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的目标十篇

时间:2023-04-11 05:06:09

明确的目标

明确的目标篇1

【关键词】 明确目标 胸有成竹 潜移默化 持之以恒 日臻完善

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是一门艺术。”而作文是学生创造性的劳动。如何改进作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作文目标教学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我从事作文目标教学已有十多年了,指导的小学生作文先后在省市、国家等作文赛中获奖,有的编入小学生优秀作文选,这和作文目标教学分不开的。

“作文,作文一写就头疼。”这是学生作文中的口头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学生作文没有明确的目的,他们不知道怎么写,从何写。作文训练是个系统工程,既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连篇成段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一种写作目标,共分五个部分:

一、题目

“题好文半”出好题目是作文的关键。上海特级教师于漪说:“一个好的作文命题,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它是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对写作文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兴趣的激发,他们会运用学到的旧知,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知识连成串,扩成篇,化知识为能力。”

一个好的命题,就像电器开关一样,一下子就把小学生头脑里储存的表象激活起来,思维的积极性也会调动起来,因此出好作文题目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二、主题思想

在作文中,学生要明确自己是为什么而写的,想要表达什么思想。也就是说要明白自己写文章的目的,表明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热爱什么,憎恨什么;或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或阐述某种见解和主张。学生主题思想的确立是思维过程,也是认识能力提高的过程,为写好作文掂掇方向。

三、段落大意

学生初写作文,往往出现零乱现象,东扯西拉,语无伦次。这说明学生没有对自己所写的内容认真思考,没有理清写作顺序。教育家可夫指出:“只有在深刻地全面地认识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把所感知现象的各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有认识与感受的系统性,写出的东西才会有条理。”这说明学生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索,才会有清晰的思路,才会有条不紊地进行叙述。这种训练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布局谋篇能力。

四、写作特点

“教无定法”写作更是这样,每篇优秀作文都有自己的特色。学生学过了许多范文,每篇都有独到之处。把学到范文的特点,应用学生实际作文中去,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潜移默化,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每篇作文在未动笔之前,就考虑到自己文章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做到胸有成竹。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会不断的提高,日臻完善。

五、佳句摘抄

“文章是传达意思的工具。”大凡优秀的文章都是由优美的句子组成的。学生开始写作文,要求学生注意收集华丽的词藻,优美的佳句,精彩的片段,把它摘抄下来,整理成作文资料库,平时作文就派上用场。我注意学生遣词造句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每篇作文都要有一两处优美的句子。通过这项训练,学生能够注意语句的润饰,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

明确的目标篇2

关键词:教材组织形式 教学目标 音乐本体

“音乐课到底应该教什么”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从“教育”的角度而言,中小学音乐课不是培养从事音乐的专门人才,而是培养具有一定音乐素养的普通公民,其教学是基础性的。基于这样的认识,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明确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即音乐课到底应该教什么?如何从音乐的特性出发明确教学目标?

音乐是以声音为表现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以有组织的乐音为材料构建而成的,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引起人各类情感的反应,因此,音乐只能诉诸于听觉来感受。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听音乐”是最重要的,音乐教育主要是训练学生听觉的感受力,培养学生对音乐具有敏锐的体悟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听觉活动来感受和体验音乐;在演奏与演唱实践中,听力是一种预判,对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故而,在教学活动中,欣赏与感受领先,“听”是第一要素,训练学生听音乐的能力是音乐教学中的第一能力要求。

听到音乐会引起情感的反应,这是具备正常听觉能力的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是听辨音乐中各要素的敏锐变化,只能是通过后天教育才能习得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听觉训练的主要作用是要使学生对音乐中使用的各种要素更加敏感,从而引起更加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音乐教育并不是养成学生对音乐中情感的判断能力,而是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中的情感是由什么音乐要素来影响和形成的。比如说有的作品会让人感觉到紧张、恐怖,那么引起这种情感体验的音乐要素是什么呢?不规则的节奏,不协和的音程,乐器的特殊音色、音区、演奏法等等都可能会造成这样的音响效果,带给人此类的情感体验。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容易走入“听音乐”并不是音乐学习,“我教”才是“学习”的认识误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特殊性,即训练学生的音乐技能,必须保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避免单独的技能技巧训练。如音乐作品的创作者、历史语境、创作背景等相关内容的教学应该在学生对音乐本身产生兴趣和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又如在训练学生识读乐谱时,要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进行,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来训练识谱技能。如果仅仅是枯燥乏味的单一技术练习,那就会抹杀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这也是很多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之一。

此外,在音乐教学中,很多音乐教师往往会有另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在音乐中寻找非音乐的信息。比如,很多音乐教师总是会在课堂中涉及很多地理、人文等其他学科的知识,或者讲故事、做思想教育等。如此一来,课堂时间基本都被这些非音乐的信息占用了。然而,过度地对姊妹艺术的借鉴、综合以及人文内涵的拓展,导致了音乐课的教学偏离了音乐本体,变异为其他学科的附属。笔者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教师将教材的选材组织方式当作教学内容和目标了。

笔者就中小学音乐教材的选材组织方式请教人民音乐出版社教材主编吴斌老师,人民音乐出版社是较早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围绕人文主题进行选材的出版社。吴斌老师以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教材为例,阐述了教材编写的组织方式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他说:“通常中小学音乐教材选材的组织方式有四种:1.以生活经验组织教材;2.以音乐经验组织教材;3.以学习领域组织教材;4.以人文主题组织教材。人音社小学阶段选材着眼于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将学生熟知的、身边的直观生活经验迁移到音乐学习中来,实现学生已有经验和学习内容的紧密结合;初中阶段教材的单元构成以‘人文主题’为组织方式,但其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设计则是立足于音乐的特性,比如‘雪域高原’单元,选材是以地域的音乐为主,但教学内容和目标则是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演唱、创编等音乐体验方式,感受、了解这一地域音乐的特点;高中阶段的教材则完全以音乐的特性作为组织教材的形式,更多关注音乐本体的感知与体验。随着学段的提高,教材选材从学生生活经验过渡到人文主题,最后发展到立足音乐本体的组织方式,完成了从学生已有经验发展到立足于音乐特性的认知过程。”吴斌老师的讲解帮助我们理清了一个认识,即教材无论以何种方式选材,其组织教学材料的方式不能被作为音乐的教学目标,教材中音乐的教学目标体现在知识与技能、实践与创造等内容的设计中。教材无论以何种方式选材,音乐的教学目标都应该以音乐的特性作为出发点。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是期望一定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达到的程度。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对音乐教育教学的总目标描述如下:“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必须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个总目标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分层:1.情感・态度・价值观;2.过程与方法;3.知识与技能。《课标》强调:音乐的音响材料、创作过程和表演形式具有特殊性,这些艺术特征决定了音乐聆听、表演和创作教学,必然会有特定的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因此,在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中,最为基本的出发点应该是音乐本身,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从音乐的特性出发,明确教学目标要着重思考两点:

其一,指导学生在音乐中体验音乐要素

音乐要素是组织音乐的基本语汇,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在音乐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对音乐要素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体验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课标》总目标中提出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即强调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不仅仅停留在音乐课堂上,还要让音乐长期持久地浸润在生活的每一处。在此要强调的是:《课标》中的音乐要素是广义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这些广义概念转变成“狭义”的概念,使其带有明确的指向性。比如“旋律”这一要素中就包括了多个具体的指向:旋律的上行、下行、级进、跳进、调式调性等;又如当教师问到“某旋律的特点是什么”时,学生是无法回答的。而当教师在提问中具体指向“旋律中节奏的特点是什么”、“调式的特点是什么”等问题时,学生才能有更为明确的感知、辨认和体验具象的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由于音乐具有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所以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立的情感体验和见解。通过对音乐基本要素的体验与学习,培养学生在聆听音乐时敏锐感知各种音乐要素表现作用的能力,为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积累感性经验。

其二,培养学生对音乐要素正确表达和创造性的表现能力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都是以对音乐要素的正确表达和创造性的表现能力为基础的。音乐中的创造能力是在音乐表现中进行的,感受能力是在欣赏中习得的。由于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实物形态的具象性,因此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让这两种能力得以实施 。

《课标》明确提出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突出音乐的特点,音乐课程标准修改的核心就是“音乐”。音乐以审美为核心,即以情感体验为核心,音乐要素直接影响了音乐中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变化。音乐是依赖于各种音乐要素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和规律构建而成的,因此只有建立在音乐学科知识与技能支撑下的审美教育,才能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不断深化。可以说,在音乐体验中所获得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是深化学生审美能力的技术保障和基本条件。音乐教学应该强调重视审美能力的教学(审美能力是具象的),在夯实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基础上,传授给学生提高能力的规律与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进行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其中“整体”是音乐审美的重要原则,“要素”即强调了音乐本体。“突出音乐特点”也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音乐本体,关注音乐的基本特性。目前,在教学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将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割裂开来的问题,过于注重课堂教学形式,而不管教学内容和课程类型。《课标》中涉及的审美教育哲学强调: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内在表现力的反应来进行人的感觉教育,是从音乐的本体属性出发,确立审美的基本特征。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独立意义和价值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立足于音乐本体,而不应陷入 “将选材的组织形式作为教学内容”、“在音乐中去寻找音乐之外的内容作为教学目标”等误区之中。情感体验就是以审美为核心,情感体验受音乐要素变化的影响,影响情感的要素就是音乐中的要素。审美无法学,情感无法教育,而教学中可以操作的就是音乐要素的体验与感受,因此,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音乐本体。

综上所述,有序的发展的音乐学习,取决于不断地参与多样化的以音乐(要素)为中心的音乐体验活动;取决于通过各种体验发现,并在新的情境中运用这些音乐体验与认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朴实、有效、高质量的音乐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落实美育的方针,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意义与价值。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准确把握音乐的特性,认清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出发,明确符合音乐特性的教学目标,走出由于观念错误而导致的教学误区,共同推动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不断向前。

参考文献:

1.爱德华・汉斯立克著,杨业治译《论音乐的美》,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版。

2.吴斌 “国培计划”课堂讲座实录。

明确的目标篇3

——全国由北京师大教育学院、华中师大教科院主办,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承办,武昌实验小学等8所学校协办的这届年会,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主体教育与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的第一次学术年会,会议总结了主体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10年的成果,讨论、交流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一、协力攻关,主体教育研究成果显著 20世纪80年代,“学生主体性”与“主体教育”问题就被教育界的专家所关注,但当时仅限于理论层面的研究。以1992年北师大教育系和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共同开展的“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研究”为标志,“主体教育”研究走上理论与实验共同发展的道路。10年来,由裴娣娜教授领衔、全国各地专家共同参与的这项实验研究,基于对主体教育内涵的理解,一开始就确立了比较高的研究目标:一是立足于现代教育的高度,从现代哲学、社会学、文化学、人学等新的角度反思我们现代学校教育中的各种问题;二是根据教育改革方向,确立新的教育观念,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框架;三是寻求促进青少年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基本途径;四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实验研究方法论。研究者本着求实、求精、不盲目扩大实验面的原则,在全国10几个省市建立了100余所实验校。 经过10年来的研究,成果显著,表现在:(1)构建了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的基本结构和行为指标体系,探索了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基本途径。(2)初步建立了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的目标体系和测评指标体系。(3)构建了发展性教学系统的四条基本教学策略,即: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差异发展和体验成功;探索了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及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新型教学形式;主要学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4)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初步变革,并总结出以主体性发展为核心的现代教育观。作为主体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的文本成果《现代教学论》三卷本即将出版。 二、扎实实验,主体教育研究带来课堂教学新变化 武昌区是较早开展主体教育实验的地区之一,也是最早进行部级课程改革的实验区之一。这次会议在武昌区举行,无疑是对这里的主体教育实验和课改实验成果的一次检阅。武昌实验小学等8所学校为与会者展示了不同学科的15个课题的观摩研讨课。这些课给与会者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受到专家、学者的较高评价。 多年的主体教育实验,为武昌区的学校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老师能够较快地接纳新的课程理念,并体现在课堂教学行为中。因为主体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主体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新课改的基本精神是相融、相通的。这些课都比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共同发展的特点。以往课堂教学把学生控制得很死的局面有了深刻的变化,学生主动参与、情感体验、合作探究的现代教学策略得到了充分运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等“主体性”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发展。 三、以“十五”为新起点,不断扩大和深化主体教育研究 会议期间,与会者就专题进行了小组讨论和大会交流。这些专题是:主体教育的目标、范畴与实质;学校现代化发展与主体教育;中学“科学探究”课程设计与校本课程开发;小学科学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现代基础教育课程的文化学分析与人文教育;课堂学生行为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裴娣娜教授总结道,主体教育研究要紧密关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问题,必须坚持“主体教育实验是一种教育思想实验”的方法论。 课题组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是:(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学说做出现代意义的理解,即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2)构建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现代课程理念,在加强科学教育课程设计研究的同时,以课程文化为切入点,在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三个层面上展开关于基础教育课程设计的人文教育探讨;(3)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与发展性教学策略的构建,立足于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行为的分析,探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八五”到“九五”,研究重点在教学领域,“十五”期间,课题将在教学、德育(重点在班级建设)、管理(重点在教师)几个领域全面展开。 《中国教育报》2002年12月7日第4版主体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第六届学术年会综述     

明确的目标篇4

关键词:香港理工大学 课程开发观念 课程开发 借鉴

香港理工大学是香港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之一,它不仅有着及其优秀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更有着内涵深厚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香港理工大学的精神脊梁,一直指引着学校的发展和前进的方向。

香港理工大学的校园文化是十分丰富和深厚的:它的校训是“开物成务、励学利民”;它推崇的价值观是“人才”、“表现”、“生产力”、“伙伴关系”,其中“人才”方面,香港理工大学珍惜廉正的品格、自由和创造力,为学生及教职员提供理想的环境,让他们可安心寻求及推动个人和大学的发展;“表现”方面,香港理工大学要求教职员要有出色的表现,对其中表现出色者加以奖励表扬;“生产力”方面,香港理工大学珍惜社会提供的资源,以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法,通过精简的管理架构、高效率的程序、有效的制衡及完善的素质保证机制,取得高质素的成果;“伙伴关系”方面,在共同努力实现本校抱负之时,教职员彼此紧密合作。香港理工大学整体也是社会的伙伴,分享共同的目标和重视相互的利益。

它奉行的使命是:提供以应用为本的课程,让毕业生能学以致用;进行切合工商界及社会需要的应用研究;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全面发展学术以及个人的才能;与工商界及专业团体发展密切的伙伴关系;为在职人士提供进修课程,以利终身学习。

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是在这些校园文化的滋润之下,它的发展才在耀眼夺目的同时又显得与众不同,尤其是在课程设置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

一、香港理工大学――注重实用的大学

注重实用、实用为主是整个大学的基调。香港理工大学注重实用,实践实用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发展以专业为基础的卓越学术水平:

首先,提供以应用为本的课程,让毕业生能学以致用,并进行切合工商界及社会需要的应用研究;其次,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全面发展学生的学术以及个人才能;再次,与工商界及专业团体发展密切的伙伴关系;最后,为在职人士提供进修课程,以利终身学习。

香港理工大学注重应用可以从它的学院设置和课程设置方面非常明显地表现出来:香港理工大学共有6个学院、26个学系以及3个学术中心,包括应用科学及纺织学院、厂商管理学院、设计及语文学院、建筑及地震学院、工程学院、医疗及社会科学学院,这些学院的专业大部分都是以应用型专业为主。

在科研课程的设置方面,相关的配套政策也是非常到位。比如为了鼓励应用科研产业化,香港理工大学还制定了许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

首先,制订了知识产权的分配政策。利用该政策,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员们就明确了他们的知识产权的分配办法、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知识产权转移的具体方法和策略等,这些方面香港理工大学都有很好的政策把知识产权的相关问题定下来,学校清楚明白,研究员们也清晰明了。香港理工大学推行该政策或者说方法去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保护他们将来的投资方与合作方,并明确地告诉将来的投资方与合作方怎么去应用他们的科研成果。

其次,建立了相关的奖励制度和奖励办法。对优秀工作者和有突出贡献者给予适当的奖励,其中包括分享有关的科技应用收入。

最后,制定一些科技产业化指引,包括合作协议书与法律文件安排、利益冲突指引、清晰的资源安排指引。这里的产业化具体是指:一是香港理工大学使用的方法,即是通过咨询服务的方法,创业的方法,还是通过企业合作的方法;二是实现的方法和措施,其中包括了怎样把合作的协议书及法律文件安排清楚,比如有一套知识产权到底是谁的,有时候是属于学校,有时候也是属于个人的,我们内部要全部把这个做好,就方便了我们去做产业化。除此之外,香港理工大学提供了非常清楚的资源安排指引,并且鼓励每个人都做,但是为了避免利益冲突,应该对每个人都讲求平均。

二、香港理工大学课程设置的特点

整体而言,香港理工大学教育的内容较为多样。在课程的设计方面,大体上有三个特点,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并注重实用性、重视社会调查与定量的研究方法课程的开设。

1.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

尊重人的自然状态和个性特质,树立课程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的观念。科学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学生必须接受和积累的东西,而是激发学生思考创新的起点。因此,教学的目的不是用事先设定好的目标来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要把人从物化、理役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并以此来促进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进一步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并注重实用性

课程的开设十分注重根据社会的需要开设课程,在开设过程特别注重了解社会对该职业的真正“需求点”,并将其贯穿于整个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在社会需求变化的时候,可以及时并适当地对其调整,充分保证课程的实用性,不会因为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使得课程出现无法与社会衔接的状况。

香港理工大学提供40个学士学位课程,其中包括全香有的专业。理工大学旨在透过设立双学位专业拓阔学生的学术领域及专业知识,以便学生日后在工作上更能发挥所长。

3.重视社会调查与定量的研究方法课程的开设

公共选修课程内容安排务实,学分规定细致,课程开设的制度慎重规范,研究生课程开设的时间比较灵活,课堂教学越来越多地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在近年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三、借鉴香港理工大学课程开发的先进理念,明确我院的课程开发目标

1.明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置理念

不论是注重实用的香港理工大学还是其他的香港职业教育学院,他们的教育目标非常明确,其中之一就是为市场提供急需的高素质劳动者。以香港的职业教育机构来说,招生办学计划、课程开设计划,甚至职业教育训练的课程内容,都是围绕着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制订的,各个训练委员会和一般委员会同政府统计处每两年对各主要行业的人力分布及需求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分析与评估,预测两三年内社会对各级人才的需求,供各院校机构制订专业、课程及训练计划参考。香港的社会和经济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发展极为迅速,人才市场的变化相对较快。因此,香港的相关学校专业与课程的设计都是非常灵活的,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根据市场变化,随时对开设的专业和课程进行修正,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举例来说,香港的首饰加工十分发达,院校相应的首饰设计课程随之拓展。

目前我院在课程设置方面,可学习香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置理念;如我院的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共分为三个模块,即: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和选修课模块。其中根据课程的实际特点和市场对该职业的实际要求,我认为该专业在专业课模块中应加大《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的教学学时,使学生具有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道路与桥梁工程一线施工技术问题、组织施工的能力。另外,随着我国道路的大规模建成,道路的养护就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专业课模块中也应增设《道路养护技术与管理》这门课程。除此之外,为学生毕业后拓展专业领域,在选修课模块中可加入《监理概论》、《施工机械》、《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等课程。

目前内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环境与香港类似,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置理念,课程的设置应该十分明确和具体,根据课程的实际特点和市场对该职业的实际要求,确定课程设计以及教学的标准和方法。另外,学制方面,不能固守传统,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采取全日制、日间给假调训制、部分时间制、夜间制等各种形式,时间长短不一。

2.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

以香港为例,相关的老师都具有最新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术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动手能力都非常强;学校的培训设备通常非常先进,用于教学和培训的设施已达到或超过同行业及企业的水平,学生通过大量的实务训练,学以致用,提高学院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得学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将来所要从事行业的要求。

3.合理配置课程开发所需的资源

资金作为职业教育中最重要的资源,一定要从整体上进行谋划,在实践中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安排。香港特区政府和中国内地对职业教育投资拨款的方式正好相反。计划配置难免使资源浪费,市场配置才能使资源发挥最大效用。香港特区的教育投资拨款方式更能发挥资金的作用。

因此,可以借鉴香港对教育的投资方式,在我院开设课程的过程中,利用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在做好我院的财务预算的前提之下,制定各个事项所需费用的财务明细表,根据岗位职责或者课程开发中的具体作用落实岗位问责制和相关的监督制度。

4.注重培育自己的课程特色,树立品牌课程

要从实际出发,发挥因各自历史、地域、传统所决定的办学优势、人缘优势和地缘优势,找准自己的合理位置。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途径等方面要体现区域经济的特色,体现区域经济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体现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综合要求,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服务。

在独特的校园文化的滋润之下,它的发展才在耀眼夺目的同时又显得与众不同,尤其是在课程设置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明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置理念、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合理配置课程开发所需的资源以及注重培育自己的课程特色,这些都是笔者由香港理工大学非常先进的办学理念中获得的启示,希望能够为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开设提供有益的借鉴。除此之外,我们在课程开发的同时,应当有品牌意识,有建立精品课程的勇气和魄力。以本地区和本校为根本,放眼全国市场,建立品牌专业和品牌课程,只有立足长远和整体,才能在众多的职业教育院校中一枝独秀。

参考文献:

[1]李菊琪.对香港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与经验的探究.中山大学学报[J].2005,(6).

[2]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M].香港:政府印务局,2000.

[3]蔡景华,吴治国.香港高校通识教育:经验与借鉴.现代教育科学[J].2006,(3).

明确的目标篇5

敬爱的党组织:

看到《入党培训课程》上那一长串的大字,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带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的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读到一半,合上课本,我竟然也默默且流利的将它读完了,也许是听得多了,读的多了,将这串文字也记录到了潜意识里。暗自兴奋之后,还是随着老师的讲解慢慢深入进去,我才忽然意识到,我对自己倒背如流的那句话竟是知之甚少,不觉为之前的暗自骄傲感到惭愧,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亡羊补牢还不晚。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对党的性质的新概括,深刻揭示了我党先进性和人民性、民族性相统一的本质,对于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 、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一方面,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够最后解放自己。2、中国共产党集合了社会各阶层的先进分子。首先,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来源于最广泛的群众性要求,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只有同广泛的群众性相结合时才具有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其次,我们党的党员既有来自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又有来自非劳动者阶层的先进分子。四、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党的性质宗旨的新概括。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体现了工人阶级政党的阶级性和群众性。工人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它与先进的现代化大生产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一特性决定了它能够团结广大群众,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为实现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共同奋斗。“三个代表”从整体性和内在联系上突出了工人阶级政党的阶级性、群众性与代表性的有机统一。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整地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政党的先进性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要求,而是对政党在社会发展中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明确定位,是对政党阶级性的本质概括和科学阐释。***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时展的特点和要求出发,第一次从全面性、整体性和更高层次上对党的先进性进行了概括,抓住了时展和社会进步的两条主线,即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并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融入和贯穿于党的根本宗旨之中,实现了党的先进性与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的有机统一,使党的本质要求与社会发展进步相一致。

我们想要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就必须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明确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积极进取,争做合格的共产党人!

明确的目标篇6

【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英语 教学目标

英语教学目标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目标设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由于英语所注重的是语言能力,而其他各科目的能力培养要求则有着更具针对性和具体性的要求。虽然语文教学也是一门针对语言学习的科目,但作为我们的母语,这项课程的学习所注重的角度并非语言能力,而是与之相关的更深一层的鉴赏、运用等要求。与其他科目的教学目标区别,使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目标的确定面临着各种问题,严重影响中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目标确定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主体不明确

当前中学英语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常常面临着教学主体的选择,即确定学生为目标主体,又在具体的目标确定中体现出教师的主体地位,这种矛盾现象极大地影响着英语教学目标确定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一般来说,当前中学英语教师在目标的设计上常常会运用分层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对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要求进行目标化处理。这样的好处是能够明确每一项具体的学习要求,实现有目标的教学活动安排。然而如果这些教学目标化处理本身缺乏科学性,教学主体不明确,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会增加对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

例如某教师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为:一、掌握基本单词与语法;二、让学生对文章所体现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刻认识。很明显,第一个目标定位在了学生的主体上,而第二个目标则明显将主体转化为教师,这种矛盾状态使教学目标所针对的主体存在冲突,造成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必然会影响目标的实现。具体到以上目标设计例子中,要保证两个目标的主体统一性,并且满足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应当对目标设计进行调整,第二个教学目标正确的确定结果应当为:掌握文章中体现的深刻思想内容。这样就使两个目标设计统一以学生为主体,使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更加明确的目标作为依据。

(二)教学目标的重点不突出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当明确教学重点,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以明确的目标来设计各项教学内容,使每一步教学活动都能够围绕着重点教学目标展开。在英语教学目标的确定上需要对各种目标进行明确的分析和设计,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是当前新课标背景下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例如最主要的英语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学习能力、思想意识、情感态度等,这些目标虽然都是英语应全面提升的有效目标的确定方向,但如果将这些目标都并列作为教学目标,而没有重点、主次之分,必然无法实现目标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引导,反而会增加对教学目标实现的不利影响。还有一种教学目标重点不突出的表现就是目标确定方案没有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而仅仅是一个比较笼统或模糊的概念,这样的教学目标既不明确,更突出不了教学重点。

二、英语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与原则

(一)英语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满足新课标对英语教学目标确定的要求,首先要明确确定目标的依据,根据对这些依据的分析来确定具体的目标确定的方向、内容等。当前新课标对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析来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法、内容、目标等。首先,英语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当依据教材内容,这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最基础依据。每一节课本教材中都有比较突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以此为基础依据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使教学目标满足科学、合理要求的基础。其次,依据新课标要求,新课标对每一部分的英语教学单元都有明确的要求。这个要求并非是让教师严格执行,而是要与具体的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情况相结合进行调整的,而新课标的要求则是教师进行教学目标调整的重要依据。最后,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兴趣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这是教学目标确定的最根本参考。无论是教材内容的要求还是新课标的要求,如果与学生的学习状态不相符,那么都应当进行彻底地调整。教师要确定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需要明确掌握当前学生对于这堂课内容的兴趣、情感态度等,并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其他基础能力来分析与本节内容相关的、能力有待提升的方面,再以此作为重点进行教学目标确定,从而满足学生课堂学习的要求。

(二)英语教学目标确定的原则

英语教学目标确定的原则主要有多样化原则、具体化原则、评价性原则。根据课堂具体内容对教材进行分析,既要满足各种教学要求,又要保证目标与具体的课堂内容有效结合,还要能够以目标为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这样才能使教学目标的确定具有对教学效果的促进和提升作用。首先,多样化原则就是指教学目标应当能够体现出对各种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例如当教学内容为某个历史事件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应当既包括最基础的重点单词、语法教学要求,还要包括对与历史人文相关的文化评价的教学要求。其次,具体化原则要求将目标确定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某一个单词或语法或事件上,而不能对目标进行笼统描述。最后,评价性原则是指教学目标具有可评价性,即包括达到教学目标的哪种程度。通过以上这些程度标准作为评价依据,能够对课堂教学效果做出有效评价,并为之后的教学目标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三、结束语

英语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确定应当遵循本文所提出的三项基本原则,只有做到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出发,并以新课标和教材目标为依据,才能实现合理、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从而为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基础支持,使学生全面掌握基础英语的学习能力和多元化的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明确的目标篇7

一、确定项目、攻坚克难

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结束好今年安排好明年是当前迫切的任务,我区明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储备不足,新开工项目数量少、规模小,增长乏力,因此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促成一批项目土地挂牌、开工建设是当务之急。

经对“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储备库逐个项目进行分析,确定了12个项目作为当前攻坚克难的工作重点,明确今年底、明年上半年和年底攻坚克难的目标(详见《重大项目建设攻坚克难工作表》)。按照完成目标分为以下五类:

(一)今年底土地挂牌的项目。该类项目攻坚克难工作目标为确保年底土地挂牌。如内燃机地块、东王家台地块等。

(二)明年土地挂牌的项目。该类项目攻坚克难工作目标为确保明年土地挂牌。如天拖地块、美湖里地块、绿荫里地块、*区产权交易中心地块等项目。

(三)明年开工的项目。该类项目攻坚克难工作目标为确保明年开工。如内燃机地块等8个地块。

(四)地铁上盖项目。该类项目包括地铁2、3、4、5号线地铁上盖地块,攻坚克难工作目标为确保西南角、东南角2个地铁上盖项目实现工作突破,争取今年内土地挂牌。

(五)创意产业集聚区项目。该类项目包括3项任务。一是C92创意产业园二期明年上半年开业,二是周边土地整理,三是铝合金厂内不锈钢市场进行业态调整。

二、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为确保我区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目标的落实,将每个项目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负责。各责任部门要统一思想,攻坚克难,努力完成工作目标。

(一)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各责任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分解细化目标责任,明确项目的进度时限,把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确保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土地整理责任部门要确保按期完成拆迁、整理相关任务。招商责任部门根据地块项目规划情况做好招商工作。

明确的目标篇8

【关键词】采购项目 招标文件 文件编制

招标文件作为采购项目招投标过程及工程实施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评标委员会评标的依据,也是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合同的基础,对控制项目造价和管理施工队伍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所以招标文件编制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招投标活动的成败。建设单位在编写招标文件时,须深入了解招标工作和项目招标内容,招标文件要准确体现招标内容及相关要求。

一、明确招标范围

招标范围是投标单位编制投标文件及计算投标报价的主要依据。一定要准确表述招标范围,避免投标方产生理解歧义,使投标报价不准确,引起纠纷。

(1)工程采购项目。招标文件要明确招标范围是施工图纸全部内容还是部分内容。有的单位从事过多种专业设备工程招标施工,工作人员经验丰富,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建设项目的电梯、消防、供水、中央空调等专业性特强的设备工程单独招标。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建设质量和工程造价。

(2)物资或服务采购项目。招标文件要明确招标范围有哪些项目,规格、数量、遵循标准及其他具体要求,都应详细、准确表述,必要时提供清单供投标方计算报价。

二、包死各项费用

为有效控制项目投资,防止后期施工经费变更幅度过大,避免或减少扯皮事情的发生,在招标初期就应做好防范措施。采购项目工程造价及相关费用应在招标文件中尽量包死,不留活口。招标文件要求投标人需熟悉招标要求,充分了解现场条件及所有工作内容,对招标文件的整体设想及所有分部分项作出深化理解,必须确保各分部分项系统功能完善,各分项及配套的相关环节及节点费用均包括在招标范围之内。中标后,除非对分项进行整体增项或减项变更,其他情况均不得对分项造价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较好控制每个分部分项的造价,才能确保将整个工程造价控制在理想的范围之内。

三、严格控制变更

为达到较好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必须控制好工程变更。在招标文件中需明确除设计缺陷造成的遗漏项目原因外,不得随意变更分项内容及造价。工程变更必须得到甲方及设计方的同意后,且经设计、甲方、乙方、监理四方负责人联合签字并作为变更凭证方可变更。这就要求设计单位在设计工程建设方案及施工图纸时一定要详细、认真、负责任,确保设计质量过关、确保不出现设计失误和大的遗漏,避免因设计原因造成后期施工工程造价增幅过大等诸多不良问题。

四、明确评标方法

评标方法是投标单位编制投标文件、计算投标报价的重要依据,招标文件须明确。评标方法通常采用综合评分评标法、最低价中标法等。

(1)综合评分评标法。这种方法是目前招标业务常用的方法,适用于耐用货物,如车辆、发动机等设备或工程建设等大多数招标项目的评标。应遵循公平、科学、有利投标人之间公平竞争的原则,招标文件应明确评分指标和标准。评分指标和标准要切合实际,便于操作,不得含有明显的倾向性,妨碍或者限制投标人之间公平竞争、排斥某些潜在投标人等条件。

(2)最低价中标法。这种方法一般只适用于具有通用标准,质量、性能等方面容易进行比较的招标项目,如简单的设备、半成品、原材料等。最低价中标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但是缺陷也较为明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该方法的适用范围非常有限,它将价格以外的因素全部忽略,缺乏规范性与科学性。招标文件应明确投标文件商务部分及投标报价必要的价格调整方法。

五、交纳投标保证金

交纳投标保证金是为了确保投标人能够认真对待投标工作并忠实履行合同而设置的保证措施。可以减少承包商投标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确保招标的成功率。投标保证金的数量设定需合理,应根据采购项目的总金额适度设定,过高则提高了招标门槛,限制了投标商的数量,也可能抬高发包价格;过低则达不到遏制承包商投标随意性和盲目性的目的,甚至使得投标商串标、围标。投标保证金一般设定在总造价的15-20%之间较为合适,可达到既能防止投标商的投标随意性,也不会设定太高门槛的双重目的。在后期履约阶段,投标保证金可转为合同履约保证金,确保合同顺利履约,确保招标项目圆满完成。

六、明确付款方式

付款方式是采购合同的主要组成部分。为避免在后期签订合同时产生较大分歧,付款方式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根据采购项目的工程规模、工期及特殊性,付款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1)承包方全额垫资。规模小、工期短(一般在6个月以内)的采购项目,可采用该付款方式。发包方预付一定数量的订金,承包方即可组织订货、生产运输、安装施工等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工程情况也可分几次预支部分款项,竣工后一次性结算。

(2)按月(季)计量付款。规模大、工期长的建筑工程一般采用该付款方式。即实行月(季)末预支,按照施工现场甲方工程师及监理工程师确认当月(季)完成的有效工程量核算相应工程款,申报预支,待工程竣工后办理结算手续。

(3)按形象进度付款。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建筑工程,发包方与承包方按照项目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的形象进度预支付款。一般的工业及民用建筑均可划分为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屋面、给排水及采暖、设备安装等分部,可根据不同施工阶段或分部完成情况进行预支付款。高层建筑还可根据桩基、地下室、以及每完成几层结构或装饰施工作为一个结算段进行预支付款。

明确的目标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 目的 确定

我们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直接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

1.目标要求过高或过低。这方面原因一是教师没有吃透教材,二是教师对学生情况了解不够,高估或低估了学生认知水平和语文能力。目标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目标内容茫然不知所措,加重学生思想负担,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目标要求过低,所教内容学生低年级已经理解并掌握,到了高年级教师还要不断训练要求,学生强打精神,磨来磨去,教学效益低,更重要的是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产生厌烦的情绪。

2.教学目标不明确,不能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对教材没有进行深挖、吃透、灵活组织,导致教学目标的不明确。要么面面俱到,突现不出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加上补充大量资料,显得过度臃肿,喧宾夺主,一堂课下来学生一头雾水,不知这节课要掌握什么,内容过多让教师在45分钟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要么目标确立过低,课堂容量太小,一节课只抓一两段,密度小,效率低下,一节课学生没有学到多少实用的东西。

3.教学目标不能体现语文本体性。由此导致教学过程中只是热闹的解读文本内容,忽视了语文本体,将语文课上得像生物课、科学课、地理课、历史课甚至建筑课、数学课等等,就是不像语文课。用洪镇涛老师的话说就是“我们都热心去种别人的田,却荒了自己的地”、“我们语文老师个个都是学雷锋的模范”。

那么,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合理明确地确立教学目标呢?笔者觉得应当注意下面几点:

1.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深入地了解学生实际,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切实可行,确保教学目标的落实。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应该根据学段目标、单元目标,结合学生阶段特点和认知能力,照顾学生的认知差异,不能确立过高于或过低于学生实际的目标。例如对于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新课标作了明确要求,重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浅显文言文的过程,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文字浅显的传统精品篇目,如《论语十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可以让学生整篇背下来,至于《山寺》《童趣》,难度较大,可以鼓励程度好的学生背,大部分学生读熟即可。另外,文言语法方面,例如词法、句法等文言知识,新课程照顾到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初中阶段不要求过多涉及,学生知其然即可,只要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即可,教师不能像对高中学生那样对词法、句法作过高要求。当然,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一定要落实到位。

2.确立教学目标应整体把握,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取舍适度。一节课内容的教学目标不可以面面俱到,过于宽泛,要突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例如人教实验版八年级上册《陋室铭》一课,教学要求一课时,虽然文章很短,只有81字,但文章内涵很丰富,所谓一字千金。从思想内容上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高洁孤岸的节操、不慕名利的人生追求;从表现手法上看,文章使用了托物言志手法,借陋室来表明自己志向;从语言上来看,第一,含蓄精炼,短小精悍,富有表现力;第二,骈散结合,一韵到底,平易流畅,琅琅上口,有很强的节奏感;第三,运用多种修辞格,除了骈文的排比对偶之外,还运用了比兴、借代、反问、互文、引用等多种修辞格;从构思方面看,新颖别致,反向立意,结构严密,层次井然,比兴开头,引出陋室,类比作结,突出陋室;从文言知识上看,名词动用、一词多义、倒装句式、实词虚词,不可谓不典型。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要想让学生掌握众多的内容,根本不可能。要想面面俱到,平均分配教学时间,只能都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所以,必须结合学段特点和文本特点,筛选出教学内容,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并突出其中一两点作为教学重点。

明确的目标篇10

关键词 生物课程标准 知识目标行为动词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课堂是课程改革最终的落脚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出发点和评价指南,因此如何运用好《标准》中给出的“内容标准行为动词”去理解、组织教材内容成为教师成长的关键,也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新课标对具体内容标准的表述所用的动词分别指向知识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并且分为不同的层次,见表1。

对于技能操作性目标表述比较具体实用,情感目标应该融汇到知识和技能目标之中达成,这里不再研究,只研究知识性目标动词的运用技巧。

1 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

关于了解水平的涵义,课程标准的解释为“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相关行为动词有“描述,简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指出,辨别,写出,排列”。

《新华字典》中对于“描”和“描述”的解释为:描,形声。本义:依样摹写或绘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描述指形象地叙述,描写叙述。(以下词语解释均来自于《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简述”指用简要的话陈述或总结。“识别、辨别”意思为辨认、辨别、区分、分辨,例如“识别真假”,从中可以看出辨别具有分析理解事物特征的基础上,再加以区分之意,所以辨别应该不仅仅是了解水平,应归为理解水平行为动词更好。“列出、列举、排列、说出、举例说出”同意为一个一个地举出来,“指出”是“指明、说出”之意。“写出”的理解有两种,“一种为机械的抄写、另一种为写作之意”,如果为前一种可以归为“了解”水平,而后一种则为“理解并掌握”水平。了解水平的词运用时为了便于理解可以都加一个“出”字(不带有出的词后面),例如“描述、简述、识别、列举、辨别、排列”可以改为“描述出、简述出、识别出、列举出,辨别出、排列出”。

总之,了解水平的要求可以总结为“对事物的表面认识”。教学和备课过程中常用的是“简述、举例说出”。例如“简述种群的特征、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种类、简述生物圈的组成;举例说出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举例说出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重要性、举例说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2 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

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有“说明,举例说明,概述,评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示范,比较,描绘,查找”。与了解水平的动词相对应,说出——说明;举例说出——举例说明;描述、简述——描绘、概述、评述;写出、列出、排列——选出、收集、处理。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说明”解释为“解释明白;解释意义的话;证明”,例如说明书、说明原因。“概述”为“把事物共同的特点归结在一起;简单扼要”,例如当事人概述了事态的发展过程,可以理解为“概括并描述”。“评述”为“评论和叙述”。《新华字典》中“选”为“按条件进行挑选”,因此,“选出”可以理解为挑选、选择并找出。“收集”《现代汉语词典》结实为“使聚集在一起”。因此新课标对理解水平的具体要求为“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为了与了解水平的词运用加以区别,可以在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上加“明确”(说明,举例说明,阐明除外),于是原来的“概述,评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示范,比较,描绘,查找”可以理解为“明确概述,评述明确,区别明确,解释明确,明确选出,明确收集,处理明确,示范明确,比较明确,描绘明确,查明”,这样便于教师再备课时不易与了解水平的词混用。

对于理解水平的要求总结为“对现象内在原理的认识”。为了学习目标便于表述,常用词为“阐明、概述”。例如“阐明细胞减数分裂过程、阐明基因的分离定律、阐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概述糖类的种类和功能、概述细胞学说的内容、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

3 应用水平使用的行为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