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鲁阁大峡谷十篇

时间:2023-03-30 13:5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太鲁阁大峡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太鲁阁大峡谷篇1

这条纵贯台湾岛的山脉就是中央山脉,它大理石质地的岩层山峦绵亘,而发源于中央山脉奇莱北峰与合欢山之间的立雾溪,从3 440米的源头倾泻而下,到入海口只有短短的100公里,平均每公里的落差达30米,在台湾东海岸举世闻名的清水断崖上,刻凿出了鬼斧神工、深邃壮丽的太鲁阁大峡谷

太鲁阁,是当地原住民太鲁阁人的语言,意思是“连绵不绝的山脉”。从地质角度来说,台湾岛堪称一个奇迹。在台湾这个三万多平方公里的狭长海岛上,竟然有293座海拔超过3 000米的山峰,山势雄奇、连绵不绝,成了台湾风景最火的特色。如今,两大板块的挤压作用仍在继续,今日的中央山脉也因此仍在不断抬升,每年都会长高0.5~1厘米,而立雾溪强烈的侵蚀和下切作用也仍在继续。山在上升,水在_下切,超过1 000米的坚固异常、不易崩落的大理石层终于被柔软的水质雕刻刀切穿,形成了几近垂直壁立、岩层褶皱与纹理多变的“鲁阁幽峡”;造就了台湾岛上最雄伟险峻、撼人心弦的景观。

1986年,成立了太鲁阁公园,整座公园包含了花莲、南投、台中三个县,以太鲁阁峡谷、立雾溪流域及中横公路东段沿线为主体,并且涵盖南湖中央尖连峰、奇莱连峰、合欢山群、太鲁阁大山、清水断崖、三栈溪流域。范围东起清水,西迄合欢西峰,南及奇莱山主峰,北至南湖大山,总面积达9.2万公顷。

太鲁阁大峡谷循立雾溪而走,长约20公里,最大深度约为1 660米,最窄处仅有二十米,这里的主要景点,大多分布在横贯东西的中横公路东段沿线的两旁。燕子口、九曲洞、长春祠是太鲁阁最著名的景点。

燕子口,是因为这里曾经真的有燕子。大峡谷间的立雾溪奔腾咆哮,峭壁上多有溶洞,其间潺潺水流注入溪中,而燕子在山谷峭壁筑巢垒窝,燕鸣啾啾。大峡谷最深处的锥鹿断崖,如万丈危壁几乎垂直地立于两侧,峡谷两侧双峰夹峙,人在谷底仰视,一种巨大的压迫感立即袭来。

九曲洞为太鲁阁峡谷的精华所在。九曲洞并不是说这里有九个山洞,而是中横公路沿着立雾溪而筑,直接嵌在大理石峡谷的峭壁之中,迂回蜿蜒,洞洞相连,有若九曲回肠,人工开凿的隧道完全凭借天然岩层的坚实。雄伟陡峭的山体、漂泊不定的雾气、幽深的峡谷、咆哮的溪水、于峭壁之上凿出的步道,真可谓鬼斧神工。

台湾东部自古交通不便,1956年台湾政府决定横贯台湾,打通中央山脉,这一艰苦的工程动员了上万名退伍老兵。当时还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工程设备,开路工人最主要的工具就是一支支钢钎和一把把铁锤,为了打通这些坚硬的大理石组成的悬崖峭壁,三年九个月的工期中,212位老兵把生命留存于此处。自然的神奇与人力的伟大,在这九曲回廊中交相辉映。

游人们络绎不绝,毕竟是匆匆过客,与这些雄伟壮丽的景观天天相守的,是建在半山腰的“长春祠”,红墙黄瓦的殿堂里供奉的正是当年筑路工程中的死难者。修路而死,够不上英烈。可什么人物才算是英雄?那些从战争中退伍,却又背井离乡的老兵,当他们永远长眠在台湾的土地上时,他们受人供奉的灵魂,是不是终于可以自由来往于海峡两岸?

16世纪葡萄牙探险家航经台湾岛东边的太平洋,惊叹于所见之岛美丽而险峻的海岸,把这里叫做“福尔摩沙”,意思就是“美丽之岛”;据说他们看到的海岸就是清水断崖。清水断崖这一段海岸耸立在花莲县的北部,在长达2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几乎全是数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峭壁。这些以片麻岩和大理岩为主的岩层,以几乎垂直的角度向海平面急降。崖壁下方则是惊涛骇浪、波澜壮阔的太平洋,开凿于断崖间的苏花公路,在这些隧道的连接下若隐若现。

台湾为热带岛屿,拥有热带的原生植被。太鲁阁公园由于地势高耸,原始森林覆盖面积广大,更重要的是海拔落差很大,从海拔最低的清水海滨到最高的南湖大山,落差高达3 742米,其间跨越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植物学家垂青太鲁阁的原因,在于太鲁阁海拔巨大的落差带来的林木种类变化,也因此造就出多元且繁复的植被。这里既有亚热带的樟楠林,温带的混合林、桧木林,寒带的铁杉、云杉、冷杉,也有高山草原、寒原,这些不同类型的森林垂直分布,特殊的岩壁植群,及因为地形陡峭所造成的“植被压缩”现象,造就了层次复杂的植物群相,这里的植物种类达1100种以上,几乎包括了台湾岛上所有的植物。

同时由于高山峻岭阻隔,每一个山头都各自独立耸入云霄,让许多生物产生生殖隔离作用,因此孕育出特有的和稀有的物种。其中大禹岭的二叶松、清水断崖的芦竹、慈恩一带的云杉林、合欢山的冷杉林、圆谷冰河地区的寒原带开花植物等,都是太鲁阁风景区的特有景观,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研究价值。

由于地形多变、气候复杂,纷繁丰富的植物生态系统,太鲁阁的动物种类和数量也异常丰富。约有台湾陆生1/3的哺乳动物栖息于此,台湾岛80%的留鸟在此发现,两栖类的种类约为台湾两栖类的一半,其他爬行类、鱼、蝴蝶都丰富异常,其中山椒鱼、莫氏树蛙、台湾黑熊、台湾弥猴、野猪、台湾穿山甲、山羌、水鹿、长鬃山羊等动物是台湾特有物种。

除了巧夺天工的山川美景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物种,太鲁阁更是有着丰厚的人文历史。太鲁阁有七处史前遗址,其中以位于立雾溪口河阶地的富世遗址最著名,推测距今2 000~3 000年前,即有第一批住民在此生息。太鲁阁族以中央山脉的白石山腰的大石柱为发祥地,约在三四百年前,陆续翻越中央山脉而至东部的立雾溪、木瓜溪、陶赛溪等地区,耕田狩猎,繁衍至今,成为当地主要的原住民族群,太鲁阁的地名也由于他们的族名而来。由于有相似的文面和彩虹崇拜文化,太鲁阁族曾一直被认为是泰雅族的一支,直到2004年才获得台湾政府的官方承认,成为第12个台湾原住民族。

文面是太鲁阁人和泰雅族的传统,文面是指在脸上刺青,有着族群识别、成年、表彰个人英勇才能等意义。文面的过程听起来非常痛苦,将钢针拍打入真皮内,切开皮肉表层,在伤口涂抹烟灰结痂而成。文面的条件更是严苛,成年的男子必须成功猎首(猎取敌人人头),女子必须织布技术纯熟,才有资格在脸上刺上属于成年和英勇的骄傲标志。日本后,鉴于文面习俗与猎首之间的关联,日本殖民者开始严格禁止太鲁阁人和泰雅人文面,双方为此争战不断。日本统治期间,太鲁阁人和泰雅族等原住民为保护自己的居住地和财物,频频与日本人发生对抗,被日本人视为心腹大患。1914年,日本以2万装备精良的士兵,分别从南投及花莲向太鲁阁族人东西夹攻,此时的太鲁阁族只剩下了大约2500名男丁,使用的是猎杀野兽的猎枪弓箭。经过74天的艰苦战斗,太鲁阁人寡不敌众、弹尽粮绝,族人几近灭绝,最终不得不以立石为降。当台湾岛上的原住民也被迫放下刀枪后,日本人才在台湾岛上完成了彻底的殖民征服。这便是20世纪台湾岛上最大的战争“太鲁阁族与日本之战”。

太鲁阁大峡谷篇2

花莲,是一座充满移民故事的小城。在台湾,它不像日月潭、阿里山一样被人津津乐道,也不像台北、高雄一样闻名遐迩,但这个古称“奇莱”的台湾第一大县,却被称为“台湾最后一块净土”,这里保存着台湾最原始的自然风光,而那些原住居民们,展现的也是最原始的台湾民俗风情。

在1932年苏花公路通车前,到花莲甚至需要坐船。就像在上海街头能够看见英、法、日、俄各国的身影一样,古老的花莲有着392年的开发史,以及163年的建城史,经过了3个国家、多个不同时代政权的统治,以及至少3种不同文化的洗礼――西班牙人的采金船队;留着辫子的满清劳工;穿着和服的日本侨民……他们在这座台湾东海岸的小城里,构造出一种独特的“花莲文化”。

花莲既有深刻的历史,更有绝美的风光,这其中以太鲁阁峡谷最负盛名。太鲁阁公园全区以太鲁阁峡谷、立雾溪流域以及中横公路东段沿线为主体,总面积达到9.2万公项。“两岸悬崖万仞,奇峰插天,为宝岛八景之冠”――这样的评价一点也不为过。

当然,除了太鲁阁,花莲的其他美景也不能遗忘:台11线是台湾最美的海岸公路,被无数骑行客和自驾客推崇,在这条风光无限的公路上,你甚至可以去追逐庞大的鲸豚群;纵谷是花莲山区仅有的平原地带,这里见证了台湾林业的发展历程,日本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铁道和日式建筑群,被文艺青年视为摄影天堂……

花莲在中国台湾历史上是一个开发较晚的区域,也是台湾原住民最多的区域。这里居住着阿美族、布农族、噶玛兰族、太鲁阁族、撒奇莱雅族和赛德克族六大部族。地形的限制,虽然一度阻碍了这里的发展,但也给花莲保存下了最原生态的人文风情。

太鲁阁大峡谷篇3

想游客所想

每天的行程从一声响亮的 “早上好!”开始。导游姓余,是位4 0多岁热情而精干的先生。他那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让我们顿生同是故乡人的亲切感。每天早上我们一上车,导游就首先精神而响亮地问大家:“早上好!”然后,开始介绍天气、行程、景点,一天的旅程开始了。

本来,旅行社就有言在先,遇到天气、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时,旅行社可改变行程或景点。没想到,我们偏偏就遇上了今年的12号强台风“凡亚比”袭台。我们17号到的台湾,强台风19号上午9点从台湾岛的花莲登陆。大家最担心的是地处山区的太鲁阁大峡谷和阿里山去不了,那可是台湾最著名的景点。但是又无可奈何,毕竟安全是最重要的嘛。庆幸的是,导游象是知道大家的心思一样,一刻不停积极地与多方面联系,如景点、旅行社、气象局。又与大陆领队和司机商量确认很安全后,才果断决定提前一天去太鲁阁。9月 18号下午,我们走的苏花公路尽管沿途可见太平洋的旖旎风光和海岸边青山的嶙峋断崖,是世界著名的观景公路。但是怕耽误了行程,司机一路车速不减,终于赶在下午4点钟之前,也就是在太鲁阁大峡谷封路的时间前顺利到了太鲁阁。

太鲁阁取自台湾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意思是“伟大的山脉”。大峡谷连绵20公里,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大理石峡谷。在台湾有 “如果说台湾是美丽的宝岛,那么太鲁阁峡谷则是美上加美的奇景”的说法。在独特而美丽的大峡谷中,大家欢欣着、庆幸着,拍景、留影、摄像……,兴许是大家的兴致触发了导游的灵感,在燕子口观景台他把大家招呼到一块儿,一起伸展双臂,放声呐喊“啊……”发自肺腑的喊声彻底地释放了我们的情感。呼声在大峡谷中回荡,大峡谷也被震撼、被感动了,回应着我们的喊声:“啊……”

后面的行程一路顺风,正好都避开了台风。十六级强台风袭台,我们平平安安,毫发无损。我们看到台风袭击过的路上,被连根拔起的大树,吹断的设施、吹倒的摩托车,波涛凶涌、浊浪翻滚的河流等景象。如果不是到台湾去旅游,我们这些西北人恐怕一辈子都不会见到台风是什么样的,这次很难得地亲身经历了一次强台风,真是感慨万千啊!而有些旅行团就没有我们幸运,他们太鲁阁和阿里山都没能去,这不能说不是这次旅游的一大遗憾,毕竟从大陆来一次台湾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细微之处见精神

在台湾岛淡水是比较珍贵的,瓶装饮用水每瓶30元新台币,相当于6元多人民币。可是,在整个旅程中,旅行社却免费给游客提供了足够的瓶装饮用水,不仅让游客省了费用,更重要的是免去了大家旅行中带水的辛苦。

我们这个团有三个回民,每顿饭导游都得专门给各餐馆打招呼给以照顾。台湾海鲜比较多,有的游客因痛风不能吃海鲜,导游就与餐馆协商给做面条,让人感到温暖的亲情在心中激荡。

每到一个景点,大家都忙着选角度照相,导游不是热心地告诉摄影爱好者从哪个角度拍摄的效果最好,就是直接帮助大家拍照留念。

有一处景点的卫生间因受到台风影响而停水,门口放着一大桶洗手用的水,导游就站在水桶跟前用小盆一盆一盆舀水让大家一个一个地洗。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导游总是能够想到大家前面,让人感动、令人感慨。

司机李师傅,一位50多岁的先生。不仅车开的安全而平稳,还默默无闻地把一些意想不到的关爱送给大家。

到台湾的当天,中午时分的太阳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我们只在一个景点转了后,一个个就被晒得头上出汗,满脸通红,当大家急匆匆赶到车上时,李师傅将一块块湿纸巾递在了每个人的手上,湿润而凉爽的纸巾擦在脸上,顿感舒适。有人不由喊出了声:“哇,真是太及时了呀!”是啊!及时和意外是我们当时最突出的感受,大家谁也没想到司机师傅对游客会这么悉心,心中格外温馨,感激的目光投向了李师傅,只见李师傅嘴角上挂着浅浅的微笑。

有一次,当大家从商店出来时,下起了大雨。大家站在商店门口正不知所措时,只见滂沱大雨中李师傅打着伞,怀里还抱着一大把雨伞来到了跟前。伞还有些不够时,他又跟着打上伞的走到车跟前,把伞接过来再回头送给没伞的,这样往返几次,直到每个人都平安上车。

在每天的行程中,司机师傅是最辛苦的了。可是,每到驻地,当大家取行李的时候,也总有他忙碌的身影上前帮忙……。

让人敬佩的环保意识

为了方便工作,导游的位置一般是在第一排,垃圾桶就设在车的前面。所以,导游经常帮游客把空饮料瓶扔进垃圾桶。本来说谢谢的应该是游客,可是,每当他从游客手中接过空饮料瓶时,都会客气地对游客说声“谢谢!”,为什么呢?他是在谢谢游客没有乱扔垃圾。

日月潭环湖皆山,重峦叠嶂,湖面辽阔,潭水湛蓝,号称台湾第一名胜。有一种天然的未被污染的圣洁之美,清洁得让人感到如入仙境一般。在游览日月潭的游艇上,导游请我们大家品尝当地的特产茶叶蛋。热呼呼的茶叶蛋一个个分别装在食品塑料袋里,等大家吃完后,他又不厌其烦地将装着蛋皮的袋子一一收回,统一扔到垃圾箱里去,生怕会对环境造成任何一点的污染。他极强的环保意识,深深地印在了大陆游客心里。

一个富有生气而团结的团队

从一见面起,导游就礼貌而亲切地管我们团的人称作陕西的大哥大姐,一下子就拉近了他和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们这个团有32名游客,年龄最大的已近八旬,年龄轻的也近不惑之年了,是一个中老年团。由于各自修养、性格、经历、职业的不同,甚至民族的不同,能够融洽而愉快地相处也是不易的。在旅途中,导游为了活跃气氛,消除困倦,就带着大家喊“一二、一二三、一二三四嚯—嗨!”这富有生气而团结的呼声不仅起到了振奋精神的作用,而且密切了大家之间的关系。

车上装有麦克风, 在行程中导游除了鼓励游客唱歌外,也会应大家的要求给大家唱台湾歌。“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那……”全车的人几乎都情不自禁地和他一起唱起来,欢乐充满了车厢。

短短几天下来,大家处得就象老朋友一样了,互相之间有了关照、交谈,甚至开起了玩笑。

依依惜别

9月22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秋节。我很庆幸我们能在宝岛度过。那晚月亮很圆很亮,宝岛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之中。那天,我们在苗栗县的西湖度假村参加了中秋千人赏月联欢晚会。会后,意犹未尽的我们在宾馆摆上了台湾的月饼、香蕉、柚子、花生等干鲜果品,打开了从家乡带去的“红西凤”,举杯邀明月,宝岛庆佳节。大家打趣地说:看看台湾的月亮与大陆的月亮有什么不同?中秋能在台湾赏月,确实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欢乐祥和的中秋之夜,那种和谐,那种亲切,那种情,那种意,似乎都被定格在每个人的心头。无论今后走到哪里,无论在哪里看到月圆,宝岛的中秋之夜,将伴随着我们直到永远!

太鲁阁大峡谷篇4

崖壁上的苏花公路

我们乘车从台北出发,经宜兰市到达东海岸边的苏澳,再往南就是贯穿台湾全境的中央山脉的最北端。绵延的山峰一直延伸到海边,以垂直的角度直插海中,山坡尽是灰黑色岩石,石缝中杂草稀疏,苏花公路就是在这垂直的崖壁半山腰上穿过去。我们乘车通过时好些路段似乎是穿行在隧道中,三面都是岩石,只有向海的一面是空的,而这一面也常被一些水泥柱子或墙挡着。中途有几处比较宽阔的地方设置了观景休息处,旅客可在此观赏风景。我们中途下车,发现靠海一边有个不大的平台,围着栏杆,站在平台上极目远眺,水天一色的太平洋上不见一个岛屿,甚至一块礁石都没有,水下面便是著名的台湾海沟,山体就是以这样陡峭的角度直达海底。回转身看那山峰,几乎要把头仰成90度才能看到山顶,山体巨石嶙峋,似乎悬在头顶上,使人头晕目眩。再看两边公路,几乎等于在绝壁上凿出一条槽,路就在槽内,无怪乎车如同在隧道内行驶。

静谧的太鲁阁公园

花莲市北面25公里处是台岛著名的太鲁阁公园。整个公园沿着一条名叫立雾溪的小河绵延约20多公里,游览路线顺着沿河修建的公路而行,这条公路又是从花莲到台中横贯全岛的主要公路的一部分。立雾溪发源于中央山脉的东面,全长仅数十公里,但河床从源头海拔三千米猛降至海平面,故坡陡水急。宝岛为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河流水量很大,将河床切割成一条深槽,而台湾的山脉一直处于不断上升阶段。这样,山体往上升,河床往下切,造成了太鲁阁公园高山深谷的独特风光。

立雾溪的入海口处是一片不大的冲积平原,两岸青山逐渐向中间收拢,很快就连接成为一道屏障,中间只有让河流通过的一个缺口,似乎无路可通。但快到山前时突然有个急转弯,前面出现一个大隧道口,在洞口处立着一块石碑,上刻“燕子口”三个大字,下面还有几行小字,介绍此洞系天然生成,后经人工扩大可通汽车;大洞之上还有数个小洞,过去许多海燕在此筑巢,所以得名。

汽车在隧道式的公路上顺着小河弯弯曲曲地前行,两岸峭壁愈来愈高,而中间距离越来越窄。行驶十多分钟,车子宛如驶进一道深沟内,仰头只能见到一片狭小的蓝天。

再看对岸似乎是一堵高大的城墙矗立在面前,宽有一公里多,高达六七百米,刀劈一般平整,这就是大断崖。只见三四百米高的崖壁半腰有一条细细的横向条纹,导游说那是以前的路,公路修通前就只有那样一条羊肠小道,山民们只能经此进出山里。最狭窄险要的一段仅有一尺宽,人到此不可正常行走,只能侧身面向崖壁,双手抓住岩石缝隙,一点一点地挪动脚步。山民们往往背负重物,一不小心脚未踩稳就会跌入山涧中,因此许多人宁可多走几十里路翻越一座大山也不愿过这“鬼门关”。

前行数公里,两岸山壁突然分开,中间豁然开朗,犹如进入一个山间盆地。河流在此转了个大弯,地名叫布洛湾。这里河面宽阔,水流徐缓,两岸稻田里长着青绿色的秧苗,山边有分散着农舍,炊烟袅袅,鸡犬之声相闻。对岸半山腰上有一座小庙,红墙灰瓦,从里面传出钟磬之音,如此静谧的世界,宛如进入“世外桃源”。据导游介绍,这里原为台湾少数民族之一泰雅族的聚居地,山边有一栋大屋是从前酋长的“官邸”,现已辟作旅游展览厅,大厅里陈列着该民族过去的生活习俗和衣物用具。

离开“桃花园”,继续前行又进入峡谷,与刚才经过的峡谷截然不同,相当长一段路汽车是在山洞内行驶。再看这些洞紧靠河边,弯弯曲曲,还连着许多小洞,洞跨洞,洞连洞,宛如桂林地区的地下溶洞。原来这又是河水的杰作。不知多少年前河水从这里流过,溶蚀冲刷成许多大大小小的洞,后来河床深深下沉,修公路时就利用这些洞加以修整,拓宽成现在够两辆车行驶的公路。

穿过洞内出来峡谷又逐渐变宽,眼前农舍、稻田、果树一一在目,再前行数里即到一处休息地,名叫天祥,一般认为这里就是太鲁阁公园的游览终点。路边有饭店旅社,旅客在此喝茶用餐,稍作休息即往回走。但这条公路还继续向前延伸,越过高峻的中央山脉直通西海岸。

旅游景点 八仙洞:在一块面向大海数百米高的悬崖陡壁上,分布着100多个大小不等的洞穴,最大的一个高宽各10米左右,上小下大呈人字形。洞内是个小庙,供着几个泥菩萨。庙虽不大香火却很旺,一群善男信女下车后急忙点香烛、放鞭炮、磕头祈祷、抽签问卦,忙个不停。大洞两旁还有几个小洞,有的供着小菩萨,有的作为和尚们的宿舍及厨房,更高处还有许多蜂窝般的小洞。据说这里数万年前这堵峭壁浸在海水中,海浪常年不断地冲击侵蚀形成了这些洞,学名叫海蚀洞。由于山体升高,形成现在这样的奇观。民间传说当年吕洞宾等八仙过海来到台湾,曾在此处洞中居住过一段时间,所以称之为八仙洞。

三仙台:是海边的一个小孤岛,面积仅20余公顷。如前所述,沿东海岸边是深深的台湾海沟,几百公里的海岸线附近没有一个岛屿,那怎么会出现三仙台这个小岛呢?原来这本不是岛,而是陆地伸到海中的一处岬角,由于多年海浪冲蚀,连接陆地的颈部被冲断了,岬角头部孤立海中成为岛,地理学称之为离岸岛。岛太小没人居住,其最高处有三块巨石,远看似三人围坐,民间传说吕洞宾、李铁拐、何仙姑三仙常在此坐观海景,时间久了化成巨石,岛名三仙台也由此而来。过去,小岛和陆地间海水很浅,退潮时可以涉水而过,以后受海浪冲刷不断加深,要乘船摆渡才能上岛。现在这里已经建起了一座长300多米的八拱跨海步行桥,桥的造型很美,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小野柳:在台东市附近,是一片伸展数公里的海滩。传说这里为一道岩石山梁,千百年来海浪不断冲击侵蚀,岩石中比较松软的部分粉碎成沙石,而大块坚硬部分成为造型各异的天然石雕,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整个海滩宛如一座雕塑公园。每块巨石按照各人想象或为动物,或为神仙,或为鬼怪,引起人们无限遐想。

旅游提示 东海岸地区山多平地少,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农业以果树种植为主,出产的水果品种多、质优量大,是台湾主要水果产区。

东临浩瀚的太平洋,水产捞捕业也较发达。这里没有大型工商企业,只有若干为果业及捞捕业服务的中小型加工厂。

由于地理环境造成,这里人烟稀少,只有花莲和台东两个县市。两市人口仅十多万,面积不过数平方公里。

这里没有高楼大厦,大多是三四层楼房,而居民区则普遍是两层楼单门独户的住宅。

太鲁阁大峡谷篇5

全球最美自行车道名不虚传

台湾是自行车制造的聚集地,许多世界一流的工厂,在这里打造出知名的自行车零件,而台湾东部则更是骑车的天堂。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在花东开辟出一条自行车友们的朝圣之路。在东西串联的横贯公路上,在高山与海洋的起伏中,从零海拔开始的太平洋滨,到海拔3275米的合欢山武岭,交织出自行车与观光的美丽图画。

我们受邀参加2012“台湾自行车节”,一起跟随着参赛选手完成了“台湾自行车登山王”的挑战之旅。从花莲太平洋七星潭海滨经太鲁阁台八线骑自行车开始挑战,再到台湾公路最高点合欢山,最后是武岭。一路上,我们同丹麦车手艾伯森一起见证了台湾的风光美景,唯一不同的是在3小时27分35秒夺冠过程中,他是参与者,我们是观众。他在专心的赶路,我们却在三心二意中饱览台湾的环岛美景。

在风光优美的驿站中前行

路的价值不仅只在交通,由海拔0米上升到3275米的中横公路更像是一本书,由花莲七星潭揭开序幕、雄伟壮阔的太鲁阁峡谷担纲主轴,再以湛蓝青绿的合欢山武岭完美落幕,这是一条美不胜收、挑战人体极限的公路朝圣,来自19国共380名车手于11月10日一起完成。

七星潭是很不错的起始点,位于花莲市区东北方的新城乡的北埔村。此地海滩呈一优美的弧形海湾。海水洁净湛蓝,黑石晶莹剔透,在此可远眺青山苍郁,公路绵延。关于七星潭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在清朝的“台湾舆图并说台湾后山总图”里,标示着花莲有几处低漥的湿地,这些大小不等的湿地湖泊就是七星潭;在公元1936年日据时代兴建沿海飞行场时,日本人将七星潭填实,于是把七星潭地区的居民迁到美仑鼻一侧的海湾附近,但是这些居民仍自称为七星潭人,从此大家就称居民所居住的海湾为七星潭。把这里作为起点,在风光秀丽的海边出发,天时地利人和是不错的选择。

比赛的途径地也是旅友们来台湾旅游的必选地之一。太鲁阁国家公园,是台湾的第4座“国家公园”,位于台湾岛东部,地跨花莲县、台中县、南投县三个行政区。园内有台湾第一条东西横贯公路通过,称为中横公路系统。太鲁阁国家公园的特色为峡谷和断崖。另外园内的高山保留了许多冰河时期的孑遗生物,如山椒鱼等。

合欢山是台湾地区著名山岳及滑雪胜地,素有台湾“雪乡”之誉。台湾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及大甲溪、大肚溪和立雾溪等均发源于此。山中生长着贵重的红桧和肖楠等树木,苍郁深蔚,盛夏如秋。武岭是合欢东峰、合欢主峰间鞍部,因此视野良好,可展望周边的群山。在武岭的东面建有一座观景台,供游人眺望远近风景。由于地处偏僻,少有光害,也是夜间观星的良好地点。

超越极限,

骑车在山顶或者在水上

今年的赛段长度105公里,路线比以往更长但完赛时间却缩短了将近30分钟,在各国好手的共襄盛举下,将登山王挑战赛拉到更高层次。历经海拔高度0米-3275米的跨越,通过多次不同的气候变化区,这其实不仅仅是对参赛者体力与毅力的磨练,其实也是一种融合了冒险元素、融合力与美的新旅游玩法的真实写照。赛后,意大利籍年轻车手奥里科表示:“合欢山武岭的坡度变化多端,很难摸清这座大山的脾气,要征服台湾的公路最高点真是不容易。”

登山王比赛结束后,11日,所有的车手一起参加了“日月潭 COME!BIKEDAY”的单车活动。选手和游客们一起体验了6公里水上骑自行车,一路上大家对日月潭环潭自行车道赞不绝口,称赞日月潭为世界最美的十大自行车道之一。其实,日月潭自行车道自5月份荣获CNN旗下的旅游生活网站CNNGO票选成为全球十大最美自行车道后,环湖骑自行车的游客立即出现速长。

在烟雾袅绕的日月潭,目送了骑手们的车队穿梭而过后,我们也有幸参加了日月潭环湖骑行体验。虽不像骑手们那样全副服装,但好歹也过了把瘾。10几个人的小骑行团,骑着自行车在日月潭边上,呼吸着早上新鲜的空气,一边拍摄让自己心动的景象,实在是件很惬意的事。

慢半拍的台湾人

太鲁阁大峡谷篇6

摄影师林添福是台湾新北市土城访并拍摄了 55个少数民族的金婚老人的人,那是台湾的最北端,临近台北市。故事。在台湾,林添福曾经走访了台湾北毕业后,林添福开始在台北工作和生活。中东部的原住民部落,泰雅、太鲁阁、阿美、借助摄影师的身份,他走访了宝岛很多地卑南、排湾、达悟、鲁凯,每一处区域的区的原住民部落。在 1992年,他的风景少数民族都有着动人的文化习俗。给林添摄影作品曾在台北市立美术馆举办过“台福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阿美族和卑南族。阿湾百景 ”影展。在林添福的眼中,台湾美族是台湾原住民中人数最多的族群。由的美是沉静而纯粹的。这种原真而淡定于他们的居住地靠海,大多以捕鱼为生,的美流露在台北的大街小巷中,也留存每年六月会有捕鱼祭。卑南族的男子成年在原住民居住的山坡上。礼(猴祭)十分特别,男孩子们会穿着传

1987年秋,在一次台湾原住民部统服饰,手持长矛,刺猴(草猴)、唱祭落的专题中,花莲太鲁阁峡谷的太鲁阁猴歌祭奠猴灵。与台湾原住民的接触让林族部落里,一对年纪超过 80岁的老夫妇添福感受到了他们的乐天态度、直来直往向林添福讲述了年轻时因抢婚而错结姻的开朗性格和浑然天成的艺术气息。回过缘的故事。这个传奇的故事启发了林添头来看,林添福有一种感慨:“随着民主福拍摄《半个世纪的爱》的灵感。后来,化的推进和开放,原住民比过去更加自信,林添福长期旅居内地,用 20年的时间走也更渴望表达了。”

相比旅行和采风中所见闻的原住民部落,台北市是林添福进入社会后生活和奋斗的地区。由于后来长期旅居内地,台北让人到中年的林添福有了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台北的市容更新脚步很慢,这些年都没什么变化。很多内地朋友对台北的第一印象是城市很老旧。但你只要住到第二天,你就会对这座城市产生好感。在台北,人与人之间的态度很亲切;生活循规蹈矩,慢而有序,很讲求条理。由于现在经济环境不景气,台湾人的步伐反倒慢了下来。”

林添福镜头下的台湾有双面特点,一面是真挚,一面是平和。在台湾人的慢动作里,你可以呼吸到令人踏实安宁的气息,吸收到怡情悦性的养分,回归久违的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太鲁阁大峡谷篇7

村里的男人也许在地里干农活,只剩下一些妇女儿童坐在屋廊上歇息。一个年轻的妈妈怀抱着睡熟的婴儿,敞着胸,露出两个黑溜溜的奶子,见陌生人到来,并不遮掩。寂静的小村子因我们的涉足引起一阵犬吠和躁动。午后的太阳,在天空中灼烧,将裸露的地面和石头烤得滚烫。山谷中没有一丝风,树叶挂在枝头上,一动不动,空气烦闷而燥热,让人心里直发慌。

总算走到一个有人烟的所在。

这是一个隐没在山坳中的微小村落,村里只有六、七户人家。村旁是奔流不息的金珠藏布,狭窄的江面上架起一座钢桥,名曰达国桥。后来,达国桥就衍化成一个地名。

按扎西的安排,这一站要更换民工。下午,我们不再前行。后勤人员很快结算了民工费,民工们揣着赚来的钱,高高兴兴回家去了。

这批民工来自大峡谷的旁辛乡,十几天来跟随我们,风餐露宿,在山路上折腾,背上的负荷少则七十斤,多则一百斤,劳动强度之大,可想而知。那是一帮铁打的门巴汉子,背上一个背篓,腰间一把门巴刀,常年纵横于大峡谷的深山老林。背后的竹篓里,装着他们的生活,装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装着他们对未来的期盼。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天地,他们是生活的强者,恶劣的环境和艰难的岁月塑造了他们坚强的体魄,他们将足迹刻在喜玛拉雅山上,他们将汗水洒在雅鲁藏布江畔,只有他们才配与大山和深谷相伴,一代又一代,延绵不绝。

他们顶着烈日,走出了村子,弯曲的山路将他们连成默默的一串。翻过眼前的安杯山,沿雅鲁藏布江北上,晚上就可以与家人团聚了。

民工们走了,留下一大堆杂乱物件,留下一个仍将流浪的群落,留下一群在树荫下东倒西歪的异乡人。

村妇和孩童用好奇的目光注视着我们:这些疲惫的山外来客干的哪般勾当?

说是工程师,恐怕山里人听不真切。

现代的农民、工人、军人、文人、医生、企业家,不论富贵贫贱,都能在中国文明史上找到明显的定位。一看我们就不是农夫,不是商人,不是郎中,不是士兵。说是学者,也不象,因为自古以来学者被认为是满腹经纶,能吟诗作赋的那一类。反复思忖,觉得应该称工匠最为贴切,聊以自慰。

我不知道自己如何鬼使神差地加入了工匠这个行列的,以致于前些年老家的一位白发长者感到惊讶:修路搭桥还需要上大学?还用设计?

长者的惊讶并不奇怪。木匠的祖师爷鲁班,修赵州桥的李春,未闻他们读了多少书,有多大学问。

实际上,在历史的变迁和演化过程中,工匠的份量几乎可以被人们忽略。诺大的富丽堂皇的宫殿,人们只谈论主宰宫殿的君主和王侯,谁会想到宫殿的建筑者;提及江南三大名楼,人们会想起范仲淹、王勃和崔颢,不会有人关心是谁构思了楼阁的造型和结构。说到底,工匠只是给了建筑物一个僵硬的躯壳,但真正赋予建筑物历史活力的,是统治者、文人、画家。工匠的悲哀莫过于此。

伴随社会工业化的进程,工程师应运而生。依我看,现代社会的工程师一样摆脱不了工匠的悲哀。他们缺乏政治家的周旋能力,缺少文学家的豪放和幽默,没有音乐家和画家的气质,没有企业家的风光;他们常常不苟言笑,不太会张扬,满脑子装着空间构架和一些古怪的符号;他们表达出来的是一堆枯燥乏味的图纸和表格,除了他们自己,谁也不会感兴趣。每当他们的心血和汗水化作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桥梁凌空飞架之时,人们便忙碌着请首长来题字、剪彩,工程师们在哪儿?他们已将身心默默地投入到了下一个工地……

太鲁阁大峡谷篇8

关于我们的这次旅行,注定是与众不同的,因为事实上鲁甸的旅游只能算刚起步,还没有成熟完备的配套设施,不能和大理、丽江这些资深的旅游目的地相比。但如果以行者的态度米旅行,鲁甸却是最佳目的地,在这里,游客们不用互相观光,接近自然,接近风情,一个纯粹的旅程,鲁甸。

凝固的音符与流动的风情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礼拜真主、传播信仰知识的宗教场所。对于外来访客,难。得有这样的地方能静静地旅行,鲁甸以拖姑清真寺为中心的83所清真寿群落。中式或阿式的建筑风格,巧夺天工的建筑技巧。为我们打开了不一样的旅程,由感官剥内心的聆听。

从鲁甸县城东行7公里到桃源乡,便可看到有云南省清真寺“祖寺”之称的拖姑清真寺。拖姑清真寺的历史差不多与大量回族迁居鲁甸县的历史一样悠久。早于元代,就有回族先民迁居鲁甸,可直到雍正四年,“改土归流”时,回族先民才大量集中分布在昭鲁坝子,拖姑清真寺始建于清雍正八年,也就是1730年,距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是云南的十大清真寺之一。

拖姑清真寺是可以安静地聆听的,从正殿、唤醒楼、无倦阁、后亭、厢房、水房到照壁,这个占地4000平方米的典型中国式庭院建筑,良田环绕,树木成荫。原来和我们一路嬉闹着的回族女子们一到这里也都安静了下来。

德国的大诗人歌德说他在米开朗琪罗设计的罗马大教堂前广场的廊柱内散步时,深切地感到了音乐的旋律;建筑大师梁思成从颐和园的长廊内发现了和谐的节奏。站在景山顶上俯视北京故宫建筑群时,沿着中轴线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建筑中交响乐的主题旋律和对位法。拖姑清真寺无钉、无楔、无扣,科学合理的结构,几经沧桑,数次地震,却毫无倾斜崩塌,飞檐斗拱,对称的厢房,凝固着别样的音乐,和谐而又宁静。

与拖姑清真寺遥相呼应的是桃源龙头山清真寺,从桃源街往东1公里左右便到了。桃源龙头山清真寺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即公元1746年,距今也有260年的历史。礼拜堂上方悬挂着“快乐天堂”的横匾,据当地人说云南旅游业的标志性口号“七彩云南快乐天堂”产生的灵感就来源于此。

站在中阿合璧教学楼的顶上,昕着经堂教育的朗朗书声,向内望去是中式高大挺拔的唤醒楼,庄严肃穆的朝真殿,还有飘香了200多年的丹桂……组成了这个闻名遐迩的2360平方米的花园式清真寺。向外眺望,鲁甸县城、桃源街、拖姑清真寺、伊斯兰风情城……尽收眼底。微风徐来,这种凝固的音乐。仿佛有了穿透力,在昭鲁坝子的上空流动盘旋。

这样的音符飘落到了回族女子的身上,有的化作了女子的笑靥。有的化作了女子轻纱上刺绣的花朵。以前,鲁甸的回族有“家有儿女,户户刺绣”的传统习惯,姑娘还得花三年的时间,亲手做一套嫁妆,不论贫富。绣工好的女子才能找到一户好人家。龙源街上甄二仙家的绣品,别看只是象被套、枕头等一些日用品,可是秉承了回族刺绣的传统技艺,许多上海、四川及云南各地的游客都慕名而来。鲁甸当地的人说,这些绣品是鲁甸回族的“无字史书”,其蕴涵的文化折射出鲁甸回族的历史和变迁的过程。我们这些外行人,只看到那些精美的图案,就早已爱不释手了。

当回族姑娘们带着身上的花朵。带着我们来到桃源乡公路旁的伊斯兰风情城时。阿式的伊斯兰城堡和中式的建筑之间形成的时尚混搭风格,使这里充满了旅游气质。等建好后,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了解伊斯兰宗教文化,游乐购物。还可以看到世界上著名的清真寺和阿拉伯色彩的建筑微缩景观。

流动的风情穿梭在凝固的音符中,让这座城流光溢彩。

链接

牛千巴:初冬时节,精选上好牛肉,搓揉上一定比例的花椒、香料、精盐。入缸密封腌制40天后,香味和盐味已透匀牛肉内部,微寒的气温使得腌制过程舒缓发酵,增添了牛肉特有的醇香。初出缸的新鲜干巴味道格外纯正,佐以青蒜、辣椒爆炒出来,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晒干后的牛干巴耐运耐存,易于贮藏,炸炒蒸煮都有特殊滋味。

饴糖:用苞谷面碾细熬制,滤去粗渣后用麦芽点成,熬成流汁状“糖稀”后粘制核桃、花生、苏子、天心米或米花。熬得较千的冷成块状。敲碎待客。饴糖香甜可口,低糖美味。由于饴糖粘度大,于是聪明的回族妇女便把糖稀放进炒面里,不断拉扯出糖丝,让晶莹透明的丝线上粘满炒香的面粉,做成“撕窝糖”。油香:油香是回族的一种宗教食品,带有一定的公益或偿愿性质,来源于西北的馓子。油香通常以面粉发酵后加糖炸制,绵软可口,清香味醇。逐渐演变成民间食品。

凉粉:是鲁甸特色小吃。用扁豆面或苞谷面制成。晶莹剔透,细嫩绵滑,凉拌酸辣可口。

乌蒙烤全羊:

选用鲁甸高海拔天然草地优质黑山羊。通过阿訇宰后。剥皮清除内脏,用龙头山小黄姜。梭山花椒。秘制中草药淹制12小时,经九大工系用文火慢烤。出火后色泽金黄,飘香四溢,令人垂涎,用龙头山辣椒、梭山花椒、盐、味精、孜然等多种调料配制调味料蘸食。具有开胃健脾,益气补虚,温中暖下之功效。鲁甸还盛产苹果、红梨、樱桃、花红等优质水果。花椒、辣椒、大蒜、茴香等上乘佐料。

新姑爷粑粑VS新媳妇面汤

在文屏镇西正街62号的“清真小吃”作为一天的开始,是个不错的主意。只花一两块,就可以吃上一套稀豆粉和油糕。油糕是这里的特色小吃,由米粉和洋芋和在一块,用油一蘸,香酥可口。光是听老板说,一天要用四五十斤洋芋,做2000来个油糕,这个美味可想而知了。小小的油糕可是不同早点套餐的重要角色,油糕加稀豆粉,油糕加鸡蛋,油糕加饵块。都随你喜欢。

鲁甸回族和云南回族的总体情况一样,都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鲁甸的回族主要居住在文桃坝区的文屏、桃源、茨院3个乡镇,而饮食习惯也与云南大多数的回族差不多。除了广为人知的回族传统食品牛干巴、油香、凉片、被评为昭通的“十大名菜”的“乌蒙清真烤全羊”值得一尝,这里的特色回族小吃更是不能错过,撕窝糖、梭山热凉粉、汤圆、水粉、卷粉……你可以到各村寨去逐个击破。也可以到县城新区的小吃一条街集中火力。

当糯米粑粑刚炸出来,是最好吃的时候,糯糯的面包着化化的苏子糖,香糯这个词就产生了。这个糯米粑粑还有个名字叫“新姑爷粑粑”。除了食用的功能。还有考察功能。据说,以前丈母娘为了考核未来女婿的精明程度,故意在递给女婿糯米粑粑时,用手指在粑粑下面抠个小洞,里面的苏子糖会顺着手臂流下来,精明的把粑粑破的一面翻上来,而那些一时反应不过来的,为了吃流在手上的糖。粑粑就扣在脖子里了。这个故事让大家听得哈哈一笑。不管故事可不可考,倒是记住了这个新姑爷粑粑的好味道。

荞面汤,看起来很简单,把和好的荞面搓成面线,煮熟放入佐料就可以了,其实也有些讲究。荞面一定要用土磨推出来的味道才好,而且还不能放置太长的时间,最好现磨现吃,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这个搓荞面也是一项考核项目,熟手一次可以搓出两根面线出来,还有高手竟一次能搓出三四根来,搓面的技能是考察新媳妇是否能干的主要指标,把这面称为“新媳妇面汤”也很合适。

鲁甸的回族小吃轻易吃得,却轻易做不得,暗藏智慧和较量,一事一乾坤,小吃大智慧。

链接

鲁甸县城特色餐饮

政务机关食堂电话:0870-8122480、8122496

理世兰坊清真食府电话:0870-8121888

颐华宾馆清真餐饮电话:0870-8122391

万豪酒楼电话:0870-8125199、8125299

典点香餐馆电话:0870-8122403、8127678

鲁甸县城宾馆

颐华宾馆电话:0870-8124678

万豪大酒店电话:0870-8127688

如果正好赶上季节,砚池山苹果、小寨黄梨、细木黄

果及龙头山辣椒都是选购目标。

小寨樱桃和月亮湾

5月中旬,来自云贵川渝自驾车的车队把小寨乡的月亮湾挤满了,大家都是来樱桃节尝鲜的。小寨乡距县城只有13公里,长长的十里樱桃走廊,樱桃红得可爱。我们站在樱桃树下。张开嘴就可以吃到一颗颗晶莹欲滴的樱桃,这是目前最幸福的事了。小寨的樱桃有300年的种植历史了。个大、味甜、形美,这也得益于小寨温和的气候和充足的光照。

大家想尽了各种办法想把小寨的樱桃带走。放进装满水的桶里。放在保温瓶里……无奈都只能带走很小一部份,也正因为这样小寨的樱桃显得格外珍贵。干脆在樱桃园里边吃边采摘,一次吃个够吧。

吃够了樱桃。20块一斤再买上一大筐樱桃,到农家乐或是月亮湾休闲度假山庄去。月亮湾可接待游客600人,可提供300人的餐饮,容纳100人会务服务。有近60亩的水域,垂钓或是游泳都可以。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在此地小憩过。四周的五条山脉似五龙聚首,被尊为“五龙捧圣”之地。有时间的话,在这里小住几天感觉应该不错。

俯视牛栏江大峡谷

牛栏江大峡谷有很多视角,循着江走是一种牛栏江大峡谷,站要鸡公山上远远地俯视,又是另一种牛栏江大峡谷。在昭通市提出“共同打造昭鲁经济一体化”和打造“中国西部百里大峡谷”后,又提升了不少大峡谷的魅力指数。

夏日的清晨,我们站在独踞万山之巅的鸡公山雄峰。鸡公山仿佛是用一把神斧一挥而就,它与牛栏江相对高差有2500米,那会当临绝顶的气概,难怪有“不到鸡公山,不算乌蒙汉”一说。站在万仞的悬崖边,云雾在脚下的山峰缠绕,忘了身居何处。幸运的是,云雾渐渐散去,那细如发线的牛栏江显露了出来,它多情而又雄壮地蜿蜓在乌蒙山中,从南到西径直往北101公里,沿岸的山岭分3个层次重叠,最下一层是陡峭的斜坡,中间一层是垂直的悬崖,最上一层又是倾斜的大山,于是两岸合在一起组成峡谷下部V型、中部方型、上部倒八字型的奇妙曲线。

太鲁阁大峡谷篇9

有中国四大盆地:四川盆地,它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有塔里木盆地,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有柴达木盆地,它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有准葛尔盆地,它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

走过了盆地便来到了高原。中国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有内蒙古高原,它位于中国的北部地区,古人称这个高原为“翰海”;还有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坐落在中国大地上的四大佛山是: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其中,五台山被称为“大智”,峨眉山被称为“光明山”。镶嵌于山水间的还有享誉海内外的四大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游了这么多的地方,累了吧!来点吃的, 大家喜欢吃鱼吗?有谁知道中国四大家鱼是哪四种呢?有人回答说肯定有鲤鱼,告诉你,你的答案是错误的,四大家鱼中根本就没有鲤鱼,四大家鱼分别是:青鱼、草鱼、鲢雨、鳙鱼。

说到现在,你一定羡慕无比,更让你能大饱口服的还有中国四大菜系:鲁菜、川菜、苏菜、粤菜。还有主要粮食也就是中国四大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大豆,不能挑食啊。

夏天真热啊,你们知道中国四大河流、四大淡水湖吗?中国四大河流是: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四大淡水湖分别是: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诗人刘禹锡曾赞美过洞庭湖: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很多人都喜欢养花,因此,让我带你去看中国四大名花:牡丹、水仙、、茶花。

也有很多人喜欢读书,我带你们领略一下中国古代四大藏书阁它们是:北京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拿着书在亭子下面阅读是多么惬意的事,中国四大名亭是:滁州的醉翁亭、北京农坛陶然亭、湖南长沙爱晚亭、浙江杭州湖心亭。再带你逛一逛有趣的中国四大回音建筑:北京天坛回音壁、山西蒲州的曾救寺的莺莺塔、河南三门峡的蛤嫫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石琴。

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她们长得非常漂亮各是:西施、貂禅、王昭君、扬贵妃,还有四大名捕:无情盛崖余,冷血冷凌弃、铁手铁游夏、追命崔略商。如今我们只能在书画里才能看到他们。

科学文化方面更有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是东汉时代的蔡伦发明的,指南针是东汉时代王充发明的,火药是唐朝时机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生发明的。

太鲁阁大峡谷篇10

这首诗的作者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在政治上,他与苏轼同命运、共进退,屡遭新党打击。他最后被贬到偏远的宜州(今广西宜山),死于贬所。在诗歌创作上,他与苏轼并称“苏黄”。他虽不如苏轼那样才华横溢,却同苏轼一样想象丰富,学问渊博;他对诗艺所下的工夫比苏轼更深细,因此成为宋代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最鲜明地体现出宋诗的特色。

元丰五年(1082)秋,黄庭坚在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令任上已经三年。快阁在县城东,前临赣水,风景绝佳。这首诗描写他登阁所见的秋日黄昏美景.表现其胸襟品格,抒发其思乡怀友、弃官归隐之情,是山谷的七律名篇。

诗的首联,痴儿,犹言痴人,呆子。公家事,指官事。了却公家事,即办完官事。这两句说,我这个呆子办完了公家的事,登上快阁,时而东时而西,倚栏观赏傍晚雨后初晴的美好景色。起句不直写登阁,而先写“了却公事”,是侧笔逆入,借“了事”的快意自然引出登“快阁”,使上下句巧妙联接。黄庭坚作诗,讲究谋篇结构严密奇巧,擅长运用典故,刻意烹炼字句,追求以俗为雅,以故为新,语言精警,诗意含蓄丰厚。这一联诗,多是俗字俗词,接近口语,乍看是诗人脱口而出,涉笔成趣,其实诗句中活用了历史典故与前贤诗句。

《晋书・傅咸传》记傅咸性刚直,每上书言事,执政杨骏恶之,骏弟济与咸友善,作书对咸说:“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广也。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此诗首句七字,即出自这个典故。朱自清先生分析说:“鲁直用‘生子痴,了官事’一典,却有四个意思:一是自嘲,自己本不能了公事;二是自许,也想大量些,学那江海之流,成其深广,不愿沾滞在了公事上;三是自放,不愿了公事,想回家与‘白鸥’同处;四是自快,了公事而登快阁,更觉出‘阁’之为‘快’了。”(《诗多义举例》)一句七字,竟表现出四种情思,堪称言简意赅。

次句的句法与字法,也是从唐人的诗句中脱胎而出。杜甫有“注目寒江倚山阁”(《缚鸡行》),李商隐有“西楼倚暮霞”(《闲游》)、“高楼倚暮晖”(《即日》)、“人间重晚晴”(《晚晴》)。黄庭坚点化杜甫与李商隐上述诗句,融铸出新警之句。“倚晚晴”三字搭配奇特,使入和环境融为一体。缪钺先生说:“含有倚阁赏晚晴两重意思,如果用‘赏’字,就显得呆板了。”(《宋诗鉴赏辞典》,599页)评赏精切。“倚晚晴”的意象组合,还使我联想到唐代“好奇”诗人岑参的“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甚至想到现代诗人臧克家的“蝙蝠翅膀下闪出了黄昏,蛛网上斜挂着一眼闷热”(《场园上的夏晚》)。这些诗句都是用具体实在的动词同抽象的或虚无缥缈的情景搭配,从而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象,加强了主观的感受和感情,使诗句富于想象力,新奇、警拔,意味隽永。

诗的颔联紧密承接首联末三字“倚晚晴”,展现出登阁所见的一幅江天美景。这两句说:远望无数秋山,树叶都已凋落,天空更显得辽阔远大;清澈的赣江在快阁下流过,一弯初月映照水中,格外明亮柔美。出句与对句都妙用映衬、烘托的艺术手法,以千山落木衬出天的高远,用一道澄江映出月的分明。这一联从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白居易《江楼夕望》“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木落寒山静,江空秋月高”等句化出,兼有景美、情真、格高、理深之妙。景美,是说诗人把清秋晚晴的江天景色描绘得十分明净高远,优美动人,仿佛一幅妙造自然的水墨写生画。诗人琢句之精致,用字之洗练,令人击节叹赏。情真,是说诗人融情于景,我们从这幅如画的美景中,可以感受到他在烦琐公事之馀登临远眺时的兀傲神态和畅快心惰。格高,是说诗人在写景中表现出他的宽广胸襟、远大抱负、澄明心境,显示出一种不受俗世红尘污染的高洁精神境界。

诗人黄庭坚既是忧国忧民、坚持仁义节操的儒士,又曾研读庄子,精通释典,与江西禅门临济宗的黄龙系关系密切,并从祖心禅师学道。他圆融儒道佛三家思想,形成了一套内儒外佛道的人生哲学。在这一联诗中,他又借秋月澄江景色,含蓄地表达出佛理禅趣。正如孙海燕博士所说:“所写之景既是寓目直观之境,又是诗人以明净禅心所体悟到的独特之境,秋月、澄江,两者都是清净明彻的,交相辉映,生发了一种水月两忘的明澈禅境。外境与内心契合统一,心即是境,境即是心,融理于景,又不落痕迹。”(《黄庭坚对传统诗歌意象的禅意化演进》,收入拙编《两宋士大夫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情、景、理的交融契合,使这联诗的意境高远深邃,给读者以涵茹不尽的审美与思想启迪。清代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五称此二句为“奇语”,张宗泰《跋张戒》赞其“意境天开,则实能辟古今未泄之奥妙”,洵非虚誉。

清代诗人兼诗评家查慎行评此二句“极似杜家气象”(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瀛奎律髓汇评》卷一)。山谷这联诗学习、借鉴了杜甫《登高》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气象高远阔大,却无杜诗雄浑动荡的气势和沉郁悲凉的情调,而自有清朗澄澈、宁静澹泊的意境,以及明心见性、观心观道的佛理禅趣。这是杜、黄两位诗人所处不同的时代环境和他们不同的身世遭遇、思想性格、审美情趣所决定的。

诗的颈联抒发世无知音的感慨。上句,朱弦,指琴弦。佳人,美人,指知己朋友。绝,断。这句用俞伯牙、钟子期事。《吕氏春秋・本味》载,古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下旬,青眼,用《晋书・阮籍传》事。阮籍能为青白眼,见到讨厌的人,以白眼对待;见到喜欢的人,就用青眼。青即黑,青眼就是眼睛正视,黑眼珠子在中间,表示对人的好感。白眼,即翻眼睛,露出眼白,表示轻蔑。聊因,姑且为了。横,横斜着眼睛看。诗人借用两个典故,营造出饶有诗味的典象,生动地表白自己虽心怀大志,但世无知己,不愿再施展才能,就像伯牙扯断朱弦不复鼓琴;只有见到了清樽美酒,眼中才勉强露出喜悦的神情。律诗中间两联,按照格律要求对仗,对仗不仅要工稳妥帖,还要两联在句意、句法、字法上有变化,避免雷同。此诗颔联写景,颈联抒慨;颔联纯用实字,颈联用“已为”、“聊因”两个虚词呼应、转折;颔联诗句的节奏是“四三”,颈联诗句的节奏是“二五”;颔联是“正对”,颈联是“反对”,但句意贯通,似水顺流而下,又如“流水对”。总之,两联对仗工切匀称,自然意远,富于变化,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清人吴汝纶评此诗:“意态兀傲。”(《唐宋诗举要》卷六引)颈联的“横”字与首联的“倚”字,都用得生新,常字见奇,凸显出诗人兀傲旷放的神情意态,亦可见诗人炼字之精。

诗的尾联,表示弃官归隐之意。上句,弄,这里是吹奏的意思。长笛,一种六孔的竹笛。东汉马融《长笛赋》:“可以写神喻意,溉盥污秽,澡雪垢滓。”弄长笛,即有写情畅神、怡志保身之意。万里归船,暗用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与白鸥盟,典出《列子・黄帝》,海上有好鸥者,每日从鸥鸟游,其父云:“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次日此人至海上,鸥鸟便不再飞下来。意思是说人无“机心”(诡诈的心思),鸥鸟才愿意跟他做朋友。后多用以指隐居自乐,与世隔绝,不存机诈之心。这两句说:我多么希望能驾一叶扁舟,吹出宛转悠扬的长笛声,乘风万里,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我这颗心儿啊,早就跟白鸥订好了盟约,彼此相伴,永远寄身于江湖。诗人巧妙化用了马融赋、杜甫诗,以及《列子・黄帝》的典故,从中汲取、提炼出“万里归船”、“长笛”、“白鸥”等意象,组合成一幅情景优美、节奏欢快的想象图画,将弃官归隐的心愿表达得那么淋漓酣畅,富于诗情画意,既使诗人自己心旷神怡,也令历代读者为之心驰神往。反复吟味这个结尾,笔者忽然想到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首诗的结尾,都用想象之笔描绘情景,喜悦之意也都一气流注于句中。黄庭坚一生写诗奉杜甫为师,从此诗的颔联和尾联看,他是多么善于学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