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杀一人十篇

时间:2023-04-06 23:11:43

十步杀一人篇1

2、原文: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十步杀一人篇2

作者:张嘉怡   七一东街小学2016级1班

(小学6年级)

上周星期六,我和爸爸满怀仇恨地看完了这部电影,它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南京大屠杀,让全中国人胆战心惊的日子;南京大屠杀,让全中国人都怒发冲冠的日子。南京啊,南京,一座美丽富饶的城市,却因日本人的残忍,让它成为了一座死城,一座充斥着血腥味的城。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日军攻陷我国的历史名城南京,把这里变成了人间的地狱。禽兽不如的日本兵把老百姓当做刀靶练习刺杀,活埋南京和平居民。我看到还在的挣扎者都被刺刀杀死,最后将尸体焚化。他们还举行杀人比赛,将砍下的中国人头挂在南京城外的铁丝网上······其中,那惨无人道的日军,对放下武器的士兵和人民,用机枪扫射,死亡人数达三十多万人。

《南京大屠杀》这部电影,记录了日本人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所犯下的滔天大罪。怀孕六个月的孕妇,那日本人都不放过,用冰冷的刺刀那孕妇的腹部,挑出还没出世的孩子,还没与这多彩的世界接触一秒,便要走向死神。孕妇那撕心裂肺的叫喊,却唤醒日本人那一丁点的良知。那一批又一批,一群又一群善良的人被日本人用机枪扫射,无辜的亡灵找去天堂的路,积满了仇恨。日本人如那疯狂的恶魔,杀人不眨眼!我再也看不下去,一再又一再的同胞倒下。屠杀、抢劫、等一系列的罪恶,却被那血腥的日本人当成是一场游戏。六周,日本鬼子屠杀手无寸铁的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共三十万余人,三十万余人啊!

前年,日本海军把的渔船船长囚禁了。现在,日本东瀛小国向中国发起挑畔,认为中国还懦落,不堪一击。日本错了,现在的中国,就如那刚睡醒的雄狮,长吼一声惊天动地。

六十几年中,他们忍受了痛苦,在十年中,顽强的人们也没有被吓倒。他们在苦难中磨练了意志,在失败中磨练了自我。中国生于忧患,但一步一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那曾经让世人瞧不起的中国,现在正在发展,正在日夜腾飞······

十步杀一人篇3

在他府中的那班杀手之中,最厉害的要属一个叫狼十三的杀手,这个人刀法诡异,武功卓绝,死在他刀下的忠良大臣不计其数,人人闻名如见鬼,恨不能将他生吞活剥。

据说,狼十三出生在大漠边关,一出生就遭人遗弃,是一只母狼用狼奶养大了他。后来,一位戍边的将军在狼群中发现了他,将他从狼群中擒获,此事被传为奇闻。史弥远听说这件奇事后很感兴趣,那位将军便将狼十三献给了丞相府。从此,狼十三就成了丞相府中一名武士。

由于他是一个狼孩,没有姓名,史弥远便为他取了狼姓,因为他在杀手中排行十三,于是就叫他狼十三。为了将他培养成一个第一流的杀手,史弥远特意为他请来当时江湖中刀法顶尖的十位刀法名家授他刀法。这个狼十三也是个学武的好料,不过两年时间,他就全部领悟到了那些刀法名家的刀法精华,并将那些刀法融会贯通,自成一路。这样一来,就算那十位刀法名家一同联手也无法胜他了。

一段时间,史弥远和朝中的御使中丞彭大人关系闹得很僵,因为彭大人是主战派的领袖人物,一直主张对金国动兵,驱逐金人,收复失地,据说皇上正在考虑他的建议。这样一来,自然就触犯了史丞相的利益。于是很多人都在为彭大人担心,怕那贼丞相恼怒之下会派出杀手对彭大人下毒手。然而彭大人却坦然应之。这也难怪,他历来就被人尊称为“铁胆御使”,是不会被吓倒的。而且据说江湖中还有许多侠义之士主动来保护彭大人。

事实上,正如人们猜测的那样,史弥远已经将杀彭大人的任务交给了狼十三。那天早朝时,彭大人再一次和史弥远吵了起来。彭大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痛斥史弥远是卖国的贼丞相,并且声称他一定要追查出行刺几位大臣的幕后真凶。史弥远气极了,一方面他也怕彭大人真的会一根筋到底,查出他就是行刺大臣的幕后真凶,所以他决定要置彭大人于死地。

这天晚上,已经是二更时分了,但是彭大人还没有睡。他正在遵照圣谕,起草对金国用兵的计划。

突然,窗棂被一道迅猛的刀光破开,一个人影身法如电,已经掠入房内。还没等彭大人有所反应,那人的刀已经逼到了他的咽喉上。然而不知为什么,那人的刀在彭大人的咽喉处停住了,他有些惊愕地看着彭大人。他被彭大人脸上镇定的神情镇住了。

彭大人看看眼前的刀锋,然后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你就是那个狼十三吧?”他摇摇头,“果然是好身手,只可惜却被那个贼相所利用。如果你能为我大宋出力那该多好啊!”

狼十三冷然望着彭大人,没有说话。彭大人的面容中满是包容,温和地说:“老夫知道那贼丞相会遣你来杀我,我在等着你来,如果老夫的这腔热血能够唤起你的良知,老夫愿意奉上这颗人头!”

狼十三愕然一惊。彭大人接着说:“人人都说你像狼一样冷酷无情,可是老夫却相信你也是人,也是吃大宋的米长大的大宋子民!”他的声音开始哽咽,“金人占我河山,欺我子民,而那贼丞相却卖国求荣,壮士你何必要陪着他遗臭万年呢?”

狼十三忽然笑了。他冷笑着说:“你不必跟我说这些,我听不懂!我只知道我是来杀你的,我不管别人怎么样,我只知道是丞相将我由狼变成人,我不能不报答他,所以他要我杀谁,谁就得死!”

彭大人怔了片刻,叹了一口气说:“你错了,他不是你的恩人,他是要把你变成他杀人的工具!难道你真的甘心做一个杀人工具?”

狼十三木然道:“你不用枉费心机了!就算是这样,我也是心甘情愿的。因为我只能是一个杀手,这是上天注定的!”

“好一个可悲的杀手!”彭大人摇头叹道,“既然你如此执迷不悟,那你就动手吧!”说完,他闭上了眼睛,脸上全无一丝惧色。

狼十三怔了怔,他还没有见到过一个面对死亡能如此镇静的人!然而,只是片刻之后,他的目中杀机顿现,冷酷地说:“我很佩服你!可是我不能违抗他的命令,你认命吧!”说完,他就要手起刀落。

突然,彭大人的脚下如游鱼般一滑,身形已经滑出七尺,手中同时也多了一把长剑。狼十三的刀走了空,他有些吃惊,这位彭大人怎么会有这么快的身法?

那彭大人朗声笑道:“你上当了,你根本杀不了彭大人!”“你是谁?”狼十三怒道。“我?”那“彭大人”哈哈大笑,“告诉你也无妨,我是奉彭大人之命专门在此等你的。刚才那些话也是彭大人让我劝告你的,既然你执迷不悟,那就别怪我手下无情了,你是一个不错的杀手,但是你绝不是我的对手!”

狼十三冷哼一声,手中的长刀已经狂风般挥出,在一弹指的时间里,他已经向对方攻出了自己刀法中最精妙的十式,然而令他难以置信的是,这十式全都被对方一一化解掉了,而且好像闲庭漫步般毫不费力!狼十三吃惊之余,招式越来越快,但是他的心中却暗暗有些着急。他用尽了全力,却全然伤及不到对方分毫。

过了一百余招,对方突然喝道:“狼十三,你跟着那贼丞相滥杀忠良,本来今晚我是要取你性命的,但彭大人不让我杀你,那我就留下你那只杀人的手吧!”

说完,他的剑式突然加快,狼十三顿时感到目不暇接,一着不慎,他只感到右手一阵疼痛,只见自己的右手连同手中的刀一同跌落在地。他不禁闷哼一声。

那人收回剑,冷冷地望着他说:“留你一条命,也让那贼丞相看看,天理人心,岂是他用杀手就能逆转的,你滚吧!”

狼十三如泥塑般木然呆住。半晌,他才转过身咬着牙大踏步走了出去。一出彭府,他就开始大步狂奔,他要赶回丞相府去。虽然失去了一只手,他却并不感到可惜,因为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他不仅右手会用刀,他的左手也会用刀,并且比右手还要快,所以他还能做杀手!

突然,他撞在一个人身上。他抬头一看,不禁叫道:“伍大人!”那伍大人却冷冷地看着他,眼中满是讥诮之色。

这位伍大人是史弥远的得意门生,本是一名小小的武官,后来因为投靠了史弥远就扶摇直上,现在在朝中任兵部侍郎。他也是个死心塌地为史弥远效劳的人。

狼十三发现了伍大人脸上的杀机,他不禁说:“伍大人,你这是……”伍大人冷冷一笑:“你这次果然失手了,看来史丞相没有看错,你不是一个好的杀手!”他摇摇头,“真想不到,一个狼人居然也会被人打动!史丞相需要的是一个绝情绝义的狼十三,你太令他失望了!”

“我……”狼十三欲言又止。伍大人讥讽地说:“你现在还要回丞相府吗?”他轻轻地摇摇头,语气冰冷而阴沉,“不用了,你现在已经是个废人了,史丞相不想再看到你了。”

“你要干什么?”狼十三又惊又怒。伍大人冷冷地说:“我是奉丞相之命来送你一程的!”

狼十三再次怔住。突然,他疯狂地大笑起来。笑毕,他不屑地说:“就凭你也想杀我?”

伍大人的瞳孔猛然收缩,也大笑起来:“你现在连手也没有了,难道我还杀不了你吗?”

狼十三冷然道:“你说得没错,那个杀手狼十三已经死了,现在站在你面前的狼十三不是一个杀手了。过去是我眼瞎,没想到史丞相比我还要瞎!”

狼十三的话还未说完,伍大人已经出手了。伍大人武将出身,刀法自是不凡,他心中虽有些惊异,但是他实在想不出,失去了一只手的狼十三凭什么说自己杀不了他。等到他明白的时候,他已经倒下去了。他做梦也想不到,狼十三的左手会比他的右手更可怕!

看着伍大人的尸体,狼十三扔掉手中的刀。好半天,他才慢慢地瘫坐到地上,两行泪缓缓地流了下来……

十步杀一人篇4

2、重罪十条把以上十条罪行称为十恶,并且规定绝不赦免,到了隋唐,经过隋代《开皇律》与唐代《唐律疏议》对之的进一步的修订,就正式形成了十恶不赦的罪名说法。它的主要内容有:

(1)谋反。指企图推翻朝政。这历来都被视为十恶之首。

(2)谋大逆。指毁坏皇室的宗庙、陵墓和宫殿。

(3)谋叛。指背叛朝廷。

(4)恶逆。指殴打和谋杀祖父母、父母、伯叔等尊长。

(5)不道。指杀一家非死罪3人及肢解人。

(6)大不敬。指冒犯帝室尊严。通常为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伪造御用药品以及误犯食禁。

(7)不孝。指不孝祖父母、父母,或在守孝期间结婚、作乐等。

(8)不睦。即谋杀某些亲属,或女子殴打、控告丈夫等。

(9)不义。指官吏之间互相杀害,士卒杀长官,学生杀老师,女子闻丈夫死而不举哀或立即改嫁等。

(10)内乱。亲属之间通奸或强奸等。

十步杀一人篇5

关键词: 道教;劝善书;生态伦理

abstract: instructions on morality in taoism has served as a guidebook on moral integrity. the moral disciplines discussed in the book can not only be used to regulat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race and between human race and the world, but also can be extended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race and plants, animals, human being and nature. the instructions stress the equality of all the living beings, promote the value of life, and put forward the law of ecological ethics that the world progresses if everything accords with the way of the world, and go backward if not. these help to form the life-oriented ecological ethics with theological flavor.

key words: taoism; instructions on morality; ecological ethics

现存于《道藏》、《藏外道书》中的道教劝善书主要有《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太微仙君功过格》、《十戒功过格》、《警世功过格》、《石音夫功过格》等。有学者将道教劝善书界定为“一种宗教的伦理教化书”,认为它是假托神仙的名义制作或道教徒以个人名义撰著的、从道教神学的角度运用道教教义劝人去恶从善以成仙了道和积善获福的通俗道德教化书。[ ]关于道教劝善书,已有一些学者从伦理学的角度作过专门的研究。本文侧重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并且认为,道教劝善书作为一种伦理道德教化书,其中所述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仅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还进一步推广到调节人与动植物、人与自然的关系,蕴含着具有神学特征的生态伦理思想。

一.从道德教化到生态伦理

道教劝善书的根本宗旨在于劝人行善积德、去恶从善,即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道教劝善书中所说的“善”和“恶”,不是理论上的抽象界定,而是较多地表现为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规范和守则。《太上感应篇》[ ]是北宋末年出现的最早的道教劝善书,其中所列举的善行有:“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已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等二十多条,恶行有:“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等一百多条。此后的道教劝善书大致仿效这一模式。

然而,道教劝善书在罗列其所认定的善行和恶行时,也把保护动植物看作是善行,把伤害动植物看作是恶行。比如《太上感应篇》中就明确提到“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对于该篇列举的善行中所谓“慈心于物”,《太上感应篇图说》注:“隐恻矜恤于物,谓之仁。如钓而不网、弋不射宿、启蛰不杀、方长不折之类。”[ ]可见,“慈心于物”的“物”主要是指动植物,“慈心于物”就是要施仁于动植物,就是要保护、关爱动植物。《太上感应篇》所列举的恶行中则明确提到“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用药杀树”,“春月燎猎”,“无故杀龟打蛇”,认为伤害动植物也属于恶行之列。约成书于元代的道教劝善书《文昌帝君阴骘文》[ ]教人要“救蚁”,“济涸辙之鱼”,“救密罗之雀”,“或买物而放生,或持斋而戒杀,举步常看虫蚁,禁火莫烧山林……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等等。还有明代的道教劝善书《关圣帝君觉世真经》[ ]也教人要“戒杀放生”,“利物救民”,反对“宰杀牛犬”。显然都是把保护动植物看作善举,把伤害动植物视为恶行。

功过格是道士自记善恶功过的一种簿册,属于道教劝善书之一类,其中也列举了保护和伤害动植物的善恶功过。南宋时期出现的《太微仙君功过格》[ ]是现存最早的功过格,有“功格三十六条”,“过律三十九条”。在“功格三十六条”之下有“救济门十二条”,包括救助野兽、牲畜以及“虫蚁飞蛾湿生之类”,在“过律三十九条”有“不仁门十五条”,包括“害一切众生禽畜性命”以及杀“飞禽走兽之类”、“虫蚁飞蛾湿生之属”、“恶兽毒虫”。后来的《十戒功过格》[ ]有“一戒杀”、“二戒盗”、“三戒淫”、“四戒恶口”、“五戒两舌”、“六戒绮语”、“七戒妄语”、“八戒贪”、“九戒嗔”、“十戒痴”。其中的“戒杀”包括戒杀“微命”、“小命”、“大命”和“人命”;“微命”,如蚊蝇蚤虱、蟋蟀蝴蝶之类,“小命”,如蛇虺獾雉鸡鹅、八哥画眉鹌鹑之类,“大命”,如虎狼獐鹿猢狲、牛马猪羊之类。显然,这些功过格都包含了保护动物的要求。

一般说来,伦理道德规范是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然而,道教劝善书所述的伦理道德规范除了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外,还进一步推广到调节人与动植物的关系,广义地说,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因而也包含了生态伦理的内容。

当然,在道教劝善书所涉及的道德规范中,“忠”、“孝”是最为根本的,卿希泰先生说:“忠孝之道是各色劝善书不惜笔墨提倡的,各种道德义务和善行中忠孝居首位。”[ ]而且,在道教劝善书中,涉及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守则,无论从其数量上还是在其重要程度上,都在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规范之上。但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守则毕竟包含于道教劝善书之中,是道教劝善书进行教化的内容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一些功过格中,“功”和“过”的大小被量化。以《十戒功过格》为例,无故杀有功于世之畜(如牛马驼象之类),一命为五十过,救一有功于世之物,为五十功;与此相比较,因医术不精误用药物而致伤人命,一命为五十过,力救一被焚被溺者为五十功;谋人产业夺人生理者,一事为五十过,设法广募泽可远布者,一事为五十功。再比如《警世功过格》,救一有力于人之物命(牛马犬类),五功至五十功,而免一贫人债,十功至五十功;毒药杀鱼三十过,谎骗财物三十过。通过这些定量化的比较可以看出,在功过格中,保护或伤害动物的“功”或“过”还是比较大的,因而有关保护动植物的教化也是较为重要的。

在中国古代,把保护动植物当作善行,把伤害动植物看作是恶行,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论语•述而》讲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礼记•祭义》记:“曾子曰: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记孔子曰:“开蛰不杀则天道也,方长不折则恕也。”孟子则要求“仁民而爱物”[ ],汉代的董仲舒也说:“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谓仁!”[ ]后来的张载则进一步讲“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在道教史上,早在《太上感应篇》出现之前,道教的主要经典《太平经》就说:“夫天道恶杀而好生,蠕动之属皆有知,无轻杀伤用之也。”[ ]魏晋时期的葛洪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而不可“弹射飞鸟,刳胎破卵,春夏燎猎”,等等。[ ]五代时的谭峭说:“夫禽兽之于人也何异?有巢穴之居,有夫妇之配,有父子之性,有生死之情。鸟反哺,仁也;隼悯胎,义也;蜂有君,礼也;羊跪乳,智也;雉不再接,信也。孰究其道?万物之中五常百行无所不有也,而教之为纲罟,使之务畋渔。且夫焚其巢穴,非仁也;夺其亲爱,非义也;以斯为享,非礼也;教民残暴,非智也;使万物怀疑,非信也。”[ ]

显然,在道教劝善书出现之前,已有不少思想家,包括道教学者,已经从一般的伦理道德中引申出生态伦理,将保护动植物当作重要的道德规范。应当说,道教劝善书的生态伦理思想正是对于前人,主要是道教学者的有关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二.以生命为中心的生态伦理观

道教劝善书的生态伦理思想虽然是从一般的伦理道德中引申出来的,但同时也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形成了基本的生态伦理观。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道教劝善书的生态伦理观的基础是自然界生命的平等性。

对于《太上感应篇》所谓“慈心于物”,有郑清之赞曰:“万物同体,均受于天。……肖翘蠕动,皆在所怜。视物犹己,仁术乃全。”认为自然物与人是平等的。李昌龄在为《太上感应篇》“射飞”作注时说:“太上曰:混沌既分,天地乃位;清气为天,浊气为地;阳精为日,阴精为月,日月之精为星辰;和气为人,傍气为兽,薄气为禽,繁气为虫。种类相因,会合生育,随其业报,各有因缘。然则,人之与飞有以异乎?肇论所谓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非诳语也。”认为人与自然物都是天地所产生的,为同根所生。

在道教劝善书看来,自然界生命的平等性不仅在于人与自然物的同根而生,而且,自然物与人一样都具有灵性。李昌龄注释《太上感应篇》“用药杀树”时说:“树木中亦有圣人托生其中,如《水经》所载伊尹生于空桑是也;又有修行错路精神飞入其中,如《业报经》所谓韩元寿化为木精是也;又有中含灵性无异于人,如钱师愈所斫松根是也;又有窃树起祸而先为树神所知,如钱仁伉所窃牡丹是也。”

此外,道教劝善书还认为,自然物与人一样还有知。《十戒功过格》“戒杀”中把动物分为“微命”、“小命”、“大命”,其中“微命”即所谓“一切生物之最蠢者”,“小命”即所谓“微有知者”,“大命”即所谓“大有知者”。认为自然界的动物都有知,只是有大小的区别。

第二,道教劝善书要求保护动植物包含了“贵生”的生命情怀。

道教重视人的生命,《太平经》卷一百十四《不用书言命不全诀》说:“要当重生,生为第一”,《度人经》讲“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司马承祯的《坐忘论》讲“人之所贵者,生”。同时,在道教看来,自然界的一切生命是平等的,所以,道教对于人的生命的重视,又进一步扩展到对自然界一切生命的重视,这样也就把对于人的生命的情感投射到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形成了普遍的“贵生”的生命情怀。

李昌龄在注《太上感应篇》“慈心于物”时说:“慈为万善之本。”认为对于一切生命的慈爱是善的根本。所以对待动植物,要戒杀,要放生,要救助,甚至不要惊扰他们。李昌龄注《太上感应篇》“惊栖”时说:“太上戒人无得惊栖,与孔子弋不射宿之说意皆一也。大抵鸟之已栖亦犹人之已寝,忽然有惊,岂不举家惊扰?”该注释还以李奚子、陈安世二人为例:“李奚子本一山妪,每遇大雪,鸟无安枝,徃徃飞集其家,遂留不去,妪济以谷,且不敢惊”;“陈安世本权叔本家一佣力人,平生不践生虫,不杀物命,每出入见飞禽当道,必下道引避,不欲惊之”。

同时,道教劝善书对于动物的描述往往还赋予了人的情感。《太上感应篇集注》在注释“射飞逐走”时举二例:其一,“镇江钱叅将部下卒获一雁笼之舟尾,空中有一雁随舟悲号;将登岸,笼中雁伸颈向外大呼,空中雁忽下,二雁以颈相交而死”;其二,“河南潘柽好猎,入山见一老猴,发弩射之。初发为猴所接,再发中臂。度不能支,遂抱其子乳之,复摘木叶数片,盛余乳在傍,大号而死”。然后接着说:“由此二事观之,一切禽兽皆有人性,皆有眷属。或飞或走,射而逐之,如人离家出游,路被杀害,妻子盼望,其惨何如。”[ ]最后,还引一诗云:“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这一诗句是各种道教劝善书所经常引述的;它用极富感染力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所具有的各种情感,并表现出对受伤害动物的极大同情。

应当说,道教劝善书提出要保护动植物,是带着深厚感情的,带有一种对于生命的普遍的慈悲和怜悯之心,要求以“贵生”的情怀去善待一切生命。

第三,道教劝善书所追求的是“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道教劝善书讲保护动植物,不是一味地盲目的保护,而是要依照自然规律,这就是“道”。人要以动植物作为生活资料的来源,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但是必须按照自然之道行事,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这就是《太上感应篇》所谓的“是道则进,非道则退”的生态伦理的基本行为准则。《石音夫功过格》中有道长与乞儿的对话很能说明这一点:乞儿曰:“……无论不杀生,方为万物之生,即如鸡鸭不杀,喂他何益?牛马不杀,胶皮何取?猪羊不杀,祭祀何有?若论不杀生,竹木不宜砍,柴薪何来?草木不宜伐,人宅无取。这真难也。”道长曰:“极容易的。鸡鸭不损其卵,不伤其小,又不妄费。当用之时,取其大者杀之,何得为杀?马有扶朝之功,牛有养人之德,临老自死,何必在杀?何至无取竹木?草苗方长不折,相时方伐,何得无用?”乞儿曰:“据道长说,这等看起来,凡物当生旺之时杀之,方才为杀;至休囚衰弱之时杀之,不足为杀。可见生旺时,乃天地发生万物之情,不可违悖天意。至垂天地收藏之时而取之,则用无穷也。”乞儿至是觉有会心,喟然曰:“天地有好生之德,万物有贪生之心。凡事顺乎天理人心而为之,勿逆天理人心而行之,未有不心平意合者也。”[ ]

道教劝善书讲戒杀,但不是绝对的不杀,而是指“钓而不网、弋不射宿、启蛰不杀、方长不折”。也就是说,要按照自然之道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之物。《太上感应篇集注》在注释“春月燎猎”时说:“春为万物发生之候,纵猎不已,已伤生生之仁。乃复以纵之火,则草木由之而枯焦,百蛰因之而煨烬。是天方生之我辄戕之,罪斯大矣!”[ ]认为“春月燎猎”之罪过在于违背了天道。

再比如,《十戒功过格》讲戒杀,但是又认为,虎狼之类,如果“已伤人者其罪宜死”,那么“杀之反为功”。也就是说,人出于天道而开杀戒,还是允许的。与此相反,“牢养调弄曰戏杀”。戏杀“微命”,“如斗蟋蟀、拍蝴蝶之类,一命为一过,虽不伤命,而调弄不放,亦为一过”;戏杀“小命”,“如养八哥画眉、斗鹌鹑之类,一次为二过,虽不伤命,而调弄不放,亦为一过”;戏杀“大命”,“如弄猢狲之类,一命为二十过,虽不伤命,而或开囿辟园系猿养鹿者,一事亦为十过”。也就是说,人如果只是出于自己的需要而圈养野生动物,实际上也是对动物的伤害,也为有过。

道教劝善书所反映的生态伦理思想与现代西方生态伦理学奠基人阿尔贝特•施韦兹(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亦译作阿尔贝特•史怀泽)提出的“敬畏生命”[ ]的生命中心主义非常相似。施韦兹强调把爱的原则扩展到一切动物,否认各种生命形式具有高级和低级、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区分,并明确指出:“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 ]有趣的是,在他所著的《敬畏生命》一书中对于《太上感应篇》有一段论述:“《太上感应篇》(赏罚之书),中国宋代(公元960~1227)的一部212条伦理格言集,其中同情动物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些格言本身也许是非常古老的。这部至今仍然很受民众推崇的格言集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天’(上帝)赋予一切动物以生命,为了与‘天’和谐一致,我们必须善待一切动物。《太上感应篇》将喜欢狩猎谴责为下贱行为。它还认为植物也有生命,并要求人们在非必要时不要伤害它们。这部格言集的一个版本还用一些故事来逐条解释同情动物的格言。”[ ]可见,施韦兹对于《太上感应篇》的生态伦理思想是认同的。

三.神学化的生态伦理

道教劝善书的神学特征是十分明显的,已有学者将其概括为:(1)“道教善书一般都假托道教神仙的名义来制作”;(2)“道教善书宣传有神明监督人的善恶”;(3)“道教善书强调神明对人施行赏罚”;[ ]《太上感应篇》一开始便是:“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根据《太上感应篇》的这一段论述,并结合其它道教劝善书的内容,道教劝善书的上述神学特征是不难概括出来的。

既然道教劝善书具有明显的神学特征,那么道教劝善书中所包含的有关保护动植物的教义当然也具有神学的特征。在道教劝善书中,保护动植物的教义同样属于道教神仙所降授,人保护或伤害动植物的行为同样受到神明的监督和赏罚。

值得注意的是,道教劝善书通过赋予其神学特征而使之具有神圣性和权威性,具体表现为较多地讲因果报应,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太上感应篇》说:“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太微仙君功过格》开宗明义便是:“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科曰:积善则降之以祥,造恶则责之以祸。”同时,道教劝善书还通过大量的因果报应的事例以达到去恶从善的教化效果。《文昌帝君阴骘文》有“救蚁,中状元之选”一条,有注:“宋郊、宋祁兄弟同在太学,有僧相之曰:小宋当大魁天下,大宋亦不失科甲。后复遇之,僧惊谓郊曰:公丰神顿异,似曾活数百万命者。郊笑曰:贫儒何力及此。僧曰:肖翘之物皆命也。郊曰:旬日前,堂下有蚁穴为暴雨所浸,吾编竹桥渡之,岂此乎?僧曰:是也。小宋固当首捷,公终不出其下。及唱第,祁第一。章献太后谓弟不可先兄,改郊第一,祁第十。”[ ]李昌龄在注《太上感应篇》“填穴”时也引述了此例。这就是善有善报。《太上感应篇集注》在注释“填穴覆巢”时举二例:其一,“朱某平生恶蜂巢,每见蜂从窍入,虽高处必设梯塞之。在人家亦然。后生二子,榖道皆塞。人教以秤尾烧红钻之,竟死”;其二,“苏州薛氏小儿,屡升木杪覆巢取雏。一日上树,不期先有大蛇啖雏巢中,儿惊视张口,蛇竟入口,儿遂死”;[ ]这就是恶有恶报。在道教劝善书中,诸如此类的例证不胜枚举。《阴骘文图证》在证“买物而放生”时有附证:“吕祖曰: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恕己;汝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他若死时你救他,你若死时天救你;延生生子别无方,戒杀放生而已矣。”[ ]用因果报应论证戒杀放生对于延生之重要。

虽然道教劝善书带有明显的神学特征,但这一特征恰恰是其得以落实并能够获得教化效果的重要保证。同样,道教劝善书中所包含的具有神学特征的有关保护动植物的教义,虽然由于缺乏科学的解释而没有能够真正说明保护动植物的意义,但是,这些教义在当时尤其是在道教以及相关的领域中得到传播,的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这些纯粹出于宗教目的的教义,虽然在当时科学水平条件下,缺乏科学的基础,但就其要求保护动植物而言,与当今生态伦理学的某些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并得到一些现代生态伦理学家的认同,这也许正是道教劝善书中有关生态思想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注释:

[1][21] 陈霞.道教劝善书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出版社,1999.9.11~17.

[2] 太上感应篇[m] .道藏(第27册).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1~142.

[3] 太上感应篇图说[m].藏外道书(第12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101~102.

[4] [22] 文昌帝君阴骘文注[m].藏外道书(第12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402~428.407.

[5] 玉历至宝钞[m].藏外道书(第12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772~773.

[6] 太微仙君功过格[m].道藏(第3册).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449~453.

[7] 十戒功过格[m].藏外道书(12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43~71.

[8] 卿希泰.道教文化新探[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36.

[9] 孟子•尽心上[m].

[10] 春秋繁露•仁义法[m].

[11] 正蒙•乾称篇.

[12] 王明.太平经合校(卷五十)生物方诀[m].北京:中华书局,1960.174.

[13] 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m].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5.126.

[14] 谭峭.化书(卷四)仁化[m].道藏(第23册).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598.

[15][17] [23] 太上感应篇集注[m].藏外道书.(第12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137.153.137.

[16] 石音夫功过格[m].藏外道书(第12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88.

[18] 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十步杀一人篇6

武松:

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武松自小习武,武艺高强,性格急侠好义。一次醉酒后,在阳谷县景阳岗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因此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武松兄长武大郎是一个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后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武松杀死了西门庆,就被发送了孟州充军,又在十字坡结识了张青和孙二娘。后来武松醉打蒋门神最为精彩。武松为了神惹急,在狠狠的打他,这能证明武松是个粗中有细的人。他在时还可分成几个细节,三次换酒,之后说让蒋门神的小妾陪他喝酒,酒饱不让,就和他们打了起来这里包括蒋门神。

他在禽了蒋门神之后,却怕他告官和以后再把快活林夺回来,所以让他离开孟州,不得在此居住。被迫大开杀戒。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武松投奔二龙山,后三山打青州时归依梁山。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武松为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后班师时武松拒绝回汴京,在六合寺出家,善终。

林冲:

林冲本来是个性格平和谦虚随和的人,本应生活舒适恬淡,但是一次意外改变了他的一生,最终成为一个最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

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本应活得很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厄运来到他的头上。高衙内看上他的女人,紧接着便是拦路调戏,栽赃,发配充军、暗杀。一连串的打击,都倾泻到他头上。一开始林冲没有反抗,他不愿跟上司闹翻,更不想背叛朝廷,一味地退让、委曲求全,总想寻找一个避难所,继续过他教头平静的生活。林冲的退让是自然的,是由他自身的地位所决定的。他继承祖职,有一套祖传的处世哲学,屈人之下,忍辱负重。但是,林冲还有性格的另一面,他结交天下英雄豪杰,比如像小旋风柴进、花和尚鲁智深等,都是有正义感的人物,加上他对统治者有一定的认识,吐露出“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于小人之下,受这般腌攒气”的不满情绪。林冲是一个自身充满矛盾的人,正义感和忍让在他身上同时表现得很强烈。高俅不杀人害命,置他死地,他是不会上梁山的。他的性格是在残酷的斗争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火烧草料场,林冲的性格得到全面升华,发生质的飞跃。他看透了,绝望了,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生路,就是上梁山。这就是逼上梁山。在梁山这支队伍中,林冲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他不相信宋朝天子会真心招安,对招安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招安不过是蔡京、高俅等奸臣设下的陷阱,招安凶多吉少。但,林冲的意见没为宋江所采纳。他恼恨、痛苦、无奈,最后默默地死去。

林冲性格特征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他使我们认识到了宋代“乱自上作,乱自下生”的历史事实。林冲这个人物形象是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性格。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遭到人民的反抗。从郑屠户一类的地痞流氓到陆谦一类的恶吏,以及梁中书一类的贪官,还有蔡京、高俅这些朝中奸臣和昏庸无能的宋徽宗,形成一个庞大的压迫阶级。,各个阶层的受压迫者都揭竿而起,走向造反的道路。

十步杀一人篇7

第一局参考答案

1 车四平五 …………

凶悍,犹如一把利刃直插对方心脏,一举撕开对方防线。

1 ………… 将5平6

无奈。若改走士4进5吃车,则红方车七进三形成绝杀,速胜黑方。

2 车五进一 …………

直探将府。逼迫黑将不安于位。

2 ………… 将6进1

3 车七进二 …………

另一车加入战场,威势大增,双车错杀势形成。

3 ………… 士4进5

顽强。若改走将6进1,则红方车五平四速胜。

4 车七平五 将6进1

5 前车平四

绝杀,红方胜。此局红方双车炮占位极佳,车借炮威,强行白吃黑士,从而一举打破黑方防线,为双车攻杀顺利入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局参考答案

1 车八进八 …………

进攻方向选择精准,拿准黑方软肋所在。

1 ………… 车6退3

无奈。若改走车4进3,则也难挽颓势,以下车八平五,将5平4,车五进一,将4进1,车二退一,将4进1,车五平八,车4平5,车八退二绝杀,红方胜。

2 车八平五 …………

石破天惊,强行吃士,不惧车口,颇具胆识。

2 ………… 车6平5

3 帅五半四 …………

中帅右移,图穷匕首见,亮出最后杀招。

3 ………… 车4进3

无奈。若改走车4进9弃还一车,则子力将损失惨重,也难逃一劫,以下仕五退六,将5平4,炮五进二,红方白多一车,胜定。

4 车二平四

铁门栓杀,红方胜。此局找准对方弱点足关键,只有通过分析明确了进攻方向。才能把对方弱点一点点拉大,一步步扩先占优,从而取得胜利。

第三局参考答案

1 相一进三 …………

招法细致灵巧,瞄准黑象,暗伏杀机。

1 ………… 象7进9

兀奈。若改走炮5平7,则防御阵线更加薄弱,以下炮三进七,炮7退8,车四进三,十5退6,车八平五,士6进5,车五进一绝杀,红方胜。

2 车四进三 …………

构思别致,体现了极强的大局观。

2 ………… 士5退6

3 车八平五 …………

不惧两车相见,强行吃掉黑方中象,胆识过人,胸怀韬略。

3 ………… 士6进5

无奈。红中炮牵制力极强。已成入局之势,黑方只得见招拆招了。

4 车五进一

再谋一士,直击黑将,而黑将吃不得车,又无路可逃,被生生地绝杀于原位,红方胜。此局充分体现了大胆穿心杀法的协调与配合,只有全盘谋算,大胆构思,整体运作,才能运用好此类杀法。

第四局参考答案

1 车二进二…………

面对黑方担子炮的顽强防御,红方用车强行换炮,及时摧毁黑方防御链条,十分关键。

1 …………马4退6

黑方几乎无子可动,只得交换子力谋求减弱压力。若改走马4退5,则也是苟延残喘,以下车二退二,马5退7,车二进一,马7进5,车八退二,红方谋得一马,并大占攻势。胜定,下略。

2 马五进三…………

时机成熟,跳马将军腾空中路,吹响入局的号角。

2 …………炮4平7

3 车八平五…………

用车强行破上,攻中路而谋底线,是此类杀法中的典型手段。

3 …………士6进5

4 车二进一 炮7退1

5 车二半三

绝杀,红方胜。此局红方巧用双马帅协攻,用车白吃黑炮、强吃黑士,最终以单车帅入局,可见入局前的积累非常重要。需精密谋划,使各子紧密协调互助,才能产生步步为营的效果。

第五局参考答案

1 车八进九…………

冷箭突发,献车马口,一举打破黑方坚固防御阵势。

1 …………车1平6

无奈,只得兑车抢占肋线要道。黑方不可马3退2吃车,否则红方后炮进五,象3进5,后炮进五,重炮绝杀黑方。

2 后炮进五…………

先行发力,以炮换卒,牵制住黑方起重大防御作用的马。

2 …………马3进5

3 车四平五…………

杀势已成,大胆实施“大刀剜心”战术,一举打破黑方藩篱。

3 …………将5平6

无奈。黑底线防御薄弱,不敢士4进5吃车,否则红方车八平七速胜。

4 车五进一 将6进1

5 车八退一 马5退4

无奈。此时黑防线已全面崩溃,若改走将6进1,则也难逃厄运,以下车五平四,马5退6,车八平四,将6平5,后车退五,炮8平6,车四退六,红方得子,多子胜定。

6 车八平六 将6进1

7 车五平四 将6平5

8 车四平六…………

至此,黑方双士皆失,红方双车错杀势已成,胜定。

8 ………… 车9平8

9 后车退一 将5退1

10 前车退一 将5退1

11 后车平七 象3进1

12 车七平九 车6平4

13 车九进二

绝杀,红方胜。此局红车强行人底是关键,抓住黑方单马孤象弱点,强行献炮牵制黑马。冉大刀剜心强吃黑士,进而摧毁黑方九宫防御,形成双车错杀势,使得黑方防无可防,坐以待毙。

第六局参考答案

1 车六进七…………

狠辣之招,用车强行吃炮,率先拉开进攻序幕。

1 …………车7平2

以攻对攻,无奈的选择。若改走车7平5防御,则红方马四进五,黑势立溃。

2 车六平五…………

算度深远,敢于进攻。算准可抢先入局。若改走车六退七,则黑方车8平4邀兑,虽仍为红优,但战线拉长,变数增加。

2 …………车2进3

顽强攻招。若改走车8平4,则步调更慢,更加难以形成反击之势,也将难逃败局,以下仕五进六,车2进3,帅百进一,车2平6,车百平一,车6退2,车一进二,士5退6,车七平五,士4进5,车五进二,将5平4,车一平四绝杀,红方胜。

3 仕五退六车8平4

4 相五退七…………

“将军脱袍”,解杀还杀,一举奠定胜机。

4 ………… 炮1进3

5 车五进一 …………

借脱袍良机,强行以车换士,一举打通红方进攻路线。胆略俱佳。

5 ………… 士4进5

6 车七进三…………

精准,牵制黑车,堵塞黑将出路,为马炮进攻创造良机。

6 ………… 车4退6

7 马四进六 …………

迫将移位,形成八角马。

7 ………… 将5平6

8 车七平六 上5退4

9 马六退四

十步杀一人篇8

秦始皇死后,后宫嫔妃凡未生子的,“皆从死”。嬴政大殡后,为防止秘密泄露,便将那些工匠全部“闭之墓中”(《资治通鉴》卷7,以下所引只注明卷数)。人成了君王的陪葬品。而活人殉葬竟延续到1500多年后的明朝!

汉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6年),赤眉军占据长安,大举纵火焚烧宫室和街巷民宅,“恣行杀掠”,杀得“长安城中无复人行”(卷40)。汉末,因董卓之乱,洛阳地区的百姓大多东逃徐州。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兵临彭城,将男女老幼数十万口全部驱至泗水河中淹死,尸体堵得河水不流(卷60)。公元309年,十六国之汉主刘渊在延津(今河南延津县)大败西晋的王堪,之后把三万多男女百姓全部沉入黄河。人真的成了鱼鳖(卷87)。刘渊死后四子刘聪继承大位,要为皇后刘娥修建宫殿,遭到廷尉陈元达的反对。刘聪大怒,说朕为天子,营造一殿,何需问你这样的鼠辈。命左右将陈元达拽出砍了,并将其妻、子一并枭首东市,让他们“群鼠共穴”(卷88)。高官和贵戚在君王眼中尚且是“群鼠”,那黎民“高攀”一下,也只能是“鼠民”了。

汉灵帝时期,元吉任沛国宰相,在任5年,诛杀一万余人。而且每杀一人,都要把尸体大卸几块挂在囚车上游街示众(卷57)。人成了任人宰杀的猪羊。隋末“楚帝”朱粲,率20万军队转战今鄂、陕、川一带,军中乏食,“乃教士卒烹妇人、婴儿啖之”,说“肉之美者无过于人”,只要城乡里有人,我大军就不会挨饿(卷187)。人成了乱世魔王手中的“军粮”。历代几乎都有这样吃“军粮”的将领和军队,包括官军。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占领洛阳,将城中富豪均逮捕处死,“死者不可胜计”,再没收财产。又命部下将洛阳城内的宫殿、官府和民宅放火全部烧掉,“二百里内,室屋荡尽,无复鸡犬”。之后驱赶数百万居民向长安迁徙,令步骑督后,不从者杀之。一路上人群拥挤,马踏人踩,加之饥饿寇掠,人员大片死亡,“积尸盈路”。(卷59)。唐昭宗大顺二年(公元891年),中原军阀孙儒横行江淮。一天他将扬州庐舍全郭焚烧,尽驱丁壮及年轻妇女渡江,将老弱杀掉腌制充当军粮(卷258)。此时的人民,真应验了杜甫的那句诗,“被驱无异犬与鸡”。

公元222年,陆逊在夷陵大败刘备,杀死一万多人,“尸骸塞江而下”。晋惠帝永宁元年(公元301年),皇族内邹发生“八王之乱”,“兵兴六十余日,战斗死者近十万人”(卷84)。人是皇家的炮灰。安禄山做节度使时,常用设宴的方式引诱奚人和契丹人,于席上用毒酒将他们醉倒,然后活埋,一次常达数千人,借此向上邀功请赏。唐玄宗因此将安禄山的政绩评为“上上考”,且连连升官(卷216)。人的白骨架起了别人向上爬的阶梯。公元193年,曹操率军围攻郯县,未克,于是改攻虑、睢陵、夏丘三县,“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卷60)。公元870年,唐懿宗宠爱的同昌公主病死了,皇帝一怒之下将20多个御医全部处死,把他们的亲属300多人一律逮捕下狱(卷252)。人成了独裁者解气的冤魂。

十六国时的后赵皇帝石虎,乃一条恶棍。他要荡平江南,于是在全国大征兵,同时规定士卒每五人出车一乘,牛两头,米十五斛,绢十匹,不备者斩首。民众典卖子女也凑不齐,很多人寻了短见,路边树上上吊的远近相望(卷97)。公元944年,北方蝗灾,后晋皇帝石重贵派出恶吏36人,每人带众多随从,手持尚方宝剑到民间搜刮。这些人手握刀杖和刑具直闯民宅,不拿钱者立可斩杀,州县吏官又借机敲诈。百姓“大小惊惧,求死无地”(卷284)。人成了生活在火坑里的蚂蚁。

公元404年,一天深夜,长江水暴涨,江水卷进石头城中,被激流淹死卷走的人非常多,惊叫声救命声惊天动地。东晋的桓玄皇帝听到后非常害怕,说:“这些奴才们要造反了。”(卷113)死前喊“救命”也犯忌讳。则天皇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衡水有个地痞无赖叫王弘义,这天他游逛到赵州,见乡间父老正作佛事,便诬告他们谋反,结果朝廷将“集会”的200多人全部杀死,王弘义因此被提拔为游击将军(卷204)。在皇权看来,人人都是可怕而又该杀的潜在的造反者。隋末贵族首领杨玄感起兵,“一呼而从者十万”。兵败身亡后,朝廷处死“从者”三万余人,凡是接受过杨玄感赈济粮米的百姓都被坑杀。就此隋炀帝说了一句“名言”:“天下人不欲多,多即相聚为盗耳(卷182)。”在杨广心中,人人都是潜在的盗贼,而对盗贼必须杀之。

事情还可以一直这样说下去,比如明朝的锦衣卫和清朝的“文字狱”,更是骇人听闻。不说了吧,读者很累,我们的心也很痛。

有人会说,你说的多是乱世,属于“特殊时期”。那么,“治世”又如何呢?汉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谏大夫鲍宣上书皇帝,指出当今百姓有“七亡七死”。“七亡”是水旱灾害、高税重赋、贪官勒索、豪强兼并、苛吏横征、盗贼抢劫等;“七死”有酷吏殴杀、狱卒虐杀、冤陷亡辜、盗贼横发、怨仇相报、荒年饿死、遭遇瘟疫(卷34)。虽然汉哀帝时代已进入西汉末世,但这个“七亡七死”,窃以为还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基本上概括了皇权专制下普罗众生的生存状态,当然也包括所谓的盛世。鲁迅先生说得就更形象和深刻了,“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满本都是写着两个字:吃人”。

或许有人又会说,你说的都是些“老古董”,历史早已告别皇权100多年了。其实,凭借时间的自然流逝是带不来社会进步的,清朝距秦朝两千多年,但是,爱新觉罗治下的人权比秦始皇时代进步两千多年?不,而是差不多。不争的事实是,我们离“夹边沟事件”、“信阳事件”才52年,离“”结束才36年,离“孙志刚事件”才9年,离唐福珍自焚才3年。

十步杀一人篇9

索元礼是武则天启用的第一大“杀手”,受宠于向女皇帝胡乱告密,武则天便借机剪除朝中的异己。索元礼被封为游击将军,委以办理刑狱。他发明了一种用于严刑逼供的特制铁笼,笼内钉满铁针,被告若不按他的指控招认,即会被钉得脑浆四溢。他还使人把疑犯倒挂,在头部系上重石;或用铁圈套住脑袋,再往缝隙中打入木楔子;或将人绑在十字木架上,让木架飞速旋转,直至五脏挪位气绝。如此惨无人道的毒辣招数,其结果便是一招十、十招百。死于索元礼之毒手的冤魂多达数千人。

能与索元礼比肩的另一“杀人”,便是无赖地痞出身的来俊臣。他曾因*盗之罪入狱,后*多次上书武则天胡乱密告,居然被重用,官至左台御史中丞。这来俊臣在杀人上比索元礼更有天赋,而且是“理论联系实际”,他与朱南山合编的《罗织经》,可谓罗织罪名、制造冤案的经典。来俊臣挖空心思地发明出系列酷刑,还冠以动听的名字,什么“凤凰展翅”、“仙人献果”、“驴驹拔橛”等等,每一种都足以致命。他还罗网无赖数百人,多次同时诬告欲灭之人,并点名让来俊臣查办。于是,上至亲王权臣,下至贫民百姓,只要落到来俊臣手上,几乎都是竖着进去,横着出来。

有一成语大家都挺熟悉,叫“请君入瓮”。这“君”即周兴是也。周兴还真读过几本律法之书,初任尚书都事的小官。后来凭着密告宰相魏同玄曾言“太后年老,不如奉嗣君可以长久”,又诬陷右武卫大将军谋反,一步步迁升,官至尚书左丞。他仕途上的每一个台阶,都沾满了一个个冤魂的鲜血。他曾诬告名人江融与徐敬业谋反,武则天令杀江融,行刑前江融怒斥周兴说:“吾死无状,不赦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鬼也不会饶过你”。相传江融被杀后,果真尸身奋起,三起三伏,刽子手惊恐万状,周兴更被吓得魂不附体。当然,这不过是民间舆论为枉死者鸣冤叫屈罢了。有趣的是,后来周兴自己也遭人密告欲谋反,其狐朋狗友来俊臣授命审案。来请周兴吃饭,席间讨教逼供的妙策,周兴说准备一大瓮,让犯人坐在瓮中,用炭火烘烧大瓮,还怕不招!于是,来俊臣起来对周兴说:“奉旨查办你谋反,请君入瓮吧!”

十步杀一人篇10

“三十万人,几个月内,如同人间蒸发一般,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而且是离开的那么痛苦,那么悲惨。”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今天,天空阴沉沉的,我的心也宛如天气,被蒙上了一层灰色的布。因为,我们今天春游的目的地是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记载血的教训——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步入馆内,迎面就是一个大坑,坑里填满了石子,每一颗石子都代表一位死去的亡魂。我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了“哭墙”。

“哭墙”,我又称它为“控告墙”,因为上面记录了南京大屠杀部分死亡同胞的姓名。他们像一个个灵魂无声地控告着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望着这一个个无辜人们,心像刀绞一样难受。法西斯啊!究竟是什么让你们从善良的人们变成了惨无人道的恶魔?又是什么让你们哈哈大笑地拿起沾满鲜血的屠刀,津津有味地举行着“杀人比赛”?当无辜的人们在苦苦挣扎时,你们又能体会到他们的痛苦吗?而我们四万万同胞就这样在法西斯面前颤抖,这又是为什么?在后来参观的“正义的审判”里我找到了答案:是因为我们中国的弱小,激发了法西斯的恶魔本性,肆无忌惮地挥舞着屠刀,在三十万人倒下后,还能哈哈大笑。正因为我们的弱小,使四万万人在日本人的铁骑下颤抖,任人宰割。

我又想起了邓小平爷爷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是呀,为什么现在没有人敢欺负美国,就是因为他的科技先进武器发达,如果当时我们也像美国这般强大,恐怕日本连我们一根汗毛都不敢碰一下,又何谈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呢?

南京大屠杀是一个血的教训,是一个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教训,他激励着新时代的青少年好好努力,发愤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不让类似于南京大屠杀这样的事件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