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学生十篇

时间:2023-04-01 11:50:03

朋友的学生

朋友的学生篇1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是学生心目中可敬的长者。若在课余,教师又能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以信赖的朋友,那么,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很受学生拥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建立起真正的友谊,用平易近人、善解人意的风格去帮助学生填平“代沟”,让学生产生“自己人效应”,使他们敢于走近你,乐于走近你,愿意向你倾诉自己的心声,从而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育人氛围。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离开了学生,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做学生的朋友,不要让学生做自己的敌人。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不能只是一桶水。教师本身就得是川流不息的河、容纳百川的海。教师也不能仅仅给学生一杯水,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取水,成为河、成为海。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补充,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启发、引导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生成不变的学习热情,充分相信学生,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平等讨论,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无论怎么样调皮的学生,无论成绩怎么样差的学生,都会喜欢上语文课,都愿意听你的话。只有朋友才能如此!

在平时,只有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才会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要爱。学困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对他们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滴的露珠一样格外小心,做到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助、多鼓励,并努力寻找和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趁势表扬,促其发光。

朋友的学生篇2

关键词:教师,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270-01

如今的学生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种唯你独尊、对你恭恭敬敬的学生了,他们有独特的性格,有叛逆的思想。教育好孩子们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在具体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较好地达到管理教育学生的目的。

一、走进学生,了解学生

我感觉到做学生真正的知心朋友首先要从了解自己的学生开始,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了解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注意从点滴小事做起,如父母一样,把温暖送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窝里,使学生感觉到你对他们的充满亲情的爱,而对你产生尊敬、感激之情。还应充分理解学生。孩子正处于成长阶段,社会在发展,孩子们的思想发展也不像我们从前那样的单纯,如果我们对他们所产生的一些新的想法、做法,横加指责、一味杜绝,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学生需要理解,不理解学生,教育就无从收到效果。有些教师整天对着学生苦口婆心,说破了嘴皮,却引起了学生的逆反心理,以致于师生关系紧张,老师一张口,学生就故意顶嘴,无视老师的存在。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我主要采用多问、巧谈、善观等方法。

多问。教师在工作中要多问,在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时,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会不会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学习上是否跟得上,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等等,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还要主动向原教师、科任教师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为顺利地开展工作准备。

巧谈。和学生谈话可以在正式场合,如课堂、办公室,也可以在非正式场合,如课间、操场、劳动场地,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等.不管在什么场合谈话,尤其在后一种场合,要谈得好、有收获,关键的是选准交谈的突破口,从学生最熟悉、最兴趣的话题入手,使他们解除顾虑,打开心扉。

善观。教师要有一双善于观察有慧眼,不仅要观察班集体的变化,更需要透过每个学生的细微表现发现其思想本质,真正做到知微见著。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把工作做在前头。

二、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爱是教育最好的调节剂,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不可否认,我们有些教师总喜欢把爱的目光投向优等生,而对后进生则漠不关心、置之不理。作为班主任,我们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在爱的面前,生生平等,我们应该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个学生。优等生固然可爱,但从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上来讲,只有关注全体学生,我们的教育工作才充满人性的味道,而自己的师德才会在平凡中得以升华。我们应该以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学生的发展,切忌以“你真笨”、“你这个傻瓜”之类简单而又粗暴的语言侮辱学生,更不能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把他们当作自己生气时发泄的对象,任意辱骂甚至体罚。特别是后进生,他们的心理往往很自卑,由于自己某方面较差,不敢主动接近老师,作为班主任,应该主动接近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尊重他们,善于发现其闪光点,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在他们最无助的时候,我们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充满关爱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在他们心灵深处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唤醒他们重新振作、努力进取的学习勇气。

三、注重细节,轻松交流

1、找好交谈的时间。小问题利用课间就能解决了,但有些需要进行长时间交流的,可以放在下午两节课后,也可以是下午放学后。一般放学后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家长耽心。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突发事件,确实需要利用上课时间来处理,那就要尽量缩短时间,先把事情控制下来,然后再找合适的时间进行交谈。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学生犯错误,而惩罚性地故意延长时间,这是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的,往往只会起反作用。

2、注意地点的选择。有次,我找一学生谈话,他竟请求我不要把他带到办公室去。我不免有些不解,就让他说说原因。他说,一到办公室,本来也许是很小的问题,结果被其他老师你一言我一语的,搞得很难堪,常常下不来台。还有往往一个问题又带出另一个问题,挨了班主任老师的批评,还得挨课任老师的批评,实在叫人受不了。我就这一问题对班内同学进行了解,居然绝大多数同学都有同感。细想一下,学生中几乎形成了一个共识,若谁被叫去办公室,准没好事,这就无形中已经给学生造成了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因此,我找学生谈话绝大多数都选择在操场某一侧或直接是走廊的某一角。这样一来,双方都很放松,交流就比较顺利。

朋友的学生篇3

关键词:学生;心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103-02

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世界。”教师赢得学生的心,是整个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没有心与心的沟通,就没有爱的琼浆玉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心灵中的种子就会干枯,更不会发芽,茁壮成长。因此,作为教师,就要靠近学生的心灵,主动地做学生的朋友。

一、平等――教师靠近学生心灵的前提。

教师,一种光辉的职业,被社会各界誉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人物,是敬而生畏的对立面。每一位学生在尊敬的基础上都渴望教师能放下尊贵的身架,坦诚、平等地走进自己的心灵,成为可以倾诉的朋友。走进孩子心灵的最大障碍无疑是所谓的“师道尊严”。教师放不下架子,如何与学生打成一片?师生不在同一平台,如何走进心灵?恪守师道尊严的教育,恰恰缺乏爱心和民主,因而永远无法打通师生之间的心灵隔膜。靠近学生心灵的前提是师生间相互的尊重、了解和沟通,那些高高在上的教师又怎能“洞察”学生的内心的呢?因此,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面对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应把与学生朋友式的交往作为自己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通过与学生相处、相交、相知,与学生一起摸爬滚打,了解和化解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烦恼。要敢于在交往中暴露自己的不足,不耻下问,放下师长的架子。随着与学生接触了解的增加,学生的错误、问题也就会自然地暴露出来。平等的朋友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们更自觉地认同教师,并接受教师的教导,从而使教育达到有效化。

二、爱心――教师靠近学生心灵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尤其是正在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的孩子,离开了爱,他们的身心健康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就如正在生长的幼苗离不开阳光和雨露一样,孩子们离不开爱。

教师应以家长之心面对学生。有人说:"老师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就要求教师调整心态,站在学生父母的角度上去主动关爱学生。正如陶行知所说:当家长将学生送进学校的时候,他们不知不觉地将整个家庭也托付给了学校。当我们想到这些,会深深地感觉到:教学责任重于泰山,关心学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我们这样去理解学生的父母,教师也会很自然地关爱学生,感化学生。

教师应以朋友之心理解学生。学生的心是很脆弱的,脆弱的心,需要平等、尊重、理解、赏识的甘露来滋润,教师以坦诚、磊落的胸怀去理解学生,与学生共同体会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能够帮助学生找回失去的信心,增强面对生活的勇气,强化他们自强、自爱的信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关爱学生常常表现在细微之处,如:关心学生的家庭,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的疾病,关心学生的身体,关心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行为习惯,关心学生的心理活动…… 主动的关爱,给学生的心田仿佛注入一股暖流,使他们在校园里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把师生关系推向了和谐的状态,师生的心灵逐渐互相靠近。

三、表率――教师靠近学生心灵有力的保障。

为人师表,是示范,是引导,也是融化师生隔阂的催化剂。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教师首先做到,这也是尊重学生和关心学生,也是正面影响学生。老师用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当学生规范了自己的行为,老师是不是在生活中也平等地回报了学生。当与学生一起集合时,学生排队做到了快、静、齐,老师做到了吗?当学生在走道上轻声慢步,老师做到了吗?当学生亲切地向你问好时,老师回礼了吗?当学生按时进教室上课,老师按时到了吗?当学生能够自觉地弯腰捡起地上的垃圾,老师能自觉地做到吗?当学生能在校园内做到衣冠整洁,老师能做到吗?当学生心中赏识老师的时候,你能赏识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用人格塑造人格的过程,不管在治学上还是在生活上,教师都要为学生做出表率,言教不如身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可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接受教师,教师才悄悄的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四、靠近学生心灵――“让所有的云朵都见阳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每个学生都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家庭教育,每个学生之间都会存在着各方面的个性差异。教师要有容人之心,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要在心底树立坚定的信念:“所有的学生都是好孩子”!只有这样,才会感受到学生的可爱,才会平静地接受学生的缺点,耐心而又热情地帮助他们不断完善自己,做到真正地走近学生,了解关心学生,从其兴趣、爱好中捕捉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加以鼓励,并给以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满足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完成自我价值的体现,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为他们找到不断进步的支点。

有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顺口溜:“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句话用在教育上,其实就是,学生行与不行,是否能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都需要教师积极的鼓励和欣赏,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一句“你能行!”、“你真棒!”看似简单,但是学生时不时地从老师那儿听到这看似简单的“欣赏”,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从中消除对学习的恐惧感,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找到学习的快乐感觉,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要靠近孩子的心灵,就不能吝啬于夸赞、表扬、激励;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就应该每天微笑着向学生翘起大拇指,而不是动辄用食指去指责学生。大拇指,塑造好学生;食指,制造出“差生”。

五、靠近学生心灵――应给予学生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是师德的重要内容,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职业道德。公平公正应该是教师工作中言行举止的准则。

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公平公正的形象。工作中有的却不能如此。有的教师常常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相同的事,不一样的眼光、不一样的对待;有的教师教导富贵权势家庭的学生比教导贫穷百姓家庭的学生耐心得多、细致得多、温柔得多;有的教师喜欢升学学科成绩好的学生,不喜欢升学学科成绩差的学生;有的教师安排成绩好的学生坐好的座位,成绩差的学生坐差的座位;有的教师偏爱老实学生,偏恶顽皮学生;有的教师偏爱女生(男生),偏恶男生(女生)……教师不公平不公正,会给学生造成心灵的阴霾,会恶化师生关系。受到不公平不公正对待的学生,往往不公平不公正地看人看事,往往敌视教师。

学生希望教师对他们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公平公正地赏罚学生、公平公正地爱护学生……教师公平公正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教师公平公正可以告诉学生是与非,可以引导学生走向高尚。

六、靠近学生心灵――应给予学生时间空间。

诺贝尔奖获得者费舍尔教授说:教育应根据两种情形进行:第一种是强迫手段,对学生强迫灌输信息、知识;第二种是给予学生很大空间选择他自己想关注的事情。

在应试教育束缚下,在升学指标压力下,在学校领导压制下,在社会舆论监督下,有的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强迫手段,对学生强迫灌输信息、知识方面做得登峰造极:学生除吃、喝、拉、撒、睡外必须在教室里学习,不学习非升学学科,不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不给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不给学生“心理自由”的时间,不给学生“自我表现”的空间……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慢慢、不断消失。

教师要明白:有的学生有运动天赋,将来可能成为刘翔、姚明;有的学生有书画天赋,将来可能成为王羲之、齐白石;有的学生有音乐天赋,将来可能成为冼星海、聂耳;有的学生有文学天赋,将来可能成为茅盾、鲁迅……教师不要期望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牛顿、爱迪生。

朋友的学生篇4

我的好朋友有很多个,但认识最久,相处最久的应该就是妈妈,她的身高不高也不矮,有着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更重要的是她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和一双万能的手妈妈既然是我的好朋友,平时和她相处我也发现她个人的优缺点,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作文小学生四年级我的朋友650字,供大家学习。

作文小学生四年级我的朋友650字1一个学习好,品德好,助人为乐的人想和你做朋友,你是开门迎接呢,还是拒之门外呢?我就有这么一个学习好、品德好,助人为乐的朋友。

他个子高高,眼睛小小的。俗话说“眼大有神”,他眼虽小,但也炯炯有神,一只“卡通鼻”“架”在额下,再下面就是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总爱怪声怪气地叫,也总爱做鬼脸,一个灵活的脑子加上一双勤劳的手,难怪成为了我班的作文尖子,画的画儿也在全年级数一数二,这就是曾柯文。

我俩情同手足,推心置腹,敢说是朋友中的朋友。

我们俩是朋友,但以前却是两个恨意浓浓的“仇人”。

记得那是半年前,他和安菊坐在我的前面,专爱捉弄我,上课时,老师一问谁说话,他俩就直叫我的名字;下了课,他就把一些用过的卫生纸往我抽屉放,有的还是原来擤过鼻涕的,真不知道我得罪他们什么了。再加我的同桌王雅静也和安菊关系好,我简直像被牢房关上了似的,我也时常报复他们,可屡战屡败,成了他们的手下败将。

不久,我的观念改变了,那是刚放暑假不久的事。那次,我、张朔和曾柯文约定去曾柯文他家玩,但不知怎么的,我心里怎么也不踏实,想到爱捉弄我的他,油然而生出一种无法形容的恐惧感,可事实并非如此??那天,曾柯文和学校里的他相比,完全是不同的两个人,他热情地款待我们,那时我们还买了粉碎战车来玩,他和我们一起组装,一起玩,我和他之间的仇恨就此风化了,并装满了友谊这宝贝。

前不久,又一件事加深我的观念,那是一节语文课,因为我有点近视,看黑板上的字总要上前睁大眼睛才看得清楚,再加上黑板上字小,感觉特别吃力,结果耽误了时间,大多数同学都写完了,我还没写到一半,我慌了,抄着,老师把黑板擦了,我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只盼着下课借同学的来抄,左盼右盼,盼到了下课,可借谁的也没人借给我,这时,曾柯文转过头,一点儿不吝啬的把书借给了我,我高兴极了,同时也激动极了,鼻子一酸,眼角湿润了。

是的,他就是这样一个助人为乐的真朋友,这个真朋友就是曾柯文,曾柯文就是我的真朋友。愿我们的友谊恒久不变,地久天长!

作文小学生四年级我的朋友650字2若说风令人清爽,雨令人销魂,月令人缠绵。书则宁静而淡雅,用清新的书香撩起了我心中层层的恋意。在千百次的追寻,亿万次的奔逐中,我终于认定了你――书。你是我的朋友。

在“浅草才能没马蹄”的三月里,我们携手。

孩童时,总爱抱着一本连环画,肆意地玩弄着。蹲在地上,看阳光斜斜地照在地板上的书面上,我痴迷着,抱起洒满期阳光的连环画,一个人呆呆地注视着。当看到白寻公主苏醒与王子过上幸福的生活时,我会吱吱地笑出声来,当看到可恶的皇后用阴险的手段迫害公主时,我会愤怒不已。在连环画的陪伴下,我走来了童年,走过了新绽的浅草。

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六月里,我们相约。渐渐地,我长大了,进入了中学,你依然伴随着我。在烈日的炙烤下,我捧起了你,细细咀嚼。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俩是知己。就算母亲一次又一次的嘱咐我关灯睡觉,命我与你暂别,可是我做不到。我抱着你,钻在被子里,打算电灯与你相约。就算光再微弱,也挡不住我对你的一片深情;就算大汉淋漓,我也会执着捧起你。在一本一本书流而成的海洋中,我走过了中学三年。

在“晴空一鹤排云上”的九月里,让我们厮守。

明天,我将走进高中,走向另一个开始。也许,闪耀的辉煌不会属于我;编织的名利不会青睐我;绚烂的权势不会属于我,但我相信:你将会永远陪伴着我,走过无数个无眠的夜晚,走过无数次痛苦与失败。在一本一本书连缀成的梦想中,我将凛然地走向未来,拥抱明天。

浅浅的碧草生长着,青青的荷叶屹立着,晴朗的天空中野鹤引着诗情冲向碧霄。书――我的朋友,愿携一缕春风,吹亮你的双眸,愿邀一弯新月,照亮你的面颊;愿掬一捧清泉洗尽你的双臂。

书,今生今世,你是我的朋友。

作文小学生四年级我的朋友650字3是谁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我的面前?是谁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我?又是谁一直以来都在陪伴着我,与我共同进退呢?是谁呢?这是谁呢?---这就是程敏。

陈敏是一个从小和我玩的很好的朋友,虽然我们不是同一个家庭里的,但是我却一直把她当做我的亲姐姐,她拥有着我其他朋友没有的值得可贵的性格。她温柔善良,慷慨大方,我们一起度过了精彩的童年生活。

记得在我七岁的时候,我家的后面是一个坎,坎下面满是荆棘。六岁的时候,奶奶在坎上种了一朵花。我心想,那朵花现在恐怕已经开花了吧!心里面想着,我就跑去那边的坎上。没想到,那时候去的正是时候,那时是花儿开的最美的时候。我的心里开心极了,想把它摘下来,送给又当爸又当妈的奶奶。

我伸手就要去摘花。可是那时候太小,警觉性不够高,不知道下面的土是松的,所以我刚触碰到花的那一刻,就掉了下去。还好那时候我穿的衣服是方便运动的,而且我那时候身手敏捷,所以我很快抓住了一株可以支撑住我的草。由于我小时候经常运动,所以我的臂力很大。

支撑住我的草支撑不住了,我就换另一株草来支撑我……转眼间,只剩下两株草了,我的心扑通的跳。忽然,我的眼中出现了熟悉的身影——我的好朋友程敏。我小声地呼救,虽然那时候我还小,但是我知道声音会把土壤变松。她听见了我的呼救后,就急忙跑了过来,问我怎么了。可我当时知道支撑我的草快支撑不住了,就急忙叫她把我拉上去。可是,她却害怕没有把我拉上去,反而把她拽下来而不对我伸出支援的手。

接着,她走了。我以为她丢弃我了,绝望地望瞭望天空,觉得天已经没有刚才那么蓝,天是灰蒙蒙的。正当我准备放弃的时候,一双有力的大手拉住了我,我向上望了一下,居然是程敏叫张海婷的奶奶来救我了。我当时又高兴又伤心,忍不住哭了。高兴的是,她找人把我救了上去。伤心的是,我刚才错怪了她。我感觉刚才还灰蒙蒙的天空,已经变的是绚丽多彩了。

感谢你,程敏!你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你让我的学习更加快乐;你让我的生命更加长久。

作文小学生四年级我的朋友650字4朋友之间总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我和我一位朋友之间的故事,每次回想起来都让人记忆犹新。

一天,我走在去上学的路上,突然发现有一个女孩子一直跟着我,但当时我并没有太注意。走进校门后,我发现那个女孩子还一直跟着我,我进到教室,她也跟了进来,我开始奇怪:从来都没见过她啊,她是不是走错教室了?后来才知道,她是新转来的。很巧的是,她居然成了我的同桌,她就是何雨欣。

我拉开椅子,把书包里的书全部倒出来,这时,只听到同桌一声尖叫:“完了,作业忘做了!”我赶紧跟她说:“小声点,我借给你抄。”事后她十分感激我,总想做点什么事来报答我。

六年级这学期一下子就过去了,初一年级悄然而至,我依旧和她做同桌,不过她的性格好像变了,从原来的活泼直爽,变得温柔腼腆。一次下课时我和同学打赌,谁拔下黑板报的一颗钉子,就可以得到十块钱。结果我真拔了下来。上课时老师走到后面发现少了一颗钉子,立刻追问是谁拔的。我刚想站起来承认错误,却被同桌抢了一步。

于是她就被罚抄所有古诗五遍。我心想:你为什么要替我受罚。原来她是为了感谢我借她作业抄。我心里十分愧疚,正好第二天是她的生日,我买来一盒巧克力送给她,一是为了感谢她帮我,替我承受处罚,第二是作为生日礼物,祝她生日快乐。当我把礼物送给她时,我看到她开心地流下了眼泪,就像两颗透明的宝石,流动在那迷人的眼框中。

朋友跟朋友之间总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就像冬日里的阳光总能给人温暖和力量。

作文小学生四年级我的朋友650字5有些人,不会给我讲知识,也不会告诉我许多道理,她们只会和我玩一些有趣的游戏,或和我一起分担痛苦。她们是我的好朋友、好同学。

我要感谢我的朋友。上课时,我们一起热烈的讨论;下课时,我们一起开心的玩耍。她们带给了我快乐。

我们的好东西总是一起分享。我们在公园里的长椅上听着爸爸妈妈给我八音盒的曲子;我们在谁家里玩着芭比娃娃,给他设计服装、头型;我们在暑假里和爸爸妈妈一起摘野果子;我们在晚上互相通电话,听着毛骨悚然的鬼故事……有趣极了。

好朋友不仅一起分享快乐,有时还一起分担痛苦。有一次,我期中考试考得非常差,几乎是我考得最差的一次了。下课时,我自己静静的坐在座位上,眼泪流了出来。我的好朋友走到我的桌子旁,拿出纸巾,轻轻地擦去我的泪花,悄悄的说:“别哭了,这只是一次期中考试,并不代表一个学期的总成绩,你不必太伤心,俗话说得好:‘失败乃成功之母’嘛。”听了这句话后,我的心便觉得暖暖的,使我有了勇气和信心。

朋友的学生篇5

任教十七年来,学生们喜欢用这种形式与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师进行交流。直到今天,在杨凤丽的办公桌抽屉里,还找得出五百多封这样的信件。所有那么多发自肺腑的文字里,饱含着一批批学子对她的无限敬爱和信任,也溢满了她对学生始终如一的包容与关爱。

2000年8月,从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毕业的杨凤丽被分配至下关一中初中部工作,担任生物和化学教师。下关一中初中部是大理市内教学质量较高、优质资源较为集中的学校,向来备受当地群众的关注,同时对老师也提出了非同一般的要求。进入学校后,她便一直自加压力,不断更新观念,不论在普通教师岗位,还是后来的班主任、学校中层干部,或是后来的学校领导,她都从未停止过学习的步伐,从未停止过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追问与思考。

刚任教时,生物并非中考科目,面对沉重的升学压力,学生常常提不起特别的学习兴趣,家长亦不能给予较好的引导,以致学生常常出现“偏科”现象。虽然任教“副科”,但杨凤丽对自己从未松懈过。每次上课之前,她总是吃透教材,并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认真备课,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奇妙的生物世界。不久,她便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总听到学生这么说:“杨老师的课真是生动有趣,常常能教给我们许多实用和保健的知识!而且她口才极好,许多深奥的道理在她的讲述中一下子变得浅显易懂!”许多学生就是从爱上杨老师而爱上生物课,进而又变得开朗大方、积极向上的。一下子,杨凤丽干劲十足了,她组建了一个“生物学习兴趣小组”,积极为学生创设生物学习第二课堂。她不止一次放弃休息时间,带学生到苍山认识各种树木花草,采集标本,掌握自然物候变化;抑或到洱海边上,尝试植物种植的各种方法。初中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存在不少生理和心理困惑,杨凤丽总是耐心细致地为他们开展心理疏导,她还在课余时间,把学生带到大理大学的生命科学馆实地体验,让学生真正知晓了生命的原理。在课堂上,她总是潜移默化地融入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让学生热爱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意想不到的是,有的学生家长还为此专门来到学校,对她充满感激地说:“我就想来看看杨老师是怎样一个人!我的孩子以前偏食挑食,动不动就任性发火,这些坏毛病,我们不知说过多少遍了,可孩子就是不听。可上初中后,生物课程的学习让他一下子变了一个人!”

在班级管理中,杨凤丽根据学生学习特点编排的“四人小组”,化解了城市学校“超大班额”中的教学难题,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精神,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她创制的学生轮值班长制度,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每天放学之前的轮值班长报告会,她都会坐到学生中间听台上学生的精彩汇报与点评,并报以热烈掌声。

杨凤丽乐于和学生沟通,常常安排专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和交流,了解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让所有学生都把她当作亲密的伙伴,乐于把心里话告诉她。一届班主任结束,她差不多跑遍了所有学生的家庭。一次次家访的过程,又让她更多地了解到那么多课堂上永远无法知道的故事。她既坚持原则而又彰显特殊关怀、以人为本,既严格要求而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每学期结束,她总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连续熬夜数天为每个学生写好周密细致的学情分析,贴切得让家长直接给孩子复印一份贴在床边,以作启示。为了学生的成长,她不惜心血的付出。记得那年中考的头一天,一位学生家长突然因病去世,在这关键的中考节骨眼上,学生家里却在办着丧事。为了不影响学生正常考试及人身安全,她亲自承担起了学生接送的任务,每天早上把学生接到考场,考试结束又把学生送回家中。起早贪黑不言苦,身负重担不言艰。一遍遍地鼓舞,一声声地打气,在那时候,她自己一个身材瘦弱的小女子,却成了学生心中的精神脊梁。

在杨凤丽的精心呵护下,她的班级成长为一个团结、互助的团队。她常说:“我们班级是州级先进班集体,绝不能把谁落下!”一个学生和家长发生了矛盾,赌气之后连体育中考都不来了。这可把杨凤丽急坏了!她千方百计和家长一起把学生动员回来,当学生重新出现在考场赛道上,她没有一句责备的话,她知道,这名学生此刻更需要包容、关爱与鼓励,她带领全班其余的71位同学,在运动场齐声为这名学生加油呐喊。当天晚上,她收到这个学生一封超长的手机短信,告诉她自己的一系列苦恼,以及对杨老师的感激之情。

十七年来,一批批学生从她面前起航,有如展翅的雄鹰振臂高飞,有的最终考上了清华、人大、华北电力大学,有的还考上了港大、香港中文大学,也有的在国外深造。这些早已毕业了的学子,一到节假日,都要三五成群,相邀着回来看看杨老师,给老师一个深情拥抱,听一席殷殷叮咛。

“您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学习动力,还给我们编织了一个遥远的梦想,让我们知道远航!”

“您不仅教给我们知识,还让我们爱上了生活!”

“您的宽容与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爱,让我们知道,你从心底里爱着我们每个人!”

……

这样的感激,出自学生的肺腑。说到自己的教学成绩,杨凤丽却庆幸自己培养了学生的感恩之心。要做学生永远的知心朋友!这是她的人生座右铭,也是她成功的法宝。但她也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长流水。所以,在教学之余,她总是乐于上进,不断地学习。她常常研习教育理论、教育管理的经典著作,她追踪生物、化学学科教育最前沿的理论和策略,潜心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深入学生倾听他们最真实的声音,她虚心向同事、前辈请教,从而形成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激情有趣、鲜活生动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她总是不断地反思总结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她把学习和思考的结果行诸笔端,几年来,已经发表了数十篇教学论文。

朋友的学生篇6

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骨干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多,是学生效仿、学习的直接对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1 多交流谈心,了解其内心世界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那么我们应该先教书还是先育人我认为先后者,学生在学好本领知识前应该先学会做人,只有学会做人了确定了人生目标学习知识来才会努力。那么育人首先要了解学生,而了解学生的前提是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距离,感情在不断的接触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师生经常接触,互通信息,才能互相了解、建立友情。如果一位整天满脸冰霜、一心只抓教学,而不和学生接触的教师,学生见了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不敢跟你说话、不愿意上你的课、在课堂上不举手回答你提出的问题与你的希望会相差很远。因此教师应多和学生交流谈心,做游戏与学生融为一体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2 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十几年的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下午放学后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科任老师、年级同志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我们很难想象在课堂上满口崇高理想而在课下极度自私的老师能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 学会欣赏,宽容学生

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是实施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欣赏,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做正常的人一样;不仅学会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双差生学生的缺点和失误。记得有位名人说“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我可以套用这一句名言,“人没有不良品质,只有用错了地方的性格。”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优秀学生欣赏,几乎每个老师都能做到,但是对后进生的欣赏,就几乎没有人认同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作为一个班主任,要对所有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对后进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其说,后进生毛病多,在他们身上几乎找不到可以欣赏的东西,不如说你没有从内心深处,学会尊重学生,学会欣赏学生。否则,就不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就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所以教师就要在倾听的基础上,去欣赏学生,去赞美学生。我在具体的工作中,注意到了赞美学生,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 搞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在后进生这一块,光靠老师关注后进生,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得靠全班同学来关注后进生,特别是让优秀的同学来带动后进生。以前我也把后进生与优秀生坐在一块儿,但是到了期末一看,后进生还是后进生,优秀生还是优秀生。甚至于后进生坐在优秀生的旁边经常受到优秀生的歧视。好心却做了坏事。我用心揣摩其中的原由,我发现自己看待优秀生与后进生也是不同的语气不同的眼光。所谓的期望效应,在我的眼神里,在我的语气里学生能很好地感知得到。当我意识到这些不足之后,我努力争取做到对全班学生不管他好与差都要一视同仁。即使学生真的不是读书的料,日后到社会中也未必不是人才。在学校里至少应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其次,发挥小组合作精神,经常比较各组完成作业的情况,学习状态。小组里比较优秀的学生会抱怨后进生拖后脚,这是良好的教育时机,让优秀生明白,要想哪一组得最优,就要使每个成员都要优,促使小组成员增加合作,提高小组竞争力。其三,加强同桌之间的相互帮助。把一个任务,布置给全班学生,要求同桌合作学习,然后对学生进行抽测,如果抽到哪一位同学学得不好,就要指出是同桌不尽力的原因。促使优秀生加强与后进生的合作,以好促差,共同进步。

5 学会赞美,信任学生

赞美是欣赏的结果,是欣赏学生的自然流露,是对倾听和欣赏的巩固。他和表扬不同。他不是当着学生的面的表扬,而是在学生背后的赞美。他是融洽人际关系的法宝。实践和试验表明,两个互相仇视的人,如果在背后听到敌人在赞美自己,马上就会烟消云散了,所有的恩恩怨怨在眨眼之间就归于乌有了。老师的倾听是不是假的,老师的欣赏是不是做作出来的,只有当学生听别的同学说出来的时候,才会从内心深处认同,才会对老师的教育感激,对老师的教育感恩,才会肯定老师的诚意,才会不自觉地朝着老师的期望方向发展。

朋友的学生篇7

我年轻时读过梁先生的新武侠小说,曾被梁先生渊博的学识和引人入胜的文笔所倾倒,他是我敬仰的前辈作家。到文学馆工作,我结识了乐观豁达的梁先生,被他那高远无争的大师风范所折服,他早已成为我们文学馆的老朋友。在回家的路上,我满脑子都是梁羽生。望着出租车窗外向后逝去的建筑,梁先生的一件件往事在眼前浮现,让我沉重的情绪里又加进了有些控制不住的激动,以至坐在身边的太太跟我说话都没听到。

那是2004年7月,我调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工作不久,老朋友陈丹晨先生托人带话,说定居澳大利亚的梁羽生先生已八十高龄,重病在身,有意将他一生创作的书籍、手稿等文献资料捐回国内,文学馆应该积极争取一下。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振奋的信息!文学馆有数千位作家的文物文献,但海外华文作家的只有几十位。如果像梁先生这样的海内外华人家喻户晓的武侠小说大师能有文献入藏文学馆,文学馆人怎么能不兴奋?我在第一时间通报给陈建功馆长。中国作协很快批准了我们的报告,同意由文学馆组团赴香港,争取在11月间梁先生从澳大利亚来香港接受岭南大学名誉博士的时候见一面,表达文学馆希望得到捐赠的意向。

11月23日上午在香港天地图书公司的孙立川先生安排下,我和随行的刘屏、王梦晨一行三人,在香港港青酒店815房见到了梁羽生先生和他的太太林萃如女士。梁先生起身欢迎,和我们一一握手让座。衣着简朴的梁先生一副学者风度,平易近人,丝毫没有武侠大师的架子。看着他白晰而红润的面颊,听着他洪亮而浓重的广西夹杂广东口音的侃侃而谈,这哪里像“年过八十,重病在身”呢?

我和同行的王梦晨展开带去的中国画《多寿图》送给梁先生。这是临行前我请花鸟画家闫品女士专门为梁羽生八十初度创作的。梁先生戴上眼镜,仔细欣赏着品味着,情绪十分兴奋。看得出来梁先生十分喜爱这幅《多寿图》。我发现梁先生似乎在数着画面上寿桃的数量,连忙告诉他:

“画家知道您今年八十高龄,特意画了九颗大桃。”

梁先生笑得十分灿烂:“这是最大的数,我明白画家的心意。”

满屋子的人都笑了。

大家重新落座,还没等我们说明来意,梁先生就让太太取出从澳大利亚带来的创作手稿和文献资料,交给我,面带欠意地说:“人老了,拿不动很多东西,这是临行前为你们准备的,不知合不合你们文学馆需要。”

“需要、需要。”我一面应承着,一面接过文献放到茶几上。

梁先生从文献中抽出一张折着的宣纸说:“这是我在悉尼家中给你们文学馆写的一条字,留个纪念吧!”

我和同去的孙立川先生一起将宣纸展开,条幅上的四个大字赫然眼前:“还剑奇情”,落款是“梁羽生书”,还钤了一方阳文的名章。八十岁老人的书法依然苍劲有力。

客房里的气氛是轻松的、愉快的,仿佛是老朋友重逢,谈笑风生,无拘无束。梁先生告诉我:大量的东西都在悉尼,想请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杨健思女士协助整理后再捐给文学馆。我说,到那时我还亲自带团去迎取。也许是大家把“迎取”听成了“迎娶新娘”的“迎娶”,客房里又是一阵笑声。

就这样,我们要表达“希望梁先生向文学馆捐赠文物文献”的事,在笑声中定了下来,并且已经开始了首批捐赠。梁先生的热情无私让我们代表团一行十分感动。那是一位前辈作家对文学馆事业的真诚帮助与支持,更是一位海外赤子达观胸襟的坦露。至今想起,仍然为之动情。

那一天,我们和梁先生谈得十分开心。谈到他的创作经历,谈到他的老师对他一生的影响,谈到他对国内创作历史小说的看法,谈到他对国内图书盗版猖獗的愤怒,甚至谈到梁先生出生的年份和月份几种说法。因为谈得过了中午,梁先生执意请我们在他下榻的饭店吃了午饭。临别时,我们相约在悉尼见。

2006年7月,我和文学馆的王梦晨、张广生一行如约飞赴悉尼。在悉尼梁羽生先生寓所,我们又见面了。梁先生和太太林萃如女士,以及杨健思教授一起接待了我们。老朋友相见,其乐融融。梁先生还像两年前在香港见面时一样的精神矍铄,一样的幽默健谈。我们也和两年前在香港一样的又一次被感动。

在与杨健思教授一件件核对文物文献清单时,我们发现近千件的文物文献无一不与梁先生一生的不断学习有关,无一不与梁先生一生的文学创作有关,无一不与梁先生一生的坎坷经历有关。一件件文物文献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梁先生治学的一丝不苟,在向我们诉说着梁先生创作的才华横溢,在向我们诉说着梁先生一生的笔耕不辍。我们作为后辈文学工作者,除了感慨、感奋与感动,还能有什么呢?

最让我感动的是,核对完文物文献清单后,梁先生拉着我的手,指着他书房里的东西对我说:“这里面的东西,哪一件你们需要,都捐给你们。”

我脑子里思忖着文学馆应该向观众展示一个梁羽生创作那么多部武侠小说的书房,便脱口而出:“能不能把这张写字台和墙上的文玩字画给我们,在文学馆建一个梁羽生书房……”说到这儿,我突然觉得把写字台拉走,梁先生今后在哪里写作呢?话不由得就停住了。

梁先生似乎看出了我的犹豫,爽快地说:“没有问题的,我再买一个新桌子就是了。”

7月26日上午,在中澳文化促进会会长何孔周先生和澳洲《星岛日报》的倾力协助下,梁羽生文物文献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仪式在悉尼黄金岁月酒楼隆重举行。到会的各界侨领、企业家、文化名人、社会贤达、新闻界负责人和各种媒体记者有一百多人。何孔周先生悄悄告诉我:“这在当地是空前的。”

捐赠仪式专门从当地华语广播电台请来一位播音员主持。在奏过中澳两国国歌之后,梁先生郑重地将文物文献清单交到我的手上。我把文学馆特有的纪念品――铜制巴金手模――送给梁先生。梁先生接过巴金手模,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谢谢!谢谢中国现代文学馆!”

我说:“应该谢谢您,谢谢您对中国现代文学馆的真诚支持!”

说着话我注意到梁先生激动得眼圈有些湿润。

那个捐赠仪式是我终生难忘的。但更让我难忘的是,就在那个仪式上,我们请来的嘉宾――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问我:“我在悉尼工作这么多年,都不知道梁羽生住在悉尼,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言者无心,闻者有意。正是透过这句话,我又一次感受到定居悉尼近二十年的梁先生那种严谨谦恭、淡泊名利的大师风范。

从悉尼回来,我与梁先生的联系不断。2007年初的春节前夕,我听说梁先生赴香港参加一个活动,突然中风住院,滞留在香港。我与建功商量,利用我春节假期赴香港探亲之机,探望一下梁羽生先生。建功说,梁先生给文学馆做出那么大贡献,应该给他带上一万元生活补贴,以备他在香港不时之需。但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香港九龙医院,白天我在杨健思教授陪同下,把一万元留给了病房里仍然乐观幽默的梁先生,晚上,梁先生的太太林萃如女士就给我打来电话,说是她与梁先生商量过了,这钱太多,不能收,文学馆经费不富裕,留在更需要的地方吧!我费尽口舌也说服不了梁太太。最后她只答应留下一千元作为过节用,其他九千元,第二天派人给我送了回来。这又一次让我深深地感动。

朋友的学生篇8

【摘要】微信朋友圈作为虚拟社区的一种,其显著的特征是成员身份的审核性。这种“熟人社交”的成员结构基础使朋友圈的使用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被关注”的用户体验,得到了在社会互动层面追求和凸显自身存在方式的某种路径。从个人内容或观点的朋友圈反馈来看,正因“圈”内成员身份的审核性,个人内容观点得到的态度反馈理论上应该存在“伪抽样”效应。这种“伪抽样”效应是否确实存在,以及是否会进而影响个人对相应内容、事件、观点的认知,从而影响自我认知,最终使得个人在现实世界的社会资本受到影响,是本文希望考察的问题。大学生作为使用“朋友圈”的集中人群,同时也是未来社会的主流人群,将其作为观察对象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考察价值。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回收有效问卷378份,通过理论阐释和数据分析,证实了朋友圈伪抽样效应的存在,但其对大学生线下社会资本的影响在现阶段并不明显。

关键词 微信朋友圈;伪抽样;自我认知;社会资本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给个人接收、使用、信息更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智能手机作为移动互联信息的载体成为了以个人为核心的、信息倾向更明显、布局更清晰的信息集。适应这种信息集的网络虚拟社区应运而生,微信朋友圈即是一个典型代表。它将QQ好友、手机通讯录、“附近的人”三大渠道的交友编织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移动的、以个人为绝对中心的虚拟社区平台,并与现实社交紧密相关。移动互联本身的特质,使朋友圈里内容的和分享,实现了即时交互,是一个集“强连接”和“弱连接”为一身的“圈子”。在这样一个圈子里,成员间共享的信息、观点等内容的相似程度和亲近程度较高,并且只有共同朋友的观点可互见,这种高度的共享性和互惠性使得朋友圈成为一个相对外界广阔的、真正意义上的对社会大众而言较为私密的组织,从而保证了这一群体的连接紧密性和感情牢固性。可以说,个人通过朋友圈构筑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众世界”,相对于将同样的内容给开放的外界社会,个人在这个“小众世界”里,分享生活内容和个人认知的意愿会更强烈、更随性,心理安全度会更高,对他人反馈的心理预期会更积极。这一方面可能增加个人正向的自我认知,使个人更乐意与他人分享内容或观点,增进自信、促进交友,获得社会资本;相反地,由于这种自我认知来源于自我构筑的“朋友圈”虚拟社区,也可能导致个人自我认知偏差,致使个人在面对开放的真实外界社会时,有挫败感或受到打击,反而不利于现实社会资本的获得。

为求证上述两种假设,本文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向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并通过随机深度访谈获得更直接、更准确的信息。在进行问卷分析前,有必要对相关概念做一定理论上的界定和解析。

一、微信朋友圈构成与伪抽样效应推论

微信作为一款社交媒体软件,具有两大天然属性:即时通讯与移动社交媒体平台(朋友圈)。用户通过添加QQ好友、手机通讯录好友,快速实现其社交人脉向微信平台的迁移与组建。能够进入“朋友圈”的人,皆是作为主体的使用者个人在现实社会认识或了解的人,多数已具备“朋友”的身份。

此外,作为私密社交,微信朋友圈从技术角度非常注重个人的隐私保护与用户体验。用户只影响到自己的朋友圈,外界看不到其朋友圈的消息,同时用户原创内容不能转发(需要复制或截图等额外操作)。因而,微信朋友圈呈现了几个特点:媒体环境私密性高、用户生产内容有条件公开、用户互动有条件公开(有且仅当拥有共同好友时可视)、不鼓励原创信息的在线扩散。

这些特点从硬件保障上将圈内个人和反馈的内容与外界隔绝。加之“朋友圈”成员中熟人及朋友占据了圈内成员的主流,个人内容的“受众”实质上只是圈内的“小众”,个人就这样被包裹在了一个相对安全、友善的意见环境中。阿伦森和鲍尔所言的“社会隐私网络的母体,产生了‘心理上的邻居’( PsychologicalNeighborhood)”,在朋友圈环境里,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这样一种人际环境中,个人内容所得到的多数反馈是积极的,这也正是为何微信朋友圈能够获得较好的用户体验的一个重要原因。个人在朋友圈送“赞”、得“赞”、刷“存在感”,成为朋友圈用户的“心瘾”。对他人的内容点“赞”、给予积极的点评等行为,也无形中成为了朋友圈用户与圈内他人保持互动的基础条件和游戏规则。

从意见反馈的角度看,获得社会受众对某一内容的真实意见表达是需要一个开放、平等、独立客观的意见环境的。如果引用“抽样”这一概念来阐释,抽样的目的是通过对被抽取样品单位的分析、研究结果来估计和推断全部样品特性。只有在保证所抽取的样品单位(参与意见反馈的个人)对全部样品(开放的大众)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时,抽样的结果(对用户的某内容的反馈)才是具有科学性和普遍性的。那么获得外界对某一内容真实的意见反馈或者对用户个人的真实评价,即要求给出意见反馈的个人(样品单位)能够代表整个开放的外界大众。然而,在微信朋友圈里,这种“样品单位”本身就不是随机的,前文所述的朋友圈成员身份的审核性决定了这一点。即朋友圈以熟人和朋友为主的“小众”,不能够代表开放的外界社会大众。所以,微信朋友圈内个人感知到的他者对个人内容的意见反馈可能存在“伪抽样”效应。

二、朋友圈伪抽样效应与个人线下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概念因普特南的《独自打保龄球:美国社区的没落与复兴》一书而得以广泛流行。书中将社会资本视作产生社会网络、互惠规范和信任的个体之间的联结。在布尔迪厄看来,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则认为,社会资本是关于互动模式的共享知识、理解、规范、规则和期望,个人组成的群体利用这种模式来完成经常性活动。虽然学者们对社会资本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共同之处在于,社会资本来自特定的社会结构中人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社会资本是嵌入在社会结构中且只有在个人与他们分享时才存在。从这一角度来看,社会资本强调的是社会网络和人际互动,它们促成了责任分担的规范以及人们之间的互惠。

如果伪抽样效应存在,那么作为朋友圈使用者的“我”,所看到的他人对“我”的内容或观点所持的态度不一定代表现实外界社会环境对该内容或观点的真实反馈。这会给“我”一个带偏差的自我认知。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加以考察,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G.H.米德),因而人内传播其实又是一个“主我与客我”双向互动的过程。朋友圈的人内传播是一种“内省式思考”,是个体思想、观点的梳理和归拢,是一种自我思想、自我意识的回顾和反思,是“主我”和“客我”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

费孝通(2011)认为,每个社会关系网络中都有一个“自己”作为中心。每个人在心理上都是以“自己”的中心视角来面对他的社会网络所联结的圈子。“我”即是自我中心网络的“焦点行动者”(S.沃瑟曼、K.福特斯,2012)。“我”基于特定的目的进入虚拟社区,将现实社会关系转换成在线网络关系,并依据网络这个特定场域形成新的规范。这个规范使个人的所有网络联结呈现出特定的“在线”表现,使现实社会关系在网络社区关系中获得延伸的归属感、关注感等情绪感知。因而,个体的自我认知无疑会影响到个体的“在线”表现,进而影响个体的线下社会资本。

三、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为了研究微信朋友圈中“伪抽样效应”是否存在,以及其对使用者的线下社会资本有何影响,笔者选取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大学生是使用微信朋友圈的集中人群,也是未来社会建构和塑型的主力人群,对他们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为笔者于2015年3月7日至4月7日期间,在中国各地的大学生群体中收集到的随机数据,所运用的调查方法主要为问卷调查。一方面利用专业的问卷机构“问卷星”来制作问卷,在网上采用滚雪球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一共收集到405份问卷,最后确定的有效问卷为378份,问卷有效率达93.3%。另一方面以本校为小范围的访谈地点,随机对学生进行访谈,辅助问卷调查,深入挖掘问卷调查所无法获取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所收集数据的统计分析。

1.样本人口统计学信息

2.研究方法及变量测量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在数据的分析方面,主要采用了频率分析、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其中,对于伪抽样不同表现形式的考量采用了因子分析将各项相关的变量加以简化;对于伪抽样与线下社会资本间关系的探讨则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建立研究。

本研究的因变量是线下社交资本,根据利克特量表,将打分选项量化为1-5分。这些变量在数据分析中均被视为定距变量来处理,由于这些变量的相关性较强且数量较多,因此选择因子分析加以简化。自变量方面,有两个定比变量同样进行因子分析。

3.模型的建立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图1理论模型所示

4.自变量伪抽样效应与因变量线下社交资本的因子分析

将测量伪抽样中与朋友相处方式的16个问题进行因子分析,旋转后得到3个因子,如表2所示。

将测量线下社交资本的10个问题进行因子分析,得到1个因子,如表3所示。

5.朋友圈伪抽样效应对线下社会资本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

笔者将朋友圈动态频率、浏览朋友圈频率、关注度因子、实际帮助因子、选择性接触因子作为自变量与线下社交资本这一因变量做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观察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第一,F值通过检验,说明因变量的变化主要是由组间差异引起的而不是由于个体差异或是随机差异引起的,因此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成立,即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第二,根据消除了自变量影响的调整后的R方值为0.413,说明回归方程的消减误差比率较高,样本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较好,回归模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能力较好。

第三,观察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与显著性水平,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经常或浏览朋友圈的群体与较少或浏览朋友圈群体的线下社会资本没有显著不同。2.在朋友圈中获得关注度和实际帮助度不同的群体有显著不同的线下社会资本。3.实际帮助因子更为积极地促进线下社会资本的增加。4.选择性接触因子对线下社会资本无显著影响。这说明导致“伪抽样效应”发生的行为对现实生活中所持有的社会资本并无显著的提升或减少作用。

四、结论与思考

根据调查和数据分析,首先可以获知,在大学生使用微信朋友圈的过程中, “伪抽样”效应确实存在,主要体现为作为主体的个体对朋友圈的“准入、修剪、分类”等一系列行为。

其二, “伪抽样”效应在大学生群体中对个人自我认知和线下社会资本的影响没有人们预期的那样明显。这一方面跟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有关,大学生暂时还未进入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生活,没有进入“职场”这一特定人际氛围。所以生活圈较为单纯,朋友圈构成人员较为同质,社会利益关系链暂未形成。因而其在线信息活动的动机也较为单纯,对社会现实互助的需要显现的还不会很强烈,这可能是“伪抽样效应”副作用暂时还不易明察的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微信朋友圈里, “强关系”和“弱关系”结合在一起。而根据“弱连带优势理论”,弱关系防止了“圈子”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使利益的冲突分散,所以尽管存在伪抽样效应,但对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资本影响不大。

朋友的学生篇9

关键词:心灵沟通 聆听 观察 谈心 平等

正文: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的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的就把他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了解,才能把自己变成一只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教师也应该像一把钥匙,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开启孩子心灵这把锁。因此,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教师要沉下身子,与学生做心灵的沟通。

1、学会聆听――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倾听也是一种交流的过程,与学生交心,首先要倾听学生。记住:不是他听你说,而是你听他说!

在与学生交流时,教师如果能够以一种“倾听”的状态去对待,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发言的尊重和欣赏,还能培养学生学会尊重与欣赏他人。在倾听学生言说的过程中,学生的见解和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或间接地作为个人独特的精神展示在教师面前,这对教师来说,同样是一份独特而宝贵的精神收获。另外,倾听学生还能够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减少你与学生的隔阂,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加深与学生的友好关系。

我有一个学生王梦,上课爱走神,性格大大咧咧,上课违纪是常有的事,通常提醒一下她就会将精神集中到课堂上。一次,他又在我的课上看班里的循环日记,而且我暗示几次他都不理会,我非常气氛,很想上前把日记本撕掉。但我没有这么做,长时间的了解,我相信他一定是有自己的原因,我悄悄地走近他,希望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他低下头,表情很惭愧,他说自己知道不该在课上看日记,但是,他明天就要转学了,舍不得现在的班级,所以才会在今天抓紧时刻看循环日记,因为这是他的回忆。我为自己没做错事感到庆幸,但想到曾经的冲动,也颇有后悔。我暗暗告诫自己,无论什么时候,遇到什么事情,一定要查清原因,冷静思考后在做处理。当王梦再次来到我的身边时,他已经不是我的学生了,但他特意来到我的办公室,为临转学前课堂的违纪表现向我道歉。

2、细心观察――发现学生内心的途径

人们是带着不同的智力水平、能力倾向、气质特征,降生到不同的家庭背景。人生来不可能完全平等,但我们的教育对每位学生是均等的。学困生是学习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往往会觉得感受不到老师的温暖,缺乏自信心,自暴自弃。所以对他们要做到有事无事问一声,让他们看到老师并没有嫌弃自己,放弃自己,而是自始至终在关注着他,关心他,进而增强信心和兴趣。

我的另一个学生牛泽坤,他初入校园就比同班的孩子大三岁,而且读书慢、反应慢、写字慢,对学习早已失去信心。七门考试科目,总成绩仅有200多分。家长已经放弃他,学校仅是一个看护者,说是把他放在学校就不担心他乱跑了。家长的思想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当他第一次坐在我的课堂上,我见到的是一个胖胖的爱睡觉的男孩;他不善与人交往,因为他人高马大,经常把同学打哭;作业要么不做,要么随便抄抄,书写也相当潦草……每天都会给老师们添麻烦。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自己能力所及,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口头上答应了,但并无实际行动,一如既往。

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是长时间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同,不相信自己有学习能力。原因找到了,让他改进的机会来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觉得自己学不会?”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我总答错题。”我顺着问:“那我现在考考你,咱们看看是不是你真的只会答错?”我先是选了几个简单的问题,他说:“这题书上就有答案,我当然能答出来了。”我告诉他这是基础,每次考试都会考一定的基础,希望他拿到这类试题的分数,他答应了。接下来,我根据书上内容,讲了一些分析方法,接着又出了几道题,他又答对了。我告诉他,以你的能力答对80%的题很轻松。我要求他做到每次作业都想今天这么去做。他疑惑的答应了,果然,他上课开始听讲,课后也不再打架,有问题还会问同学,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3、及时谈心――排解学生心理的疾病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时时处处做一个有心人,用心从不同视角,全方位对学生进行综合观测、揣摩和深入细致的了解,及时抓住每一个合适的谈心时机。

记得有一次,我在上QQ时,发现我班韩源封学生的QQ个人说明上直接醒目标注:最近什么都不顺,烦!烦!烦!这是一个信号,他告诉我这名学生最近一定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事。治病还需对症下药,我首先找到同他比较要好的几位同学了解情况,原也不是大事,但孩子眼里这是很重要。一是爸爸妈妈最近不在家,缺少父母的关怀;二是辅导班上英语老师批评他成绩下滑,他很伤心。的确,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要他承受多少心事呢?了解了情况后我就约他面谈帮他分析,让他认识到父母其实是很爱他的,只是有的时候不得已才离开他,因为大人也会有很多无奈,告诉他老师批评他不是因为他不好,反而因为他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老师对他的期望很高,他应该引以为豪。经过开导,他心里敞亮了不少,但他有点疑惑的是老师怎么知道他的心事?得知老师对他的关心,很是感动,有一种特别受重视的感觉。

毋庸置疑,这是一次非常及时有效的谈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焦躁情绪,更升华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可见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时时处处做一个有心人,及时把握每一个谈心机会该多么重要。

4、平等待生――走进学生内心的世界

要想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就要学会蹲下来,和他们在同一高度上。首先要给学生微笑,微笑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人与人的感情。课堂上,教师用微笑感召学生,从而“亲其师,信其道”。经常有这样的情景,上课铃响了,我做好准备,这时几个学生如野马归槽班奔进教室,个个满脸通红,手忙脚乱。怎么办?训斥一番?不行。我要让他们知道老师相信他们能以最快的速度将状态调整到我们的课上。第二要还学生民主,民主能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度,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把民主还给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多年来我始终尝试让学生主宰课堂,如让学生搜集资料介绍区域差异,判断位置分析区域特征,讨论方法记忆区域地图,制作模型探究地理现象……学生通过自己找、自己看、自己想、自己做达到获取新知的目的。此外,课堂上,教师要鼓励赞许学生,相信“人人会,人人行”。我有一位学生,她读书慢、反应慢、写字慢。第一次地理考试比其他同学至少少十多分。从此,每节课我都更多的关注她,教她尝试猎取书中信息,只要她找出有效信息,就及时肯定,现在她已经相信自己也能学会。

朋友的学生篇10

做一位快乐成功、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是我不断努力的目标,而培养学生拥有健全人格、健康的身心、勤奋好学勇于探索以发挥其最大潜力,在掌握知识、方法的同时学会做人,则是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认为做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爱学生之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应当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特别是要善待班级中的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热情。其次,做班主任还要舍得投入,不仅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更要投入情感,做一位良师益友;再次,还须掌握一定的处理事情的技巧和艺术,也即要有一定的教育机智,理性地处理一些偶发事件。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包罗万象,要做好很多常规工作,如班集体建设、班干部培养、协调与任课老师的关系,搞好家校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等。笔者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有如下点滴体会和感受。

一、做好制度要求的教育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因此,在接手新班级之后,我每天都在晨间谈话的时候进行学校各方面规章制度的要求的诠释。上课的时候要求应该怎么做,下课的时候又应该怎么做,同学之间该如何相处,在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等各门课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行为进行细致的要求。

尽管标准是提高的,但都在学生的能力以内,只要思想上重视,时时事事都注意起来,是能够做得到的。严格要求的目的不在于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是要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使班级逐步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

二、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

发挥班干部的小助手作用,有利于班级的管理。因此我对学生的各方面采取扬其长,避其短的方式。打破常规做法,别出心裁,选取了三位学生为班里的纪律委员,一方面可以使三人团结在一起,一起为班级出力,管理好班级,另一方面因为是三个纪律委员也可以防止以前只有一个纪律委员,有些能力强的同学容易滋生权力意识,避免骄纵。事实证明这三个同学的管理能力都不错,使整个班上任何课一改以前的吵闹,同时在老师在与不在时都能保持一致。接着通过民主选举,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特长,培养一批班干部,使他们能各司其职。比如管理教室卫生的卫生委员,学习态度比较认真,一有作业总是想事先完成,学习成绩良好,同时也热爱劳动。可是他很喜欢对着班干部做事,喜欢跟别人唱对台戏,讲话的声音又特别重,脾气很躁,属于班级内特别难管理的人。我让其担任班干部后,使其认识到自己是班干部,要以班干部的身份来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他也体会到跟别人唱对台戏的坏处,因此,这个同学在这学期的表现中逐步出色起来,甚至基本上都改掉了以前的坏习惯。把教室的各个地方卫生都管理得非常干净,成为一名得力的班干部。同样,采用扬其长,避其短的方式,在班级中挑选的学习委员,组长,以及小组长这类的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表现出色,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他们的长处,让每个学生都不断进步,带到整个班级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