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诗歌十篇

时间:2023-03-16 07:49:27

学雷锋诗歌

学雷锋诗歌篇1

雷锋那一张张堪称经典的照片“车上读书”、“手握冲锋枪望远方”等,令人记忆犹新;那首脍炙人口的《唱支山歌给党听》依然耳熟能详。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关于这首歌的词曲作者还另有一段故事。

雷锋,的好战士,全国人民的好榜样。20世纪60年代,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雷锋的热潮,他暖暖的笑容为每个中国人所熟悉,他动人的事迹传遍华夏大地。

雷锋有写日记的习惯,日记中除了大量记载每天所做的好事以外,他还写下了很多学习心得、思想感悟、警句格言。他生前默默无闻地做了很多帮助他人的好事,正是通过日记才被世人所知,他的许多光辉思想,也是通过日记才得以传播,比如他说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还有“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等等。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雷锋日记里大量的警句格言,是他自己写的,还是抄录自别处的呢?比如雷锋日记里的这首小诗: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

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

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

诗歌表达了对党的无比热爱,对旧社会的深刻仇恨,这一切都与英雄的身世、英雄素有的立场感情完全吻合。众所周知,雷锋有一个苦难的童年,旧社会迫害死了他的父亲和兄弟,家中最后一个亲人、他的母亲最后也是被地主逼迫上吊身亡的,作为孤儿的雷锋受够了旧社会的“鞭子”,解放以后才获得了新生,所以他对党和有无比深厚的感情,他写出这样一首诗歌是非常符合逻辑的。

上海歌舞剧院的作曲家朱践耳在读到刚出版的《雷锋日记》时,被这首诗深深感动了,很快,他为这首诗谱了曲,并把它寄给了《文汇报》。1963年2月21日,《文汇报》刊载了这首新歌,当时朱践耳为它加上的标题叫《雷锋的歌》,并注明了歌词摘自《雷锋日记》。也就是说,这首歌由朱践耳作曲,雷锋作词。

这首歌曲由当时在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的藏族学生才旦卓玛首唱,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播放以后,才旦卓玛一举成名。才旦卓玛在谈到自己的感受时,认为这首曲调深情款款、内容如泣如诉的歌曲,也正是她想对党表达的心里话。几十年以后,在2008年春节歌舞晚会上,才旦卓玛与年轻的藏族女歌星索朗旺姆一起,还演唱了一首《再唱山歌给党听》。

且回到当年。再说当年陕西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有一位名叫姚筱舟的年轻人,初次听到这支歌的时候,他惊呆了,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写的一首诗会被谱上曲调广为流传,而词作者又打上了全国人民正在学习的好榜样――雷锋的大名。他没敢吱声,更没有做任何说明,因为和雷锋相反,这个写出了“旧社会鞭子抽我身”的姚筱舟,出身不好且“社会关系复杂”:一个叔父是的少校军官,一个兄长在海军某工厂任职;在台湾还有十几个亲属。在那个年代,只要有上述任何一条,此人就会成为“重点对象”,至少是一个“内控人员”。所以,爱好写作的他,将这首小诗投寄出去时,都是用的笔名“蕉萍”――焦坪煤矿的意思,这首诗被登载在陕西焦坪煤矿的《总路线诗传单》上,诗的前八句就是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能生我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党号召我们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

现在,哪怕借他一百个胆子,姚筱舟也不敢和雷锋去争“署名权”。经过反复犹豫思索以后,他给曲作家朱践耳写了一封信,说明了《雷锋的歌》的歌词是他发表的一首小诗的前八句。

对比姚筱舟(蕉萍)和雷锋的诗,雷锋日记中的这首诗有两处改动:姚筱舟(蕉萍)原诗中的“母亲只能生我身”改成了“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另一句“党号召我们闹革命”改为“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

朱践耳是一位严谨的艺术工作者,他根据姚筱舟写给他的这封信,专程找到了陕西省铜川矿务局。据说当矿党委书记召开大会问“谁叫蕉萍?”时,在场的姚筱舟都没敢吭声。后来还是矿党委派人来把他找去,书记当面询问时,姚筱舟才心惊肉跳地点了点头:是我。

学雷锋诗歌篇2

三位诗人决定马上赶去抚顺,但郭小川和贺敬之都因单位有事不能成行,柯岩参加第一批文艺工作者队伍,赶到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去深入生活,到抚顺时还在下雪,她看到了雷锋写的全部日记和笔记,非常感动,回到北京就把看到的一切,她的感受,全部讲给贺敬之听,她讲得很激动,贺敬之听得也很激动,两个人都流了眼泪。柯岩写了诗,建议贺敬之也写一首长诗。贺敬之试着写了几段,没有把握,就念给柯岩听,她听了以后说:“太好了,比我写的那几首都好,而且不是好一点半点,是好很多!”贺敬之受到鼓励,一鼓作气写下去,以《雷锋之歌》为题,写了前面的四节。

那时,王震是国家农垦部的部长。1963年春天,他要组织上海青年到新疆去支边,参加生产建设兵团,约郭、贺、柯三位诗人一起去动员上海青年下乡。郭小川、柯岩有事,贺敬之跟着王震先到了上海,住在锦江饭店,在那里写完《雷锋之歌》的最后两节。王震立刻要贺敬之把全诗朗诵给他听,他吩咐任何事情都不许来打扰,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全神贯注。当朗诵到“快摆开你们新的雁阵啊,把这大写的‘人’字——写向那万里长空”时,他一下子从沙发里站了起来,大声叫好。全诗朗诵完,他意犹未尽,把诗稿要过去,点出他最喜欢的几段,让贺敬之再念一遍,然后说:“好啊,真好!写得很有力量!你是怎么写出来的啊!”贺敬之说:“就是闹情绪,发牢骚呗!”王震一愣,贺敬之赶紧解释:“是闹的革命情绪,发帝修反的牢骚嘛。”王震大笑起来,说:“好,好!不过还要加上两句:扛红旗,立标杆!”

《雷锋之歌》当即在《中国青年报》发表,5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就出版了单行本。那是一个学习英雄歌唱英雄的时代,青年人满腔热血充满激情,“人,应该怎样生?路,应该怎样行?……”“你只有一百五十四厘米身高,二十二岁的年龄……但是,在你军衣的五个纽扣后面却有:七大洲的风雨、亿万人的斗争——在胸中包容!”这些诗句迅速流传开来。

郭小川随后也到了上海,当时他是《人民日报》记者,报社分派他写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报告文学。他笔头子快,很快就写好并在报纸上发表。这时他们参加了动员青年支边工作,听王震给青年做报告,也去跟青年和家长们座谈,帮助说服动员。这两位当时最受青年人欢迎的诗人,应邀到复旦大学朗诵,小川朗诵了《林区三唱》,贺敬之朗诵了《雷锋之歌》全文,得到上千名听众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他们又随王震参观了崇明岛的国营农场,去苏南、浙北几个植桑养蚕基地考察,当时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想要发展养蚕,王震叫他们来取经。大约六月底七月初,贺敬之和柯岩,郭小川和杜惠,四个人在王震安排下,随上海青年第一批支边大队,乘火车奔赴新疆。临走前,王震跟他们讲,你们到了新疆,好好看一看,能写的话就写一点。

一路上,贺敬之和新疆兵团的老战士、上海的小青年交谈,有很多感受,火车上的几天几夜,他一直处在激动之中,思考了许多:过去与现在,历史与现实,祖国的山河与革命斗争的风雨……后来他在《西去列车的窗口》里写到:“西去列车这几个不能成眠的夜晚呵,我已经听了很久,看了很久,想了很久……”他曾告诉笔者,“我不是像小川那样文思敏捷的人,当时并未很快成章。”

他们去了乌鲁木齐、石河子,在石河子看望了艾青夫妇,说王震同志叫我们来看你。艾青没有多说话,那个时候他也不宜说得很多,但情绪还不错,说兵团对他比较照顾,王震将军对他也很关照,一直叫他“艾青同志”。

他们从天山北麓转到天山南麓,到了霍尔果斯、昭苏等边远的地方,一直跑到喀喇昆仑的高山牧场,跑到中苏边境最前沿的边防站,骑马放枪,钻地窝子,进大沙漠,看了建设兵团的几个师,几个农场,访问了上海支边青年,还访问了359旅的老战士,和“南泥湾”时期及以后相继入伍的老战士叙旧,边塞风情和豪迈的生活,让诗人大大开阔了视野,时时处在感动和激动之中,不时吟诵起岑参等古代诗人的边塞诗。小川写了反映兵团新貌的报告文学,写了《雪满天山路》组诗,还为反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大型纪录片《军垦战歌》写了解说词。贺敬之写了长篇歌词《塔里木之歌》,为《军垦战歌》写了一首主题歌词《兵团战士之歌》。半年后,小川、柯岩被叫回北京,贺敬之一个人留了下来,一直住到1964年春节后,他不想走,想把满腔激情就在新疆写出来,1963年年底写出《西去列车的窗口》,寄给柯岩,第二年1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贺敬之是在阿克苏看到报纸的。“在九曲黄河的上游,在西去列车的窗口,是大西北一个平静的夜,是高原上月在中天的时候……”这些饱含激情又朗朗上口的诗句立刻受到青年人的喜爱,纷纷抄写和朗诵,一些人直到今天还能背诵。有评论家说这首诗是“时代列车的窗口”。

贺敬之后来回忆:“这首长诗是在阿克苏写完的,那里是中苏边境。当时苏联已经对我们施加压力了,撤退专家,撕毁合同。那个时候我确实很激动,想要写一点什么。”

学雷锋诗歌篇3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时,相信大家能立刻说出它的名字。没错,它就是《唱支山歌给党听》,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它特别的山歌风格非常琅琅上口,使得它一经面世就受到了大家的喜爱。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和它有关的创作故事了。

《唱支山歌给党听》是在1963年学习雷锋活动时产生的一首歌曲,它的歌词来自于雷锋叔叔抄写在日记本上的一首诗,这首诗是矿工诗人焦萍写的。焦萍的本名叫作姚筱舟,是陕西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的一名采矿技术工。据说他当初创作这首诗的过程可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中间还遇到过一个不小的瓶颈。这是怎么回事呢?

那是1958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姚筱舟突然有了创作灵感,很快就写出了《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初稿。诗歌虽然写完了,他却对那句“旧社会三座大山压我身……推倒大山做主人……”皱起了眉头,他总觉得写得不够形象。怎么k呢?虽然姚筱舟琢磨了许多天,但是一直没构思出更好的词句。直到有一天,他不经意间看到了一本小人书,从书中地主拿着鞭子抽打长工的画面得到了启发,这才有了后来我们看到的“旧社会鞭子抽我身……夺过鞭子揍敌人……”的诗句。最后,这首修改好的诗歌被发表在了《陕西文艺》上,后来被春风文艺出版社汇编在《新民歌三百首》一书中。

过了一些日子,当全国掀起向雷锋学习的活动时,上海音乐学院的教师朱践耳在雷锋日记中读到了《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诗歌。看完之后,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为这首诗谱写了曲子。后来,藏族歌手才旦卓玛听到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她觉得这首歌唱出了藏族儿女翻身做主人的农奴心声,就像为她量身定做的一样。为了能够得到这首歌曲的演唱权,她克服了自己不能流利说汉语的困难,最终得到了这首歌的曲作者朱践耳老师的认可,拿到了歌曲的演唱权。

不久之后,《唱支山歌给党听》在“上海之春”音乐节上首次亮相,便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很快在全国传唱开来,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学雷锋诗歌篇4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50年的日子。

1月31日,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浙江省政协委员、作家黄亚洲一份《关于推动学雷锋活动建议函》上批示说:“雷锋事迹感人至深,雷锋精神影响深远。今年是雷锋同志殉职50周年,亚洲同志创作的长篇小说《雷锋》很有意义,对此要给以重视和支持。”

近日,笔者采访了刚由外地出席“学雷锋论坛”回到杭州的黄亚洲,从中了解到一段他满怀深情写《雷锋》的故事。

与“雷锋”面对面

2008年,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当救灾工作全面展开后,文艺创作队伍也陆续前往灾区采访创作。此时,黄亚洲受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永乐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之约,签署合同,创作电视连续剧《雷锋》。

第二天,黄亚洲作为中国作家采访团的成员,匆匆飞赴灾区,投身到了触目惊心的废墟和众志成城的呼号之中。他在都江堰、绵阳、绵竹、北川、什邡、汉望的瓦砾间穿梭的那10个难忘的日日夜夜里,不知遇到了多少穿消防红的、穿橄榄绿的、穿天使白的和穿公安蓝的活雷锋……在黄亚洲当时创作的散文和诗歌里面出现的“雷锋”,仅仅是他们中极小极小的一部分。

黄亚洲亲眼目睹的或是他事后采访的,都是这样的一些“雷锋”:在废墟中十指磨破露出骨头的消防勇士、奋不顾身冲进摇摇欲坠的危楼或者从高空“盲降”的部队官兵、组织“敢死队 ”抢救伤残者的满眼血丝的基层干部、家人遇难仍维护着社会秩序的公安干警、自掏腰包奔往灾区的青年志愿者、怀里紧紧搂着学生自己却已经停止呼吸的老师。面对这些新时代的雷锋,黄亚洲等采访团成员经常是热泪盈眶。在写作《对不起,张米亚,我们要锯你》这首诗时,他甚至数度哽咽。他写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并在汶川大地震尚没有满一个月的时候,就出版了个人诗集《中国如此震动》。

在鲜艳的五星红旗胜利飘扬了六十年之后,黄亚洲觉得:当代社会在面临各种困难、灾害和大是大非面前,“雷锋”就会大量涌现,主流价值观就会占据主导地位。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一直在推进着,中国公民思想的基本面始终是阳光的、健康的、坦诚的。黄亚洲强调说:“这种爱心和人道关怀,当然也包括不息的批评、探索、建议、提案和呼吁,人民强大的声音与强大的祖国同在,雷锋精神与时代同步前进,新时代的雷锋就在我们身边,这是铁的事实。 ”

黄亚洲一回到西子湖畔,就打电话向制片方再次承诺:“雷锋题材,我认了!我一定会全力写好这个剧本的。 ”

熟悉黄亚洲的人都知道,他是个有激情的作家。

探寻雷锋的踪迹

在结束灾区紧张采访任务的第三天,黄亚洲又飞赴东北各地,探寻雷锋当年留在那里的踪迹,多次与雷锋的老战友座谈。黄亚洲激动地对笔者说:“当你面对那些老人脸上纯朴的皱纹的时候,你就像是在触摸一段真切的岁月的年轮。”

雷锋战友乔安山紧紧握着他的手说:“黄作家,现在的青年人、孩子们,不是不提雷锋,而是都在念叨着雷锋呢。你看,这么多的单位接连不断地邀请我去宣讲雷锋精神,我喉咙都讲哑了! ”.

雷锋在新兵连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当时任技术连连长的杜玉琛说:“我至今回忆起雷锋来,还是历历在目。雷锋当兵共两年零八个月,在营口生活近一年,雷锋入伍后做的第一件好事就是在营口。”

雷锋老战友张时扬回忆说:“是我把雷锋和其他新兵从营口火车站接到营房的。一天上午,我接到团部打来的电话,说有一个新兵,星期天到营口火车站候车室做好事不留名,车站的工作人员和旅客深受感动,团部要求一定要查找到。我后来在新兵连把这个小战士‘挖’了出来,他就是雷锋。 ”

使黄亚洲特别感动的是,一位雷锋所在部队的教导员在座谈会上突然站起来,双手举着一张自制的“雷锋卡”,坚持要授予黄亚洲,说:“您肯写雷锋,您就是雷锋精神的体现,您有功劳,我们就要把‘雷锋卡’授予您! ”

黄亚洲对他们说:“你们想想,我能不写雷锋吗?你们再想想,我能不写好《雷锋》吗? ”

从东北回来后,黄亚洲没过几天又马不停蹄赶往湖南,在雷锋的家乡采访。

当黄亚洲踏入雷锋故居的那间黑乎乎的泥墙茅屋,管理员告诉说,这佃户屋是根据老辈人回忆按当年模样翻造的。确实也是这样,一座破茅屋不可能维持七八十年的寿命。原先叫“湖南望城县安庆乡简家塘村”的雷锋家乡,早已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雷锋当年的小学同学、同村人当中,黄亚洲细细地探究雷锋真实的足迹。他提一些古怪的问题:“那个压迫雷家的唐家老地主,真的被开了斗争会吗?被枪毙了吗? ”“雷锋有绰号吗?”“解放以后,翻了身的雷锋还有受委屈的地方吗?”许多真实的答案,与曾经出版的林林总总的雷锋故事、雷锋纪实文学中的描绘,是不完全一样的,有许多素材是黄亚洲第一手“挖”到的。

黄亚洲对笔者说:“长篇小说的文体,从某些方面来说,人物的安排需要‘杂取’,需要典型化,但是,从本质上说,也许更逼近一个真实的雷锋。 ”

倾情倾力写《雷锋》

在“雷锋精神”不会消逝这样的信念激励下,黄亚洲开始挥笔创作《雷锋》电视剧本,以及同名长篇小说。

黄亚洲擅长写诗和小说,当然影视文学也是强项。他曾因创作电影《开天辟地》、电视连续剧《日出东方》、长篇小说《建党伟业》等许多文学、影视作品,而荣获国家图书奖、鲁迅文学奖、金鸡奖、金鹰奖、华表奖、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等众多奖项。

黄亚洲充满激情地在他的《雷锋》剧本和小说里,以文学的清新笔调,向读者捧出了一个生动的雷锋和一大批活跃在雷锋身边的人物。雷锋自不用说,雷锋周围的首长领导、同事战友、乡邻群众的描绘,也是十分饱满鲜活。无论是雷锋年幼时的母亲、哥哥、彭乡长和六叔公一家,在团山湖农场认的“姐姐”,在北上火车中认的“妹妹”,乃至到部队后的吴政委、关指导员、虞连长、战友乔安山、同乡向秋生等人,包括雷锋做好人好事时遇见的无数普通老百姓,个个都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与雷锋的成长交相辉映,真是不简单。

2010年下半年,黄亚洲创作的长篇纪实小说《雷锋》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后,立即引起很大反响。辽宁营口市委外宣办的一位副主任、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一位副团长,都说在阅读中连流了三次眼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台连续广播这部长篇小说,听众互动踊跃,直至将黄亚洲专门请去北京作了一小时的访谈直播。

黄亚洲应邀出席全国许多地方的“学雷锋论坛”。有一次,一位来自美国的“洋雷锋”罗杰斯听了他的介绍后,用生硬的汉语说:“我要看您的书,还要与您合个影。 ”雷锋的第二故乡营口市的文明办、教育局、团市委等六部门联合下达文件,向广大市民、青少年学生推荐这部优秀长篇小说,并发动读书征文、演讲等一系列活动。奥运冠军、雷锋扮演者田亮还买了价值20万元的书,捐献给四川灾区的孩子们阅读。四川省委宣传部还将《雷锋》一书向社会推荐,并准备配送到全省“农村书屋”。

学雷锋诗歌篇5

【2012年高考天津文综卷政治部分第14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雷锋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气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展相对接。2007年,来自全国各地的27位大学生,在选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歌岭自然保护区。经过5年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水土。鹦歌岭的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想而诗意,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美好情怀和理想气息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

(1)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

(2)雷锋和鹦歌岭大学生以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为乐。结合所学知识,探寻他们为何以助人、奉献为乐。(答出两点理由即可)

笔者认为,这一试题很好地实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也带给我们许多启示。现简析如下:

一、文字渲染,在优美意境中浸润学生灵魂

文字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承载试题立意的物质外壳。但是,文字又不仅仅是载体和外壳,文字本身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能量。优美的文字,往往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给人以精神的享受、情感的陶冶。

仔细分析这一题目不难发现,无论是材料开头部分引用的流传千古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人名言,还是结尾部分“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想而诗意,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美好情怀和理想气息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这样富有诗意、极具文学色彩的表达,其实,这些与试题的设问及其解答并无直接关系,有无这些文字并不影响作答。但命题者为何还要占用宝贵的篇幅写上这些似乎无关的文字呢?如此处理的目的,可能就是要通过文字的渲染,营造一个优美的意境,在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状况的同时,使学生的灵魂得到浸润,情感得以陶冶,内心产生震撼,努力使试题也能成为一把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炬。

二、典型示范,在榜样激励中引领价值追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校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成就学生,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既需要教师的言传,更需要他人的身教。在试卷中引入典型的人和事,就是给学生树立榜样,使他们更好地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标。

在一些人的心中,雷锋似乎是个有些遥远的名字。所以,天津卷的这一题目,没有直接要求学生去学雷锋,也没有直白地告诉他们应如何去学雷锋,而只是叙述了一个“故事”:“2007年,来自全国各地的27位大学生,在选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歌岭自然保护区。经过5年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水土。”

此处无声胜有声。不管考生对雷锋精神有何认识,不管考生对学雷锋持何种态度,通过这个题目可以让学生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有人的确在这样做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榜样激励所取得的效果远比一味地说教甚至强制学生去学雷锋好得多。

三、问题导向,在升华认识中实现价值自觉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人人都有,但不同的人由于各种原因,所形成的价值观又不尽相同。而人的价值观不同,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会有差别。因此,新课程教学非常重视价值观维度目标的设计和达成。

实践中,几乎每个人都会认同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但多数人的认识都是感性的甚至盲目的,并未真正理解雷锋精神的价值。这也正是社会上“唱”雷锋赞歌的人多,但实实在在地开展学雷锋活动的人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天津文综卷中,此题的第一个设问“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有利于引导学生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和说明雷锋精神的永恒价值,克服对雷锋精神的价值的浅表性甚至盲目性理解。对雷锋精神的认识越深刻,对其价值的认识越到位,学生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然就会越正确、越自觉。

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认识的升华中更好地实现价值自觉,这也是考试在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目标中的最大体现。

四、引领实践,在情景体验中丰富内心世界

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充盈,是一个人强大的重要标志,也是其自信的内在依托。知识可以通过传授来掌握,能力能够通过训练来提高,但一个人内心的丰富却只能通过个人的实践去体验和感悟。

天津文综卷中,此题的第二个设问“雷锋和鹦歌岭大学生以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为乐。结合所学知识,探寻他们为何以助人、奉献为乐”,就是一个设计精巧的妙题。此题考查的重点,已不在于知识目标,而在于探寻鹦歌岭大学生“为何以助人、奉献为乐”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考生要解答此题,就必须站在这些大学生的立场上,努力使自己和他们的思维及情感融为一体。因此,此题实际上为考生创设了一个体验“为何以助人、奉献为乐”的情景。

学雷锋诗歌篇6

四(4)班 王诗雨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立场坚定斗志强……”每当唱起这首歌,就让我想起了雷锋叔叔。雷锋,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只要一说起雷锋叔叔,每个人都能如数家珍般地说出他做的好事。

为了更好地了解雷锋叔叔,暑假里,妈妈特地到书店为我买了《雷锋的故事》这本书。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品读她,了解了雷锋叔叔光辉的一生。我深深地被雷锋叔叔伟大的精神所吸引,所感动。

雷锋叔叔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7岁就失去了父母,成了一个孤儿。 解放后,他参了军, 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战士。 在部队里,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曾多次立功受奖。因公牺牲那年,他只有22岁……

“雷锋的故事千千万,雷锋的事迹说不完啊……”“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些都是人们说起雷锋的口头禅。是的,雷锋叔叔乘火车出差,在火车上,他不是帮这个倒水,就是帮那个拿行李;不是帮列车员打扫车厢,就是帮妇女抱孩子。别人让他休息休息,他总说:“我不累,我不累!”雷锋叔叔只知道助人为乐!

雷锋叔叔还是一个非常节约的人。他除了生活和学习必需的费用外,总是把多余的钱捐给战友家属和灾区人民。而他自己却穿着补丁加补丁的衣服。

学雷锋诗歌篇7

男:亲爱的的同学们,

合:节日好!1

女:金秋送爽,万里河山披锦绣,

男:丹桂飘香,一轮明月寄深情。

女:我们见证历史,见证新中国60年的光辉历程,

男:我们迎来十月,迎来祖国繁荣昌盛的明天!

女:在这欢乐祥和、举国同庆的美好时刻,

男:我们双洋小学在这里隆重举行“国庆60周年文艺演出”,庆祝祖国母亲的60岁华诞.

一.《歌唱祖国》四(2)班

男:多少年来,我们祖国经历了风风雨雨,才迎来了今天的繁荣富强,

女:多少年来,我们人民历经磨难,才有了今天这幸福的生活,

男:我们怀着感激的心情欢聚在一起,共同祝福祖国美好的明天,祝愿伟大的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合:让我们纵情高歌----祖国母亲万岁!

女:请听大合唱《歌唱祖国》,演出班级:四(2)班

二.《快乐的节日》三(2)班

男:刚才四(2)班带来的《歌唱祖国》拉开了今天文艺汇演的序幕,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让我们听听三(2)班的小朋友为我们带来的《快乐的节日》,共同感受一下我们小朋友在大喜日子里的快乐。

三.《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四(1)班

男: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少先队员是我们骄傲的名称,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请欣赏四(1)班为我们演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四.《学习雷锋好榜样》五年级

男:你知道我们少先队员的好榜样是谁吗?

女:这个你可难不倒我,当然是雷锋叔叔了。

男:好,现在我们来听听五年级为我们演唱的这首《学习雷锋好榜样》

五.《一分钱》二年级

女:唱雷锋,学雷锋,做雷锋,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拾金不昧就是一种雷锋精神,让我们欣赏二年级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的在马路上捡来的《一分钱》。

六.《小兔子乖乖》学前班

女:同学们,下面要出场的是学前班的小朋友,他们要为大家表演的是《小免子乖乖》,请慢慢欣赏。

七.《上学歌》一年级

女:学前班的小朋友都是小乖乖,我们也要做个好孩子,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请听一年级小朋友给我们演唱《上学歌》。

八.《我的祖国》六(1)班

男:历经磨难的祖国,生长着蓬勃的希望。

女:自由幸福的生活,洒满了明媚的阳光。

男:热爱祖国的每一条河流和山川,让心底的欢乐心情流淌。

女: 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和海洋,奉献所有的青春和力量。

男:听,这饱含深情的歌声,在神州大地上到处回荡,请大家欣赏六(1)班为我们带来的《我的祖国》。

九.《祖国加油!》四(2)班

女:崭新的国家充满了向上的力量,自由的人民编织着美好的希望,让我们为我们的祖国加油,现在请四(2)班的同学为我们朗诵诗歌:《祖国加油!》

十.《妈妈的爱》三(1)班

男:生我是这块土地,养我是这块土地,祖国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和妈妈的爱一样深沉和感人!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三(1)班为我们带来的《妈妈的爱》。

十一、《阿瓦人民唱新歌》三(1)班

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同一个祖国,母亲的生日,同喜同贺,请欣赏三(1)班带来的《阿瓦人民唱新歌》。

十二、《北京的金山上》二年级

男:听完了《阿瓦人民唱新歌》,让我们再听一首歌唱祖国的歌,《北京的金山上》,由二年级的小同学为我们表演。

十三、《四渡赤水出奇兵》

男:当我们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时,不能忘记我们的革命前辈,面对白色恐怖下的流血牺牲,共产党人微笑着走向刑场,把反动派讥讽得狼狈不堪。

女:面对五次围剿的来势汹汹,工农红军神出鬼没,机智勇敢,粉碎敌人的进攻于谈笑之间。

男:两过雪山,横跨大草原,跨越道道天险。四渡赤水出奇兵,留在浩然天地间。

女:现在请大家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校长为我们带来《四渡赤水出奇兵》

十四、《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六(2)班

女:60年的光辉历程,60年的风雨沧桑,无论多少优美的歌曲,也唱不够我们对祖国的衷肠!不管多么绚丽的诗行,也说不尽祖国对我们的份量,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心中,您就是那永远不落的鲜红太阳!请欣赏六(2)班的《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结束语:

女:回首共和国60年的光辉历程,

男:展望更加灿烂辉煌的新世纪,

女:挑战与机遇并存。

男:困难与希望同在,

学雷锋诗歌篇8

雷锋,你舍己为人、见义勇为。你把平时节省下来的积蓄寄给灾区捐款,去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你用业余时间帮附近学校的孩子辅导功课,帮他们树立伟大的理想;暴风雨中送老人;深夜里,当大家都睡着时,你帮战友缝补衣服 ……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雷锋用短暂的生命谱写了一首生命之歌。他的生命旅途就如一颗耀眼的钻石,铭刻在每个人心中。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们服务中去。”雷锋的一颗善良的心、一双辛勤的手和一种永远向着党的信念,留下了不朽的象征。

《你,浪花的一滴水 》是作家魏钢焰怀念雷锋的诗歌:

雷锋,

你不为自己颂歌曲,

你不为自己织罗衣,

你不为自己梳羽毛,

学雷锋诗歌篇9

他们的传奇,让兴国之魂熠熠生辉,简单却又可复制。

辽宁鞍钢有两位最著名的工友,一位是雷锋,另外一位还是“雷锋”——“当代雷锋”郭明义。

这两个迥异的人,在不同的年代,各自用“助人为乐”创造了抵达亿万人心的传奇。

不只在鞍钢,在东北大地,在祖国每个角落,甚至在世界不少地方,他们以及更多的“雷锋们”,用真诚、热情、快乐,感染了无数的人,点亮了兴国之魂。

站台

他们从同一个火车站出发

雷锋和郭明义有太多不同,也有太多相同。他们曾被同一双手,送到同一个站台,从鞍钢走向兵营。后来,他们都成为鞍钢乃至整个中国的传奇。

雷锋和郭明义有太多不同。

他们生在不同的年代和地方。1940年,雷锋生在旧中国的湖南望城。郭明义则于1958年生于红旗下的辽宁鞍山。雷锋在鞍钢当工人时,郭明义刚刚出生。雷锋的《雷锋日记》为国人熟知,郭明义则凭“如果把钱给别人以后,我睡的觉更踏实”让国人敬仰。雷锋时常在工地、车站、火车上助人,郭明义则20余年献出6万余毫升鲜血。在不同的时代,他们用不同的语言阐释“平凡的高尚”,用不同的方式践行“助人为乐”。

他们也有太多相同。

他们都是鞍钢工友。1958年11月15日,雷锋赴鞍钢工作,被分配在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当推土机手。1959年8月20日后,到鞍钢弓长岭矿山参加新建焦化厂工作。至1960年1月入伍,雷锋共在鞍钢停留一年两个月。而郭明义自1981年退伍,回到鞍钢齐大山铁矿后,先后从事过6个不同的工作,至今已31年。他们都爱写诗。雷锋1958年8月创作并发表第一首诗歌《南来的燕子啊》。在微博上,郭明义则时常写诗讴歌工作和生活。

历史的巧合,还让他们踏上同一座火车站,遇到同一个人。

余新元已经90岁。这名老红军,在鞍山火车站,不知送过多少新兵。而他永远不会忘记其中的两名。1977年1月,时任鞍山军分区副政委的余新元,把郭明义送上了运兵的专列。17年前的1960年1月,同样在鞍山火车站,他把一名鞍钢工人送上军列,他叫雷锋。余新元一定想不到,这两名新兵后来都成长为感动并影响中国的人物。

在纪念雷锋去世50周年的2012年,在很多人心中,没有任何一座火车站比鞍山火车站更熠熠生辉。站台,是终点也是起点,而今,有太多人以雷锋精神为站台,带自己前往学雷锋的方向。

历史造就了同样的传奇:雷锋和郭明义,都抵达了人心深处。

人心

他们都抵达了人心深处

他们离开站台后,做了不同的事,活了不同质量和不同长度的人生,但却抵达了相同的地方——人心深处。

有人费尽心机,追求所谓成功,想把名字刻入历史,却最终徒然。而有些人只有“一个心眼”,时刻把旁人记在心上,做了大量琐碎的小事,但却真正走进并塑造了历史。

诗人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雷锋便是这样的人。50年前,22岁的雷锋因公殉职;50年后,他依旧“活着”,国家和人民从未将他忘记。在时代的更迭中,雷锋精神得到不同的阐释,并不断丰富。和流星般的偶像相比,雷锋之所以依旧“活着”并将长久地“活着”,与他带给我们的温暖直抵人心不无关系。

同样,郭明义也用朴实走进人心。在一次采访后,央视主持人路一鸣写道:“这是迄今为止,我最幸运的一次采访机会。对面的郭大哥,朴实、自然、风趣、实在,一句官样文章没有,全是大实话。接近他,你绝对会被他感染,把对他的误解全部抛开!”在网上,在微博上,郭明义的直率和真诚,而今已吸引了640余万粉丝,据记者粗略估计,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天6万人的速度增加。在现实生活中,以他名字命名的爱心团队则已遍布全国17个省市。

雷锋曾说过:“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郭明义也曾直言:“是党员,宣誓了!就得按照党员标准去做!如果做不到,就不当。”相比发自内心的“豪言”,更触动人的,是他们的“渺小”。正如郭明义最喜欢的《雷锋日记》中的这段: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丝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无论一滴水、一丝阳光,还是一粒粮食,都给人希望,让人快乐。同样,在“助人”之时,“雷锋们”也自得其乐。

快乐

他们的快乐干净而单纯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很多人目光游移,手上戴着佛珠,祈望上天降下幸福之时,“雷锋们”却用热诚、真诚、阳光,温暖你我,也使他们自身快乐、幸福。

雷锋的年代,物质奇缺;郭明义的年代,焦虑横行。但这丝毫阻挡不了他们的快乐,阻挡不了他们的幸福。

有人说,只有理解了雷锋的快乐,才能理解雷锋。

雷锋是快乐的。在日记里,在留给他人的赠言中,在照片上,无不透露出雷锋的快乐和阳光。在快乐中,他“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是自己的幸福”、“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在阳光中,雷锋做到了“一辈子做好事”。

郭明义是幸福的。把工资收入“一半还多”捐出去,无偿献血量相当于自身血量10倍的他,极为满足和幸福。在一首诗歌中,郭明义写道:“这又是一个喷薄欲出的黎明”,并以“我永远坚信,面朝矿山,春暖花开”结尾。内心不幸福的人,无法从日复一日的矿山工作中感受到“喷薄的黎明”,看到“春暖花开”。

“助人为乐”,说来简单,做来却难。只有自身快乐,内心得到奖赏,才会成为一种自觉,“做一辈子好事”,才会毫无保留地奉献。情绪是有感染力的。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在助人中得到并传递快乐,极为有益当下和谐社会建设,有益“人心和谐”。另一方面,在“做好事需要带摄像头”的舆论环境中,如何让“雷锋们”多得到快乐,而不是得到“担忧”和“麻烦”,成为政府部门亟须面对的课题。

奉献,带给雷锋和郭明义无穷的力量、快乐和自豪。相信,在“学雷锋常态化”之后,更多的人会在助人中,得到新的力量和真正的愉悦。

灵魂

他们的精神点亮兴国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可亲可感的“雷锋们”则将这兴国之魂点亮。相信,在学雷锋过程中,更多的灵魂会被点亮。

“雷锋”不只一个雷锋,“当代雷锋”也不只一个郭明义。“雷锋们”的名单,还包括时传祥、向秀丽、王进喜、徐虎、朱伯儒……他们有的闻名,有的无名,遍布在祖国的各个角落。雷锋精神则不只抵达了人心和时光的深处,也抵达了空间的广度,走向了世界。

十七届六中全会形成的决议中有这样的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这个价值体系系统性理论性极强。然而要抵达人心,方便学习,必须要有可亲可感的载体。而“雷锋们”则正是这样的载体,雷锋精神这块核心价值体系里的瑰宝,点亮了兴国之魂。

学习雷锋将常态化。2月27日,雷锋和郭明义共同的组织——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宣传部,向社会公布了包括“成立雷锋精神研究的学术性社会组织”在内的9个方面的学雷锋常态化项目。

而在此前一天的2月26日,“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学雷锋系列活动”启动。

在一次随机的街头采访中,北京街头一名蹬着三轮车的流动售书商贩告诉记者,“我最希望,学雷锋从官员做起。”毋庸置疑,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是中央号召的题中之意。

还有分析指出,常态化学习中,除了满腔热情,合适的形式同样重要。“一日之内十几拨人匆匆慰问同一家敬老院”等形式化现象,应该规避。

雷锋和郭明义,他们做了很多的小事。同样,学雷锋时,未必非要宏大的效果。力所能及,从关心身边人做起,从做好手头工作做起,从朝路人递去一个微笑做起,便是在不经意间靠近了伟大灵魂。

学雷锋诗歌篇10

二年级《学习雷锋好榜样》班队活动

合:尊敬的老师、同学们,下午好!

甲:三中队《学习雷锋好榜样》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乙:全体起立,各小队整队,报告人数。(中队长向辅导员报人数)

甲:出旗,敬礼,唱队歌。

甲:今天我们的校园为啥荡满春风?

乙:今天我们的队旗为啥饱含深情?

合:因为有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雷锋,在三月的春风里来到我们当中。

请听诗朗诵《雷锋叔叔,请听我说》

甲:雷锋你的丰采,鼓舞着全国的人民;你的笑容,好像阳光照进了每个人的心中!

乙:雷锋叔叔是怎样的人呢?请看:《雷锋的生平介绍》。

请同学们默读两遍,记一记有关内容

甲:请同学们说说你记住了雷锋的哪些内容

乙:雷锋刻苦学习,努力为人民服务,有一份热就发一份光。你们知道雷锋的故事吗?

甲:请听《雷锋故事联播》首先有请唐一心,接下来再有请竺子琳。

甲:雷锋虽然离开我们了,但是“雷锋精神”在我们心中永驻,“雷锋精神”已在我们心中生根。

乙:同学们,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

甲:同学们都应该知道3月是学雷锋月,但是,即使在平时,我们也应该象雷锋叔叔一样,助人为乐。

乙:雷锋叔叔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雷锋,我们应该怎么做?

甲:请辅导员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