

师问:在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你能看见斑马吗?

生:看不见斑马。

师追问:其原因是什么呢?

生:因其东部是热带雨林气候,而斑马生活在热带草原地区。

师追问:那么,在马达加斯加岛的西部能否看见斑马呢?

生:可以,因其西部是热带草原气候,适合斑马的生存。

师:为何一岛会有两种不同的气候类型呢?

生:因为东部山地是迎风坡,有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遇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而岛的西部是山地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师点评:这说明地形里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可以影响气候的形成。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对比可以发现两处的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原因是不同的。地形是一个非地带性因素,不同的地形对气候有不同的影响。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因此,在热带地区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先后出现从赤道到极地的气候变化。另外,高大的山脉可以阻挡气流的运行,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与降水又有明显的差异。

【探究活动3】投影:世界气候类型和洋流分布图(图略)

师问:南美洲的热带沙漠气候为什么分布的纬度较低?

生:(思考讨论并回答)由于秘鲁寒流的影响使该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加剧了干旱程度,导致热带沙漠气候向赤道方向延伸。

师:这说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温度和水分的变化上,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因含有大量的热能,对流经的沿海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低于周围海面,对所流经的沿海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因而洋流可以调节高、低纬度间的温差。

二、教学反思

1.整体教学探究设计流程都得以体现。在一些问题的探究设计上有一定的新颖性,如通过景观图让学生判断气候类型,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来看待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说明高三复习课的探究教学可以从多角度来复习和巩固知识,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

山雨教学设计篇7

——在区教育系统防汛工作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六月十日,在我国的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受降雨影响,发生山洪灾害。沙兰镇中心小学遭受到山洪袭击,造成95名小学生死亡,多人失踪的不幸事件。可以说举国震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长、副总理回良玉都做出了重要批示。我们市政府、区政府也先后于前两天召开了“汲取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洪灾教训,做好当前防汛工作”的专题防汛工作会议。今天,区教育局召开这个会议,非常及时,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按照会议安排,我给大家介绍暴雨洪水灾害一些情况及防范措施。

我给大家先介绍三个概念:暴雨洪水山洪

暴雨,泛指雨强度很大的雨。通常规定24小时降雨量大于等于50mm、12小时降雨量大于或等30mm者,称为暴雨,根据雨强的大小又将暴雨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其中24小时降雨量大于或等于50mm而小于110mm,12小时降雨量大于或等于30mm小于70mm的为暴雨;24小时降雨量大于或等于100mm而小于200mm,12小时降雨量大于或等于70mm而小于140mm的为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大于或等于200mm,12小时降雨量大于或等于140mm的为特大暴雨。

洪水,是暴雨或迅速融冰化雪和水库溃坝等引起的江河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剧上涨的现象,它能使河流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水位明显上升,流量迅速增大。洪水来势凶猛,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常常造成土地被淹、建筑物毁坏、堤防决口、河流改道,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山洪,是山区荒溪或干沟发生的暴涨暴落的洪水,由于其所流经的沟道坡度陡峻,地质条件复杂,与平原区洪水相比,具有历时短,流速大、冲刷力强、夹带泥石流多破坏力极强的特点。如果山洪引发泥石流灾害诱发滑坡灾害,它来势凶猛,历时短暂,破坏力极大,常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重大损失。

我区地形地貌复杂,台塬山区面积大,滑坡点多,河流多,病险水库多,局部暴雨多发。在我区东有骊山丘陵,南有狄寨台塬,产、灞、渭三河穿境而过。地势高低悬殊,相对高差882.8米。地貌以渭河冲击平原为主,川、山、原、坡俱全,可划分为北部渭河冲积平原区、东部低山丘陵区和东南部台塬区三个类型。加之我区位于东西暖湿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秦岭高海拔的影响,副热带高压北跳南移,西风带环流南侵北退,以及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辐合交汇,形成了山丘区不稳定的气候系统,往往造成持续降雨或短历时,高强度降雨。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点决定了暴雨灾害、洪水灾害、山洪灾害在我区都有发生可能。翻阅资料,我们发现这些灾害,不论是解放前后,还是最近几年,在我区都不同程度的发生过。1983年7月—10月,阴雨暴雨成灾,受灾面积2.5万亩,成灾3630亩,倒塌房屋6687间,毛西、洪庆等5个乡镇11个村组131处出现滑坡、崩塌灾害。1935年7月,灞河暴涨,由黄邓村以南决口,受灾村子30个以上;1938年6月,灞河发水,由秦家以南决口,被洪水淹没的村子有100多个,倒塌房屋近千户,秋田淹没数万亩。1981年,渭河出现6000立方米每秒洪水,有1700多亩秋田、450亩鱼池被淹。2002年“6.9”洪灾,2003年渭河长历时高水位洪水,2004年局部暴雨等等。

这几年,短历时局部暴雨、山洪灾害对我区影响较大,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历来是我区防汛工作的重点。

短历时的局部暴雨,其特点是历时短、笼罩面积小、强度大,容易引起山洪暴发,根据暴雨的成因以及目前的天气预报水平的发展状况,对于一些由局强对流天气形成的暴雨,很难做出准确预测,所以说,防范难,危害极大。正如黑龙江省水文局局长董淑华针对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中心小学的洪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介绍的那样,此次洪灾的原因为短时间、局部、突发性强降雨造成的典型的泥石流山洪。在洪灾发生前,沙兰河上游在40分钟内,降雨量达到150毫米—200毫米,属200年一遇的强降雨,在目前的条件下,这种情况造成的山洪尚无法预知。

山洪灾害的主要特点是:

1、节性强,频率高。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汛期,尤其主汛期更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

2、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山洪主要发生在山区、丘陵区,特别是位于暴雨中心的地区,暴雨时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的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形成山洪灾害。

3、来势凶猛,成灾快。山丘区因为山高坡陡,溪河密集,降雨可迅速转化为径流,且汇流快、流速大,降雨后能立即成灾受损,防不胜防。

4、破坏性强,危害严重。山洪灾害发生时往往伴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造成河流改道、公路中断、耕地冲淹、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等,因此危害性、破坏性很大。

学校是未成年聚集的地方,更是我区防汛的重中之重。为切实搞好学校的防汛工作,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安全,下面我结合自己这几年从事防汛工作的经历,就如何防御洪涝灾害,谈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

1、要针对暴雨及洪劳灾害的突发性,结合各自实际,对于可能遭遇洪灾袭击的学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特别是撤离方案的制定。撤离方案的选择应该注意,确定相对安全的撤离高地,确定撤离转移道路的通行能力,确定撤离转移路线。确定转移路线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保证撤离转移过程安全,二是撤离转移距离尽可能接近,三是撤离转移方案总体设计合理,四是撤离转移路线不宜太远,撤离路线应是师生熟悉的,避免迷失方向造成混乱。总之,撤离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方案制定后最好能做一、二次模拟演练习,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做出调整。

2、坚持汛期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汛情传递畅通,自觉加强与上、下游的联系,要特别注意预防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同时要加强与当地村组、企业联系,及时了解当日天气情况,遇有灾害性预报或在灾害发生时,按照预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各街办要对辖区内各学校的防汛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学校所处位置是否处在低洼易涝区及洪水淹没区,是否处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对处在低洼易涝区及洪水淹没区的学校,要落实安全警戒,特别是对处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学校,汛期一定要撤出危险地带。

4、各学校要开展防灾避险教育,根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模拟撤离演练、逃生方法与生存训练,增强学生在灾害来临时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救自护和互救互助的能力,要使他们把撤离方案熟记于心。

XXX、要加强对学生自身安全的教育工作,教育他们不要到水库、河道、水塘等可能会危及生命安全的场所进行玩耍、嬉戏,以避免造成人身伤亡事件的发生。同时,在遇到下大雨或暴雨的天气时,学生上学和放学路上,特别是需要穿越河流、沟道时,一定要有老师或家长陪伴,以防发生意外。

总之,学生属未成年人群,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我救护能力差,要做好学生的安全度汛工作,教育部门责任重大。让我们共同努力,确保广大师生人身安全。

山雨教学设计篇8

〖姓名〗黄可坤〖出生年月〗79.10〖籍贯〗广东省梅州市 〖民族〗汉〖学历〗硕士〖专业〗应用数学〖研究方向〗计算机图像处理 〖本科专业〗应用数学 (副修计算机软件) 〖家庭住址〗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 〖联系地址〗广州市中山大学数学系应用数学02研 510275 〖联系电话〗(020)84112378 〖个人主页〗

1.求职意向在高校从事基础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有一定企业文化的公司或者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或者维护。

2.教育背景时间院校备注1992年9月--1998年7月中学。学习成绩一直比较优秀,被保送上高中。曾任学习委员、体育委员。 1998年9月--2002年7月本科,主修应用数学、副修计算机软件。学习2002年9月--2005年7月广州市中山大学硕士,应用数学,方向为计算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师从副院长戴道清教授。学习成绩良好,曾任班长。

3.技能专长英语通过大学英语数学对小波分析、图像处理、模式分类、计算机视觉有比较深的认识。熟练掌握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主干课程。计算机能力系统开发:C/C++(优)、Delphi(优)、Visual C++(良)、C++ Builder。网站建设:ASP(优)、Javascript(优)、DreamWeaver。数据库系统:SQL Sever(优)、Oracle(中)。服务器与网络:Windows 2000 Server、Unix/Linux(良)、TCP/IP(优)。多媒体与课件制作:Photoshop、Flash、Authorware、PowerPoint。

实验工具:Matlab(优)。理论基础:熟练掌握数据结构、离散数学、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课程。实践项目:艺达堡MRPII系统、物业综合事务管理系统、鹤山宝华菲力制衣管理系统、雨人工作室管理系统、线性规划问题求解、南方证券广州分公司、李律师在线、好易网、中国妇幼网、天辅网。 4.教学科研 2002年进入中山大学数计学院计算机视觉实验室: 进行模式识别方面的研究,参与了《小波分析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等科研项目,以及一些教学课件的制作。用Matlab实现了一种新的基于小波的图像融合算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以及实现了一些常用的人脸识别的算法,比如PCA、LDA和SVM的方法。还实现了一些常用的图像压缩的方法,比如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余弦变换和小波变换的方法。 完成硕士毕业论文《小波包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主要作出了三个有意义的贡献。参加了第三届、第四届省港澳图象图形学会等学术会议。担任了实验室的网络管理员。 2004年上学期担任中山大学数计学院成人夜大本科2001级计算机应用专业《网络数据库》的教师。2004年下学期继续担任了该夜大02级《计算机网络》教师。讲课认真负责,获得学生一致好评。 5.工作实践 2000年暑假在广州市精软网络数据有限公司担任程序员,并独立开发了一个物业综合事务管理系统,之后一直在维护该系统。2000年9月到2001年9月在中山大学雨人工作室担任程序员及项目负责人,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了不少实际的商业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站。2001年9月和几个同学一起创建了中大方略工作室,自己负责人员、资金、市场、项目的管理和开发。2002年1月拿到了广东北电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软件设计师的

山雨教学设计篇9

【关键词】排桩;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

前言

江门市景贤学校利用山坡分阶而建。校园北侧是红楼新村2、3号楼,为学校教师宿舍楼。宿舍楼北侧为挡山坡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道路西侧砌筑了高度为3m,宽约1m的毛石挡土墙。八十年代后期,因教学需要,山坡划入学校使用,校方将此山坡削平为露天操场,因而在原有毛石挡土墙上加砌毛石挡土墙,加砌高度为4.0m,使该段毛石挡土墙总高度达7.0m,总长约60m。2008年5月,江门地区连续大雨,该挡土墙南端往北约28m长区段中下部出现毛石外凸、开裂,局部毛石脱落,挡土墙顶部中段多处开裂,雨水从裂开的位置冒出,出现了挡土墙随时会发生坍塌的险情。这对师生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需马上采取措施排除险情。

一、排险加固方案分析比较

我所在的建筑公司当时是上级部门指定的排险抢修单位。我对挡土墙出现破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后砌的挡土墙是在原有挡土墙未经专业人员设计,未作任何处理的情况随意加高,仅凭经验施工。经查原始资料及验算,发现加高后的挡土墙的抗滑系数及抗倾系数均达不到规范要求,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二是施工质量低劣,砂浆不饱满,强度低,砌筑方法不符合规范要求;三是挡土墙顶部往后约8~10米宽为杂填土,平均厚度约2m,其中夹杂有碎石,密实度差,而地面未作封闭防渗处理,只设置简易排水沟,且排水沟已断裂多处,遇雨天操场的雨水集中到排水沟内,再沿开裂部位往下渗流,致使挡土墙后的回填土变成饱和状态,大大增加墙后的主动土压力。

针对上述原因分析,当时我作了三个排险加固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比较。

第一方案:拆除危险段挡土墙,经设计后重新砌筑毛石挡土墙。此方案费用较小,但当时雨天仍持续不断,拆除挡土墙后不可能马上重新砌筑,这将导致挡土墙后回填土大面积滑坡,出现更大的危险,因此此方案不可行。

第二方案:经分析地质条件,得知挡土墙基础以下土体为含烁粉质粘土,土质坚硬。可在毛石挡土墙后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连续布置形成悬臂式排桩挡土墙。挖孔灌注桩施工完成后再拆除危险毛石挡土墙,并将外露孔桩面修理平整。此方案安全可靠。

第三方案:采取锚杆加格构钢筋混凝土加强梁进行加固,当锚杆不长的情况下该方案比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方案较为经济。但由于该挡土墙后填土不密实,区域较宽,需锚杆较长;锚杆施工时钻孔要穿越毛石砌体,施工困难,且施工是在挡土墙外侧作业,随时会发生坍塌的危险,危及施工人员安全,因此该方案难以实施。

综上所述,决定采用方案二,即人工挖孔灌注桩方案。

二、排桩的设计

三、排桩的施工

四、结束语

由于在该校园挡土墙排险工程中,能科学、合理地选择挡土围护结构型式,并对支护桩进行精心设计,严密组织施工,因此在整个排险施工过程中做到安全、有效、快速,没有发生任何施工安全事故,而且整个施工过程不影响原有校道的使用,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排桩挡土结构建成至今,经过5年的使用证明,该支护结构设计合理,安全、可靠,墙体立面和顶面建筑处理美观,得到校方和上级管理部门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 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第28页

山雨教学设计篇10

集体经济促发展

九曲蒋家村位于招远市阜山镇北部的丘陵地带,全村共有280户800人,山多地少。改革开放后,九曲蒋家村储量极其丰富的黄金矿产资源却没有给大部分村民带来财富,归根结底在于管理混乱、体制不健全。

2001年4月,在市、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王金勇担任九曲蒋家村党支部书记。在第一次村民大会上,王金勇掷地有声地向村民承诺了3句话:“我是回村给村民当儿子的,上养老、下育小,造福大家;我不但要在任职期间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即使我卸任了,50年内也不让村民受穷;我回村当干部不图名、不图利,将来子孙后代能记住王金勇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就知足了。”

上任初,王金勇在大量调研、座谈的基础上,组建了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并立足于招远市黄金旷山秩序整顿的大局,带领治理队伍填埋非法矿井,裁撤非法开采人员,收回矿山管理使用权,理清资源权属。同时,聘请专家勘探地下资源,制订科学合理的开采规划,严格依法规范开采、选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到一年的时间,九曲蒋家村的黄金生产走上正轨。2001年,九曲蒋家村黄金产量500公斤,村集体收入增加500万元,人均纯收入8000元。

在治理整顿黄金产业的基础上,九曲蒋家村积极筹措、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以黄金矿业为龙头,带动发展非金产业,夯实了村集体经济基础。从2002年起,经过不断地投入、扩大和再生产,九曲蒋家村先后上马了家纺、食品、建筑、物资、商贸、旅游等产业,并创办了春雨电器公司、春雨园林公司、春雨建筑公司、春雨滨海度假村等15家企业,拥有员工5100多人,组建了村办企业春雨集团公司,实施村企一体化管理。春雨集团先后被上级部门授予全国首批管理创新示范单位、全国环境保护示范单位、全国民营500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九曲蒋家村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核心目标,投入巨资建设改造生态环境,设计建造了凉台、楼阁、山间旅游通道及黄金开采冶炼工艺等景观,栽种各类林木500多万棵,全力打造黄金开发基地、干果生产基地、黄金民俗旅游胜地等富民工程。

全民股份共富裕

2004年5月,九曲蒋家村村两委实行村企合一,村民成了企业的股东。九曲蒋家村的改制和改革,使村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富裕起来的九曲蒋家村实施“八制”,逐渐改善、提高村民的工作、生活水准,使村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所住。“八制”,一是8小时工作制:村民从18-60岁,只要具备劳动能力,都可以到企业上班,因人而异安排工作;二是报酬月工资制:村民按岗定责、劳有所得,工资每月发放;三是福利全员制:凡在企业上班的,劳保用品、节日礼品,人入皆有;四是生活用品供应制:村民的生活用品集体免费供应,年内每人免费领取米、面、鸡蛋、油盐酱醋和时令蔬菜等,中秋节、春节等节日,村民还可以领到酒、月饼、鞭炮等,同时,村民年内还可以享受到水、电、暖及医药费方面的补助;五是养老保险制:村集体为25岁以上的村民上养老保险,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可以领到1200元的生活补助,年内凭医疗卡报销3000元以内的医药费;六是读书奖学制:本村读大学专科的学生,每人奖励5000元,读大学本科的学生,每人奖励1万元,读研究生的学生,每人奖励1.5万元;七是观光旅游免费制:村集体购置旅游专车,免费组织村民外出考察学习、观光旅游;八是住房配给制:村集体投资1.5亿元,在招远市区建起了九曲蒋家新村,新村配有办公楼、文娱休闲活动中心、购物商厦、智能车库监控中心、村中花园等公共设施,村民居住楼有148平方米、160平方米和270平方米3类户型,室内配有液晶电视、冰箱、洗衣机、燃气厨灶等,村民每户分别只需交5万元、10万元和18万元,就可获得房产权。谈到现在的生活,九曲蒋家村每个村民都会自豪地说:“城里人都会羡慕我们的生活。”

文化建设铸文明

但令人担忧的是,经济发展了,九曲蒋家村村民的素质却没有跟上,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面对这种情况,王金勇与村两委一班人审时度势,确立了一手抓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手抓村民素质提高的“两手抓、两手硬”方针,制定了《村民素质教育规划》,每年投入上百万元作为村民素质教育经费,全力实施村民素质提升工程。经过数年的探索和实践,九曲蒋家村走出了一条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民文化素养的好路子。

一是筹资兴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12年间,九曲蒋家村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起了九曲蒋家新村社区文化中心、“中国黄金第一村”展示厅,以及文化大院,包括影剧院、农家书屋、多功能会议厅、青年之家、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以此为依托,组建了春雨艺术团和威风锣鼓队,村民自编自导自演节目。此外,每位村民还可通过《春雨报》和《党建简讯》等村内刊物,了解村里各方面的情况。

二是建立健全素质教育培训体系。现在,九曲蒋家村已形成了“一个框架、两个机制、三化五落实、双轨运行、四轮驱动”的素质教育培训体系。“一个框架”是指村民“少幼有所育、中青有所教、老来有所学”;“两个机制”是指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三化五落实”是教育培训内容系列化、教材乡土化、形式多样化和教育培训组织落实、教材落实、制度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双轨运行”是指既要着眼长远抓教育,培育后备人才,又要立足当前抓招聘引进,解决急需人才;“四轮驱动”是指教育培训干部在先带动,党政工青妇协调联动,与高等院校合作互动,考试考核与经济挂钩利益促动。

三是坚持真抓实干、重在落实的教育理念。九曲蒋家村先后选派村民到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山东大学等高等院校进修深造100多人(次),组织3500多人(次)到国内外参观学习;先后聘请专家、教授、学者进村举办培训讲座50多人(次),受教育村民达2万多人(次)。2011年6月,村里又组织专门力量,先后编印了《村民素质教育手册》《企业文化手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选读》和《春雨新苗》等200多万字的乡土教材。

四是严谨、严格、严肃、严密的考评体系。在村内开展“一考双评”活动:每年在村民中进行素质教育考试活动、评比模范标兵活动等,并将考试考核与经济利益挂钩。如此,把每个村民都置于文明素质的考核中,也激励着村干部以身作则。在九曲蒋家村,从赡养老人到婆媳关系,从打架斗殴到计划生育,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违者轻则罚款,重则取消当年红利。这种设置“高压线”的方法,让不文明行为付出高昂的成本,成为九曲蒋家村以制度促和谐、促文明的有效手段。同时,九曲蒋家村创新性地推出了“功德簿”和“警示录”,全力培育村民正确的荣辱观,提高做新型农民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