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尚的人十篇

时间:2023-04-11 02:27:33

一个高尚的人篇1

栗哥

时光飞逝,日月流梭,我已上了六年级,马上要到了人生第一次转折。但每当看到书架旁的那把雨伞时,我的脑海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个高大的背影,这个高大的背影慢慢地消失在一个伸手不见五只的雨雾之中。

那是暑假里的一天中午,爸爸妈妈都上了班,自己一个人在家里没有事情干,太无聊了,就自己决定一个人去了图书馆看书,“太阳当空照,花儿微微笑。”我哼着幼儿园小班都会唱的儿歌,大摇大摆的走到了中关村图书大厦。

那里的图书琳琅满目,什么马小跳、皮皮鲁、三国演义……真是数不胜数!我拿了一本看书了起来,没想到越看越想看,我一下子钻进了书的海洋里。时间不等人……只听雷声大作,吓了我一跳,我一看表都5多点了,毕竟没和家人说,家人看我不在家一定会着急的!想到这里,我干忙把喜爱的书买了下来,飞奔出了中关村图书大厦。

一个高尚的人篇2

恩父母,感恩老师,党在我心中,《我有一个梦想》演讲小一个高尚的人

炎炎的烈日高悬当空,红色的光如火箭般射到地面上,地面着了火,反射出油在沸煎时的火焰来。一个高尚的人

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个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苍穹的雨,一丝一丝地飘着,像满天飞舞的细沙;为大地绿物,带来一份希望,滋润在叶梢,也为河塘的水鸭,带来一股愉悦的情趣,觅寻着秋的奥秘。靠近东窗,坐着一个年轻的战士。被汗水浸透了洗得发白的军衣,紧裹着他那健壮而匀称的身躯。他那白中透红的清秀的面孔,像涂了油彩似的闪闪发光。两条漆黑的、细长的眉毛,有力地向上扬,将到顶端时,才弯成形。一双像熟透了的葡萄一样又黑又大的眼睛,机灵地、警觉地扫视着充满汗味和传出鼾声的车厢。他的右手,很自然地伸到衣襟下面,汗湿的手掌,轻轻握着腰间的小手枪。幸福是什么,给校长的一封建议

一个高尚的人篇3

征文,守护甜心之亚梦黑化(六),读《光辉的旗帜》读小一个高尚的人,了

在阳光照映下,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显得格外美丽。一个高尚的人,了

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个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王立军与夫人小姐上门

春雨不停地下着,细细的雨丝织成了一张硕大无比的网,从云层里一直垂到地面上,远处黛色的群山,近处粉红的桃花,嫩绿的杨树,柔软的柳枝,都被笼罩在这张无边的大网里,这张网是春姑娘巧手织成的纱巾,盖在天地间,技在群山上。表姐刚来的时候,身穿一件方格衬衣,补了几块补丁,脚穿一双沾着泥土的白凉鞋,走路说话都不敢大声,我们都说她土里土气。可是现在,我们不敢说表姐了。你看她穿一件漂亮的上衣,一条紧身牛仓裤,一双锃亮的高跟鞋,脖子上戴着闪光的金项链,肩上披着长长的黑发,显得神气大方。回到家里又说又笑,像生活在蜜糖中一样。成功的尝试,我心中的世园会,

一个高尚的人篇4

每个人对高尚的理解都会不尽相同,特别是在高尚时下所居住的城市里,如果有人对你说“你这个人也太高尚了”,那你得小心这话中所具有的讽刺意味了。你得想想自己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是不是显得过于大方豁达,以至于让人觉得你的举止怪异得近乎愚蠢。但高尚没有办法,高尚好像与生俱来就是一个高尚的人。谁让他摊上了这么一个响亮的名字呢?高尚自己并不认为自己具备了高尚的品德。他认为是人们不负责任的赞扬成就了他。是的,高尚似乎就是伴随着赞扬长大的。小时候的事情我们就不去说它了。有哪一个小孩不会做错点什么呢?高尚自然也不例外,比如他看中了同桌同学的一支钢笔,他趁那个同学不注意的时候将那支钢笔放进了自己的书包。那个同学发现自己心爱的钢笔不翼而飞后急得在班上大喊大叫。这样拥有了这支钢笔的高尚就一直不敢使用那支钢笔,而只是让那支钢笔在自己的书包里面静静地待了三天。后来他将那支钢笔扔进了校园后面的水塘里。当时他在班上甚至在全校都是个好学生,老师甚至校长都不断地表扬他让全校同学向他学习。当然老师和校长并不是让同学们向他学习将不是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的不良习惯。不过这种表扬还是让高尚觉得做一个高尚的人还是很有意思的,更何况自己的名字就是高尚呢。打那以后高尚就没有再犯过诸如此类的错误。

不过我们还是先来说说高尚当下的情况。高尚眼下的情况有点麻烦,这种麻烦是在一个晚上惹上的,而在那个晚上之前高尚的处境一直不错。他经营着一个公司,他将这个公司经营得很好,所以大家在碰到他的时候都会尊敬而又羡慕地叫他高总。实际上高尚以前是在机关工作的。他在机关里面已经是做到副处了。当然从副处到正处还有一段距离,况且与他一样做到副处的人有好几个。高尚在机关里面上上下下都处得很好,更重要的是他经常会受到各种表扬,所以那一年单位要提拔处长时他的呼声就很高。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高尚不仅没有去争那个处长的位置,而且还离开机关自己办起了公司。这件事情不仅让几个副处长很感动,就是一般的办事员也觉得应该感谢他,因为当时机关里面正在搞机构改革,高尚的主动离位等于是为大家减轻了压力。高尚果然很高尚呀!这是当时大家对他一致的称赞。然而事情远没有就此了结。高尚走出机关的时候大家都没有想到他能将一个公司办得如此出色把钱挣得那么多。有一次,当那个由于高尚的离去而得到处长位置的处长在大街上看到高尚驾着一辆奔驰时,一种自叹不如的感觉油然而生。也就是那次以后,那个处长在经济上犯了事,作为一个处长是很有些权力的,他利用这些权力捞了很多不应该拿的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并没有拿这些钱去买一辆与高尚那样的奔驰车,他用这些钱养了好几个女人,这些女人不仅有社会上的也有机关里面的。这让机关里面的男人包括几个没有被处长包养的女人都愤愤不平。当处长被检察机关带走的时候,人们全冲着他的背影说:你看看人家高尚!

人们将目光集中到高尚身上是应该的。高尚离职时看中的只是广告业。他虽然不是美术专业的,但他喜欢色彩和线条。他想既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又可以赚钱这是多么美好的一种选择呀。当然他在广告业上挖到的只是第一桶金,他后来搞过信息、做过策划、玩过股票期货,直到进军房地产业。他之所以能赚钱是因为他的勤劳和智慧。白天的他忙得团团转晚上的他也没得闲。那是初夏的一个晚上,高总吃过晚饭后与家人告别。他要去当地一家叫九龙的大酒店。我们不要将高尚等同于一般的大款。他之所以要去那家大酒店是因为他要与一个客户见面。高尚是很少在晚上出门的,这也说明这个客户的重要性。高尚与妻子告别时妻子没有表现出半点的犹豫。高尚的妻子李艾在一家医院当护士。医院里的女性很多她们会经常议论她们的丈夫。她们的丈夫有些很有钱而有些却是穷光蛋。穷光蛋的妻子会责备自己的丈夫,而很有钱的妻子同样会责备自己的丈夫,只不过是责备的内容不一样罢了,她们责备她们的丈夫总会以各种名目没日没夜地往外跑。她们说:我们的家中似乎没有丈夫!是的,这些女人们有丈夫的却没有钱,而有钱的却缺少丈夫。她们认为只有李艾是十全十美的。

十全十美的李艾对丈夫自然是十分地信任。他们结婚的时候丈夫并没有钱,不仅没有钱而且连一官半职也没有。她边上的女友们都在夸夸其谈地议论着一些男人,说他们是如何如何地有钱有权,这些男人有些是她们的丈夫有些是她们的男友,在些甚至就什么也不是,但她们希望这样的男人与她们有些关系。那时的李艾就非常看好自己的丈夫。她虽然很少说起高尚,但只要说起来总是充满赞扬。实际上她在家中也是这样的。她会经常当着丈夫高尚的面强调他身上的优点,表扬丈夫似乎成了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的这一嗜好一直保持到今天。熟悉李艾的人都知道李艾有个好丈夫叫高尚。一开始女人们并不相信李艾对她丈夫的赞扬,她们凭着自己对男人的了解认为李艾是被一个叫高尚的一无是处的男人给欺骗了。高尚!这是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呀!女人们一边违心地附和着李艾对高尚的歌颂,一边在心里想象着那些男人在自己身上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她们认为这不过是一个好听的名字罢了。但当高尚的钱越挣越多他的名字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挂在了嘴上,特别是当那个处长出事之后,人们一边津津有味地议论着有关那个处长的一些风流韵事一边就会情不自禁地说起高尚。多么鲜明的对比呀!人们在心里感叹着。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她们在赞叹高尚的同时更多的是羡慕李艾。

被人羡慕的李艾很放心地看着丈夫高尚走出家门。她是没有理由不放心的。她知道高尚只不过是去九龙大酒店见一个叫侯宝的大客户。当然要是一般的客户高尚是不会亲自去接待的,但这个侯宝不仅是他的大客户更是他大学时代同居一室的狐朋狗友,所以高尚是必须要去的。高尚临出门时李艾笑着说,老同学了,这么长时间没见面,好好聊聊。高尚看李艾的脸没有一点的虚伪。李艾的这种表情让高尚的心里没有一点负担。实际上这也同时说明李艾没有读过大学,不知道大学里面同居一室的那些狐朋狗友们的一些勾当。高尚当时是很轻松地出门的。他既没有自己开车也没有打的,他是走着去大酒店的。刚刚有点昏暗下来的城市一片灯红酒绿。实际上高尚是很少在夜间出门的,这在他们这些有钱人的老总中是很少见的。高尚从机关出来做了这么多年的老总,夜生活的习惯一点儿也没有养成,什么酒巴卡拉OK保龄球桑拿浴等等一切娱乐场所他都很少涉足。当地许多老总对此都感到非常奇怪,不知道这高尚是如何将生意做大做成的。高尚自己当然明白,他靠的不是那些歪门斜道,他对人说,高尚的品德也是一种资源。人们当然明白高尚所说的话的意思,但他们一致认为要做到这种高尚是非常困难的。也许只有高尚这样的人能够做到!他们在心里想。高尚自己也知道这样做是非常困难的,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他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就是这么过来的。他总是被一种声音敲打着鼓舞着鞭策着,在学校时是老师的声音,在单位时是领导的声音,在家中是李艾的声音。现在他自己开公司做老总,照理说不会再有什么声音来干扰他了,但他觉得自己已经习惯了那些声音。他是听惯了那些表扬的话,即使是在一群唯利是图的老总们里面他也是一个高尚的老总。他的身上依然有许多的光环,他不仅在商会里面有职位,还是当地的政协委员、优秀企业家,所有这一切都为他划定了一种规范。

高尚躲过一街的诱惑走进九龙大酒店。日间他已经让办公室预约了房间所以他很快就拿到了房牌。这是当地一家比较高档的大酒店。当然这是办公室主任告诉他的。当时高尚只是让办公室主任找一家上档次的大酒店。办公室主任就说,那就安排在九龙吧。九龙!高尚对当地的那些酒店并不了解或者说是不熟悉,他只是觉得这个名字有点怪怪的。主任解释说,现在的大酒店,要说硬件设施那都差不多,如果说环境,也许国际大酒店还好一点,但客人一般不会在乎这些,他们会更关心里面有没有漂亮的小姐,这也正是九龙大酒店的特别之处。高尚当时没怎么在意,但打从走进九龙的旋转门起,高尚就有一种走进女儿国的感觉。在大堂的沙发上,在吧台前,甚至于在那些走廊上,不时地就会与一些漂亮而性感的女孩不期而遇。怎么会有这么多漂亮的女孩?高尚想,这里难道是在进行选美比赛?后来他想起了办公室主任的话,心里面一下子似乎就明白了什么。这让孤身一人的他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他拿了房牌后本来是想在大堂的沙发上等候的,但还没等他坐下来手机就响了。电话是侯宝打来的。电话里面的声音很嘈杂,高尚心里就想他是不是到了。侯宝的声音闷闷的好像很不高兴的样子:刚要上飞机,又被通知说是有雾,现在还在候机室里面干坐着呢。侯宝又说:本来以为晚上可以到你那边好好乐乐,说是你们那边的小姐特好玩!高尚就说:都给你准备着呢。侯宝的声音一下子有了精神。这时有人与高尚打招呼:高总,有客人呀!他想不起对方是谁,只是觉得有点面善。在这地方他也算是个名人所以认识他的人应该很多。他想他这样一个人坐在大堂让熟人看到怕是会让人猜东想西的。这样他就在电话里与侯宝约定在房间等他。

高尚走进电梯,电梯的门慢慢地就关上了。电梯里面的空间相对比较小,但三面都装了镜子。由于装了镜子反而让人觉得无限的深远。他发现自己一下子变成了无数个。这让他想起在大学时读过的一本书,他记得里面有一句话和他现在的情况非常相似。那句话是这样说的:镜子与交媾都是污秽的。想起这句话他再看到镜子里面的自己时就觉得有点陌生。他认为镜子里面的这个人似乎不会去读这样的一本书。这般子想的他不由得笑了一下,他知道自己的这种笑包含着一种不为人知的暖昧,也许那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苦笑。他看了一下房间号应该是在21楼就摁了一下,没想到那门又重新打开了,有几个女孩很快地挤进来,不,不是几个女孩而是一帮女孩挤进来,这些女孩叽叽喳喳地叫着很快就将空间挤得满满。女孩们挤满的似乎不仅仅是空间。高尚已经看不到镜子里面的自己。他吸了一下鼻子,空气里充满了一种脂粉气。这种脂粉气与女孩们可人性感的穿着打扮让高尚的内心生出一种尴尬。那些女孩似乎完全无视他的存在,她们互相打闹着说笑着,边上一个穿白色无袖紧身衣的女孩几乎就与他贴在了一起,他能够感觉得到从女孩身上传递过来的柔软,这让他的内心不可思议地涌起一股躁动。这时电梯停在了五楼。门开了,女孩们一涌而出包括那个穿白色无袖紧身衣的女孩。当电梯门重新合上时,面对镜子里面许许多多与他一模一样的男子,他的心中似乎有了一种若有所失的感觉。

随着电梯的不断上升,高尚心中的那种躁动也变得越来越强烈。对于高尚来说这是很少见的。实际上这么多年来高尚的心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躁动,只不过是他总是能够很好地将之消除。结婚之前他认为这种来自身体内部的躁动是可耻下流的,他甚至一直到结婚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结婚以后他当然明白了许多,但家庭事业等等又成为他束缚自己的最好理由。高尚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控制力。他想也许是因为自己的名字。是的,当所有的人都认为高尚是一个高尚的人的时候,他怎么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呢?但今天他的身体却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亢奋。他走进房间,他在黑暗中待了一会儿才将门牌插入电源,整个房间一下子变得灯火通明。面对灯火通明却又空空荡荡的豪华客房他不知道自己接下来可以做点什么。他这次出门的真正目的肯定是为了接待老同学侯宝,但在那种接待后面是不是埋藏着另外什么目的呢?他现在有点迫切地希望侯宝能早点到来了。他掏出手机给侯宝打电话。电话通了,电话里面的侯宝有点气急败坏的样子:完了完了。他在电话里面一个劲地破口大骂,也不知道是骂天气还是骂飞机。他说:晚上看来是到不了你那边了,不过……高尚可以感觉得到侯宝的神态。侯宝暖昧地说:晚上你可以自由了,你得谢谢这天气,不,得谢谢我。

高尚当然明白侯宝话中的意思。他知道今天晚上不仅是这个房间更主要的是一个晚上的时间都是可以让他自由支配的,这让他不由自主地再次想起在电梯里面触碰到的那个女孩的身体。他再次打量房间,这真的是一个豪华的房间,宽大的双人床具有欧式风格,他并不喜欢这样的风格。他的眼光只是在床头挂的那张油画上停了一下,画上的男女虽然都着身体,但那样子和神态都显得过分理智。他的眼光后来停留在洗手间。洗手间的墙用了那种半透明的玻璃,所以他能够看到里面的冲浪浴缸。他觉得这个设计不错,有点意思。他想如果此刻那个浴缸里面躺着一个漂亮的女孩……他的这种想法让他想起了他曾经喜欢过的一个法国画家博纳尔,这个伟大的画家一生平静如水,他一生面对的女性模特只是他唯一的妻子一个叫玛塔的女人。博纳尔喜欢画正在洗澡或刚出浴的女,这是因为他在面对逐渐老去的妻子时发现水、镜子和瓷砖能极好地把光线拆散成色彩。浴室,是的,这个伟大的艺术家喜欢浴室,面对浴室他的思绪可以无限飞翔。

就在高尚这般想的时候,边上那台一直被他忽视的电话忽然响了起来。他不知道这个时候有谁会往这个房间打电话,也许是总台?他在这么想的时候就拿起了话筒。先生要服务吗?里面传来一个软软的女子的声音。他愣了一下:要什么服务?他环顾一下房间想不起需要什么服务。什么服务都可以,只要你需要。电话里面的声音更是柔软得似乎就要从他的耳朵钻进去钻进去一直钻进他的心窝。你现在不寂寞吗?你如果寂寞我马上可以过来陪你,我可以陪你聊天,可以陪你喝酒,可以陪你沐浴,可以陪你……现在高尚明白那电话是怎么回事了。他本来应该马上放下电话,但他没有。电话中那个软软的声音似乎将他心中所有的欲望都勾引了出来,就像刚才在电梯里。他握话筒的手在不断地颤抖,他的呼吸也变得沉重起来。电话那边的小姐大概是在电话那边感觉到了他的就说:那我现在过来了!他吃了一惊。他对着话筒说:别别别,你别过来。他一下子扔下了话筒。他心情复杂地看着那只电话机怕它会再响起来。但等了老半天那电话都没有声音。他似乎又有点失望。房间里面很安静,他现在真的是感觉到了寂寞。他打开电视,拿着遥控器乱摁了一通也没有选定一个台。他打开音响但又觉得太吵马上又给关了。他的眼前总是有一个女孩在晃来晃去。他知道那女孩就在五楼,五楼有歌舞厅有酒吧有按摩休闲中心,在那里很容易就会找到自己需要的女孩。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在这个地方找女孩,因为他知道自己叫高尚,在这个地方可能会有很多人知道他叫高尚也就是高总。他怎么可能败坏自己多年苦苦建立起来的高尚品德呢?

但那个晚上高尚的身体却怎么也不听他的使唤。他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想以从来没有过的方式渲泄。他就是被这种渴望支配着走出房间走进电梯。电梯在五楼停了一下,但进来的是一对男女这让高尚有点失望。只是这种失望更增强了他心中的那点欲望。他走出电梯后既没有在大厅停留也没有回家,他只是在大酒店的门厅前张望了一下就很快没入一街的灯红酒绿之中。那个晚上当高尚像贼一样偷偷地拐进九龙大酒店旁边那条小街时,我们就可以知道高尚并不是一个高尚的人,因为那条街布满了各种各样的发廊按摩院酒吧,一个道德品质无比高尚的人怎么可能会进入这么一个地方呢?但高尚真的是走进了这么一个地方,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他像是被一个魔鬼指使着在那条街上走了一个来回。后来他停在一家按摩院前面。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高尚接下去想做什么了,但高尚的心中似乎还在犹豫。他盯着店门外面那一明一暗的霓虹灯。霓虹灯已经有些破旧,但仍然可以看出“九龙按摩院”几个字。字是繁体的,特别是那个龙字,由于笔划太多已经是变得零零落落。高尚心里想,怎么这里也叫九龙。他想起自己刚刚出来的那家九龙与这里简直是天壤之别,但他们都叫九龙。高尚忽然就想起了自己是一个叫高尚的人。这让他有点吃惊,但他马上就坦然了。他想为什么就是我呢?任何人都是可以叫高尚的,就像九龙这块招牌。

那个晚上高尚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会停留在这家被称之为九龙的按摩院前,也许只是因为这家按摩院更破旧更隐蔽更冷清一些。按摩院的玻璃门有点脏而且是关着的,当他停留在这家按摩院前时甚至没有看到他希望看到的那些小姐。这实际上说明他的内心充满了一种矛盾。他担心自己这一步迈出去可能产生的后果。是的,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一个有着一些社会地位的男人,甚至可以说一个有着高尚品德的男人可能就此一去不复返了。这个时候他本来是可以收回自己的脚步的,但那个女人出现了。他不知道那个女人是如何出现的,她是不是一直就躲在那扇肮脏的玻璃门后面在窥视。他几乎还没有看到玻璃门打开就被那个女人拉住了。高尚当时虽然有了足够的思想准备但还是惊诧于女人的胆大妄为。因为他看那个女人虽然还有几分姿色但年纪明显有些大了。这样的女人怎么可能会让男人动心呢?但那个女人一边将高尚往玻璃门里拉一边附在他耳边说:我们这里有刚到的小姐很新鲜的!女人的样子好像是在向高尚推荐一种蔬菜。女人一边将高尚拉进玻璃门一边在叫:小青小青!高尚并没有看到什么新鲜的蔬菜,他只觉得那女人的手腻腻的像一条蛇缠在手上就拼命想摆脱。但他的挣扎很快就失去了力量,因为他真的看到了很新鲜的蔬菜,不,是小姐,一个让他心动的小姐。

事情就这样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当高尚看到那个小姐时他就失去了挣扎的勇气。那个被称之为小青的小姐蜷缩在沙发的一角,她的脸上似乎还挂着一点泪水,这让高尚想起梨花带露之类的唐诗宋词。这个具有唐诗宋词气质的小姐让高尚彻底忘记了自己名字所具有的所有意义。他把那个被称之为小青的小姐带回九龙大酒店过了完整的一夜。那个晚上的全过程让高尚感到一种空前的满足。但当他与小青分手后,一种耻辱感却像一座山般压在他的心头。那个晚上回到家中他就一直惴惴不安。他想如果这件事情败露自己将如何面对妻子?幸好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第二天也是在平静中度过的,所有的人都一如既往地将他视为一个高尚的人。这样他的心境也就慢慢地平静了下来。他认为自己这次出轨只是偶然的,作为一个男人这是可以被原谅的。但让他自己无法原谅的是他在平静下来之后还是会想起那个被称之为小青的小姐的身体。他知道那个小青来自贫困的农村,是被人骗到这里的,虽然做了这一行但心底里总是不情愿。高尚不知道几乎所有做小姐的都会编出这样的话来骗取男人的同情。他相信小青所说的一切,于是就从心底里给出许多同情,他甚至于为自己这种同情中所包含的高尚品质所感动。他想如果有可能他还是会去找她的。

高尚不仅仅只是这么想,他甚至于这样做了。就在事情发生后的第二个晚上,鬼差神使的他再次来到了那条让他堕落的小街。第二次来到小街的他不像第一次那样漫无目的,他直接就找到了小青所在的那家按摩店。他知道自己不可能给小青以任何帮助,他只是想再看看小青。但让他遗憾的是他却没能见到小青。那家按摩店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了,店门外不仅围了许多人而且还停着好几辆闪着警灯的警车。一开始他并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他站在人堆里面看着那些警察在店门里面忙碌,边上围观的人们在互相打听。他只听到人们在说杀人了杀人了。他心里就颤抖了一下。听说是一个叫小青的小姐将老板娘给杀害了,就在昨天晚上呢,所有的小姐都出台了店里就这个小姐与老板娘,今天早上出台的小姐们回来就发现她们的老板娘被人杀害了。警察马上就来了,大家都怀疑小青是凶手,因为听说这个叫小青的是被骗的,一直就与老板娘有仇。但小青说她昨天晚上去了一家大酒店陪一个客人,只是她一个外地女孩,不仅记不得那个客人就是那家大酒店的地方也说不清,你想想这种没有任何证据的话有谁会相信呢?警察就将她带走了。高尚似乎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一下子呆了。听说这个老板娘贼坏,现在这些个老板娘比以前的老鸨差不到哪!这犯的可是杀人罪不是死刑也得死缓。你们没有看到那个小青,样子长得就像一朵刚刚开放的花,这样的女孩怎么可能去杀人呢?我看这些警察根本就是一群没有脑子的蠢驴!

高尚当然同意人们关于警察是一群蠢驴的说法。多么简单的事情呀,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孩怎么可能去杀人呢?当然警察是要讲证据的,但你为什么不去请教一个名叫高尚的男人呢?关于小青昨晚的去向,这个叫作高尚的男人最清楚了,他完全能够证明小青是无罪的。后来高尚终于清楚那个叫作高尚的男人就是自己。他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离开人群逃避开那些尖锐的声音的,那些声音像一把尖刀一下一下刺向他的心窝。那个晚上他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站在广场的电视大屏幕前,他想象大屏幕上会出现警方的通告,为那个叫小青的小姐寻找一个叫高尚的男人。当然警方并不知道这个男人的名字叫作高尚。警方怎么可能知道呢?就是小青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但电视上并没有出现他想出现的东西。有好几次他甚至停步在了公安局的大门前,但他只是那么停留了一下就离去了。他知道这不是闹着玩的。他不由得想起小时侯拿同桌钢笔的事情。但这次他面对的不是一支钢笔,他面对的是个活生生的人,这个人可能会因他而失去生命。但他更知道,如果他这一步迈出去,那个名叫高尚的男人就不见了。高尚知道那个男人就是自己,他也知道自己从来就不是一个高尚的人。

那个晚上高尚回到家时已经是下半夜,妻子李艾已经睡了。他看到妻子在睡梦中那副幸福的模样。他知道妻子之所以如此幸福是因为她拥有一个高尚的丈夫。这让高尚深感内疚。这样他就和衣在沙发上躺下了。但他只要一闭上眼就置身于九龙大酒店那豪华的客房里面,他看到小青在那透明的玻璃后面的浴室里慢慢地褪尽身上的衣服,那水从上面浇下来淌过她润玉般的,这幅惊心动魄的画面让他如痴如醉。突然,他听到一声清脆的枪声,那块玻璃一下子变得粉碎,小青躺在浴缸里面。他觉得这个画面很熟悉,他想起这正是他所喜欢的画家博纳尔晚期的最后一幅作品《浴盆里的》。模糊的画面会让人觉得那浴盆里面躺的是一具女尸。但睡梦中他所见到的真的是一具女尸。醒过来以后的他知道那是小青的尸体,而小青的死与自己是那么休戚相关。想起那个晚上他与小青之间所发生的一切,他觉得像他这样的灵魂只能与小青这样的灵魂相伴而行。

一个高尚的人篇5

【关键词】时尚观;传播观;时尚

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时尚,与传播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过往的不少研究也偶有涉及传播的视野的(如将服装视作一套语言体系来研究的)。笔者受此启发,从两种传播观入手对时尚进行研究,归纳出与此相应的两种时尚观;同时,希冀对时尚的研究能反过来照亮传播研究,达成一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势。

一、“时尚”的界定

历史学家们认为时尚开始于14世纪中期的欧洲,在此之前,人们的着装变化很小。[1]而真正将时尚发扬光大的则是17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四。[2]在路易十四时期,法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传统贵族对于奢华生活的向往也提到了更高的高度。为了满足贵族们的需求,当时巴黎出现了一些专为贵族服务的所谓的“couture house(高级时装定制室)”,专门为贵族们定制奢华的、昂贵的服装。到了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全面发展,欧洲形成了以巴黎为中心的全球性的时尚工业。也正是在18世纪初期,欧洲政府停止了对于反奢侈法(sumptuary)的更新,任何阶层的人们第一次被允许穿一些时尚的、奢侈的衣服――只要他们买得起。[3]

自此以后,时尚就呈现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特质:成为不断变化的、以新颖为特征的、渗透进许多领域的一种现象、一种体制甚或一种理想。时尚有了现代层面(modern sense)的意义即所谓的现代时尚(modern fashion),这也是大部分学术研究中所限定的“时尚”,也是本文所特指的“时尚”。

二、两种时尚观

直接将时尚作为现代社会每个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加以研究是由西美尔开始的。正是从西美尔开始,关于时尚,特别是关于时尚的动因,或者说时尚的机制(mechanism),可以归纳至各种滴渗(trickle)理论。

作为符号的时尚:上、下渗理论(trickle-down)。这种理论以西美尔为代表。如果将凡勃伦的有闲阶级的研究也视为有关时尚研究的话,那么凡勃伦也是持此观点者。[4]下渗理论认为时尚是社会的较低阶层对较高阶层生活趣味的一种模仿,是较高阶层用以区别较低阶层的一个手段。如果一个社会中,存在着一种其他方式彰显社会的阶层,那么在这样的社会中,时尚就没有可能存在。同时,一般社会中的最高阶层,如统治者,由于其铁定的权力等级,不需要依靠别的手段就可以彰显其社会地位时,也不需要时尚。而“一旦一种时尚被广泛地接受,我们就不再把它叫做时尚了。……因为它的发展壮大即它的广泛流行抵消了它的独特性”[5]77。为此,较高的社会阶层就会另找一种东西让其成为时尚。总之,下渗理论认为时尚来自社会的较高阶层,并由较高阶层向较低阶层渗透,并且在独特性的驱使下让时尚不断前行。

从下而上的时尚主要在于推崇一种类似于艺术家一般的生活方式,以某种颠覆性的力量来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在这个意义上,或者说在某个反文化运动的初期,这暂可以称为一种“反时尚”。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时尚的创新元素可能来自较低的社会阶层,来自一种反文化的力量――所谓的“反时尚”,但这些来自草根的或者说反文化的创新元素,只有被社会的主流阶层采纳或至少接受时,这才成其为一种时尚。就如朋克的元素被Vivien Westwood采纳后,才成为一种时尚。

因此,上渗理论相对于下渗理论,只是探讨了时尚元素的源头所在,并没有提供一种不同的时尚观。西美尔早就说过时尚也可以通过走向它的反面来达到:“追求个人的引人注目可以借社会模仿的颠倒而达到。”[5]80总之,上、下渗理论都是将时尚视作阶层的某种符号,或用以彰显优势,或用以表达反叛。一句话,上、下渗理论将时尚视作一套在垂直的阶层间流动的符号。

作为社会过程的时尚:漫渗理论(trickle-across)。美国社会学家布鲁默(Herbert Blumer)被认为是持此观点的代表与先驱。他在分析了巴黎时装秀后,发现最终总是有那么几套衣服会被所有的买家看中。而事前,这些买家根本就没有沟通。为此他观察了买家与设计师,发现有某种共同的东西在驱使大家走到一个会合点上,他称之为集体选择(collective selection)。时尚正是通过这种神秘的、不为人知的共同选择过程展开的。西美尔的研究在布鲁默看来错过了时尚机制最为关键之处,那就是要时尚(to be in fashion)的共同愿望。因此时尚在布鲁默的漫渗理论之下并不是阶层区分的一种需要,而是一种对于“要时尚”的共同响应,一种不落后于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不断出现的新品位的表达。换句话说,时尚的动因在于要时尚,于是时尚是一种“自我推动的社会过程”[6],而且正是这种社会过程整合着社会,产生着社会秩序,“在一个否则会极其碎片化的世界中,时尚引入了一个让事物一致与统一的显著办法”[7]289。因此布鲁默对“时尚是什么”的回答可以概括为:时尚是一种集体选择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社会赖以整合的一个中心机制。

三、两种时尚观与两种传播观

若是在传播的视野下进行观照,两种时尚观事实上关联着两种不同的传播观,即传播的传递观与传播的仪式观。

作为符号的时尚观与传播的传递观。垂直渗透理论视时尚为表征较高社会阶层的一种符号。这种符号通过社会的垂直的阶层体系,加以渗透、传播、更新,从而推动时尚的进展。如果从符号学的角度层层分析的话,可以认为时尚作为能指,其一级所指为新奇;而后新奇又作为二级能指,其二级所指为独特;独特又可视为三级能指,其所指则是较高的社会阶层。从传播的角度来看,正是传递观之下的传播。套用最经典的五个W模式,可以将此垂直模型下的时尚解读为:较高社会阶层(Who)通过社会的阶层结构(Where)向较低的社会阶层(Whom)传递一种可称之为时尚的符号(What)。当然,时尚作为一种符号,要具备流动性与传递性,是需要落在一些相对具体的物什之上的。但为何落在“这些”物什之上,并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只是较高的社会阶层选择了它们而已。因此,较低的社会阶层看起来模仿的是这些具体的物什,但事实上他们之所以模仿这些物什是因为较高社会阶层设定的时尚。较低阶层看中的是这些具体物什之外的符号意义,即时尚的符号意义。更进一步说,在这个时尚观念中,“时尚”是否称为“时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符号作为所指的意义。相应地,从传播角度来说,就是指一件事或一个信息用法语、汉语还是阿拉伯语进行传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符号承载的内容――信源的意义。这正是后来被凯瑞所批判的传播的传递观在时尚领域的翻版,持此观念者总是认为事物的意义是先验的存在的。

作为社会过程的时尚观与传播的仪式观。作为社会过程的时尚观认为并不是什么阶层创造了时尚,时尚本身是一种社会驱动整合的动力。人们加入时尚,是为了在时尚中共享“要时尚”(to be in fashion)的意愿。人们选择时尚,只是因为时尚够时尚。“要时尚”是时尚的中心机制。人们通过这个意愿来完成一次又一次的集体选择过程,从而推动一些时尚的具体现象生发而后死亡,另一些时尚的具体现象又涌现,继而走向死亡。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时尚不仅是传递一些所谓的时尚信息,更重要的是维系时尚本身,分享人们“要时尚”的意愿。而社会则通过时尚而生生不息:时尚俨然是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机制。这种自发、自满、自驱的机制驱动着社会、联结着社会、区隔着社会。

这不正是凯瑞的传播的仪式观吗?“传播的‘仪式观’并非指讯息在空中的扩散,而是指在时间上对一个社会的维系;不是指分享信息的行为,而是指共享信仰的表征。”[8]这样的时尚观念与凯瑞的传播的仪式观是心心相印的,持此观念者都认为意义是共同创造出来的,不存在不可变更的先验的意义,而社会正是通过共同的意义分享而得以整合的。

四、比较及结论

时尚的符号观依然还是时尚研究中主流的观点。尽管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当代社会日益呈现出平面化、碎片化、去中心化的趋势,但是与权力、控制相关的垂直型的结构依然在不少领域存在。只要有控制,时尚的符号观将依然是适用的,与这种时尚观相关联的传播将依然是传递观之下的传播。虽然巴纳德(Malcolm Barnard)认为将传播仅仅看做信息的传递不能理解作为传播的时尚,因为在此传递过程中无法确定谁是信息的发送者,从而也无法确定一个物件的先验意义是什么,[9]但是在这里,笔者以为巴纳德忽视了此类时尚观所赖以存在的特定的社会结构。在具有垂直结构的社会中,等级制度或者说一种垂直结构赋予了时尚以意义。这样的等级制度就是巴纳德没找到的那个信息的发送者,或者说信源。当然,现代社会的阶层结构已不是如西美尔所描述的、那么简单地从上至下的线性结构了,但是因权力分配的差异而导致的各种控制无所不在,因控制而强加于时尚之上的意义也无所不在。正是这种控制让时尚具备了符号的意义。如果落实到衣服,蒂安娜克兰也认为“服装在伪装社会地位时是有用的,可以作为打破社会地位的限制,让个人呈现出比实际有更多的社会或经济资源的一种手段”[10]。这样的视角就是一种符号论的视角。而这种视角如果脱离了赋予符号意义的权力结构,那么将无从追寻符号的意义从何而来。时尚的符号观先验地假定时尚符号的意义,而这个意义正是时尚作为符号可以流通的前提条件。只是我们或许可以将西美尔笔下的社会等级制度更抽象一点,抽象为一种权力控制。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看时尚的机制观,则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时尚观是将作为符号的时尚赖以存在的社会垂直结构整个地抽离了,从而假定社会是一种完全平面的、不存在控制的状态。在此前提之下,时尚于是缺失了传递的管道,也缺失了信源,就等于缺失了外在的动力。而时尚依然还存在,那么只能是一种自我推动的过程,或者说作为人类“生活的理想”[11]。

指引着社会,这样的时尚观事实上更多地表达了一种民主的思想,能够解释一些特定的时尚现象,但忽视了人类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控制。视时尚作为人的完全自主的一种意愿,多少有点理想主义色彩。依此逻辑,再来观照传播的传递观与仪式观,就可以看到传播的仪式观抽离的正是传递观之中的层层控制,而将传播作为一种纯粹的、远离社会垂直结构(或说来自各种权力的控制)的一种交流与互动,从而与作为社会过程的时尚观相类似,将传播视作人的一种基本“意愿”或“理想”。但正因为忽视了现实中有可能存在的各种控制,传播的仪式观亦多少具有乌托邦色彩。

参考文献:

[1]Linda Welters(2007).Introduction.In Linda Welters&Abby lillethun(2007).The Fashion Reader.Berg.p.1.

[2]川村由仁夜.时尚学[M].陈逸如,译.立绪文化,民98:6.亦可参见Oelkers&Dotty Boen(2004).Marketing Fashion.South-Western.

[3]Kimberly Chrisman-Campbell(2007).From Baroque Elegance to the French Revolution 1700-1790.In Linda Welters&Abby lillethun(2007).The Fashion Reader.Berg.p.6.

[4]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西美尔.时尚的哲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77.

[6]尤卡・格罗瑙.趣味社会学[M].向建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90.

[7]Herbert Blumer.Fashion:From class Differentiation to Collective Selection.The Sociology Quarterly,10:289.

[8]詹姆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G].丁未,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7.

[9]Malcolm Barnard(2002).Fashion as Communication.Routledge.pp.30-31.

[10]Diana Crane(2000).Fashion and Its Social Agenda:Class,Gender,and Identity in Clothing.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p.67.

[11]拉斯・史文德森.时尚的哲学[M].李漫,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43.

一个高尚的人篇6

1、一个人只要行为高尚,不管怎样无知也会得到原谅的。——巴尔扎克

2、一切真正的工作都是神圣的;只要是真正的两手劳动,一切的工作都有几分神圣性。劳动,像大地一样辽阔,它的峰顶直达天国。额上的汗,直到脑筋的汗,心灵的汗;凡是刻卜勒的计算,牛顿的沉思,一切科学,一切口头史诗,一切见诸实行的英雄主义,殉道精神,都是从这种汗来的,直到一切人都称之为神圣的那种血汗的痛苦!啊,兄弟,如果这不是值得崇拜的,唉,那么就要为崇拜更感到遗憾了;因为这是目前为止天底下发现到的最高尚的东西。

3、读书,对于一个有文化教养的人,是种高尚的享受;我珍视书籍,它是我热爱的癖好。

4、我们称呼的英雄人物不是那些以思想或力量得胜的人。我所称呼的英雄人物仅仅是那些有高尚德行的人。

5、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6、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7、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将摧毁利己主义。——海涅

8、没有一种礼貌会在外表上叫人一眼就看出教养的不足,正确的教育在于使外表上的彬彬有礼和人的高尚的教养同时表现出来。

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10、忠诚是通向荣誉之路。

11、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1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

13、严肃的人模仿高尚的人的行动,轻浮的人则模仿卑劣的人的行动。——亚里士多德

14、荣誉就像萤火虫,远看闪闪发光,近看既不发热,也不怎么亮。

15、尽管,说得天花乱坠,娓娓动听,但协定的双方都很清楚。他们的誓约并不高尚,这种誓约就像猫头鹰或蝙蝠一样见不得阳光。

16、所谓会读书,就是本着诚意去读确实有价值的书。这是一种高尚的消遣。——梭洛:《沃尔登·读书》

1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18、爱国主义也和其它道德感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他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从对于美丽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并且用尽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现在行动中。——凯洛夫:《教育学》

19、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20、善性是难能可贵的,也是高尚和值得称赞的。

21、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

22、所谓会读书,就是本着诚意去读确实有价值的书。这是一种高尚的消遣。

23、君子不以利害义,则耻辱安从生哉!

24、我们称呼的英雄人物不是那些以思想或力量得胜的人。我所称呼的英雄人物仅仅是那些有高尚德行的人。——罗曼·罗兰

25、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

26、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27、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28、读书——对于一个有文化教养的人,是种高尚的享受;我珍视书籍,它是我热爱的癖好。——高尔基:《读一本令人不安的书》

29、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

30、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31、一个人只要行为高尚,不管怎样无知也会得到原谅的。

32、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冯学峰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33、连一个高尚朋友都没有的人,是不值得活着的。——德漠克里特《着作残篇》

34、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35、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36、一切真正的工作都是神圣的;只要是真正的两手劳动,一切的工作都有几分神圣性。劳动,像大地一样辽阔,它的峰顶直达天国。额上的汗,直到脑筋的汗,心灵的汗;凡是刻卜勒的计算,牛顿的沉思,一切科学,一切口头史诗,一切见诸实行的“英雄主义”,“殉道精神”,都是从这种汗来的,——一直到一切人都称之为神圣的那种“血汗的痛苦”!啊,兄弟,如果这不是值得崇拜的,唉,那么就要为“崇拜”更感到遗憾了;因为这是目前为止天底下发现到的最高尚的东西。——卡莱尔:《过去和现在》

37、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布莱希特

38、善性是难能可贵的,也是高尚和值得称赞的。——亚里士多德

3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40、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谢觉哉

41、连一个高尚朋友都没有的人,是不值得活着的。——德漠克里特:《着作残篇》

4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43、抱负是高尚行为成长的萌牙。——莫格利希

44、新鲜有力的主义,在性质上本来就有排他性。从开始就容忍敌方的信念,不可能有行动力,举显得软弱,而毫无功效杜伽尔爱国主义和其它道德感情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

45、新鲜有力的主义,在性质上本来就有排他性。从开始就容忍敌方的信念,不可能有行动力,举显得软弱,而毫无功效杜伽尔爱国主义和其它道德感情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 。——凯洛夫

46、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无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47、连一个高尚朋友都没有的人,是不值得活着的。

48、凡是对真理没有虔诚的热烈的敬意的人,绝对谈不到良心,谈不到崇高的生命,谈不到高尚。——罗曼·罗兰

49、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培根

5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51、好胜者必争,贪勇者必辱。

52、在不幸中,有用的朋友更为必要;在幸运中,高尚的朋友更为必要。在不幸中,寻找朋友出于必需;在幸运中,寻找朋友出于高尚。

53、自重是与重大事物有关的品质。一个自重的人具有重大的价值,所以是善良的人。做个真正自重的人是困难的,他须得高尚与善良俱全。??他对高贵者矜持,对通常人和蔼。

54、只有拥有高尚目标的爱才是崇高的值得赞美的。

55、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黑格尔

56、钱可以兴德,也可以败德。如果我们都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那我们就会发现世界上存在许多比金钱高尚得多,也珍贵得多的东西。——佚名

57、只有驱遣人以高尚的方式相爱的那种爱神才美丽,才值得颂扬。——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58、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吕坤

59、在不幸中,有用的朋友更为必要;在幸运中,高尚的朋友更为必要。在不幸中,寻找朋友出于必需;在幸运中,寻找朋友出于高尚。——亚里士多德

60、和最高尚的美德以及最凶狠的狗一样,最大的仇恨也是默不作声的。

61、我们是有崇高理想的人,也是有高尚的情操的人,我们的精神生活是很丰富的。理想,情操,精神生活,这三者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如果能把这三个问题都解决好,那我们就会不为物质所束缚,就会创造出一个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新世界。

62、为了高尚的目标,多大的代价我也愿付出。

63、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64、凡是对真理没有虔诚的热烈的敬意的人,绝对谈不到良心,谈不到崇高的生命,谈不到高尚。

65、一个人的活动,如果不是被高尚的思所鼓舞,那它是无益的渺小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66、抱负是高尚行为成长的萌牙。

67、为了高尚的目标,多大的代价我也愿付出。——罗曼·罗兰

68、爱情不只是一种感情,它同样是一种艺术。一个高尚心灵为爱情而痛苦万分,永远是一场好戏。在精神领域里,真正的爱情能产生出不断的奇迹。——巴尔扎克()

69、自重是与重大事物有关的品质。一个自重的人具有重大的价值,所以是善良的人。做个真正自重的人是困难的,他须得高尚与善良俱全。?他对高贵者矜持,对通常人和蔼。——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70、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71、没有一种礼貌会在外表上叫人一眼就看出教养的不足,正确的教育在于使外表上的彬彬有礼和人的高尚的教养同时表现出来。——歌德

一个高尚的人篇7

【关键词】时尚健美操;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影响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物质生活与精神文明生活协调发展,有效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健康也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时尚体育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运动方式,一方面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另一方面还能够在体育当中得到快乐,缓解人们的压力。时尚健美操是时尚体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其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广受人们的欢迎,各大高校也将这一运动引入到健美操教学当中,不仅满足了学生对时尚、个性的心理最求,更在运行中实现了自我价值。

一、时尚体育与时尚健美操概述

1、时尚体育的概述

时尚体育是从体育运动的角度延伸出的一个概念,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时尚体育广受人们的欢迎。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对时尚体育进行定义,即:时尚体育指的是在长时间凝固与沉淀之后,以娱乐、休闲、健身等为主要目的而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一项体育项目,其中大多都是具有流行元素的体育项目。

2、时尚健美操概述

时尚健美操是当下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项体育项目,其中主要包括瑜伽、街舞、有氧搏击等,这一体育运动项目是将舞蹈、音乐、体育活动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具有观赏性、社交性、时尚性、表演性等特点,该项体育活动能够使人们身心愉悦,有助于人们的健康。总的来说,时尚健美操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新颖性特点。现代人大多追求新颖、时尚、流行等元素,只有新颖独特的项目才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通过人们的挑战来实现自我价值,也因为参与的人多,够新颖,才会不断扩大规模,成为当下的流行。2)具有休闲性特点。目前,快节奏生活与工作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在休息过程中,人们迫切需要寻求一项活动来缓解压力,时尚健美操是一项可操作性强、富有魅力的一项运动,适合于不同的人群,一方面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另一方面还能够使人们身心愉悦。3)具有商业性特点。时尚健美操已经在社会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于白领青年而言,时尚健美操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由于他们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商家可以退出各种新项目来吸引他们,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

二、时尚健美操对高校健美操的影响

1、高校健美操的特点及作用

目前,各大高校开展了健美操运动,这一类健美操的动作都相对比较简单,且形式具有多样化,学生可以在节奏较快的音乐伴奏之下做有氧运动,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不仅达到了强身健体的效果,还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学生对外界事物的适应能力。另外,学生学习健美操之后还能够在学校之外进行,可以传播时尚健康文化,加快精神文明的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弥补传统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2、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改革

在各大高校中,健美操是为了缓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现阶段,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开展了健美操教学课程,将其作为选修课之一。但是从传统意义上来讲,健美操是体操中的组成部分,其本质也就是将体操与音乐、舞蹈的动作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来形成的一项新的运动项目。虽然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实现了自我价值与自我塑造,但是不管是从其形式还是内容方面,健美操都无法胜过时尚健美操。通过相关调查表明,在时尚健美操运动中,拉丁健美操、街舞、跆拳道是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学生在进行拉丁健美操的过程中,其受力部位主要集中在腰、腹、臀等部位,因此能够改善学生的腰部的柔韧度,达到最佳的塑体效果,并能够充分展现他们的个性;在学习街舞的过程中,其动作相对比较流程,学生可以直接跟随音乐节奏与动作调整自己的呼吸。

3、高校健美操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我们可以看到,人们还没有深刻认识到健美操的作用及重要性,因此各大高校在进行健美操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法,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实现自我价值。

三、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建议

1、深刻理解健美操含义

健美操是融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美为一体的运动,根据时尚健身操的需求其运动形式可以随意简单,运动气氛轻松活跃,运动强度与时间可根据不同的人灵活设计。音乐也可以活泼奔放、张扬个性。当代大学生需要具有高品位、新内容、新气息形式的健美操,教学内容要多元化、形式活泼,这是遵循学生个性心理的迫切需求,是实现快乐体育的一个有力途径,是体育社会化的需求。

2、健美操教师要有动作创新意识

所谓动作创新是根据动作的需要在原有的动作基础上,加以创新,并带有创造性思维地编排健美操的一种能力,从而制定出培养大学生动作创新的具体步骤、目标、方法和要求。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并对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从多维度和多方面来鼓励学生进行动作的创新组合,以此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

3、营造良好的时尚健身操氛围

目前,时尚健身操部分课程已纳入高校的体育课本中,在教材内容上已有了一定的补充,这对时尚健身操在普通高校的普及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对健美操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时尚健身操要进行正确宣传引导,使学生不要盲目追捧,要对时尚健身操内容、特点、功能进行了解,科学健身,并因人而宜,提高健身兴趣。营造健身文化氛围。

4、健美操教学内容应赶上时代步伐

应将时下流行并风靡全国的街舞、芭啦芭啦舞、有氧搏击、拉丁健身操、瑜伽等内容列入健美操教学大纲中,以满足广大学生的求知欲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高校作为时尚健身操已进入各类高校而且成为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教学和体育锻炼内容。在高校教育全面发展的时代精神条件下,大学生追求的是时尚、新颖、发展个性,需要与时俱进。

5、增加高校健身操教师的培训

目前,高校健身操老师大部分是健美操为基础转型而来,谈不上专业,且课程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现代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表现出求新求异、求趣求知求动的心理特点。

四、结论与建议

学校作为推广全民健身活动的前沿阵地,时尚健美操吸引广大青少年加入科学、健康的体育锻炼行列中来,使这种新的健身文化运动形式促进高校健美操的发展。加强场馆建设,并提高其利用率;注重培养时尚健美操教练;注重对健身知识传播,引导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健身活动;构建符合大学生生理、心理特征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魏纯镭.时尚健身[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一个高尚的人篇8

一日,老和尚担出两副水桶,让两个人各担一副去浇灌新修整好的两个花圃。

两副木质水桶一新一旧,旧的一副可见几处裂缝。

两块花圃一大一小,东边的面积大,西边的面积小。

矮个儿小和尚眼疾手快,挑选了一副新水桶,眉梢间流露出无法掩饰的喜悦,不一会儿就将汲满水的两只桶担在肩上,悠哉游哉地直奔西边的花圃。

高个儿小和尚只好担上旧水桶去汲水。由于水桶时日已久,上面布满了漏洞和缝隙,一桶水担到花圃只剩下不足半桶。

矮个儿小和尚,很快浇完了自己抢占的小面积花圃,斜靠在一个粗大的木桩上,眯起眼睛晒太阳。两个小时过去了,高个儿小和尚的花圃才浇完一半。矮个儿小和尚掩嘴痴痴偷笑,暗自庆幸自己先下手为强。

高个儿小和尚不温不火,依然按部就班地浇灌着花圃。

三个月后,花圃里百花争芳吐妍,微风轻拂,花香四溢,沁人心脾。老和尚颔首微笑,陶醉其中。

有一天,老和尚要下山布施,决定在高矮两个和尚中挑选一个随行。矮个儿小和尚似乎胜券在握,一早就做足了准备。始料不及的是,老和尚选中的是高个子小和尚。不愿服输的矮个儿小和尚找老和尚讨要说法。

一个高尚的人篇9

“我至今印象深刻的,就是这栋很漂亮的总部大楼,造价非常之高。”2009年加入尚德的朱云迪,对本刊记者回忆说,“我以前经常去那里开会,每次都挺兴奋的。但它真的很不经济,如果换成一个比较节约的民营企业老板,可以用这个钱造三栋大楼。”当然,按照光伏电板目前的市价,这座大楼的价值,早已跌去了80%。

2011年10月,朱云迪已经辞职离开尚德,不过,“2009年12月,在做入职培训时,我真的觉得,尚德是一家我可以做到退休的公司。但待了一年后,我觉得,在这个公司呆到退休不太可能了,呆10年问题不大。到2011年上半年,我就把时间调整为5年。为什么最终决定离开?因为我把时间从5年调整为3年了”。

“为什么,我只在尚德做了不到2年?”朱云迪说,“一个方面是因为,我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对公司越来越了解。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2011年上半年,市场已经开始有变化了,所以,当时整个公司的高管团队也变动很剧烈,我相信,这些高管对公司未来的敏感度比我更高,他们的离职,以及日常工作态度的变化,很能说明公司的问题。”

如果说,当年豪掷2亿元建造总部大楼的尚德,正如其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施正荣所期,是一个“高大、强壮,思维敏捷,有活力,35至36岁”的“中年男子”,那么今天,这个“中年男子”貌似已经病入膏肓,奄奄一息。2007年底,大楼动工之时,尚德股价曾创下了88.65美元的最高纪录,但2012年底,它却创下了0.71美元的历史最低股价,并不得不为“重返1美元上方”而艰苦努力。

对于中国光伏企业来说,2011年至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艰难时期。2012年,尽管全球光伏安装量仍在增长,但供需严重失衡,却让中国光伏企业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全球光伏组件的产能是一年60GW,中国占据了其中的60%,但全球的需求,大概只有27GW。并且,这27GW里面,大概有10至12GW,已经被美国的First Solar等吃掉了。这意味着,中国接近40GW的产能,要去抢剩下15GW的市场,产能利用率只有不到40%。”一位长期关注光伏市场的银行人士对本刊记者称。

而在“供过于求”的市况下,整个光伏产业链,包括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在内的全系列产品,均面临巨大的跌价压力。2012年9月,产业研究机构Solarbuzz警示称,光伏组件的出厂价格已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3%,第四季度还将继续下降18%。雪上加霜的是,2012年,美国、欧盟和印度,又先后加入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的阵营。

“在这种情况下,谁的产能高,谁就有可能破产。所以,目前彭小峰(赛维LDK董事长)最惨,然后就是施正荣。”上述银行人士直言。

大势如此,中国光伏业一片哀号。2011年,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厂商,尚德在出货量增长33.3%,但产品售价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实现销售收入31.47亿美元,仅比2010年的29.02亿美元增长了10.8%,而其毛利率,则由2010年的18.7%下跌至12.3%。当年,尚德惊人地净亏损10.18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其2005年上市以来的盈利之和(6.33亿美元)。

2012年,尚德的困境进一步加剧。一季度,尚德仅实现销售收入4.1亿美元,较2011年同期大幅下滑53%,当期,尚德再度净亏损1.33亿美元,而2011年同期,其则实现了0.32亿美元的盈利。

在销售大幅下滑、持续巨额亏损的双重打击下,尚德的资金链,已经处于断裂的边缘。

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尚德总资产为43.786亿美元,总负债高达35.75亿美元(其中,短期借款15.746亿美元),负债率攀升至81.7%,而尚德手持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4.737亿美元。更致命的威胁是,距今仅4个月后,2013年3月,尚德就必须支付5.578亿美元,以赎回其于2008年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可转债)。

尚德,已命悬一线。但截至目前,在地方政府、债权银行、董事会、高管团队等各种力量的激烈博弈之中,对尚德的拯救方案,却迟迟未能出台。而此前的10月下旬,同样面临破产危机的赛维LDK,已宣布“国有化”。

“尚德的情况,要比LDK要好很多,但它的情况,要比LDK复杂。”11月初,尚德一家主要债权银行的业务负责人张明对本刊记者称。之前的三个多月间,这家如今身陷经营危机的昔日明星企业,始终被“与政府交恶、董事会内斗”等各种传闻包围,而创始人施正荣,亦面临“战略失误、管理混乱”,以及“掏空上市公司、为一己私利置尚德于不顾”等诸多指责。

在一位当地政府官员看来,“对于尚德的拯救,不到紧急关头,各方是不会愿意妥协和让步的”。那么,在最危险的时刻到来之前,谁,将会以何种方式,重新玩转尚德?

创始人隐退

彼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施正荣将会以“垂帘听政”的方式,继续掌控尚德。

2012年8月之前,尽管经营危机早已显现,但彼时,在整体低迷的中国光伏行业,尚德依然被视为最为优秀的企业之一。但7月的最后一天,尚德的一纸公告,最终击破了这个神话。

7月31日,尚德公告称,其外聘的顾问在对其持股80%的“环球太阳能基金”(GSF,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电站开发、建设和运营的投资)进行尽职调查时发现,GSF为尚德提供的约5.6亿欧元的“反担保”,可能并不存在,并将对此展开调查。

此前,GSF一直是尚德和施正荣的“得意之作”。2009至2011年,尚德通过向GSF出售电池组件,分别获得1.158亿美元、1.974亿美元和3360万美元的营收,而其所持GSF股权的“增值”,也为其财报加分不少。2010年,尚德实现了2.62亿美元净利,其中,GSF股权“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非现金收益”就高达2.5亿美元。

2010年5月,GSF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获得5.542亿欧元的贷款,用于投资欧洲光伏电站,尚德为此提供了担保,与此同时,GSF以其“拥有”的5.6亿欧元的德国政府债券,为尚德提供了“反担保”。但若GSF用于“反担保”的债券并不存在,而它未来又不能如期偿还国开行贷款,则尚德必须代其承担偿债义务。

“GSF危机”的爆发,震惊了资本市场。尚德羸弱的财务管控能力,遭到了投资人和监管机构的激烈抨击,而尚德董事会主席施正荣更是首当其冲,因为,他不仅是GSF管理委员会成员,亦个人持有其10%的股权。

3个月后的11月初,一位接近尚德的人士对本刊记者称,对“GSF危机”的第一轮清查显示,“情况还可以”,“没有报出很恐怖的消息”,5.6亿欧元德国政府债券存在与否“现在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只关心GSF的资产有没有问题”,“目前看来,情况应该还不错”。

但此次事件对尚德的伤害,远远不止“资产风险”这么简单。事实上,早在2011年年报中,尚德就明确表示,其将从GSF套现,以应对“财务压力”。但2012年7月,尽职调查暴露的问题,让尚德的“套现计划”无限期延迟。

正因为如此,尚德的“财务压力”,最终演变为了“财务危机”。因为,它原计划通过出售GSF股权收回现金,以赎回一笔即将于2013年3月到期的可转换债券。

2008年3月,在尚德股价尚在40美元上方之时,其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募集资金5.75亿美元,根据协议,这些债券可以在2010年3月之后,以41.13美元/股的价格转换为尚德股票,而若债权人不实施“转股”,则尚德必须在2013年3月将这些债券赎回。2008年以来,尚德股价持续下跌,2010年时已下跌至20美元下方,2011年时更是进一步下跌至5美元下方,远远低于“41.13美元”的转股价。赎回,已成定局,可转债,变成了现实的债务。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尚德需要赎回的可转债,余额为5.578亿美元。

考虑到,彼时尚德持有的现金仅为4.737亿美元,而短期借款却高达15.746亿美元,现金流本已“压力山大”,这个新增的、巨大的资金缺口,最终让它走到了“资金链断裂”的边缘。

施正荣曾经说过:“市场不好,可能不会让一家企业很快垮掉,但如果你的资金链断了,第二天就死了。”而在把尚德带入这样的险境之后,他自己也须为此付出代价。

在“GSF危机”爆发15天之后,8月15日,尚德宣布,施正荣将不再担任CEO一职,改由公司原CFO金纬接任,施正荣改任公司执行董事长兼首席战略官。但彼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施正荣将会以“垂帘听政”的方式,继续掌控尚德。

CEO“新政”

在尚德引入的众多空降兵之中,金纬曾被视为“施正荣这么多年找到的最得力的人”。

多位尚德内部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在尚德引入的众多空降兵之中,“金纬是施正荣这么多年找到的最得力的人”。

从履历看,现年56岁的金纬,拥有丰富的危机应对经历:1999年,他在美国Tetra Tech公司担任CFO时,曾遭遇东南亚金融危机;更早之前,他还曾以CFO的身份,在迪士尼一家下属公司经历了“9.11事件”的冲击。2011年5月,金纬加入尚德出任CFO。一位曾与金纬有过多次接触的前尚德中层称,“一看就知道,他是CFO的第一人选”。

而临危受命的金纬不负众望,上任之后立即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的第一项举措便是,精简管理层,降低运营成本,目标是“在2012年度同比减少20%的运营性开支”。

9月7日,尚德COO Andrew Beebe辞职,几乎同时,尚德欧洲区总裁Jerry Stokes、美国分公司总裁John Lefebvre也相继离职。不久,在中国总部,尚德副总裁解晓楠,刚升任CFO两个月的丁怀安,亦相继离职。而尚德创业元老、副总裁张光春,也将在11月离开。

生产成本过高,是尚德一直以来的顽疾,正因为如此,拥有品牌优势的尚德,虽然产品售价相比国内同行更高,但毛利却不及同行。金纬宣布,至2012年底,尚德组件产品的“非硅成本”(除了“硅消耗成本”以外的成本)将压缩至约55美分/瓦,较2011年底下降30%以上,“达成具备高度竞争力的成本结构”。

金纬的“第三把火”是缩减产能,提高产能利用率。虽然,尚德的出货量,一直让施正荣引以为傲,他坚持认为“出货量可以弥补尚德毛利率低的短板”,但9月17日,尚德还是关停了位于无锡的P2工厂,将电池片产能从原来的2.4GW,下调至1.8GW,1.6GW的硅片产能和2.4GW的组件产能,则保持不变。

金纬解释称,此次调低电池片产能,目的是“专注于公司最擅长的业务领域,以巩固我们领先的市场地位”。据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在降低自有电池片产能后,尚德选择了从台湾地区外购:一方面,外购电池片成本更低;另一方面,这也是中国光伏企业应对欧美“双反”的一种普遍做法。

而对于最棘手、最紧迫的“可转债赎回”,金纬的解决方案则是,聘请瑞银对其进行评估,并寻求解决方案。

表面看来,当金纬在前台大刀阔斧地改革之时,退居幕后的施正荣“为自己赢得了更多主动权”。

以“精简管理层”为例,在无锡当地一家光伏企业的一位高管看来,“我们认为这些主意是施正荣出的,但是由金纬来实施”,因为,“一方面他下不了手裁撤高管,因为都是一起打拼过来的;另一方面,一旦有什么问题,他还可以再站出来吼一声。如果他一直在前台,就没有回旋余地了”。

不过,前述尚德债权银行业务负责人张明对本刊记者坦言:“这场人事地震,导致尚德内部吵得很厉害,因为,这毕竟涉及到很多人的职业生涯。”或许,金纬一系列强势举措,已经触动了施正荣敏感的神经。

角逐董事会

“现在,施正荣再想全面控盘(尚德),已经不现实了,这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

10月初,《南方周末》报道称,一位无锡市政府人士表示,(施、金)二人的矛盾已经让尚德的事态更加复杂,“搞不清两个人的情况,谁说了算数”。据说这则新闻,让施正荣一度暴怒。

之后,施正荣通过身边人对外表达了自己的“委屈”:外界把责任都推到了他一个人身上,觉得他不愿意牺牲个人利益拯救尚德,并激化了尚德与政府的矛盾,而他自己目前已经被架空,等等。

“这些话,他(施正荣)也跟我们也聊过。”张明说,“董事会以前对他非常信任,现在出了这个(GSF)事情,董事会对他的信任,肯定会打折扣”。在施正荣和金纬之间,张明表示了对后者的明确支持,并直言:“金纬比较清醒,而施正荣头脑不清醒。”

他特别指出,虽然施正荣公开持有的尚德股权仅为30.2%(其中29.4%透过其家族信托基金持有),但施正荣家族目前实际上已“绝对控股尚德”,“有一部分股权是隐性的,你看不出来”。

但即便如此,张明依然表示,“现在,施正荣再想全面控盘,已经不现实了,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这是由公司治理机制决定的”。“美国上市公司,不是股权最大就怎么都可以的,它们的独董(独立董事)是很厉害的,是管事的”,“尚德我不方便谈,拿天合光能来说,董事会里有七个董事,五个独董,大股东只能控制两票。那五个独董要干的事,肯定能干成”。

与天合光能类似的是,在尚德董事会,独董亦超过半数。五名董事之中,除了施正荣和金纬两名“执行董事”,另外三人均为“独立董事”。其中,邱致中,为巴克莱资本亚太区副主席兼大中华区主席;Julian Ralph Worley,曾在普华永道担任审计合伙人超过25年;王珊,则曾在电子制造服务企业旭电科技任职18年,出任执行副总裁兼CFO。

在张明看来,现在的尚德并不是“金纬说了算”,他之所以“抢了施正荣的风头”,只是因为“他代表了公司的利益”。

“其实金纬心里怎么想,我是知道的。”张明称,“他跟我讲,他要是不来这边(尚德),生活水平也不比施大爷(施正荣)差,他不缺钱,又不缺名,但既然来了,那他还是要做点事情的。怎么会像外界讲的那么简单,只是(跟施正荣)搞来搞去的”。

科学家的短板

金纬正在解决的麻烦,恰恰是科学家出身的施正荣,此前担任CEO时埋下的隐患。

在过去的三个月中,在尚德董事会的支持下,新任CEO金纬推行的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似乎都让施正荣不那么舒服,因为,金纬正在解决的这些麻烦,恰恰是科学家出身的施正荣,此前担任CEO时埋下的隐患。

2012年4月,在尚德工作了6年,位居中层管理职位的李响辞职了。“主要是因为对公司没有信心了。”他说,市场环境的改变是一方面,尚德内部的管理混乱,同样是一个重要原因。

李响举例说,他所在的部门在完成一个项目后,对供应商的付款流程,常常会卡在采购那里,因为,采购人员会向供应商索要回扣。有一次,一个供应商甚至甩下狠话,“下次直接带律师过来交涉”。多位尚德员工均对本刊记者表示,曾经亲眼看到采购人员因为“出了问题”被保安带走,但后来却不了了之。

2011年,尚德的“诈捐门”事件,一度在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但最终,参与此事的副总裁解晓楠和经理王飞鹏,也仅仅被调职或解除职务处理。

“这是常人很难理解的,因为公司是他(施正荣)一手创建的,就是他的一个小baby,倾注了很多心血,怎么能容忍别人胡来?”在前述离职员工朱云迪看来,“施正荣是一位有人情味的老板”,但这却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其他员工的效尤,“因为他们不需要为此承担后果”。

不过,对于高管,施正荣却似乎不那么耐心。2005年以来,尚德已经更换了3任CFO,3任COO。朱云迪称,过去6年里,他所在的IT部门也已经换了3任CIO。

“这可能是迫于资本市场的压力,但公司走马观花地换高管,每一任新高管又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风格,结果,下面的中层、基层管理人员,始终都处于茫然状态。”朱云迪称,在尚德任职期间,“我30%的精力用于把工作做好,另外70%的精力,都被用来应付各种沟通和扯皮,苦恼不堪”,而这也是他离开尚德的最重要的原因。

2008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尚德在之前快速成长中累积的管理问题,曾经集中爆发:高管离职、员工流失、企业向心力遭受质疑。那时的施正荣,已经意识到内部管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并下决心要进行管理变革,并将这视为自己创业路上的“大考”。但2010年,光伏市场重现牛市,追求规模,又被施正荣放在尚德的首位。

内部管理混乱,最终导致尚德运营成本高企,其也因此备受投资者诟病。2009年至2011年,尚德运营成本在营收中的比重,分别为11.1%、11.9%和32.8%,同期,韩华新能源的数据分别为9.2%、6.5%和13.7%。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拉低了尚德的毛利率。

在一位尚德内部人士看来,“尚德在快速成长期犯了一些民营企业的通病,就是它不知道怎么去控制,怎么去节约成本,怎么去做合理的运营上的结构性的调整。它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产量,因为订单过来,它就要想各种办法去满足,这样的话它的业务在全球才有竞争性,但它也就忽略了内部管理,内部管理一直是发现了问题才去补,所以,始终是拆东墙补西墙”。

“从2008年开始,我们就在私底下讨论,施正荣适不适合做CEO。”这位人士称,“他应该是行业的带头人,而不是企业的管理者。在他开拓完了以后,应该找一个诸葛亮式的人物来管理企业,但是,尚德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找到。”

虽然,在尚德内部,施正荣也曾多次公开表示“需要一个CEO”,但直到“GSF危机”爆发之后,他才匆忙退位。“如果及早更换CEO,我想尚德的情况,肯定会比现在好。”上述尚德内部人士说,“尚德是出得起价钱请一个更好的CEO的,如果施正荣真的愿意让位的话。”

而对于金纬,这位人士评价称:“他是一个精明的管家,但他还没有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领袖气质。尚德现在最需要的是,有一个人站起来给大家信心。”

最后的拯救

就拯救尚德而言,参与其中的各方,缺少的可能不是方案,而是妥协的时机。

对于尚德内外的种种分歧,张明并不否认,但他依然对拯救尚德充满了信心,“现在不是有政府介入了嘛,可以统一认识”。

虽然,此前媒体报道称,无锡政府曾给尚德提供了两个选择,一是由政府出面购买尚德明年3月到期的可转债,然后由国开行注资救助,前提是,需要施正荣以全部个人资产作无限责任担保;二是,尚德退市,实施国有化。但施正荣已经拒绝了这两个方案,并因此与当地政府交恶。而“GSF危机”爆发之后,当地政府亦已对尚德心存忌惮。

不过,张明坚称,“在无锡政府和尚德之间,目前,包括未来可预计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们的核心利益肯定是一致的,不存在什么根本矛盾”,“尚德现在已经是无锡的一个城市名片”,“无锡肯定还是在全力以赴地做一些工作,地方政府肯定希望这个公司能够持续下去,而且能够运营得比较好”。

一位地方政府官员也对本刊记者表示,在拯救尚德的问题上,政府的态度一定是救,但问题是,如何救?

本刊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由无锡市属国企国联集团和江苏省属国企国信集团联合重组尚德,是可能的方案之一。2001年尚德成立时,无锡国联就曾联合小天鹅等国企入股,并在2005年尚德赴美上市前退出。而国信集团则将“能源”作为支柱产业之一,早在2009年,其就曾与尚德合作,联手打造江苏首个兆瓦级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不过,两家国有企业如何重组一家境外上市公司,依然面临诸多技术性难题。而政府开出的重组条件,能否被各利益相关方接受,亦存在不小的疑问。

一个高尚的人篇10

价值特征一:

白领和成功人士的叙述空间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新型的社会职业应运而生,谓之“白领”。“典型”的白领,不仅意味着某种收入数额,而且整体素质较高,当这一人群的特征日益显现的时候,追求社会身份区隔和群体归属的心理需求使他们急切地渴望拥有该群体独享的文化要求和生活趣味。在这个时代,“个人、群体乃至民族国家的存在都必须首先在文化中找到自己的存在,然后才能在社会中获得存在。”[1]时尚杂志精心选择了白领阶层作为其主要的塑造对象,意在满足这一需求。如《瑞丽伊人风尚》将目标读者定为25―35 岁的白领女性,《时尚旅游》将目标读者锁定为懂得享受生活的成功人士。至于谁是白领,《时尚》认为他们是国内一个新兴的阶层 “叫它中产也好,小资也好,白领也好,总之这是一群追求生活品质、个个力图达到前卫、时尚的年轻人。”(《时尚》2002年第6期)。总而言之这是一群追逐时尚、具有极强购买力的人群。时至今日,这一群具有极强购买力的人已成为众多媒体所追捧的对象,而时尚类杂志早已把他们作为目标读者纳入旗下。

白领阶层既呼唤着时尚杂志为其提供文化空间,进行话语倾诉,同时它自身又成为了时尚杂志所追寻和选择塑造的模本。以白领为代表的人群被当作杂志的读者对象,他们似乎是时尚杂志所介绍的名牌的使用者,是其所宣扬的生活方式的实行者。杂志为这些人而办,同时也参与着这一新兴阶层的建构。可以说,到了90年代,中国大陆所谓“阶层”分化的现象已成为世人有目共睹的事实。而大众传媒则是这一分化过程中积极的确定者和指认者。“以社会学的视角看,媒介分层是社会分层的一个结果,反之媒介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加剧社会分层。”[2]在这里,杂志身份和受众者身份这两种身份之间相互确认和合作,既完成了时尚杂志急于表现自己,成为大众心目中有身份的杂志的塑造,又强化了白领的身份和日益崛起的事实。

时尚杂志将自己的读者定位为近20年来刚刚浮出表面的这一新型人群身上,一方面迅速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又使中国的白领阶层在文化方面的欲求获得了意识形态层面上的合法性。前文已述,白领阶层是一群具有极强购买力的人群,时尚杂志通过对他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消费趋向的引导,塑造起一个阶层的“品位”。

实践表明,在社会群体与社会时尚的关系中,前者居主导地位,它是社会时尚的创造者,追求者和物质承担者。然而,对于社会群体而言,时尚并非无所作为。时尚不仅可以美化群体,增强群体的内聚力,还可以使群体一夜之间另树形象。因此白领欢迎时尚杂志与其说是了解时尚资讯,不如说是白领通过追寻标榜为其创办的时尚杂志中的“时尚”使自己在自己阶层中的地位得到巩固,有种社会群体认同感与归属感。简而言之时尚杂志就是教会正变得日益富足的中国人如何穿着打扮,如何适应新地位,他们只要如杂志中的男女青年一样修饰打扮就能使自己找到群体的感觉。

如果说时尚杂志适时选择白领作为目标受众成功地占领市场,那么其为目标受众量身定做内容――时尚知识,使其获得身份认同则是其保持市场份额的深层次原因。因此不难理解时尚杂志为何一再标榜自己为时尚的诠释者,下面本文对此作详细的分析。

价值特征二:时尚的诠释者

在国家杂志标准分类中,并没有把时尚杂志作为杂志的一类单列出来,相反人们归为时尚杂志的杂志总是分属于不同的杂志类别,例如,《瑞丽・伊人风尚》属于综合性文化刊物类,《世界时装之苑――ELLE》属于轻工业、手工业类,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用“时尚杂志”称呼这类杂志,以及把不断创刊的某些杂志归入时尚杂志之列。这些所谓的“时尚杂志”,从栏目设计、栏目名称、选题策划、图片、文案和生产等方面都研究如何与时尚合拍,力图使自己成为时尚的诠释者和代言人。“时尚”究竟有何魅力,让此类杂志不遗余力地声称要反映、引领时尚?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时尚杂志出现在期刊市场上,而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的中国,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适合时尚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使引领时尚者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时尚杂志集中出现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如《时尚》和《瑞丽》都创刊在北京。另一方面90年代初以来每周工作时间的缩短,以及“五一”、“十一”黄金周使人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体验各种新的生活方式,令人眼花缭乱的相关时尚自然也就有了生存空间。

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有点钱又有点闲的都市人渴望把日子过得更好、更有个性,人们追赶着潮流,害怕被时尚落下。对于人们这么感兴趣的东西,媒体理应有所反应。在这样的背景下时尚杂志选择时尚作为自己全力经营的内容,可以说抓住了媒体市场上的空缺,所以时尚杂志一出现便迅速占领市场便不足为奇,消费者愿意从钱包中掏出钱来购买在期刊市场上相对来说较贵的时尚杂志,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时尚杂志本身借助时尚使商品附加的一份社会文化价值而宣扬自己的品味。为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考察时尚的特性。

揭开时尚那艳丽的面纱,我们就会发现,当代时尚的演变进程并非由普通的消费者所控制,而主要为商业利润所决定。法国批评家罗兰・巴尔特曾沉迷于服装时尚的研究,他认为所谓时尚“是由生产集团为促进服装的加速转换所维系的消费逻辑。”[3]说白了,此逻辑就是说物的购买永远要大于消耗,大得越多,时尚就越见其久,这是市场经济中商品加速度生产与消费的内在秘诀。因此,制造时尚,制造虚拟需要,就成为当代消费社会商品推销的基本策略。可见制造时尚就必须制造超越基本物质需要的附加文化心理需要,使商品在使用价值之外附加一份社会文化价值。

时尚杂志正是借助时尚使商品附加的一份社会文化价值而宣扬自己的品味,同时只有白领才能将消费中时尚使商品附加的这份社会文化和情调发挥得淋漓尽致,只有白领才有能力像杂志中的男女青年一样修饰打扮,因此时尚杂志一再彰显自己为白领的读本便不足为奇。时尚杂志直言不讳并急于标显自己的身份和品位的目的也就是把自己作为“时尚”在经营,以致于尽管其一再声称以白领阶层为目标读者,但这并不影响普通民众对它的追随,时尚杂志在他们心中产生了巨大的好感和吸引力。

时尚杂志中都市生活的最新最火的流行和文化内涵,这些柴米油盐以外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理念与普通民众好象无缘,但乐趣并不完全依靠购买获得,追求本身便是一种境界。我们追逐着杂志中的情境,而杂志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没有任何购买东西的欲望时,获得了极大的视觉乐趣。对于那些没有购买能力而经常光顾购物广场者,“普莱斯迪创造了术语‘无产者的购买’来描述这种无意购买的窗口式购物。青年们消费的是影像和空间,而非商品,这是一种不会产生效益的感官消费。”[4]“形象、符号、信息,我们所‘消费’的这些东西,就是我们心中的宁静。”[5]这也许正是时尚杂志赢得更多的关注和读者的原因。当你累了、倦了,捧着一本还带着些许油墨香的时尚杂志,如梦般在杂志营造的“拟态环境”中畅游,即使你足不出户,即使你囊中羞涩,你也不觉得远离生活和不懂时尚流行。

从以上分析可见,时尚杂志是以白领阶层为代表并为其量身定做的现代传媒。既然以白领为目标群体,就必须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想知道什么。“流行的白领趣味有多种多样,但却与高价位的消费相联系。”[6]怎样使白领阶层永无止境地追求高消费,即给商品昂贵的价格找到依据,标榜引导消费、彰显自己为白领读本的时尚杂志只有建构在消费文化之下,因为消费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把范围广泛的商品和货物让大众不断的去追求和消费。

价值特征三:消费文化解读

如果单从时间上看,在我国时尚杂志的出现与关于消费文化的研究几乎是同时的。 “‘消费文化’一词正式见于1989年的《消费经济》杂志并在《当代消费经济辞典》(1991)中给出简要定义,可进一步探讨之还是1992年以后的事。”[7]而时尚杂志中较早出现在期刊市场上的两份杂志,《时尚》1993年创刊,《世界时装之苑――ELLE》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这与我国研究者开始研究消费文化的时间大致一致,时间上的巧合似乎暗示出两者之间的某些联系。时尚杂志从创刊以来对“消费”本身的强调既反映出价值观念的悄然转变和社会文化的重要转型,又成为消费文化在中国兴起的信号。在20世纪90年代涌起的商品大潮下,时尚杂志敏锐地捕捉到现实生活的变化,标榜自己为时尚的诠释者,定位为白领和成功人士的叙述空间,随着消费文化在中国的发展而发展,把消费文化的特性发挥淋漓尽致。因此声称反映时尚并定位在白领阶层的时尚杂志从一开始就强调自己的消费特色也自在情理之中。《时尚》在《创刊号・主编寄语》中即声明“侧重于体现消费文化的传播,引导人们在吃、住、行、游、购、娱这一现代旅游‘六要素’中的种种文明消费。”

翻阅时尚期刊,可以明显地感觉出其从观念形态上反映人们的消费行为、消费心理、消费品味、消费价值取向以及消费哲学。而其从品味上、审美上、心理上、观念上引导的结果,是把读者裹挟到它所设定的商品消费活动中去。通过广告和其他方式的商品展示,消费文化得以对货品的原始意义和使用概念进行改变,并附以新的形象和符号。时尚杂志正是把消费品和范围广阔的形象及符号相结合,通过这种结合遮盖住商品的使用价值从而成为商品符号(Commodity-Sign)。商品的符码化,使商品的价值已不再是商品本身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或具有交换价值,而是来自交换体系中作为文化功能的符码。在时尚杂志中,这种符号价值已经成为商品和消费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尚杂志极力展示商品的符号价值,并将其作为最普遍的文化倾向和最确切地通向个人幸福和社会地位的道路,作为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在这方面其与消费主义的特征是相吻合的。消费主义“是对商品象征意义的消费,并将其看作是自我表达和社会认同的主要形式,看作是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和幸福生活的象征。”[8]通过物质的占有达到心理的满足,购置物品已经不是因为这些物品本身具有实用价值,而是因为这些物品所代表的符号价值。

在时尚杂志营造的“拟态环境”中,人们“在虚幻的自我身份想象中以‘追’名人和名牌为‘时尚’。追求名牌并不主要追求其使用价值,而是在购买名牌商品时体会到的出人头地的满足感和心理幻象,是以一种社会权力方式对人与自我、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行重新编码。”[9]因此,构建名牌意识始终是时尚杂志的重要内容。时装、化妆品、日用品等都笼罩在品牌之下。

可见,时尚杂志强调的“消费”早已摈弃人们所熟悉的“物美价廉”,而是建立在品牌概念上的高消费,其宣扬人们对商品的消费不仅是其使用价值,而主要是消费它们的形象,即从形象中获取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因此,英国的迈克・费瑟斯通提出了“可替代性大众商品文化”的概念,他认为“影像就代替了使用价值,成为使用价值的代替品。”[10]只有使人们意识到商品的价值已不再仅仅其本身的使用价值,而主要是商品的象征意义,这时人们的消费就不再基于“真正的需要”,而是被塑造和刺激后的各种各样的“虚假”需要。这一点与“时尚”的本质是相似的,前文已述制造时尚也就是制造超越基本物质需要的附加文化心理需要,即使商品在使用价值之外附加一份社会文化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可见,“时尚”、“白领”和“消费文化”的特性在价值经营方面具有统一性。时尚的价值逻辑是说物的购买永远大于消耗,因此,制造时尚,即制造超越基本物质需要的附加文化心理需要,就成为当代消费社会商品经营的基本策略。当代社会只有白领才能将消费中时尚使商品附加的这份社会文化和情调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只有他们会迷恋时尚杂志所营造的氛围,因为按照杂志所要求的那样去做就能使自己找到群体的感觉,获得身份认同。同时当代市场文化就是依靠制造时尚的浪潮来刺激社会的潜在需求,而时尚的迅速代换又形成一个个消费高潮。白领在推动这一个个消费高潮中所起的作用实在功不可没,因为流行的白领趣味有多种多样,但却与高价位的消费相联系。怎样使白领永无止境地追求高消费,即给商品昂贵的价格找到依据,时尚杂志只有借助消费文化,因为消费文化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把各种各样的商品和货物让大众不断的去追求和消费。可以说白领阶层的生活准则与时尚杂志的消费特性基本上达成了吻合,这也许就是标榜自己为时尚的诠释者,定位为白领和成功人士的叙述空间的时尚杂志,把“时尚”、“白领”和“消费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深层次原因,把“时尚”、“白领”和“消费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也正是此类杂志由开创、建立到被市场接受的原因。

注释:

[1]高丙中著:《居住在文化空间里》,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引言第4页。

[2]孙玮:《多重视角中的媒介分层现象》,《新闻大学》2002年秋季号。

[3]金元浦 陶东风著:《阐释中国的焦虑――转型时代的文化解读》,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年版,第314页。

[4] [美]约翰・菲斯克,杨全强译:《解读大众文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页。

[5] [法]让・波德里亚,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

[6]孟繁华著:《众神狂欢――当代中国的文化冲突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第138页。

[7]司金銮:《我国文化消费与消费文化研究之概观》,《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6期。

[8]庞元正,丁冬红主编:《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理论新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66页。

[9]王岳川著:《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3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