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古诗十篇

时间:2023-04-02 22:01:40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篇1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3、初步体味创作诗文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语境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春天的乡村是一幅什么景象?春光明媚、花红柳绿、鸟语花香、欣欣向荣,真是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图画。

2、释题:

齐读课题,在这儿“新市”是地名,现今湖南省攸县北;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那么“宿”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同学回答:住宿。

二、学习古诗

1、介绍作者

杨万里是南宋文学家,字廷秀,号诚斋,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以写自然景物为主,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被称作“诚斋体”,他的作品也叫做《诚斋集》,并流传至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宿新市徐公店》,是诗人途经新市,住宿在这里,见景生情,有感而发所写的一首诗。那么同学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宿:是指住宿,留宿。新市:是一个地名,就在现在的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指的就是徐家客店。因此,诗题的意思就是:留宿在新市徐家客店。

2、理解诗意

①读诗的前两句

②想想画面,理解诗意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从第一句开始,“篱落疏疏一径深”,在这句诗中描写的有“篱落”和“径”,你们知道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吗?篱落,指的是篱笆,一般在农家小院的周边都有一圈用竹子等围成的围栏,叫作篱笆,那么杨万里见到的是什么样子的篱笆?诗人说了,是稀疏的篱笆,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呢?对,疏疏一词。课文中也有注释,疏疏的意思就是稀疏,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径,径,我们可以给它组个词:路径。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样的路?“一径深”,说明这是一条很长,很深远的路。整句诗的意思就是:稀疏的篱笆傍,有一条深远的小路。接下来我们再读诗歌的第二句“树头新绿未成阴”。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因为是春天,树上的枝叶刚刚萌芽,所以诗人说是新绿,还不是很茂盛,还没有形成树荫。未成阴,就是还没有形成树荫。所以连起来解释就是:树上萌发的新绿,还没有形成绿荫。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这样的景象吗?虽不是郁郁葱葱,但也能让人感到生机勃勃,春天的景象已然尽在眼前。现在大家就带着这种感觉来读一下这两句诗。.....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诗中稀疏的篱笆,悠长的小路,树上萌发的新绿。

③读诗的后两句,理解后面的意思

刚刚我们想到的、感受到的是一幅乡村静谧清新、质朴的春天景象,那些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的后两句,诗人又看到了一副怎样的景象“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谁能说说这两句诗写是抓住什么来写的?我们一起来看,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有“儿童”、“黄蝶”、“菜花”。儿童在干什么?儿童在田间地头跑来跑去,追赶着黄色的蝴蝶,而蝴蝶却飞进一片黄色的油菜花中,和油菜花混成一色,找不到了。在这两句诗中,大家除了能够感受到儿童追赶蝴蝶,而蝴蝶却飞入一片菜花中的景象,你还能感受到什么?我们是不是还可以感受到在田间地头,蝴蝶在花草间翩翩飞舞,小孩子在“急走”,也就是奔跑,追赶蝴蝶的样子,似乎还能听到他们在追赶蝴蝶时的嬉笑声,欢呼声,还有蝴蝶飞入菜花中后的失望的叹息声。原本静谧的、花黄树绿的乡村,因为孩子们的嬉闹,变得热闹了,构成一幅和谐而生动的画卷。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看到这幅景象,心里一定也是欣欣然,脸上带着笑意。

三、诵读古诗

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一遍。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篇2

老师上课的时候心就象喝了密一样,笑眯眯的,可是一看到一个同学在说话,心情就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像要下“冰雹”。

老师对迟到的同学也不手下留情,把古诗里面的《宿新市徐公店》抄三遍,要是不幸作业也没写完那可就“大祸临头”了,抄6遍。

老师也关注着没写早自习的人一但没写完,同样,抄了遍《宿新市徐公店》。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篇3

一切科学研究都始于问题。“读经典学作文”实验发起者的目光盯着的是长期困扰中小学生的作文难问题。“作文难”,有识之士想过很多办法,动用了多种手段,但是直到现在,这种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反而又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作文假”问题。有人直指,学生“撒谎从作文开始”,实在是振聋发聩。文章的抄袭、编造蔓延到大学,有的教授抄袭论文,更是为世诟病。怎样解决中小学作文难的问题?实验者的视野进入传统文化接受史。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中华文明的骄傲。他们发现,对意境典雅而又富有拓展空间的诗词,后人会创造更多新的形式进行再创作。这种再创作扩大了诗词的影响,并作用于教育,使传统经典成为民族的精神源泉和灵魂支柱。正如总理三月在全国人大会上答记者问所说,“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传统更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他们看到,古代唐传奇《长恨歌传》与元杂戏《梧桐雨》均从唐代白居易的诗《长恨歌》中获取借鉴,明戏剧《桃花人面》则直接依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一诗演绎,宋代皇家画院以绘画表现诗词名句,一时佳作迭出。他们看到,电视台播放的歌舞“唐风宋韵”和“我们的节日・中华经典诵读”,人们传唱的“明月几时有”(北宋苏轼《水调歌头》)和“春花秋月何时了”(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等都是古诗词再创作的精华;北京大学等高校组织的“新概念作文”竞赛、中小学日常语文训练和高考卷都已出现评论、改写古诗词的作文题,体现了鲜明的语文教育的民族特色……前人、今人对古诗词多姿多彩的再创作实践证实:古典诗词是极其丰富的文学、艺术和教育资源。

把作文的根扎进传统文化的沃土!“读经典学作文”实验者希望借助经典诗词,解决学生作文写什么和怎么写的两大问题。根据中小学作文的要求,实验精选诗60首,词60首,分叙事、咏物、写景、抒情、议论(理趣)、比较六种写作练习类型。这些诗词内容涉及日常生活、农事、读书、游历、友谊、战争、宫廷、动植物、自然风光等等,每首诗词的写法特色鲜明,又切实可学。学生跟着古代大师级的人物,学师们怎样用真心性、真感情、真语言写出质朴传神的千古佳作,学习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白心迹,把阅读理解经典之“真”和学习语言表达之“实”结合,实现用时短、坡度缓、效果显的学习价值最大化。在经典的熏陶下,他们从小就体悟“求真”于人于文的可贵,从而走上“学做真人,学写真文”的作文正道。

实验要求,每首诗词从读到写,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了解古诗词的意思,再写一段话。写完之后,把文章与诗词对照检查,体味诗词,并补充、修改,直至写好。实践中,老师们总结出“读―说―写―评―改”课堂指导“读经典学作文”的基本模式。

参加实验的学校,开展过“经典诵读”活动的有21所,占75%。这些学校基础比较坚实,由“读”向“写”提升的难度不大,经过半年的读写实验,学生作文便有起色,当堂能写出不错的文章。江西吉安市永叔路实验小学谢鹃老师深有体会地说:“通过‘读经典学作文’实验,我们从原来的读过渡到现在的写,先前的诵读活动让学生积累了不少经典诗词,在此基础上将方向放在学诗人的谋篇布局,通过诗句拓展想象。如今,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写作技巧,并乐于写作文了。”地处春秋时期著名乐师钟子期故里、长期坚持经典阅读的武汉市钟家村小学,已在着手编写“读经典学作文”校本教材,他们要把这项能够有效指导学生深入品读经典和作文创新、富有民族特色的语文教育实践推行下去。尤其可喜的是农村学校,学生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他们接受理解古诗词特别快。江西宜黄县棠阴小学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老师的教学研究积极性也空前高涨,实验老师廖伍毛还去大城市武汉上课,这可是这所偏远农村小学从来不敢想的事。

这项名为“‘读经典学作文’的研究与实验”的课题,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课程资源有效促进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子课题。课题得到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教育实验研究会的支持,如今,正在逐渐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教育部主管的《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9期报道了这项实验,《新课程研究》第8期集中刊登了实验教师的28篇论文。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原常务副所长吕达博士,中央教科所研究员潘自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主编顾振彪、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北京景山学校原副校长、景山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刘曼华,天津师大教授田本娜,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江西师大教授汪群红博士和美国迈阿密大学副教授郭晓晖博士都给予支持和肯定。

[附]学生作文

新市春语

江西瑞昌市五中七(12)班 江梦颖

清风鸣蝉,正值夏初。我踏着一缕斜阳,来到了新市。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真不愧为酿酒中心,阵阵酒香扑鼻而来。夕阳西下,我也就枕着这酒香,住宿在徐公店里。[评:作者以第一人称改写这首《宿新市徐公店》。开头用了题解中注1提供的信息“新市是宋代的酿酒中心”,习作显出文化的厚度,开篇就有内容。]

清晨,早起的鸟儿把我唤醒,日光朗朗,我起身来到院中。稀疏的篱笆旁散落着昨夜飘下的花儿,昨日还争奇斗艳的桃花、杏花,如今随风逝去,而两旁生意盎然的树儿正密密麻麻地长着新叶。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金色菜田中,绽放着无数个金灿灿的笑容,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往青山之中。我情不自禁地来到了小路上,凝视伫立。突然感到一阵凉意,呵,原来是调皮的露珠儿滴到脸上了,顺势又流到脚边的油菜花上。我俯首注视这朵花,正沐浴着雨露歌舞,金黄色的花蕊中透着一股生命的气息,是那样芬芳,那么高雅纯洁。我不禁开怀大笑,享受这美景带来的律动。[评:写诗的前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写清事情发生地和季节。用拟人手法描写金黄色的花,融进“我”的感受,使习作富有个性。]

“嘘……”忽然一个小女孩悄悄地对我说,“别惊跑了它。”这是一个五六岁的女孩,还是蓬头稚子,却一脸正经。她蹑手蹑脚地慢慢靠向栅栏,有一只蝴蝶正停在那里。原来是抓蝴蝶!眼看就要得手了!或许是她按捺不住的激动惊动了蝴蝶,“扑哧”,它又飞走了。这是一只漂亮的黄蝴蝶,飞舞在阳光下,宛如晶莹剔透的美玉。它时而飞旋在空中,时而又落在菜花上休息,这会儿环绕在菜地里,那下子又飞到了树叶上。小女孩仿佛有些泄气了,嘟着嘴坐在地上,我正想去安慰她,她却眼前一亮,迅速抓住了正飞下树的那只蝶。真是个好战术!女孩让蝶儿停在手心,欣赏它的风韵。突然,这蝴蝶似乎不甘受束,扇动它那对轻盈的双翅飞离女孩的手心。小女孩似乎有些困惑,亦有些迷恋,痴痴地追寻蝴蝶的踪迹。[评:写诗的第三句“儿童急走追黄蝶”。原诗7字是一幅瞬间凝固的画面,作者抓住“走”与“追”,想象小女孩追扑蝴蝶几个动作,加上心理、动作,扩写成完整的捕蝶过程,特别是设计了抓住的蝴蝶又飞走了,显出作者的创作功夫,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具体,还使故事陡生曲折,生动有趣。这一段形成了文章的重点。]

黄蝴蝶转身擦过女孩的手臂,飞进油菜花地里了。小女孩迷茫地看着眼前的花海,在花丛中徘徊。突然,她想起了蝴蝶拂过手臂的感觉,灿烂一笑:这小精灵,现在一定感受到了自由的快乐![评:写诗的第四句“飞入菜花无处寻”,事情很简略,由于加进女孩对“蝴蝶拂过手臂”的感觉和“这小精灵,现在一定感受到了自由的快乐”的心理描写,使文章既细致,又有了相当的深度。习作关于“自由”的思考,恐怕连诗人都没想到,最后的这个主题,丰富了原诗,显出小作者再创作的思想与能力。]

[总评] 这是一首叙事诗,小作者以第一人称,按照原诗顺序,在“追蝶”这一主要内容上展开想象描写,文章生动有趣,并深化了主题,把经典改写成了这篇值得一读的佳作。可见,读经典学作文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创造和语言表达能力。

(指导老师 周升海)

原诗

宿新市徐公店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篇4

酒店亮点

苏幼坚/漳州佰翔圆山花泉酒店总经理

漳州佰翔圆山花泉酒店,按照城市商务温泉度假酒店的定位,依托“本地市场面积最大的客房”“最大的接待大堂”“最大的无柱多功能会议接待厅”的优势,及园林式温泉和机场+酒店服务的特色,为城市客提供全新的入住体验。

1酒店新“花”样

酒店以“花泉”为主题设计出许多产品。餐食种类丰富,推出温泉养生餐,主推本地绿色农产品、中式药膳和日式料理养生餐。结合漳州知名小吃和丰富的瓜果资源等优势,针对外地客群,推出漳州风味餐,漳州水果餐,九龙江江鲜餐等。还有针对商旅客的温泉概念产品,将会议顾问服务和温泉休闲养生相结合。

2周边微旅行

城区休闲游:驱车半小时,便可采摘田园花果和品尝漳州特色小吃,酒店推出一条城区旅行线路,包含古街探秘、瓜果采摘、皮划艇等休闲亲子或拓展类度假小产品。

周边风景游:囊括滨海火山岛地质公园、云水谣、南靖土楼、东山岛等景区资源,通过与景区的互动合作,酒店提供住宿+交通+门票打包产品,为宾客提供优质体验。

都市商圈周末微旅行

漳州是个离厦门不远的闽南好小城。所有日常的发生,都像是慢镜头。早晨散步去中山公园听戏,看大爷在树荫下遛鸟,下午在老街喝一碗四果汤,海蛎煎、满煎糕、卤面、豆花粉丝吃不停,飨食完毕去徐竹初馆赏一场木偶戏,傍晚跟着夕阳回去,佰翔圆山酒店泡温泉解乏,人情和风情缓慢代谢,都是这个城市自带的闲适属性。

推荐线路

2天1夜

浮生两日闲逛漳州

DAY 1 漳州老城―木偶馆―威镇阁

上午:抵达酒店,到日料餐厅享用精致的日料午餐,房间内俯瞰九龙江景;

下午:漫步老城,捧一碗四果汤,清凉惬意;去非遗传承人徐竹初的木偶馆,观赏一出布袋戏,与民间传统艺术近距离接触;欣赏完威镇阁夜景,到花泉温泉享受微风、林海及花泉的滋养。

DAY 2 漳州老城―木偶馆―威镇阁 漳州老城区的基督教堂,有节庆活动和唱诗班。

上午:跟着时光的脚步,重走芗城老街、孔庙、伽蓝庙;品尝漳州老字号小吃,在海蛎煎、满煎糕、豆花粉丝中慢享美味;

下午:畅游九龙江,用双桨体会户外好时光。

住宿推荐:漳州圆山花泉酒店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篇5

风光优美·指数

空气清新·指数

原始保存·指数

可 进 入·指数

千年林寨,早就慕名已久。驱车前往寻幽探微,车行乡间小径,一股股清新的草味混合着泥土的芳香扑鼻而来。放眼整个林寨,尽是古朴生香的四角楼和斑驳退色的墙壁。毫无疑问,古村是客家建筑代表之一,这些建筑在历史研究价值之外,更饱含世俗的人情味,证明了人生相聚离散,传递着客家人浓郁的文化传承。

林寨,筑于农田之上的村落

尽管如今林寨已经成为旅游景点,但是村民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有多大的改变。整个林寨,别说为游客开设的商业店铺,连小卖部都没见到几间。村里人,如今最大的经济来源,还是种庄稼、干农活。从还没进村,远远看见林寨古村的时候,就可以感觉到:林寨是被农田包围,筑于农田之上的村落。

打林寨古村的门楼前走过,只见一口古井孤零零地守候在门口。说起古井还有一段历史呢,远在秦朝时期,林寨古村为粤赣边界关隘要塞,当时赵佗为防北方敌寇来犯,便派一林姓将领率兵至此镇守。其时,为解决兵士村民饮水之急,林将军便掘了这口井。

傍晚时分,我独坐在颍川旧家庭前的一角,望着院子上空渐行渐远的夕阳倾斜、西去,四周一派寂静空灵,唯清风徐徐,稻香阵阵。忽而觉得自己的内心温静如一池春水,微风过处,泛起阵阵闲适的涟漪。

来到林寨古村,四角楼不能不看

到林寨古村,一定要去看这标志性的四角楼。悄然立在古屋前的广场,只见四角楼的粉墙黛瓦在太阳的照耀下反射出一层层白光,远远望去,赤红剥落的大字体依稀可见。每每看到这些大字,心里都会浮现出一幅幅画面,那红色的革命年代,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那血色的浪漫,那阳光灿烂的日子。

据说,从清朝到民国期间,流经村边的大河是当年水运经商的要道,每天船只穿梭往来、繁华兴旺,加之土地开阔平坦肥沃,造就了很多大户人家在此安家落户。迫于匪害侵扰,为捍卫家产,一座座具有防卫功能的、城堡式的四角楼就应运而生,并集中在2公里范围内,形成颇具规模而罕见的百年古民居群。

如果说,在烟雨江南的徽州,触目的古民居精致秀美,轻盈如画,那么在河源林寨古村,散落在乡间金黄稻田里的颍川旧家、大夫第、美尽东南、司马第、乾仔楼、永贞楼、太邱家风等24座四角楼则气势如虹,宛若浩荡的史诗画卷,描画着悠悠时光。

交通:可走广河高速、深圳走深惠——惠河高速、再走粤赣高速经河源市到达和平县,再到林寨镇。

住宿:到和平林寨可以住宿在县内温泉度假村。和平县有热龙温泉度假村、天上人间温泉度假村等几处温泉区可供泡温泉和住宿。也可以选择在县城或者回到市区住。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篇6

一、从编者视角来解读

很显然,这四首诗分两课,编者是分别以春天和儿童的主题来选择。顺着编者的意图我们可以追问两个问题,以便进一步明晰编者的目的,与编者进行对话。

1.此春为何春?——带有一定思想性的春色图

苏教版以春天为主题选择的古诗有三处,分别在二、四、五年级的下册,不同学段目的有所不同。二年级的《春雨》《春晓》,是单纯的春色;五年级的《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春景复杂且有明显的哲理性;那四年级的这两首春色诗则兼于中间,写景适中,且含有一定的思想性。因此,四年级的这两首春色诗描绘的是带有一定思想性的春色图,教学以感受春色为重点,体会情感为难点。

2.此儿为何儿?——带有一定共同性的儿童图

这是苏教版唯一一处以儿童为主题选编的古诗。五年级的《所见》《清平乐村居》《宿新市徐公店》虽说也写到了儿童,但不是以儿童为主题入编的。古诗描写的乡村儿童都是天真、活泼的,都是描绘以快乐为共性的儿童图。因此,形象感受儿童的行为,深入体会儿童的快乐就是教学的核心价值。

二、从诗眼视角来解读

抓诗眼,是古诗教学的优良传统,是古诗教学的最佳方式。朱自清先生说,必须咬文嚼字的教育培养后,才能真正达到那种不求甚解的培养。

1.《江南春》的“春”:春,当然指春天、春色、春光。什么地方的春?(江南)江南的哪些独特景物代表了春天?(莺歌燕舞、绿树红花、水村山郭、迎风酒旗、雨中古寺、亭台楼阁)这江南的春色给人怎样的感觉?(色彩美、动感美、朦胧美、气势美、富庶美)你能从这美妙春色中选一种或一处景物来描述一下吗?

2.《春日偶成》的“乐”:谁乐?(程颢)为了什么而乐?(为淡淡的白云而乐,为轻柔的春风而乐,为和煦的阳光而乐,为地红花而乐,为绿柳而乐,为碧水而乐。总之,为这美妙的春色而乐。)从诗人的“乐”中你感受诗人是怎样的人?(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

3.《池上》的“偷”:小娃怎样偷的?偷什么的?这里的“偷”是字典里的贬义吗?偷的过程中会做些什么?偷出的究竟是什么?(小娃的好奇与紧张,忐忑与兴奋,天真与活泼。诗人对小娃的喜爱。)

4.《小儿垂钓》的“钓”:谁钓?(小儿)怎样钓的?钓出的什么?(学着钓,不是老手;蓬头、侧坐,钓的是自由自在;不应人、遥招手,钓的味道更为丰富,怕鱼惊、轻声告之、手势交流都是可能的,钓的是天真、专注。)

三、从文化视角来解读

1.儿童文化:从古至今,儿童总是美好的,总是天真活泼的。这两首诗呈现的是儿童偷莲图和儿童垂钓图,古诗中还呈现了儿童捕蝉图、儿童追蝶图、儿童种瓜图、儿童放鸢图,图上的儿童不同、事物不同、行为不同,但表现的特点是相同的,这就是中国传统儿童文化的共性。

2.钓文化:钓鱼,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独特行为,是独特的文人情结。《小儿垂钓》中是小儿之钓,钓的是专注、活泼。而中国历史中一般都是文人隐士在钓,第一高手当算姜子牙,其次当算柳宗元,他们钓的孤独,钓的是“机会”。张志和,是真真洒脱的渔翁,钓的是自由自在。

3.士文化:这里的“士”,首先是指文人士大夫,文人总胸怀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志。杜牧作为晚唐文人,胸怀振兴唐朝盛世之志,从他的《山行》《江南春》中都有体现。程颢的理学,也是为了做人、治国的。其他,如陆游、王安石等文人的这种情结就更明显了。这里的“士”,还指隐士。胡令能、张志和就是隐士,远离尘埃,潇洒自由。

四、从学情视角来教学

1.导入环节。一首古诗二三十个字,课前预习学生一般都会背的,这就是学情,这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因此,教学完全可以从背诵古诗直入,不要去搞什么做作的揭题、激趣。因为,学生都预习过了,知道今天要学什么,还磨磨蹭蹭揭什么题,学习的兴趣也不在乎这些外在形式,最大的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古诗内容的兴趣。

2.理解诗义。理解字词、句子的意思,也没必要一个一个、一句一句来,学生预习过了,拣重点的、学生不会的,重要的词句意思让学生记在课文中,因为学生会遗忘就得做实,这就是学情。提问的方式要便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这样问:学习后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就是会学习的同学。或这首诗预习后还有什么字词、句子不懂?

3.感受诗境。这是教学的核心,有两种方式。一是抓诗眼,如《江南春》《小儿垂钓》可以问:这首诗是写什么的,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春、钓)二是入画面,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这四首诗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动手画一幅画,画上可以画些什么,画在哪里,什么颜色,在画画的过程理解诗意、体会诗境。如果学生的绘画有困难,那就老师板画完成。

4.体会诗情。所谓品读一首诗,走进一个人。体会诗人的感情,就是引领学生走进诗人,品读诗人独特的人生经历。有的诗情比较浅显,在抓诗眼的过程中,或从诗句就可以直接得出。如《小池》,学生能感受到小娃的天真活泼,体会到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有的诗情是多元的,需要就是适当拓展诗人的简介,以引导学生深刻体会。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篇7

在古代,并非所有的孩子都是这么懂事,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池上》一诗中,就反映出了孩童的另一面:“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只好划动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却留下了一道清清楚楚的水路,从而暴露了自己的行踪。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将“偷莲”小孩的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

宋代诗人杨万里也是写儿童天真可爱的高手,他的《宿新市徐公店》里有这样的描绘:“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那黄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隐没在菜花里。虽然诗至此处戛然而止,但我们不难想见,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东张西望的神态。

反映古代孩子童真童趣的诗,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吕岩的《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一个“铺”字和一个“弄”字,不仅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而且还彰显出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神地写了出来。更为绝妙的是后两句,作者把牧童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当然,透过全诗,我们也不难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篇8

一、用不同的诵读方法,品出不同的“诗味”

诵诗如同品尝佳肴,不同的菜肴有不同的吃法。否则,像孔乙己穿长衫却站着喝酒,就显得不伦不类了。

(一)反复吟玩,引出“文气”

曹丕云:“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清”,是豪放、劲健的风格;“浊”是舒缓、阴柔之气,是婉约、凝重的风格。

《咏华山》是一首文包诗,写七岁的寇准跟着先生用脚步丈量华山,站在华山绝顶,脱口吟诵出的一首诗。配图是:壮美的华山,意气风发的寇准,一股豪放、阳刚的气概。我有意识地实践普斯的“移情说”,让学生图文对照,反复豪迈地诵读这首诗,孩子们仿佛自己也站到了华山之巅,昂首天外,见证同龄的寇准惊人的才气;沉醉于寇准描绘的美好视觉天地中;感染着寇准惊人的毅力、胆识;让学生浸润在这美好的审美体验中,慢慢地磨砺意志,砥砺精神。

《母亲的恩情》包的是孟郊的《游子吟》。层层解开包文,现出了缠绵的母爱,不正是曹丕所说的舒缓之气吗?我让孩子们用开火车的方法诵读,做到:我口读我心,边读边想象

画面。逐个儿读过去,孩子们若有所

思,语调也不像过去开大炮似的,变得深情、舒缓。我心里暗惊,这些小人精已经悟出了诗中舒缓的节律,应

该让他们在诗中多驻足一会儿,一定

有更大的惊喜!我又要求孩子们反复

读三遍,这时课堂更热闹了:有的说

觉得母亲手中的线长长的,就像母亲的爱长长的,无论孩子走到哪里,这爱都会跟他们在一起;有的说妈妈缝的衣服针脚密密的,穿上它,哪怕三九严寒,心里也会暖暖的;大家都觉得自己就像路边的小草,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一样,永远也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嗬,品出诗中文气了!我在校园剧《妈妈我爱你》中让小演员们这样反复吟哦,台下的家长眼角都泛起了泪花。这样反复吟哦,就起到了现代诗中“反复”的效果,即使口中停止了,真情却仍然激荡着心田;反复吟哦,儿童的心徜徉在浓浓的诗意里,会产生强烈的审美愉悦;反复吟哦,孩子们的心灵、情感就能得到陶冶。

(二)一叹三摇,吟出古韵

古诗就得吟唱、吟咏、吟哦、吟味。学习《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我指导孩子们标出平仄。让孩子们学着平声字用拖腔,并配上动作,脑袋拗过去;仄声字则读得短促。孩子们开始时咿咿呀呀,煞是好玩。我给他们示范了一下,小家伙们一个个笑得歪七倒八,争先抢答:因为我把“蝶”读得很短促,好像急刹车,让我仿佛看到这个小朋友追黄蝶时跑急了,快要抓到蝴蝶时摔了一跤。我心中窃喜,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三)“人浪”滚滚,吼出气势

《三字经》《弟子规》是蒙书的代表,它推崇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自古以来人们公认的道德准则,并渐渐被一代代中国人内化为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一条龙,就必须具有裹挟风雷的气势,才能起到摄人心魄、荡涤灵魂的效果。我尝着试用“人浪”式方法诵读,孩子们一个个激动得小脸通红,格外卖力。诵读起来字正腔圆,声音洪亮,宛若狮吼;起坐动作整齐划一,犹如军姿。人浪滚滚,排山倒海般的壮美场景,久久激荡着他们的心田。

二、串珠成串,促进记忆

75首优美的古诗,犹如75颗闪亮的珍珠。如果用各种方法将其串珠成串,就可以把它镌刻在孩子们的记忆里,不至于散落。正好,我编写的校园剧《森林课堂》在学校公演后引起轰动。我灵机一动:就以剧中的孔雀老师为线,串起了这些古诗。

(一)串出谐趣

开场,孔雀老师有一段独白:“自

从《森林课堂》公演后,孔雀老师――

我门徒大增,搞得我也不知道谁是谁了。今天,请所有同学各用一首古诗来介绍自己。”学生:“我们唱着《敕勒歌》《早发白帝城》一路《山行》到此。”孔雀老师:“哦,原来你们是一群养羊专业户。我们学校没有宿舍,

你们住哪儿?”剧中另一角色喜鹊说:

“我们《宿新市徐公店》。”孔雀老师:

“那一定是个五星级大酒店吧?”……

巧妙的串联,加上插科打诨,令听课的老师一次次捧腹,孩子们则得意扬扬。

(二)串出要点

75 首古诗风格各异,有理有趣,

就好像一桌丰盛的宴席。熊掌、鱼翅、

燕窝应有尽有,我们不能一次性和盘托出,而应指导孩子们将身心浸润在中华五千年历史酿就的琼浆玉液里,熏陶他们的灵魂,滋养他们龙的骨骼。

例如:“我们《游园不值》就去了《登

鹳雀楼》,才发现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再如:“我们一行白鹭上青天,飞过庐山才知道,原来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串通“知识岛”

刚入学的儿童,面对知识的海洋往往不知从何处落脚。我便有意识地为他们建起一座座“知识岛”,再以这些“知识岛”为附着点,不断拓展扩大,然后再把“岛”与“岛”勾联起来。比如我们学习了《静夜思》,知道李白是唐代人,在学生脑海里建立了“唐代”这个“小岛”,再学习杜甫《春夜喜雨》时,就在“唐代”这个“小岛”上又拓展了一个杜甫。另外,如宋代范仲淹的《江上渔者》,又是一个“小岛”,再把它和唐代个

“小岛”连接起来,这样一路串下去。

小学生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用这种“知识岛串通法”,可以让孩子们在经典的盛宴前,成为一个个美食家!在他们脑海里架设起可以纵横驰骋、思接千载的高速公路!

三、在活动中理解、巩固经典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一味地像过去蒙学那样素读,最后,除了摇头晃脑死读书,可能其他什么也不会做。因此,我尝试着边读边写,在活动中巩固。

(一)在一唱一和中学习和诗

自古,中国的文人间就有唱和的雅好。教学《长歌行》时,我耐心地启发孩子们真正明白了古诗的意思之后,就让孩子们将古诗中的反问句换一种说法与古人唱和,很快,气壮山河的《和长歌行》便诞生了:百川东到海,永远不西归。少壮多努力,老大不伤悲。

在这一唱一和中,孩子们充分理解了古诗,这首诗无异于焊接在了孩子们记忆的深处。

(二)用强烈的责任心激发儿童飞扬的激情

《三字经》《弟子规》朗朗上口,节奏铿锵,易于仿作。一天,听完学校组织的安全知识讲座,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有说火灾中如何逃生的,有说地震中怎样自救的,也有说歹徒进校园后怎么躲避的,叽叽喳喳好不热闹!于是,我乘机激励他们编成如《三字经》一样的童谣,和低年级小朋友做游戏时教会他们。顿时,强烈的责任心使孩子们灵感勃发,激情飞扬。大家斟酌来斟酌去,我们的《安全知识童谣》就出炉了。

(三)儿童是本能的缪斯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篇9

离黑慧江不到1公里,随着小湾电站建成,黑慧江水回流上来,蜢璞者人一打开门,就看到一条睡着了一样的江水,冬天,则像一条冻僵了的蛇。

黑慧江就在脚下,蜢璞者却异常缺水,村子里40多户人家的饮水,全靠拇指粗的钢管从笔架山涧引来,钢管翻山越岭,很难满足一个村子的饮用,加上连续三年旱情,当我踏上这片土地,满眼皆是枯黄与随风扬起的灰尘。加宽的公路横穿村子,每每车过,村子都会卷进无边的灰尘,灰头土脸。

事实上蜢璞者已经不再那样热闹了,昔日的繁荣随着时代的变迁渐行渐远,只能在上了年纪的老人口里,听到有些怀念的传说,只能在被马踏下去的石头上,能看清作为茶马古道的昨天。

蜢璞者的对岸,就是有上千年种茶历史的凤庆县。所生产的茶叶90%要通过上市变成钱。解放初期,凤庆的茶叶都得通过茶马古道输送出去,才能找到销售市场。不能不理一理一条“顺下线”的茶马古道,不能不理一理由这条茶马古道系着的茶史。

小小的蜢璞者,由于是凤庆到巍山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又是中原到凤庆的一个驿站,南来北往的客商都把这里作为一个歇脚的地方,可以想象,那时的蜢璞者一定非常热闹。凤庆出巍山的大马帮渡过黑慧江后,必须将此地作为歇马山庄,而到凤庆的巍山客商,若不在此吃住,就会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因此,当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已53岁的大地理学家徐霞客不远数千里之遥前来云南考察,蜢璞者就是他住过的一个客栈。让他感兴趣的不是这里树木茂密的山冈,不是这里春来江水绿如蓝的风景,也不是这里初春时节灿若云霞的攀枝花,而是这里的一座寺、一条大马帮踏出来的古道,以及一队队大马帮。

300多年前,几十匹骡马为一队的数十队马帮,来往于顺宁和下关之间,为各地茶商运输茶叶,由此带动凤庆茶业的迅速发展。一条五尺古道,维系着凤庆与下关以至的交通,源源不断地把凤庆优质茶原料送出外地。当我走在蜢璞者的茶马古道上,仍然可以在踏凹下去的青石板上读到逝去的马蹄声。

一所寺庙

这寺建在千仞石壁,除了飞鸟,恐怕无法攀到山巅。

茶马古道就在石壁下面,需要仰视,你才能在让人发眩的石壁,看见想飞的屋檐。20平方米的建筑布局在石壁一处坎上,依山而凿的100多台石阶就是天梯。寺的四周是茂密的森林,而石壁之上,则只生长着顽强的仙人掌。

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抹了把汗津津的脸,让书童将马拴在一棵树上,他足足看了一锅烟的功夫,这才对书童说:“我们上去看看。”这一看,他就舍不得走了,本来计划要到凤庆鲁史才歇脚的。茶房寺留住了他的脚步,或许是冥冥之中梦的归途。

后来,我们得以在《滇游日记》里读到他当时的心得与体会。“余谓此景不可失,乃循回磴披石关而徙之。阁乃新构者,下层之后,有片峰中耸,与后崖夹立。中分一线,而中层即复之;峰尖透出中层之上,上层又叠中层而起,其后皆就崖为壁,而缀以铁锁,横系崖孔,其前飞甍叠牖,延吐烟云,实为胜地……”

与我们现在看到的茶房寺一差毫厘,只不过,现在的茶房寺年久失修,有些椽子已经变得异常朽,有些屋瓦已经被风吹得满地都是。远眺,能见得寺的轮廓,走近反倒被茂密的树木遮档,不识真面目了。沿着风铃拾级而上,刮得碎石飞跑的大风,也无奈香烛忽明忽暗。烧香鸟不厌其烦地提醒香客,舍得功德,快点烧香。不知从哪里钻出的猴儿,朝着三叩九拜的香客做着鬼脸,调皮的小猴居然会拉女香客的包,猴王始终在石壁上打坐。每一级台阶似乎都是天生地就那种,每上一级心都越加悬,走近了,才发现这奇特的一台平地,怎么竟生长着茁壮的一棵柏树,丝毫不为缺水而忧心如焚。亭阁式建筑,共有三层,三面出阁架斗,一面无阁,紧依崖壁,那才叫贴身呢,离一寸,寺稳不了,风太大,一吹就险象环生。从下至上,一阁比一阁小,屋架用大铁环紧紧扣在峭壁的岩孔中,不知古人是如何将铁环扣进石壁上的。整座寺悬挂于悬崖峭壁上,耳边的风声,像伏兵出击时的呐喊,只有紧紧拉住缆绳,方能上下。寺悬着,人心更悬。偶然抬头,云在动,好像整座寺跟着动起来,晃荡着的感觉从下面开始攀登时就有。

说什么都是个好地方,松风阵阵,裹挟着野花清芬,只有鸟,为生活一叹三咏。静,静得能听出风是喜是怒,每一片叶落下的声音都不尽相同,有的像脚步,近了却又远去,有的像落雪,虽然很轻却还清晰无比。难怪当年明代户部尚书龚彝年轻时选择到此读书,当时还不是寺庙,不过是打猎人草草建盖起来的一处遮风避雨的草棚罢了。据说有一次,龚彝取近道来到蜢璞灵岩下面,只知道边走边吟诵,猛抬头,便看到面前是一头虎,老虎有些饿,扑过去就想吞噬龚彝,就在刹那间,龚彝怀揣的诗书全部散落下来,变成了无数朵莲花,老虎是不会动怒于莲花的,于是心灰意冷地走了。明天启四年(1624), 龚彝考取举人,第二年连捷进士,任南京兵部员外郎,次升郎中,后转任户部尚书。

龚彝后来也来过蜢璞灵岩,只是物是人非,他没有带着衣锦还乡的豪情,此时的他随永历皇帝朱由榔入滇,被派往蒙化、顺宁、景东、永昌等地征募兵粮,不久吴三桂领清军进占云南,永历帝在明将沐天波等人的护送下逃往缅甸避难。龚彝得知后,追永历帝至腾冲未追上,于是又只好退回蜢璞岩隐居。这时候,当年建的读书草棚已由当地僧侣扩建为寺庙。清末,蜢璞毛健在龚彝就读成名和隐居之所的茶房寺立石碑,上书“明户部尚书龚和梅读书和隐居处”,以此彰扬龚彝高风亮节的精神品质,并在蜢璞岩上题书《吊龚尚书》诗一首,诗云:

国破身囚痛桂王,鲁戈无力返西阳;

银苍已失江山色,金碧皆沉日月光。

殉难甘同明祚尽,捐生怕见故居亡;

忠臣缺笔遗忠烈,我溯前徽补赞扬。

一位诗人

笔架山高耸入云,蜢璞者就在笔架山脚面子上。1876年元旦,诗人毛健降生在这座非著名山上一个叫蜢璞者的小村庄。得山川灵秀之气,毛健天资聪明,7岁受家塾庭训,稍长就读于巍山县西门的危宿海门下,经书倒背如流,文章初露锋芒,深得先生喜爱。13岁童试名列第一,却因父亲毛裕如去世,守孝在家,粗茶淡饭,一呆数年。

毛健母亲看到儿子整日闭门不出,守在火塘边,日日是一只土茶缸陪他度过,便与他的嫡母商量,如何让毛健抽身痛苦的泥潭,但无论生母还是嫡母,都劝不进去。某夜,毛健睡梦中听见有人唤他,想醒来总也睁不开眼睛,一位老人站在他面前,对他说:“孩子,学问无穷,尔尚年轻,前程远大,勿以内顾为忧。”说完抽身离去。毛健恍然大悟,于是投师受教,入省丙级师范,以优异成绩毕业返乡,开始长达10多年的教书生涯,造就大批人才。然而又是因为孝,毛健以生母年高为由,干脆辞职在家。

毛健才高八斗,远近几十里路的乡亲,将孩子送到他门下,他不得不在家设私塾。可好景不长,民国七年(1918)夏,他到灵岩外壁题字,不慎从高数十丈的悬崖跌坠下来,虽万般求医,跌伤左脚仍难康复。自此,毛健身心备受摧残。诗的灵感就在这时降临,让他佳作不断。他的诗一部分是山水赋情,如《游大观楼》、《山庄夏兴》等,实际上是他的人生履痕;一部分是友情的题签,《吊龚彝》等都可以鉴证友情在他心中的分量。毛健擅联,离他家不远的茶房寺,至今仍可读到“蜢璞岩头登上岸,犀牛渡口泛慈航”的佳联。

蜢璞者海拔低,气候炎热,不适合种茶,但得益于是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的村落,蜢璞者的人们从来就没缺过茶。那些南来北往的茶商或出于对店家的感激,或以物易物地与当地人换些药材,蜢璞者家家户户都备有优质的普洱茶待客,并且形成独特的百抖茶文化。劳动之余,烹一壶春尖,或泡一盏普洱,分不清是主是客。毛健就是喜欢这样的茶文化氛围,也难怪县令多次请他出山做官,他都以种种理由推却。

一次,毛健在外地做了大官的学生前来拜访他,带来了许多贵重的礼品,毛健只收下了一件东西,就是那布袋盛放着的苦茶。

一个村庄

蜢璞者是个不过40户人家的村落,就在茶马古道“顺下线”上,位于犀牛渡口到巍山的路上,往巍山走,过了这村就没有可供食宿的店,往凤庆赶,同样是过了这村,没有歇息饮马的地方。因此,无论怎么说,茶马古道上的蜢璞者村显得异常重要,许多南来北往的马帮都选择在此歇息,沐着黑慧江风,品尝当地特色小吃豌豆锅、巴油粉,再来一壶普洱茶,一路的疲劳便灰飞烟灭。

沿着村里的石板小路,已看不见当年门庭若市的蛛丝麻迹,就是当年接待过许多大马帮的客栈,也赶潮流地全部盖成了新农村房的样式,真可惜了那些被当成垃圾处理掉的图案瓦当与墙上的壁画,现实的情况是,这个浸淫着茶水的古村落已经脱胎换骨地成为时下先进的新农村建设村,抬头是划破天空的各类电线、钢铝合金窗,遍地是横竖交错的水管,再也看不到那一瞥让徐霞客晃悠的眼神了。

马帮远去,只有老人无尽的回忆。常常在老榕树下,围着上了年纪的老人们,他们拉着家常,或抽着比阳光还烈的旱烟,或喝着比汗水还稠的茶水,他们望着村子脚下的黑慧江,想着连续三年的旱情,有些忧虑。除子大春作物,小春基本都没播种了,一些舍不得让土地闲着的农人,种些西红花,今年也因为旱情严重,说不上颗粒无收,也绝对是欠收的年景。太阳能由于缺水,都不敢再用,一位年轻的小媳妇说:“不好意思,我开春以来一个多月都没洗过澡了,怕晒坏了太阳能,干脆就把太阳能收拾起来。”三年前也是云南大旱,一位诗人写道:“条条江河向东流,为何不解云南愁?”是啊,江水就在离村子不到1公里的脚下,而蜢璞者连续旱了三年。

茶房寺就在离村子2公里不到的蜢璞灵岩,这是蜢璞者人灵魂的安放地。每年正月初九,他们都会涌向茶房寺,仿佛烧了那些纸做的冥币,才有盼头一样。这一天是蜢璞者人的节日,他们会穿上节日的盛装,祭祀之后就开始彻夜狂欢。素常里寂静的村子有了热烈而隆重的火把,那些远在他乡的年轻人也赶着回来,不仅因为一年的开头需要祈祷神灵的护佑,还因为打歌场上,陡然出现许多年轻的彝族少女。

茶叶的流水曾使这个村子变得富有,开旅店的、理发的、打铁的都捞到了第一桶金,只是随着公路网的四通八达,使得这个不种茶却吃着茶叶饭的村子有点失落了。干旱是这个村隔不到五年就闹一次的灾难,缺水的滋味让他们的梦想如此简单,那就是有一眼天天出水的井,有一只天天装满水的缸,劳动一天能冲个凉水澡,或者把水引进地里,种出四时常绿的青葱与白菜。

为什么缺水,有地理的原因,也有人的因素。老人们说,几十年前,从茶房寺外面的干沟里流下来的水可以解决村子的饮用不算,还可以浇灌地里的庄稼,现在干沟真的干了,只有雨季才能见到浑浊的水,以及随水而下的各种塑料垃圾与动物的腐尸。

事实上,蜢璞者的年轻人纷纷离开村子,顺着茶马古道,来到下关,再转车到了福建、上海等地。我去的这一天,亲戚家的两个孩子也都忙着准备离家打工,男孩阿桐面对哭着要爸要妈的不到3岁的儿子,两眼红红的,而他的妹妹,也真舍不得离开在村小学代课的男朋友。“走一步,望两眼,再也看不到你。走是要走呢,舍是舍不得。”想来就是这样的情景下写出的歌吧。

留下来的人没有悲观,更不会失望,起房盖屋的唢呐依旧高亢,娶亲嫁聚的情歌依旧动人。

一个渡口

站在犀牛渡口,我想到的还是茶。

如果不是茶马古道,这个渡口最多不过是一个驿站,不会在许多关于茶马古道的书中留下印象。

一棵苍天大树,围坐着比大树年轻不了多少的老人,把手里的棕叶扇摇得懒懒散散。鹅卵石拼揍的路面已被踩得十分光滑,一间摆着几瓶白酒和几包饼干的商铺显得格外冷清。所谓“春来江水绿如蓝”,用来形容黑慧江,算是最贴切的现成话。成片的攀枝花开得有点狂燥,有人吹着叶子,把羊哄得非常听话。几艘铁皮船横在渡口,风一吹,整个江面便泛起阵阵不大不小的波澜。

当我坐在渡口的石凳上,啜饮历史的余韵,我听见马蹄,点击着茶马古道,像弹拨着一曲古乐,由远而近。细听,又仿佛是黑慧江被春风泛动的细浪。我听见马帮铃声,金属的韵味来自历史的苍茫,由远而近,想听真切,却又渐行渐远。马帮仍然是犀牛渡两岸村子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每天都有马帮来往于巍山与凤庆之间,就在我来到犀牛渡,正与一队大马帮相遇。马帮后面跟着的男人,翻穿羊皮,嘴里除了含旱烟锅的时间,全都用来喊山,山路逶迤,相遇的马帮要错过,只好相互谦让着些,等一等,就不会挤到一块去。

江水流淌着,看不到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看不出这里曾经是茶马古道必经之路的险境了。挑水卖伺侯眼瞎老人的小姑娘,终于嫁了个仗义的赶马哥,过上幸福的生活;那个杀人越货的顺江王则在一夜之间被突如其来的江水卷走。故事是从那个把棕扇摇得懒懒散散的老人口中流出来的,说书般传奇,不信还不行。老人叹了口气说,小湾电站建成发电,犀牛渡就全没了,我也得搬到很远的地方去,有些舍不得啊。老人把扇子盖住自己的脸,我发现老人正要落泪。

江水转弯的地方,隆起一个山包,山包上是一条赶了几百年的集市,这就是犀牛街。犀牛街与犀牛渡是联结在一起的,没有渡口,也就不会有赶了几百年的街;没有街,这个渡口就失去依赖。黑惠江不会永远的蓝,江水在农历七八月间,也会暴涨,小小的木船无法将人送到对岸,因此,许多客商包括马帮只能在街子上寄宿,而这一寄宿便会十天半月。当地老百姓看准这一点,把果子推销给赶马哥们,赶马哥一不作二不休,干脆也解开驮子,将准备运往大理的茶叶摆出来试销,哪想,这一卖便卖了几百年。

就是这样一个渡口,地方史书上记载说是始建于明代初期,竟然成了著名的茶马古道著名的“顺下线”的咽喉,犀牛渡因茶马古道而出名。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篇10

想象是创新的孪生兄第,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并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画出诗的意境,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学生对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或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创设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情境。这样学生不仅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较快地进入美的境界,感到美的享受,而且能有效地提高欣赏能力和观察能力。

“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这句道出了诗与画的密切关系,而富有画意正是诗词的特点之一。这种画意就是作家的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交融而形成的想象世界。当我们读着“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词句时,脑海中便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几颗稀疏的星星挂在天空,几点飘动的雨珠洒在山前,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意境啊,人们仿佛与诗人一起沉浸于这清新宁静的乡村夏夜里了,我们的心都陶醉其中了。若用上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会使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此时我便利用多媒体,调出一副乡夏夜图,学生便很快进入想象的海洋。

如我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时,在学生理解了诗句后,我打开录音机,播放音乐,让学生合上书,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意境。在柔美的音乐声中,学生的想象如山泉汩汩而出,一幅幅画面展现在眼前:在稀疏的篱笆边,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在一片金黄的油菜花丛中,蝴蝶翻飞其间;一群天真的儿童在追逐着蝴蝶……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让他们把想象的情景用彩笔在纸上描绘出来。我还当场挑出几幅画得比较好的画在投影仪上展示出来,让学生欣赏、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变得非常高。

二、推敲字词,领悟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