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传十篇

时间:2023-03-21 12:20:08

李嘉诚传篇1

他18岁被提升为部门经理,19岁成为销售公司总经理,20岁成为公司总经理,22岁自主创业。从世界上最大塑胶花生产基地,到投资香港房地产,再到海外投资,业绩一年比一年好,还未到20世纪90年代,他早已成为香港的首富,并且一直保持着这个领导地位。

李嘉诚十分注重对继承人的培养,对两个儿子的“商教”开始得很早,他要求儿子知书达礼、谦虚做人,培养起自己的独立个性。

长大后,李泽钜和李泽楷各有所长,一攻一守,继续开拓着“李氏王朝的疆土”。

作为家里的长子,李泽钜一开始就把自己和家族的命运,牢牢地维系在一起。25岁就出任长实集团的执行董事,成功收购了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52%的股权。

在实际操作层面将授权与培养混合,李嘉诚不仅让儿子顺理成章地继承了自己的生意观,也把风险控制以及发现机会的能力传承到李泽钜身上。

除了眼光外,李嘉诚最为人称道却甚少诉诸报道的是其良好的人脉关系,而李嘉诚也一直希望把这笔财富传承给儿子。把儿子介绍给诸多“政经大佬”后,李嘉诚通常会选择暂避。如非特殊情况,与这些人士的日常联系,几乎全交由儿子处理,其目的无非是弱化自己的光环,让儿子建立“私人友谊”。

而作为李嘉诚的幼子李泽楷,却和长兄李泽钜性格迥异。1987年,李泽楷中断了学业,成为一家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那一年他只有21岁。李泽楷结束学业开始工作后,一声不响地把当年父亲为他在银行账户里存的所有钱,连同利息还给了父亲。1993年,李泽楷在完全没有跟父亲商量的情况下,转手卖掉了卫星电视,并在同年用赚来的30亿港元创建了盈科集团。就此,他完全脱离了父亲和大哥,开始自立门户。

李嘉诚传篇2

李嘉诚的舅舅庄静庵,是香港钟表业的老行家。庄家长女名叫月明,比李嘉诚小4岁,聪明伶俐,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月明在教会办的英文书院念书。小月明一点也不嫌弃穷表哥李嘉诚,相反还十分同情他。

李云经发现香港是一个金钱至上的商业社会,于是告诫李嘉诚兄妹,要在香港生存下去,就要学做香港人。而要与香港社会融为一体,第一步就是要过语言关,改掉潮汕口音,学好广州话。从此,月明就成了李嘉诚的广州话老师。表妹用心教,表哥认真学。不久,李嘉诚便能用广州话与香港人交流了,月明十分高兴。李嘉诚也发挥自己的长处,教月明学习中国古典诗词。

这一对“金童玉女”两小无猜、互相学习的情景,是当时庄家最为动人的风景。那一段日子,也成了李嘉诚动荡童年中最温馨的回忆。

1943年,父亲去世了,李嘉诚自觉长大了许多,他明白,从此以后要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了。尽管舅舅表示要资助李家,但倔强的李嘉诚仍然决定中止学业,打工挣钱。他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一定能出人头地。舅舅表示支持他,因为舅舅自己也是十多岁就离开父母到广州打天下的。不过,他仍然没有让李嘉诚进他的公司。李嘉诚明白没有人可以帮助他,他必须赤手空拳闯出一条路来。

月明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条路。她以优异的成绩从英华女子中学毕业后,进入香港大学,后来又留学于日本明治大学。她的生活之路充满阳光和鲜花。但难得的是,她从来没有嫌弃过表哥。而且,她与李嘉诚两小无猜的纯真感情还随着年龄的增长转变为热烈的爱情。她一直牵挂着在香港拼搏的表哥。李嘉诚踏上谋生之路后,不管是当茶楼的堂倌,还是当钟表公司的学徒,月明对李嘉诚都是一往情深,她在精神上对李嘉诚的慰藉和支持,鼓舞着李嘉诚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李嘉诚传篇3

说,还是不说?这是应对舆论危机必须做出的第一个抉择。2013年7月,长和系陆续抛出多宗资产出售计划,“李嘉诚撤资中国转投海外”的言论甚嚣尘上。不少人据此判断“李嘉诚看空中国”,地产大佬王石发微博表示:“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北京、上海的物业,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李嘉诚,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商界的效仿对象,如果人们仿照他“看空中国”,所造成的连锁效应将难以估量。值此紧要关头,李嘉诚必须要回应。他很聪明,最终站出来说话了。

令人遗憾的是,他回应的时机有些晚。“撤资论”从7月开始发酵,李嘉诚11月才正式作出回应。这几个月中,坊间出现各种猜测,“李嘉诚看空中国”的话题愈发炙手可热。舆论危机初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时谁先说话谁就赢得话语权,掌握主动权。沉默不语,谣言就会获得巨大传播空间。首富如果早作澄清,或许不会发展到如此田地。

在回应舆论危机时,李嘉诚显示出了足够的诚意。85岁的李嘉诚地位显赫,他完全可以派高管出面澄清,但他选择了亲自出马。好处很明显,首富本人的信息更具信度,可以更多地赢得舆论天平的倾斜。澄清地点选择在“世界上最神秘的办公室之一”――长江集团中心大楼顶楼70层李嘉诚办公室――这是一种开诚布公的姿态。南方都市报甚至被允许拍摄办公室的360度全景照片,照片事后成为新闻话题和风水大师们研究的对象,照片中的女性周凯旋被视为“李嘉诚的红颜知己”受到广泛关注,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转移视线的作用。

借助哪家媒体澄清,香港媒体还是内地媒体?如果是后者,选择中央媒体还是地方市场化媒体?选择前要分析情势,搞清楚话究竟说给谁听。李嘉诚“撤资”的利益相关方有三个:股东、客户、政府。高买低卖是正常的商业行为,“撤资”并不影响股东和客户利益,却会影响到政府:国家发展需要资本,而首富的“出走”,不但带走长和系的资本,还会在商界引发示范效应,使更多资本流出中国。李嘉诚最需安抚的是政府的情绪,其次是安抚其他企业家。旗下报纸门类齐全的南方报业是合适的选择,这里的声音内地与香港、政界和商界都能听到。

面对媒体讲些什么?李嘉诚找媒体是想澄清“撤资”风波,但其余话题他也愿意谈。“什么都可以问”是李嘉诚接受采访的开场白,在现场确实也做到了,甚至自述起长子李泽钜被大盗张子强绑架一事。这显然值得很多企业家学习。有些企业家在接受采访时非常功利,把自己想讲的讲完后就开溜,至于媒体感兴趣的其他方面则避而不谈,把媒体当成单向的传声筒。

李嘉诚传篇4

近来漫画类App突然大受欢迎,不少人的朋友圈、Facebook都被卡通版的朋友头像“刷屏”。其中一个名为Bitstrips的卡通人物形象制作App就占据了美国App Store和Google Play应用店的榜首,累计下载超过1100万次,服务器都一度瘫痪。这个爆红的App就是李嘉诚投资孵出的又一只“金蛋”。

这笔投资并非出自长和系上市公司,而是来自李嘉诚个人的TMT创投基金―维港投资(HorizonsVentures),负责人是被外界视为李嘉诚“红颜知己”的周凯旋。在维港投资的网页上,有Bitstrips画出的管理层卡通人物,排在第一行中间的是周凯旋(英文Solina Cha),她的右边名为“Debbie Chang”的女性则是她的闺蜜、前特首董建华的表妹张培薇。耐人寻味的是周凯旋左边的一位戴着黑框眼镜、偏分发型的男士,下面没有标注姓名,而是写着“Guess Who?”

这副打扮让人联想到李嘉诚,不过漫画中的人物却明显是个年轻人。有外媒大煞风景地批评漫画对李嘉诚过于美化和年轻化,不过仔细看来,这个形象似乎正回应着一句李嘉诚爱说的话―“投资科技令人年轻”。

或许很难说得清是科技,还是活力四射的“红颜知己”更有令人年轻的能力。李嘉诚与周凯旋如何走近的各种传闻,堪比当初默多克与邓文迪的神话。好事者喜欢渲染两人三十三岁的年龄差距,周凯旋多年不变的爱马仕包与刻意老成的装扮,她惊人的口才和社交魅力……当然,毋庸置疑的是她的商业才华大大超过邓文迪。她赢得李嘉诚的信任,始自协助董建华家族的东方海外集团,牵头开发北京最大的房地产项目―东方广场,并引进长实合作。

李嘉诚传篇5

不要以为富豪的儿子就可以做温室里的花朵,享受荣华富贵。李嘉诚从来都不娇惯儿子,他坚信,教孩子学会自立自强,学会做人处世,比给他金山银山要强百倍,所以,他的两个儿子从小就被要求克勤克俭,不求奢华。

李泽钜和李泽楷虽然出生在大富之家,却很少有机会享受奢华的生活。他们小的时候,李嘉诚很少让他们坐私家车,常常带他们坐电车、巴士。有一次,李嘉诚看到在路边摆报摊的小女孩边卖报纸边捧着课本学习,就特意带两个儿子经过这个报摊,让他们学习小女孩认真学习的态度。

李家兄弟在香港圣保罗男女小学上学,在这所顶级名校里,许多孩子都是车接车送,满身名牌,可他们却经常和爸爸一起挤电车上下学。以至两个孩子经常闷闷不乐地向父亲发问:“为什么别的同学都有私家车专程接送,而您却不让家里的司机接送我们呢?”每次听到兄弟俩的质疑,李嘉诚都会笑着解释:“在电车、巴士上,你们能见到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能够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而坐在私家车里,你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不会懂得。”于是,两个孩子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在拥挤的电车里一天天长大。那些神色匆忙满身疲倦的成年人、那些和他们一样挤电车的孩子,让他们懂得,真实的生活充满了辛勤和劳累,安逸和奢侈并不是生活的常态。

和学校里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同学相比,李泽钜和李泽楷甚至怀疑自己的父亲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富有。因为小气爸爸不仅很少给他们零花钱,常常鼓励李泽钜和李泽楷勤工俭学,自己挣零用钱。所以李泽钜和李泽楷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杂工、侍应生。李泽楷每个星期日都到高尔夫球场做球童,看着小小的儿子背着大大的皮袋跑来跑去,李嘉诚甚是开心。而当李泽楷告诉他,把挣来的钱拿去资助有困难的孩子时,他更是笑逐颜开。懂得了勤劳和独立、懂得助人即是助己的儿子,是他想要的好儿子。他开心地对妻子庄月明说:“月明,好!孩子像这样发展下去,将来准有出息。”

李嘉诚不只是单纯地在思想上为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还言传身教,在严格要求儿子的同时,也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虽然在对社会捐赠方面他始终都是大手笔,但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却是十分平淡、克勤克俭、不求奢华。直到今天,他戴的只是廉价的只值26美元的日本手表,穿的仍旧是10年前的西装,居住的是30年前的房子。李嘉诚说:“如今我赚钱不是为了我自己,我已不再需要更多的钱。”这些话与行为,深深地刻在了李泽钜和李泽楷的心中。

教孩子学会做人是父母最重要的责任

李嘉诚曾说过:对子女的教育,百分之九十九应该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即便是他们成人后,也应该是三分之二教他们如何做人,三分之一才是教他们如何做生意。所以李泽钜和李泽楷从小就接受父亲这样的教育――要真正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然后才是做一个成功的人。做正直的人必须不贪图小利,多为别人着想,而做一个成功的人,必须勤奋努力,诚实守信。李嘉诚自幼家境窘困,连小学都没读完,所以为了能够做一个更加成功的人,他积极学习,勤奋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李泽钜和李泽楷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学习也很自觉勤奋。

在李家兄弟的童年时期,每天晚上,辛苦了一天的李嘉诚都会坐在书桌前阅读、自学外语。每逢星期日,李嘉诚就会带兄弟俩一起出海游泳,而游完泳后,必定要给他们上一堂严肃的国学大课。他会拿出随身带着的《老子》、《庄子》等书,一句一句地读,然后再一个字一个字解释给儿子听。时间一长,李泽钜和李泽楷记住了那些传统的做人准则,比如诚实,比如信义。

其实,做正直的人,李嘉诚的这种思想由来已久。那是1943年的事情,父亲刚刚去世,为了安葬父亲,李嘉诚含泪去买坟地。卖地给李嘉诚的人,是两个客家人。李嘉诚将买地钱交给他们,并坚持要求去看地。这两个人看李嘉诚是个小孩子,以为好欺骗,就将一块埋有他人尸骨的坟地卖给他,并用客家话商量如何掘开这块坟地,将他人尸骨弄走。

可是,李嘉诚听得懂客家话。他震惊地想,世上居然有如此心黑、如此挣钱的人,甚至连死去的人都不放过;想到父亲一生光明磊落,即使现在将他安葬在这里,九泉之下的父亲也得不到安眠。

李嘉诚深知这两个人绝对不会退钱给他,就告诉他们不要掘地了,他另找卖主。这次买地葬父的一番周折,深深地留存在李嘉诚的记忆深处,使他不仅上了一堂关于人生、关于社会真实面目的教育课,而且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独自创业的李嘉诚来说,也是面临在道义和金钱面前如何抉择的第一道难题。这促使李嘉诚暗下决心,不管将来创业的道路如何险恶,不管将来生活的情形如何艰难,一定要做到:在生意上不能坑害人,在生活上乐于助人,做正直的人。

在对儿子日常的教育中,李嘉诚将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思想潜移默化地灌输到了儿子的思想中。为了着力培养孩子们的这种美德,李嘉诚不只是说说而已,还在生活中要求他们从点滴做起,做个真正的良善之人。

有一次,香港刮台风,李嘉诚家门前的大树被刮倒了,李嘉诚看到两个菲律宾工人在风雨中锯树,马上把儿子从床上喊了起来,指着窗外的工人说:“他们背井离乡从菲律宾来到香港工作,多辛苦,你们去帮帮他们吧。”李泽钜和李泽楷马上穿上衣服走进了风雨,而这时的李嘉诚在他们身后绽开了笑容。不仅如此,在李泽钜、李泽楷的成长过程中,李嘉诚亦注重培养他们的志向,李嘉诚认为:“如果子孙是优秀的,他们必定有志气,选择实力去独闯天下。反言之,如果子孙没有出息,好逸恶劳,存在着依赖心理,动辄搬出家父是某某,子凭父贵。那么留给他们万贯家财只会助长他们贪图享受、骄奢淫逸的恶习,最后不但一无所成,反而成了名副其实的纨绔子弟,甚至还会变成危害社会的蛀虫。如果是这样的话,岂不是害了他们吗?”

李嘉诚传篇6

1928年李嘉诚出生在广东潮州,1950年自行创立长江工业有限公司,自1971年出任公司主席,1971年至1998年间担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自2005年3月起出任本公司薪酬委员会成员;自1981年起任上市公司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主席,同时亦为李嘉诚基金会有限公司、李嘉诚(海外)基金会及 Li Ka Shing (Canada) Foundation 主席。李嘉诚先生在港从事商业发展超过60年。

李嘉诚曾获国家委任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港事顾问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并为国内外多个城市之荣誉市民,亦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及出任多个社团名誉会长。

李嘉诚获北京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加拿大卡加里大学及英国剑桥大学颁授名誉博士学位,并获千禧企业家奖、卡内基慈善奖及柏克莱奖章,另外还有多个由国内外颁授之崇高荣誉及奖项。

2012年3月《福布斯》全球富豪排名榜,李嘉诚以255亿美元(折合约1990亿港元)净资产总值,排名第九,荣膺亚洲首富。同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李嘉诚位于排行榜第三十一位。2013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名榜,李嘉诚排名第八位,稳坐亚洲首富宝座。2013年的华人富豪榜,李嘉诚蝉联华人首富,那是自1999年超越李兆基以来,他在榜首的第15个年头。2014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排名,李嘉诚凭借310亿美元的净资产总值,蝉联亚洲首富。

北京时间12月12日,据彭博社亿万富翁指数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凭借286亿美元的财富总额超越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集团”)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黄”)董事局主席李嘉诚,成为新亚洲首富。对此,李嘉诚通过发言人在香港表示:“中国的年轻人干得很好,我对此只有感到高兴。”

而10天之后,香港《文汇报》报道,据彭博亿万富豪指数截至12月22日的统计,李嘉诚以294亿美元重夺亚洲首富宝座,马云则以291亿美元居第二位,王健林以248亿美元身家位居亚洲富豪榜第三位。

现年86岁的李嘉诚先生已在港从事商业发展60余年,长江集团业务遍布全球52个国家,雇员人数超过28万名。集团在香港共有7间上市公司,总市值约为10,640亿港元(2014年11月10日)。和黄是《财富》全球500大企业之一。今天,伴随着2015年阳历新年到来的脚步,让我们再次简要梳理一下这位已入耄耋之年、儿孙满堂的商界传奇人物的非凡经历和财富之道。

个人经历

1928年李嘉诚出生在中国东南部的沿海城市潮州一个书香门第。12岁时为逃避战乱,被迫辍学,与家人逃难到香港,他的父亲后来因肺病在香港去世。由于要负起供养家人的重担,李先生不足15岁时到一家塑胶贸易公司任职,每天工作16小时。李嘉诚1945年入行做玩具推销员,19岁时成为公司总经理。1950年,他在香港自行创立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参与当时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塑胶花贩卖,至1958年营业额达到1000万港币,塑胶花拿下了他的第一桶金,成为了“塑胶花大王”。李嘉诚慢慢将公司发展成一家具主导地位的香港物业发展公司,并于1972年在联合交易所以每股3元,发行4,200万股上市,第一天已较上市价上升几成,成为地产五虎将之一。在上市的一年内,其土地储备已上升逾20倍,并开始快速累积财富。

1958年,李嘉诚转型投资地产,于1971年成立长江实业,并于1972年曾在70年代收购持有希尔顿酒店(现长江集团中心)的美高企业及青洲英泥的控制性股权。之后,长江又分别于1979年及1985年透过收购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及香港电灯集团有限公司(已易名为电能实业有限公司),持续进行业务拓展。

1987年收购加拿大石油公司赫斯基能源的股权,并首次登上《福布斯》富豪排行榜。1989年于当时外资企业大举撤资的时候,李嘉诚反而大举进军中国大陆市场,成为香港在中国大陆的最大投资者,北京的大型综合物业项目“东方广场”就是他在中国大陆的得意之作。后来李嘉诚把中国大陆的投资项目组成长江基建。长江基建在中国的能源建设占有很重要的份量。1994年,李嘉诚所管理的企业除税后赢利达28亿美元。1995年,12月长江实业集团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共已超过420亿美元。1999年,长江实业集团除税后盈利达1850亿港元。

2000年,长江实业集团总市值约为8120亿港元。2005年《福布斯》公布李嘉诚以财富188亿美元排名第十。2002年,李嘉诚海外基金建立长江商学院,是中国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实行教授治校的商学院。2003年11月MBA第一批学员入校,MBA学员GMAT入学成绩高居亚洲首位,现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立学校,目前是中国最著名的十大商学院之一,目标是用十年的时间进入世界十大商学院之列。

2006年,李嘉诚的总资产值高达230亿美元,居世界第九位。2008年李嘉诚以265亿美元的资产在《福布斯》排名世界第11位。2009年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当年香港40大富豪榜,长江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嘉诚以162亿美元继续坐稳榜首。《福布斯》指,虽然受金融海啸影响使李嘉诚的财富因长实股价下跌,较去年减少一半至162亿美元,但仍排榜首。

2010年9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在广东深圳会见了李嘉诚。2011年9月28日,国家孔子学院把成就李嘉诚的一道工夫茶传奇故事搬上国际频道,中英文全球推广。2012年福布斯富豪榜中,李嘉诚排名第九,荣膺亚洲首富。福布斯2012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李嘉诚位于排行榜第三十一位。2013年1月10日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李嘉诚财富大增至300亿美元,继续稳坐香港首富宝座。2014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排名,李嘉诚凭借310亿美元的净资产总值,蝉联亚洲首富。

有关资料显示,2014年李嘉诚共投资了15家初创企业,而大部分都是位于硅谷的科技公司。其中,有4家是李嘉诚一直以来十分关注的健康领域公司,4家是互联网金融相关公司,其他则分布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在线广告和媒体等领域。同年11月,李嘉诚的旗舰公司长江实业公告称未来将斥资20亿美元购买60架客机,以开展自己的飞机租赁业务,这也是这位巨头首次大规模进入航空业。

公益慈善事业

识赚钱更要识使钱。李嘉诚坦言,对赚钱的重视程度不及捐钱。因此有人说,李嘉诚有两个事业,一个是拼命赚钱,另一个是不断花钱。1980年,他创立李嘉诚基金会,自此大规模投身公益事业。基金会的三大核心策略为U培育奉献文化、推动教育改革、支持医疗发展。他相信通过教育可增强人力和文化资源,通过医疗服务与研究可建立一个关怀的社会,二者均为重要的社会资本。他把基金会视作“第三个儿子” 来全心全意爱护,给其分配财产,使基金获得所需资源,落实一切公益专案,把自己的心愿永远延续下去。

1981年,李嘉诚基金会拨港币1亿元创立汕头大学。

1987年,他捐赠5000万港元,在跑马地等地建立3间老人院。

1988年,捐款1200万港元兴建儿童骨科医院。并对香港肾脏基金、亚洲盲人基金、东华三院捐助1亿港元。

1991年,李嘉诚为中国残联捐助1.05亿元,使大约3万名农村肢体残缺者得到救助。他还为华东水灾捐助5000万元及为汕头市台风灾害捐助500万元。

1997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期间,李嘉诚基金会向北京大学图书馆捐赠1000万美元,支持新图书馆的建设。由此新的北大图书馆成为亚洲大学中最大的图书馆。

1999年,李嘉诚基金会捐款4千万港元予香港公开大学,香港公开大学于信德中心的持续及社区教育中心命名为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

2002年李嘉诚海外基金建立长江商学院。

2004年的印度洋大地震曾捐助300万美元赈灾。

2005年5月,李嘉诚向香港大学医学院捐出港币10亿元以资助医科学生及医学研究用。

2005年10月10日基金会与和记黄埔合共捐出50万美元予巴基斯坦地震灾民。

2008年汶川地震后,李嘉诚以及李嘉诚基金会、长江集团、和记黄埔等共计捐款1亿3000万元人民币。

2009年4月22日,李嘉诚旗下长江集团、和记黄埔联合向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捐赠人民币1亿元,用于为5.12汶川大地震灾区学生设立特别教育基金。。

2011年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李嘉诚于16日向日本红十字会捐献了100万美元(即约总值8100万日元),为地震灾区提供金额援助。

自成立至今,李嘉诚基金会对教育、医疗、文化及公益事业的捐款逾150亿港元,横越全球19个国家及地区,其中约 90% 用于支持大中华地区项目。

……

由于李嘉诚热心公益,对各地社会贡献良多,先后获英国剑桥大学、加拿大卡加里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及其他大学颁授名誉博士学位。另获颁授巴拿马国Grand Officer of the Vasco Nunez de Balboa勋衔、比利时国 The Commander in the Leopold Order勋章、英帝国KBE爵级司令勋章、香港特别行政区大紫荆勋章和太平绅士,以及获法国政府颁授荣誉军团司令勋章(Commandeur de la Légion d'Honneur)。

相比巨额慈善资产而言,李嘉诚对慈善事业更大的贡献还在于他的培育、建立奉献文化,正如过去以华人首富激励并无形间为无数人改变命运提供精神支撑和经验参考一样,如今的李嘉诚更以华人首善鼓舞着人们,并于无形间引领越来越多有力量的人在成就自我的同时造福社会。

李嘉诚传篇7

在过去几个月时间里,李嘉诚出售了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广州西城都荟广场、香港百佳超级市场等项目,然后又分拆港灯上市,最近又传言将在未来12-18个月内分拆旗下屈臣氏于香港主板上市。据业内估计,一旦这些项目落实,李嘉诚在亚洲地区的套现金额将近1500亿港元。

李嘉诚一边在国内抛售,另一边,海外大手笔却接连不断。2010年至今,李嘉诚先后斥资上千亿港元收购英国电网、水务、管道燃气业务。目前,李嘉诚控制着英国三分之一天然气市场、四分之一的电力分销市场以及约5%的供水市场。近期,又向欧盟执委会请求批准其收购西班牙电讯Telefonica旗下的爱尔兰手机营运商O2业务。

对于李嘉诚的大动作,外界各种猜测不断。从资本运作的角度而言,卖出中国资产,然后再投资到欧洲市场,其中的思路再明显不过:那就是李嘉诚认为当前这些资产已经不值得继续持有,而欧洲的资产更具持有价值。

李嘉诚是个商人,而且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进行大规模的资产转移,显然最根本的考虑是利益,既要为自家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也要为股东的利益负责。

较早提醒大家李嘉诚在抛售资产的,是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在9月初融创集团以7.3万元/平的价格拿下全国单价地王之后,王石在微博上评论此新闻时说:“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北京、上海的物业,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

联系到王石此前曾多次表达对国内地产泡沫的担忧,那么,他想表述的意思也很清晰:李嘉诚接连抛售京沪地产,显然是认为目前大陆地产泡沫已经过高。

回顾李嘉诚的历史,他其实就是靠房地产市场迅速壮大的,并且有着极其敏锐的房地产市场嗅觉。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他就出售了上海静安寺附近的写字楼。再考虑到美国正在预备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届时亚洲房地产和资产价格难免受到较大影响,李嘉诚抛售房地产项目,背后的意图已经很清晰。

除了对资产泡沫的担忧之外,今年上半年发生的罢工事件,对于李嘉诚可能也有不小影响。今年3月28日,其旗下码头工人开始罢工,要求加薪。经过多轮谈判,到5月上旬工会同意9.8%的加薪方案后,罢工才结束。不久前,李嘉诚首次评论此事:“对于工人当时要求加薪23%,不能接受。”

如果观察近年中国的人力成本状况,就会发现中国人口红利吃尽之后,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加之高房价带动各种成本直线上升,李嘉诚的“不能接受”并不奇怪。

另外,上海自贸区的启动,对于香港也是一个冲击。李嘉诚在香港的媒体人饭局上说,上海自贸区对香港影响很大,如果不奋起直追,将落后于人。

李嘉诚传篇8

2012年7月2日,年届83岁的长和系主席李嘉诚将上市王国控制权,交予长子李泽钜。港交所披露的资料显示,李嘉诚次子李泽楷将其持有的家族信托Li Ka-shing Unity Holding Ltd的三分之一权益,转移予长和系副主席李泽钜,令李泽钜在Li Ka-shing Unity Holdings Ltd的权益增至三分之二,余下三分之一权益则由李嘉诚持有。长实(00001)发言人班唐慧慈表示,有关举动是落实李嘉诚早前提及的分配方案。李嘉诚旗下上市公司,除了旗舰长实、和黄(00013)外,还有长江基建(01038)、电能实业(00006)、TOM集团(02383)、汇贤产业(87001)等,共22间上市公司,涉及市值逾8500亿元。今年5月长和系股东会后,一直不肯言休的李嘉诚首谈财产分配,指其于长和系的资产,将由长子李泽钜管理,并会以资金全力帮助次子李泽楷进行收购、扩大其资产,至于他视为第三子的基金会,资产也在增长。李泽楷掌舵的上市公司,包括电盈(00008)、盈大地产(00432)、香港电讯信托(06823)及新加坡上市的盈科拓展等,涉及资产市值逾600亿元。

霍英东家族的争产案已戏剧性落幕。霍家争产案的聆讯原定于7月31日展开,但代表控辩双方的霍震宇及霍震寰突然申请押后,双方达成和解方案。霍震宇在去年发讼,指控胞兄霍震寰侵吞家族公司及离岸公司的股份及父亲的银行存款,保守估计涉及64亿元,并要求罢免霍震寰及姑姐霍慕勤的遗产执行人身份。负责聆讯的法官潘兆初对双方达成和解感到高兴。

两个案例,同样是传承,公众反应大不同。对李嘉诚的消息:“噢!哦!”然后没半句话,亦见不到媒体有进一步的分析,如有提及的只不过是寥寥数句,点到即止;而霍家的结局,大众的反应似看传统戏曲,见到大团圆结局,就皆大欢喜。笔者认为,对前者无语,对后者欢喜,都不是坊间应有的成熟的反应,笔者有一些另类的观点供读者参考。

李家,作为大家长,总是希望家庭和睦,兄友弟恭,并且希望下一代能在商海变成“超级双打运动员”。可惜,世上很少有十全十美之事。佛家的观点,人之成为父母兄弟,纯属机缘巧合,能团结一致当然好,若做不到也不要勉强。李嘉诚跟大部分白手兴家者一样,对“兄弟团结”满怀冀望,但后来发觉不管用。泽钜泽楷两兄弟,虽然没有公开不和,但亦没有向外界摆过一副兄友弟恭、打死不离的姿态。作为大家长,既然当年主动搅“合”的是自己,更要成立一个Li Ka-shing Unity Holdings Ltd(笔者将之译为李嘉诚团结控股有限公司)以示团结,但时移世易,外望新鸿基地产兄弟阋墙,内望自己两个儿子因性格差异能终身好合的赔率实在太低,兄弟“对打”,乃现世主流,所以不如改弦易辙,将“李嘉诚团结控股”,改为实际上的李泽钜个人控股,而以往李泽楷在其中的股份,则由老爸想办法换出。至于代价多少,连李泽钜都不宜知晓,总之,老爸替你清场就是了。李嘉诚此举,为那些天真的“富爸爸”,敲起“人性本恶”的警钟,划下断石分金的一笔。

霍家,更令笔者想起一个人物——李宗吾。李宗吾自诩为厚黑学教主,厚黑学的执行力在于两招——第一招叫补鑊法:主妇见鑊子穿洞,带鑊子见补鑊的铁匠,补鑊师傅用锤子将破洞敲大,然后说你的鑊破得不得了,定要大补,主妇见状唯有照付金额,此乃补鑊法,可谓先破后立;另一是锯箭法:中箭者至外科医生处求救,外科医生将皮外之箭锯掉,然后说大功告成。伤者问及入肉之箭头如何,外科医生说入肉之箭乃内科之事。现在霍家事情闹大了,得个和解方案,犹如补鑊,补鑊成功,妇孺皆大欢喜了。但所谓和解,根本没了却霍老的最后心愿——后人谈妥了金额,不再打官司就够了吗?

李嘉诚传篇9

周凯旋很早便意识到,在男权社会里,女人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八面玲珑,打通人脉,处理好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因为你不知道哪片云彩有雨。有时候,碰对一个人,就可能改变一生命运。

【人脉好坏决定成败】

周凯旋“碰对”的这个人,名叫施南生,香港著名导演徐克的妻子,她不但是香港娱乐圈呼风唤雨的女经理人,在政商界也交际甚广,人脉深厚。在一次名流Party上,两人一见如故。那时周凯旋刚出道,她觉得,只有借助施南生这个“人梯”,才能跻身香港上层社会,于是毛遂自荐,说自己能帮她把电影卖到欧洲去。

初次见面,举止得体的周凯旋,便给施南生留下深刻印象。在施南生的扶掖下,周凯旋如愿进入香港上层社交圈,除了结识香港和东南亚各路商贾大亨外,她还结交了另一位改变她命运的挚友――张培薇。张培薇是前港首董建华的表妹,通过这层关系,周凯旋得以进入董氏集团。

人脉打通了,周凯旋琢磨着如何“借船出海”。恰在此时,董氏集团下属的东方海外公司,准备投资地处北京王府井边缘、位于北京饭店后面的一块地产。这在周凯旋看来,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必须先下手为强。她赶紧找到张培薇:“我们也在北京找一块有投资价值的地皮吧,如果董先生不做的话,那咱俩做,投资一人一半,做什么自己定。”

这年8月的一天,两人在长安街上徜徉,当儿童影院那幢六层灰白建筑映入眼帘时,周凯旋顿时心里一亮:“培薇,你看这里开个店如何?”张培薇定睛一瞧,不住颔首:“不错,地段没问题,只怕人家不卖呀。”周凯旋说:“走,我们进去问问再说。”

一位女经理接待了她们。周凯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请问你们这幢楼到底卖不卖?”女经理一听她的口气,就知道不是一般人,立马说:“这么大的事,我可做不了主,这样吧,我打电话请示下局长,再答复你。”很快,东城区文化局长陈平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儿童影院不能单独开发,整个东长安街及王府井地区,都属于统一规划,要想开发儿童影院,必须将其周边10万平米面积连片开发……”

10万平方米,那是个什么样的概念?要搁一般人,会立马偃旗息鼓。但周凯旋意识到,自己无论如何也要拿下这片地产!为这件事,她开始马不停蹄。

实地考察后,连周凯旋自己都吓了一跳,这片10万多平方米的黄金地段,面积着实大得惊人,自己以前从未涉足过房地产,这么大的项目能驾驭得了吗?但她转念一想,管它呢,成败想得太多,就迈不开步子,也就什么都干不成了。周凯旋甚至将项目名称都想好了,就叫“东方广场”。

周凯旋日后分析自己当初的投资意向时说:“财富机会,只会降临在有胆识又很谨慎的人身上。”

【菜鸟运作大手笔】

东城区王府井,距天安门仅1200米,是首都的“心脏”。因此,由周凯旋运作的“东方广场”项目一亮相,立即在香港轰动一时。更令地产大亨们始料未及的是,这个亚洲最大的黄金地段建筑群项目,始作俑者,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女子。

董氏集团对这块地产项目极为重视,董建华亲自出马,邀请众多地产商加盟合作。周凯旋给董建华支招:“北京官员对李嘉诚颇感兴趣,要做这个项目,最好能得到他的支持。”就这样,在董建华的力邀下,这位香港地产界头号风云人物,一口答应愿意与之合作。周凯旋闻讯,喜出望外。她不失时机地亮出合作意向书,提出如果李嘉诚要做这个项目,那么自己应赚取相当于总投资2.5%的佣金。

北京王府井饭店,周凯旋第一次见到了李嘉诚。落座后,周凯旋先将一叠厚厚的项目报告递给李嘉诚,介绍项目的一些情况。话讲得很有条理,既说明该项目种种优势,也点明诸如动迁等难题。

李嘉诚边翻阅材料,边听她侃侃而谈。眼前这个雍容典雅精明干练的女人,头脑口才非同一般,寥寥数语,便将主要问题和盘托出。而且,她总是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李嘉诚问她:“能运作如此大的地产项目,是否因为你有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周凯旋莞尔一笑,坦诚说:“不是的,恰恰相反,我是第一次做房地产生意。”

也许恰恰是周凯旋的坦诚,给李嘉诚烙下深刻印象,双方很快达成合作意向。李嘉诚一口答应周凯旋提出的佣金比例,并由她负责全部拆迁和办理全套手续。接下来,她用半年时间将各种棘手问题一一摆平。短短六个月,“东方广场”所征用土地全部腾空,地面建筑夷为平地。

周凯旋将手续齐备的10万平方米“熟地”交给了李嘉诚,因此获得4亿港币佣金。她只将一半提现,另一半转为“东方广场”股权,作为长线投资。

【给李嘉诚“洗脑”】

周凯旋一役成名,跻身香港富豪行列。

有人说,一个人的能量和作为,取决于经常在他周围的是什么人。所以,在外人看来,能与董建华和李嘉诚这样的大人物为伍,长袖善舞的周凯旋,自有她独特神秘的一面,但她却说:“我不是他们的附属物,而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

首次合作,圆满成功,周凯旋非凡的商业头脑和规划能力,令李嘉诚刮目相看。而周凯旋亦凭借自身优势,与李嘉诚所在的长江实业越走越近,成为李嘉诚重要的高参智囊,平常两人关系若即若离,周凯旋偶露倩影,都是在最重要的决策关头。

那时,互联网正风起云涌,目光独到的周凯旋,敏锐意识到,信息浪潮已经来临,她想从网络上找到资本切入点。

李嘉诚传篇10

知识决定命运

李嘉诚三岁就能咏《三字经》、《千家诗》等诗文,正是幼童时代的启蒙读物,使李嘉诚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4岁的李嘉诚因生活所迫,来到茶楼打工,每天要工作15个小时以上,回到家后,他还要就着油灯苦读到深夜。

李嘉诚在香港生活,要融入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必须要解决广州话和英语这两个语言关的问题。他父亲李云经要求儿子“学做香港人”,一来可以立足香港社会,二来可以直接从事国际交流。倘若将来有出人头地之日,还可以身登龙门,跻身香港的上流社会。

在李嘉诚日后几十年的商海搏击中,广州话和英语都使他在生意上得心应手而受益匪浅。在香港,华人中流行广州话,不懂广州话可以说寸步难行。英语更是给李嘉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巨大财富。在长江塑胶厂创业之初,李嘉诚凭着一口流利的英语直接与外商接洽,从而赢得了至关重要的致使塑胶厂起飞的订单。他曾这样形容过自己“人家求学,我是在抢学问。”他认为,善于“抢学问”,就是在抢财富,抢未来。

李嘉诚语重心长地谆谆告诫人们:“知识改变命运。”他坚信:“今天的商场要以知识取胜,只有通过勤奋的学习才能通往人生新天地。”这都是李嘉诚积几十年从商历程的肺腑之言和经验之谈。从清贫困苦的学徒少年到“塑胶花大王”,从地产的大亨到股市的大腕,从商界的超人到知识经济的巨擘,从行业的至尊到现代高科技的急先锋……李嘉诚一路走来,几乎都能占得先机,发出时代的新声,争得巨大的财富。他一生勤奋学习,博览群书,靠知识引导前行,敢于不断尝试新的未曾涉猎的领域,并屡有丰厚的斩获。他的每一次战略抉择,既能适应产业、行业趋势的变迁,又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学者评价李嘉诚说“他是跃进到现代化的永无止境的变动之中的人”。

人弃我取低进高出

李嘉诚虽然在1958年即进军地产,但是一直以实业为主,直到他收购和黄之后,才开始大规模扩张,而李嘉诚在1978年受到邓公接见之后,在香港可谓通行无阻。政治地位的提高,亦使其商业扩张顺风顺水,特别是在地产领域,此后,李嘉诚的财富大部来自地产行业。

“”时,香港部分“左派”借北京发生“火烧英国代办处”的事件,在市民中煽动反英情绪,引发反英行动,遭英方的暴力镇压,后来触发了“五月风暴”。在大量“中共即将武力收复香港”等谣言的蛊惑声中,香港人心惶惶,发生了自“二战”后的第一次大移民潮。许多有钱人纷纷贱卖住宅、商店、厂房、物品,携款远走他乡,楼市更是无人问津。当时拥有数个地盘、物业的李嘉诚经过深思熟虑,对“(中共)会不会以武力收复香港,在香港推行大陆的共产主义制度”的问题做出了判断:“不可能!中共若想武力收复香港,早在1949年就可趁解放广州之际一举收复,何必等到现在?而香港是大陆对外贸易的惟一通道,保留香港现状,实际上对中共大有好处。中共并不希望香港局势动乱。”他毅然采取惊人之举:人弃我取,趁低吸纳。李嘉诚买下旧房翻新出租;利用地产低潮、建筑费低廉的良机,在地盘上兴建物业。到70年代初,香港百业复兴、地产市道转旺,李嘉诚已拥有的35万平方英尺的收租物业为其带来390万港元的年租金收入。

李氏集团从一个中小地产商迅速成长为地产界的巨无霸,还依靠股市杠杆的神奇魔力,而李嘉诚的商人才智在股市中尽显风采。李嘉诚巧用低进高出的股市定则,常常创造财富奇迹。李嘉诚巧借股市大肆扩张,其风险当然是巨大的,但李嘉诚却能运作自如、绝少失手。究其缘由,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未雨绸缪是李嘉诚在商道中制胜的一个“法宝”:“天文台说天气很好,但我常常会问自己,如果五分钟后宣布十号台风警报,我会怎样。在香港做生意,就要保持这种心理准备。”

诚信为佳和气为贵

50年代,李嘉诚甫做塑胶花时,常去皇后大道的一间公爵行接洽生意。“我经常看见一个四五十岁很斯文的外省妇人,虽是乞丐,但她从不伸手要钱。我每次都会拿钱给她。有一次,天很冷,我看见人们都快步走过,并不理会她,我便和她交谈,问她会不会卖报纸。她说她有同乡干这行。于是,我便让她带同乡一起来见我,想帮她做这份小生意。时间约在后天的同一地点。客户偏偏在前一天提出要到我的工厂参观,客户至上,我也没办法。于是在交谈时,我突然说了声‘Excuse me’,便匆匆跑开。客人以为我上洗手间,其实我跑出工厂,飞车跑到约定地点。途中,超速和危险驾驶的事都做了,但好在没有失约。见到那妇人和卖报纸的同乡,问了一些问题后,就把钱交给她。她问我姓名,我没有说,只要她答应我要勤奋工作,不要再让我看见她在香港任何一处伸手向人要钱。事毕,我又飞车回到工厂,客户正着急:‘为什么在洗手间找不到你?’我笑一笑,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此事虽小,但细微之处足见李嘉诚的守信。李嘉诚“解释”说:“信誉,诚实,是我的第二生命,有时候比自己的第一生命还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