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造句十篇

时间:2023-03-29 18:18:01

新鲜造句

新鲜造句篇1

1、新鲜空气有利于健康。

2、小明今天买的水果比昨天买的新鲜!

3、新鲜空气进口一般是曲轴箱通气盖。

4、你好象不大会摆弄那个新鲜玩艺儿。

5、下了一阵雨,小草,花儿终于又露出了新鲜的笑容。

6、玫瑰花都一周了,还这么新鲜。

7、她的眼睛、面色和头发都新鲜健康。

8、野外有无数新鲜事物。

9、早上跑步发现今天的空气很新鲜,不禁深呼吸了一下!

10、他用电动榨汁机榨取新鲜的橙汁。

11、这样,托比就能使他的角色新鲜有力。

12、面包刚刚从烤箱里出炉,看起来十分新鲜。

13、在没有被污染的世界里,空气真的很新鲜。

14、上网对乡下的孩子来说还是件新鲜事。

15、她不信任卖肉的人能保证肉食新鲜。

16、很好,()芳香浓郁,味道醇厚而新鲜。

17、一场雨过后,空气真新鲜啊!

18、妈妈买的水果真新鲜。今天得空气真新鲜。菜市场上有不少新鲜的蔬菜。

19、顿时一阵凉快新鲜的微风吹遍了房间。

20、她拿出的工艺品大家都还没见过,都感觉挺新鲜的。

21、我不一定要出去,只想吸些新鲜空气。

22、使老化实验与新鲜涂层进行比较。

新鲜造句篇2

意思:形容果子小而精致。

造句:樱桃树上结出了小巧玲珑的果子。

2、鲜嫩多汁的果子

意思:新鲜而娇嫩。

造句:果农从树上摘下了鲜嫩多汁的果子。

3、鲜红透亮的果子

意思:形容果子颜色鲜红饱满透亮。

造句:果园里鲜红透亮的果子真是让人忍不住采摘。

4、香甜可口的果子

意思:形容果子气味、口感甘美芳香。

新鲜造句篇3

近年来,韩国指责别国将其领土错误标记为他国领土的事情时有发生,现在,其民间又将矛头指向中国历史地图。据韩联社7月1日报道,韩国民间网络团体“VANK”调查称,许多介绍中国历史的世界地图将朝鲜半岛标记为中国领土,“网络上介绍中国历史的世界地图歪曲历史现象非常严重”。此前,对于中国2004年开始的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简称“东北工程”),“VANK”一直在鼓动韩国国民和政府予以抗议和还击。

中韩领土争议,在更广范围和更久历史的意义上,是关于中国东北地域历史建制沿革的争议。历览此地兴衰治乱,可见自汉以来,中国历代统一王朝兴,多自东北始;亡,必自东北肇端。唐代亡于兵败南诏而东北失控;宋代亡于先失燕云、辽东;明代亡于先于朝鲜战争中财政破产'后于辽东屡败于后金铁骑;清代亡于甲午战争失控辽东,日俄战争沦陷东北;民国期间,先是九・一八事变不战而弃东北,后是在内战中惨败于辽沈。

东北定兴亡,根本原因在于东北及内蒙地区自古以来控制着中国的战略资源、要塞屏障、关键军事工具:在冷兵器时代是战马、粮秣、铁器、塞防;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是电力、煤炭、石油、粮食等战略物资、兵器装备工业和战略纵深。历代中国备边,多在东北与西北。东北至今是我国国防重点;中朝、中韩关系如何,与中国的国家安全息息相关。

既如此,就不能小看中韩领土争议对于中国崛起的负面影响,而要提出对应的解决思路,例如在中国公众当中普及关于东北亚的历史知识,塑造中朝韩共同的文化记忆。

中国与朝韩领土纠纷的起源

缺乏真实的史实知识,是当前国人对韩国领土野心产生误区的根源。亚冬会上韩国人的闹事把韩国对长白山乃至整个东北的领土野心拉人了国人的视线,不少舆论都把韩国的野心归于其近年的经济起飞。其实,最先提出领土要求的不是韩国,而是朝鲜。1960年朝鲜就把与朝鲜各历史王朝毫无关系的、由满洲大陆(今中国东北地区)的满族先人创立的渤海国划入本国历史,想以此来向中国索要好处。被断然拒绝后,朝鲜将领土宣示写进了《朝鲜通史》和中小学的教科书;韩国则马上跟着叫喊“渤海国是韩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朝韩是意识形态敌对的双方,但在篡改满洲历史、叫嚣满洲大陆的原住民不是满族而是韩民族、主张韩民族应当收回满洲故土的“领土扩张意识”方面却是惊人的一致。如果说韩国的野心源自其经济快速发展,那首先提出对东北领土要求的朝鲜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现代朝鲜起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地区,中心是庆州一带,公元前后开始建立封建国家,经过马韩、弁韩、辰韩三国的兼并战争,逐步形成了控制朝鲜半岛南部的封建王国新罗。新罗仰慕汉唐文化,信奉儒教和佛教,民风温顺,通用汉字。而在朝鲜半岛北部,一直与新罗敌对的高句丽则是奴隶制和氏族制度的游牧民族国家,民风剽悍善战。高句丽不断进攻新罗,杀戮甚惨,两者成不共戴天的世仇,导致新罗先后与隋朝和唐朝合作夹击高句丽。

高句丽最辉煌时期,消灭了隋朝的百万大军,使得隋朝灭亡。高句丽领土控制了今天辽宁、吉林大部分地区和朝鲜北部地区。但不久唐朝崛起,再度将高句丽驱逐南迁至朝鲜半岛,首都迁移到了平壤地区。唐朝武则天时期,唐军与新罗结盟,东西夹击了高句丽。高句丽在历年战争中损失50万人,被唐朝押解进入辽西、河北、河南安置了70万,逃往族(满族)人建立的渤海国的有30万,逃往新罗的有30万。200万人口的高句丽从此亡国。

唐高宗吞并高句丽后,中韩边界初定在汉江(流经汉城,今首尔)。新罗对“战利品不均”不满,趁唐朝大军在西域奋战突厥,策反唐朝的守关大将反唐,把中韩边界从汉江向北移到大同江。消息传到大唐宫廷引起了震动,由于大军陷在西域无法调动,唐朝和新罗这对曾在公元660年共同毁灭百济,663年共同击退日本对朝鲜半岛的进犯,668年又共同毁灭高句丽的多年盟友陷入了冷战。735年,新罗军队实际控制线向北推进到大同江南岸。

后来,渤海国的兴起给唐朝很大压力,唐朝要对渤海国实行怀柔招安,不能多面树敌,于是决定恢复同新罗的关系。唐玄宗于748年下诏,承认大同江以南为新罗领土,新罗也承诺不再向北扩张。到了辽代,大辽退缩到大同江以北地区为边界。元末明初,中原激战无力顾及边陲,高丽趁机越界侵占了大片中国领土。明朝稳住中原后,发现高丽越界,于是调兵遣将准备收复失地。这时高丽大将李成桂突然背叛高丽,以恳求明朝赐予新的国号,彻底臣服明朝为诱惑,请求明朝不发兵。考虑到朝鲜卑词厚礼,朱元璋大笔一挥,同意了李朝把边界推进到鸭绿江一线;不但不再收复失地,更把边界设在鸭绿江,割让了更多的土地。

明末清初,满清入关以后,朝鲜特意制定了一个名为“反清复明”、实为伺机向北扩张的军事计划,在鸭绿江边屯兵20万,企图重演元末明初中原激战无力照顾边陲,自己趁机向北扩张那一幕。只是当时东北是大清进攻北京、占领中原的大本营,非常坚固,朝鲜的再次侵略扩张才没有成功。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新罗还是朝鲜,中国的中原帝国历来都是宗主国和盟友,朝鲜是中国必救的邻邦。隋朝为解救新罗困境出兵高句丽,大败导致内乱亡国;唐朝与新罗联盟夹击高句丽;明朝出兵支援朝鲜抗日,首尾长达8年,耗费帑金700余万,累计消耗粮食120万石,导致明朝元气大伤,成为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清朝出兵帮助朝鲜镇压东学党人起义和抗日,导致甲午战争惨败于日本,10余年后被辛亥革命。

边界北移到鸭绿江后,朝鲜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长白山,手法就是边民过界制造纠纷,把中国领土长白山变为有争议地。从清代到民国,朝鲜争夺长白山的理由都是过界边民。边民过界原本是清朝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只是由于1860年代沙俄开始侵占中国东北,清朝统治者为了移民实边,才允许中国内地人大批进入东北这一满族人的龙兴之地,同时也放宽对朝鲜方面边禁。结果有大量朝鲜平民渡过图们江,来到中国东北的荒地开拓,成为中国朝鲜族的源头。1931年之后,日本人侵占了中国东北,又有百万左右的朝鲜人被强行安置过来。苏军攻陷东北后,金日成曾以延边是朝鲜人的居住地为由,要求苏军将延边划入朝鲜版图。民国政府马上派外交官飞赴莫斯科予以阻止,更发表公开声明要全部遣返过界的边民。

时代,已成为北朝鲜领导人的金日成改变手法,以长白山是其在日本殖民时期打游击的老根据地,希望中国兄弟党能体谅朝鲜人民对此地的革命感情云云,继续其领土要求,但调门大为降低。1958年中国志

愿军撤军回国后,朝鲜独立支撑三八线防务,自认为是在替中国防守东大门,并因自身长期与美、韩军对峙,付出了巨大代价和牺牲,而视向中国索取经济援助为理所当然,除了不放弃领土要求,有人甚至主张让中国分担朝鲜的军费。

综上所述,朝鲜在唐明两代两次主动进攻,两次成功北扩,造成了南北朝鲜近千年不死的扩张野心。因此,向北领土扩张的历史所形成的民族性格,才是今天南北双方都对我国东北虎视眈眈的真正源头。这也是中国古人在史书上所描述的“鲜寇北拓”精神的来由。

韩国玩弄所谓间岛问题

中韩作为亚洲有影响力的国家,自1990年代建交以来,关系一直发展良好,中国还出现了所谓的韩流。然而近几年,中韩关系不断出现不和谐音符:2004年中国边疆史研究的东北工程在韩引起轩然大波,2007年在亚冬会上韩国运动员公然打出标语对华提出领土要求,以后又出现韩国人辱华的白狗村事件、韩国网民对中国四川地震恶评事件、韩国人抵制北京奥运火炬事件等等。追根溯源,中朝之间的领土争议被韩国所继承、放大是主因。

许多中国人所不知道的是,韩国国内掀起收复满洲故土的舆论浪潮,起因居然是一次学术会议上美国前驻华大使李洁明对韩国学术界人士10分钟的讲话。这次讲话的大意是,对唐朝消灭并吞高句丽,应该翻案。韩国学界心领神会,引经据典,把已于千余年前彻底覆灭的高句丽王国说成是和现代朝鲜或古代三韩有直接的传承关系,这样高句丽历史上盘踞过的领土也就成了韩国的故土。其实何止高句丽故地,在一些韩国学者笔下,满洲大陆都成为韩民族的历史空间了口长白山北麓所在的吉林延边地区,原本是满族祖先的发源地,是皇封的南荒围场,而满族在东北生活的历史有数千年,渤海国是人建立的,也是满族人政权。尽管满族最后与汉族同化,看不出区别,但在历史上,朝鲜李朝最惧怕的就是满族人的后金政权。这一切早已是史学界定论。可如今,韩国一些人却企图否认满族和满清的存在。

利用韩流西渐的机会,韩国文艺界编造制作了大量历史剧本和神话故事,鼓吹追忆民族先辈纵横驰骋在满洲的荣耀时光。如关于檀君开国的神话历史,将高句丽和渤海国都编写成古代朝鲜民族;还有历史剧编造朝鲜古代英雄乙支文德射瞎唐太宗、射死薛仁贵的虚假情节,有的出版社还据此迅速修改了教科书,从而在韩国掀起了一股光复失地的恶浪。在李明博总统竞选活动和任职庆典上,甚至有几千名韩国青年合唱“怀念我的故乡满洲”的歌曲。

在这股翻案风气下,韩国又有一些人拿中朝界河说事,玩弄所谓间岛问题,同时向中国和俄罗斯提出领土要求。间岛是韩国人对中朝界河图们江(韩国称为豆满江)以北,海兰江(韩国称为土门江)以南的中国延边朝鲜族聚居地区的称呼。韩国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事实上是越来越多的韩国人,认为间岛是韩国领土,为中国所侵占,韩国应收回这块土地。

实际情形如何呢?明清两朝,朝鲜是中国的属国,双方都承认两国的边界在鸭绿江和图们江,但由于当地很荒凉,双方并没有仔细勘测过边界。直到康熙年间,发生朝鲜李氏兄弟在中国境内杀人越货的事件,康熙皇帝才派了大清乌拉总管穆克登和珲春都统依克唐阿巡边,并在鸭绿江、图们江的共同源头长白山天池树立了界碑。1882年,吉林将军铭安要求对越来越多的中国境内的朝鲜人,依云南苗人例加以管理。但朝鲜国王高宗要求把这些人“刷还领回朝鲜”。翌年,当时中国的敦化地方官致信朝鲜地方官员,要求“越垦流民务于今秋采稼收割以后,即行依限回国”。但是朝鲜流民并没有全部回国。1885年,朝鲜的高宗向中国的礼部提出:朝鲜人只是渡过了豆满江(指今天的图们江),而没有越过中朝界河土门江(指今天中国的海兰江),所以请求不要刷还当地垦民。此即历史上间岛之争的源头。

1885年9月到11月,双方第一次勘界,史称乙酉勘界,朝方坚持图们江和土门江是两条江,界河图们江是现在中国境内的海兰江。所以谈判没有达成一致。1887年4月到5月,双方进行了第二次的共同勘界活动,史称丁亥勘界,双方一致同意所谓豆满江、土门江就是今天的图们江的一音之转,但是双方对图们江的正源问题还是有分歧:朝方认为是红土水,中方认为是更南面一些的石乙水,于是双方(包括朝方代表李重夏)共同绘制地图,请求大清皇帝来裁定,刚刚开始亲政的光绪帝裁定为石乙水,但朝鲜国王高宗又提出异议。结果,这次谈判也没有正式结果。但是,当时中朝双方已达成共识:中朝两国界河就是今天的图们江,而且明确承认图们江、土门江就是一条河,也就从根本上否认了间岛问题的存在。

1897年,摆脱中国控制的朝鲜改名大韩帝国。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韩国把外交全权交给日本。于是1909年,日本与中国政府谈判解决中朝边境问题。双方签订了《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其中明确规定:图们江为中韩两国国界,并以石乙水为江源。从此,中韩之间几十年之久的边界问题得以解决。即便是洲国和朝鲜的边境,也是依该约行事。

到了1970年代,随着韩国的经济腾飞,即所谓汉江神话,韩国右翼民族主义抬头,重提所谓间岛问题。1978年元旦《韩国日报》刊载了徐桢哲的系列图片文章《新年展示韩国旧貌》,认为是当年日本人把韩国领土间岛出卖给了中国人,所以要收回间岛。1980年代以来,韩国方面关于间岛的文章、专著不断,中国学者也给予了反驳。1991年1月韩国《朝鲜日报》刊登史学家赵活的文章《间岛是我国的领土,应努力收复》,重申领土要求。

新鲜造句篇4

受众之所以喜欢新闻节目,主要原因是他们通过这一途径,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优秀的广播新闻播音能使信息准确生动,让受众增加收听欲。具备新鲜感的新闻播音,才能够吸引听众,使听众听了感到新鲜,愿意听下去,乐于接受,才能达到新闻宣传、教育鼓动的作用。

如何表现出广播新闻播音的新鲜感呢?

新闻播音是从两方面体现 “新”:首先,新闻内容的新是新闻播音体现新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新闻播音体现“新”播出“新鲜感”,也是新闻体现新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广播新闻播音作为有声语言的艺术,要对稿件作二度创作,将稿件内容表达得准确、生动、优美。优秀的语言表达,充满新鲜感的播报,会使广播新闻节目鲜活生动。

一、找准新闻点

知道新闻“新”在哪里,抓住“新闻点”,是政策新、方法新、技术新,还是新变化、新举措、新发展。这就要求新闻播音员具备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具有较强新闻敏感,在新闻稿件来得及、备稿时间短、备稿量大的情况下,能够很快找到“新闻点”,在播报中播出逻辑性,体现新闻的新鲜点;这就要求播音员要做一个杂家,涉猎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知识修养,平时勤勉学习,积累深厚的知识功底,了解国家、社会、工作、生活中各种新变化、新事件、新问题,使自己尽可能做个杂家。

二、播新闻要抓住新闻的基本特征

体现新鲜性、时效性是指新闻内容不仅要新鲜,而且报道要讲究时效,时效性可以说是新闻报道者报道具有新意的事实的时间效率。新闻播音体现新鲜性、时效性播报时就要注意:

1.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流畅准确的语言表达是播出新鲜感的前提,句子像一颗颗珍珠,要靠内容这根线把它们串起来,使受众明白无误理解稿件的意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的播音员陆洋曾说:“播新闻不能一句一句地摆,要做到整体出击,一气呵成。”如果在播新闻时,一句一句地摆,不能按内容去组织语言,就会使新闻播得比较散、比较平,达不到明快流畅的目的。

尤其是广播新闻稿件,文字越是简练概括,每个字的作用就越不能忽视。有些播音毛病,如尾音拖长,字音不准;播长句子时由于气息控制不好造成句头冲,句尾弱;或者因为气息托不住而造成语句速度加快,语调下滑等等,在其他的节目形态中可能不会显得很突出,但是在广播新闻节目中就会被放大。

掌握停顿,控制气息。有些播音员,特别是新手在播新闻时,在大的段落、层次之间不敢大胆地停顿,听不出层次、段落的区别,更不用说让受众感受到新闻的新鲜感了。其实层次、段落间的较大停顿,不仅不影响播出的完整性,掌握得恰当、运用得巧妙,还会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完整性。在若干小停顿中加上几个大停顿,在连续的语流中恰当地断几下、停一停,会产生动静结合、以静显动的效果。

2.重视重音的使用。由于广播新闻语言特点上的限制和真实性原则的要求,在表达方法上受到了一定的约束,一般没有感情的大起大落,语言的变化也少有大的起伏。一些夸张的表达手法如模拟、渲染、虚声、颤音、气音、哭音等不能使用。发音时要气息下沉,唇舌灵活有力,吐字清晰,语调自然,节奏明快。与通讯、评论文艺播音相比,新闻播音有其特殊的要求,它不以模拟生活形态为目的,而是通过生活中少有的规范,以严整的语言形态来传递信息,所以主要的外部技巧的使用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融入自己过多的个人感情。但是声音作用于人的听觉,如果是单调、无变化的,就会令人生厌。要引起受众的兴奋,就要有强弱轻重和节奏的变化。播音时最能表达主题的词语和与主题有关的人名、地名、时间、事件都必须突出表达,而非重要词语则可以一带而过,找准重音强调重音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可以让受众有一个明确的收听目的,同时也就更好地彰显新闻新鲜感。

“新闻点”要让受众接受就要注意重音突出,找准新闻点,强调“新”之所在,让受众不用费神费力一听就明白,一看就知道,就能抓住新闻点,所以新闻播音员一定要在找重音上下功夫,找准重音加以突破。

3.积极的情感运动。播音时要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对稿件的理解和传达稿件精神上,再理性地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形象生动鲜活的语言传达给听众。在最后这个传达的环节上,要求播音员给新闻内容附上感情的内核,这样才能明确地表现新闻内涵,使新闻播音产生新鲜感。缺乏感情的播音就像是只有色没有香和味的菜一样。

感情的投入要适当地把握分寸,“感而不入”。“不入”的前提是“感”,即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将情感融入到播音中来。“不入”就是不要完全陷入感情中,而忘记客观叙述。要在冷静中思考,在不改变稿件的基础上让受众从语句的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一定的意义。

4.语气鲜明,节奏明快。新闻播报时,语气节奏的变化,会吸引受众的注意,让受众产生新鲜感。节奏在体现新鲜感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气随情动,声随情出。运动的思想情感创造运动的语气节奏,运动的语气节奏会吸引受众的注意,让受众产生新鲜感,在这个新鲜感的产生过程中,感情的运动变化是基础。

节奏要明快。通常情况下,新闻不能拖拖拉拉、四平八稳、从头到尾一个声调、一个频率,这样就会给人播报愿望不强,新闻可知可不知的感觉。而明快的节奏,会使人精神振奋、产生听的愿望,让人乐于接受新闻播音员播报的内容,以达到传播新闻的目的。

速度要稍快。播音时要有快慢张弛的变化,如果不注意节奏的变化,不注意重点层次段落语句的强调,所有新闻保持一种播报速度,受众听起来不仅会感觉乏味,甚至连内容都会听不明白。在通常情况下,新闻播报的速度比其他稿件类型的播报速度要稍快,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播报更多的新闻、传达更多的信息。在当今社会,较快的速度才能体现时代感、富有时代的气息,但也不能太快,否则会给人着着急急、赶时间、慌乱的感觉,不利于新鲜感的表达。一般认为,播音时每分钟280字左右的播音语速最容易被受众接受。当然,速度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要把播音时的速度和栏目风格、新闻内容以及自身风格结合在一起,几个方面和谐一致这个速度就是合适的。播音速度把握得好能使新闻主题更加突出,感彩更加丰富,意义表达更加准确,新鲜感更足。

新鲜造句篇5

其实,中学生读不懂新诗和不会写新诗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新诗的语言特点及写作技巧缺乏必要的了解。诗歌的语言虽然来自日常语言,但又超越日常语言。正如宋代诗论所言:“作诗,不可太熟,亦须令生。”诗歌的语言就是对日常语言的偏离和陌生化。诗人创作时往往有意调用一些写作技巧,来使诗歌的语言偏离日常习惯,达到陌生化的效果,从而传达出微妙的诗思。因此,要想学会赏析和创作新诗,了解以下七种常见的表达技巧尤为必要。

一、精选动词

诗歌创作时锤炼表现意象动态的动词十分重要,因为动态的意象较之静态的意象更能凝聚读者的审美注意,一个恰切的动词会让诗歌意象变得灵动鲜活,从而使整首诗歌的艺术水准跃升到更高层次。如陈敬容的《哲人与猫》:“雨锁住了黄昏的窗,让白日静静凋残吧。”“锁”这个动词形象地点化了大雨的滂沱和给人的心灵造成的阴影,白日因这雨的紧“锁”而静静凋残。

二、移就活用

在新诗中,诗人常常故意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移用于乙事物,一些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词性也会被临时改变。通过移就和活用,可以扩大词汇的意义空间,挖掘词语的表达潜能,增强诗歌的审美表现力,使诗歌意象出现新奇、陌生的形态。例如,江河的《让我们一起奔腾吧》中的“让我们和更多的人一块走吧/祖先在风中诉说着青葱的愿望”一句,“青葱”本是用来形容植物浓绿的词语,而“愿望”常用“美好”等词语来形容,诗人用“青葱”来形容“愿望”,就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恰到好处。又如杨雅涵的《清明》中的诗句:“三月的轻烟细雨/淅沥着千年的缅怀/鲜活着生命的庄严。”其中“淅沥”、“缅怀”、“鲜活”、“庄严”四个词语都属于词类活用,哀思充溢字里行间。

三、一词多义

小说、散文的语言一般为了避免歧义,往往只显示一种意义,而在诗歌语言里,诗歌作者为了制造意象的多义和内涵的丰富,却有意创造一词多义的诗句。如食指的《相信未来》这样写道:“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泪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这里的“紫葡萄”分明是指希望的果实,“鲜花”表面是指“恋人”,实质是指“自己收获的果实”。一个词隐含着两层不同的意义,诗句自然显得蕴藉多情。

四、省略跳跃

新诗写作通常要做到言简意赅,讲究简约之美。因此,诗歌中常常充满了意义省略和情绪跳跃,前面的句子和后面的句子往往没有可以觉察的联系,需要依靠形象思维和生活经验仔细加以体会。这些意义省略和情感跳跃为读者预留了发挥想象的巨大空间,也使诗歌意蕴无限,经得起多次阅读与阐释。如顾城的《弧线》:“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诗人的诗情是跳跃的,“鸟儿”、“少年”、“葡萄藤”与“海浪”彼此并不搭界,它们的情态从四个侧面反映了“弧线”带给人的审美思考。

五、语序倒装

倒装是为了加强语势、协调音节或错综句法,是故意颠倒词句次序的一种修辞方式。变化后的句子会显得异常新奇、突出,往往能增强语势,构成豪迈的笔力,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例如郑愁予《错误》中的两句“你的心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按照通常语序应为“你的心是小小的紧掩的窗扉”,“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通过倒装,显得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向晚”放在句子的末尾,仿佛让人看到黑暗慢慢浸染了天地,可是盼望的人儿却没有踪影。我的心好像也顺着青石的街道在暮色中痛苦地延伸下去。“紧掩”倒装更突出了那女子的心有多么封闭。

六、近比远比

所谓“近比”,是指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相似关系极为明显,读者读后可以马上接受。如顾城的《生命幻想曲》中的诗句“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把“阳光”比作“瀑布”,是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而所谓“远比”,是指本体和喻体之间相似性不明显,二者跨度很大,读者粗看起来一时难以接受,这种比喻陌生化效果强烈,给读者带来的审美刺激也更大。例如舒婷的《致橡树》:“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红硕的花朵”与“沉重的叹息”之间的差别很大,显然属于“远比”。

七、感觉挪移

新鲜造句篇6

关键词:汉语言;学习和应用;准确;生动

  

   汉语言学是一门复杂而又极为重要的学科。语言在社会现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列宁曾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毋庸质疑,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可见,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

   汉语言必须符合它的“三性”。何为“三性”?即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这是运用语言亘古不变的准则。

   学习汉语言,一般应先从用词准确着手,锤炼词语;其次要把句子造通,后把句式造好;最后才可以用语句描绘意境。由此可见,准确性是对一切文章和讲话的基本要求,也是鲜明性、生动性的基础。准确性属于逻辑学中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问题。概念不明确,判断不周密,推理不合逻辑,所使用的词、词组、句子必然不准确;反之,所使用的词、词组、句子必然不准确,所表达的概念、判断、推理必然不合思维的规则,即违反了准确性准则。

   例如这么一句话:“这次放学回家,既看到了我爷爷,又看到了我奶奶,真是一箭双雕啊!”这句话乍听起来很刺耳,但仔细分析一下,只是用词不正确的问题。“一箭双雕”是个成语,是“语义双关”或者是“做一件事达到两种目的”。在这里用“一举两得”,还说得过去,也好听一些;要是什么都不用,干脆把最后一个分句删掉更好。

   当然,语言的准确性必须统一于特定的思想内容。语言的运用如果脱离了内容,只就词句本身来谈准确不准确,就会陷入咬文嚼字、玩弄技巧的泥坑。

   赵青《我和爹爹赵丹》一书第286页引用了这样一句话:“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亦善!” 句中的“亦”应写作“也”。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是中国古代一句流传十分广泛的名言,出自《论语·泰伯》。 其中的“也”,是文言助词,无实义,表示句中停顿。而“亦”是副词,意思如同现代汉语中的“同样”。上述名言中的“也”显然不可代之以“亦”。因此,语言的准确性应是以准确地认识事物为前提,选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准确的思想内容。

   运用语言,有了准确性的基础,还得讲求鲜明性。鲜明性是一切文章的共同要求。所谓鲜明性就是遣词造句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言短意长,能够把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鲜明地告诉读者,给读者以清晰的印象,使读者受到教育。

   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鲜明性对文学作品来说,还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如用鲜明个性的语言刻画人物性格;鲜明色彩的语言描绘社会环境及用较少的语言表达较丰富的思想内容等。譬如中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一课的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上阙: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这首词里以奔泻的革命激情,博大的胸怀,惊人的气魄,色彩鲜明的艺术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雄浑神奇的画卷。不仅塑造了无限雄伟、壮丽的祖国山河的鲜明形象,而且准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再如,《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的一段话也很有魅力。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瞎罢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又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这两段文字中是黛玉对两个人的回答。初看是平常话,其实鲜明的语言这里把黛玉时时留意,步步小心的寄人篱下的心态和性格全展示了出来,足见作者的功力。引导学生认识小说戏剧的美妙之处,不仅仅让学生有一种美的享受,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又如,语文教材里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只有两千多字,却写活了封建里的一群人,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孔乙己这个迂腐、懒惰、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概括了丰富的内容:孔乙己看不起做工的短衣帮,为了跟他们区别,舍不得脱掉那件又破又脏的长衫;但他又不阔绰,所以只能在柜台外站着喝酒。这就是艺术的语言,鲜明性的体现,精炼的典范。要想使文章具有鲜明性,只有一把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用极少的语言写出鲜明丰富的内容来。

   一般来说,鲜明的语言,往往也是生动的语言,但生动性在词章技巧方面还要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它要求语言要新鲜活泼,感情洋溢,有说服力、感染力。语言的生动性是语言形象化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它应贯穿全部文学作品。

   使语言生动活泼的手段很多,如精心锤炼词语、巧妙安排句式、广泛运用意境描绘的方法等。

   如朱自清的《春》中语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迸发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纯洁又灵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生长的力量。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然而,语言的生动,并不在于用词是否华丽。有时不用形容词,直接说出,只要恰到好处,语言同样生动。

   咱们再来看一下鲁迅先生的作品《狂人日记》,文章在掀开了那几千年吃人的“筵席”之后,末尾只用“救救孩子”四个字总结全篇。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扣人心弦,发人深省,令人久久不能平静。四个字,道出了多少言外之意,引发了读者多少丰富的联想,又给人多么有力的鞭策!这就是语言的生动、鲜明、准确之处。

   有人说“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结合体;也有人说“语文”应该是“语言”和“文学”的融合;更有人说“语文”是“语言”和“文章”的组合。其实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注定了“语文”这门学科的美学意义是客观存在的,美感是语文学科的必然属性之一。

   语言文字是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特有的最美妙的精神载体,是人类文明前进的阶梯。我们的汉语言较之其他语种具有优美、隽永的特点。我们理所应当对它兴味盎然。文学作品更是思想、情感、美感的集合体,我们应该对它满怀热情。

新鲜造句篇7



标语最基本的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和鼓动性。要做到语言简洁,就得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逻辑事理的表达。具体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字数要适中。

由于受特定场合和表达手段以及信息接受者层次的限制,标语不能使用较长的句子。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情达意准确是标语语言简洁的基本要求。标语一般是写在纸上或写在墙上或写在布上的,为了醒目,字体一般较大,由于考虑到人们的视线所及,一般字数不宜过多。如果一条标语的字数太多,几十个字甚至上百字,书写者太麻烦,读者读起来也费劲。如“宁等十分,不抢一秒”短短八个字,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如果在考试中检测拟写标语,肯定会有字数的要求;如果试题没有对字数提出明确的要求,考生就应该注意所拟的标语字数不宜过多。

2.内容要积极。

张贴标语的目的是营造气氛、制造声势、宣传群众并鼓舞群众、调动大家的参与性。所以,凡是与此相悖的任何做法都是徒劳的。在拟写标语时,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心系标语的受众,根据表达的目的来使用语言。值得强调的是标语的内容一定要积极健康,既要亲切、友善,为大多数受众喜闻乐见,又要清新明快、生动活泼有文采,确实起到营造气氛鼓舞士气的作用。如宣传合作医疗的“你帮我帮政府帮,合作医疗保健康”“合作医疗进万家,农民健康需要它”;宣传经济普查的“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盘点过去,把握现在,指点未来”“求真求实求发展,利国利民利未来”等等,内容积极健康,引人向上。 3.用语要通俗。

既然标语非常讲究实用性,就要考虑到不同读者群的文化水准、思想状况、生活经历甚至身份、地位等,所拟标语就应该尽可能地照顾一般水准的读者群,而不去考虑更高一层的读者群。这样,在词语的选用上,就要做到通俗易懂、鲜明准确、亲切感人、生动活泼,同时力避华丽的词藻,尤其是多义词,因多义词(包括短语)的不同理解能够导致语言歧义。值得注意的是,标语毕竟是为了营造气氛调动参与者积极性的,因此,在语言上还要尽量做到生动形象有文采,确实给人爽心悦目之感,至少是让人们喜闻乐见,而避免死板、陈旧。如宣传环境保护的“保持环境卫生,共建美丽家园”“美化环境,就是美化我们的心灵”;就通俗易懂又鲜明准确,告诉大家 起来保护城市的环境卫生。

4.句式要整齐。

标语的接受对象一般是明确的,所以,在句式上,一般使用简单单句的无主句,多为动宾结构,而少用复杂的主谓语句。标语的句子结构一般比较整齐,即使是较长的句子,也多为字数较少结构较简单的整句,像对比、对偶性的句子和简单的排比句。

5.修辞要鲜明。

标语的受众,一般来讲是事先就十分明确的,所以,标语应该考虑受众的大众性,即尽可能地考虑为大多数受众所接受。那么,比较冷僻的修辞手法就不宜使用,像通感、仿词、借喻等。同时标语的内容一定要真实、切忌浮夸,因此标语中一般不可以使用夸张、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但是,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明喻、暗喻、比拟、对偶、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是可以使用的,运用得好还能收到比较好的表达效果。

如义务献血的标语“真情流淌,血脉相通”“民族在奉献中崛起,生命在热血里绵延”等就运用了对偶:“献出的血有限,献出的爱无限”“鲜血诚宝贵,救人品更高”“好人献上一滴血,病者除却万分忧”等通过鲜明的对比,给人深刻的印象和启示:“但愿人长久,热血注心田”是化用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类语句为人熟知,让人感到亲切:

“血,生命的源泉,友谊的桥梁”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血的作用。与此同时,还应该认真推敲词语润色字句,力争做到准确地表情达意,做到语言鲜明、连贯、得体。 练习:

1.根据要求,发挥想像,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拟写三条标语。语言要亲切、友善、生动活泼、富有文采。

(1)(从运动员角度)展现各国运动员的精神风貌。

答:

(2)(从观众角度)表现观众对运动员的热情期待。

答:

(3)(从历史的角度)表现这次体育盛会的意义。

答:

参考答案:

(1).我们微笑着走进这片多情的土地

 信心百倍 精神抖擞 奥运赛场勇争第一

(2).北京拥抱你

古老的民族永远为你喝彩

热情的北京企盼你闪亮出场

(3).北京因你而自豪 你使北京更骄傲

传承奥运文明 历史永远铭记

绿色文明因你而流光溢彩

科技文明因你而发扬光大

 人文精神因你而升华

2.请拟一条以“说普通话”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

(1)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2)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3)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4)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5)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6)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7)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8)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

3.请你为学校草坪里的警示牌拟写一条标语,提醒同学们爱护草坪(不得用”爱护””禁止等类似词语)

绿草如茵,脚下留情

我很弱;请不要在我身上通过

青青的草,怕你的脚

 4.某市的一条河流污染严重,市政府提出整治的规划,某中学准备为此开展活动.请为本次活动拟写宣传标语

① 保护河流,是你我的共同责任

② 河流 我们是你的卫士

③ 用我们的努力,还河流以清流

④ 还我青山绿水.

⑤ 水是生命的源泉,珍惜水源也就是珍惜人类的未来。

5. (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乱仍垃圾。请你拟写标语。

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请你拟写标语。

(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都罚款。请你拟写标语。

.1.花开堪赏直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

2.愿君莫伸折枝手,鲜花亦自有泪滴.

 3.芬芳来自鲜花,美丽需要您的呵护。

4.我为你美丽的心灵绽放。

5.带走的花儿生命短暂,留下的美丽才是永远。

 6.来时给你一阵芳香,走时还我一身洁净。

7.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1.小声说话,静静行走——做现代文明人

2.放低你的音量,文雅对待他人。

 3.嘘,请莫打破求知的梦!

 4.远离喧闹,就远离了无知;走近安静,也就走进学识。

 5.放纵自我,才选择喧闹;选择喧闹,就远离幽静;远离幽静,将失去自我。 6.把宁静给予别人,把礼貌留给大家。

1.报刊是本室户口,转入你家要高额代价。

 2.人走书别走,拐带要买单。

3.你知道什么方法保证兜里的钱一分不少吗?这个方法就是让图书安心的留在阅览室里。

新鲜造句篇8

关键词: 教学语言 生动美 丰富 趣味 情感

生动美是语文课上吸引学生的主要力量。如果教师能充分的将语言的生动美展现出来,那么这堂课将会给人一种享受一种对精神的陶冶。 语言艺术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钥匙。讲究教学语言艺术性特别是生动性的老师,在教学中总是注意锤炼自己的语言,语言的生动性源于多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语言生动美来自丰富

1、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包括叙述、说明、描写、议论等。叙述是给学生做客观的陈述,介绍,使学生获得脉络清晰,系统完整的有关知识;描写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的描绘,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议论就是用事实或理论来证明论题或论点的正确性和真实性;抒情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抒发感情,表达情感;说明就是用来解说事物,剖明事理。教师在表达教学语言的过程中,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时而运用叙述,有条不紊,娓娓道来;时而运用描写生动逼真,摹态传神;时而运用抒情,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时而运用说明……各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呈现出一种生动的美。如有一位教师导入《雨中登泰山》:同学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他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溢心头。那具有擎天捧日之姿的泰山,就是这样一座山!历代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它,赞美它!五岳独尊嘛!这位老师的导入语气势雄伟,富有文采。如“奔腾咆哮,一泻千里,千姿百态,气势雄伟,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等形容词使语言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并且渲染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沉醉在祖国的壮丽山河之中。

2、句式段落。从形体来看,有长句和短句;从韵律结构来说,有整句和散句;从语态上来说有主动句和被动句,从语气上来看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从表意功能看,有肯定句和否定句。这些句式各有好处;短句短小精悍,活泼生动;长句缜密严谨,语意连贯;散句自由灵活、舒卷自如、不拘一格;整句结构匀称声韵和谐,富有气势。主动句侧重强调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被动句则侧重强调行为的接受者;陈述句说明事情;疑问句询问信息;祈使句表示请求或命令;感叹句表示强烈的感情。肯定句是从正面表达意思,否定句则是从反面表达意思。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通常是各种句式的综合运用,呈现出一种生动的美。在讲《茶花赋》时,是这样做结课语的:“祖国如此伟大,人民精神如此感人,一朵茶花能容得下吗?能给人启发、深思吗?能,为什么能?这是由于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进行巧妙地艺术构思,不断开拓读者视野,由情入手,而景、而人、而理,水融。从茶花的美姿和饱蕴春色,我们看到祖国的青春健美、欣欣向荣;从茶花的栽培者身上,我们感到创业之艰难,任重而道远;从茶花的含露乍开,形似新生一代的鲜红的脸,使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全段话运用了叙述、疑问、感叹、抒情四种语气,表达了文中的强烈感情。全段运用了整句,使语气加重,短句使语气不断变化,语调起伏不平。整散、长短句式掩映交错,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体现出一种变化的美。

3、修辞手法。在课堂教学语言中常用的修辞有比喻、引用、夸张、排比、比拟、对比等。

比喻有叫打比方,是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是用已知的事物来说明未知事物,把抽象的事物、深奥的道理,讲得具体形象,通俗易懂,把具体的事物描绘的鲜明生动,活灵活现。如有的教师把汉语拼音“n”比喻成一扇门;把“m”比喻成两扇门。引用,即引入名人名言、诗文、典故、成语、谚语来帮助自己阐明观点,解释事物,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感染力。

从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而言,教师首先应该是这方面的专家。对知识把握不深不透,讲课时,干巴巴的几条,提不起学生的胃口;即使学生把它吞下去,也无法消化。只有深入浅出,条理清晰,才可能讲的生动盎然。

二、语言的生动美来自趣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一个会用语言艺术性和语言生动性的老师总是千方百计的提高语言的趣味性,用语言的趣味来“粘”住学生。教师语言的鲜明活泼生动能创造趣味,形成生动美。教师教学语言是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完美结合。书面语温文尔雅、凝重庄严,口语简短活泼,通俗易懂,所以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口语能增加语言的新鲜感,使语言富有活力,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创造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有一位教师在讲“赢粮景从”四个字的意思时解释说“自费造反”。顿时,同学们一片笑声。这位教师的讲解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运用了准确、形象地表情达意的鲜活语词。(1)运用学生喜欢的趣闻、佳话、传说、故事等,它们既能增长学生的见闻,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2)风趣幽默的语言能够打破课堂的沉闷,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到其中蕴含的智能和哲理,以保持学生大脑的兴奋,消除紧张和疲劳,增强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动机,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3)幽默的语言含蓄深刻,轻松自在,给人以温和友善之感,有协调作用,可以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但在实际方面教师决不能游离于课堂之外的插科打诨,也不是通俗油滑的话,而是在你深刻理解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一种深入浅出的言语策略,是一种对事物矛盾性的机敏反映,是一种普通现象戏剧化的处理方式。它是教师语言修养的重要方面。

新鲜造句篇9

中文发音:抱怨[bào yuàn]

词语解释:心中怀有不满,责怪别人

反义词:谅解、理解、感激、原谅

用抱怨造句

1、我们应该有颗宽大的心,不能总是去抱怨他人。

2、同学们总是抱怨食堂的伙食不好。

3、现在的日子这么好,孩子们都很听话,懂事,学习又好,我没什么抱怨的。

4、无论是谁总会对生活有所抱怨。

5、不要抱怨命运不济,只怪自己努力不够。

6、小华抱怨他的爸爸不给他买溜溜球。

7、小明抱怨说,今天的作业真多

8、不要抱怨生活,要适应生活。

9、总是抱怨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10、请不要抱怨生活,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一天都可以享有24小时。

用抱怨的反义词造句

原谅:既然他不是故意的,我就原谅了他。

感激:父母把我们辛辛苦苦养育长大,我们应该怀有一颗感激的心!

理解:他家里这几天有些事情,工作上出现了点小问题大家可以理解

谅解:谅解是一双温暖的巧手,能解开缠绕在人们心中的死结。

【扩展阅读:怎么寻找反义词及反义词的正确使用】

一、反义词是指意义相对或者相反的词。汉语中有极其丰富的反义词,它们有很强的精确性和严密性,可以使人们在鲜明的对比下认清事物的性质、特征。掌握和运用反义词,可以使我们把思想表达得更加明确和突出。

二、意义相反的词叫反义词,寻找反义词是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从词的音节去寻找。反义词的音节一定要和对应的词相等。如“强”是单音节的,它的反义词也必须是单音节的“弱”。2、从词的范围去找。反义词所指的范围应该是相同的,如“强壮”是指人的体质,它的反义词应找“瘦弱”,而不能找“软弱”。3、从词的性质去找。词按性质又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一对反义词的词性必须是相同的。如“黑暗”是形容词,它的反义词也应是形容词“光明”,如果用“亮光”就不对了。因为“亮光”是名词。

三、巧妙地使用反义词,可以使语言精辟含蓄,寓意深刻,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正确地使用反义词,可以形成对比、映衬,达到正话反说的效果。如“实在标致极了”(实际上就是“反语”)。

四、学生要认真理解每种方法的含义,同时要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如学习反义词时要注意从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去寻找。如:这鱼很新鲜,这句中的“新鲜”的反义词应是“陈旧”。早晨的空气很“新鲜”。这句中的“新鲜”的反义词应是“混浊”。

新鲜造句篇10

一、一个好的广告语应该目的明确――目的性

广告的目的在于促销、宣传,在于一个产品或一个理念的推介。简单地说,就是要将该产品或该理念有价值的地方或是有特点的地方广而告之,以求影响人或是使人接受。这个目的是广告的存在价值。如,中国著名红酒品牌张裕曾有这样一句广告语:传奇品质,百年张裕。该广告语通过塑造百年张裕的品牌形象,丰富了酒文化内涵,使一个拥有传奇品质的民族老字号企业毅然挺立,目的明确。

二、一个好的广告语应该很简洁――简洁性

快节奏构成现代社会的一大特点,时间很宝贵是现代人的共识,这就决定了现代人更容易被简洁的广告语俘获。如,瑞士名表斯沃琪的广告只有区区五个字:腕上风景线。这个广告精准地传达了该名表的显著特点――那鲜艳的色彩和精美的造型――宛如腕上的一道风景线。正是借助这个广告语的助力该表在后来的销售中大获成功。

三、一个好的广告语应该具有构思上的创造性――创造性

著名的七喜饮料在上市之初为了打破可口可乐和百事在可乐市场的“垄断”,标示自己产品的鲜明特色,在广告语的拟定时打破习惯定式,采用逆向思维,不去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产品的特色,而是仅用三个字:非可乐。这简洁的富有创造性的广告语鲜明地把七喜饮料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建立起区隔,获得意外的成功,助力产品成为碳酸饮料市场上第三大品牌。创造性的广告为七喜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再如微软鼠标广告:按捺不住,就快滚。这句广告语显得如此与众不同,狡黠中透出智慧,既生动地暗示了微软鼠标滚动的灵活,又利用智慧的语言塑造出一个鲜明个性的品牌。此广告语获得台湾1997年“金句”称号,“快滚”篇平面广告还获得台湾时报广告金像奖等多项大奖。这是对创造性的奖赏。

四、一个好的广告语应该能从情感上俘获受众――情感性

中国的白酒世界历来广告佳构林立,但当年一句“孔府家酒,叫人想家”还是让人深刻地记住了这一个品牌。这句广告语充满中国人伦理亲情,非常温馨可人。当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东西被打动的时候,这个广告就获得了成功。又如著名电器品牌飞利浦的广告:让我们做得更好。飞利浦在家电领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而且成为500强中赢利最多的电器集团。然而,飞利浦在广告宣传中除了不断强调自己创新的技术外,还从不忘记谦虚地说一声“让我们做得更好”,这种温柔的叫卖似乎更容易赢得国人的认同,难怪当年的爱多会搬出一个东施效颦版的“我们一直在努力。”这种做法,深谙广告必须作用于人的情感这个关键。

五、一个好的广告语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文学性

许多优秀的广告语都是语言的经典。在词句的选用上精雕细琢,妙用修辞,使广告语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如,20世纪80年代日本丰田汽车初入中国市场时做过这样一则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句广告语巧妙引用了中国的俗语,体现出自信和一股霸气,且朗朗上口。由于巧用修辞,广告语意蕴深长,语言的文学性可以助推广告获得成功。

六、一个好的广告语应该遵守语言表达的规范――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