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历史人物故事十篇

时间:2023-04-08 15:51:33

讲历史人物故事

讲历史人物故事篇1

【关键词】故事;初中历史;不同教学阶段;运用

美国德育学家里可纳曾说:“故事曾经是世界上许多大教育家最喜欢用的教育手段”。历史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内容丰富,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是一个动人的小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值得注意的是,运用历史故事一定要恰当,不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心理特点滥用故事,就有避重就轻之嫌。

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情绪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生尚处于少年时期,他们好奇、好问,富于想象力,如果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在不同阶段恰当使用故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就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同阶段的运用谈些体会。

一、起始:讲故事

之所以一开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是因为初一学生刚入学,对初中生活充满遐想,做事有热情,最易被调动。根据初中历史科的具体特点,讲故事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一是结合正文,教师讲解与正文有关的历史故事,以便让学生加深对正文的理解掌握。例如讲《商鞅变法》这课时,我就讲了“悬木赏金”和“处罚太子师傅”两个故事,突出商鞅赏罚分明的个性特点,这样就引起学生对商鞅的钦佩之情,从而加深了对商鞅变法的重要作用和变法内容的了解。二是对那些学生非常熟悉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自己讲解,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培养学生讲演能力,同时又能扩大其知识面。如在讲《秦未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时, 我让学生讲了“鸿门宴”、“四面楚歌”等几个历史小故事。由于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提高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果非常好。三是利用一些课余时间组织专门的历史故事会,发动全体学生参与,拓宽和深化了课本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二、初一:编故事

经过几个月左右的实践,“讲故事”成为学生非常期望的教学形式,也成为历史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时教师应该更进一步,根据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自编历史故事在课堂上讲。事先由老师讲清重大历史事件、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学生以此为线索,把这些历史事件、人物编成故事。如在讲《三国鼎立》一课时,我就选择“曹操”作为主题人物让学生编写故事,并积极鼓励学生在尊重客观史实的基础上加入个人的感情色彩,并在结尾加上个人的主观评述。这样一方面学生很感兴趣,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记忆,弄清了它们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三、初二:演故事

到了初二,我发现愿意讲故事编故事的学生积极性不高了,学生听讲故事的新鲜感已经消减了。此时教师要独辟溪径,在课堂上增加演故事的教学环节,也就是编演历史课本剧。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探究的兴趣,促使学生很快进入历史情景之中,从而激活思维,主动去感悟历史,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得到强化。如在讲授《戊戌变法》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编演课本剧。学生把“戊戌变法”历史事件分成“翁同龢力荐康有为”、“康有为舌战顽固派”、“光绪面见康有为”、“谭嗣同夜访袁世凯”、“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六君子血洒刑场”等几幕演出。演出结束后, 我还就“谭嗣同为什么有心杀敌, 无力回天?”等问题向同学们发问,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

四、初三:用故事

这里讲的“用故事”是指利用历史故事命题,提高学生解题技巧。到了初三,学生面临着历史中考,学习压力比较大,再也没有精力编演历史故事了。其实教师此时应把学生在课内和课外阅读过的历史故事巧妙地运用到试卷命题上,这对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解题大有裨益。例如我把“岳飞抗金却遭秦桧陷害”的历史故事改编成一副对联进行命题。“秦桧祸国殃民遗臭万年众口谴斥;岳飞精忠报国名扬天下百姓颂扬。”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与对联相关的历史事件。②谈谈你对联中岳飞和秦桧两个历史人物的看法。由于题目运用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历史故事,学生感觉很亲切,答题时也有话可说。

总之, 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 把故事恰如其分地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不同阶段,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解历史的能力。愿我们的历史教师能把故事在课堂上的作用发挥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于友西,历史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讲历史人物故事篇2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故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033

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推进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今历史教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高中历史教师就这一方面也进行了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寻求新的教学思路来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故事是历史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故事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还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信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史料的能力。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实现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一、以历史故事导课,增添课堂趣味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可以利用历史故事进行导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讲授故事的方式来实现导课,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学生就会跟随教师的思路,边听边思考,以此来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利用历史故事进行导课时,还要注意几点:一是历史故事要与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二是教师以故事导入需要讲述相对简短的故事,故事情节要紧凑,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开国大典中“28响礼炮”的故事进行导入。学生感受着天安门广场上的人山人海,人们的欢呼声、雀跃声,一起独特的嗓音宣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声音,还有那28响炮声,这些声音在教师讲授故事的过程中,学生都能从历史故事中听到、感受到,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之后的教学中,学生就能以最精神的面貌、崭新的姿态来迎接新知识的学习。

二、以历史故事设疑,培养学生思维

疑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疑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故事来设置疑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在故事讲述前提醒学生注意故事的情节、细节,教师会就讲述的内容进行提问。这个环节就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注意到故事上来,边听边记忆和思考。比如在“开国大典中28响炮声,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是28响炮声,28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学生带着问题通听故事,对问题中涉及的内容就有深刻的印象,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

三、以历史故事证人,刻画人物形象

学生获取历史信息主要是通过历史人物传记。历史传记中通过对该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的记录给学习者留下了史料证明。如果你只是用几个简单的词语来刻画一个人的形象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不能从“无私奉献”中体会到雷锋的精神,在讲授历史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也不能简单的口头讲授,而要通过历史故事来刻画人物的形象。比如,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对于秦始皇的人物形象教师要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是他的贡献,比如统一文字、修筑长城,教师在讲授奉献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故事引入,让学生在故事中w会到这个人的形象。另一方面就是他的行为造成中华民族的损失,这一内容教师可以讲授“焚书坑儒”的故事,将其愚化平民、损害传统书籍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眼前。

四、以历史故事明理,引发历史思考

“读史使人明智”,其中“智”指的就是明白事理,通情达理,历史故事具有明智的作用,使读者在读过历史故事之后能够从中学习到自身需要的东西,并且能够汲取其中积极的因素,将其转化为生活中约束自己行为和思维的事物。历史故事中记录的是人类的过往和经历,通过对历史故事的解读,了解古人的所作所为,从故事中认识他们的成功经验,总结他们的失败教训。在这一过程中,读者就能提高自身问题分析的能力,学会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要充考虑到历史故事的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和其中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利用历史故事启迪学生,不仅能够满足他们学习的兴趣,还能拓展他们的视野,从而达到使人明智的效果。

五、以历史故事强化,优化课堂效果

高中历史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加上学生成长的环境与历史中的生活环境天差地别,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高中历史相关知识的认知就不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加大对高中历史学习的难度。高中历史学习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教学中有大量的内容需要记忆和背诵,进行机械化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中面临诸多困难,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从而降低高中历史学习效率。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采用历史故事来引经据典,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中出现的概念进行深刻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记忆。比如,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一内容时,就经济方面就涉及了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以及改革开放等术语,计划经济是什么样子,改革之后的市场经济又是怎样的面貌,学生都没有深刻的认知。因此,在讲授这些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些故事来进行讲授,讲授一些“菜票”“饭票”的故事,从而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计划经济时人们生活状态的画面。

讲历史人物故事篇3

关键词:历史故事;高中历史教学;运用探究

历史是一定时期的经济、文化与政治的高度体现,每一个历史故事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都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知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运用历史故事教学历史可以起到调节氛围、激发兴趣的作用,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更容易让学生人接受历史知识。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引入历史故事,如何开展故事教学,这将是我们探讨的方向。本文将简单地叙述一些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历史故事的方法。

一、故事导入历史知识学习,激发兴趣,深化主题

在历史教学中历史主题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在讲历史的时候可以学习易中天的讲述方式,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文化,以文化说历史,教师的讲解可以从易中天的讲述中学习一些方法。比如,讲“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时候可以先以故事导入。明洪武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哪些人?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全对,没有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地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宴客的详细图纸,吓得出了一身汗。那么监视宋濂的是什么人,他们听什么人指挥?这些问题的提出就紧紧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正题就比较容易,学生的注意力也较为集中。

二、搜集故事,让学生加入讲故事的行列

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加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与生动性,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搜集与下一讲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上讲故事,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此节课内容的学习。

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尤其是历史故事,恰如其分地将历史故事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挖掘到历史的魅力,真正地做到“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讲故事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历史,不能只注重历史故事的讲解,而忽略了历史教学任务。

讲历史人物故事篇4

关键词:历史故事;历史教学;合理导入

历史故事的情节是历史故事的重要基础,一个完整有趣的历史故事需要有吸引人的开头、充实的内容和有力的结尾,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现就历史小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能够利用相关小故事合理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

一节真正有效率的历史课,首先在于能否一开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课堂导入对于历史教学至关重要。一位教师在讲《经济大危机》时,这样开头。师问:“同学们,你们都了解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的事,可是你们知道美国总统中来华时最年轻的一个是谁吗?”不待学生回答,接着讲,美国总统中来华时最年轻的是胡佛。1899年,25岁的胡佛来我国开滦煤矿任工程师,他见附近土法淘金后的废砂中仍含有大量黄金,就用每担一个铜板买去了“废砂”,开起简单的冶炼厂。先用氯化钾液使“废砂”中的金变成氯化金溶液,然后投入锌粒,析出黄金。胡佛就是靠这样盘剥中国的物力、人力,而成为百万富翁。他以此为基础跃上美国政坛,于1929年4月当上美国31任总统。当时美国正处于20年代最繁荣的顶峰,美国资产阶级认为:“这一次繁荣将永远留在人间。”胡佛就职演说中说:“美国将永远消灭贫困,在我任期内,保证工人生活将大大改善”胡佛讲话的余音尚萦绕着美国人民的耳畔,1929年10月,纽约却传来了股票交易所股票价格暴跌,一天抛出1300万股的消息,它迅速蔓延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又一场大灾难来临了。什么灾难?生答:“经济危机。”我们今天就是讲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这样导入正课。

二、教学中穿插合理的小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一节课程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才能既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时刻保持听课状态,又能够确保课文内容顺利讲解呢?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插入一些比较有趣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我在讲授高中历史必修2第十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中,适时的在课件中让学生观看“实业救国”的代表人物张謇兴办企业的过程,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很快衰落下去?”这样,学生在思考之前首先有了兴趣,通过故事进行思考,又适时的对课本的内容进行了拓展。

三、利用历史小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历史教材中许多名垂青史的故事就是凝聚爱国精神的生动教材。如我在讲《马关条约》时,穿插了很多课外材料,尤其是穿插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的故事,使他们能够从历史事件、历史故事中分清历史人物的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再比如,讲到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的时候,适时的穿插孙中山为革命的鞠躬尽瘁,以及袁世凯卖国的《二十一条》。

四、利用历史故事,进行挫折教育

目前中学生的实际挫折承受能力令人担忧,个别中学生因为一两句批评、成绩不好等离家出走,甚或轻生的事时有耳闻。历史教材中相关故事很多,如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终于“三千铁甲吞吴”。西汉韩信忍受胯下之辱,而成一代名将,伟大史学家司马迁受残酷宫刑写下不朽的《史记》,大音乐家贝多芬经历千百次的失败,创作著名交响曲……引导学生从历史故事中感悟、领会做人的道理,从而敢于面对困难、挫折、勇于从跌倒的地方站起,做生活的强者,“昨天的故事”就变成“今天的故事”了。

五、用历史小故事,激发学生自信心

通过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人小时候的故事培养学生追求卓越,超越自我自信心,使他们相信,一些伟大人物小时候就被旁人认为是差生,甚至被逐出校门,但是通过他们自己的钻研,他们成就了一番事业,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见能力大小的问题就是自信力大小的问题。

六、有利于初中生丰富思维增加知识

讲历史人物故事篇5

关键词:初中历史;故事;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中包含大量多样的历史故事,对这些故事进行有效的利用能够使初中生更透彻地了解历史这一学科,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初中历史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历史知识,也不是为了应对所谓的考试,而是让初中生对历史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什么是故事化教学

1.故事化教学概念

故事化教学是指教师在讲课时,在所授课程中加入一些相关的故事,进而达到对课程内容更深层的理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他们的课堂注意力,让其在故事中感悟真谛。

2.故事化教学的实质及方式

初中历史教学故事化是极具科学依据的一项改革,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能够在故事中充分感受历史的魅力,培养其主动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并积极思考的习惯。故事能够使初中生充满兴趣,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在课程内容中加入的小故事应该生活化,并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听课效率。

3.故事化教学中的注意点

历史故事不能与课程内容产生脱节现象,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及实际条件进行适当的挑选。主要分为三种形式:(1)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可讲述与教材相关的历史小故事,其中包含著名人物、事件以及特殊的历史故事;(2)历史老师还可以在课程基础上进行人物虚构,从他们的视角及经历讲解课堂相关知识;(3)为了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老师还可编制简短精练的小故事。

二、故事化教学方式的策略

1.初中历史教学具有一定的欣赏性

初中历史教师在这种新型教育方式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这对初中历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教课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授课的艺术性。在初中历史中,教师要懂得运用不同的教课方式,让学生在这种艺术性教学中学习知识。这不仅能够培养初中生对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获得对历史文化美的感触。因此,初中历史老师不仅要改善课堂氛围,还要将历史知识完整地、精确无误地传达给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初中生对历史的兴趣,使其在学习中感受知识的魅力,并对历史产生兴趣。

2.营造适当的教学氛围

初中历史教师应在合适的课程内容中插入适当的故事,使初中生在其中有效地感知历史。举个例子,在讲解二战期间的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南京大屠杀这一事件让学生理解我国人民在此期间所受的苦难,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增强初中生的爱国意识以及对战争的厌恶,换句话说,老师应在课程教学完成后,利用故事围绕课程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比如说,在讲解四大发明时,教师能搜集发明者创造发现的小故事,让初中生感受古人的智慧以及他们的发明对现在所造成的深远影响,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

3.使故事化教学更生动

历史本就是多姿多彩的,其中的故事也趣味良多,但如果我们将历史课本变成一条条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死板的知识点,那就背离了学习历史学科的初衷,学生也会对历史产生厌烦、抵触情绪。只有把它们变成人人皆可讲述的故事,让学生对其有所了解并讲述,即使某个学生所讲述的故事并不完整,也算不上流畅,但是学生敢于站起来讲,就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勇气及信心,尤其是那些平时不怎么讲话发言的学生,给了他们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素质能力提升平台,这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由此可见,一个小小的故事便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它使课堂有了乐趣,学生有了勇气,更提高了课堂效率。

4.感受故事中的情感所在

历史就像现实的一面镜子,它里面蕴含了无数做人的道理、人生哲理以及先辈们遗留下来的时代精神。学生在一个个精妙绝伦的故事中感受先人的情感及精神。对历史的有效学习,可以增强初中生的爱国意识,形成自豪感,那些优秀的人物,都可以给初中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其在一个个小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优秀品质。这对青少年今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有重大影响。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明朝的对外交流与冲突”时,就运用了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来实现情感教育目的。

历史教师首先让学生从语文课文中找出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击倭寇这两个事件,在学生熟悉了解后,让其在班内进行演讲活动,讲述结束后,历史教师对其中的精彩讲演进行了点评及嘉奖,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你们都没有提及他们能够成功的原因呢?他们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积极地投身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对其中所含的哲理及高尚品德有了深入体会。由此观之,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方面有着必要的作用。

将初中历史教学故事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尤其适用,它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在喜爱的故事中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发现问题,更能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去解决问题,有助于其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和更好地学习历史。与此同时,还可以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思维。长期坚持,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必定会有新的突破。

讲历史人物故事篇6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探讨;兴趣

学生们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迈入历史世界,与历史人物对话,去感受历史,反思历史。“故事化”教学法突出“动、情、思、扩”四字,从而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一、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一些人文学科的发展并不均衡,初中历史教育的尴尬处境便是一例。不少历史教师教育观念相对陈旧落后,教学手段相对简单枯燥。历史教学习惯于“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这种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与活力的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源头”。再加上一些教师注重“师道尊严”,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历史的魅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基于以上两点,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走出困境呢?如何让学生爱上历史,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呢?“故事化”教学法便是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教学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而学生们没有几个不喜欢听故事的。历史本身很精彩,它是由一个个故事连接而成,故事中包含了人类集体或个人的知识经验,或精彩有趣,或哲理深刻,或豪情满怀,因此让故事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应用“故事化”教学法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学生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迈入历史世界,与历史人物对话,去感受历史,反思历史,其间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二、解决策略

1.“故事化”教学法突出一个“动”字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如果成为“背书课”,把原本丰富的历史内容抽成背景、时间、地点、人物、过程、性质、意义等若干应试要素,那么学生就会厌倦历史,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但对于故事,人人都可理解,人人都可讲述。那些平时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的学生,或者不是很流畅的学生,也许正是因为爱好故事而把平时不敢举起的手高高举起。他们的故事也许讲述得并不完整,并不生动,但是他们毕竟敢站起来了,敢开口了!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喜欢这节课的一个故事而喜欢上这个时期的故事,从而自学这一时期的历史。

可见,一个故事可以激起一个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就动起来了!课堂的某些重点难点就会迎刃而解了。

2.“故事化”教学法突出一个“情”字

历史给了我们每个人一面镜子,教会我们怎样做人,怎样走人生之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去感悟,去理解,屈原、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让学生们荡气回肠。历史故事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在学习《明朝的对外交流与冲突》一课中,笔者就是运用“故事化”教学法来完成情感教育目标的。

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两个故事: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击倭寇。学生熟悉后先在小组内讲述,然后在班内讲述,比赛谁讲述得最精彩。热火朝天的讲述中,学生也许并没有真正体会到两位英雄的精神实质。接下来,笔者诚恳地表扬了学生们的精彩讲述,同时“诱惑”地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的故事中没有提到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击倭寇都能取得成功,你们从他们身上能学到哪些可贵的品质呢?再把故事补充完整,就更棒了!”在学生还热情高涨的时候,思维还在高速运转的时候提出这个问题,他们会在“惯性”下很自然地去分析,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抢答中,问题往往是“柳暗花明”,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郑和的坚忍不拔和戚继光的爱国情怀也许就在那一刻,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长大。可见“故事化”教学法在学生的情感教育方面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故事化”教学法突出一个“思”字

历史本身是有生命的。学生在阅读、讲述历史事件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这比记住某个事件要重要得多,了解历史过程比背诵结论性的历史陈述要重要得多,这样才能真正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听故事到编故事再到讲故事,学生的理解能力、质疑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高,这对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笔者和学生一起学习《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就让学生自编故事“我随张骞出西域”。在故事中,笔者引导学生想象:你们出使西域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你们吃了那么多的苦,完成使命了吗?既然没有完成,你们只能说是有“苦劳”没有“功劳”。学生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苦难”刻骨铭心,说他们没功劳,岂能罢休?他们在苦思冥想中,在交流合作探究中,终于明白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和结果是不同的。出于军事目的出使,却成了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创举,其意义远超过当初的目的。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两个好处,一方面能为教师带来贵及时的教学反馈,为学生提供更切实的问题情境;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兴趣向更深层次发展,因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从无到有,不断增强,必然引起兴趣的自我强化。

4.“故事化”教学法突出一个“扩”字

讲历史人物故事篇7

关键词:故事教学;初中历史;故事应用

听故事是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传统历史教学中单纯的死记硬背,枯燥的记忆历史的发生事件、年代、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的作用意义。而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难记的知识串联起来,学生通过听故事就把知识点记住了。听故事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故事化教学情境;布置作业多样化;用故事引导启发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的故事环节。”通过这样的故事化教学方式来课堂教学中运用。

1布置作业多样化

听故事学习历史,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布置的作业也要多样化。让历史作业中融入故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布置多样化的作业也充分的适应不同发展程度学生的需求。作业多样性就体现了它的丰富性和开放性。由于初中生的学习习惯还不是特别的成熟,布置多样化的历史作业可以自主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每个学生喜欢的东西都不同,即使对于单单一门历史学科,学生喜欢的方面,关注的方面也是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可能喜欢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发生的历史事件感兴趣,因为这离我们现在比较近,有些老人能够给我们讲一些发生的事,还有就是抗日战争,这些对于男学生会比较有吸引力,因为他们拥有英雄情节。对于女同学可能更加喜欢唐宋时代的文人墨客,喜欢当时的风流雅士,以及对他们的开放程度都会比较的关心。通过布置多样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出发,探究历史背后的故事,通过寻找故事进行历史教学。

2用故事引导启发学生

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生活,吸收和借鉴前人的经验,对于历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历史可以更好的为生活而服务。以史为鉴可以很好的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学习历史事件的最后的一步就是讲历史事件的意义以及事件的启发。例如:“在课堂当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像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等。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将人物的先进事例进行进一步的宣扬,用这些真实人物的事例来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感悟他们优秀的品质,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了解先进人物的事例,通过听故事,在课堂中利用故事、使用故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利用故事比一般的说理更加具有说服力,也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

3创设故事化的教学情境

初中是人生成长和学习的关键阶段,而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作为必修课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会普遍的认为初中阶段的历史只需要读读背背,考前一冲刺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初中历史作为高中历史学习的一个基础,教师必须走在学生的前面,要提前学习,更要在学习之前摆正态度,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历史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在全面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善于将故事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初中历史系统性强,而初中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又会忽高忽低,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但是加入故事的教学内容会变得更加丰富;初中历史更多的是人物和时间,识记起来比较复杂,通过用故事化的语言将教学内容总结提炼出来,教师做讲故事的人,学生做忠实的听众,将枯燥乏味的文字用故事化的语言讲出来,通过创设这样故事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个个故事中去领略历史中的人和事;但是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通过创设故事化的教学情境来完成。通过故事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在教学中会让教学能力得到释放,得到提高,在课堂上更加得心应手,学生会更喜欢故事化的课堂,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课堂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4运用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故事

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生活中感受教学内容;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这一章节时,由于学生对于国防建设有一定的兴趣所在,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兴趣点,收集整理与生活实际有关联的关于国防和外交的故事,让学生通过生活实际的思考,来深刻理解祖国的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另外,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收集事例和组织语言,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小的辩论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去进行深层次的学习;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故事,会让学生更能感受到课堂的活泼。传统的历史课堂总是沉闷的,枯燥的,加入故事的历史课堂,学生更容易畅所欲言,散发思维;学习来源于生活,最终也会在生活中得到应用,用故事丰富教学内容,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真正的去融入课堂,去感受课堂,课堂气氛才会更加活泼生动,历史这门学科就会在初中学科中绽放不一样的光彩。

5结语

历史这门学科在学习上需要很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学生在学习中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将故事与学习内容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故事化的课堂会更加有趣,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总结,探寻更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故事化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的享受历史带来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文素芳.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220-220.

[2]周建华.听故事,学历史———浅析故事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4):136-136.

[3]陈桂琴.初中历史学科中故事化教学策略的应用实践[J].新课程,2016(17):124-124.

讲历史人物故事篇8

实践表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符合现阶段我国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教学要求,在课堂上用故事引导历史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的思维始终跟随教师教学的步伐,其原因在于,历史故事教学符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它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使用性质。因此,将历史转变成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学生,对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课前收集历史故事

历史具有真实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对历史讲解的真实性,往往会把学生带入一个乏味无趣的氛围中。故事性教学法把历史事实通过故事述说的方式呈献给学生,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首先去搜集一些历史小故事来作为课堂学习的“热身”训练,收集历史故事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把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呈现给老师同学,加深了师生对历史的认识、对历史人物的敬畏,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要选择生动、激趣动情的历史故事

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怎样才能够保证所选择的历史故事生动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换言之,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确保历史故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要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此,历史故事的选取是否能够符合初中学生的兴趣成了重点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2.历史故事需要以课本为基础

尽管用故事的形式教学,教师也不能脱离历史课本,需要将历史课本作为基础,与教学内容紧紧相连,并且做到迎合学生学习兴趣,避免出现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而与历史课程内容脱节的现象。

3.为学生创设情节模式,以便推动学生的历史思维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教学其目的在于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且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二、历史故事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概括起来主要是指一种心理品质和能力,这种品质和能力能够依据原有的知识储备形成新的知识和能力。当今中国乃至于整个世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也是当今的一大趋势。因为拥有创新能力,也就意味着这个民族和国家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可以永不枯竭地凭借自身智慧和创新能力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而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历史故事的重要作用,便在于能够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之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历史故事能够有助于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历史故事重在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重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例如,在谈到勾践灭吴时,教师首先问学生四大美人中最早的是谁,这样就会引导学生去思考。然后老师再给学生讲述西施与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继而回归课本讲述勾践灭吴的史实。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思考与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

2.便于学生理解学习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普及历史常识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对过去事实的了解学习到更多的有关历史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信息,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经验。通常,教师在讲授历史课程的时候,最先应该做到的是向学生传播历史事件中的时间与地点、人物等,为此,教师在讲述历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情节的设置,并且要确保具有一定的叙事性。所以,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历史事件,既能够节省教学时间,还能方便学生理解历史事件,掌握历史知识,这与历史学科发展的特点相符合。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与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也是学生性格和人生观形成的最主要阶段。可以说,一个人的人生观已经在初中阶段开始萌芽。若历史教师能够在教学课堂中多讲一些比较激励人的、正义的历史故事,那么除了能够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之外,还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历史故事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教学应用中,要注意历史故事应紧扣历史教学大纲,另外,选取的历史故事应注重史实,尽量避免文学化。因为历史学追求的是历史真实性,文学追求的是艺术的夸张性和典型化,虽然二者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社会,但是二者有根本性区别,所以,我们在历史故事的选取上,要注意以历史真实性为原则。

参考文献:

讲历史人物故事篇9

故事都是历史传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普及历史知识的主要方式,历史则是故事取材的重要来源。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多数地区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历史故事教学的原则和内涵及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历史放事 历史教学 运用策略

引言

在初中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从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来看,十三四岁的少年正处于对一切知识允满求知欲望的阶段,在学习方式上,形象思维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在快速发展中。初中生对于生动的故事天生就有强烈的兴趣,而生动有趣的故事也能对初中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力。事实上,中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是个不争的事实,学生可能不喜欢某一门功课,不喜欢某一个老师,但没有几个不喜欢听老师讲故事的。讲故事可以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教学方式。本文分析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我国大多数地区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概述

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借鉴历史、联系当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等。这就凸显出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历史学致就是由历史课程的筋骨历史线索,历史课程的灵魂历史规律,历史课程的血与肉历史史实,历史课程的细胞历史概念,历史过程的还原都是靠这些过程规律统一结合的。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做到联系这些过程规律,让学生做到有效记忆学习。可是,这些规律很多时候都是由一些繁杂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背景构成。大量的信息让学生的学习非常吃力,提不起学习兴趣,甚至会逐渐出现厌学情绪。很多老师的教学模式都是传统的强行记忆教学,这就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很多烦躁情绪,加上历史中考的分值较低,很多学生和家长根本就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这些不良现象,给我们历史课堂的有效展开增加了很多障碍。

二、历史故事教学的原则和内涵

历史故事就是以历史图籍和历史文献为素材,借助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叙述,对曾经的历史通过历史书籍和故事给予重现。这样,就可以将原本枯燥的历史事件和时间,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述,更加直观的教给学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历史故事通常都有跌宕起伏的情感和悬疑的故事情节,能调动人们的热情,如果将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必然会很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整个课堂都保持高度专注,学习效果也会出人意料。教师也可以通过历史故事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三、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通过对新课引入历史故事,情境创设,激发学习情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标志着成功的一半”。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导部分准备得好,一定能够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行激发,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授课教师所讲的历史。为此,在新课引入部分,授课老师可以抽出上课时间的一少部分给学生们讲一个有关的历史故事,当做本节历史课开始的“小热身”,使学生通过倾听故事进入到历史学习的最佳状态,根据一定的步骤将历史故事的相关史实进行研究。学生在认识相关的史实过程中精力是集中而且充沛的,能够将引导中听到的故事和教学内容相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史实的印象,从而提高听讲的效率。授课教师所讲的历史故事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是文学作品中提到的历史故事,还可以是古代诗词中提及的历史典故等。比如,在讲授唐朝安史之乱的时候,会提到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唐玄宗在后期的统治是腐败的,由于沉迷酒色,还涉及到了杨玉环这个人物。然后,就可以将杨玉环的故事引入新课。古诗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便是杨玉环非常喜欢吃荔枝,于是唐玄宗就派人将荔枝不断的运到宫中,可以看出唐玄宗对于杨玉环是非常宠爱的。利用这个故事来引出主题,使学生在听故事中的状态进入“安史之乱”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听课效率。

2.通过引入历史故事将历史内容由抽象化转具体化

初中历史教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世界历史,另一部分是中国历史,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可以有效的简化知识点,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更加方便,使历史的知识点得到有效的理解。例如,在讲授“经济危机”这一章的时候,首先需要对美国进行讲述,可以利用文学作品当中的一些历史事实,来说明这场经济危机对美国人民的影响有严重。这是一个关于信任的故事,其中讲述的是美国在大萧条时期的故事,同样也是美国第一次大规模经济危机的时期,有一位年轻姑娘历尽艰辛终于得到了金店销售员这一职务,可以负担她和母亲在生活上的支出。然后,有一天,一名满脸憔悴的男人来到了金店,一枚一枚的看着戒指,随后就离开了,这位姑娘的服务态度特别好,心里想着好不容易来了一位顾客,但是这个男人什么都没买,就离开了;姑娘在下班后清点戒指时,忽然发现戒子缺了一枚,然后意识到男人趁机拿走了,但是如果找不回这枚戒旨,她就会失去这份工作,而且需要进行赔偿。姑娘后来进了男人的家门,和他说了一些话之后,男人抓着姑娘的手表示十分感谢,那枚戒旨就这样的失而复得了。听完这个故事,从中可以了解到工人失业的现象在经济危机中非常严重,工人消费水平低下,难以满足正常居民的生活。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故事进行相关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会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等等;由于学生刚听完历史故事,都会很积极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回答问题就是进一步的认识“经济危机”这个概念的过程。通过故事可以将经济危机由抽象观念转化为具体事例,降低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授课老师需要精心的选择历史素材,并且掌握好讲故事的具体时间,在讲述时需要生情并茂,以便学生可以融入故事当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历史故事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被激发,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从而提高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讲历史人物故事篇10

    方法一:课前演讲──点评历史

    所谓的课前演讲不是漫无目的地即兴演讲,也非脱离现实的东拼西凑。要求学生在每一新课开始前,去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背景及相关新闻报道等。在课上用3~4分钟演讲,既要有历史内容又要有自己的观点,即达到有讲有评。这里的评就是融入自己的观点。

    按照要求去做,学生就会去主动搜寻,主动查阅资料。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成功体验得以满足,避免了“一言谈”的传统教法。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参与性大大提高,课堂气氛由此改变。另一方面,学生的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得以锻炼。进而渗透了历史唯物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无形当中,教学的双边化得以很好开展,“互动式”的历史教学也就随之而生。比如在讲授《法国革命》这一课时,学生按要求做后,事先准备好的那位学生演讲的题目是《拿破仑》。其中的一段话很出乎意料。“拿破仑固有的军事才能和政治家的英明的确让人钦佩,然而后期的反人民一面又让人唾弃。历史的教训让我们永远铭记,背叛人民终究不会有好下场的。因此,跨世纪的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人民才是真正的历史主人。”同学们掌声响起,以回报他那富有激情的演讲。这里我们不去探究其取材于何处,但课堂的教学目的已达到。于是我因势利导,试着问“那么,当时法国人民是如何为自己谱写—部壮观的历史呢?请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革命》这一课。”

    方法二:穿插图片或音乐──美化历史

    这里美化历史,决非为历史涂脂抹粉、添油加醋。如果那样做不但会使历史不美,而且会失去历史的真实,失去学生的信任。所谓美化,就是通过在课堂上出示一些精美图片,挂图,或配套使用一些音乐,达到课堂历史的美化,一改枯燥死气的旧课堂。中学生正值青春花季,让他们这样默默坐在那里听着“遥远的东方曾经有一条龙”这种空泛讲说,不但学生会失去朝气,而且他们天性也会渐渐被扼杀。历史课上穿插图片或音乐,则既可以缓解疲劳,吸引学生的注意,又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知识。看着一幅幅精美图片跃然眼前,听着音乐,仿佛忘记身在课堂,爱憎分明立竿见影,比语言的表达更胜一筹。

    讲到《鸦片战争》时,我出示了四张曾被英法联军掠走的文物图片,分别是青铜猴头,青铜虎头,青铜牛头,六角套瓶(都已在2000年被中国一家公司重金收回)。同时播放电影《鸦片战争》中的音乐片段。学生的爱国之情一下迸发出来,个个畅所欲言,跃跃欲试。既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又恨英法联军的野蛮,无人性的破坏。接下来的讲解自然水到渠成。

    方法三:编演历史短剧──再现历史

    编演历史剧不是一日之功,也并非适合每一节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提前去准备,去捕捉隐藏在课本之外的“大教材”,去搜集去查找,然后让学生自己分工排练,当然教师应加以宏观指挥,以免离谱。必要之时,教师也可闪亮登场,这样效果会更佳。

    历史剧搬进课堂,学生仿佛看到历史的画面,有身在其中的感受,活生生地将历史再现出来。若有创新,也可将历史反串,让学生找错,学生会更加勇跃参与。如此一来,学生锻炼了表演能力,增进了知识,丰富了课堂。例如讲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事先让几位同学自行设计精心组织了一场历史剧。周恩来、张学良、蒋介石及其夫人都让学生模拟,学生于是找资料,模拟语言、学谈话姿势,甚至坐下来看了一段《西安事变》电影。结果,当堂表演时,将历史人物的特定场合、语言语气都基本到位,学生们又一睹当年西安风云的精彩,同时将这段历史牢牢熟记于心。

    方法四:讲述历史故事──生动历史

    中学生由于处于特定的年龄层次,其爱玩的天性并未改变,特别爱听故事,如果在历史课上,通过有针对性地讲述一些历史故事,往往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但同样讲故事,平铺直叙,一提而过,不但不会激发学生兴趣,反而会使他们倒胃口。那么如何讲故事才能使历史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呢?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阿尔特·蒙荷拉比把语言的表达效果概括为一句话影响力=15%声+20%色+25%姿+40%情。在历史课上,如果你声情并茂地讲述历史故事,学生会紧随故事的节奏,时而凝神聚听,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怒形于色,时而含唇微笑。当然,我们所选的故事不能为了讨好学生的“故事欲”而滥讲故事,应做到内容健康向上,紧扣课文环节,时机把握适度,收放心中有底。这样,一切尽在你巧妙安排之中,学生也就会在意犹未尽之余轻松掌握历史。

    方法五:参观名胜古迹──走近历史

    长时间呆在教室谈历史教学,固然可以达到丰富学生历史知识的目的,但其眼界却未必开阔。如果有条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亲自触摸一下“历史”,那切身的体会是无法与课堂内教学相提并论的。走出去,学生的思想得以释放,积极性发挥到了极至。这也是使历史课堂知识从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个很好途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会带着许多心存疑团的历史问题走进现实,通过参观名胜古迹,会使许多教师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看”出来,“记”下来,然后“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