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作文十篇

时间:2023-04-02 21:42:46

语文小作文

语文小作文篇1

一、当前小学生语文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作业负担过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小学语文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老师不顾及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具体情况,也不管部分学生是否能接受设计的作业量和作业难度,设计语文作业时一律是相同的作业量和作业要求,因而作业中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很少,使学生做的无用功多却很多。

2.机械地重复抄写作业比较多,老师设计作业时,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抄写课堂上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简单知识、生词、优美语句、重点段落等,使大量的作业,对提升学生的语文质量没有多大的帮助,不仅浪费时间,还禁锢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

3.老师对学生进行课文生词读写训练时,随意性比较大,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把对课文及生词的读写训练纳入到语文作业中来,而是在教材进行到一段落的时候,突然抽查学生读写训练,导致学生在心理上缺乏作业准备,技能上缺乏积累,因此,对老师的突然袭击只能报以应付的态度,没有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二、小学语文作业优化的方向

1.语文作业要适量

语文是小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想要学生掌握良好的语文技能,就需要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长期的积累和消化。因此,老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要注意作业量,不能因为急于提升学生的成绩,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加大学生的作业量,老师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高效率的完成作业,而不是以大量的作业使学生盲目应对,甚至造成学生出现抄袭、让别人作业等现象,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行为。

2.语文作业趣味化

由于小学生处于玩心比较重的年龄阶段,再加上语文作业的形式过于呆板,内容比较枯燥,趣味性不高,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紧跟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的语文作业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如《泼水节》这篇课文,老师可以举行以这篇文章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活动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述场面并写出感想,在这过程中使学生的语文兴趣大幅度提升。

3.语文作业要开放性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开放性强是语文显著的特点之一,在语文作业设计时,应将语文学科的知识技能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使课内和课外的教育资源相融合,老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不仅要结合教材上的内容,还要做到与社会息息相关,此外,老师还应充分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语文作业,供学生选择,使语文作业不但开放,且丰富灵活。

三、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提升语文质量的策略

1.多元化学习策略

老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根据学生对学习掌握的不同程度,进行多元化设计,帮助学生从课本走向现实,开阔学生的学习空间,打破传统教学和作业模式的局限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老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和需求,使作业设计具备个性化和丰富化等多元化特点。例如,在学习《人民大会堂》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根据课文所描绘的内容,布置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建筑物,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如果是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学生会设计成什么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可设计自己心目中的大会堂,也可以找人民大会堂与身边建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写出各自的感想,通过多元化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注意观察每位学生的特点,并因材施教,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激发学习兴趣。

2.营造趣味性策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或者过于被动的学习状况,语文学习的效果肯定是事倍功半。因此,兴趣才是学生完成作业,最有效的方法,老师在作业设计中一定要借助多种感官共同融合的作业。例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中,老师可以用手机或者录音机给学生播放这首歌,把学生带到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然后提问学生小时候都在干什么,或者他们童年有什么好玩的事情,然后学生们就会交头接耳的讨论起来,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把生活中的小细节带到语文课堂中,在生活点滴中提炼美感,情境结合,在学生头脑风暴的时候,让学生写出他们的童年趣事,使学生在实践探究和创新的过程中完成作业,启发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能力和提升学生的兴趣,进而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3.强化探究性策略

语文小作文篇2

1 从细节抓起,帮助学生打好作文基础

首先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即语感。在上第一堂作文课时,我就语重心长得告诉学生:你们并不是今天才开始学习写作文的,从你们牙牙学语时你们就开始写作文了,只不过你们是说话,用嘴作文,而今天的作文是把你们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于是学生畏难的情绪一下子被打消了。接着我告诉学生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学好说话。同学们说话的积极性当然很高,我提示他们要把一句话说完整、说准确。再要求学生围绕一件事说几句话,再把这句话连起来说一段话。一件事情比较复杂,我就引导学生把事情先划分为几部分,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说。说完后,立即让学生回忆着写,这样学生一点也不觉得难。由说到写,由句到段,跨越了由说到写的“鸿沟”。

其次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能力。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泉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学生的成长过程本身就是对生活的认知过程,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同样也是作文最鲜活的土壤。我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贴近生活,关注社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无论是郊游或是课间活动,我都要求学生将自己觉得有趣的东西记下来。过段时间来一次大家对生活认知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长此以往,学生提高了对生活的认知能力,能够从生活中获取大量的写作素材。在此期间,我又可以指导学生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想,去感受,去体验,去获得自己没有的感觉,达到对生活的充分认识和理解上的升华。

2 从方法入手,指导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和对生活的观察认知,具备了应有的语言积累和作文素材,但一开始作文难免出现语言生硬,词不达意,结构混乱等问题。因此急需老师做出积极引导:

2.1 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再向学生们强调遣词造句的重要性。指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语言节奏、修辞手法和典型词语的运用。在语句的表达上,告诉学生如何才能生动形象,如何运用一些恰当的比喻和典雅的语句,以及有创意地进行语言表达;在语言组织上长短结合,整散结合,保持统一的话题,合理的语序等。通过逐词逐句的讲解,通过与学生们一起“咬文嚼字”,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2.2 培养小学生掌握基本写作规律并灵活运用。小学生写作处在起步阶段,对事物的描述,以及作文结构、写作思路等还处在一个学习和掌握过程,必须学会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如:写人的文章,要从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特点来刻画人物形象;写事的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在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还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题材,鼓励学生放开手脚,扩散思维,定准自己写作的侧重点,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同一题材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叙”、“插叙”、“倒叙”等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2.3 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和积累习惯。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读书可以了解重要知识和生活经验,能够学习语言精华和纯熟的表达技巧。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范文不少都是语言优美,立意深远,结构严谨的佳作,课外读物同样丰富多彩。大文学家杜甫曾经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通过阅读和积累,可以为作文储备知识,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将学过的好句子、段落、篇章进行积累,学生们头脑里储存了大量的好词、好句、好的表达方法,运用起来,方便自如,文章的语言自然也就生动、有味了。更为重要的是,书本就是老师,通过广泛阅读,学生对文章会有自己的认识,会逐步形成独立判断,因为能够不断产生新的作文素材、写作思路和文章布局。

语文小作文篇3

英文名称:New Chinese Study

主管单位: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生语文学习》编辑部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种:中文

本:32开

国际刊号:1673-0216

国内刊号:32-1746/G4

邮发代号:28-10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语文小作文篇4

暑假的第一天(The First Day of Summer Vacation)

Summer is here, and the sun is closest. There is no school, and there will be lots of time today; time for a picnic; and time to play, time for a boat race up stream and down, time to go shopping and see the town; time for a story and singing a song when dinner is over. Today is long--the longest day in all the year.

推荐暑假作文 ·暑假第一天 ·暑假见闻 ·暑假一日游 ·暑假趣事的作文 ·暑假计划作文 ·英语作文:暑假的收获 ·暑假记事作文3篇 ·暑假游记作文3篇 ·暑假英语小作文

语文小作文篇5

小学是学习的最重要基础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重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师授课小学生听课的方式不同,重视小学生自主探讨研究的过程,备受关注。然而当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存在两极分化严重、合作分工混乱、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优化建议,希望对小组合作教学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小学生

一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现状

(一)两极分化严重

调查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但参与度不均衡,大多数小学生都会参加小组讨论,但有将近26%的小学生是偶尔参加甚至不参加的。可见,比例占到了四分之一。这种情况就导致了课堂参与度的不均衡,小学生若不讨论,课堂的讨论也就变得没有意义,小学生学不到东西,小组合作就丧失了最初的意义。一个班级中,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有差异的,成绩较差的小学生,不愿参与课堂讨论,使得成绩好的小学生越来越好,而成绩差的小学生越来越差,形成两级分化。

(二)合作分工混乱

课堂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应当有明确的小组分工。经调查发现,许多语文课堂中小组分工并不明确,这就导致,小学生对自己的任务不明,产生分化、不团结、课堂讨论无法进行等现象[1]。据问卷调查反映,有将近8%的小学生认为小组分工不明,教师在进行小组分工时出现分工不明的现象,导致小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以致出现分工混乱,小组讨论无效的局面。例如,小学生因分工不明,出现了多个同学同时抢答一个题目的现象,导致课堂混乱,分工无效。有时,出现分工不全的现象。有些小学生有明确分工,有些小学生没有分工,导致没有分工的小学生只能光听有分工的小学生讨论,自己闲在一旁,缺乏合作。有时,小组分工过于明确,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导致各干各的,缺乏合作精神。

(三)评价方式单一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评价机制较为单一。在小组讨论中,教师仅就小组整体进行评价,或对小组内主要发言人就行评价,对其他工作人员所作的工作忽略。一个班集体人数众多,教师在对小组讨论进行评价时,不可能过于细化,导致教师评价不到位的现象。小学生缺乏教师的关注,使得个体缺乏同老师的沟通交流,缺乏积极性[2]。有时,教师评价出现内容不明确的现象。教师时常对发言次数较多、发言较好的小学生进行评价,但很少对小学生的参与程度、创新程度等面进行评价,导致教师忽略小学生的表现。在教学中教师为鼓励小学生,过于强调发言好、发言准确可以加分,小学生为了加分,而进行抢答,却忽略了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导致课堂效果较差的情况。

二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优化建议

(一)合理编排小组

组织建设合作小组也需要科学性,只有教师关注到小学生的差异性,并通过小学生差异性的异质、同质的原则合理划分,才能让小学生的小组组合更加合理。这种合理的、科学的组建小组的形式,可以让小学生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学员参与度。一是小组规模要适宜。教师组建合作小组要准确衡量小组同学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小组成员参与缺陷。教师在安排小组规模大小时,应当衡量小组讨论内容的繁重程度,内容较少人数也可较少,内容较多,任务较中,则人数可适量的增多。二是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在分组时,要注重小学生的差异性,可以依据小学生成绩划分、也可依据性别、能力、性格等划分,保证小组之间合作融洽[3]。三是组员的角色要明确。教师通过“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划分好小组人员后,要根据组内成员的特点,分配相应的任务,让小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每位成员都有自己的责任,每个同学的任务完成好坏,关系到小组集体荣誉,所以要合作融洽。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小学生懂得角色互换,这样成员才能体会到不同的任务要求,从而,更好的完成课堂探究。

(二)合理设计合作内容

小组合作的目的在于让小学生在互相探讨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收获创意,同时,能够展现自我。在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小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插画的同时,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意境。在小学生对课文有一定了解和领会之后,教师引导小学生分组探讨,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指定角色,让小学生从“朗诵家”、“翻译家”、“小画家”等角色中进行选择,融入角色再去读课文,小学生就会有自己的另一番体味。如“小画家”可将自己读到的诗情画意诉诸笔端,描绘出独特的意境,“朗诵家”可用自己优美的声线,朗诵出诗人的意境等,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并向教师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可对小学生的集体探讨进行总结、评价,形成“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良性循环。小学生可在小组讨论中获得学习乐趣,亦可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增加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

(三)合理引导合作过程

教师在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在小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要起到有效的干预作用,以保证小组讨论有效进行。首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当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在小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要巡视每个组的探讨情况,保证小组探讨的有效进行。在巡视的同时,教师要注重科学性、合理性,由于课堂人数众多,教师既要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关注到每个小组的动态,也要保证与小学生有交流互动,以保证在小学生探讨时,有人予以点播。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控好时间,做到小学生讨论充分,教师沟通、观察到位。每组讨论要做到合理、有效,不能出现冷场的现象,至少讨论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果,教师在小学生有问题时,要及时予以点播、引导。其次,教师要做好监督记录的工作,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组员研究成果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记录,这样可以使教师心中有数,不会出现,教师对小学生探讨不了解,或探讨出现混乱的现象。也便于教师最后的总结。

(四)培养小学生合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小学生的合作能力是很重要的。我国大多数小学的小学生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特点是特立独行、自私自利,这就导致大部分小学生喜欢以自己的意志看待问题,出现合作不利的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要让小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明白“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合作是当今时代的趋势,合作促进发展,所以,小学生要从想培养合作精神,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对其未来发展有重要的指引作用[5]。要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技能。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小学生缺乏对合作的了解、缺乏共同的目标,就会出现特立独行、不合作的态度。所以,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技能。首先,教师要让小学生学会倾听。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较差,有时很难听进教师的教导,这就要求教师对小学生时时监督,帮助小学生纠正不认真倾听的毛病。其次,要让小学生学会表达。表达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技巧,要让小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自己内心所思所想。最后,要让小学生学会反思。反思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只有学,没有反思,那么学习就会变成无用功,思考是进步的敲门砖,只有总结反思才能让知识更牢固。综合做到以上三点,才能真正掌握合作技能,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适当评价合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原则,应当遵循客观公正、整体全面、发展奖励的原则。首先,对于评价的客观公正性来说,应当遵循所有的评价都是真实的表现,而非夹杂主观臆断的情感,只有绝对的公平,才能够增加信服力,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其次,评价要把握整体性原则,不仅是师生评价,同时要讲究生生评价,以相互督促和促进。小学生和老师都是课堂的主要参与者,通过相互评价,可以更加客观的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改正并提高自己。最后,评价的作用在于对自己的优点更加明确、对自己的缺点予以改正。通过表扬、称赞、激励等正面形式的评价,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对错误的纠正、补充可以及时纠正错误,使小学生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三结束语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小学生设立学习目标,并引导小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探讨,并对探讨的结论进行反馈。小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组内交流使小学生接受其他同学新的观点,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小组讨论的方式没有拘束感,教师和小学生之间可以平等交流互动,增加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龙含珍.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J].南北桥,2016(5):34-36.

[2]王丽珺.刍议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作用及意义[J].都市家教月刊,2015(5):34-35.

[3]陈维城.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J].新课程•小学,2016(2):56-59.

[4]盛伟.小组合作,从形式走向实效--低年级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引导策略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6(9):47-49.

语文小作文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相信自己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013-01

一、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想写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之不如乐知者”。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首先要了解学生思想,出题使之愿为表达心声。如我了解到最近一段时期,学生对学校发生的事件都有自己的看法,此时我抓住时机,针对这一现实,我就出一个题目《老师,我想对你说》,这样学生的思想大门被打开,聚集了多日的感情岩流便喷薄而出,言为心声,各个写得掷地有声,表情达意痛快淋漓。其次设置情景,使之跃跃欲试。一次,我班刘铭同学在回家路上看到有牛在吃农民伯伯的庄稼,他果断的去把牛赶离了庄稼地,挽救了庄稼的损失。后来牛的主人找到了他,对其十分感激,并写了一封感谢信。我以此为契机就在班里读了这封感谢信,并让刘铭同学谈了对这件事的体会和感想。当时,我注意到二十多双凝目而视的眼睛,肃穆的表情,以及给刘铭同学那经久不息的掌声。我随即出一个作文题目《闪光的不仅仅是——》。题目一出,立时,学生伏案挥笔,班里只有写字的唰唰声。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待装的瓶,而是待燃的火。”(瑞伯雷斯)如果学生能主动地,饶有兴趣地去写作,那么作文的效果一定是可喜的。

二、要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写

信心是作文的动力。要让学生增强自己写作信心,就要打破作文的神秘感,营造轻松、自然的作文环境。告诉学生:谁会说话,谁就会写作文。其实作文就是说话——在纸上说话,作文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天天都在作文,只是你没用纸和笔,没有意识到而已。比如,我们向父母讲述哪天哪节课上发生的事情,这就是在写记叙文!父母给你买了一件新衣服,你向同学介绍它的颜色、款式、质料、价钱、卖家以及穿在身上的感觉,这就是说明文!你对周围人和事的评头论足,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就是议论文!经我这么一说,学生异常的兴奋,明白了作文就是“以我手写我心”,对作文信心大增。

三、要让学生“随意写”

让学生随意写不是漫无目的的写,关键是让学生能运用自己的发散思维合理的书写文章。我们都知道,世界上绝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不同的人的思想是不同的。对于同一个事物,因受兴趣、爱好、阅历……等方面的影响,每个人的看法就会千差万别。作为老师,出了题后,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写,这样就可以使自己的思维翅膀自由的飞翔,写出有自己特点,有个性的文章。例如,一次我出一个题目《竹》后,没作任何提示,让学生自己去写,结果令人鼓舞。就竹这个题目,单就体裁而言,就有: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小说、寓言、童话故事等。就每一种体裁而言,写法又各不相同,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真正写出了各自对竹的理解和感触,使学生思维在自由的天空任意飞翔,激活了思维,发挥了创造性。

四、要让学生完善写

语文小作文篇7

作文也是一种创作,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样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命题的生活化就是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作文的命题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然而光考虑命题的生活化还是不够的,因为对于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不一样的年级,不一样的年龄,不一样的心理结构,不一样的认知能力都影响着对作文命题的理解。所以在给小学生布置语文作业时要考虑其适合相应年龄的题目,不能太过抽象。这是就是作文命题的科学性。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没有专门设置小学作文的课程,都是在语文课堂上由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带而过,在课后的学生作文作业中也没有做专门的作文辅导。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随机给学生布置作文作业,学生也是在被动的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接受任务,在这种情况下,随之带来的是学生消极应付教师布置的作文作业。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改变上述应试教育,让教师在作文作业布置中更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找到素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逐步让学生养成关注现实的习惯,让他们热爱生活,乐于通过文字将真实情感表达出来。

二、任课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阅读,积累语文知识,扩大阅读量

从语文自身的属性上来看,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为其既具有工具性,也具有人文性,二者集于一体。语文的教学主旨、课本内容的时代背景、课本的结构、教学选材的内容和丰富多样等,这些都证明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要想写好作文,首先是要鼓励学生多多阅读,因为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阅读也是进行作文写作的基础,写作又是阅读的目的,二者相辅相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充分体现了阅读在作文写作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阅读,积极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意识和阅读习惯,逐渐地积累作文的知识素材。语文教师在鼓励学生多阅读时,必须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因为学生的理解力和接受力是阅读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给学生推荐读物时要考察其内容是否来源于生活实际,是不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是不是学生感兴趣的,是不是超出学生接受力,否则的话阅读、写作效果大大减弱。在这里,我们可以建议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童话、古诗词和故事书来供学生阅读,比如《安徒生童话》。而《水浒传》虽然为文学经典,但是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并不适合一些低年级的小学生阅读。所以教师在给学生推荐书时一定要谨慎。

三、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其生活经历和经验比较少,对于情感的表达,很难熟练运用文字和组织语言,小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写不好作文,是可以理解的。无论是学习什么课程,兴趣是最的老师,这就要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只要有兴趣,就不怕做不成任何事情。那么,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克服写作的心理问题,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欲望和动机。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到快乐,使学生真正对写作文由“厌烦”转为“喜欢”,并且变得希望用文字表达情感。在教学中,有很多能够证明兴趣是学生学习某一课程最好的老师的例子。一旦学生对某一课程有了兴趣,那他自身的学习内在动力大大加强,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有很大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改变就是思维的活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禁止教师用自己的思维来影响学生的思考。教师应该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作文学习,来找到师生的思想共鸣。通过这些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文作文欲望和动力。

四、突破以往的教育观念,进行“鼓励”教育

语文小作文篇8

作文的命题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使用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认真的研究小学语文的作文命题。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小,对于社会的认识太少,并不能掌握多种多样的写作方法。很多小学生反应在写作的时候都是无话可说,因此教师在作文命题的时候尽量选择生活化的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学习的质量。写作课堂教学应该是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师要引导着学生贴近生活实际,在写作中表达真实感情。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让学生能够认真的观察生活,找到生活中的精彩故事,更好的进行语文的写作。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则是要注重培养一定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能够对事物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高作文的深度。教师在进行作文命题的时候,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成长经历选择,对于城市中的小学生,接触的事物大多是比较先进的,因此就可以选择贴近生活的命题作文,“大汽车的重要作用”,而农村的学生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比较少,所以教师就可以进行“做饭的妈妈最美丽”这样的作文命题模式。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写作能力制定合理的作文命题,可以选择“我最感兴趣的一幅画”“这个小动物我最喜欢”等这一类的开放性命题,学生的思维比较宽阔,选择也更多。例如,教师在小学五年级的作文题目中,“我们生活的庭院记载着成长的点点滴滴,原来的秋千已经推了颜色,原来高不可攀的桌椅已经变得这样矮小,原来的小鞋子小衣服也成为了甜美的回忆。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承载了我们的成长?请选择一个,题目自拟。”

2.增强学生日常的阅读素材积累

学生想要写好了作文,就必须掌握大量的生活素材,素材是作文的骨血,只有合适的作文素材支撑的作文才是优秀的作文。因此教师要鼓励同学们积极地寻找生活素材,细心的观察生活。作为素材的来源非常多,在生活中可以将日常的事件积累起来,作为作文的素材,也可以是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师还要鼓励同学们拓展阅读量,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语文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包括大量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因此仅仅是教材中的知识根本不能满足作文课堂教学的需要。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推荐很多的课外优秀阅读书目,鼓励学生在课下的时候认真的阅读这些优秀的中外经典,从中提高写作的能力。其次,学生要掌握大量的好词好句,在阅读中将喜欢的优美的句子和精美的词汇收集起来,还要经常的翻看这些摘抄,做到孰能成诵。教师还要鼓励同学们将阅读中的体会写下来,毕竟只有写下来的感悟才会更加的深刻。在进行课外知识阅读的时候,教师要做好引导作用,帮助同学们积极地理解经典中的场景,能够有自己的审美意识,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推荐的优秀经典书目一定要仔细的筛选,符合小学生的知识层次。推荐的书目不仅要有中国古代的优秀经典《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还要有外国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悲惨世界》等,学生在阅读这些书的时候就能够提高对人物的形象有深刻的认识,在作文的过程中就可以合理的使用进去。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中,教师尽量的选择一些简单的书,例如是《弟子规》《三字经》等,在高年级学生中,就可以提供一些高难度的书,《论语》《资治通鉴》等,都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3.学生要多多的进行写作的实践

语文小作文篇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而对于教育来说,小学教育是其最基础的部分,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为今后的语文阅读和写作积累足够的经验和知识。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需要重视其作文的写作训练。

【关键词】

三年级 作文教学 写作指导

写作是一种对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需要教师对小学三年级的写作具有必要的重视。然而,在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进行写作教学和训练时,大部分的教师丢失了其主要的目的,而片面的重视学生的写作效果,但对其写作的基础作用没有很好的理解,导致我国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小学三年级学生写作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三年级学生在进行写作之前已经掌握了大约2000个汉字,因此,其完全能够根据自身的理解说出具有完整逻辑性的语句。这种情况为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作提供了可能性,然而,由于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过渡,其最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将口头表达转变为书面表达,这也是我国当前三年级学生作文训练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在目前我国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具有词语和文章篇幅的布局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因此,对于三年级学生的作文训练,应该将这一目的作为其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其在这一阶段仅仅对于图画等形象的事物具有较大的兴趣,而对于记述文的写作较为缺乏。因此,学生在进行这一类文章的写作时,往往会不知从何处开始,导致学生对这一类文章的写作缺乏应有的兴趣,严重的甚至害怕老师布置这一类的作文写作。这是我国目前非常常见的一种小学作文训练问题【3】。

2.小学三年级语文写作训练的方法

2.1 注重从说到写的过渡

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其主要的学习任务是通过看图进行口头上的表达,这种锻炼能够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锻炼,但是却没有使学生接触到书面表达的相关知识。一般情况下,口头表达能够借助肢体语言使表达的内容更加的形象,但是在逻辑方面的要求却没有太严格的要求。对于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来说,其上半年主要是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转换练习,但是,这却不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在进行书面表达时,还是缺乏一定的能力。因此,在进行实际的教学练习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相应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将口头的表达转换成书面的表达【1】。

2.2 注重由易到难的过渡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其主要是通过看图进行写作训练,因此,其在写作能力方面拥有一定的基础。然而,对于看图写作来说,其写作材料是现成的,而三年级的写作主要是通过对材料进行整理,选择适合自己的素材和对文章的整体布局进行把握,这是小学写作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在小学教学的教材安排中,语文课本在第五册就开始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训练,并安排了相应的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一些基础的训练。对于这些任务,很好的体现了从易到难的规律,使学生既能够对一、二年级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巩固,同时,又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为今后的写作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这一过渡阶段的安排,使教师具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帮助学生进行表达方式的转换。另外,教师通过在这一阶段创造合适的情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未来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2】。

2.3 注重从观察到思维的过渡

对于写作来说,其最基础的能力要求就是良好的观察能力。小学生的生活环境虽然非常的丰富,但是由于其表达能力的限制,其很难将周围的事物通过合理的语言进行完整的表述。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学生没有足够的观察能力,对于周围事物的观察不够全面。因此,想要学生具有优秀的表达能力,需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锻炼观察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重点关注,将学生的感知和思维能力进行完美的结合。且在进行锻炼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其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另外,还需要让学生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分析和概括,而出现的不足则需要教师进行补充,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1】。

2.4 注重从局部到整体的过渡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对具体的事物分析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对于一些抽象或者理性的事物,在进行分析时则较为困难。由于自身观察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在进行事物的观察时往往不够细致,这就导致其在进行写作时缺乏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使其无法抓住写作的重心。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在进行作文写作训练时,可以采用模仿课文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在二年级时大量进行看图说话的训练,对于图画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概括,在训练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某个段落进行片段的写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自身的阅读对课文进行认真的了解,然后通过自身的构思,将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充分的想想,最后,通过自身的发挥将自己的理解通过书面表达展示出来,通过这种方法,既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同时,还能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结 语】

综合上述所说,本文对当前我国小学三年级的作文写作训练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自身的一些建议。通过这些方法,能够使教师在教学时更好的了解自身的位置,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红.小学语文作文写作训练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 (14)

语文小作文篇10

关键词:语文作业;设计形式;设计内容;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形式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作业中拓展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养,不应固于课本、限于课堂、拘泥于形式。

1.作业设计应多样化。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具有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例如: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笔者把课文内容进行了改编,让学生合作表演了一段小品。另外,还可利用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让学生为教师、家人、同学写上一段祝愿语或制作一张贺卡或写一封问候的信等。总之,听、说、读、写、画、算、贴、演等,都是很好的语文作业形式,都能有效提高作业的质量。

2.作业设计应兴趣化。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小学生对作业感兴趣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后,要结合小学生实际,设计灵活新颖、富有情趣的作业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语文作业设计要兴趣化,既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又要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例如学完了《画杨桃》后,可引导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观察某一个人或某一件物品,然后把观察到的不同点写下来。

3.作业设计应层次化。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个性差异。多元智力理论、发展性理论以及新课程的实施,都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作业布置上既要关注学困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语文能力都得到展示。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内容

1.明确目的,注重实效。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作业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的内容,拘泥于课本知识。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

2.形式多样,富有新意。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笔者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创新地设计多样的作业,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切实的训练。

3.布置的作业要“精”且适当。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所以,笔者认为布置的作业一定要“精”且适当。适当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并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