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完成时练习十篇

时间:2023-04-08 08:28:54

过去完成时练习

过去完成时练习篇1

练习曲是训练乐器演奏技能的乐曲。学习任何一种乐器基本上均要练习专业的练习曲,因此,每一位学习乐器的人都要经历这一过程,都要认真而系统地进行练习曲的练习。那么,怎样才能简明有效地进行练习曲的练习呢?一般来讲,除了要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外,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科学的练习方法和步骤。

一、全面分析

在日常教学当中,经常看到有的学生在学习练习曲时,一拿到练习曲就闷着头去进行无数次的反复练习,不动脑筋,不做分析,其结果是事倍功半,效率低下。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练习呢?拿到练习曲后,应先对它进行全面分析,重点注意以下三点:

1.辨别练习曲中的各种记号。如:速度、调号、拍号、连线、力度记号、变音记号、表情提示记号等。

2.分析乐句、乐段的结构,音符的组合规律,以及调性、调式、织体、各声等变化情况。

3.确定练习曲中需要集中解决的一个或数个技术难点。通过这样的整体细致的全面分析,能使我们对练习曲的总体概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对要解决的难题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为正确、顺利地完成练习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习步骤

1.曲谱中所标记的各种记号(如弓法、指法、力度、速度等记号)都有着特定的表现意义,是构成音乐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严格按规定去练习。

2.在学习一种新练习曲时,开始必须放慢速度练习,慢练有以下两点好处:

(1)慢练能保证演奏方法的正确性。每一首练习曲都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一开始就按原速去练,注意力肯定就会集中在应付技术难点上,而难以顾及音色的优劣。演奏方法的正确与否,其结果是不但技术不能提高,就连基本的正确演奏方法都会出现问题(如手臂、掌、指的僵硬,或与演奏有关的肢体部位的紧张),如果我们放慢速度去练习,技术上的压力就会大大减轻,这样就会有充分的精力去处理好音色和保持正确的演奏方法。

(2)慢练能加快大脑与演奏器官相应的神经联系。所谓掌握技术,也就是通过对练习曲的练习使演奏器官得到锻炼,提高它们的机能,并实现大脑对演奏器官的完善控制。由于放慢速度练习,使练习曲的总体难度减轻,一些难点也较容易通过,整个练习也能正确连贯地完成,演奏器官协调一致的动作信息就会一一记录在脑海中。随着反复不断的练习,这些信息便在大脑中产生沉淀,一旦某种音乐信号出现,储存在大脑中的音乐信息就会与之发生反应,从而,大脑就会自动指挥演奏器官正确地把它演奏出来。这种协调一致的演奏行为,标志着技能练习已基本掌握和完成。再练时就可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音乐表现方面去。

三、攻克难点

每首练习曲都有其技术难点。这些难点可以通过将其分解为几个比较简单的部分采用先分练后合练的步骤去突破它。比如:对键盘乐器多声部练习曲中的难点,可分手练习,然后再两手合练,遇到节奏上的难点可先抛开音符单独节奏,小部分的难点解决后,一定不要忘记将练过的难点再同前后乐句连接起来加以练习,通过之后难点的攻克才算完成。

四、完成练习

过去完成时练习篇2

关键词:民族声乐人才培养观教学规律

一、整体的教学理念

民族声乐发展到今天,在声乐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声技术的基础训练始终贯彻于整个声乐人才培养之中。声乐作品演唱的练习同发声技术的训练,始终是密不可分、相依相随的,这在当今的高校音乐教育中是普遍现象。

在声乐基础训练阶段,指导者首先应把握一个宏观的、综合的声乐培养理念,那就是:歌唱意识的培养,歌唱腔体的训练,科学通道的建立,咬字、吐字的练习,是需要在放松、自然的状态下进行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解决发声技术上哪一环节的问题,比如,胸腔、口腔和头腔、喉头、声带和嘴巴的放松、打开等,都是在指导者的引导、启发下进行的。学习者凭借当时的理解,再通过完成发声技术训练,从中领悟到某些“感觉”,随后经过去粗取精,反复做同一条练习,去捕捉当时认为是正确的“感觉”,同时牢牢记住那种“感觉”,然后把那种“感觉”用于声乐作品练习的演唱之中。这里说的实际上是声乐人才培养当中,训练内容中的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但要注意的是,事实上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和练习,任何一个问题的真正解决都不可能是单一的,这些都是知识的相互作用,发声器官的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的结果。声乐的学习,特别是在发声技术的训练中,一个知识点的把握或完成好一条发声技术的练习,无论是站在学习者领悟的角度,还是站在指导者评判的角度,都应该从多角度用综合的、发展的观点进行分析和处理,这样发声技术的训练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中,真可谓是“牵一发,动全身”。

二、练习作品选择与训练过程中的评价

在声乐的基础训练中,始终应该用综合的、科学的和发展的观点,视学习者情况,考虑先从哪一方面入手对其进行训练,技术上应先解决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给学习者选择适合其程度的发声练习和歌曲作品来进行练习,这在训练当中是十分重要的。当然,把握的标准,并不能仅依据学习者声乐学习时间的长短,也不能只参照很多声乐教材中既定的、依照学校教育中学制的高低年级所指定的相应程度的参考曲目为依据。这些做法无论是对于发声训练的专业要求,还是对于声乐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都是不够科学的,有时甚至是有冲突的。给学习者选择哪一方面的练习曲,选择什么样程度的歌曲作为练习曲,要着重考虑学习者的天资、专业修养和专业素质,歌曲练习同时还应兼顾学习者的文化修养。诸如学习者当时所能达到的音域范围,所能把握的音准、节奏程度以及学习者当时的歌唱能力等。这些因素无论是在发声技术训练中,还是在演唱歌曲练习中,都将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领悟和完成的质量。一般来说,选择适合学习者程度的练声曲,首先要使学习者容易理解,其次在完成发声练习时无太多的技术负担,这样就容易在完成发声练习的过程中,领悟到所需要的那种“感觉”,再经过几次反复练习,也容易记住那种“感觉”。如果选择的歌曲技术上也是如此,文学程度上也适中,学习者就很容易把在发声训练中获得的“感觉”运用到歌唱练习当中。反之,是很难获得这种效果的。如果选择的练声曲难度过大,学习者在技术上完成不了,就很难领悟某种“感觉”,即使有了那种“感觉”,多数也是模糊不清的,也就很难把那种“感觉”记住。而且,在声乐训练中,如果让学习者在发声练习和歌曲演唱中,去完成在技术上胜任不了的练声曲和歌曲,是会出现很多问题的。目前部分艺术院校,在声乐的训练、声乐人才的培养方面,除了宏观上依据年级的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外,对某一位学生的具体指导和培养方案,还是交给指导教师去独立完成。实际上,对声乐学习者个体而言,其训练方法、培养方案基本上完全由声乐指导者一个人掌控。这就要求每位声乐指导教师,不但要具备声乐教员的专业素质,还必须把握声乐人才的培养规律和方法。在这一方面任何一位声乐指导者,在走上声乐讲台之前,都必须具备在声乐人才培养中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实际上,声乐艺术发展到今天,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声乐教育,在很多专业艺术院校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基本上还是空白。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声乐教员,当走上声乐讲台之前,就应该补上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并具备这样的能力。而且,声乐教员给学习者选择练声曲和歌曲时,还要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从严格意义上讲,当今我国艺术院校声乐专业和音乐教育声乐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应经过助教阶段的学习锻炼环节,在老教师的带领下,补上指导声乐训练,学会怎样入手,怎样根据学习者的实际对每一位学习者制订培养方案。训练中,怎样看待出现的问题,哪些问题须及时解决和怎样解决。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在声乐指导中,对于学习者出现的问题就会束手无策,甚至出现手忙脚乱的局面。这样既不利于声乐人才的成长,也不利于声乐教育者自身的成长。三、声乐教育中几种现象的思考

一些刚接触声乐指导工作的初教者,他们在声乐人才的训练过程中,往往忽视声乐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传统上把声乐指导形象地比喻为“师傅带徒弟”,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中,艺术院校按其《声乐课》技能、知识的传授方式,声乐教学中人才培养规律的客观要求,把声乐课设置为个别课的形式来实施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声乐课的教学中,要注重实施因材施教。在声乐教学中,不应只注意完成“班级”式的教学任务,因为这样往往会导致忽视和缺乏对各个学习者做出综合的、科学的和长远的培养方案,在指导学习者完成发声技术训练,引导启发他们分析、处理演唱作品时,就常常出现违背声乐教学和声乐人才培养规律的情况。我们认为,新老知识的学习、新旧技巧练习的完成,如果教师单一追求当时的课堂效果,而不能用发展的眼光很好地把握课堂效果学习与培养目标之间的距离,不能从单一的课堂效果预见学习者领悟的方向,是不可能胜任声乐指导工作的。

声乐教学中,有一部分指导者,特别是初教者,不同程度地给学习者选择的发声练习和歌曲练习作品难度过大,在给学习者解决某一问题,或者对某个学习者某节课的评价等方面,违背声乐学习的客观规律,常常要求过高,过分注重当时的效果,很难做到用科学的、综合的、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从而不能处理好学习者个体的培养方案,不能综观学习者个体的声乐培养过程同培养目标之间的距离。很多时候只停留在就事论事,不能从方向上把握培养目标的分步实施,而过分注重培养过程中个体、枝节的完美。

四、声乐训练中主、客体作用的思考

声乐教学中,有些指导者不太注意对学习者的评价,往往简单地采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来表述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实际上,声乐学习有其学科自身的特定性和规律,在声乐学习中确实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不清、道不明的情况。实践上,在声乐学习中,指导者的表述、见解和学习者的理解领悟都不能脱离声乐学习和声乐人才培养客观规律的约束和限制。作为指导者,我们时刻都不能忘记,在声乐教学中,指导者能给学习者的只有启发和引导,我们对学习者在技术训练和他们演唱作品的过程中的评价,不但应始终注意站在启发和引导的立场上阐明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还应该注意启发、引导时的用语,不能咄咄逼人,能指明方向帮助学习者去理解、去领悟即可。一般来说,在声乐训练中,我们不宜提倡用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语言来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在这里,由于声乐学习自身规律的特殊性,任何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往往都是不够准确的。如果我们硬要把一个很抽象的、理性的、科学的思考得出的观点,表述清楚、准确、肯定,其效果不一定是好的。另外,在声乐人才的培养中,就天资方面来说,如果学习者自身不拥有,我们是无法给予他们的。就学习过程来看,无论我们怎么启迪、怎么样引导,他们理解不到、领悟不到的,我们也是给不了他们的。

在声乐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在给学习者的在每一时段选择的练声曲和练习作品,一定要根据学习的实际量体裁衣。在整个训练过程中,练习曲对自己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发挥的作用有多大,都不能太过分苛求。声乐训练中,对学习者技术训练和作品演唱的要求要纳入整个培养过程中统筹考虑,把对他们总体的要求,对训练效果的要求,应按照声乐人才培养、成长的客观规律,将其分散到训练的各时段,甚至是每次训练中分步完成,逐步达到要求。即声乐技术训练中各时段、各环节的质量要求,要始终贯穿于整个声乐学习过程的宏观安排之中。这里应特别注意的是,在声乐训练中,指导者不应只是注意每次训练的效果,对学习者提出什么要求,对学习效果的评定都应该是从宏观入手、综合考虑、从长计议,绝不能单一地强调每一次训练的效果。声乐训练中,指导者对每一个学习者不但应能从宏观上、科学性上把握方向,还要能从每次训练中看清楚学习者领悟的方向是否正确,从而提出适当的要求加以引导。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声乐技术训练中,学习者的理解、领悟是受自身天资条件限制的。而且,无论是在学习的哪一时段,解决哪一环节的问题,完成的质量同样受到学习者综合素养的限制,特别会受到学习者歌唱意识、科学歌唱通道的建立、歌唱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它们始终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习者在发声技术训练和声乐作品演唱时能达到的效果。可以说,声乐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综合的、长远的过程。声乐指导、声乐学习具有其他学科学习的共性,但声乐学习有其学科自身的特殊性。

可见,民族声乐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声乐训练的初级阶段,无论是发声技术训练,还是作品的演唱,始终应考虑指导理念、作品选择、技术难度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评价标准的因素,怎么要求,标准怎么把握。这些问题,不但是声乐训练、声乐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也是贯彻于整个声乐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在声乐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无论是学习的哪一时段,是完成发声训练,还是演唱作品,指导理念不同,标准把握的不同,要求自然不同,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这是各个学科都具有的共同属性。而在声乐的学习中,即使对同一个学习者,完成同一条发声技术训练和演唱同一首歌曲,在不同的学习时段其要求也是不同的,其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实际上,这就是声乐人才培养循序渐近规律的必然要求,从整个声乐人才培养过程中来看,如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取决于声乐技术训练过程中指导者的科学的理念、合理的方法、适度的标准和要求。

注:本论文为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边疆民族地区声乐教育与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周晓燕.声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过去完成时练习篇3

关键词:民族声乐人才培养观教学规律

一、整体的教学理念

民族声乐发展到今天,在声乐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声技术的基础训练始终贯彻于整个声乐人才培养之中。声乐作品演唱的练习同发声技术的训练,始终是密不可分、相依相随的,这在当今的高校音乐教育中是普遍现象。

在声乐基础训练阶段,指导者首先应把握一个宏观的、综合的声乐培养理念,那就是:歌唱意识的培养,歌唱腔体的训练,科学通道的建立,咬字、吐字的练习,是需要在放松、自然的状态下进行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解决发声技术上哪一环节的问题,比如,胸腔、口腔和头腔、喉头、声带和嘴巴的放松、打开等,都是在指导者的引导、启发下进行的。学习者凭借当时的理解,再通过完成发声技术训练,从中领悟到某些“感觉”,随后经过去粗取精,反复做同一条练习,去捕捉当时认为是正确的“感觉”,同时牢牢记住那种“感觉”,然后把那种“感觉”用于声乐作品练习的演唱之中。这里说的实际上是声乐人才培养当中,训练内容中的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但要注意的是,事实上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和练习,任何一个问题的真正解决都不可能是单一的,这些都是知识的相互作用,发声器官的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的结果。声乐的学习,特别是在发声技术的训练中,一个知识点的把握或完成好一条发声技术的练习,无论是站在学习者领悟的角度,还是站在指导者评判的角度,都应该从多角度用综合的、发展的观点进行分析和处理,这样发声技术的训练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中,真可谓是“牵一发,动全身”。

二、练习作品选择与训练过程中的评价

在声乐的基础训练中,始终应该用综合的、科学的和发展的观点,视学习者情况,考虑先从哪一方面入手对其进行训练,技术上应先解决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给学习者选择适合其程度的发声练习和歌曲作品来进行练习,这在训练当中是十分重要的。当然,把握的标准,并不能仅依据学习者声乐学习时间的长短,也不能只参照很多声乐教材中既定的、依照学校教育中学制的高低年级所指定的相应程度的参考曲目为依据。这些做法无论是对于发声训练的专业要求,还是对于声乐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都是不够科学的,有时甚至是有冲突的。给学习者选择哪一方面的练习曲,选择什么样程度的歌曲作为练习曲,要着重考虑学习者的天资、专业修养和专业素质,歌曲练习同时还应兼顾学习者的文化修养。诸如学习者当时所能达到的音域范围,所能把握的音准、节奏程度以及学习者当时的歌唱能力等。这些因素无论是在发声技术训练中,还是在演唱歌曲练习中,都将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领悟和完成的质量。一般来说,选择适合学习者程度的练声曲,首先要使学习者容易理解,其次在完成发声练习时无太多的技术负担,这样就容易在完成发声练习的过程中,领悟到所需要的那种“感觉”,再经过几次反复练习,也容易记住那种“感觉”。如果选择的歌曲技术上也是如此,文学程度上也适中,学习者就很容易把在发声训练中获得的“感觉”运用到歌唱练习当中。反之,是很难获得这种效果的。如果选择的练声曲难度过大,学习者在技术上完成不了,就很难领悟某种“感觉”,即使有了那种“感觉”,多数也是模糊不清的,也就很难把那种“感觉”记住。而且,在声乐训练中,如果让学习者在发声练习和歌曲演唱中,去完成在技术上胜任不了的练声曲和歌曲,是会出现很多问题的。目前部分艺术院校,在声乐的训练、声乐人才的培养方面,除了宏观上依据年级的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外,对某一位学生的具体指导和培养方案,还是交给指导教师去独立完成。实际上,对声乐学习者个体而言,其训练方法、培养方案基本上完全由声乐指导者一个人掌控。这就要求每位声乐指导教师,不但要具备声乐教员的专业素质,还必须把握声乐人才的培养规律和方法。在这一方面任何一位声乐指导者,在走上声乐讲台之前,都必须具备在声乐人才培养中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实际上,声乐艺术发展到今天,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声乐教育,在很多专业艺术院校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基本上还是空白。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声乐教员,当走上声乐讲台之前,就应该补上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并具备这样的能力。而且,声乐教员给学习者选择练声曲和歌曲时,还要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从严格意义上讲,当今我国艺术院校声乐专业和音乐教育声乐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应经过助教阶段的学习锻炼环节,在老教师的带领下,补上指导声乐训练,学会怎样入手,怎样根据学习者的实际对每一位学习者制订培养方案。训练中,怎样看待出现的问题,哪些问题须及时解决和怎样解决。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在声乐指导中,对于学习者出现的问题就会束手无策,甚至出现手忙脚乱的局面。这样既不利于声乐人才的成长,也不利于声乐教育者自身的成长。

三、声乐教育中几种现象的思考

一些刚接触声乐指导工作的初教者,他们在声乐人才的训练过程中,往往忽视声乐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传统上把声乐指导形象地比喻为“师傅带徒弟”,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中,艺术院校按其《声乐课》技能、知识的传授方式,声乐教学中人才培养规律的客观要求,把声乐课设置为个别课的形式来实施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声乐课的教学中,要注重实施因材施教。在声乐教学中,不应只注意完成“班级”式的教学任务,因为这样往往会导致忽视和缺乏对各个学习者做出综合的、科学的和长远的培养方案,在指导学习者完成发声技术训练,引导启发他们分析、处理演唱作品时,就常常出现违背声乐教学和声乐人才培养规律的情况。我们认为,新老知识的学习、新旧技巧练习的完成,如果教师单一追求当时的课堂效果,而不能用发展的眼光很好地把握课堂效果学习与培养目标之间的距离,不能从单一的课堂效果预见学习者领悟的方向,是不可能胜任声乐指导工作的。

声乐教学中,有一部分指导者,特别是初教者,不同程度地给学习者选择的发声练习和歌曲练习作品难度过大,在给学习者解决某一问题,或者对某个学习者某节课的评价等方面,违背声乐学习的客观规律,常常要求过高,过分注重当时的效果,很难做到用科学的、综合的、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从而不能处理好学习者个体的培养方案,不能综观学习者个体的声乐培养过程同培养目标之间的距离。很多时候只停留在就事论事,不能从方向上把握培养目标的分步实施,而过分注重培养过程中个体、枝节的完美。

四、声乐训练中主、客体作用的思考

声乐教学中,有些指导者不太注意对学习者的评价,往往简单地采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来表述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实际上,声乐学习有其学科自身的特定性和规律,在声乐学习中确实存

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不清、道不明的情况。实践上,在声乐学习中,指导者的表述、见解和学习者的理解领悟都不能脱离声乐学习和声乐人才培养客观规律的约束和限制。作为指导者,我们时刻都不能忘记,在声乐教学中,指导者能给学习者的只有启发和引导,我们对学习者在技术训练和他们演唱作品的过程中的评价,不但应始终注意站在启发和引导的立场上阐明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还应该注意启发、引导时的用语,不能咄咄逼人,能指明方向帮助学习者去理解、去领悟即可。一般来说,在声乐训练中,我们不宜提倡用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语言来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在这里,由于声乐学习自身规律的特殊性,任何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往往都是不够准确的。如果我们硬要把一个很抽象的、理性的、科学的思考得出的观点,表述清楚、准确、肯定,其效果不一定是好的。另外,在声乐人才的培养中,就天资方面来说,如果学习者自身不拥有,我们是无法给予他们的。就学习过程来看,无论我们怎么启迪、怎么样引导,他们理解不到、领悟不到的,我们也是给不了他们的。

在声乐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在给学习者的在每一时段选择的练声曲和练习作品,一定要根据学习的实际量体裁衣。在整个训练过程中,练习曲对自己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发挥的作用有多大,都不能太过分苛求。声乐训练中,对学习者技术训练和作品演唱的要求要纳入整个培养过程中统筹考虑,把对他们总体的要求,对训练效果的要求,应按照声乐人才培养、成长的客观规律,将其分散到训练的各时段,甚至是每次训练中分步完成,逐步达到要求。即声乐技术训练中各时段、各环节的质量要求,要始终贯穿于整个声乐学习过程的宏观安排之中。这里应特别注意的是,在声乐训练中,指导者不应只是注意每次训练的效果,对学习者提出什么要求,对学习效果的评定都应该是从宏观入手、综合考虑、从长计议,绝不能单一地强调每一次训练的效果。声乐训练中,指导者对每一个学习者不但应能从宏观上、科学性上把握方向,还要能从每次训练中看清楚学习者领悟的方向是否正确,从而提出适当的要求加以引导。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声乐技术训练中,学习者的理解、领悟是受自身天资条件限制的。而且,无论是在学习的哪一时段,解决哪一环节的问题,完成的质量同样受到学习者综合素养的限制,特别会受到学习者歌唱意识、科学歌唱通道的建立、歌唱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它们始终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习者在发声技术训练和声乐作品演唱时能达到的效果。可以说,声乐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综合的、长远的过程。声乐指导、声乐学习具有其他学科学习的共性,但声乐学习有其学科自身的特殊性。

可见,民族声乐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声乐训练的初级阶段,无论是发声技术训练,还是作品的演唱,始终应考虑指导理念、作品选择、技术难度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评价标准的因素,怎么要求,标准怎么把握。这些问题,不但是声乐训练、声乐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也是贯彻于整个声乐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在声乐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无论是学习的哪一时段,是完成发声训练,还是演唱作品,指导理念不同,标准把握的不同,要求自然不同,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这是各个学科都具有的共同属性。而在声乐的学习中,即使对同一个学习者,完成同一条发声技术训练和演唱同一首歌曲,在不同的学习时段其要求也是不同的,其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实际上,这就是声乐人才培养循序渐近规律的必然要求,从整个声乐人才培养过程中来看,如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取决于声乐技术训练过程中指导者的科学的理念、合理的方法、适度的标准和要求。

注:本论文为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边疆民族地区声乐教育与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周晓燕.声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过去完成时练习篇4

一、以情感人,激发兴趣

以情感激发兴趣,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真挚饱满的的感情激发和感染学生,使学生收到美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从而为学生引入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如:在进行队形队列教学前,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北京奥运会大型团体操表演,国庆阅兵式时仪仗队的精彩表演,然后指出那些严整的步伐和千姿百态的队形变化,都离不开最基本的队形队列动作,只有我们从小打好队形队列的基础,将来也能参加各种大型团体操表演,一显自己的身手。再如针对小学生学习“跳上成蹲撑——分腿跳下”动作时有畏惧心理,在课前,我动情地给大家讲述了当年我国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小双在亚运会单杠比赛中,嘴唇磕开了口子,牙齿也被磕掉的情况下,仍坚持做完了成套动作。终于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是什么激励他继续完成动作的呢?除了教练和队友的期望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把祖国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通过生动而又切合实际的故事,不仅仅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更加积极地做好该动作的信心和兴趣,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多种形式练习,培养兴趣

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时,除了讲解得法,动作示范标准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即培养学生对课的兴趣)。如:我在进行三年级垒球投掷教学时,针对许多学生在投掷时只高不远,有的甚至对地投的错误动作以及出手速度慢且乏力等情况,我采用了分解动作练习:1、放飞纸折飞机辅助练习;2、垒球的握法练习;3、出手的速度和角度练习;4、加强蹬地转肩练习,最后过渡到完整动作练习。由于往返练习单一动作比较枯燥,兴趣不大,于是我在练习形式上采用了分组练、互助练和比赛练等多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不但使原先动作失调以致造成动作变形的学生兴趣大增,且相应的垒球投掷的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兴趣

过去完成时练习篇5

1 分手练习

钢琴在弹奏时是由双手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共同完成的。那么,在弹奏钢琴的时候,要做到这一点,那就必须以单手的良好弹奏来作为保证。也就是说,钢琴演奏是以单手的良好弹奏作为基础的,如果单手演奏都过不了关,双手弹奏一定不会好。因此分手练习就成为一种很重要的练习方法。采用分手练习的方法,为的是可以减轻大脑的一部分负担,使练琴的精力更为集中,便于对每一只手的弹奏进行细心地检查,以保证练琴的质量。然而有的学生在练琴时贪图省事,不进行分手练习,以为这样可以节省练琴时间,加快进度。事实上,事与愿违。这样就会出现错音、错帕子、错指法等问题,往往就是由于没有认真分手练习而出现的。那对于双手的配合、乐句的呼吸以及音乐的表现等就更无从谈起。

分手练习从表面上看,好像是需要多用一些时间,多一个步骤;但是从整体效果上看,它为双手的弹奏打下良好的基础,使练琴更为精细和更有成效。另外,分手练习不仅仅用于学习一个新乐曲的开始阶段,就是在进入双手合练阶段以后,还会需要再次进行分手练习。所以,在钢琴的整个练习过程中,应当是有分有合,这样练琴才更有成效。

2 分声部练习

有的钢琴练习曲声部不多,织体简单,一般为一个旋律声部,一个伴奏声部。及左手与右手各弹乐曲中的某一个声部。在练习时,按照上面所谈的分手练习方法进行练习即可。然而,在许多声部较多、织体复杂的钢琴曲中,一只手往往不只是弹奏一个声部,也有可能弹奏两个或更多的声部,对于这类乐曲,在练习时采用分手的练习方法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更为细致的分声部练习方法练习。所谓分声部练习,就是在练琴的时候,按照乐曲的不同织体层次,对各个声部进行逐一的练习,在进入各个声部的合练。如巴赫的《吉格舞曲》,其上声部是用右手来完成的,下声部是用左手来完成的,而中声部则是由左右两手的相互交替来共同完成的。要将中声部弹奏好,要靠左右手的密切配合。在合练时,还应该先联系其中的某两个声部,当两个声部配合好了,在进入三个声部的合练。

可见,对于声部较多的乐曲,特别是复调乐曲,由于每一个声部的独立性较强,分声部练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 难点练习

一首乐曲,总会有一些不太容易演奏的地方,即难点部分。把难点作为一个单独的练习部分对其进行反复练习,对顺利完成乐曲的演奏是必不可少的。在练习的时候切记从头到尾反复弹奏,遇到不顺畅的地方时又从头再来,这种练习方法最不可取。在教学中要告诉学生,不论难点多少,要一步一步的将这些难点各个击破,切实的通过练习来解决问题。否则时间是花费了,问题解决不了,当然也就不可能收到很好的练习效果。可见,要是练琴有成效,对难点部分认真的反复练习是很重要的。只有找出问题所在,通过反复练习一定会是问题得到解决。

4 慢速练习

过去完成时练习篇6

新课程标准执行以来,我更加认识到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知识之间有着丰富的联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过于强调机械练习,动作规范,教师也只是一味地“教教材”,一切必须按教材去做、去练习,而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试想体育的各个动作哪一个是原有的?还不是一个一个创建的!很多好的动作也是在无意中创建的,哪个动作成绩好,就可能被认可,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在允许的情况下,自由添加、创新动作,也不妨一试。

⑴ 自由练习无所顾忌。这样学生不必担心做错了,会让学生讥笑、教师训斥了,这种练习是在一种心情完全放松的、愉快的状态下进行的,学生无拘无束,可以自由想像,信手拈来。

⑵ 自由练习时辅以老师的帮助,能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不至于因为某个动作的不标准、不同让学生担心。

⑶ 自由练习,可以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可以随意编造动作,当然,这也只限于规定允许的范围内,如标枪投掷时的“交叉步”,就可以让学生另想动作,这样,就淡化了形式,突出了个性,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动脑、去分析、去创新、去学习。

⑷ 自由练习易放、易收、随意性很强,并且在自由练习中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启发。

可见,自由练习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好方法,我想体育课练习过程中,不妨留出一点自由练习的时间,这种“放羊式”的自由练习,貌似随意,但决不能毫无边际,毫无目的,教师要有的放矢、巧妙引导,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自由练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由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让学生自由练习的环节,让学生有所准备,围绕动作展开自由练习。如在学习“侧向滑步推铅球”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自由练习的环节,即在“预备、摆、收,滑、蹬、转、推”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去进行随意练习,这一做法,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课堂气氛好、情绪高,既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新的动作,如“踮步”、“跳步”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然,自由练习也不能没有边际地去做,最后还要将学生所做的各种动作加以充分肯定,正确引导,使学生心服口服,这样既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又提高了教学效果,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的。

陶行知说过:“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从这点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学会如何欣赏自己的学生所创造的动作,这其中他们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我们所想不到的,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也要对他们的潜力做出正确的估计。在学生自由练习过程中,对其加以正确引导、充分肯定将会使我们受益匪浅。

“随意的”自由练习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是:确定某个动作要设计或选择一个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动作,那么老师选择动作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⑴ 教师选择的动作要面向全体学生,成绩要低,要使每个同学基本上都能完成,且具有灵活性,这样才能引起同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⑵ 选择的练习要有机动性、启发性,这样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从中受到教育。

⑶ 选择的练习要具有可塑性、创造性,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去体验创造动作的乐趣。

过去完成时练习篇7

关键词:钢琴;练习;方法;提高

钢琴练习是需要学生通过反复重复练习并形成演奏技能的艰苦学习过程。它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做到自我约束、始终一贯的认真学习。那么钢琴练习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的方法就更为重要。由于钢琴的演奏技法要求高,所以学生在练习上就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在钢琴练习中方法不同,达到的效果也就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科学的练习方法来指导学生,使他们能够较好地运用,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有益的练习习惯。[1] 那么适合学生个人又合理科学的练琴方法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练习效率,更能提升他们的耐心和持久力。

1 钢琴练习的坏方法

1.1 从头至尾数遍数练习

有些学生在钢琴练习时,一遍一遍的重复弹奏,弹错了或者没练熟都从头练习,而不去用头脑想该怎样练。长时间的坏习惯逐步养成,以至于重复练习很多遍也没有较好的效果。很多学生在练习时都是从头到尾不断地弹奏,这样练习看似认真,实际上效果不大,容易产生沮丧心理。做为教师,对于学生的这种坏习惯一定要纠正,不能继续这样的练习,继续的话只是在耗费时间,浪费精力,头脑没有思考,弹奏出来的音乐也是麻木、机械的。所以练习前要地设计好应该如何练习?怎样练习?做到有方法,出效率。

1.2 没有音乐感觉的练习

部分学生练琴只是在完成教师布置得任务,认为练习熟练就可以了,弹对音和节奏就行了,对作品的音乐感觉不加以重视,乐曲弹奏出来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一般。虽然好的音乐感觉是天生的能力,但通过训练和培养也是可以得到提高的。这在钢琴教学中也是比较重要的任务。教师可通过引导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来提高和改善学生的音乐修养和审美,做到用心去练习。

1.3 不用耳朵机械的练习

学生在练习钢琴时都是做到如何将作业练得熟练些,基本不使用自己的耳朵去听下自己弹奏的是否悦耳?很多学生练琴时在比拼声音有多大,速度又多快,不去想象弹奏的音乐应该是什么样的音色和感觉。机械的练习致使很多学生没有用耳朵去倾听的习惯,手指跑动快了,耳朵却变得麻木了。只有做到学会倾听,手指与头脑才能协调,声音效果就能得到改善,手指弹奏技巧自然就进步了。

2 科学的练习方法

2.1 慢快分合

慢练是解决技术难点的主要方法,它可以减少弹奏错误,让技术水平练习的较为稳定和扎实。学生在练习新的音乐内容时,首先必须慢速练,这样眼睛和头脑可以及时地注意到乐谱上的各种音乐要求;其次在扎实的慢速练习后便可进行稍快的练习,之后还需要慢速与快速结合的练习。

分手练习使学生能准确地正确的按乐谱要求演奏。如乐谱中的多声部就更需要学生分手练习,这样不仅可以平衡两只手的能力,更能加强手指对多层声部的演奏。分手练习比较熟练后,合手练习时音乐就会较完整和流畅,和慢快练习相同的是,分手与合手也是需要进行循环反复的练习。所以慢快分合都是为了学习者能够在练习中达到作品的要求,减少练习错误,让演奏做到轻松自如。

2.2 先易后难

一首音乐作品的技巧难度很少会呈均匀分布状态。[2] 练习时先练习简单的,其后再练习较难的,由浅入深、层次分明的进行。简单的练习可以使人得到放松,手指弹奏业能做到相互协调。一首作品里难点的地方总有几处,这样的难点必须单独进行练习,做到慢快分合,对难点的练习要积极地坚持每天重复并有质量的去练,只有加强对重难点的练习并集中的反复训练,就能克服手指的不足,得到较好的进步。所以,不论是基本练习,或是乐曲,都要做到先易后难,合理分配时间,有利于消除弹奏紧张,能提高学生的自信。

2.3 新旧结合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学生每周在练习教师布置的新内容后,尽量留出一些时间对已经学过的练习曲或乐曲进行选择性复习。复习可以强化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更能巩固对知识的记忆。进行及时复习或集中复习是非常必要的。已经学习过的练习隔一短时间复习的话会比当时练习的时候要轻松一些,还能及时检查学习漏洞,将当时没有完备的知识和技巧表现巩固的更好,旧的内容与新内容结合练习。能使学生将音乐知识系统化,保持了音乐学习的连续性,提高了练习和学习的效率。

3 练习方法的实施

3.1 充分的时间

钢琴练习需要合理充分的运用时间,并根据练习内容安排时间。练习是一件非常劳力劳心的事情,每天都需要保持相对集中的时间进行练习,不能练一天休息一天,只有每天练习才能有进步。练习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能练多久就多久,有些人可能一小时,有些人可能3~4个小时。只要能坚持固定练习并把它变成一种习惯,每天都有保持一定时间量的练习,那么我们的练习也一定能收到好的效益。由于人对任何事物都很容易产生兴趣,也会很快失去兴趣,那么钢琴练习上就更需要做到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每天安排好练琴时间并坚持下来,就能取得进步。

3.2 坚韧的毅力

钢琴练习是持久艰苦的往返练习,必须刻苦勤奋,更是对学生毅力的考验。必须要有较好的自我约束能力来坚持每天进行练习。只有经过一句一句的慢练,做到按节奏练习,严格遵守书本指法,从单手练习到双手练习再到乐谱的背奏,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需要用毅力来坚持做到的。坚持下来了,就会有丰厚的回报。此外我们还需要不间断的,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持续的技巧练习,在持续练习中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耐力以及坚强的品质。在练习中,必须要通过无数次的反复重复弹奏,直到对学习中的一项技巧的完全掌握。这在练习过程中还需要用耳朵来听,用眼睛仔细的看谱,找到音的准确位置,这些都是对学生耐力和意志力的极大考验。

总之,以上所说的科学的练习方法是互相作用,不可分开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自身的情况进行灵活运用,认真地分析各种练习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也才是最科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过去完成时练习篇8

一、 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九年级学生虽然有了好几年的英语学习经历,但不少学生仍然死记硬背单词,有的是读不正确,有的是不会读,很难过单词关。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复习效果。“磨刀不误砍柴功”,在复习过程中,为了扫清障碍,应该抽出时间复习音标、拼读规则等语音知识,强化学生利用音标进行拼读,用拼读规则来帮助记忆单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单词的能力,应有意识地复习构词法,如合成法、转化法、派生法等,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词汇量。如write, cook, teach,work,ran等动词加后缀r或er就变成了名词,许多名词health,wind,luckcloud等名词后加上后缀y就变成了形容词。说到形容词,不妨给学生区别一下interesting\interested;exciting\excited;boring\bored等以ing结尾的形容词和ed结尾的形容词用法的不同,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增加信息量,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复习的信心。

二、 方法多样,夯实基础

学生学习单词和短语总是“记得快也忘得快”,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单词及短语,减少遗忘,在复习单词和短语时就需要我们采用多种复习方法。

(一) 词形转换法。例如复习success这个单词时,我们就要了解它的形容词形式是successful,它的副词形式是successfully;复习动词run时,就要复习现在分词形式running,及名词形式runner。

(二) 联想记忆法。可让学生由一个中心词扩展到更多的词。例如,由China想到America,Japan,England等;由by train联想到by car,by bus,by bike,by sea,by air等。

(三) 同时还可以采取英语释义法复习单词和短语。例如复习reach一词时,就让学生用英语解释这个词,get to或arrive in/arriveat;复习单词certainly时,学生可用英语sure或of course来解释这个词,并区别它们之间用法上的差异。这样复习词汇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掌握构词法更是记忆单词的好办法,教师不妨收集初中阶段的相关单词进行罗列,让学生掌握构词规律,学习单词。

三、 学习时态,比较用法

在学习多种时态后,学生很容易出现错用、混淆时态的情况。在复习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将一些时态加以比较,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用。如:一般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的区别。

一般过去时只表示过去的时间发生的动作或状态,和现在是不产生联系的,它和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词连用;现在完成时表示发生在过去的某一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及结果,侧重强调的是现在的情况,所以它不能和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词连用。如last night,yesterday,in 1980,three weeks ago等:“I have read the book.”强调已了解书的内容;“I read the book yesterday.”强调昨天读书这一事实。有些时间状语。如this morning,tonight等,既可用于一般过去时,也可用于现在完成时,但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用于现在完成时表示“现在”在内,而用于一般过去时则与“现在”无关。例如:I have read the book this June。(讲话时仍是六月);I readthe book this June.(讲话时六月已过)。

四、 突出要点、攻破难点

英语课文是教材的中心,是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听说读写活动和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性材料,也是复习的主要依据。在复习课文时采用多种复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复习课文时老师要着眼于基础及基本功训练,要注意口头练习和书面练习的结合,有些课文可以进行改写、扩写或缩写,复习中要反复强调英语的习惯表达法。课文里面的重点段落一定要求学生熟读背诵,要督促检查完成,以增强他们的语感。应该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贯穿于对话中的日常生活交际用语,这对中考试题中出现的“完形对话”、“完形填空”等都有着一定的帮助。

五、 创设情景,以情激趣

对于一些基础差,又不敢开口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采用选择疑问句或一般疑问句的方式让其简短回答,如:

Is Chinese culture different from American culture?

Is Mike used to Chinese food or American food?

给他们以暗示,帮助他们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质疑,表示这个回答不充分或不正确,如:Isthat true? Really? 等。另外在引出回答过程中,可用口头提议,如:speak up! Don’t be shy. Have a try, please.Any volunteers?给学生以表明请求回答或鼓励参与的机会,激发思维,效果更佳。

六、 操练句型,贯穿始终

在中考英语复习中,复习课文、词汇固然重要,但句型练习也不能忽视。复习句型时不应该让学生死记硬背,我们可以利用相关句型,反复操练,避免遗忘。当我们复习英语第三册(上)第五单元第四课Part1时,我们一方面作问答练习,同时又可以进行这样的操练:即加上一个主句,让学生们把它们连接成复合句。例如:What time did your brother get up?(He asked…)He asked what time your brother got up? How did he come to school? (Li Ping asked…)Li Ping asked how he came to school.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句型,用替换时间状语的办法,来达到复习各种时态的目的;可改换主语人称,从而复习谓语单复数的形成。

过去完成时练习篇9

关键词:乐学;音乐;鼓励;互助小组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6.002

传统的教学:一个哨子、一块秒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但是这种模式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从而出现为锻炼而锻炼、为成绩而锻炼的现象,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老师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进而出现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在新课标下如何在符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的情况下,让学生在乐学中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呢?笔者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1 将音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愉悦气氛中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它能通过优美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去感染和触动人。动人的旋律能深入人的内心,触动人的灵魂,激发人的斗志。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充分地发挥音乐所特有的超强艺术渗透力和感染力,积极将音乐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从而更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效果。例如在准备活动的队列慢跑和徒手操等运动中,我们可以选择欢快点的音乐来代替传统的节拍口令,让音乐作用于学生们的听觉,使学生置身于音乐所创设出的特殊氛围中,从而迅速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跟随着欢快的节奏跑起来动起来,有效地提高准备活动的效果,同时还增强了学生肢体对音乐节奏的控制与协调配合能力;还有比如在耐力跑教学练习中,由于项目本身特点就是枯燥而辛苦,练习的时间一长,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和疲劳,但如果配上了音乐,情况变得不一样了,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感相对较快而强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枯燥乏味的练习,而且在音乐节奏的帮助下还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好跑的节奏以及调节呼吸的节奏;又例如在课的结束部分,由于刚经历了激烈的运动,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需要从无比兴奋状态迅速地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在这部分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徐缓、轻柔的轻音乐来帮助学生较快地稳定情绪、恢复身心,让学生跟着轻柔的音乐联想微风、细雨、蓝天、白云、草原。使一度紧张的身体肌肉和情绪得到充分的放松。任何的一节体育课,只要老师能够充分地吸引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进课堂练习中,效果自然就好,技术水平也就自然地有效提高。

2 在鼓励中让学生克服恐惧,逐渐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教育学生最好的方法是鼓励他的好行为。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外部鼓励的适当运用,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可以促进内部动机作用的发展和习惯的养成。实践证明,鼓励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项目都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才能完成。例如跨栏、跳台阶、跳栏架等项目,有部分学生由于自身身体素质不太好的原因,对栏架、台阶等存在着恐惧心理,害怕在练习过程中失败、摔跤和受伤,因此不愿意参与到练习中来,存在着抗拒的心理,这时候就需要体育老师在练习中充分运用鼓励教育,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和保护帮助,鼓励和帮助他们去完成,当他们由不愿意参与到愿意参与再到努力去完成练习的时候,老师千万别吝啬自己的表扬,要第一时间给予他们鼓励:“你很棒、你很有潜力、继续努力、加油”;还可以用无声的语言,比如给学生一个鼓励的目光、期待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或者默认的点头,这些都会对他们产生莫大的鼓舞;例如课堂上,老师想请学生主动举手出来做示范,有的学生想举手但又不敢举手,这时如果教师能给予他鼓励和支持的目光,目光中向他传递“你能行,你一定行”的无声语言,便会激起他的勇气,从而获得表现的机会,引导他获得更大的成功,更好地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3 建立互助小组让学生体验进步的快乐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在老师讲解、提问或者学生之间在讨论、练习的过程中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是人在而心不在,不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或者是应付式地参与进来,而且笔者发现这种现象基本上出现在体育特困生当中,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参与进来呢?通过观察和与学生交谈发现,这部分学生是由于自身条件的原因,觉得自已就是比别人要差,就算再认真、再努力去练还是比不上别人,因此在课堂练习中或者讨论时不主动参与,不敢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认为自己的体育成绩落后没有说服力,存在自卑感,所以更不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成绩只有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那么如何去解决这个难题呢?笔者从成立互助小组的方面去尝试。互助互助,顾名思义就是互相帮助,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之间产生互助呢?笔者认为课堂中只要能让全体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才是真正的学习,才会产生互助。课堂教学和练习中按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方面去组建小组,每个小组里恰当地安排一到两名成绩稍好并且乐于助人的同学做组长,让他们在小组里能消除落后感,产生优越感,觉得自己也不会比别人差,如果我努力一点甚至还能在小组中当老大,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在这种分组中,成绩好的学生好强心理会让他们更加专心去研究如何超越自己和超越别人,而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在小组里也会有他发挥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努力去完成练习。自从分组了以后,笔者在课堂中发现另外一个现象,例如在篮球半场来回运球上篮练习中,球性相对好的学生会相互竞争,不但在自己练习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在看别人练习时也会集中精神,会去总结别人哪里做得不够好,快在哪里,从而让自己在这方面引起注意,争取好的成绩;对于球性不好的小组也会有另外这样一种现象,以前一起练习的时候,这部分学生是极其不愿意参与练习的,就算是练习也会觉得很羞涩,不积极不主动随便应付了事,因为他们害怕运球时控制不好球,投篮时投不进,在同学面前出丑,分组以后,整个组的同学水平相当,不存在别的同学嘲笑的问题,也不会去考虑做不好会丢脸,而是专心地去完成整个练习,而且小组长还能热心地去帮助他们,因此小组内经常会见到当某位同学完成练习时全组同学相互鼓掌鼓励等现象,这种氛围下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练习热情,有效地提高了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过去完成时练习篇10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决定伟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是“刻意练习”的程度。刻意练习是指为了提高绩效而被刻意设计出来的练习,它要求一个人离开自己的熟练和舒适区域,不断地依据方法去练习和提高。

而这种刻意练习的程度,最终决定了顶尖大师和一般职员的差距。

有的人有10年工作经验,但是大部分时间都在重复已经做过的事情,真正刻意练习的时间可能不到10小时。

有的人只有2年工作经验,但是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做刻意练习,不断挑战极限,用于刻意练习的时间可能会有1000小时。

真正决定水平高低的,并不是工作时间,而是真正用于刻意练习的时间。

学会刻意练习,可以借鉴以下五个方面的技巧。

避免自动完成

自检问题:你今天的工作,是有意识地刻意提升,还是在自动完成?

比如一开始学习驾驶的时候,你会去刻意地记忆如何换挡、如何刹车,当遇到情况需要刹车的时候,你就会回忆起刹车的要领(比如既要踩离合,又要踩刹车),并且在头脑中执行这个要领。

随着练习的增加,你做这些事情会越来越熟练。

直到到了某个时刻,你遇到情况就会立刻刹车――这个动作是自动完成的,你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如何刹车的。

一旦进入了这种“自动完成”的状态,我们对驾驶技术的改善将会最终停止,甚至不断降低。

而真正想要达到专家水平的车手,从来不允许自己进入这种“自动完成”的状态。

离开舒适区

自检问题: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是否离开了你的舒适区域,让你觉得需要付出额外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做好?

人在面临任务的时候,心理上有三个区域:舒适区――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学习区――稍微高出能力范围;恐慌区――远超现有能力范围。

刻意练习,就是想办法更多地让自己停留在“学习区”,想办法寻找难度高出现有水平的工作,或者使用自己仍然不熟练的技巧。

而长时间停留在舒适区,能力基本上很难成长。

牺牲短期利益

自检问题:有多长时间,你没有为了训练而牺牲短期绩效?

绝大多数刻意练习,都意味着短期效果的下降――因为你在用自己不熟悉、不舒服的方式做事。

比如你本来从用笔写字切换到键盘打字,一开始肯定是绩效降低的――估计刚开始你一分钟只能打5个字。

但是持续地练习之后,最终你可以一分钟打80字,而这是写字永远也赶不上的速度。

所以,如果总是追求短期绩效,总是追求这次能够把活儿尽快干完,就很难有刻意练习的机会。

大量重复性训练

自检问题:你在多大程度上,对某一项能力进行了大量重复性训练?

练习和实战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专项能力重复性训练的程度。

在实战中,我们需要用到所有的能力来完成一个职责。如果你是市场营销人员,你可能在一天内需要用到构思创意、检查策略、沟通乙方、撰写邮件等十几项能力。

刻意练习,则往往是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训练少数能力。比如你刚学习了“扬长避短”的战略思维技巧,就要试图在所有任务中锻炼该能力。

持续地获得反馈

自检问题:在我想刻意练习的领域,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我得到反馈?

反馈是指任何让你知道自己现在做得有多好,以及距离理想目标有多远的方式。

比如一个练习任意球的足球运动员,反馈方式就是看看这一脚下去,能不能直挂死角。

没有反馈的练习,就相当于没有球门,对天射门练任意球一样――无法通过结果来纠正和诊断自己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