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梅花的诗十篇

时间:2023-04-12 01:51:12

写梅花的诗

写梅花的诗篇1

1、《卜算子·咏梅》、《梅花》、《梅花绝句》都是非常有名的描写梅花的诗歌。

2、《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所写,诗歌中通过描写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

3、《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

4、《梅花绝句》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组诗作品。第一首写梅花在黑暗艰苦寒冷的环境生长却异常娇艳。后两句借梅花的品质写自己身处乱世顽强不屈的爱国高尚情操。

(来源:文章屋网 )

写梅花的诗篇2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我国浩瀚的诗歌长河中,有一股不小的支流就是咏物诗。唐代是咏物诗发展的成熟和繁荣阶段。咏物诗虽说是以物为吟咏对象的诗歌,但这种“物”绝不是单纯的客观存在。所以诗人在选取所咏之物时会注重其审美价值、文化涵养,即它所具有的诗人给它注入的民族精神含量。

梅是花中君子之首,中国人对梅花向来就有深厚的感情,它能傲雪凌霜,是“东风第一枝”,是“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是“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这种独步早春的精神,不畏霜雪的气质,正是我们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因此百花之中,诗人对梅最为钟情,古往今来咏花的诗作中,以梅为题者最多。这些作品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咏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无论哪种,都形象地表现出文人志士们的节操和情怀。因此,文人们往往以梅花作为知己,并且以人格化的手法将梅花的形态特征、节操神韵表露得淋漓尽致。

唐代诗人咏梅,常在作品中融入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诗人的个人感受,并在艺术上达到一种情景交融、兴象玲珑的境界。往往侧重写梅的精神世界,刻画梅花傲寒的品性,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如齐己的《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首联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写梅花不畏严寒、孤根独暖的秉性。第二联诗人用平淡无奇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孤梅独放,苔枝缀玉,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第三联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递”字写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而“窥”字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鸟犹如此,早梅给人们带来的诧异和惊喜就愈发见于言外。末联语义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齐己早年热心功名,颇有雄心抱负,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人赏识,故有怀才不遇之慨。“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自己处于山村野外,只有“风”“禽”做伴,但犹有“孤根暖独回”,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又因其内怀“幽香”,外呈“素艳”,所以他不甘于前村深雪的境遇,而是满怀希望:明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辞意充满着自信。全诗以清丽的语言,蕴藉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曰:“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诗作融怀古、思乡、忧国、念民之情于一体,全篇以早梅伤愁立意,前两联就着“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后两联围绕“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构思重点在于抒情,不在咏物。但诗歌大抵以写情为第一要义,咏物诗也须物中见情,而且越真挚越深且越好。而此诗通篇都体现出一“愁”字,有诗人老去之愁、失意之愁、思乡之愁、忆友之愁,最重要的还是忧国忧民、感时伤世之愁,千愁百感,真切深挚。因此此诗历来被推为咏梅诗的上品,明代王世贞更有“古今咏梅第一”的说法。(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卷九引)李商隐《忆梅》也堪称咏梅诗的佳品:“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写“寒梅”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早秀先凋,这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吗?诗人在《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非时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常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咏物诗最好是“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李商隐的这两首咏梅诗正是这样,既生动地描绘出了梅花的形貌,又曲折地传达出内心的感情,两者结合得天衣无缝。文人咏梅,都是将梅作为精神格调的象征。

由此可见梅花作为一种意象,它与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相结合,表现出一种不随流俗的品格和坚贞傲岸的精神。何乔新《和梅花百咏序》认为,梅花虽然只是一种花木,但也是一种君子品德的代表:“其花素而不妖,君子淡而不厌似之其气香;远而益清,君子暗而日章类焉;吐花于冰雪之际,敛实于暄妍之时,君子之乐幽雅而远纷华。”因此,在梅身上,可以看出梅之风韵、梅之精神和梅之气节。“梅有‘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有‘四贵’,贵希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潜确类书》)“梅备‘五善’,博于济物,仁也;不挠于时,义也;生不相陵,礼也;审于择友,智也;出不衍其期,信也。”(姚涞《梅花记》)由此可见,梅的身上的确集聚着丰富而深邃的中国传统道德文化。

梅花暗香浮动、傲雪凌寒,冰雪为它的节操作证,桃李因它的冷艳失色。梅花虽然有着绝世的风华,但却兼备强者的寂寞。它像冰玉一样的孤清,出尘绝俗。所以,诗人们为自己塑造了理想人格的典型,把各种旷世的孤怀、岁寒的心事,一起倾诉给它。

写梅花的诗篇3

梅花绝句

[宋]陆 游

闻道①梅花②坼晓风,

雪堆③遍满四山中。

何方④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⑤一放翁⑥。

【注释】

① 闻道:听说。

② 坼(ch è):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③ 雪堆:指梅花盛开的景象像雪堆似的。

④ 何方:有什么办法。

⑤ 梅花:一作梅前。

⑥ 放翁:即诗人陆游自己。陆游号放翁。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

【翻译】

听说山上的梅花已经迎着晨风绽开,四周大山的山坡上一树树梅花似雪堆一般洁白。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我的身子也化为几千几亿个?让每一棵梅花树前都站一个赏花的陆游。

【赏析】

梅花姿态优雅、色彩缤纷而味清香,深秋时节傲霜怒放。人们多用它来赞颂那种不畏风霜、傲骨铮铮的高尚品格。古往今来,多少文人为梅花所陶醉,引梅花为知己,以梅花为化身,表达自己高洁不屈的品格。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正是继承了这种思想传统,抱着对梅花无比热爱与眷恋的心情写下这首诗。

诗前两句的意思是:听说梅花在清晨的寒风中开放啦,于是上山观赏,见到山上开遍了一簇簇、一团团的梅花。梅花洁白似雪,在枝头盛开,犹如雪缀霜枝。四面群山都开遍了白皑皑的梅花,可以想象,诗人在这景象面前,该是多么心花怒放!于是诗的后两句写下奇特的想象:有什么方法把自己的身体变成千万个,让每棵梅树前面都站一个陆放翁去仔细观赏呢?这两句不仅写出梅树之多,在意境上与“遍满”“四山”相呼应,而且表现诗人爱梅之深、观梅之切,那雀跃心情,隐约可见。这实是不可多得的妙句。

这首诗笔触轻快而含蓄,饶有情趣,令人吟赏不绝。

【故事链接】

写梅花的诗篇4

一.以梅花作为传达友情的信物。南朝人陆凯的《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前两句写诗人遇到驿使(古代送信的人),便攀折一枝梅花,托他送给相隔千万里的边塞的朋友。不用书信,而用梅花,足见二人的亲密关系。后两句采用借代手法,“一枝春”指代梅花,隐含诗人对朋友真诚的情谊。诗人托驿使捎去一枝梅花,想让友人也能分享江南的灿烂春色,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对感情的无比珍视。

二.借梅花勇于在严冬开放,表达先驱者独领、率先垂范的精神。南宋爱国词人陈亮的《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此诗明写梅花为了传播春天的消息,不畏雪压霜欺,冒着严寒,在早春独自绽放;暗写诗人面对南宋主和派把持朝政、苟安江南一隅的局面,率先举起要收复失地、恢复河山的大旗,张扬了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

三.借梅花傲对坚冰寒雪,表达坚强不屈的精神。南宋陆游的《落梅》之一:“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第一二句用寒冷的冰雪、凛冽的寒风来衬托梅花的坚强,用众花衬托梅花的坚贞。后两句用梅花宁愿随风飘落,也不向掌管百花的东君乞怜,不让自己高贵的心灵下跪,借此表达诗人自己面对政治强权的威压,坚贞不屈的气节。

现代将帅诗人的《红梅》诗:“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同样是借红梅的傲寒斗雪,表达诗人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精神。

四.借梅花开在皓白的冰雪之中,表达一种清雅高洁、不入流俗的品格。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白梅宁愿置身于冰雪覆盖的树林,也不愿跟桃李混杂在春天的芳尘之中。梅树一旦开花,清香散发出去,天地间立即充溢了融融春意。诗人以冰雪林中的梅花与混迹芳尘的桃李相对照,以颜色的洁白和香气的清幽,突出了白梅的高洁清雅。此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独善其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

五.借梅花的枯萎飘落,满地狼藉,表达诗人的感伤和消沉,痛苦和不幸。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上片一二句,是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三四句是说梅花在黄昏时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下片写梅历尽磨难和打击,但依然芳香不改。这首咏梅词借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遭到主和派打击后,自悼自伤的消沉情绪。

六.借梅花开在祁寒的冬天,傲对冰天雪地,表达一种高昂豪迈的情怀。《卜算子·咏梅》上片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两句点出四季的变化,春去春又来。后二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悬崖”表明环境如此险峻,“百丈冰”显出寒威如此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开放,突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豪迈精神。诗人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托梅寄志,表现中国共产党人无比坚定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里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写梅花的诗篇5

[关键词] 梅文化;影响;梅句

一、梅在日本古典诗文中

苏轼曾写道:“蕙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岭头梅。数枝残绿风吹尽,一点芳心雀开”意思是说在冬季,百花凋零,即使是傲霜的,也终于抵挡不住严寒的而憔悴枝头,而梅花就在冰天雪地中傲然绽放,向人间预告春的信息。梅传入日本大概在公元700年左右,据池田彦胜考证,梅花是由初期遣唐使连同大陆文化一起带到日本的,梅传到日本后,欣赏和厚爱梅花的文艺思潮也随之在上层贵族官僚中间传播开来,赏梅、咏梅成了当时日本宫廷宴饮、诗文唱和的主题。良岑安世等人于天长四年(827)编定的《经国集》中,就记载了文武天皇所写的三首咏梅诗。《万叶集》四千五百多首和歌中,写梅的和歌有119首左右。万叶时代,咏梅的诗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有优势,以至达到“梅”几乎成了“花”的代名词的程度,那时的「花不是指赏樱花,而是中国传去的桃花和梅花。及至《古今和歌集》时代,梅花之花坛翘楚地位渐被樱花所替代。尽管如此,在“四季歌”的134 首咏花之作里,咏梅的和歌仍有24首。江户时代的诗人也写了很多有关梅的诗歌,如俳人松尾芭蕉的俳句“莫忘记,梅花开在草丛里”,以在草丛里的梅花比喻自己。“梅枝作牛鞭,村童哟,请莫折尽”写了村野的情趣,“寒梅折枝响,联想老胳膊”这是与谢芜村用寒瘠的梅枝比作自己的老瘦的胳膊,“白梅正初开,破晓只为看花来。”据说这是与谢芜村临终时吟的三句中的最后一句。

二、俳句中的梅句与中国文化

藤正二指出“日本人的文学趣味和文化意识的是伴随梅的发展变化的,可以说梅的发展、进化反映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变化。”自古以来,中日文化息息相关,中国的文化积淀和对梅花的审美意象,深刻地影响着日本诗人的想象力。在他们所写的梅诗歌中,有着我们似曾相识的面影,以下就几首江户时代著名俳人所写的梅句与中国梅文化进行比较。

1、梅一一ほどのあたたかさ。/一朵梅花绽,更添一分暖。(服部雪)

梅在日本的古名叫“春告草”,在中国也被誉为花魁,有“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之美誉,由于梅花开放时并非同时开放,等到花蕾全部开放,历时十到十五天。这首俳句所表达的意思是:春天到了,虽然眼下还是寒气逼人的季节,但每绽开一朵梅花,就令人感到天地间多了一分暖意。这俳句的影响很大,至今仍出现在新年书信以及贺年片上。

2、梅白し昨日ふやを盗れし/白梅开正好,白鹤昨天可被盗?(松尾芭蕉)

这句出自林和靖的典故,这是芭蕉于1685年访谈林派俳人三井秋风的别墅时所写,他见到别墅白梅盛开,清幽雅致,使他联想到有“梅妻鹤子”之称的中国宋朝的大隐士林和靖。三井秋风的别墅虽然没有林和靖喜爱的白鹤,但其风雅之趣甚为相似,芭蕉此俳句也表现了他对林和靖高洁情操的欣赏。

3、青梅に眉あつめたる美人哉/双弯蛾眉颦,美人食青梅。(与谢村)

这首俳句很容易让人想起宋朝梅尧臣的“梅叶未藏禽,梅子青可摘。江南小女子,手弄门前剧。齿软莫胜酸,弃之曾不惜”和李清照《点绛唇》中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诗句。中国诗词常把青梅比作美丽的少女,这是因为青梅是成熟的果实,与少女成熟的春相似,青梅在中国诗歌中的这个意象也被日本俳人吸收,这首俳句中的美人形象极像梅尧臣笔下的江南小女子,使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情趣与甜美。

4、白梅や墨芳しき/白梅绽放,墨香飘满鸿胪馆(与谢村)

“”是日本仿照中国的寺而修建的国宾馆,分别设在京都、九州、大阪,用来接待外国使节与客商,鸿胪馆的客人大都属于汉字文化圈。主人以诗会友,在梅香中飘溢着墨香中与客人欢聚一堂,别有一番情趣。

5、梅けど、けど、一人かな/梅开莺啼,我一人。(小林一茶)

小林一茶的这首俳句,写于自己与家人死别之时,意为梅花开也罢,黄莺唱也罢,诗人茕茕孑立,人世的春天进不了自己的世界。这首俳句我们可以看到杜甫诗句的影子,杜甫有诗吟道“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俳人和杜甫的浓浓的乡愁深深感染着我们。

三、结语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既有与其他民族相通的东西,又有自己的独特点,在中日两国,咏花诗词成了古典诗歌的一大品类,形成富有民族风味的一大特色。在万叶时代和古今集时代,梅是王谢堂前燕,咏梅的诗人主要是达官贵族,到了镰仓时代末,梅飞入了平常百姓家,在江户时代,梅花以及梅的果实成了日本人平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梅已经逐渐本土化,它与日本的风土紧紧相连,但中国梅文化仍影响着日本的诗人们。

参考文献:

[1]刘德润,日本古典文学赏析[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12第1版

[2]彭恩华,日本俳句史[M],学林出版社,2004.04第1版

写梅花的诗篇6

出处:《雪梅·其一》(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颜色上梅花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味道上雪花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赏析: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

写梅花的诗篇7

白石之诗一般不用典,明白晓畅,诗味浓厚,风趣、诙谐、嬉笑怒骂,描物出神,感受独特、豪气与细腻俱到。但是,他的诗、画、书也因追求豪逸,确有流于草率,而少温柔敦厚与平和之气。

白石一生多作花鸟,故诗大多有咏物诗的意味。这些诗的特点是:其一为描绘叙述画,画时之特殊性美感或特殊感受及作者的体验。其二是寓意寄托,故也诙谐讽刺、风趣自在其中,以通过这些题画诗来补充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画梅》

小驿孤城旧梦荒,花开花落事寻常。蹇驴残雪寒吹笛,只有梅花解我狂。

白石画梅,枝杆、花瓣散漫与豪气,不同于王冕等人作梅实而严谨;也不同于扬州八怪的画梅故作姿态,画花瓣总是分散开来,以花蕊之点笔使之接应。

赏诗不能从局部取义而孤零阅词,要着眼于整体精神方好理解。这首诗是看到画好了的梅花这样萧散的感觉,似与旧日穷酸时,寻常赏玩的印象一样姿态横生,从梦写起是虚笔,以梦来代回忆,到解我狂结。现在画上梅花与旧时感觉两种形象在脑海里互相应接,分明是自己“解”梅之姿态性格而画出了此状貌,反说梅“解”我。梅为植物,本无情感,何其如是,此乃自己萧散的性情而得此作也,由此可见诗之趣味盎然。诗如电影蒙太奇的手法,给读者展示的背景和形象是孤城荒郊外的小驿站处,在花开花落寻常之事时期,时有骑着跛脚驴赏梅或吹笛弄寒梅的穷书生求快活之情景,这有如纳兰性德词中说李清照“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一样,当时无暇顾及的事而后来回忆起来真是有趣,有趣得像“庄生晓梦迷蝴蝶”一样,不知是“我解梅”,还是“梅解我”。三句皆为后一唏嘘铺垫畜势,第四句才落到实处为全诗主旨,诗情也推到了高潮。“狂”字是诗中的重点,这不仅将上三句联系起来了,也是画面和作画状态之客观感受的概念抽取统一。作者完全把自己融入了诗中,同时又体现了自己浓厚的思乡之情。

《倒枝梅花》

十年梅树风烟净,不出高楼长不休。飞雪半空花不辨,好枝高极解回头。

白石(1919年)定居北京后,北京一直军阀混战,故为风烟十年。当然也看到梅树长了十年,但虽“风烟”而却“净”,什么净,人格思想也,故以梅示之。且长休“也”不出高楼“,双关梅与人。今飞雪乱舞,使半空中花雪难辨,但解我心意的梅枝虽高极向上亦能对我回头:这里“飞雪”比军阀猖狂,梅花比高洁之士,也与“净”联系。在当时,军阀的好与坏和花与雪一样难辨,但诗似是完全在写梅的形象而不露痕迹,如果不从“风烟”、“净”、“十年”和“不出高楼”的暗示中分析与全诗的关系,是难得到答案的,这就是诗的奥妙。前二句写出了梅花积极向上的情味,亦寓自己之绘画十年追求在不断向上长进。后二句写花解人意,回头顾盼的姿态十分形象、鲜明,不日人会花意、人合花情,反说花解人意,可见画的情趣与物俱化。同时也将梅与自己的感情融入在一起,似不知是“我爱梅”还是“梅爱我”。

《墨梅》

通身铸铁净无尘,香墨缘来旧有因。月下人看初恍惚,山中雪满更精神。自知得地神仙窟,何必移根宰相门。画入溪藤颜色古,无须东阁动呤魂。

写梅花的诗篇8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解读:

我与友人同游黄鹤楼,听到楼上正吹奏《梅花落》的笛声。让人感到格外凄凉。想到当年西汉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贵的谗毁,被贬官长沙;而我也因永王李磷事件受到牵连而加之“附逆”之罪被流放夜郎,离京都是越来越远了。今天在楼上西望长安。已是万里迢迢,又哪能见到?那笛声悠悠,仿佛让我看到了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游黄鹤楼时所作。本诗写他登楼听笛,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受害的愤懑以及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

诗的首句就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对迁谪的不满,同时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诗的最后一句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梅花落》是曲名。江城五月,正值初夏,当然是不会有梅花的:只是笛声太动听了,便仿佛使人看到了梅花漫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迎寒而开的。景象虽美,但难免给人以寒意,这正是诗人此时冷落心态的真实写照。在这里,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将听觉诉诸视觉,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将与冷落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描绘了出来,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这首诗的结构也很独特。本诗虽写听笛之感。但未按闻笛生情的常规来写。而是先写有情,后写闻笛声,第二句借“西望”的典型动作描写。表达了怀念京都之情和“望”而“不见”之苦:第三句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意境。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痕。

想一想:

这首诗与李白的另外一首诗《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在内容和结构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写梅花的诗篇9

(学生背诵《渔歌子》、《忆江南》这两首词。)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比较长,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阙,后一部分叫下阙。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意

1.自由读写的这首词《卜算子·咏梅》,

(1)自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2)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词?

2.再来读这首词,边读边把词中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试着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讨论。

(1)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2)我们交流一下,大家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

(可以交流词语的意思,如:咏梅、犹有、俏、烂漫。也可以交流句意。)

(3)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4)与同桌相互交流。

3.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一一梅的特点及梅的品格;教师相机点拨,生对词中所写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风雨送春归,风雪迎春到。”

“归”是返回的意思。这句诗是说风雨把春天送回来了,漫天的飞雪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绽放于寒冷时节的荒郊野外。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群花凋谢,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之时,梅花却不畏严寒、一枝独放的动人画面。这句诗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凌寒盛开的品格。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是呀,梅花傲霜斗雪、坚韧不拔的品格令人赞颂。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欣赏画面:

通过大家的描述,在老师的脑海中仿佛真的浮现出一幅寒梅傲雪图。不少著名画家也为这首词配了画,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几幅。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①“不争春”,不和谁争呢?

②梅花是那样美丽,但却不和春天盛开的百花争艳,不炫耀自己的美丽。这是一种什么品质呀?

(可让学生补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也写出了梅花这种乐观谦虚、不居功自傲的品格。)

③体会梅花的品格,练习朗读。

要读出梅花是报春的使者,却无意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乐观谦逊的作风。

(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等到百花盛开之时候,梅花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花的坦荡与无私与众不同。)

小结: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品格呀!凌寒独放,在寒冷的季节里向人们通报着春的信息;当春天到来,百花盛开,梅花已经凋谢,却默默地在百花丛中微笑。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再来读读这两句。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梅花以其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主席的赞颂,老师也忍不住要赞颂梅花。(范读)

(2)让我们都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根据课件中所呈现的音乐旋律与画面风雪交加、春回大地等变化,从而满含激昂、赞叹之情读出梅花的风姿,梅花的品质。注意读出词的节奏与韵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大意。(风风雨雨刚把春天送回来,漫天风雪又迎春天来到。看悬崖已结下百丈冰柱,凌寒梅花却娇艳地盛开着。虽然美丽却不同百花争春,只把那春的消息向人间预报。等鲜花盛开的时候,梅花在花丛中摇曳含笑。)

三、练习背诵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把这首词背下来?大家先试着自己背一背,然后和旁边的同学互相检查背诵的情况。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的《咏梅》词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

二、由疑而入、理解研读(比较陆游词和词,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1.自由朗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1)大家知道吗,这首词是读了陆游的《咏梅》后写下的。就是课文附的这一首。自己读。

(2)谁来读读陆游的这首词?(3)同桌说说词的意思。

2.看看和读这首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提供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有不懂之处,教师稍作指点。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2)教师介绍:主席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反其意而用之”。一改陆游词中沉闷压抑的形象,以激昂欢快的笔调赋予了梅花乐观主义精神。郭沫若在读二人的词后,也欣然和词,写道“裴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同样的梅花,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使其各具风姿,同样令人品读不已,欣赏不已。

(3)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4)大家来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陆词很悲伤、压抑,而毛词却充满乐观、积极的态度。不必比较两首词的高下。)

3.学生介绍收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资料发给学生阅读,分小组理解探究,深入体会两首词的内容及思想。

4.小结:虽然创作这首词的时候正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期,面对来自国内自然灾害和国外等重重压力,仍然非常乐观,以这首词表达了共产党人不怕困难、乐观谦虚的革命态度。让我们在这段激昂欢快的乐曲声中再次朗读《卜算子·咏梅》(毛词)。(配乐朗读)

三、再读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上画,并给自己的画题上词。(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独自开、寒梅斗雪图、悬崖一枝俏、傲对百丈冰。)

四、深悟感情,创意表达。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

①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写等)②成果展示,相互评议。

2.感情读、背升华理解。五、扩展延伸、布置作业

1.我们以前学过的的七律诗《长征》,现在又学习了他的《卜算子·咏梅》,还读过哪些的诗词?

写梅花的诗篇10

情感不同,诗韵也不同.有的温情脉脉,凄凄惨惨;有的豪情奔放,波澜壮阔.充分展现出艺术的才华和诗的魅力.

同根同枝不同心,花开两枝别样红.

曹雪芹代林黛玉作<<葬花词>>,比喻其红眼薄命:"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写出了她在贾府风刀霜剑的悲情."未若锦囊收艳骨,一陪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又洁去,不散污淖陷渠沟"写出了她的心灵高洁.

<<葬花词>>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缤纷而暗淡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示出了黛玉复杂的精神世界.

同为写落花,有一人却写的波澜壮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既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如果说落花是为了写愁情,那黛玉愁的是身世,龚自珍愁的是国家.当林在掩袖而泣,声声凄楚时,龚却吟鞭东指,豪情满怀为国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