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雷锋的日子电影十篇

时间:2023-04-09 14:2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离开雷锋的日子电影,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离开雷锋的日子电影

离开雷锋的日子电影篇1

一、六七十年代:政治英雄神话的讲述

十七年电影时期,电影作为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塑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直接影响着电影事业的发展和艺术家的创作方向。1963年3月发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全国掀起了学习雷锋活动。而且,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中苏关系恶化,处于内外交困之中的新中国需要一个全国上下都能认同的典型人物来鼓舞民众。电影《雷锋》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始了“英雄神话”的讲述。

电影《雷锋》创作于1963年,是以影视为媒介建构“雷锋神话”的起点。影片选取了雷锋的部队生活阶段,用朴素的白描手法,再现了雷锋艰苦节俭,乐于助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德。从影片伊始,雷锋就已成为高度觉悟成熟的个体,“个人的潜在欲望被否定,代之以培养起革命的、理性的、对理想社会向往的主体。”[1]雷锋有着鲜明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信仰与政治基调,他憎恨旧政权,热爱新社会,热衷于为人民服务。无论是带病去工地帮忙,冒雨送老人回家,还是匿名给公社捐款,雷锋俨然成为“共产主义理想”的化身,是“十七年”激情昂扬国家政治英雄的典型代表。

而创作于七十年代末的影片《雷锋之歌》作为新中国第一部重拍的人物传记片对英雄神话的讲述过犹不及。“一般来看,重拍价值是时代转换需要的重新探索经典内涵,是现代人观念的诊释或重新挖掘魅力。”[2]1979年,“”刚被粉碎,新的社会发展方向还不够明晰。因此,《雷锋之歌》的创作依旧突出了类似英雄人物的反复书写。通过塑造英雄形象,往往能够强化国家的集体认同,树立意识权威。

二、九十年代:平凡魅力的侧面烘托

20世纪90年代,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公而忘私的雷锋精神与市场化时代凸显的“一切向钱看”的观念显得格格不入。同时,中国电影的创作中,充满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色彩的影片俨然与经济浪潮不相吻合。泛情化成为影片塑造的主要策略:其一,英雄的世俗化,即采用政治伦理化的宏观视角与平民化视角的结合来表现英雄的日常情感。其二,世俗的英雄化,即从现实人物平凡的生活中去挖掘高尚的道德情操与精神品质。

离开雷锋日子》就是创作于这一时期,影片独辟蹊径,并未直接刻画雷锋这一英雄人物,而是以雷锋离世事故的责任人即生前战友乔安山为视角进行侧面刻画。电影通过急送产妇就医,救人反被诬陷,陷车获得帮助三个故事回答了“雷锋精神”如何对待的问题,同时将“雷锋精神”落脚于“做好事,对得起良心”这样的伦理道德观念上。中国的传统道德特别强调内省,也就是“良心”的作用。“‘良心’是主体内心的责任感激发,是对自己道德行为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3]也正因如此,在内心负罪感的驱动下,乔安山无怨无悔地奉献着,希望通过不断做好事,将老班长雷锋的生命延续。而影片通过塑造这样一个平民英雄,对观众来说,多了亲切感,少了神圣性,人们对雷锋精神以及雷锋形象也不会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三、新世纪以来:青春记忆的直面抒写

21世纪,随着电影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大众文化的兴起,没有面对市场的创作理念和商业运作方式,电影注定会被淘汰。影片中对雷锋形象的塑造也不例外,同样需要以市场原则为导向,迎合大众消费的审美需求。而与此同时,随着社会道德滑坡现象严重,商业化的大众文化迅速膨胀,革命时代的政治道德符号被其通过恶搞、大话等方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解构。人们困惑的不再仅仅是雷锋精神如何对待,更多的是对“雷锋”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全面认识。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电影《青春雷锋》采用青春叙事的方式,从宏大的民族与集体叙事拨转到对个人青春经验的叙事,以平视的角度,甚至采用俯拍对雷锋日常生活和心灵轨迹进行细腻刻画与描绘。

青春叙事主要是通过讲述人物的成长历程来拉近拉观众与英模人物之间的心理距离,尽管英模人物生活的时空不复存在,但是,“人生的道路怎么走”这一问题是任何年轻人都必须思考的。电影《青春雷锋》正是依附在对雷锋个体生命的关注上,以一种青春的姿态展现了一位少年的心灵成长史。影片中的雷锋因为个矮,入伍被拒;因为方言,而被嘲笑。他是工地里无意中浪费国家资源的工人;也是训练场上投掷手榴弹成绩最差的士兵。他会在领取工资后,奢侈去买皮衣;也会因为被树立为典型而满心无奈。与张书记亲如父子的亲情,和王伶俐情窦初开的爱情,以及与乔安山并肩作战的战友情,三种情感相互交织,促使雷锋不断走向成熟。

但是,《青春雷锋》的“零票件”也警示我们,主旋律影片的市场化绝非易事,采用青春叙事的《青春雷锋》只是停留在模仿阶段,仅仅依靠纯爱叙事远远无法满足大众的观影需求,主旋律影片的创作依旧任重而道远。

结语

总之,电影把观众集结在一个集体的梦幻当中,而主旋律影片往往以独特的影像语言阐述着民族的文化构想。尽管在这些影片中,“雷锋形象”的塑造因历史语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但是其作为具有普泛意义的道德符号是延续不变的。与此同时,从电影《雷锋》、《雷锋之歌》中英雄神话的建构到《离开雷锋的日子》中雷锋精神的召唤,再到《青春雷锋》中少年成长史的抒写,这一过程也反映出主旋律影片审美趋向的不断转变。社会日趋世俗化、商品化,而主流意识形态期望重塑道德规范、重塑人际关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这种变化是对时代语境变革的回应,同时也是针对电影市场所做的一种尝试。

参考文献:

[1]程敏.“人”的寻觅――新中国传记影片发展述略[J].当代电影,2009(3).

离开雷锋的日子电影篇2

雷锋有句名言“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这是雷锋的座右铭,雷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短暂的一生中,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他勤俭节约,努力工作,不怕艰难困苦,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曾影响了几代人。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雷锋的这种勤俭节约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意识中逐渐淡薄了,生活上互相攀比,大手大脚,不珍惜环境,浪费资源等不良行为屡见不鲜。本月的22日是世界水日,此时此刻又使我们想到了雷锋的勤俭节约精神,就拿最普遍的水资源来说,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知道去爱惜,而浪费挥霍,但同学们是否知道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并不丰富,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的缺口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农业灌溉每年平均缺水300多亿立方米,全国农村还有3000多万人饮水困难,全国有400多个城市缺水,缺水较严重的城市有110多个,全国城市日缺水量为1600万立方米,每年因缺水影响城市工业产值2000亿元以上,影响城市人口约4000万人,造成我国缺水的重要原因就是人为的浪费和挥霍,没有合理利用以及水源污染等问题,使水资源更加缺乏。

我们现在谈学习,说理想,可是如果有一天我们连最基本的水资源都浪费尽了,我们还怎样生活呢!更不要说学习和理想了,不要让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人类的眼泪,从节水的角度我们需要雷锋精神,推而广之,雷锋的勤俭节约精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社会的发展呼唤雷锋精神呢,人民的生活需要雷锋精神,新世纪更需要雷锋精神,只有我们树立长期学雷锋的思想,制定强有力的措施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常抓不懈,雷锋精神才能在各个方面不断发扬光大,在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让雷锋精神渗透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伴随我们的一生。

要节约用电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电。有了电,机器可以转动,能织布,能灌溉;有了电,电灯会亮,收音机会响,电视机屏幕能出现图像;有了电,就能通电话、发电报……电的用处这么大,那你知道电是从哪儿来的吗?

电是发叫机发出来的.就拿火力发电来说,煤矿工人把煤从地下采掘出来,火车\轮船把它运到发电厂,发电厂的工人把煤块磨成煤粉,再把煤粉送到高大的锅炉,把锅炉里的水烧成蒸气,蒸汽推动汽轮机,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才能发出强大的电。你们看,每度电凝结着多少工人叔叔的辛勤劳动啊!

你们知道一度电的作用吗?一度电的需求越来越大。尽管电力工业发展很快,发电量大幅度增长,还是赶不下需要。那怎么来解决这处问题呢?一方面电业工人日夜历战,多发电多供电,另一方面要大力节约有用电。

同学们该怎样节约用电呢?首先要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不论是学校的还是家里的电灯,不用就要随手关掉。另一方面还要注意用电安全:不要摇晃电线杆和电线;不要在高压线旁放风筝;不要朝电线上乱扔东西;不要拾掉下来的电线;不要用湿手去摸电器等。不然就可能造成重事故,浪费大量电力,还会有生命危险。

要节约用水

水,天上、地下、江湖海里都有。对于节约用水,同学们总觉得不如节节约别的东西那么重要。有的同学开水龙头、洗脚、洗毛笔,有同学一喝开水,而是嘴对着水龙头喝自来水,水声哗哗,一点也不心疼。

水,真的不值线吗?节约用水真的不重要吗?不全世界的水百分之九十三是咸水,不能喝。淡水只占有百分之七,而能喝的水只有百分之零占八。全世界五十亿人口,就靠饮用这只占百分之零点八的淡水,看,水多可贵呀!

虽然每人每天有三升水就能维持生活,但实际上城镇居民每人每天做饭、洗衣服、洗菜……样样离不开水,耗水多达几百升。除此之外,种地和工业生产离不开水。如:炼钢、轧刚需要水冷却;纺纱织布车间为了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需要用水调节;建筑施工离不开水;造纸、发电……衣食住行,哪一样能离得开水呢?

人几天不吃饭可以活下去几天不喝水却不行。人类要生存就离不掉水,可见节约用水是何等的重要。

那我们每天用的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呢?是自来水厂的工人叔叔将江河水或地下水引进工厂,把水放在沉淀池,加入药物消毒杀菌,除掉有害万分和杂质,这样道道把关,地下还埋了许多管子。这些管子是一根根结起来的,它是许多水厂工人叔叔日夜辛勤劳动的成果。当我们拧开水龙头的时候,就应该想到,流出来的水里面包含着多少工人叔叔的辛勤劳动啊!

离开雷锋的日子电影篇3

他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决定把雷锋精神发扬下去。乔安山是雷锋生前的亲密战友,他退伍后与妻子在一家公司当司机,一直受着雷锋深远的影响,做什么事情都用雷锋精神要求自己。

有一次,一位老爷爷在过马路的时候被一辆深蓝色的桑塔那汽车撞倒,随后,汽车转身就跑。而后,又驶过来一辆与其同样的汽车,为了不受诬陷,司机竟开车走了。乔安山在出车途中发现了这位满脸是血的老爷爷。乔安山马上把老爷爷送到医院,并掏出自己钱为老爷爷治伤,又通知患者的家属。可是,老人的儿女因为不愿负担医药费,竟诬陷乔安山是肇事者,还要他赔偿4万元。难道世界上没有雷锋精神了吗?正因此事,电视台还专门采访了乔安山。

又一次出车,乔安山的汽车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快要生孩子的孕妇,他毅然停下车来,送往这位孕妇去医院。谁知,在途中,检查处竟说领导要他停车处置,他不顾那么多,与检查员争辩了起来,最后,一位老奶奶被他的所作所为而感动,下车打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才过去了。乔安山内心激动万分。人们没有忘记雷锋!

离开雷锋的日子电影篇4

你如此平凡,平凡得像脚下的土地;你如此崇高,崇高得像青峰插入云际;你像一颗小星,亮在茫茫的银河里。当看到电影中雷锋倒下的那一刻,我的心受伤了,泪水就要盈眶而出。才22岁,正是生命最旺盛的时候,却走了……他总是替人着想,替国家着想,给人民群众与他的战友留下深刻的印象。

雷锋离开了我们,和我们永别了。但是,他的精神却长留人间。其实,在雷锋离开了我们之后的日子里,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无数的雷锋出现在我们的社会,出现在我们身边,留下了一串串感人的故事。就如影片中雷锋的战友,因为对雷锋的离去深感愧疚,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传承雷锋精神,我觉得他说得一句最令我感动的话是:“如果我们班长在,他也会这么做。”但也不免要被别人误会。虽然社会中也有许多活雷锋,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眼中只有钱,哪还有什么雷锋精神?这一点让我深感遗憾。

可是,社会中不能缺少这样的人。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也要学习雷锋,就如雷锋日记中所写的:一个人,只要大公无处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兢兢业业为党工作,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就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人只要他不存私心,时时刻刻考虑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地去为人服务,他就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让我们像他一样乐于助人,像他一样勤劳朴纯,像他一样热爱国家……学习雷锋好榜样!

离开雷锋的日子电影篇5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3月18日,在我们学校阶梯教教室看完了《青春雷锋》的电影,这句话一直在我的耳边回荡。我被雷锋的那无私奉献 、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青春雷锋》主要讲了雷锋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雷锋青年时,在朋友乔安山的指导下,成了这个县第一个会开拖拉机的人。后来到煤场当上了钢铁工人。第一次开拖拉机时,由于技术原因,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后来雷锋奋发图强,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雷锋与乔安山当兵时因雷锋都身高不够而遭到拒绝,雷锋当兵心切,在乔安山的一再请求之下,首长终于同意让雷锋当兵。两年后,雷锋把自己的所有的钱都捐了出去,而自己却连一双袜子都舍不得买。在一次作业中,雷锋被一根木棍砸死了,但是雷锋站了起来---因为雷锋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雷锋1940年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穷农民家庭,解放前,他一家亲人相继含恨死去。他七岁时沦为孤儿,在穷乡亲的拉扯下,挣扎着活了下。1956年,雷锋高小毕业,先后在乡政府、县委会担任通讯员和公务员 。1957年,雷锋在团山湖农场开拖拉机时,加入了共青团,在根治沩水河中,被评为工地模范 。然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却助人无数,事迹可歌可泣。

记得在电影中有这样的一幕:天上下着滂沱大雨,好像老天爷不顺心似的,昏天黑地。刚刚做完义务劳动的雷锋叔叔正准备回宿舍,突然听见一阵哭声,转头一看,原来有一位奶奶牵着孙子,正在雨中行艰难的行走呢。那小弟弟只顾一个劲儿的哭,还一边嚷嚷着要妈妈。老大娘正没有办法招架,雷锋看见了二话没说,立即抱起小孩,一边走一边对大娘说:“大娘,您和孙子这是要去哪儿呀?”大娘回答说:“我们本来是去黄家我闺女家的,没想到这天说变就变,我们就------”雷锋一想:黄家墩离这还有好几十里呢!“大娘,我们顺路,一起走吧!”大娘满心欢喜的说:“同志,我们真是遇到救星了!太感谢你了!”在一路上,雷锋一人既要背着孩子,又要照顾大娘,他在那泥泞的小路倒下又起来,倒下又起来------凭着坚强的毅力,他终于把大娘和孩子送到了家,这时汗水和雨水模糊了他的双眼,他的全身也沾满了泥水,当大娘准备让雷锋进来喝一口水时,可他却早已不见人影了。此刻我已泪眼朦胧。电影中像这样事迹不计其数,雷锋虽然英年早逝,精神却永世长存。

离开雷锋的日子电影篇6

››保护地球母亲 净化校园环境 国旗下讲话››弘扬民族精神,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学生 国旗下讲话...››新的学期,孕育着新的希望 第二周高二四班国旗下演...››成功在于坚持 2011年春学期第十周国旗下讲话稿››《征战高考》 演讲››树立安全意识 构建和谐校园 文 章来源免费 教育 w ww.Edu wg.Co m文稿网 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雷锋这个名字,或许大家都不陌生吧。每年的3月5日,是毛泽东主席为雷锋叔叔题词的纪念日,因此,每年的3月份,就成了全国的学雷锋月。向雷锋叔叔学习,我们究竟应该向他学习些什么呢? 我想先和大家讲两个雷锋的小故事。

有一次,雷锋出差,在火车站看见很多围着一个背小孩的中年妇女,那妇女显得非常着急,原来她把火车票弄丢了。雷锋一面安慰那妇女不要着急,一面用自己的生活津贴为妇女补买了一张火车票。当妇女含着激动的眼泪问雷锋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的时候,雷锋笑着告诉那个妇女:“大嫂,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还有一次,雷锋去看电影。离电影开始还有一段时间,雷锋拿出随身带的书本认真看了起来。一个小男孩认出了雷锋叔叔,吃惊地问道:“雷锋叔叔,这么一点时间,你还看书啊?”雷锋对小男孩说:“时间虽然短,可是看一页是一页啊,积少成多嘛。”雷锋是个驾驶员,平时他经常这样,利用等人等货的点滴时间认真学习,雷锋叔叔就利用这点滴时间看了很多很多的书。 两个小故事讲完了,同学们是否已经想出来了,我们应该向雷锋叔叔学习什么呢?我想,联系上面两个故事,我们主要可以向雷锋叔叔学习两种优秀品质,第一是学习他助人为乐的精神,第二是学习他的“钉子精神”。 一说起助人为乐,很多同学都懂得这个道理。可有的同学会说,我就是没有像雷锋叔叔那样做好事的机会。其实,学习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可以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在学校里,看见同学有困难了,我们可以主动帮助他们:谁在学习上遇到难题了,我们可以去教教他;谁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了,我们可以去安慰他;谁家里的条件不太好,买不起学习用品,我们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学习用品送给他。在社会上,助人为乐的机会也是很多的: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或抱孩子的妇女让个座;为社区里的孤寡老人整理房间,陪他们说说话。就是在家中,也可以助人为乐,主动地为爸爸妈妈分担家务,那也是助人为乐,是对爸爸妈妈的帮助。 什么是雷锋叔叔的“钉子精神”呢?雷锋叔叔在电影开始前利用点滴时间看书,那就是有“钉子精神”的表现,用雷锋叔叔的话来说,“钉子精神”就是在学习上要有善于挤和善于钻的精神。要善于“挤”,就是要利用点滴时间认真学习。我们学校里的很多优秀的同学,他们就是像雷锋叔叔那样的,早上上学以后,马上抓紧时间读书了;中午吃过饭,休息、活动一会儿以后,又拿起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有时,有些同学去跟这爸爸妈妈去亲戚家作客,大人们在交谈的时候,他们就在一边聚精会神地看书。这些都是具有“钉子精神”的表现。要善于“钻”是指在学习上要刻苦钻研,遇到困难不退缩,勇敢地同困难作斗争,做到不克服困难决不罢休。 同学们,学习雷锋叔叔,我们主要要学习他助人为乐的精神和学习上的“钉子精神”,我们要把这两种精神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可是人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意义在哪里?雷锋以自己的行动为我们做了世界上最精彩的回答。同学们,请允许我以雷锋的这句话作为这次演讲的结束语吧。

谢谢大家!

>>《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2011年春学期第三周国旗下讲话稿》

离开雷锋的日子电影篇7

1960年8月下旬,时任工程兵宣传处报道干事的张峻,来到抚顺的一个连队,寻找一名叫雷锋的普通士兵。此前,张峻拿到从下面连队里转来的两封感谢信,都提到一个叫雷锋的战士捐款的事迹。

到了连队,张峻见到刚刚入伍8个月的雷锋,身高1米54,体重不到100斤。看到张峻带着相机,雷锋主动说:“您先给我照张相呗。”张峻一愣,心想,自己是大尉,一个新兵居然敢提这样的要求。“你想拍个什么样的照片?”张峻问。“拍个雄赳赳气昂昂的。”雷锋说。张峻笑了,说:“那你得回去拿枪。”

“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雷锋爱美、爱照相。”张峻说。

很快,雷锋背着枪回来了,胸前还挂上了两枚奖章,那是鞍山先进生产者奖章。几分钟后,雷锋肩头挎枪,眼神斜向上方的照片被定格。这是张峻拍摄的第一张雷锋照片,成为日后的经典。

张峻在雷锋连队采访了一周,然后将报道《节约标兵雷锋》交给《前进报》总编辑。文中提到雷锋勤俭节约的事迹以及苦大仇深的家庭出身。总编辑看后说,“还有这么个典型啊!正要找这么个忆苦思甜的典型。太好了!但是你写得不行。”总编辑要求张峻将稿子改写成忆苦思甜类型,并于国庆节前完成。张峻说自己写不了,于是,包括新华社驻的两位记者在内,一个四人小组成立了。因为两封感谢信和雷锋的出身,此时,雷锋已经被安排在自己的连队做忆苦思甜报告。写作小组的几个人再次下到连队听取报告,张峻同时进行拍照。

这篇稿件最终从勤俭节约升华为忆苦思甜,并以《的好战士》为题发表在11月26日的《前进报》上,从此拉开了宣传雷锋的大幕。

那时。中国面临着很多困难:三年自然灾害、苏联撤走专家、美国对华经济封锁……急需一个光辉形象鼓舞士气,而雷锋的出身和表现堪称完美。于是,雷锋被安排到沈阳实验中学、旅顺海军基地等处做报告。每次,张峻都会现场拍照,先后9次,一共76天。

《前进报》的文章发表后,《画报》、《报》等军队媒体纷纷转载。1961年2月,张峻接到军区任务――为雷锋拍摄一组专题,刊登在《画报》上。“入伍1年零1个月就上了《画报》的专题,这个到现在都还没再出现过。”张峻感叹。这组报道发表后,雷锋声名大噪。《中国青年报》等全国性大报开始转载,雷锋的名气开始从军队向全国扩展。

1962年4月,发给张峻两卷彩色胶卷,让他为雷锋再次拍摄专题。当时的彩色胶卷全部从德国进口,只有中央级大报才能拥有,普通人甚至无缘接触。6月,雷锋的专题报道再一次出现在《画报》上。在那个连使用黑白胶片都要报批的年代里,雷锋生前一共留下了24张彩色照片和1 99张黑白照片。

补拍照片

1962年春节前后,总政下达指示,要为雷锋举办一个个人学习著作标兵展览。接到命令后,决定同时在军区内进行一次首展。

为此,张峻及的四五名成员组成筹办小组进行前期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补拍照片。筹办小组拿来雷锋的日记进行研究。“我们主要的参考一个是雷锋的日记,还有一个就是他做忆苦思甜报告的讲稿。”张峻说,“日记有好多是雷锋的读书体会,这个没法补拍,就找能拍的拍。”

当时,工程兵党委给筹办小组约法三章:第一,补拍内容必须是雷锋曾经真实做过的事情;第二,能补的补拍,不能补拍的画幻灯;第三,补拍的照片要经得起推敲。

补拍照片的题材由张峻撰写提纲,再交到小组集体讨论,最终定下20多幅。因为张峻需要全面策划展板,他就把补拍任务交给徒弟季增。并提前向他交待:“拍雷锋正面像的时候,后面要有一个像。”这20多张照片中,有“雷锋送大娘回家”,“深夜打手电学《毛选》”,“给捐款”,“努力练习投弹”等最为经典的雷锋形象。

但是,这些照片出现了不少问题:因为技术不过关,深夜学《毛选》无法拍摄,照片变成了雷锋在白天打着手电学习;图片说明中写着雷锋在8月里为捐款,照片上的雷锋却穿着棉衣;练习投弹的姿势也有错误。

“那些照片拿回来,我就批评季增,你怎么也不动脑子啊?有8月穿棉衣的吗?有那样站着投弹的吗?”张峻说,照片里有一张“雷锋送大娘回家”的照片,那个大娘并不是雷锋曾在日记和讲稿里提及的那―位。

这些照片同样遭到军区领导的质疑。但此时已接近正月十五,总政要求尽快完成任务,时间紧迫无法再次补拍。与此同时,筹办小组中的几个人和雷锋一起住到招待所,一边采访一边制作幻灯片。

补拍照片和制作幻灯片的工作还没有完成,8月15日,雷锋突然离世。这些原本用于“学毛著标兵”的展览被用作了规模更大的对雷锋的追忆仪式上。

“我对季增说,虽然我当初批评你,但是雷锋去世了,这些补拍的照片也是很珍贵的。”张峻告诉记者,当年也有参观展览的战士问怎么8月穿棉衣,他们坦承是补拍的。

从普通士兵到全民楷模

树立雷锋形象的活动并没有因为他的去世而告终,反而日渐高涨。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这一活动进入高潮。

张峻为雷锋拍摄的第一幅照片中,雷锋右手腕外露出一截白衬衣的袖口。后来这截袖口被悄然去掉。“那是《画报》给修掉了。我拍的时候没注意。后来我问过,说是露着袖口不符合军容风纪,对雷锋形象不好。”

在张峻的记忆里,其实雷锋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他说,大家可能没注意,雷锋留着刘海。有时班长问他怎么还不去剪头发,雷锋就推托说下次去。“我给他拍照片的时候,头发有时候就从帽子下面出来,我提醒他,他就掖回去。”张峻说,“那时候饭不够吃,雷锋也到伙房去拿过饭锅巴。伙房的人就说他,雷锋啊,你现在是个人物知道不,能自觉点不?那时候拿饭锅巴可是个大事啊。”只是,这些不“完美”的细节都被掩埋在历史之中。

除了对照片“不完美”的细节进行修改。他们还刻意增加内容提升雷锋的形象。曾与张峻一起工作的《民兵之友》记者周军为雷锋在政治部大院里拍摄过一张照片:雷锋手端钢枪,目视远方,身后是一棵挺拔的松树。这棵松树,其实是后来添上去的。

周军生前在回忆文章中称,1977年,这张照片被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选为《雷锋画册》的封面。出版社与他商议后,将一棵黄山迎客松加到雷锋身后。张峻也了解这个情况,他说,“那时候树立典型要求高大全。”

因为这张照片,大众中逐渐流传出“雷锋松”的故事。直到现在,铁岭干沟子自然屯仍然认为那张照片是在本村一棵树前拍摄的,雷锋纪念日里很多学生在那棵树下合影留念。

参军前,雷锋自己在天安门前留影,手中拿着一个花书包,发表时花书包没了;与雷锋合影的某标兵因“”时与“”关系复杂,“”后就从合影中消失了……

离开雷锋的日子电影篇8

《离开雷锋的日子》讲了雷锋的战友乔安山的故事。这部电影赚去了无数人的眼泪,太好看了。

一次出行,需要过一段窄窄的桥。于是雷锋下了车,为大家指挥倒车,楞因为车不小心撞到了桥边的木棍,木棍正巧倒在了雷锋头上,他栽在地上,因为出血过多,昏迷过度,敬爱的雷锋叔叔还是牺牲了。在送往太平间的路上,司机乔安山上前,抱住雷锋大哭起来……一次,乔安山在路上看见一次事故,他助人为乐,可惜却被诬陷为事故引发者,最后还是警察为他洗清了冤。还有他去送货物,开着开着,车在一片田里被卡住了,乔安山请了好几个老乡来帮助,可都不肯。一位小伙子真心地帮助了他,可货车实在太重了,搬不动,于是小伙子叫了许多们当地志愿都来帮忙。人多力量大,货车总算被拉了上来,他们助人为乐!

看完了它,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诬陷和帮助成了明显对比。雷锋同志,您的死是光荣的,您牺牲后没有一点儿遗憾。今年是雷锋叔叔去世50周年,在这隆重的节日中,我向您学习,以助人为乐,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以雷锋叔叔作为自己的榜样!

北海小学四年级:沈佳怡

离开雷锋的日子电影篇9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争做当代小雷锋》。

3月5日是"学习雷锋日",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亲笔写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雷锋乐于助人,出差时,行程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平时勤俭节约,但为了支援灾区人民和帮助战友,却毫不犹豫,慷慨解囊。为人民服务就是他短暂一生的追求.

雷锋离开人们的时候只有22岁,但他的名字却散发着永恒的人格魅力,闪动着不朽的人性光辉。50年过去了,雷锋精神仍在神州大地熠熠生辉,发扬光大。

作为一名小学生,学习雷锋,我们到底学什么呢?

一、 学习雷锋助人为乐,愿意奉献的精神。我看见"手拉手献爱心"活动中,同学们都积极踊跃捐款捐物,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奉献爱心。有的同学把自己的存钱罐都带 到了学校,一个个硬币虽面值不大,却照射出同学们金子般的心灵。同学们,这就是学雷锋。你们都是雷锋式的好少年,在别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伸出的友谊之 手,这是一种力量,一份鼓励,一种温暖。

二、 学习雷锋勤俭节约、热爱集体的精神。雷锋是一个很节俭的人,他从来不浪费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粮食,不乱花一分钱。同学们,我们不管是在校园里、 在家里还是在公共场所,洗完手或用完水后都要马上关闭水笼头,白天光线好时不要开电灯,做到人走灯熄。不比吃穿,不乱花钱。同时,还要热爱学校,热爱班集 体,为集体争光。新的学期开始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接踵而来,我为妈妈唱支歌,绿色教室评比,乒乓球比赛,运动会,艺术节等等都是同学们展现自己,为班级和 学校争光的好机会,老师希望更多的同学主动参与进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 学习雷锋严于律己的精神。雷锋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照"小学生守则"做到:见到老师、同学、 保洁的阿姨、校门口的门卫叔叔和外来参观人员主动问好;讲究卫生,认真值日,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课间文明活动,不奔跑,不打闹,不大声喧哗;认真做 眼操;遵守就餐纪律,不挑食,不浪费;集会排队能做到静齐快。希望同学们能从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做个遵规守纪的活雷锋。

四、发扬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雷锋在日记中写到: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雷锋非常喜欢学习,善于学习,有不明白的问题总要弄个清楚。雷锋给自己订了个学习公式:问题——学习——实践——总结。据统计,只有小学文化的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共写了9本近20万字的学习心得体会。人们后来把他们整理成为《雷锋日记》,广为流传。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像雷锋一样努力学习、拼搏上进的好学生。

当今时代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有些人好像觉得雷锋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开学第一课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林俊德爷爷带病工作, 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陈斌强用背带绑着妈妈去上班,日日夜夜地照顾着早就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高淑珍为了让残疾的孩子有书,拼命赚钱;何月在生命的最 后,把自己的身体器官捐赠给了需要帮助的人们……他们都是当代的雷锋,做的是实实在在的小事,并且把小事做好了,坚持做了,就是伟大。从此雷锋精神里又烙 下了一个个新的诠释,他们叫林俊德、陈斌强、高淑珍、何月……

我 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红领巾广播站经常有我们同学捡到的文具,衣服,雨伞和钱包等物品。拾到并归还一把伞、一件衣服可能是小事,但却是用实际行动在践行 雷锋精神,是真正的学雷锋做好事,老师向大家表示敬意!在同学们的身上,老师也同样看到了雷锋的身影。所以,虽然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但雷锋精神无论在过 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教育和激励我们前进的精神财富。

最后,我引用雷锋日记里的一段话和大家共勉:

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的坚守岗位?

离开雷锋的日子电影篇10

几十年前,时代推出了雷锋——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普通军人,他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为社会树起了一座时代精神的丰碑。然而,他却走得如此匆促,在人们还痴痴地目睹他俊美的身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的时候,那一串深重而闪亮的足迹忽然间嗄然而止,躲开了人们心底的思念和企盼,静静地踏向了人生之旅的终点。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改革迈着矫健的步伐在华厦广袤的大地上画出了浓重的一笔,面对着日新月异的这个世界,有人迷惑了,有人混沌了,长久以来蕴含在他们脑海深处的某种精神支柱在对物质的无限追求中悄悄地支离破碎,飘散消失殆尽。

乔安山是平凡的,他身上背负着一个沉沉的希望,在崎岖变幻的历史路途上踽踽独行而毫无怨言,他默默地关注着变化万千的世纪,默守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静静地袒露着一种生命的俊美。他或许只是一片迎风而动的绿叶,或许只是一粒亮丽而纯清的海水,但他却昭示着一种生命的倔强,折射着一种生命的辉煌。

乔安山却是伟大的,他将雷锋那一串深重而闪亮的足迹延续了下去,他将一个悠远的时代与现实连成缆索,让人们从心灵深处由衷地去崇敬、膜拜,让更多的人脱离种种龌龊腌?,紧紧地凝聚在一面辉煌的旗帜下面,展示出浩浩淼淼的无私与崇高。

我甚至于为他的默默无闻而潸然泪下,他只是沿着雷锋的足迹去完成雷锋未竟的事业,他没有叱咤风云的感召力,没有气吞山河的雄才大略,他所具有的只是一颗金子般的心和一种向往光明追求真理的执着。然而,正是这平凡的一举一动将各种掺杂着自私与物欲的思想都款款地摇碎,又溶为一体,凝合成一座精神的丰碑,凛然屹立在新时代的开端。

我不由得有一种激动和亢奋。当一大群稚气未脱的青年志愿者哗然而现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那一串深重而闪亮的足迹还向着未来延伸而去,那么地贴切而自然。或许正是一代一代凡夫俗子执着的赤诚,正是无数坚实的脚步,才能将新时代的这座丰碑巩筑得如此沉稳,踩踏得那样殷实、富丽,才能让更辽阔的华夏大地上长存文明的火种,生生不息,延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