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经济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6-06 16:21:32

科技经济管理

科技经济管理范文篇1

为加快*市经济的协调发展,现就*高新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在历城区郭店等镇用地和科技城经济管理职能移交问题通知如下:一、关于高新区在历城区郭店等镇用地问题

(一)用地主体。在孙村片区规划范围内,项目引进、规划与土地的征用,均由高新区负责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办理。

(二)用地范围。包括孙村片区控制性规划范围内的历城区郭店镇流海村、武家村、田家村、曹家馆村和彩石镇东小龙堂、西小龙堂村的部分土地。在上述用地范围内,高新区按照需要随用随征。

(三)税收和工商管理体制。按照市政府济政发〔20*〕18号文件规定,高新区办理了征地手续的区域,工商登记和税收由高新区负责,税收与市按体制规定分享。征地范围内历城区原收入,以办理用地手

续年度的上年实际入库数为基数,由高新区按逐年递增15%返还历城区,基数由市财政局、审计局负责核准,市国税局、地税局配合。未办理用地手续的区域,工商登记和税收仍由历城区负责,税收与市按体

制规定分享。

(四)征地拆迁。用地范围内涉及的村庄整体搬迁,由高新区负责安置,并按规定及时足额支付有关补偿费用。历城区和郭店镇、彩石镇政府按要求负责组织拆迁,并做好村民和有关单位的思想工作,确

保建设项目顺利开工。

(五)职权划分。高新区办理了征地手续的区域,其经济管理职能由高新区行使,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仍由历城区行使,由高新区向历城区支付一定的社会管理服务费用。

(六)今后高新区征地涉及历城区其它村庄少量土地的,参照上述办法执行。

二、关于高新区科技城经济管理职能移交问题

自7月1日起,将高新区科技城原历城区区划部分(以下简称该区域)的经济管理职能移交历城区。

(一)移交后,高新区退出该区域的税收征管,不再行使经济管理职能,不再承担社会事务费用。该区域的税收由历城区负责征管,与市按体制规定分享,并以20*年该区域实际入库数为基数,按逐年递增

15%返还高新区,基数由市财政局、审计局负责核准,市国税局、地税局配合。

(二)移交后,高新区科技城名称、性质及企业享受的各项政策不变。该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与管理仍由高新区负责。该区域内各项经济指标统计,以20*年为基数,以每年递增15%

的比例纳入高新区统计,基数由市统计局组织历城区和高新区统计部门协商确定。同时,历城区要协助高新区组织完成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部署的科技各项统计工作。移交前在高新区立项实施的各类科

技计划项目(包括省级以上的创新基金项目),由高新区继续承诺完成与上级签订的项目执行合同,兑现有关政策,负责项目的鉴定验收。移交后新进科技项目的申报与实施管理交由历城区组织执行,项目需

地方匹配的资金由历城区予以兑现。移交前入驻创业服务中心和留学生创业园的孵化企业,按照协议规定由高新区执行完孵化企业应享受的优惠政策;移交后新入驻的孵化企业,由历城区进行认定并给予政

策支持。

科技经济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科技创新;林业管理;林业经济;问题分析

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生态环境问题不断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又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问题出现,所以对于生态环境问题国家和政府极度重视,为了促进经济以及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特推出林业管理经济,但是传统的林业管理经济不适应时展的脚步,所以为了打造核心的生态环保的绿色化核心队伍,首先应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加强林业管理,创新林业管理的思维,加快时代的发展脚步。

1林业经济管理

所谓的林业经济管理主要是对于林业结构以及外部环境进行管理,保障生态环境的合理化落实,合理运用有效的生态管理技术,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实现有效合理的生态资源的控制,促进林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在现阶段的林业管理的角度来看,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限制着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1人们对于林业管理的经济意识存在不足。在林业管理来说,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主要是林业资源被过度开发,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够强,林业资源自身的恢复又慢,导致环境破坏的问题也逐渐出现,影响生态环保问题,不仅如此,对以林业资源进行破坏以后,许多的动物也失去了自身的栖息场所,所以,这些问题的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够强,所以出现此类问题。1.2林业环境单一。在现阶段的林业的种植中。一般都是为了方便快捷,在一块林地种植一种树木,对于后期的管理也比较便利,但是问题就是出现在单一的林木种植上,这种种植的方式不仅不利于树木的生长还会容易形成树木疾病的集体爆发,在单一的林木种植的过程中,所有树木都汲取土壤中的物质与养分,时间长了以后,土壤中的养分就被这种树木吸收干净,就会出现树木的自身疾病的问题出现。单一的树木种植不仅对于树木的增长有影响,还会对于树木的出售产生影响,树木的产品结构单一,就会导致树木采购的价格降低,对于经济发展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1.3政府对于林业经济投入少。在林业管理方面,城市中的林木管理现阶段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政府虽然落实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但是对于林业的管理依然存在着基础设施简陋的问题比如在树木的幼苗培育的过程中,道路两旁的树苗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培育人员在进行种植的时候也没有进行仔细呵护,认真检查,所以树苗的培育就会形成问题,影响后续工作的有效运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林业管理方面应该创新林业建设,政府加大建设投入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因为政府低效率的投入形成了林业慢速度的成长,产生了现存的问题。

2林业管理创新,落实经济发展现阶段

林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很多,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作出不同的对策,所以接下来我们就结合实际进行逐条分析:2.1林业经济周期长,影响经济收入。在现阶段的林区发展中,林木的培育所占用的时间最少都需要几年,在幼苗开始种植之后,到可以进行经济交易的这几年里,林业的种植属于投入,不涉及到任何的利益,所以农民会觉得林业种植的时间长,收入慢,不足以缓解生活所需,就会减少林业的重视,针对这一问题,应该加大林业树种的研究,缩短林业成长周期,另外,在进行树木栽种的过程中,也可以在树木林中中取其他的经济效益高的作物,不仅可以为林木提供营养,丰富土壤肥力,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是农民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高,进而促进林木种植,促进可持续发展。2.2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加强宣传。现阶段林业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够强,对于林木的管理来说,首先应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使每一个人都成为生态环保的小能手,公民意识的增强,就会促进林业的保护,减少乱砍乱伐现象的出现,加快树木的培育,实现生态环保的现代化的发展。2.3建设林业产业链结构,增加居民收。入对于科技创新背景下的现阶段林业发展来说,加大居民收入,增加居民的环保意识是关键,当林木可以创造一定的价值的时候,农民就会加大对于林木的种植,所以,应该完善林木的产业链结构,包括林木的加工,运输,种植等都摄入到产业链的运行过程中,在林区附近建设产业链,是成材的树木,可以直接得到处理,另外,加工后的树木要进行售卖,具体联络好售卖树木的产业,使整个生产过程形成一个循环,这种产业链结构的增加,还可以使原本没有工作的人们,加入到整个产业链的生产过程中,增加农民的收入用农民的劳动力转化为经济,进一步带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国民经济稳定。2.4研制多样化林业种植,加大科技投入。对于林木的单一化种植来说,既会导致林木生长的问题,还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为了促进农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国民经济的稳定,林木的正常种植,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林业种植方法,例如在林业种植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菌类种植,菌类很喜欢在森林这种湿润的环境里生长,森林中的湿度大,氧气又很充足,非常适合菌类的生存,所以在林木丛中种植菌类,可以进一步的加大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除了菌类的种植,还可以在林木丛中饲养一些家禽类动物,林木丛的环境比较好,里面又有很多昆虫,饲养一些鸡或者鸭子等家禽,可以直接增加经济收入,并且还会减少林木的病虫危害,饲养这些鸡或鸭子,会产生许多粪便,这些粪便又可以直接的为林木提供养分,所以是一举两得的功效,首先可以直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其次,还可以促进林木的茁壮成长。

3结语

时代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促使生态保护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传统的思想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的脚步了,所以对于农业的管理也应该不断的摄入现代化技术,在林木的经济管理上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思想,改变原有的单一种植的方法,加入多种种植模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所以对于林木的管理应该多具有针对性的落实,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促进林木经济的更好发展。对于林木的经济管理来说,应该大量加入科技发展,研发林木与其他作物的共同发展,进一步稳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惠.科技创新视角下的林业经济管理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0):38,40.

[2]陈男.农林经济管理的创新与建设[J].纳税,2018(14):200.

[3]蔡根平.论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道路和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18,38(8):183.

[4]吕岩.探究林业经济创新管理和发展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8(8):382.

科技经济管理范文篇3

1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意义及主要因素

1.1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意义

海洋经济的管理体制,是指对于涉及海洋的人群和组织具有行为制约的一系列规则制度,这些制度具有正规性、非正规性的海洋运行管理体制的区分。正规性的规则制度是由国家或者相关组织来制定,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来保证实施,包括海洋管理战略、海洋管理政策及海洋规划管理法规等;非正规性的规则制度主要是由社会约定和涉海成员自发遵守而长期形成的规章制度,包括各种海洋意识、海洋价值观及海洋的相关风俗等。

1.2影响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主要因素

海洋经济的管理体制主要受三种因素的影响,即体制的制定、体制的经济投资及科学技术。海洋经济管理的体制保障可以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海洋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够不断地推动海洋经济向前发展,在体制的应用和发展中保障了经济的发展,这也是经济发展的规律。除了管理体制的保障,还需要经济资金的不断投入来带来经济的流动。海洋经济正在快速的发展,这需要先进的海洋管理体制和模式,也应遵守经济管理的规律,需要经济投资来实现发展目的,各种大项目的投资建设可以加快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依靠培养科技人才、创新科学技术来发展经济是经济管理体制中重要的一部分。

2我国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我国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海洋经济管理体制还存在很多问题,与海洋事业的实际发展具有不小的差距。首先中央的海洋管理部门对于管理体制缺乏重视,很多领导忽视了建设和完善海洋经济管理体制,部分从业人员也并不具备海洋经济管理的职业素质。其次,国家也缺乏相应的宏观调控能力,相关的部门没有相应的监管力度,不能够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甚至也没有派遣出监管人员来管理控制海洋经济,使海洋经济的管理形成不规范的现象。并且在一些城市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很容易出现各个开发区地区只能交叉管理造成执法不统一的情况,使责任不能落实,管理出现混乱。最后一些政府部门对于海洋经济开发也缺乏约束和规范,对于污染物入海、污染点控制等方面缺乏审议控制,使一些地区的海洋资源、土地资源造成浪费,被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对于重大海洋污损及突发性的海洋灾难也缺乏应急处理体系。

2.2我国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2.1我国海洋经济相应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的海岸线比较长,在海洋管理方面难免出现不足和疏忽,海洋经济管理体制问题的发生具有多种原因,而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了一系列详细的法律法规在各个细节来进行规范,造成国家海洋经济在发展中存在多种问题,没有稳定性的发展。

2.2.2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存在各种利益群体冲突

在改革开放之后,海洋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文化、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于是各种相关的利益群体也更多地关注海洋经济,展开各种竞争也就引发了一些利益较量,使海洋管理也存在了一定的矛盾和困难。

2.2.3缺少科技支持,目标定位不明确

海洋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使海洋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不明确的目标定位往往只将实现经济效益作为海洋管理体制的唯一目的,这也致使发展海洋经济常常以牺牲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并且,缺少了科技的支持和投入,不能够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来适应时代的发展,也很大程度了制约了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发展。

3创新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方法

3.1制定科学合理的海洋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海洋经济的管理制度需要海洋的管理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准则,并且这些准则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和目标性。随着社会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的经济体系,要使海洋经济体制得到创新,则需要在制度的制定上进行大胆改革,使管理制度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和权威性,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新的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可以符合时代经济的需要。在一些港口城市实行经济管理的“I+N”体制,港口是经济支柱,相应的经济管理体制也应完善健全,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城市的变化,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新特点、新趋势,实行“I+N”体制是非常有必要的。“I+N”体制是组建以市委市政府领导为主要负责人的港口经济协调小组,负责统筹各类开发区、乡镇政府及大型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关系协调,优化整合各类优惠政策,协调解决各个开发区在招商引资、规划建设、产业布局方面的出现的问题,推动本城市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合作交流,引导传统的海洋经济向高科技、生态型的产业升级,为港口经济增添新的活力。另外对于海洋经济的保护性开发体制需要能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真正解决多头开发、多方管理、难以保护等几方面的矛盾,以体制促成保护性的开发格局。在行政管理方面也构建相对统一的架构,使行政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相结合。

3.2树立海洋价值观,创新海洋管理理念

海洋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发展,需要建立人与海洋平等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海洋价值观,使人们懂得尊重和爱护海洋生物和海洋资源,建立全新的可持续发展观、海洋生态观、海洋资源观等。在新的海洋管理理念下,实现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更是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效果。

3.3加大科技的投入,发展海洋科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提高管理体制的有效工具。发展海洋经济离不开海洋高新技术的投入和支持,海洋经济的管理体制也需要高科技设备来保障实施。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管理者利用高科技来进行管理掌控,创新管理体制,使高科技应用于海洋经济的大环境中,优化配置科技资源,促进科技体制的发展,提高竞争力。相关的政府部门可以探索建立完善的海洋科技人才体制,依托于本地的高校和开发区,整合海洋科技的研究力量,推动国际科技人才的交流,为本地区打造出国内先进的海洋科技研究基地。

4结语

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海洋经济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海洋经济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改革可以有效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利用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提高海洋管理水平,加大科技的投入和支持,树立正确的海洋价值观,改变海洋战略,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作者:范建平 单位:霞浦县海洋与渔业局

参考文献:

科技经济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新形势;农村;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1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

从目前来看,政府为了全面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连续不断的制定出各种惠农政策,虽然这些政策有利于加快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力度,但是,由于很多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依然采用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致使农村经济管理体制难以得到有效落实,这不仅无法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质量与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经济的深入发展。

1.2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从目前来看,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在落实上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土地使用权的年限限制、土地产权不明确以及土地流转经营缺少市场制约机制等。除此之外,在农村土地管理的过程中,不管是土地利用率的监督,还是土地利用率的审查,都做得不够到位,始终存在着不良现象,例如,土地荒废、土地闲置等,这不利减少了农民整体的经济收入,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政策的深入贯彻。

1.3农业经济管理技术效率较低

从目前来看,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技术效率较低。在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很多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都不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致使现代化管理技术难以派上用场,这不仅无法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技术水平,还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管理的要求,这对推动农业经济的长足发展老说是十分不利的。

1.4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从目前来看,由于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差,所以,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很多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都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他们更愿意走出农村去到外面发展,从而难以确保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稳定性。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并不高,虽然他们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但是却缺乏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

2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对于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现代化管理模式。只有借助现代化管理模式,才能促进农业经济的深入发展。所以,应当对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全面的衡量,同时加大农业生产的发展力度,积极响应国家推出的各种惠农政策,并不断革新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第二,信息化管理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这不仅能够减少管理工序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在我国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应当顺应局势,在农村经济管理中不断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我国落后的农业生产现状;第三,产业化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产业化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是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它有利于使我国农业产品的市场经济体制变的更加规范,从而提高农业产品的产量与质量,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四,创新体制管理。创新体制管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竞争力。通过制定科学的保护体系,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以及重组农业经济的战略结构等,改变原有的农业管理体制,从而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3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有效策略

3.1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在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首先,我国农业管理部门应当注重农业经济的管理与发展,并适时转变农业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农村经济的独立经营,以促进农业结构的成功转型;其次,应当创新农村经济管理制度,深度加工我国农业产品,以推动农业的多元化发展;最后,应当提高我国农业科技的整体创新能力,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2贯彻落实农村各项土地政策

首先,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推出的各项土地政策,尤其是土地承包管理政策,不断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应当明确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目标,并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给予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正确的指导;最后,应当定期考察农村土地的使用情况,并实时监督土地政策的实施状况,确保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进行反馈并处理。

3.3促进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

要想有效提高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促进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基于此,我国农业管理部门应当不断加大力度进行农业科技创新,并认真钻研农业科技,促使农业科技的研究成果能够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同时通过农业科技创新,还能够有效提高农业产品的产量与质量,从而满足人们对农业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整体的经济收入,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的繁荣稳定。只有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才能确保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4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首先,应当定期组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参加各种业务培训活动,从而丰富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经济知识以及管理知识;其次,在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

4结语

详细研究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是尤为重要的。通过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农业经济管理技术效率较低,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同时阐述阐述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现代化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技术,产业化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创新体制管理。并提出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有效举措,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贯彻落实农村各项土地政策,促进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焦文崇.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A].2017年1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C].2017年.

[2]杨涛.试谈农业经济管理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A].2017年9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C].2017年.

科技经济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优化;措施

1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是经济体制的变化。当前农村经济体制多数是由统分结合和双层经营模式构成,这种经济体制替代了大锅饭式的集体化经济体制。二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当前农村产业已经不再单一化,已经逐渐向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逐渐形成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发展形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近年来,已经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生产力的发展而兴起,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三是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从当前形势来看,农村生产逐渐引入市场调节机制,由过去的统购派购为导向转向面向市场,适应市场需求来引导生产发展的方向。生产经营方式的这一深刻变化,使农村经济管理的过程逐步转化为由生产到再生产的一体化流程。四是农村和农民本身条件的变化。作为农村经济管理主体的农民,目前正处在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时期中。

2农村经济管理模式优化方向

2.1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地位。农村经济管理模式优化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重视程度,使管理部门与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端正工作态度,通过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向农民普及农村经济管理的知识及重要性,为农民答疑解惑,以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地位。随着社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在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与信息人才的引进,为农村经济管理搭建信息化平台,以促进农村经济管理向信息化转变。在信息化时代,农村经济管理要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基础,促进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新型生产技术,以科技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转型。要加强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利用机械促进农业生产提高效率,利用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管理模式优化。农村经济管理要在信息化平台的辅助下进行科技实验,为农村经济管理模式优化提供契机。2.2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农业发展机制。农村经济管理主要以提高农民收入为前提,需要基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管理要在保证农业耕种面积稳定、粮食生产稳产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特点进行经济作物的发展,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农村经济管理要依托于区域特色发展第三产业,在实现农业生产绿色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农村资源的优化共享。在国家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农村劳动者进入城市,劳动者在农村的土地流转却不被重视,农村经济管理要在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指导下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以实现农村经营模式的多样性,以完善农业发展机制。2.3完善农村市场的组织化规模。农村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年的调整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得到明显提升,农民收益不断增加。可见,由农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好,所以在农村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务必要做好完善农村市场的组织化规模工作,认识到农村作为一个中心市场的重要性。2.4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发展外向型经济。农村经济管理在优化过程中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使财政强化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支撑作用。农村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及管理模式优化需要资金支持,以保证产业规划和农业经济培育的有效性。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监管制度实现对资金的强化管理,并保证了资金使用的透明性和规范性,避免了资金的挪用。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从本质上保证农村经济管理的全面推进。科技发展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突出,在农村经济管理优化过程中要通过积极引导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发挥最大价值。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引入外资进行新型企业的创办,通过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高劳动力收入,并为农村经济管理提供保障。农村经济管理在进行过程中要降低管理费用,以防止债务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也避免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负担。农村经济管理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审计制度的构建,以对财政进行科学规范管理,杜绝浪费。

3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农村经济管理在进行中要优化管理模式,通过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地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农业发展机制;通过完善农村市场的组织化规模;通过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发展外向经济来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地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强化农村财政管理,完善农业发展机制,通过政府主导发展外向经济,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向阳.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农业经济,2015(12):23-24.

[2]刘文峰.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6(42):58-67.

[3]王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端和解决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6,(04).

[4]齐星.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路[J].现代经济信息,2010,(24).

科技经济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信息化;科技农村;农村经济管理

就目前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而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在信息化应用方面仍然和发达国家相差较大。同时,信息由于农村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导致了相关信息传达不到位。农村缺乏信息化手段应用的相关人才,相关政府部门也不够重视,这就导致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存在一些不足。针对我国当前农业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应该加大相关基础设施的投入,培养相关人才。用人才优势推动经济发展。在吸收传统模式的经验下积极创新,运用信息化手段来进行农村经济现代化管理。

一、我国农村经济管理领域的发展现状研究

(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也在不停的发展。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急剧上升。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的管理水平,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都引进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在信息化手段的帮助之下,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取得了较大程度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发达国家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起步较早,流传时间长,传播范围广。相比之下,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这也是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二)信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在我国,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大部分农村经济管理者的重视。但是,大多数农村地区相关信息流通性不够强,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信息支持。这种现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硬件设备的不完善,任何先进技术或者先进经验的运用都离不开硬件与软件的结合,硬件设备的缺乏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管理对先进经验的采纳。第二是信息传达的缓慢,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应用的相关理念的传达在我国农村的传达过于缓慢。很多地区不能及时得到社会流行趋势的相关信息,导致科技创新的缓慢。(三)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人才缺乏。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地在调整有关农村经济的相关政策。近些年来我国政府积极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舒适的大环境,使农村经济在积极的环境中,得以快速发展。但是,有了政策的支持还不够,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人才缺乏的问题亟待解决。为农村经济管理培养出一批相关专业性人才,推动我国农村经济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让以农业为基础的农村经济管理迈上新台阶。(四)相关政府部门不够重视。推动中国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的百年大计。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是基于农村经济基础上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中国社会平稳发展的重大改革。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政府不够重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引导力度不够,涉及范围局限两方面。政府缺乏正确且有力的信息指导,并且所涉及的地区不够深入。不能够保证农村所有地区接收到信息化技术改革的信息。

二、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手段的有效措施

(一)保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经济模式的兴起拉动了农村地区的需求,为了推动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网络来传达信息化手段应用的相关经验,加大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进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以网络信息为支撑,促进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应用的推广。(二)加强专业培训,培养专业人才。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村经济管理领域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会需要大量的专业型人才。而为了推广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必须要加强相关职业培训,培养专业人才。用人才带动创新,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培养专业人才是推动农村经济管理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加强职业培训,培养一大批专业人才,为农村经济管理提供专业性的人才支持。(三)立足传统农业管理手段,探求信息化手段的创新性作用。新时代的中国越来越重视对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传统农业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在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同时,要立足传统农业管理手段,探求信息化手段的创新性作用。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保证各个区域接收到新技术创新的要求。立足传统,稳步前进,不断创新。(四)引进相关技术设备,保证硬件设备供应。硬件和软件的完美结合,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化学效应。在接受先进科学理念的同时,也要引进相关的技术设备。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应用性息化技术不仅仅是对于信息化技术理论的运用,也是对新型科技设备的应用。要想农村经济管理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化技术,就要保证硬件设备的供应。使农村经济管理在硬件软件的完美结合下发挥出最极致的作用。所以,相关部门以及农村政府单位要积极引进相关技术设备。(五)提升对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重视度,广泛传达信息化手段理念。信息化技术在中国传播已经有一段时间,但并没有得到非常好的回应。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农村农民的观念造成的。为了创新农民观念,就要提升对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重视度,广泛传达信息化技术理念。将信息化技术的优缺点,详细的传达到农民的耳朵中,使农村经济管理者大胆运用相关技术。(六)建设试点村,引导信息化手段的推广。每一项新技术和新观念的产生,都需要有先行尝试的案例。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推广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要想更好地推广信息化技术,必须要建设相关试点村。通过技术试点来发现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优点和缺点,为各个区域农村经济提供有效经验。所以要积极建设试点村,引导信息化手段的推广。(七)重视技术研发,推动技术创新。科技的力量在于源源不断的创新,有了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人才仅仅是保证农村经济平稳向前发展的基础。要重视技术研发才是保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所以必须要重视技术研发,推动技术创新,以创新带动经济发展,带动社会进步。

三、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提升农民生活幸福程度。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有利于使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满足农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二)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农民收入的提高,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四、结束语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对于农业领域的科技应用也提上了日程。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就是科技为农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革。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管理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是通过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推广,必定会推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龙.农村经济管理中融入信息化手段的实践意义探寻[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06):79+65.

[2]刁占英.应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农村经济管理问题探究[J].现代化农业,2018(02):7-8.

[3]姜秀杰.浅析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2):128-129.

科技经济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已全面进入到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中。目前我国城市化建设形势一片大好,国家越来越注重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工作。在新农村的建设背景下,需要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从而不断优化农村的经济体制,确保能够进一步加快农村经营模式的转变,有利于推动当地农村和农业的更好发展。因此,对当前的农村经济管理方法进行不断优化,寻找出最佳的农村经济管理措施意义重大。

2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基础设施及科技创新有待完善。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业基础设施是提高其生产效率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由于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够,导致我国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很难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在农业的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科技技术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这样导致农村的农业生产难以形成规模化,极大的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2.2经济管理体制落后。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主要以小农经济为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这种管理体制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并且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导致我国很多地区的农业受地理、气候、自然灾害等影响较为严重,使得我国各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不均衡。此外,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中缺乏龙头企业的促进与带动,这样导致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利。主要体现在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的企业规模偏小,与当地的农户并未建立密切的业务关联,农户对于农业产业化企业缺乏信任,难以实现合作双赢的局面。2.3农村金融体系和产销联合机制建设效率低下。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我国的农业发展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逐渐被淘汰,现在的农业发展模式朝着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方向发展,这样对我国现有的农业产业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要进行改进和升级。然而由于我国在农业经营管理方面并未进行金融体系方面的安排,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发展。目前我国政府部门虽然制定了非常多的惠农政策,但由于农业自身缺乏相应的金融体系,并且缺乏有效的产销联合机制,使得农业生产的水平和收入难以增加。

3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

3.1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在新农村的建设环境下,努力提升农业生产的装备水平,并不断引进和创新相应的农业科技,是更好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基础和前提。而要想实现农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装备的提升,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对当前的机械化生产水平进行研发和创新,努力提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机械化操作的效率与质量,这样不仅极大的提升了当前的农业生产水平,并且能够极大的节约种植和收获时的人力成本。第二,各地方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当地农村地区生产设备及技术的投入力度,并且通过教育不断提升农民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使其能够跟上高科技农业生产的节奏。同时,对于油菜、棉花等不适合机械作业的农产品,相应的科技人员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加大研发力度,从而创新出最为适宜的机械设备。最后,作为相应的农业管理人员,需要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不仅需要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安全,对于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以及相应的定期维护检修工作,都需要确保做到位,进而为更好地实现新农村建设机械化发展奠定基础。3.2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针对于当前不合时宜的农业产业化结构,需要积极优化,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进而为农村更好的进行经济管理打下基础。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需要改变以往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需要切实结合当前发展需求,在自身专业水平范围内建立多种农业产业结构,进而对多种多样的农产品进行整合,实现对农产品资源的有效利用。另外,还需要对销售方式实现规模化,特别是能够打造出属于自己当地的特色产品,这样不仅能够提到当地的知名度,同时还能够极大的提升当地的经济建设水平,实现农民经济收益的最大化。第二,还需要对自身的农产品进行合理的优化和加工,从而增强农产品的经济产业链价值。同时,作为农业管理人员,在提升农产品加工效率和质量的前提下,还需要对当前的包装、储存以及运输等方式进行优化和创新,从而各个环节的效率能够达到最大化,这样能够极大的提升农产品自身的经济价值,为农民争取更大的经济收益。3.3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建设新农村的时候,除了需要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之外,还需要更加注重乡村建设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坚持绿色发展的道路与质量兴农的理念相结合,从而打造出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优雅美丽的新农村。同时,还需要将当地农村的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利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休闲、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进行完美结合,将当地独有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充分展现出来,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这样能够将当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做到极致,保证农民经济收益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工作也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积极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与发展,这是符合我国当今的发展国情的。因此,作为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认知到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所在,不断加强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创新,运用最佳的农村经济管理措施,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慧.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8.128.

科技经济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

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相对独立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独立学院共315所,在校学生近200万人,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独立学院大多办学历史不久,所开专业多为举办高校已有专业,而目前全国普通本科院校开设专业中,经济管理类专业是第一大类,加上经济管理类专业相对于其他工科专业开设的门槛较低,全国各独立学院都开设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因此,对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独立学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和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调查,全国6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中,有500多所开设了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在校学生人数占到15%以上。同时调查发现高等院校经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专业口径过窄,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强;相关课程设置不完全符合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部分课程过于理论化,理论与实际脱节,实践环节缺乏等。由于目前独立学院在多方面都移植了母校长期积累的传统与经验,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基本上仍由举办高校负责。独立学院从开始举办之初就决定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受到举办高校的制约,在短期内,其人才培养模式都难以有明显的改善。因此,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亦不可避免的存在上述问题。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出于节约教学成本,追求短期的办学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考虑,在教学模式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的传统模式,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课堂讲授,对实践教学投入不足。例如,大多数独立学院都需要共享举办高校的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资源,在原本有限的资源约束下,独立学院的生均实践教学资源更加匮乏,从而使得实践教学难免受到一定影响和制约。

另外,独立学院的生源特点和经济管理类专业自身的特点也使得目前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效果不佳。与普通本科高校学生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除了整体上学习成绩略差,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方面丝毫不亚于甚至更强。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加强激励和引导,以激发的他们的学习热情。另外,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大多社会性较强,很多专业知识很抽象,不像理工科专业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有些空洞,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具体表现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专业课程缺乏应有的兴趣,认为所学知识不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难以做到“学以致用”。这或许只是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一个集中反映。

二、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意义

一方面,从独立学院自身的发展来看。独立学院作为我国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有所创新,方可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取得一席之地,并逐步发展壮大。而经济管理类专业有着自身的特点,同时也是独立学院具有代表性的专业类型,独立学院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于整个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具有示范作用。因此,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于独立学院这种新型办学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存在与实践脱节的倾向,即大量的毕业生失业与用人单位的职位空缺同时并存,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人才市场普遍反映的经济管理类人才的缺陷或不足主要是:缺乏实际应用与综合实践能力;团队协调和合作能力有待加强;工作中创造性不足等等。而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形式,其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要经得起社会的检验。独立学院要真正具备独立的自我发展的能力,必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获取稳定优质的生源市场,从而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保障。而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要打破目前所依赖的举办高校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以及各专业自身特点,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必要的创新。对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对于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创新的途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问题,国内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对目前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继续研究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创新的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而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目的就是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不够的状况。要改变这一状况,有多种可供选择的途径径,其中通过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被认为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途径。

但是,由于独立学院采用的民办机制,投资者或者举办高校要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实现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所以光靠一味的增加投入的方法在目前独立学院自身经济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并非上策。如何寻求一种既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又可以带来较好的办学效益(主要是经济效益)的模式,是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的关键所在。根据我院最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主要是指在老师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的相专业知识领域内的科技活动,包括各种专业社会调查活动、学术性竞赛活动和发明创造活动,是一种群众性的学术活动。由它属于课外活动或者第二课堂的范围,因此一般没有具体反映在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从学校的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课外科技活动主要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首先是在实践教学功能。课外科技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实践,而且是专业领域内的具有一定学术水准的专门的社会实践,为实践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学生可以在一种十分接近或者完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开展实践活动,培养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在专业教学方面的功能。大学生科技活动一般都是围绕参加学生所学的专业来开展。学生为了参加自己所学专业或者相近专业的科技活动,主动的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强化有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学术和行业发展动态。同时,在参加的过程中,他们会切身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涵义。特别是当取得好的成绩或成果时,他们会感到一种成就感,从而最终极大的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是在创新教育方面的功能。科技活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实践过程,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其任务是探索未知,其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创新”。通过在课外科技活动发现问题和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了善于思考、追求创新、崇尚创造的意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最终初步具备了打破常规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公务员之家

最后是在人格教育功能方面。课外科技活动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与人沟通的人际能力。由于课外科技活动是一个较长的学术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与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形成严谨求实的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性格。有的学生在参加全国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后感言:“大赛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巩固,也是对个人心理素质的考验。它让我明白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每个人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意义。”

课外科技活动不仅具有上述四个方面的重要教育功能,同时从办学效益来看,亦具有较好的拖入产出效益。投入方面,硬件方面主要是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如实验机房和相关软件等,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而言,这些投入属于固定资产的投入,可以长期的高效利用;软件方面主要是师资队伍(主要是专业指导教师)建设,通过课外科技活动,指导教发现学生在相关专业课程学习中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特长,更好的了解学生,从而再去调整课程体系、授课方法等理论教学,直接为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服务。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大型课外科技活动,可以让独立学院与其他普通本科高校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竞争,展示自己的实力,从而形成了巨大的招生宣传效果。

四、三峡大学科技学院的实践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近几年来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崭露头角,并且初露锋芒。我院学子(主要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继2006在首届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之后,又在2007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中取得了团体总冠军、股指期货组全国第一名的骄人成绩,这充分展示了我院学子的综合素质。同时,课外科技活动的效应逐步得到显现:通过大赛的承办方举办的各种形式的推广活动,不仅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且参赛选手(尤其是获奖选手)亦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有些单位甚至提前预定参赛选手作为人才储备,直接促进了学生的就业。这种以学科竞赛为主要形式的课外科技活动为我们的创新我们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启示。总结我们的经验,主要是在实践过程中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未雨绸缪,精心组织。我院经济管理系在最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重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理念,在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还在学生当中倡导“无假期”计划(即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深入企业的一线岗位开展实习、实践),同时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加入“创业计划”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比赛正式开始之前,我院教务管理部门和经济管理系的老师就非常重视,积极组织学生报名,并将所有参赛选手分成小组,然后由具体的专业教师负责大赛的全程组织和指导工作。

二是重视过程管理,进行全面指导。由于此次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时间长,所以参赛学生在参赛期间难免会有怠懈情绪,甚至是遇到暂时的挫折后半途而废。而坚持不懈的品质正是当今很多学生所缺乏的,同时也是参加比赛的一个重要目的。因此,我们的指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上的指导同时,也密切跟踪学生的心理状态,鼓励他们坚持不懈,正确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合理看待各种可能的风险,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和积极的理财意识,帮助参赛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为了使参赛效应最大化,我们不仅在比赛过程中经常组织参赛学生一起交流经验体会,同时在比赛结束后要求学生进行及时地全面总结,写出相应的报告。

三是通过制度形成对参赛学生的激励。为了更好的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学院于2007年专门制定了《三峡大学科技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组织和奖励办法》。另外,学院还颁布了其他相关的规章制度,以便为学生和教师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提供制度保证。

四是以参赛为契机,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由于此次参赛选手众多,而且是以网络远程参赛的方式,因此学院决定为了方便学生参赛,扩建了原有的实验室机房,并更新了有关设备,同时新建了参赛专用机房,从而为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硬件设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铸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

[3]孙利生:独立学院健康发展需要研究的几个政策性问题.中国高等教育[J].2005.6

[4]陈明:高等财经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07.6

科技经济管理范文篇9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然而在这个阶段,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与基本经济体制之间尚没有协调发展。

(二)农业经济管理不受重视

很多经济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了解不够,没有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于是在工作中对农业经济管理比较轻视,日常工作中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深入学习党和国家颁布的与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有关的文件、政策。同时,很多经济管理人员割裂了农业管理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脱离实际。

(三)农业科技手段的应用比较低

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到了很大的比重,而且大部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都相对较低,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对农业科技手段的应用不到位,不利于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还在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导致农业生产的效率比较低,质量也不高,而且农业方面的技术性人才比较缺乏,对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不够,技术结构老化,缺少相关的技术服务经费等,都严重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健全的体制对于农业经济管理是很关键的。因此,一定要不断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不断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转变理念,加快推进结构转型,改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二)树立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对于加快推动农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农业经济管理理念是要与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是及时更新的。

(三)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资金支持是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因此加大资金投入十分必要。政府需要加大支持力度,为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并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吸引国内外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投资,促进资金投入的扩大。同时需要建立健全良好的人才引进制度,构建多样灵活的培训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使人才积极投身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此外,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管理和农业信息经济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打造专业化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也是推动农村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四)加强科学技术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应用

农业的现代化,就是指农业的科技化发展,因此,科学技术的应用是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应用科学技术,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的高效和优质生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农业市场的竞争力。第一,要加大对科技引进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实现农产品的现代化生产。第二,要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机械化的生产,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地区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所以,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就应该重视水利设施的建设,促进节水农业的发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五)加快生态农业的建设

当前,社会的发展中,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对农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注重生态环境效应,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的现代化产生中,要加强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指导,坚持循环利用的原则。同时,发展新型的肥料和高效低毒的农药产品,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发展。不同地区的土壤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要针对土壤的特点,开发专用肥,并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推动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建设。政府也可以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并进行奖励,鼓励农民进行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六)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

要实现农业经济的有效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比较低,专业性的知识比较缺乏,导致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滞后。因此,一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整体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包括经济、管理和法律规范方面的知识。二要促进对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并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定期的对相关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科技经济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国家发展和进步的保障。得益于经济日益发达,越来越多的新兴科学技术被运用到各个行业中。发展农业经济需要克服很多不同的困难,只有不断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方式,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而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效果。鉴于此,系统思考和分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显得尤为必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1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农业经济管理主要是将市场经济、自然规律作为重要的依据,以农业生产力作为对象实施科学管理,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帮助其获得更多经济利润。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在重视农业经济管理的基础上充分提高农村生产力,增加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实现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目标[1]。依靠农业经济管理,一方面能够避免更多不良因素阻碍农村经济增长,确保农村经济发展的合理性,达到合理分配与利用有关农业资源的效果,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农业经济的良好作用,达到增加农村经济收入的目的[2]。

2山东省新泰市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2.1农业产业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更加科学。对于山东省新泰市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情况来说,2018年当地第一产业的增加值是45.7亿元,相较于2015年增长了78.14%,2019年提高到53.8亿元,相较于2015年增长约113.52%。第一产业结构变得更加科学,尤其农、林、牧、渔方面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现阶段,山东省新泰市建设了蔬菜基地3万hm2,林果基地2.49万hm2,经济林基地2.43万hm2,桑蚕基地0.45万hm2[3]。2.2农民经济收入日益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山东省新泰市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大约为9678元,相较于2015年增长了90.34%。2019年当地农民的人均居住面积为45.9m2,每百户农村居民的耐用消费品主要包含计算机20台、电视机265台、电话387部、摩托车260台[4]。2.3农产品的产量不断增加,经济水平日益提升。2018年山东省新泰市的粮食总产量大约为68.79万t,其中小麦为35.6万t。2019年当地油料总产量为8.8万t,蔬菜总产量为244万t,相较于2017年和2018年分别增长了大约46.8%和17.8%,并且实现了农业增加值38.6亿元。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山东省新泰市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创新策略

3.1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工作。针对山东省新泰市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应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工作。具体有以下几点。(1)有效落实高效且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扶贫工程。不断促进优质特色种植业的发展,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通过资金补贴、技术支撑等方式,鼓励种植户种植食用菌、茶叶以及蔬菜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经济作物。(2)积极开展农业龙头企业帮扶工程项目。通过积极扶持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在重点村落建立种植和养殖基地,加快农产品深加工和生态旅游的发展速度,依靠企业带动农村发展,有效缓解农村居民的就业压力。(3)注重管理农业科技扶贫工程[5]。定期组织关于粮油、蔬菜、茶叶等核心技术的培训,使当地农民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4)积极落实驻村工作组帮扶工作。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要正确应用单位包村和干部联户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使更多农民能够尽早脱贫致富。3.2加大对重点项目的建设力度。在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加大对重点项目的建设力度。一是积极落实省级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根据山东省农业产业园建设的相关规定,合理利用5000万元的省级农业产业项目建设资金,不断扩大农业产业规模,在增强农产品加工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全产业链集群工程、农业科学创新工程,比如可以在翟镇、西张庄、泉沟等地建立相应的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基地,进一步优化肉鸭养殖管理工作,注重对疫病的有效防治,保证熟食加工、羽绒加工处理的合理性。二是有效开展中农联-鲁中枢纽性农旅电商物流园项目[6]。该项目的计划投资资金为20亿元,旨在建立农旅综合体,其中包括农副产品检疫中心、农云数据电商总部、农旅文化美食街以及农业博览馆等。中农联-鲁中枢纽性农旅电商物流园项目的总规模大约为45万m2,建设完成后,预计实体市场的年交易额高于130亿元,线上平台的交易额则可以达到125亿元,综合税收达到8000万元。三是积极落实光伏二期设施农业基地建设项目。在石莱、禹村、谷里、翟镇等不同的乡镇建设0.18万hm2的农光互补设施蔬菜基地,计划建设不同类型的设施蔬菜大棚大约8000个,同时不断健全相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四是加快花生加工项目建设。在刘杜镇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花生深加工项目,计划总建筑面积约为1.2万m2。与此同时,提供有关花生水洗机、原味生产线、榨油机等相关生产设备共计45台套,配套6000m3的恒温库。此项目建设完成以后,能够实现年加工烤花生和花生油等花生制品1.3万t,营业收入达9800万元,缴纳税费700万元[7]。3.3做好招商引资与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在山东省新泰市的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有关人员需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计划并完成招商引资3亿元的任务。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要以中农联-鲁中电商物流园、光伏设施农业基地等作为重点。与此同时,积极建设以下项目,如投资4000万元的部级产业乡镇项目、2000万元的全国科技示范乡镇项目、2000万元的国家化肥减量替代项目以及600万元的省级高效蔬菜生产平台项目等。另外,还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研究工作。在此过程中,应始终把科学技术作为重要支撑,带动农业经济发展,联合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相关科研机构,共同开展技术研究中心、产学基地的构建工作,推动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8]。同时,倡导广大农民参与到职业培训工作中,普遍提高农民的实践应用能力,确立培养不同类型农业人才1500人的培训教育目标。加大新型农产品种植技术与思想理念的引入力度,紧密结合粮油高产的情况,科学引入玉米、花生、小麦以及蔬菜等新品种,以提高粮、油、菜的产量,以实现招商引资与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目标。3.4加快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速度。为了增强山东省新泰市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效果,应该加快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速度。具体来说,一是积极推广和宣传农业清洁生产、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等新型技术,实现产业融合,优化农业生产环境,提升资源利用率。二是不断增加农业功能,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基地。三是积极开展“樱桃节”等农产品展销活动,打造更多绿色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进一步增加绿色农产品产量。在此过程当中,重点打造山东省新泰市绿色企业品牌,同时建立部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打造齐鲁美丽田园。四是科学运用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增强农产品的加工能力,科学编制农业生产标准,使山东省新泰市的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提高绿色农产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山东省新泰市来说,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势在必行,对提高当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效率十分有利。

4结束语

系统分析和思考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尤为必要,具有一定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通过阐述农业经济管理的概念及作用,分析了山东省新泰市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同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即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工作,加大对重点项目的建设力度,做好招商引资与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希望此次研究和分析的内容与结果能够为有关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提供借鉴与帮助,增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成效,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创新工作不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秀娟,赵新宇,李晓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分析[J].南方农业,2019,13(21):193-194.

[2]邓栋,叶秋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分析[J].农家参谋,2020(3):49.

[3]毕建卫,李媛媛,赵明珠.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探析[J].经济期刊,2019(5):267-268.

[4]杨慧,张玉英,李逍遥.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8(2):128-129.

[5]韩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何去何从[J].商,2015(51):197.

[6]王梅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2):17,20.

[7]房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研究[J].商讯,2020(3):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