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十篇

时间:2023-03-23 22:49:47

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篇1

2、天理昭昭:昭昭指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3、昭昭之明:昭昭指明亮。形容人能够明察秋毫,明辨是非。

4、劣迹昭昭:昭昭指明显的样子。恶劣的行迹已十分明显。形容劣迹多,恶行显著。

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篇2

其实所谓的《昭君怨》实是人们对王昭君的同情,也是对软弱统治者的一种反感。看过《昭君出塞》后,我回忆这部剧给我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值得书写的又是什么呢?想之,昭君这位“落雁美女”大义和亲的光辉事迹感动了我,还有就是英雄与美女爱情中误会的解除,使得他们的爱情更加长久。我又查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更深入的了解了昭君。有人说《昭君出塞》不符合历史,这一点我承认,但是此剧也不完全是篡改历史,只不过是让昭君与单于提前见面让他们一见钟情而已,为什么就不 能让昭君有一个美满幸福的爱情呢?而《昭君出塞》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全新的历史,一个更五彩斑斓的历史,一个值得观看的历史。

古代四大美女中只有昭君值得人们千古传唱。春秋战国时的西施只是越王复仇的一颗棋子;而汉朝的貂蝉则是利用美人计迷惑吕布,以借吕布之手杀了董卓;至于唐代的杨贵妃则是以个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只有昭君是为了民族的利益与 和平甘愿随大单于远赴塞外,直至死去也留在了匈奴的大地之上。

“昭君怨”,昭君究竟会怨恨什么呢?古今的诗人们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当年昭君是自愿请行嫁于匈奴的,没有人强迫她不是吗?昭君是个有志向的女子,她的志向不限于闺房天地,她曾立志做以名“冯?弧保???页鲎约旱囊环萘ΑK?运?诤艉?暗ビ诶闯?肭蠛颓字?首栽盖胄屑薷?蟮ビ凇U丫?鋈?蠛艉?暗ビ谟侄云涑璋?屑眩?馄湮?澳??帐稀薄!澳??暗囊馑际窍M?ü?獯魏颓捉?⒑秃冒材?墓叵怠:涸?垡埠芨咝耍?纶?备脑??鼓?氨硎救〉昧擞涝逗推较啻Φ木置妗W哉丫?鋈?蠛盒傥?至顺ご锇敫龆嗍兰偷暮推剑?丫?锏搅怂?鋈?哪康模??降自购拮攀裁茨兀课椅薮恿私狻

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篇3

一、“授之以渔”前提是“爱鱼”

好奇是学生们的天性,兴趣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最好的动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何等的重要。小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会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会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爱“鱼”,如果学生不爱“鱼”,那么教师再多的教学行为也只能是付诸东流。所以,我们一切的教学行为都应该建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

例如在教学《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一课,教师如果课前在衣服内藏好一条4―6米长的绳子,上课时让一名学生从老师的腹部将“小肠”抽出,学生的注意力会立刻被吸引,在惊讶的同时,他们马上会联想到真实的小肠有多长?真实的小肠有多粗?这么长的小肠是怎样藏在我们腹中的?小肠这么长有什么作用?这样的教学设计带来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长此以往,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真正喜欢上“鱼”

二、“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重要

法国教育家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唤醒人的生命感、价值感。"教师们对“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要教之以渔,教师就要认识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做一个“明白人”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果一位教师,身歪却要求影子正,源浊却要求流水清,自己都没搞清楚,却想让学生明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必然谬种流传,误人子弟。所以我们常说:“教育者先受教育。”“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

2.教师要敢于“示弱”

灌输式教学要求学生经由听、看、读的练习,习得教师灌输的理论知识,在灌输式教学中教师是“强势者”,学生是“被动者”。但知识是建构的而非外加的,只有建构到学生的知识体系内才是真正自我的知识。作为教师,应该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相信他们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将“权力”关进笼子里,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做一个课堂的“建筑工”,在课堂上搭好“脚手架”,陪伴学生往上“爬”,在学生“攀爬”遇到困难时,起到帮扶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做框架》一课中,教师设计教学环节:四人小组“做正方体框架”――“加固正方体框架”――“做三角形”――“做四边形”。六年级的学生觉得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任务,但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们碰到了困难,活动以绝大多数小组的失败而告终。随后教师鼓励各个小组针对自己失败的作品进行加工――不但要更像“正方体”,而且要能承受数十本书本的重量,即需要“坚固”。学生经历了刚才活动的冲动失败,遇到了更高的挑战,懂得了静下心来去思考和动手实践,这次的活动效果显著提高了。紧接着,教师针对各个小组的加固方式,引导学生从中发现“三角形”,进而猜测“三角形”在加固正方体框架中起到的作用,最后通过搭建“三角形”和“正方形”来对比体验,从而验证猜测,得出科学的结论。在此案例中,执教教师将原来的“做四边形”――“做三角形”――“做正方体框架”――“加固正方体框架”调整为“做正方体框架”――“加固正方体框架”――“做三角形”――“做四边形”,看似是将“由简入繁”变成了“由繁入简”,但从这些细节中体现的则是执教教师自身的教学思想、教育观和师生观。通过对教学设计中的细节把握和规划,整节课抑扬顿挫。这样的课堂教学,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为本位,避免了对教科书的照本宣科,杜绝了教师的“一手遮天”。通过教师的“脚手架”,学生们一起自己动手实践、自己感悟、自己寻找问题、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发现答案。

三、“授之以渔”的最终目的是“学渔”

托尔勒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知识学能力学方法学学习(学会如何学习)。学习的本质是自学,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成长,在倡导终身学习的当下,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雏鸟终究要离开羽翼的守护,学生终究会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和父母的陪伴,缺乏内需的教育和缺乏学习方法的教育,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教育。

如果学生喜欢“鱼”,学会了“渔”,会“学渔”,那么他就拥有了广阔的天空,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在知识的天空中快乐翱翔,成为适应时代潮流的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篇4

而八廓街和大昭寺不是,她是一种魂魄与肉身,精神与凡俗如此融合的化界。尽管走过世界许多著名的各种庙宇和教堂,但她给我的冲击是超验的,她解构了我以往那些有限的认知和经验。

在雪域通透得令人目眩的蓝天下,绵延高深的绛红色的寺墙投下的阴影,显示着大昭寺不凡的气质。殿楼顶上那对相对而跪的金鹿守着巨大的,无论旁边是白云飘飘还是乌云滚滚,总昭示着一种和天融在一起的无量佛气。寺内,逢特定的日子便有数万僧人在此诵佛讲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么念了上千年,我把脚轻轻踩在地上,都感觉得到那种特殊的气场。东南北三侧的长廊,排列着数以百计的转经筒,被各种各样的手和手上不同的命运掌纹一会急一会慢地转着、转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这么转了上千年……寺内幽暗而宽敞,明明灭灭的酥油灯如夜空的星子把人的脚步一直引领到佛的面前……

大昭寺是佛和众僧的城堡,它像一朵巨大的莲花的中心,由她四面幅射出去的街市、古城民居、和大小寺庙像花瓣一层层围绕着她,每当寺内早祷的佛鼓和法螺响起,这个古城就像千瓣莲花那样一层层开放……拉萨醒了。紧紧环抱着她的八廓街打开门窗、涌起人声。

我不知该怎样来叙述那第一次的震撼和了悟。

我是在一个普通日子的普通黄昏,以普通逛街的心情信步走过来的。八廓街上琳琅满目的来自康巴、内地、印度、尼泊尔、不丹、蒙古……各种奇异的东西总是诱惑着我,何况还有那首歌“拉萨的八廓街,窗户总是比门多。窗户里的姑娘,骨头比肉软和”,何况还有那些紫马黑般的藏族帅哥和鼓手……

我戴着那个手镯舍不得脱下,两个半月形牙骨镯圈有黄铜包衬,乳白泛黄的骨质在夕阳下闪烁着温润得几近半透明的光泽,中间是一粒椭圆形深色的绿松石,由极精致的铜饰镶嵌,绿松石光滑古旧,上面奇异自然纹如的乌云,似的流水。连那个小小的镯闩子也不知被多少只手摩娑过,古旧而润泽。

“太贵了、便宜点嘛!”我央求摊主。

“少十块,再便宜我就晚饭没有了!要去她家要吃啦!”那个有一头硬硬的黑卷发的摊主显然看出了我的爱不释手,一面狡黠快乐地跟我讨价还价,一面跟旁边一个梳百缕辫的漂亮姑娘调情。姑娘高大红润,每一缕发辫上都系着绿松石和各种珠宝,一身佩饰摇曳叮当。姑娘嘻嘻地笑着:“别忘带了打狗棒呵,我家的狗可比你还高呢。”“这就是约会的邀请么?”我猜想着。

一阵香柏煨桑的烟味在黄昏的风中弥漫开来,飘逸在八廓街浓浓的酥油味、奶腥味、动物皮毛的膻味、印度迷香令人眩晕的闷香味,老外身上古龙和香奈儿5号的味儿……之上。

“关门!关门了!”卷毛摊主一把夺过我手上打算最后还价后付他的钱,同时从怀里掏出一条奇形怪状的项链塞在我手里:“大姐面善,菩萨保佑!”他飞快地收摊关门,转眼就消失在街上不知什么时候涌动起来的人流中了。低头看那项链,竟是各种不知名的动物的牙齿串起来的,天哪 ,这不是狩猎时代的护身符吗,我愣住了。

夕阳温暖的余辉正照在大昭寺的宝幢上,那些镶了金边的黛红和羽灰的云彩开始一点一点渐渐淡下去了……就在太阳落山的这么一小会的时间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色彩斑斓的八廓街上,那些数不清的卖马鞍皮具的、古董首饰的、氆氇唐卡的、甜茶酥油的、铜佛长刀的、皮毛绸缎的、香料烈酒的……所有的店铺和摊子像谁念了一道咒语一样,一下全都关门闭户收摊了。

所有的商人、市民、乞丐、牧民、行吟僧、游客、穿着藏装的老外……组成一股无头也无尾的人流,以顺时针方向一步一步前行,有人双手合十、有人数着念珠、有人摇着转经筒,有人念着祷文 ,他们在转,围绕着大昭寺这莲花心在转,一步一步又一步……

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推着,我不由自主地迈开脚步,加入了面前这巨大的人流,人流里还有狗、有涂着色彩的放生的羊及被阿妈背在背上的婴儿……

最后一缕晚霞从金顶上消失了。薄暮幽微的迷离中,只听得见众生行进的脚步,周围人们身上所有的色彩在这一时刻都剥落了,不分贵贱勿论种姓,只有人-----和我一样有血有肉的人,和我一样在十丈红尘中的挣扎的人的肉体对精神世界和灵魂的追寻;只有人-----和我一样有血有肉的人,在心灵相通的共同感受中一起前行……桑烟和樊香的味道使我恍若隔世。

当人流碰上磕等身长头的朝圣者,大家便恭敬地让出一条道来,听着他们手中的木板磕在道路上的声响,看着那一路风霜拷问的褴褛、感受着那匍匐在大地上的沉重,热泪涌满了我的眼眶……

回到宾馆,我那条牙齿项链很让同行的朋友们眼红了一阵,有人甚至想拿两根银项链跟我作交换。一个当地的藏族诗人告诉我,我那天黄昏碰上的,只是拉萨每天再平常不过的转中经的高潮时分。这个时分,拉萨街上的每个主妇或丈夫都会带上自己的孩子,叫上家中的老人一起出来转经,其时每天每天都是这样的。至于送你那条项链也不为什么,就是他高兴,他不高兴钱再多也不会卖的。

拉萨的GDP是全中国最低的,拉萨的空气是全中国最稀薄的,但拉萨居中国十大幸福城市之首,我信。在一个人们只忙于财富积累、科技创新、休闲娱乐、消费爱情的时代,我想我们还需要心灵抚慰、敬畏超越、伦理沉思、精神追寻。德波顿在《写给无神论者》中,甚至为无神论者们的心灵归属开出了一个这样的创意处方:也许在城市街头悬挂牛仔裤和电脑广告当中我们应当树立电子哭墙,默默地放送我们内心的痛苦,更清晰地感觉到活在世上为了什么?或者我们的建筑可以有礼赞安祥的庙堂,礼赞善良的庙堂,礼赞宽恕的庙堂,礼赞静思和自知之明的庙堂……

许多年过去,在另一片高原的一个黄昏,在自家阳台的藤椅上,我捧着一杯茶,手边放着一本书,倏地读到一段文字:“……年过八旬的哲学家海德格尔,下午散步又开始拐进教堂,上对水、划十字,向祭坛行跪膝礼了。他的学生苦恼地问:您早已和教会和教义断了关系,难道您这样不觉得自相矛盾吗?海德格尔答:在人们无数次祷告过的地方,那一定是神奇地接近了神圣的。”

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篇5

刘贺?谁啊?历史上,他既被封过列侯,又做过诸侯王,甚至还当过皇帝,经历之精彩丰富秒杀一众网络小说。不过,虽然很多人对他都感觉很陌生,但说到他的几个“小伙伴们”――汉武帝刘彻、西汉权臣霍光、汉宣帝刘洵,大概多数读者都不陌生了。下面我们以这几位人物为线索,简单说说刘贺的传奇经历。

爷爷汉武帝“惹祸”

我们首先来看汉武帝和刘贺的关系。

汉武帝是刘贺的祖父,刘贺的父亲刘m,正是有“倾国倾城”之貌、深受汉武帝宠幸的李夫人所生(对对对,就是那个“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的李夫人啦)。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刘贺被封为昌邑王(约在今山东巨野县境)。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继文景之后,开创了西汉王朝前所未有的强盛局面。然而在他晚年也出现了严重的统治危机,一方面是由于长期的对外扩张、个人的奢侈、用法的严苛,使得国库空虚,社会矛盾尖锐。另一方面,汉武帝与太子刘据之间因个性及治国理念的差异潜伏着矛盾,加之武帝晚年身体不好,于是奸臣江充从中挑拨,认为是有人利用巫蛊作祟,酿成了“巫蛊之祸”。

最终,戾太子及卫皇后自杀,卫氏均被诛杀,惟一的幸存者仅有太子之孙,汉武帝的曾孙,即后来的汉宣帝。

“巫蛊之祸”发生后,汉武帝也逐渐意识到戾太子是被人冤枉的,又大肆处置因迫害太子而上位的那些人,来为太子昭雪,并下罪己诏,追悔以前的过失,将国家战略由对外扩张转向与民休息,这即是著名的“轮台诏”,因此避免了西汉王朝倾覆的危险。

“巫蛊之祸”后,继承人的选择便成为问题。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贰师将军李广利(李夫人之兄)与亲家丞相刘屈用苣绷⒘躞m为太子。然而刘m并不是汉武帝中意的人选,事发后,李广利投降匈奴,刘屈颖谎斩。

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即汉武帝去世的前一年,刘m去世,其死因不明,或许其中有隐情。最终,汉武帝选择了少子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并以霍光、金日、上官桀、桑弘羊辅政,霍光成为了“话事人”。

霍光挑中了“软柿子”刘贺

霍光本是西汉名将霍去病同父异母之弟,他谨小慎微,加上霍去病的关系,受到汉武帝的信赖,故最终能受遗诏辅政。汉昭帝统治期间,霍光通过一系列举动排除了桑弘羊、上官桀等异己,最终总揽朝政,政由己出。

可是,汉昭帝年仅22岁便去世了,又无子嗣,谁来做新皇帝?这个难题自然也落到了霍光头上。

昭帝无子,新皇帝自然首选汉武帝的其他儿子,当时唯独广陵王刘胥尚在,在群臣讨论时,多数人主张立广陵王。不过,广陵王“力能扛鼎,手格猛兽”,颇为出众,霍光对他很不放心,生怕他日后成为一大威胁。恰好这时有人上书迎合霍光的想法,于是,霍光以上官太后(霍光外孙女)的名义下诏,派人迎接昌邑王刘贺(刘m死后袭位为昌邑王),以奔丧的名义入长安即位。

至于为何选择刘贺,大概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刘贺辈分比刘胥低,更便于利用上官太后来“称大辈”;第二,刘贺还不到20岁,没准儿在政治上“水平太低”;第三,据说刘贺还“很傻很天真”,更易为霍光掌控。就这样,刘贺传奇性地君临天下了。

不到一月废黜,大跌眼镜

然而,刘贺的传奇并未结束,才刚刚开始。

按理,这么一位仁兄被霍光控制顺理成章,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让人大跌眼镜。在即位短短27天后,刘贺就被霍光废黜了。史书记载,刘贺被废的主要原因是他,不守礼法。包括什么奔丧途中违反各种规定好似旅行啦;到长安城外应该哭丧,刘贺却说嗓子痛,哭不出来啦;即位之后,又行,沉湎于酒色啦……总之各种不靠谱,以至在废黜时,皇太后听取大臣汇报,罗列他的斑斑劣迹,都听不下去了,直说“够了”!

当然,事实果真如此吗?恐怕不完全这样,因为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对于被废的刘贺而言,历史的记载免不了有丑化渲染的成分。

根本上来说,刘贺被废还是权力斗争的结果。从刘贺即位后的一些举动来看,他貌似在着手恢复皇帝权力,自然引起了霍光的警惕和不满。这应该是霍光废刘贺的主要原因。

从废立的过程来看,几乎也是霍光的个人权势在主导。霍光先是私下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密谋废立之事,而后在未央宫召集群臣会议。当提出要废皇帝时,事出突然,吓得没人敢表态,这时霍光的亲信田延年拿着剑站出来说:“今天的事情得当机立断,谁不赶紧表态,我就把他给斩!”震慑之下,大臣们只得纷纷叩头,表示听从大将军安排。

汉宣帝多方防范废帝刘贺

刘贺被废后,武帝曾孙,“巫蛊之祸”后幸存下来,长于民间的刘洵(初名刘病已)被择立为帝。霍光之所以选择刘洵,自然还是觉得他容易控制。

然而,霍光再次看走了眼。霍光生前,汉宣帝委政于他,表面恭敬有礼,内心却非常忌惮。霍光死后不足3年,汉宣帝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腕将霍家族灭,成功剪除了霍氏的势力。

当然,汉宣帝仍然面临着废帝刘贺的遗留问题。刘贺被废后,依然回到昌邑,但并无封爵,仅仅赐予他汤沐邑二千户,而原来王家的财物都赐予了他。

最初,汉宣帝对刘贺是忌讳和防范的,曾命令当地太守张敞暗中进行监视。张敞多次跑到刘贺家中调查暗访,并将情况汇报给汉宣帝,说刘贺“年约二十六七,身体萎靡,仪态不端,妻儿成群,行为言语略显呆傻。”汉宣帝这才终于放心了,并封刘贺为海昏侯(今江西南昌),以彰显自己的“仁德”。

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篇6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戳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谗当道,以美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留笑柄子青史矣。

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篇7

1、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2、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3、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5、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8、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9、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0、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1、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2、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4、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15、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6、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8、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19、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2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2、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2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4、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5、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26、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27、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28、王顾左右而言他。

29、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30、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1、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32、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33、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3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5、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3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3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3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0、其进锐者,其退速。

4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2、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43、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4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6、食色,性也。

4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9、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5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51、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5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3、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5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5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56、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5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8、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61、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6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3、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64、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r也。

65、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6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7、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68、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9、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70、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72、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7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74、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75、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篇8

关健词:国策失误 昏君辈出 用人失误

苏洵在《六国论》开篇即提出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认为六国灭亡是因为两个字,即“赂秦”。唐代杜牧在其所作词赋《阿房宫赋》中认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笔者认为六国灭亡肯定也有自身因素存在着,但也不能以点概面,六国的灭亡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绝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一句话就能概括的。

一.国策失误

国策是指一国在当前形势下对未来国家需要投入的方向而定下的策略,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好的国策能起到航标、导向作用,使国家国富民强,而错误的国策则会使国家陷入混乱,甚至亡国。《六国论》中曾提到: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其中的“赂秦”就是六国曾经奉行的国策:即割地事秦,但六国所犯的国策失误远不只于此,以燕国为例。

燕昭王即位后,为使燕国摆脱任人欺凌的穷国、弱国的境遇,招贤纳士、励精图治,燕国国力大增,。只用了短短五年,便达到鼎盛时期。燕昭王之后,燕国陷入内乱,举国陷入萎靡不振的状态,后燕国宣告灭亡。燕国的悲剧就出在国策制定上,燕国的两大错误国策“弱齐”、“疲赵”,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联军激战于济西,大败齐军。乐毅率燕军乘胜攻克齐72城,直入齐都城临淄。并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巨财一空,尽归燕国,乐毅因此被燕昭王封为昌国君。燕国达到鼎盛。但是在这光鲜的战绩背后,却埋下了祸根,齐国经此一役,元气大伤,思想意识也自此转入自保,燕国虽然扬眉吐气,但是也打掉了自己的一面屏障。赵国自从长平大战战败后,国势大衰,燕王鼠目寸光,趁火打劫,使得赵国处境更加艰难,局势更加恶化,两国间因此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拉锯战,虽说是互有胜负,然而双方实力为之大大削弱,结果赵国自此一蹶不振,燕国精兵强将损失殆尽,后赵灭,秦军长驱直入,燕国无力抵御。

二.昏君辈出

在烽火连天,狼烟四起的乱世中,一国若能逢一位英主,在其领导下,开疆拓土,建功立业,时乃举国之幸,万民之福;反之则是一国的悲剧。以赵国例。

赵武灵王,通过“胡服骑射,”使赵国的国力从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赵国由此崛起,傲视群雄。可好景不长,武灵王突发奇想,在选立国储的方面出现了失误,险些使赵国一分为二,随后又发生了沙丘宫。史载:赵武灵王被围沙丘宫三月,困饿而死。

赵孝成王,被誉为赵国的“毁业之主,”在其统治期间犯下了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临阵易将,导致长平战败,45万精锐之师被坑杀,举国遭重创。

赵王迁,同其祖父孝成王相似,听信谗言,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自毁长城,把最后挽救赵国的一根救命稻草“名将李牧”秘密处决,《六国论》中的“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一句就是这段史实的写照,秦国扫清了前进的障碍,一鼓作气的攻灭了赵国。

三.用人失误

一个国家想要在乱世中生存,发展壮大,光有英主还不够,还需要人才来辅佐。与秦的用人方式不同,六国的国君多好大喜功,爱用奸佞谄谀之人,排斥忠良。以齐、魏例。

齐国是周代重要的封国,自姜太公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大国,齐桓公凭借海上的资源,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但最后为秦国所灭。

齐国的败亡,齐宰相后胜难辞其咎。后胜是战国末齐王建之相。因其受秦厚贿,屡劝齐王建朝秦,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御秦。公元前221年,秦兵大举伐齐,兵锋直指齐国都城临淄,齐国因后胜当政,政局混乱,军心懈怠,无人敢战、愿战。齐王建听从后胜的建议,不战而降。秦兵不费吹灰之力而亡齐。是时齐人因埋怨齐王听信后胜及其宾客谗言,致使齐国败亡,曾编写了一首歌谣:“悲耶,哀耶,亡建者胜也!”用以讥讽嘲弄齐国庙堂的软弱无能。

魏国的强大是和魏文侯的励精图治分不开的,然而魏国的鼎盛犹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魏惠王时期,魏国先后经历了“桂陵”、“马陵”两场败仗,慢慢衰落下去。王位传到魏安王时,国势已然大衰,但是也为魏国送来了一位智勇双全的信陵君,令人惋惜的是,魏国没有把握机会,魏王眼见信陵君功勋卓著,不但没有提拔重用,委以国事,反而听信谣言,罢黜疏远信陵君,信陵君空有报国志,无处施展,最后郁郁而终,信陵君死,秦国乘机出兵,用计水淹魏国都城大梁,灭了魏国,事记于《史记・魏公子列传》

由此可见,齐国任人唯亲,导致亡国;魏国有才不用,招致灭顶,二国都亡在错误的用人制度上。

四.其它失误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六国还犯了改革不利的错误,以韩、楚为例。

韩国国势鼎盛期是韩昭侯在位时期。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纵观韩国历史,并没有多少出彩的地方,比较著名的事件是韩相国申不害主持的变法运动。申不害在韩国实行以“术”为主的法制,经过15年改革,加强了君主集权,使韩国“国治兵强”,政治局面相对稳定,国力也增强,曾一度被各国贯以“小霸”的称谓即便处于强国的包围之中,也能相安无事,独善其身。但实行这种政策也产生了另一个后果,即“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术”取决于君主本人的才能,君主本人比较明智,有能力,国家就会比较兴旺;相反,国家就会陷入混乱,人民就会遭受祸患。正因为申不害与韩昭侯用“术”有余,定法不足,“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因此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韩国的问题。韩昭侯一死,韩国很快又衰落下去了,因此韩国的变法运动是失败的。

楚国出名的变法运动要数“吴起变法”,吴起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先后在鲁国、魏国、楚国任职。战国初年楚悼王当政时,于公元前386年―前381年,任命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为令尹,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变法。在他任职期间,严明法令,撤去闲置的官吏,废除了较疏远的公族,把节省下的钱粮用以供养军队。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变法运动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吴起被反对者用弓箭射杀,变法运动宣告失败,记于《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韩国引以为豪的是兵器,但是它缺失了人才,从立国到灭亡,期间就只出了两个思想家,一个申不害,一个韩非,而且生存环境恶劣,只能利用外交手段在夹缝中求生得一线生机;楚国幅员辽阔,带甲百万,各方面都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到最后被灭国,问题根源则是出在制度陈腐和思想意识僵化以及改革缺少强有力的后台支持上。

参考文献

[1]张荣铮.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J].天津社会科学,1983,12-27.

[2]吕文郁.浅析春秋战国官吏贿赂问题[D].吉林大学,2006.

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篇9

朝阳,活跃、欢快,像刚出生的婴儿,以它最柔美的第一缕阳光昭示着自己的到来,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天空下人们劳动的开始。若是站在沙滩上欣赏朝阳,被阳光照射得波光粼粼的海面,犹如千万颗宝石的光芒,点缀着一望无际的大海。

太阳,开始了它一天的旅程……

清晰可见的太阳,此时的光芒微弱极了,完全比不上那朝阳,可是,这夕阳却意味深长。

夕阳,深沉、优雅,像是见多识广的老人,在一天内,看尽了世间人类的所有面孔,劳累地在东边缓缓下降。美丽的夕阳,昭示着一天的结束,昭示着夜晚的降临就在这夕阳过后。诗人站在夕阳下,一定会吟咏“夕阳熏细草,江色映疏帘”的诗句;若是一位画家,那么着黄昏的夕阳美景将呈现在画纸上,流传千古;若是经历沧桑年迈的老人,一定会感慨时光的流逝……

我们的快乐就是夕阳。如果有了快乐,我们一定会像是获得新生,获得了努力的源泉。快乐使人活跃,重新拥有了前进的勇气,还未经历多种磨炼,对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拥有着体验的决心,就像是未见世面的小伙子,三分钟热度。

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篇10

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一定要自觉补足自己的精神之钙,始终保持教育为民的初心和情怀,牢记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历史使命,团结带领自己的团队,不懈奋进,砥砺前行。

守初心,担使命,强化责任担当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有梦想,有目标,关键还是要付诸行动。要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勤于行动落实。俗话说,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的纲领!“没有流过血的手指弹不出动听的乐章”。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必须自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带头敬业奉献,勇于担当作为;必须自觉加强作风建设,务实求真,真抓实干,抓铁留痕,踏石留印;必须自觉克服职业倦怠,时刻保持奋进的姿态。要坚持问题导向,只为困难想办法,不为问题找借口。

守初心,担使命,甘于团结奉献

团结就是力量!一家庭一单位一集体没有团结就没有战斗力,其成员也就没有幸福感可言。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一定要带头讲团结,着力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顾全大局,大公无私,始终秉持公正的立场;要乐于助人,甘于奉献,不斤斤计较于个人得失;还要珍惜缘分,胸怀大度,坚持分工不分家,团结奋进一家人。

守初心,担使命,勇于廉洁自律

报告特别指出,新时代是讲规矩守纪律的时代。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一定要知敬畏,存戒惧;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守住底线,不碰红线。踏踏实实做事,规规矩矩做人!千万不可放纵自己。我们要不断树高标杆,做好表率,以上率下!要有从我做起的勇气,向我看齐的底气,敢于争先的锐气,善于沟通的灵气,助人成功的大气!

守初心,担使命,勤于学习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