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为话题作文十篇

时间:2023-04-07 22:48: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以青春为话题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以青春为话题作文

以青春为话题作文篇1

2、当我们坐在椅子上,谈笑风生地交流着,脸上洋溢着温暖的微笑,那便是青春;当我们走在大街上,互相捉弄着闺蜜好友,幼稚地玩耍着,那便是青春;当我们站在阳光下,穿着校服挥着手,高高兴兴地拍毕业照,那便是青春;当我们回头看着母校,望着即将分离的好友,昔日的快乐时光浮现,又落下泪来,那便是青春……青春是美好而又充满酸甜苦辣的年华,让我们声声叹息,它的短暂。

3、因为老师的责骂而感到委屈,不禁向闺蜜好友抱怨,那就是青春;因为闺蜜好友的生日到来而手忙脚乱,到最后不好意思地向闺蜜好友吐舌,那就是青春;因为家人带来的小小惊喜而喜悦,悲伤都抛到九霄云外,那就是青春;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而失落,又被闺蜜好友的安慰逗笑起来,那就是青春。

4、那些韶华与单纯中,总有一些记忆让我们难以忘怀。难忘朋友。曾经一起笑过哭过痴过恨过爱过,曾经在失落的一个安慰,在伤心的一份温暖,深深刻在记忆的心田。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而你我却有着永恒的友谊。

5、难忘恩师。朗朗吟读诗歌,犹记当初您耐心的教育;埋头提笔疾书,犹记当初您细心的指导。温柔的话语,细心的教导,修长的身影,都将永存在心。

6、难忘母校。一步步走进硕大的校园,繁花似锦,绿草如茵。而我们就在这充满欢声笑语的校园,度过漫长的学海生涯。因为您的陪伴,才有了一个个人才。您的模样,挥之不去。

以青春为话题作文篇2

突破命题桎梏的再尝试 自从2004年单独命题以来,江苏省高考作文历经三级跳,2004至2005年考话题作文,2006至2012年考命题作文,2013年起转而考材料作文。2014年高考命题者依然提供一段材料,让考生自选角度立意、作文。这是扭转命题作文立意偏狭桎梏的再尝试,透露出江苏高考命题人的决心:借助材料作文的平台,极大可能地给予学生施展才情、抒写自我的自由。

材料作文的再升格 2013年的材料由一段探险经历谈起作文,引导考生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客体自然,希望借此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人文大爱情怀。而今年的材料作文则引导考生关注自我,抒写对青春不朽话题的感知,竭力避免全省高三作文教学的跟风态势。可以讲,它给来年高三师生带来的备考信息是扎实开展作文系统训练,不迷恋于套作,不醉心于投机。从材料的呈现角度讲,今年的材料简短一点,便于学生在时间宝贵的考场上迅速把握住关键信息“青春”“不朽”“信念”“天真”“错误”,减少了偏题的机率,增加了立意、选材的时间。

对学生熟知生活的再审视 高中语文课程要求引导学生关注自我、自然、社会和人生,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必然对“青春”话题熟悉,或者大量阅读过青春主题的文章,或者用各自的喜、怒、哀、乐经历体味着青春的滋味,或者经常在习作中抒发对青春的感悟。多年来,江苏作文一以贯之地洋溢着人文情怀,今年的“青春”“不朽”话题引导学生诉说众多的青春故事,抒发青春情思。众所周知,高考是指挥棒,高考作文也具有导向作用。今年的作文就引导考生再审问自己熟知的青春生活,也将引导广大高中学生关注自我、关注青春,用足心思演绎好自己的青春故事。

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再考验 应该讲,从2004年单独命题以来,江苏高考作文就表现出一个倾向: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单独命题当年的“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就引导学生就“沉稳”与“灵动”两个具有对立意味的元素展开思索,寻求作文素材;此后,2006年的“人与路”,2012年的“忧与爱”都是采用了直接对立的方式,引导考生开展思辨活动。2005年的“凤头、猪肚、豹尾”,2007年的“怀想天空”、2008年的“好奇心”、2009年的“品味时尚”、2010年的“绿色生活”、2011年的“拒绝平庸”和2013年的探险,没有采用将关键元素对立的方式,但无一不蕴含着哲理,需要学生融入思辨活动。就今年的作文而言,命题者就“青春”的“朽”与“不朽”引导考生深入思索,这是对江苏省高考作文注重思辨传统的再延续,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再考验。

对学生缀文成篇能力的再强化 对于“青春”话题,学生大多比较熟悉。但是在这种熟悉背景下,却隐含诸多陷阱。其中,对于“青春”这个大话题,怎样选准一个较小的切入点,怎样围绕切入点运用适当的手法展开文章……都是容易被众多考生忽略的地方。还记得2008年的“好奇心”,不少考生反映相当好写,但事实上,当年的平庸之作太多,究其原因,学生在对这个熟悉话题的大喜之后的大意,缺少了对文章材料选择、行文的组织等作文加工程序的考究。可以预见,今年的考生能在这种熟悉话题之下写出好作文的不会太多,可能泛泛而谈的文章会有不少。

事实上,每年高考作文的命制都是具有一定风险但又不得不开展的尝试。既然是尝试,就会有不足;有不足,就需要进行冷思考。

主题的确定有困难 今年的作文材料简洁,表面上看,对于掌握材料内容比较容易;但是考生要尽快确定自己作文的主题却是比较困难。如果仅是演绎一个有关“青春不朽”的故事,这样的作文格调自然不高。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不少学生就是走的这条路。如果命题者对“不朽”的内涵进行明确的界定,说不定能引发学生更多的写作灵感。例如,可从儒家的积极入世思想“三立”(立德、立功、立言)着手,积极引导广大考生和在校的高中生加强个人品德的历练,注意个人修养的提升,用青春的热情和坚实的努力为集体、国家建功立业,绽放当代青年的风采。

材料的选择易碰车 命题者应该知道2008年高考作文的不足,当年的“好奇心”使得不少学生没有运用“好奇”的心理选择适宜的作文材料,因为不少学生就简单地演绎了生活、学习中碰到的好奇故事,或者简单地议论好奇心的重要性。“碰车”现象已然出现过,今年再来个熟悉的话题,选材的“碰车”可以想象。当然,“碰车”现象的出现原因众多,语文老师作文选材训练的欠缺或不足固然难逃其咎,高考作文命制习惯的延续何尝不是幕后“凶手”呢?

学生间的差距较大 正因为前面两种原因,生活阅历丰富、善于思考问题的学生会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而习惯于“三点一线”校园生活的学生则会自然败下阵来。从这个角度讲,苏北、苏中、苏南学生的差距也会加大。有人会讲,这就是对高中教育的引导,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社会、自然。不错,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但是这种地区教育差异带来的差距就应该由农村的学生来承担吗?

高中作文教学的变革值得期待。

笔者以为,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重点应为以下两点。

一是多开展思维训练。其实,所有学科带给学生的终身有益的东西就是思维的训练。事实上,高中阶段能够帮助学生重点开展思维训练的语文教师少之又少。平时训练时,教师要将思维理性而奇谲的作文推荐给学生,并将范文印发下去,帮助他们分析其优劣。需要重点提醒的是,语文教师要扭转学生轻视议论文写作的不良倾向,不能因为议论文涉及的思维复杂就远离它。实际上,议论文与记叙文之间是有关联点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就材料开展立论训练,然后选择新奇观点作为记叙文写作的中心思想,继而选择新鲜素材。

二是多积累新鲜素材。作文素材的新鲜与否,直接决定着作文品位的高低。平时就应要求学生以自我为圆心,以自然、生活为圆周,开展广泛的素材积累活动。一有新鲜素材,就需立即积累;每次考试之前,都要重温,并在作文中灵活运用。

以青春为话题作文篇3

青春IP成 “泛青春”题材的中流砥柱

辛弃疾历尽沧桑、饱受愁苦之后,赫然写下“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青春向来是文人雅士所歌咏留恋的时光,也是影视剧作品颇为偏爱的题材。这一垂直领域的细分性极强,比如,专注校园风情的《十六岁的雨季》《十八岁的天空》;台湾经典偶像剧《恶作剧之吻》《绿光森林》;内地偶像言情剧《一起来看流星雨》;励志奋斗系列《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以及以“青春”为核心,穿着军旅、谍战、古装外衣的其他“泛青春”题材。

“泛青春”题材的普世性强,能够激起全民共鸣,比如去年的现象级电视剧《花千骨》。而叙事范围相对较窄的校园青春题材,看似相对小众,却是最能触发受众心弦的小旋律与小感动。今年的《最好的我们》与《致青春》,两者具有相似性又各具特色,它们均由原著小说改编,代表的是IP青春的两种走向。

《最好的我们》改编自八月长安的同名小说,原著小说豆瓣评分8.8分,网剧堪称黑马,评分达到8.6分,实属难得。《致青春》改编自辛夷坞的小说,豆瓣评分7.9分。2013年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豆瓣评分6.7分。作为导演的毕业作品,必然是掺杂着个人情感的怀旧之作,大银幕的表达艺术相对小屏幕更自我,想必受众范围也更受局限。但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之火,还在于它带热了“伤感青春风”,青春片不再是课堂、考试、食堂,而是开房、堕胎、车祸等更多将“痛感”撕裂开来的作品,让人们感觉到这份痛彻心扉的伤感情怀。

而后的青春题材电影《同桌的你》《栀子花开》便席卷而来……

此类题材普遍出现了令业内人诟病的问题,比如,讨巧地切入历史事件串联剧情,网络段子与韩剧煽情起飞,大学生开房、出国留学成为必不可少的桥段,甚至还有“抢婚”这样的无厘头元素。

总之,东拼西凑的拷贝式编剧法,不顾前因后果的牵强逻辑。国产青春剧泛着一股浓厚的成人臆想风,少男少女说着不切实际的情话,堕胎、车祸为的是给“狗血”剧情添砖加瓦。究竟是我们老了,还是青春不在了?其实是因为过度地追求商业噱头,忘了青春该有的模样。

青春剧如何把握住他的写实性与商业性?如果表现得过于写实,会让观众觉得像纪录片;如果拍得太狗血太浮夸,又背离了原著作者与观众想要的初衷,而这,也是创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被狗吃了的青春”才是你我的青春

《最好的我们》导演刘畅说,他拍了一部24集男女主角连手都没牵过的电视剧。其实在大结局有这样一段“趁着黑夜,耿耿强吻表白”。但那是成年耿耿,所以这是后话。全剧前22集讲的都是围绕“耿耿、余淮”为主线的高中生故事,一群穿着校服的孩子,准确无误地诠释了青春的样子,并将它不偏颇、不刻意地表现出来。

也有人吐槽,“该剧情节、细节同质化,与同类青春剧作品其实都是一个套路,除了增加无谓叹息,没有多大的观看价值。”但平心而论,这部剧之所以火爆全网,成为上半年话题王,无异于能够激起人们的“同理心”。

这个时代“同理心”太重要了。

紧张繁忙的生活节奏使得很多人不得不被贴上冷漠的标签,缺乏共情能力。注意力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是你能够把目光停留在对方身上,进而产生“同理心”。

《最好的我们》的成功之处不在于超高点击量,不在于火爆话题度,更在于能够让观众深入剧情,迫切地感受到――“这就是我的青春”,没有牵手、没有kiss、没有滚床单,不靠卖萌、不靠卖腐、不靠洒狗血。青春片照样能够做得好看与动容。因为这就是大多数人的青春,曾被调侃过的“被狗吃了的青春”。

相对于《最好的我们》的写实性显著,剧版《致青春》的商业“噱头”俯拾即是。比如,男女主人公一见面就是在浴室,还半状态,这样的剧情给人一种“演得过头”的感觉;还有,两位男主上演接吻戏码,一言不合就“搅基”;而且,郑微与许开阳“一吻定情”后的相爱相杀也显得过于刻意和矫情。

当然,这并不是说《致青春》一无是处。辛夷坞曾说,“青春不只存在于校园,更存在于曾经拼搏努力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职场是另一段青春的开始,有了职场的历练,经过成熟的蜕变,青春才算完整。”对于主人公进入职场的情节,小说里有10万字的描写,所以很多忠心的原著粉认为,“剧版《致青春》最大程度地对原著进行了还原。”

“青春感”应贯穿剧本开发到演员选角

《最好的我们》给我们上了一课――平平淡淡才是真。听过很多次这个道理,可还是无法复制下一个“当时的他,是最好的他,可是很久以后的我,才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们之前,隔了一整个青春。”刘昊然饰演的“学霸”余淮,笑起来眼眯成一条线,可爱的小虎牙,诠释这样一个角色本色出演刚刚好。而比他大七岁的谭松韵本就长得少女感十足,满脸的胶原蛋白把“学渣”耿耿演活了,该剧的总制片人戴莹曾说,“他们都是上升期的潜力股。”可见制作团队对演员的考量也是极为重要的。

在选角方面,《致青春》也可以说是毫不逊色。当年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捧红了杨子珊,大大提升了江疏影、郑恺等配角的知名度。而剧版《致青春》选择了新晋小花陈瑶来演“玉面小飞龙”,观众的接受程度很高。但从播出后的造型来看,网友普遍反映,“扮相略老”。 而杨W也从之前的大暖男,摇身一变成了渣男一号“陈孝正”,他对此表示,“被骂也是一种褒奖,证明自己演得挺好的。”就像《致青春》导演杨文军所说,“现在这拨演员我觉得很合适,第一他们年轻,第二他们洋溢着青春活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们都是很会演戏的,悟性很高。”

剧情方面,两者有原创青春IP小说加持,原著作者的号召力自不在话下。但相比《最好的我们》这匹突出重围的黑马,剧版《致青春》豆瓣5.4分的评分确实令人感到尴尬。毕竟它有着很好的基石,精良的创作班底,演技与颜值俱佳的主创。

以青春为话题作文篇4

关键词:《致青春》;缅怀;使命感

在今天,中国电影所注重穷奢极欲的感官享受,以代替心灵感动的制作模式,已在2012年的市场竞争中全面败下阵来。在大众一致的声讨和唾弃中,国产片首次出现了下降到了50%以下的颓势。在这之中,也许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是一个异数。这部影片自问世以来,直至2013年5月,创下了国产片近5亿收入的票房神话。虽然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电影受众可能会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但能在眼下的市场竞争大潮中脱颖而出,《致青春》能赢得广大电影受众的青睐与认同,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也许中国电影产业化模式的渐趋成熟,以及市场条件下的文化工业运作模式等诸多因素,都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然而以20世纪90年代的青春学子的人生成长经历中的苦与乐、爱与恨,作为影片的叙事中心,这才是《致青春》以“情”感人、以真动人的成功原因所在。在观看这部影片时,大家心海深处,也许会走马灯似的出现青春岁月的种种记忆:大学宿舍“名士风流”的邋遢与糗事,校园美眉长发飘飘的靓丽与清纯,以及“坏小子”们不怀好意的口哨与坏笑,大学老师的气急败坏的怒骂与呵斥……这一切熟悉而又遥远的时代记忆,都会在某种程度上,伴随着影片的独特叙事视角展开,唤起我们曾经拥有的青想与生活激情的回忆。因为对于我们而言,“《致青春》是一种缅怀,缅怀一个快速消失的时代,和人们越来越单薄的技艺。当我们从这些青春的回忆看到成长,看到时代变迁人性变化的善良与悲悯,那便是一部电影的文化使命。” [1],P27

一、缅怀青春的激情

作为一部诠释20世纪90年代的青年学子人生经历的青春剧,《致青春》自然少不了爱情这个永恒的电影话题,然而它所演绎的却不是琼瑶式的爱情童话,而是“诠释平凡人物对命运的抗争”,它“着实承载了一代人青春时代的张扬、纯粹、脆弱与执

着” [1],P27。虽然郑微、阮莞、陈孝正、张天然、许开阳等这批90年代的大学生,他们所追求的梦想与爱情,最终都化为了泡影,但他们为了爱和人生理想而义无反顾的热诚与执着,却如培根所说的那样:“爱情不单能钻进无遮无掩的心扉,而且(偶尔)还会闯入森严壁垒的灵台,如果守卫疏忽的话,伊壁鸠鲁有一句糟糕的格言,即‘对我俩来说,彼此就是一幕看不够的话剧。’” [2],P34

在影片中,尽管8位青年学子作为一个时代的群像,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态度和性格特征,“但那锋芒毕露、姹紫嫣红、美丽而残酷的青春岁月却是共通的” [3],P136。为了将爱的红旗插到各自爱慕的“火星”上,为了青春永垂不朽,而不愿做黄脸欧巴桑的梦想,自许为“玉面小飞龙”的郑微,在死缠烂打的追求中,最终换来的却是“多情自古伤离别”的遍体鳞伤;阮莞这个大学校园里的靓女,以自己特有的清冷守护着对爱情的忠贞,直至为了这个残破的爱情理想而香消玉殒;富家公子许开阳的疯狂追求,最终堕入了你爱我,我爱他的宿命怪圈里;张开这个才气十足的老帅哥,只能像“怀揣着赃物的窃贼”,默默坚守着对爱的期待与梦幻,虽然这些当年曾经豪情万丈、活力四溢的青年学子们,他们的梦想、信仰、爱情终究被现实的残酷击得粉碎。然而他们毕竟勇敢地爱过、恨过,也为之奋斗过,与此同时,他们也为各自的人生谱写了一曲难忘的生命华章:心怀温暖,直面残酷。这一切正如影片中郑微所说:“我们一起度过青春,谁也不亏欠谁的,青春是用来怀念的。”对于此,日本《周刊现代》的副主编近藤大介的感触,也许最能代表我们对于这部缅怀青春电影的真实感受:“看了《致青春》,我觉得人生就像是一场以自己为主人公的电影,其中有悲剧也有喜剧。可是,真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永远是一部青春电影……”正是基于此,笔者以为,《致青春》这部青春剧,也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瑕疵,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又是你我最美好瞬间的定格,它能够唤起我们对青春不朽传奇的无限生活激情的向往与憧憬,这也许就是这部影片真正打动众多电影观众与影迷的重要原因。

二、青春逝去的惆怅

成君忆先生曾说:“当整个社会倾向于娱乐化的时候,娱乐化本身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娱乐意味着痛苦,越痛苦越需要娱乐,很多人会选择娱乐至死。” [4],P62诚然,在眼下中国电影极尽娱乐和感官之能事的市场效应中,《致青春》当然也不乏娱乐因素,然而它毕竟不是一部纯粹的娱乐片,而是一部有关青春与梦想的人生思索的影片。虽然这个主题或许显得有些沉重,但从诸如“人首先要爱自己”,“这个社会是很残酷的,没有关系和背景,一样都得在工地上熬”,“为了对得起我的艰苦,我可要待价而沽”,“成功这个词挺害人的”等,这些潜台词来看,这部青春剧实际上蕴含着一个导演的电影文化的使命感:“我希望能给观众更丰富的可选择的片源。如果这个电影的成功,可能会让市场上多一些从情感出发的东西,而不只是观众开心的东西。” [1],P29对于此,赵薇曾解释说:“我的电影不是给人圆梦的。有青春就有失去,必然有残酷” [1],P27,“我希望这部电影能让大家回头去审视这个时代,去思考自己生活过的这个时代” [1],P29。

不仅如此,《致青春》还有一句意味深长的台词:“一个人真的会变成自己曾经反感的样子。”也许面对人山人海的挤独木桥的残酷竞争,以及现实人生的狂澜乱作和残酷冷峻,郑微、阮莞这群满怀期待、梦想的青春学子们,不得不收敛青春活力的激情四射与涉世未深的纯真稚气,去极力适应这个现实社会的人生法则,为此,他们也许会茫然,会感到曾经未有的失落感,“职场爱情不见了,有的是在时代背景下人们的选择不得已,这很悲凉” [1],P27-28。这一切正如获得职场成功后的陈孝正所说的那样:“我曾经以为我从小到大的道路,都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的差池,可我现在的成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宁可不要这种成功。……我现在的成功是用做人的失败换来的。”至此,我们可以深刻体悟到《致青春》所演绎的不是俗套的青春偶像的人生奇遇,而是一个时代的人生探索,尽管这个话题多少有些形而上的哲学味道,但它却是真实而贴切的,即作为一部颇具艺术深度的影片,《致青春》能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人生就是过去的层层累积,而未来谁都无法预测” [3],P136。誓言永远相爱的情侣分道扬镳;待价而沽的富足生活,是忘恩负义的等价交换;红颜一怒为尊严的沉重代价,是改姓换名的重头再来;一往情深的爱情梦想,很难换得情人的一掬清泪……悲情人生的演绎,伴随着爱情、青春逝去的惆怅与无奈,使得《致青春》在摒弃一切世俗浮华后,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沉甸甸的人生话题:是什么让我们在青春的流逝中,失去了做人的起码准则与尊严;又是什么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颓然地淡忘了人生梦想与生活激情?是渴望成功的幻想期待,还是出身寒门的世故薄情,抑或是充满残酷的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无情捉弄。这些答案对于影片中不同的人物命运而言,也许是对的。但如果仔细品味当今那些诸如陈孝正的“痛苦的成功人士”,我们会发现,《致青春》不同于那些甜得发腻的青春偶像剧之处,则在于它展示了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即现实人生与追求真和美的艰难抉择。之所以这一切会令人心痛、惆怅,笔者以为,这其中的深层次原因恐怕在于,我们在这部定位在大学校园的青春剧中,看到了整个社会的“残缺”:我们的整个社会与教育丧失了一种功能,就是道德或智慧的启蒙,我们缺乏的是一种完整意义上的人格理解,我们的教育以及社会文化体系,几乎是一个大拼盘,我们只能学到工具与功利 [4],P62,我们今天对人生与青春是不理解的,更多的是视情感与信仰为人的束缚,而非一种完整意义上的人格理想构建。

总之,作为国产票房的一个神话,《致青春》不仅是我们对青春与爱情渴望的一段美好回忆,更是中国电影进入市场化后,一个比较成功的艺术典范。虽然《致青春》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影视大片,但它作为一个美好情感生活的文化符号象征,永远地将我们和青春向往与追忆联系在一起了。

[参考文献]

[1] Ruby 导演赵薇:先不谈演员赵薇[J] 伊周,2013(18)

[2] 培根 培根随笔集[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

[3]近藤大介 我的青春[J] 看天下,2013(13)

以青春为话题作文篇5

[关键词]中国士性;春天;语言策略;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H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1-0172-02

春天给人以和风习习,暖日阳光,柔和细腻之感,即使偶有凉风袭来,也是轻轻巧巧,温温柔柔的,此景恰可以用来形容中国女性的言语策略,委婉、顺从、恭维、谦逊,时刻顾及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尤其注意维护面子,恪守本分,体现礼貌。《李春天的春天》为当下热播剧,汇集多种时尚素材,描写当代“剩女”生活,具有相当的典型性。本文以该剧为例,分析女性在日常交际中的语言策略,进而解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女性语言的影响因子。

一、日常交际中的女性语言策略机其理论基础

1.合作原则指导下的女性语言策略

美国哲学家Grice认为,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应遵循“合作原则”,该原则包含四个准则,即数量、质量、关联和方式。运用Griee的理论分析女性的言语交际特点,我们发现,通常情况下,女性在会话中大多是恪守这些准则的,以保证信息的准确传递与谈话的顺利进行。但现实交际中,女性由于种种原因,并不都严格遵守这些准则,甚至有意违反,以达到某种特殊的需要与预想的目的,如出于礼貌谦虚、顾及别人颜面;考虑对方感受,避免给对方造成伤害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策略中:“谎言”策略,话题转换策略及模糊策略。

(1)“谎言”策略

这一策略是指违背质的准则,在谈话中提供自己认为虚假或不真实的信息,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故意欺骗对方,而是为了避免尴尬,维护脸面等。例如:

李春天在姐姐的授意下去和梁冰挑明。撮合姐姐和梁冰在一起,但被梁冰拒绝,于是春天运用了“谎言”策略:“我跟你说我今天来这儿吧,我姐根本不知道,是我一厢情愿来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姐姐的面子,表明姐姐的清高,维持姐姐在梁冰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2)话题转换策略

该策略是指违背相关准则,转换谈话的中心议题,答非所问,枉顾左右而言它。当谈及某些影响交际双方自尊或感情的话题时,因女性天性敏感,她们更易转换话题来缓和谈话氛围。例如:

李春天作为大龄“剩女”,其婚姻大事成为母亲的一块心病,当母亲问起相关话题,总是想方设法避开。“老二,上次给你提的那个人。你觉得怎么样?”“哪个?这个?您今天这个菜成啦!”“你跟梁冰怎么样了?你跟小梁吵架了?”“妈,你别问我了。您给我弄点吃的行吗?我饿着呢。”敏感的春天不愿碰触令自己尴尬心伤的话题,又不愿意伤害母亲的一番好意,于是转换话题其目的还是维护个人的自尊。

(3)模糊策略

该策略是指违反方式准则,运用模糊语言,说话含蓄委婉,有时故意模糊其词,非直接的表达说话者的意图。尤其是某些敏感的话题,甚而涉及隐私的话题,女性更擅于使用委婉的言辞。含蓄的表达。例如:

刘青青鼓励李春天主动向心仪的李继伟表白,李春天不好意思:“我上他们家去,他们家万一要是没别人,他要那什么怎么办呀?”青青:“那什么呀?什么呀!那你就从了他呗!”二人用模糊的语言谈论了让女性脸红的敏感话题。避免了直言的尴尬,巧妙地达到了交际目的。

2.札貌原则指导下的女性语言策略

Leech提出了一套各社会、各群体共享的普遍性的礼貌原则及其相关的一系列准则。分别为:策略、宽宏、赞扬、谦虚、赞同和同情准则,其核心思想是最小化不礼貌表达和最大化礼貌表达。根据Leech的理论分析女性的言语交际特点,我们发现,女性在言语表达时,侧重于多用赞誉、同意及同情准则。而且具体化于以下几种形式中;恭维策略、指称策略和同情随从策略。

(1)恭维策略

在言语表达时,女性善于适时地使用恭维语来表达对他人的羡慕、鼓励、欣赏和感激等。在恭维时,她们倾向于把话题集中在对方身上,尽量说对方的优点或长处,多加赞誉。讨其欢心,同时也表达了对对方的关心,这样既满足了对方的面子,又有利于交际目的的实现。例如:

李春天夸奖姐姐李思扬:“她(刘青青)比你年轻倒是真的,漂亮可比不上你。我姐长得双眼皮,大眼睛,商鼻梁,一排小白牙,真的。”目的在于安慰姐姐,让她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好友刘青青嫁给姐姐前男友这件事,令其姐找到心理平衡。

(2)指称策略

这里的指称策略包含爱称和共称策略。爱称,多指乳名、小名、无恶意的绰号等等,多用于家庭内部、朋友之间,专用于显现亲近情感的称呼。共称,是“咱们,我们”等人称代词的一种特殊语用现象,说话人借助“咱们、我们”等复数人称的使用,将自己(或者对方)引入对方(或者自己)所处的某种情景,以这种虚拟的“共同处境”来密切情感。运用指称策略,使人倍感亲切,可消除交际双方心理上的距离,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一致。从而使交际得以顺利愉悦地进行。例如:

剧中李春天和刘青青为闺中密友,两人关系极好,语言中频繁使用指称策略,李春天称刘青青为“祖宗”,而刘青青开口就是“孙女”“老二”。体现两人的亲密无间。“咱俩”则是两人说事的“高频词”:“咱俩迎着朝阳出去玩去。”“咱俩一块就伴。”“咱俩逛街去吧。”“咱俩”说明了两人志趣相投。行动一致。

(3)同情随从策略

在日常言语交际中,女性富有同情心,常以“情感”取向为特点,常用抒发感情的词语来表达她对对方的同情。喜他人之喜。忧他人之忧。倾向于以附和或支持对方观点的方式来建立和维系同交际另一方的和谐关系。例如:

刘青青担心李思扬的出现会令自己的丈夫张一男旧情复燃,总是处处提防,处处针对李思扬,而李春天既要维护自己的姐姐,又不能伤害自己的好友,言语之间常常采用该策略。“我姐这段时间太背了,离婚以后特别特别痛苦。她晚上经常一个人躲在屋子里偷偷地哭,我姐现在特可怜。”刘青青道:“你就知道可怜你姐,现在都同情她,都心疼她,那谁同情我,可怜我?”春天立刻说:“我啊,如果有一天让我发现我姐跟张一男真的有事,我肯定跟你站一边,我肯定跟我姐急,我立刻跟她脱离姐妹关系。”李春天用动情的言语描述李思扬的悲惨处境,唤起刘青青的侧隐之心,降低她对姐姐的敌意。同时以附和随从表达自己对好友的深切同情,目的在于维护和好友的亲密关系,安慰对方,表明两者的一致对外。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语言策略的影响

中国女性在交际中所常用的语言策略之所以如春天般和谐轻柔,委婉含蓄,是因为除却女性本身的性别特点以外,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儒家思想的体现:“礼”的制约

统治中国文化的孔子思想的精髓其一是“礼”。“礼”是

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它规定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应的行为,从而使社会达到和合。“礼”是行为的尺子,做人的手段,主张的是克制自己,人的视、听、言、动都符合礼的要求,从而达到仁。正如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札”在中国,从古至今历来是制约人们社会行为的最重要的规范。在以差序格局为特点的传统中国社会中,“礼”的基本精神是天地人伦的上尊下卑,“礼”的本质是有“别”,有“别”才有“敬”。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其固定的身份、权利、义务、面子大小和行为。做什么,不做什么都取决于固定的身份。尽管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不同,人们都相互依存。只要不超过“札”的界限,明白自己的身份,达到“正名”,就会明白如何行为,就会知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等等。否则,做了不符合身份的事,说了不符合身份的话,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就会丢脸,不“安分守己”。作为女性,应懂得男女有别,明确自己的身份地位,维护脸面的重要性。因此,在语言交际中,女性的语言受到“礼”的制约。

2.父权社会的定型:三从四德

中国社会是由血缘关系维系的典型的宗法社会,家庭是整个社会结构的基石。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结构中,父权主义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大男子主义盛行。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社会出台了针对女性规范的“三从四德”。“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一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尤其是“四德”(德、容、言、功)中的“言”,强调女性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

“三从四德”决定了女性在社会中的从属地位,对其言行有了严格限定。在整个道德规范、社会环境的限制下,女性在交际中应知道该说什么,如何去说,才能不“逾矩”,这样才能维护自身所应符合的社会形象。

3.社会角色的制约:男女有别

“社会性别”是指由社会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及责任,是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口’几千年来中国社会是“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为主导,其传统的主流文化是“男主内。女主外”的角色分工。有明文规定的“内外有别”源于“周公制札”,划分了男女分工位置以排除妇女对政治和军事活动的参与,让妇女退回家庭,男女内外有别的制度习俗便形成了。

于是,这种“内外有别”、“男女有别”的角色分工导致了男性在家庭中多成为经济来源的创造者。居于主导地位;而女性逐渐丧失在家庭中的经济权利,成为男性的依附。“经济决定政治”因此,女性的社会角色和身份地位受到了严格限制,其话语权进而受到影响,为符合这种特殊的依附身份,女性需要体现的角色特点是“言听计从”“贤良淑德”“委婉和顺”,其语言要符合自身的身份,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分工角色的定位,保住自己的地位。

三、结语

女性言语的“春天”论,借《李春天的春天》为例,分析了女性语言在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影响下的语言策略,让我们看到,女性语言的春意盈盈,委婉玲珑,活色生香。为生存、为发展,女性利用自身的性别优势充分发挥着语言的魅力。通过女性的语言特点,我们更应看到女性作为社会独立个体所特有的价值,正视女性的社会地位。为女性的独特美丽而喝彩!

[参考文献]

[1]柴玉梅,王丽琴,女性言语交际的语用策略[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05):52-55,65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54,219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59,288-289

[4]刘森林,语用策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82-183

以青春为话题作文篇6

专业院团奉上高雅艺术

大年初一,青岛市歌舞剧院在青岛市人民会堂举行的“2011年春节文艺晚会”拉开了兔年春节高雅艺术专业演出的大幕。青岛市话剧院的《钱多多嫁人记》成为正月里最热络的话题。而《假话国历险记》、《白雪公主》等童话剧则再现了一幕幕经典,成为家长送给孩子们最好的春节礼物。青岛京剧院的新春贺岁京剧和小剧场京剧演出,为广大戏迷、票友们送上兔年最地道的节日问候。

图书馆里与文艺对话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图书馆也成为春节期间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实际上,从小年开始,图书馆就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从中文期刊外借书目预展到迎新春青岛民间年画展再到迎新春有奖灯谜竟猜活动:从迎新春中华文化视频讲座系列展播到迎新春共享工程经典影片回顾系列展映再到民俗文化沙龙;从2011年迎新春古筝赏析音乐会到迎新春古诗古琴赏析会再到少儿有奖猜谜:从小贝壳乐团新年音乐会到“捏只小兔过大年”手工活动再到“兔”字成语故事表演:从“不倒翁骑兔子”木偶剧表演到青岛市第八届“金兔闹春”千谜有奖竞猜、剪纸大赛、丝网花大赛

图书馆成为大朋友、小朋友与文化艺术对话的地方。此外,群众艺术馆分别举行了“慰问中外友人”、“老少同乐”、“情满军营”、“盛事欢歌”4场主题综艺演出,以及服饰秀、交谊舞公益专场、刺绣艺术展、民俗项目演示等文娱活动。

“博物馆城”中寻找别样新年

还有许多人,趁着悠闲的春节假期,漫步青岛这座“博物馆城”,不管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他们收获到的不只是丰富的文化知识,还有惊喜和意外。

青岛市博物馆举办了“青岛史话”青岛地区古代及近现代历史陈列、“百工奇技”一馆藏古代工艺品艺术陈列、“彩瓷聚珍”馆藏明清精品瓷器艺术陈列、“古钱今说”一馆藏古代钱币精品陈列、“左臂丹青”高凤翰书画艺术陈列、“乡间画记”一馆藏青岛民间木版年画艺术陈列、青岛地区民俗文化展、苏州博物馆藏72状元书法展、泰山博物馆岱庙神轴展等珍贵的展览活动,还有送春联、有奖答题、奇趣互动空间等深受儿童喜欢的文娱活动增添了喜庆年昧,除了参加人山人海的除夕夜撞钟仪式外,青岛市民俗馆里还有青岛天后文化陈列展、兔年民俗文化展、海国大信――妈祖文化陈列展、中华百家姓体验馆和民间绝活技艺展演、民间秧歌、戏曲展演以及收藏品鉴赏等活动,民俗摄影“抓拍”大赛、灯谜竞猜、青岛民间手工艺品陈列等则带来浓浓的年味色彩;青岛迎宾馆和青岛美术馆也是人们公认的、“博物馆城”之旅不能错过的好地方:前者举办了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复原陈列展和城市记忆系列图片展(二)――青岛建制120周年展,带有浓浓的地域文化色彩,后者举办了清风墨韵――中青年国画名家条屏作品展和青岛市第五届赏兰书画展,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康有为故居在春节期间对所有参观者给予了门票半价的优惠,这里的康有为生平史迹展、康有为的世界之路专题陈列展、康有为故居客厅、卧室、书房复原陈列展、馆藏书法特展(行书团面扇、手札、诗札)深受海内外游客的喜爱,中国首座以文学名著命名的博物馆――“骆驼祥子”博物馆展出了《骆驼祥子》各版本陈列展以及各剧种魅力视听,让参观者们大开眼界,并对能文能武的老舍先生有了全新的认识。此外,奥帆博物馆、海军博物馆、海产博物馆举办了极具海洋特色的展览:欧人监狱、青岛山炮台举办了反映青岛历史的展览;啤酒博物馆、葡萄酒博物馆、纺织博物馆、邮电博物馆等举办了精彩的专业展览,即墨、胶州、平度、莱西等地市博物馆也举办了具有地域特色、浓郁文化的展览,这些丰富多彩、彰显青岛特色的展览,让青岛成为名副其实的“博物馆城”。

文娱演出精彩无限

市南区的五四广场、奥帆中心、劈柴院等广场、街道、社区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大拜年专场演出,其中既有民俗文艺展演、新年红歌演唱会、戏曲专场等歌舞演出,又有腰鼓、太极拳、柔力球、健身操等百姓体育健身球表演;新年期间,市北区最热闹的当属2011青岛(市北)萝卜会・元宵山会,活动现场天天人山人海,处处是游客们的欢乐笑声,商家赚得盆满钵满。此外,市北区在文化街、体育街、古玩城、当代广场等户外举行了孙膑拳、浮山高跷、浮山大鼓和柳腔戏曲专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以及民俗达人绝活秀、浪漫婚纱艺术展、名角名戏展演、流行时尚车展等特色展演,除了锣鼓、秧歌、杂技等文化演出,乒乓球比赛、趣味棋牌赛、扑克够级比赛等文体活动也深受市民的喜爱,热闹、喜庆的文化活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方区除了举办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歌舞、文体、益智文化娱乐活动外,该区海云庵广场的中心舞台更是将兔年的喜庆气氛延续到了正月二十三,天天好戏连台、精彩不断。据介绍,自2011年青岛海云庵糖球会开幕后,这里将相继举行“非遗风韵”、魔术杂技、狮王争霸赛、青岛名家名段演唱会、木偶戏表演、茂腔柳腔展演、中华武术、经典折子戏展演、戏曲票友演唱会、吕剧、民间绝活等主题展演。此外,李沧、崂山、城阳、开发区也举行了彰显地域特色、浓郁年味的文化娱乐活动。

乡村文化年味浓浓

以青春为话题作文篇7

春天来了!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欢聚一堂,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强化执行力,提高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打造百年***的号召,作为企业的主人,我们广大职工对此责无旁贷,任重道远,为了激发大家“爱我***,强我***,为企业腾飞建功立业”的工作热

情,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高昂的斗志投入到我们两个文明建设之中,掀起二次创业的高潮。根据***党委的指示精神,工会、团委联合举行这次"让青春载着使命腾飞"巡回演讲报告会。

参加这次巡回演讲报告会的六名同志,是前几天在全场演讲比赛中的获奖者,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他们在业余时间到来演讲表示热烈的欢迎!

有一位诗人曾经说过: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变成黄金,青春的魅力应当叫枯枝长出鲜果,让沙漠布满森林,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份!让我们在此一起畅想青春,讴歌青春,抒发让青春载着使命腾飞的激情!

下面,我宣布:"让青春载着使命腾飞"正式开始!

首先,为我们演讲的是来自的,她演讲的题目是《》;

接下来,由来自的为我们演讲,她演讲的题目是《》;

我们有请来自的为我们演讲,她演讲的题目是《》;

下面,我们请来自的为我们演讲,她演讲的题目是《》;

接下来,由来自的为我们演讲,她演讲的题目是《》;

最后,由我为大家演讲,演讲的不好,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多多包涵!

六位同志的演讲全部结束了。听了各位选手的精彩讲演,在座的朋友们定是感叹颇深,青春因奉献而精彩,人生因拼搏而充实,在默默无闻的奉献中,我们体会到了工作的乐趣,生活的多彩,我们在奉献中完善自己,在奉献中实现自身价值,在奉献中获得真诚和坦荡!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为我们讲话。

的讲话,使我们深受启发和教育。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贯彻好、落实好。

朋友们,让我们在生活中细细品味,让我们扪心自问,如果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方土地,如果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固守着自己的岗位,青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不仅仅只有生机勃发的美丽,它更是承载我们对社会、对企业的一种责任和使命。

以青春为话题作文篇8

    作为《文化与诗学丛书》之一种,李春青先生的《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一书,通过一个典型的学术个案,为北师大文艺学学科近年来力倡的"文化诗学",在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两方面作出了具体的演示。

       在该书"引言"中,春青先生介绍自己的研究方法是将诗学话语与学术话语平行置于普通的文人心态之上进行对比,看一看二者之间有哪些共同之处,在各自的话语系统形成过程中它们又有这样的内在联系。并言之所以如此,目的是为了揭示宋代诗学观念所蕴含的丰富的非诗学的社会文化内容,以及梳理这种诗学观念生成的学理轨迹,最终借助于对宋学基本旨趣的阐释,寻觅出宋学与宋代诗学共同矗立其上的深层的意义生成模式。笔者以为,这实际上体现了春青先生欲从文化史和学术史两个维度来审视、阐述宋代诗学的意向,而从该书作为《文化与诗学丛书》之一种,以及从宋代诗学观念生成的历史语境两方面来看,这种研究视角的选择是非常必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首先,"文化诗学"之用意,即就是意欲通过文化与诗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析解出一些更加深层次的东西来,用春青先生的话语来说这个东西就是"深层意义生成模式",而这正是理论研究所必然要求的一种品格,庸浅的历史现象复述与深刻的历史意蕴析解之区别正在这里。其次,宋代诗学的"文化"含量确实非同一般,宋代诗学话语是在与这一时期的哲学、史学、宗教、伦理话语的交融、互渗、相互转化和彼此触发的过程中展开的,如果割裂宋代诗学与宋代学术文化的共生关系,仅仅就诗学而谈诗学,则所见者甚微少,便担当不起"文化诗学"这一名目。于此,笔者完全同意春青先生关于古代文论研究应该成为一种文化研究的看法。这是因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观念和范畴体系与其它文化学术话语之间是一种共时性展开的关系,如果离开了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整体把握,便无法准确地体知古代文论的观念和范畴的精神、义理。而这样一来,春青先生所进行的"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研究,在一定意义上便成为对宋代诗学观念的一种原生态描述和整体性解析。我们之所以肯定春青先生的研究方法,正在于他的方法论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要求之间,确实押韵合辙而无比妥帖。

       我们注意到春青先生所使用的"宋学"这一范畴,实际上涵盖了与宋代诗学有牵涉的宋代的文化、思想、学术等诸多门类,而在对此的观照中,又紧紧扣住"宋学"影响宋代士人文化精神特征形成这一关键点,并以为在"宋学"影响下形成的宋代士人的以儒家的修身养性之学为基点、格物致知而辩言入理、经世致用而关心世事,以及坚守思想学说的自信原则等精神特征,完全贯彻到了他们的文学观念的建构之中,并由此而决定了宋代诗学的价值旨趣。应该说,这一结论之得出,是春青先生长期精研宋代思想文化和艺文典籍,以及长期浸沉于宋学、宋艺之中的结果,正因其平实,方为体贴入微,与那些新讹的命名式言说不同,在于其中充盈着学术诚信。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说所谓人文学术方法无所谓新旧之别,有学养根柢,有学术诚信,酿造到火候,左说右说,横说竖说,皆成学问,否则任啥也不是。此为题外之言。

       在研究工作的具体展开中,春青先生将宋代的文论与宋代的学术文化视为一个具有共同生成机制与深层意义结构的彼此相连的整体,因此在析解文论观念和范畴时注重从"宋学"话语中寻找其根源与演变轨迹。同时又扩展研究的疆域,除诗文评论之外,又将整个宋代的文化学术纳入视野,对这些非艺文类的话语系统中所潜藏着的诗性话语或影响着诗性话语生成和展开的因素亦高度关注和精心理会。这样,便形成了该著以总论与分论结构成篇的特点。在"总论"篇中,先阐述宋代士人的文化心态,以及"宋学"的诸如"心"、"性"、"诚"、"敬"、"思"等基本思想旨趣和核心范畴,然后讨论宋代诗学的基本精神与价值取向,并进而梳理出了"宋学"对宋代诗学的的一般影响的若干重要方面。在"分论"篇中,对各家各派的体知,一般也是先描述他们的文化精神特征,然后分析他们的学术旨趣,然后探讨他们的诗学观念。这实际上就是认为,宋代士人的文化精神和学术旨趣是他们建构自己的诗学话语之前提与基础存在。这样的经营,不但有助于研究工作在指述和阐释功能方面向对象之更隐秘微妙处延伸,从而强化学术研究的解蔽功能,而且又保证了这一研究的性质既是文化的,又是诗学的,以及春青先生目中的研究对象既是文化的,又是诗学的。在文化的与诗学的之过程中,实现文化与诗学的圆融自洽,是该著的最大成功之处。当然,如果在"分论"篇中将欧阳修之前的宋儒们的话语也予以论析,应该说也是"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的题内话语。

以青春为话题作文篇9

结动员全校广大团员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经校长室提议,校团委研究决定,现将20xx年“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青春志 中国梦

二、具体安排:

全校师生要紧密围绕纪念活动的主题,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开展“华南梦 我的梦”青春感言征集活动。(具体安排见:附件1“华南梦 我的梦”青春感言征集活动通知)

2、出一期“青春畅想中国梦”主题黑板报。务必贴近主题,宣传深入,各班于4月16日之前完成此项工作。

3、 “我的中国梦”主题班会。各班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采取座谈讨论、演讲辩论、诗歌朗诵、故事讲述等形式开展主题团日活班会。

4、举办“三观”“三热爱”“中国梦”主题讲座。初定时间:第一场4月10日14:30——16:30、第二场 4月17日14:30——16:30。

5、“青春志 中国梦”——新团员入团暨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具体安排见:附件2新团员入团暨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的通知)

6、举办“青春岁月 圆梦华南”五四文艺晚会 (具体安排见:附件3“青春岁月 圆梦华南”五四文艺晚会通知)

三、活动要求:

1、各班要抓住这一重要契机,把本次五四系列活动与增强学生意识教育结合起来,贯穿融入教育内容,以期深化和扩大本次活动的成果。

2、各班要自觉参与到“青春志 中国梦”为主题“五四”青年节的各项活动中来,充分调动团员的积极性,抓好宣传、发动、组织、落实等各项工作,营造浓厚的纪念活动氛围,扩大共青团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3、各班还应自行组织开展一系列有纪念意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4、各班团支部要注意收集与活动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请5月15日前上报团委李勇老师处,统一上传到学校网站、刊登到《华南周迅》等,做好宣传工作。

附件1:“华南梦 我的梦”青春口号征集活动的通知

一、活动宗旨:

激发青春才华,塑造创新观念;交流人生感悟,汇集智慧言语;张扬语言个性魅力,展现华南学子风采。通过“华南梦 我的梦”深入理解习近平主席阐述的“中国梦”的理念,结合我们个人梦想,共同实现伟大祖国的“复兴之路”。

二、活动时间: 4月8日 — 4月18日

三、活动要求:

(1)字数10字内,内容贴近主题、个性创新、优美有文采。

(2)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每位一条以上,严禁抄袭。

(3)感言以文本版形式,写上班级,感言作者在4月15日前交至学生政教处李勇老师处。

三、奖励办法:

评出校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颁发证书,相应为班级和班主任加分。

附件2:青春志 中国梦——新团员入团暨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的通知

时间:4月24日(周按)14:30——17:30(初定) 地点:学校操场

具体安排:

一、 升旗仪式

二、 表彰20xx-20xx年度优秀团干、团员、学生会干部及颁奖青春感言比赛。

三、 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

1、新团员入团宣誓

2、优秀团员为新团员佩戴团徽

四、 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

1、十八岁成人宣誓

2、十八岁成人代表发言

五、 学校领导讲话

六、 市领导讲话

七、 市领导开展“中国梦 我的梦”主题讲座

附件3:青春岁月 圆梦华南——五四文艺晚会的通知

一、晚会主题:青春岁月 圆梦华南

二、时间: 4月26日19:00—21:00 (初定) 三、地点: 学校操场

四、具体安排:

(一)、节目形式不限、主题新明、健康积极向上、形式新颖,富于时代感,有创新意识;

(二)、4月11日前,每个社团和每班报送两个或两个以上节目到学生政教处

李勇老师处;

(三)、彩排时间为4月15、16日下午16:20——17:20。

以青春为话题作文篇10

即刻找来三人,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小王同学在上一节课间的集会时间当众叫了小沈的绰号,作为还击,小沈和同桌小张一起写下这两张带有众多侮辱性词汇的小纸条。作为班主任,我没有对还击现象进行评判,因为我明白这是青春期少男少女的一种正常行为表达,但是,对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孩子青春期心理紊乱尤其是语言文明方面的失控现象,我很焦虑。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作为当事人的小王居然一脸的茫然,既没有对叫绰号事件进行辩驳,也没有对小纸条内容表示愤慨;而另外两位肇事者对此则颇有些不以为然,说是类似的脏话全班几乎人人在传,吃惊之余,我表示将会彻查此事。

当即微信联系了小张和小沈的家长,并将孩子的证词一同以图片形式发给了各自家长,两位家长都非常震惊和焦急,但均强调孩子在家里没有类似的言语表露,当我委婉向两位家长咨询孩子在家上网的情况时,家长表示孩子也只是上上QQ,并没有“特殊”的爱好或倾向。

下课之后,小沈再次主动来到办公室向我解释,说这些话原本就是小王平时在班里经常传递的,她只不过是把这些话收集起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罢了,对于这些词的真正含义,她表示自己并不完全理解,也没想到会引发我这么大的震怒。此外,小沈还“招供”了班里流传这些脏话较多的小邵、小张、小戚、小吴等同学,而这些话流动最多的空间居然是班级新建的一个QQ群。说起班级QQ群,原本是小邵同学经过我的同意后创立的,目的是在毕业之际给大家留一个网上交流的空间,虽然我自己没有加入该群,但是对几位群管理员还是有专门进行培训,并且向全班约定了文明用语、在线时间等规范制度。没想到,因为有同学经常违规在群里发图片被禁言,于是兴起了建立一个言论自由的班级新群的打算,并将此付诸了实践,于是就有了本次的网络脏话班级发酵事件。某种程度上,我还得感谢小沈和小张,因为是他们的两张小纸条给我提了醒;同时也引发了我的个人反思:是否是因为我的光堵不疏,才滋生了本次的脏话事件?

经过班级调查发现,确实有不少同学在私底下经常使用“、、”等不文明词语,甚至还有“爆”甚至“交”等恶心网络流行语,说这些话的不乏平时比较乖巧的女生,似乎说脏话隐隐成了班级同学下课彼此打趣的一种常见交流方式。他们并不明白这些脏话的真正含义,也不知道说这些脏话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他们看来,说一些别人都听不懂但都知道不好的话,这是一种高人一头的流行风尚,似乎别人说我不说我就是落伍,然后借由网络平台的催生和滋养,迅速地在班级里流行起了这样一股歪风。

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没有全文朗读这两张小纸条的内容,只是提取了其中几个不好的词眼,也从平时同学们日常交流中的脏话中选取了个别单词进行了强调,一方面是表达身为师长对这些不文明用语的愤慨和反对,另一方面也隐隐有一种明令禁止的威胁。当天的回家作业,我增加了100字和500字的同学评价作业,没有涉及到今天的脏话事件的同学写100字的旁观者言,已经涉事的同学则需要写400字的自我反思以及100字的观点评述。由于平时有写周记的习惯,这区区几百字对孩子们压根就算不上作文压力,第二天作业上交,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是超额完成任务,尤其是那些写500字的同学,好几个都写到一千字开外了。孩子们也在文字中坦言,对于这些脏话他们本身也是反感的,但正如笑话里说的那样,流行性感冒也是一种流行,正值青春期的他们会有一种特别的懵懂和萌动,生怕一不流行就out了,这或许是他们彼此之间兴起脏话交流的主要原因之一;更有平时学习过程中表现良好的几位男生坦白,自己说类似“”的言语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想要立刻改掉可能有些困难,但表示肯定会在一定时限内转变,努力成为一个文明语言的践行者。

有鉴于此,我给男女生分开各自上了一堂青春期教育课,男生课当然我亲自操刀,女生课则约请了有多年班主任经验的搭班老师代劳,尤其请她强调了对于那些带性词眼的不文明用语的解释和说明。通过网上资料查找和个别同学交流,我最终放弃了用PPT图片展示的方式进行授课,而是把全体男生带到了操场边的一处空地,彼此围圈而坐,以本次班级脏话事件为契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答记者问”,错了――应该是答学生问。正是在这场男人与男人的对话中,我不仅向小男子汉们解释了男生青春期发育的几种生理和心理变化,对一些男性生理期注意事项进行了简单叙述,更为他们解答了诸如“割包皮”、“梦遗”等私密话题。最后,作为强调,我特别对“操”这个词进行了直白解释。看得出来,小男子汉们说这个字仅仅是为了表达一种强势意愿,属于一种自以为不带侮辱的哗众取宠,但是,一旦明确认知到这是个近乎动物的特殊词眼,尤其还涉及到了自己敬爱的母亲的时候,男生们纷纷表示了被说脏话时候应该表达的愤慨和不平,而不是像往常那样的随性或互骂。至于女生课的形式和内容,由于性别差异,我也不太方便跟进,但是,我依然郑重其事地向全班同学家长发去了普及男生女生青春期教育知识的呼吁,希望能在小学的最后阶段为孩子们的青春期升级路进行妥善的铺垫。

(浙江杭州滨兴学校 姚贺国)

王晓春点评:

学生说脏话是一件事,青春期教育是另一件事,姚老师把这两件事连在一起了,我不赞同。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说脏话,骂人,往往并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即使知道一些,骂人的时候也不重在骂人的内容,而在“形式”,就是说,我骂这些话可以发泄我的愤怒,可以使对方难堪,如此而已。其实成年人也差不多,有些成年人骂人成性,张嘴就很难听,你若认真地问他其中之含义,他会觉得你“有毛病”。学生时代,在某一段时期,骂人可能是“流行病”、“时髦”,谁要是嘴里不带点脏字,谁就会被同学视为“假正经”。孩子们甚至会以骂人的方式找到自己已经“长大”的感觉。事实证明,这些孩子长大后绝大多数人是不会骂人的。此事与青春期教育没有多少关系。青春期教育当然是需要的,但与骂人扯到一起,反而毁坏了青春期教育的严肃性,降低了它的档次。成年人骂人,更难听,是因为缺乏性知识吗?性知识丰富的人就不骂人吗?显然不是。这是性质不同的两码事。姚老师找学生谈话,有的“一脸茫然”,有的“不以为然”(这个词用错了,“不以为然”是“不认为对”的意思,表示不同意,而这里要表示的意思是“不以为意”“满不在乎”),正说明他们是在“骂人”,而不是在“谈论性问题”。

所以,我若是姚老师,发现此事之后,我不会让全班学生写“评论”,更不会通知有关家长(注意,通知家长有危险)。我不扩散,只找当事人谈话,告诉他们以后不要搞这种事就行了。如果发现班级已经形成了不良风气,我也可能会搞个主题班会,讨论一下语言文明问题,而不会借此机会进行青春期教育。青春期教育是要搞的,另说。

别让孩子在“自学”与“互学”中“成长”

在剖析学生“说脏话”这一案例之前,我想先做个妄断:姚贺国老师所谈案例内容,可能发生在正处于小学中高学段的学生行为,尤其是五六年级这一学段的学生行为。做这个判断的意义是什么呢?说脏话行为和他们的身心发展阶段有什么必然关系吗?我想应该是有的,因此权且将猜测当作本案例分析的一个基础。

毕竟,单就“说脏话”这一行为本身做分析的话,可以找出诸多依据或解释,这难免会使行文着墨过多却抓不住重点。“中高学段的小学生”为我们接下来的讨论提供了一个限定,这起码让案例分析变得更有针对性了。

不仅仅是评析的需要,还有一些原因导致我做了前面的假设,比如案例中的脏话大部分和性有关,涉及了性器官和,显然这是一种刻意地主动选择,换句话说更好理解:学生在低学段往往也会说脏话,但大抵是诸如“你是猪”的物化取向或者“我是你爸爸”的伦理取向,而姚老师案例中的脏话显然更集中于性取向了,这种看似偶发的现象背后有其本质归因。

再如,“说脏话”现象即便缘于姚老师的“忽然”发觉,但我更认为是班级学生间的短时期爆发――他的“震惊”或“焦虑”让我确信这样的判断有道理,这种“忽然”是和学生成长到某一阶段有关的。

以上是我对前文假设做的解释。

于是对“脏话”事件的分析主要有两个切入点:一个是“性”,一个是“忽然”。说明白些,与“性”相关的脏话在这一学段学生中突然发生,是一些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偶然”尝试,之所以说是尝试,缘于学生在缺乏引导之下的自然探索。这好比一些男生会在四年级第一次偷拿爸爸的烟,或者女生在六年级第一次偷用妈妈的口红一般的容易理解。如果未加及时关注和有效引导的话,那么类似这样的“第一次”就会从某个学生蔓延到多个学生,或者从一个偶发行为固化为习惯。对此,我们发现得越晚,行为的转化工作就越困难。

当然,另一种情况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从最初的新奇尝试之后,也可以自觉地予以放弃,部分学生可以在自我探索中学会道德甄别与行为约束,这种新奇的体验只是短期的经历而已。

无论学生的行为从开始尝试到发展为习惯,还是一段时间后选择放弃,大都是自发而失助的盲目探索过程。他们在探索什么呢?一个主要的探索就是自我意识的成人化肯定。这一阶段的学生早已知道作为一种“攻击”手段,脏话不失为一种比较有力的武器,虽然他们的脏话内容大体上还是来自对成人语言的模仿。他们在自我摸索中,逐步意识到“性”发育作为一种较为私密的成长变化会让人产生一些情绪反应,他们虽然不像有些成人那样“谈性色变”,但会感到害羞、紧张。那么如何从他人的这种情绪体验中获得一种不那么道德的满足呢?说一些脏话,尤其是与性有关的脏话很容易变成一种“刻意”选择。在什么地方可以做这样的演练呢?缺乏监管的网络平台或者班级中管理薄弱的时机,都容易滋生这种自我探索过程中萌生出来的行为。

学生会逐渐发现,说脏话不仅仅可以更有效地表达某种情绪,还非常容易激发接受一方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感染可以让他们自己验证某种尝试是否有预期的结果。随后,他们也会慢慢发现,说脏话还有其他一些妙用,比如在试图搬动什么“巨石”的时候,骂一句脏话会平添很多力量,对抗权威的时候会平添更多勇气等等。我们需要特别反思:作为家长或教师,当某一天,“忽然”发现孩子“怎么会这样”的时候,是否会因为未能及时体察他们的变化而稍稍有一点歉疚呢?尤其在学生开始步入青春期的时候,别让他们在一种渴求中自学或者互学中成长。

我很欣赏姚老师的一些做法,他能做到及时关注,也能做到谨慎处理,只是由于未知其因而使有些方法在操作时显得仓促。他关注到了处理“说脏话”这一层面,并且敏锐地想到有些情境中――比如QQ群等网络交流平台、缺乏成人特别关注的时机,学生就容易发生类似缺乏自我约束的行为,这好比姚老师已经知道学生独自上街的危险性时,不是阻止学生上街,而是分别邀请同事同他一道为学生做了青春期健康教育辅导,引导学生如何“上街”,这都是极为难得和令人佩服的地方。

姚老师意识到,在青春期的成长道路上,学生自我探索的方式会导致他们走上歧路,滋生不好的念头,他抓住“脏话事件”及时拉住了学生。他能和学生坐下来进行平等交流,相互倾听,在自觉不自觉地把握青春期发展规律,做着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诚然,今后还有很多工作在等着姚老师,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工作,期待姚老师可以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分阶段地召开系列活动,比如和性教育相关的自我保护话题、尊重与自爱话题等,甚至可以建议学校开设家长课堂,那时候他会发现,家长会和学生一样,对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怀着同样的渴求而聆听你的声音。

(北京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韩景贵)

学生脏话连篇,老师该怎么办?

平素非常乖巧、表现良好的女学生,竟然在纸条上写了大量的辱骂性质的诅咒文字,还有大量有关男女性器官的称谓描写,并且反复强调了等恶劣词汇。别说是姚老师,就是任何一个老师,看到学生在纸条上写出这样的文字,都会感到震惊甚至震怒的。

姚老师震怒了,但他没有乱怒,更没有乱行。他不是找他人要“怎么办”的招数,而是追问自己“为什么”的根由,他的做法理性而专业。

他首先对学生的这种行为表示理解,知道这是青春期少男少女的一种正常行为。有了这个认识,姚老师就不会轻易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道德上的评价。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姚老师没有对写小纸条的女生进行评判,更没有当众指责。正是因为老师震怒却又没有轻易评判,写纸条的女生小沈坐不住了,才会到办公室跟老师坦白。

接下来,姚老师着手调查,这是非常专业的处理思路。姚老师调查后发现:班上竟然有大面积的孩子在参与说与性有关的脏话,并且还有一些网络上出现的极其恶心的词汇也在他们的舌尖滚来滚去,连平时乖巧的女生都拿说脏话作为下课打趣的交流方式。

对此,姚老师拿出了怎样的处理办法呢?

首先当着全班同学面,姚老师选择性地提了几个不堪入耳的词眼,表达了自己对此种不文明用语行为的愤慨和反对。这一点很有必要,老师的态度往往是学生行为的风向标。如果老师的态度都是模棱两可含糊其辞,那么,学生也就由着性子自娱自乐了。

接着,姚老师要求学生针对此现象用文字进行评价。涉案的孩子写400字的自我反思以及100字的观点评述,未涉案的孩子写100字的旁观者言。这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做法。文字反思实际上就是一种冷梳理,是一种心灵上的自我叩问,是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这也为后面的做法做了有效的铺垫。

最后,姚老师针对孩子们的反馈,给男女生分别上了一堂青春期教育课。这个做法值得提倡。小学阶段的孩子,即便是进入了青春期,也只是在青春前期,因此,男女生分开讲是比较正确的做法。姚老师做事非常用心,因为自己是男老师,怕小女生尴尬,他请出了跟他搭班并且有多年班主任经验的女老师跟女生做私密的交流。对于男孩子的教育,姚老师充分利用他男老师的身份,与男孩在操场上围圈而坐,开诚布公地跟男孩交流了关于性的话题。

现在话说回来,小学生说脏话的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呢?除了姚老师的做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做法呢?

首先说,小学生,尤其是处于青春前期的小学生,明面上是说脏话,实际上是好奇的性心理在作祟。身体上有一些隐约的莫名其妙的反应,心理上却又不懂这是为何,身心的矛盾冲突就出来了。通过肮脏的语言缓减这种矛盾是很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通常做法。再加上网络、影视的负面影响,孩子的好奇心又得不到满足,于是就通过谈论性器官的话题来达到心理的满足。

其次是模仿。有些孩子其实并不懂得说脏话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都不懂得脏话的内在意思。完全就是看着别人说得热络,鹦鹉学舌,自动模仿而已。模仿得久了,说惯了,一下子改不掉了。

再次是受生活环境的不良影响。有些孩子从小生活的社区,有许多爱说脏话的人流动,还有些孩子的父母说话也不忌口,耳濡目染之下,养成了脏话连篇的习惯。

当然,还有一种纯粹就是扮酷、炫耀,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这一类孩子的青春期发育未必就很明显,但他们的价值观存在偏差,审美能力不足,缺乏基本的是非判断,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还有一部分学生纯粹就是小屁孩,啥也不懂,为了稳固自己的朋友圈,讨好自己的小伙伴,盲目从众而已。

也有一些孩子认为说脏话可以宣泄情绪,缓减压力。感觉豪气地说几句脏话,有当老大的感觉,整个人很爽,压力也就减小了。

那么,究竟怎么做,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或者遏制学生说脏话的行为呢?

完全遏制很难做到,但减少说脏话的行为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姚老师的做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经验不够丰富的老师遇到此种情况可以复制姚老师的做法,效果一定很好。

如果是我带班呢,我会遇到这样的事吗?偶尔听到某个学生爆粗口是有的,但大面积地拿性器官说脏话的,我真还没遇到过。那我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当然得防患于未然。

我的班级制度里面就有一条:任何同学,也包括每个老师,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不得以任何理由爆粗骂人,违者,必严惩!

事情还没出来之前,我就要把我的立场、态度表达出来。班主任的立场和态度就是引导班级舆论方向的标杆。

真出现了这种事,我跟姚老师的工作思路基本接近。区别只在于完成了男女生的青春期教育课之后,我还会做一件事,那就是我会公开地、坦然地、真诚地与男孩女孩一起讨论如何从语言上保护咱们的性器官(其他的保护方式另有男女分开的课程)。

首先,我告诉孩子们,每个人都有性器官,这个性器官就跟我们的眼睛、耳朵、嘴巴、鼻子一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区别只在于,性器官的位置比较隐蔽而已。不管是谁,都不愿意别人抠自己的眼睛,割自己的耳朵,撕自己的嘴巴,挖自己的鼻子,也不会轻易指着人家的眼睛、耳朵、嘴巴、鼻子诅咒。

所以,我希望每个人,都要像保护自己头上的各种器官一样保护好自己的性器官,当然,也包括其他同学的性器官,以及自己爸妈的性器官。这个保护,除了避免直接的伤害,也要避免语言的伤害。

其次,我还会坦诚地跟孩子们讲,性器官是每个生命的起源地,我们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全靠这个器官的功能。我们怎么可以把自己生命的起源地拿来挂在口头上咒骂呢?我们应该感到敬畏啊!

自打有人类开始,就有一种生殖崇拜的文化。所谓生殖崇拜,就是对生物界繁殖能力的一种赞美和向往。主要部位包括:生殖器、、臀部。生殖崇拜是对生殖的尊崇和敬仰。

生殖崇拜并非中国有之,世界各国都有类似的文化,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对于生殖崇拜,古埃及还有一段十分动人的传说:埃及的太阳神奥赛烈司降临地上,被弟弟泰丰用诡计骗入柜中投入了尼罗河。奥赛烈司的妻子月神埃西知道后十分悲哀,到处寻觅丈夫的尸体,最后在比布洛斯发现了,就把尸体搬到森林中藏起来。不料又被泰丰找到,他把尸体切成14片丢散于各地,埃西不屈不挠地到处寻找,历尽艰苦找到了13片,只有那第14片,即奥赛烈司的没有找到,因为它被投入河中,被鱼吃了。于是埃西制造了丈夫的模型,郑重地祭祀着。这就是古埃及人崇拜男性生殖器的来历。

一个孕育生命的器官,一个让人类繁衍传承的器官,却被大家说得污秽不堪,究竟是为什么?那就是对生命缺乏基本的敬畏!

老师在讲这些话题的时候,态度一定要真诚,语言要坚定,逻辑要分明,要给孩子“这是科学”的感觉!

对于那种价值观有偏差,纯属说着玩或者玩人的孩子,这个课题未必能解决问题。因此,对于这类孩子,还需要从价值观上进行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