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虫鱼十篇

时间:2023-03-16 00:25:56

鸟虫鱼篇1

会变色的花

花的色彩是由花瓣细胞液泡中的花青素决定的,花青素在酶的催化下,由于酸碱度、温度和光照的不同,现出不同的颜色。因此,所有的花都是要变色的。例如,棉花清晨刚开时是淡黄色的,下午就变成粉红了。红色的月季,到快要凋谢时色泽就明显变浅。但有的花早晨色淡,白天色浓:半边色白,半边色蓝;今年开红色花,明年开蓝色花,像变色龙一样,其中最典型的是绣球花。

绣球花又叫八仙花,顶生着一个个伞形花序,一朵朵小花在枝梗上缀成球,所以叫做绣球花。在5~7月的开花期间,它的花有白、红、蓝、银、粉、绿、紫等七色变化,真是丰富多彩。有的花球半边银半边蓝,有的早晨还是白色,到了下午变成了浅蓝色,有的由绿变成紫色。据研究,绣球花若生长在酸性的土壤中,它就开粉红色的花:若种在碱性的土中,它便开浅蓝的花;将它移植到中性的土壤中,它既开红花又开蓝花。如果你也喜欢绣球花,不妨一试,能为你的阳台和花圃增色,生活添秀。

花能变色,树叶也能变色,夏季的枫叶是绿的,到了秋天枫叶就变红了。西双版纳的叶子花,三片粉红的叶子托着两朵小花,有的树枝一半红一半绿,长在路旁边,成了南国城镇一道亮丽的风景。

会变色的鸟

会飞的鸟大多有美丽的羽毛,这可以吸引异性的注意;不会飞的鸟大多羽毛色暗,同环境保持一致,以便于隐蔽。

生活在我国长白山林区的雷鸟,常常在松树干和岩石上活动,取食草籽、嫩叶、松籽,褐色的羽毛同周围环境一致。如果松树干上有一只雷鸟,在50米开外,人是很难将它与松树皮分开的。秋天,随着青草的枯黄,雷鸟的羽毛变成了黄色。到了冬天,大地银装素裹,雷鸟除头和尾外,羽毛全部换成了白色,完全融在了冰天雪地里。雷鸟的毛色变化,是一种适应环境的保护色,它可以有效地躲过野兽的追杀,保护自己的生命。

火鸡是欧美的重要家禽。刚孵化出来的小火鸡肤色是黑白相间的,像一团团绒毛球,长到一岁时变成了红茶色,两岁时羽毛又变成了黑色。成年火鸡脖子下有一块肉嘟嘟的垂,平时红中带蓝,激动时会不断地变换颜色。一会儿红,一会儿蓝,一会儿蓝中泛绿,不知在玩什么花样。

新几内亚的火烈鸟羽毛是粉红色的,它们的脖子特长,在水边群集,弯弯的脖子像一只只红色的挂钩,倒挂在水面上,姿态十分优美。飞起来的火烈鸟使天空粉红一片,像一块块绸缎在飘。火烈鸟是新几内亚人的骄傲,将它定为国鸟。可是许多动物园中饲养的火烈鸟,羽毛却变成了白色,即使有一点红也是淡淡的。为什么野生的火烈鸟毛色红,一到动物园就变了呢?原来,火烈鸟在野外喜食一种红色的海藻,吃得越多,色素在体内积聚越多,羽色就红得鲜亮。在动物园没有红藻吃,断绝了色素来源,毛色当然也就不红了。

会变色的虫

昆虫是自然界的变色魔术师。大部分昆虫从卵到成虫,都伴随着体色的变化。昆虫产的卵以白色为多,还有淡黄、浅绿、灰色、黑色等多种;幼虫有白、青、花、绿、灰、黑等,蛹的颜色比较单调,大多为褐色;成虫的体色五花八门,数不胜数。

鳞翅目的蝴蝶体色变化最明显。在我国的西双版纳盛产一种蓝色闪光蝶,它的卵是翠绿色的,幼虫以浅绿为底色,身上缀有天蓝条纹,黄色的斑点,化蛹时的外壳同叶背色相同。羽化出来的成虫,成了绝美的彩蝶:身体绿白,点缀着丝丝金色绒毛,一对黑色复眼间伸出两只触角;双翅的基调为天蓝,前翅辐射出根根亮黑条纹,翅末洒着黄粉,后翅前缘蓝色较深,后端间有黑色小点。在光下飞舞,时而蓝色,时而绿色,闪闪有光。闪光蝶为什么会变色呢?原来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它的翅膀被密密的小“凹坑”覆盖,凹坑看上去像一个个倒放的灯罩,底部是黄色的,而斜面却是蓝色的。当光线照在这些凹坑的底部时,反射出的是黄光:照在蓝色斜面,光会反射到另一斜面,再反射出来就只能看到一片绿色。“小灯罩”结构的两次反射,还使捕食者发生判断错误,能有效地躲过捕杀。现在,科学家已根据闪光蝶的翅膀精细结构,研制出特种防伪用纸,用于护照、支票、重要法律文本和钞票的制作,使犯罪团伙无法伪造。

会变色的鱼

鸟虫鱼篇2

在我的印象里,许多年轻的父母,教孩子学的第一句唐诗,往往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个中缘由,大概是因为这首诗发音响亮,琅琅上口。其二么,恐怕是在大多数父母的潜意识里,都希冀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像诗人骆宾王那样的神童。且不论骆宾王七岁作咏鹅诗这件事,是真是假,这至少反映出,在我的家乡武义(与当时骆宾王的家乡义乌同属乌伤县),自唐代以来,养鹅已蔚然成风。

嘎――隆,一只大灰鹅,引高高的吭,昂首在田间的机耕路上,淡黄的脚蹼,踏过早春的露水,沐着初阳,左顾,右盼,清冷,又高傲。

嘎――隆,一只白鹅,紧随其后。比起大灰鹅,白鹅夫人的心思要细碎得多,悉悉索索地,“切切”路边的草,“切切”地里的泥,低头,抬头,依赖,又从容。

嘎嘎――嘎嘎,一群正在换羽的少年鹅,样貌青涩,性子呢,比鸭子还急,跌跌撞撞,一会儿挤成一堆,一会儿又散若星辰,为了那“青青河边草”,争着,抢着,热闹,又活泼。

是谁,指挥着,这乡间小路上的行旅,和乐章?

那个曾经一边牧鹅,一边读《骑鹅旅行记》的少年,开始想念鹅了。

鹅,是由鸿雁驯化而来的水禽,喜欢呆在近水的田边地头,吃马齿苋、车前草、香荇和天仙米。鹅一边吃草,一边喝水,直到把脖子撑得胀鼓鼓的。只是青草极易消化,因此,每天早晚都要把鹅赶去田里,吃草。牧鹅要花很多“工夫”,虽然辛苦,但无论在春风里,还是细雨中,都是一幅天然画图。好在鹅只要有青草就够了,不用喂谷子等精料,最多在夜间,再加一点切碎的苦荬菜。

在那个不丰裕的年代,鹅,这种最为寻常的乡间水禽,用春天的草,秋天的穗,幻化出最神奇的魔术――一只只大大的、椭圆的鹅蛋,如玉、如月亮、是最美丽的脸庞。

那一年,白鹅夫人,生了六十个蛋,母亲把它们随意泡在盐汤里,加一点火腿卤、芝麻杆,做出来的腌鹅蛋,一样高傲、从容、活泼泼地。

今天,在武义乡间,已极少能见到鹅了。只是乡下人家订婚,尚有一些遵循周公旧礼的,会用一只鹅,代替大雁,送到女方的舅舅家。

那些轻舞竹梢,一起牧鹅的乡间少年,那些看会了的高傲、从容和活泼,都哪里去了?

兽・麒麟的异想世界

鹅所以高傲,是因为有高昂的头,丰子恺先生说:“鹅的头在比例上比骆驼更高,与麒麟相似。”说到麒麟,初识,是孩提时在外公家的床上,那是一张明式大床,围屏上雕有许多奇花异草,飞禽走兽。一个冬天的夜晚,我与外公躺在床上,外公指着围屏上的一种动物,告诉我:“这是麒麟,世界上最美丽的走兽。你看,这是老虎的嘴巴,这是狮子的鼻子,这是牛的耳朵,这是鹿的角,这是麋的身子,遍披鱼鳞,五色斑斓,这是马的蹄,火焰缭绕……”“那麒麟是不是最厉害的动物,比老虎、狮子还要勇猛?”我问道,“你看,麒麟角上戴肉,是仁义之兽。”外公继续道,“最勇敢者,往往最善良。”我再细看床上的围屏,那些形态各异的麒麟,虽神情英武,却丝毫无好斗之气。或隐身祥云,或徐步山林,或伫立凝望,或举头长啸,有的行走在山石云气间,有的穿行于鲜花草木里。麒麟,是美的集大成者,生活在一个远离尘世、安宁平和的异想世界里。

后来看《封神演义》,喜欢研究各路神仙的坐骑,黄天化英俊潇洒,骑的是玉麒麟。而与之敌对的闻太师,兵伐西岐,是商朝“忠义”的托孤大臣,长相威严、英气逼人,因此骑墨麒麟,也算般配得很。

最近,儿子迷上了动画片《神兽金刚》,时不时来个“麒麟超人变身”,还老是哼哼“麒麟战斗、青龙战斗、白虎战斗、玄武战斗、朱雀战斗”的口号。影片中,麒麟金刚为保卫地球和平而战,合乎“设武备而不为害”的“仁”的精神,不知小子有所悟否?

小时候,外公曾经说过:“等到了太平盛世,麒麟就会显现。”昔神兽麒麟,栖身苍茫大泽,今大泽涸竭,工厂林立,麒麟,它去了哪里?

鱼・水里有没有眼泪

威武的麒麟,浑身散发出遗世独立的气息,你若细看,就会发现,原来麒麟长着一双大大的鱼眼。说到鱼,因为水的隔绝,跟其它动物相比,鱼拥有一种独立于人类的自由。

在我的家乡,每个村庄的前面,大都会有一口池塘,叫“门前塘”。靠近村庄的一面,是长条的青石砌成的埠头,每天清晨,村妇们在这里洗菜、浣衣。她们一边嬉戏、交谈,一边挥舞着木制的“面捶”,扭动腰肢,“啪啪”地捶打衣服。“门前塘”是村庄里最为主要的“公共世界”,自然也是鱼儿们的“公共世界”。“门前塘”大都方圆不过数亩,深浅不一。水里放养的,是南方常见的鲢鱼、鳙鱼、青鱼、鲤鱼,也有野生的鲫鱼、鲶鱼、汪喇刺、泥鳅、黄鳝和虾。不过它们大多隐在水底,对于鱼儿们过着怎样的“公共生活”,我们实在是知之甚少。唯有一种身材苗条,似手指般细长的鲳条儿,土话叫“千里把”,喜欢与人亲近。它们时常穿梭在村妇们的脚边,抢着吃飘落的菜叶,还不时啄一啄小媳妇的细腿,痒痒的。你若用“面捶”去拍它们,它们就像箭一样,直射出去。

“千里把”老是成群结队地,萦绕在人的脚边,人便会生出捉它的心来,无奈“千里把”行动矫捷,极难捕捉。于是有人想出一个办法,取一些米糠,用水调和,放入一个白色的搪瓷脸盆中,取一块透明的塑料布,盖住脸盆,四周用橡皮筋扎紧,再在塑料布的中央,剪一个直径四、五厘米的圆孔,把脸盆放入水里的石板上,成一个“阱”。“千里把”闻见了米糠的香气,便会嬉闹着游来,射入其中,乐享美味,可是等到想出来时,却是四处突围、周遭碰壁,极少有懂得从头顶的圆孔中,再出来的。一生野蛮生长的“千里把”,在这悠游了三万六千场的水埠头,回头已难是梦。

过不了多久,捕鱼者从水里端起脸盆,解开塑料布,把白花花的“千里把”,倒在岸边的石板上。年少的我,看着在石板上扑腾的“千里把”,有着清亮的鱼眼,却没有眼皮,也许在鱼的世界里,并不知道,什么叫“无辜”。

李白说,“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水汽弥漫的乡村“门前塘”,清脆的捶衣声,是颇值怀念的,而水里的鱼,悠游在自己的世界里,本没有眼泪,人把它抓到岸上,才流下了泪,这未免令人唏嘘。

虫・超越生死的轮回

子非鱼,焉知鱼之泪?鸟兽鱼虫的秘密,你真知道多少?且拿江浙一带,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昆虫――“蚕”来讲,它吐的丝被织成绫罗绸缎,人们用“春蚕到死丝方尽”来象征相思与爱情,然而人终究并不真正“懂”得蚕,蚕是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无所谓爱,也无所谓恨的。它生来只是吃,吃了就“眠”,你动它一下,它既不咬你,也不逃,好像也没什么温度,冰冰凉。一“眠”、两“眠”、三“眠”、四“眠”,“眠”好了,就吐丝,作茧自缚。吐完了丝,变成一个小小的蛹,十天后,蛹咬破了茧,化成蛾,蛾再产卵。此一个轮回,不过一个多月,蚕是超脱了生与死的,它只有变化与轮回。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一丘丘整齐的桑田,满目鲜嫩的绿叶,正是江南的养蚕时节。刚从卵里孵出的蚕,只有蚂蚁大小,叫蚁蚕,这时要喂给它最鲜嫩的桑叶。三四天后,蚕开始不吃不动,进入“头眠”。睡上一天,蜕去一层皮,醒来就成了二龄蚕,再继续吃桑叶,直至进入二眠。二眠后,蚕的食量开始大增。这时,你若站在蚕房外面,能听到一阵急急的“沙沙”声,仿佛下雨一般,明代高启在《养蚕词》里说的,“晴日深窗风雨响”,正是这般景象。这时,农妇们采桑叶,要紧张到“头发不梳一月忙”的境地。

今天,有人会把二眠后的三龄蚕,捉了拿到小学门口去卖。记得小时候,我把蚕宝宝养在铅笔盒里,每天喂给它桑叶吃,却终究没有结出茧来。在我的老家,蚕一般要经过“四眠”,方能老熟。在这个过程中,每只蚕平均要吃掉了一斤多桑叶,它的体重增加了将近一万倍。蚕老熟后,养蚕人备好蚕簇,蚕就开始“上山”作茧。作完了茧,蚕缩小成一只小小的蛹,睡在里面。李商隐说“春蚕到死丝方尽”,是不确的,其实蚕蛹并没有死去,它只是累了,需要休息,再行下一步的变化。只是大多数蚕蛹,都等不到羽化成蛾的那一天,就被人们扔到铁锅里煮了。人们养蚕,只是为了采茧、缫丝,他们并不想理解蚕的生命和世界。

也是!蚕食桑叶,只为羽化归去?

真奇异。

蚕,长着马一样的头,却不善于奔跑,一生只在一张床上,慢慢地爬。作一个茧,可抽4000米的丝,人们把它织成绸,织成了万里“丝绸之路”。蚕,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丈量地球的长度与人体的温度;“千里把”,蛮气未脱,有箭一样的速度,然而游入了人设的“阱”里,便再也出不来了。其实,如果没有人类各种各样的陷阱,鱼儿以它不到人类五分之一的视力,也并不妨碍它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悠游;大公鹅呢,委实是有点傲的,见了人非但不逃,反倒压低脖子,伸长过来要“切”人。据老人家讲,在鹅的眼里,人是很渺小的;至于麒麟呢,无种而生,不生不灭,人们很少能见到它,它却一直在“那里”。

鸟虫鱼篇3

迎春花

此花因“春前有花”而得名,枝条细长,黄花成串,故又名金腰带。含苞待放时,花冠顶端杂染柿红色斑晕。“黄金偷色未分明,梅傲清香菊让荣。依旧春寒苦憔悴,向风却是最先迎。”每当岁末年初之际,迎春花便冒着凛列的严寒,吐蕾绽蕊,迎来万紫千红的大好春色。它因此也被人视为“春天的信使”,称作“东风第一枝”。

报春花

历来被人誉为“新春的信使”。因它大多在春节前后盛开,故又名“年景花”。北京把报春花叫作“仙鹤莲”,成都称它是“年节花”。报春花有500多种,我国又是报春花的分布中心,共有390种,常见的有“小报春”、“鄂报春”和“藏报春”等。这些品种由于蕴含天生丽质,很适宜室内装饰。

长春花

又写作“常春花”、“四时春”等。花开百日,花色常在。长春花,叶色油亮,花儿常开,寓意春常在的氛围,在我国各地都是受欢迎的一种盆花,布置窗口、阳台、书房、卧室、厅堂无不适宜。长春花,还可在园林和庭院中作花境、花坛的材料,美化环境。

春兰

称草兰,又名报春兰。春兰是我国兰属植物中分布最广、最常见、最受人们喜爱且栽培历史悠久的一种兰花,被尊为“花中君子”。叶片刚劲优美,花朵清雅芳香,叶、花、香三者兼备,用以装点节日书室,客厅极为大方。

春玉

又名水仙花。“一盆玉蕊满堂春”。水仙花是点缀元旦、春节最理想的时令花卉,从翡翠般的碧叶丛中抽生出洁白的花朵,亭亭玉立,不时散发出阵阵清香,被称为“凌波仙子”。

一枝春

即梅花,或作梅花的代称。黄庭坚有诗:“欲问江南近消息,喜君贻我一枝春。”梅花又名春梅,一般在春节前后开花,故有“梅先天下春”之誉。

木春菊

叶片如绿色羽毛,密密互生于枝干之上,头状花朵开于枝顶,几乎全年不绝,尤为冬春最盛,是我国冬春季节重要的切花材料和观赏盆花之一。

春桃

即桃花。桃花是我国传统园林中不可缺少的春季花木,早春三月,花先叶开放,红霞耀眼,芳菲满目,妩媚可爱,被作为少女之美的喻体,素为我国人民所喜爱,被赋予许多诗情画意,寓意太平盛世,事业繁荣之花。

常春藤

为观叶佳品。作为室内耐荫观叶植物及优良盆景,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青睐。

养金鱼的乐趣

本人养金鱼已有20多个春秋了,称得上“情有独钟”。

养金鱼不但能为家庭增添景色,还可以修心养性。要想身心舒畅,养了金鱼还要练练赏金鱼的本领。赏金鱼,首先要从鱼的大小、多少、颜色上学习欣赏。当五颜六色、缤纷多姿的金鱼映入眼帘时,你会觉得豁然开朗、心旷神怡。其次,要学会从鱼的形态上去感受。这就要求懂得鱼的种类、品性、档次、生存条件等知识,培养兴趣。最后,应懂得鱼的游姿、速度、习性等固有特点,区别出各类金鱼质的差别。如哪一类金鱼不能在一起混养、什么时候排气换水等。其间学到的知识和乐趣真非一言能尽。

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善,我饲养金鱼也上了档次,安装了较大的玻璃水族箱,箱内种有水草,有各种装饰品,还配备有空气泵、电热棒、过滤器循环装置,水族箱顶部安装日光灯,使水族箱内的景物明亮耀眼夺目,金鱼游弋其间,非常美观。

鸟虫鱼篇4

铁线虫

“自尽”的凶手

铁线虫的身体细长,直径只有几毫米,但长度可达300毫米~1 000毫米,看上去就像深褐色的铁丝。这种寄生虫平时栖息在河流、湖泊中。当卵在水中孵化并进入昆虫体内时,它就会在昆虫的腹中逐渐生长。当铁线虫发育成熟,需要进入水中产卵繁衍下一代的时候,它便会分泌出一种特殊的物质,使被寄生的螳螂、蟋蟀等昆虫失去进食、等欲望,彻彻底底变成铁线虫的交通工具,拼尽全力去寻找河流、湖泊,然后一头跳进去,溺死在水中,就好像它们投水“自尽”一般。此时,铁线虫则钻破寄主的肚皮,进入水中产卵。

双盘吸虫

高明的伪装者

丛林中,一只鸟儿在低空徐徐飞行,锐利的目光四下搜寻它最爱的食物――毛毛虫。突然,它一个俯冲,就将树梢一片叶子上色彩斑斓的大肉虫吞入口中――这口味怎么跟以前吃的不大一样?这只肉虫咋还有个硬壳?算了,吞下去就好了!于是,不久之后,被消化的猎物变作了一团鸟粪。但鸟儿不知道的是,它吃下的其实是一只蜗牛。而刚才的那一幕,更是双盘吸虫为了繁衍谋划的阴谋。

其实,那只鸟儿眼中的“毛毛虫”,实际上是寄生在蜗牛眼柄位置的双盘吸虫,这种虫子在繁殖时节会控制沦为“丧尸”的蜗牛爬到大树顶端,并且不断地抽动身体,力争让自己在鸟儿眼里更像一只鲜嫩可口的肉虫。

被鸟儿吞进体内后,可怜的蜗牛就此丧命,而双盘吸虫则会进入鸟儿的内脏,在其中繁殖。它产的卵会随鸟粪排出,伺机感染下一只可怜的蜗牛,再现这个恐怖的轮回。

金小蜂

一切为了孩子

红铃虫是一种主要以棉花为食的害虫。它属于麦蛾科,是蛾子的一种,它由肉虫到蛹再到蛾子的整个过程,都会躲在茧中变态(在有些生物的个体发育中,其形态和构造上经历阶段性剧烈变化)。这个时候,金小蜂就要出场了。它一见到红铃虫的茧,就会先用头上的触角敲打几下,辨别这个茧是否新鲜,里面有没有鲜嫩的虫蛹。如果有,金小蜂就会用腹部比针还尖利许多的产卵器刺破茧壁,猛蜇里面的红铃虫,同时还释放出一种麻醉液来。等里面的虫子被麻醉了,金小蜂就会用嘴吸食猎物的体液为自己补充营养,再将卵产到这比自己大了数倍的红铃虫茧里。

“僵尸蚂蚁”真菌

古老的寄生者

下面要出场的这个家伙,恐怕是寄生生物中“老祖宗”级别的,因为早在4 800万年前的树叶化石上,就已有了它的踪迹。其进化出控制寄主生物能力的年代,甚至还要早于喜马拉雅山脉隆起的时间。

这种古老的寄生生物就是一种寄生真菌。这种真菌可以感染雨林中的木匠蚁,然后让其变为“僵尸蚂蚁”。变成“僵尸蚂蚁”后,木匠蚁不会再继续遵循随蚂蚁大族群一起生活的习性,而是在真菌的控制下独自离开,爬到蚁群经常出没的道路旁的植物叶片上,用大腭紧紧咬住叶脉,倒吊在叶片下方,然后慢慢死去。

这个时候,寄生真菌会在木匠蚁尸体上,慢慢生出长长的菌丝,等待着侵入下方的另一只蚂蚁,这种真菌的恐怖由此可见一斑。

贝蒂寄生虫

寄生还是共生

综观前面介绍的所有寄生动物,就算手段再高明,再令人毛骨悚然,至少我们还能很明确地分辨哪个是寄生者,哪个是寄主。下面这种名为“贝蒂寄生虫”的昆虫,却能让你就这个问题思考好一阵。

鸟虫鱼篇5

在非洲无垠的大草原上,群狮围攻、分尸角马的镜头,让我们无不感叹食草动物的弱小和食肉动物的凶残。在我们的眼中,掠食者常常成为了凶悍、威猛、残忍的代名词。但是,除了鹰、雕一类的天空猎手外,我们似乎因为鸟类外衣的华丽、歌喉的悦耳和体型的娇小而忽略了它们的攻击性。事实上,在繁杂多姿的鸟类世界中,即使是看似弱不禁风的小鸟,也隐藏着一套鲜为人知、登峰造极的捕猎本领,这同样是生存所需之道。

缤纷的鸟类掠食者

全球现生鸟类有9755种,隶属于33个目、203个科,几乎生活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对于每一种生命形式都是适用的法则,鸟的种类如此繁多,而数量更是无以计数,它们为了生存当然离不开充足的食物。

恰恰是极其庞大和丰富的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给鸟类提供了充裕的食物,因此,相对应地捕食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的鸟类占据了整个大家族的多数。诸如,一贯被誉为“人类朋友”、“捕虫能手”的杜鹃、夜鹰、雨燕、戴胜、啄木鸟、蚁、食蚊鸟、霸、燕、、山椒鸟、山雀、黄鹂、卷尾……当然,这类鸟一般以昆虫等无脊椎动物作主食,可能还有一些植物性食物作为副食。当动物性食物特别匮乏的时候,它们或许才会以植物为主,或者迁飞到食物丰富的地方。其次,植物种类和形态的多样性也孕育了以它们为食的众多鸟类,比如食果的鸟、吸蜜的鸟、啄花的鸟、吃种子的鸟等,但是鸟类之中忠贞不渝的素食者所占比例并不很大,其中不乏杂食者,也就姑且算不得地道的“掠食者”了。

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掠食专家当以各种食鱼和食肉的种类莫属。前者包括大多数的水域栖息者,例如生活在海洋的企鹅、信天翁、海燕、鲣鸟、军舰鸟、海鸥,栖息在湖泊、沼泽、河流等淡水水域的潜鸟、、鹈鹕、鸬鹚、鹭、鹳、、雁鸭、鹗、鹤、翠鸟,等等。毋庸置疑,纯粹以鱼类为食的鸟类也不多,它们大都还兼捕水中的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水生昆虫甚至水生植物。为了更成功地生存,能吃的东西都要吃,这是动物适应生存的策略。一种捕食者对应单一的猎物的情况在自然界极为罕见;后者则是名副其实的空中掠食者,通常指隼形目(鸢、鹰、雕、鹞、、隼)和形目(猫头鹰)的绝大多数鸟类,即猛禽,它们主要猎食中小型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在生态系统中占据显著的位置。

在人类亘古至今的文明中,鹰永远象征着不可一世的勇气、力量和权力,所以我们常可在各种徽章、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中领略其英姿。还有一些种类(美洲鹫、兀鹫、秃鹫)采取守株待兔的办法――不劳而获地进食腐肉,但它们是大自然的“清道夫”,其功劳也是不可湮没的。更有甚者,还有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的吸血鸟。我们知道在哺乳动物中有吸血的蝙蝠,怎么鸟类世界中也有“吸血鬼”?答案是肯定的,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生活着一种尖嘴地雀,专门以吸食其他鸟类的血液为生。以人性去感悟这种鸟类不免令我们胆寒,其“掠食”的本性达到了极点。

动物的身体结构和功能是密不可分的,鸟类也不例外,因为食性的差异使它们在形态上产生了适应性变化。比如,鸟喙的样式就是千差万别:雁鸭的扁平,具有滤水的栉缘;猛禽的尖锐、钩曲,便于撕碎猎物;涉禽的细长,就像一把锋利的鱼叉;啄木鸟的强直,宛如凿子一般;在空中飞捕昆虫的鸟类则多是短而基部宽的喙。如此种种,都可谓巧夺天工,是掠食者战无不胜的秘密武器。与之相匹配的还有一套精密的消化系统,像口咽腔(硬腭、舌、唾液腺)、食道、胃、肠道和消化腺等,而身体的所有部位其实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各部缜密的机器联合运作,每种鸟类才能成为进化成功的、真正意义的掠食者。

昆虫天敌的风采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成语,黄雀捕食时的稳扎稳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自然界中,首先采取按兵不动、继而见机行动、最终出奇制胜的战术还是很常见的。科鸟类就是这样的军事家,它们的嘴短、脚短,但是嘴的基部较宽,嘴边长有毛须,适合捕食飞行中的昆虫。它们常常挺立在树木较突出的枝头上,伺机捕捉过往的昆虫,在空中拦截目标后,会兜个圈子再回到原处饱餐,所以的英文名就叫Flycatcher,直译为飞行捕手。具有这种定点捕食行为的还有尾羽呈叉状或向上卷曲的卷尾,喜爱观鸟的朋友也许见过这样的情形吧:一只身披黑色并带有金属光泽外衣的黑卷尾静立在地头边的电线上,忽然它向地面俯冲下去,继而又猛地直入云霄,形成一个U字状飞行曲线。原来,它在地面上发现了虫子,这般轻盈的姿态简直就是一架幻影战斗机,并且准确无误地命中目标。

每当大地苏醒、春风拂面的时候,家燕那矫健敏捷的身影便出现在房前屋后,它们为什么这般快乐地急驰穿梭呢?原来,燕科的河燕、崖燕、树燕、毛脚燕、锯翅燕等90种燕子,以及雨燕目的百余种雨燕都是采取当机立断的兜网式空袭技法。它们疾速地飞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张开像小网一样的嘴直接捕捉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蜉蝣目等飞虫。仲夏夜,我在北京前门楼下等公共汽车的时候总能看到一大群燕子在快速地飞驰,其瞬时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公里,是飞行最快的鸟类之一。其实,它们是楼燕,又叫北京雨燕,与家燕不同的是雨燕的初级飞羽折合时远超过尾端,脚趾特别短弱,四趾均朝向前,使得它们只能在岩石或墙壁的垂直面上抓挂,而不能在水平地面上行走,分类上属于雨燕目;而家燕属于雀形目,实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鸟类。但是,它们都是坚定的生态平衡的捍卫者,是完全以虫为食的掠食者。

行走水泊的终结者

鱼游春水对于鱼儿来说并不是一件放松心情、悠闲自得的美事。要知道,岸边或水面无处不潜伏着一个个夺命的危机。涉禽以优雅的长嘴、长颈、长腿的窈窕身姿,以华丽的蓑羽赢得了古今无数文人骚客的青睐;但是就在它们迷人的外表下却隐藏着致猎物于死地的“杀手锏”。

鹭鸶是鹳形目62种鹭科鸟类的通称,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陆或海岛。最著名的恐怕就是身着纯白色披挂的白鹭和素有“长脖老”之称的苍鹭了。苍鹭的雅号得之不易,它们为了捕食鱼类或蛙类不惜数个小时纹丝不动地站在水中,或许它找到了姜太公钓鱼的意境。此时此刻,它们半缩着脖颈,眼睛敏锐地盯着水里一点点动静。当鱼儿泛起了微弱的涟漪,苍鹭对准目标,脖子就像弦上的弓箭,倏地射了出去。鱼儿还未琢磨过劲儿来,就已命赴黄泉。比苍鹭技高一筹的是生活在非洲的黑鹭,浑身亮黑的装束俨然是一名职业杀手。它们可没有苍鹭的闲工夫在一个地方傻等,而是用它的双翼展开,围成弧形。于是在水面上产生了一块阴影,一方面有利于黑鹭看清楚水下的情况,另一方面可吸引游弋的小鱼。而分布在北美洲的美洲绿鹭可能是最聪明的猎手了。公园的池塘边几个小孩在用面包喂鱼,面包无疑是吸引鱼上钩的最佳诱饵。美洲绿鹭并不愿与孩童夺爱,而是乘机从水面衔起一块面包,飞到安静的角落,也学起了孩子们的手段引诱鱼群径直朝向它游来。不过,绿鹭需要不断尝试“钓鱼”的技术,而且不是每一只个体都能够意识到这般好手段。这种后天习得的行为需要反复演练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我们不禁惊叹掠食者的足智多谋。

唐朝钱起的《衔鱼翠鸟》诗曰:“有意莲叶间,瞥然下高树。擘波得潜鱼,一点翠光去。”这是我所见过的再好不过的一首描写鸟类捕食行为的绝句了。翠鸟捕鱼涉猎的镜头被惟妙惟肖地用诗词描述出来,不知要比用生硬的学术字眼来研究一番动物的行为胜出多少倍?尤其是“一点翠光去”精妙地锁定了一幅翠鸟入水刹那间的画面,而“一点”又表现了翠鸟抓获猎物的精确性。翠鸟,或称鱼狗,是几乎遍及全球的鸟类,已知有93种,个个都具备上佳的战斗力。如果以它们俯冲入水时的动量和冲量来衡量其掠食本领的话,翠鸟家族可谓技压群雄,堪称鸟类世界中的一颗重型炸弹。翠鸟在水中擒住小鱼后,立刻表演“出水芙蓉”的绝技,对于观者无不是一次视觉盛宴和美的享受。当然,全部过程只需一两秒的时间完成,恐怕只有人们拍成录像,观看慢镜头才能细细品味。当鱼儿的小命尽在翠鸟的掌握之中时,它们往往不急于吞咽,时常戏弄可怜的口中餐,最后,调整鱼头方位,将其先送入嘴中,直至吞进整条小鱼。

夺命小杀手

古代的暴君、恶吏为了达到杀一儆百的目的,惨不忍睹地将罪犯斩首示众,悬挂于城楼或显著的位置,展示给过往的行人和百姓。类似的事情也在鸟类中发生,它们是嗜好“曝尸示众”的野蛮杀戮者。当你去野外观鸟或考察的时候,往往会不经意发现灌丛的一条树枝上穿着一只剖腹的田鼠,有时是几只青蛙、蜥蜴或昆虫之类的尸体。经过风吹日晒,尸体早已褶皱了,也许此时树梢已然嫩芽抽枝、绿叶繁茂了。

我记得《古乐府》中的一句:“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成语“劳燕分飞”。其中的“劳”指一类叫伯劳的鸟,鸟类学家将它们归入雀形目伯劳科,生活在欧、亚、非洲以及大洋洲和北美洲,计有31种,我国有13种,常见的有红尾伯劳、虎纹伯劳、棕背伯劳等。在我国南方,最常见的是棕背伯劳。伯劳虽然是一类体型不大的鸣禽,但却天生一副猛禽的特征和性格。它的嘴颇为强大,上嘴的前端钩曲如鹰嘴,爪强健有力,适于捕食大型的昆虫以及蛙类、蜥蜴类及小型鸟类、鼠类等。它们平时栖息在树梢、电线等高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旦发现猎物就急冲过去,有时甚至敢向比它们体型大得多的鸟类发起进攻,所向披靡。

伯劳性情凶猛残忍,鸣声又尖锐凄厉,堪称“小猛禽”、“夺命小杀手”。或许伯劳喜爱耀武扬威,便生了一个特殊的习性:将猎取的战利品贯穿在荆棘、细枝甚至铁丝网的倒钩上,然后用嘴撕食。有时,它已经将美餐穿在了树枝上,却扬长而去,并不享用。是领地的标识,还是吸引异性的礼物?

真正的空中霸主

猛禽是真正的空中霸主,是鸟类世界里顶级的掠食者,这是不争的事实。它们体格健美,腿脚粗壮,翅膀宽大有力。最锋利的武器是尖端弯曲如钩的喙和趾端弯曲锋锐的爪。此外,猛禽的眼力甚好,无论是善于在高空盘旋侦察的昼行性的隼形目猛禽,还是稳立于树枝上四处监测地面状况的夜行性的形目猛禽,它们对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洞若观火。

苍鹰、金雕翱翔于高空,沿着直线或圈状滑翔,搜索追击猎物;凤头蜂鹰善于用爪子挖掘胡蜂巢穴,掠食蜜蜂、胡蜂的成虫、幼虫及其蜂蜜、蜂蜡;各种海雕从水面上方掠过,利爪伸入水中,捕获大鱼;小巧灵活的燕隼、游隼直接在空中拦截小鸟,一旦追上捕食对象,伸出脚掌猛烈打击它,猎物或被击毙在地上或在空中即被擒获;食蝠鸢可以在傍晚蝙蝠出洞的时候确定目标,轻易偷袭蝙蝠便会成功;非洲的蛇鹫(又名鹭鹰、秘书鸟)利用双腿蹬踹毒蛇的头部,几下之后,蛇即毙命,其双腿巨大的冲力可将人的小腿骨折断;埃及兀鹫更加聪明,它们用嘴衔着大小适中的石块砸击鸵鸟蛋壳,取食这种高蛋白食品;头颈的秃鹫嗅到血腥气味时聚集大群,撕扯尸体的皮层,分食腐肉,甚至嚼碎骨头。

在多达313种隼形目鸟类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栖息在美洲半荒漠地带的栗翅鹰。它们在贫瘠的地方为了生存,提高捕食成功率,竟然采取集体作战的战术。这种鹰一般2~3只协同作战,有报道说最多有6只围攻一只野兔。有的打草惊蛇,令猎物闻风丧胆;有的迂回盘旋,虚张声势,令猎物举棋不定;有的拦路堵截,令猎物插翅难飞。这套计谋简直与高智慧的人类军事战术旗鼓相当。

鸟虫鱼篇6

花鸟画与山水、人物画一样,一直深受世人的厚爱,完美的画面让人赏心悦目,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好的作品是来源于生活的,优秀的画家不论是国画创作者,还是瓷画创作者,都十分注重生活,因为生活是画家创作的基石和源泉。

宋代画家罗大经说:“曾云巢无疑工画草虫,年迈愈精。余尝问其有所传乎,无疑笑曰:‘是岂有法可传哉!某自少时取草虫笼而观之,穷昼夜不厌,又恐其神之不完也,复就草地之间观之,于是始得其天。方其落笔之际,不知我之为草虫耶,草虫之为我耶,此与造化生物之机缄盖无以异,岂有可传之法哉!’”(罗大经著《鹤林玉露》)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郑板桥《画竹》)

20世纪的著名画家齐白石,非常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常常仔细观察花鸟的形态、动作,揣摹它们的精神,把乡野生活的点滴感受与花鸟草虫的天然姿态借助画笔透露出来,所作花、鸟、鱼、虾等无不灵动鲜活,情趣盎然。

景德镇瓷上花鸟画负有盛名的“珠山八友”中有毕伯涛、程意亭、刘雨岑、邓碧珊、徐仲南、田鹤仙等,他们无一不注重体验生活,认识生活,他们的这一思想在其题画诗中显露无遗:

“山外斜阳半未沉,清溪荒草绿阴阴。此时我也知鱼乐,不是雷同庄子心。”(邓碧珊《鱼藻图》)

“画里梅花墨未干,一枝冰雪又生寒。当年风景犹能记,曾在孤山顶上看。”(田鹤仙《一枝冰雪又生寒》)

“曾记潇湘系短篷,隔江烟雨翠重重。惊雷忽报春消息,一夜灵根长箨龙。”(徐仲南《惊雷忽报春消息》)

借写生、游历来采集素材,从而“师法自然”,是画家获得成功的要素。然而,作画不是写生,不能全然照搬现实生活中眼之所见。郑板桥曾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郑板桥《画竹》)说明了画者的意识应是有主动创造性,可以参照客观事物进行创造,产生富有内涵的新意境。齐白石亦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语中的“张神”,是指物之精神,人之灵魂。因此,花鸟画应是将自然美转变为艺术美的载体。

然而,花鸟画的美不能只是画面的美,而应是意境美才对。一幅花鸟花如若没有赋予它花鸟之外的情感内涵,那就没有一点可以吸引人之处。“一枝一叶一世界,一鸟一画一天堂”。在花鸟画里,枝枝叶叶该有关情的,因为有情才能牵动人心。

历代著名的花鸟画家,其实是把花鸟画作为抒感、托物言志的载体的,也因此,他们那极具时代精神、极富思想情感、极有个性特色的画作才能流芳百世,代代相传。

明代花鸟画家徐谓因屡试不中,而灰心仕途。然而他天才超逸,诗文书画无所不精,特别是在水墨大写意花卉画方面具有独特的贡献。《墨葡萄图轴》是一幅很能代表徐渭水墨大写意风格的作品。此作将英雄失落、怀才不遇、投靠无门、一生潦倒的境遇以及由此升起的愤懑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画里藤条错落低垂,枝叶纷披,葡萄晶莹欲滴。所绘物象笔墨干湿并重,不求形似,而重生韵。以行草书写的题画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字势欹斜跌宕,令人联想到画家的坎坷经历。这幅在感性形象中寄寓了强烈的真挚情感的杰出之作,一直是后人的典范。

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山人,原为明朝王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他一生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常常以局部夸张、变形、扭曲的花、草来揭示无可奈何的落魄、悲凄处境,内心压抑却激昂难平的情绪。蕴藏深意的画面让人看到了山人内心深处的痛苦,郑板桥评价山人的画时说,“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不多泪点多”

山人在《荷花图》中,以荷花寄托自己不与满清政府同流合污,面对破碎山河、物是人非的满怀伤痛之意、满腹悲愤之情。画里的荷叶肥厚,荷茎瘦硬挺拔、如绵里藏针,茎下是丛生的杂草和苍润醇厚的杂石。

鸟虫鱼篇7

1月16日,爸爸和妈妈带我去工人文化宫看珍贵动物标本展览。

动物世界可真神奇啊!最美丽的当属白雪公主——白孔雀了。它全身洁白无暇,每当开屏时,好似一位穿着洁白婚纱的少女,左右摇摆,美丽动人。它的爸爸是蓝孔雀,妈妈是绿孔雀,生出的却是一只白孔雀。这样的问题真奇怪,连科学家们也没有弄清其中的奥秘呢,真成不解之迷了。它的头上,长着五六个“冠”,一双红色的眼睛犹如“婚纱”上镶嵌的红宝石,把“白雪公主”装扮得越发妖娆靓丽。

啄木鸟的嘴巴就像医生的听诊器,只要轻轻啄击树干,听到“笃笃笃笃”的回音,啄木鸟就知道树洞里边准有害虫。这时候,啄木鸟又硬又尖的嘴突然变成了一把“手术刀”,准确无误地害虫躲藏的地方。接着,它那可延伸到14厘米长的舌头顺着啄开的树洞把害虫卷出来往嘴里塞,整个过程瞬间完成,害虫还没有醒悟过来就成了啄木鸟的美味佳肴了。一只啄木鸟一天可吃1000-1400只害虫,1000亩的森林1年只要2只啄木鸟就可避免虫害,真是奇迹!

森林卫士猫头鹰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的耳朵非常灵敏,可以探测到动物的具体方位呢。两只眼睛长在头中间,可同时转移180度,做到眼观八方。浑身羽毛非常柔软,可保证在飞行的时候无声无息。猫头鹰白天睡觉,晚上活动,是不折不扣的“夜猫子”。每当夜晚来临,它的两只眼睛特别炯炯有神,一旦发现猎物,就用尖利的爪子扑住,用尖硬的嘴啄住。难怪狡猾的老鼠很难躲过这个神奇猎手的袭击呢。

以前我一直认为蝙蝠是鸟类中的一种,现在才知道蝙蝠是唯一会飞的益兽。冬天,蝙蝠倒挂在树上或者石壁上睡觉,心跳从每分钟400多次骤降到每分钟5-6次。蝙蝠妈妈有着特异功能,可从上千只小蝙蝠中认出自己的孩子,精心照料。蝙蝠每小时可飞300多公里,比直升飞机还快。科学家们通过对蝙蝠活动特点的研究,发明了飞机和雷达。

乌鸦叫声凄凉,样子难看,在中国人眼里很令人讨厌,“乌鸦嘴”就是用来骂人的。然而,很少人知道,乌鸦是最聪明的鸟类。它很容易驯养,经过人调教后,可以打算盘、翻画册、拼积木、摇铃。。。。。。乌鸦有300多种语言,甚至还会学人说话。在城市里,乌鸦经常叼着坚硬的食物,飞到电线上,把食物扔到马路中间的斑马线上。车一过,硬壳被碾破了。乌鸦还很注意安全,开始红灯时,它便停在电线杆上;看到人行道上绿灯闪烁时,它便赶紧飞下去把食物叼走。乌鸦有这么多有点,看来我们该给它了。

鸟虫鱼篇8

被蒙骗的养父母

所有父母都知道,抚养孩子是一件非常昂贵且劳神费力的事情,这也意味着如果有别人替你完成这项“育儿工作”,把你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抚育,对于亲生父母来说是件求之不得的事情。这也正是杜鹃和牛鹂进化出“巢寄生行为”的原因。在这种寄生情况下,“养父母”的收养行为其实带有被欺骗和被强制性,而这些“养父母们”也在不断地通过进化的方式尽量避免自己被欺骗。但同时,寄生鸟们也在让自己的骗术变得越来越高超,越来越“难以被察觉”。

在大杜鹃的例子中,被寄生的小鸟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收养小杜鹃的同时,也就预示着自己后代的死亡。因为这只寄生的小杜鹃在出壳后,会将“养父母”尚未孵出的所有鸟卵都推出鸟巢,而那些已经孵出的小雏鸟同样难逃此厄运。在小杜鹃的基因中,就印刻着杀死潜在竞争者的本能。

通过消除竞争者,刚出生的小杜鹃就可以成功地垄断所有的食物供给,并通过无休止的乞食鸣叫声哄骗自己的“养父母”,以源源不断地给它们带回新鲜的食物。棕腹杜鹃雏鸟的翅膀下甚至还有像鸟嘴一样的花纹,它们在“养父母”眼前扇动自己的翅膀,看起来就像有3只小鸟同时张着嘴嗷嗷待哺一般,借此蒙骗“养父母们”带回更多的食物。另一种巢寄生鸟类――北美地区的褐头牛鹂在寄生的鸟巢中出壳后通常不会杀死巢中的其他小鸟,而是充分利用它们作为“诱饵”,在吸引“养父母”不断忙碌着带回食物后,奋力抢走本应属于其他小雏鸟的食物。

这种通过欺骗手段换来的寄生型收养行为通常都被认为是有损“养父母”(宿主鸟)利益的,但在少数情况下,“养父母”一方也有可能从中受益,而身体的大小似乎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2015年初,西班牙科学家发现,当大斑凤头鹃的雏鸟从“养父母”小嘴乌鸦那里得到更多的食物时,小嘴乌鸦的幼雏也并非是一无所获的,因为凤头鹃的雏鸟会分泌一种极臭的分泌物,使可能入侵的捕食者退避三舍。虽然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份“好处”对于寄主小嘴乌鸦来说究竟是否利大于弊还尚未可知,但至少在一定的时间内,乌鸦“养父母”确实也可算作是“受益者”了。

在巢寄生的实例中,寄生鸟通过各种诡计将自己的孩子“丢弃”给“养父母”收养,一旦雏鸟孵化出壳,它们就会接手父辈的工作,延续这份对“养父母”的欺骗。

糊涂父母“认错人”

在自然界中,还存在着与以上方式不同的收养行为,其中有一些收养行为则是由“认错人”造成的。

以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及南部的灰袋鼠为例。在2008年至2013年之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威尔逊岬国家公园持续追踪观测了326只幼年灰袋鼠,并记录到了11个子女替换的实例:其中有4例是双方直接互换子女,还有4例是当袋鼠妈妈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后发生的收养行为(还有3例的原因未搞清楚)。发生收养行为的这些袋鼠妈妈都在哺乳期,而且它们通常都选择收养和自己死去的孩子年龄相近、性别一致的袋鼠宝宝,照顾它们直到断奶。

灰袋鼠究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收养行为呢?在小灰袋鼠可以独立生活之前,它们都要依靠母亲的育儿袋生活一段时间。在这段时期内,当小袋鼠跳出育儿袋下地活动时,袋鼠妈妈通常会先嗅闻、识别自己孩子的气味后,再将它们放回到育儿袋中。但研究人员推测,在遭遇突发的危险情况下,袋鼠妈妈们会省去嗅闻这一环节,直接让袋鼠宝宝跳入育儿袋,迅速带着它们逃离危险。而一旦发生进错育儿袋的事情,袋鼠妈妈就可能将这只袋鼠宝宝错认成自己的孩子,因为它已经沾上了自己育儿袋中的气味。

所以,这种混淆很可能就是造成灰袋鼠收养行为的主要原因,而且这种原因在别的物种中也确实存在。虽然我们人类拥有辨识不同个体的天赋,但其实,并不是每一种动物都有这项卓越技能,它们往往只能依靠诸如声音、气味或者视觉上的某些线索,很多动物也只能分辨出一些大体特征。即使很多动物父母已经进化出清晰辨别自己孩子的能力,但仍有一些动物尚未完全拥有该项能力,这也正是它们错认孩子或是被欺骗的重要原因。

这种因“认错人”而造成的收养行为后果可能是非常可怕的。在灰袋鼠的例子中,除非是两个袋鼠妈妈之间直接互换了孩子,否则当一个袋鼠妈妈因“认错人”而收养了其他袋鼠的孩子后,它自己的孩子就会被遗弃并可能死亡。

“离家出走”寻“养父母”

除了这种因为妈妈的错误而造成的收养外,有些收养则是由孩子的主动选择造成的。例如在一种名为土蝽的昆虫中,雌虫会认真照顾自己的虫卵,并在幼虫孵化后也尽心地寻找薄荷的果实哺育自己的虫宝宝。但是由于找寻薄荷果实本身是一项具有竞争性的工作,因此并不是每一个土蝽妈妈都能得到足够的食物。因此,当感到食物来源缺乏时,一些具有“长远眼光”的虫宝宝就会主动舍弃自己的妈妈,加入到别的家庭中,以获得更多的食物。相似的情况在一些海鸥中也很常见,如果亲生父母带回的食物很少,小海鸥就会“离家出走”去寻找新的“养父母”。如果它能成功混入一窝个头比自己都小的小海鸥中,它就能成功地抢占到更多的食物。

与海鸥不同,对于蓝脚鲣鸟的雏鸟来说,是否为自己选择新的“养父母”更像是一场赌注。最后出生的小鲣鸟本就因个头较小而处于劣势,如果自己的父母又无法带回足够的食物,那么,这些最小的雏鸟就面临着被同巢的哥哥姐姐欺压、挨饿直至死亡的命运。因此,当一窝蓝脚鲣鸟雏鸟的数量过多时,最后出生的小鸟就可能逃离至其他情况略好的鸟巢中。当然,由于在新家中它可能仍旧是体型最小的,新的生活也并不会“一帆风顺”。因此,如何选择,对于它们来说:正是用生命进行的一次豪赌。

不过,缺少足够的食物并不是雏鸟主动寻找“养父母”的唯一原因。瑞士科学家发现,当高山雨燕出生时,巢中如果聚集了大量的吸血虱蝇,它们就会主动寻找新的窝巢和父母。巢中的寄生虫越多,雏鸟移居去新巢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样它们就可以大幅地减少寄生虫给自己的生长和发育造成的不利影响。

而发生在雁身上的收养行为更加有趣。荷兰生物学家在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上观察野生白颊黑雁时发现,在小雁出生的第一周内,出现了非常普遍的收养现象。在刚开始观察到这种现象时,研究人员以为这只是一个偶然发生的行为。但在此之后,他们逐渐发现,在面对北极狐和海鸥这些天敌时,生活在大家庭中的小雁将有更多的机会存活。同时,另一项相似的研究课题也显示:灰雁的雏鸟似乎天生就拥有一种“被收养”的想法,它们喜欢为自己寻找一对社群等级地位更高的父母,这将同样提升自己的生存概率。基于以上的种种,科学家推测,在白颊黑雁中观察到的收养行为也是雏鸟主动选择的“离家出走”造成的。这些小雏雁明白应该为了自己的未来选择更加合适的新家庭。同时,它们之所以这样做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在雏雁生长到9天大之前,它们的父母是无法准确地区分哪些是自己的亲生孩子的。

被无情利用的收养行为

雏鸟们为了自己的生存选择新的父母,这似乎看起来尚可以接受。但在自然界中还存在着一种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收养方式:一些父母们“绑架”其它孩子,让它们充当自己孩子的“挡箭牌”,以换取自己后代更高的生存概率。在本文一开始提到的美洲慈鲷中,威斯登就观察到了这种收养行为。因为被“养父母”收养的小慈鲷总比它们自己的孩子体型偏小,这让威斯登不得不怀疑这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收养行为。之后,威斯登的研究结果证明了自己的猜测。他发现,当一个鱼群中收养了这些小鱼时,其亲生孩子的存活概率明显高于未收养小鱼的鱼群。通常捕食者总是喜欢选择最容易得手的猎物。所以,当收养这些比自己孩子瘦小的小鱼时,慈鲷父母就已经无情地将它们作为了天敌攻击的目标。

威斯登观察发现,慈鲷父母总是积极地寻找周围的小鱼,一旦看到,它们并不会像很多鱼类一样吃掉这些小家伙,而是将它们引诱到自己的家中。不过,美洲慈鲷父母们获得这些“牺牲品”的途径尚不完全清楚。威斯登通过对哥斯达黎加的美洲慈鲷进行遗传亲子鉴定分析后发现,其中近80%的鱼群中都混有收养来的小鱼们。对于美洲慈鲷来说,这种收养行为虽然无情,但带来的自我利益却是非常大的,因此所有的慈鲷家庭都在努力从中获益。

鸟虫鱼篇9

可以在家饲养的宠物有狗、猫、宠物兔、宠物鼠类、观赏鱼、宠物鸟类、爬宠类、宠物昆虫类等。主流的宠物是狗狗、猫咪、鼠类、鱼类等,饲养宠物时一定要用心,若是随意丢弃,是对生命的不负责。

能够家养的宠物随着宠物行业的发展,能够成为家养宠物的动物越来越多,适合家养的有狗、猫、龙猫、宠物兔、观赏鱼、宠物鼠类、爬宠类、宠物鸟、宠物貂、宠物昆虫等。

但目前主流的家养宠物是狗、猫、鼠类、鱼等,还有一些就比较少见了。选择宠物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

想要能够陪伴自己的就选猫咪、狗狗等,想要好看好玩的可以选择鸟鱼虫类的宠物,当然主要是自己喜欢且能够饲养,不要一时兴起,买回家之后就不管了,这是对生命的不负责。

(来源:文章屋网 )

鸟虫鱼篇10

以前的毛里求斯简直是鸟类的天堂,有茂密的森林、丰盛的食物,没有大型哺乳动物来掠食它们。于是,渡渡鸟“放弃”飞翔和防御能力,变得不能飞,甚至不再害怕陌生动物。因此,当人类侵略它们的家园时,渡渡鸟对于接下来如何生存这件事,是毫无准备的。

这是一个历史悲剧,可是世界各地仍旧在重演类似的故事。随着人类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也为生物提供了很多搭便车去往新地方的机会,而后这些生物开始疯狂侵略新环境。无论是“偷渡者”,还是逃跑的宠物或者是人类有意引进的生物,最终的结果可能都是一样的:一批又一批的本地野生物种像渡渡鸟一样,渐渐消失殆尽。

大西洋的狮子鱼――吃掉家附近的所有鱼

遗传研究表明大西洋里大多数狮子鱼的祖先是从“陆地”偷跑出来的――据称它们是在1992年美国迈阿密安得烈飓风发生时,从水族馆里逃了出来,虽然当时只有6只成功逃跑,却为以后的生态系统埋下大大的隐患。

这种具有侵略性的鱼牢牢占据着大西洋脆弱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每年,单单一只雌狮子鱼就可以产下多达200万个鱼卵,加上环境中没有天敌,狮子鱼的数量急剧增长,导致大西洋“鱼”满为患。

这些掠夺性的狮子鱼看起来花哨,但它们不挑食而且非常贪吃,几乎能把它遇见的任何生物吃掉,目前已经发现它的食物超过50个不同的物种,它能够在短短的半小时内吃掉20条小鱼,狮子鱼战胜了水域内的本地竞争者,剥夺了珊瑚礁的使用权。

搭便车而来的威胁

人头疼不已的入侵物种中,绝不能漏掉红火蚁。红火蚁原本分布在南美洲,不过它们即使什么都不吃,也可在潮湿环境下存活几个星期,于是它们偷搭乘驶向海外的船只,入侵到很多地方,包括美国南部、澳大利亚和中国南部。

它们适应能力强,能够在几乎任何类型的土壤中建造出一堆房子。它们是脾气暴躁的昆虫,非常凶,任何动物太接近它们的巢穴的话,它们就会一拥而上,狠狠地刺痛对方。

红火蚁对农业绝对是一个大威胁;不是因为它们的巢穴土堆太难看,而是它们会严重破坏庄稼,咬幼树、幼芽、花苞,还破坏电力设备。如果数量足够多,它们甚至能杀死一头牛,或者使牛和其他家畜眼盲。

失控的害虫

为了阻止红火蚁的数量继续上升,美国研究人员正在考虑是否向美国南部引入其天敌。不过,在他们这样做之前,必须先了解一下甘蔗蟾蜍的故事。

20世纪30年代,澳大利亚有一种害虫数量激增,使农作物大大减产,它就是蛴螬甲虫。蛴螬甲虫的幼虫会破坏甘蔗的根,使甘蔗死亡。人们想出了一种办法――把以蛴螬甲虫为食的美洲甘蔗蟾蜍引进来,或许可以控制蛴螬甲虫的数量。于是,前前后后大约有6万只甘蔗蟾蜍被投放到澳大利亚的甘蔗园中。不曾想的是,这种剧毒的蟾蜍却给澳大利亚带来了更大的麻烦。

像大多数外来物种一样,甘蔗蟾蜍繁殖迅速,又没有天敌。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它们的数量已经多到无法统计。在公路上开车,一天碾压死十几只甘蔗蟾蜍是再常见不过的事了。

像兔子一样繁殖

澳大利亚本土野生动物的真正天灾,是有着一条蓬松的尾巴和有一张友好的脸的动物。

“引入一些兔子危害不大,只要为它们提供一个小小的家就行。”一位名叫托马斯・奥斯丁的英国籍移民者是这么认为的,1859年他在澳大利亚放生了24只欧洲野生兔。

但是这些貌似温顺的动物的能力出乎他的意料,野生兔迅速增多,现在澳大利亚几乎处处都有它们的影子。它们偏好将本地富含有机物的原生植物吃得一干二净,导致严重的土壤侵蚀问题。它们破坏性的习惯直接或间接导致8种本地哺乳动物的灭绝。

英国人应该了解这种烦恼,因为他们自己也是这种无情入侵动物的受害者,因为算起来野生兔并不原产于英国,大约在2000年前罗马人将它们引入到了英国,曾经也疯狂侵略、占领过英国,成为英国的霸主之一。

消灭表兄妹

来自北美的灰松鼠颠沛流离到了欧洲,却几乎消灭了它们在欧洲的亲戚。它们能够战胜所有种类的欧洲本土红松鼠,这是因为它们为了度过漫长、无情的北美冬天,锻炼出了一身好本事:体型更大,能够存储更多的脂肪;繁殖速度更快。

作为被害对象,红松鼠相当痛苦,自己的表兄妹――来自北美的灰松鼠带来了松鼠痘病毒,这种病毒对于灰松鼠本身是无害的,但对红松鼠却是致命的。

第一个到达英国的灰松鼠是在19世纪70年代,人类将它们当成一种异国情调来装饰富丽堂皇的后花园。而现在灰松鼠和红松鼠的数量比例为66:1,猎人正在尽力捕捉灰松鼠,只有灰松鼠的数量下降后,红松鼠才可以在英国慢慢休整、复苏。

来自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侵略者

成立于1871年的美国驯化协会突然奇想,他们想要将大文豪莎士比亚作品中出现过的所有鸟类引进北美,丰富美国这个新世界的物种,于是他们开始尝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