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母记十篇

时间:2023-03-17 09:29:16

火星救母记篇1

当我们呱呱坠地之时,我们便开始沐浴母爱的阳光雨露。因为母爱的关怀,使得我们这些小幼苗茁壮成长。风雨来临,挫折来临,苦难来临,不用怕,因为一定会有母爱为我们支撑起一片艳阳天。

那个流传千年的童话你是否还记得?母亲为了自己的儿子昏倒后不致因饥渴而死,用自己的鲜血浇灌会结果实的树木。当儿子醒来寻找母亲时,母亲已长眠于大山之间,而满山的树丛也都变成了血一样的红色,夺目耀眼。

母爱的力量足以创造奇迹。据某电视台报道,某一地区的大楼突然失火,很快,大火吞噬了整座大楼。一位母亲为了不使自己的小女儿受伤,用全身掩护着她穿过熊熊烈火向外奔跑,终于把女儿救了出来,而其他的人,好多都葬身火海。后来,经过事故专家测定,从这位母亲的家里跑到外面而不致烧伤,竟然需要一步三米的距离。这位母亲的速度竟然打破了跳远的世界记录。

人如此,动物亦然。当野羚羊向猎人下跪,只因为腹中怀有将要出生的小羚羊,你的心灵难道不会为母爱震撼吗?当沙漠中的老牛流下眼泪,恳求行人给小牛一滴救命的水,你的心灵难道不会为母爱震撼吗?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母爱,是母爱成就了伟人的惊人之举,赋予了艺术家奇妙的灵感,启迪了科学家敏锐的智慧,也丰富了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情感。母爱就像满天的繁星,星星点点,映照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田。

火星救母记篇2

陈宣章陈珑玥

《西游记》第8回:那龙道:“我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我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玉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诛。望菩萨搭救搭救。”

这段文字令人不解:1。敖闰这个儿子为何没有名字?2。他为何要纵火烧殿上明珠?3。一颗殿上明珠为何比儿子重要?4。敖闰为何以“忤逆”罪上告天庭?5。为何要判处死刑?6。为何小白龙最后修成菩萨?

这个案子难度极大,还是先易后难找线索吧。

这是一颗什么明珠?据查,这颗夜明珠叫“隋侯之珠”,“盖明月之珠也。”春秋战国之际,隋国侯出游城郊,途中遇到一条伤势极其严重的大蛇,顿生怜悯之心。下车亲自给大蛇救治熬药包扎。日后,隋侯乘船游弋江上,见江面横着一条大蛇,口衔一颗硕大明珠,游至隋侯船旁,献珠以报隋侯救命之恩。这是世间最大的夜明珠。它怎么会在西海龙宫呢?

《宝莲灯》中说:沉香决心救母,他偷偷地离开家,不想却被二郎神捉了去。二郎神恼羞成怒,将三尖两刃枪顶在沉香的脖子上。紧急关头,百花仙子闻讯赶到。她威胁二郎神,如果不放了沉香,就将他暗恋嫦娥之事公之于众。二郎神只好退去。

二郎神暗恋嫦娥之事,百花仙子是怎么知道的?嫦娥变成蟾蜍后,二郎神曾去月宫探视。素娥仙子向西王母报告,被百花仙子听到。西王母一直想整治二郎神,就设毒计。

一次蟠桃会时,太阴星君没有参加,而是约二郎神视察月宫。二郎神历来拒绝出席蟠桃会,只是心中很空虚,就去打猎消遣。接到太阴星君的邀请,也没有多想欣然前往。在月宫,二郎神意外见到嫦娥轻歌曼舞,心中更是热血沸腾。其实,太阴星君早在他和嫦娥的酒杯中放入春药。太阴星君借机离开,于是他和嫦娥乱伦。

因为玉帝是天龙,二郎神也是龙种,后来嫦娥生下小白龙。西王母原想借此整治二郎神,就问玉帝“怎么惩罚?”谁知玉帝抢先把小白龙交给西海龙王,号称是敖闰的三太子,并把“隋侯之珠”悬在龙宫大殿,“不管是谁,见珠如见朕”,以防小白龙被害。敖闰不敢给三太子取名,姓敖?姓天?龙宫的龟军师说:“何不取名玉龙三太子。玉龙即玉帝的龙种。玉帝大儿子金蝉子,二儿子二郎神。这是玉帝最心爱的嫦娥所生,就是三太子。”《西游记》第15回中,菩萨叫揭谛道:“你去涧边叫一声‘敖闰龙王玉龙三太子,你出来,有南海菩萨在此。’他就出来了。”所以小白龙的姓名就是玉龙三太子。

据说,后来唐高宗李治立父亲唐太宗的妃子武媚娘为皇后,唐玄宗李隆基封杨玉环(李隆基儿子寿王李瑁的媳妇)为妃,都是以玉帝为榜样。这种歪风一直蔓延到清朝。

西王母吃瘪,又想新诡计。玉龙三太子在西海龙宫里谁都不怕,还经常外出游玩。西王母就让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并告诉他:“你大哥转世姓陈当了和尚,你二哥只能姓杨,你姓玉,是玉帝的法定接班人。殿上明珠就是玉帝象征。如果烧毁明珠,玉帝就死了,你就可接位当玉帝。”于是发生了纵火烧殿上明珠的事件。

敖闰不得不报告玉帝,但是在凌霄宝殿怎么启奏?只能告以“忤逆”罪。敖闰把烫手山芋抛回玉帝。玉帝早就得密报,“这小子忤逆,竟要造反夺龙位”,结果就判处死刑。妙就妙在“不日遭诛”。假如是“秋后问斩”,玉龙三太子将悬吊空中多久啊!假如“明日问斩”,万一观音菩萨赶不上怎么办?这个“不日”非常妙,就是日期未定,又很紧急。玉帝知道嫦娥已复原形,怕她伤心,急忙派太白金星通知二郎神。

“悬吊空中”既为了表明玉帝公正,又为了催二郎神赶紧去求观音菩萨出手相救。观音假装路过,又打着佛祖牌子。《西游记》第8回中,“玉帝闻言,即传旨赦宥,差天将解放,送与菩萨。菩萨谢恩而出。这小龙叩头谢活命之恩,听从菩萨使唤。菩萨把他送在深涧之中,只等取经人来,变做白马,上西方立功。”玉帝这一手真妙。

玉龙三太子经过这个“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诛”的曲折,经观音挽救一命,故在取经途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火星救母记篇3

谁都不会忘记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一场里氏8级的大地震突燃袭击了四川汶川等地。

当时房屋倒塌时,有许多孩子失去了父母;许多父母失去了孩子;许多丈夫失去了妻子;许多妻子失去了丈夫。此时,是谁最可爱呢?当然是解放军。我们称他们为“绿色长城”。在5月12日晚上,当救灾的机器还没运来的时候,解放军叔叔就用那十只手指头拼命挖刨废墟,拼命地寻找生命。有人双手血肉模糊;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强行空降;有人冒着余震和山体滑坡的危险争分夺秒抢修道路;有人跪在废墟上哭诉:“让我再救一个人吧!”解放军那生命呵护生命的故事,生命交换生命的永不放弃的精神,是多么令人感动啊!

大难来时,谁最可爱?是医疗人员,人称“白衣天使”,他们忘记了疲劳,忘记了家人不分昼夜地抢救伤员。忘记了疲劳,忘记了家人。连续奋战在抗震救人的第一线,抢救出多少濒临死亡的生命!他们与死神展开了争抢和赛跑。他们不愧是白衣天使,更是起死回生的生命天使,为灾区送去了生的希望……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地震发生过后,许许多多人都向灾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体育明星:姚明、刘翔、郭晶晶、易建联……娱乐明星:成龙等。歌星:张杰、至上励合……唐山人民也献出他们的力量,唐山人不仅捐出一百万,还亲自来到灾区。因为在1976年唐山也发生地震,那时全国上下帮助唐山,在四川汶川发生地震时,他们怀着感恩的心也献出他们的那一份浓浓的爱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难牵动着全国上下的心,也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救灾物品源源不断流入灾区,温暖着灾区人民受伤的心。我们学校也举行捐款活动,老师默默地捐款,我们也跟着献出我们的微薄的爱心,我知道再大的灾难除以十三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再小的爱心乘以十三亿,也会汇成爱的海洋。我们捐款的钱虽然不多,但是不管有多少钱,都代表我们对汶川的人们一颗火热的心。

火星救母记篇4

人民音乐家、作曲家冼星海(1905―1945),曾用名黄训、孔宇,广东番禺人,出身于贫苦的渔民家庭。他的母亲名叫黄苏英(1870―1941),广东番禺榄核村人。冼星海在澳门出生时,父亲不幸病故,家庭生活陷于贫困之中。

父亲死后,冼星海母子二人无依无靠,在番禺难以谋生。后得到乡邻介绍,黄苏英带着七岁的儿子冼星海乘轮船到新加坡去当女佣人。他俩挤进那空气混浊、拥挤不堪的四等统舱苦苦熬了一个来月才抵达新加坡。那时新加坡对穷人十分歧视,坐头等、二等舱的富人乘客,不但有餐厅、舒适床位、活动场所,到码头后凭票就可立即上岸。而乘坐四等统舱的贫穷乘客却都被送到一个孤岛上作“卫生检查和注射防疫针”,合格后才能进入新加坡。“卫生检查”时男女乘客都要衣服、赤条条地“检查”,一个年轻姑娘因忍受不了这种非人的侮辱而跳海自杀。在贫穷乘客的强烈抗议下,后来,新加坡有关方面在“卫生检查”时才允许四等统舱的女乘客穿上一条筒裙。冼星海与母亲到达新加坡之后,在新加坡华侨总会的帮助下,到了一家华侨富商家庭当佣人。冼星海除跟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小杂活外,就陪着小主人一起玩耍。稍长大后他就给小主人当伴读,有时可以拿少爷的课本看看,不懂的地方可以问问少爷。少爷喜爱打网球,冼星海就自然而然成为陪少爷练网球的好对手。

回国进入岭南大学

事有凑巧,1918年春天,广州岭南大学创始人、著名教育家钟荣光赴新加坡筹募办学经费,偶然间发现冼星海热爱音乐,擅长箫笛,颇有音乐天赋。于是,在征得黄苏英同意后,钟荣光带着冼星海回国到广州岭南大学华侨班免费读书。当时冼星海只有14岁,头一次离开母亲独自回国,实在令人不放心,但为了儿子的前途,黄苏英默默地忍痛含泪把星海送上回国的轮船去广州求学。由于冼星海在华侨班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异,获得一些奖学金后,他又升入岭南大学文科进行半工半读。他积极参与组建了该大学的乐队,并担任乐队指挥而初露头角。岭南大学音乐系毕业后,他留校担任音乐教师。这时冼星海托友人把在新加坡当佣人的母亲接回到广州,住进了岭南大学职工家属木板房宿舍,虽然条件简陋些,但总算暂时有个栖身之处,能与母亲住在一起,朝夕相处,相互有个照应。

考入北京、上海音乐学院

1926年,冼星海为了提高音乐水平,赴北京进入北京大学音乐专习所学习作曲理论;1927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音乐系进行深造。冼星海到上海后加入了中国左翼文化运动戏剧团体南国社(由田汉任社长,主要成员有陈白尘、洪深、郑千里等),积极投身以“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为宗旨、配合当时革命斗争的戏剧活动中去。这时他设法将母亲从广州接到上海居住。后来,冼星海因参加进步学生活动,被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开除学籍。显然上海呆不下去了,他想到出国留学,便把母亲托付给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的一位女同学,她家里需要一个女佣帮忙料理家务。

赴法国勤工俭学,跻身巴黎高等学府

1929年,冼星海赴法国勤工俭学,进入巴黎艺术专科学校进行半工半读。冼星海扫过厕所,在酒巴间为客人拉过小提琴,在饭馆当过小杂工;只要杂活一停,他就在厨房角落里练习小提琴。日夜劳累,疲乏不堪,但他以顽强求学的意志,坚持着半工半读。后来因创作出女高音独唱《风》,他得到了法国音乐界大师们的青睐,从而被引荐进入法国巴黎的音乐圣殿――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深造。从此,冼星海这个中国的穷学生才真正成为巴黎名牌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其留学生涯的艰辛可想而知。在此期间,冼星海母亲的境遇也很差。雇她当女佣的这位女同学家,有兄弟姐妹六七个人,都很年幼,其母亲因病去世不久,其父亲是靠祖传遗产过日子的闲人。冼星海的母亲实在看不惯这样的家庭,曾多次想离开另找活干。但心地善良的她又不忍心丢下这群失去母爱、无人照料的孩子,因而忍着性子继续为这个家庭操劳繁重的家务。为了让儿子在法国安心留学,她多年来从不将这种苦恼的生活境遇告诉星海,只好自己默默地忍受着,祈祷着儿子在国外学习平安、幸运。冼星海也从来不把在巴黎求学所过的穷叫化子般的生活告诉母亲。他日夜盼望着学成回国,好报效祖国,孝敬母亲。在一封给母亲的信中他这样写道:

亲爱的妈妈:您好!为祖国的音乐事业,我们母子二人付出了艰辛的代价,只待我学成归来,报效祖国……谢谢妈妈为儿作出的巨大牺牲……

美好憧憬的破灭

1935年春,冼星海在法国巴黎音乐学院以优异成绩毕业。他婉言谢绝了巴黎音乐学院要他留校任教的聘请,毅然踏上返回祖国的征途,回到了母亲身边。母子相见,不禁相互拥抱,热泪盈眶。母子二人把希望寄托于苦尽甜来的美好憧憬之中……但是,现实是十分冷酷的,冼星海发现:贫穷落后的祖国,仍然还是他留学法国前的样子,在政府腐败、黑暗、专横的统治下,老百姓仍然陷身于贫困苦难的水深火热之中。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军步步进逼,不但先后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并且开始向热河进攻,制造河北事件、察东事件,强迫政府订立《何梅协定》《秦土协定》,夺取了冀察两省的大部分。又指使汉奸地主武装在香河叛乱,策动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制造傀儡政权。而政府却仍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对日寇“不抵抗”的反动政策,对侵略者一再实行妥协退让,从而使华北危机达到极点。冼星海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断然拒绝反动派和买办资本家的重金求曲,以音乐为武器,立即投身于抗日救亡的音乐活动中去。

陷于贫困中的冼星海,为了母子生计,不得不租了一架旧钢琴,以教一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音乐来谋生,同时忙着创作抗日歌曲,大力宣传抗日救亡。这时,上海地下党组织与文艺界进步人士积极主动与冼星海取得联系,以星海为师为友,并帮助他母子二人渡过生活上的难关。星海曾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和新华电影公司担任配乐与作曲,如电影《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夜半歌声》等配曲,并积极为爱国青年谱写游行示威的歌曲,从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投身于抗日救亡洪流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国全国性抗战开始。冼星海加入了上海文艺界所组建的上海抗日救亡演剧二队(由著名话剧家洪深担任演剧二队队长),奔赴上海、江苏、浙江、河南、武汉等地的城镇、乡村、工厂、学校、兵营中宣传、演出,大力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冼星海在国难当头之际,义无反顾,忍着内心的巨痛,再次辞别相依为命的母亲,奔赴抗日战争的宣传前沿阵地。深明大义的黄苏英同样忍着巨痛,献出唯一的儿子洗星海,鼓励他积极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战争洪流中去,以音乐作为武器,与的日寇展开斗争。

冼星海是个孝子,他热爱在贫困中历经坎坷的母亲,他离开上海后,心里无时无刻不在记挂着陷身于敌占区上海的年迈而无依无靠的母亲。有时候,他曾想冒险潜回上海,把母亲接出来,以便带在身边,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她老人家。但那时战火纷飞,交通断绝,而且革命工作十分繁忙,他确无分身之术。国难当头,他只能忍痛舍弃“小家”顾“大家”。冼星海的母亲虽然没有多少文化,虽然也望眼欲穿地日夜盼望着儿子早日归来,但她是一位贤慧、识大体的母亲,懂得儿子正投身于神圣的抗日救亡事业,这对每个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更是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她虽然无依无靠,生活极度贫困,但她无怨无悔,她以星海为骄傲。当星海的朋友前来探望她老人家,看到她生活之艰苦,曾劝她不如把家里的那架钢琴处理掉时,她却婉言拒绝了。并说:“这是星海的心爱之物,留着等他回上海时用!”

随着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1937年底冼星海留在武汉,在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郭沫若任厅长的第三厅工作,在中共中央领导人之一的直接指导下,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冼星海在武汉主持抗战音乐会活动,组织星海歌咏队,向广大工农群众传播抗日救亡的革命歌曲。他创作的《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著名歌曲传遍全中国,歌曲中那富有革命激情的词句、雄壮激昂的旋律,激励着千百万人民群众起来抗日救亡。1938年冼星海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在武汉组织“五一”工农歌曲音乐会和歌咏火炬大游行,意义深远,影响巨大,其作用无法估量。

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1938年底,在的安排下,冼星海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翌年1月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兼教授。不久,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期间,冼星海创作革命歌曲近百首,其中著名的《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合唱》及歌剧《军民进行曲》等作品,以广泛的题材和形式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帝爱国主义精神,对全中国抗日军民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延安时期是冼星海音乐创作的黄金时期。曾称赞他:“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冼星海在延安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与创作的同时,时刻不忘经常给母亲写信以慰藉慈母对自己辛勤的哺育与栽培。

赴苏联考察期间母子先后离世

1940年冼星海奉命赴苏联考察,并为在延安拍摄的影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但不幸的是,一生在贫困中饱受苦难的母亲黄苏英却未能等到抗日战争最后胜利日子的到来,孤苦伶仃地在上海带着对儿子的无限思念与惆怅离开了人世。在临终前她仍念念不忘儿子星海,还留下两包东西托人转交她的儿子星海。原来包里有星海的两支破旧钢笔和大量音乐作品的手稿。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母亲黄苏英,名不经传,既平凡又伟大,她一生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用她的无数艰辛劳动和大量心血哺育了时代骄子、一个用歌声唤醒中华民族的儿子。她的名字黄苏英将与儿子冼星海的英名一同活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中,与宇宙同在,与青史永恒。

火星救母记篇5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在我们小孩子的眼里,过生日是最快乐的一天,也是幸福的一天。然而,祖国的生日却是那么的不平凡,因为它是我们中国人的母亲,她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伟大的母亲,她是孕育灵魂的使者。我们怎能忘记,怎能忘记1949年10月1日我们母亲的生日,今年就是母亲60岁的生日啊,伟大的母亲,生日快乐。

60年前的今天,祖国妈妈来到了这个世界,开始了她的人生,现在正是她风华正茂的时候。她从远古走来,一路上她饱经风霜、坎坷不平,由于压力太大和生活的条件不太理想,她和她的儿女们走散了,有的至今还未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回忆过去,有酸有甜,有苦有辣,火烧圆明园是一个惨痛的代价,南京条约是中国人的一个耻辱,抗战胜利是中国的辉煌……祖国从世界的和平走向新中国的成立,又从新中国的成立走向改革开放。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仅是人,国家也是一样,越来越强大,繁荣昌盛,科技发达,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原来贫穷落后的中国站在了世界的顶峰。

这条道路漫长而漆黑,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开拓的。

1860年,是我们中国人不能忘记的一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放火焚烧了中国皇家园林——圆明园。1900年,英法联军再次焚烧圆明园,这里残存的13处宫殿建筑再次遭到焚烧和掠夺。英法联军是可恶的,但更可恶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贪生怕死,是中国受尽了外国的欺凌和压迫,这似乎就意味着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掠夺,被羞辱,被欺凌的地位,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

在中国历史的史册上,中日抗战是重要的一件事。1937年,“七七”事变后,正式拉开了中日抗战的序幕。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双方投入兵力400余万人,战火遍及10多个省区,面积60余万平方公里。中日战争成了当时世界基本矛盾在亚洲全面激化的最高形态。由于我国的科技落后,也没有足够的军事武器,外国的飞机、轮船是我们的好几倍,有的我们甚至没有,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经过8年的不懈抗战,中国终于胜利了,世界和平了,日本人低下了他们那不可高攀的头颅,无条件签下了投降书。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不在是外国人口中的“东亚病夫”。

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人民都一起来建设祖国,出钱出力,夜以继日的不停奋斗。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1970年4月24日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成功 ;2001年7月13日 申奥成功;

2001年7月13日,当世界奥委会委员——萨马兰奇宣布2008奥运会主办城市是中国北京,顿时,北京城沸腾了,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百年圆梦,为了这一刻的到来,我们已经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全世界都感觉到中华民族对奥运会的那种渴望和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执着追求。

2003年10月15日 由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的中国第一颗载人卫星“神舟5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成功; 2008年8月8日 成功举办奥运会。

2008年8月8日,奥运圣火在首都北京点燃。庄严的开幕式,一面面五彩的国旗在运动场上飘扬。东道主——中国出场时,全场沸腾了,欢呼声响彻一片,篮球巨星姚明高举鲜红的旗帜,身边跟着一位地震中的少年小英雄——林浩,这壮观的景象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眼球,把目光都集中到了这位小英雄的身上。运动场上,运动员们奋勇拼搏,为了自己,也为了国家,他们勇往直前。奥运首金陈燮霞、跳水女皇郭晶晶、篮球巨星姚明、,体操王子杨威成了我们中国人瞩目的焦点。经过运动员们的顽强拼搏,为中国拿下了100枚奖牌,其中有51枚金牌,这100枚奖牌,背后蕴藏着运动员们辛勤的汗水,受过伤,流过血,但他们一直没有放弃,走到了今天。

火星救母记篇6

从学校毕业时她没有直接做妇联工作,而是被安排到乡镇,从乡团支部书记一直做到计生副乡长、行政副乡长、乡党委副书记,做过包村入户、计划生育、民政优抚、宣传组织等工作。乡镇工作范围是农村基层,对象是农民群众,做的是实在有形的工作,常常都是早上倒一杯水到晚上还没来得及喝,再加上她风风火火的干练性格,办事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惹得大家说她有男子气派。所以一开始来做妇联主席,她很不适应,经历了一段思想和观念转型的彷徨苦闷期,她用心学习了与妇联工作职责有关的政策和法规,一直在思索妇联应该干什么和怎么干工作。

一周后,她去乡镇妇联调研,这次调研使她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一下明白了作为一个妇联主席应该干什么。首先是张登村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女孩儿,父母因做鞭炮被炸身亡,跟着姥姥过日子,姥姥70多岁了,靠种两亩地维持生活,周围的亲戚也不富裕,接济点也是有限,祖孙俩孤苦伶仃,相依为命,住两间旧房,脏污凌乱几乎踏不进脚;另外是北河庄村一个小学四年级的男孩儿,母亲是外地媳妇,因禁不住贫穷离家出走没再回来,父亲是50岁上娶的母亲,现在都70岁了,眼瞎腿瘸,生活无助,小男孩儿的处境极端困难,学习很好,但面临辍学;还有阳城乡一个村,一个五年级的学生,爸爸得癌症去世了,外地媳妇的妈妈也跑了,婶婶收养了他,可不久叔叔又去世了,稚嫩的人生一次次濒临绝境。调研归来,那些孩子空洞的眼神,木讷的表情,始终在她心里挥之不去。

那些无助的目光促使她继续在全县做了大量的走访,并结合当地妇联组织,对全县的孤贫儿童进行登记造册入档,通过自己大量的协调工作,让社会的资助者与被救助的儿童建立起直接联系,她联系电视台,做了一期节目,呼吁大家:少抽一包烟,少喝一瓶酒,少在外吃一顿饭,就能改变一个孤贫孩子的一生。冉红星有了一个念头:全县这么多需要救助的对象,光凭自己和妇联的力量远远不够,而社会上还有很多愿意且有能力的慈爱人士,给他们搭建一个平台,让这些不幸的孩子能及时享受到社会慈爱的光辉温暖。

这样,在她的奔波联络下,成立了“清苑县创业妇女联谊会”。现有30余名会员,都是创业成功又愿意回报社会的女士,她们每一个人都同时救助了多个孩子,和孩子俨然成了一家人,这使冉红星的心里踏实了许多。

在这个过程中,冉红星还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贫苦孩子不仅仅是物质缺乏,还存在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这在大庄镇石庄村石泽龙、石泽凤兄妹俩人身上表现得很明显:父母双亡,自己过日子,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村民们都捐过款,哥哥念到初中已辍学,妹妹在勉强上着小学。这年冬天冉红星走访他们家时,看到的是两间屋子,中间一个大瓦罐水已结冰,兄妹俩正围着火炉烤火,贫寒这时已不再让她震动,让冉红星有另一种震动的是他们的表情,麻木,无助,空洞洞的眼神,透露着的是无比的自卑心理,笼罩着的是心灵的灰暗色调,不幸的生活让两个小小的心灵已濒临死亡。冉红星意识到对于这些孩子,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灵世界。

“六一”儿童节,冉红星联系举办了清苑县“大手拉小手”爱心活动。面向社会征集了11个爱心家庭和11个孩子共同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儿童节。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让这些孤贫儿童和县城的孩子一起过一个丰富快乐的儿童节,当活动结束石泽凤离开县城的时候,俨然像换了个人,露出了孩子应有的灿烂笑容。冉红星还联系本县的雨虹饭店,让石泽龙做了服务员,他干得很棒,当石泽龙拿到第一个月的薪水时,激动地来找冉红星,只为说一句:“阿姨,谢谢您!”

火星救母记篇7

那时,我们本族二十多户人家聚居在一个大屋场,屋内有五个采光集水的天井,一百多间老房子被六条交错的弄堂铆成一个几无破绽的整体,外墙都是青砖,内墙多为木柱木板,屋顶突兀着一垛一垛封火墙,据说那是火神的尊位。这种颇具徽派风格的古民居,虽有避风、防盗的优势,但拥挤、潮湿、阴暗、虫蛀等烦恼也一直是大家的心病。我家紧邻祖堂,祖堂木墙下叠放着七八只备用的棺材,小孩从这里经过,就像进了阎罗殿,难免冷出一身鸡皮疙瘩。那时的夜晚漫长而闲散,孩子们总会以捉山羊、捕流萤来打发寂寥,我进出少不了要借势火烛,父亲的忐忑大抵缘于这种居住环境。

如果你以为只有我父亲的神经才对火灾敏感,那就孤陋寡闻了,譬如庙里的和尚们。寒冬腊月的深夜,风籁如唳,正在梦乡的我被一串颇有节律的“梆梆”声惊醒,然后有人在唱: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缸中满水,一方太平。那“梆梆”声,沉重而阴森,像敲在空洞夜晚的胸口上,然后有一股寒气钻入被窝。母亲说,别怕,那是和尚在打竹梆。到了正月,和尚带着临时请来挑担的居士,挨家挨户收取大米或钱币。用打梆的形式来化缘,乡亲都能接受,毕竟三年贼偷不敌一年火烧,再怎么说也不能让辛苦了一冬的和尚空手而归吧。

日子在平淡中消磨,老谋深算的火神,似乎有意制造一个假象,藉此证明我父亲的杞人忧天。然而,在我十岁那年,火神还是露出了按捺不住的尾巴。

那是个中午,炊烟像稻禾一样在屋顶拔节时,田间薅草的男人们,歇了打情骂俏的山歌和刺激荷尔蒙的黄段子,然后舔舔嘴唇,预支着饭菜的气息。突然间,屋顶翻滚起一团浓厚的烟幕,红红的火舌在烟幕里隐现,队长再基叔马上反应过来,舌头吓得打了卷,快!快!快回家打火啊!顿时,一个习惯了慵懒的山村,第一次尿湿了裤子。在家的女人,抢出哇哇直叫的孩子,又壮壮胆哭喊着去抢细软;手脚沾满田泥的男人,则用刘翔冲刺的速度赶到现场。再基叔是总指挥,号令三军先截火路,于是有石匠手艺的搭梯上房揭瓦,有木匠手艺的随后锯断桁挑,其他人提着桶盆在水塘间拼命奔跑。上了岁数的雪南爷爷颠簸着来到塘岸,一边没有章法地敲送葬时用的铜锣,一边撕心裂肺地呼救。接着,一批批援军从四面八方召集来了。半个小时后,明火终于扑灭,而围绕火场的三条弄堂被全部打烂,处于其间的麻子婶家,只剩下瓦砾和冒着青烟的炭头,偶尔还传来谷粒爆花的声响,瘫软在地上的救火人员都成了黑猩猩,表情麻木得像一尊煤雕。当麻子婶在河边呼天抢地的哭诉潮水般涌来时,大家似从噩梦中苏醒,才纷纷记起对肇事者的责怨。火是麻子婶煮午饭时不小心弄的,现在片甲不留的也就她一家。她在屋场上人缘极差,也许是有吵嘴的天赋吧,三天没找人赛一次骂,牙就痒痒的。几个惊魂甫定的婶娘开始说风凉话了,说蛇不乱咬,火不乱烧,灾星遭报应,活该!向来不饶人的麻子婶这回乖了,只知道哭。吃“五保”的陈大娘,蹒跚着粽子状的小脚,来到我家隔壁的祖堂,抚摩着安然无恙的棺材抹眼泪,她百年之后的最后一点尊严就指望这口棺材呢。遭了这么大的祸事,谁家都没心事继续生火,附近的亲戚当然不会坐视不管,相继送来了饭菜。再基叔端着碗扒了一口,就开始安排弄堂修补和麻子婶家房子重建等善后事宜。迷信的雪南爷爷则在大门口点上香烛,一言不发地朝封火墙叩拜。婶娘们窃窃私语,说雪南爷爷在拜火神。我望望封火墙,却什么也没看到。

父亲得知噩耗后,把学校的事安排好连夜赶回,看着家门口被打烂的弄堂,他的手在发抖。险啊,要不是有这么一个弄堂做替死鬼,我家就不能幸免于难,父亲能不后怕吗?有了这次血的教训,父亲每个星期天下午返校前,给我和母亲必上的防火教育课总要拖堂,而再基叔也再不与纳鞋底的婶娘们打赌了。

父亲说,不搬出去迟早还要出大事。1980年底,父亲给大队和生产队打了申请地基的报告,我家获准在半边荒山上建房子。那时学校是单休日,父亲每周只能在家呆一天,队上不允许吃国家粮的人出工挣工分,他就喊上很不情愿的我一块去开山挖地基。由于山体夹杂了沙石,连挖带运劳动量很大,加上后来来我家长住的大舅,一帮子人用了四年时间,才整好地基,扛来几大堆备用的墙脚石和砖瓦,直到1984年底,一家人背着象征“步步高”的梯子和欠债簿搬进了新房。后来,随着出门打工潮的兴起,又陆续有人家从老屋迁出,而没盖新房的堂兄银香哥,兄弟分家立户后,开口借了我家闲置的老房子,灶台也搬到我睡过的那间不足六平米的小屋。在当时看来,这是族亲间一种血浓于水的善意,但谁也没料到,这个善意竟掀开了又一次灾难的序幕。

还是夏天,还是中午,银香哥的老婆生好火后要到晒场上去看看,便让六岁的儿子续几把火,这在我们乡下太司空见惯了,但就是在这一次,火钳拖出的火星点燃了柴搁栏,等小孩哭喊着跑出来,火已上了房顶。已退休的父亲像几年前的雪南爷爷一样,跑到塘岸呼救,但由于居住分散和一些青壮劳力出门打工了,动员来施救的力量没有上次强大,救火人员不得不让出更多地盘给火神,因为近距离切断火路无异于与虎谋皮。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火神在肆无忌惮地扩疆拓土,先是从瓦缝里冒出浓烟,然后浓烟里冒出火球,颇像试验原子弹时升腾的蘑菇云。木头在瓦片下猎猎作响,烧红的瓦片似抹了一层血,轰隆,一间塌了,轰隆,又一间塌了。就这样,整个东边的房子,带着主人的疼痛和故事,破灭了修炼文物的梦想,而祖堂里叠放的棺材,无疑成了这些房子的陪葬品,其中就有我家的一只。好在孤寡的陈大娘前两年去世了,要不然她非撞死不可。事后,跳大神的旺生哥神乎其神地说,他看到了眉毛倒竖的火神坐在封火墙上煽风点火,女人们的啼哭也顿时止住了。

火星救母记篇8

战争与死亡的阴影笼罩在上海火车南站上空,一片废墟上,一个衣衫褴褛的孩子坐在那里哭泣,这个年仅三岁的孩子,原本是和母亲一起去接他从外地归来的父亲的。可是,在火车到达火车站时,几颗炸弹从空中如流星般坠落下来,落在地上,房屋上,它们落下的地方,尘土四溅,泥沙飞扬,弹片斩断了树枝,割碎了房瓦,万丈高楼瞬间化为一片废墟,向人们压了下来。

废墟的阴影已笼罩在这个孩子身上,马上就要经孩子掩埋,突然,母亲奋力将其推开,孩子幸免于难,但母亲被压在了废墟之下,父亲已失踪了,孩子的腿被碎片无情的割伤,霎时间,呼救声,呻吟声,哭喊声充满了整个火车站。

终于,一切都静下来了。

孩子终于回过神来,失去双亲的痛苦,伤痛,寒冷一瞬间涌上心头,他大哭起来,这哭声悲哀,伤感,令人心碎。这时,解放军来了,它们将孩子带了回去。

孩子明白了自己父母的死因,他立志要为父母报仇。

火星救母记篇9

大家早上好!

上周,我校五一中队开展了《爱是我们的翅膀》中队主题队会,相信队会中少先队员们那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深情话语和动人画面还深深地留在同学们心中;五一期间,学校也组织开展了感恩系列活动之“今天,我当家”,这个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纷纷要求学校继续开展此类活动和教育。昨日,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你们知道是什么日子吗?对,是母亲节。这个节日,你为自己最爱的母亲做了什么呢?在这里,我可以很自豪地告诉大家,我的儿子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为我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他用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去嘉陵江边用心寻找了三颗造型奇特的鹅卵石,一颗叫“笑口常开”,石头上能清晰地看见一张笑脸,另外一大一小两颗呈心型状的叫“永恒的爱”,同时,还用彩色卡纸为我折了一颗漂亮的“爱心”,写上了深情的祝福语。收到这份别样的礼物,我的心再一次被儿子的爱心感动了,同时,我也骄傲地看到:我的孩子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同学们,如果你们忘记了昨天那个特殊的节日,忘记了在这个节日里给自己的妈妈送上祝福的话,那么,今天,就请你们回家后送给妈妈一个温暖的拥抱,亲口对妈妈说一句:“妈妈,我爱你!”,同时,为辛苦工作、劳动了一天的妈妈捶捶背、揉揉肩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谈一谈感恩的话题。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树对滋养他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一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他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世界,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我们才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都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给大家讲两个小故事吧!

一位山林农夫出于爱心,救了一只受重伤的小蟒蛇,并把它带回家精心照料,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小蟒蛇渐渐地通了人性,有一天,农夫被困在了着了大火的房子里,小蟒蛇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纵身窜入火海,用尾巴缠住农夫,把他甩了出来,而小蟒蛇却在房屋倒塌的那一瞬间永远地被埋在了火海中。小蟒蛇用它的生命报答了曾经给予它生命的农夫,动物尚有如此感恩之心,可我们人类又做得如何呢?

一艘载有数百人的大型轮船在海上失火沉没,许多人都失去了生命,只有90多人生还。乘客中有一位游泳专家来回游了十几次,连续救起二十多人后,双脚因严重抽筋导致残疾,必须终身坐在轮椅上,他一直大叫着问自己:“我尽力了吗?”几年后他生日的那天,有人问他一生中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他伤感地说:“我记得那被我救起的二十多人当中,没有一人来向我道谢。”

火星救母记篇10

“爸爸,我和妈妈在家等你回来。我们会一直等你,一直等,一直等。爸爸,我爱你。”

6月2日,祝旭峰在“东方之星”沉船24小时后,发出了这样一条内容到微信朋友圈。

第二天,再也等不及的祝旭峰与母亲、大伯一行自费从上海乘火车赶到湖北省监利县。

他们在监利的经历,心酸、无奈。当情绪在跌宕起伏之后趋于冷静,他们关心的问题是:这样大一条船,为什么会翻?船长和轮机长当时逃了出来,我们的家人呢? 难以到达的现场

在监利县城玉沙广场附近一家小旅馆大厅内,家属们的哭声与抱怨声不绝于耳。他们反复追问搜救进展,却没有令人安心的消息传来。祝旭峰一句话也没有说,目无表情地看着哭泣的母亲。他55岁的父亲祝秀忠就在出事的船上,生死未卜。

小城连日阴雨,平添几分抑郁的气氛。“从此最恨下雨天。”祝旭峰在微信朋友圈发出这条信息。

与祝家同行的,还有他的邻居一家,他们的家人也在那条船上。都是一起居住了几十年的老邻居,住房整体动迁后又一起搬进新小区。事发前,小区组织业主游长江,快要退休的祝秀忠与其他11名邻居报名参加了旅行团。

“非要坐船,要是坐飞机去旅游也就不会这样了。”小旅馆外,远离了母亲与邻居,1989年出生的祝旭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大厅里,政府工作人员正在向家属介绍DNA检验相关事宜,家属边听边质问工作人员,为什么不组织外地家属来湖北。

上海市民王奕萍说:“我们没有别的诉求,只是希望父亲的遗体能按照家乡的风俗运回上海让家人祭奠。”

祝旭峰点燃一支烟,默默听着一窗之隔大厅里的吵闹、哭泣,他说自己最大的希望是能见到逝去的亲人一面,并能到江边祭奠。

由于事发现场仍处于搜救阶段,当地公安、武警在14公里外的长江大堤上早就拉起警戒线,非搜救人员不得入内。从千里之外赶来的家属被拦在警戒线之外。

6月3日凌晨5点,在距离沉船地点上游4公里的搜救指挥部旁,来自汉口的消防战士小肖从战友手中接过两个肉包子,一手将一个包子塞进嘴里,一手将另一个包子递给记者。

2日下午,他同武汉消防三中队60多人来到沉船现场,在江边待了一晚上还没接到任务,“我们的任务是支援搜救工作,现场的搜救由专业搜救队来做。”

当天上午9时,江面上汇集了14艘海巡艇、8艘航标艇、9艘冲锋舟、2艘长航公安艇、2艘地方海事艇、17艘社会船、100艘渔船。

尽管曾经多次参与救灾工作,在这样一次可能有400多人遇难的事故面前,34岁的小肖仍难掩悲伤之容,“真是太惨了,400多人就这么没了,过程还那么痛苦”。

在搜救指挥部里,山东蓝天救援队队长王骁宙,带着一脸疲倦与3名队员在讨论接下来的任务。

当时已是6月3日凌晨5点半,天刚蒙蒙亮,大批武警战士冒着雨跑步从江边行进至沉船现场,顺便建立起两道关卡。“实行军管了,连我们这样的搜救队也得撤下来。”王骁宙对《财经》记者说。

来自河南洛阳的神鹰搜救队同样被要求从现场撤到指挥部,一名队员告诉《财经》记者,民间搜救队在地面搜救中能发挥较大作用,但水下搜救只能打打下手,“帮忙抬一抬人、运送一下物资,下水的事我们做不来”。

当日6点半左右,蓝天救援队与神鹰救援队分别开动两艘快艇――他们接到任务去下游江边搜寻遇难者。

在长江大堤上,一些来自江苏的“东方之星”游客家属,正哭着向执勤的武警哀求放他们进去,有家属激动地说:“不让我们看一眼现场、不让见尸体,那我们来干什么,直接把骨灰快递给我们就得了。”

对此,他们获得的工作人员的解释是:担心太多家属和车辆的进入会堵路,影响搜救。

6月4日下午四点半,祝旭峰与母亲趁当地陪同的对口接待人员不注意,走出了小旅馆――他们也想试一下能否到事发现场。

事故发生后,监利县安排了近2000名对口接待员,平均每一个家庭有两个对口接待员负责接待。

监利县市民自发组织,免费为家属与救援人员提供行车服务,这样的车都系着黄丝带。

顶着大雨,祝旭峰母子俩在路边拦下一辆“黄丝带”,赶往大堤。

胡志义的车上就系着一条“黄丝带”。胡志义是土生土长的监利人,他这几天开着自家的汽车一直穿梭在监利县的街上,免费接送因监利沉船事件从外地赶来的家属和工作人员。

沉船事故让胡志义想着必须要为那些远道而来的家属做些什么。他告诉《财经》记者,自己若事情多不能开车出来,就让儿子开车,继续为那些寻亲的家属们服务。

黄丝带既是亲人离散后的求助标志,也是为亲人祈祷的祝福标识。

监利官方的数据称,这种系着“黄丝带”的车辆总数超过2000辆。同时,还有一些宾馆免费为沉船事故的家属提供住宿。

“东方之星”沉没之地,距离搜救指挥部大约4公里,从指挥部到长江大堤则要趟过2公里左右的泥浆地,然后再走十几公里的公路。整个路程要经过多个关卡。

6月2日凌晨,武警湖北总队抽调武汉、荆州、荆门、宜昌支队共1000多名官兵、40艘冲锋舟,赶赴现场展开搜救和警戒等任务。

在长江大堤上,祝旭峰母子俩被一队警察拦住。母亲丢掉雨伞,双手合十向执勤警察请求放他们进去,“剩下的十几公里我们步行进去”。与对前来围观的群众态度不同,执勤民警弯身对母子俩说,“对不起,我们有规定,你们不能过去”。

在小祝母亲的再三请求下,一位年轻的警员请示了领导,跑来告诉这对母子,“仍然不能放行,不过我们可以用车载你们去接待处,登记后,政府会统一安排家属到江边”。

虽然没有得到满意答复,母子俩仍道谢后上车,随民警来到不远处殡仪馆附近的家属接待区。 历史的阴影

在接待区,祝旭峰的母亲跟着工作人员去登记,再次提出去事发现场看看的请求;祝旭峰则站在门口发愣。路对面便是殡仪馆,一辆辆的遗体接送专用车驶进驶出。

这些遗体,是几百名来自海军、海事局、大学等机构的潜水员协助打捞上来的。

全船450多人遇险,但船长与轮机长成功逃离并获救。这也引发了家属们的质疑,船上机组人员是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向船上人员发出警报、组织撤离?

6月2日,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学副教授杨清波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信息:“一早看到不幸事,又是东方轮船公司!十几年前那一幕恍如昨日……”

“东方之星”游轮曾有姊妹船“东方之珠”游轮,后者在1997年也经历了一次事故。

当年7月29日,《重庆晚报》刊发《湍流激浪生死搏――“东方之珠”轮西陵峡遇险以后》,报道“东方之珠”游轮在西陵峡遇险后部分船员弃船逃命的事情。

1997年第11期《新闻三昧》刊登“再一次如履薄冰――‘东方之珠’海难事故采访记”还原了当时的故事细节。

1997年7月24日下午3时,隶属于万县市东方轮船公司的“东方之珠”号游轮,行至三峡西陵峡青滩的弯道时,与一艘货驳相撞,导致“东方之珠”的机舱损毁。行船失去控制,在急流中乱串。

此时正在三楼船头甲板上乘凉的乘客谢钢,目睹“东方之珠”被撞的情况,他立即返回船舱,只见眼前一片混乱。“东方之珠”上的船员们忙着穿救生衣逃命。

失控的“东方之珠”在江心继续打漩。正在河岸卸大米的河南“新机85号”机驳船听到呼救,赶过来冒险靠近“东方之珠”进行救援。但“新机85号”只能救200多人,仍要留下七八十名乘客。一些穿救生衣的船员们自己先跳上驳船。

“东方之珠”继续往下漂流打漩,沿江过往船只都不敢靠近。唯有一艘民生轮船公司的“生江号”拖轮听到呼救,立即将所拖的两艘驳船抛锚,掉头往下游追赶“东方之珠”。

万县东方轮船公司,正是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前身。在1997年万县纳入重庆市后,万县东方轮船公司即更名为重庆东方轮船公司。

东方轮船公司原总经理秘书张梦云向《财经》记者证实了上述记者手记中的内容,他虽然于1994年离开了东方轮船公司,但是仍记得1997年的确发生过“东方之珠”号遇险后,船员先行逃生的事情。

在18年后的这次事故中,“东方之星”的船长如何进入江中、然后被施救,轮机长也一同被救出,相关细节尚未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