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数单位十篇

时间:2023-03-21 12:24:00

计数单位

计数单位篇1

百位的计数单位是100。计数单位就是数字计量单位。常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法,所谓“十进制”就是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单位等于十个小单位,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十”。

计数单位应包含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两大块,并按以下顺序排列: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一)、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等等,整数部分没有最大的计数单位,小数部分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写数时如果有小数部分要用小数点把整数和小数分开。

(来源:文章屋网 )

计数单位篇2

3、1的计数单位是0.1,它有31个这样的计数单位。计数单位就是数字计量单位。我们常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法,所谓“十进制”就是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一个大单位等于十个小单位,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十”。计数单位应包含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两大块,并按顺序排列:京、千兆、百兆、十兆、兆、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一)、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来源:文章屋网 )

计数单位篇3

教学目标:经历小数计数单位的产生过程,理解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联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沟通小数和整数的关系;在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数和小数的联系,理解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具准备:自制1米长的尺子(正面无刻度,背面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可取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数,预伏新知生长点

课件中出示铺满屏幕的一大堆小方块,请学生数有多少个。(数不清楚)

师:我们让电脑来帮帮忙。(整理成十个十个再次出示)现在呢?(还是数不清楚)那要是这样呢?(以百为单位再次显示,学生吃力地数出一千)现在呢?(变为整齐的一个千)

师:为什么同样多的小方块,我们一开始都数不清楚,现在怎么这么快就都数清楚了?一起回顾一下刚才数小方块的过程。课件中的小方块先以个为单位呈现,后逐步转为以十、以百、以千为单位进行呈现,我们数小方块的过程也由不清楚逐渐变为一下子就能报出得数。由此可见,数数时计数单位的合理选择是很重要的。

【设计意图:复习整数的计数单位,理解在适当的情境下选择适当的计数单位很重要。每十个小的计数单位可以合成一个新的比较大的计数单位,使计数变得更清晰、更简便。那么,当计数单位太大,不够分时,就自然会想到平均分成十个,得到新的更小的计数单位再数,这是小数意义的一个预伏的新知生长点。】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1.一位小数的意义

师(出示一把没有刻度的尺子):如果我用自然数1来表示这把尺子的长度,你觉得我们教室门的高大约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黑板的长呢?

生1:2,4。

师:那么这支毛笔的长度呢?还能用几个1来表示吗?

生2:不能,毛笔的长度还不到1。

师:也就是说现在用1作为计数单位太大了,那该怎么办?

生3:我们需要创造一个比1更小的计数单位。

师:有道理,那么我们把1平均分成几个小的计数单位比较好呢?

生4:平均分成10个比较好,因为整数里也是满十进一。

师:你很会思考。整数里是满十进一,这里就可以是“一分为十”。(多媒体演示:把一把尺子平均分成10份)这样我们就创造了一个新的比1更小的计数单位——0.1(十分之一),那接下来(取下自制尺子中的0.1边演示边讲解)我们就可以以0.1为单位进行计数和测量物品了。数数看1里面一共分成了几个0.1呢?(板书:1里面有10个0.1)

【设计意图:在新知的探究中,教师舍弃了经典的方格纸的分割来教学小数,而采用了空白的一把尺子来加以引入。因为小数最早产生于人们生产劳动的丈量过程中,采用空白尺子进行教学能更有利于还原小数产生的实际情境,也更有利于小数计数单位的教学。】

师:现在毛笔的长度是几个0.1呢?3个0.1可以怎么表示?(0.3)那么空白部分有几个0.1,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0.7)没错,有了0.1这个计数单位以后,我们就可以0.1,0.1地数了。一起来数一数。(结合课件带领学生一起从0.1数到1.0)这个0.1是把1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其实就是分数里的十分之一,对吗?所以我们也可以十分之一、十分之一地数,一起来数一数。(结合课件带领学生一起从十分之一数到十分之十)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后全班交流。

师:都做对了吗?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用0.1作为单位写出的小数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转化成的分数又有什么特点呢?也就是说一位小数和十分之几的分数一样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十份,表示这样的几份的数。

(板书:计数单位 0.1→一位小数?圮十分之几)

【设计意图:两次数数,第一次以0.1为单位数,第二次以十分之一为单位数,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一位小数都是由0.1累加而成的,十分之几是由十分之一累加而成的。进一步强化了学生计数单位的体验,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2.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

师:1作为计数单位太大时,我们创造了比1更小的计数单位0.1,并用它作为单位解决了一些问题。那么像橡皮这种用0.1测量还是太大的又该怎么办呢?

生7:需要创造一个比0.1更小的计数单位。

生8:把0.1再平均分成10份,变成0.01再数。

师:为什么都是平分成10份呢?

生8:因为整数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所以我认为小数也应该是十。

师:有道理,得到了0.01这个计数单位后,我们就可以0.01,0.01地数了。我们一起来数数看。(多媒体展示,全班跟着数:从0.0到0.09)再增加一个0.01,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就满十了,怎么办?

生9:向前一位进1。

师:前一位是哪一位?

生9: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

师:是的,他从整数的进位中获得了启发。我们接着往下数。0.99是由几个0.01构成的呢?

生10:99个0.01.

师:再增加一个0.01又该怎么表示了呢?(演示百分位满十向十分位进一,十分位满十向个位进一的过程)

【设计意图:两次数数环节的教学设计,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对整数的认知来构建小数体系,有利于今后小数计算教学中的算理沟通,为后续教学铺路。】

3.拓展延伸

师:你也能像刚才总结一位小数一样给我们的两位小数学习做一个总结吗?

0.01→两位小数?圮百分之几 (板书)

师:根据刚才的学习,你还能知道三位小数和四位小数的意义吗?

0.001→三位小数?圮千分之几

0.0001→四位小数?圮万分之几(板书)

三、巩固练习

1.你能根据计数单位的不同把下面的小数分类吗?再试着说说每一个小数由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0.9 0.39 0.032 2.3 0.06 0.102

0.1( 、 ) 0.01( 、 ) 0.001( 、 )

2.先说说下面各小数的意义,再用手势表示下面小数中的长度:0.8米,0.8厘米;先说说下面各小数的意义,再用表情表示一下你抱下面的重量时的感受:0.7克,0.07吨。

3.在数轴[第一论文 网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 的服务 dylw.NET 欢迎光临]中表示小数。一位不算矮的女老师,她的身高可以用一个一位小数表示,你猜会是多少米?(1.6米)你能在数轴中把它表示出来吗?一位男的高个子体育老师,他的身高也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你猜会是多少米?(1.8米)在数轴中表示出来。我的身高介于他们两人之间,但要用两位小数才能表示,你猜会是多少?(1.74米)哪里才是1.74呢?

计数单位篇4

与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分别是十亿位和千万位,这两个计数单位分别是亿和万。计数单位依次为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兆、十兆、百兆、千兆、京、十京、百京、千京、垓、十垓、百垓、千垓、秭、十秭、百秭、千秭、穰、十穰、百穰、千穰、沟、十沟、百沟、千沟、涧、十涧、百涧、千涧、正等。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计数单位篇5

 

实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对干部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整理、保管、转递、统计、查阅等业务功能,主要由四大功能组成:档案案卷管理、档案材料管理、档案审核以及系统维护。

 

1.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基于大数据的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对纸质档案材料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功能.系统提供了目录整理、信息采集、数据审核三大功能,并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实现多人多客户端,对多本档案,不同材料同时采集功能,是一套高效、快捷档案数字化采集系统。

 

2.数字化档案网上查阅系统。数字化档案查阅系统,是以企事业单位组织系统专用资源网为网络基础,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架构,在组织系统内部实现了本地及远程查档、阅档功能。系统在安全方面进行了方考虑:可按日期、时间或长期有效等多种方式,完成阅档授权;阅档过程进行详细的日志记录;信息采用加密信道传输等多种方式,使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二、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事业单位人事系统实现目标

 

进入信息化社会后,计算机使用日益普及,电子数据存储、网络通讯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依托计算机技术管理、存储、各类数字信息资源已成为全社会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企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有其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它将改变纸质档案的搜集方式、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冲破纸质档案的局限性,发挥信息资源的优越性,促进档案管理从纸质档案的保管、利用向信息采集、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的根本转变。但在当前档案数字化过程中,通过调查发现在企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研究相应的对策。企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是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把纸质文件材料、声像文件材料等传统介质的文件材料和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材料,系统地组织成具有有序机构的档案信息库。纸质档案数字化是当前以及未来企事业单位对档案处理利用的重中之重,这不仅仅是丰富和改变企事业单位结构的需要,更主要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企事业单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提高了企事业单位档案的保存效率和利用率。

 

三、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系统的特点

 

1.档案数字化利用情况。目前,企事业单位已经建立了卷宗级数据库结构、文件级数据库结构、照片档案数据库结构、声像档案数据库结构、磁性载体档案数据库结构。档案查询范围、种类包括个人档案、现行文件、开放文件库、开放案卷库、转发印发通知、老档案、照片档案、馆藏资料等等。数字化档案采集系统我国的企事业单位中,应用还不是很普遍。它与以往的档案工作区别在于可以高效的完成对于纸质档案材料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工作。这一数字化系统一般包括了以下三种功能:目录整理、信息采集、数据审核等等,可以有效的提高档案的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达到应用多人多客户端的效果,实现对于档案的全方位,系统化的整理,值得广泛推广。

 

2.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流程。纸质档案的数字化是档案系统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阶段分四种情况下的工作流程:①无数字档案、无电子目录:鉴定—整理—扫描—建库—质检—案卷整合;②无数字档案、有电子目录:鉴定—整理—扫描—质检—案卷整合;③有数字档案、有电子目录:扫描—质检— 图像优化;④有数字档案、无电子目录:建库—质检。第二阶段成批制作:OCR汉字识别(通过它可以识别文件中需要修改的字词,以便字词的真确)PDF文件格式转化(调阅人员可以通过网络用Adobe Reader打开,并能看到纸质档案通过扫描质检后的图像文字)DJVU彩色文件转化(可选)上传至数据库。数字化成果以扫描图象为主,但是光有图象是不完整的,也不利于成果的管理、检查与利用。所以馆内实行的《暂行办法》对移交进馆的档案,明确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即目录数据、图象数据和OCR 识别形成的文件。目录数据、图象数据和OCR 识别形成的文件还必须有机统一。所谓有机统一,就是三者之间必须是有机联系的,一条目录对应一个多页TIFF 文件和一个TXT 文件,联系三者的纽带就是档号; 一条目录的档号,即是相应的这份TIFF 文件的文件名,又是相对应的这份经OCR 识别的TXT 文件的文件名。第三阶段定期操作全文索引——全文挂接——定期备份:建立具有查看全文的检索系统,通过大容量的光盘作为储存介质来与检索系统相挂接。由于档案案卷特别冗杂,为了储存信息的安全可靠,所以必须定期进行备份。企事业单位档案系统的定期备份是通过专业人员操作,运用独立与其他计算机的电脑设备每周进行一次。通过把每台计算机中的档案拷贝到超大容量的光盘中,再把光盘中的内容统一备份到总服务器上。

 

3.影像和照片档案数字化工作流程。①影像档案数字化。企事业单位档案系统采用了“佳影系统”进行影像档案的储存、输入、查阅等一条龙流程。其中,上一条线中在形成电子影像文件后的两步处理是同时存入数据库和服务器,对内是储存于数据库;对外是服务器服务。下一条线是针对客户服务的,在这一流程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用户安全管理机制”。是要由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对客户进行全程的权限管理,对客户进行监督、服务,这是为了部分档案的安全保密负责。这项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个人技能、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据笔者了解,现在馆内并没有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往往是一个技术员身兼多职,既要管理各部门电脑问题,又要监督网站客户,还要维持网站安全。长久下来,往往会顾此失彼,给档案数字化工作带来不利。②照片档案数字化。在电子照片的数字化过程中必须把原先的纸质照片和现有的数字照片分开进行数字化。原有的纸质照片需要先进行电子扫描,再进行图象清晰,最后对应相应文件名同时进行电子入库;对于现有的数字照片相对就比较方便,可以直接进行核对入库。

 

四、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系统的设计

 

1.基于 Web 的应用系统开发。(浏览器/服务器)本质上 Web 与客户/服务器属于同一结构体系。在目前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出能适应统计工作需要的应用程序,能够使更多的用户通过浏览器方便地查询统计数据,是我们下一步考虑的重点。

 

2.建立数据仓库。社会的需求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尝试对原来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再加工,形成一个综合的、面向分析的环境,以支持科学决策的产生。由此,数据仓库的思想、技术、产品逐渐开始形成,并成为信息技术领域非常热门的话题之一。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普及,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扩展,日常劳资人事管理必将实现无纸化办公,并且加入到招商局内部的 Intranet 或者是 Internet 上去,实现数据的共享,这样有利于劳资人事信息在单位内部的查询,提高了数据资源的利用,并且能及时的得到更新,不需要象过去那样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进行抄写,提高工作的效率。本系统的数据库连接与查询是通过 ADO.NET 技术实现的。ADO.NET 是一组向.NET 程序员公开的数据访问服务类,它为创建分布式数据共享应用程序提供了一组丰富的组件和方法,用于支持对 Sql Server 等数据库的访问。数据库客服端应用程序可以使用 ADO.NET 来连接到这些数据源,来查询或修改所需的数据。本系统设计了 MyMeans 公共类。该类封装了系统中所有与数据库连接以及查询和修改的方法。人事管理模块中分人事档案管理,人事档案查询,人事资料查询。企事业员工档案基本信息录入界面。

 

五、结语

 

现在,大家的时间意识日益增强,决策者要求数据分毫不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准确无误;基础工作者对于档案的要求与日俱增,这就意味着档案数字化建设需要加快速度,利用先进技术来打造档案数字化系统,满足各类要求。

 

综上所述,档案数字化建设任重而道远,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打好各项基础。

计数单位篇6

关键词:体积浓度;相对浓度;VB程序设计;软件工程

中图分类号: TP31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2.011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pplication Software of Converter between Direct Reading Data of Monitoring Instruments on Public Place and the National Standard Unit

LIU Ying

【Abstract】the software can provide public place management of our unit with the conversion function between the instrument direct

reading data of monitoring site and the national standard unit. This system has been experimented in practical business work, it can make our operations quick, easy, accurate and standardized. It will greatly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has specified social benefits.

【Key words】 Parts per million; Count per minute; VB program design; Software engineering

0 引 言

随着我国公共卫生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各项业务工作走向规范化进程,对快速高效的管理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手工操作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在繁琐的计算过程中经常还会出现失误。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 编程解决监测仪器现场直读数据与国家标准单位之间的转换,具有传统手工操作所无法比拟的计算迅速、一目了然、准确性高、成本低等优点。用计算机支持高效率完成日常事务不但可以减轻卫生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社会效益,更是单位适应现代化要求,推动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体现。

公共场所监测仪器直读数据与国家标准单位转换器的主要用户为公共场所卫生行政管理人员。针对监测现场的仪器直读数据与国家标准单位之间转换的需求,以计算机为工具,实现对监测数据的即时转换功能,使其应用于卫生管理领域的“人-机系统”。

2 需求分析

为规范和提高公共场所快速监测的技术水平,配置监测仪器如图1所示,具有携带方便、测量快速准确、检测灵敏度高、直接显示读数等优点[2]。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气体监测仪器测得的数据都是体积浓度ppm(parts per million),即一百万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体积数;可吸入颗粒物的监测仪器测得的数据是相对浓度cpm(count per minute), 意为每分钟的脉冲计数[3]。

图1 公共场所监测仪器

然而ppm是一种已被淘汰的非国家标准单位,并不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之中。国家标准规范要求气体浓度以质量浓度的单位mg/m3来表示,即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质量数,如图2所示[4]。因此,在出据CMA(China Metrology Accredidation中国计量认证)报告时需要换算成标准单位mg/m3。那么,监测仪器现场直接显示出来的数据ppm和cpm与国家标准单位mg/m3有何关系呢?它们之间又是如何进行换算的呢?使用质量浓度单位mg/m3作为空气污染物浓 度的表示方法,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污染物的真正量。然而质量浓度与被测气体的温度、压力等环境条件有关,其数值也会随着温度、气压等现场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在实际测量时需要同时测定气体的温度和大气压力[5]。

图2 国家标准规范

(1)将体积浓度ppm换算成质量浓度mg/m3的公式为:

C=C′*M/22.4*[273/(273+T)]*P/101325

式中:

C――国家标准规范中要求的,以mg/m3表示的气体污染物的质量浓度;

C′――监测仪器现场直接显示出来的数据,以ppm表示的气体污染物的体积浓度;

M――污染物的分子量;

22.4――空气在标准状态下(0℃,101.325kPa)的平均摩尔体积;

T――大气环境温度,系统默认值为0℃;

P――大气压力,系统默认值为101.325kPa。

(2)将质量浓度mg/m3 换算成体积浓度ppm的公式为:

C′=C*22.4/M *[(273+T)/273]*101325/P

式中参数注释同2.1。

2.3将相对浓度cpm换算成质量浓度mg/m3的公式为:

C=KR

式中:

C――污染物按国家标准单位以mg/m3表示的质量浓度;

R――使用P-5粉尘仪进行现场测量时显示出来的数据,以cpm表示的相对浓度;

K――质量浓度转换系数,见表1。

表1 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表

3 开发工具的选择―Visual Basic编程语言

(1)可视化编程:VB提供了可视化用户界面的设计,即“所见即所得”功能。

(2)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OOP)把程序和数据封装起来作为一个对象,并为每个对象赋予应有的属性。

(3)采用事件驱动方式的结构化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4)利于操作者方便使用,即使没有计算机语言基础的工作人员也可以较快地掌握。

4 程序设计

4.1 工具栏

CoolBar是一个可以在窗体上浮动的工具,同时也是其它ActiveX的容器。

4.2 用户登录认证

为保障系统操作的安全性,进入系统前需要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登录者通过此窗口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进入系统,否则将停止程序的执行。

SQL1 = “ Select * from user_Info where user_id = ‘”& txtuser.Text & “’”

4.3 信息录入

数据的转换窗体,显示监测数据的信息和转换结果。需求分析表明:将现场监测的数据信息转换为国家标准单位的计算过程占用了管理人员60%的工作量,而且计算数据量大,重复而繁杂,出现失误的情况比较多,所以作为公共场所监测仪器直读数据与国家标准单位转换器的重点设计部分,如图4.1所示。

图3 转换器窗体

5 测试验证

5.1 甲醛1

测试1:T、P都不输入,C′输入0.08,则转换为C的结果显示为0.107;

测试2:T输入25,P输入101300,C′输入5,则转换为C的结果显示为6.133。

5.2 甲醛2

测试1:T、P都不输入,C输入10,则转换为C′的结果显 示为7.466;

测试2:T输入25,P输入101300,C输入0.101,则转换为C′的结果显示为0.082。

5.3 一氧化碳1

测试1:T、P都不输入,C′输入5,则转换为C的结果显示为6.25;

测试2:T输入25,P输入101300,C′输入3,则转换为C的结果显示为3.434。

5.4 一氧化碳2

测试1:T、P都不输入,C输入5,则转换为C′的结果显示为4;

测试2:T输入25,P输入101300,C输入5.724,则转换为C′的结果显示为4.999。

5.5 可吸入颗粒物

测试:取R=8,若选择密闭空调房间,则转换为C的结果显示为0.112;若选择一般公共场所,则转换为C的结果显示为0.16。

5.6 结论

通过150个实例的现场测试,均与验证结果完全一致,达到了程序设计的预期目的。

6 结束语

目前我所设计的公共场所监测仪器直读数据与国家标准单位转换器已在我单位的业务工作中投入使用,使得软件程序不仅停留在设计阶段,更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效能。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满足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管理人员的工作需要,提高了效率,发挥出计算机科学在卫生工作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立福.软件工程(第四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天津市环境卫生监测技术工作会议.天津: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2005.

[3] 室内环境质量及检测标准汇编.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4] GB/T 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1998.

[5] 金泰廪.职业卫生学与职业医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计数单位篇7

⒈从电子数据资料的作用来看,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作为审计证据之一,它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审计机关审计证据准则》(2000年审计署令第2号)第三条明确规定,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资料属审计证据。在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中,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作为审计证据,它在证明事项真相、形成审计结论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保管好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资料,也就保证了审计工作质量。

⒉从电子数据的存储介质来看,存放电子数据的磁性载体比较脆弱,容易遭受损毁。电子数据属于无纸化资料,它存贮在各种磁性介质中,而磁性介质容易遭受破碎、形变等物理损毁。如果电子数据的存储介质遭受损毁,电子数据也将不可避免地遭受破坏。而电子数据资料一旦受到损害,将导致审计证据不足,严重的可导致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⒊从电子数据的数据结构特点看,电子数据具有数据高度集中的特点,它容易泄漏秘密。电子数据是以数字编码的形式存储在各种磁性介质中,而磁性存储介质不但体积小而且存贮容量大。一张光盘或一个U盘就可以装下一个被审计单位全部财务电子数据资料,因此电子数据资料非常容易携带。而一旦泄漏被审计单位一张光盘或一个U盘的电子数据资料,有可能将被审计单位的全部财务秘密泄漏,审计机关有可能为此被诉之公堂。

二、电子数据资料在使用过程中的保管

在使用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时要重点做好电子数据的安全管理工作,防范损坏或泄漏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资料。

(一)防止丢失和损坏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资料的保管措施。

电子数据资料存贮在各种磁性介质中,以磁性为载体的电子数据既容易遭受物理损毁又容易遭受病毒侵害。防止电子数据遭受破坏,可采取以下措施:

⒈加强对存储介质的保管,防止损坏或丢失存储介质。

一方面,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资料对于物理性灾难和非法篡改比手工系统下的信息更加脆弱,一旦出现后果更加严重;另一方面,保存电子数据资料的光盘、U盘等存储介质体积都非常小,容易携带,也非常容易丢失。为此,在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对装有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的存储介质的管理,防止损坏或丢失存储介质。第一,审计组要设专人保管电子数据,保管人员对存储介质要做好防火、防潮、防强震、防磨损等防范措施。第二,审计组要及时将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进行双备份,并且将存储介质分开保管,增强电子数据的安全性。第三,存储介质要放在单位保管,不要随身携带。由于审计工作主要采用就地审计方式,因此,审计人员习惯于将装有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的存储介质随身携带,这样在使用电子数据资料时的确给审计人员带来工作上的便利,但是也很容易在工作过程中将这些存储介质丢失。第四,加强使用登记管理,促使审计人员增强自觉保护意识。审计人员每次使用电子数据时需要向保管人员提出,使用完毕后要及时将存储介质交还给保管人员。所有使用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的人员要进行登记,使用者要填写使用登记表,并将登记表作为档案材料存档备查,促使审计人员增强自觉保护意识,加强对电子数据的保管。第五,除审计组成员外,禁止其他人员接触和保存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资料。

⒉做好病毒防范措施,防止中毒丢失电子数据。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我们在享受信息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在经受着电脑病毒的威胁。我们在复制文件、下载软件时很容易将病毒带进来。有些病毒对电子数据的破坏是致命的,一不小心就可以将电子数据资料彻底破坏。因此,要对电脑病毒做好充分的防范措施,防止中毒丢失电子数据。第一,计算机一定要安装杀毒软件,审计人员要根据病毒信息及时升级更新病毒库,提高杀毒软件抗病毒的能力。同时,审计人员要经常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扫描杀毒,及时查杀病毒。第二,在拷贝或下载外来电子数据资料时要先进行病毒检测,经扫描正常的电子数据才能使用。此外,禁止在装有计算机辅助审计资料的硬盘上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防止病毒入侵导致中毒丢失电子数据。第三,在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资料加入防写措施,增强电子数据的安全性。将被审计单位重要的电子数据刻录成光盘备份保存,并加入防写措施。这样,使用者只能从光盘上读取信息,而不能对其做任何修改,增强电子数据的安全性。

(二)防止泄漏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资料的保管措施。

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资料往往涉及到商业秘密甚至国家秘密,在使用时如果管理不善或操作不当,都很容易将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资料泄漏出去。为防止泄漏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资料,可采取如下措施:

⒈做好网络安全防范措施,防止网上泄漏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资料。

电子数据采用二进制表示,它以数码形式存储于各种载体上,而数码信息是非连续性的,如果有人有意对电子数据进行复制、修改、删除、剪接可以做到不留痕迹。在网络环境下,数据通信传输为远程操纵者窃取网络计算机电子数据资料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浏览互联网成为的今天,网上泄密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要加强网络安全防范,防止通过网络途径泄漏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资料。第一,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资料与网络要采取物理隔离措施。被审计单位重要的电子数据不要存放在电脑中,最好存放在U盘、光盘等介质上,隔绝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接触到因特网。第二,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和审计数据与网络要采取物理隔离措施。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要装在内网的硬盘中,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生成的电子数据资料也要存放在内网的硬盘中,内网与外网要采用物理隔离,隔断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和审计数据接触到因特网。第三,严格禁止审计人员在外网中进行任何带有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资料的操作,以杜绝网络泄密。第四,在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时,不能共享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避免其它内部网络成员通过内部网络非法访问,从而修改、窃取电子数据资料。

⒉对电子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增强电子数据的保密性。

对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可以在万一泄漏电子数据资料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防范不明身份者对电子数据的非法访问,增强电子数据的安全性。此外,由于在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因此,在对电子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时,既要保证加密文件安全可靠又要满足加密和解密时容易操作。对电子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可以电子数据软件自身的功能对数据进行加密,例如Microsoft Access 数据库就带有电子数据加密功能。当然有的电子数据没有带加密的功能,可以使用其它的中介软件进行加密,例如可以使用WinRAR软件对电子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在使用WinRAR软件对电子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时,可以将被电子数据压缩成带口令的存档文件,在需要使用该带口令压缩存档文件时,只需要输入正确的密码,就可将电子数据解压出来使用,因此,加密和解密文件操作都很容易。使用这种加密在输入口令时注意不要采用纯数字密码,而要使用混合码,就能有效地防止解码软件破解口令,增强数据保密性。

⒊规范日常操作,杜绝电子数据资料可能外泄的漏洞。

第一,对计算机设置密码,防范别人非法访问。在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时,审计人员有时会暂时离开计算机,这期间可能会给别有用心的人操作计算机,对电子数据安全造成威胁。因此,计算机必须设置密码,当审计人员离开时要锁定计算机,并且密码不容易被轻易猜到。

第二,电子数据要专人管理,使用完后要及时清除。因为一般的审计软件都是通过导入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资料,形成审计软件自身的账务系统,所以导入数据后被审计单位的原始数据无须保留在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计算机里。因此,导入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应由专门保管电子数据的审计人员来操作,完成电子数据导入后要把被审计单位的原始数据彻底删除,以保证被审计单位原始数据由专人专管,防止多人接触和保管原始数据,增强电子数据的安全性。

第三,统一清除审计组成员的数据。在进行机辅助审计的过程中,审计组各成员都有可能保存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资料,或者在日常的删除操作中由于删除不彻底,在电脑中有可能保留一部分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资料。因此,审计项目结束后,要及时对审计组各成员保存在电脑上和磁盘上的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资料进行统一清理,清除无用或无关的电子数据,防止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资料清除不彻底而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不慎泄漏出去。

第四,及时归档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资料。作为审计证据的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资料要及时整理归档,防止保管不慎泄漏被审计单位的秘密,电子数据资料归档时间一般不要超过2-3个月。

三、归档电子数据资料的保管

根据《审计机关审计档案工作准则》(2001年审计署令第3号)的规定,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属审计取证档案材料。电子数据属于无纸化档案资料,对于怎样保管无纸化电子档案资料尚无具体的规定。笔者认为,对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资料的档案保管,应该是使电子数据资料能够永久地处于可准确利用的状态。为此,可采取如下保管措施:

⒈做好电子数据归档前的准备工作,提高归档电子数据资料的质量。

(一)使用光盘作为保存介质,保证电子数据保管质量。从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电子数据存储介质来看,使用光盘作为电子数据的档案存储介质是最适合的。因为光盘具有容量大、每兆字节成本极低、记录可靠以及几乎可以在所有的PC机上使用等优点。

⑵在保存电子数据时加入防写措施,保证电子数据真实、可靠。对于归档保存的电子数据最好刻录成只读光盘或一次写入式光盘,以只读形式保存起来,可以有效地防止人为随意改动和擦写,较好地保持了底层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原始性。

⑶保存电子数据相关支持软件,保证电子数据的原始性。对归档后的电子数据,日后如果要利用它,必须依赖于计算机软硬件平台才能将电子数据还原成人们能够直接阅读的格式。然而,相对而言,在电子数据形成时所依赖的技术,往往是已经过时的技术,这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所以在以后还原电子数据时,由于所采用的技术、均可能不同,因此很难保证电子数据的原始性。为解决这一,在保存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的同时,还要保存相关的软件以及整个系统,并与电子数据资料放在一起保管。这样就能保证在日后恢复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资料时,能够使之按本来的面目进行显示。

⒉建立一个适宜存放电子数据资料的保管室,确保电子数据安全、可靠。

电子数据存储在磁盘、光盘等介质上,这些介质往往会因为保存不善而破碎、形变或其它损坏。即使没有物理损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信息内容也有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要建立一个电子数据保管室,保证电子数据资料的物理载体与数据内容安全、可靠。电子数据保管室应满足防磁、防火、防潮、防尘、防虫、避光、恒温、防变形、防磨损、防强震等要求,保证存储介质的物理性能不改变,提高电子数据的稳定性。此外,如果条件许可,最好设立两个电子数据保管室,并且分别设在不同的建筑物,将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资料在两个保管室各存放一份。

⒊定期对电子数据进行检测,及时做好数据维护工作。

计数单位篇8

【关键词】 本福特定律;会计信息数据;首位数字;审计

一、本福特定律的描述

数字统计的一种内在规律,指所有自然随机变量,只要样本空间足够大,每一样本首位数字为1至9各数字的概率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稳定性。第一数字定律(也就是本福特定律)描述的是自然数1到9的使用频率,公式为F(d)=log[1

+(1/d)](d为自然数),其中1使用最多接近三分之一,2为17.6%,3为12.5%,依次递减,9的频率是4.6%。科学家仔细研究第一数字定律后,无法对这种现象作出合理解释。定律的主要奠基人Frank Benford对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物理和化学常数、素数数字等各种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由度量单位制获得的数据都符合第一数字定律。由于财务会计数据是以货币来计量的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符合上述定律的,笔者将财务数据信息的首位数字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其定律的符合情况。

数学家曾经发现,账本上的数据,打头数字出现的频率符合本福特定律,如果做假账的人更改了真实的数据,就会让账本上打头数字出现的频率发生变化,偏离本福特定律中的频率。这对于研究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和完整性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假设

从会计业务信息来看有很多,如会计报表、会计账目、会计凭证等等信息,这里只关注会计账簿上的数据信息。为了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选择比较符合本福特定律前提条件的数据来分析,同时也为剔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应做到以下几点(首位数字指一个数据的第一个数字,借、贷方会计数据的首位数字都统计,余额首位数字不统计)。

一是每期合计数字、本年累计数字、转下页(过次页)数字、承前页数字没有统计。

二是相同金额的一收一付数字不统计,或者用红字冲账的金额不统计。

三是统计信息数据时按某单位某一连续时间段来收集,同时,也按国家财政部规定的科目代码来统计会计信息的首位数字。如:1001――现金,1002――银行存款。

三、统计研究结果分析

本文的数据资料来自于一企业性单位和一事业单位,账簿上会计信息数据的时期为2008年度某一时间段,共选择2 378个不同类型的数据,统计其首位数字。

(一)单位某段时期营业收入(科目代码:50106)首位数字统计结果(表1)

从表1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1.如果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整体上还是符合本福特定律的。2.首位是“3”和“4”的经济数据有些占的比例是相同的,有些偏离本福特定律所描述。3.首位数据是“9”所占的比例大于“8”的比例,出现异常。

(二)单位某段时期现金账目(科目代码:1001)首位数字统计结果(表2)

表2分析:其中有三个首位数字占比例不太符合本福特定律的描述,以“3”“5”“8”为首位的数据占总数据的比例异常,但其他6个首位数字占总数据的比例比较符合本福特定律的描述。

(三)单位某段时期银行存款账目(科目代码:1002)首位数字统计结果(表3)

表3分析:以“4”为首位的数据占总数据的比例异常,但其他8个首位数字占总数据的比例比较符合本福特定律的描述。

(四)单位某段时期其他应收款账目首位数字统计结果(表4)

表4分析:以“3”为首位的数据占总数据的比例异常,其首位数字大于“1”为首位的占比例,以“5”为首位的数据占总数据的比例异常,其首位数字大于“2”为首位的占比例,以“7”“9”为首位数字也不符合本福特定律的描述,其他5个首位数字占总数据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本福特定律的描述。

四、影响会计账簿首位数字情况的因素分析

在实际情况中,会计核算的假设前提、会计复式记账、企业的经济环境、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等等都会对会计账簿首位数字偏离本福特定律的程度有影响。

(一)纯数字相乘所得的结果对本福特定律的影响

由于很多会计信息数据是由两个数相乘得来的,如营业收入就是按照由单价和销售数量来计算的,现在单纯用两个数据相乘的结果,统计首位数字来分析本福特定律的情况(假设单价为1―9,销售数量也是1―9,第一排是单价,第一列是数量,中间部分为单价和数量相乘的结果)。(见表5)

如果再把单价分成1.5,2.5…9.5,则出现表6的情况。

如果单价和销售数量进一步扩大范围,计算得出的数据出现的结果类似。也就是这一类会计信息数据的首位数字比较符合本福特定律。

(二)会计信息数据本身的局限性也影响到本福特定律

由于所用的实际数据(单位财务会计数据)存在缺陷,一方面会计信息数据由于会计假设前提,使其在某种程度上不符合本福特定律的“自然随机变量和样本空间足够大”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各个单位各种规章制度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数据信息的随机性。

(三)财务会计处理技术和会计政策等方面也影响到本福特定律

1.银行每日限额提款会影响会计账簿上数据的首位数字。如:银行规定某单位银行存款提款不能超过100 000元,超过则需要收取手续费用,单位为了节约手续,会将超过10万元的分成两天来提款。一般人会先提款9.9万元,再提9.9万元或者余额数。这样会使首位数字为9的几率增大。每张现金支票不能超过50 000元,也会使首位数字为4的几率增大。

2.发票限额也会影响其首位数字出现的概率。如果有些单位开发票的限额为万元或者千元,也就是不能超过万位或者千位,则会计账簿内首位数字出现9字的概率会加大。

3.单位财务制度规定的审批权限也会影响会计账簿内首位数字出现的概率。如某处级领导审批的权限为20 000元以内,则首位数字1出现的概率会增大。

4.单位某段时间资金比较紧张,小金额的费用先支付,如10 000元以下的先付,则有可能影响首位数字。

(四)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的习惯也影响本福特定律

将某些经常性的小金额费用合计核算与分开核算对账簿中的首位数字的影响也不同。有些会计人员在做账时,会将很多原始凭证汇总到一定金额后再进行处理,有的会计人员习惯一张原始凭证做一张记账凭证,这样都会影响账簿中首位数字的比率关系。当然,如果有这种习惯的会计人员做的账目足够大时,也会符合本福特定律的条件。

(五)单位外部因素也影响到本福特定律

1.单位开户银行的一些固定费用对本福特定律有影响。如:单位汇款比较多的,汇款手续费用12.5元,账户管理费用每季45元;购支票20元,对账单5元等等。如果这些数据比较多也会对财务会计数据的首位数字有比较大的影响。

2.新旧会计制度衔接时期。由于新旧会计制度使会计处理技术和方法有些变化,新旧会计制度不同适用时期的会计账簿中首位数字的比率也会有所不同。

3.销售优惠或者有条件的折扣也会影响其首位数字。如:商场规定消费满10 000元,可以折扣3%,则有可能9出现的几率会大些。

4.会计信用政策也可能影响首位数字。如1/20,2/10,n/60,影响的程度要看信用政策对于销售的影响程度,也就是有多少顾客会利用信用政策来节约资金。

五、结论

(一)用会计信息数据按本福特定理将经济业务分成三大类

1.与本福特直接相关的经济业务,也就是说直接按单价与数量相乘核算的经济业务,如:收入类,成本类,存货类,固定资产类等。

2.与本福特间接相关的经济业务,也就是说这类经济业务不是直接按单价与数量相乘核算的经济业务,但与之有些相关的,如:工资一般是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组成;还有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等期间费用和制造费用。

3.与本福特不相关的经济业务,如:个人借款、实收资本、向银行的借款等经济业务。

(二)本文的统计结果

本文的统计结果表明,与本福特直接相关的经济业务(也就是第一类)会计信息数据的首位数字,符合本福特定律描述的程度比较好,也就是说会计信息首位数字符合公式为F(d)=log[1+(1/d)](d为自然数),其中1使用最多接近三分之一,2为17.6%,3为12.5%,依次递减,9的频率是4.6%。与本福特间接相关的经济业务会计信息数据的首位数字,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本福特定律的描述。与本福特不相关的经济业务会计信息数据的首位数字,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本福特定律的描述,但符合的程度又差些。

(三)本文结论对于经济业务审计的现实意义

在对某单位进行审计时,先抽样选取部分会计信息数据,来统计其首位数字,分析所占比例情况,出现不符合本福特定律描述的,可能这些数据有人为的因素在里面,为审计提供一个审计的方向和审计思路,更多是提供了一种审计方法,指出在这方面存在错误、舞弊和欺诈的可能性要增大,需要重点审计这类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当然也不能认定据此会计信息数据的首位数字不符合本福特定律的描述,就是做假账,因为还有很多人为因素会对此有影响;也不能将此作为主要审计证据,直接下审计结论,只能将此作为辅助证据,另外需要其他佐证材料来进一步证实是否有问题。

计数单位篇9

劳动工资统计2012年年报、2013年定报的基层报表,在表样上发生了两点变化。表号104变102熟悉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的同志,一听到104表需要报送了,都会非常清楚地知道是劳动工资表。但从2012年年报开始,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的表号由104调整为102。这一变化看似小事,实则影响很大,希望大家能够改变习惯,提醒自己今年要报送的劳动工资表是102表。而且今年根据单位所属类型的不同,将报送不应变,求胜劳动工资统计王岚岚同的102表。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填报102-1表;限额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全部金融业法人单位填报102-2表;规模(限额)以下从业人员期末人数30人及以上的法人单位,抽中的规模(限额)以下从业人员期末人数30人以下的法人单位填报102-3表。计量单位“元”变“千元”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包括从业人员和工资总额两大类指标。大家知道在以前年份的报表中,关于从业人员的指标,计量单位是“人”;关于工资总额的指标,计量单位是“元”。从今年开始为了统计指标计量单位的规范统一,报表中关于工资总额的指标,计量单位变更为“千元”。这一点需要基层统计人员特别注意,把精确到“元”的工资数据,采用四舍五入的原则进位到“千元”,再填到报表中。切莫直接填写,否则您单位的工资数据就被扩大了1000倍。

2理解职业指标

在报表和指标方面,最主要的变化是增加了职业类型分组,此举将能更好地反映不同岗位类型的收入差距情况。五组职业类型具体包括: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相应地,在劳动工资统计102-1表中,增加了有关按以上职业类型分组的人员、工资指标共计20个。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需要填报按职业类型分的五类人的期末人数、平均人数和工资总额数据。调查单位统计人员在填报时需要注意职业和行业的区别,职业是根据每个从业人员个体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分类;行业是根据法人单位所从事的生产活动类型进行分类。无论是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还是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这里说的是行业),前述五个职业类型的人员通常情况下都应存在。不要误认为本单位是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就将所有的从业人员都填报在“商业、服务业人员”这一个指标中。

3建立电子台账

面对劳动工资统计按岗位统计指标的推行,各调查单位尤其是填报102-1表的单位在年报开始前,进行原始数据以及台账的整理显得迫在眉睫。岗位工资的统计,需要以人为单位的记录,其中包括每一个员工的工资发放记录以及个人信息。对于已经建立电子台账的企业,在填报这类指标时,只需要按照统计部门的统计分类要求,健全现有系统中的统计指标,就能够较快捷地获取数据。对于没有建立电子台账的企业,完成这项统计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工资统计电子台账,实现按岗位分类统计的需要。统计部门也将在未来三年里,设计并推广满足统计部门需要,同时也服务于企业管理的工资电子台账,为下一步劳动工资统计改革奠定基础,同时切实减轻基层单位报送工资统计数据的工作量。

4避免易错问题

计数单位篇10

一是要进行分级采集。国家审计署、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要按照各自的审计管辖权,采集本级各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数据、业务数据、其他数据;在采集数据过程中,既要做到数据采集全覆盖,不论是收支数据,还是业务数据、其他数据,都应全面采集,应采尽采;不论是重点部门,还是一般单位,或是下属机构,都应全面采集,不留死角;又要做到数据采集定期性,要根据审计需求,定期采集本级各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数据、业务数据、其他数据;从而确保采集数据的全面性。

二是要进行规范转换。各级审计机关要针对统一采集的数据,根据国家审计署关于数据转换的技术要求,利用上级审计机关配发的数据转换软件或模块,围绕每个单位的各类数据,组织专人及时进行数据转换。在数据转换过程中,要做到:有现成转换软件或模块的,就应根据软件或模块实施转换;没有现成转换软件或模块的,就应采取联合攻关的形式,开发相应的数据转换软件或模块,然后进行数据转换。

三是要进行上报集中。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要按照审计署规定的标准、方式和要求,将采取转换的数据逐级汇总上报。县级审计机关将本级数据上报市级审计机关,市级审计机关将本级数据及各县级审计机关上报数据汇总后,上报省级审计机关,省级审计机关将本级数据及各市级审计机关上报数据汇总后,上报国家审计署,实行统一集中管理。

一是要利用统计分析,搜索疑点。要建立统计分析模型,如回归分析、因子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模型,对数据进行分类和预测。通过分类,挖掘出其数据的描述值,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大量财务或业务历史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得到其预测值;然后将描述值、预测值和审计值进行比较,帮助审计人员从中发现审计疑点,从而将其列为审计重点。

二是要利用关联分析,搜索疑点。通过利用关联规则,从被审计单位数据库的所有细节或事务中抽取频繁出现的事项,挖掘隐藏在数据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发现存在异常联系的数据项,如发现在财政、税务等各领域间,在部门单位上下级间、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间、各被审计单位与宏观经济运行系统间的数据异常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审计疑点。

三是要利用比对分析,搜索疑点。要根据被审计单位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导向,将可以比对的问题列出清单;针对问题清单,逐项确定比对方式,如有的利用被审计单位自身提供的两组或两组以上数据进行比对,有的利用被审计单位自身提供的数据与其他部门单位提供的数据进行比对;通过比对,发现审计疑点。

四是要利用逻辑分析,搜索疑点。要根据被审计单位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导向,将可以进行逻辑分析的问题列出清单;针对问题清单,逐项确定逻辑分析的方式,如有的可用因果分析,有的可用投入产出分析,有的可用充要条件分析等,围绕每种逻辑分析方式,确定分析的流程模型,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操作,从而发现异常,得到审计疑点。

五是要利用程序性分析,搜索疑点。要根据被审计单位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导向,将可以进行程序性分析的问题列出清单;针对问题清单,逐项确定程序性分析的方式,如有的可用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进行分析,有的可用政策、规范性文件、合同协议所确定的程序性条款进行分析,围绕每项程序性分析方式,确定分析的流程模型,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操作,从而发现异常,得到审计疑点。

六是要利用要素分析,搜索疑点。要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被审计单位可能出现的问题中,梳理出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问题,也即要素违反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围绕清单中的每一个问题,确定与法律法规核对的方式,通过该核对的方式,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操作,从而发现审计疑点。

一是要做好分级核查。上级审计机关在对集中上报数据进行分析后,要将发现的疑点列出清单,按疑点所对应的属地进行分类,并注明对应的事项,下发对应的各级审计机关,要求该审计机关及时进行核查,充分发挥远程分析、分级核查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