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古诗意思十篇

时间:2023-03-27 07:51:32

早发白帝城古诗意思

早发白帝城古诗意思篇1

早发白帝城

J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释义

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

江两岸的猿声在不停地啼叫,轻快的小船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1.辞:别,离开。这里指出发。

2.白帝城:古城名,东汉公孙述所筑,在今重庆市奉节东白帝山上。

3.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莞咚剩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4.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5.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6.啼:鸣叫,猿的叫声像啼哭。

7.轻舟:指载得轻行得快的船。

赏析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他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他的诗大多是描写祖国山川和抒发内心情感的内容,诗风雄奇豪放。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在李白一千多首诗歌中,以长江三峡为题材的诗作达30多首,而《早发白帝城》这首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是他在58岁时的忧去喜来之作。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天资聪明。少年时代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是他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

李白25岁时离开巴蜀大地,奔波了半生,经历了人生的巅峰和失意,最终不仅没能实现自己雄伟的抱负,到了晚年,反而因为在“安史之乱”中不留意站错了队,被唐肃宗李亨下诏流放夜郎(今贵州铜梓)。

早发白帝城古诗意思篇2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前言】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注释】

⑴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⑵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⑶白帝: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

⑷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⑸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

⑹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⑺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翻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赏析】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清代桂馥“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早发白帝城古诗意思篇3

意境,就是诗人所描述出来的生活世界,它是诗人对生活观察的结果,又包含着诗人某方面的感受和体验。“境为情设,意随境生。”诗意和诗境是紧密相连在一起的。如果把“意”和“境”分开来理解,诗境应该是诗人所描绘的具体事物,而诗意则是诗人于景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许多优秀的诗歌,意和境谐,情和境汇,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引入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不同的诗歌,意境各有特点,画面不同,风光各异,情味相殊。那么,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意境呢?

一、借助图像、音乐,诱发想象,导入意境

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中,借庐山瀑布的壮丽气势,抒发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讲授这首诗时,我首先从整体入手,让学生通读全诗;学生大致了解诗意后,指导他们根据图画,想象香炉峰紫烟缭绕的景象,感受大自然将一条巨大的瀑布高挂在山川之间的壮丽;然后重点指导学生想象瀑布的气势,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伟大;再出示彩色图,并配上音乐,让学生在乐声中结合图画反复朗诵诗句。这样通过形、声、色来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让他们在愉快中欣赏瀑布的形态美、声音美、颜色美。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瀑布的高度(三千尺,很高)、亮度(明度,闪闪发光)、音响(叠叠的浪涛声或风吹树林的声音)、色彩(银白色)和瀑布从高而下到人间的景象,从而加深理解瀑布的气势磅礴,让学生议议说说想象的结果;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读出瀑布雄伟的气象来,使学生的感情与诗人共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借助故事,激感,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好的诗歌,大多是激情的果实,真情的流露。我国现代诗人艾青曾说过:“诗人是以热情点燃生命,生命籍热情表现。”《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诗人李白通过对行船的轻快与沿途壮丽景象的描述,表现了喜悦之情。教学这首诗时,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适当介绍诗人写诗的时间和有关的小故事,再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的意境。学生大概了解诗句后,我这样提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一日’是虚指还是实指?”学生回答是虚指。我又提问:“那么,诗人为什么写‘一日’就到千里迢迢的江陵呢?”启发学生说出“诗人当时想马上回到江陵”;再给学生设下悬念:“为什么诗人想马上回到江陵呢?”接着娓娓引出一个小故事:“当时李白在流放夜郎中来到白帝城,忽然传来皇帝赦罪释放的命令。他听后立即离开白帝城,乘船返回湖北江陵。这首诗是他离开白帝城,来到长江三峡时所作。”这时学生十分投入,津津有味地听着,我趁势让学生想象说说李白当时万分惊喜的情态,再提问:“那么,李白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达他高兴的心情呢?”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脑海再次浮现出诗句描绘的事物形象,进一步体会到诗人借轻舟疾快和沿途壮丽的景色,抒发自己欢乐之情。

三、品味词句,培养语感,导入意境

古诗的特点是语言精炼,高度浓缩。有些诗句,往往一字之功,境界全出。有些靠一二警句,使全篇别开妙境,独具深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关键词句,指导学生深究其义,品味作者表达之妙。

宋代诗人叶绍翁在《游园不值》这首诗中,抒发了对春天无限热爱的感情。教学这首诗时,我重点抓住第三、四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诗的情趣,让学生想象说说“满园春色”里百花争艳,蜂蝶纷飞的景象;感悟诗人看到这景色情不自禁发出“那满园春色哪能关得住啊!”的赞叹。学习第四句时,我重点指导学生用“出”字练习说话,描绘春景图。学生有的说春天小草露出地面,发芽长叶;有的说春天竹笋芽儿钻出地面来了;有的说青蛙睡醒了,呱呱地从洞里跳出来。学生理解诗中“出”字是“露出”、“探出”、“伸出”或者“冲出”的意思,一个“出”字生动地描绘了蕴藏着青春活力的红杏花迸发出热情的火焰,冲出墙头来;从冲出墙来的红杏花联想到园里的花开得正旺,说明春色是关不住的。然后,我又指导学生用赞美春天的语气反复朗读诗句,并突出“关不住”和“出”字,读出热爱春天之情,使学生感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真是韵味无穷。最后让学生熟读成诵并默写。

早发白帝城古诗意思篇4

古诗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学生生活的年代有一定距离,学生们并不能很好把握它的内涵。在近十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总结出古诗教学的几点方法:

1反复吟诵,陶冶性灵

马克思说:"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对于处在审美能力形成阶段的少儿来说,短小精练、节奏优美、形象生动、内蕴幽远的古诗正是积累审美经验的绝佳材料。通过吟育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进而增加其艺术修养。古诗是作者由生活到文字、由面到点的结晶物。而作为读者则要通过驰骋想象,展开联想,将这"点"再次还原成"面",甚至可以扩大,从而得到深刻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在系统性的教学中通过有序、渐进的积累。就使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逐步提高。如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了作者于大雪纷飞之时,因嗅到梅花的幽香而发现墙角梅花傲风斗雪、凌寒怒放的动人景象,作者心有所悟,写下此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反复吟诵,通过联想、想象就会自然地把"墙角"、"梅花"看作是身入逆境中的品行高洁之士,将凌寒怒放理解为一个人顽强的斗争精神的象征,由此受到坚强意识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是概念的、外在的、强加的,而是形象的、内在的、自省的,因此可以毫无障碍地接受。

2入情入境,体验情感

对古诗的教学,叶圣陶曾经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志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话"。我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诗歌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们就像一串灿烂的明珠,在世界艺术宝库中放射着独特的光辉。古诗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教出古诗的诗情画意。

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我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诗意的同时,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让他们自己动手绘出一幅彩画,使他们在体验创作乐趣的同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我再引导学生演一演"獐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中的獐,让画面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学生在扮演诗中角色的时候,充分调动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绘出而生活中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了画面,也成功体验了诗的意境。

3抓住关键,再现意境

诗歌的意境就是诗人内在的"情"(意)与外界的景物(境)有机结合而创造出来的鲜明、生动、含义深刻的生活画面。诗人往往依靠它蕴蓄丰富的内容,寄托强烈的感情,以启发读者展开联想,去领会言外之意,并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在教学古诗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学生通过诗句去分析其中丰富的内容,领会诗人强烈的感情,并从中发掘出诗中的深刻含义。要做到这一点,再现诗歌的意境是个关键。怎样再现诗歌的意境呢?这应从分析景物入手,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在头脑中形成鲜明、完整的景象,再逐步引导学生去品味,感受意境中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例如《早发白帝城》是李白在唐乾元二年春天遇赫,离白帝城乘舟东下时所作的。全诗采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创造出一个富有神话色彩的艺术画面:晨曦初露,彩霞满天,从白帝城飞出一叶扁舟,沿着滚滚长江顺流直下;两岸猿声,不绝于耳;层峦叠嶂,夹道迎接……好一幅长江三峡行舟图啊!看来全是写景,诗人是怎样在写景中抒发自己的感情呢?我们可以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再现这个意境。诗一开头,诗人用一"辞"字,把告别白帝城时的气氛写得十分自然而亲切,接着用"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对照,表现了诗人轻松愉快之情。猿声用"啼不住"修饰,足见诗人心情的喜悦。而以"轻"饰"舟",足见诗人心情的轻松。通过这些关键词、句的点染,使形象充满了感情,意境也自然生辉,读来流利酣畅、气势飞动、欢情满纸。诗人披霞乘舟,顺江东下的鲜明形象便历历在目,其欢快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

4见缝插针,大量读诵

早发白帝城古诗意思篇5

图景・图画

开封,古称汴京,中国七大古都之一,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2007年的建城史。早在战国时代,开封就是个风云际会之地。进入北宋后,开封由中原重

解说・解读

汴水东流无限春

王恺

走进开封,犹如踏上了厚厚的文化岩层,步入了浩渺的璀璨星河,让人无限神往。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双璧”,二者在开封共生共荣,数量与质量均达到了高峰。

在开封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诗家天子、词家大腕,纷纷驻足留连。他们为开封的无限繁华慨叹,为开封历经沧桑的遗迹动容,为开封曾经上演的一幕幕故事感伤……他们为这个历经磨难的城市留下了无数的诗词歌赋。

开封丰富的人文资源、名胜古迹触发了历代骚人墨客、帝王将相的诗心豪情。见于记载的最早吟咏开封的诗人当属“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在其八十二首咏怀诗中,就有三首吟咏开封。开封诗词的兴盛当与隋炀帝有关。隋炀帝不顾人民死活,为了游览江南,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连接洛水、黄河,修筑了让汴水直下江南的隋唐大运河,运河两岸遍栽杨柳,谓之隋堤。这便成了后人评论隋代兴亡的重要题材。

开封诗坛盛会,莫过唐代三贤之会。李白在东都洛阳与洛阳诗人杜甫相遇之后,携手高适到了开封。至今开封禹王台仍设有“三贤祠”供人凭吊。李白自此便有了十年之久的开封情结,他在开封续娶了宗氏夫人,从而有了“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的生活经历。李白在《梁园吟》中,历数梁园的千年盛衰兴亡,抒发了慷慨的忧思之情,引发了及时行乐的情思。但诗人毕竟是有远大的人生目标和兼济天下、救济苍生的政治抱负的,在这首长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自己要大有作为的决心:“歌且遥,意方远,东方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李白的《赠内》诗则是写给宗氏夫人的:

赠内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这首诗化用了一个典故:东汉时的太常寺周泽,因长年不归家,冷淡了自己的妻子。李白借此典故表达自己长年不归的歉意,有自我解嘲的意味。在另外一首诗中,我们便可以看出李白和妻子的殷殷深情。

自代赠内

宝刀截流水,天有断绝时。

妾意逐君行,缠绵亦如之。

……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长时间滞留秋浦,思念远在开封的妻子的情景。诗人以妻子向自己赠诗的形式,抒发了夫妻的相思之苦,表现了梦中相见情深意切、恩爱缠绵的情境。

在开封,李白依然不失报国之志。在《书情赠蔡舍人雄》这首古体诗中,李白以“书情”赠友命题,抒写了自己的情感发展。诗人仰慕东晋谢安的功业,欲像他那样以诗酒歌舞自娱,又能胸怀社稷大展抱负。诗人虽遇明主,敢以兴亡进言,惜白璧无玷,意遭小人谗言中伤,于是愤而辞朝,东游梁园。诗人虽在外漫游,仍念念不忘国家大事。“千里一回首,万里一长歌”,写出了胸怀天下的深厚感情。诗人身处逆境,但决不走屈原头枕汨罗江的老路,而是像庄子那样,临江水,正视自己,一得天地。诗人虽自认为对于国家无“横草”之功,但仍寄希望于朋友,希望蔡舍人能为国家建功立业,故称蔡舍人有王佐之材,如大鹏那样,趁层飚六翮,腾骞而上青云,建立丰功伟业。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希望和友情。

除了“诗家天子”李白外,其他的著名诗人如杜甫、高适、韩愈、李贺等,也都有歌咏开封之作。进入宋代,诗歌艺术依然长盛不衰。开封作为宋都,荟萃了北宋的诗坛巨星。

汴京在这些“大腕”的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若把唐诗比作俊美的少年,那么宋词犹如凄婉的少女,宋诗则状如沧桑的汉子。和唐朝相比,宋代内忧外患,这个朝代的诗人仿佛有一种时代的失落感,于是诗歌中多借助汴京之物,表现国事沧桑的重大主题。刘子的《汴京纪事》就是典型代表。其五写道:

联翩漕舸入神州,梁主经营摇宋休。

一自胡儿来饮马,春波惟见断冰流。

旧日的京都繁华尽付东流,而汴河也成了金兵的饮马之所,当年的联翩漕舸、欢声笑语都远逝而去,只见春水裹挟着断冰默然无语地流过。汴河,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北宋由盛而衰的历史。在其十七中作者又写道:

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

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这首诗从追忆自己少年时的乐事着笔,表现家国沧桑,抒发今昔对比,恍若隔世之情。吟咏全诗,分明可触摸到一种深沉的黍离之悲。

宋代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词。词始于唐,发展于五代,盛于宋。开封历史的鼎盛时期,也是词的鼎盛时期。当时最主要的代表有:李煜、晏家父子、范仲淹、张先、柳永、欧阳修、苏舜钦、梅尧臣、苏家父子、周邦彦、李清照、陆游等。他们都写出了千秋不泯的绝妙好词,为中华民族的诗词文化增添了新的光彩,也把古城开封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推向了顶点。这里最值得称道的是“词家三李”,即李白、李煜、李清照。他们都有千古不朽之作,也都和开封有不解之缘。李白,前文已有详述。李煜,这位误为人主的一代词人,他的前期作品,大多是宫廷的浮艳之作,直至他被幽禁在开封城西北的逊李唐庄,才发出催人肝肠的警世圣品。李清照这位旷世独有的女词人,也和开封结有殊缘。其父李格非为礼部员外郎,其夫赵明诚之父为吏部侍郎。他们都在朝为官,所以李清照一直长期居住在京师汴京。

金、元时期,诗人元好问等也留下了歌咏开封的名篇名作。明代诗人李梦阳、何景明曾在开封组织诗会联吟唱和。到了清代,诗人侯方域、王世祯、宋继郊、林则徐、胡介祉等也为开封留下了不少名篇。

“汴水东流无限春”,开封这个古老的城市已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随着时光的流逝,它的魅力将随时间的沉淀,愈发显得华丽与动人。

名迹・名篇

御街行

[北宋]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月枕头,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书情赠蔡舍人雄(节选)

[唐] 李白

夫子王佐才,而今复谁论?

层飙振六翮,不日思腾。

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梦钓子陵湍,英风缅犹存。

徒希客星隐,弱植不足援。

千里一回首,万里一长歌。

黄鹤不复来,清风奈愁何!

舟浮潇湘月,山倒洞庭波。

投汨笑古人,临濠得天和。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汴河曲

[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

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

风起杨花愁杀人。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春初登兴国寺塔

[宋]司马光

雨过风清露气匀,

林花变色柳条新。

为君作意登高处,

试望皇州表里春。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五

[南宋] 刘子

联翩漕舸入神州,

梁主经营摇宋休。

一自胡儿来饮马,

春波惟见断冰流。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隋堤柳

[唐]杜牧

夹岸垂杨三百里,

只应图画最相宜。

自嫌流落西归疾,

不见东风二月时。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南宋] 李清照

早发白帝城古诗意思篇6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语文中的古诗词知识,学生能真切的体会到语文知识的广泛性,物理知识的生活性,朗朗上口的语文古诗词中竟然包含着生活化的物理知识,学生不觉眼前一亮,乐于沉浸其中,这就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魅力,下面选取一些语文古诗词与物理知识有关的例子与读者分享。

1 语文古诗词与物理声学知识的整合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赏析 这两句诗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在山中的回声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奏之中,诗句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

赏析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日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通过介质传播到船上,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2 语文古诗词与物理光学知识的整合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赏析 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由于光的反射现象,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璧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

【宋·苏轼·水调歌头】

赏析 “月有阴晴圆缺”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科学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揭示了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3 语文古诗词与物理参照物知识的整合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赏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由于参照物的选取,以泰山为参照物,其它物体相对都较“小”,可以看出诗人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也写出了诗人的伟大抱负和雄心壮志。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赏析 前面语句都是写地上的景物,接下来作者把笔锋一扬,画出“夕阳西下”的天空,以地面为参照物,太阳是运动的,而且是向西运动的,为地上的景物绘就了一轮血红的西坠的夕阳作景幕,落日残照,本易引人惆帐、感伤,却又偏偏“西下”,就更增添了一层怆神寒骨的迷离之意。“夕阳西下”又与“昏鸦”“西风”一起点明时光紧迫,已到暮晚,季节上到了游子归家的季节,可这个时节、这种时辰却仍有“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怎不叫无家可归之人痛断愁肠?一个“断肠”,把“天涯沦落人”的无法言传只可意会的感受与苦楚传达得淋漓尽致。

4 语文古诗词与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的整合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诗经·国风·秦风】

赏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由于温度的降低,由液态的水已凝固成固态的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赏析 浩瀚的荒漠上由于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凝华成固态的雪,冰雪已经积得很厚很厚;天空中的云也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惨淡的愁云也好像凝固住了一般。冰跟愁云在此表达了一种化不开的心愁,再看看它的修饰,百丈跟万里,由此可以看出它的程度之深,诗人以夸张的笔墨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旷远辽阔的的荒漠雪景,情感也随景物的变化,由惊奇喜悦而至苦涩难奈而至愁云凝结,渐次过渡到送别的情景中来。表达了作者满腹的郁闷,透着内心深深的忧愁。

5 语文古诗词与物理流体压强知识的整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赏析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使“卷我屋上三重茅”富有动作性和感彩,诗人眼巴巴地望着狂风把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走,原因是在物理学中,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的地方,气压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气压越大,屋顶上强风吹过,流速大,屋内因为室内空间,明显不会刮大风,屋内的气压比屋上的气压高,这样,形成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导致屋顶上的茅草被掀起。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赏析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帘卷西风”的原因是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的地方,气压越小,流速越小

的地方,气压越大,帘子在室内,当西风来时,屋外空气流速大于屋内空气的流速,导致屋外的气压小于屋内的气压,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将帘子掀起。

6 语文古诗词与物理分子运动知识的整合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王安石·梅花】

赏析 “遥知不是雪”,着眼于人们的视觉形象,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尽管这句诗否定了诗人于远处所看到的墙角凌寒独自绽开的数枝梅花是雪,但它实际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色彩,不仅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也间接地交代前两句中所写的迎寒怒放的“墙角数枝梅”实为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中所见,且与诉诸人们嗅觉的下旬“为有暗香来”一道写梅花的香色,诗句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显示出全诗结构的严谨。正因为有梅花的香气从远处袭来,由于梅花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才使诗人“遥知不是雪”,倘若梅花无香气,则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看到的“墙角数枝梅”,是难免把它错当作雪枝的,以互为因果的两句诗写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唐·杜牧·泊秦淮】

赏析 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导致暮霭像轻纱般的舒卷飞翔,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人溶溶的月光。叠用两个“笼”字,极为传神,把“烟”、“寒水”、“月”、“沙”四个意象和谐地溶合在一起,使人对秦淮河上的月色烟光有一种朦胧、迷茫、冷寂的感觉,在幽静中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

7 语文古诗词与物理能量知识的整合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赏析 天狼是天狼星,星象里是主侵略杀伐的,雕弓是弧矢星,是猎户座中间那三颗以及周围其他各星,组成弓箭的星象,中间那三颗星,就是箭矢,连成一线向西北延伸就是天狼星。在星空中就形成了弯弓向西北射天狼的景象,这是由于弯弓具有弹性势能的缘故,“射天狼”就是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具体体现,作者当时被贬为密州刺史,但心中仍希望为国效力,因此在一次出猎中,写下此诗,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沁园眷·雪】

赏析 “弯弓射大雕”一句中指出了发生弹性形变的弓具有弹性势能,当它工作时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弓的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而射向“大雕”。这一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及前面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显示了一种豪放的气度,让对手闻风丧胆的霸气和威严,表现出藐视先人权威,并有超越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远大抱负。

8 语文古诗词与物理速度知识的整合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早发白帝城古诗意思篇7

多媒体对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具有集成处理的能力,使教学手段趋于全方位、多层次,创造一个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开放的探索式的学习环境。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古诗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较完美地展示古诗的艺术魅力,在学习内容和方式上,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刻地领悟古诗的意境,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一、拓宽意境,激趣引情

多媒体能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同一界面,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拓宽视野,提供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直观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起到激趣引情的作用。如古诗《望庐山瀑布》,诗中涉及的许多事物是学生未曾见过的,教学时如果只出示书上那仅有的插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美感,尤其是一些从未看过瀑布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再现庐山“真面目”,把学生带进庐山瀑布的真实情景中,是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于是,我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时,选择若干个相互连接、前后呼应的镜头,运用多媒体,使远景、近景、全景交替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图像。课堂上,我只需通过击键的简单操作,学生便可以从屏幕上看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景象:高山上笼罩着紫色的云雾,一道瀑布从山顶喷涌而出,水雾蒸腾;瞬间,瀑布飞速沿陡峭高壁落下,飞珠溅玉,气势壮观。还有那轰隆隆的水声震撼着每个学生的心灵,刺激着他们的视、听觉。这样,诗中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从整体上初步体会图中所描绘的景色和诗句的联系,激起对学习古诗的兴趣。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插图绝不能达到的。学生可在这些声像的感染下,朗读诗文,逐句体会,感受诗中美的景色,美的语言,从而引感的共鸣。

二、提供感知,启迪思路

多媒体课件可以实现图文并茂,音像合一,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化,抓住小学生的兴趣所在,最大程度地引起并延长小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大脑皮层的兴奋度,避免大脑疲劳,让他们精神饱满地学习和积极主动地参与,将情景对话逼真地再现出来,调动小学生的读说欲望,并付诸实践,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古诗的语言凝练、形象且含蓄,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处处闪耀着美的情趣。要使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诗人的感情,就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理顺句子间的关系和词的排列顺序;还要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由表及里,因景析情,开拓诗的意境,从而准确地领会诗的思想内容。为了让学生较容易地理解诗文,我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可以运用鼠标灵活地拖动诗句的前后位置。学生在理解诗句时,可以任意调换词的顺序,如果拖对了词序,屏幕便会显示一个红通通的苹果和一句“你做对了!奖你一个大苹果!”的鼓励语言;做错了,屏幕也会显示“别灰心,请再来!”的文字。对于诗文的赏析,我也不按照陈旧的教学方法逐句讲解,而是通过电脑荧屏画面上的一个个场景,设计一些有趣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联想。如古诗《早发白帝城》的教学,我就创设了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观看场景去边思考边品味。(1)“早发白帝城”和“朝辞白帝”有什么异同?(2)“彩云间”描绘了什么时刻的景色?(3)图像中的两岸景色,诗中用什么词语来展现?(4)第四句中的“轻”明指什么?暗指什么?学生带着问题,通过电脑荧屏上画面的展现和变换,使他们的感知处在兴奋状态,激发了深入思考的积极性,拓宽了思维的闸门,既抓住了线索,又欣赏了画面,也充分感知了诗所描绘的情景,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早发白帝城古诗意思篇8

题材特点

咏史怀古诗的产生源远流长,班固的《咏史》被认为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的标题中往往带有古迹或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字,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上“怀古” “咏怀”等,其写作的结构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在内容上或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或感叹国运衰微,物是人非;或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或追慕古贤,缅怀先烈成就,抒写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咏史怀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触景生情、虚实结合、对比反衬等,语言风格大多含蓄委婉,感情基调苍劲悲凉。

鉴赏指津

鉴赏咏史怀古诗,考生在宏观上要把握两点:一是要知人论世,二是要品赏韵味。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要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因为为诗文者无不为时而作、为事而作。咏史怀古诗的作者大都是在怀念古代史实的基础上抒发个人情怀的,故诗中必然涉及历史典故。考生在解读这类诗歌时必须根据诗词中的物象确定史实,理解典故的内容和它所包含的意义,再分析作者抒情的角度。所谓品赏韵味,就是指考生在反复吟诵、体会中玩味诗作的情致韵味。

1.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步骤与方法

(1)弄清史实,梳通文意

解读咏史怀古诗必须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在南京,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在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朱雀桥”在秦淮河之上,它和南岸的乌衣巷相邻,昔日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萧瑟。《乌衣巷》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的想象,昔日的王谢权门现在已居住着寻常百姓之家。如果考生不了解这些历史知识,就很难深入地理解其中的诗意。

(2)领悟感情,触发共鸣

诗人写咏史怀古诗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对历史进行理性、冷静的剖析,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二是感叹个人的身世命运,通过赞扬古人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感情成分较浓。鉴赏咏史怀古诗,考生要抓住历史人物、事件、时局与诗人身世之间的对接点,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情感。如杜甫的七言律诗《咏怀古迹》,杜甫为什么追念王昭君呢?要弄清这个文题,这就需要考生找到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对接点:一是昭君出塞与杜甫“漂泊西南天地间”的对接,二是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悲剧命运的对接。找到对接点,考生不难明白诗中的明妃王昭君其实就是指诗人自己。

(3)分析技巧,体察诗心

咏史怀古诗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后议论抒情,前者极力铺垫,后者点明主旨。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咏史怀古诗的写法多样,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有引发议论的,如清人刘献庭《王昭君》中的“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有借用典故的,如辛弃疾的《南乡子》巧借曹操、刘备与孙权的典故,慨叹当今南宋王朝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2. 咏史怀古诗鉴赏术语例举

国运衰微、国土沦丧、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事沧桑;昏庸腐朽、骄奢淫逸、纵情声色;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怀古伤今;雄浑壮阔、含蓄沉郁、凝重深沉、苍劲悲凉、借古讽今。

高考在线

月夜金陵怀古

李白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绿水绝驰道①,青松摧古丘。台倾T鹊观②,宫没凤凰楼③。

别殿悲清暑④,芳园罢乐游。一闻歌玉树⑤,萧瑟秋。

【注】①驰道:天子所行道也(《三辅黄图》)。 ②T鹊观:六朝时所建宫室。③凤凰楼:南朝宋元嘉年间所建。因有凤集此,故名。④清暑:清暑殿,在台城内,晋孝武帝所建。虽暑月尤有清风,故以为名。⑤玉树:即《玉树花》。

【素描文字】

苍白色的月光照着静静的南京城,月亮空空地悬挂在六朝古都的上空,是那样的寂寞冷清。仰望天空,星星还是那几颗星星,而古代帝王的千秋霸业却像滔滔东流的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低头看去,当年天子所行古道的尽头是浩渺的湖水,六朝时陵墓上那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现已干枯凋残。昔日那繁华的T鹊观已经倾倒坍塌,热闹非凡的凤凰楼已经悄无踪迹。再看那适合夏天乘凉的清暑殿一片悲凉,乐游苑荒废残破,少有人来,早已看不到游人在此嬉闹追逐。迎着萧瑟的秋风,沐着素净的月光,仿佛偶尔还可以听到陈后主《玉树花》的靡靡之音。

【读后思考】

这首诗写景抒情,与李煜的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分析其异同。

【解题步骤】

比较这两首诗词的异同,可以从内容、表现手法及作者抒发的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考生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对这两首诗词的思想情感加以比较;其次,考生要根据咏史怀古诗写景抒怀的特点,将李白的诗与李煜的词进行联想对比,分析其表现手法的异同;最后,考生在答题时要先答相同点,再答不同点,做到条理清晰。

【答案】

相同点:这两首诗词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眼前之景,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不同点:李白的《月夜金陵怀古》以哀景写哀情,通过描写破败之景抒发自己对六朝衰亡的悲伤哀叹之情;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通过想象,描写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之景,抒发了自己身为亡国之君的无限忧愁之情。

即时训练

隋堤怀古

(唐)张祜

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

锦帆①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

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

那堪重问江都事②,回望空悲绿树烟。

【注】①锦帆:陆楫《炀帝开河记》有“舳舻相继,接连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句。②江都事:隋炀帝南游江都,日夜纵酒荒淫,最后被缢死在江都宫中。

【思考】

1.咏史怀古诗大多借古讽今,言近而意远,这首诗在这方面尤为突出,请简要分析。

2.作者追昔抚今,感慨万千。这首诗表现出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答案】

1. 这首诗借隋炀帝穷奢极欲、荒淫无度致使其霸业成空的沉痛教训,讽刺了晚唐统治者生活腐化,整日贪图享乐的严峻现实,含蓄地规劝唐朝统治者要以史为鉴,关心国事,勤政爱民,远离奢侈,不要重蹈覆辙。

2. ①对隋炀帝的痛斥之情。隋炀帝劳民伤财,疏浚河流;“锦帆东去”,极尽奢侈。他的淫逸之行终致国破家亡。②对隋炀帝的嘲讽之情。隋炀帝妄想江山永固,岂料霸业成空,朝代更替,自己被缢死在江都宫中,给后人留下笑柄。③对唐王朝的规劝之情。晚唐统治者大多如南朝的风流天子一样醉生梦死,不理朝政,诗人以惨痛的史实规劝当朝帝王要勤政为国。④对百姓的同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人在寄寓兴亡感慨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关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诗词鉴赏台

边塞诗的鉴赏小妙招

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盛唐时期国运昌隆,边塞诗大多充满昂扬奋发、豪迈乐观的情调,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而到了晚唐时期,由于时局江河日下,边塞诗多抒写边地士卒反战、休战的渴望。

推敲诗歌中蕴涵的不同思想感情

边塞诗的兴起与作者的生活范围紧密相关。边塞诗中有表达将士对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渴望,有表达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挑衅的怨恨,也有陈述将士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考生在阅读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在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

同是边塞诗,不同时期、不同作者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豪迈旷达如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等。

早发白帝城古诗意思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方法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历史的瑰宝。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我们的祖先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灿烂文化精髓。先秦散文、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因此,加强古诗词教学,重视古诗词习诵,对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意识,丰富想象能力、提高创造能力,培养人文精神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探究

古代贾岛和尚“推敲”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推”和“敲”一字之差,贾先生为何茶饭不思,值得后人深思,更值得我们在学习古诗时进行“推敲”了。贾岛和尚反复琢磨“推”和“敲”哪个更好,他也是在进行探究。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我们积极倡导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而字词凝练、讲究意境的古诗又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有的一首诗之精、神、韵就体现在一两个字词中,如学习《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两句,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诗句时,设下一疑:对诗句中这个“晚”字,有人认为是“傍晚”的意思,也有人解释为“晚秋”,老师想听听同学们的看法,你们认为应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于是学生又沉入到对诗句的品读中去。在对诗句描绘的意境进行反复体味后,学生们开始发表他们研究的结果了。有同学支持“晚秋”的说法,他从“霜叶”一词中领会到当时肯定的深秋,到了“晚秋”,经过霜打的枫叶才会红得像二月里的花;也有的同学认为“晚”应该是傍晚的意思,其理由是因为当时夕阳将落,在火红的霞光映衬下,枫叶才会红得快要燃烧一样,几乎超过了二月里的鲜红的花朵。双方争持不下,各从诗句的字词中,从介绍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中,寻找说服对方的证据。不管结果怎样,这种学习方式对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肯定大有好处。

二、巧妙分析、理解诗意

1.借助历史,使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诗意。

在唐宋浩瀚的诗海中,有大量的古诗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所产生的一种心声,及对人生遭遇的一种感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在了解创作背景后,才能对诗意有全面、正确地领悟。如林升的《题临安邸》,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历史背景:中原被占,宋高宗不思恢复,而是安于一隅,在杭州建明堂,修太庙。达官显宦,富商巨贾也相继营造宅第,杭州成了他们的安乐窝,具有了当年汴京的规模。而当年的汴京,也是巨宅别墅,秦楼楚馆,歌舞无虚日,以至朝廷倾覆。

有了这些知识,我们便可以正确理解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并不是南宋的繁华景象,而是苟且偷安的证据;“西湖歌舞”并不是升平气象,而是亡国之音;“游人醉”并不是对太平盛世的陶醉,而是乐不思蜀的醉生梦死之态。

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搜集资料,适当补充一些与诗歌有关的历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消除一些由时代造成的隔阂,还可锻炼学生课外积累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学习古诗时,是有历史的“东风”可借的。

2.围绕重点词句展开分析。

大部分诗,它的内容是围绕一个词或一句话展开的,这就是诗中的重点词句,这些词句往往是诗人思想感情的一个集中点,或是全诗内容所围绕的一个中心,抓住重点词句有利于理清全诗的思路及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找重点词句的方法,并将它作为分析的切入口或“破译”诗意的重点。例如《早发白帝城》是李白在唐乾元二年春天遇赦,离白帝城乘舟东下时所作的。全诗采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创造出一个富有神话色彩的艺术画面:晨曦初露,彩霞满天,从白帝城飞出一叶扁舟,沿着滚滚长江顺流直下;两岸猿声,不绝于耳;层峦叠嶂,夹道迎接……好一幅长江三峡行舟图啊!看来全是写景,诗人是怎样在写景中抒发自己的感情呢?我们可以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再现这个意境。诗一开头,诗人用一“辞”字,把告别白帝城时的气氛写得十分自然而亲切,接着用“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对照,表现了诗人轻松愉快之情。猿声用“啼不住”修饰,足见诗人心情的喜悦。而以“轻”饰“舟”,足见诗人心情的轻松。通过这些关键词、句的点染,诗人披霞乘舟,顺江东下的鲜明形象便历历在目,其欢快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描绘了诗歌的“境”,点出了诗人的“情”,学生的想象自然会进入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

三、适时拓展、提高能力

我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诗歌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古诗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教出古诗的诗情画意。如:教学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一诗时,我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诗意的同时,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让他们自己动手绘出一幅彩画,使他们在体验创作乐趣的同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我再引导学生演一演“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中的蝶和莺,让画面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学生在扮演诗中角色的时候,充分调动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绘出而生活中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了画面,也成功体验了诗的意境。学习完这首古诗后,我采用以诗引诗的方法,让学生把学过的《春晓》,课外画一画,学生在似曾相识的意境中,再次体会到了生活的诗情画意和诗人热爱春天的情感。

四、古诗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早发白帝城古诗意思篇10

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古诗,不仅深含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更有潜移默化的多种功能,包括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审美情趣与能力,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等。而对诗意的理解,诗人所抒感的体会,是我们后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学修养对诗句进行的推测性理解。而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历简单,对古诗的认识、理解,一定难处。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转变观念,改变传统课堂结构

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记住我们要他们知道的内容,属于机械记忆。不仅不能使学生理解古诗的真正含义,更让其缺乏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求知的心理,敢于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放开思想,让思维活起来。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要按照原来教学步骤,先从课题入手很多学生会不理解:是从白帝城出发,还是去那里。此时告诉最直接省事,而对学生而言,却失去了学习探索的机会。我认为最好的教学方式,不是告诉,而是组织他们去发现问题,然后探求答案。于是我安排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我安排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自、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2.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1 自学时间要充分。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才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就会有所收获。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从字、词的理解入手,然后尝试解决句意。这样不仅渗透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还潜移默化的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2.2 落实质疑环节。在汇报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而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其积极参与进来。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水平。如:白帝城真的在彩云间吗?我没有急于回答,而转向全班学生:"谁帮他解决,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把"球"又传给了学生。而学生表示出独到见解:因为诗人太高兴了,所以觉得白帝城像在彩云间一样。

2.3 以趣讲意,深入情境。让学生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诗句的理解。在一年级诗歌《一去二三里》的教学中,当学生自学完这首古诗时,我宣布:"关于这首古诗,同学们一定有了自己的见解,下面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出来。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情景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喜欢表演的还可以用演一演的方法。"这样的安排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表达,以学定教,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3.营造氛围

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我们可以按诗歌的内容、主题来确定各种不同的情感基调,运用多媒体设计不同的界面以适应不同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中国古文化的魅力。如《登鹳雀楼》一诗,以淡化的鹳雀楼为底图,诗句设置为黑色或深咖啡色的隶书字体,配以雄浑的古琴乐曲,营造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豪放、旷达、磅礴的气势,对理解诗意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教学杜甫的《绝句》时,为体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好景致,则可用色彩明丽的春景图为背景,配以轻快活泼的琵琶乐,将学生带入生机勃勃的春境。值得一提的是,对不同的古诗,选用不同字体,能够有助于表现不同的意境美:如黑体的方正沉稳,隶书的凝重端庄,草书的狂放不羁,行楷的活泼灵动,魏碑的古朴淳厚……营造出或悠远绵长的意境,或悲凉凄惨的情境,或愤懑激昂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目视其文、耳悦其声、心醉其情,古诗的学习自然成了一种美的享受。

4.创设情境,直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