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的英文十篇

时间:2023-03-19 08:30:01

公主的英文

公主的英文篇1

[关键词]《公主日记》;童话情结;喜剧元素;童话气质

一、引言

电影是一门反映人们内心世界的艺术,它通过高科技手段把光、电、声等融合在一起,使创作者与观众之间达到了心灵的沟通。同样,电影也是制造虚幻世界真实体验的造梦工场,童话题材电影热衷于用童话元素来解构真实世界,观众通过欣赏该类电影,既获得了感官的刺激、审美的享受,也领悟到了电影所传递的精神实质。童话题材电影并不是儿童的专利,各年龄段人群都可以通过该类电影所构建的幻想空间得到内心的共鸣与满足。该类电影散发着浓烈、趣味十足的童话气息,比如有着孩童般天真无邪、纯洁善良的主人公,遵循特定逻辑却又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亦幻亦真、天马行空的艺术幻想境界等。童话题材电影最终还是在现实与童话的激烈碰撞中,深度表达了一种特定的精神实质和人文内涵,往往给观众带来思想和情感上的震撼和感动,引人入胜,寓意深刻。美国迪士尼影片公司制作的喜剧电影《公主日记》(The Princess Diaries)可以说是一部凸显童话情结的主题电影,它由同名畅销系列小说改编而来,自2001年上映以来,饮誉全球。电影以现代社会为背景,呈现给观众童话般斑斓多彩、诗情画意的景象,与观众内心世界的童话情结相呼应,传递了观众内心普遍存在的心理渴求。

二、电影中折射出的童话光芒

(一)喜剧中流露出的童话情结

“情结”(complex)一词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一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是潜藏在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神秘的心理活动。而“童话情结”在影视剧中指影视制作者在影片中流露出对于童话的模仿,比如对于某个童话故事情节的再现与模仿,或者对一些带有童话色彩的人物根据其特点进行重新塑造。这类电影通常以贴近现实的原生态生活模式为背景,电影观众可以从剧情中获得某种与自身经历类似的情感诉求。比如,有人从电影中发现主人公和自己一样过着琐碎、无趣的生活,从中找到了情感的共鸣和心理的平衡;有人从电影中感受到主人公纯洁、善良的一面,从中得到了心灵的启迪和洗刷;有人从电影中看到一些温馨、感人的画面,从中得到了心灵的抚慰;也有人从中仅仅获得了感官的刺激和审美的享受,实际上这些都足以体现出电影中童话情结的艺术魅力。

《公主日记》属于后现代喜剧电影,滑稽的喜剧效果为灰姑娘的童话故事披上了新的外衣,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丰富多彩。电影开头,主人公米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戴着一副很大的黑框眼镜,留着一头夸张的蓬蓬卷发,俨然一副路人甲的模样;她会在演讲的时候结巴甚至呕吐,会在棒球课上因接不到一个球而被嘲笑,会被老师遗忘而叫不上名字,会因犯了错而感到无地自容等,所有这些充满自卑、羞涩、酸楚的生活经历都在主人公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俨然一个丑小鸭的模样。然而,米娅终于时来运转了,她被告知是真正的公主,相信观众的心也跟着为米娅而震撼,她的苦日子终于熬出头了。虽然成为公主的道路是艰辛的,经历了很多质疑和诽谤,挥洒了无数汗水和泪花,但最终米娅还是脱胎换骨,蜕变成了真正的公主。

(二)灰姑娘变身记

穿着美丽的抹胸泡泡纱长裙,戴着闪耀夺目的宝石王冠,优雅地穿梭在豪华的宫殿里,不断地有绅士邀请共进一曲……哪个女孩没有做过属于自己的公主梦?如果有那么一天,这个梦想成真了,你被告知是皇室的后代,可以当一国的公主,并且统治整个国家,传说中灰姑娘的故事竟发生在了你的身上,你会感到过度兴奋,甚至惊慌失措吗?电影《公主日记》就讲述了一个普通少女变身皇室公主的奇特经历。这个灰姑娘变身记让很多观众联想到了中国影视剧里的还珠格格“小燕子”这个角色。

电影《公主日记》中美丽的公主是这样炼成的:主人公米娅是一个外表平庸、胆小羞涩、不善言辞的中学女生,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在不知道她的公主身份之前,把她当作一个“透明人”。突然有一天,她被告知自己居然是皇室的后代,是唯一的王位继承人,突如其来的“幸福”并没有冲昏米娅的头脑,她始终没有勇气承担统治国家的重任,但是祖母――克莱丽莎女王认为她有当公主的潜质,并且有责任来统治国家,所以她决定把米娅从一个与宫廷礼仪格格不入的普通女孩改造成为皇室的真正继承人。随后,一系列外部形象与内在修养的改造紧锣密鼓地在米娅身上进行,虽然中间经历了很多磨难,但最终米娅还是胜任了公主这个头衔,完美蜕变为举止优雅、美丽动人的公主。

(三)成熟的人生感悟

电影《公主日记》以现实生活为背景,融入了很多当今社会的流行元素,并没有使观众像聆听梦幻故事一样,产生距离感。电影虽披着童话的外衣,却传达着真实的人生感悟,可以说,电影再现了主人公米娅的成长历程,每次历程都让她的心灵得到了历练和成长,从最开始的逃避现实到最终的直面人生,这种对人生的感悟也标志着她人生新的起点。总体来说,整部影片的精神实质在此得到了体现与升华,即主人公米娅对人生的不断感悟。

成熟的人生感悟是从成长开始的,作为青少年,成长是一个必经的过程,电影从三个阶段展示了主人公米娅的成长历程:第一阶段,米娅是一个处处落后、被人排挤的“透明人”,当有一天她得知自己是公主的时候,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表现出兴奋和喜悦,而是以一种逃避和自卑的心态面对新身份;第二阶段,米娅在祖母的劝导和指引之下,重拾自信,成长为一位高贵美丽的公主,但是她逐渐被虚荣冲昏了头脑,为了爱情不惜伤害自己最好的朋友,不久她就付出了代价,在派对上遭人陷害,给皇室制造了丑闻,这时她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挫折;第三阶段,在祖母的帮助下,米娅在感悟中成长了起来,她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而自责并决定放弃王位,但是当她看见父亲生前给她写的一封信和日记以后,受到了启发,并决定重新成为王位的继承人。每一个阶段米娅都在自我顿悟和觉醒中不断成长和壮大起来。

三、电影中童话情结必不可少的元素

(一)美妙的影视观摩效果

美妙的影视观摩效果离不开强大的视觉盛宴和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只有想象中才能浮现出的那种浓墨重彩、梦幻绚丽、天马行空的场景,在影视这门艺术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关于场景,电影《公主日记》为我们展现出了无数女孩梦寐以求的豪华宫殿,极具梦幻色彩的公主礼服、美轮美奂的化妆饰品,奢华盛大的皇室舞会等,这些场景与观众心中的童话情结相呼应,满足了观众的视觉享受和童话心理渴求。片末,公主和心上人一起翩翩起舞,在灯火阑珊的花园长廊处深情长吻,如此美妙的场景设计,让观众也仿佛身临其境,如梦如痴。

另外,好的影视观摩效果少不了美妙的音乐元素,电影加入了十几种背景音乐曲目,如Aaron Carter的Little Bitty Pretty One,Backstreet Boys的What Makes You Different(Makes You Beautiful)等,这些背景音乐运用得恰到好处,为电影中的童话情结增添了不少亮点。比如片头把Krystal Harris唱的Super Girl作为背景音乐,该歌曲节奏欢快,激情洋溢,充满活力,剧情则是主人公米娅早上从家中骑着平衡车到学校上学的过程,曲目与剧情的完美搭配从侧面反映了米娅是一个与众不同的Super Girl(超级女孩),生活在自己的小宇宙里,感受着自己的花样年华。

(二)喜剧元素的应用

电影《公主日记》重温了几乎每个女性儿时的公主梦,情趣盎然的喜剧元素为整部电影增添了许多童话色彩,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使喜剧效果增倍。剧中,观众为女主人公的智慧和胆识而赞叹,为她的焦虑不安而报之一笑,为捉弄她的对手的愚蠢和冥顽而嗤之以鼻,为事件的圆满处理而欢乐畅快并由衷鼓掌。幽默诙谐的人物对白无疑为整部影片平添了喜剧特色,比如,祖母和米娅第一次见面时,互相看对方不顺眼,祖母对孙女说“You look so…young(你看起来很年轻)”,而米娅也不甘示弱,故意用祖母的口气回答“Thank you,and you look so…clean(谢谢!您看上去很干净)”,这样机智巧妙的回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爆笑。

人物夸张的言行举止、表情神态也达到了喜剧传神的效果,比如,当祖母把米娅介绍给造型师时,造型师看了不修边幅的米娅一眼,“Aah”一声尖叫,并举起双手,显得特别吃惊,使祖母也吓了一跳,造型师紧接着说:“She is gorgeous!(她很美!)”此番场景使人忍俊不禁。另外,只有在童话故事里,庄严的场合才会变得充满童趣,比如,在祖母为当地警察颁发头衔之时,竟用手刹车的把手代替军刀,喜剧效果十足,童话趣味充沛,幽默感满溢,既从侧面反映了祖母作为女王的势力和尊严,也体现了她随机应变的皇室风范。

(三)剧中人物的童话气质

童话气质的人物形象可以给电影增添不少童话气息,以两个女主角为例:首先,女主人公米娅,具有独特的童话人物气质,影片开头,她笨手笨脚,头发糟乱,喝茶发声,爱讲粗话,演讲结巴,这些古怪、滑稽的行为举止不但具有喜剧特色,而且充满童话风趣。看到她,观众也许会联想到安徒生童话里那个总被人嘲笑的丑小鸭。随着剧情的发展,米娅的祖母对她进行了一系列外表修饰及礼仪改造,这时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个拥有清新不俗气质和甜美可人笑容的小公主,她的微笑瞬间征服了所有人的心。

另外一个重要人物,米娅的祖母――克莱丽莎女王,是吉尔维亚王国德高望重的女王,不仅端庄高贵,而且足智多谋,她身上仿佛具有童话人物的“超能量”。刚找到米娅之时,她对这个民间小女孩的言谈举止颇感无奈,但是通过对其不懈指导和帮助,奇迹发生了,最终米娅被影响和感化,勇敢地承担起管理国家的重任。另外,祖母随机应变的能力也非常强,俨然一副见过大世面、遇事不慌张的做派,皇室风范十足,比如,在遇到车祸的时候,她冷静沉着,机智应对,化干戈为玉帛,扭转了整个事态的尴尬局面,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超能量”。

四、结语

英文电影《公主日记》虽然没有好莱坞大片那般的震撼力,没有刻骨铭心的爱情对白,没有冲击力极强的视觉奇观,但是却在夸张中彰显童趣,优雅中绽放芳香,爆笑中流露幽默。童话题材电影为人们单纯、善良的心灵创造了一块干净的乐土,使人的灵魂得到了释放,迎合了人们大众化的普遍心理状态,给观众带来了童心未泯的心灵补偿,唤醒了观众潜意识里天真无邪的童年梦想。童话故事永远是美好的,电影重塑了灰姑娘的“公主梦”,人们观影后依然要投身于现实生活中,而保持一颗童心并真诚地投入生活,这也许就是童话题材电影带给我们的最大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Meg Cabot.The Princess Diaries[M].America:Macmillan,2000.

[2] 赵瑜.中的童话情结[J].电影文学,2008(02).

[3] 蒲春芳,李军.评《公主日记》的女主人公的内心成长历程[J].电影文学,2011(14).

[4] 杨洋.解读《公主日记》中的成长主题[J].电影评介,2013(09).

公主的英文篇2

一、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目前,高职公共基础英语的课程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公共英语的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没有与时俱进,教师也没有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英语教材中的知识与实践脱节,较为空洞,教师教学时只注重词语和语法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英语知识学习没有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没有突出语言的实用性。

(二)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和机械化

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时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现代的英语教学,使英语教学呈现出机械化的特点。教师教学通常以语法和词汇为主,对于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不够重视,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教学相对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提高,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部分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较低,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手段单一,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对于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操作不熟练,制约了公共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教育的差异化分析

公共英语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教学的基础内容,与数学、语文一样不可或缺。公共英语教学内容多与社会、文化、常识、科普等方面相关,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体系,没有过分强调某一专业领域的教学内容。英语教学包括听说读写,也都是围绕一些普通的教学内容展开,写作也主要偏重于一些应用文体,如通知、简历、广告、说明书等。目前,我国高职较为常用的英语教材有《新编实用英语教程》和《新视野英语教程》,教材内容较综合和普遍。

专业英语课程与公共英语课程截然不同,“专业”顾名思义,即是指某一领域的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材内容与专业知识是息息相关的,其教育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例如旅游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主要围绕地理方面和旅游方面,具体包括各个国家的地名、风景名胜等。医疗方面的英语教学内容主要是一些医用英语,专业程度更强,如一些药物的英文名称,一些设备及疾病的英文专有名称。电气自动化的专业英语内容主要包括电子技术和电气控制等,介绍基本原理及该领域的动态和成果。这几类专业英语教学的难度较大。

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是相互独立的两种课程,但也存在着一些基础的联系,因此,构建二者衔接和融合的模式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促进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衔接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二者教学内容的衔接

高职院校要重视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教育的衔接,不同的专业对于英语教学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英语教学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以文科生为主的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学和商务专业的英语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用于旅游带团或商务谈判。而一些理工科的专业英语教学,教师要偏重于让学生掌握专业的英语名词,增加专业词汇量以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如机床数控方面的英语学习,主要用于机器设备操作。

因此,公共基础英语教育要引入专业教学内容,包括一些专有词汇,在教学时教师可模拟一定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教师在教授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take up”词组时,可以举例The root file system contains some magic;the files in it take up substantially more space than the root file system holds!翻译为:“根文件系统很有魔力,因为里面包含的文件占的空间要比根文件系统本身更大”,有利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深入理解专业知识。通过学习例句,学生不仅能掌握公共英语的一些词汇,还能明白其具体的用法,为以后灵活运用该词汇打好基础。

(二)提高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公共基础课是为专业教育服务的,这是高职院校教学的基本思路。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水平与能力是决定英语教学质量和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要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英语技能,满足高职院校教学的需求。高职院校要定期组织专家到校做讲座,多组织教师参加英Z竞赛和教学竞赛,提高公共英语及专业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公共英语教师要加强与专业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公共英语教师要及时掌握英语发展的前沿动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英语教学,而且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开展英语教学。

(三)构建英语开放的实践教学课堂

高职学校要针对公共英语教育和专业教育内容构建实践教学课堂,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公共基础英语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所以公共英语教师要多组织学生进行练习,通过听、说、读、写等练习,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英语语言实践,才能掌握英语的规律,做好与专业教育的衔接。因此,英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开展开放的实践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演唱比赛、英语知识竞赛等,实现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教育的衔接。

四、结语

公主的英文篇3

旅游公示语作为景区这一特定公众场合向旅游者提供信息?传播当地文化的一种特殊语体,既有实用性,也有社会性。旅游公示语的英译在本世纪初引起国内翻译学界的注意,从“冷门”状态到现在的初具规模。国内学者对旅游公示语的英译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在某视角下对旅游公示语的英译进行研究,如翻译理论视角?传播学视角?社会学视角下的或语言学视角;第二类,对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考察,以时间和空间顺序对考察景区旅游公示语英译的状况?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分类研究,提出翻译策略和方法。

经过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不难看出旅游公示语英译具有操作性、实用性、文体性、多元化、语境化等特点。旅游公示语的英译存在诸多问题,如指令不清、文化歧义、意义误导、欠缺规范、语用失误、术语失配、语气不当等。杨永林在《常用标志英文译法手册》中谈到旅游公示语的英译准则为瞄准前沿、海量搜索、语用为本、功能优先、强调语境、言之有物、注重译写、避免直译。[1] P8

随着翻译学术界对旅游公示语英译的重视?翻译人员水平的提高?平行语料库的建立和相关书籍的出版,旅游公示语的英译质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胡译?拼写错误等问题已经在明显减少。旅游公示语英译中基本错误在纠正和减少的同时,中式英语的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

二?旅游公示语英译中的中式英语问题

语言的习得与认识的构建一样,都是同化、顺应?不断交替叠加?以达到一种平衡的过程。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2] P19 Janet Adams编著的From Chinglish to English (《从中式英语到英语》和Joan Pinkham编著的《中式英语之鉴》都是专门研究探讨中式英语的专著。在《中式英语之鉴》中,中式英语被称为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中文特色的英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称为孪生词语。

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母语中文一定会对中国人第二外语英语的习得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中西思维方式的根源性区别加剧了旅游公示语英译中中式英语现象的存在。旅游公示语因其特殊的功能和语言,在所有类型的公示语中最具中国特色,所以旅游公示语英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更为严重。

中国和英语国家历史背景?政治经济体制?社会文化形态的不同,以及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们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导致中文和英语差异较大。中文句子长,多用并列短语或并列谓语,连接成分使用不多,层次不太明显,经常“一逗到底”,重意思,轻形式。而英语要求句子结构紧凑,逻辑关系严密,主谓关系密切,重形式。所以在汉译英过程中容易产生“中式英语”问题。旅游公示语用词具有中国特色,很难找到英语对等词,在英译过程中更易出现中式英语的问题。所以解决旅游公示语中的中式英语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

旅游公示语英译中的中式英语问题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因汉语和英语在主语选用、词语选择、句式结构等语法方面不同而产生的生硬翻译:“游客止步”翻译为“Tourists Stop”;“天下第二泉”翻译为“Second Spring Under Heaven”;“民族园”翻译为“Racist Park”。第二类,受中西不同思维形式?文化?逻辑等方面影响,用汉语思维方式英译公示语带来的中式英语问题:“爱护花木,切勿攀摘”翻译为“Take care of flowers and trees. Do not pick and harm them” ;“本公厕为免冲式,请您便后离开即可”翻译为“The WC is free of washing. Please leave off after pissing or shitting”。第四类,中文和英语在时间、空间概念上的差异引起的中式英语问题:如在英语中“southeast”指的是“东南”,而不是“南东”,“northwest”指的是“西北”,而不是“北西”,这和中文表达习惯不同。

三?解决中式英语问题的原则和对策

在旅游公示语英译过程中,要避免中式英语问题,译者就应当坚持黄友义先生提出的外宣资料翻译的“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外国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外国受众的思维习惯。[3]P24 旅游公示语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当做一种外宣资料,所以也要做到“三帖近”。

术语“平行文本”常用于比较语篇语言学,概指不同语言文化中交际功能相似的语篇类型。Hartmann 把平行文本分为三类:A类(A class)为形式上非常一致的译文及原文,B 类为形式上不完全一致,但功能对等的译文及原文,C类为在同样的交际情境中独立产生的两种不同语言的文本。[4]P37-40 本论文中的“平行文本”定义与Hartmann所指的B类平行文本定义类似。“平行文本”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帮助译者达到“三贴近”原则,在旅游公示语英译中避免中式英语问题。

旅游公示语翻译属于应用翻译范围,应用翻译以传达信息为目的(同时考虑信息的传递效果),区别于传达有较强情感情意义和美学意义的文学翻译。[5] P47-49那么平行文本就成了应用翻译中非常重要的参照系,有时甚至起到了“规范译本”的作用。在旅游公示语的英译中运用平行文本可能有效解决中式英语的问题。

参照平行文本,在翻译前,译者可以对原文内容作适当的“译前处理”。译者对信息的取舍,除了译者对目标读者的主观分析以外,译语中同类功能和体裁的平行文本可以为译者提供很好的参考指导。参照平行文本,译者就可以尽可能贴近译语平行文本的“体裁规范”。“体裁规范”指在某一语言中,体现大致同样功能的某种文本在特定情境中反复使用后所形成的规范样式或格式,体裁规范往往具有文化独特性。在应用文翻译中,译文要尽可能遵从译语体裁规范,因为译语读者只有根据他们所熟悉的规范样式,才能获知原作者的意图,译文才能在译语文化情境中实现其设定的功能。[6] P53参照平行文本,译者可以借用译语平行文本中体现同样功能或表达相同信息的地道和规范的表达方法,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参照平行文本,译者能够掌握译文中平行文本的修辞风格。只有这样,翻译出的译文才能贴近译语中同类话题和体裁的通行风格和规范,帮助译语受众识别出译文的意图,在译语情境中实现译文设定的功能。综上可以看出,平行文本在旅游公示语英译中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可以帮助译者有效地避免中式英语的问题。

平行文本的运用对于解决旅游公示语英译中的中式英语问题十分有效。译者在进行旅游公示语的翻译时一定要注意平行文本的获得,在翻译中参照和研究平行文本。平行文本的获得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词典?专业书籍和资料外,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还可以依赖于发达的网络。译者可以在搜索引擎?在线词典?翻译软件?论坛上得到平行文本。

公主的英文篇4

一、美国动画电影中的古典英雄

在早期的美国动画电影中,动画英雄形象以古典英雄为主。古典英雄是指具有高贵血统和非凡能力的人,他们是人类理想的化身,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屈不挠、坚韧不拔、舍生取义、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崇高品质。在美国早期动画电影中,具有高贵血统的贵族是被塑造成为英雄的主要群体。如1959年迪士尼制作的动画电影《睡美人》,讲述了王子用真爱唤醒被魔咒禁锢的公主的故事。影片中的王子是电影塑造的一个古典英雄形象,他拥有高贵的血统、坚毅勇敢,是拯救公主和一个国家的希望,也是唯一能够抗击女巫的英雄。影片中的王子平易近人,当他与隐居在乡下的乡村女孩一般的公主初次相遇时,他高贵的身份并未成为两人相爱的障碍,他甚至为了这份爱情不惜放弃之前与王宫高贵的公主定下的婚约。这种为爱情牺牲的婚恋观为王子的英雄形象增添了一丝现代色彩。王子为爱踏上了拯救公主的征程,与女巫的战斗是显示王子英雄气概的最重要途径,在影片创作者的安排下,王子获得了保护公主的三位仙女的鼎力相助,王子从仙女那儿得到了魔法盾牌和锋利的真理之剑,用它们战胜了邪恶的女巫。影片以王子与公主的爱情为主线,为观众塑造了一个典型的英雄形象,他以勇于冒险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去追求真爱,并勇敢地突破重重障碍追求到了自己的幸福。在影片中“真理之剑”将王子的英雄形象转化成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使他的英雄行为与群体意识形态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英雄形象具有一种感召力和令人信服的力量。

在早期的美国动画电影中,具有非凡能力的人也是动画电影英雄形象的塑造热点,他们实现了人类的理想,以自身超凡的能力保护着身边的人。如迪士尼1953年推出的另一部影片《小飞侠》,讲述了一个拥有超凡能力的英雄彼得?潘用自己的神奇法力守护着一群不想长大的孩子的故事。影片中彼得?潘是梦幻岛上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精灵。他为了满足小女孩温蒂不想长大的愿望将她和两个弟弟一起带到了梦幻岛,居心叵测的胡克船长想杀死彼得?潘占领并统治梦幻岛,最终彼得?潘在与胡克船长的战斗中以英雄的方式?A得了胜利,保护了岛上的孩子们。彼得?潘是人类保持童真梦想的守护者,他用自身的神奇能力和超凡智慧保护着所有的孩子和岛上的印第安人。他深受人们的爱戴,得到了酋长的嘉奖,他在与胡克船长的战斗中放弃使用超能力,以单手迎接胡克船长的挑战,用公平的方式赢得了胜利。影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集魔法与尊贵身份于一身的古典英雄形象。

二、美国动画电影中多元化的凡人英雄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是美国文化变革的时代,美国社会文化从以某种主流的社会观念为中流砥柱的形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多元社会文化冲突的影响下,美国动画电影中英雄形象也由原来的古典英雄逐渐趋向于凡人化的英雄。在美国动画电影中,这些凡人英雄除去了身上的神性,摒弃了以往为他人牺牲、拯救他人的精神,更注重以自我为中心、实现个人利益和价值最大化的理念,他们在出身、性格、惩恶扬善的动机等方面颠覆了以往“高大”的英雄形象,体现出一些不完美和世俗,呈现出一种反精英意识。如影片《阿拉丁》中的男主人公阿拉丁是一个混迹于街头的市井无赖。他和猴子阿布到处偷东西并被人追杀。但他心中一直存有美好的梦想,他凭借进入奇迹之穴神奇的能力得到了奇穴中的神灯,并帮助国王成功制伏试图谋权篡位的贾法,让灯神获得了自由身份,同时也俘获了公主的芳心。影片中的英雄一改原来具有高贵出身和超凡能力的古典英雄形象,化作了通过努力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特殊称谓,强调了阿拉丁的凡人身份,传达了平凡的人也可通过一颗善良的心和英勇的行为成就一番伟业的平等观念。

随着多元文化主义在美国的发展,美国社会开始接受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对不同种族、阶级、宗教的文化给予了平等的对待。这种多元化的意识形态也反映在动画电影中,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美国动画中的凡人英雄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出现了女性英雄、少数族裔英雄、卑贱英雄等多样化的英雄形象。随着女性解放运动发展,女性与男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实现了平等。在动画电影中女性改变了以往需要被解救的形象,开始替代传统男性英雄的角色,勇敢地追求幸福和拯救世界。如影片《花木兰》就塑造了一个替父从军的传奇女性英雄形象。在花木兰的传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西方文化中的英雄的自我性。除女性英雄外,这个时期的美国动画电影中还出现了一些另类的凡人英雄形象,如电影《泰山》中的泰山和《风中奇缘》中的波卡洪塔斯等。影片《泰山》塑造了一个“野蛮人”英雄形象,它讲述了 “野蛮人”泰山拯救黑猩猩家族的故事。影片中的泰山是一种理想化的英雄,他维护的是动物的利益而非人类的利益。在他身上渗透了凡人对自我身份的关注和充满民主与自由精神的选择。电影《风中奇缘》则塑造了一个少数族裔女英雄形象,它讲述了一个印第安女英雄以自己的行动化解部落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冲突的故事。影片中的女主人公波卡洪塔斯是一个真诚、善良、勇敢、热爱自然的女孩,她作为印第安人首领之女为了爱情奋不顾身地救下了白人俘虏庄迈斯,并用这种爱的力量成功地化解了印第安人与白人两大种族之间的仇恨。创作者将波卡洪塔斯塑造成与神灵有直接接触的人物,将传统英雄的神力转化为凡人英雄的精神力量,指引主人公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消费时代的美国动画电影英雄

随着后现代文化的崛起,美国社会进入了消费时代,消费主义、经济全球化、现代科技的发展使美国动画电影在价值观上进入了一个转型期。在21世纪的美国动画电影中明显地具有后现代文化的印迹,在英雄形象的塑造上也呈现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物质至上等明显的后现代特征。

(一)个人至上的英雄

受后现代文化影响,人们的英雄维度开始失落,追求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孤芳自赏式的粗鄙的快乐,不再崇尚奉献和为他人牺牲的精神,而是关切自身所蕴含的力量,从而导致了疏远他人、脱离社会、损害公德等严重后果。在这个时期的美国动画电影中塑造的多数是个人至上的英雄形象,主要包括放弃职责的英雄和“伪”英雄。派拉蒙影业2010年上映的一部动画电影《超级大坏蛋》,影片中的两位主角是因自己星球被黑洞吞噬而来到地球的外星婴儿。他们一个成为超级英雄――城市超人,另一个则成了与之作对的超级坏蛋。在两人的对战中超级坏蛋麦克迈打败了城市超人并利用城市超人的DNA创造出一个新的正义英雄太阳神。然而这个英雄却利用自己的超能力无恶不作,超级坏蛋麦克迈为了阻止太阳神的恶行成为城市的新守卫者。而作为人们心目中英雄的城市超人却以假死换取了个人的自由,实现了成为 “音乐超人”的理想。

此外,在后现代文化的影响下,一些道德上存在缺陷却意外成为英雄的“伪”英雄形象也成为美国动画电影的热点。如2011年上映的动画电影《飙风雷哥》中的雷哥和2014年上映的《鲨鱼黑帮》中的?W斯卡都是典型的“伪英雄”形象。《飙风雷哥》中的雷哥是一只生活在鱼缸中的宠物变色龙,他不安于现状幻想有朝一日成为一个伟大的英雄。一次旅行意外让他的美梦破碎,落在了人迹罕至的沙漠中,为了生存他艰难地穿越大漠来了美国西部一个边陲小镇,开始了自己另一段具有传奇色彩的生命旅程。为了能在小镇生存,他吹嘘自己是传说中用三颗子弹杀敌无数的英雄。当凶猛的老鹰袭来之时,仓皇逃脱的雷哥却阴差阳错地结束了老鹰的性命,这个意外使雷哥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成为小镇人们心目真正的英雄。《鲨鱼黑帮》中的奥斯卡是一个爱慕虚荣的、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声名显赫的大人物的海底无名小卒,他因欠债而被债主扔到鲨鱼常出没的水域。一场巧合使奥斯卡意外地成为著名的“鲨鱼杀手”,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名誉、地位和金钱。奥斯卡依靠谎言让自己成为一个伪英雄。雷哥与奥斯卡一样都强烈渴望被认同,他们并没有对偶得的英雄身份感到不安,而是选择维持着自己制造的谎言,将自己置身于公众的盛誉美赞之中。奥斯卡和雷哥虽然在开始欺骗了公众,但当危险来临之时他们还是理性地帮助公众解除危机,他们的英勇行为化解了道德上的缺陷,成为真正的英雄。

(二)反面英雄

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基本上都是善良、正义和勇气的化身,但在后现代社会中,由于人们自身欲望过多,焦虑、缺乏生活目标,英雄形象逐渐被抛弃,在动画电影中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反面形象,这些角色往往随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渐反转成为英雄。反面英雄形象也有很多塑造手法,在美国动画电影中主要以被他者认定的反面英雄、被自身欲望造就的反面英雄、被成长环境压抑的反面英雄三种反面英雄形象为主。被他者认定的反面英雄形象往往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无法选择自己的角色,他们在做坏事时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不得不以反面形象出现。如在2012年上映的动画电影《无敌破坏王》中的阿尔法,他是一个被他人认定的反面英雄角色,再如影片《超级大坏蛋》中的麦克迈,他也是影片中一个被认定的反面角色,起初麦克迈也曾想努力地融入群体成为一个正常的人,但屡次失败,他开始心灰意冷,觉得既然不能成为一个被认可的英雄,那就努力成为一个不被忽视的坏蛋。麦克迈最终因女主角的爱情实现了从坏蛋到英雄的转变。被自身欲望造就的反面英雄形象在美国动画电影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2009年上映的影片《鬼妈妈》中的卡洛琳、2008年上映的电影《科学小怪蛋》中的伊格尔和《勇闯黄金城》中的米高和杜鲁。他们具有本身并非英雄的共同特征,但当道德底线受到挑战时他们最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被成长环境压抑的反面英雄形象比较经典的是2010年环球公司上映的《卑鄙的我》,讲述了超级狐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53.html" title="档案论文" target="_blank">档案衤巢呋档猎铝恋墓适隆U獠坑捌堑湫偷囊苑疵嫒宋镂鹘堑亩衤持猿晌痘档笆窃涤谕晔钡貌坏侥盖椎娜峡桑淙晃说玫绞澜绲娜峡筛衤吵闪艘桓龇疵嫒宋铮刮瓷ナП拘灾械纳屏迹谧约盒卸赡芪<八说氖焙蛩笆苯辛诵拚钪瘴私饩热鲂∨ⅲ衤匙统晌嬲挠⑿邸Ⅻ/p>

公主的英文篇5

关键词:公共管理专业;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欢迎,也更具国际竞争力。为了培养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来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开设了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在这种背景下,黄淮学院社会管理系在下属的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及城市管理专业都开设了与专业相应的公共管理专业英语课程。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英语在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笔者结合自身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对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为公共管理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自2001年教育部要求高校开展双语教学以来,专业英语教学取得了公认的成绩,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双语能力的实用性人才,双语科研成果不断涌现[1]。但是由于公共管理专业本身的综合交叉性、科技论文的文风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等原因,使得公共管理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专业英语教学存在认识误区

在黄淮学院培养方案中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是公共管理类大三学生的专业限选课,36个学时,考核方式为考查,从课程性质来看学校对公共管理类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是由于学校对专业英语仍然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导致教师对教学目标设置不能准确定位,这也是制约当前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水平提升的根本因素。公共管理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学术研究和交流的能力,不仅仅只是学生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更强调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沟通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学中应当重点突出“专业性、应用性、交际性”。然而由于普通英语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考研英语挂钩,因此在高校普遍存在着仅仅将专业英语作为普通大学英语延伸的错误认知,很多教师对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不能准确的定位,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英语教学,如侧重对单词词组、语法、文章翻译及结构的讲解,而忽略对专业知识理论的讲解与分析,因而不能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获取公共管理国际前沿学术动态与成果的能力。对学生而言,由于学校及教师对专业英语存在认知偏差,因此在缺乏正确认知引导的情况下学生对专业英语的性质及重要性也往往认识不到位。一方面很多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和普通大学英语是同质的,目的只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并没有认识到学习专业英语的特殊目的。另一方面很多学生认为毕业后用到公共管理专业英语的机会很少,学习公共管理专业英语不如学习考研英语或四六级英语更有意义和价值,再加上是考查课,因此并不认可公共管理专业英语的价值,也普遍忽视对公共管理专业英语的学习,这也给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2.师资力量薄弱

在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往往由专业教师或普通英语教师承担专业英语的教学任务。由专业教师承担公共管理专业英语的教学任务时,专业教师由于不具有英语教育的背景,在教学中往往存在英语语言的障碍,突出表现在运用英语表达及组织课堂教学能力的不足,因此由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为专业英语的教学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语境,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若由普通英语教师承担专业英语的教学任务时,又会由于专业知识的欠缺而忽视对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侧重于普通英语教学,使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能力进行专业学术研究和交流能力的教学目标不能顺利实现。因此,不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普通英语教师在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疑专业英语师资力量的薄弱严重阻碍了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导致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教学内容相对落后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多数专业英语教师还不具备根据学生学情及教学实践积累而自主编写专业英语教材的能力和条件,因此大多数教师选择的仍是已经公开出版的相对成熟的专业英语教材,无疑这些教材将给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但是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完全依赖教材的做法容易导致教学内容出现相对滞后且缺乏针对性的问题。目前已经出版的关于公共管理专业英语的教材仅有4本,分别由李柱国[2]、顾建光[3]和李丹[3]三位教授编写出版。教材以英文文献的形式阐述和介绍公共管理专业英语学习的有关知识,内容主要选自国外公共管理相关的经典教科书、知名学者论著等。但是截至目前最新的教材出版于2013年,教材内容难免滞后于当前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再加上教师自身教学及能力的局限性,如果在组织教学中授课内容不能结合学生学情和需求及时补充有关公共管理最新学术动态与成果,或者公共管理最新热点问题的相关专业知识,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能实现通过专业英语学习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教学目标。

4.教学方法与手段僵化

公共管理专业英语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提高学生运用英语来进行学术研讨和交流的能力,这既是对以往所学专业知识的巩固深化,更是对学生专业科研能力的培养,因此该课程往往在公共管理类高年级学生中开设,黄淮学院统一安排在第6学期。由于公共管理专业英语大量专业术语及科技论文晦涩文体的存在使得学生学习难度大大提高,且大三的学生面临考研及就业的压力,对待公共管理专业英语这样的考查课往往学习态度浮躁,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对专业英语的教学存在认知偏差再加上教师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僵化的问题。如有些教师在授课中以传统课堂讲授法为主,忽略专业英语的“专业性”而侧重于对单词词组的掌握、文章结构的分析、英文语法的解析及文献的翻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在一些课堂练习中也仅仅注重答案的对错,并不深入讨论分析学术观点,使得专业英语教学与普通英语教学并无二致。还有的教师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也仅仅局限于课件、黑板这样的传统教学工具,使得课堂学习氛围沉闷而枯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5.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课程考核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量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激励。课程考核方式应当是结合课程特点,围绕课堂教学,针对学生学情而设计。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不太重视对公共管理专业英语考核方式的设计,在综合成绩中侧重于结果考核而忽略过程考核,侧重于对专业英语词汇、阅读与翻译的考查而忽视对专业英语听说能力的考查等,例如只采取从外文文献和英文书刊中摘取相应段落让学生做英汉互译的考试方式,这种仅靠一张试卷就评定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不仅没有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考察,更无法体现学生对公共管理专业英语的综合学习效果[4]。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得在课堂中不能形成很好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预期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无从谈起。

三、提升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路径探索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对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认知偏差是制约当前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水平提升的根本因素。只有纠正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的认知偏差,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与目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公共管理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是一门综合交叉性较强、语言应用与公共管理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它既涉及英语科技文体的一般特征和公共管理专业文献的语言特点,又涉及一定的专业内容及信息交流,因此在教学中应当秉承“用英语深化专业知识”和“通过专业学英语”二者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公共管理专业学术研究和交流的能力为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公共管理专业英语的“专业性、应用性、交际性”。同时,教学实践中也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公共管理专业英语的目的与价值,认识到公共管理专业英语的交际性和应用性。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雄厚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因此学校应为专业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创建有利条件。对专业教师面临的英语语言教学障碍,应当组织开展WSK-PETS5之类的英语短期培训,尤其是加强一些常用的课堂教学语言培训,提升专任教师双语教学水平。设立专项培训或进修资金,鼓励教师与国内外高校就公共管理专业英语的教学进行直接交流,及时获取国际公共管理学术前沿成果。对于普通英语教师,应当加强公共管理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公共经济学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普通英语教师和公共管理专业教师可以采取合作模式,共同承担专业英语教学任务,相互交流学习,以期弥补普通英语教师缺乏公共管理专业基础知识的缺陷,课堂中使其能够对专业英语课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与讲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优化配置教学内容

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和活动的选择对于学习氛围是很重要的。若能成功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便可大大提升学习动机及成效。因此,公共管理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既不应当局限于教材,也不应随意选取英文文献组成课程内容,更不能将公共管理专业英语变成以翻译阅读为重心的课堂。公共管理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应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在理论层面上,针对学生学情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教师应及时补充公共管理专业的最新学术动态,并结合学生需求选取公共管理的核心议题展开专题式的学习,围绕专题、主题,结合听、说、读、写、译在内的各项语言技能,开展综合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实践能力方面,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增加英文科技论文文体写作、英文演说、一般性会谈交流、求职简介等教学内容,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公共管理专业英语的应用技能。有条件的教师宜根据本校学生学情编写教材,便于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4.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公共管理专业英语课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公共英语向应用英语的过渡,由语言学习发展为信息交流,更注重语言的专业性、应用型和交际性。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必然导致学习内容枯燥、沉闷,且实践应用性不强。因此,公共管理专业应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施“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通过文章背景介绍、快速阅读、深度阅读、翻译精选、课后练习等环节的设计提高学生读写译的能力。通过TED等优秀英语视频观赏、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情景模拟、英文演说、自我介绍、电影配音等实训课程的设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既提高了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及有效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5.科学设计考评制度

好的考评制度应当能够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以大大提高公共管理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公共管理专业英语的考评制度应当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重点突出公共管理专业英语的“专业性、应用型、交际性”。在建构评价体系时,教师应把握以下原则: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进行多维度考评。如可将实训成绩、作业、英文演说等模块作为过程考核内容,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对学生能力进行多维度考查。平时成绩量化考评,惩罚性激励与奖赏性激励相结合。如考勤表现实行惩罚性激励,对旷课、迟到的学生进行扣分,对于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同学根据发言表现及时予以适当加分,最终考勤和课堂表现累积形成平时成绩,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能促使学生课下学习。

作者:杨珂 单位:黄淮学院

参考文献:

[1]康淑敏.从教学语言运用视角构建高校双语教学模式[J].外语界,2008,(6).

[2]王冠群.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

公主的英文篇6

关键词:公示语;英译;原则;功能对等

引言

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公共场所使用英文公示语的现象日益增多,这大大地方便了外国游客和商人的在华生活,然而,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发现,我国公示语的汉英翻译中尚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详见《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6月版《城市公示语英译现状及对策》一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教授戴宗显先生就曾指出:“公示语的翻译虽然区区几个字,绝不是任何学过外语的人都熟悉的。”公示语是国际化都市及国际旅游目的地语言环境、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示语的任何错译、滥用和误解都会导致不良的国际影响,因此,探究公示语在英译的过程中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与深渊社会意义的问题,同时也是刻不容缓的一个问题。

一、 公示语与公示语翻译及其现状

我国的翻译理论研究源远流长,从严复先生的“信、达、雅”到傅雷的“神似”、钱钟书先生的“化境”,都在国内外翻译界产生过强烈的影响,对我国的翻译实践发挥着积极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他们所提出的标准都是针对严肃正式的翻译而言,对于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应用文体却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城市的标识、指示牌、路牌、标语、单位名称、通告等统称为“公示语”,其应用相当广泛,涉及政府机构、商业服务部门、企事业单位、公共交通行业、公共管理机构、体育休闲场馆、医疗卫生机构、大中小学、旅游景点等接待、服务海内外宾客的机构和部门。

公示语英译为“signs”或”public signs”。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实际就是基于公示语英译特殊语境和特定功能、特定受众的心理状态和行为需求进行特定信息或文本的功能对等、转换对应的运作。

国内不少学者对公示语的英译做过研究,但大多主要集中在研究公示语的功能特色和语言风格之上,在公示语的翻译方面则主要集中在现状分析、纠错和改译,基于此,笔者尝试提出公示语英译的四条原则,以期能为我国城市公示语英译的规范化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 公示语英译原则

德国翻译理论家凯瑟琳娜・赖斯和汉斯・威米尔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目的论,根据这一理论,翻译应遵循以下三条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目的法则认为整个翻译过程,包括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选择,都是由翻译行为所需要达到的目的所决定的。连贯法则是指译文必须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能够让译文读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忠实法则要求原文和译文中必须存在某种对应关系,但并不要求原文和译文在内容上一字不差。

以翻译学理论和语言学基础理论为依据,笔者试探性提出公示语英译四个原则:借译,统一,功能对等及简洁易懂。

1.公示语英译的“借译”原则。

公示语是应用文体,英译须以读者为本,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让外国朋友一看就懂,真正达到对外交流和宣传的作用。虽然中国和外国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传统,中英两种不同的语言代表各自不同的文化,但公示语是全球性的,汉语公示语基本上都能在英语中找到相同功能的公示语。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套用译入语中现有的习惯说法,用译入语读者能接受的惯用表达法来传达原文信息,使读者不至于产生太多的语言陌生感,这就是所谓“拿来主义”原则,或“借译”原则,即在翻译时尽量借用已有的规范的公示语译文。

很多公示语在英语中已有约定俗成的形式,为英语国家人民所熟悉和接受。因此,借用英语中现有的公示语,应当是公示语英译的首选方法,或者说是公示语英译活动“不是方法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残疾人通道”,“Handicapped Only”就是现成的、标准的英语公示语,大可不必“舍近求远”,应该发扬“拿来主义”精神,拿过来就是“译”了。类似的实例还有很多,如:

Don’t Walk. 禁止通行

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 请勿践踏草坪

Public Toilet. 公共厕所

Underground. 地铁

2.公示语英译的“统一”原则。

将“统一”确立为公示语英译的一条原则符合公示语语言风格的要求。“严格的规范性和标准性语汇”(戴宗显 吕和发, 2005)是公示语的一大语言特征。英译公示语满足的是旅游者、社会公众的社会行为和心理需求,提供的是一种信息服务。如果公示语的译名不统一,译语读者接收到的信息可能大相径庭,那样,不仅是读者难以分辨该译名所指向的真实目标,译者提供信息服务的目的也难以实现,甚至还会带来不良的国际影响。

之所以将“统一”确立为公示语英译的一条原则,是因为国内公示语英译中确实存在不统一的现象。标识、指示牌等的翻译我们可以用“借译”的原则,借用国际通用译名,但是单位名称、路牌等的翻译就很难在英语国家找到现成的译名,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公示语英译不统一的现象比比皆是。译名不统一现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一个目标同时或前后有几个译法,Chen Clan Academy,Chen Lineage Hall,Ancestral Temple of the Chen Family,chenjiaci ,这四个英译名字都来自广州市同一个景点“陈家祠”,众多的译名不仅让老外困惑,就连当地市民也犯迷糊;二是指同一类型的目标有几种不同译法,典型的是路牌和街道名的翻译,由于缺乏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有的音译,有的意译,同样是街道名,同一个城市里会有“Kangfu Road”,“Wuyi Lu”, “Xiufeng Street”,而“厕所”一词,也会有WC ,Toilet,Lavatory,Restroom等不同译法。

公示语英译过程中广泛存在的无序、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是我国社会用语文明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引入相关的管理。相关部门应尽快设立翻译资格认证机构和译文权威审定机构,组织编撰出版权威公示语英译对照标准文献,反对外使用的路标、广告、印刷品等必须送审,译文确定通过后方可公开使用。

3. 公示语英译的“功能对等”原则。

美国翻译理论大师尤金・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他指出:“所谓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自然地对等再现原文的信息。”即“译文在译语读者中所引起的效果应等同于原文在源语读者中引起的效果。”他把语言与文化看成两个密切相关的符号系统,其理论实质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所寻求的应当是意义上的对等,而不是字面上的统一。译者应当在不同的语言与文化之间,通过寻找翻译对等语,以恰当的方式重新组织信息的形式和结构。

英国著名翻译家New mark (1981)讲语言的功能分为三种,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onal function)和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其中呼唤功能型文本指的是能够感染读者并使其“获得信息”的所有文本。公式与文本最直接的目的是在引起读者注意的前提下,将信息传达给读者,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记忆,继而让读者采取行动――按照公式语的指示去做。由此可见,公示语文本应属于呼唤功能型文本。

在翻译公示语时,译者应力求准确传译公示语的呼唤功能。如果不能将公式语的呼唤功能完整如实的传译出来,那么该公示语的翻译就是失败的。因此,译者必须在分析汉语公示语的字面意义的基础上,探究其语用意义,也即原语的功能意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公式与翻译的目的。而事实上,除了一部分很有名族特色的公示语外,汉语公示语基本上都能在英文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英文公示语。不过,要找到有着相同功能的英文公示语,要求译者有着深厚的英文功底,切不可望文生义,生搬硬造,应该首先在记忆里搜寻对应的英文公示语,如果没有搜寻到,就要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向母语为英语的外国朋友请教。如“营业中”在英语里不是“in business”,而是“open”;商店里的“打八折”不是“80% discount”,而是“20% off”。

遵循功能对等的翻译原则,还应考虑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语言表达上也必然存在差异。在翻译公示语时,应透彻理解文字里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力求更好的完成从原语到译语的转换。在翻译“桂林山水甲天下”时,广东省云浮市外事侨务局的吴伟雄认真分析了疑问读者的文化习惯,将英语中家喻户晓的谚语“East or west,home is best”稍加改动,变成了“East or west,Guilin landscape is best!”。该译文不仅符合疑问读者的文化习惯,又将原语的功能意义完整地传译到了译文中,堪称绝妙。

4. “简洁易懂”原则。

公示语翻译中,“简洁”是指译文精炼、简洁明了,不含晦涩词语和复杂长句,“易懂”是指英译文的可读性,易被英语人士理解,尽量避免使用中式英语。这一原则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示语的翻译尤为重要。汉英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其结构也不相同。汉语讲究韵律对仗,而英语简介直白,公示语通常语汇简洁,措辞精确,只要不影响公示语准确体现特定的功能、意义,仅使用实词、关键词、核心词汇,而冠词、代词、助动词等就都可以省略。因此,在进行公示语翻译时,译者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参透原文,全面把握原文要表达的语用含义以及公示语的功能,只要把握住原文所隐含的深层意义,就可以将一些繁杂多余的信息神略掉。如汉语里常有“xx 是我家,清洁靠大家”这样的公示语,若直译为“xx is my home,its cleanness depends on everyone”,译文不仅嗦,而且让外国人难以理解。实际上,这一公示语可以直接译为“Keep our city clean”,外国人一看就懂。在很多景区我们都可一看到一些提醒游客保护草地的公示语,如“小草说,我也有生命,请勿践踏我”或是“茵茵绿草,踏之何忍”,与其译成The grass said:I have life,so don’t tread on me 或是 Please show mercy not to tread on the grass ,倒不如直接译成Keep off the grass 更为简洁易懂。

以上论述表明,在特定的语境中,我们应该删繁就简,遵循“简洁易懂”的原则,不必拘泥于形式,也就是说,在有些情况下,“简洁易懂”比“忠实原文”更为重要。只有使译文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只有让英语者一看即懂,译文才能达到对外交流和宣传告示的最佳效果。

三、结语

公示语翻译是一项涉及面甚广的庞大工程,他的重要性及其影响之大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不仅仅是翻译技巧的问题,还包括人们的认识问题。很多人认为只要会外语就会翻译,自己要会翻译就会公示语翻译。由于公示语的语言功能有其特殊性,固有的翻译原则并不能很好地指导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因此,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公示语翻译的借译、统一、功能对等及简洁易懂四原则,以期能为我国城市公示语英译的规范化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选取了大量实例,初步证明了这几条原则对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切实可行性。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国际交流的加速发展,公示语汉英翻译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其翻译理论也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期待业界对公示语汉英翻译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戴宗显 吕和发. 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 以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为例 [ J]. 中国翻译,2005.

[2]贺学耘. 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及其交际翻译策略[ 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

[3]刘法公 徐蓓佳. 公示语汉英翻译原则的探索[ 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

[4]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 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5]赵湘. 中英标识语的文化差异与语用翻译[ J]. 外语教学,2006.

公主的英文篇7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语言文化

大学公外的英语教学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英语学习策略为主要教学内容,融合了多种先机教育模式和教学手段在内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大学公外英语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使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这样可以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流中进行英语沟通和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重要途径,外语的教学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以便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在Language这部著作中,美国的语言学家Sapir写道:“语言的生存一个文化环境的载体,不能脱离了社会传承的信念和精髓。”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如果对对方的文化不了解,那么就不用很好地运用第二种语言进行交流,所以在大学公外的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备重要。

一、有关语言和文化关系的概述

在《原始文化》中,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泰勒曾经对文化做了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含了人类的民族信仰,文化知识,风俗习惯,艺术活动和法律理念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同时文化的创作和语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的发展变化都会对文化的变化起着明显的影响。对于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在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Linguistics一书中,古德诺夫曾经这样做过阐述:一个社会群体的语言是这个社会群体的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关系就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是学习文化的重要工具,人们只有在学习和运用中才可以获得文化;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的体现,语言的本质属性就是人们进行社会交流和交往的重要工具,语言和社会之间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就是说,因为语言是一种文化信息的载体,所以在社会交流中使用的语言就会体现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这种民族文化的独特本质属性决定了人们对于语言的理解和使用方式。语言和文化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语言的薛义过程就是学习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文化的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过程。

二、大学公外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全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主要是指本族语者和非本组语言之间进行的一种社会交际活动,也可以指任何具有语言和文化背景差异的人群之间的交际,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本族人群和非本族人群在社会交流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文化背景的差异所带来的一些列负面的影响,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过程顺利进行。

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的培养是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这是一种很有必要的英语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标是为了解决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因为文化背景差异而造成的种种问题。

三、大学公外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为了培养并提高公外学生的英语跨文化意识,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外语教学手段和模式。如果学生可以长期接触英语的本族语言,又经常和本族语言使用者之间进行大量的沟通和交流,那么对于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然而,鉴于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还没有具备这样的语言环境优越条件,所以英语课堂的教学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英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有限的英语课时来丰富英语的教学材料,把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播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作为大学公外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英语词汇教学中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中英两个民族的词汇内涵之间有着相似但又有差异。在英语词汇课堂的教学中,学生既要学习词汇的表面含义,同时又要了解词汇的内在含义和词汇的固定搭配使用。有些词汇的汉语意思非常接近,但是文化内涵却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在使用嫦娥号上出现了错误就特备容易造成误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进行。比如像“Christmas”“thanks”“motel”“branch”“privacy”这些都是极具西方文化生活习惯,风俗习惯和价值理念,生活方式的词汇。一些颜色和动物的词汇就可能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会具有不同的文化象征意义,比如词语“owl”,在西方文化中就是智慧的一种代表,但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猫头鹰看成是一种不吉利的象征,因为认为猫头鹰难听的叫声会给人们带来灾难。所以,英语教师在词汇课堂上要对词汇的这种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狂乱文化交际的敏感性,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英语语法教学中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还体现在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概念,句法结构和篇章结构上的差异,体现了中西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在英语语法上,英语常常是以核心句和中心词为中心进行层层展开,结构严谨,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但是,汉语句法结构就显得特备松散随意,主要是意合为主。其次,汉语中语句较少使用被动用法,体现了中国人以个体为中心的习惯性思维,习惯主动式的表达方法;而英语句子中较多使用被动态,体现出英语民族对客观和逻辑多加重视的思维方式,以显示观点公正不受主观因素左右。在时空表达方式上面两个民族也有差异。此外,在表达时间地点的方式中,中国人习惯由大到小,而讲英语民族则习惯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恰恰相反。在日常生活里,中式英语在学生的英文表达中经常出现,往往在和外国人交流沟通时带来不少麻烦。因此,在英语语法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不应该只拘泥于单词及语法,还可以采用全篇分析,注意文章的前后衔接,对作者的背景和写作风格及写作手法也应给予相应的解释,这有助于了解英语语言的特点及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同时也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能力培养。

四、结语

在大学的公外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美的文化,加深对于语言本身的理解和掌握,从事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英语教师应该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技巧。

参考文献

[1]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01).

公主的英文篇8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问题;对策;新体系

中国的高职教育从最初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或中职教育的“发面馒头”,逐渐发展成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教育类型。公共英语作为高职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肩负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任,以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涉外交际能力不断提高的要求。与高职专业教学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相比,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发展则显得有些滞后,同时也落后于基础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弱化了其服务专业教学的功能,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公共英语教学目标错位,未能充分体现高职特点职业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将来工作过程中的交际能力。目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被看成是孤立的公共基础课,大部分学校只开设通用基础英语,与学生的专业和将来的工作岗位缺乏紧密的联系。政府主管部门以通用的英语能力作为评价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标准,并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进一步强化。高职公共英语的实际目标与高职教育的总体目标错位,高职的职业特点未能充分体现,就业导向的培养目标未能显现。

过分注重基础,未能考虑学生的就业需求受esp理论的影响,现行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大纲把公共英语教学分为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个阶段。英语的基本语法等在高中阶段已全部学完,把整个高职阶段的英语学习全放在“打基础”上,显然有很大程度的浪费。从港澳及一些国外大学的经验来看,外语课程都是直接为专业学习服务的,鲜有纯粹“打基础”的外语课程。事实上,esp与egp的语言表现形式并没有差别,差别表现在学习者的需求不同,教学目标不同,从而导致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不同。因此,应根据高职学生直接面向一线工作的就业需求,直接开始与专业相关的英语学习。

应用性不强,学生不能用英语进行交际目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现实教学条件的限制,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以阅读教学为重点,以语言知识的讲解为内容,以应试为目标,学生可能通过了各种考试,但不能用英语进行交际,学而不能用。另一方面,学生所学内容基本与将来工作缺少直接关联,即使少量有语言天赋的学生经过自己努力具备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用英语进行日常的交流,但不能用英语很好地完成工作中的交际任务,学而不致用。

应试倾向严重,难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在管理层面,由于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官方背景,以及在不同院校间的可比性,各高职院校的领导都把该考试作为学校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检测手段,进而片面强调考试过级率,使得全国范围内英语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在教学层面,一方面,迫于领导和学生的压力即英语证书和毕业证挂钩,不得不进行应试教育,另一方面,对高职的属性认识不够,也不知道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只能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以讲解语言知识为主,阅读以外的能力训练非常薄弱,基本不涉及语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对策

(一)重点课题

职业性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遵循“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高职以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办学方式,以工学结合为培养模式,功能定位于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的对象具有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因此,作为高职重要基础课程的公共英语,必须摆脱本科公共英语学科知识结构的影响,把职业性作为改革的方向,最终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不一定系统反映语言科学的知识体系,但必须反映工作岗位的要求和职业发展的需求。

实践性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实现方式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好英语是为了以后的交际实践,而交际能力也必须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也与实践紧密相关。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实践性表现为三个层次:首先,日常教学要从以语言知识的讲解为主转变为以语言技能的训练为主;其次,课程内容应能反映将来的工作岗位和职业发展;再次,要逐步创造条件,把英语课堂转移到实训室、车间,把英语与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公共英语教学的“工学结合”。

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目标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同样应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又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一个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应具备专业、方法及社会三方面的能力。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目标基本局限在专业能力范围内,应在此基础上完善工作过程中的应用能力,并加入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就是说,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新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学习英语的能力以及用英语与人交流的能力,总之,是培养一种综合能力。

高职公共英语的评估体系应能满足上述要求因教学评估对教学本身有非常强的反拨作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估体系。在宏观层面,应逐步整合和完善目前的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各种行业英语考试以及国际证书考试,建立一个系统的职业英语证书体系。该证书体系应能反映工作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要,并且强调应用,以综合能力为考试内容。在微观的学校教学层面,应以形成性评估为主,辅以终结性评估,并逐步过渡到真实性评估。

(二)基本思路

继承高职公共英语教育属于广义的英语教育,在进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中,广义英语教育的成熟理论和经验都应该继承。在实践层面,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探索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本身的规律,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也有很多积累,这些宝贵的经验也应该继承下来。

借鉴教育部先后在2001和2004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从国家层面对基础阶段和本科阶段的公共英语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这两个纲领性文件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思想,极大地促进了相关阶段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可充分借鉴其合理内核。

创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最核心的思路应该是创新,也就是如何把已有的职业教育理论用于英语教学,突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职业特色,满足社会需求。高职公共英语教育目前最迫切的是摆脱本科学科体系的影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与本科公共英语课程相比,其课程内涵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结构,具有职业定向性的特点。

(三)十大要素

突出职业特色专业的职业属性是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最本质的特征。高职教育是一种与本科教育并行的教育类型,而不是本科教育一个低级的层次,高职课程与本科教育根本区别在于职业特色。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反映其职业特色,可以从课程设置、课程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得以体现。课程设置为职场英语、行业英语、专业英语三个阶段,课程组织以工作流程为基本方式,教学方法则要重视教学做的一体化。

突出应用能力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高职学生学完英语后不仅仅是要通过考试,更重要的是能够用英语进行交流。二是高职的职业定向性特点决定了高职公共英语不是培养通用英语能力,而应是完成工作过程中的英语沟通任务。因此,高职公共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可概括为:在保证一定阅读、翻译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工作过程中的听、说、写的能力,同时考虑一定的英语学习策略、交际策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兼顾层次差异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切忌“一刀切”。各个学校不同专业对英语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殡葬专业对英语的需求会不同于国际贸易专业。各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各专业与英语的“相关度”,确定公共英语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根据目前高职学生的来源和去向,可基本把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分为四个层次,基本对应高职学生四个主要的去向即技工、技师、学士、硕士。

协调各级教学在层次上,高职是普高和中职的高级阶段,在将来有向专业硕士甚至专业博士发展的可能;在类型上,高职与本科并存,部分高职学生有转入本科的需要。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育必须协调高中、中专以及本科的英语教学。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育对职业高中和职业中专的英语教育知之甚少,与本科公共英语教育的衔接问题也基本上没有学校考虑,需要所有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师关注。

完善评估体系 日常评估应从以终结性评估为主转变为以形成性评估为主,适当融入真实性评估的元素。作为全国统考的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要改测试语言知识为主为测试语言应用能力为主。在此基础上,丰富高职公共英语证书体系,鼓励高职学生分阶段考取英语应用能力证书、国际商务英语证书、各行业的职业英语证书以及各职业的国际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该评估体系引导高职学生关注英语学习的过程,关注英语的应用及与职业的关联。

完善学习内容目前还在使用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大纲,没有涉及跨文化交际、语用和自主学习的内容,而这几项内容目前已被公认为英语学习所必备的。因此,改革后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除包括基本的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和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外,还应适当考虑交际技能、跨文化技能和学习策略的内容,以保证高职毕业生能够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际,并培养良好的英语习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英语掌握必要的工具。

学时与学分制学年制的高职英语课时的设置已不能满足高职现状的要求。一方面,各专业与英语的相关度差异大,统一的学年安排不能满足各专业的个性需要;另一方面,高职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半工半读的模式保证不了集中学习的时间。因此,高职公共英语的学时应该由各专业与英语的相关度确定,各高职院校也要逐渐从学年制转向学分制,以与模块化的课程设置以及“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相适应。

信息技术及教学模式 目前信息技术是学生日常交际的一部分,也是学生今后工作的内容之一,已被证实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因此,改革后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应融入信息技术的要素,在现有“大班授课与小班操练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等模式基础上,探索出更符合高职实际的基于信息技术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

师资培训与专业教学相比,高职公共英语师资本身比较薄弱。改革现有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弊端,也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因此,师资培训是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能否启动和成功的关键之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以及企业技师一起,构成“双师”结构的公共英语师资队伍。由三方共同设计课程,但由语言教师讲授,从而保证公共英语教学能与专业紧密融合。

中国背景与国际趋势作为国际沟通工具的英语,其使用环境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在过去,英语教学侧重学习外国文化、技术和管理,教学内容的背景多发生在国外,现在则以毕业生在国内与外籍同事或与外商沟通为主。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转型之中,许多中国企业正积极到海外开疆拓土。因此,高职公共英语的改革应根基于中国背景,同时要考虑到国际产业的发展趋势对中国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新体系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积弊较多,其受众很广且地位重要,所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出路应是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改革,而不是局部的修补。相信在各高职院校的共同努力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问题能有效地解决,并建立能符合新时期高职教育需要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新体系。当然,不同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全面改革或逐步推进的方式。笔者所在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从2007年开始进行职业外语教学改革,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受到了学生、教师及学校三方的高度肯定。表1是该校所创立的公共英语教学新体系,其特点是能比较好地把上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70-73.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9.

[4]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5]杨生斌.工学四合:工学结合的深化与系统化[j].教育与职业,2007,(27):26-27.

[6]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姜大源.基于教育类型定位的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索[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1-2.

公主的英文篇9

关键词 多媒体;高职高专;公共英语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104-02

最近几年,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已经被普遍地应用到英语教学当中。跟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工具相比较,多媒体技术在影像、声音与信息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英语课堂教学当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激发起来,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教学效果明显增强。本文在探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阅读、听力与口语等方面论述多媒体的互动性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1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

经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比较差,主要表现在:学习不够积极,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写、读、说和听的能力比较差。在学习态度上,虽然大多数学生都明了学习英语知识的重大意义,但是投入的学习时间过少,大部分的学生都只是在课堂上学习英语,他们仅仅是比较被动地听课、做笔记和做课后作业。在下课之后实施拓展性学习英语的学生太少了,比如观看英文的电影、听英文的广播、阅读英文的杂志等,大多数学生不具有主动性。

学生缺少主动性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英语水平比较差,另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这是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讲解作为主导,学生是无法参与的,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灌输的状态,因此失去学习的兴趣,学习英语缺少了主动性,从而大大削弱了教学的效果。高职高专的公共英语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最终目的。然而因为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不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传统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只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想要在实践当中应用英语知识是比较困难的。结果是不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更不能够为社会培应用型的英语人才。因此,需要改进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全面改进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可以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体。

2 运用多媒体的互动性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多媒体可以集视频、声音、图像和文本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且具有形象、生动和直观的特点。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当中应用多媒体,可以给学生创设逼真的语言环境,使教学资源不断地丰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2.1 口语教学

实践当中应恰到好处地应用英语,这就需要教师坚持以实用为主导的原则,在夯实学生基础的过程中,重视提高学生在实践当中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尤其是重视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解决一些涉外业务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英语是一种用来交流的工具,倘若英语语言只“输入”而不“输出”,那么是永远也学不好的。在实施英语教学的时候,学生运用英语来交流的环境是比较缺乏的,运用英语口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也是不多的。由于英语水平比较差,大多数的学生不愿意开口,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应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时间长了,语言缺少锻炼的机会,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也渐渐失去了兴趣。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口语交流环境。多媒体具有声像和图文并茂的特性,因此,它能够模拟真实的英语口语交流环境。在这种真实的交流环境当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得到提高,教师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这种互动性的英语口语教学,能够使学生相对轻松地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

2.2 听力教学

传统意义上的听力教学是教师使用录音机放磁带,而后由学生去完成有关的英语练习题目。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这种练习听力的形式失去兴趣,进而产生厌恶的情绪,最终不能够有效地提高听力能力,这对听力教学造成阻碍。跟传统意义上的听力教学作比较,多媒体能够以声像和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达听力的内容,这种形式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声像与图文并茂的形式可以为学生创设逼真的语言环境,有助于学生的参与,提高教学质量,大大改变传统教学比较枯燥乏味的现状。此外,运用多媒体激发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原先比较难懂和比较抽象的英语学习变得生动和形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记忆能力。实践证明,对于一样的英语学习内容,跟前者相比,后者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因此,在进行听力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大量的英文影片,选录英美国家电视台和电台的节目,比如美国的VOA和英国的BBC,以此充当听力教学的素材。

2.3 阅读教学

传统意义上的英语阅读教学一般是由教师讲解文章当中的短语、词汇和一些难点、重点的句式,学生仅仅是比较被动地做笔记。这种教学方法常常能够使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从而失去阅读的兴趣,不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的时候,由于多媒体具有互动性,因此,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把跟阅读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如讲解New York: The Big Apple,教师在教授之前,首先应用多媒体把纽约的白宫、百老汇、女神像和城市风光等有关的背景知识展现出来,这样可以把有关纽约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阅读的课文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可利用网络下载一些应用英语的国家的文化背景资料,以供学生阅读。这样不但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且也能够使学生更多地关注英语文化,提高学习英语的有效性,最终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结语

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当中应用多媒体,它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它可以全方位地展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然而,怎样才可以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得恰到好处,最大程度地发挥多媒体的互动性,改善教学效果,这是有些难度的。实践证明,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不可以过分地依赖,以真正地促进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效果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马颖,扬少双.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3(2).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公主的英文篇10

当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这对以高职英语课程为载体实施通识教育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学生以考级为目的而学,教师以提高学生过级率为目的而教。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上公共英语课的最大目的就是通过英语级别认证,能顺利毕业,并且提高找到好工作的几率。对于老师而言,面对学校过级率的压力,英语教学也就成为提高学生过级率而采用的手段。同时由于大班上课,教学工作量大,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没有时间和条件引导学生学习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事实上填鸭式教学和应试技能训练就成了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核心内容。(二)英语教师知识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制约。在公共英语课程中开展通识教育,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跨学科知识和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大部分英语教师主要从事语言学和英语文学专业,对其他专业并不熟悉,因此公共英语课往往就是纯语言体系课程,就语言讲语言,难以将语言知识和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从而使得通识教育理念的实施功效大打折扣。

二、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开展通识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课程设置的优化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学习策略,掌握英语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技能,并且习得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根据这一目标,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在设置上就要改变传统的清一色综合英语类课程的局面,弱化各种等级考试产生的负面影响,充分考虑对学生进行相关职场知识和文化知识的传授以及文化素质的培养,同时加大开展选修课的力度,开设各种既有深度,也有广度的英语后续课程,强调通过大量的自主阅读来提高词汇量和丰富多学科知识,鼓励学生模拟职场情景,锻炼用英语解决职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模式的转变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学习策略,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技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注重个体特点,使学生的个体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就进行了此类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公共英语课程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中都有一项MiniProject(微任务),这是本单元主题的后续拓展,先由教师制定出初步的主题任务,并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探讨完成该任务所需的相关学习资料和方法,然后由学生小组课后完成。学生课后查找相关主题资料,设计方案,最后由一人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向全体同学全英文展示。这一活动自开展以来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要查找翻阅大量各类书籍(不仅仅是英语学习材料),涵盖的信息面较广,涉及的信息量较大,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学习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体会如何与他人协同合作,为成为“和谐发展的人”打下基础。

(三)师资队伍的提升

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英语教师作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通识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是决定其功效成败的关键。首先,树立通识教育理念,张寿松认为通识教育的顺利实施首先必须让教师对其有所认识,特别是对通识教育的意义与目的及其功能有个充分的了解和认知。其次,由于通识教育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这就对教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优化知识机构,具备丰富的多学科知识。再次,加强职业修养,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亨利•罗索夫斯基指出:“作为起模范带头作用的教师也是通识教育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一个具有高标准和善于关心人的教授在道德行为方面肯定会教给学生更多的超过授课时限的东西”。因此,只有当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影响时才能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