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的来历十篇

时间:2023-04-10 17:30:05

年夜饭的来历

年夜饭的来历篇1

除夕夜吃年夜饭来历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家庭宴会。年夜饭又称团圆饭。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圆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关于年夜饭来历的传说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故事。其中,流传的比较广泛的,是一则关于人们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年”的故事。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头如狮子身如壮牛的凶恶怪兽,到了冬天山中的食物稀少了,便要跑出山来闯进村子,见人伤人,见畜伤畜。因此一到冬天,人人惊恐,村村不安。大伙儿只得搬到远远的地方去逃避“年”的伤害。时间长了,人们发现“年”虽凶猛,却也害怕三样东西:一是鲜红的颜色,二是明亮的火光,三是巨大的声响。于是大家商量,只要家家都具备这三样东西,“年”就一定不敢进村了。防御“年”进村侵袭的日子,家家户户照样挂上红色木板,点着火堆,通宵敲敲打打,“年”不再出来危害村民和牲口了,第二天便也相互道喜设宴团聚一起吃饭,欢庆平安。人们认为年夜饭还有逐疫、驱邪、健身的意义。全村的人聚在一起,为驱逐凶兽获得的胜利互相祝贺道喜。

除夕夜吃年夜饭注意事项1、皆围着桌吃饭,不分长幼皆一起吃,在家的成员一定要等到全家到齐了才可动筷子,也要为未能回家吃团员饭的家人摆碗筷,寓意合家团圆,幸福美满。

2、年夜饭不要吃得太快,每样菜最好都要吃一口,因含有吉祥意味,所以在年夜饭中是不可少的,如:芥菜要一根一根从头吃到尾,预示年首才能长长久久。菜头表示好、彩头。全鸡象征全家福。吃鱼丸、虾丸、肉丸,乃指三元及第之意(即状元、会元、解元)。

3、餐桌上唯有鱼不能吃,表示富裕和年年有余之意。

4、如果你家中供奉神灵等,要记得在除夕的晚上饭后二十三时上头炷香,这是敬拜神灵,祈求期盼神灵在新的一年会保佑自己和家人行大运,吉祥如意,平安健康。

5、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6、如果长辈给晚辈添饭加菜,若吃饱了不想要,不能说“不要”,而是说“有了”。

7、如果个别茶果吃完了,要说“吃兴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说“没有了”。

8、年夜饭就餐前,必须要先要准备供品祭祀祖先。

除夕年夜饭食物1、馄饨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2、饺子

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中国的边远地区了。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3、长面

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和北方吃的“乌鸦头”、“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后开始用案板擀面,才逐渐有了长面、短面、干面、素面、荤面、挂面……

年夜饭的来历篇2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除夕来历简介知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除夕来历简介知识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于是以后人们就用火药做成了红色的爆竹,开始在除夕燃放。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传统的习俗1、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2、压岁钱

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除了长辈送小儿“压岁钱”之外,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3、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4、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除夕各地饮食文化旧时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个炒菜。

陕西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为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

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

湖北东部地区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为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是鱼糕、肉糕、羊糕;“三丸”是鱼丸、肉丸、藕丸。

哈尔滨一带一般人家炒8个、10个或12、16个菜不等,其主料无非是鸡鸭鱼肉和蔬菜。

赣南的年夜饭一般为12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为“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彩,以鸡鸭鱼肉及各种蔬菜为主。

江西南昌地区一般十多道菜,讲究四冷、四热、八大菜、两个汤。

苏州一带,餐桌上必有青菜(安乐菜)、黄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恳恳)。

年夜饭的来历篇3

2022年过年能去饭店吃年夜吗 对于过年能不能去饭店吃年夜主要看你所在的地区的固定,毕竟时下情况特殊。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每年最后一天)的最后一餐。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

2022年年夜饭什么时候吃 年夜饭多是在除夕的时候吃。

年夜饭是每每春节来临的时候大家必会做的事情,多是在除夕哪天吃。

因为所处的年代不同的缘故,在80或者90年代,或者更早的时候,一般逢年过节,亲朋好友都是要聚在一起和长辈团圆的,而且平时大家都比较忙,好不容易聚在一起,所以就会互相聊天谈话,那么最后就要吃顿团圆饭了,以前那个年代人们也是有进饭店吃年夜饭或者团圆饭的,只是占比较少的人数,因为普遍收入都不高,所以只有很少的经济条件好的人家,可以上饭店吃饭了,而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人们的工资都挺高的了,上饭店下饭馆都属于很平常,很普遍的事情了,而且现在随着社会改革开放,都搞经济效益为第一,饭店的饭菜也不太贵,还打折出售,有很多优惠,所以就有了现在饭店里争相订购年夜饭的现象了。

年夜饭去饭店吃合适吗 视情况而定。

年夜饭的来历篇4

重要的习俗1、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2、传统座次

按照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如果是请客,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3、守岁

守岁的习俗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晋朝人周处《风土记》中说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馈送年节礼物,称为“馈岁”;相互宴请,称为“别岁”;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这是现今看到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但这时守岁似乎还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岁成为全国的共同年俗。

4、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5、隔年饭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

6、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0xx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7、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禁忌1、灯长开不关

除夕晚上睡觉的时候,是不能关灯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关灯。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不论是否守岁,屋里的灯都不要关,要彻夜不灭,寓意来年前途光明。

2、忌吃药

正在服药的病人,如果可能,最好是暂时停药,家里年前煎过的药渣也倒掉,不要留下;据说这样才有利于来年的身体健康。

3、吃饺子不能说话

到晚上11点左右,开始下饺子。第一锅饺子出锅之后,却不能吃。饺子一出锅,还是和小年夜一样,先得摆供台。与此同时,由长房长孙挑鞭,次子点火,在自家的大门外燃放爆竹。一挂鞭放完,全家进门,按照大小依次给长辈磕头,然后开始吃饺子。吃饺子的时候不许说话,不许矗筷子,即使自己已经吃完了也不能随便站起来离开。

4、不汲水

过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黄昏前“封井”,给水井加上木盖,供奉糕点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开盖复用。

5、忌倒污水、倒垃圾

据说,随意乱倒污水、垃圾,乱丢杂物,随地便溺的话,不小心就会溅洒到神灵身上,如果神灵恼怒的话,就会降祸到人。

6、进餐忌讳有人来串门

正式进餐时,非常忌讳别人来打扰的,特别忌讳有人来串门,因为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人不得安宁。

7、不能动“鱼”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8、忌过早睡觉

守岁,其实就是在除夕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守岁”的意思是要守住一年中的最后一天。

年夜饭的来历篇5

庆祝活动1、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3、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4、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除夕的别称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除夕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除夕和春节的区别广义的春节包括正月和除夕,过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都是指同一天。而特定意义的春节指的是大年初一,也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大年夜就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晚上,通常设在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为大年三十。这一天在古时候称为“岁除”,又叫“除夕”。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往往通宵不眠,俗称守岁。

年夜饭的来历篇6

贺岁片,由来已久,最早是由香港传至内地。每到岁末,香港演艺圈内的明星们都会自发凑到一起,不计片酬地拍几部热闹又喜庆的电影来献给观众,既娱乐大众又图个吉利。时至今日,贺岁片《东成西就》还在我的硬盘里存着。而内地首部贺岁片,当属1998年冯小刚的《甲方乙方》。当年小钢炮这部电影无疑给人们餐桌上送来一盘满嘴香辣又回味无穷的新菜式。这美味取得的巨大成功吸引着众多导演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贺岁片。加入的名导演名演员越来越多,题材也越来越广,且不论这与最初“贺岁”的初衷有没有偏差,总之,这贺岁电影大餐是越来越丰盛了。今年,贺岁年夜饭里菜品与口味又将如何?

团圆火锅――《大笑江湖》

贺岁口味:大杂烩

贺岁主料:喜庆、搞笑

贺岁调料:赵氏小品

去年的《三枪拍案惊奇》中,赵本山本人虽只客串一把,但把一干弟子送进了剧组,而今年的《大笑江湖》赵本山干脆做起了投资人,不仅带来了自己的赵家班主力小沈阳、程野,还笼络了林熙蕾、吴宗宪、曾志伟、陈志朋等一众港台明星,可谓南北通吃、老少咸宜。

作为贺岁片的最初表现形式,喜剧永远是年夜饭桌上不可少的一道菜。就如同大年三十夜里那不变的小火锅,喜庆团圆的主题经年不改。且不论那么多材料放在一锅里滚,各自的味道还在不在,这本身已是一种风味。贺岁的喜剧电影亦然,这时候,开怀一乐就是个好兆头,深度和意义之类的,先放一边吧。

东坡肉――《赵氏孤儿》

贺岁口味:浓香

贺岁主料:历史

贺岁调料:悲情

有文化的人过年就不仅是放鞭炮拜大年而已,有故事的民族贺岁当然也就不仅仅是哈哈笑而已。仿佛约定俗成,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国家,我们每一年的贺岁电影里总有那么一部是有关历史,或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又或者只是古代诗文里的名人。

《赵氏孤儿》由陈凯歌改编了历史典故,讲述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大夫赵氏因奸臣陷害而惨遭灭门后,医生程婴抚养赵氏孤儿长大并报仇雪恨的故事。在年度聚餐的时候,来那么一道富有历史传统的菜,讲几个典故倒是显得很有文化,不过餐桌上的人愿不愿吃爱不爱听就全看故事精彩不精彩,厨师手艺到位不到位了。

椒盐香酥虾――《让子弹飞》

贺岁口味:香酥、带劲

贺岁主料:紧凑的故事、不刻意的喜剧效果

贺岁调料:姜文个人风格

年夜饭在不断地改良进步,最初各种寓意美好、形式大于内容的菜式渐渐退出舞台,取而代之是一些营养搭配更科学,口味更好的个人招牌菜。这餐饭,除了形式上的团圆外,更多的实际意义是――恰好这餐饭就在大年三十,所以就是年夜饭了。

这正像如今的贺岁片,最初为热闹喜庆乐和的氛围拍贺岁片的年代已经过去,现在大家争相抢夺贺岁片市场,更多的是抢这个时间段了,也有一种说法,在春节附近档期上映的电影,就叫贺岁片了。

姜文的《让子弹飞》显然不是为贺岁而贺岁的,这部片子花了姜文3年时间,邀来周润发、葛优、刘嘉玲、陈坤、廖凡等若干明星来拍片,十一罗汉加上四大美人,讲述北洋军阀时期啼笑皆非的故事。阵容不可谓不豪华,而比豪华阵容更令人欣喜的是,这支豪华队伍在极具个人风格的姜文手中迸发出了别样精彩。若一道菜中食材丰富,又各具特色,要让它们发挥各自长处,又不至于抢了其他食材的味道,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北京烤鸭――《非诚勿扰2――不省心》

贺岁口味:肥甘

贺岁主料:冯氏喜剧

贺岁调料:美女、时尚爱情、京腔京韵

被称为国内贺岁之父,冯小刚受之无愧。自1998年《甲方乙方》露面以后,《大腕》、《手机》、《非诚勿扰》等贺岁片陆续登上历年年夜饭桌。冯小刚独特的风格和与葛优的固定搭档为他的贺岁影片打上深深的烙印。

《不省心》的故事顺着上部《非诚勿扰》延续着,讲述秦奋梁笑笑北海道旅游归来的故事。这又是一部带有浓重京腔的电影。导演冯小刚、编剧王朔、主演葛优,三个幽默爱调侃的北京人,其作品值得期待。单纯的北京式贫嘴已不再能作为独自撑起门面的支柱,只有加入合理、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将北京生活气息弥漫在影片里,才足以打动人心。

麻婆豆腐――《武林外传》

贺岁口味:麻辣

贺岁主料:无厘头故事

贺岁调料:极具特色的佟掌柜、白大侠们

放在从前,像麻婆豆腐这类家常菜是不上年夜饭桌的,但现在,包容与自由使得它随意登堂,只要喜欢。

电视剧版的《武林外传》着实惹人喜爱,佟掌柜、白大侠、吕秀才、小贝、邢捕头、郭芙蓉等形象深入人心,盖世绝学葵花点穴手、排山倒海更是耳熟能详。这部冗长的电视剧带给了我们太多欢乐,虽是家常的情节,如豆腐般常见,可因为加入了花椒和辣椒,加入了经典台词和夸张的表现手法,这盘菜立刻带劲起来。

电影版的《武林外传》集结原班人马,从导演编剧到主要演员,导演表示电影将在电视剧的基础上全线升级。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众多鱼肉包围之下,这盘下饭的“小菜”会格外抢手。

龙虎斗――《新少林寺》

贺岁口味:火爆

贺岁主料:功夫与精神

贺岁调料:经典重塑

中国功夫,扬名海外。如此让外人称赞的美味,怎么能不出现在自家年夜饭中?同样是传统,几乎每年的贺岁大片中都有功夫动作的元素。有打得精彩的,也有打得不那么好看的。

《新少林寺》里刘德华打得好看不好看?想不出来。过了耍帅的年纪,若没有真刀实枪的本领,拍功夫片还是很令人捏一把汗的。当然,如果这部戏老老实实讲故事,重精神,功夫只是朵漂亮的花用来做装盘点缀,那又另当别论。

糖醋鱼――《最强事》

贺岁口味:甜、微酸

贺岁主料:港式喜剧

贺岁调料:明星扎堆

《最强事》无疑是正牌的港产贺岁片,风格套路同早年香港贺岁片如出一辙。同样是一打一打的热门明星,偶尔客串的都是星光熠熠遮掩不住;同样是一波三折,欢喜大结局;不过同样的,剧情也确实老土,难缠的同事,巨富的情人,相爱却回避的恋人。

在一众肥甘厚腻的年度大菜中,糖醋鱼不失为一盘调剂菜肴,甜中带酸,开胃。但这条鱼最终能不能被吃完则取决于厨师酸甜调度的比例,糖过多,则腻;酸过多,则涩,最重要,鱼还要鲜。

港产贺岁喜剧如果还是坚持几十年来的传统套路,这条鱼,总会失去新鲜味道。

农家酿豆腐――《魔术外传》

贺岁口味:味浓、厚重

贺岁主料:饱满的故事、公益责任感

贺岁调料:魔术

农家酿豆腐,选取柔韧的油豆腐和上等猪后腿肉以及马蹄等材料,将剁好的肉馅酿进油豆腐中,上锅蒸熟,淋汁即成。看着朴实,咬一口,肉香四溢,因包裹在豆腐中,还有豆腐独特的香味。

年夜饭的来历篇7

来历简介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于是以后人们就用火药做成了红色的爆竹,开始在除夕燃放。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习俗1、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2、压岁钱

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除了长辈送小儿“压岁钱”之外,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3、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4、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0xx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5、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煮饺子技巧煮饺子时,粘连和破皮这两个常见问题让人头疼,究竟怎么煮才能保持形状完整呢?其实,煮饺子的过程中,水开四次,就熟了。开水下入饺子,当水第1次沸腾时,添入少许凉水,待水开后再加凉水。总共点3回水,开锅4次,饺子就煮熟了,既不会粘连,也不容易破皮。

年夜饭的来历篇8

2、除夕有什么活动之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3、除夕有什么活动之祭祀祖先: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不管采取怎样的方式祭祖,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教育子孙后代要谨记孝道,不管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先。

4、除夕有什么活动之年夜饭: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也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因而,对于身在远方的子女们来说,利用除夕夜的机会,与父母们一起吃顿团圆饭显得尤为重要。

年夜饭的来历篇9

全聚德通州店推出的鸡年年夜饭不仅菜名出彩,关长瑞大师还在年夜饭中搭配了通州的“三宝”:烧鲶鱼、糖火烧、炸咯吱盒。万变不离其中,在整个鸡年的各档年夜饭设计中,仍然以芥末鸭掌、盐水鸭肝、干烧冬笋鸭脯、火燎鸭心等多款地道全聚德传统招牌菜为基础,款款浓情,道道精致。其搭配的通州特色菜品咯吱盒、烧鲶鱼、糖火烧,套餐既能体现老字号的风味,又符合通州当地饮食习惯,菜品荤素搭配,口味丰富,使得营养更加全面,也更加均衡。鸡年话鸡(吉),全聚德通州店2017年新春套餐中,每档套餐都有鸡“吉”的菜品,寓意着大家新春“吉祥如意”。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通州店年夜饭套餐中的特色风味。

咯吱盒又名咯炸盒,名虽不雅倒也名副其实,通俗响亮,是一种比老北京城还老的北京特色小吃。它伴随京杭大运河之兴而生于运河源头之通州,历经人们千百年品味推敲,此味视运河渐衰而不顾至今留存于京东民间,且有日益蔓延之势。全聚德通州店在原食用方法的基础上,再搭配鸡卷、肘子、小葱、炸酱、豆面薄饼,食用时先将一张豆面薄饼放上2-3片鸡卷或肘子、2-3个咯吱,根据您的口味再放上炸酱、少许小葱,放在手中轻轻一捏,听到咯吱咯吱的响声,随即放入口中咬上一口,瞬间感觉到肉香、酱香、葱香、咯吱盒酥香、豆面清香混在一起,酥脆可口,香浓不尽,回味无穷。

再说这烧鲶鱼也是一款新鲜美味菜肴,主要原料有鲶鱼、鸭翼、香菇、笋片、葱姜蒜等,将鲶鱼先用75℃~85℃热水烫去黏膜,再用少许盐、料酒等调味品腌制入味,将鲶鱼过油炸至金黄色,捞出沥油,再将葱、姜、蒜、花椒、大料煸出香味,烹入料酒、酱油、白糖、醋等,把炸好的鲶鱼放入锅中,同时加入鸭翼倒入鸡汤红烧而成,起锅即可。鲶鱼肉口味醇厚鲜美,色泽金红色,鸭翼软烂醇香。鲶鱼含有的蛋白质和脂肪较多,而且肉质细嫩,具有滋阴养血、补气开胃等作用。

年夜饭的来历篇10

谈起我喜爱的节日,我会想到春节。喜欢春节的那种热闹,喧喧闹闹的街市,洋溢着幸福表情的人们,是平常所不会显露出来的。一般在上午的时候,就开始忙碌。忙着贴春联、走亲访友、买菜……每个人都忙得那么充实。到了晚上,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

上个大年三十的事情,至今还是历历在目:傍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奶奶家。不一会,叔叔婶婶妹妹……等所有亲人都到齐了后,已是五点半了。大家各忙各的:包饺子、做饭、打扫……大约在六点,万事俱备。大家围着餐桌,举起酒杯,互相敬了敬,便开始吃饭。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聊着家长里短,气氛是那么愉快。不知是谁喊的一声“饺子来了!”,有人立即吆喝起来:“吃饺子喽”大家笑成了一片,乐呵呵的吃起了饺子。冒着热腾气的饺子,升起了一缕热气,为整个饭会,增添了一种祥和而又热闹,普通而又瑞和之气。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大人们让我们小孩子去敬酒。我们一个个来到长辈身边,举起酒杯,带有一丝羞涩的语气,说出了祝福。稚气的妹妹不知从哪学来了“新年好”这首歌,带着稚气未脱的声音,唱了出来,惹得大家又是笑又是拍手。

吃完饭,大家坐在沙发上,聊着天,看看电视,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家人们给我们压岁钱,爸爸妈妈会让我们磕头。那时,我们小朋友就会扭扭捏捏的跪在垫子上,磕三个头。欢声笑语充溢整个屋子,大家聊得不亦乐乎,多么的畅快淋漓,大家吐露心事,多么的盛情难悦。到了午夜,静寂的夜晚被一声鞭炮点燃了,随即,一声声炮响响彻天空,像一支奏鸣乐队,宁静的夜空就此打响!我们也来到窗台,用竹棍挑起一串鞭炮,点燃,大家捂住耳朵,鞭炮声震耳欲聋,让大家伴随着喜气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