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19 17:28:25

写读后感作文

写读后感作文篇1

每当老师发给我们《快乐读写》这本书时,我总是爱不释手,迫不及待地打开一读为快。最吸引我的是封面精致的插图,它的封面每一期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一期都很漂亮。这引起我无限的遐想,由此可见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进行了精心的构思与设计。封底还有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引人发笑,有的让人深思,有的让人感动,还有让人读起来激昂、奋进的诗歌等。

我很喜欢开篇卷的一些小文章,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那些文字却充满了生命力,每当我读它时,它们就会变成一群小精灵与我进行心灵的对话,让我们更加热爱美好的生活。它还丰富了我们的情操,启迪了我们的智慧,使我们收获很多很多……

翻开书的最后一页,会看到有趣的漫画:大笨熊巴纳比等。这些漫画都非常好看,简直让我着迷。相信你也会着迷。

书里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这本书知识涵盖面非常广,书中有探索奥妙的,有教人处世的,有启迪智慧的,他还教会我怎样写文章,让我懂得许多道理。

这本书里的“亲近名著”、“名家经典”让我直接面对作家的风采。领军佳作、悦读汇、妙笔生花、美文品读、金笔小作家……让我从中学到了写作的技巧,找到了写作的灵感,步入了写作的“快车道”,真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能够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只要学会用心读书,同时用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每件小事,我们就会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快乐读写》这本书陪我整整有两个年头,它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伙伴。休闲时看一看,会给我无穷的乐趣和动力。心情不好时,翻一翻《快乐读写》我会被书中的趣味故事吸引,阴霾的心情随之烟消云散。

写读后感作文篇2

我们和叙利奥差不多大,但是叙利奥做的事情和我们相比又怎么样呢?我们做的恐怕还不及叙利奥的万分之一。

有一次,我们学校的师生大会上表彰了一个同学,是三年级的徐媛媛,我们整整比那个同学大两岁呢,而那个同学从三岁开始就做家务活儿,我们三岁的时候大概还在家里和父母撒娇吧。

我们能为父母做的事情多着呢:扫地、拖地、收拾房间、刷碗、洗衣服……,而我们又为父母做过什么呢?恐怕什么都没有吧。

写读后感作文篇3

“孩子,你有雄心壮志,妈妈很高兴。但是,人生的道路是很曲折的,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呢?”布朗回答妈妈:“妈妈,人活着就应该有追求。我是一个残废人,丧失了生活的许多乐趣,别人都看不起我,兄弟姐妹也把我当包袱。我要奋斗!我要人们知道,我不是一个多余的人!”

几天前,我就在看这本书。一位爱尔兰作家-克里斯蒂·布朗。克里斯蒂·布朗出生不久后,便患了严重的脑瘫症,这是一种自己痛苦,别人看了也痛苦的病。直到五岁,头部、身躯、四肢也都不能活动,直到一次,偶然间,小布朗的妈妈发现小布朗的左脚还能活动。便教他写字,小布朗学会写字后,写作的愿望更加强烈起来了。

可这样一来,笨拙的左脚趾就不太胜任了。母亲想方设法替小布朗买来一台旧打字机。布朗像着了魔一样整天练习,他的左脚甚至长出了老茧。功夫不负有心人,布朗学习了打字。当他告诉母亲想法时,却遭到母亲的反对,便出现了开头一幕。他不顾母亲反对用左脚打出第一部小说第一章。母亲被打动了。鼓励他再接再厉。不知写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不知费了母子俩多少心血,不知克服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的失败和挫折。终于《我的左脚》这本小说问世了。

读后,我的感受是:布朗靠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精神同命运作斗争,用一只左脚把原本暗淡的人生变得辉煌。他的左脚不仅写出了小说,而且还写出了人类战胜困难的力量和精神。与布朗相比,我们拥有的太多了,既然他能用唯一能活动的肢体-左脚。就能写出人生的辉煌。四肢健全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而不去努力呢?

六年级:李帆

写读后感作文篇4

一、 概述阅读内容,把握适度

读后感总是从“读”入手,一开始就要拎出读的内容,将其放在醒目的位置上。但拎出读的内容不能铺叙,篇幅不能过长,要简洁明了,具有高度概括性。可以采用两种常见的方法,一是概述,二是引述。概述抓住要点,切忌面面俱到。引述,可以直接或间接引述。但不管采用哪种概括方法,都要把握一个适度。内容过多了,会喧宾夺主,影响“感”的分量;内容过少了,不能看出“读”的情况,使“感”失去支撑点。刚刚学写读后感,往往不能把握好适度,要么大段大段地引述所读内容,把“读”写成了汇报稿;要么只有几条筋,瘦得难看,不能反映“读”的概况。“读”要小于三分之一,“感”要大于三分之二。不能把握“读”的适度,会使整个读后感或头重脚轻,或头小肚大,比例失当,让人看了很不舒服。因此,要多看看人家写得好的读后感,反复琢磨其中的诀窍。写读后感应从写好“读”开始,迈好第一步。

二、 拎出感受点,把握亮度

一开始学写读后感,不要胃口太大,写成对整本书或整篇文章的评论,而应该从小处着眼,截取读物中的一个小点或一个片段。因此,在概述所读内容之后,就要水到渠成地拎出感受点,这也是写感受的落脚点、出发点,是全文的核心所在。它像一支路标,偏离了它,就会偏离方向,误入歧途。它又像一根红线,既能贯穿全文,又能拢住全文。它还像一副跳板,借助它,由“读”到“感”。说来说去,不能小看感受点,初写读后感,最容易忽视感受点,直接从“读”跳到“感”上,把介于两者之间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随意丢掉。可见,拎出感受点十分重要。它一般是一两句话,有点像议论文的论点。但拎出感受点也不可随心所欲,因为感受点是“读”浓缩的精华,是最能打动作者的一根弦,必须慎重对待,把握一个亮度,就是说感受点要十分醒目,十分耀眼,既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又能辐射全文,使整个读后感跟着亮起来。

三、 阐述感受,把握深度

“感”的位置在读后感中最为重要,它是全篇的主体。应该集中精力、笔墨写好“感”。这个“感”不只是作者一个人的感受,也是读者应获得的感受,因此写阅读感受,要把握一个深度。不能浮光掠影,泛泛而谈。写好阅读感受,使它具有一定的深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就事论事,就“读”而谈“读”,要有明显的针对性。要理论联系实际,有机结合实际问题来谈。与社会现实扣得越紧,就越具有说服力,越能打动读者。

第二,不要架空说理,要有真情实感。读后感的“感”,不只是来自“读”的内容,还来自自己的情感。鲁迅先生有句名言:从喷泉中涌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水”和“血”都是液体,最大的不同不在于色彩,而在于内在质量。读后感的感受,就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血。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具有广度和深度。

第三,不要墨守陈旧理论,要与时俱进,体现新意。读后感和其他文章一样,贵在创新。

四、“读”、“感”贯通,把握梯度

写读后感一开始就要考虑由“读”引出“感”,接着扣住“读”的内容和感受点来议论,最后还要回应开头,再次揭示“读”和“感”的内在联系,一脉贯通。这样,一层一层写下去,就像登山一样,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往上攀登,最后到达顶点,给人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这当中就要把握一个梯度,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读后感的结尾,再次点明“读”和“感”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单单是结构安排,首尾呼应,而且也是内容的深化,感情的升华。

写读后感作文篇5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 写作

阅读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的语言更有表现力,在对文字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为写作积累素材,提供范本;写作可以倾吐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感受,更有助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应用。优化阅读与写作,给学生一双腾飞的翅膀。

一、加强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

凡是优秀的作品,都蕴含丰富的情感,阐述了人世间的真、善、美。这些内容是一种情感体验表达,融入了作者的情感的作品更有生命活力,更具有美感。有了阅读,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方面就有了依据。为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还要求学生提高阅读质量,为写作积累素材,在语文学习中热爱自己的祖国语文,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中,为阅读与写作奠定基础。阅读与写作还要以读为本,加强感悟,练好写作。在写作中表情达意,要做到态度鲜明,有真情实感。鲜明态度及真实情感需要在字里行间有所表达。在学生对这些内容时有所感知时,不是简单地接受信息,而是与文本有了交流与沟通,与作者有了心灵对话,达到了情感共鸣,读优秀的作品,有助于学生认识人生,感悟世界,领会生命。

二、阅读课外知识,积累阅读经验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并经常指导学生选择初中阅读的书籍。优秀的作品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让人有美的享受,而这种享受会影响人的一生,随着年龄增长会有不同认识。在不断的知识积累中,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有不同感受,这有助于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和写作同等重要,这不仅可以有效检测学生学到的内容,而且可以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阅读与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水平,教师还要发挥学生想象力,让学生努力思考、会思考,在培养学生思维中,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让学生学会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结合生活进行创作,多积累阅读经验。

学生的阅读,还要求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机会。让学生自己选择所要读的内容。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内容,再对自己印象较深的内容做深入研读。学生所读书目是自己喜欢的书目,并适合自己的年龄,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及感悟能力,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习热情。

在学习方法的选择方面,学生的情绪高昂,有阅读兴趣,在注意力、思维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异,再用同样的方法已经不适合每一名学生,长期的母语学习还要求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学生独立学习时,还要鼓励运用他们熟悉的符号,所擅长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并选择适宜的表现方法开展阅读,促进学习。

三、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写作是情感的表达与释放,在写中,思想、情感、智慧得以输出,写的前提是吸收与积累,在不断的吸收及积累中,学生会写出打动人、感动人的作品,会令人耳目一新。写是阅读的升华与创造。在写作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延伸课本,升华作品,让读到的新作品引导学生写出创新的作品。在学了《智取生辰纲》后,发挥学生想象力,让他们猜测杨志在当今时代谋到的职业,会有什么结局,并以《杨志求职记》为题发挥想象进行创作。在对文本内容进行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写作提高理解力,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及写作背景,能够辩证地、历史地分析问题,从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作品有了独特体悟。

多阅读才会有写作源泉,写作对阅读质量也会有更高要求,对阅读起到促进作用。第一,写作会让学生对各类情感有更深刻体验,在阅读文章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能够深入地理解文章;第二,写作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后,在阅读时,能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的;第三,写作对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值得称道的是,学生喜欢写作后,也会积极地阅读,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做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总之,教师要发动学生阅读,多阅读的同时,还要发动学生多提笔写作,融合阅读与写作的优点,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进一步提高内在的精神涵养及人文素养,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阅读与写作有了良性互动,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写读后感作文篇6

一、基于语用的读写结合教学能有效体现课程价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因此,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读写结合对提升言语素养和落实课程本质属性的重要意义。

(一)对读写结合教学的理解及当前读写结合教学的误区

读写结合是指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在阅读教学中将语篇结构的分析、语言知识的传授、写作知识的学习以及写作技能的训练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过程中提高其写作技能和说话技巧;同时,通过在阅读教学中的说话、写话训练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能力,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相融。

“读写结合”在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更多的表现为“读写两层皮”,即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仅关注课文的理解,却只字不提对习作的借鉴意义,更谈不上所谓的“以读促写”;而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又丝毫不联系相关的阅读教学情况,对学生进行另起炉灶、零起点式的习作教学,也谈不上所谓的“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以语言习得为本位,忽视了学生情感与精神世界的提升;“读写结合”演变成“为写而读”,强调了技法的传授……

(二)基于语用的读写结合教学对语文课程语用价值的促进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课程是实`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用”指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活动。语文课程中,“语用”是学生学习语文后的“语用”,即将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地运用,让文本言语得以“增值”,让言语技能得到提升。

1.读写结合能够全面理解“语用”,即引导教师由重语形、语义向重语用转变,通过适度、高效、可理解性的阅读输入,增加语文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等的输入量,然后通过写作、说话表达,达到阅读写作互相促进。

2.读写结合能够有效落实“语用”,即由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更好地调动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写作水平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读写结合能够科学发展“语用”,即在价值取向上以提升言语素养为主,在课堂形态上以发展语言能力为本,在教学思路上以引导学生习得语言运用为目的,发展学生的言语素养。

二、基于语用的读写结合教学落实课程目标的有效策略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基于语用的读写结合训练要有明确的课程目标意识,下面就结合笔者执教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课时教学片段,谈一谈实践与体会。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记叙了作者在叶圣陶先生的指导下修改作文的事,表现了叶老做事一丝不苟、平易近人的品质,文中由于“我”的心境不同,对爬山虎的两次描写及感受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学习目标的设定中,要渗透写作和修改作文的方法,以及习得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等写作手法。

(一)内容选择指向课程目标

由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材中涉及写作方法,并且在课文后附上了习作修改的资料袋,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笔者关注到了这一点。教学过程中,笔者是这样处理的。

一是在反复读书中自然感知。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 “你看看叶老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这句话,启发学生以探究“你可以从中学到什么”为线索,引导学生朗读文本的细节描写后自主说话,深入感受叶老的一丝不苟。读写训练活动紧紧结合学生的感悟展开与深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对人物的感受,从而指引言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是在文本品味中自主感悟。如本文所运用到的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就是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逐渐感悟到的。在师生接读第十自然段后,教师问:你从这段中又学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学到了作家的平易近人、作家对作品一丝不苟;有的说学到了叶老对“我”的教育和帮助非常大……然后,师生接读:“一年以后,两年以后,十年以后……在我的眼前――(生: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一想到叶老,我就会想到――(生读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师小结: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多形式的朗读感悟,通过有层次的说话写话深刻感悟人物形象,充分领悟“借物喻人”的方法。

三是在内容拓展中自我感受。课尾的拓展阅读中,教师设计练习:读叶老的《多念多改》,你又能学到什么?于是,学生怀着先前学习所蕴含的对叶老的崇敬之情,带着对写作的积极热情,投入到拓展阅读之中,学习运用新的写作与修改方法,实现了读与写、课内与课外的合理衔接。

如此优化选择下的读写结合教学的设计,明确指向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语用的目标。

(二)资源整合观照课程目标

如教学中,一名学生说:“他(叶圣陶先生)还和‘我’这个普普通通的初中生握手,我们之间的距离肯定缩短了不少。”教师抓住这一契机追问学生:“缩短了我们之间什么的距离?”结合教材、联系背景知识,学生的表达也越来越精彩――缩短的是年龄的距离,他快七十岁了,“我”才十三岁;缩短的是水平的距离,他是个大作家,“我”是个普普通通的初中生;缩短的是地位的距离,他是教育部副部长,“我”是一个学生;缩短的是心的距离,他与“我”一握手,“我”就不那么紧张了……

再如,课前教师与学生都查阅了叶老的资料,这些资料如何运用?课堂上当学生说到“这么大的作家还和‘我’握手呢!”时,教师适时追问:“是多‘大’的一个大作家?”学生相机介绍了叶圣陶的有关资料,这样就将阅读的知识与表达的内容有机结合,课外资料的介绍进一步促进了言语表达中语言与情感的升华。

如此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读写、读说训练,实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三)自主学习重构课程目标

写读后感作文篇7

一、作文与生活相结合,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参加校运会,亲身经历了其中的艰辛、快乐和比赛场面的激烈后,我安排了校运会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听到的、看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把比赛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

二、重视写法指导,解决“如何写”的问题

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二是从阅读中学习。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胸藏万汇,才能勤写笔下生花。”这都说明了广泛阅读对习作的重要作用。这里说的要熟读、要读破万卷并非易事。我所讲的“从阅读中学习作”,作为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要素,并不仅仅指学生的这种宽泛的阅读,它包括如下两个阅读训练层次:

1.阅读教学层次。就是说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积累语言,提高多方面的素养,更要牢牢树立读写结合的思想,在阅读中训练学生认识与表达的思想。班级学生习作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阅读教学。它不仅占用了小学语文绝大部分时间,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习作实践,包括兴趣、投入、技法、丰富的语言储备以及思维、情感、认识等诸多因素。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训练呢?

首先是要重视语言的感悟与积累。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放弃繁琐的串讲串问和练习,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阅读课,让阅读课上书声琅琅,让阅读课上学生能够真正地与作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其次是充分体现张志公的“来回说”: 就是要带领学生在课文中走一个来回,“来”就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回”就是从思想内容又回到语言文字。许多老师的阅读教学以理解文章中心为最高目的。其实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并不困难。我们还应该在指导学生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回到文中体会文章的语言及表达。正如新课标提出的:“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

第三是要实现“读写结合”。就中高年级而言,一方面包括加强学文后的仿写、改写、续写等,如学了《三味书屋》,就模仿它的写作顺序,按照由中间到周围的顺序写《我们的教室》;学了《五彩池》,就学习写景要抓形状、颜色的写法写《学校的大花坛》。此外,续写结尾,扩写情节,也都是在学习课文中可以渗透写作的好方法。另一方面包括记录对课文的理解(类似阅读随想,有阅读前的预习感想、阅读中的学习感想、阅读后的杂感随想及拓展练笔等)、摘记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也包括分析)。从而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读写实践活动的乐园。比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我就包括了课前的收集摘记资料、初读感想、课中的改写《美丽的地球》、课后的总结练笔《请善待我们的家园――地球》等,这一系列的阅读练笔,虽然与应试无关,但却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语文实践机会,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课余读写层次。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阅读笔记或是剪贴日记等为主要形式的课余读写活动。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老师的可控范围。这种阅读笔记起初可以是摘抄,摘抄后可以非常灵活地去评、去改、去仿、去创。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方式方法可以在这里得到充分自如地运用。

三、体验成功,在喜悦中,解决“怎样写好”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快乐和胜利的,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情感力量。为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为了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习作修改评讲方面很注重艺术性:

1.文章定稿后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

2.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机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3.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更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了。

参与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学》。

写读后感作文篇8

一“、读写结合”模式中的比较模仿训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与生活情境相结合的策略是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以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为切入点,进行融入情境的语文学习和体验,采用先阅读后写作的语文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灵感,探寻到阅读文本的真意和美感,通过简单的比较和模仿,学生可以感受到阅读文本中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从词语、语句、段落等方面,进行阅读文本的相似仿写。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文本中,在段落“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有优美的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方式,在句式整齐、押韵的结构之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沉浸在美妙的阅读文本之中反复品味,体会作者在这个阅读文本之中所蕴含的情感内容,并由此进行深刻的体会,联系自我生活实际,开展主题相近的文章仿写。又如:在深邃而浩瀚的星空,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在初中语文《繁星》之中,教师可以利用比较模仿,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的美妙之处,如:“繁星闪烁———深蓝的天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地互相颂赞……”学生可以比较、体会中文中的拟人和对仗的修辞手法,并可以借用身边的熟悉事物进行仿写:如花儿和草坪、绿叶和大树等。学生在潜移默化的阅读过程中,掌握了比较模仿的技巧,进行阅读知识的写作迁移,提升了语文素养。

二、读写结合模式下的创意写作训练

在初中语文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发散其想象,在对阅读文本的要义加以掌握的前提下,提倡学生自主创新、自主想象、自主探究,用创意的思维和结构,对阅读文本进行局部的缩写、扩写、改写或继写,这体现了学生自主语文学习的创造性和想象性,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例如:在初中语文的古诗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优美古诗的过程中,理解古诗原意,然后再在古诗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缩写、扩写或续写,在《次北固山下》的古诗欣赏中,可以让学生把握这首古诗的原意,以“北固山”的青山绿水为依托,进行对自然情境的抒情和感慨,通过不同的扩写或缩写创新写作方式,表达出学生不同个体对自然和家乡的情感。又如:在《石壕吏》阅读古诗中,学生对于古老中国文学艺术的热爱,可以转化为现代形式的短剧或记叙文体,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进行改写。

三“、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智慧的迸发与拓展

初中语文阅读篇目,蕴含有多种不同的内涵,在不同主题的阅读文本中,学生要把握阅读的主题内容,再以此为契机和结合点,进行创意写作的拓展实现。这需要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深层次地把握阅读文本的主题、写作手法、结构、创作思路、情感内容等,在对阅读文本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下,开启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在琢磨、推敲、品位的不同境界中,开展一文多写、读多文写一文等创作,体现出繁复变化、精彩纷呈的不同写作方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别致感受。例如:在《故乡》一课中,这篇课文经典而蕴意悠远,尤其是结尾一句话,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之句,仔细品读,耐人寻味,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仔细推敲和想象这个经典名句的内在深意,借这句话为由,展开自己对人生、结社会的感悟和体验,可以发挥创意的想象,不要拘泥于原文、原句,而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社会生活情境的、合乎情理的创作。又如:在初中语文的《幼时记趣》阅读文本中,作者记叙了自己的童年趣事,体现出对童年生活的感怀和向往,学生可以将“童年”为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成长背景和社会经历,进行创作,并且可以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如:倒叙、排比、夸张、比喻、拟人等,并在文章的结构篇章编排的过程中,凸现出学生自己的个性特点,可以采取与原文不同的写作顺序和结构,实现自我主题的拓展与延伸。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增强其写作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伍荣秀.初中语文“以读导写,读写结合”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课外语文.2015(18)

[2]耿敏丽.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J].学周刊.2014(29)

写读后感作文篇9

高中语文教学担负着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任,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在实际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大量课时,而写作的课时却相对较少,阅读与写作训练脱节,导致学生不能在阅读的同时提升写作能力。因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将阅读与写作训练有效地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将阅读中积累的素材、学到的语言表现手法、文章的布局构思,能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

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不少学生害怕作文,这与我们语文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和引导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不少语文教师将语文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上。这样无形之中造成了重“读”轻“写”的教学格局,致使无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拓展阅读与写作训练的有效对接”不仅做到立足于“读”,更着眼于“写”。以学习的课文为依托,除去读的教学目的外,教师必须充分解读课文,深度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教师,让学生在读懂理解课文后,进行自我创作的写,这样才能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

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要求,首先老师要熟悉把握课文,其次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心理,组织引导学生初读、读通、读透的阶梯递进,最后在学生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指导进行“写”。经过“读”的铺垫,对素材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后,自然对“作文”也能有话说。有感而发,真实的语言感悟,经过多次的训练,看到做成的文章成果,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信心也就培养起来了。

二、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

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作为训练语言的最为重要的方式阅读、写作的教学活动,是最离不开思维训练的。阅读、写作活动是一项心智活动,写作的模式也不拘泥于一种,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打开作文思路。常见的方式有续写、补写课文空白。续写可以是对课文情节的发展,高中生对小说、电视剧都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让学生自己当编剧、写故事,通过发挥合理想象进行写作。这种训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培养他们的想象思维。其次,还有反题意写作,反题意就是打破常规,反其道而行之的一种作文方式,可以从选材别具一格或是立意标新立异,教师需要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进行肯定和个鼓励。指导这种训练,可以充分调遣学生的逆向思维,培养他们全面缜密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以读代讲,以读促写

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对许多文章都能熟读成诵,但是却不会学以致用,我们教师一定要积极传授给学生从文章中获得积累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仔细、勤于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会感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语言因素,通过字词句理解文章思想内含,指导学生掌握遣词造句的方法,学生要学会通过朗读和背诵掌握语言文字的材料积累。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特点,开发教材资源,灵活采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通过“读与看相结合”、“读与思相结合”、“读与说相结合”等多方位训练,帮助学生积累材料。

另外,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让学生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还可以让学生摘录好词佳句,作必要的摘记与注释。

四、勤写勤练,以写引读

要使学生能较独立的创设新的语言环境,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只有经常动笔,反复运用,不断探索,才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首先,训练的内容是全方位的,字词句篇,有机地贯穿教学全过程。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时,根据教材特点、重点、难点,寻找恰当的读写结合点,设计听说读写的训练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发展自己的语言。其次,语言训练要注意阶段性、层次性适度、适量,要把握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实际。依据教材重点训练项目和学生实际结合课标要求确定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训练目标。有了明确的训练目标,教师就按计划、系统地进行训练,训练中努力做到练习方式的多样化。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练习方式有续写,扩写,改写等,教师精心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段,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写读后感作文篇10

在一年级上学期,长期的拼音、识字教学,会使学生在入学前就已发展的语言表达能力陷于停顿状态。为了不错过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我发给每人一本适合他们看的课外读物,让他们尝试着进行课外阅读。要求两周读完一本书,自己让爸爸妈妈帮着计划一天该读多少内容,主要以篇章为单位分。由于初次使用汉语拼音进行阅读,所以我就先请家长帮助,让他们和孩子一起阅读,并把好的词、句记在心里。最后,让学生慢慢脱离家长自己进行阅读。

一年级下学期,我除了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课外书外,还要求他们摘抄好的词句,让很多新知慢慢地输入到了孩子们空白的大脑里。这些知识的获取为孩子词汇的积累、语意的准确表达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现在我的这群孩子已进入二年级了,我依然坚持抓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因为阅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二年级我主要从读写方法、阅读积累、读写习惯等方面培养孩子的能力。

首先是学生自己阅读,指导写读书笔记。和去年一样,每人依然拿一本书,并给出具体规定。坚持每天都要读,两周读完一本书(自己计划好一天读多少内容才能保证两周将这本书读完),每天写读书笔记。这里除了上学期常用的摘抄优美词句外,还可以写段、写感想体会(就是学生在读书中把自己深切感受到的写下来),要真实,有多写多,有少写少。这样,能慢慢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总结能力、思考能力等。

其次就是集体阅读,指导写阅读感想和体会。集体读的形式我主要放在阅读课上。教师先领着学生去试着欣赏中长篇故事性读物。然后教师读、生听,听的过程中要从老师声情并茂的读中去理解文字的意思,感悟文字背后所含的情感。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还学会了怎样去阅读较长的文章、怎样理解较长文章中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情感。读后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听后的收获,写写自己听后的感想和体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