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想象十篇

时间:2023-03-19 00:50:51

奇妙的想象

奇妙的想象篇1

一、推测过去。我们可以从已经出土的文物中得到启发,推测过去发生的一些无文字记载的事情。在《黄河象》一文中,科学家为什么不设想老象饿死、冻死、病死、搏斗而死呢,为什么偏偏设想黄河象是失足落水而死,然后历经几百万年形成化石的呢?因为人们是从沙土中发现了象骨化石,所以科学家们才据此推测几百万年前一头黄河象失足落入一条缓缓流动的弯弯曲曲的小河里,因为这样的小河最容易形成较深的淤泥。显然写好这样的作文得有一定的现实根据。

二、撰写梦境。梦是美好浪漫而又神奇迷离的幻想。有篇叫《梦》的作文这样写道:“那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一个美好的梦,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表弟乘宇宙飞船到我家来度周末,闲聊了几句后,我(罗岗镇的新任镇长)就带着他去参观乡镇企业——红星机器厂;这个工厂是世界闻名的花园式工厂,走进了大门,只见繁花似锦,碧草如茵,喷泉飞珠溅玉,假山怪石嶙峋,花果飘香,芬芳扑鼻。”

三、设想未来。一位同学在《未来的房间》中这样写:“我未来的房间是科技型的……当你按下红色按钮,一台智能电脑便会出现在你眼前,你可以用它写作文、修改错误、增减文字,非常方便。这台电脑还可以帮助你学数学、学绘画……有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请教老师,或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交流。你也可以用这台电脑储存百科知识和各类学习资料,多么神奇!”设想你想在未来实现的美好愿望,然后,把它写下来,就是很好的想象作文。

四、编写童话。每个同学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童话,那就请你把它写出来吧。有篇名为《种西瓜》的童话故事中有这样一段话可做参考:“小猪把西瓜的种子种下后,天天坐在地头等着又大又甜的西瓜长出来,坐累了就躺下来,美美地睡上一觉。青蛙看见了,着急地说:‘呱呱,别睡了,快干活吧!’可小猪仍旧在打呼噜。一天天过去了,小猪的地里杂草丛生,一棵棵瘦弱的瓜秧躲藏在草丛里,像主人一样昏昏沉沉地睡了一天又一天。”

五、进行科学幻想。根据现有的科学技术,想象未来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比如有个孩子想象未来的衣服是这样的:“它可以调节温度。夏天,人们穿上它,凉爽舒适;冬天穿着它,温暖轻便。它可以像变色龙一样按照人的意志变化。军人穿上它,便于隐蔽,因为它会根据地形地貌变换色彩。现在人们穿的衣服都很容易脏,需要经常清洗,十分不便,而未来的衣服则不用洗,穿脏了可以定期进行自我净化。”

奇妙的想象篇2

关键词:玄学派;意象;奇思妙喻;文艺复兴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029-01

一、引言

我们说诗歌的创作,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或议论,诸多诗思往往需要借助意象而表达。由此可见,意象(imagery)是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亚瑟・韦利曾经说过:“意象是诗歌的灵魂。”通过意象,读者不仅得以欣赏他的结撰之法,运思之妙,而且得以洞察他内心的思想与感情。

在西方文学史上,17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以约翰・邓恩为首的一批“另类”诗人。他们常常把看似不同的思想、意象、典故和奇思妙喻(conceit)等交揉在一起,融入到诗歌里面,使其新颖深刻,比喻奇特,充满机智,魅力无穷,令人掩卷叫绝。因此他们也被冠以“玄学派诗人”的名号。阅读玄学派诗人的作品,可以发现他们善于思辨的思想和超出想象的对比才能,领略到诗人的奇思妙想和敏捷的才思。其中的领军人物邓恩更是被公认的善于巧妙运用意象的大师,他也许是迄今为止英国诗人中引用科学意象最多也是最成功的诗人。玄学派诗歌的意象与之前和同时期的诗人的意象都有很大的差别,在这些诗中,上至天体、星球、流星,下至花草、动物(包括跳蚤、飞蛾等)、几何学中的圆规等都可以入诗,都运用得恰到好处,都具有新意,无不闪耀智慧、神圣的光辉。

二、玄学派诗歌中的奇特意象

《跳蚤》是邓恩被收录最多的诗篇之一,发表于邓恩去世后两年(1633年)。这首诗以诗人向情人求爱的口语体写成,语气调侃,比喻出人意料,推理和结论也超乎常人想象,是邓恩诗歌中的名篇。

在这首诗中,诗人看见那只先后叮过诗人和及其情人的跳蚤,便向情人说两人的鲜血已通过这只跳蚤融为一体。按照17世纪的科学观,血的交融就是性的结合,由此看来两人的生命就已经结合在一起了。邓恩把跳蚤这一遭人厌恶的小虫比喻为恋人的婚床和举行婚礼的圣地,其意象之奇特,想象之大胆超乎寻常。跳蚤吸血本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诗人却突发奇想,把跳蚤吸了“你”“我”的血看作情人间的肉体之爱,而跳蚤吸血后圆滚滚的腹部则成了妇女怀孕的象征。

《别离词:莫伤悲》是邓恩的另一首经典爱情诗,是他在动身前往巴黎前写给妻子的一首倾诉爱意的离别诗,诗中出现了许多让人感到奇特,并为之惊叹的那些奇思妙喻。因为爱情诗往往描写的都是花前月下的美好景象,而邓恩却出人意料,把自己与爱人的暂时离别比作“德高之人安然逝世”,显然诗人是在用“死别”暗喻“生离”,因为对于相爱至深的夫妻,“生离”的悲痛犹如“死别”。接着,诗人劝慰妻子“不要泪流如洪水,叹息似风暴”,这两个明喻文字虽简单,但“洪水”和“风暴”的自然意象却再一次夸张地表达出了恋人别离时的强烈悲伤。不仅如此,诗人引入了两个新奇的意象:“地震”和“天体的震颤”。诗人暗示世俗情侣的离别像地震,往往引人不安,甚至情变。而爱情笃深的情侣的离别则像天体的震动,神秘而和谐,虽然痛苦,但与双方情感无碍。第六节中,诗人又把自己与妻子的爱情比作黄金,“这种分离不过是爱情的延展,像黄金被打成了轻柔细长的箔片”,。在诗的末尾,邓恩用著名的“圆规”意象把远行在外的丈夫和留守在家的妻子相互依恋、分而不离的精神之爱栩栩如生地勾画出来。

三、结论

玄学派诗歌的出现,无疑为英国诗歌开创了一条新路,使英国诗歌更为丰富更有生气。由于十七世纪的英国,新旧学说和信仰斗争激烈,同时自然科学也得到迅速发展,玄学派诗人通过从天文、地理、几何学、哲学、医学、航海和生物等学科获得的知识,来展露他们的学识,表达他们的情感和困惑,由于其作品晦涩难懂,所以他们被称为“玄学派”。玄学派诗人常常把看似不同的思想、意象、典故和奇思妙喻等交揉在一起,新颖深刻,比喻奇特,充满机智,魅力无穷,令人掩卷叫绝。阅读玄学派诗人的作品,可以发现他们善于思辨的语言特色和惊人的类比才能,领略到诗人的奇思妙想和敏捷的才思。

综上所述,玄学风格的诗歌充满了智慧和创造力,其中那些新颖奇特的意象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至深,让人难以忘怀。邓恩别出心裁的“跳蚤”和“圆规”意象,表达了情侣之间的肉体与精神之爱,把奇思妙喻发挥得淋漓尽致。正是诗人的这些奇思妙喻,赋予了看似穷尽的自然意象以无穷的生命力,贴切地表达出特定的情感主题。在这些意象的承载下,爱情理念不再呆板空洞,玄学派的诗歌也得以长放异彩。

奇妙的想象篇3

我从书中看到了山川,河流,大海·····各种景物;看到了友情,亲情·····各种人世间的爱;还看到了会跑的垃圾桶,穿越时空机器,浮在半空中的车子·······各种高科技。书中世界可真是奇妙啊!书更是知识的老人,他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无限海洋中尽情遨游。书,也是知识的源泉,我从书中知道了太阳系的九大行星:金、木、水、火、土、地、冥、海、天。

一本书蕴藏了多少人的满腔感慨,包含了多少人的精神品质。这些精神上的财富是永远也买不到的,只有自己去挖掘,去发现。多么奇妙的书啊!书是我们的伙伴,我自从跟书交上朋友,桌面上那本优秀作文代替了变形金刚;那《朝花夕拾》代替了游戏王卡;那分类作文选代替了游戏机······ 书陪伴我走过了12年的岁月,它似一个跳跃的音符,也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面。它把无知的我领进知识的大门,自始自终地陪着我去攀登那知识的高峰。它让我看到了社会各个领域。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它让我有了想象的羽翼,让我有了奋斗目标。我和他的故事永远不会画上休止符,只会随着我的成长而变得越来越丰富。一张精美的图纸,再加上一张张薄薄的纸,还有一段段优美的语句。这美丽的外观和深奥的含义便构成了书。书,是人类的好伙伴,只要你主动更它交朋友,它便带你走进一个奇妙的世界。

我从书中看到了山川,河流,大海·····各种景物;看到了友情,亲情·····各种人世间的爱;还看到了会跑的垃圾桶,穿越时空机器,浮在半空中的车子·······各种高科技。书中世界可真是奇妙啊!书更是知识的老人,他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无限海洋中尽情遨游。书,也是知识的源泉,我从书中知道了太阳系的九大行星:金、木、水、火、土、地、冥、海、天。

一本书蕴藏了多少人的满腔感慨,包含了多少人的精神品质。这些精神上的财富是永远也买不到的,只有自己去挖掘,去发现。多么奇妙的书啊!书是我们的伙伴,我自从跟书交上朋友,桌面上那本优秀作文代替了变形金刚;那《朝花夕拾》代替了游戏王卡;那分类作文选代替了游戏机······ 书陪伴我走过了12年的岁月,它似一个跳跃的音符,也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面。它把无知的我领进知识的大门,自始自终地陪着我去攀登那知识的高峰。它让我看到了社会各个领域。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它让我有了想象的羽翼,让我有了奋斗目标。我和他的故事永远不会画上休止符,只会随着我的成长而变得越来越丰富。一张精美的图纸,再加上一张张薄薄的纸,还有一段段优美的语句。这美丽的外观和深奥的含义便构成了书。书,是人类的好伙伴,只要你主动更它交朋友,它便带你走进一个奇妙的世界。

我从书中看到了山川,河流,大海·····各种景物;看到了友情,亲情·····各种人世间的爱;还看到了会跑的垃圾桶,穿越时空机器,浮在半空中的车子·······各种高科技。书中世界可真是奇妙啊!书更是知识的老人,他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无限海洋中尽情遨游。书,也是知识的源泉,我从书中知道了太阳系的九大行星:金、木、水、火、土、地、冥、海、天。

一本书蕴藏了多少人的满腔感慨,包含了多少人的精神品质。这些精神上的财富是永远也买不到的,只有自己去挖掘,去发现。多么奇妙的书啊!书是我们的伙伴,我自从跟书交上朋友,桌面上那本优秀作文代替了变形金刚;那《朝花夕拾》代替了游戏王卡;那分类作文选代替了游戏机······ 书陪伴我走过了12年的岁月,它似一个跳跃的音符,也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面。它把无知的我领进知识的大门,自始自终地陪着我去攀登那知识的高峰。它让我看到了社会各个领域。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它让我有了想象的羽翼,让我有了奋斗目标。我和他的故事永远不会画上休止符,只会随着我的成长而变得越来越丰富。一张精美的图纸,再加上一张张薄薄的纸,还有一段段优美的语句。这美丽的外观和深奥的含义便构成了书。书,是人类的好伙伴,只要你主动更它交朋友,它便带你走进一个奇妙的世界。

我从书中看到了山川,河流,大海·····各种景物;看到了友情,亲情·····各种人世间的爱;还看到了会跑的垃圾桶,穿越时空机器,浮在半空中的车子·······各种高科技。书中世界可真是奇妙啊!书更是知识的老人,他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无限海洋中尽情遨游。书,也是知识的源泉,我从书中知道了太阳系的九大行星:金、木、水、火、土、地、冥、海、天。

一本书蕴藏了多少人的满腔感慨,包含了多少人的精神品质。这些精神上的财富是永远也买不到的,只有自己去挖掘,去发现。多么奇妙的书啊!书是我们的伙伴,我自从跟书交上朋友,桌面上那本优秀作文代替了变形金刚;那《朝花夕拾》代替了游戏王卡;那分类作文选代替了游戏机······ 书陪伴我走过了12年的岁月,它似一个跳跃的音符,也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面。它把无知的我领进知识的大门,自始自终地陪着我去攀登那知识的高峰。它让我看到了社会各个领域。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它让我有了想象的羽翼,让我有了奋斗目标。我和他的故事永远不会画上休止符,只会随着我的成长而变得越来越丰富。一张精美的图纸,再加上一张张薄薄的纸,还有一段段优美的语句。这美丽的外观和深奥的含义便构成了书。书,是人类的好伙伴,只要你主动更它交朋友,它便带你走进一个奇妙的世界。

我从书中看到了山川,河流,大海·····各种景物;看到了友情,亲情·····各种人世间的爱;还看到了会跑的垃圾桶,穿越时空机器,浮在半空中的车子·······各种高科技。书中世界可真是奇妙啊!书更是知识的老人,他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无限海洋中尽情遨游。书,也是知识的源泉,我从书中知道了太阳系的九大行星:金、木、水、火、土、地、冥、海、天。

一本书蕴藏了多少人的满腔感慨,包含了多少人的精神品质。这些精神上的财富是永远也买不到的,只有自己去挖掘,去发现。多么奇妙的书啊!书是我们的伙伴,我自从跟书交上朋友,桌面上那本优秀作文代替了变形金刚;那《朝花夕拾》代替了游戏王卡;那分类作文选代替了游戏机······ 书陪伴我走过了12年的岁月,它似一个跳跃的音符,也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面。它把无知的我领进知识的大门,自始自终地陪着我去攀登那知识的高峰。它让我看到了社会各个领域。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它让我有了想象的羽翼,让我有了奋斗目标。我和他的故事永远不会画上休止符,只会随着我的成长而变得越来越丰富。一张精美的图纸,再加上一张张薄薄的纸,还有一段段优美的语句。这美丽的外观和深奥的含义便构成了书。书,是人类的好伙伴,只要你主动更它交朋友,它便带你走进一个奇妙的世界。

我从书中看到了山川,河流,大海·····各种景物;看到了友情,亲情·····各种人世间的爱;还看到了会跑的垃圾桶,穿越时空机器,浮在半空中的车子·······各种高科技。书中世界可真是奇妙啊!书更是知识的老人,他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无限海洋中尽情遨游。书,也是知识的源泉,我从书中知道了太阳系的九大行星:金、木、水、火、土、地、冥、海、天。

一本书蕴藏了多少人的满腔感慨,包含了多少人的精神品质。这些精神上的财富是永远也买不到的,只有自己去挖掘,去发现。多么奇妙的书啊!书是我们的伙伴,我自从跟书交上朋友,桌面上那本优秀作文代替了变形金刚;那《朝花夕拾》代替了游戏王卡;那分类作文选代替了游戏机······ 书陪伴我走过了12年的岁月,它似一个跳跃的音符,也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面。它把无知的我领进知识的大门,自始自终地陪着我去攀登那知识的高峰。它让我看到了社会各个领域。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它让我有了想象的羽翼,让我有了奋斗目标。我和他的故事永远不会画上休止符,只会随着我的成长而变得越来越丰富。一张精美的图纸,再加上一张张薄薄的纸,还有一段段优美的语句。这美丽的外观和深奥的含义便构成了书。书,是人类的好伙伴,只要你主动更它交朋友,它便带你走进一个奇妙的世界。

我从书中看到了山川,河流,大海·····各种景物;看到了友情,亲情·····各种人世间的爱;还看到了会跑的垃圾桶,穿越时空机器,浮在半空中的车子·······各种高科技。书中世界可真是奇妙啊!书更是知识的老人,他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无限海洋中尽情遨游。书,也是知识的源泉,我从书中知道了太阳系的九大行星:金、木、水、火、土、地、冥、海、天。

一本书蕴藏了多少人的满腔感慨,包含了多少人的精神品质。这些精神上的财富是永远也买不到的,只有自己去挖掘,去发现。多么奇妙的书啊!书是我们的伙伴,我自从跟书交上朋友,桌面上那本优秀作文代替了变形金刚;那《朝花夕拾》代替了游戏王卡;那分类作文选代替了游戏机······ 书陪伴我走过了12年的岁月,它似一个跳跃的音符,也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面。它把无知的我领进知识的大门,自始自终地陪着我去攀登那知识的高峰。它让我看到了社会各个领域。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它让我有了想象的羽翼,让我有了奋斗目标。我和他的故事永远不会画上休止符,只会随着我的成长而变得越来越丰富。一张精美的图纸,再加上一张张薄薄的纸,还有一段段优美的语句。这美丽的外观和深奥的含义便构成了书。书,是人类的好伙伴,只要你主动更它交朋友,它便带你走进一个奇妙的世界。

我从书中看到了山川,河流,大海·····各种景物;看到了友情,亲情·····各种人世间的爱;还看到了会跑的垃圾桶,穿越时空机器,浮在半空中的车子·······各种高科技。书中世界可真是奇妙啊!书更是知识的老人,他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无限海洋中尽情遨游。书,也是知识的源泉,我从书中知道了太阳系的九大行星:金、木、水、火、土、地、冥、海、天。

奇妙的想象篇4

在菠萝城里,有着一所梦想小学。梦想小学,就是为梦想而生的!这是梦想小学的立牌。梦想小学有三个班,但个个都是有自己的优点的——樱桃班是专门画画的,他们总是画出世间五彩的缤纷,画出世间金碧辉煌的殿堂;画出世间奇妙无比的梦境;桃子班是专门作文的,她们总是写出奇妙的世界,写出神奇的境界;苹果班是专门科技的,他们总是做出科学之光,做出奇妙仙境。

想加入梦想小学吗?就在你的梦中出现!看你的想象力吧,这样才能进入想象的仙路之旅……

重庆市双碑莲光小学五年级 魏滟欢

本文系本站用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奇妙的想象篇5

在描述自己的梦中,我们可以大胆想象,放手让思维自由飞翔,由自己的意识主宰命运.让我们免费来一次神奇的旅行,到梦想的未来尽情玩乐.和梦想坐膝交谈,寻找快乐,到神秘的王国一睹奇异风情,坐到想象的翅膀上开足马力,要考虑到旅行中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相信我们的旅行会是多么愉快,成功!!

未来的梦中,我们可以实现自己所有的梦想,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玩自己想玩的宝贝,我们穿梭在"裁剪瑰丽梦'与妙想无极限'中,裁剪瑰丽梦重在梦中,梦是无拘无束的,我们可以自由飞翔.妙想无极限我们展示我的奇思妙想,把我们对生活的热爱转变成小爱迪生般的智慧,在生活中寻找灵感,激发创造欲望.

精彩明天新视界是对未来社会的展望,无论是童话的明天还是寓言,都是我们纯洁的心灵和高尚情感的体现,童话,寓言中的思想美,情感美,形象美等都反映着我们内心对美的未来的追求,放飞心灵的风筝,以纯真的心来编制神奇的梦想.

我们的未来不是梦,在梦与现实的通道中穿行,坐在想象的翅膀上旅行,让"梦想'唱主角,放飞童心的风筝,让我们无厘头的来一次未来旅行的梦!

奇妙的想象篇6

2、异想天开:比喻荒唐离奇,想象着暂时无法实现的事,还比喻超强的想象力。

3、好奇尚异:喜欢和注重奇怪特别的事物。

4、怪诞不经: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奇妙的想象篇7

相关课题:《运用“汉之星”》提高小学生识字效率的研究》

证书号:DXYZH1509003)

“只有教数学的人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地吸引,学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而深深地打动。”想要使每一位学生喜欢数学并能够长久地对它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非亲自感受到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不行。数学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乐园,处处充满着美,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的“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

一、妙趣横生――数学是那么的神奇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不论是大人或是孩子都会对一些神奇的东西发生兴趣。尤其是小孩子对一些奇妙的东西就更喜欢接触和研究。爱迪生曾说过:“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使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因此,我认为好奇心、奇妙感在学生进行探索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奇妙感、好奇心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自然地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是孩子们进行学习和探索的内动力。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数学真奇妙”的学习氛围。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学科,我们的教材又比较习惯于板着面孔向孩子们叙述数学原理,小学生是6-12岁的儿童群体,他们生性好动,喜欢多色彩、有趣味的教材,这就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抽象的、严肃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并富有情感色彩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架起教材和孩子们中间的桥梁。

示例一,学习了分数应用题,我向大家介绍了“丢番图墓碑之谜――神奇的碑文”。古希腊伟大数学家丢番图去世后,他的墓碑上刻着一首著名的诗文。碑文的大意是:过路的人啊!这儿埋葬着丢番图,请计算下列数目便可知道他的一生经历了多少个寒暑。他一生的1/6是幸福的童年,1/12是无忧无虑的少年。再过1/7,他建立幸福的家庭。5年后儿子出生,不料儿子先其父4年而终,年龄不过父亲享年的一半。晚年丧子人真可怜,悲痛之中度过风烛残年。请你算一算,丢番图活到多少岁,才和死神见面?

故事刚讲完,同学们就边议论边算起来,有的同学还画出了线段图:

根据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意义计算出了结果。这时,郭洪涛同学似乎发现了什么,猛地站起来说:“我还有一种方法,根据碑文中的数据,1/6是童年,1/12是少年,再过1/7是成年,可以断定,丢番图的年岁一定是6、12、7的公倍数,也就是12和7的公倍数,即84,168,252……根据人生的规律得知丢番图活了84岁。”精彩的发言博得大家一致的认同。我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了郭洪涛简捷的思维、流畅的语言。我满怀热情地肯定了郭洪涛同学推理的正确,方法的巧妙。同学们不仅解开了碑文之谜,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并在相互的启发中,学习同伴优秀的品质,加深了对数学学科的喜爱。

许多孩子一提起数学马上联想到艰苦的思索、繁难的演算,再加之教法简单,学习负担沉重等原因,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是――枯燥无味,其实,数学中潜藏着许多趣味因素,只是同学们没能很好地领略它的神奇之美。许多教师教学质量高,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十分关注孩子们的这颗好奇心,课堂上为孩子们提供具有奇妙感的数学素材,产生了数学真奇妙的效果,从而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去伪存真――数学原来如此可爱

“数学是有趣的”这种感受不仅是在学习数学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探索数学知识的整个过程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有趣,就要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他们的真情感。这种情感能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接近和走进数学。好奇心强是小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要善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真的有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有趣的事情太多了。我热情地牵起孩子们的手到无边无际的数学海洋里寻宝探秘,让孩子们感到数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丰富多彩。

示例一,奇妙的数学规律吸引着同学们探索的兴趣,学习循环小数知识时,我有意识地做了如下设计:请同学们自行选择一题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7325÷25

很多同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一题,然而,选择第二题的同学早早算出了结果,

选择第二题的同学仍然认真地演算着,我则不动声色地在一边观望。同学们算完之后,自然明白了不能被数字的表象迷糊,拥有一双火眼金睛任何隐藏的数学知识都逃不过眼前。

示例二,在学习小数除法中的《取商的近似值》一课的练习设计如下:

①一套运动服要3.5米布料,40米布料最多可以做几套运动服呢?

②果农要把40千克葡萄全部装进纸箱,每个纸箱最多可以装3.5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纸箱?最多能装满几个箱子?

③妈妈花40元买了3.5千克的果冻,平均每千克果冻大约多少钱?

列式计算:

①40÷3.5≈11(套)

②40÷3.5≈12(个)

40÷3.5≈11(个)

③40÷3.5≈11.43(元)

同样的一组数字,相同的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处理商,所以答案各不相同,这些既是课上的例题又是课下的生活,数字在这相同与不同之间的巧妙变幻无穷无尽,怎能不令学生神往?

三、爱不释手――享受数学美妙极了

想让学生喜爱数学就应该让每一位学生感受数学很美,爱美之心,人人皆有。自古以来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人们对美的追求,数学教学中,借助这种美的力量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平凡为神奇,使数学对孩子们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他们会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不是一件苦事,而会从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

数学中处处充满着爱,美的力量不可低估,但是这种数学知识潜在的美、隐含的美,是不会自发地起作用的,教师就要努力挖掘它的美,渲染它的美,就要真诚地牵起孩子的手与他们一道跃进这样的海洋,和孩子们一起去体验教学中的美。

示例一,在学习《九的乘法口诀》时,做了如下设计,使无聊的乘法口诀也可以让学生们如此爱不释手。变幻双手,探寻口诀的秘密。

寻找《九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美:

1.相邻的每句口诀的积之间相差9。

2.积的个位、十位上的数相加的和都是9。

3.得数个位上的数逐渐少1,十位上的数逐渐多1。

4.是几的口诀,积就是几十减几。例如:2×9=20-2,3×9=30-3……

奇妙的想象篇8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把兴趣比作动力的话,那么方法与技巧就是动力源,笔者在最近执教苏科版“奇妙的物理现象”过程中对此深有体会,先欲以此文抛砖引玉。

1以“奇、妙、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观察,让学生领略物理之美

在第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激发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表象兴趣是必须的,因为,表象兴趣能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效果投入到物理课堂之中,而且观察是学习物理的第一步.因此,教师在第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达成两个关键点:

(1)在确保实验本身安全性的前提下,创设奇妙的、趣味的、好玩的,甚至是刺激的实验给学生,让学生被实验现象深深地吸引住,以此促使学生表象兴趣的达成。

(2)学生的兴趣来了,笔者引导学生把兴趣的着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的观察中,看看学生能发现多少奇妙的、好玩的、趣味的、刺激的现象,比一比、赛一赛,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主动参与观察,并且注重观察的仔细性、全面性和深入性,让学生在实践的活动中感受到观察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价值性.比如笔者就如下的实验来激发学生观察。

[TP12CW46.TIF,Y#]

实验:在横梁下边用细线a悬挂一质量较大的金属球,金属球的下面用同样的细线b悬挂一小木棒,如图1所示.当用手猛拉小木棒时,会被拉断的细线是哪一根?当用手慢拉小木棒时,会被拉断的细线是哪一根?

这个实验现象的出乎意料,使学生深入思考,不仅激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更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奇妙、神秘之处,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以“问、导、引”方式启发学生的提问,让学生探究物理之美

认真仔细的观察是开始物理学习的第一步,有了仔细的观察、奇妙的发现,我们才能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发现物理实验现象的奇与妙、趣与怪以后,教师要马上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在兴奋点的促动下,参与到现象的质疑与提问之中,让学生在现象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而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就要达成以下三个环节的启发:

(1)对于不善于提问的学生群体或个体,我们要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看到的现象进行提问,比如你看到这奇妙的现象想问些什么呢?等等。

(2)对于已经参与提问的学生群体或个体,我们把学生所提的问题引导到现象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规律上来,让学生注重提问的方向性.比如学生发现“吹电风扇会感到凉快”这一现象后,有些学生会提问:电风扇为什么能让人感到凉快?此时教师就可以追问学生,如果电风扇不转动也会让人感到凉快吗?这样的追问能一下子让学生明白,人感到凉爽的原因是吹风而不是电风扇这个家电,因此应该提问:“为什么吹风能让人感到凉快?”这样的问题更具有科学性。

(3)对于已经提出较好问题的学生群体或者个体而言,教师要引领学生提出更具研究价值的问题,促使学生探究兴趣的初步激发,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严密性、科学性.让学生在问题提出这一个环节就需要分析事物现象所蕴含的知识与规律、价值与导向.比如上面一问中,学生已经提出“为什么吹风能让人感到凉快?”时,我们可以再次追问学生,凉快是一种感受,我们在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凉快能测出来吗?其实凉快的原因是因为哪个物理量发生了改变,此时学生会很快想到凉快是因为温度降低了,于是把问题改为:“为什么吹风能让温度降低?”

3以“思、做、析”的活动引领学生的探究,让学生揭秘物理之美

奇妙的想象篇9

关键词 道教 天人合一 大象无形 意境 审美

老子“道法自然”思想辐射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对哲学、军事、艺术等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老子“天人合一”、“大象无形”、“有无相生”、“奇正相生”等理论,是中国传统审美观的哲学基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天人合一”论及和谐审美观

1、道的概念的提出及“天人合一论”

老子破天荒提出“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是万物之始,万物之母。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

老子认为“道”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从时间而言,它历久不衰,天长地久。从空间而言,它无处不在、无穷无尽。它孕育着宇宙万物而生生不息。因此说:“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老子》第六章

老子认为“道”的作用是宇宙至高无上的主宰。“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老子》第四章不是上帝(天帝)造物。而是“道”生上帝(天帝)。继生万物。

老子认为,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应该遵循“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第二十五章)在这里,老子提出“道”、“人”、“天”、“地”这四个存在,“道”是第一位的。肯定了人为宇宙中之一大存在,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老子创造性的贡献,建立了宇宙大道本体论,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早的一种“天人合一”论。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主张无为而治,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追求个人的生活方式、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与道、自然、天地相契合的最高境界。

2、和谐审美观及其在传统艺术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艺术,如中国山水画、中国园林,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统一的,都要求创造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由于自然的伟大,人们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来敬拜它,赞美它。亲近它,描绘它。来表达对自然的感情。而中国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因受“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影响。而对创作对象全身心地投入,“物我两忘”。浑然而一体,与客观创作对象产生共鸣,抓住对象的精神,将自己的、对象的生命力所表现出来。正如朱光潜所言:“在美感经验中,我和物的界限完全消灭,我没入大自然,大自然亦没入我,我和自然打成一气,在一块发展,在一块颤栗。”例如日常应用的汉字,在书法家的作品中,那些线条成为表达生命的元素,组成的“字”成为具有生命的意象,这是书法家生命力的融入。也是象形文字生命本身的表达,结体章法等无不是生命的表现形式。徐悲鸿的《奔马》,其强有力的动感正是生命的体现。花、乌、虫、鱼均能入中国画,关键也正是在于艺术家所表现的精神。松、兰、梅、竹之所以成为中国画的永恒主体,就是因为它们做寒的生命力,这已不仅仅是客观物体的生命,也成为了中国多少文人墨客、艺术家的人格标志。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之所以在中国传统艺术审美观念中成为美的典范,是因为它表达的幽雅、恬适的精神境界是生命力的升华,是“道”——最初的本源的回复。艺术家对于自然之源的探索,实际上是对自身的探索。对自身的探索,却以对自然的探索作为形式。

另外。从生物学意义讲,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无论在精神上亦或在物质方面,从古迄今,都表现为一种近乎原始的依赖性,有如婴儿之对母体。古人有云:“人穷则反本。”这个所谓的“本”,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也就是指“自然”,这个人类和万物的母亲。屈原长诗《天问》为什么会提出许多对宇宙天体、历史、神话和人世方面的疑问?当他对政治前途和黑暗现实感到失望时,很自然地会产生一种对自然的返归心态和求助愿望。出于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焦虑,推本及源,急切希望找到人在神秘的自然力面前的合适位置。因此,古代许多仕途不顺,愤世嫉俗的文人,寄情于山水之间,借助中国画、山水诗证明内心怀有“出世”的清高。当然,对于那些献身于官僚政治的文人,虽不能忘情于山水,但他们以山水画、山水园林来代替真山真水。满足其纵情林泉的高远情致。

二、老子“有无相生”思想及“虚实相生”理论

1、老子“有无相生”思想及“虚实相生”美学理论

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章)认为有与无是可以相生的,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无相生”体现了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实际也体现了艺术创作的辩证关系。后世的作家、艺术家,他们逐步从老庄哲学中引申出了这样一种思想:通过“有声”、“有色”的艺术,而进入“无声”、“无色”的艺术深层境界。才是至美的境界。与之相关。“虚”与“实”的概念也随之应运而生,而“虚实相生”理论也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美学中独具特色的理论。

2、“虚实相生”理论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体现

以山水诗为例,在中国诗歌创作中,常化实为虚,“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四虚序》。山水诗中,也有许多虚实相生的范例。例如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江水共澄鲜”。诗人用浓墨重彩将乱流争趋,水天一色,云日辉映,绮丽清新的景色实写,使人如身临其境,令人身心愉悦,灵魂得到净化。然后,笔峰一转,用“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的大片飞白,表达了诗人观景后的感喟,虽未具体写景。却从“表灵”、“蕴真”中感悟到诗人对大自然神奇末测的造化之功的由衷赞叹。

在中国园林中虚与实常表现为山为实。水面为虚:近景为实,远景为虚:景物为实。倒影为虚等许多景致的对比。园林布局曲折自由,常用假山、小院、漏窗作屏障,适当阻隔游客视线。使人们几经曲折才能逐渐见到园内全貌,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使游客感受到的意境更加含蓄深远。

在中国画的画面上,通常是景物是实。空白是虚:黑是实,白是虚:有色为实,无色为虚。中国画家总是在画面中留下大面积的空白,极少将整个画幅涂满。这些“留白”是经过提示的想象空间。例如游鱼的四周一定是水,乌的身后则是天空。以马远绘《寒江独钓图》为例,画面只绘一叶扁舟与一独钓寒江的渔翁,大片的空白不着一笔,黑白对比强烈,衬托出了江面辽阔,渔人专注闲适的气态和气氛,空白处虽无图像,但却表尽了无言的意境,使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

三、老子“大象无形”理论与意境审美观的形成

1、老子认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认为,作为宇宙万物诞育之根的“道”是玄妙的,实际上只能意会,难以言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老子》第一章意思是说“道”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而是非常深邃奥妙的,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这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因此,“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章

老子认为,“道”是虚体的,无形无象,人们视而不见。触而不着,只能依赖于意识去感知它。因此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老子》第四十一章)。

又说“湛呵!似或存。”《老子》第四章。

由于道是玄妙的,无形的,所以人们只能借助审美的想象获得精神的自由。从而体悟到道。由此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中影响深远的“意象”与“意境”之说。

2、意境审美观及其在传统艺术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的艺术审美观念认为,美虽然不能离开形,但美的本质却不在于形而在于神。因此中国传统艺术对美的追求是由形入神、以形传神。中国的绘画、建筑、书法、音乐、诗歌等艺术均是被看作对物的表达,这些艺术样式要表达、追求的是传神,这就不仅仅满足于形式的华丽、感观的愉悦,而深入到其内在的意蕴。这与西方传统审美观不同,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模仿自然”。所以,西方传统的审美观点就认为能准确生动地表现物,也就是具象的表现,这就是美。于是乎,西方的雕塑、绘画等艺术样式追寻的就是逼真、强烈地反映事物真实、表达人物的强健、风景的美丽,焦点透视、比例、投影等技术手段的运用,黄金分割律的发现才会出现在西方的艺术表现实践中。

例如:南齐画家谢赫认为人物画不应求形似,应讲究“气韵”:东晋画家顾恺之更提出“传神”说。宋代画家郭熙(1020-1109年)在他的名著《林泉高致》中指出:“君子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他认为山水画应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之景,“画凡至此。皆入妙品”。并希望“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林泉高致》一书中还论述了山水画的选材:“千里之山,不能尽奇,万里之水,岂能尽秀。一概画之,版图何异?”山水画所要提炼的,是自然的“大象”和“大意”,这显然是对道家“大象无形”思想的发挥。又如明末思想家兼画家方密之(即方以智)自号“无道人”。他画山水淡烟点染,多用秃笔,不甚求似。尝戏示人日:“若猜此何物?此正无道人得‘无’处也!”这“无”正是中国艺术最深沉的底蕴。

对于中国园林来讲,“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等艺术化的处理手段进行再创造,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即它追求的是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即所谓“意境”。意境,实质上是造园主内心情感、哲理体验及其形象联想的最大限度的凝聚物,又是欣赏者在联想与想象的中最大限度驰骋的再创造过程。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相,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园林景物,取自然之山、水、石组织成景,寥寥几物便使游人大有“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言”之感。

在书法的评判标准上,南朝齐的著名书法家在王僧虔《笔意赞》中有曰:“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其实质是追求书法的意境美。

四、老子“奇正相生”理论及其在艺术中的应用

“奇”与“正”这对范畴涉及艺术创作中整齐与变化相统一的创造、表现方法,为中国古代作家、艺术家所常用。“正”指正常、正规、正统、整齐、均衡,“奇”指反常、怪异、创新、参差、变化,二者在艺术创造中是“多样统一”规律的具体表现之一。在创作者们看来,其意味着事物与事物或形式因素之间既有对称、均衡、整齐以有参差、矛盾、变化,彼此相反相成。正中见奇,奇中有正。奇正相生。于是产生出和谐的、新颖的艺术美。倘若寻根究源,“奇”与“正”作为对立的哲学范畴,正始见于《老子》五八章:“正复为奇”。

以书法为例,“奇”是突破传统的框架,但又不违反书法要素;“正”是与“奇”相对,严守书法法度,给人方整感觉。字须奇正相生。不可一味正,也不可一味奇。而将这对范畴移用于文学理论中,则始于刘勰《文心雕龙》。刘勰在给予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以很高的评价之后,做出了“酌奇而不失其贞(正),玩华而不坠其实”的理论概括。奇与正,华与实,看似两对概念,实际上“华与实”不过是补充、加强“奇”与“正”。“正”、“实”相同,是指内容而言的,要求思想感情的雅正。合乎经义:“奇”、“华”同义,则主要是指语言表现和技巧运用说的,要求语言活泼多姿,运用奇诡的幻想、夸张,使艺术形式也气象万千。在奇与正、华与实之间。通过调节掌握了一定的度,从而形成内容与形式之间富有弹性的艺术张力。

奇妙的想象篇10

1.初步认识儿童诗,了解儿童诗的表达形式。

2.初步感受儿童诗的美,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激发想象力,学着以诗歌的形式表达情感。

【点评:教学目标的设立合理。一是定位较准确。“初步认识”“了解”“初步感受”“学着”等关键词将目标定位在“启蒙”。指导孩子们读诗、赏诗、写诗,引导孩子们在习作起步阶段,学会用诗意的眼睛去观察、思考、想象,学着用诗歌的思维视角记录思维轨迹。二是指向较集中。传统的作文教学启蒙,往往重技法,而忽视心智的开发。本课的目标设定可以明显感受到对学生生命体验、审美熏陶、思维启蒙的关注。】

【教学时间】

50分钟。

【教学内容】

儿童诗欣赏、写作。(适合三年级学生)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背诵课文中学过的儿童诗。

一、读一读,说一说,聆听诗的声音

1.说“圆”。

师:(板画一个圆“”)看到这个“”,你会想到什么?(预设:小鱼吐的泡泡、太阳、月亮、气球、车轮……)

【点评:借助图画引发想象。小学生最宝贵的心理品质是想象,而图画是学生从原有认知到创造性想象之间的美丽桥梁。用图画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刺激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达到了良好的热身效果。】

2.读“诗”,感受诗歌想象的奇妙。

师:恭喜你们,具备了诗人的优秀品质――丰富的想象力!有一位小诗人,看到了这个圆,就在下面添了一条线,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屏幕显示)

夕 阳

夕阳是一个苹果,

黑夜是贪吃鬼,

一口就把夕阳,

吃掉。

师: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读完说一说有什么感受,或有什么地方打动了你。(预设:很好玩、把黑夜比作贪吃鬼想象很奇特……)

师:你发现这首小诗与一般的文章或古诗相比,有什么不一样?(预设:一句一行,每行字数不一样,充满想象,非常有趣……)

【点评:引课巧妙。《夕阳》是基于圆“”的思维产物,想象新颖、有趣,是对学生进行思维启蒙的很好载体。这首诗的质朴、稚嫩,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让他们对儿童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赏“诗”,感受诗歌想象的贴切。

师:你们很有眼光,很会发现诗歌的美妙之处!请看,另一位诗人,看到这个圆,也在圆下加了一笔,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屏幕显示)

太阳喝醉酒

太阳喝醉酒,

不小心撞到山头,

就倒在山头后面。

于是,

黑夜就出现了。

师:自己去读一读,你发现这首小诗中的夕阳又变成了什么?这样的想象妙在何处?(预设:很有趣,把太阳当作醉汉,想象力很丰富,把红彤彤的夕阳比作醉汉很恰当……)

师:根据自己的体会把诗读给大家听,比一比,谁的读法最吸引人。

【点评:这首诗的教学别具匠心。第一,这首诗的选材本身就是学生同题材发散性思维的良好范例。同样是写夕阳,但想象却截然不同。第二,教师的教学没有在同一层面上平移,而是在感受想象奇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想象的贴切和恰当。第三,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童诗言语秘妙的钥匙。童诗可以有多种读法,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依着各自的理解读,反而更能读出童诗真正的趣味。】

4.小结。

师:两首小诗,短短的几行字,无拘无束,都充满了奇妙的想象,(板书:想象)这就是儿童诗的无穷魅力。难怪有人说儿童诗是快乐的思维舞蹈。

二、猜一猜,试一试,感受诗的美妙

1.给诗填空,感受童趣。

师:让我们一起跳跳这快乐的思维舞蹈。请看,这是第三位诗人的作品,他由圆想到了什么呢?请看――(屏幕显示,师读)

不学写诗有坏处

小虫写信给蚂蚁,

它在叶子上咬了三个洞,

表示。

蚂蚁收到他的信,

也在叶子上咬了三个洞,

表示。

小虫不知道蚂蚁的意思,

蚂蚁不知道小虫的想念,

怎么办呢?

师:听完之后,你又有什么感受?(预设:很有意思、非常有趣……)(板书:有趣)

师:请你猜猜看,小虫和蚂蚁分别说了什么?(预设:小虫说“你好啊”,蚂蚁说“你好啊”;小虫说“我病了”,蚂蚁说“我帮你”;小虫说“在干啥”,蚂蚁说“在搬家”……)

【点评:猜测阅读是儿童诗阅读教学的常用策略。在猜测阅读中,可以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童诗的“意想不到”,而童诗独特的思维和情感,也就在不经意间和孩子们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2.给诗补尾,放飞想象。

师:真的很有意思,让我们继续这快乐的体操。请看第四个诗人,他由“”想到了“蛋”,他是这样写的:(大屏幕显示,师读。)

这个皮球不圆嘛!

也可以滚吧?

滚呀滚……

“啪嗒”,

师:啪嗒,发生什么事了?(预设:蛋破了,从里面蹦出一只小鸡;从里面跑出一只小恐龙;从里面滚出了许多黄金;从里面跑出了一个小太阳……)

师:你们的想象真神奇,把你的答案放到诗里,一首有趣的诗就诞生了!快把自己的想象放进去读一读。

【点评:诗歌补尾是从童诗欣赏到写作的有效过渡方式。想象,是诗歌创作的不竭源泉,给诗补尾的方式很好地激活了学生的想象。不一样的想象,不一样的答案,奇妙而有趣的想象就创造了一首首奇妙而有趣的诗篇。】

3.给诗命题,品味真情。

师:不一样的想象,不一样的答案,就创造了一首首奇妙而有趣的诗篇。老师想说,从蛋里,跑出来的是一个个小诗人。让我们继续创造奇迹。请看第五个孩子的作品,在他的眼里,圆又变成了什么呢?(屏幕显示)

梦中,

我把小手伸出来,

让它透透气。

梦中,

我把小脚踢出来,

让它散散步。

梦中,

我把小屁股钻出来,

让它乘乘凉。

梦中,

我一个喷嚏,

吓得妈妈跳了起来,

惊醒了。

看着我的睡相,

心疼我的妈妈把我的小手、小脚、小屁股

一个一个藏进暖融融的被窝,

于是,

香甜的梦又开始了。

师:请一位同学读诗,其他小朋友闭上眼睛一起走进梦中,待会儿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心里的感受。(预设:心里暖暖的,这首诗很感人,诗里满满的都是爱……)

师:儿童诗充满了想象,是非常有趣又充满真情的。这是儿童诗的又一大特点。(板书:充满真情)读读特别温暖你的那一句,然后给这首温暖的小诗加个题目。(预设:梦中、香甜的梦、暖暖的梦……)

【点评:体验是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诗歌讲究含蓄、跳跃,所以其中的一些意象、情感并不容易为学生所直接感知。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简简单单的情境创设,将抽象的意境具象化,学生很自然地就把诗中的孩子转换成自己,体验唤醒了,情感也就有了。】

4.给诗加腰,体会形式。

师:第六位小诗人说,看到这个“”,他想到了眼睛。于是,他写道――(屏幕显示,师读。)

眼睛

星星是天空的眼睛,

( )是大地的眼睛,

( )是( )的眼睛,

师:谁来照着样子写几句?(预设:池塘是大地的眼睛,窗户是高楼的眼睛,小朋友是祖国的眼睛……教师现场打字,记录学生的经典发言。)

【点评:模仿是儿童诗读写的纽带。这首诗选择的是比较经典的诗歌结构和句式。这样的选材和设计降低了写诗的难度,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符合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原则。有了范本的依托,容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视角和表达方法的迁移。】

5.给诗排序,感受诗韵。

师:你一句,我一句,连起来就是一首诗了。不过,一首好诗,用词用句都很讲究,包括诗句的先后顺序。让我们一起给刚才大家创作的诗句排排队,让诗变得更优美。(师生一起尝试排序)

师:好诗是写出来、改出来、反复推敲出来的,还要用心读出来。让我们一起用心读一读我们一起创作、修改的诗。

【点评:教学无痕是一种境界。这个环节有两处不露痕迹:一是不露痕迹地渗透了诗歌的结构、韵律等方面的知识;二是不露痕迹地渗透了诗歌修改的方法。让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奥妙不露痕迹地渗透在有趣的“诗句排排队”中,可谓“无痕而有效”。】

6.给诗点睛,提炼诗眼。(机动环节)

师:老师也想给诗歌加一句,你们也帮我想一想。奶奶年纪大了,看东西越来越模糊了,谁可以做奶奶的眼睛,帮帮奶奶?(预设:我是奶奶的眼睛、少先队员是奶奶的眼睛……)

师:多了这一句之后,这首诗就多了份温情,多了份哲理,引人深思,给人启迪,就像人拥有了灵魂。这样,诗就达到了更高的境界。能干的小朋友,也可以试一试。

三、画一画,写一写,品尝诗的味道

师:此刻,在你的眼里,这个圆又是什么呢?接下来,老师送给每位小朋友一对“想象的翅膀”(发放裁成蝴蝶形状的作业纸),请你在翅膀的左边,把圆变成你想变的东西,画下来。在翅膀的右边,把画变成诗。你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续写前面几首小诗中的一首;二是仿写前面几首小诗中的一首;三是自由创作,(生自由选择创作;师巡视指导,随机点拨。)

四、贴一贴,赏一赏,种下诗的种子

1.展示、分享。

师:已经完成创作的“诗人”请反复朗读、反复修改,愿意与大家分享的小朋友请带上“翅膀”飞上来。(将学生的作品用小磁片贴在黑板下方)

2.交流、评价。

师:请小诗人用心地把自己的作品念给大家听,其他小朋友当大众评委。如果大家认为该诗具备了黑板上的三点:有想象力、有趣、有真情,作者就可获得彩色翅膀一对!(学生念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修改、评价,优秀作品飞到黑板上方,并奖励彩色翅膀一对。)

【点评:从小培养学生的发表意识、读者意识很有必要。教师及时地创设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让学生从小有发表意识、读者意识,让他们明白作文是表达思想、情感的载体,是交流的工具。这样的做法非常值得肯定。】

3.小结。

师:(指着满黑板“飞翔的翅膀”)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在诗的王国里遨游。老师希望,今后大家就用这想象的翅膀创造出更多动人的诗篇。

【总评:本课设计很好地关注了儿童的特点、童诗的特点,架起了两座桥梁,是指向思维和想象发展的儿童习作启蒙的成功尝试。这节课可以引发更多的思索:

1.儿童诗教学的意义。儿童诗相对于其他文学形式而言,是最富有想象特征的。教学中,诗歌的欣赏与创作过程就是一次有创意的旅行,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想象,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儿童诗短小、精致、富有趣味,与学生的心灵、情感、思维方式、表达方式非常接近,因此,儿童诗是最适合小学生的语言启蒙的教材之一。

2.儿童诗教学的程序。本课精心设计了读诗、赏诗、仿诗三个阶段,使学生对儿童诗的形式、语言、音韵、节奏等特点都有所了解。这时,写作已经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整节课,从儿童诗的赏读到仿写、创作,“一圆”贯穿始终。读赏、填白、补尾、命题、加腰、点睛、创作,“圆”“圆”相扣,巧妙地建构起了童诗读写比较完整、规范的序列。

3.儿童诗教学的策略。本课教学设计至少有四个策略值得关注:第一,给学生一个载体――“圆”,让他们的想象有所依托。第二,给学生一个刺激――“翅膀”,让他们有自我言说的冲动。第三,给学生一种方法――“写绘”,先用图画记录思维的痕迹,再将画变成诗。这样,“童思”“童画”“童诗”便成了三股相互推动的正能量。第四,给学生一个台阶――“分层”,正视学生的差异,让他们自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