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十篇

时间:2023-04-06 04:31:28

汉高祖刘邦篇1

刘邦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出生,又在沛县做过亭长,公是表示对他的尊称。公在中国古代有两种含义,一个是爵位,一个是尊称。当然要有足够的影响力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尊敬。

刘邦作为亭长负责送一批沛县的农民去咸阳骊山服役,路上陆续有人逃亡。刘邦想,这样下去,到骊山时,势必逃光。到了丰邑西面的湖沼地带,在泽中亭留宿时,他乘夜晚把农民都给放了,刘邦很高兴,带了他们连夜逃往亡。

(来源:文章屋网 )

汉高祖刘邦篇2

看到这五块石碑,笔者有个不成熟的建议:在刘累公纪念碑与刘清墓碑之间,似应增立一块祁姓刘氏复氏始祖、祁姓刘氏第二显祖、汉高祖刘邦的直系远祖——士会的纪念碑。

士会,祁姓,士氏,名会,字季,春秋晋卿,后食邑于范,又以范为氏,谥号“武”,故史又称之为范会、范武子。士会有三子:长子士燮,其后为范氏;次子士雃,其后为刘氏;三子士鲂,其后为彘氏(因食邑为彘)。

士会的远祖可以追溯到尧帝,即在汉皇祖陵里被祭拜的唐尧帝。尧帝,祁姓,陶唐氏,亦称唐帝,远古帝王,五帝之一,谥号“尧”。由其后裔别出的刘氏,被称为祁姓刘氏,以区别于诸如姬姓刘氏等其他刘氏。刘累,祁姓,刘氏,尧帝陶唐氏之后,生活于夏朝,是现有史籍中出现最早的刘氏成员,夏后孔甲赐氏为御龙,故祁姓刘氏变祁姓御龙氏,刘累亦改称为御龙累。御龙累之后在商朝以豕韦为氏,祁姓御龙氏变祁姓豕韦氏。周武王将祁姓豕韦氏封于唐,便以唐为氏,祁姓豕韦氏变祁姓唐氏。周成王灭掉祁姓唐国,迁唐公(爵)改封于杜城,降为伯(爵),便以杜为氏,祁姓唐氏变祁姓杜氏。由于曾以唐为氏,因此又被称为唐杜氏。西周晚期,最后一任杜伯无辜被周宣王所杀,杜伯之子隰叔避难奔晋,任士师之职,以职为氏,亦即以“士”为氏,祁姓杜氏变祁姓士氏。隰叔生士蒍,士蒍生士伯缺,士伯缺生士会。

由此显见,士会的家族源远流长,御龙氏在夏朝、豕韦氏在商朝均是显赫而实力雄厚的部族,到了周朝,特别是在周宣王杀杜伯之后,这个家族的实力和影响力急剧衰落,被迫流落到晋国谋求发展。经过隰叔、士蒍、士伯缺三代人的努力,家族逐渐有所起色。士会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努力,他活跃于春秋前期晋国政治舞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公元前632年始见于《春秋》,公元前620年,流亡于秦,公元前614年归晋,公元前593年为晋正卿,公元前592年告老,公元前589年亦见于《春秋》。其间,他先后辅佐过晋国五代君主,力助晋国夺回天下霸主之位,也终于使这个家族的地位从大夫阶层上升为卿族阶层,成为晋国政坛最显赫的家族之一。从士会起,其孙士匄、曾孙士鞅均担任过晋国的执政大臣,也就是正卿。士会其人,不但功绩显赫,文武全才,而且品质高尚,成为春秋时期享有崇高国际声望的政治家。在他去世50多年之后,楚国(晋国的宿敌)君臣依然仰慕其德,称其深得鬼神与人民的喜爱。可以说,古老的陶唐氏在春秋时期的复兴,士会实为贡献最大的人物。

当年士会亡秦归晋后,其次子士雃留于秦复为刘氏,士雃亦改称为刘轼。自此,祁姓刘氏便代代以刘为氏,传之于后世。《新唐书》载“会适秦,归晋,有子留于秦,自为刘氏。生(刘)明,(刘)明生(刘)远,(刘)远生(刘)阳,十世孙,战国时获于魏,遂为魏大夫。秦灭魏,徙大梁,生(刘)清。”刘清生刘仁,刘仁生刘煓,刘煓生刘邦。由此可见,传到汉高祖刘邦的祁姓刘氏之历史,是自复氏刘氏开始的,士会当为留秦祁姓刘氏的复氏始祖。

《汉书·高帝纪》赞曰:《春秋》晋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事孔甲,范氏其后也。而大夫范宣子(士匄,士会之孙,晋卿)亦曰:“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范氏为晋士师,鲁文公世奔秦。后归于晋,其处者为刘氏。刘向(楚元王刘交之后)云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迁大梁,都于丰,故周市说雍齿曰:“丰,故梁徙也。”是以颂高祖云:“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

试整理如下:

唐尧帝,祁姓,陶唐氏;

唐尧帝之后在夏之刘累,祁姓,刘氏,御龙氏,亦称御龙累;

御龙累之后在商,祁姓,豕韦氏;

豕韦氏之后在周武王之唐公,祁姓,唐氏;

唐公之后在周成王之杜伯,祁姓,杜氏;

杜伯之后士会,祁姓,士氏;

士会次子士雃,祁姓,刘氏,亦称刘轼,

刘轼之后刘邦,祁姓,刘氏(秦汉姓氏合一,故姓刘氏,语出《史记·高祖本纪》及《汉书·高帝纪》)。

结论:

一、帝尧是祁姓刘氏的血缘始祖

二、刘累是祁姓刘氏的第一显祖

三、士会是祁姓刘氏的复氏始祖

四、士会是祁姓刘氏的第二显祖

五、士会是高祖刘邦的直系远祖

正如王符在《潜夫论》中所赞“刘氏自唐以下,汉以上,德著于世,莫若范会之最盛也!”可令人不解的是:在汉皇祖陵里竟然没有士会的纪念碑!想来也许是因为士会这个名字里没有出现刘氏的“刘”字吧。问题是:既然在汉皇祖陵里立了祁姓刘氏血缘始祖帝尧的纪念碑、祁姓刘氏显祖刘累公的纪念碑,那就说明立碑者是承认汉皇祁姓之刘氏为帝尧之后、为刘累之后的。然据史籍记载,士会不仅也是帝尧之后、刘累之后,而且,还更是汉皇祁姓之刘氏的直系祖先。不立士会之碑,若非有意的忽略,那只能是立碑者对士会之于汉皇祁姓之刘氏的历史作用没有予以充分的了解和肯定。

根据史籍我们得知,在帝尧到刘邦,帝尧所起的是祁姓的血缘始祖作用,刘累所起的是祁姓刘氏的第一显祖作用,士会的历史地位及所起的作用则有三:一是祁姓刘氏的复氏作用;二是祁姓刘氏的第二显祖作用;三是直传刘邦的直系作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就如同“卫辉比干庙,天下林氏根”一样,林氏的受氏始祖是林坚,但其后人还是尊林坚之父、王子比干为林氏的太始祖。祁姓刘氏之复虽然是士会之子士雃留于秦而为之,但起因则是由于士会的亡秦归晋所引起,再基于士会本人的威望、地位以及其对家族复兴与腾达的历史贡献等等因素,对于祁姓刘氏自御龙氏、豕韦氏等氏再复为刘氏这一重要转折的历史地位与直指汉皇祁姓刘氏的定向作用,也就非士会莫属了。

汉高祖刘邦篇3

她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只是沛县的一个泅水亭长,亭长也就相当今天的派出所长。吕后的父亲过生日,吕后的父亲是沛县县令的好朋友,刘邦拍马屁,当然要去祝寿,刘邦没有什么钱,但他脸皮厚,胆子大,居然虚报一笔礼品就堂而皇之人席。这事是少见的,吕后父亲知道后,本是带些怒气出来把他赶走,一见却大吃一惊,因为吕后的父亲精于相人之术(也就是看面相),刘邦隆准龙颜,有天日之表,他一眼就看出来了,当机立断,不顾妻子的反对,把爱女嫁给了芝麻绿豆般的小官刘邦。

刘邦将吕后娶过来之后,时常为了公务以及与朋友们周旋,三天两头不见人影,织布耕田,烧饭洗衣,孝顺父母及养育儿女的责任,都一骨脑儿地落在吕后一人身上。

早年的刘邦可说有些无赖,常戴一顶自制的竹帽到处闲逛,骗吃骗喝,一次押解囚犯,因自己酒醉而使囚犯逃跑,自己也只好亡命芒荡山下的沼泽地区。贤惠的吕后除独立支撑家庭外,还不时长途跋涉,为丈夫送去衣物及食品。据说刘邦匿居的地方,时常有一片云气笼罩,吕后追踪而至,便一定能够找到刘邦。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率众进人沛县被拥立为沛公,吕后当时也水涨船高,被尊称为吕夫人,等到刘邦攻入咸阳,被西楚霸王项羽立为汉王,吕后又晋级成了王妃。

但吕后并没有因此过上舒适的日子,在接下来刘邦和项羽打得天昏地暗的楚汉战争中,吕后成了项羽的俘虏,甚至在项羽把吕后押到两军阵前,以烹杀吕后威胁刘邦时,刘邦居然笑嘻嘻地说,你爱杀就杀,悉听尊便。我想当时的吕后一定是心寒如冰,透骨冰凉。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吕后一直被囚在楚军之中作人质,受尽了折磨和凌辱,挣扎在生死边缘,使其心理和精神受到了严重打击,也造成了以后多疑与缺乏安全感的后遗症,变成心地狭隘,紧张恐怖,阴狠毒辣,以及凡事先下手为强的性情和办事手法。

及至楚、汉罢兵言和,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项羽才将吕后归还刘邦,对吕后来讲,真是恍如隔世。后来刘邦毁约,重挑衅端,最终在垓下之战中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当上皇帝,吕后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后。

汉高祖刘邦长年在外征战,随军帐幕中自然不乏红粉佳人。她们有薄姬,戚姬,曹姬等多人。一个人既然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多几个女人侍候,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吕后也明白这个道理。但皇宫本来就是权力争夺的战场,其残酷的斗争一点不亚于刀剑相交的战场,且吕后本身就是一个权力欲十分强烈的女人,一旦发生实质的利害冲突,甚至影响到未来的安全问题时,吕后便感到如坐针毡,日夜不安。

最大的问题出在戚姬身上,戚姬身材修长,气质高华,在定陶与刘邦相遇,便十分得宠。且这位戚姬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如意继承王位。如意言谈举止都有刘邦的风范,刘邦对他十分钟爱,加上戚姬的枕边进言,吕后儿子刘盈的怯懦不讨刘邦喜欢,刘邦大有废掉刘盈的太子头衔,另立刘如意来继承自己衣钵的可能。现在,戚姬不光是吕稚的情敌,更是她的政敌,她必须反击,但也必须小心翼翼。

汉代定鼎以来,千方百计想要罗致德高望重的“商山四皓”,来为治理国家出谋划策,但“商山四皓”听说刘邦不太重视儒生,言语之间又喜欢不干不净地骂人,所以始终不肯应合。所谓“商山四皓”就是商山之中的四位隐士,名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用里。这四位饱学之士先后为避秦乱而结茅山林。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林壑幽美,云蒸霞蔚,地势险峻,是一个隐居的好地方。

为了巩固儿子的太子地位,吕后求计于张良。经过张良的穿针引线,刘邦都没有请动的“商山四皓”被太子刘盈和吕后的诚心感动,答应出山,作太子的宾客。经过这四位长者的教导及潜移默化,刘盈的修养和见识大有长进。

一天,宫中大排筵席,四位须发皆白的长者,肃立在太子刘盈身后,等到汉高祖得知他们就是“商山四皓”时,便知道太子已不可废。他知道连自己都请不动的“商山四皓”都已成为太子的宾客,看来太子羽翼已成,当刘邦回到后宫把这一消息告诉戚姬时,戚姬立即泪流满面,她知道成为一国之母的希望是破灭了。

这次吕后在张良的帮助下,取得意外的胜利,连雄才大略的刘邦也一筹莫展。巩固了太子的地位,吕后接着就是要树立自己的威望,吕后在树立威望中做得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杀了韩信,把自己的威望建立在韩信的人头上,使群臣慑服。

汉初三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在汉朝建立后就过上半隐居生活,已不构成威胁;抚百姓,致稼稻使国富民强的萧何不是那种争天下的人,而且在regime建立后是急需的发展生产的人才。只有领兵多多益善,攻城夺隘,出奇制胜的韩信,始终是刘邦放心不下的。

汉高祖刘邦登上皇帝宝座之后,一般与他一同打天下的功臣,仍然举止粗豪,不顾礼法,甚至醉后拔剑起舞,砍去殿柱,闹得不成体统,直到经过叔孙通订定朝仪,朝廷之上才算有了规矩,据说汉高祖刘邦当时由衷地说道: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滋味。但一班自传功高盖世的将帅仍有不臣之心,汉高祖厉行打击,首当其冲的便是令刘邦深心不安的韩信,他首先把韩信由齐王改封为楚王,又由楚王贬为淮阴侯,又用陈平的计谋捉住韩信,废为平民,但汉高祖刘邦一直没有杀韩信,因为高祖曾与韩信有约: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器不杀。吕后就偏偏把刘邦都不杀的韩信,用布兜起来,用竹签刺死,杀他时不见天,不见地,不见铁器。司马迁写《史记》,记载汉高祖听到韩信被吕后杀后的心情是:“且喜且哀之”,这话道出了多少背后的故事,自己不忍杀戮功臣,而自己的妻子却刚毅果敢地了解自己心中的疙瘩。

吕后这招确实收到了杀鸡做猴的作用,朝中大臣看到她连韩信这样的人都敢杀,不免都对她畏惧几分。

淮南王黥布反叛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高祖正在病中,原本是要派遣太子刘盈率兵讨代,却硬是被吕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逼上了战场,说什么“黥布是天下猛将,很不容易对付,太子去岂不是羊入虎口!而诸将又多是太子的叔伯辈,只怕难以心甘情愿地俯首听命。”刘邦听了这话只好自己扶病出征,虽然很快就平定了叛乱,但也不幸身中流矢,伤口溃烂,拖了三个月而驾崩,只活了六十三岁。

刘邦死前特地杀白马为盟,遍告天下,非刘氏不能封王。看来刘邦对吕后也有所防备,太子刘盈即位,还只十七岁,天性仁慈柔弱,一切权炳都操在吕后手中,吕后恨透了戚姬与赵王如意,于是一幕惊心动魄的大血案迅速在宫中展开,首先幽禁了戚姬,再遣使把赵王如意从邯郸召进京内,纵然刘盈极力袒护这个异母弟弟,结果仍是被吕后毒杀。对于眼中钉,肉中刺的戚姬,吕后砍掉她的手足,挖眼烧耳,灌上哑药,丢进厕所里,让她辗转哀号,称为“人彘(音质,猪的意思)”,惨不忍睹。吕后还特地要她的儿子皇帝去看,刘盈得知“人彘”就是威姬时,大惊失色,泪流满面,喃喃说道:“太残忍啦!那里是人做的事,太后如此,我还凭什么治理天下!”他受不住惊吓,从此大病经年,天天借酒浇愁,不理朝政。

吕后一方面用血淋淋的手段对付刘氏子孙,一方面使吕氏昆仲位居要津,还用笑盈盈的方法拉拢皇亲国戚,梦想一步一步篡夺刘家天下。

吕后的亲生儿子刘盈尸位素餐,病病歪歪地当了七年傀儡皇帝便死去了,后宫美人所生的儿子刘恭继位为少帝,因童稚口无遮拦,触犯了吕后的忌讳,四年后被幽杀,另立刘弘为帝。又过了四年,吕后病笃,仍然不肯放弃权柄。但这时刘家子孙和一班元老重臣已容不得她放肆,朱虚侯刘璋和周勃、陈平等先发致人,发动兵变,这是吕后不曾料到的结果,她的兄弟,侄子吕禄、日产等人手握重兵,都不堪一击,吕后在惊吓中死去。

汉高祖刘邦篇4

当下的网络环境已经大大改善了考据手段,利用“百度”“谷歌”就可以细细地考证到让自己满意的各种结论,台湾学者黄一农称之为“E-时代考据”。在教学时,我尝试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考据来学习《选读》,学生可以初掌考据的方法,也免去翻故纸堆的麻烦,获得很好的效果。下面以《高祖本纪》一文为例来说明此种方法的应用。

在我们的印象中,刘邦是一个布衣皇帝,清代史学家赵翼说:“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假如我们只是翻译文本,提几个简单问题,特别是文言又加上了一层隔膜,学生的兴趣很难被调动起来,对刘邦形象的理解也只停留在字面上。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在第一课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翻译“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2.王媪、武负是何许人?

3.“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如何理解?

第一个问题。先请学生翻译:“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学生大都觉得没什么好翻译的,只能如此:“高祖是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字季。父亲叫太公,母亲叫刘媪。”我问学生:“刘邦有兄弟吗?”学生利用电脑搜索:“有两个哥哥,分别叫刘伯、刘仲,还有个弟弟刘交。”这时有学生发现伯、仲、季是兄弟的排行,也有学生发现“媪”是“老年妇女”的意思,比如“白发谁家翁媪”。我于是趁热打铁,让他们到网上寻找关于刘邦及其父母姓名的说法。网页有汉代学者项岱的说法:“高祖小字季,即位易名邦,后因讳邦不讳季,所以季布犹称姓也。”网页上有易中天的说法:“这个刘季也不是什么名字,季是什么呢?季是古人的排行。古人兄弟排行叫伯,仲,叔,季,刘邦的大哥叫刘伯,二哥叫刘仲,没听说三哥,书上没有,叫刘叔的那个没发现,他自己叫刘季,也就是说他哥儿几个叫刘大、刘二、刘三、刘四,所以刘季翻译成现代汉语,刘小,没有名字,平民。”这时学生讨论后翻译:“高祖,是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叫刘小(或叫刘三),父亲叫刘老先生,母亲叫刘老太太。”

这时有学生在网页上发现汉代学者皇甫谧认为刘邦父母有姓名,很多学生对此表示反对,网页上有颜师古云:“皇甫谧等妄引谶记,好奇骋博,强为高祖父母名字,皆非正史所说,盖无取焉。宁有刘媪本姓实存,史迁肯不详载?即理而言,断可知矣。”同时他们认为,刘邦及其父母应该是没有名字的,刘邦全家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平民百姓了,学生对刘邦这个布衣皇帝认识更具体形象了。

第二个问题。很多学生注意到了“媪”的意思,开始认为武负是男性,他们是夫妻。有几个学生不赞成,因为文章后面有这样一句:“此两家常折券弃责。”“两家”不是一家,显然两人不是夫妻。学生于是在网上搜索,网页上,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殷光熹认为:“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负,假借为妇。’《史记・高祖本纪》:‘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汉书・高帝纪上》:‘常从王媪、武负贳酒。’‘武负’即‘武妇’。刘向《列女传》:‘魏曲沃负者,魏大夫如耳之母也。’以上所举‘负’者,均系妇人之称。”

我说:“虽然这样我们也不能肯定地说武负就是女性,但大家倾向于认为他是男性还是女性?”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她是女性,因为司马迁说刘邦“好酒及色”,喝醉了,不拘礼节,“醉卧”更表明他狂放不羁的“无赖”嘴脸,这样更贴近刘邦性格特点。

第三个问题。这时学生的情绪很高,议论纷纷。在网上大家找到两种翻译,一种常见,网页上:高祖每次去买酒,留在店中畅饮,买酒的人就会增加,售出去的酒达到平常的几倍。另一种说法,高祖每次去买酒,留在店中畅饮,因为高祖很大方,卖给他的酒比平常的贵几倍。网页上:“如淳曰:‘雠亦售。’索隐乐彦云借‘雠’为‘售’,盖古字少,假借耳。今亦依字读。盖高祖大度,既贳饮,且雠其数倍价也。”这两种说法都能表现刘邦“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

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高祖每次喝酒,两家酒店卖给他酒的分量都是正常的好几倍,所以在最后更把酒账也免除了。我表示赞扬,并告诉学生学者杨树达在《汉书窥管》中也是这样认为的,显示了刘邦的与众不同、让人敬畏的一面,为以后称帝埋下伏笔。

汉高祖刘邦篇5

关键词:刘邦 高祖本纪 淮阴侯列传 项羽本纪

刘邦是汉代的开国皇帝,也是司马迁《史记》中着重要叙述的历史人物。由于司马迁自身的遭际,以及汉初的学术思潮等影响,司马迁对任何历史人物都尽力展现其真实的历史形象,因此无论什么人都有正面与负面的特征与表现,显示其真实而复杂的多面性。这是与后来许多“为尊者讳”的史书很不相同的。

一.《高祖本纪》中的刘邦

与其他史书一样,刘邦的主要历史是在《高祖本纪》里进行叙述的,司马迁在其中表现的刘邦形象,主要方面是正面的,有这样几个特点:

1.深谋远虑,识得大局

秦二世而亡一大半的原因是其苛刻的刑罚以及秦二世本身的荒淫无度,刘邦正是看出了这点,因此一直在众人面前树立仁厚爱人的长者形象。司马迁在写《高祖本纪》时为了突出这点,致力于拿项羽和刘邦作对比。如在秦二世三年楚怀王准备派人向西攻打咸阳时,文章这样写道:

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G悍滑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今项羽G悍,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

怀王是项羽叔侄拥立的盟主,但他和他手下的众将对项羽却是这样的评价,反而对刘邦大加称赞,这足可见出项羽和刘邦在人们心目中的差距,这是奠定刘邦最后胜利的关键。

中国有句俗语“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刘邦深刻理解了这一点并在自己的行为中体现出来,让百姓爱戴自己,心甘情愿甚至迫不及待得称自己为王。

在刘邦率先诸侯行知霸上的r候,秦王子婴自缚请罪,但刘邦没有诛杀秦王,而是将他交给主管官吏。这种做法不仅是为了赢得民心。更是一种暗示,暗示百姓连秦王婴都投降了自己,那么他刘邦就一定是众望所归的胜利者。一番自我表白之后,他就和秦诸县父老“约法三章”,声言来意,并保证他的军队军纪严明,不会烧杀抢略。在“秦人大喜”,争献“牛羊酒食”时,他又客气地谢绝。在这么多的铺垫下,最后的结局就像刘邦所想的那样“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在这里,刘邦的谋虑可以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2.长于用人,勇于认错。

无论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怎么美化刘邦,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论领兵打仗的才能,刘邦是远远不及项羽的。但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重要的不是自己拥有多么杰出的才能而是要善于识人用人。在这方面,刘邦做的尤其出色,他在驾驭人的同时也乐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在沛公率西进时,郦食前去拜见刘邦,《高祖本纪》中短短几十个字,刘邦不耻于承认错误的形象便跃然于纸上了。

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郦生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除了善于认错之外,刘邦还能用人。韩信、陈平投奔他,他能用之,周勃、灌婴谗害他,他能用之。在用人上,他可以说是达到了气魄非凡的境界。用人不仅要给位,给权,给钱财,更重要的是要能听取他们的意见并采纳。

后来当刘邦置酒洛阳南宫,大宴群臣时,他曾进行了一番自我评价,虽有自傲之意,但也还算的上中肯,揭示了刘邦取得楚汉之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由此可见,刘邦对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有着清醒的认知。利用长处,避免短处说来简单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但是刘邦做到了所以他也成功了。

当然《高祖本纪》中也不全然是对刘邦的赞美,其中也有些许批评,但毕竟在于少数,司马迁对刘邦性格阴暗面的描写多在于与刘邦相关人物的传记中。

二.《高祖本纪》之外的刘邦

刘邦的事迹,在同时代其他人的传记中也有比较多的表现,这其中笔墨较多的有《项羽本纪》和《淮阴侯列传》。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其中的刘邦与其本纪中的形象显然有较大的差异。

1.生性多疑,自负狡诈

首先,我们能肯定的是刘邦是个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人,这是不可否认的,关于这点在所有有关刘邦的传记中都有讲到。但在《项羽本纪》中我们可以轻易地看出刘邦骨子中的狠辣与多疑。沛公入驻咸阳后“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的反差表现引起了范增的关注,于是在他的建议下项羽决定发兵攻打刘邦。

而在这种关键时候,项羽的叔父项伯冒险夜闯刘邦的军营向好友张良泄露了泄露,想让张良连夜和他一起逃走,却被拒绝:

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从张良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刘邦对收买人心很有一套,“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刘邦的礼贤下士让无数的能人为他出生入死以报知遇之恩,在这点上,项羽远远不如他。但张良心中的贤君刘邦在知道项羽想要杀他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他毫不犹豫的将“欲称王秦地”的责任完全归罪于他人: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由此可见其实刘邦和项羽一样也是个自负的人,但他比项羽会伪装,会将自己的这种自负隐藏在任人唯贤的面具下。还不止这些,刘邦在推卸完责任之后还不忘对张良猜疑“君安与项伯有股?”在张良拒绝和项伯逃离并将情报告诉给刘邦的时候,刘邦就应该看出他的忠诚,但他仍不放心,仍是怀疑。或许,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将来刘邦屠杀功臣的影子。

在《淮阴侯列传》中也有着这样一段很精准描绘刘邦的语句:

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窃以为误矣……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

蒯通认为人心难以猜测。韩信功高盖主迟早会被抛弃。后面的事实证明蒯通并没有错,韩信被刘邦以谋反的罪名关押。几年后就身死宫中,并被诛杀三族。

刘邦之所以处心积虑想要处死韩信,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统治受到了威胁,他对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自信,领军作战才能,他比不过韩信、英布;谋略智慧他也比不过张良、萧何。只要这些人中有几个联合起来,他的地位就是不保了,所以他才会迫不及待地软禁韩信。诺不是张良功成身退,恐怕他的结局也不会太好。

刘邦的多疑在韩信身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刘邦在被困荥阳调韩信救驾却被乘机要求封韩信为王时就埋下了怀疑的种子,这颗种子在韩信生死后才被彻底拔除。

2.春荻纠保不择手段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帝成业百将死。”刘邦出身草莽,为了取得最终的胜利,他的身边聚集了许多能人异士,先后分封了7个异姓王,但这些人在他称帝之后成为了专制皇权的最大隐患。于是,刘邦选择了杀戮功臣来巩固他的政权。将领阳夏侯陈g被逼反叛时,梁王彭越的部下曾劝彭越一同谋反,彭越犹豫着没有答应。刘邦得知此事,不但不表彰彭越的忠心,反而将他逮捕后处死。更残忍的是,刘邦杀了彭越之后,为了威胁警告其他将领和功臣,竟将他的尸体剁成肉酱,再派人分赐给各位诸侯和功臣品尝。功臣们因此更加胆颤心惊。这样凶狠毒辣的刘邦又哪里是将领们心中仁慈的君王,此时的他恐怕连项羽都不如。

《项羽本纪》中记录汉王败于彭城,家眷四处逃散。刘邦在逃忙的路上遇上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把他们带上车,一块儿西逃。但在楚军骑兵追赶他们是,刘邦做出的事情却不符合他仁德君子的名号:

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

这段话说的是刘邦逃跑途中推坠儿子女儿下车的事,我们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情况一定非常紧急情,在这种时候刘邦他选择推孩子下车以保全自己,或许从君王,从上位者的角度看,他是正确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想法每个君王都应该有。但从一个父亲的身份来看,刘邦的这种行为确实算得上是凶狠残暴。对他而言,在危机关头什么东西都是可以抛弃的。

汉高祖刘邦篇6

所以,唐太宗时的名臣虞世南说:“从前秦始皇弃仁义而用暴力,虽然可以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然而坐天下就不行了。这就是运用刑法治国的弊端。”

有人问他:“你所说的五霸之道我已听明白了,敢问汉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秀都是崛起于乡间,平定了天下战乱,开创了帝王大业。刘邦豁达大度,刘秀谨慎细心,各擅其美,龙飞凤翔,所以能收拾残局,保护人才,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就其济世之大德,帝王之天威而比较,谁优谁劣呢?”

昔日汉室初兴,刘邦因残暴的秦王朝而起事,诛灭项羽,一统天下,光宗耀祖,功勋可比汤武,伟业流传子孙。他是帝王中的元勋,人君中的盛主啊!然而他的名声、品行毕竟不那么真正合乎道德,所以死了以后,果然让凶恶的吕后肆无忌惮地干尽残酷暴虐的坏事。他的爱妃戚夫人被砍去四肢,挖目薰耳,喂上哑药,扔在厕所中,称为“人彘”;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也被幽禁,最后遭到毒杀。刘邦死后,他的亲生骨肉连连遭受屠杀,吕氏家族独揽朝纲,国家政权几乎被吕氏篡夺。上述种种,难道不是刘邦缺乏深谋远虑的结果吗?

然而,刘邦手下的猛将谋臣都是古今少有的奇才,只因为他能选任、重用他们,听其言,观其行,所以才会统一天下,登上帝王的宝座。

汉世祖光武帝刘秀(高祖九世孙)继承了皇室家族的仁善德性,禀承了忠贞温和的纯正性格,遵循外修风度内修精神的要则,兼有儒家的美德和才华。聪睿豁达、博学多识、仁义智慧、开明宽容、慎重周密、乐施爱人,这些都构成了他的品道修养。他所处的时代,多灾多难,无法无天,正值皇家气数已尽、世道艰难之际。在这样的时局下,他有如一声春雷,声势雄壮地举兵起事,组织武装力量来抗击势力,发动起义部队扫荡残军败将。他的大军还没有从南京出发,王莽已经被洛阳的乱兵杀死。像刘秀这样的人,心存安邦定国的大志,在胜券稳操以后才发动群众,计划谋略确定以后才采取军事行动,所以他每次进军都没有攻克不了的堡垒,发动每次战役时他的军队都没有临阵脱逃的士兵。他用宽厚仁慈之心来团结群众,以超常的德行使远方的人才慕名而来。因此,窦融闻听他的名声就如影随形般地追随他,马援第一次见面就赞叹他的英明。像虞舜一样,他有使九代人亲密和睦的声誉;像羲皇一样,他有高尚纯朴的品质。他谦虚地听取下属的意见,有如周公一样不辞劳苦地留心各种事务,像计时的仪表一样勤快。所以论功劳,他的业绩非同导常;论崇高,他的事迹不同凡响;论道德,从他身上找不出可挑剔的瑕疵;论品行,也没有不光彩的地方。刘秀所拥有的势力并不大,文武辅臣也并不强,但是他最终做到了一统天下,创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让金石碑铭刻记他的光辉业绩,诗书文献记载他的伟大。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汉光武帝比汉高祖更伟大。

汉高祖刘邦篇7

其实,《语文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鸿门宴》的“教学建议”环节,已经给出了正确的阅读建议与策略引导:“就人物形象分析而言,重点应是项羽的形象。”“要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烘云托月的写法。在写法分析中,三言两语讲述其余人物,这些简略的点拨又都应与塑造项羽这个人物形象有关。”烘云托月法是《鸿门宴》的主要写作技巧。对烘云托月法的正确理解就成为解读《鸿门宴》人物形象的关键。

烘云托月法之于写作,是指对作品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和环境,使其鲜明突出的写作方法。运用烘云托月法要注意处理好“云”和“月”的关系。其中“月”是主,“云”是次。铺陈写云,须“意在月处”,笔笔绘“云”,实为字字画“月”。

一、烘云托月法并不是《项羽本纪》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却是《鸿门宴》中凸显项羽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

《项羽本纪》篇名本纪但并非编年记事,而是像传体一样,选择人物一生行事中最典型的事迹来组织文章。项羽灭秦斗汉历战七十余次,司马迁只重点抓住了钜鹿之战、鸿门宴和垓下之战三个关键场面来塑造人物。比如,项羽一生中最得意的战斗钜鹿之战,司马迁就集中刻画了项羽的勇力和善战。战前,项羽杀卿子冠军,大义凛然;战时,项羽勇冠三军,身先士卒;战后,项羽召见诸侯,声威显赫: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於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文字始终以项羽为叙述主体,文法主要以直接描写来描绘形象。

在楚汉之争的记述中,文章也是以项羽为叙述主体的。垓下之围,项羽于四面楚歌声中离歌别姬,文字渲染了项羽的从容不迫与慷慨悲凉。至于,项羽在东城为部下表演的“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画面,更是对英雄项羽悲剧形象的浓墨重彩: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_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而在鸿门宴中,司马迁则淡化了对人物形象的直接刻画,突出了刘邦及其谋士们的言语行为,用烘云托月的章法来凸显项羽的人物形象。《鸿门宴》也是《项羽本纪》中唯一一处使用烘云托月章法来塑造人物的描写片段。

那么,司马迁为什么偏偏要在鸿门宴的相关场景中使用烘云托月法呢?我想可能主要是因为刘邦的身份及其在鸿门宴上的行为能够起到极富张力的反衬烘托作用。刘邦汉高祖的身份尽人皆知,用汉高祖及其谋士们的殚精竭虑、穷于应付来描摹一场并不光彩的狼狈逃窜,而这一切的混乱竟然只是刘邦惹恼项羽造成的,那么,鸿门宴的操纵者项羽的勇武自然彰显无遗了。另外,如果正面刻画鸿门宴中的项羽,那么就相当于在直接揭露对手汉高祖的怯懦奸诈无情甚至猥琐。这样的文字,在汉家统治的时代应该是不合时宜的。所以,司马迁变换人物塑造手法,以刘邦为主要描述对象,用曲笔去塑造项羽,极可能是出于自我保护的考虑。

二、《鸿门宴》的烘云托月法应该服从于《项羽本纪》的人物意蕴与写作题旨,即为塑造项羽的英雄形象而服务。

司马迁写人物传记,善于抓住人物性格特征作精雕细刻的描写,而这种性格特征又常常用一个字或几个字加以概括,并大都在论赞中表述出来,正如前人所论“子长作传,必有一主宰”(《史记评林》)、“盖史公之文,每篇各有一机轴,各有一主意。”(《史记论文》)。如是的写作特征,《项羽本纪》也不例外。关于项羽的悲剧性格,司马迁有这样的论赞:

“太史公曰:…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纵揽本纪全文,“力征”即以武力征伐,应该是《项羽本纪》人物形象的基本意蕴,也就是说,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塑造的项羽形象是围绕“力征”来选材并刻画的。那么,对于《鸿门宴》烘云托月法的理解就应该服从并符合项羽“力征”的性格与形象。

这种判断,从《项羽本纪》“互见法”的运用中也可以得到确证。项羽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物,他有许多缺点,也打过败仗,甚至在个性中有着极其凶残的一面。但对于项羽的这些短处,本传中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或略而不载,却在《高祖本纪》《陈丞相世家》《淮阴侯列传》《黥布列传》等篇中补叙出来。司马迁故意使用了“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的“互见法”,其实已经明确的告诉我们:《项羽本纪》的写作题旨就是围绕“力征”来刻画并称颂项羽英雄形象的。

三、关于《鸿门宴》中烘云托月法的正确解读。

《鸿门宴》在历史争斗角度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但究其故事情节,不过是刘邦集团想称霸关中而不得并上下一心合力哄骗化解项羽怒气的过程。《鸿门宴》其实就是项羽的“大怒”引来了刘邦的“大惊”,并迫使刘邦和他的谋士们苦心竭虑化解危机,比如张良对项伯的利用,刘邦对项伯的拉拢,樊哙的舍命闯帐;低声下气委曲求全,比如刘邦对项伯的奉酒祝寿,刘邦在酒席宴的自降身份;拼命讨好以求自保,比如刘邦对项羽的虚心,张良的恭谨呈礼;如厕而逃狼狈不堪,比如刘邦的舍卒保车,间道独骑等。刘邦与谋士们的忙碌奔波也不外乎只是顺利逃跑并不获罪于项羽,究其原因,所有人畏惧如虎的正是项羽的“力征”,司马迁巧妙地通过历史事件的最终胜利者汉高祖刘邦及其谋士们的畏怯与狼狈来反衬传主项羽的勇武,这是解读《鸿门宴》场景烘云托月法的肯綮。

对于刘邦称王的野心与行为,项羽应该是清楚的,这点从项羽灭秦后大封天下时的行为可以得到证实:

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项羽本纪》)

汉高祖刘邦篇8

2014年经江苏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初评推荐,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徐州又有3家旅游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使徐州市的A级景区总数达到了6 8家,成为江苏省之最。徐州旅游基础服务功能完善,拥有星级饭店134家、旅行社194家,完全可以满足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楚汉文化叹为观止

徐州有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因“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被称为“千古龙飞地”。它是“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也是两汉文化的发祥地。这里因拥有大量的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又被称为“东方雅典”。走在徐州,令人感到汉风浩荡,轻松怡然。

处于中国南北交通要塞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徐州,历史上发生过400多起战争,其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当属发生在秦朝末年的刘邦与项羽的楚汉争霸,战场就在徐州西北部的九里山上。当时,27岁的楚王项羽接受过严格的兵战训练,而刘邦则是年逾五十的农家子弟,最后却以项羽兵败自刎,刘邦承袭秦始皇的大一统格局,尽收天下,开创了绵延400年的汉朝基业。《水浒传》里一则山谣“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乌江水,恰似虞姬别霸王。”形象描述了徐州的多战,以及楚汉相争的悲壮。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刘邦的父母在田间劳作,忽然天上雷雨交加,父亲看到一条真龙附于母体,不久后母亲生下了刘邦,他后来成为了真龙天子。龙的概念由此在中华文化中生根。

刘邦给徐州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包括歌风台、泗水亭、拔剑泉、马扒泉等等,同时他也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汉文化研究专家马培封先生说,徐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大汉王朝、汉民族、汉语、汉字、汉文化,以及刘邦色彩的一国两制、和亲政策、尊孔祭孔、重农抑商、低税制等等。刘邦的汉文化开创之功,进而唤起一种文化的自觉与自尊。

而当时西楚霸王项羽的国都在徐州,他出生在距徐州100多公里的宿迁,历史上也属于徐州,在徐州关于项羽的古迹有戏马台,是当年项羽放马南山的遗址。徐州旅游局雒永信局长介绍说:历史上刘邦虽然打败了项羽,但徐州人包容大气,有情有义,不以成败论英雄,在崇拜刘邦的同时很尊重项羽,纪念项羽的楚园已于今年上半年建成开放。

由于徐州地处黄泛区,历史上多次遭受黄河水患,因此大量汉文化遗存一直沉睡于黄土之下,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很多地下遗存被挖掘整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汉代三绝: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

春秋战国时期,彭城为宋邑中徐国国都和楚国国都。秦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建都彭城。此后,彭城还是西汉、东汉、三国时期曹、魏和西晋等三朝封国的国都,长达500多年。由此,徐州有三四百座汉墓,目前对外开放的主要有两座――龟山汉墓和狮子山汉墓,都是西汉时期的诸侯墓。龟山汉墓看的是陵墓建筑的精致,狮子山汉墓除了建筑之外,其出土文物更是精美绝伦。

龟山汉墓为两座并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南为楚襄王刘注墓,北为其夫人墓,中间相通。这座汉墓以山为陵、气势雄伟,凿石为墓、工艺精湛,享有“东方金字塔”之美誉,至今仍有许多不解之谜。

从市中心的彭城广场东行,十几分钟车程,就是狮子山汉墓。

狮子山汉墓是西汉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陵墓,其中有4000余件兵马俑发现于1984年,时隔十年后,才发掘了主人墓。它凿石为室,穿山为藏,墓室嵌入山腹内深达百余米。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墓中出土各类珍贵文物二千余件(套),有金、银、铜、铁、玉、石、陶等,其中不乏倾城倾国的艺术珍品,如雕龙玉璜、弦纹玉环、雕花玉厄、螭虎纹玉饰、镶玉漆棺、铜扁壶等,均是国内考古的首次发现,尤其珍贵的是科学工作者根据王陵中残留的楚王遗骨,首次成功地复原了2100年前一代楚王的形象。

在汉代,盛行祖先崇拜和儒家孝道思想,人们普遍认为灵魂不灭,由此产生了“事死如生”的丧葬观,在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上也极力摹仿现实生活中的地面住宅,而且在随葬品方面尽量做到应有尽有,几乎包括了生人所用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物品与器具。

1984年,徐州砖瓦厂工人在狮子山西麓取土烧砖时,意外发现了汉兵马俑。考古学家认为“秦俑写真,汉俑写意”。走进汉兵马俑博物馆,一排排如同玩偶般大小的陶俑表情各异,有的憨态可掬,有的表情凝重,有的两眼无神,有的若有所思,妙趣横生地表达了古代兵士们的内心百态。

徐州汉文化奇观的另一杰作为汉画像石,它是汉代雕刻在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的画像。汉画像石是中国人的一大创造。中国汉代与古罗马处于一个时期,古罗马人喜欢用雕刻的方法记录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国汉代人也喜欢这种方式,但主要用在祭祀和土葬的时候,它真实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史学研究价值,也是当时中国雕塑艺术的巅峰。

参观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犹如置身于瑰丽的历史画廊之中,可以看到汉代现实生活中的车马出行、对博比武、舞乐杂技、迎宾待客、庖厨宴饮、建筑人物、男耕女织等场面,以及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和大量祥瑞吉祥的图案。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说:“这些石刻画像,假如把它们有系统地搜集起来,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汉代史’毫不过誉。”

据雒局长介绍,徐州高度重视汉代遗存的挖掘整理和开发,不断完善汉文化旅游线路,努力打造“两汉文化看徐州”的旅游品牌。正在恢复建设汉皇祖陵(刘邦的曾祖父刘清的墓,他是当时魏国的大夫,避难到丰县),同时还在建设汉画像石解密体验馆,利用现代声光电技术对汉像画石进行全景解密,将它所蕴含的丰富内容直观鲜活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这样既有利于专业人士对汉文化的研究工作,也有利于普通游客更好地理解和体味汉文化。

山水秀美堪比江南

徐州位居黄淮平原,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又处于江苏省西北部,是江苏的“北大门”,这里冈峦环合,河湖密布。市区72座山层峦叠嶂,7大湖泊交映生辉,大运河和古黄河穿城而过。在72座青山中以云龙山的自然、人文景观最为独特,7大湖泊中以杭州西湖的姊妹湖――云龙湖最为秀美。与苏轼当年动员20万民工疏浚西湖一样,他在徐州任知州时也曾率百姓治理云龙湖。如今,比西湖还大的云龙湖是国家4A级景区,与云龙山相依相偎,拥有许多历史文化景点和休闲度假设施,同时也成为市民重要的休闲场所,集体绕湖健步走已成为徐州市民日常生活的一大时尚。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众多的市民便会来到这里休憩健身,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与云龙湖“隔市相望”的另一大湖泊便是潘安湖,它位于徐州市东北的贾汪区,因历史上中国的美男子潘安而得名。贾汪区占地690平方千米,远在商周之前就有人类定居,清光绪八年开始掘井建矿,延续了长达130余年的煤炭开采史。如今,曾经是华东能源基地的贾汪区因煤炭资源的枯竭,地表发生严重的塌陷,成为全国最大的采煤塌陷地。在国家和江苏省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贾汪区开始转型发展。今年,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规划建设“贾汪旅游集聚区”的目标,按照旅游“项目集中、要素集聚、经营集约”的原则,旨在将煤炭资源枯竭的贾汪区向旅游业转型,如今,贾汪区旅游集聚区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发建设中。

方圆300平方公里的贾汪旅游集聚区从潘安湖开始,规划建设包括宗教禅修、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奇石观赏、户外休闲、教育拓展、养生养老、温泉康体、科技创意、文化博览、野生动物培育、休闲购物的12个中心,以及一个旅游装备产业园。

在12大中心中,除温泉正在钻探之外,低空飞行、热气球、三角翼、滑翔伞项目都将建设完成,这些项目是国家鼓励的旅游开发方向,也填补了江苏省旅游项目的空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去年投入运营的滑雪场和刚开放的高山漂流,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来此游玩。雒局长介绍说,贾汪旅游集聚区的目标是建成全市旅游要素最为齐全的样板区,江苏省旅游集聚发展的先行区,淮海经济区休闲度假的首选区,全国转型发展的示范区。

当然,到徐州休闲度假,在徜徉灵山秀水之间、品味楚韵汉风的同时,一定不要错过彭祖养生美食。据说,在尧帝时期,养生和美食大师彭祖因为治好了尧帝的伤寒,所以尧帝把徐州封给他。据《资治通鉴》记载,因为这里出了个名人叫彭祖,所以徐州古称彭城。

作为中华民族长寿的鼻祖,彭祖号称寿高800岁,给后人留下了独道的养生术和养生餐饮,其中两道名菜流传至今――“雉羹”、“羊方藏鱼”。“雉羹”用野鸡加稷米(后来改为薏米)同炖而成,气血双补。相传乾隆皇帝南巡路过徐州,品尝雉羹,感觉味道鲜美无比,因而赐名“天下第一羹”。“羊方藏鱼”将鱼置于割开的大块羊肉中,加上调料同烹,蒸炖皆可,其味令人垂涎欲滴。古人认为鱼和羊是天下最“鲜”的食物,而把这两种最鲜的食物同烹则更鲜。

今天,行在徐州,既可以品尝到正宗的“雉羹”、“羊方藏鱼”,还可以在城中瞻仰到46米高的彭祖塑像,到彭园、彭祖祠、彭祖庙、彭祖、彭祖墓和彭祖井等遗迹了解彭祖的传奇。据雒局长介绍,徐州正在规划建设彭祖养生文化园,纪念彭祖这位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人物,研究继承他的与现代健康理念不谋而合的养生、饮食方法。

链 接:徐州“楚韵汉风”重点景区

徐州博物馆

徐州博物馆由陈列楼、乾隆行宫、土山汉墓三大展区组成。其中陈列楼主要陈列了徐淮大地出土的自新石器时代至秦代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和铜器等120余件。其中有邳州大墩子遗址出土的彩绘陶器,新沂花厅遗址出土的良渚文化风格玉器和大汶口文化陶器;另外,有邳州市九女墩战国墓出土的青铜器。此外,还展出魏晋南北朝至清代的瓷器、铜器、金银器等140余件。俑偶华彩共展出徐州出土的陶俑艺术精品近210件。而土山东汉彭城王墓的一号墓出土银缕玉衣、鎏金兽形砚等国宝级文物;二号墓正在清理中,不久将对游人开放。

龟山景区

龟山是九里山的余脉,因其山形酷似龟形而得名。汉墓依山为陵,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部为楚王刘注墓,北部为其夫人墓,两墓均为横穴崖洞式。此墓工程浩大,气势雄伟,结构奇巧,是徐州西汉中期诸侯王墓的典型代表。墓室设计巧妙,施工精细,有些地方仍是现代化高科技都无法解释的千古之谜。墓内出土了大批有价值的珍贵器物,包括玉器、陶器、车马器、陶俑以及龟钮银印、铜矛、朱雀肖形印等。

汉画像石艺术馆

馆内现收藏汉画像石800余块,展出177块,分布在7个展室内与镶嵌在展廊中。徐州汉画像石是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珍贵文物。它在雕刻方面,为南北朝的石刻造像奠定了基础;在绘画上,开启了魏晋画风;在内容上,如同一部“画像的汉代史”,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汉文化景区

以楚王陵、兵马俑博物馆、王后墓等为中心的两汉文化主题公园。楚王陵:因山为陵,凿石为藏,是一座罕见的特大型西汉诸侯王崖洞墓葬。陵中出土金、银、铜、铁、玉、陶等各类珍贵文物近二千件套,工艺精绝。它是徐州地区规模最大、文物遗存最多、历史价值最高的一座西汉王陵,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兵马俑博物馆:分为“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和“徐州西汉军事博物馆”两大部分,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形式简洁与空间丰富。汉兵马俑博物馆共有六条俑坑,军事博物馆主要展示西汉时期的军事装备、兵器、部队编制构成等。

沛县汉城

是一座集古典建筑精华与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的汉文化主题公园。

汉宫区是汉城公园的主景区,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有望楼、汉魂宫、长廊、东西配殿、仙人承露台等仿汉建筑景点。一层四周镶嵌青石浮雕、汉画像石图案,底部设计有表演大厅;二层为《刘邦坐殿》,蜡像栩栩如生;三层绘有《刘邦车马出行图》。汉魂宫东西两侧为诗词碑廊,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沛宫殿东西两侧浮雕再现了刘邦三年灭秦、五年剪楚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汉城公园集食、住、行、游、娱、购于一体,形成了“城中之城”的格局。而汉城公园周围则有汉高祖原庙、沛公大酒店、汉文化广场、歌风台、汉街等仿汉建筑群。

戏马台

公元前206年,盖世英雄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即今徐州)后,于城南构筑丛台,以观戏马,故名。

汉高祖刘邦篇9

此人就是娄敬。

娄敬是齐国人,汉高帝五年,他被征发到陇西戍守边塞,途径洛阳之时,听说高祖刘邦正住在那里,心里一激灵,决定碰碰运气。当时他穿着破破烂烂的羊皮短袄,身份是戍卒车夫。进城之后,作为车夫的他突然扔掉拉车子用的横木,大声喊道:“我要求晋见皇帝!我要求晋见皇帝!”有人好心地送给他一身漂亮的衣服,好意地劝他,总不能这么衣衫褴褛见皇帝吧。娄敬昂然答道:“我穿着丝绸衣服来,就穿着丝绸衣服去拜见;穿着粗布短衣来,就穿着粗布短衣去拜见。我向皇帝贡献的是思想不是形象,我为什么要从外表上修饰自己呢?”我们知道,刘邦向来作风民主,并且对有个性的人青睐有加,当他听说从山东来了个神经病,马上拨冗接见。看这个神经病一副穷酸样子,刘邦还破例赏了他一顿饭吃。

看娄敬吃饱喝足,开始切入正题。他一开口就向刘邦发问:“听说陛下要建都洛阳,难道是为了跟伟大的周朝比试吗?”皇帝心中暗暗称奇,因为这个人一开口就抓住了他的心,当时刘邦正为建都之事征求文臣武将的意见,因为他的大臣大都来自东部,他们强烈建议刘邦定都洛阳。他们引经据典地说,周朝建都洛阳称王天下几百年,秦朝建都在关内只传了二世迅速灭亡,因此,洛阳应该是首选。他为此正犹疑不决,所以很想听听这个刚吃饱了饭的神经病会有怎样的高见。

娄敬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滔滔不绝,他分析了周朝的先祖取得天下的原因、途径和经过,论证了周天子治理天下的手段、方法和特点,然后对比了刘邦取得天下和周朝取得天下的不同之处,最后详细论证了建都关内的重要意义。娄敬眉飞色舞,口若悬河,发挥奇佳,让刘邦听得一愣一愣的。娄敬的这些观点不仅和留侯张良的观点接近,也和刘邦的观点不谋而合。刘邦不再犹豫,当日就乘车西行到关中建都。

建都地点确定之后,刘邦对娄敬说:“你有功于建都,因此,我决定赐你国姓,从此之后,你就姓刘了。”娄敬变成了刘敬,并且留在了刘邦身边。

建都问题上,刘敬露了一小手,但更多的机会还在后面。

汉高帝七年(前200年),韩王信与匈奴勾结,准备联手进攻汉朝。皇帝震怒,为了摸清虚实,就派使臣出使匈奴。为了迷惑汉朝的使者,匈奴故意隐匿壮士肥马,只把老弱病残拿出来展示。派去的使臣有十余批,回来都说可以出击匈奴。出于对刘敬水平的赏识,刘邦决定派刘敬出使匈奴,打探匈奴的底细。刘敬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回来之后他这样对刘邦分析:“两国交兵,正常的情况下,应该炫耀显示自己的长处以此来威慑对方。可是,匈奴却不这样,其中一定有诈,估计他们准备出奇兵来争取胜利。我以为此时攻打匈奴凶多吉少。”

刘邦喜欢骂人,一言不合,他的脏话就会喷涌而出:。皇帝听了刘敬的话非常恼怒,骂刘敬道:“你这齐国杂种!凭着两片臭嘴捞得官做你就翘尾巴,今天竟敢胡言乱语阻碍我的大军。你知不知道,我的二十万大军已经出征!”于是,刘邦先拘禁刘敬,然后御驾亲征,他要用辉煌的胜利来刘敬的脸。

谁承想,刘邦刚到平城,就被匈奴的奇兵围困在了白登山上,七天七夜后才得以脱身。回来之后,他马上释放刘敬,同时赏赐给他食邑二千户,并封他做建信侯。

虽然解了围,但匈奴的战斗力却让刘邦感到后怕,夜不能寐,就召来刘敬询问对策。刘敬卖起了关子:“我有长久之计,可以让匈奴的子孙后代臣服汉朝,只是怕陛下不愿去做。”刘邦被刘敬说得抓耳挠腮,急不可耐:“果真可行的话,为什么不能办!只是该怎么办呢?”刘敬回答说:“陛下如果能把皇后生的大公主嫁给冒顿做妻子,给他送上丰厚的礼物,他知道是汉帝皇后生的女儿又送来丰厚的礼物,粗野的外族人一定爱慕而把大公主做正妻,生下的儿子必定是太子,将来接替君位。为什么要这样办?因为匈奴贪图汉朝的丰厚财礼。陛下拿一年四季汉朝多余而匈奴少有的东西多次抚问赠送,顺便派能言善辩的的人用礼节来开导启发他。冒顿在位,当然是汉朝的女婿;他死了,他的太子,汉朝的外孙自然就是君主。哪曾听说外孙同外祖父分庭抗礼的事情呢?这岂不是不用出兵便从根本上解构匈奴的绝佳办法吗?”高帝听后,派着大腿说:“高啊,的高啊!”刘邦向来对自己的孩子就没有多少感情,曾有遗弃子女的不良记录,如今听说女儿还有这样的用场,喜不自胜,立马就要送公主去配匈奴。只是最后被头发长见识短的吕后给搅黄了,刘邦终究没能派出大公主,最好只好找了个宫女冒充公主的名义,嫁给了冒顿君主做妻子。同时,派遣刘敬前往与匈奴订立议和联姻盟约。

个性点评

能崛起于戍卒之中,刘敬当然有其过人之处。没有一寸战功,却创造了别人难以企及的纪录,最后封妻荫子,位列王侯。要知道,“封侯”可是后世的李广用尽了毕生精力也没能实现的一个梦想。

刘敬是个奇人,奇人总有奇计,“和亲”就是刘敬的创造性发明。牺牲一代女人的胸脯,换取当代的繁荣和后代的幸福,无论如何都称得上是奇计,是那些用屁股思考问题的文臣武将一辈子也想不出来的奇计。至于“和亲”是否真的有效,那是另外一个问题,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

汉高祖刘邦篇10

面胚经过烘烤之后,外焦里嫩,趁热用刀劈开,夹入热腾腾的熟驴肉,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驴肉火烧。它制作简单,吃起来美味,携带也方便,所以有人将它与西方“五大快餐”之一的汉堡包相提并论,称为“中国式汉堡包”。

这“中国式汉堡包”早在600多年前就问世了,堪称快餐食品的“老字号”。明代河北保定一带有两个帮派,把持漕河运输的漕帮,多次袭击以毛驴为主要交通工具的盐帮,缴获大量毛驴后,卤制驴肉,夹裹在一种名为火烧的面饼里,取名“驴肉火烧”,用作干粮,大受欢迎。从此,驴肉火烧越来越火,融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河北人曾说,“要想吃好饭,围着保定转。”保定街头随处可见经营驴肉火烧的小吃摊,也有一些吃驴肉火烧的名店:“老驴头”、“好滋味”、“闫家驴肉老店”等。

“天上龙肉,地下驴肉”,这驴肉到底有啥特别?驴肉是一种典型的低脂肪、高蛋白的食品,其100克所含蛋白质高达18.6克,远远高于猪、牛、羊肉的蛋白质含量,而脂肪含量仅为0.7克,且钙、磷、铁含量也相对较高。

中医认为,驴肉性味甘凉,有补气养血、滋阴壮阳、安神去烦的功效。所以驴肉是肉食的上品:“驴肉香,马肉臭,打死不吃骡子肉”。驴肉火烧里选用的驴肉更为严格,以驴脸部的肉最为细嫩。正宗的驴肉火烧吃的时候,肉里搭配点儿驴板肠,伴着小米粥和味道鲜美的酱菜,更有风味。

虽然味道鲜美,但驴肉肉质较密,不宜多吃,多吃不利消化。而且,据《本草衍义》记载,孕妇不宜吃驴肉。

酒之诗词――《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首小令是李后主感怀之作,亦是其寓情于景、抒发内心感想的作品。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除以白描手法写花朵凋谢之外,李后主亦将其内心情感经由描绘此景而烘托出来――极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易逝,于此也感叹他的身世,暗指江南的美好岁月很快就消逝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撑过白天寒雨的花朵,晚上还受到狂风的吹袭,可谓命运多舛。“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生命无常短促,生活则多苦难挫败,尽在李后主笔下。而“相留醉”的“醉”字微妙地以醉酒的真实感觉化为心中悲秋之感触,渲染了凝重伤悲的氛围。

末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写尽人生自古以来的共同悲哀,也呼应了前面“无奈”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