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幼儿园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27 06:03:52

山村幼儿园计划

山村幼儿园计划篇1

[关键词] 山村幼儿园;混龄教育;本土课程;开发利用

Research on the types of local curriculum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the mixed age education in the Village Kindergarten of Tongren City

Xiao Li-hong

(Depart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Tongren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Tongren, Guizhou, 554300)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kindergarten in the village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key work of the education in Tongren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projects. In the mixed age education mode, what’s the teacher teaching and what’s the children learning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village kindergarten school, and relat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illage kindergarten. The ke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 in village kindergarten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so teachers ne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ocal curriculum resources. The local curriculum resources of the village kindergarten have the distinct natural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nation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 These are the important safeguard resources for the children's life and study to acquire knowledge.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s should use many kinds of form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ocal rich natural resources, social resources and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In order to build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and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hildren.

Key words: village kindergarten; mixed age education; loca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一、问题的提出

铜仁市地处黔湘渝交界的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2014年以前,山村幼儿教育覆盖不广,很多学龄前儿童无法接受学前教育,3―5岁的学前儿童达10.29万人,而有近5万名学龄前儿童没有幼儿园可上。铜仁市山村学前教育的滞后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2014年3月,《铜仁市山村幼儿园建设两年行动计划(2014-2015年)》出台,率先启动了“山村幼儿园建设两年行动计划”,即决定用两年时间,建设2060所山村幼儿园,实现全市行政村幼儿园的全覆盖,实现全市多数山村学前儿童能免费入园接受学前教育。

由于山村青壮年多数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占比很高,普遍是隔代抚养,因而使学前教育受到影响,加上山区群众居住分散,政府便把山村幼儿园(点)办在了每个村子老百姓的家门口,实施了“山村幼儿园计划”项目。“一村一园”,在松桃县5个乡镇的偏僻山村办起了100个幼儿教学点,把3―6岁的幼儿混编成一个班,首次将农村学前教育大规模地延伸到了村寨,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路子。通过组织专家对我市已实施的山村幼儿园计划的山村幼儿园(教学点)进行基线测试、中期评估,幼儿语言、动作、认知和记忆等得到不同层次提升,教育成效凸显。

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利用是保证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发展山村幼儿教育需要结合农村的特点和混龄组合班设置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山村本土资源,为幼儿提供适宜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良好的保障条件,促进山村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农村山乡比城镇都市更具有独特的地域特点和特色资源,混龄融合教育比整齐划一的分年龄班级教育更是具有其独特的教育导向和教育价值,发掘这些资源的课程价值,并加以开发利用,能够给山村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带来丰富的内容和形态,让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加适应山村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

二、山村幼儿园混龄主题活动的社会适应性课程开发

幼儿园主题活动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主题来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山村幼儿园混龄主题活动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和年龄的界定,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或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不同年龄的幼儿通过该主题的活动能够获得与主题有关的较为完整的不同层次的社会适应性经验。这对山村幼儿认识世界、了解社会、认识自我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是山村幼儿园混龄课程主要的实施形式。山村幼儿园可以依据山村本土资源特点,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的发展。例如,可以根据“金秋时节”的资源特点,带领孩子们探访秋天,与秋天谈话,观察秋天的景象,共同开发设计“走进秋天”;大带小一起秋游、摘果子、拾稻穗、过中秋节等,共同分享经验,融合学习,开发设计“秋天的活动”;通过观察秋天的农作物生长情况,大龄幼儿可了解蔬菜水果长势,小龄幼儿可感受丰收的景象及秋天忙碌收获的旋律,共同开发设计“丰收的秋天”等系列主题活动,采取混龄活动和分组活动相结合,让各年龄段幼儿在主题活动的情境中亲身体验、主动探究、陶冶情操。

1.体验式主题活动

教师根据主题活动课程目标,有针对性地组织幼儿参与一些社会生活活动,使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自觉、积极、主动地获得发展。在山村一年四季富于变化的美丽环境下,广袤的原野和森林、丰富的乡土文化活动,都是山村幼儿园开展体验式主题活动的重要资源。开展体验式主题活动,教师要注意确定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实践活动类型,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加强引导,并及时组织幼儿进行总结。

例如,在“金秋时节”主题活动中,让幼儿利用收获后丢弃的稻草制作花篮、小动物等工艺品;收集各种凋谢的花瓣、树叶创作各种贴画作品;收集各类自然物品,经过改造后变成了各类教学活动的操作材料,如用拾来的贝壳、鹅卵石帮助幼儿巩固排序、分类等知识;用泥巴做成冰糖葫芦、月饼、小老鼠、小刺猬、小坦克等。这些小小的手工作品不仅美化了教室环境,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幼儿变得更加心灵手巧。

2.探究式主题活动

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围绕某一问题,指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幼儿在解决各种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强化幼儿的问题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初步的科学探究精神。山村幼儿园探究式主题活动让不同龄的幼儿“大带小”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中,利用多彩的大自然、丰富的动植物、浓郁的乡风民俗和地方特色资源来开发探究的问题,引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既确立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与探究意识。探究式主题活动要求教师要着力开发利用丰富的乡村本土资源,为儿童的探究创造丰富的环境,提供充足的支持条件。

例如,探索“春天的秘密”主题活动,带领幼儿参与春天的种植活动,观察春天的植物生长,观察春天的花、春天的树叶、种子宝宝的发芽;观察“春天的动物”,如会隐身的动物、苏醒的动物、蚕的一生、青蛙的生长过程等,让孩子们在感受熟悉的春天的气息中探求新知……

3.陶冶式主题活动

教师通过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等课程资源,创设一定的教育活动情境,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品质的教育活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大自然是第一本教科书”[1],山村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山村的自然条件开展主题活动,组织教育内容,开展相关活动,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在大自然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陶冶情操。

自然材料对于农村幼儿来说是极为普通的,但只要善于加以利用,它就会发挥无穷的力量。在混龄儿童的主题为“美丽的地球”教育活动中,通过对“美丽家乡”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美丽的地球母亲”,积极探索“地球上的资源”开发,在“国宝大熊猫”、“有趣的磁铁”、“好玩的沙土”、“垃圾的危害”、“地球生病了”等活动中陶冶幼儿的情操,丰富幼儿的科学常识,加强对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使幼儿对家乡、对地球、对世界的认识由表及里,逐渐深化,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地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从而产生保卫家乡、保卫地球、保护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三、环境创设立足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作为隐性课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的作用是间接的、内隐的,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瑞吉欧教育的创始人马拉古奇说:“我们重视环境,因为环境有能力去组织、提升不同年龄的人之间的愉悦关系,创造出美好的环境,提供变化,让选择和活动更臻完善。而且环境的潜能可以激发社会、情感和认知方面的种种学习。”[2]山村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受制于有限的教育投入,其购置的设施设备资源是有限的,但山村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山村特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创设丰富的环境,幼儿在其中生活、游戏,既感受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又让当地特有民族文化得到传承,把山村幼儿园打造成自然与人文和谐融为一体的生态型环境。

1.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与装饰可以利用山村特有的资源丰富环境的创设

可以在幼儿园一角进行植物种植,在墙饰上画上孩子们熟悉的动植物、当地的民间故事、当地的名人和民族服饰等。

2.在幼儿园的区角,可以充分利用山村的各种各样丰富资源来充实幼儿园区角的环境和材料

可以在自然角陈列各种种子、野果、树叶、竹子、稻草、松果等;在美工区搜集各式各样的种子做贴画材料,对蔬菜瓜果创意制作等;在操作区利用竹篾、藤条等材料让幼儿编织;在体育区利用土家竹木玩具和树墩等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等。

3.利用山村本土资源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好奇心,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

在春暖花开时让幼儿在草地上翻跟头、打滚;夏天,在浓荫蔽日的小树林里跳皮筋、捉迷藏、荡秋千;秋天、冬天,可在树林草地上利用小石头、沙土、绳子、稻秆、树枝等自然物发展幼儿的走、跑、跳、钻、爬等综合能力等。

四、游戏活动立足于本土资源就地取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是他们基本的对象性活动,同时也是最能表现与肯定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主体性活动对于幼儿主体性发展与培养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是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主体性的适宜途径。[3]山村幼儿园由于受经费的限制,游戏器材和玩具往往比较缺乏,妨碍了乡村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开展。但其实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社会资源及文化资源,有广茂的农田和森林,还有绿草如茵的河畔、硕果累累的果园,有丰富多样的各种材料,还有独具特色的民间游戏等。山村幼儿园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大自然的优势,利用丰富的材料资源和民间游戏资源,引导幼儿主动快乐地进行各种游戏。

1.采取让幼儿在做中学的方法,选择一些诙谐有趣、琅琅上口的儿歌手指游戏

可以进行“拍手歌”、“小老鼠”、“拉大锯”等游戏,不需要任何的道具,孩子们就可以自由结伴,随时随地进行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既发展了幼儿手指的协调性,又发展了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交往能力,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充分开发利用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的环境和各式各样的自然材料

让幼儿走进山村、田野、树林、草地,走进大自然,在自然中轻松游戏,把大自然作为幼儿游戏的天地。在夏天可以带领幼儿到小溪边,让幼儿在沙滩上无拘无束地游玩,玩沙石、筑城堡、捉鱼虾等。

3.因地制宜从大自然和社区村落中收集各式各样的材料,作为幼儿日常游戏的材料和玩具,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

利用大自然中的树墩、木料、竹子甚至秸秆等,或利用社区村落生活中一些废弃的生活物品, 如各种盒、罐、瓶、碎布、泡沫等材料,把他们洗净消毒后投放到游戏之中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材料, 孩子们可用它们开展各种创造性游戏。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生活中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资源,能弥补农村幼儿园资金不足、游戏材料紧缺之憾,成为山村幼儿开展游戏的最佳伙伴。

4.开发利用当地传统的民间游戏,引导幼儿主动自由的活动

民间游戏是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是人们最常见的、最普遍的、最有趣味的娱乐活动,它具有广泛性、自由性、竞赛性、趣味性等特点。如踢毽子、跳皮筋、丢沙包、踢口袋、丢手绢、放风筝、翻花绳、打陀螺、捉迷藏、滚铁环、老鹰抓小鸡、以及各种地方特色游戏等。要尽可能地挖掘当地民间传统游戏,因为这些游戏既贴近幼儿生活、满足幼儿游戏需要,又能让幼儿在浓郁的乡土氛围中生活,促进他们的健康城长。

五、山村幼儿园混龄教育本土课程的开发利用今后需着力的要点

山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的本土课程要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就必须根植于山村幼儿的生活中,与山村幼儿的生活及环境融为一体。因此,山村幼儿园混龄教育本土课程建设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幼儿园和孩子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掘山村丰富的本土资源,充实幼儿园的课程,将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并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铜仁市山村幼儿园混龄教育本土课程的开发利用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把握和改进的有以下几点:

1.抓好师资培训

加强对山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定期开展教学业务培训,提升山村幼儿教师专业水平,正确把握混龄教育的优势与弊端,因人施教,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2.加强课程建设

组建由政府、高校、幼儿园组成的“G-U-K”课程开发共同体,积极构建具有山村幼儿园乡土特色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挖掘、开发民族民间游戏本土课程,并将其运用到山村幼儿园课程建设和教学中。

总之,山村幼儿园混龄教育主题活动课程建设应结合山村的实际和特点,依托本土开发有利资源,丰富和完善主题活动,进一步完善区域活动的计划与材料投放计划,给山村幼儿教师和志愿者提供引领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倪志明.论乡村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学园(教育科研),2012(2).

山村幼儿园计划篇2

__年,逍遥岩中学、水市镇东瓜井小学、湾井镇路亭小学、冷水镇沙洞小学、冷水镇神下小学、中和镇四都小学、中和镇彰佳山小学、中和镇库里小学、仁和镇神背山小学、清水桥镇洛家洞小学、__镇仁山庙小学11所学校(均为实事项目校),天堂镇岭脚小学、水市镇大欧家小学、水市镇水晶窝小学、湾井镇彭家洞小学、中和镇诚慤小学、中和镇西山小学、柏家坪镇神山下小学、冷水镇高壁小学、冷水镇夏壁小学、太平镇汪田洞小学、柏家坪镇眼头小学、柏家坪镇沈家小学、清水桥镇百福荣小学、清水桥镇座塘小学14所学校(均为备案项目校),建设成为教育设施基本齐全、校园安全整洁、学校管理规范、校园文化积极向上的合格小学;将鲁观幼儿园、李家铺幼儿园、棉花坪中心幼儿园、荒塘幼儿园4所幼儿园(均为实事项目园)建设为农村公办幼儿园。

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__年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和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工作,县教育局、发改委、财政局、住建局、国土资源局和项目学校所在乡镇政府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此项工作。

(一)县教育局负责拟定实施方案,指导合格学校、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督促落实建设计划。

(二)县发改委负责将建设工程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协调落实有关政策。

(三)县财政局负责工程造价评审,管理专项资金和落实配套资金。

(四)县住建局负责规划红线图以及用地许可证、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的办理;负责学校项目建设设计图和工程预算;对工程质量、安全进行指导与监督。

(五)县国土资源局及项目学校所在乡镇负责学校建设征地和办证。

我县__年25所合格学校建设计划投资1856.3万元,4所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计划投资580万元。其资金来源为:中央资金211万元,省级资金550万元,其它为自筹资金。

1、制定具体详实的建设方案。县教育局和各项目学校要根据摸底调查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合格学校建设计划,明确建设内容、建设时间和责任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合格学校和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工作,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既定目标和任务。

山村幼儿园计划篇3

现在,像白水村一样办在家门口的幼儿园在钦州市多了起来,适龄幼儿在家门口就能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近年来,钦州市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来抓,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城镇、农村幼儿园建设的政策和措施,积极探索学前教育发展模式,着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多元办园,破解幼儿入园难题

家住钦州市“悉尼阳光”小区的张传祯大爷有个小外孙,2010年,小外孙到了入园年龄,张大爷和家人开始为选择哪一所幼儿园发愁了。“选择公立的吧,市区的幼儿园太少,估计‘排队排不上’;选择私立的吧,好一点的民办幼儿园一个学期费用就要几千甚至近万元,太贵;其他的民办幼儿园,不是路途太远就是师资不行。”张大爷觉得很无奈。有这些顾虑的人不止张大爷一个,就近、平价、优质的幼儿园难找已经成为许多幼儿家长最头疼的问题。

面对“无园上、入园难”的问题,钦州市教育局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011年,《钦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钦州市镇村幼儿园建设促进年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对幼儿园建设规模、园舍标准、小区配套幼儿园等作出了明确规定。钦州市计划三年内新建幼儿园198所,改扩建幼儿园829所,力争每镇都要建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3000人口以上的行政村(居委会)建一所独立幼儿园,设小学分校(教学点)的村建幼儿班。

钦州市采取农村以政府办园为主、城区多元办园并举的模式,努力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发展。

农村以政府投入为主,创办“校中园”。在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过程中,钦州市教育局充分利用调整后富余的教育资源,在镇中心小学、村完小附设幼儿园和学前班,建立公办“校中园”,通过转岗培训把富余的小学教师充实到幼儿教师岗位,实现“小转幼”,缓解幼儿园教师数量不足的状况。2011全年,钦州市由闲置校舍改建的“校中园”或“校中幼儿班”占全市1250所农村幼儿园或幼儿班总数的75%以上,实现了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幼儿园的目标。如灵山县平山镇整合镇中心小学、罗阳中学及平山中学3所学校的资源,将调整后的校舍改建成平山镇公办的中心幼儿园,现有18个班级,在园幼儿600余人。这样的举措既有效利用了闲置教育资源,又解决了农村学前教育“谁来办、怎么办”的问题。

在城区则是以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办园并举。“推进学前教育的普及化,逐步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我们致力的目标。”钦州市教育局副调研员黄新琼表示,引进民营资本办园是缓解“入园难”的方法之一,民办幼儿园已经成为满足幼儿需求的强大补充力量。钦州市先后引进香港伟才国际教育集团投资600万元创办钦州伟才幼儿园,引进民间资本200万元创办金苹果幼儿园,引进民间资本380万元创办蒙台梭利幼儿园。此外,钦州市也在土地使用上给予社会办学实在的支持。如对钦州一中搬迁后的初中部老校区进行调整,把部分富余校舍拿出来,引进社会资本创办了钦州一中附属实验幼儿园。该幼儿园占地5亩,可供300余幼儿入读。目前,钦州市区共有民办园53所,占市区幼儿园总数的95%。引进社会力量办园,扩充了市区学前教育资源,有效缓解了“入园难”问题。

2月9日,钦州市举行“钦州市实验幼儿园等70个教育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项目遍布市直及钦南区、钦北区、灵山县、浦北县和三娘湾管理区。在这批集中开工的教育项目里,包括新建钦州市实验幼儿园、钦州二中附属幼儿园、永福幼儿园、西港区幼儿园,改扩建钦州市第一、第二幼儿园,10所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和多所村公办幼儿园新建或改扩建工程,这些建设项目的实施使钦州市向圆满完成《钦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又迈进了一步。

示范引领,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6月13日,在钦州市伟才幼儿园的教室里,闻苑老师为到访的80多位来自区内各地的幼儿园园长们展示了一堂蒙氏操作课(银行游戏),与他们分享该园的蒙氏课程特色并探讨蒙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赢得了园长们的阵阵掌声。这已经不是伟才幼儿园第一次接待众多的园长到访参观了。伟才幼儿园的成长,得益于钦州市开展的幼儿园示范引领活动。

据了解,钦州市近年来充分发挥一批省市示范性幼儿园及镇中心幼儿园的辐射作用,积极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倡导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促进城乡学前教育水平的提高。钦州市教育局局长陈锦山表示,不仅让适龄幼儿“有园上”,还要让他们“上得好”,要发挥好示范幼儿园的带动、示范作用,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钦州市在幼儿园的示范引领上,一是“名园”带“民园”,发挥省级示范幼儿园的引领作用,帮助“民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钦州市第一幼儿园是钦州市的省级示范幼儿园之一,该园与市区内的金苹果幼儿园、伟才幼儿园结为“友好幼儿园”,在幼儿管理、课例示范、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提升办园品质。二是“名园”办“民园”,凭借示范幼儿园的师资和管理经验,积极创建民办分园,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覆盖”,为更多适龄幼儿提供优质学前教育。三是城乡“姐妹园”结对,城区幼儿园通过送教下乡、全天候开放活动等形式,帮助农村幼儿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如钦州市幼儿园与钦南区康熙岭镇中心幼儿园结为“姐妹园”,每年都选派骨干教师下乡开展教学展示、专题讲座、才艺展示等活动,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四是“上挂”和“下派”,促进城乡幼儿园教师的双向交流。钦州市每年从乡镇中心幼儿园和中心村幼儿园抽调园长、骨干教师到城区的幼儿园跟班学习,从城区幼儿园选派骨干教师到乡镇中心园任教、任职,有效促进了城乡幼儿园教师的共同成长。

此外,钦州市坚持办园、管园两不误,着力抓好幼儿园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在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上,钦州市和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长期合作,组织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保教主任等参加培训、考察,学习省内外优秀幼儿园办学理念和管理办法;设立园长和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实施幼儿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按照自治区编制标准实施办法,会同编制部门做好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及农村学校附设学前班保教人员编制摸底工作;各公办幼儿园采取考聘、从小学富余学科教师中调剂等方式,不断充实幼儿教师队伍。在规范办园管理上,钦州市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和年检制度,坚持每学期开学前对幼儿园检查一次、每年年底评估一次的“两检查一评估”制度,加强幼儿园的安全监管及收费管理,确保幼儿园安全、规范、健康发展。

普惠教育,公办幼儿园到村屯

“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天天我等着你等着你捉泥鳅/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在钦北区大垌镇横岭幼儿园的音乐教室里,6岁的陈天贻用一双小手抱着话筒,在小朋友和老师面前放声欢唱着儿歌《抓泥鳅》。横岭幼儿园教师凌连凤告诉记者,眼前这个活泼开朗的陈天贻是名留守儿童,在横岭幼儿园没有建起来之前,像陈天贻这样的留守儿童只能在家附近玩耍,没有大人照顾,得不到良好的学前教育。今年3月5日建成开园的横岭幼儿园,开设有大、中两个班级,可供全村90%以上的幼儿入读,每月的费用仅需几十元,解决了家长们的担忧。

在钦州市一些地方,因幼儿教育普惠政策走得早、走得快,当地的适龄幼儿更早地享受到了公办学前教育提供的实惠。在钦南区新平小学幼儿园,一群小朋友在聚精会神地玩折纸,在他们当中,家住最远的是5岁男孩小宇,但也不过是“幼儿园在村头,家在村尾”。而正因为小宇的就近入学,妈妈杨羽娟便不必在家带孩子,白天可以进城务工,家里也就多了一份收入。更重要的是,小宇上的是公办幼儿园,每个月费用只要56元,不会给家里造成经济负担。

山村幼儿园计划篇4

在调研中,课题组发现,尽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正在有序推进,但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方面,农村教育仍然与城市存在着较大差距。“未来义务教育的发展重心是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然而,无论是学校层面、城乡层面还是区域层面,农村义务教育都是薄弱环节,都是我们要发展的重中之重。”报告的编写者、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表示。

“现在,我们要对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作出判断,也需要回答——农村教育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到底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在“后撤点并校时代”,在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城市化影响下,农村教育的许多老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又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90%的农村孩子就读“无户口”幼儿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农村学前教育目标是,在2020年将学前3年的幼儿入园率从50.9%提高到70%。

在调研中,课题组统计的村屯学前3年毛入园率为83.6%,这一数据却远高于国家的数据。造成统计差异的原因是——国家统计的数据仅包含在教育部门登记注册的公立幼儿园。

在课题组走访的175个村庄中,仅有1个村庄里有公办幼儿园,其余全部是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小学附属园,这些“无户口”幼儿园并未被纳入国家的统计范围。更宏观的数据是,国内90%以上的幼儿园都是民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只占不到10%。

大多数农村孩子,正在这些“无户口”幼儿园就读。据介绍,在“无户口”幼儿园中,有四分之一是家庭作坊式的幼儿园。在山东省青州市一个村,一个退休小学教师办的家庭作坊式幼儿园里,有17个村里的孩子就读。家长普遍对幼儿园很满意,因为入园费半年才400元,而在外村的民办幼儿园一个月就得260元。由于幼儿园就在本村,平时家长也不用担心车辆接送的问题。但是由于学生数量少,只能采取混班教学,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并不高。

虽然国家财政投入5亿元启动“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也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列入三年或五年规划,但公办学前教育的推进无法一蹴而就。即使一个省拿出三四十亿元经费投入学前教育,一个省少则有七八十个、多则一百多个县,每个县有二三十个乡镇,投入一个幼儿园至少要一二十万元资金,再加上教师配备和后续的维护,一个乡镇能建起一个公办幼儿园就算不错了。

邬志辉认为,在高入园率的背后,这些幼儿园的教师数量、整体素质、办学水平上都还存在缺陷,不少园舍本身是旧房改造而成,食宿水平不达标。另一个安全隐患是校车,目前发生的多起校车事故,多是来自民办幼儿园。由于幼儿园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幼儿园需要自负盈亏,能招收到的学生数量,直接决定了幼儿园的效益,所以,民办幼儿园往往不考虑就近入学,到处拉学生,许多学生上学距离远,就使得校车问题更加严重。

幼儿园的师资也存在很大缺口。从教育部公布的2009年统计数据来看,当年师范专业毕业生总数约为93万人,幼儿教师需求总量的缺口却有218万人,即使所有师范毕业生全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仍然无法填满缺口。

根据课题组的统计,村屯幼儿园的师生比仅为1∶15,与国家要求的1∶6相差甚远。一半以上的民办园和小学附属园的师生比在1∶20以下,10%的师生比在1∶40以下。

课题组在调研中还发现,受各种因素的限制,村屯幼儿园还体现出了严重的“小学化”倾向。邬志辉认为,在城市幼儿园,老师会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游戏、活动、与伙伴的合作和交流,而农村幼儿园更多地是“看管”——在幼儿园里,老师要求孩子认真听讲、坐姿端正、安静地活动和休息,还会布置大量作业,跟小学的教学方法别无二致,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孩子的社会化程度低,见了生人容易害怕。

农村“微型学校”与城镇“巨型学校”产生新的“上学难”

在短短的3年里,荣生希望小学的学生从180多人减少到30多人。这所位于甘肃省河西地区的农村学校曾经是一所完全小学,开满6个年级,现在却只剩下一年级和二年级,其余年级由于学生太少,都被并入了镇上的中心小学。

荣生希望小学所在的这个县,可以被视为农村教育发展过程的缩影: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人口高峰的退去,出外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学龄儿童锐减,原先繁荣的农村学校开始萎缩。1998~2008年间,这个县的小学生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全县87所农村小学中,100人以下的有64所,50人以下的有41所。用当地一名教育官员的话说,是“房子新了,教室空了,学生少了”。

在课题组所到的许多地方,都有像荣生希望小学这样的“微型学校”。在十余年的“撤点并校”过程中,许多农村学校逐渐缩小规模,或者被弃置不用。课题组在当地看到,不少新建的学校校门紧锁,校园内空无一人,操场上荒草丛生。

农村学校变成“微型学校”。由于学校的公用经费由国家通过预算内的教育事业费定额拨付,与学生的数量成正比,因此,学生数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学校公用经费的多少。这加剧了“微型学校”的财政困难,形成了恶性循环。

该县基教科的工作人员给调查组算了一笔账:小学的规模只有超过120人,学校每年才有可能对自身有新的投入。一所规模为50人的小学,一年的公用经费勉强能维持冬天的供暖和日常的简单开销,基本没有购置教学设施和图书的可能。因此,大部分小学只能勉强维持,根本谈不上发展。

而在这样的“微型学校”,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教学安排要与大规模的学校一样,课程与课时一个都不能少。因此,教师往往要一个人带好几门课,任务超额,流失现象也格外严重。在全县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43%的老师都在45岁以上。

与农村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相对应的是,国家投入巨资在城镇建设中心寄宿制学校:在甘肃、湖北等中西部地区,都出现了学生超过5000人甚至上万人的“巨型学校”;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撤并南部山区学校后,甚至出现了学生超过万人的六盘山中学和育才中学。

这使得新的“上学难”问题出现了。

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学校规模上去了,寄宿能力却不足,学生仍然被迫走读。偏远地区的学生本来在本村或邻村上学,现在则要步行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有的孩子被寄养在学校附近的居民家,每月要交上百元的住宿费和生活费,还要给房东“小费”。

一名家长算出了儿子和女儿因村小被合并到中心小学寄宿后增加的开销:一顿饭两元五角,每个孩子按照每天两顿饭、每周5天在学校计算,每周25元,一个月就是100元,一年就要1200元;孩子每周回家,原先是村里的家长集体租车周末接送,后来因为不安全,改成了学校派车接送,一个月的交通费是30元,一年300元。这样,每个孩子每年吃饭和交通费就是1500元。

“上学难”不仅使得家庭经济负担加重,还让刚刚入学的孩子无法在父母身边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席。

硬件条件在改善,但软件、师资没有上去

“农村教育的硬件条件在改善,但在软件上仍然很薄弱,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教师的缺乏。”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振有认为,农村教师的学历在提高,但真正高素质的教师还是到不了农村,县城的教师也下不到农村去,师资的结构性短缺严重。

一个调查结论可以印证师资的缺乏:在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的学科发展不均衡问题严重,标准化测试的结果表明,语文成绩要显著高于数学成绩。农村教师多是后期培训的,因为外语、数学难度较大,农村教师的专业主要是语文,许多数学教师都是语文教师兼职或转行的,因此科学素养、理性思维普遍较弱。

郭振有觉得,师资力量的缺乏,与中等师范学校的取消不无关系。“现在取消了中师教育,好学生、好苗子基本不上师范了。”郭振有说。

2010年开始的“国培计划”,大大拓宽了对农村教师的培训面,共计培训县及县以下农村教师110万名,占参训教师总数的95%以上。然而,郭振有认为,虽然教师培训多了,但农村教师到北京等大城市,甚至是到省城培训都很难,大部分教师只能到县城培训,很多老师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家乡。

师资力量的增长缓慢,农村家长对教育质量的要求却在迅速提高。邬志辉说,随着农村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城市化的推进,家长的思想从以前的“政府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书”、“我要读好书”,但农村教育的发展,显然满足不了家长和子女的要求。

邬志辉认为,要解决师资问题,首先就需要提高教师待遇。在农村,不少教师特别是兼职教师的工资只有三四百或者五六百元。

2012年,他受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委托,进行边远艰苦地区农村教师人均补贴的政策研究。现在,中央财政已预备划拨近80亿元解决这个问题。该项资金到位后,预计乡镇教师每人每月增加400元补贴,村小教师每人每月增加600元补贴,教学点教师每人每月增加800元补贴。此外,还有一项农村教师的奖励计划也正在推行之中。

另一方面,他认为需要推进教师的本地化,让农村培养出来的教师回到本地任教。

据统计,首届10597名免费师范生中,已有4133人到县镇及以下中小学任教,占总数的39%。中央财政投入“特岗计划”经费达30.5亿元,招聘“特岗教师”60898名到农村任教,服务期满,留任比例达87%。河北、湖北、山东等地政府也正在尝试地方免费师范生教育,湖南、江西还在实施“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计划”。邬志辉认为,定向培养优秀的农村教师回家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真正能够坚守的还是本地教师”。

几年前,“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课题组”研究报告指出:到农村任教的大学毕业生,既是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推动者,也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新的生活方式的实践者。

“农村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的短板。我看到的农村教育,依然是以应试为主,不是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农村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和城市还是有很大差距;农村的课堂教学还有很多是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没有农村教育的振兴,就没有中国教育的振兴,也就没有民生的根本改善。”郭振有说。

山村幼儿园计划篇5

尊敬的白局长一行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县政府对省学前教育督查组一行莅临我县检查指导教育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我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一、山阳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二、学前教育实施推进情况

(五)小区配套幼儿园及支持民办园、村办幼儿园建设情况。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坚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设用地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目前,我县城市小区仅有丰阳花园小区1个,已配套建成明珠幼儿园1所。对镇中心幼儿园,除争取省市投资外每新建1所镇中心幼儿园县上补助30万元,改扩建1所镇中心幼儿园县上补助15万元。对民办幼儿园,根据建筑规模大小分别给予10到15万元的补助。对村幼儿园新建或改建根据规模大小也分别给予适当补助。力争通过3年努力,基本形成县、镇、村三级幼儿教育网络,全面解决全县城乡幼儿“入园难”问题。

(七)发展学前教育政策及落实情况。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规范性文件,就全县发展学前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明确了全县发展学前教育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目前正在积极推动实施。城区以公办县幼儿

山村幼儿园计划篇6

县地处西山区,属全省36个山区县市区之一,是全省唯一整体不对外开放县。全县辖6镇1乡,102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县域面积1752平方公里,总人口19.5万,其中农业人口15.7万。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80元。

全县现有幼儿园23所,其中公办4所,民办19所;县城7所,乡镇集镇9所,村级7所;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市一级幼儿园2所,县一级幼儿园1所,二级幼儿园2所,三级幼儿园17所;现在园幼儿3434人(含学前班883人)。公办园幼儿所占比例为54.6%,教职工241名;年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2.1%,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7.5%。生均校园面积11.3m2,生均建筑面积5.7m2。

目前全县学前教育发展态势良好。一是设点布局基本到位,农村幼儿园数量和布局基本满足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需求。二是管理体制顺畅,教育部门主管,卫生、公安、交通等部门分工协作、共同监管的机制初步建立。三是社会力量办园主体的投入积极性高,办园条件明显改善。四是依法办园得到落实,全县没有一家非法学前教育机构。五是普及程度较高,全面普及目标容易实现。

期间,全县学前教育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布局结构不够合理。全县农村乡镇仅有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无法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的发展现状与我县学前教育布局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每个乡镇建设1所中心幼儿园的要求尚有明显差距,幼儿园布局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二是办园条件不够完善。因幼儿园的主要经费来源是保育费收入,没有其他专项投入,不少幼儿园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存在卫生安全隐患,保教质量无法保证。三是保教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处于比较艰难的竞争和发展环境中。大部分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低,专业水平不高,保教水平参差不齐。

根据我县计生、统计、等部门统计的人口出生数,近几年来,我县年出生人口维持在1100—1700人左右,综合考虑幼儿流入流出(总的趋势是向县城及工业园区集中)等因素,预测2015、2020年,3—5周岁学龄人口分别约4470、4800人,其中约1820、1870人,镇约300、350人,旧县镇约300、350人,约800、840人,约250、250人,镇约450、540人,荷花镇约550、600人。

二、学前教育规划建设目标及任务

(一)总体目标

强化政府职能,不断完善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公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办园格局。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不断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到2015年,全县新建公办园7所。普遍改善各类幼儿园办园条件。

(二)具体任务

新建7所幼儿园:

1、征地新建北门村幼儿园,规划建设规模为10个班。

2、利用双路小学的闲置校舍新建中心幼儿园,规划建设规模为8个班。

3、征地新建中心幼儿园,规划建设规模为6个班。

4、征地新建荷花镇中心幼儿园,规划建设规模为9个班。

5、征地新建镇中心幼儿园,规划建设规模为8个班。

6、征地新建旧县镇龙泉村幼儿园,规划建设规模为3个班。

7、征地新建城南社区幼儿园,规划建设规模为8个班。

三、学前教育建设项目资金与进度安排

2015年,全县规划总投资2106万元,新建7所幼儿园,园舍建筑面积13600平方米。到2015年,使我县学前一年毛入园率、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95%、90.8%。分年度建设任务如下:

(一)年,规划投资1356万元,新建4所幼儿园,园舍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

(二)2012年,规划投资300万元,新建镇中心幼儿园,新建综合楼2000平方米,完成配套附属设施建设。

(三)2014年,规划投资450万元,新建2所幼儿园,园舍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

1、旧县镇龙泉村幼儿园新建:规划投资150万元,新建综合楼800平方米,完成配套附属设施建设。

2、城南社区幼儿园新建:规划投资300万元,新建综合楼2000平方米,完成配套附属设施建设。

四、学前教育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

县人民政府牵头成立由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的学前教育推进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县发改局、教育局、住建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卫生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教育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目领导小组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统筹、协调全县学前教育推进工程项目工程相关工作。县政府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把学前教育推进工程项目纳入政府重点督查范围。

(二)创新管理模式

一是完善“公建民营”办园模式,提高学前教育办园效益。我县拟对部分学前教育试点建设项目新建幼儿园实行“公建民营”试点。为了加强对“公建民营”幼儿园的管理,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县幼儿园“公建民营”管理办法。引入竞争机制,将新建设的公办园委托给优秀办园主体管理。二是继续实行各类幼儿园同级同价。三是制定幼儿园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充分体现幼儿园“普惠性”原则。四是对民办园项目建设和办园质量实行奖励,建立以奖代补制度,保证民办园与公办园在同等条件下竞争。

(三)依法保障投入

完善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实现学前教育建设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经费保障模式。政府在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中每年按一定比例安排资金用于学前教育机构建设。

山村幼儿园计划篇7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推动我市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有效增加公办园学位,大力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高学前三年入园率,促进全市学前教育快速发展。

二、发展目标

新建、改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7所,村级幼儿园1所,农村小学、教学点增设附属幼儿园(学前班)23处,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达到6000人左右;认定一批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所数占全市幼儿园所数30%以上。全市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

三、建设任务

(一)全力推进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

1、建设好7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及1所村级公办园。投资1682万元建设荷塘镇中心幼儿园、安平镇中心幼儿园、杨市镇中心幼儿园、水洞底镇中心幼儿园、湄江镇中心幼儿园、白马镇中心幼儿园、金石镇中心幼儿园、斗笠山镇石坝幼儿园等8所公办幼儿园。其中申请中央投资1082万元(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建设中央投资900万元,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中央资助资金182万元),市地方教育附加配套600万元。新增班级81个,新增学位2500个,新增建筑面积8700平方米。

2、完成农村小学及教学点附属幼儿园(班)建设任务。2012年,申请中央补助资金685万元,增设农村小学及教学点附属幼儿园(班)23处,新增学位2400个。

(二)大力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启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挂牌工作。成立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评估认定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梁育清同志任组长,市政府办、市教育局、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相关成员组成评估工作组,具体负责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工作。经评估认定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由教育局发文并予以挂牌,接受社会监督,享受政府补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工作职责。今年我市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多,担子重,市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加强对幼儿园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市教育局要牵头具体实施农村幼儿园建设项目。市财政局要负责做好建设资金筹措工作。市发改局要负责做好项目立项等相关工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要负责做好项目工程质量监管等工作。国土资源局负责建设用地的划拨与审批等工作,市编委办要负责做好项目园教职工编制的核定。各部门要通力合作,确保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二)加大财政投入,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市财政设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专项经费,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重点用于保障公办园建设;落实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建设规划项目配套资金,确保项目园建设所需经费按时到位。项目园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要千方百计加大对项目经费的投入力度,积极动员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出资办学。项目园要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增收节支、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保证师资队伍,提高保教保育水平。编制部门要合理核定项目园教职工编制,配齐教职工。在新一轮核定全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编制时,富余编制通过转岗培训合格后可优先调节为幼儿园教师编制。在职中小学教师中第一学历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通过继续教育,可调整至幼儿教师岗位。建立幼儿园教师补充长效机制,今年起启动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选拔20名优秀初中毕业生参加定向培养,逐步解决专业幼儿教师严重短缺问题。

山村幼儿园计划篇8

据了解,到2009年,上海一年的出生人口预计将超过16万人,这意味着又一个八园高峰将在这之后的两到三年出现,幼儿园园舍改建将能有效缓解幼儿园的入园矛盾,并为未来更高的生育高峰做好准备。

从今年起至2008年,上海市教委将每年在城市教育费附加中安排不低于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推进全市幼儿园园舍建设。将缓解郊区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学龄前儿童多、园舍设施偏少及师资短缺”的矛盾,优先支持郊区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建设,使得农村幼儿能够就近上幼儿园。同时,班均人数控制30人以内优先支持郊区农村幼儿园建设,还将在各区县安排的教育费附加中每年安排适量资金,用于对经济困难地区的补助和对幼儿园校舍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区县给予奖励。

根据上海市教委的规划,通过园舍建设,上海各类幼儿园每班幼儿平均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其中80%以上的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生均使用面积应不小于两平方米,20%的幼儿园应做到活动室基本达标,幼儿活动室生均使用面积不小于两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生均使用面积不小于1平方米。

潍坊: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十条规定

潍坊市严格幼儿园审批注册的条件和程序。对新申请举办幼儿园的,要对其园舍条件、人员资格、卫生保健、经费保障和制度管理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审批注册,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

规范幼儿园用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审批注册幼儿园时,要正确引导幼儿园命名,不得使用与实际不符或者易产生误导作用的词语。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幼儿园名称中不得带有“国际”、“中华”、“中国”、“双语”、“艺术”等字样,同一个县(市、区)内不得有同名的幼儿园,幼儿园不得为招揽生源随意更换名称,确需更换名称的,必须报经审批部门同意。

规范学前班管理。举办学前班(幼儿园)的小学,在招生时不得以未入本校学前班(幼儿园)为由,拒绝接收服务区内的适龄儿童人学。

合理配备保教人员。幼儿园要根据办园规模和班级设置情况,配备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学历达标、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教师队伍。要严格把好教职工的资格准入关,幼儿园主办单位必须招聘具备任职资格的园长、教师及工作人员。

严格幼儿园用书管理。任何幼儿园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迫幼儿家长购买或摊派教学用书、幼儿读物。

规范保教行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幼儿园不能随意增设英语、写字、珠心算等课程,严禁给幼儿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不得有“小学化”和“学科化“倾向”。

严格幼儿园收费的管理与使用。幼儿园要严格按照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规定的标准和范围收费,不得自立收费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各类服务性收费要严格遵照家长自愿的原则,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收费。

强化幼儿园安全管理和责任。要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观念,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切实把各项安全保卫制度和管理要求落到实处,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行为的督导检查。市教育局对监管办园行为不力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存在突出问题不及时整改的幼儿园,一经查实,将予以通报,以促进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健康有序发展。

临沂:破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

位于沂蒙山区的山东省l临沂市,因地制宜地出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建立起“留守儿童”监测制度,实施“家长制”,让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互动,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得到优化。

留在家乡的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被称为“农村留守儿童”。临沂市是农业大市,总人口10万人,外出务工人员总98万人,有“农村留守儿童”605万人。这一群体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亲情缺失和监护不力,致使一些孩子出现心理障碍与行为问题。

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临沂市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教育网络,农村学校普遍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信息库,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点及联系方式等,并将班主任及授课老师的联系电话交给留守儿童父母和监护人。同时发展农村寄宿学校,把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与布局调整、危房改造结合起来,向集中化、楼房化、公寓化方向发展。为确保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有关部门积极运筹,让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并且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努力为流动儿童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作为全国著名商城的兰山区,给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工子女划出专门的学校,让每个流动儿童都能“入学有校”,规定各指定学校不准拒绝接收。

实施“家长制”。发动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村庄与社区干部、有帮扶能力的共产党员和社会各界献爱心人士做“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履行家长职责,正确引导孩子成长。要求“家长”做到“三知、三多、三沟通”“三知”即知道农民工子女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三多”即多与农民子女谈心沟通、多参加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多到其家中走访“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托管人、老师联系沟通。

青岛:严控幼儿园招生班额

小班30人,中班35人,大班40人。日前,青岛市教育局下文规范学前教育招生,幼儿园的班额被严格控制。

据悉,为了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机构的招生行为,该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做好城区学前机构招生工作的通知》。各学前教育机构必须按照原登记注册时中批准的规模,确定每年的招生计划,并严格控制班级数和幼儿数(小班30人,中班35人,大班40人)。寒、暑假期间幼儿园可以混合编班,但每班人数不超过30人。有扩班条件确需扩班的,须经区、市教体局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

佛山:幼儿成长历程全上电子档案

3万幼儿9月享受e卡通

佛山市南海区启动数字化幼儿园建设,270多所幼儿园将全部推行“一卡通”。据介绍,南海“教育e时空”以“校园e卡通”为载体,e卡通工程共耗资约1700万元,3年内免收家长短信费。

南海270多家幼儿园将逐步进行数字化幼儿园建设,首批有60多家等级幼儿园参与该工程,约有3万幼儿将于9月1日起享受到e卡通服务,其余符合条件的幼儿园将于今年年底完成e卡通工程建设。

成长袋记录幼儿成长

数字化幼儿园主要包括幼儿园e卡通、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安全信息管理系

统、成长记录袋系统、展示门户系统、家校通短信平台等内容。除了e卡通即电子学生证、考勤管理、学籍管理等基本功能外,数字化幼儿园信息化工程中还设计了符合幼儿特点的功能模块。如在幼儿园安全系统中,安装智能接送保安系统,用计算机识别幼儿接送人的身份。在幼儿的成长记录袋系统中,“照片簿”记录学生代表性活动照片和各时期照片,图表记录学生身高、体重、视力等身体健康发展曲线。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成长记录袋将把孩子们在人生受教育的第一个阶段的原始信息保留下来,这个数据包跟随着这名学生上小学、初中、高中,最终成为他一生受教育的见证。

家长卡识别接送身份

幼儿园e卡通系统建成后,每个幼儿需配备智能IC卡一张,每张IC卡需交纳25元押金,幼儿园毕业后可返还押金。与中小学生智能卡不同的是,幼儿园家长需申购一张25元的家长卡。家长卡主要用于幼儿园接送时的身份识别,随卡免费送银行卡、可充值电话卡。幼儿可选择退还或收藏学生卡。

温州:幼儿园小学化要叫停

温州市教育局近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管理的若干意见》表示,温州全市各类幼儿园要严格规范办班行为,不得随意开设超越幼儿教育阶段的学科课程,摆脱“小学化”现象,防止“应试教育”消极因素在幼儿园的渗透。

《意见》要求各幼儿园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严格规范办班行为,不得随意开设超越幼儿教育阶段的学科课程,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积极开展有利于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

今后几年,温州幼儿园课程也将进行改革,以真正体现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特征。这些改革包括科学合理安排一日活动,摆脱“保姆式”、“小学化”现象,做到寓教于幼儿园的环境和各项活动之中,让幼儿在自主活动、同伴合作、积极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关注幼儿的情感、兴趣、态度、个性,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动力探索寻找与幼儿生活经验相适宜的生成课程,整合与本土文化、民间艺术相结合的园本课程等。

辽宁: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公办幼儿园不得转企出售

2008年前辽宁省将取消小学学前班,城市小学举办的学前班向独立的三年制幼儿园过渡。农村小学学前班向独立的二年或三年制幼儿园过渡。市、县(市、区)将有1所以上公办幼儿园不得转企、出售。

山村幼儿园计划篇9

(一)学前教育机构情况

2013年秋全县共有公(民)办幼儿园22所,其中公办幼儿园3所(比2011年增加2所),所占比例13.6%左右,民办幼儿园19所(比2011年减少2所)占总数的86.4%,“山村幼儿园”78个点所。19所民办幼儿园有14所已取得办学许可证。目前,到教育局备案的幼儿园还有5个未取得办学许可证(断龙小天才幼儿园:幼儿68人,教职工4人;红石林镇吖吖幼儿园:幼儿104人,教职工5人;红石林镇茄通村幼儿园:幼儿34人,教职工1人;罗依溪大风车幼儿园:幼儿55人,教职工4人;山枣乡山枣村幼儿园:幼儿54人,教职工1人)。全县22所幼儿园中,其中县城8所,除县机关幼儿园为州级示范园外,其余的幼儿园都是简易园和未定等级民办园。今年尚有5所学校办有学前班(比2011年减少10所),分别为河蓬乡九年制学校、红石林镇九年制学校、断龙完小、草潭完小、双溪完小。

(二)师资队伍情况

各类幼儿园现有园长22人,其中学历合格19人占86.4%(比2011年增加6人),专业合格16人占72.7%(比2011年增加10人);有专业教师212人(比2011年增加14人),其中学历合格124人占总数的58.5%(比2011年增加36人),专业合格63人占总数的29.7%(比2011年增加20人);有保育员50人。农村学前班共有教师6人,学历100%合格,专业100%不合格。我县幼儿与教师比为19:1。

(三)学前教育普及情况

2013年9月,全县学前三年(3-6岁)适龄幼儿4720人,其中城区1962人占47.62%,入园入学4120人(山村幼儿园900人),幼儿毛入园(学)率为87.29%(山村幼儿园入园率占19.07%),入园率与上前两年比,有了很大的提高(2011年入园2074人,入园率44.1%;2012年入园2495人,入园率为59.4%)。尚未入园的幼儿主要分布在偏远贫困、居住分散的农村。

(一)相关单位对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不断加强

一是县教育局制定了《____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的通知》。二是物价局、财政局、教育局加强对幼儿园收费的管理和监督。三是食药、卫生、消防、交警等部门进一步加大常规管理,制定和完善了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制度,并加大巡查指导力度。

(二)办园条件逐渐改善,保教质量逐步提高

一是认真实施国家对乡镇中心幼儿园的项目建设,2011年至2013年共投入300多万元,建成龙鼻和罗依溪两所中心幼儿园。二是争取慈善机构帮扶,2012年11月至今年10月以来争取国务院发展基金研究会,先后为默戎镇、坪坝乡、断龙乡、河蓬乡、红石林镇等乡镇的村寨,开设78个幼儿学前教育点,招募了学前教育志愿者,免费为这些边远山村幼儿提供学前教育。三是实施贫困幼儿救助,2012年争取上级资金20多万元,为412名幼儿提供入园救助。四是落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政策,两年来扶持7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投入资金35万元,添置设备帮助改善办园条件。

(三)师资结构得到一定改善,师资水平有一定提高

自2011年起,国家、省、州加强了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特别是2013年我县有幼儿教师177人(次)参加了各级各类培训,参培教师的教育技能、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一些民办幼儿园在招聘幼儿教师时,优先招聘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使幼儿教师的师资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善,师资水平有一定提高。

(一)对学前教育的地位和重视性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一是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发展很快,面对学前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不够,忽视其为公益性的特征,学前教育成为当前教育体系中最薄弱、最为忽视教育段,国家规定的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没有充分在我县得以体现;二是相关部门对举办学前教育的第一审批权不明确;三是公立幼儿园教师的编制、调配、招聘落实不到位;四是对县城新建第二所公立幼儿园的规划、征地、建设进度缓慢;五是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不够;六是对民办幼儿园办园管理不规范不到位等。

(二)幼儿园办园条件不具备。一是班额过大,教师不专业,保育不到位。按照幼儿特点和办园标准及要求,每班需配备二教一保,但在调研中发现,普遍达不到此要求,一般班额都是40-60多人不等。特别是县城几个幼儿园(含公立)普遍存在大班额现象,如县幼儿园9个班,每班平均幼儿48人,最大班额为60人;太阳城的未来之星幼儿园有一个班达到61人。二是公办园数

量严重不足,入园压力大。县城共有1962人幼儿,而公立园只有一所,园所面积不足2亩,容纳幼儿430人(平均每班为48人),仅占城区幼儿入园的21%,从数据可以看出公立园少之又少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幼儿入园的需求。部分民办幼儿园办学条件滞后,建筑主体不符合幼儿特点和消防安全要求,有的将一些旧院落改做幼儿园,缺少幼儿活动必要的空间与场所,安全设施不完善,生均建筑面积与国家标准差距太大。三是幼教师资不具备,小学化现象相当严重,幼儿玩教具及学前儿童读物较少,教学质量不高,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三)安全隐患仍然突出。一是校车安全隐患。全县19所民办幼儿园,有校车的幼儿园有12所,占民办幼儿园总数的63%。所有校车为廉价的微型车、面包车,而不是达标的校车,校车车况普遍较差,超载现象十分严重,驾驶员多为临聘或园长家属及其园长本人兼,并非聘请驾龄长,有经验之人驾驶。二是食品安全隐患。根据调查和现场察看,发现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幼儿伙食太差,食品来源无统一渠道。今年为了提高幼儿生活标准,增加营养,每月伙食费由原来的110元提高到150元,但绝大部分幼儿园仍没有提高和保证幼儿的伙食标准,同样存在购低廉食品,伙食单一,公示菜谱与实际供给不一样。如城西幼儿园午餐只是一锅豆腐皮汤,更有甚者是未来之星幼儿园,在我们连续三年的跟踪调研检查中发现,连续三年都是一锅南瓜汤,这样的伙食能满足幼儿成长的需求?食品安全措施难到位,卫生难达标,食品留样不规范,幼儿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三是卫生安全隐患。大部分幼儿园空间狭窄,通风欠通畅,生源多,场地少,食堂面积狭小,没有独立的储藏室,食堂及储藏室(柜)卫生差,食品与杂物摆放不规范,防鼠设备不全等。

(四)师资力量仍显薄弱。一是数量不足。绝大部分都是一个班一个教师,一人多岗,罗依溪星星幼儿园的园长既是园长,也是教师,又是驾驶员,很难确保幼教质量。二是学前教师学历不达标、专业不合格为普遍现象,212名教师中(不含乡村幼儿园自愿者)高中以下学历88人,占总数的41.5%;专业不合格149人占70.3%;转岗教师多,占学历合格人员的50%。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师资学历参差不齐,初中毕业所占比例较高。三是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短缺。由于历史的原因,公办幼儿园编制管理长期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年龄老化十分严重,根本不适应当今幼儿教育水准。四是幼师、保育员与幼儿的比例严重不足。按教育部关于《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的通知〔教师〔2013〕1号〕规定,幼儿园全园教职工与幼儿比是1:5——1:7,就目前我县城区幼儿入园总数、教师数、保育员总数来看,仅从数量上讲目前保育员为零,还缺幼师248人,远达不到学前教育的要求与标

准。

(五)管理欠到位,保教质量有待提高。一是对山村幼儿园管理难到位。各点上课不统一、不规范,上多长时间,上什么内容监管难到位。二是对民办幼儿园尤其是无证园的管理不到位。存在准入不严格的现象。三是幼儿园管理队伍薄弱。教育局只有一个幼教专干,还兼带其他多项工作。四是“小学化”现象存在。由于办园的负责人对幼儿的身心特点,教育方式了解较少,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就出现了空档。大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以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必须学知识,要的是孩子能够写多少、认多少,幼儿园的教师就只好按照教小学生的方法教育幼儿。容易导致幼儿从小厌学,失去自信心。

学前教育既是今天的事业,也是明天的希望。针对调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和着手,强化认识,营造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

(一)进一步提高对我县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民族的未来。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将学前教育作为整个基础教育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面贯彻落实学前教育各项政策、规定和要求。二是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管理的主体职能。三是将学前教育纳入各级政府教育考核内容。

(二)强化责任加强对学前教育工作的监督管理

一要明确责任,确定教育行政部门为学前教育第一审批权,宏观指导和统筹管理学前教育,其他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对学前教育加大定期与不定期巡查力度,统一管理、统一量化、统一考核,建立评估体系,促进保教质量全面提高。二要加大对民办园、山村幼儿园的管理,形成并发展办园特色,逐步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对责任不到位、达不到要求的予以推迟招生或停止招生,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要坚决整改,确保儿童入园后有舒适的环境。

(三)增加学前教育教职工编制,完善聘用制度,稳定教师队伍

一要增加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年解决公办幼儿园的教师进编招聘工作。二要依法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监督落实完善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待遇问题。三要提高幼儿教师职称评聘比例。四要健全幼儿教师培训体系,落实培训经费,开展多形式培训,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

山村幼儿园计划篇10

一、肯定成绩,坚定加快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信心

(一)十五年基础教育基本普及,主要质量指标名列全省前茅。

(二)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办学责任进一步落实。

(三)教育布局调整初显成效,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四)城乡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进一步提高。

(五)教师素质明显提高,专业化城乡教师队伍初步建成。

在肯定成绩、坚定信心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农村教育整体比较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与政府财力有限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经费缺口较大;一些偏远山区和经济薄弱地区农村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还没有得到切实保障,影响教师队伍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城乡教育发展还很不平衡,个别地方甚至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对照全面普及十五年教育的目标,农村幼儿教育在发展规划、学校布局、规范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学校安全工作的形势还非常严峻,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生活困难家庭及弱势群体子女入学问题还需要引起我们更多的重视和关注等等。以上问题的存在,既有历史积淀的因素,也有宏观经济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和教育自身改革发展带来的影响。这些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发展中的矛盾、前进中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按照“创新破难、加快发展”的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加予解决。

二、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和要求

我市农村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全面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坚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以推进教育均衡化为重点,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段教育、学前三年教育和特殊教育,重视发展儿童早期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到2007年,全市农村全面普及15年教育;到2010年,高标准高质量普及15年教育。

具体目标是:到2007年,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6%以上,其中农村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0%以上。原创:所有乡镇中心幼儿园均符合《浙江省乡镇中心幼儿园标准》。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5%以上,巩固率达到99%以上,“三残”适学儿童入学率达到99%,五类贫困家庭子女实施免费的十二年基础教育。初升高比例达到90%以上。高考综合上线率继续保持全省先进水平。县区全部通过省教育强县区复评。到2010年,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7%以上,所有乡镇中心幼儿园及80%以上的村办幼儿园达到市等级幼儿园标准。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5%以上,巩固率达到100%,“三残”适学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升高比例达到95%以上。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50个乡镇成为“湖州市示范性教育强镇”。全面普及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建成一批区域性乡镇化技术学校或农村社区教育中心。

要实现以上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推进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具体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则:

第一,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发展农村教育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要在继续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倾斜,把领导精力更多地放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上来,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发展的领导力度和政策倾斜力度。

第二,坚持教育公平原则。教育机会的公平是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让所有孩子接受相对公平、良好的教育,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是社会民主进步的表现,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努力缩小城镇与乡村学校办学条件上的差距。正确处理“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的关系,在经费投入和资源配置上,强化对经济薄弱地区和困难学校的政策倾斜,强化对困难家庭和弱势群体子女入学的帮助。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教育工作的目的,说到底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各级教育部门要以服务学校为重点,学校各项工作要以服务教育教学为重点,教育教学工作要以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重点,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尊重,让每一位学生“同在蓝天下健康成长”。同时,教育又是一项创造性的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要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收入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多做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

第四,坚持改革创新原则。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动力在于深化改革。深化改革的关键是进一步解放思想。一方面,要通过不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挖掘现有教育资源潜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激发学校发展的活力,充分发挥公办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要着力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办学,努力促进幼儿教育、成人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化。

第五,坚持统筹兼顾原则。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教育内部的各种关系,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统筹区域教育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坚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有效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综合教育功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办学效益。特别是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县区政府对农村教育的统筹力度,同时,注意保护和发挥乡镇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参与发展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三、创新破难,努力开创农村教育工作新局面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村教育工作,会前,黄市长亲自带领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调研农村教育,市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专题听取情况汇报。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的意见,这次会上我们印发了《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的征求意见稿。这两个文件,我们将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后正式下发。按照市政府研究的意见,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要着力解决好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

(一)着力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推动农村教育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各县区要切实担负起对辖区内教育发展规划、经费安排使用、校长和教师人事等方面的统筹管理责任。同时,乡镇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不断优化学校周边环境。农村幼儿教育、成人教育要以乡镇管理为主。

(二)着力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加快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明确资金渠道,确保稳定的资金来源。当前,各县区要切实抓好以下五个方面政策的落实:一是将教师工资、学校公用经费、学校维修改造建设经费“三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做到“保吃饭、保运转、保安全”。特别要在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同时,将教师的各项政策性津贴、补贴纳入财政预算,做到按时足额发放。二是将各级政府有关教育方面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全额用于学校基本建设和办学条件的改善,不得挪作他用。三是继续征足面向企业的农村教育费附加,并全额用于学校建设。四是按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2%—5%和财政新增收入中不低于年初确定的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用于教育。五是对历年形成的农村中小学基本建设债务,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由县区财政制定还贷计划,妥善清欠基建债务。市本级将安排专项资金,建立消债奖励办法,逐步消除学校债务。

(三)着力保障农村学校基本的办学条件。一是要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确保按时足额拨付到校。05年财政预算内安排生均公用经费在原来基础上增加10元,以后按总量不低于3%的比例逐年增加。二是要继续推进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按照“高中向城区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中心小学向镇区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中心城和县城集中”的要求,完善校网布局规划,加快布局调整步伐,争取到2007年,全市完成新一轮的学校布局调整。三是要加大统筹力度,切实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一定要正确处理乡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保障和城市学校美化优化环境的关系。城市学校缓建一片绿地不会影响教育质量,农村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会出大问题。要按照均衡发展的要求,切实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确保全市农村学校尽快达到“六有”要求:有整洁的校园、有满足需要的卫生食堂、有冷热饮用水、有水冲式厕所、有安全宿舍,寄宿生一人有一张床。

(四)着力规范农村幼儿教育管理体制。这次会议出台的《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对农村和城镇幼儿教育规划、配套、管理等问题作出规定:一是规定了县区政府在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中的责任。各县区政府要切实承担起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学前教育规划、调整布局、落实公办幼儿园编制、制定扶持发展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的有关政策等责任,努力办好公办示范幼儿园和早教中心。二是明确了乡镇政府的责任。农村幼儿教育由乡镇政府管理为主。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与管理由乡镇政府负责。三是规范了城镇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规定城镇住宅建设必须按照城市建设和幼儿园布局规划,经国土资源及城建规划部门明确,由住宅开发建设单位建好配套幼儿园。配套幼儿园的房地产属国有资产,由政府所有。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行使资产管理职能,教育行政部门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无偿实行监管,用于举办幼儿教育,不得挪作他用或出售、出租。四是明确要配备专门人员管理农村幼儿教育。要求每一个乡镇按人口规模落实1-3名中心幼儿园的公办教师编制,配备专门人员,负责管理本乡镇的幼儿教育。鼓励乡镇中心幼儿园连锁举办农村托幼园所,实行统一管理,充分发挥中心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

(五)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把提高教育质量水平放在突出位置,确保主要质量指标继续保持在全省的领先水平。教育的核心是质量。提高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这次会议出台的文件中,我们专门对加强农村教师培训作出了明确规定。各地要不折不扣落实好省政府的有关要求,县区财政要按每年不低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3%的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中小学师资培训。农村中小学师资培训经费实行以县区为单位统筹。培训的重点要从学历补偿转到帮助教师专业成长上来。对经过培训还不能适应教学的教师,要通过待岗、转行等方式退出教学领域。要切实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社会齐抓共管,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特点,调整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新闻宣传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强化舆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新闻出版、公安、工商等部门要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活动,严肃查处出版、传播涉及、色情、暴力、封建迷信内容的案件。文化部门要加强对营业性娱乐场所、电子游戏厅和网吧的管理,进一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大对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投入,保证必要的经费支出,努力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着力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一要积极推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大胆探索农村学校办学体制、运行机制、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要采取各种措施,扶持农村学校推进课程改革,结合农村实际,积极开发适合农村教育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让农村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二要努力促进民办教育加快发展。农村薄弱学校可以通过引进社会资金,改善办学条件。要鼓励优质民办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联合办学。要进一步落实已出台的对民办教育的各项鼓励政策,切实保障民办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三要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5年,乡镇初中和中心小学都要建成计算机教室,实现“校校通”。要加强市教育信息中心的资源库建设,为广大农村学校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信息。各级重点学校和示范性学校要充分利用电视和网络资源,积极开设面向广大农村学校的网络学校、空中课堂、空中家教和网络教研,努力使广大农村学校同步享受到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

(七)着力提高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水平。各县区要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主动适应城市化的发展要求,抓紧职业学校的建设,努力扩大职业教育资源。力争到2010年,全市建成5个省级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个现代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个省级示范专业,40个市级示范专业。要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乡镇政府要承担农村成人教育的办学责任,办好化技术学校。当前,各县区要按照合理配置资源、科学制定规划的要求,重视做好区域性中心化技术学校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发挥区域性中心成校在农村成人教育、农村社区教育、农民终身教育中的作用。要以农民培训为重点,以“双证制”教育、“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等为主要载体,大力开展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培训活动。要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县区财政要按不少于每人每年2元的标准安排成人教育经费,教育费附加中安排用于成人教育的比例不低于10%。市、区财政每年统筹1000万元资金,用于本级失地农民培训和先进制造业紧缺人才培训。农民培训要适合农民的实际需要,提高教育培训效果。从2005年开始,全市每年要培训农村劳动力总量的30%,争取到2010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00万人。

(八)着力加大对弱势群体子女入学的救助力度。要继续搞好特殊教育,关心残疾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整合各方面的助学资源,以“助学教育券”的形式予以统筹安排与管理,将各方面的助学资金真正落实到帮助贫困学生学习上。继续做好五类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入学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大救助力度,从今年起,市及县区政府都要建立贫困学生入学救助专项资金,多渠道筹措经费,每年不少于100万元,并由各级教育部门牵头协调,建立相应的贫困家庭学生数据库,统一协调做好贫困学生入学救助工作。要切实保障外来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凡在湖州有正当职业、领取了暂住证一年以上、在原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人并符合当地计划生育政策的民工子女,各级政府要保障其享受当地居民的同等待遇。县区政府应给接受民工子女入学的学校以一定的经费补助。对家庭贫困的民工子女,要减免有关费用,

(九)着力提高农村教师收入待遇。为了鼓励广大农村优秀教师安心在农村学校任教,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这次会议我们将出台有关政策。一是对长期工作在山区和经济薄弱乡镇学校的农村教师实行上浮二档工资的政策。从今年开始,凡在山区和经济薄弱乡镇(由县、区界定)工作满5年、近2年考核连续称职的教师,上浮二档职务工资,调出山区和经济薄弱乡镇后自然取消。凡安心在山区和经济薄弱乡镇工作满10年,考核连续称职的教师,10年后上浮的二档职务工资转为固定工资。二是规定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以外奖金福利的最低限额。要求确保全年不得低于5000元,并做到逐年增长,其中县区及乡镇二级财政确保安排3000元以上(如果学校自筹部分有困难,各级政府应补足5000元)。已经达到以上标准的,应按不低于10%的比例逐年递增。没有达到的,县区、乡镇要千方百计给予保证。当前尤其要重视解决山区和经济薄弱乡镇教师的奖金福利问题。三是要分期分批落实在职及退休教职工的住房货币化政策。各县区要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制定计划,分年落实专项经费,逐步予以解决。四是要有计划地提高教师的住房公积金计算基数。

(十)着力保障农村学校安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完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学校安全。卫生、工商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周边地区饮食摊点的整治力度,对无证经营、卫生条件差、对学生身体健康存在严重威胁的饮食摊点要坚决予以取缔;要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指导,协助教育部门切实做好学生流行病的防控工作。公安部门要与学校开展警民共建活动,协助学校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切实维护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严厉打击扰乱和破坏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周围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加强对校门口的巡逻值勤,定期对接送学生车辆进行检查,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原创: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自救能力的培养,建立预警机制和处置预案。重点防范危及农村中小学师生安全的危房倒塌、食物中毒、意外伤害、流行疾病和交通、溺水等事故的发生。要切实抓好幼儿园的安全工作,重点整治非法办园。对未经批准非法开办的幼儿园要坚决关闭,严禁幼儿园用非正规车辆长距离接送幼儿。

四、加强领导,努力营造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首先,要健全完善农村教育工作的领导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尤其是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要带头深入农村,了解农村教育情况,及时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舍得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农村教育上来,努力推动本区域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要建立和健全领导责任制、责任追究制,把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列入对政府和部门领导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市政府将建立农村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农村教育发展问题,及时解决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各县区也要建立类似的机制,切实加强对农村教育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