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鱼十篇

时间:2023-04-11 04:49: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变异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变异鱼篇1

【关键词】混沌 局部最优 人工鱼群算法 早熟收敛

人工鱼群算法(Artificial Fish School Algorithm, AFSA)是由李晓磊等人在2002年提出的一种模拟鱼群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态行为的随机搜索优化算法[1]。该算法通过鱼群的一系列行为找到最优解。由于其算法易实现、可并行处理、鲁棒性好等特点,因而已经成功应用在函数极值估计、神经网络训练、人脸检测与识别等领域[2]。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混沌变异的自适应人工鱼群优化算法(Adaptive Artificial Fish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Chaotic Mutation, ACMAFO)。该算法利用混沌序列获得均匀初始化的种群,并在人工鱼群陷入局部极值时对其进行混沌变异操作,增加鱼群的多样性,同时根据食物浓度自适应调节人工鱼步长,提高收敛速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避免早熟问题,并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

一、基本人工鱼群算法流程

在基本人工鱼群算法中,每条人工鱼都在自己的视野内探索自己的位置状况与其它人工鱼位置状况,通过比较从而选择一种行为。通过一段时间的寻优,人工鱼最终集结在一些局部极值的周围,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适应函数对人工鱼当前所处的环境进行评价。该算法中的人工鱼首先模拟聚群和追尾行为,通过适应函数的评价更新公告板,人工鱼缺省行为为觅食行为,基本人工鱼群算法的具体描述如下:

Step l: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搜索域,然后在搜索域内随机产生M个人工鱼个体,然后挑选均匀分布的N个人工鱼个体组成初始群体,初始化人工鱼群规模、每条人工鱼的初始位置、视野和步长、最大试探次数、拥挤度因子、最大迭代次数等参数。

Step 2:计算鱼群中各人工鱼所处状态的食物浓度状况,然后选择浓度最大的个体状态记录到公告板内。

Step 3:各人工鱼通过聚群行为和追尾行为来搜寻最佳食物,人工鱼的缺省行为是觅食行为,通过之间比较选择最优的行为,与公告板中最优记录状态进行比较,如果执行行为后的状态较优则更新公告板记录。

Step 4:判断是否满足终止条件若满足则把最优值输出到公告板记录,算法终止,若不满足则执行Step3。

二、自适应混沌人工鱼群算法

(一)混沌初始化和混沌变异策略

基本的人工鱼群算法虽然具有较好的全局寻优特性,但是面对复杂的问题,易陷入局部最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采用遍历均匀性好的Chen混沌系统,利用其遍历性和初值敏感性的特点,保证人工鱼能够均匀分布在解空间,扩大搜索空间,克服随机序列产生初始种群的不均匀性。

该算法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1.利用Chen映射初始化人工鱼群,通过Chen映射产生分布均匀的序列和序列,对其反馈进行微小控制,使其在空间上具有互补特性,然后分别初始化鱼群A和鱼群B,提高了计算效率。

2.利用Chen映射分别对陷入局部极值的人工鱼A和B进行混沌变异。当鱼群陷入局部极值时,调用Chen映射,利用和序列分别对鱼群A和B中陷入局部极值的部分个体(一般取10%左右)进行混沌变异。通过混沌变异,陷入局部极值的人工鱼个体有可能得到更好的优秀个体,从而有效避免基本人工鱼群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

(二) 改进后ACMPSO算法流程

ACMPSO算法流程如下:

Step 1:把人工鱼群均匀的分成两部分A和B,利用混沌系统的x和y序列分别初始化A和B中每条人工鱼的初始位置。然后设置视野和步长、拥挤度因子、最大试探次数、最大迭代次数等参数。

Step 2:分别计算各人工鱼状态的食物浓度,选择最大食物浓度的人工鱼个体状态记录到公告板内。

Step 3:各人工鱼分别模拟改进聚群行为和追尾行为,缺省行为为觅食行为,然后选择最优的行为作为实际执行行为并与公告板记录进行比较,若优于公告板记录则以自身替换公告板记录。

Step 4:检查算法是否停滞,若是,则产生新的混沌序列,替代处于最优值及其附近的部分人工鱼(一般取10%左右)。

Step 5:判断是否满足终止条件若满足则输出公告板记录,算法终止,若不满足则执行 Step3。

三、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

本实验是以求2个测试函数的最小值为例。两个测试函数为:

(一)Rastrigin函数:

,其中,,该函数是个多峰值的函数,在处取得全局最小值0。在范围内大约有个局部极小点,此函数同Griewank函数类似,也是一种典型的非线性的多模态函数,峰形呈高低起伏不定跳跃性的出现,所以很难优化查找到全局最优值。

(二) Shubert函数:

,其中,,。该函数是二维的复杂函数,有18个全局最小值。

Chen混沌系统的初值为x=5,y=-5,z=1。人工鱼群规模为50,鱼群A和B规模分别为25,觅食行为中重复次数。表3.1列出了基本人工鱼群(AFSA) 和 基于Chen 混沌的人工鱼群(ACMPSO)求解函数所得的寻优结果。

表3.1 两种算法对和函数

函数 参数及说明 项目 AFSA ACMPSO

人工鱼数50 最优值 3.83E-07 1.40E-17

极小值0 均值 8.13E-03 7.94E-08

人工鱼数50 最优值 -186.6102 -186.7309

极小值-186.7309 均值 -186.5258 -186.7309

由表3.1可知,ACMPSO算法无论在最优值还是平均值上都比AFSA算法法性能优,且改进后的算法收敛速度也比改进前加快。

四、结 语

针对基本人工鱼群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hen映射的混沌人工鱼群算法ACMPSO。该算法首先利用混沌序列均匀地初始化人工鱼群,然后通过混沌变异使得陷入局部极值的人工鱼进行混沌扰动,从而向全局最优值移动。本文把人工鱼群分为两部分A和B,利用Chen映射的和序列同时对人工鱼群进行初始化,在陷入局部极值时利用Chen映射进行混沌变异,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R.Hua. Study of adaptive chaos embedd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 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kew tent map[C]// Proceedings of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ICICIP),2010:316-321.

[2]祈俊,赵慧雅,李明.基于双混沌映射改进的人工鱼群算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29(9):230-233.

[3]Y. Q. Zhou, Z. C. Xie. Improved artificial fish-school swarm algorithm for solving TSP[J].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09, 31: 1458-1461.

[4]Y. Cai. Artificial fish school algorithm applied in a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problem[J].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2010, 2(1):37-43.

[5]于海涛,贾美娟,王慧强等.基于人工鱼群的优化K-means聚类算法[J].计算机科学,2012,39(12):60-64.

[6]B. Alatas, E. Akin, A. B. Ozer. Chaos embedd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s[J]. Chaos, Solitons & Fractals, 2009, 40(4):1715-1734.

变异鱼篇2

关键词 稀有白甲鱼;染色体;核型

中图分类号 S91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8-0242-02

Chromosome Karyotype Analysis in Endangered Species Onychostoma rara

RAN Guang-xin 1 DAI Ying-gui 2 LUO Hao-xiang 1

(1 Southwest Gui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Xingyi Guizhou 562400; 2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s,Guizhou University)

Abstract Karyotype of Onychostoma rara was studied with chromosome samples prepared from head kidney by PHA,colchicine injection and air-dried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50 chromosomes in O.rara and its karyotype formula was 2n=50,12m+16sm+10st+12t,NF=78.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heterotypical chromosome,satellites or secondary constriction.The karyotype of O.rara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ower group of fish evolutionary taxonomy.

Key words Onychostoma rara;chromosome;karyotype

稀有白甲鱼(Onychostoma rara)隶属于鲤形目鲤科亚科的白甲鱼属,其仅分布于我国长江中游沅江水系和西江水系。该鱼类属中大型淡水食用经济鱼类,常栖息于河流中下层,以锐利的下颌角质缘刮食砾石表面的藻类为食,其肉味鲜美,营养价值较高。稀有白甲鱼作为一种野生淡水经济鱼类,其具有较高的食用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以及较大的驯养开发潜力[1]。

迄今,有关鱼类染色体核型的研究,已有较多的报道[2-7]。鱼类核型的研究,旨在了解鱼类遗传学特征、鱼类的分类地位及其演化历程,而目前对稀有白甲鱼核型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该文开展稀有白甲鱼的核型研究,确定其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模式,拟为研究稀有白甲鱼的进化地位、遗传育种和种群关系以及对其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材料于2010年10―12月采自沅江水系贵州境内清水江,为性腺发育成熟的野生稀有白甲鱼9尾,体长为(225.6±12.8)mm,体重(410.8±36.2)g,均为雄性。

1.2 试验方法

1.2.1 预处理。按6 μg/g・体重,向试验鱼腹腔注射PHA,注射后在室内暂养20 h,最后按2.5~3.5 μg/g・体重向鱼体腹腔注射秋水仙素,再培养6 h。

1.2.2 细胞收集。将试验鱼进行尾部放血致死,然后打开腹腔,取其头肾于装有0.75 %鱼用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用镊子将肾组织反复清洗至生理盐水无血色,再取出置于10 mL离心管,用镊子反复撕夹,使其中的游离细胞全部释放出来以制成细胞悬液,用尼龙纱绢过滤,再用吸管吸取细胞悬液于另一离心管中。

1.2.3 低渗。将收集于离心管的细胞悬液离心(离心速度1 000 r/min)30 min,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加入0.075 mol/L KCl低渗液用吸管吹打均匀,然后低渗60 min。低渗结束直接离心(离心速度1 000 r/min)20 min。

1.2.4 固定。弃去上清液,然后顺管壁加入新配制的固定液,用吸管吹打均匀,置于室温条件下固定45 min,离心(离心速度1 000 r/min)20 min,弃去上清液,然后再固定,离心。

1.2.5 滴片。离心后,吸去上清液,加入5 mL固定液,用吸管吹打均匀后,吸取滴片。

1.2.6 染色。用pH值=7.2的磷酸盐缓冲液按10%的浓度配工作染液。将干燥过的滴片置于染色缸染色,时间60 min。

1.2.7 镜检拍照分析。将染色后的玻片镜检并拍照;按Levan等[8]的染色体分类标准作核型图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稀有白甲鱼染色体数目

选取清晰的染色体中期分裂相(图1)计数确定染色体众数。在显微镜下对215个中期分裂相进行计数、统计。结果表明,82.79 %的中期分裂相染色体数目为50(表1),据此可确定稀有白甲鱼二倍体染色体众数为50,即2n=50。

2.2 稀有白甲鱼染色体组成

选取30个分散效果良好、着丝粒清晰、长度适中、2条染色单体适度分开的中期分裂相放大、测量、统计。根据Levan等[8]的分类标准统计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臂比以及染色体类型,结果见表2。稀有白甲鱼核型公式为2n=50, 12m+16sm+10st+12t,NF=78。染色体对的相对长度范围为(2.84±0.30)%~(4.57±0.56)%。

2.3 稀有白甲鱼核型模式

按Levan等[8]分组排列标准,并依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及染色体形态类型,将稀有白甲鱼50条染色体排列如图2。

从表2、图2可以看出,稀有白甲鱼50条染色体中第1~6号为中着丝粒染色体,第7~14号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第15~19号为亚端着丝粒染色体,第20~25号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未发现异型染色体、随体染色体和次缢痕。

3 讨论

3.1 鱼类核型研究方法的比较

鱼类染色体标本制备有许多种方法,例如外周血细胞培养或肾细胞PHA短期培养[9-11]、细胞系细胞培养[12]、活体组织和胚胎细胞分裂增殖能力强的器官组织[13-14]。目前,鱼类染色体标本制备多采用头肾-PHA注射法[15],头肾-PHA注射法具有制备标本快速、方便、易于操作的特点,可获得大量可供分析的中期分裂相细胞。而组织细胞增殖或细胞系细胞培养法对于小型鱼类染色体标本的制作则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特别是越小鱼类或鱼苗[16],但该方法耗时较长,细胞丢失严重,标本制作质量较差且保存时间短。该试验以稀有白甲鱼头肾为材料,采用腹腔注射PHA-秋水仙素法,制片效果良好。对制好的稀有白甲鱼染色体标本进行仔细对比和观察,未发现异型染色体、随体染色体和次缢痕。

3.2 稀有白甲鱼与白甲鱼属其他鱼类核型特征的比较

迄今,有关文献记载了4种白甲鱼的染色体核型,它们是南方白甲鱼(Onychostoma gerlachi)2n=50,12m+12sm+14st+12t,NF=74[17];细长白甲鱼(Onychostoma elongatus)2n=50,12m+12sm+14st+12t,NF=74[17];白甲鱼(Onychostoma simus)2n=50, 10m+16sm+16st+8t,NF=76[2]。在已记载染色体核型的白甲属14个种(亚种)鱼类中(包括本研究在内),约占白甲鱼属28.57%(4/14)。稀有白甲鱼与上述白甲鱼属染色体特征比较见表3。可以看出,白甲鱼属4种鱼的二倍染色体数(2n)均为50;南方白甲鱼和细长白甲鱼的核型相同,稀有白甲鱼、南方白甲鱼、细长白甲鱼的m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臂数最高则是稀有白甲鱼。上述研究表明,白甲鱼的二倍染色体数目都为50,在自然界中未出现多倍现象。分析白甲鱼属的核型特点,其2n数不变,有差异只是染色体臂数NF不同。染色体臂数的不同,说明了其在进化程度的差异。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其自身遗传因子所决定,也可能是其分布地理差异引起的[18]。

3.3 稀有白甲鱼的进化地位

稀有白甲鱼隶属于鲤形目鲤科亚科,根据余先觉等[19]认为亚科染色体的基本二倍体数为2n=50,该研究中稀有白甲鱼染色体基本二倍体数目均与之相符。而亚科的另一些种、属2n数为96~100,被认为是多倍体类型[20-21],对此昝瑞光等[22]曾做过阐述。鲤科亚科鱼类其染色体数目的进化是十分保守的,而其染色体臂数逐渐增加是这些鱼类核型进化的一个主要趋势[23]。因此,究其稀有白甲鱼染色体数目,其进化也是比较保守的,而其染色体臂数与其他白甲鱼染色体臂数相比,则有相对的进化。李树深[24]认为,在特定的分类群中,具有较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的种类为原始类群,而具有较多中部或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的是特化类群,即染色体臂数多的类群比染色体臂数少的类群更为特化。表3所列的4种白甲鱼进化程度南方白甲鱼、细长白甲鱼、白甲鱼稀有白甲鱼的顺序递增。鱼类细胞系在一个成熟的细胞系中会发生成千上万的染色体变异,这些变异受来自于自然发生的变异或受环境条件影响发生的变异而不影响到细胞系的存活[25]。白甲鱼属种间这种染色体特征的变异差异,显然是受自身遗传变异和不同地理差异引起的。而王世峰[26]则指出进化程度变高原因可能是染色体结构的进化是原始核型经染色体易位、倒位等染色体重组进化形成的。因此,西江种群稀有白甲鱼是较为原始的类群,但是比其他几种白甲鱼属的鱼类进化程度相对较高。

4 参考文献

[1] 代应贵,王晓辉.稀有白甲鱼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J].水产科学,2007,26(1):7-11.

[2] 李渝成,李康,蒋建桥,等.中国鲤科鱼类染色体组型的研究X.亚科五种鱼和亚科四种鱼的核型[J].动物学研究,1986,7(2):183-189.

[3] 常重杰,余其兴.七种亚科Ag-NORs的比较研究[J].遗传,1997,19(4):22-25.

[4] 李雅娟,毛连菊,王子臣.制备皱纹盘鲍染色体标本方法的比较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2,17(4):297-230.

[5] 李长玲,曹伏君,刘楚吾,等.笛鲷属三种鱼类染色体组型的研究[J].海洋通报,2005,24(5):23-26.

[6] 谢仰杰,翁朝红.条纹斑竹鲨的核型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08,17(6):689-694.

[7] 朱健,张成峰,闵宽洪,等.尼罗尖吻鲈和鳜鱼染色体组型分析及比较[J].2009,33(2):195-199.

[8] LEVAN A,FREDGA K,SANDBERG A.Nomenclature for centromeric position on chromosomes [J].Hereditas,1964,52(2):201-220.

[9] 刘凌云.鳙鱼的白血细胞培养及其染色体组型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9(3):79-84.

[10] 吴政安,杨慧一.鱼类细胞遗传学的研究II.鱼类淋巴细胞的培养及其染色体组型分析[J].遗传学报,1980,7(4):370-375.

[11] BONZA C,SANCHEZ L,MART?NEZ P.Karotypic characterization of turbot(Scophthalmus maximus)with conventional,fluorochrome and restriction endonu clease-banding techniques[J].MarBio,1994,120(4):609-613.

[12] 张念慈,杨广智.草鱼吻端组织细胞株2C-7901及其亚株2C-7901S1的建立和特性观察[J].水产学报,1980,5(2):111-119.

[13] 高建民.鱼类染色体的白细胞PHA活体处理制片及其核型观察[J].遗传,1986,8(5):42-44.

[14] 洪云汉.鱼类单个胚胎染色体标本的快速制备方法[J].淡水渔业,1987(1):35-36.

[15] 林义浩.快速获得大量鱼类肾细胞中期分裂相的PHA体内注射法[J].水产学报,1982,6(3):201-204.

[16] 张四明.一种制备鱼类染色体的新方法[J].遗传,1993,15(3):35-36.

[17] 桂建芳,李渝成,李康.中国鲤科鱼类染色体组型研究Ⅷ.亚科15种鱼的核型及其系统演化[M].鱼类学论文集(第五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119-123.

[18] 武云飞,康斌,门强.鱼类染色体多样性的研究[J].动物学研究,1999,20(4):258-264.

[19] 余先觉,周暾,李渝成,等.中国淡水鱼类染色体[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1-171.

[20] ARAI R.Chromosome Stduy on Two Cyprinid Fishes,Acrossocheilus la-biatus and Pseudorasbora pumila,with Notes on Eurasian Cyprinids and their Karyotypes[J].Bull.Natn.Sci.Mus.,Tokyo,ser.A,1982,8(3):131-152.

[21] 李树深,王蕊芳,刘光佐,等.八种淡水真骨鱼类的核型研究[J].遗传,1983,5(4):25-28.

[22] 昝瑞光,宋峥,刘万国.七种亚科鱼类染色体组型研究,兼论鱼类多倍体的判定问题[J].动物学研究(增刊),1984,5(1):82-90.

[23] 李康,李渝成,桂建芳,等.中国鲤科鱼类染色体组型的研究Ⅸ.鳊亚科9种鱼和鲴亚科1种鱼的染色体组型[J].水生生物学报,1986,10(2):189-193.

[24] 李树深.鱼类细胞分类学[J].生物科学动态,1981(2):8-15.

变异鱼篇3

1、普通清道夫:普通清道夫也称国王异型、吸口鲶,原产地是南美洲巴拉圭,用来清除鱼缸底部鱼的粪便、残留饲料等污垢,是非常杂食性的水族类生物,无论是水藻、鱼类尸体、青苔、鱼虫,均是其食物;

2、24K黄金达摩:属于异型鱼中的达摩类,是一种十分有趣的达摩异型鱼,身体短胖,体色多变,从纯黑色到全身橘黄色其中最为珍贵的是深橘色的个体;

3、国王迷宫:属于异型鱼种的下钩鲶属,为异型鱼品种中的熊猫异型,国王迷宫产自巴西辛谷河的下游,为最早发现的迷宫类异型,也是下钩鲶属中的代表品种,成年国王迷宫可长至14至15厘米;

变异鱼篇4

摘 要:“人鱼”在传说和童话中是一个常见形象,本文意图按照时间顺序,对“人鱼”形象流变作一探究,揭示出从神话传说、创作童话到幻想小说三个历史阶段,人鱼故事蕴含的不同意味和审美差异。

关键词:人鱼;神话传说;创作童话;幻想小说

“人鱼”这一形象在人类文化中源远流长,在西方世界中,其前身是来自于希腊神话中的海中女妖塞壬(Siren),在中国则一般称之为“鲛人”,其形象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

一、传说时代的原始记忆

民间传说和神话是儿童文学的幼年时期,其中保留了很多原始初民的记忆。在东方,中国的《山海经》中就保留了一些关于人鱼的记载,如《山海经・北次三经》:“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决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这一形象还是如大鲵般的兽类,而在《山海经・海内南经》中又描绘为“雕题,黥涅其面,画体为鳞采,即鲛人也。”,更为接近通常人们对人鱼的想象①。经张华《博物志》的进一步渲染,“鲛人泣珠”成为了一种固化的形象,《太平广记》、《述异记》中的细节则发展得更为丰富。在日本《古今著闻集》、《古今奇谈・莠句册》中也保留着人鱼的传说,日本人鱼的形象一般也是上半身为人、下半身为鱼。它头似人,小齿似鱼,嘴突出状若猿猴,不分雌雄,形似幼儿或美女,可以呼风唤雨和长生不老,有的地方将它供奉为水神②。古代的苏美尔,巴比伦王国,迦南及叙利亚等近东地区的人们同样热衷于尊崇人鱼形状的欧尼斯之类的女水神③。

西方人鱼形象可以追溯到希腊神话和史诗,在“金羊毛故事”和《奥德修斯》中都出现了海中女妖“塞壬”的形象:姿容娇艳、体态优雅,用自己的天籁般的歌喉使得过往的水手倾听失神,航船触礁沉没。塞壬是半人半鸟外貌,但是从神话学的角度来看,海洋神灵鸟的属性和鱼的属性可以相互转化,在其后“塞壬故事”的衍化中,也确实出现了人鱼形态的“塞壬”。这一带有原型色彩的神话沿着地中海沿岸逐渐流布开来,特别是在“希腊化”和罗马帝国时期,在整个欧洲和中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波兰华沙甚至将人鱼奉为城市的守护神。

虽然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各民族产生了无数的传说异文,但是我们仍然能够看到

半人半兽、美貌、诱惑、死亡这些基本要素被各地的人鱼形象继承下来,并予以固化。

半人半兽式的神话形象往往被视作人类从原始蒙昧状态向文明过渡的表征,这其中也包含着人类原始记忆的密码。组合式的形象创造方式也许承载着人类对于海洋(自然)的复杂难明的感情;丰饶的海洋既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财富(欧洲、日本海洋文明尤其如此),也包含着难以言说的巨大恐怖、无法察明的神秘莫测。在传说中,人鱼可能是财富、婚姻的施与者,也会勾引男子予以杀害,或者造成巨大灾难。这种矛盾的情节正应和了人鱼矛盾怪异的形象,也反映着原始初民对于不可知的、具有伟大力量的自然的膜拜、祈求与恐惧。学者丁乃通也曾指出具有诱惑力的女神的双重性源于“初民们对既渴望又害怕”④。

值得注意的是人鱼形象并非一开始就是女妖,在地中海其他一些地区的早期传说中,这个海洋异物是被当作神来奉祀的,而且性别上也是有男有女,但是在社会女性地位下降的过程中,女性神的地位也逐渐一落千丈,海神转而由男性来担任,女性神的神性逐渐褪去,甚至转而一变为妖,诱惑与的色彩随之加重,人鱼也更多的限定在女性形象,以诡异和福祸难测的面貌出现。从这类故事的女性诱惑出发,还进一步发展出一些亚型和变体,如西方的水精传说,中国的“白蛇”故事、《聊斋志异》中的《白秋练》等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女性水生动物故事系列。

由以上固化的人鱼形象而来,在民间童话与传说中,这类故事的整体审美风格都是带有恐怖神秘的色彩。相比较而言,西方民间故事中的这种色彩更为浓厚一些,从塞壬故事中可以鲜明地看到这一点,诱惑的起点最终导向的是死亡的终点,如花的美貌掩盖的是冷酷的心肠,这种叙事方式不仅是一种恐怖,在强烈的对比之中,产生了一种奇异的审美效果,给接受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东方故事的恐怖色彩则要淡化许多,这和东方人相对平和,追求平衡的心态与伦理有着一定的关系。东方故事着力于气氛的营造与想象力的发挥,如《瓯异记》:“待制查道,奉使高丽,晚泊一山而止,望见沙中有一妇人,红裳双袒,髻鬟纷乱,时后微有红鬣,查命水工以篙投水中,勿令伤。妇人得水偃仰,复身望查拜手,感恋而没。水工曰,某在海上未曾见,此何物。查曰,此人鱼也”⑤,写得婉而多情,颇符合东方含蓄的审美情志。如果说西方人鱼故事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的话,东方人鱼传说则是一幅色彩淡雅的水墨写意。

二、创作童话的文本转化

传统民间童话和传说为创作童话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深厚的心理基础,在人类的集体认知的基础上,童话作家们又以自己的风格作出了独特的转化。

首先是对原有人鱼故事的驱魅和脱敏。以往人鱼故事总是带有神秘恐怖的色彩,但是为了创造真正适合儿童阅读作品的需要,童话作家们洗脱了人鱼故事的“原罪”,对于历史上笼罩在“人鱼”形象上的固化印象进行了“驱魅”,海底世界进一步变得明媚,恐怖之感大为消除,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海的女儿》中,在这部经典童话中,人鱼的海底宫殿与花园都是那么的纯美和梦幻:“宫殿外面有一个很大的花园,里边生长着许多火红和深蓝色的树木;树上的果子亮得像黄金,花朵开得像焚烧着的火,花枝和叶子在不停地摇动。地上全是最细的砂子,但是蓝得像硫黄发出的光焰。在那儿,处处都闪着一种奇异的、蓝色的光彩。你很容易以为你是高高地在空中而不是在海底,你的头上和脚下全是一片蓝天。当海是非常沉静的时候,你可瞥见太阳:它像一朵紫色的花,从它的花萼里射出种种的光。”⑥在这里我们不再能体会到海洋的毁灭性威力,而更为一种奇异的美景所吸引。人鱼也不再是纯粹的麻烦制造者,而是给人类带来幸福或者扮演一个救助者的角色;小人鱼无私的救助和自我牺牲精神已经大大超越了一般人的道德水平,而成为善良、高尚、真诚的代名词。

其次,人鱼开始渴望“上岸”。在以往的人鱼传说中,大多数都是人鱼在海洋中或者海岛上诱使人类接近,人鱼的鱼身也暗示了其缺乏主动的行动能力,即使人鱼有偶然的上岸举动,也是短暂或者被动的,大多数情况下,男子偷走人鱼的帽子、腰带、梳子或者镜子这类东西,强制性的使人鱼与其生活,一旦被人鱼找到自己的失物,她就会回到海里。但是在创作童话中,人鱼开始主动接近人类,甚至通过某种魔力和契约彻底化为人形,留在人间。当然这种转化和进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海的女儿》中的小人鱼为了变成人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故事中“每一个步子……好像是在尖刀上行走”的情节设计是不无意味的,那是对摆脱“兽”象,进入“人”象的艰苦蜕变升华过程的隐喻。人鱼的行动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它们的原动力来自于对于属人的真情的追求,这种追求有时候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童话作家成功地将赠与和灾难的二重制造者转化为情感的最真诚追求者,神性渐渐让位于人性。但是在人鱼上岸的进程中,童话作家也理智地写到了与人类的冲突,和民间童话、传说中,人鱼与人的冲突是人与自然的冲突不同,童话更多的是道德伦理与人类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

创作童话中的人鱼故事虽然还是有着浓厚的悲剧色彩,但较之传统民间童话、传说,这种悲剧不再是由于(神)之间的冲突,而是个体合理的追求和欲望而不得的悲剧。《海的女儿》中的小人鱼追求爱情,却无法获得;《红蜡烛与美人鱼》中渴求亲情与信任,最终却被人类所抛弃;《打鱼人和他的灵魂》中人鱼之爱与人性邪恶、贪欲搏斗而遭遇到的挫折。都带有反思和批判的色彩。在这时人鱼不再是人类的单向度审视者。作家仿佛从人鱼的角度反观人类世界,揭示出“人形”的人与“兽形”的人鱼在内心可能的“人性”与“兽性”的转换。作为人鱼故事变体的《水孩子》,反向将人变成“鱼”,将凡人超拔出普通世界,然后反观人类世界,以一种俏皮的方式对人类进行观察和解剖。《红蜡烛与美人鱼》则更加具有对批判精神,人类的贪婪欲望是这个悲剧故事的根源,美人鱼反而成为了人类恶行的受害者,当然最后强有力的报复仍然可以看作古老传说模式的孑遗。这些反观与批判恰好与对人鱼故事的驱魅和脱敏相结合,产生了互文的效果:海底世界的美好、人鱼的善良越发对比出人类世界的弊端与痼疾;对比的结果又进一步促使作家塑造更为可爱、梦幻、纯净的海底世界和人鱼形象。

三、都市幻想的现代性――以《华莱士人鱼》为例

同为幻想性文学作品,与创作童话有着紧密血缘关系的现代幻想小说在审美形态上却似乎更偏向于对于恶的展现,人鱼故事在幻想小说中的呈现也有这样的特点,在这一方面现代幻想小说对于古老的人鱼神话传说作了一个遥远的回应。《华莱士人鱼》是这其中的代表性作品。

幻想小说在细节的呈现上具有传说和童话无法比拟的优势,为了获得真实感以及小说文体的要求使然,幻想小说总是在细节上不遗余力,充分凸显人物的多侧面和现场感。在这类作品中,人鱼故事的主要框架仍然予以保留,刻在人类共同无意识记忆中的人鱼形象也未有太大改变,但在细节上无疑是进一步放大了,在这里,人鱼故事不再是简单的模式化叙述,而是拥有着“分岔花园”般的繁复与迷惑,作家抽丝剥茧般,极有耐心地将一个古老的母题演绎为现代人的奇特爱情故事,其中的城市生活,现代背景都是如此生动,以至于可以令人产生会不会真的发生过的疑问。从这一叙事逻辑出发,人鱼故事不再是一个远背景的模糊图像,而是真切发生在我们现代人身边的都市传奇。自然隐退了,人鱼也不再是自然与人的关系的一个隐喻;城市浮现了,人鱼转化为现代人与都市生活之间的关系的象征。

要想写好细节,还必须做好大量的“功课”,否则作家很难说服“后童话时代”的读者。从《华莱士人鱼》的文本来看,岩井俊二写作前应该是做了很多的资料收集,包括海洋知识、人鱼传说、生物学史等,并由此虚构了一个《香港人鱼录》和“水人说”的推断,作者巧妙的以一个看似并不存在的可能,延伸开整个故事。

幻想小说的现代性决定了在面对传统题材时往往采取取其概貌而对内在架构和叙事进行解构和颠覆的方法。《华莱士人鱼》中的人鱼形象在性别上男女兼具,地位平等,和人类的外表也可以更加接近。令人恐惧的罪行也不再由女性独自犯下:男女主角是亲兄妹,却忍不住彼此倾慕,作者并没有简单丑化或否定海原密和妹妹洁西的之爱,而是让他们拥抱在一起回归深海。这些情节既颠覆了创作童话中人鱼纯洁无暇,有着近乎人类的道德规范,追求正常情感的形象,也和民间童话、传说中人鱼兽性或者神性大于人性,缺少逻辑的行为大异其趣。“诱惑”不再是人鱼一方发出,而是人鱼和人之间的平等相恋,从这里可以看出,相较一般童话中人鱼单方虚弱的行动力,《华莱士人鱼》中的人鱼自主性和行动力都更为彻底,这也导致了整部小说中人物行为与情感的极端化,较之童话文本,可目之为“迷狂”,乃至“疯狂”。《华莱士人鱼》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以一次性的“黏合”来代替“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或者说“一次性”是都市人的现代选择,在高峰体验的效果上并不输于“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幻想小说似乎更偏爱恐怖美学,文本中的张扬屡见不鲜,《华莱士人鱼》也不例外,以至于有人称之为“每个情节都充满乙醚和福尔马林的味道”:“圣玛丽亚一号”的出场,带着一丝生化变异的恐怖感,而其在冰墙打破后全身支离破碎仅用绳子勉强维持形状的描述更是刺激接受者的神经。其中人鱼和人类的结合方式则挑战着接受者的阅读极限:的鳞女和少年的身体“黏合”在一起,“少年的脸埋入少女……,躯干从肚脐往下的部分被吸收进入鱼少女的下腹”⑦,因为相爱,他们将以人类近乎被人鱼吃掉的方式合为一体,而人类四肢此时都成累赘,会自然脱落。他们结合的场景,“满是血的床铺,散落的手和脚”。“欲望与死亡”的母题在这里以一种恐怖的方式得到了延续,现代人强烈到“欲杀之而后快”的爱憎情感在这里以奇特的方式予以体现。这种恐怖美学的追求和前述颠覆性的叙事策略互为表里,非如此不足以表现现代都市人精神的孤独、本质的异化、感情的扭曲与极端,换句话说幻想小说中的人鱼已经真正上岸,成为现代都市中的“你我”。在另一部影像作品《下水道人鱼》中,这种“人鱼的恐怖”甚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无论人鱼的故事历经怎样的变化,都承载着人类的当下意志与社会形态,它的矛盾组合式的体态也许隐喻着人类永恒的困境和试图破解的挣扎与渴望。大海是变幻莫测的,正如人心的深不可测,但是我们仍然很难抗拒那人鱼的“诱惑”,愿意听从情感的召唤,冒死亡之风险,作一次“心的探险”:这也许就是一代代作家与读者迷醉于这个古老传说的原因所在。(作者单位: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

注解

① 《山海经》第69、35页,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② 居三元,张殿英主编:《东方文化词典》第79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③ 鲁刚主编:《世界神话辞典》第2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④ 转引自王立、刘莹莹:《试论白蛇传故事的嬗变》,载《辽东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⑤ 转引自叶灵凤:《香港方物志》第194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

⑥ 安徒生著,叶君健译:《海的女儿》第115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版。

⑦ 岩井俊二著,孟海霞译:《华莱士人鱼》,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版。

参考文献

[1] 黄雪敏:《中西文学中的人鱼形象考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年第2期。

[2] 钱允凤,冯忠庆:《希腊神话中的海妖塞壬与中国古籍中的人鱼》,兰州:飞天,2009年第20期。

[3] 泽曼著,周惠译:《希腊罗马神话》,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变异鱼篇5

缘木求鱼,汉语成语,拼音是yuán mù qiúyú,用那样的办法来追求那样的目的,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缘木求鱼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缘木求鱼成语解析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二、缘木求鱼成语近义词守株待兔 [ shǒu zhū dài tù ]

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徒劳无功 [ tú láo wú gōng ]

白费力气,没有成就或好处。也说徒劳无益。

刻舟求剑 [ kè zhōu qiú jiàn ]

楚国有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见于《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问道于盲 [ wèn dào yú máng ]

也说求道于盲。向瞎子问路。比喻向根本不懂的人请教。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竹篮打水 [ zhú lán dá shuǐ ]

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水中捞月 [ shuǐ zhōng lāo yuè ]

也说水中捉月。比喻某种事情根本做不到,白费力气。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海底捞针 [ hǎi dǐ lāo zhēn ]

比喻极难找到。也说大海捞针。

磨砖成镜 [ mó zhuān chéng jìng ]

把砖石磨成镜子。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井中求火 [ jǐng zhōng qiú huǒ ]

在水井里去寻求火。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对,根本达不到目的。

钻火得冰 [ zuān huǒ dé bīng ]

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三、缘木求鱼成语造句1、学习上搞缘木求鱼那一套是行不通的。

2、跖犬吠尧,吠非其主;

鸠居鹊巢,安享其成。缘木求鱼,极言难得;按图索骥,甚言失真。

3、不努力却想发财,无异是缘木求鱼!

4、欲觅得此金线,或云真道,或云上帝,何有异缘木求鱼?

5、想不用功而取得好成绩,就像缘木求鱼,那是不可能的。

6、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做事达不到目的。

7、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缘木求鱼,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

8、不多读书写作,要想成为作家,无异于缘木求鱼。

9、他若想那样解决问题,无异缘木求鱼。

10、做事要尊重实际,缘木求鱼是做不好事情的。

11、你想事业成功,却只靠烧香拜佛,这和缘木求鱼有何区别?

12、向他这种吝啬鬼募款,无异缘木求鱼,徒劳无功。

13、目的确定后,方法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是缘木求鱼或者是南辕北辙,怎能达到目的。

14、由于专业冷门,找工作犹如缘木求鱼。

15、你用这种方法赚钱,无异于缘木求鱼,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

16、想要公司好,却不用心管理,岂不是如缘木求鱼般达不到目的。

17、要减肥就要多运动,只靠药物,无疑是缘木求鱼。

18、沉稳安宁的心境无法保持,要想修行是缘木求鱼的。

19、在这些政经因素没有根除的情况下,要改变现今日本派阀政治无异是缘木求鱼。

20、是的,让一些正在大赚特赚的人们说他们所在的市场有泡沫,无疑是缘木求鱼。

21、有这么多不同的观点及变量,企业想要落实绩效管理制度来达成目标,恐怕是缘木求鱼。

22、在这家商行里想增加工资简直是缘木求鱼。

23、祝杉觉得激素小刘实在是缘木求鱼。

24、但仅仅寄希望于自律,对于嗜痂成癖者恐怕也犹如缘木求鱼。

25、在这世界上,哀求别人怜悯只是缘木求鱼的愚蠢行为。

26、也违背了他来到学校的初衷,根本就是本末倒置,缘木求鱼了。

27、不需要青灯古庙缘木求鱼,它们随处可得,唾手可取。

变异鱼篇6

(邵东县第一中学,湖南 邵东 422800)

在我国南方地区,民间常有吞服鱼胆治病的习惯,认为鱼胆能“清热解毒”、“明目”、“止咳平喘”。可是吞服有毒的鱼胆,而且当鱼胆较大时,就会发生严重的中毒症状,甚至会危及生命。常见鲤科中可食用的我国养殖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的胆汁均具毒性。有关毒性的动物试验已有过定性报道,但对其毒性强度进行系列比较试验,迄今尚未见过报道。为此我除选用上述4种家鱼外,再加上常见的鲫、团头鲂(俗称扁鱼)共6种鲤科鱼类,做胆汁毒性强度的动物试验,同时考虑到民间还常以酒冲服鱼胆来治病的习惯,进一步做了鱼胆浸酒后毒性强度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动物试验,目的是为人们预防鱼胆中毒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鱼胆 (在集市上购买,并经鉴定的6种鲤科鱼,取其鱼胆)。

青鱼 Mylpharyngodon piceus(Richardson)

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Cuvet.Val)

鲢鱼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Cuvet.Val)

鳙鱼 Aristichthys nobilis(Richardson)

鲫鱼 Carassius auratus(Linnaeus)

团头鲂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

(2)小白鼠湖南省生物制品研究所购买。品系:MH25天。

(3)白酒(浸鱼胆用)酒精度:54%(V/V)。

1.2方法

1.2.1小白鼠灌胃法

(1)解剖小白鼠,测得其口至胃的长度是23mm,以此为据,备好小而软的长度为24mm,口径为1.4mm的塑料管百余根,作胆汁灌胃用。

(2)用注射器从鱼胆中抽取胆汁,通过已插入小白鼠胃里的小塑料管的口端,注入鱼胆汁。

1.2.2观察统计法

(1)小白鼠后肢分别系上标有实验组号、鱼胆种类、胆汁剂量、鱼胆浸酒时间等资料的小塑片。按标签所示,用灌胃法分别进行各组毒性强度测试,观察小白鼠致死时间,并计算各组的平均值与标准差。

(2)致死时间均值统计:记录从灌胃开始,至每组中各只小白鼠彻底僵直不动为止,死亡所经历的时间的平均值。统计时,最小记时单位为半分钟(0.5分)(凡过15秒以上记作0.5分)。

(3)实验中,胆汁剂量最小单位采用0.1(参照伍汉霖等《中国有毒鱼类和药用鱼类》等资料中,鱼胆毒性常用的试验剂量)。

2结果

(1)为排除因集市购买的鱼类重量差异对胆汁毒性强度数据影响,做鱼胆毒性强度与同种鱼的体重差异(选用青鱼)测试实验,结果见表1。

(2)将我国4大家鱼加上鲤科鱼类中还未作毒性报道的鲫鱼与团头鲂共6种鱼类做毒性强度比较测试,结果见表2。

3讨论

(1)表1结果证明了鱼类单尾重量差异与其胆汁毒性强度无关,为本文鱼类胆汁毒性强度的测试排除了因集市购买鱼类的重量有差异而影响结果正确性的疑点。

(2)表2结果表明6种鲤科鱼的胆汁均有毒性,其中鲫、团头鲂的胆汁有毒是本次实验的新发现,过去还未见报道。6种鱼类毒性因种而异,按毒性由强至弱排列为:

鲫鱼>团头鲂鱼>青鱼>鲢鱼>鳙鱼>草鱼

(3)从表3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和判断:

比较A组、B组、C组、D组实验,毒性强度排列为B组>c组>A缉>D组,由此可作以下解释:

第一,在鱼胆浸酒约1周时间内(C组、D组),其胆汁毒性(指鲫鱼)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这是因为酒精能加速血液循环,促使毒素加速扩散,所以缩短小白鼠死亡所需时向。

第二,随着鱼胆浸酒时间的延长,2周后(D组)其胆汁毒性开始变弱,这可能与鱼胆液与酒精有较长时间的接触,可得以充分引起化学结构的变化有关。由于鱼胆浸酒实验过去未有人做过,我们又缺少必要的分析设备和手段,做这点只能说是猜测。

4收获体会

我的实验给那些想用吞食鱼胆或用酒浸鱼胆后吞食鱼胆来治病的人们,提出了科学的劝导,还为鱼类、水产、医药卫生等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变异鱼篇7

我家客厅的一角,有一个水世界—热带水族鱼缸。我家的水世界里有两条“地图”热带鱼,一条“鹦鹉”和二十三条小金鱼。两只地图可谓是横行霸道,吃小金鱼,这大鱼吃小鱼的斗争一天天进行着,不久,只剩四条小金鱼了。妈妈看鱼缸里的鱼越来越少,要去买两条“兰沙”鱼。外面天气闷热,闷的透不过气,我们到了水族馆,里面形态各异的热带鱼映入我的眼帘,不仅仅有“兰沙”,还有“海象”、“银龙”......有一只叫“燕鱼”的小鱼吸引住了我的眼球,我立刻像正极吸负极一样被吸引了过去。这是一条三角形状的小鱼,身上有一道道黑纹,他那游来游去的姿态,颇像一个喷气机一样。我和妈妈买了两条威武的兰沙。刚一出水族馆,呀!外面下起了蒙蒙细雨,空气异常清新。刚一到家我就迫不及待的把兰沙放进水里。以大欺小的地图鱼,像见到了老大,吓得到处跑,有一个地图吓得脸都黄了,往日里很厉害的地图也有今天啊,他们乌黑的肤色变成了黄色,我真没想到小鱼也能像变色龙一样变色。比兰沙还小的鹦鹉更不怕兰沙,它只是默默地游来游去,丝毫没有害怕的意思。日子久了,它们成了一家人了,大鱼不吃小鱼了,兰沙像两个保安似的来回巡视着,你喜欢他们吗?

六年级:王丙洋

变异鱼篇8

1 鲤鱼 异名赤鲤鱼、鲤,为鲤科动物鲤鱼。新鲜鲤肉含肉浆,肉基质,蛋白质,脂肪,灰分,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B2、烟酸等成分。鲤肉所含的10余种游离氨基酸中,以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最为丰富。

鲤鱼肉味甘,性平,入脾、肾经,具有利水、消肿、下气、通乳的功能,治水肿胀满,脚气,黄疸,咳嗽气逆和乳汁不通等症。

鲤鱼眼睛富含维生素C,一般春夏季维生素C含量高于秋冬季。视网膜上含有维生素A,有消肿去瘀之功。《食疗本草》载:“刺在肉中,中风水肿痛者,烧鲤鱼眼作灰,纳疮中,汁出即可。”

鲤鱼皮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脂肪,还含有叶黄素和红素等成分,主治瘾疹,还治鱼鲠及骨横喉中:取鲤鱼鳞、皮合烧(存性)研末,以水服之,便于取出。

鲤鱼血主要成分为幼鲤的血红蛋白,其中有清蛋白和γ-球蛋白,冬季较春季含量低。《唐本草》载:鲤鱼血外涂“可治小儿丹肿及疮。”用鲤鱼血、白糖各等份,搅匀后涂之,可治口眼歪斜,向左歪涂右,向右歪涂左。

鲤鱼胆含有胆汁酸、胆汁色素、脂类、鲤甾醇及鹅去氧胆酸等成分,具有清热明目、散翳消肿的功效,治目赤肿痛,青盲障翳,咽痛喉痹。治眼飞血赤脉及痛:黄连30克(捣为末),鲤鱼胆5枚取汁调黄连末,盛入瓷器皿中,用饭锅蒸一下,取出,晾干,加入少许蜂蜜,调为膏。每日涂敷目眦5~7次。

鲤鱼鳞是鲤鱼皮肤的真皮生成的骨质,其基质由胶原变来,为鱼鳞硬蛋白,具有散血、止血的功能,治吐血,衄血,崩漏带下,瘀滞腹痛和痔漏等症。

2 青鱼 异名鲭,为鲤科动物青鱼,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等成分,味甘,性平,具有益气化湿、养肝明目的功效,治脚气湿痹、截疟、痢疾等症。

3 鲢鱼 异名白脚鲢,为鲤科动物鲢鱼,其味甘,性平,入脾、肺经,有温中益气之功能,可暖胃,补气,泽肤。

4 鲥鱼 异名瘟鱼、三黎,为鲱科动物鲥鱼,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等成分,其味甘,性平,入脾、肺经,可补虚劳,快胃气,发疥癞。

鲥鱼鳞具有治疗疮,烫火伤,腿疮和下疳的功效。外用:敷贴、香油熬涂或焙干研末调敷。

5 鲦鱼 异名白鲦、参鱼、肉条鱼、白漂子,为鲤科动物鲦鱼,其味甘,性温,无毒,入肠、胃、心经,可暖胃,止冷泻。

6 鲩鱼 异名混子,为鲤科动物草鱼,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成分。其味甘,性温,无毒,入脾、胃经,可暖胃和中、平肝、祛风、补虚劳;可治痹、风虚头痛和久疟。

7 鲫鱼 异名鲋,为鲤科动物鲫鱼,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成分,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肠经,具有健脾利湿的功能,治脾胃虚弱,纳少无力,痢疾,便血,水肿,淋病,痈肿及溃疡等症。

鲫鱼头性温,可治咳嗽,痢疾,小儿口疮及黄水疮。

8 白鱼 异名鱼、白扁鱼,为鲤科动物翘嘴红,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2、烟酸等成分,性平,味甘,入肺、胃、兼入肝经,可开胃健脾,消食行水。

9 金鱼 异名朱砂鱼,为鲤科动物金鱼,全身各部都含有类胡萝卜素。皮肤所含的类胡萝卜素,主要为叶黄素及虾黄质。

眼球含维生素A,其含量比一般鱼类高;脑中含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前者约为后者的3.4倍。其味苦微咸,有小毒,功能为清热,利水,解毒,治水臌、黄疸及咳嗽。

10 鲮鱼 为鲤科动物鲮鱼,味甘,无毒,可活血行气,补中开胃,逐水利湿,益气血,健筋骨,功近鲫鱼,还可治膀胱结热,黄疸和水鼓等症。

11 鲳鱼 异名昌侯鱼、镜鱼、平鱼,为鲳科动物银鲳,味甘,性平,无毒,可补胃,益血,充精。

12 鲈鱼 异名花鲈、鲈板、鲈子鱼,含有蛋白质、脂肪、烟酸和多种维生素,性味甘,平,可益脾胃,补肝肾,治水气,风痹,并能安胎。

13 鳗鲡鱼 异名白鳝、鳗,为鳗鲡科动物鳗鲡鱼,所含成分与鲈鱼相似,味甘,性平,入肝、肾经,能补虚赢,祛风湿,杀虫,治虚劳骨蒸,风湿痹痛,脚气,风疹,小儿疳积,妇女崩漏,肠风,痔漏和疮疡等症。

14 蟹 异名螃蟹、毛蟹,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所含营养成分与鱼类相同,味咸,性寒,入肝、肾经,具有清热,散血,续绝伤的功能,治筋骨损伤,疥癣,漆疮,烫伤等症。凡外邪未清,脾胃虚寒及宿患风疾者慎食。

蟹壳的成分大约3/4为碳酸钙,余1/4中约有一半为甲壳质,另一半为蛋白质,具有破瘀消积的功效,治瘀血积滞,胁痛,腹痛,乳痈和冻疮。用法:内服:煅存性研末;外用:烧灰调敷。

变异鱼篇9

关键词:河豚鱼;羧甲基壳聚糖;冷藏;保鲜

中图分类号:TS25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5-3131-05

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ituent of Carboxymethyl Chitosan on Cold Storaged Puffer Fish Quality

MA Yan,XIE Jing,ZHOU Ran,LIU Yuan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iluent of carboxymethyl chitosan on the quality of puffer fish during cold storage were investigated. Puffer fish samples were respectively treated by soaking in 0.5% of carboxymethyl chitosan, N,O-carboxymethyl chitosan and O-carboxymethyl chitosan, then packaged and stored at 4 ℃. Several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he control and treated puffer fish samples, including the total viable count, TVB-N, pH, TBA and TM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substituent of carboxymethyl chitosan especially the O-carboxymethyl chitosan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bacteria and slowed down the increasing of TVB-N, pH, TBA and TMA. Thus, it was suggested thatO-carboxymethyl chitosan could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preservation time of puffer fish.

Key words: puffer fish; carboxymethyl chitosan; cold storage; preservation

河豚鱼(Puffer fish)又名,有上百个种类,几乎所有种类的河豚都含有河豚毒素。河豚虽然有剧毒,但是其肉鲜美柔嫩,日本[1]、朝鲜和我国[2]都有食用河豚的传统习惯。我国的河豚鱼资源非常丰富,产于我国的河豚鱼有40余种,是世界上河豚鱼的产销大国[3]。目前,河豚鱼一般以鲜活形式进行销售,但是随着其产量和市场需求的迅速增加,对河豚鱼进行贮藏保鲜处理势在必行。鱼肉中的水分含量很高,其腮、内脏也带有一定量的细菌,如不采取适当的贮藏保鲜方法,极易导致鱼肉腐败,从而影响市场的流通和销售。因此,在捕捞、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贮藏保鲜措施,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壳聚糖(Chitosan)又名脱乙酰甲壳质、可溶性甲壳素,化学名称为β-(1,4)-2-氨基-2-脱氧-D-葡萄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无毒、无害及较好的成膜性,并且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在食品贮藏保鲜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4,5]。壳聚糖是由甲壳质经脱乙酰化制得,由于壳聚糖不溶于水,因此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6,7]。将壳聚糖羧甲基化得到不同取代基的羧甲基壳聚糖,其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容易形成较为牢固的膜,此膜对气体有选择渗透性,适用于不同产品的保鲜。连玉晶等[8]研究利用羧甲基壳聚糖涂抹液对油豆角进行保鲜,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延长了油豆角的贮藏期,保持了油豆角的品质风味。徐丽敏等[9]采用水溶性壳聚糖对南美白对虾进行保鲜处理,发现壳聚糖对南美白对虾体内腐败菌的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尽管前人利用羧甲基壳聚糖作为保鲜剂在水产品贮藏保鲜效果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一般只研究了一种取代基的羧甲基壳聚糖,而采用多种不同取代基的羧甲基壳聚糖对冷藏河豚鱼品质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延长河豚鱼在冷藏条件下的货架期,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取代基羧甲基壳聚糖对河豚鱼冷藏保鲜过程中鱼肉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河豚鱼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暗纹东方(Takifugu obscurus),购自上海能正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选取大小一致、体重为500 g左右的健康河豚鱼。

1.2仪器与试剂

Kjeltec2300凯氏定氮仪(瑞士Foss公司);PB-10精密数显酸度计(德国Sartorius公司);HVE-50灭菌锅(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洁净工作台(苏净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TDL-5型低速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Unico 2100分光光度计(尤尼柯仪器有限公司)。

主要试剂:羧甲基壳聚糖、N,O-羧甲基壳聚糖及O-羧甲基壳聚糖均购自浙江澳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营养琼脂、硼酸、轻质氧化镁、甲基红、溴甲酚绿、硫代巴比妥酸、三氯乙酸等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均为分析纯。

1.3试验方法

1.3.1样品处理新鲜河豚鱼去头去尾去内脏,用冰水洗净,沥干,分成10 g左右的鱼块。试验分为4组,1组将鱼肉直接装袋后放入4 ℃冰箱中,作为对照组;另外3个组为试验组,将鱼肉分别放入质量浓度均为0.05 g/L的羧甲基壳聚糖、N,O-羧甲基壳聚糖及O-羧甲基壳聚糖水溶液中浸泡10 s,装袋,置于4 ℃冰箱中冷藏。试验中河豚鱼冷藏保鲜6 d,每隔24 h取样1次,分别进行细菌总数(TVC)、挥发性盐基氮(TVB-N)、pH值、硫代巴比妥酸(TBA)、三甲胺(TMA)的测定。

1.3.2TVC的测定参照文献[10]中的方法进行。

1.3.3TVB-N的测定参照文献[11]的方法,应用半微量凯氏定氮的原理,采用Kjeltec2300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

1.3.4pH值的测定将样品鱼肉剁碎后称取5.00 g于烧杯中,加入中性蒸馏水至50 mL,搅拌均匀后静置30 min,用精密数显酸度计测定pH值[12]。

1.3.5TBA的测定参照Salih等[13]的方法,略有修改,具体如下:将样品鱼肉切碎后,准确称取5.00 g于烧杯中,加入15 mL体积分数为20%的三氯乙酸(TCA)溶液和10 mL去离子水,匀浆60 s,静置1 h后过滤,滤液用去离子水定容至50 mL,取5 mL滤液加入5 mL 0.02 mol/L的TBA溶液,沸水浴中反应20 min,取出,流动水冷却5 min后用分光光度计在532 nm处测吸光度值A。空白值:取25 mL 体积分数为20%的TCA溶液,用去离子水定容至50 mL,然后取5 mL滤液加5 mL 0.02 mol/L 的TBA溶液,方法同上。TBA含量以100 g样品鱼肉中含有的丙二醛的毫克数表示。参照文献[13]的标准曲线,TBA值=7.8A(mg/100 g)

1.3.6TMA的测定采用苦味酸法[12]进行测定,标准曲线如图1所示。TMA含量以100 g样品鱼肉中含有的TMA的毫克数表示。

1.4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的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和方差分析,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Excel 2007绘制曲线。

2结果与分析

2.1细菌总数(TVC)的变化

TVC作为水产品被微生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是评价冷藏水产品品质和货架期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14]。河豚鱼在冷藏保鲜期间TVC的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新鲜河豚鱼的TVC为1.202×103 CFU/g。在整个冷藏过程中,对照组河豚鱼肉的TVC高于各试验组,细菌增殖速度较快,在第一天就出现了显著差异(P<0.05),在第四天对照组TVC已经超过了鱼肉的可食用上限1.000×105 CFU/g[15],达到了1.175×105 CFU/g。在冷藏期结束时,对照组鱼肉的TVC为新鲜河豚鱼的2 938.09倍;羧甲基壳聚糖组为1 349.26倍;N,O-羧甲基壳聚糖组为988.77倍;O-羧甲基壳聚糖组为478.74倍。TVC的变化特征表明羧甲基壳聚糖能够抑制细菌的增殖,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与Fan等[16]用壳聚糖对银鲤进行保鲜处理得出的结论类似。不同取代基的羧甲基壳聚糖的抑菌效果各不相同,其中N,O-羧甲基壳聚糖组和O-羧甲基壳聚糖组的抑菌效果优于羧甲基壳聚糖组。在冷藏第一天,羧甲基壳聚糖组TVC与其他2个试验组之间出现显著差异(P<0.05);冷藏的前3 d,N,O-羧甲基壳聚糖组和O-羧甲基壳聚糖组的TVC差异不大,从第四天开始,其抑菌效果开始出现显著差异(P<0.05)。O-羧甲基壳聚糖和其他取代基的羧甲基壳聚糖相比,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可能是由于O-羧甲基壳聚糖具有更好的成膜性,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鱼体表面与空气的接触,抑制了细菌的生长繁殖。

2.2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的变化

TVB-N被作为评价冷藏水产品品质的指标已得到广泛的应用[17]。TVB-N主要是由鱼肉中蛋白氮和非蛋白氮的降解形成[18]。由图2可知,对照组的TVB-N含量在贮藏保鲜期间急剧上升,在第六天达到18.63 mg/100 g。TVB-N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经过羧甲基壳聚糖处理过的河豚鱼肉TVB-N含量增长趋势均缓于对照组,在冷藏期结束时试验组TVB-N含量分别为:羧甲基壳聚糖组17.26 mg/100 g; N,O-羧甲基壳聚糖组16.40 mg/100 g;O-羧甲基壳聚糖组16.11 mg/100 g。

杨胜平等[19]研究了壳聚糖在带鱼冷藏中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能较好地维持带鱼的新鲜度,延缓其TVB-N含量的升高。由图2可知,羧甲基壳聚糖可有效减缓河豚鱼肉TVB-N含量的上升,不同取代基的羧甲基壳聚糖对TVB-N含量上升的减缓程度各不相同,O-羧甲基壳聚糖和其他取代基的羧甲基壳聚糖相比,效果更好。不同种类鱼的氨基酸组成有差异,在冷藏过程中鱼肉TVB-N产生的速度及数量也会不同。据文献报道,60 mg/100 g可作为鳕鱼鱼肉中TVB-N的上限[20],35~40 mg/100 g可作为银鲤的上限[16],由此可知,不同鱼肉TVB-N的上限不同。河豚鱼的TVB-N的上限约为12~13 mg/100 g,由于其特殊的肉质结构,在冷藏过程中其TVB-N含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在对河豚鱼的新鲜度进行综合评价时,TVB-N并不是较理想的考察指标。

2.3pH值的变化

pH值的变化是鱼肉贮藏期变化的主要特征。动物屠宰后,在机体内各种酶和外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出现尸僵-成熟-自溶-腐败等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是由肌肉中的生化反应和微生物的分解双重作用引起的[21]。鱼死后僵硬,体内糖原酵解产生大量乳酸,ATP酶活性增强,使得肌肉中的pH值降低。而当鱼体肌肉中的ATP分解完后,鱼体开始软化,先后进入自溶和腐败阶段,蛋白质和其他一些含氮物质被分解为氨基酸、氨、三甲胺、硫化氢、吲哚等碱性物质,此时鱼体pH值又回升,因此鱼体宰杀后pH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是与其品质变化相联系的[22]。

由图3可知,新鲜河豚鱼肉的pH值为6.62,在整个冷藏过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河豚鱼肉中的pH值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冷藏第一天鱼肉中的pH值最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鱼肉的pH值变化较平缓,从第三天开始,对照组鱼肉pH值和试验组之间出现显著差异(P<0.05)。在前3 d的冷藏中,各试验组之间pH值差异不显著,从第四天开始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合表1的细菌总数变化情况,可能是由于羧甲基壳聚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细菌的增殖,延缓了河豚鱼的解僵时间,即达到保鲜的目的。不同取代基羧甲基壳聚糖组之间,O-羧甲基壳聚糖组的pH值变化较为平缓,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2.4硫代巴比妥酸(TBA)含量的变化

TBA被广泛用于水产品以及肉制品的脂肪氧化酸败程度的测定,是衡量肉制品中脂肪氧化程度的良好指标。鱼肉中的脂肪氧化会产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味道,同时还会对鱼肉的品质产生影响[23]。如图4所示,新鲜河豚鱼的TBA含量较小,为0.030 3 mg/100 g,说明脂肪氧化不显著,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TBA含量随之增加。对照组在冷藏期间TBA含量增长迅速,与试验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第六天对照组TBA含量达到0.118 mg/100 g。各试验组之间TBA含量变化各不相同,但上升趋势均较为缓慢,可能是由于羧甲基壳聚糖涂膜在样品表面,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鱼肉与外界空气的接触,从而减缓了鱼肉中脂肪的氧化酸败。由此可知,羧甲基壳聚糖可以有效地保持鱼肉品质,达到保鲜效果,其中,O-羧甲基壳聚糖与另外两种羧甲基壳聚糖相比,保鲜效果更佳。

2.5三甲胺(TMA)含量的变化

TMA是评价鱼的新鲜度的指标之一[24]。氧化三甲胺广泛分布于猪肉、鱼和虾中,它具有一种特殊的鲜味。氧化三甲胺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降解生成TMA和二甲胺,TMA的含量越高,说明肉制品的新鲜度越差[25]。如图5所示,新鲜河豚鱼的TMA含量仅有0.427 mg/100 g。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鱼肉中的TMA含量升高,鱼的新鲜度下降。在整个冷藏过程中,经过羧甲基壳聚糖处理的鱼肉中TM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这可能是由于羧甲基壳聚糖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抑制了微生物的增殖,减慢了鱼肉的腐败。其中,用O-羧甲基壳聚糖处理的鱼肉TMA含量最低,保鲜效果最佳。

3结论

用不同取代基的羧甲基壳聚糖处理冷藏河豚鱼后发现,在4 ℃冷藏保鲜条件下,羧甲基壳聚糖可以有效地抑制鱼肉中细菌的增殖,减缓TVB-N含量的上升;且经过不同取代基的羧甲基壳聚糖涂膜后,鱼肉的pH值、TBA含量以及TM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试验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不同取代基的羧甲基壳聚糖保鲜效果各不相同。综合冷藏河豚鱼的各项指标,O-羧甲基壳聚糖在4 ℃冷藏条件下的保鲜效果要优于N,O-羧甲基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可以有效地延长河豚鱼的货架期。因此,O-羧甲基壳聚糖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水产品生物保鲜剂,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阳清发. 河豚养殖与利用[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

[2] 宫庆礼,崔建洲,黄海龙,等. 河豚鱼的安全食用研究[J]. 卫生研究,2003,32(4):346-348.

[3] 邓志科,宫庆礼, 崔建洲, 等. 我国河豚鱼产业形势和发展战略[J]. 科学养鱼,2006(3):3-4.

[4] ROLLER S, COVILL N. The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chitosan in mayonnaise and mayonnaise-based shrimp salads[J]. Food Protection,2000,63(2):202-209.

[5] SADOK S, ABDELMOULAH A,ABED A E,et al. Combined effect of sepia soaking and temperature on the shelf life of peeled shrimp Penaeus kerathurus[J]. Food Chemistry,2004,88(1):115-122.

[6] 徐鑫,王静. 甲壳质和壳聚糖的开发及应用[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2,34(1):95-100.

[7] 杨鑫,柳志强,王静. 可食性膜对油豆角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29(8):44-47.

[8] 连玉晶,赵海田,姚磊,等. 羧甲基壳聚糖可食用膜对保鲜油豆角化学成分的影响[J]. 食品科技,2005(12):77-79.

[9] 徐丽敏,薛长湖,李兆杰,等. 水溶性壳聚糖对南美白对虾品质及腐败菌相变化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2008,29(6):107-110.

[10] GB/T 4789.2-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S].

[11] 邓辉萍,林凯,张红宇,等. 肉类中的挥发性盐基氮的自动定氮仪快速测定法[J]. 职业与健康,2005,21(6):838-839.

[12] 黄伟坤. 食品检验与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9.

[13] SALIH A M, SMITH D M, PRICE J F, et al. Modified extraction 2-thiobarbituric acid method for measuring lipid oxidation in poultry[J]. Poultry Science,1987,66(9):1483-1488.

[14] MBARKI R, SADOK S, BARKALLAH I. Quality changes of the Mediterranean horse mackerel (Trachurus mediterraneus) during chilled storage: The effect of low-dose gamma irradiation[J]. 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 2009,78(4):288-292.

[15] HUANG Y R, SHIAU C Y, HUNG Y C, et al. Change of hygienic quality and freshness in tuna treated with electrolyzed water and carbon monoxide gas during refrigerated and frozen storage[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06,71(4):M127-M133.

[16] FAN W, SUN J, CHEN Y, et al. Effects of chitosan coating on quality and shelf life of silver carp during frozen storage[J]. Food Chemistry, 2009,115(1):66-70.

[17] KOSTAKI M, GIATRAKOU V, SAVVAIDIS I N, et al. Combined effect of MAP and thyme essential oil on the microbiological, chemical and sensory attributes of organically aquacultured sea bass (Dicentrarchus labrax) fillets[J]. Food Microbiology,2009,26(5):475-482.

[19] 杨胜平,谢晶,佟懿. 不同浓度壳聚糖对带鱼冷藏保鲜效果的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2):77-80.

[20] OCA?O-HIGUERA V M, MARQUEZ-R?OS E, CANIZALES-D?VILA M, et al. Postmortem changes in cazon fish muscle stored on ice[J]. Food Chemistry,2009,116(4):933-938.

[21] MANJU S, JOSE L,SRINIVASA GOPAL T K, et al. Effects of sodium acetate dip treatment and vacuum-packaging on chemical, mirobiological, textural and sensory changes of Pearlspot (Etroplus suratensis) during chill storage[J]. Food Chemistry,2007,102(1):27-35.

[22] 李汴生,俞裕明,朱志伟,等. QIM和理化指标综合评价南方鲇鱼片冷藏新鲜度[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35(12):126-131.

[23] HERN?NDEZ M D,L?PEZ M B,?LVAREZ A, et al. Sensory, physical, chem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changes in aquacultured meagre(Argyrosomus regius) fillets during ice storage[J]. Food Chemistry,2009,114(1):237-245.

变异鱼篇10

先当“丈夫”后当“妻”

生活在墨西哥的沙鮨鱼,是一种雌雄同体的鱼类。成年的沙鮨鱼,在一生中都要做一次“丈夫”和一次“妻子”。一对儿达到婚配年龄的沙鮨鱼在一起时,“丈夫”先展开尾鳍和腹、背鳍,身体弓成S形,向对方变换体色以求爱。若“妻子”答应了他的求爱,第一次就这样顺利完成了。而后,这对沙鮨鱼就会互换位置,原来的“丈夫”变成“妻子”,原来的“妻子”变成“丈夫”,进行第二次。

“夫君”死去“妻”来代

红海里有一种红鲷鱼,一般以20条左右为一群,也就是组成一个“家”。这个家里只有一条雄鱼,其余都是它的“妻子”。红鲷鱼有一种特异的习性,一旦“丈夫”死去,“妻子”们是不会“改嫁”的。它们会在“妻子”中挑选一条最强壮的鱼来接班,以继承“丈夫”的事业。于是,顶替的雌鱼鱼鳍开始变大,体色变艳,卵巢缩小,精囊发达起来,最后终于变成“丈夫”。如果这个“丈夫”不幸死了,那么很快又会在雌鱼中间再找一个来代替“丈夫”。

鱼类之中,实行“夫亡妻变”这种方式的还有一种鱼,它就是澳大利亚的裂唇鱼。

群中无雄“拉郎配”

南美洲亚马逊河中的花锵鱼,全部是雌鱼,没有一条雄鱼。没有雄鱼怎么繁殖后代呢?花锵鱼自有办法,那就是“拉郎配”。

“郎”在何处?“郎”就是那些同属不同种的两性鱼类中的雄鱼。这些鱼,是那一群鱼类中的“次品货”。那些强壮的雄鱼是看不上花锵鱼的,它们只和同类雌鱼,剩下那些老弱的雄鱼才愿意与花锵鱼“结婚”。因此,每逢季节,花锵鱼就去找同属不同种中的那些“情场失意者”,引诱它们排精。这些雄鱼排出来的只能刺激花锵鱼的卵,使卵易于孵化,但不能把遗传物质传给后代。

夫寄妻身度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