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十篇

时间:2023-03-20 01:37:59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篇1

关键词:《舌尖上的中国》;功能目的论;对外宣传;菜名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5-0198-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2.050

1 . 引言

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将“语言功能、语篇类型和翻译策略相联系,认为理想的翻译应该在概念性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方面与原文对等,并把这样的翻译称为综合际翻译(integral communicative performance)。然而在实践中,她又意识到等值不仅不可能实现,而且有时并非是人们所期望的,因此应该优先考虑译本的功能特性而不是对等原则”(谢天振,1999:135-136)。“从语篇类型上看,菜肴名称翻译属‘信息+鼓动类’语篇”(陈小慰,2006:209)。《舌尖上的中国》节目中的菜肴的名称构成主要有两种:普通组合型和文化型。“普通组合型的菜名即‘写实型’菜名,直接把烹饪要素进行组合而成,即根据菜肴的主辅原料、烹饪方法、调料、刀法、口味等写实命名;而文化型的菜名则富含文化背景”(陈小慰,2006:209)。“普通组合型名称的原料和烹饪方法一目了然,然而文化型名称却很含蓄、隐晦,看其名称,却不知所指。中菜命名常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并富含文化背景”(刘萍,2003:19)。有以形象比喻来命名的,如在《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中提到的“红烧珍珠鲍鱼”、“金丝虾球”、“红烧狮子头”等,也有以姓氏、人名命名的如“麻婆豆腐”,还有以地名命名的如“无锡酱排骨”、“西湖醋鱼”、“绍兴醉鸡”等。因此基于该纪录片中菜肴名称的这两种不同类型和特点,可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提出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即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谢天振,2008:136)。“中式菜名翻译的预期目的和功能是让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在品尝中国佳肴的同时,了解这些佳肴的用料、做法及特别之处,并按照他们的接受习惯,让译名起到令其开胃爱吃,同时对中国饮食文化产生兴趣的目的”(陈小慰,2006:209)。

2 .《舌尖上的中国》菜肴英译的主要方法

2 . 1 直译

直译主要适用于对普通组合型即写实型菜肴名称的翻译,具体方法为直接译出其组合元素,以主要原料为中心词,其他组合元素如烹饪方法、调料、口味、刀法为修饰成分。修饰成分以过去分词或介词短语的形式出现,口味和调料常以介词短语的形式出现,翻译菜名的常用介词有with和in,对同时使用几种原料的,可在主要原料和辅助原料间加with或and连接,烹调方法和刀法常以过去分词的形式出现。如:

碳烤松茸(烹饪法+原料):G r i l l e d Matsutake,黄豆酸笋小黄鱼(烹饪法+原料):Deep-fried little yellow croakers fried with soybean and pickled bamboo shoots,螺蛳粉(主要原料+辅助原料+调料):Rice flour and garnish in snail soup sauce,莲藕炖排骨(烹饪法+主要原料+辅助原料):Stewed spareribs and lotus root,酸辣藕丁(口味+刀法+原料):Sour and hot diced lotus root,藕夹:Deep-fried sliced lotus root with meet stuffing(藕夹做法是将夹有肉馅的切片莲藕挂上面糊炸至金黄,所以在翻译该菜名时要把菜的原料都提供出来。),香煎马鲛鱼(烹饪法+原料):Fried Spanish mackerel,干炒牛河(烹饪法+原料):Rice-flour noodles with stir-fried beef(干炒牛河是广东地区的一道主食,其中的牛河指的是牛肉和河粉。), 梭子蟹(烹饪法+主要原料+刀法+辅佐原料):Sauteed portunid with cubed rice cakes,焖面(烹饪法+主要原料+辅佐原料):Braised noodles with pork and kidney beans

2 . 2 释义

文化型的中式菜名富含丰富的文化背景。“文化型的菜名是中式菜肴的特色,其目的在于使其叫起来既吉利动听,又富有传统色彩和浪漫色彩,增进食欲,吃出雅趣”(陈小慰,2006:209)。“中式菜肴名称讲究‘雅’。许多原料做成菜以后,便以行话、隐语出现,这时只需用意译法将其涉及的原料和烹饪法介绍给客人”(刘萍,2003: 19)。“对一些文字浓缩、带简称的菜名,为保证译文的信息性和可读性,也可做释义处理”(陈小慰,2006:216)。释义的方式主要包括对主要原料的具体化和调料以及做法的明晰化。

鱼头炮饼(主要原料+烹饪法+辅助原料):Fish head soup and baked pancake of Chinese style

此处的“炮”饼乃为烙饼,炮(bāo)意为用锅或铛在旺火上炒(吴光华,2009:47),烙饼的烙意为用锅或铛加热面食使熟(ibid.,2009:991),炮和烙两动词意思极为接近所以炮饼(烹饪法+原料)译为烙饼,A baked pancake of Chinese style。之所以加上Chinese style二词是因为A pancake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means“a thin flat round cake made from a mixture of flour, eggs and milk that is fried on both sides.”(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2004:1243)。而烙饼中文意为“烙成的饼(饼内一般加油盐)”(现代汉语词典,2002: 761)。由此可见,中国的烙饼在做法和原料上与西方的pancake存在一定的差异,故而加上Chinese style二词。

垮炖杂鱼(烹饪法+主要原料+辅助原料+调料):Stewed fish of various kinds in thick soybean sauce of Chinese Northeast style

垮炖杂鱼是一道东北全鱼宴中的名菜,由大头鱼与其他杂鱼一起炖做成。其主要调料东北大酱乃我国东北地区所特有,具有特殊风味。所以有必要通过翻译使国外客人了解这一菜肴的独特调料。此外杂鱼一词英语中本有trash fish对应,泛指除鲫鱼、翘嘴鱼白及鲤、草、青、鲢等家养鱼之外的所有小鱼,可是trash一词出现在菜单上难免会影响食客的食欲,所以将其意译为 fish of various kinds。

诺邓火腿:Salted ham of Northwest Yunnan style

诺邓村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由该村特制的锅底盐腌制的火腿畅销海内外,但真正知道诺邓村的外国客人并不多,“不容易在他们心中唤起对相关地名的联想”(陈小慰,2006:217)。所以将诺邓火腿所代表的云南东北地方风味译出。

腌笃鲜:Pickled pork simmered with

bamboo shoots

腌笃鲜属江浙菜,实际就是将咸猪肉和冬笋翻炒后加入高汤慢炖,许多中餐菜名讲究一个雅字,所以许多菜名以行话隐语出现,翻译时舍去中文菜名中的行话隐语,将其表示的原料译出即可。

黄馍馍:Steamed broom corn millet bun

黄馍馍为干旱半干旱的陕北地区的一种主食,由糜子磨粉蒸熟制成,馍是馒头方言的称法,如只按照菜名译,馍的对等为steamed bread,但馒头是由小麦加工成面粉所制成与糜子所做的黄馍馍相去甚远。故将糜子的意思译出。

豆腐脑:Jellied bean curd

豆腐脑是北京小吃中,早晚供应的品种。豆腐脑的最大特点是豆腐的细嫩,故称豆腐中的脑。如果直译成Bean curd brain则会让外国游客感到匪夷所思不知所云,所以省去脑译成Jellied bean curd。

2 . 3 语用转换

“语用转换也即套用英语中西方人熟悉的菜名,用于翻译一些相类似的中式菜名。这样不仅通俗易懂,还会令英语读者觉得熟悉亲切,产生认同感”(陈小慰,2006:217)。如:

肉夹馍:Chinese hamburger

肉夹馍是西安的主食之一,由烤制的白吉馍中间切开夹熬制的腊肉制成,可套用英语的hamburger一词,译作Chinese hamburger。

杏仁奶豆腐:Almond milk pudding

杏仁豆腐是一道老北京著名传统甜点,主要用甜杏仁磨浆后加牛奶、水煮沸,待冷冻凝结之后切块而成,因形似豆腐而得名。如果直译为Almond milk tofu会让读者质疑这道甜点的真正原料究竟是黄豆还是杏仁,借用英语中的pudding一词易让西方食客产生认同感。

2 . 4 改写

改写中式菜名是为了避免食客的误解。例如:臭鳜鱼。臭鳜鱼是一道安徽徽州名菜,初次见到或是听闻这道菜的人会因为鳜鱼发出似臭非臭的气味而不敢下筷。但这正是这道菜的独有风味所在,食客品尝之后便会发现其味道无比鲜美。“对于津津有味地咀嚼过的人来讲,是一种错位的美感”(陈小慰,2006:222)。正如纪录片中所讲到的,有一种腐败也是美味。如果将这道菜译为smelly或者是stinky mandarin fish势必会大倒食客胃口,认为这是发臭的鱼,所以比较妥当的译法是将其改写成pleasantly pungent braised pickled mandarin fish。“这样既可突出其气味强烈的特点,又不致引起误解”(陈小慰,2006:222)。

参考文献

陈小慰. 新编实用翻译教程[ M ] . 经济科学出版社,2 0 0 6 .

黄海翔. 中餐菜单英译浅谈[ J ] . 中国科技翻译,1 9 9 9 ( 1 ) .

刘萍. 中式菜肴名称的口译[ J ] . 中国科技翻译,2 0 0 3 ( 3 ) .

商务印书馆.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M ] . 牛津大学出版社,2 0 0 4 .

吴光华. 汉英大词典[ M ] . 上海译文出版社,2 0 0 9 .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篇2

1.解释实词;2.比较虚词用法;3.翻译句子;4.概括托物言志所托事物的特征;5.体会作者所言之志;6.提取议论文的中心论点;7.品析论证方法;8.分析论证思路。

[新题演练]

一、《爱莲说》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3)不蔓不枝 (4)香远益清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宜乎众矣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属予作文以记之 B.濯清涟而不妖 妇拍而呜之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见贤思齐焉 D.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答该类试题要注意对关键词的准确翻译。如“谓”“同”等。另外。要注意把省略部分补充完整,让句式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如对“莲之爱”的翻译。)

4.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填写下面表格。

(答这类题时。若题目没有明确要求,就既可以用选文中语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5.《爱莲说》中作者周敦颐对莲的风度和气节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绘,其中寄寓了作者对“君子”理想人格的哪些追求?请结合文章简析。(答出两条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对托物言志作品中所写之物内在意蕴的理解情况。作者在文中处处以莲自喻。学生应联系莲的特点进行拓展联想。答题时要注意结合文中的语句进行分析。不能笼统作答。)

6.文章结尾“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意味深长,请进行品读。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所含思想情感的体悟能力。答题时除了要关注文章内容。还要关注相关语句中的虚词、特殊句式等。)

二、《马说》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龙嘘①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②,薄日月,伏③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④下土,汩⑤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口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⑥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易》日:“云从龙。”既日龙,云从之矣。

(选自韩愈《龙说》)

[注]①嘘:喷吐。龙吹气成云是古代的一种传说。②玄间:苍穹,太空。③伏:遮蔽。④水:下雨。⑤汩:淹没。⑥信:确实,的确。

1.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 )

A.安求其能千里也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其真无马邪 D.无以神其灵矣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故虽有名马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一食或尽粟一石 (4)食之不能尽其材

(5)云固弗灵于龙也 (6)薄日月,伏光景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常见虚词往往是断句的标志,比如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夫”,句末语气词“也”“矣”“哉”“乎”“焉”“耳”,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乃”“苟”“是故”“于是”“然而”等。)

4.对文中“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

B.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灵异所能达到的了。

C.如同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

D.如同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灵异所能达到的了。

5.文中“口”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

A.则 B.然 C.故 D.盖

(理解议论类的文章。难点在于理解文章的思路。阅读文段。了解大意是解题的关键。该题中,四个字均可作为连词用,“则”表示承接关系,“然”表示转折关系。“故”表示因果关系,“盖”表示推测。本题同时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6.《马说》和《龙说》均选自韩愈的《杂说》,都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请根据你的理解,填写下面表格。

7.作者借《马说》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需要联系文意,结合文章创作背景、作者生活背景等进行答题。)

三、《出师表》(节选)阅读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t、允之任也。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由是感激 问今是何世 B.受任于败军之际 相与步于中庭

C.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尔辈不能究物理 D.以伤先帝之明

忽啼求之

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的是( )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悉以咨之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躬耕于南阳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恐托付不效

(5)故五月渡泸 (6)至于斟酌损苹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5.选文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6.简析选文内容在整篇《出师表》中的作用。

(理解选文的作用要将其放在全文当中去考虑,明晰《出师表》作为“表”的文本特征。进而体会诸葛亮写作《出师表》的用意。)

7.明代思想家李贽曾评说诸葛亮:“诸葛一生唯谨慎。”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发现。

(本题要求基于文章。从诸葛亮写作者的身份这一角度出发,进一步深入体会选文的内容。从其他方面作答也可。)

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七里之郭 (2)兵革非不坚利也

(3)委而去之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5)亲戚畔之 (6)天下顺之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夫环而攻之 今夫不受之天 B.以天下之所顺 能以径寸之木

C.寡助之至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委而去之 黔娄之妻有言

3.下列加点词在语境中词性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兵革非不坚利也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环而攻之而不胜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亲戚畔之 B.三里之城 C.池非不深也 D.故君子有不战

5.这篇文章的篇首两句,孟子提出__、__、__这三个概念,并将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接着,孟子选取__的例子进行阐释,论证了“__,___”这一观点。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阐发,将论说内容上升推及__,从而全面体现孟子__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

6.说说你对文章中“道”的理解。

(能够结合文章对“道”的内涵进行分析即可,这里的“道”与道家的“道”有一定区别。)

7.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试举一例进行分析。

(基本思路是:先指出语言的某种特点,再举出文中的例子。分析例子的表达效果。)

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按要求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划分两处)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形式,并解释。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必先苦其心志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行拂乱其所为 (2)百里奚举于市

(3)曾益其所不能 (4)人恒过然后能改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一老河兵闻之 B.空乏其身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而旗尾略不沾湿 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问今是何世

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6.请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此类题的难点在于对文章论证思路的梳理。涉及文章的论证层次及前后层次间的逻辑关系。)

六、《鱼我所欲也》(节选)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按要求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均划分一处)

(1)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所欲有甚于生者

(3)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亦我所欲也 (2)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故患有所不辟也 (4)凡可以辟患者

(5)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6)贤者能勿丧耳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喻论证这一论证方法的理解情况。)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篇3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简爱》,文化再现

 

翻译行为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活动之一,在这个过程中,译者无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开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肯定,译者主体性的地位也得以确立。90年代之后,在翻译实践领域加强文化意识,在理论层面树立文化观念,成了翻译学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转折点。本文以黄源深的中译本《简爱》(1994)中以汉语成语为主再现原语的语言特点,来分析译者在翻译中的主体性作用,拟对译者在翻译中起到的主观能动作用进行探索。

1、译介小说的作用

小说是人类文学领域最受大众喜爱的文学题材之一,它具有语言的丰富性,情节的生动性、角色的独特性等特点,并以进步的内容来影响读者,让其接受新的思想和世界观。论文写作,《简爱》。。它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通过大量形象化的语言在读者心中塑造生动的文学形象,用文字传达思想感情(张春柏,2003)。读者能从译作中能获得新的世界、新的文化,感知作者的思想,并在作者安排的异域情节中领悟到新的事物。

梁启超是第一个主张翻译小说的人,他认为“小说为国民之魂”。他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指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 所以小说能够起到感人移情的作用,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正因为这样,小说成为最方便,最有效的宣传教育武器。(见孟昭毅:2005:45)

2、译者在译文中的作用,译者的主体性

小说翻译是译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质。由于小说的特有特征和其风格的多样性,在转换过程中具有多面性,为了和原语保持一致,在向目的语转换的过程中,不同的译者使用语言的特点不同。

翻译从来就不是一项纯语言活动,而普通意义上翻译的对象是意义、信息、思想和文化的传递。译者充当的正是这种传递信息、思想和文化的使者。作为翻译的主体---译者,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以译入语再现目的语的文化,实际上是对原文在译入语语言中的再现,一种再创作。

《简爱》的作者夏洛特.勃朗蒂,以其创作小说的简朴风格而著名,她首先引入了第一人称的独特写作方法,创造了一个有自尊、自信的穷人家的姑娘。并且因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女主人公相似的爱情观-----爱是基于心灵上的平等博得人们的钟情。读者因她的坚毅、对爱的态度、社会地位悬殊却敢以平等的方式追求自己的爱情的精神而喜欢她。因此,自1935年译入中国约有40余种版本,在不同时期,各种版本受到读者的欢迎。究其原因,是因为每位译者都有自己独到的译法和适当的翻译语言,再现了不同时期读者的需求。

3.简爱中译入语文化的再现

不同的作者,在语言和风格方面不同,在将小说译成目的语的时候,为了显示原文的风格,译者通过不同的译法使译文具有独特性,使得原语在目的语的读者中获得其价值。

张友松在〈〈文学翻译漫谈〉〉中表明了自己的见解:“文学翻译是一种再创造,文学翻译工作者的地位应等同于作家,因为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字转移,而是心灵、情感的活动,是艺术的再创造”(见孟昭毅:2005:368)。英语和汉语各有其语言特点,语言的文化环境不同。当两种语言进行转换时,形式上的变化非常大,为了保留原文的内容,作者在译入语中根据自己对原文本的理解,用自己的风格和语言特色再现原文本。

在《简爱》的翻译中,为了使原文简炼的语句在汉语中能找到相对应的方法,与原文精炼的语句取得对等,黄源深在译文中采用了成语和四字词的方法来表现原文的内容。在翻译的策略上采取了归化的方法,用自己的审美和创作意识,给中国读者用自己的语言讲了一个“外国的故事”。

归化的翻译方法是由韦努蒂提出的,为了给读者减少异域文化的陌生性,常使用的翻译策略。因为它是一语化的译法,也是读者在异域作品中感知自己的文化的方法(韦努蒂Venuti , 1995:19-20)。

汉语里丰富的四字成语,以具体的形象明理言志,表达形象贴切,给人以短小精悍的感觉,其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论文写作,《简爱》。。下面是用成语表达译文的特别例子,清楚的证明了文化转换过程中译者使用语言的特征。

(1)''Dear! Dear!What a fury to fly at Master John!'' ''Did ever anybody see such a pictureof passion!’’? (p5)

‘哎呀!哎呀!那么大的气出在约翰少爷身上!谁见过那么火冒三丈的!(p8)

(2) In her turn, HelenBurns asked me to explain; and I proceeded forthwith to pour out, in my ownway, the tale of my sufferings and resentments. (p54)

这回轮到海伦.彭斯要求我解释明白了。我便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一五一十地向她诉说了自己的痛苦和愤懑。论文写作,《简爱》。。(P61)

(3) They were not bound toregard with affection a thing that could not sympathize with one amongst them;a heterogeneous thing, opposed to them in temperament, in capacity, inpropensities; a useless thing, incapable of serving their interest, or addingto their pleasure; (p10)

他们没有必要热情对待一个与自己合不来的家伙,一个无论是个性,身份,还是嗜好都同它们泾渭分明的异己;(p13)

(4) she took her hand frommy arm, and gazed at me as if she really did not know whether I were child orfiend. I was in for it. (p23)

她从我的胳膊中抽回手,死死盯着我,仿佛真的弄不明白我究竟是个孩童还是个魔鬼。这时,我骑虎难下了,(p22)

(5) ''Ten years.'' ‘‘Somuch?'' was the doubtful answer. (P27)

“十岁。”“这么大了?”他满腹狐疑地问道。(P32)

(6) The meal over, prayerswere read by Miss Miller, and the classes filed off, two and two, upstairs.(P40)

吃完饭,米勒小姐念了祷告,各班鱼贯而出,成双成对走上楼梯。论文写作,《简爱》。。论文写作,《简爱》。。(P46)

(7)and as all was quiet, thesubject of their lessons could be heard. (p48)

四周鸦雀无声,所以听得见她们功课的内容。(P48)

(8) Defend yourselfto me as well as you can. Say whatever your memory suggests as true; but addnothing and exaggerate nothing. (P67)

“那你在我面前尽力为自己辨护吧,凡是你记得的事实你都说,可别添油加醋,夸大其词。” (p76)

(9)A fresh wrong did thesewords inflict: the worse, because they touched on the truth. (P 411)

这些话好似雪上加霜,还因为触及事实而更加伤人。(P476)

(10) ''I will fetch you acandle, sir; and, in Heaven’s name, get up'' (p146)

“我去给你拿枝蜡烛,先生。皇天在上,快起来吧。” (p170)

在以上例子中,成语是典型的中国文化,这些文化信息主要源自于自然环境,地理知识和生活经验。例如:“满腹狐疑, 骑虎难下,鱼贯而出, 鸦雀无声”都是从特殊的,或者说是从自然环境中得来的,形容小说中人物当时的心情和情形,因为虎和狐都是中国北方的动物; 如:“泾渭分明” 与地理知识相关”,表明了极端的差别;“雪上加霜”则是北方的自然现象,表现了其程度之深及严重性,将“the worse”比原英语句子含义更形象的表达出来; “一五一十” 和“火冒三丈”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个成语,非常仔细,很形象的转换出了“pour out”和“a picture of passion”的意义;皇帝是中国最高统治者至高无尚的称呼,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在译英文时将“in Heaven’s name”译成“皇天在上”,紧紧与中国文化相关,因为西方人信仰基督教,常说“上帝”。

以上例子是以成语再现文化的方式,这些表达使得句子更形象的表现了汉语语言的美,让读者更亲切的接受异国小说内容。译者的这种表达使句子更有节奏,形象化的表明了女主人公的爱憎情感,再造原小说故事蕴含的美感。

一部文学名著,对于改造人们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一定的影响,甚至于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是人们汲取心灵上和艺术上的修养的无穷尽的源泉。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将自己的认识和翻译方法融合于其中。译者是文化传播者、文学再创作者和协调者,在译文文文本中起着主观能动的作用。中国读者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实质是中国翻译家翻译的外国文学。论文写作,《简爱》。。在译介的过程中,由于作者的能动性及选择的翻译策略,使它既有异域文化的本质特征又带有译者明显的本土文化的特征。

参考文献:

[1]CharlotteBronte,(2004)JaneEyre[M],珠海:珠海出版社。

[2]MarkShuttleworth&MoiraCowie,(1997),DictionaryofTranslationStudiesSTfJEROME,UKpublishing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p19,20.

[3].黄源深,《简爱》(译)[M],译林出版社。1994,

[4].孟昭毅、李载道,《中国翻译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5,369。

[5]张春柏,英汉翻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69。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篇4

[关键词]中式菜肴名称 菜谱翻译 刀工 烹饪方法 跨文化交际知识

一、引言

中国人历来对食文化偏爱有佳。“People regard food as their prime want, and food safety is a top priority.”随着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可以品尝到色香味俱全的中国食物。但很多老外对星级酒店提供的菜谱英译大为吃惊。如笔者在《北京晨报》看到的一个有关菜肴翻译的消息:“口水鸡”被译为“流着口水的鸡”;而“童子鸡”译为了“没有过性生活的鸡”;“鱼香肉丝”被译为“鱼和肉丝”,结果老外在吃饭时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鱼在哪里。这样的蹩脚翻译只能使外国人品尝美食的欲望大打折扣。因此一份清晰明了而又不失文化韵味的菜谱不仅可以起到提升品位的作用而且也宣传了中国的文化。

二、刀工及烹调方法的英译

在中国的厨艺行业流行“七分墩,三分灶”的说法,就是说厨师的七分工夫在菜墩上,其余的三分工夫在烹调技法上,由此可见,刀工非常重要。事实也证明同样的原材料采用不同的刀工而成的形状其口感也的确不同。

1.刀工主要有以下几种。

切丁 dicing,切片slicing,切丝filleting,切碎 mincing,切菱形 diamond cutting,去骨boning,去皮scaling。

2.烹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炒 stir-frying;sauté,煎pan-frying,爆(溜)quick-frying,炸deep-frying,其中还分为干炸(dry deep-frying),软炸(soft deep-frying)和酥炸(crisp deep frying)。烧 braising ,红烧braising with soy sauce,煮 boiling ,煮还可以分为涮(to boil instantly),掸(blanch),快煮(quick boiling),煲/炖/煨/焖/卤 simmer;stewing,熏 smoking,

烘烤铁烧“烧烤” to roast指的是在明火上直接烤,如“烧烤乳猪” roast suckling pig;“烘烤” to bake是在密封的容器中烘烤,如烘面包;“铁烧” to barbecue,是放在铁架上烧烤,还有“铁板烧/炙烤” to broil,“干烧”dry braised,“叉烧” spit-roasted,“肉串签”skewer, “盐烤”salt-baked,如“盐焗鸡”salt-baked chicken。

三、菜名的命名方式及翻译方法

菜名是菜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商业功能和推销价值,可以说一个菜名背后就是一段故事。关于中式菜名有很多种分法,如写实型,写意型等。笔者倾向于简单地把它们分为普通组合型和文化型。所谓的普通组合型即是把烹饪要素组合而成,烹调要素主要包括:原料、烹饪方法、调料、刀工、口味,例如:炒鳝片:stir-fried eel slices;辣子炒肉丁:stir-fried diced pork with green pepper。文化型的名称很含蓄、隐晦,含有丰富的文化背景,有的以典故传说命名的,如:八仙过海;有的以人名来命名的,如:文山肉丁;有的运用形象比喻的,如:凤踏龙舟,二龙戏珠;也有的以地名命名的,如:西湖醋鱼,芷江鸭,北京烤鸭等。基于以上两种命名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1.直译

“菜肴名称翻译的核心内容是菜用什么原料,用什么烹调方法做出来的。”好的菜谱应当让顾客一目了然地知道菜的原料、制作方法及刀工等等。在此情况下直译是最好的办法。下面举几个例子:

(1)清蒸桂鱼:steamed mandarin fish。(2)咸牛肉:salted beef。(3)酸甜鸡: sweet and sour chicken。(4)红烧肉:braised pork with brown sauce。

2.直译+解释或增词直译

中国的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菜名讲究风雅,有时单从菜单上判断我们根本不知其为何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直译+解释的办法,即先按字面的意思译出菜名,再将其中隐藏的典故传说介绍给客人,这样可以增添谈话乐趣,传播中国的饮食文化。如:佛跳墙:the Buddhist monk jumping over the wall—ingredients used for the casserole are all delicacies of Chinese cooking: shark’s fin, sea cucumber, abalone, dried scallop, ham, chicken, duck, lamb, bamboo shoots, mushrooms and various spices. These are sealed inside the casserole and boiled for long hours, ensuring the essence of each ingredient is being extracted. Thus, besides the wonderful taste, the casserole also has high nutritive values. The meaning of the dish is that, it is so delicious that the Buddhist monk can not help to jump over the wall and have a taste.

夫妻肺片:Husband and wife lung slices—it got its name from the customers of a small restaurant run by a couple

3.意译

中国饮食文化的菜谱追求“三美”即“形美、音美、意美”,有较深的文化内涵,有时便以行话或隐语出现,这时我们可用意译法将原料介绍给客人。如:

(1)芙蓉鸡片:fried chicken slices with egg-white,“芙蓉”即指蛋白“egg-white”。

(2)地三鲜:fried potatoes with green pepper and Chinese eggplant。

(3)牡丹蔬菜:fried mushrooms and bamboo shoots in a peony shape。

4.转译

严格来说,转译法应该属于意译的一种,吴伟雄在其《中式菜谱英译浅谈》中提到了菜谱上某些原料的“转译”问题,如:“凤凰粟米羹”中“凤凰”就不能译为长生鸟的“凤凰”(phoenix)了,“凤”者“鸡”也,“凰”与“鸡黄”的“黄”同音,有经验的翻译是会将“凤凰”转译为“鸡蛋”再译为“egg”。再如:

(1)金华玉树鸡:sliced chicken and ham with greens ,“金华”为地名,浙江金华以产火腿而闻名,“玉树”为“青菜”。

(2)龙虎斗:又名龙虎凤大烩,thick soup of snake, wild cat and chicken。

四、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培养

菜谱的英译工作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工作,因此我们要考虑到文化差异、宗教差异、道德观念及忌讳等诸多问题。如“龙虎斗”中“龙”的形象,我们常说“我们是龙的传人”,而在外国人眼中龙是可怕、邪恶的动物;而“虎”应该受到人们的保护而不应该成为餐桌美食。另外,在有的地区对数字有一定的忌讳,如“四”同“死”谐音,“三”含有巫术的意思,因此我们在译“地三鲜”、“四喜丸子”等菜谱名称时要注意避开“三”和“四”。

参考文献:

[1]朱歧新.中国名胜[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2]陆志宝.导游英语[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篇5

一、翻译美学理论

中华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翻译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古典诗词不仅是中化文学中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语言的不同,翻译便成了这种文化交流的最大障碍。

作为一门从美学角度研究翻译的学科,翻译美学与处于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每个人密切相关。朱光潜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翻译美学”这个术语,并且认为“翻译绕不开美学”。中国的传统翻译理论也都闪现着美学的光芒。清末马建忠提出的“善译论”强调翻译要确知原文“意旨之所在。而又摹写其神情,仿佛其语气,然后心悟神解,振笔而书,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而止,而曾无毫发出入于其间,夫而后能使阅者所得之益,与观原文无异” 。马建忠的“善译论”是一种基于真、善、美的翻译审美描写。严复在其译作《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了“译事三难信达雅”论。“三难”之说的特点在“雅”,“雅”显然属于美学范畴。严复所崇尚的“古雅”,完全是基于对当时审美接受论的考虑。除此之外,还有傅雷的“神似重于形似论”,这里的“神”指神韵、精神,是一种超出外在的精神气质。综上所述,对于中国翻译学而言,美学模式可以说是翻译学的最重要的模式,因为美学模式能最充分地反映汉语的本质特点和中华文化的本质特点。

二、古诗词之美

(一)语言美

从语言美学视角来看,汉字不仅仅是一种书写符号,更是承载着意义的艺术符号,富含美的意味和情趣。中国古诗是语言最精炼、内涵最丰富的一种文学形式,积淀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在翻译美学看来,语言美是存在于语言中的一个审美信息结构,不仅可以意会而且可以言传。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对其进行解剖、分析,再逐步加以完善。从最基层看,语言美产生于优化的词语搭配。例如中国诗话史上的著名例子“春风又绿江南岸”,诗人王安石对“绿”、“到”、“过”、“满” 等字进行了仔细揣摩推敲,说明了他对用词的考究。细细地品读这首诗,我们就能悟出“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盖了“满”、“到”、“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绿杨烟外晓寒轻”两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称赞说:“著一‘闹’字,境界全出。”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里的句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其中“击”字用得好,有出击、撞击、冲击、搏击等义,很有力度,写出了雄鹰搏击蓝天的气势,要是换作“飞”或“翔”,就索然无味了。“翔”字也用得好,这里用了“移词”格(本来用于甲事物的词,临时移用于乙事物),把本来用于形容鸟儿的“翔”,用来描写鱼。“鱼翔浅底,给读者展现出一幅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像小鸟在空中滑翔的画面。

(二)音韵美

语言中的韵具有音乐美和气质美两个方面。中国的诗论、文论历来都很重视韵。明代的文论家陆明雍在《诗镜总论》中说:“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运,无韵则局。”由此可见韵对汉语的重要性,它关系到语言的活力、品位、力量和效果。汉语的音美除了体现在高低、韵律、节奏上,还体现在声调上,汉语最富特色的是四声声调。中国的古典韵律诗就是以声调的平仄搭配组合为特色的,以近体诗七律为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乱花溅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杨柳阴里白沙堤。”这样悦耳的格律被誉为“流转如歌”,一点也不夸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首词用七对叠音开篇,其中五对属于低调齿龈音,齿音可以产生一种凄清、凄厉、凄惨的心理和情感效应,“戚戚”更具有一种入声低回调,与“哭泣”、“哽咽”谐音。强化的视听感性同时依托着诗人凄苦的情思意境,打造出了诗人失魂落魄的意象,令人万分怜惜。

(三)意象美

诗歌创作中的意象是中国诗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是构成传统诗词的基本元素。朱光潜称:“每个诗的境界都必须有‘情趣’(feeling)和‘意象’(image)两个要素。‘情趣’简称‘情’,‘意象’简称‘景’。”对于中国诗歌,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而言,意象就是诗歌的灵魂。比如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描绘出秋日将晚时山间的景色,山雨初霁,万物一新,皓月当空,犹如世外桃源一般。诗人置身其中,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情景交融,以景传情。全诗无一字直言情,然而又显得字字言情。这种主客统一的鲜明而又朦胧的境界,产生了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意象。还有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首诗含蓄隽永的境界美,从情景交融的意象中渗透出来。

三、 如何译出古诗词之美

形神兼似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诗歌的翻译应当遵循以诗译诗的原则,“兼顾内容与形式,做到形神兼似”,“最大限度地迁移或再现原诗的形式美、音韵美、节奏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风格美”。但是译诗难,译古诗更难。在做不到形神兼似的前提下,就要力求传神,力求保持原诗词的意义和意境翻译。只要译出了神韵意境也就译出了诗。

(一)分析原诗词的风格特点

中国古诗词从《诗经》到乐府再到唐诗宋词,形式与风格多种多样,主旨丰富多彩。以唐诗为例,常见的主旨有歌颂祖国山河、抒发个人抱负、抨击社会现实等。不同的主旨就会有不同的风格,所用的意象及表达的意境也是不同的。以唐诗《春晓》为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首先来看这首诗的主旨,在一个春日的清晨,诗人通过捕捉一些诸如鸟啼、春雨、落花等春日典型的形象,来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春光易逝的伤感之情。整首诗清丽婉转、节奏明快。前两句表达了喜春之情,后两句表达了惜春之忧。我们来看这首诗的译文:“This spring morning in bed I’m lying, Not awake till I hear birds crying. After one night of wind and showers, How many are the fallen flowers!”该译文很好的体现了原诗的音韵和节奏,“lying, crying”、“showers, flowers”均为重音在前的双音节词,整首诗的节奏基本为“扬抑―扬抑―扬抑―扬抑”,循环往复,轻重音有规律的相互交替,听起来如行云流水般优美悦耳,具有很鲜明的节奏感。整个译文的风格和原诗的风格很契合。

(二)分析原诗词中修辞手法的应用

中国古诗词中有大量修辞手法的使用,只要译者能够准确把握作者在原诗词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如何实现情景交融下的物化和人化,就能成功将原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所达到的效果再现于译文中。例如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中就有大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她对拟人手法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把对人的情感移用到物身上,活化了物,给人一种颇富人情味的印象。我们来看李清照词《蝶恋花》的上阕:“暖风晴雨初破冻,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在这首词中,作者“用美人的脸颊来比红梅,形象更加生动,又用美人的媚眼来比含苞欲放的柳枝吐出的嫩芽”,使早春那种春风乍起、万物复苏的景象跃然纸上,我们仿佛看到柳树抽出了嫩芽,梅花竞相开放,细长的柳叶似少女妩媚多情的眼睛,而娇嫩的梅花犹如少女的香腮。来看王椒升的译文:“Willow sprouts like a girl’s eyes, Plum blossoms rosy-cheeked: Already one feels the heart of spring stirring.”译文中使用了“like” 这一明喻的标志词,将柳枝像媚眼,红梅像脸颊分开翻译,并且贴切使用了“rosy”一词,既说少女脸颊的粉嫩又说梅花的颜色,栩栩如生地传达了原文的意境美。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篇6

关键词: 文化词语; 文化内涵; 民族色彩; 超额翻译; 欠额翻译

根据辞海的解释,从广义来说,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 指社会的意识形态, 以及与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 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长期以来, 文化被认为是无处不在, 无所不包的人类知识和行为的总体。在不同的生态或自然环境下, 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 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同时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语是语言最基本的要素, 文化的差异必然会反映在语言上, 并导致词语文化内涵的不同。一个民族的文化词语是这个民族精神的外在体现。不同民族,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 必定会遇到两种文化的冲突, 由此也就会产生一些语际翻译的变通方法来解决这种冲突。本文试就文化词语及其翻译现象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文化词语(cultural- bound words)

文化词语在其本族语中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或民族色彩, 蕴含着其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并在其本族语中被广泛使用。这类词语在英汉语言中都存在。

1、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即指不同民族对相同的所指内容赋予的不同文化内涵或文化意义。这类词语通常既出现在源语

(the source language) 中, 也存在于目的语(the target language) 中, 但它们的文化内涵或此有彼无, 或部分重叠, 或截然不同。如: 提到松、竹、梅, 便会使汉族人联想到 岁寒三友, 具有 不畏严寒的伴随意义。汉族人常用它们来以物喻人, 以物抒怀。如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常爱凌寒竹, 坚贞可喻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等。而英语中的pine, bamboo, plum 却不会使说英语的人产生任何联想。英语中的daffodil 是春天、欢乐的象征。英国著名诗人Wordsworth 曾用一首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描写daffodil 以反映诗人当时愉悦的心情, 而汉语中的 黄水仙花也仅仅是一种花而已。Owl(猫头鹰) 在汉语、英语文化中都有不吉利的联想意义, 而它在英语中又常常有聪明的象征意义。龙在英语文化中汉语文化中都存在。在汉语文化中, 龙是最具代表意义的, 它代表帝王, 是高贵、神圣、吉祥的象征。与龙的相关词语, 也明显具有至尊至上的正面意义, 诸如: 龙颜 真龙天子 龙子龙孙 望子成龙等等。而在英语文化中, 龙则是古代硕大、凶残的古怪野兽, 不仅无端吞食人类和动物, 而且制造水火灾害, 危及人类生存, 因而是邪恶的象征。同样, 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 中英两国人对于 西风 和 west wind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情感。

在英国,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 正是春天来临, 万物复苏的季节, 而在中国, 西风意味着 寒冷 凄凉, 西风吹来时, 正是深秋或隆冬。因此, 英国著名诗人雪莱在 西风颂 Ode to West Wind一诗中对west wind 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而在汉语中, 5天净沙秋思6的作者马致远的描述则是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西风带来的则是凄凉、萧瑟的景象。

2、富有民族色彩的文化词语(words with ethnical flavour) , 即指不同的民族由于民俗、地域、价值和宗教观念等方面的长期影响, 在语言上形成自己独有的表达形式, 并赋予其独特的文化意义。这类词汇往往在一种文化中存在, 在另一种文化中并不存在。如汉语文化中的 气功、饺子、太极拳、炕, 农历的节气, 中医的 阴、阳、寒、热,英语文化中的hippie, punk, bingo, party, boatel, motel 等等。正如一个中国人向他同住一室的朋友们解释他不去游泳的原因时所说的: 游泳池里人太多, 水太脏, 早该换了。简直像芝麻酱煮饺子。那外国人既没有吃过芝麻酱, 也没有见过 煮饺子, 因而他丝毫也感觉不到这个比喻的幽默所在。同样, 一个中国人如果没有见过打开的又小又扁的沙丁鱼罐头里紧紧塞满整整齐齐的几排手指头长的沙丁鱼, 也不一定能欣赏It was packed like sardines(塞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 的妙处。悠久的历史文化, 神话传说, 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等的沉淀, 都是构成各民族文化中富有民族色彩词语的原因。中国人常常会脱口而出, 诸如 跑龙套, 周瑜打黄盖, 姜太公钓鱼, 班门弄斧, 有眼不识泰山, 情人眼里出西施, 画蛇添足, 东施效颦等等。而英美人则常说诸如Oliver branch, Achilles heel, a Pandora. s box , a Damocles sword, Trojan Horse, Noah’s ark, play one’s trump card, 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之类的词语。

二、文化词语的翻译

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如同沟通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桥梁, 由于目的语与源语间的文化冲突, 在保留源语的语义、文化内涵、民族色彩的取舍问题上, 常会使译者陷入顾此失彼的窘境。P. Newmark 说过: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来传达同样的信息, 可是那意思总是有点走样。如果说得太多, 就成为超额翻译(over - loaded translation) ; 如果说的不够, 又会成为欠额翻译(under-loaded translation) 。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也曾指出 即使最优秀的译文, 其韵味较之原文仍不免过或不及。翻译时只能尽量缩短这个距离, 过则求其勿太过, 不及则求其勿过于不及。傅雷先生所说的过与不及实际上就是超额翻译和欠额翻译, 由此可见, 语际翻译中的超额与欠额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1、超额翻译现象

超额翻译现象即语际翻译中目的语所承载的信息量大于源语信息量的现象。

例1.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 众姐妹都忙告诉黛玉道: 这是琏二嫂子。黛玉虽不曾识面,听见他母亲说过: 大舅贾赦之子贾琏, 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 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 学名收做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 以嫂呼之。(5红楼梦6第三回)

Tai-yu was at loss how to address her when her cousins came to her rescue. This is cousin Lien. s wife, they told her. Though Tai-yu had never met her, she knew from her mother that Chia Lien, the son of her first uncle Chia Sheh, had married the niece of Lady Wang, her second uncle. s wife. She had been educated like a boy and given the school- room name His- feng. Tai-yu lost no time in greeting her with a smile as cousin( 杨宪益译)

例2. Every family is said to have at least one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 衣橱藏骷髅, 家丑家家有。

汉语文化中, 千百年形成的家族内部的称谓是非常明确的,性别之分, 长幼之分, 血缘亲疏之分, 细之又细。而英语文化中的家族内部的称谓则相对含糊, 如sister 在英语中既指姐姐又指妹妹, 而cousin 一词则包括了汉语中除兄弟姐妹之外的所有同辈亲属, 还有uncle, aunt等, 它的语义涵盖范围较汉语同类词要大得多。所以将它们汉译英时, 必然会丢失原文的准确性, 造成目的语语义的含糊不清, 而汉语亲属关系表达之复杂, 使得译者又不可能将原文的种种关系都一一加注说明, 译文中势必会出现这种超额翻译现象。如例(1) 中将众姐妹译成her cousins、而将 嫂子、大舅、 二舅母等等在译文中都被作了her cousins 变通处理, 乃不得已而为。

例(2) 为一英语俗语, 如果将原句译成 每个家庭的衣裳橱里, 至少藏有一个骷髅, 那么这个句子可能只会给目的语读者一个很可怕的景象, 而对于原文想要表达的意义仍是一无所知。但运用增益的方式将其译成“衣橱藏骷髅, 家丑家家有”则既保持了原文的文化特色, 又准确地传递了原文的意思, 这种超额翻译是有益的。

2、欠额翻译现象

欠额翻译现象即语际翻译中, 目的语所承载的信息量小于源语的信息量的现象。

例3. 宝钗笑道: 我说你得陇望蜀呢, 我劝你且缓一缓(5红楼梦6第四十八回)

The more you get, the more you want! chuckled Pao-Chai. (杨宪益译)

例4. The goal-keeper is the heel of Achilles.那守门员太弱是致命的缺陷。

例(3) 中的 得陇望蜀是汉语的一个成语, 源自东汉, 光武帝刘秀下命令给岑彭: 人苦不知足, 既平陇, 复望蜀教他平定陇右(今甘肃一带) 以后领兵南下, 攻取西蜀。(5现代汉语辞典6) 。以后人们常用此成语比喻人的欲望无止尽。这里的陇、蜀是汉语中的两个地名, 而本句中若将其译成: covet Sichuan after capturing Gansu或covet the land of Shu after getting the region of lung, 那么英语读者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杨宪益先生将此成语意译出来,准确地表达了原文的内容, 但与此同时, 原文的民族的色彩也丢失了。

例(4) 中the heel of Achilles 即唯一致命的弱点。此典故出自荷马史诗5伊利亚特6。希腊英雄阿基里斯(Achilles) 出生后被他的母亲倒提着在冥河中浸过, 以便使之刀枪不入, 阿基里斯全身浸入水中, 唯独脚跟抓在母亲手里未湿, 所以脚跟成了唯一弱点; 以后阿基里斯在战斗中恰恰因脚跟受伤而死。本句说话人的意图并不是要向读者或听众介绍这一典故, 而是想表达守门员可能是导致球队失败的主要原因这一内容, 即便球队的球员很强, 这个守门员也如同Achilles 的脚跟一样, 因而译者从这一角度考虑, 在翻译中采用了欠额翻译。

3、超额、欠额翻译同时存在的现象

这种现象即指语际翻译中目的语与源语各自承载的信息量有部分重叠(overlapped) 的同时, 又在语义、文化内涵、民族色彩等方面空缺或冲突。

例5. 人家是醋罐子, 他是醋缸、醋瓮。(5红楼梦6第六十五回)

If other woman are jealous , she. s a hundred times so! (杨宪益译)

例6. 一则是天缘, 二来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5红楼梦6第七十九回)

It. s partly fate, and partly a case of - 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 (杨宪益译)

醋在汉语中的表层意义是一种调料, 5辞源6的解释是“用酒或酒糟发酵制成一种酸味之调料, 可表示酸味”, 它在英语中的对应词应为 vinegar。 醋的引申意义指在两性之间的爱情关系表现出的嫉妒, 也为 醋意或 吃醋, 这时它在英语中的对应词可以是jealous, 但无论是 vinegar还是 jealous都无法表达出 醋在汉语文化中所具有的联想意义) 一种酸溜溜的, 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vinegar 在英语中的联想意义是bad temper, 没有 醋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 而jealous 在英语中除了表示醋意的妒忌之外, 还可表示: ~ of one. s achievement (嫉妒别人的成就) ; ~ of one. s richness(嫉妒别人的富有) ; ~ of one’sbeautiful house(嫉妒别人漂亮的房子) 等等, 它的语义范围远远大于这种 醋意。其语义关系可用下图

N~和(ò)表示。由此可见例(5) 中将 醋罐、 醋缸、 醋瓮译成jealous 和a hundred times so 只是将原文的内容传达给了目的语读者, 而原文的民族色彩和文化内涵则全部丢失。此外, jealous 的语义范围远远超出了 醋在原文中的语义范围, 因而丢失了翻译的准确性(accuracy) 。

同样在例(6) 中 情人眼里出西施是汉语的一句谚语。西施是中国古代出了名的美人, 在汉语文化中被喻为美的象征, 并因她而起引出了许多典故、成语, 如 “病如西施”,“东施效颦”等等。即便如此,西施也不等同于beauty, 而只可能是beauty 中的一部分, 也就说beauty 的语义范围大于西施, 因而将 “西施”译为beauty 便出现了超额现象。而本句的译者用英语谚语替代了汉语谚语, 在向译作读者传达了原文内容的同时, 也丢失了原文的民族色彩。也就出现了欠额现象。

三、结语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经过多年的沉积, 它们都形成了各自的独特文化。正是这种文化的差异导致了语际翻译中超额与欠额现象的出现。从以上实例来看, 这些现象的存在往往有它们的必须性和合理性。如将 “龙颜”译成dragon’s face 或dragon’s visage,则很难想象目的语读者对此的感受和产生的联想。而将He is a Trojan Horse. 译作“他是个特洛伊木马”,目的语读者同样会不知所云。因此无论是超额翻译还是欠额翻译, 往往都是以牺牲源语的民族色彩或文化内涵为代价的, 在翻译中应尽量采用一些补偿( compensation) 方式,尽最大可能传达原文的信息量, 并尽最大可能保留源语的文化因素, 如鲁迅所说: 一当然力求其易解, 二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参考文献]

[1]邓炎昌. 语言与文化1M2 . 北京: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1989.

[2]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1M2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3]张培基. 英汉翻译教程1M2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

[4]乐金声. 欠额翻译与文化补偿1 J2 . 北京: 中国翻译, 1999. 2.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篇7

中国菜历史悠久,以其味香色美闻名中外。中式菜肴名称中更是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幽默。准确形象地把中国菜名译成英语,可以让外国友人在品尝我国菜肴独特风味的同时,还能从菜名中了解中国菜的烹调艺术和文化内涵。本文介绍了中国菜常用的十六种刀工和十一种主要的烹调方法的译法,菜肴的三类命名方式:写实命名法、虚实命名法、艺术命名法,及其文化内涵,并结合实例归纳提出了七种具体实用的中式菜肴名称的翻译方法:直译法,直译+音译法,音译+释意法,直译+释意法,直译+注释法,意译法和转译法。

关键词:中式菜肴名称 ;刀工;烹调方法;菜肴命名方式;翻译方法

abstract

chinese cooking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s famous all over the world for its rich flavor and delightful colorings. chinese dishes names are especially full of intelligence and humor of the chinese peopl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translate chinese cuisine names accurately and vividly so that foreign friends can understand the art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names of dishes while tasting the unique flavor of chinese dishes. 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knife skills and culinary art of chinese cuisine, three kinds of naming methods 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bout chinese dishes, and seven kinds of practical translation methods of chinese dishes names.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es names has been playing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spreading of chinese cuisine culture.

key words: chinese dishes names;knife skills;culinary art;naming methods of dishes; translation methods

一、引言

中国历来就是一个十分讲究吃的国家,中国菜已经历了四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其高超的烹饪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堪称世界一流。“people regard food as their prime want, and food safety should be given the top priority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1](p299) 可见自古以来人们把“食”看作是头等重要的事,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以及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在与世界接轨,吸纳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同时也会迎来大批的海外观光客。他们在饱览中国秀丽风光的同时一定也极想品尝一下中国的美味菜肴。中国菜流派纷呈,原料丰富。中菜的菜名,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反映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也折射出国人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有浓郁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因此准确形象的把中国菜名译成英语,对传播我国饮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东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要把中国菜名翻译得准确生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是发展涉外旅游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二、 刀工与烹调方法的译法

因为菜名的翻译经常会涉及到这道菜的烹法,原料,用料形状等各方面,所以要想把中式菜肴名称翻译得贴切,笔者认为译者须对中国菜的刀工及烹饪方法的译法做一番了解。

(一)、刀工的译法

用刀的方法和技巧主要有:切、削(cutting),切片(slicing),切丝(shredding),切碎(mincing),切丁(dicing),切柳(filleting),去骨(boning),去皮(skinning/peeling),刮鳞(scaling),剁末(mashing),刻、雕(carbing)等。经过加工后的原料具有丁、条、丝、片、块等几何形状,如肉丝(pork shreds),鸡块(chicken slices)等。其他的加工方法还有酿(stuffing),腌(picking/salting),浸\泡(marinating),去壳(shelling),刨丝(grating)等。

(二)、烹调方法的译法

中菜的烹调方法至少有50种,[2](p34)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比较,归纳出以下主要常用的11种:

1.  炒(stir-frying),是指锅内放油、油烧熟,下生料炒熟。“然而‘炒蛋’的英语却是scrambled egg,不译fried egg。”[3](p34)

2.  煎(pan-frying),即在锅内放上少量的油,待油达到一定温度后将菜料放入锅内进行短时间的烹煮,如煎鸡蛋(pan-fried egg)。

3.  爆(quick-frying),是旺火热油,原料下锅后快速操作。要求刀工处理粗细一致,烹前备好调味品,动作要麻利迅速。如爆大虾(quick-fried shrimps)。

4.  炸(deep-frying), 将主料挂糊或不挂糊下热油锅,由生炸熟的方法,外焦里嫩。如五香炸鸡翅(deep-fried chicken wing with spicy flavour)。如再细分,还可分为干炸(dry deep-frying),软炸(soft deep-frying)和酥炸(crisp deep-frying)。

5.  烧(braising),是先将主料用油炸过或用火焯过,再加上辅料,兑入汤汁煨至熟烂的方法。“用酱油来烧,叫红烧——braising with soy sauce,”[4](p34)或braising in brown sauce。

6.  煮(boiling),指在锅里放入水或有调料的沸汤,将锅放在慢火上烧,再放入菜肴,时间可长可短,由事物的品种和食者口味而定。“煮还可分速煮(instant boiling),北方的涮羊肉instant boiled mutton,广东的‘打边炉’chafing dish也属此类,和快煮(quick boiling)。”[5](p34)

7.  蒸(steaming),是将生料或半熟原料,加调料调味后上笼屉蒸熟的方法。如荷叶粉蒸肉(steamed flour-coated pork wrapped in lotus leaves)。

8.  煲/炖/煨/焖/卤(simmering/stewing),这五种烹调方法基本相同,都是将食物放在水、汤或汁之中,用文火慢慢加热,用火时间一般较长,如炖栗子鸡(stewed chicken with chestnuts),煨牛肉(simmered beef)。“在水中煲是stewing in water,将食物放在水中煲,如广东肇庆的‘剑花猪肉汤’译为stewed port soup with crab cactus flowers。隔水炖是stewing out of  water,用于炖补品。淮杞炖生鱼是stewed snakehead fish with chinese yam and fruits of chinese wolfberry。倘若放进味汁里煮,那就是‘卤’-—stewing in gravy 了。”[6](p34)

9.  熏(smoking),通常是将宰杀后的禽肉野味,用调料香料调制后,用特殊的树木柴禾熏烤而熟,这种菜肴往往具有独特风味。如熏山鸡(smoked pheasant)。

10. “烘烤铁烧:铁烧(broiling或grilling)是将食物放在铁板或铁架上用明火烤。烧烤(roasting)是在火上,火前或在铁架上烧。烘(baking)指将食物放在密闭的烘炉里或铁板或铁架上用明火烤,食物与火不直接接触。浇油烧(basting)是指在食物烧烤过程中不时浇淋调味油,以防烤焦。要知道这些烹调方法的味道,不妨尝一尝奶油烧鱼柳(grilled fish with butter sauce),铁烧牛扒(grilled beefsteak),烧乳猪(roast suckling pig)。” [7](p34)

11. 白灼(scalding或blanshing),将食物放在沸水中烫熟,然后取出再放佐料或用热锅炒。此法主要用于新鲜海味,如白灼海螺片(scalded sliced conch)。

三、菜名的命名方式和文化内涵

菜名是菜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商业功能和推销价值。菜名就其功能而言,主要表现为信息功能、美学功能、社会文化功能等。一道好的菜,如果配有一个奇妙、雅致、响亮的名称,一定会使人心情愉快,食欲大增,所以中国菜除了色、香、味、形、器等要求外,还有一个“名”的问题。美食必有美名,食以名传,名以食传。

中餐菜名的命名主要是根据料、味、形、质、色、时令、烹调技法、地名、人物、典故、比喻、寄意、抒怀、数字等。从大的方面看,可以概括为三大类:

(一)、写实命名法

这是由实指词汇组合构成菜名的方法,是中菜命名中最主要和采用最广泛的直观方法,观其名称,就能了解菜肴的某些特点,如原料的组成、颜色和形状,烹制方法,菜肴的味道等。此类菜名翻译时适合用直译法,直接明了。如“蒜茸蒸龙虾”(steamed lobster with garlic)。

(二)、虚实命名法

这是就菜肴某一方面特征进行美化的命名方法,其名称由实指词汇和虚指词汇组合构成,实中有虚,看菜名即知其原料,同时,还有几分雅趣。“如兰花小竹笋(sauté fresh bamboo shoots shaped like orchids)是精选鲜嫩小竹笋,笋尖用刀切成兰花形状再用油煎。”[8](p25) “兰花”表示笋成菜后的造型,这是对菜肴形状的美化。又如“太极芋泥”(taiji taro cream),这道菜一边是芋泥,一边是深色的乌豆沙,和谐对称,体现了一种既对立又统一、既柔美又壮美的和谐美,表达了一种如意、健康、明朗、喜庆、吉祥、幸福的愿望。“太极”是根据菜肴的造型如“八卦”而取的。翻译此类菜名时可用意译法,直译+意译法,转译法。

(三)、艺术命名法

一道菜名本身就是从诗词歌赋、典故、成语或者优美的传说中引用而来的,一张菜单本身就具备了很高的文学欣赏的价值。如甲鱼炖鸡(steamed turtle and chicken)这道汤菜取名为“霸王别姬”。此类菜名一般不反应菜肴的烹法或原料,翻译时适合用意译法或直译+释意法。

如果再具体分类,艺术命名法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

1.喜庆型

即给菜肴取一些吉祥的,祝福性的名字。例如四块一盘的红烧肉,取名为“四喜肉” (braised brisket with brown sauce),便有了"四喜临门"的好口彩。听到这道菜的名称,人们会产生喜悦心理。所谓“四喜”,旧时是指福、禄、寿、禧;也可以是指《四喜诗》所赞美的四件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菜肴以“四喜”为名,表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夸张型

就是把菜肴加以夸张和想象,安上一个华贵的名称。如“天下第一菜” (fried shelled shrimps on toast),这道菜是将锅巴在滚油中炸酥,再用虾仁、熟鸡丝、鸡汤等熬成浓汁,送上桌时将汁浇在锅巴上,盘内发生“嘶啦”一声,冒出一缕青烟,香味扑鼻。乾隆帝品尝后觉得鲜美异常,即赞道:“此菜堪谓‘天下第一菜’”。从此得名,留传至今。

3.典故型

即菜名含有故事,非同一般。如湖北名菜“草船借箭”(deep-fried mandarin with egg and bamboo shoots)是用鳜鱼作船,蛋松充草人,笋丝比箭,制成形态逼真的“草船借箭”佳肴,就是出自《三国演义》中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

四、菜肴名称的翻译方法

“菜肴名称翻译的核心内容是菜是用什么原料,用什么烹调方法做出来的。”[9](p33)笔者认为其次应能反映出菜肴的色香味等主要特点,如有可能还应简略介绍与菜肴有关的民俗风情或历史传说,表达应该简洁明了。中国菜的汉译英目前并没有固定或规定的译法,因为口译和笔译时往往会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笔者在之前也看过不少相关的文章,摸索积累了点滴的经验,也想对此问题做一些补充。

(一)、直译法

由于汉语和英语的差异很大,把中餐菜名翻译成英文时大部分情况下都应采用写实性译法,特别是对于写实性的菜名,应尽量把菜肴的原料、烹制方法、菜肴的味型等翻译出来,以便让客人一目了然。

1.以烹调方法开头的翻译方法

烹调方法的译法在上文已经提到。对于能清楚反应烹调方法的菜名,英译时应将其对应的烹法译出来,再译其主料。具体有以下三种情况:

(1)烹调法+主料(形状)

炒鳝片     stir-fried eel slices

煨牛肉     simmered beef       

清蒸鳊鱼   steamed limande

(2)烹调法+主料(形状)+(with)辅料

蟹粉蒸鱼肚  stewed fish tripe with crab meat

腐乳汁烧肉  braised pork with preserved bean curd

辣子炒肉丁  stir-fried diced pork with green pepper

(3)烹调法+主料(形状)+(with,in)调料

红烧鲤鱼头   braised carp head with soy sauce

辣味烩虾球   braised prawn balls with chilli/chili sauce

清炖猪蹄     stewed pig hoof in clean soup

2.以主料开头的的翻译方法

有些菜肴名称不反应烹调方法,在不明确制作方法的情况下只需译出其主料,再用介词with或in接其辅料或调料。示例如下:

(1) 主料(形状)+(with)辅料

杏仁鸡丁    chicken cubes with almond

牛肉豆腐    beef with beancurd

鸡丝凉面    cold noodles with chicken shreds[10](p166)

(2) 主料(形状)+(with,in)调料

糖醋鱼      fish with sweet and sour sauce

椒盐排骨    spare ribs with pepper and salt[11](p57)

米酒鱼卷    fish rolls with rice wine

3.以原料形状或口感开头的的翻译方法

    这种方法是把原料的形状或口感当作修饰语,放在烹法或主料的前面。示例如下:

(1)  口感+烹法+主料

水煮嫩鱼    tender stewed fish

香煎鸡块    fragrant fried chicken

酥炸芋球    crisp deep-fried taro ball

(2) 形状(口感)+主料+(with)辅料

陈皮兔丁    diced rabbit with orange peel

时蔬鸡片    sliced chicken with seasonal vegetables

冬笋牛肉丝  fried beef shreds with bamboo shoots

(3) 形状(口感)+主料+(with) 调料

茄汁鱼片    sliced fish with tomato sauce

黄酒脆皮虾仁  crisp shrimps with rice wine sauce

糖醋咕咾肉  fried pork slices with sweet and sour sauce

(二)、直译+音译法

对于一些有地方特色的名菜,《也谈中菜与主食的英译问题》的作者认为在翻译此类菜名时应采用原料+地名+style的方法。如湖南肉pork hunan style,麻婆豆腐bean curd sichuan style等。[12](p57)笔者认为这种方法虽然简洁明了,但翻译时若用“音译地名/人名+直译原料”这种译法可能更有“中国味儿”。如:

东坡肉        dongpo braised pork

宋嫂鱼羹      songsao fish potage

北京烤鸭      beijing roast duck

“其实,就食物,特别是风味食品或特产而言,一定程度的直译是世界各国的约定俗成的办法。无论是汉堡包,冰淇淋,色拉还是jiao-zi,woolong tea,mao-tai都早已被译入国的消费者所接受。”[13](p36)但是这种译法有时也会使不熟悉中国菜的外国食客感到困惑。东坡肉中的“dongpo”,宋嫂鱼羹中的“songsao”,何许人也?碰到喜欢追问究竟的食客,翻译时可采用下面的音译+释意法。

(三)、音译+释意法

  “音译(即以汉语拼音代替英文进入菜谱)最为省事,但外国人看不懂,中国人也不一定懂,写了等于没写。“狗不理包子”译为goubuli baozi,等于没译。” [14](p12)因此纯粹的音译要尽量避免。另外对于上面提到的直译+音译所碰到的问题,如翻译四川名小吃担担面,在菜名后面可加一段解释的文字。示例如下:

      dan dan noodle

      this sack is a kind of hot-spiced noodles or spicy peanut noodles.it is favored with a sauce containing dried shrimp, shredded preserved vegetables,crushed roasted peanuts, sesame seeds, chilli oil,soy sauce,vinegar and garlic. dandan refers to shoulder poles. in the earliest time when a noodle peddler shoulder his pole, he usually carried two baskets on either side as he walked along streets. the baskets contained his noodles and sauce. he sold his noodles to passers-by and residents who lived on the streets. his noodles cost almost nothing, and gradually local people called it dandan noodle.[15](p165)

(四)、直译+释意法

对于艺术命名法的菜名,其名称本身既不反映菜的原料,也不反映烹调方法,若要讲清其意义,必须讲述一个故事或一段历史,这在饭桌上翻译人员可以拿来做为活跃气氛的话题。翻译时则先直译出菜名的中文意思,再进行解释。如:

叫化鸡  beggar’s chicken---there is a legendary story connected to it. long long ago there was a beggar. one day he stole a chicken and was pursued by the owner. he was almost caught when he suddenly hit upon a good idea. he smeared the chicken all over with clay, which he found nearby and threw it into the fire he had built to cook it. after a long while the beggar removed the mud-coated from the fire. when he cracked open the clay he found, to his astonishment, that the clay together with the feather had formed a hard shell in which the chicken had been baked into a delicious dish with wonderful flavour. that night he had a very enjoyable meal. hence the name of the dish.[16] (p57)      

佛跳墙 the buddhist monk jumping over the wall---ingredients used for the casserole are all delicacies of chinese cooking: shark’s fin, sea cucumber, abalone, dried scallop, ham, chicken, duck, lamb, bamboo shoots, mushrooms and various spices. these are sealed inside the casserole and boiled for long hours, ensuring the essence of each ingredient is being extracted. thus, besides the wonderful taste, the casserole also has high nutritive values.[17](p304)  the meaning of “the buddhist monk jumping over the wall” is that, this dish is so delicious that the buddhist monk can not help to jump over the wall and have a taste.

(五)、直译+注释法

药膳是中国传统饮食疗法之一,也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特色;药膳既有营养作用,又有防治疾病和强身健体的功效,因此颇受外国食客的欢迎。对于药膳的翻译,应能译出它的原料和烹法,此外还应译出其主要药理作用,以便不熟悉中国饮食文化的外国友人选择和品尝。

雪耳龙眼汤   white fungus and shelled longan soup (with the function of improving lungs and preventing anemia)

双鞭壮阳汤    ox-tail soup (with the function of being more energetic)

天麻炖乌鸡    stewed pheasant with gastrodia (with the function of preventing

dizziness and curing headache)

银杏子鸡丁   braised diced young chicken with gingko (with the function of strenthening liver and spleen)

西洋参冬虫夏草焖子鸡 stewed squab with american ginseng and chinese caterpillar fungus (with the function of tonic and tranquilizer)[18](p26)

这里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中国菜中有时会用到动物的外生殖器,如上面的“双鞭壮阳汤”,“其中的‘鞭’字是为了求雅,直表其意会使西人大倒胃口,译为‘ox-whip’又不能表达什么意思,因此可以含蓄的译为‘ox-tail’ 。” [19]

(六)、意译法

有时人们根据菜的主料和配料色或形的特点,或烹调后总体造型给菜肴取个吉祥如意的典雅名称,对于这类艺术命名法或虚实命名法的菜名一般采用意译,舍形或舍音求意,将其原料和烹法照实译出。如“狮子头”若直译为lion head,极易使外国不懂窍的中餐食客发生误会,以为他不得不鼓起勇气去啃“兽中之王”的脑袋。[20](p12)因此江苏名菜中的蟹粉狮子头就可译为crab meat and minced pork ball in casserole。[21](p303)其他示例如下:

发财好市,即发菜煮嚎豉,人们喜欢在新春佳节品尝这道菜,以祈求“发财”、“好生意”。因为“发菜”和“嚎豉”跟 “发财”、“好市”谐音。因此这道菜可以译为:black moss cooked with oysters[22](p33)

蚂蚁上树,即肉末粉丝,可译为:bean vermicelli with spicy meat sauce。   

一卵孵双凤 ,即把炖好的两只鸡装入挖空果肉的西瓜壳中,把西瓜比为卵,把鸡比为凤,译为: steamed chicken in water melon。

但如果全部舍形或舍音求意似乎过分朴实无华,且没有美感和情趣,还有个折中的办法就是先照实译出此类菜名的中文意思,再用意译的方法让客人了解其原料烹法。例如“老少平安”,[23](p55)翻译的时候先译成“peace to young and old”,然后再介绍是“stewed beancurd with fish”。但用这种方法要注意做好文化处理。“例如‘龙虎斗’这道菜,如果先说the dragon fighting against the tiger,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来说肯定会大倒胃口,因为‘龙’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但在西方文化中却是凶狠的恶魔。而虎又是保护动物。”[24](p55)这道菜的原料是蛇肉和猫肉,应该译为stewed snake and wild cat。

(七)、转译法

严格说来,转译法也是属于意译的一种。中菜中有些菜肴名称的部分术语用表示吉祥喜庆等典雅行话和术语来表达,这对于缺乏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外国客人来讲是难于理解其深刻含义的。吴伟雄在其《中式菜谱英译浅谈》中也提到了菜谱上某些原料的“转译”问题,并举了例子:例如“凤凰栗米羹”中的“凤凰”就不能译成英语意为长生鸟的“凤凰”(phoenix)了。“凤”者,“鸡”也,“凰”与“鸡黄”的“黄”同音。有经验的翻译,是会将“凤凰”转译为“鸡蛋”再译为egg的。粤菜中的“西湖牛肉羹”中的“西湖”,也须先转译为“鸡蛋”才能译出egg的真面目。这大概是蛋在汤中使人联想起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吧 。[25](p33)由此看来翻译此类菜名要求译者对中菜原料的一些“行话引语”要有相当的了解,不然也只得向厨师或服务员请教了。

炒双冬         fried saute mushrooms and bamboo shoots

冬瓜云腿       sliced yunnan ham with white gourd

翡翠虾仁       stir-fried shelled shrimps with peas

凤爪炖甲鱼     steamed turtle and chicken’s feet soup

百花酿北菇     mushrooms stuffed with minced shrimps

结论

在中餐菜名翻译成英文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而且每一道菜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进行翻译。例如,川菜中的“宫保鸡丁”这道菜就有以下几种译法:

sauteed chicken cubes with peanuts

diced chicken with chili and peanuts

fried diced chicken in sichuan style

grand duke’s chicken with peanuts[26](p11)

gong bao chicken[27](p11)

kung pao chicken[28](p11)

spicy diced chicken with peanuts[29](p11)

chicken with hot peppers and peanuts[30](p11)

由此可见,中餐菜名的英译方法是灵活多变的。至于我们在翻译中最终采用哪种方法,则可根据各人的习惯和具体情况确定。

中国菜的菜单就如同一本厚厚的诗集,蕴藏了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很多菜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故事。如何跨越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准确并生动地翻译好中菜菜名,可以说是一门大学问。它值得我们去努力探讨和发现,找到最佳的翻译方法,让中国的美食与文化在世界上绽放自己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朱歧新.英语导游必读[m]. 北京:中南旅游出版社,2005.

[2] 吴伟雄.中式菜谱英译浅谈[j].中国翻译,1986(5).

[3] 同[2].

[4] 同[2].

[5] 同[2].

[6] 同[2].

[7] 同[2].

[8] 赖余. 浅谈旅游资料的英译[j].中国翻译,1986(1).

[9] 同[2].

[10]杨天庆.四川英语导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11]任静生.也谈中菜与主食的英译问题[j].中国翻译,2001(6).

[12]同[11].

[13]陈普.也谈旅游资料的英译[j].中国翻译,1986(2).

[14]刘增羽.中式菜肴英译名亟须审定[j].中国翻译,1990(5).

[15]同[10].

[16]同[11].

[17]同[1].

[18]教育部《旅游英语》教材编写组. 旅游英语[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9]岳峰. 略论同化翻译.集美大学学报,2000(3).

[20]同[14].

[21]同[1].

[22]同[2].

[23]同[14].

[24]张宁.旅游资料翻译中的文化思考[j].中国翻译,2000(5)

[25]同[2].

[26]同[14].

[27]同[14].

[28]同[14].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篇8

关键词:菜单翻译;目的性理论

1功能翻译理论

谈及功能派,就不得不提及三位功能派翻译理论杰出的代表人物凯瑟林娜•莱斯(Katharina.Reiss)、汉斯•费米尔(Hans.Vermeer)和克里斯汀•诺德(ChristianeNord1971)年莱斯在其著作《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sibilitiesandLimitationofTranslationCriticism)一书中首先提出要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即从原文和译文的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评价译文。1978年直到后来,莱斯的学生弗米尔在莱斯理论的基础上,根据行为学理论,又提出了翻译目的论(skoposthoery),强调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

费米尔提出的目的论(skopostheory)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其中Skopos为希腊语,意为“动机、目的、功能”,有时也作ScoposTheory。根据目的论,决定任何翻译过程的首要原则是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

功能翻译论认为,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是两种独立的具有不同价值的文本,各有不同的目的和功能。强调“功能+忠实”的“功能目的论”,既注重译文功能,又照顾原作者和读者的利益。这样,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便必须把译文功能与处于特定语境的原语文本同时加以细致的分析和考虑,在与译文功能不相悖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保持译文与原文在语言特色上的一致性,在必要时保持原文特有的东西,并通过对译文读者因素的考虑,使译文文本功能得到完美的实现。

2中餐菜单英译的基本特点

中餐菜单作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语篇,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看,中餐菜单属于是“信息+呼唤”类文本,其预期译文功能是让外国客人对此类问题包含的浅文化层次的外在表现可以有所了解。信息功能是最基本的传递原料、配料、烹调方法、造型等信息的过程。因此,菜谱翻译的核心内容是“直入主题”,开门见山地交代具体烹饪调用原料和方法,要按照外国客人的接受习惯,让菜肴译名起到开胃的目的。另外要避免文化冲突,若有可能,一些地方特色菜名可保留,但必要时要做相应调整。

除此之外,在中餐菜单的英译过程中,译者还要注意“简洁”的要求。因为菜谱的印刷、设计及装帧都十分考究,一般没有太多的空间位置去容纳冗长累赘的英文。

3中餐菜单英译出现的翻译错误

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翻译错误首先用翻译目的来界定。这种翻译错误的功能观首先由S.Kupsch-Losereit提出。他认为翻译之所以错误是因为违反了:①翻译的功能;②文本一致性;③文本类型或形式;④语言规约;⑤文化特有的或情景特有的规约与条件;⑥语言系统。根据这一观点,表达方式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只有在看它是否实现了交际功能时才可能有问题。如果翻译目的是实现某种功能,任何阻碍这种功能实现的都是错误。翻译错误可能是语用性的、文化传递方面的,或语言方面的,其中语用错误最容易解决,但造成的后果也最严重。中餐菜单是对外传播优秀的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手段,然而中国饮食烹饪方法多种多样,内涵丰富,专业性又较强,要把中餐菜单中的每一种菜名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并非只是在语言层次上的转化,更是在文化层次的进一步转化。但现在中餐菜单的英译还不尽规范,甚至有些混乱。究其主要原因就是不够重视菜单翻译的信息功能以及在文化传递方面出现了误差。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1)单纯的拼音代替英文,虽然简单但是外国人很难从写意汉语拼音的拼音字母中领会其所真正蕴含的意义,如“狗不理包子”被直接用拼音译为“GoubuliBaozi”,根本没有把颇具地方特色的食品特点传达出来,外国人也无法看懂。

(2)忠实于原文进行字面翻译,比较直观但是仅以字面意义为主,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文化冲突。

(3)对原文翻译解释得较清晰,但译文显得平淡,源语文化色彩缺乏。如由豆腐和鱼肉制作而成的“老少平安”这道菜,有“老少皆宜”之意,被译为beancurdwithfish,故然很清晰得传达了这道菜的原料信息,却隐盖了中文菜名本身中的吉祥彩头的目的。

(4)为了避免冗长累赘,还有这样一些译文,如“宫堡鸡丁”被译为GongBaochicken,“麻婆豆腐”被译为“MapoTofu”,“霸王别姬”译为BaWangBidsFarewellToHisConcubine,尽管传递了一种历史文化但外国客人会对此感到费解,无法在它与“乌骨鸡炖鳖”之间产生联想,更不用说产生食欲,起不到菜单翻译的主要功能。

4中餐菜单的英译策略

4.1直译

中餐菜名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很大一部分是以菜肴的原料或附带加工形状命名和烹饪手段而命名。这类菜名主要是展示菜肴所用的原料、刀工及烹饪手法,同时也兼容菜肴的口味。由于中英文中关于描写原料、刀工和烹饪手段的词基本存在对等语,所以译者可采用直译方法,使译文达到充分传递信息的功能。

4.2音译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也趋于全球化,各国之间的文化接触变得越来越深入频繁。既然“肯德基”(Kentucky),“三明治”(sandwich)和“沙拉”(salad)等西方词汇能广泛被中国人所认同,相信中国的jiaozi(饺子),tofu(豆腐),laomian(捞面),chaofan(炒饭)同样会被英美人所接受。

4.3意译

中国菜肴名称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写意”型。这类名称往往利用菜肴原料的色、香、味、形的特点,烹调方法的特点及造型上的特点,为迎合食客的心理,赋予菜肴美丽动听(一般象征吉祥如意)的名字。这类菜名既不反映原料,也不反映烹调方法。在此情况下,译者需要考虑采用意译法,使译文实现向外国游客传递食物的相关信息的预期功能。

4.4类比

中英文有许多相似之处,译者可结合英文的语境和特殊语意,用西方人熟悉了解的欧洲菜名来译中餐菜名,译文地道易懂,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鸡肉串teriyakichickenstick、盖浇面Chinese-styleravioli.Teriyaki一词是从日语来的借用词即“烤”的意思,该字用语此类英译载美国的中餐馆十分流行。ravioli源自意大利语,其含义与吃法恰巧与我们的“盖浇面”很相似,外国人都非常熟悉。

参考文献

[1]EugeneA.Nida.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1.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篇9

实词即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具有实在意义的词。在初中文言文里,大多数的词是实词,但这些实词又往往是同学们阅读文言文时的拦路虎。怎样才能让同学们在迅速弄懂实词意义的基础上,顺利地进行文言文阅读呢?下面,结合部分文言文篇目谈谈翻译实词的几种方法。

一、加字法

众所周知,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了词总量的绝大多数,而古代汉语则以单音节词为主。要把古代汉语中的一些单音节词译成现代汉语,就需要把这些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实现这种变化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词后加一个最贴近原词意思的字。

例如: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与朱元思书》)

在保持原词意思的基础上,“游”可以加字为“游动”,“细”可以加字为“细小”,“碍”可以加字为“障碍”。全句可翻译为:(河中有)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延伸: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

“期”可以加字理解为 ,“醉”可以加字理解为 ,此句可翻译成: 。

二、换字法

换字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来调换古文中对应的某个词,使之表达出与原词相同的意思。

例如: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

“余”“立”“左右”“质”在现代汉语中分别有“我”“站”“旁边”和“询问”之意,此句用换字法可翻译为:我站在旁边侍候,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延伸: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善”在现代汉语中 ,此句可翻译为: 。

三、字形分析法

从造字方法上看,大多数汉字是形声字,少部分是会意等其他造字方法造的字。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构成,会意字是由意旁构成,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或有表意作用的声旁)和会意字的意旁,就可以得出汉字的本义。因此,在翻译实词时,也可以通过分析它的字形来把握它的意义。

例如: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叩”是形声字,“口”是声旁,“身”是形旁,从能表意的形、声旁中可以分析出该词本义为“躬身发问”,引申为“请教”之意。此句可翻译为: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延伸: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

“绝”是 字,它的意旁是“ ”和

“ ”,表示 的意思,从而引申为 。此句可翻译为:

四、成语推敲法

成语推敲法就是借助与实词相关的成语的意思来推敲实词的词义。由于成语是汉语词汇有的一种长期沿袭使用的固定短语,它里面的词义一般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因此,当我们要解释某个实词时,可以先联想与此词有关的成语,再根据这个成语的意思,推敲出该实词的词义。

例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要译出“阡陌交通”的意思,我们先可以联想到与“通”字有关的成语,如“四通八达”。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我们由此可推断出:“阡陌交通”的意思是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延伸: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请用成语推敲法翻译“德馨”的意思。(要写出大致的推导过程)

以上方法是初中生在翻译实词时运用最普遍的方法,只要我们反复揣摩、多次练习、不断积累,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就一定能提高。

【探究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注]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注]饴:通“饲”,表示“给人吃……”的意思。

(选自《世说新语》)

1.解释下列句中的黑体词。

值永嘉丧乱( ) 传共饴之( )

二小儿往食( ) 席苫( )

还吐与二儿( ) 辄含饭著两颊边(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公于是独往食,辄合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

译文: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篇10

高考对文言句子翻译的考查形式,自年起,由客观题的辨析选择改为主观题的笔答,而且分值增加到分,足见其重要程度。第二轮复习中,应该不图面面俱到,而是进行有效的查漏补缺和提升能力。翻译文中的句子,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是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难点;因此,总体上,在第二轮复习有必要设立专题复习,以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专题设计建议落实如下几点:一是明确高考文言翻译的命题意向,增强文言意识,把握文言现象(关键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多用、词类活用、通假、古今异义、偏义复指、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二是利用知识储备结合语境合理推测词义;三是借助高考评分细则形成规范答题意识。

二轮复习应该在第一轮复习对文言文知识和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和解题技巧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复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以翻译为切入口,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高考复习和多年的高考实践中,普遍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学生们常常会表现出“眼高手低”,许多人往往自以为文意知晓,感觉能够理解文句,但结果失分很多,得分率很低。原因何在?主要是在答题技巧和方法上存在问题。具体来说,解决句子翻译题,应该着重强化以下四个意识。

一、知识迁移

掌握所学的文言知识,是准确翻译的基础;而在解题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二轮复习,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高考的考查内容一般都是课内学过的,所以,我们在遇到不懂的字词、难以突破的句子时,首先就要回顾课本,从自己的知识库中搜索相关的信息。本身高考考查的是知识以及知识的运用,没有见过的知识点,出现的几率很小。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运用所学,进行知识迁移。

比如实词理解,年全国卷Ⅰ: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廖刚传》)学生学过: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年江苏卷: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后汉书·吴汉传》,学过: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史记·魏公子列传》)。特殊句式,年试题第一句考查了“吾所不为也”的判断句式。翻译第二句必须注意“若此”的位置,注意补上“危笃”的主语。固定结构,如年翻译题第题考查对“其李将军之谓也”的翻译,若联想到《鱼,我所欲也》中“此之谓失其本心”,就能正确解决。古代修辞,如年试题考查了“口腹”的借代用法。

二、结合语境

语境意义是我们在进行文言理解和翻译的时候决不可丢的参考标准。很多字面的意思和句意的难度,都来源于对文意理解不透。

 高考“考试说明”明确要求:能够理解实词、虚词、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或用法。因此在翻译文言文时,一定要注意理解文意,分析语境,把握所译之点在语境中的含义或用法。刘勰说:“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也就是说,文章安排材料,像抽丝一样,不能中断,上下文就像鱼鳞一样一片接着一片,共同表达一个中心,即所谓“内义脉注,跗萼相衔,首尾一体。”所以,理解语句,不能离开语境,即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年全国卷的第题考查对“行旅”的解释就要联系语境,进行合理推断,从上文的“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和下文的“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来推断,“行旅”应为“商人”之意,“旅行,游览”是动词,从古文上下句对照的特点来分析,下句“人物”是名词,故“行旅”也应是名词才对。

三、抓赋分点

学生之所以失分,主要是自认为对文意理解得差不多了,动笔就写,致使只写出大意,重要的赋分点没能译出来,最后得分很少。在动笔翻译之前,一定要有意识地抓赋分点,分析在所要译的句子中最重要的考查点(即得分点)是什么,这样才能做到突出重点、不遗漏要点。年试题全国卷Ⅰ翻译题第一句必须注意“以、乃”两个虚词的用法。翻译第二句必须注意“危笃、废、勤恪”三个实词和“因、遂、岂”几个虚词。

年全国卷Ⅱ第题: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

()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

翻译第()句应注意“遗”,送给;“四方藩镇”,四方藩镇长官;“以……为言”,说。第()句,应注意“利”,意动用法,“以……为有利”;“幸”,庆幸;“两敝”,两方同时受损。

四、合理推断

高考毕竟是选拔人才的考试,它终究是要考查一下考生对知识的积累以及知识的应用,并从数以万计的考生中选拔出合适的人才,所以有时也会有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