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拜十篇

时间:2023-04-07 21:17:36

这一拜篇1

张飞的定位是一名坦克和辅助,所以张飞在玩法方面就可以走辅助流配合队友,没有进入疯狂状态时,可以运用一技能骚扰和击退敌方,让敌方无法靠近自己的队友,二技能也可以给自身和队友增加护盾,抵挡伤害,运用好这两个技能可以很好的保护队友,成为队友身边的守护神。而开启大招后,张飞就变成了一个有肉有输出的超强人物,就是时间较短,且失去了保护队友的能力,所以团战中开启大招的时机非常重要。

英雄台词:

1、这一拜,生死不改。

2、有些罪不会消失;有些事,非做不可。

3、邂逅,然后回忆起重要的事。

4、燕人张翼德在此。

5、战又不战,退又不退,扭扭捏捏,却是何故?

6、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7、独自生存才是最高的惩戒。

8、哼哼,三爷我长得丑,可惜你想得美。

9、克制内心的力量。

这一拜篇2

跪拜礼是我国古代的生活礼节,它的出现与当时的物质条件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在汉以前,我国还没有正式的凳椅。人们无论进食、议事都只是在地上铺一条席子,人就坐在席子上。如果请客人坐正席,则多垫一重席子,表示恭敬。如果是统治者就座,其坐的席子比普通质料的要好一些。因此,古代的“坐”和我们今天的“坐”完全不一样:古人坐的时候要双膝着地,然后臀部坐于后脚跟之上,脚掌向后向外,实际上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跪。在接待宾客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坐着的人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然后俯身向下,这样就逐渐形成了跪拜礼。

桌椅发明后,行跪拜礼愈发显得不便,但对于受礼人却更有意义。一是更能体现尊卑之别,二是由于施礼人两膝着地,以头着地,难有攻击性动作,对于受礼者比较安全。因此,这一礼节就作为觐见上级的“保留节目”流传了下来。依照等级行三跪九叩、二跪六叩、一跪三叩之礼。

细说“九拜”

古代的跪拜礼从形式上有九种之多,合称“九拜”,《周礼・春官・大祝》云:“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原来是祭祀鬼神时的礼节,后来演变为君臣、长幼、尊卑间的礼节。九拜当中,前三种属于正拜,后几种依附“正拜”演化而来,又称“附拜”。

稽首稽首是九拜中最为隆重的一个跪拜礼节。用于拜天、拜神、拜祖、拜庙和臣子拜见君父、学生拜见老师,以及祭祀等场合。行礼时,屈膝跪地,拱手于地,手在膝盖前,且左手按在右手上,然后头缓缓地伏在手前面的地上,并停留较长一段时间。

顿首顿首也叫叩头。一般用于地位相等的平辈之间,如官员之间的拜迎和拜送、民间的拜候与拜别等。朋友之间的信函往来也常用“顿首”以示敬意。行礼的动作与稽首相仿,只是头在地上停留的时间很短,一碰到地就抬起来了。顿首有时候和稽首相对成文,以稽首表颂扬谢恩,而以顿首表请罪,所以古文常“顿首死罪”连用。

空首空首也叫拜首,或简称拜,是古代男子最常用的跪拜礼,上下尊卑都可以通用,君答臣也用此礼。行礼时,屈膝跪地,先拱手揖于胸前与心相平的位置,然后俯头于两手之上。由于行这种跪拜礼时,头是悬在空中的,所以叫空首。秦汉之后,空首与顿首混为一体,不再细分了。

振动振动也叫振董。由于《周礼》无明文说明,至今没有一个定论。有的认为是在拜完之后还要站起来跳脚哭,是一种用于凶事的拜礼;有的认为是双手相击后向人叩拜的礼,多用于庆贺;还有的认为是一种伴随着音乐节奏的拜礼。

吉拜吉拜是一种丧拜,是非三年之服者所行的一种丧拜。拜时先空首后顿首。拱手时男尚左手、女尚右手,即男左手在外,女右手在外。

凶拜凶拜也是一种丧拜,是三年之服者所行的一种丧拜。拜时一般先顿首后空首。拱手时男尚左手,女尚右手。其程序与左右手的位置和吉拜刚好相反,是一种重于吉拜的丧拜。

奇拜奇拜也有几种说法。一种认为拜时先屈一膝,然后再空手拜。一种认为奇是奇偶之奇,即只拜一拜的拜礼。还有一种认为奇是倚持之倚,是一种军队中施行的特殊的跪拜礼。

这一拜篇3

观景台位于第124层

在导游的引导下穿过走廊,两旁是有关迪拜的发展史和迪拜塔建设过程的介绍。在一幅巨大的迪拜塔的照片前,有摄影师会劝你留下一幅纪念照。排队的人不算太多,一会儿我们就进了电梯。

电梯门关闭时,充满阿拉伯情调的曲子缓缓响起,像是从沙漠远处传来的悠扬笛声,一种飘飘然的感觉伴随着电梯的启动油然生起……这感觉只持续了不到一分钟,电梯门就忽然打开,我们已经到了观景台!导游告诉我们,这座大楼内共有57部电梯,而我们乘坐的这部电梯最高时速为64公里,是世界上最快的。

观景台位于第124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全封闭,另一部分是露天的。露天部分是由四五米高的落地玻璃窗围起,但有的玻璃窗离地面大约一点六米的地方开有约三十厘米高的空缺,形成了一个长长的观景框。游客可以由此更清晰地观望迪拜全景并拍摄,呼吸近四百五十米高空的空气。

也许,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环顾迪拜塔周围那些造型奇特的楼群,才能真正体会到迪拜这座从沙漠中崛起的现代都市的魅力所在。迪拜没有值得炫耀的历史,但却有足以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创造现代感的能力。

迪拜塔在全球高楼大厦的高度排名中遥遥领先,远高过553米的加拿大国家电视塔和509米的台北101大厦。真正领略迪拜塔的风采,最好还是从远处眺望。在迪拜观光,你在任何一个角落,只要向远处张望,迪拜塔都离不开你的视线。天气好时,最远可以从近百公里外看到迪拜塔。在一大片摩天大楼组合的建筑中,迪拜塔如鹤盘鸡群,拔起了整个城市的高度。

导游介绍说,按照早先的设计,迪拜塔的地基可以承受1000米高的建筑。如果有哪个国家要再建一座高楼挑战迪拜塔,他们可以很轻松地再把迪拜塔往上加几层。

保持多项世界纪录

迪拜塔保持着多项世界纪录:最多的楼层数、最高的混凝土结构、最快速度的电梯和最长运输高度的电梯。此外,迪拜塔还拥有位于76层的全球最高的游泳池以及位于158层的全球最高的清真寺。

迪拜塔的设计、建筑施工,以及大楼的租户都来自不同国家。大楼内部有1044间公寓、49层办公用楼。大厦开放后,游客除了可以到观景台观赏迪拜全景,还可到122楼的餐厅,坐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一边观景,一面享受世界各地的美食。

“迪拜梦”

迪拜塔于2004年开工建设,每隔三天就加高一层楼。但由于金融危机影响,整幢建筑的竣工日期不得不推后了4个月,直到今年1月4日才对外开放。当天,“迪拜塔”被重新以阿联酋总统、阿布扎比酋长的名字命名为“哈利法塔”。不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仍然叫它迪拜塔,因为它已经成为迪拜的象征。

这一拜篇4

在一些反映古代历史的戏剧和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古代人民行跪拜礼。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生活礼节呢?这要从古代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生活习惯谈起。我国在汉以前,还没有正式的凳椅。人们在进食、议事、看书时,只是在地上铺一条用芦苇、竹篾等编成的铺垫用具,即席子,人就坐在席子上,故称“席地而坐”。如果请客人坐正席,则多垫一重席子,表示恭敬。就连朝廷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席地而坐”,不过,所坐的东西比普通老百姓好一些,如周代每次举行大朝觐时,五者所坐的席位,设有绣着黑白斧形的屏风,屏风前面南向铺设着莞草编成的席子,上面再加上五彩蒲席和桃枝竹席,左右摆设玉儿,给王者凭依。因此,古代所谓“坐”的姿势,和我们现代人的“坐”完全不一样。坐时要两膝着地,然后将臀部坐于后脚跟之上,脚掌向后向外。古人的“坐”,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的跪。在接待宾客中,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变成了跪,然后俯身向下,就这样,逐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古人认为,不跪不叫拜。拜,在古代就是行敬礼的意思。按照周代礼仪的规定,当时对跪拜的动作和对象,作了严格的规范,共分稽首、顿首、空首,称为“正拜”。行稽首礼时,拜者必须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缓缓叩首到地,稽留多时,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重的礼节。一般用于臣子拜见君王和祭祀先祖的礼仪。(后来,用于僧人举一手向人们行礼,也称“稽首”。“)行顿首礼时,其他和稽首相同,不同者拜时必须急叩头,其额触地而拜。一般用于下对上的敬礼。(“顿首”两首,后来也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也有首尾都用的,表示对人家恭敬。)行空首礼时,双膝着地,两手拱合,俯头到手,与心平而不到地,故称“空首”,又叫“拜手”。这是“九拜”中男子跪拜礼的一种。其他如振动,不仅要跪拜、顿首,拜后还要“踊”,即跳踊,一般都在丧事时,拜者往往捶胸、顿足,跳跃而哭,表示极度悲哀,凶拜,即行礼时,先顿首,后空首;吉拜,则在行礼时,先空首,后顿首;奇拜,奇为单数,即一拜;褒拜,即再拜、三拜。古代以再拜为重。肃拜,是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拜时跪双膝后,两手先到地,再拱手,同时低下头去,到手为止,故又称“手拜”。肃,手到地的意思。所以后来在书信来往中,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往往上“谨肃”。妇女行礼也称“端肃”,即源于此。到了汉代以后。才渐渐有高座,凳椅先后问世,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因而使原来生活中的“跪坐”起了很大变化。但跪拜礼仍然存在,却变成了等级差别的标志,主要广泛运用于官场之中。如臣子拜皇帝,小官拜大官,奴才拜主子等。有时都要行三叩九拜之礼。在民间,如祭祀、祝寿等风俗中,仍世代相传。后来,又增加了打千(行礼时左膝前屈,右腿后弯,上体稍向前俯,右手下垂)、作揖(两手合抱,拱手为礼)、鞠躬(弯身行礼)等礼节,直到辛亥革命胜利,随着几千年封建君主制度的覆灭,才结束了这种跪拜礼。..中国奇特跪拜礼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这一拜篇5

【论文摘要】童年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童年精神创伤对人的影响往往会是终身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童年精神创伤对其成年时期的性格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童年经历的不幸,拜伦呈现出明显的病态人格,其主要的表现为对女人的矛盾心理、变态的俄底浦斯情结、自卑情结、性欲倒错倾向等。

1816年 4月 25日,著名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被迫离开了自己的祖国。这是一次永久的放逐 ,以后他再也没能踏上这片国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曾被英国人奉为神明的诗人遭到如此的命运呢?

一般从事拜伦研究的学者 ,比较强调拜伦作为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诗人在英国所遭受保守势力的迫害和攻击,将他看成一个受难者,却很少提及作家自身的性格的一些因素。然而,透过笼罩在诗人身上缪斯 的神圣光环,我们会发现一些让我们的情感无法接受的事实,这就是他对妻子的不近人情的冷漠和他与姐姐奥古斯塔的颇受指责的关系。的确,将一个具有偶像性质的诗人和病态人格联系在一起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但是过分美化他的生活似乎又有违历史的真实而不是一个研究者应有的态度。实际上,作为恶魔派诗人的代表人物,拜伦的性格中有许多病态的东西 ,而这些,不是被研究者忽略了,就是被有意的回避了,还有人把他的病态人格归结为他的贵族气质,但笔者认为,贵族气质和病态人格之间是有一定区别的。前者带有明显的群体特征,而后者则纯粹是个人性格的问题。

那么,拜伦的人格中有哪些病态因素,它又是什么情况下形成的呢?对拜伦的人格有什么影响呢?

总的来说 ,拜伦的病态人格与他的童年的心灵创伤有直接的关系。童年精神创伤对拜伦病态性格的形成的影响大致可归结为:童年生活的不安全感引起对女性的矛盾态度、变态的俄底浦斯情结 、性欲倒错倾 向和因身体残疾而产生的自卑情结等。

弗洛伊德、荣格、佛洛姆、拉康等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均持有一个相同的观点:童年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许多病态人格的形成和童年经历的不幸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家庭又是个人人格形成的重要环境,因为个人人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初的家庭环境、拜伦童年的家庭环境是怎样的呢?他的父亲是个浪子,与拜伦的母亲相遇时正负债累累,所以面对刚刚继承了一笔财产的拜伦的母亲,他选择了结婚这条解决其经济困境的最佳途径。结婚后,他的浪子的习性不仅未能改掉,反而变本加厉了,他大肆挥霍妻子的金钱,却并不把她本人放在眼里。正是在被丈夫的漠视、又为经济状况所担心的情况下,拜伦出世了。拜伦一出世便成了父亲的替罪羊,母亲将自己对丈夫的不满 、失望和怨恨全部发泄到拜伦身上,因此,年幼的拜伦并没有体会到家庭应有的温暖。拜伦的性格多疑而敏感,和他早年的生活经历不无关系。

《女人需要什么?》…是法国精神分析学家塞尔 13·安德烈的重要著作,在这里他明确指出,第一个给孩子提供性经验的往往是他的母亲和保姆这样的给予孩子照顾 的人。如果说母亲神经质性格让拜伦无法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的话,那么,他幼年时的保姆对他的影响则更为严重。这是一个行为放荡的女人,在照顾拜伦期间,经常将自己的情夫带 回家。除此之外,她还很有可能对拜伦实行了性侵犯。拜伦的童年精神创伤还来 自一次初恋:他九岁左右爱上了邻居家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姑娘,但这种带有单相思性质的爱情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伤害。玛格丽特表面上对拜伦很友好,使拜伦 自以为赢得了她的爱情 ,但背地里,她却对拜伦大加嘲笑 ,甚至嘲笑他的残疾,碰巧的是,有一次拜伦听见了她的嘲笑,这对初恋的他的心理打击是极大的。母亲、保姆、玛格丽特这几个女人对拜伦的共同影响是造成了拜伦成年后对女性的矛盾态度:一方面,女性是神秘的,他渴望从她们那里了解秘密;另一方面,在他眼里,女性又是可怖的,她们爱说谎、急躁、狭隘、令人厌恶 ,使他对她们永远抱有戒备心理。

依照佛洛伊德的观点,所有的孩子都要经历一次俄底浦斯阶段。但这一理论被用来解释拜伦的童年成长过程。我们会发现似乎失败了。因为,在拜伦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在拜伦的个人生活中总扮演着令人不快的角色。他的童年经验中几乎没有任何产生俄底浦斯情结的迹象。但正如法国学者罗兰 ·巴尔特所说,人类只有一个故事,这就是俄底浦斯的故事。他这句话无非是想说明母亲在人类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俄底浦斯情结是人类的最原始感情的表达,它对拜伦也不例外,只不过,拜伦的俄底浦斯情结被过分压抑,以一种变态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是对他的同父异母的姐姐奥古斯塔的不正当的爱恋。奥古斯塔是拜伦的父亲与前妻所生的女儿,比拜伦大四岁,丈夫的荒唐行为造成了她的贫困,使得她不得不带着孩子寄居在弟弟拜伦家里,拜伦曾对奥古斯塔一往情深。我们摘录拜伦写给奥古斯塔的两首很重要的诗中的两段【2】,从中可 以看出拜伦对这位姐姐的感情的端倪 :

原你心俯临我心,来教导 :

何事要果敢 ,何事要宽容;

你一句温柔的低语便抵 消全世界对我的可卑的指控。

虽然你是女人 ,却不欺哄我:

虽然是女人 ,你不曾遗弃;

虽然被我爱 ,从不刺痛我;

虽然被毁谤 ,你毫不游移;

虽然被信赖 ,你不曾回绝我;

虽然分别了,并不想摆脱 ;

虽然很警觉 ,绝不污蔑我:

为防人曲解 ,也不甘沉默。

奥古斯塔和拜伦的关系一直是研究拜伦的学者所关注的重要话题。有许多学者都坚持认为:拜伦与奥古斯塔之间存在着乱伦关系,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其中一个重要信息是来 自拜伦夫人安娜·米尔班克的,这个思想有点保守的上流社会的淑女在女儿阿达出生刚满月就离开了丈夫回到了娘家 ,当被问及她离开拜伦的原因时,安娜只说了这样的话 :“拜伦疯了”。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思想保守的女人下了那么大决心离开丈夫呢?其中的隐情也许 只有安娜自己知道。但我们也不是不可 以从一些细小的事件中推测出一些信息:在拜伦受到舆论的攻击 ,被迫永远离开英国后 ,曾多次给奥古斯塔写信 ,但后者始终没有回信。不仅如此,留在国内的奥古斯塔在安娜的影响下每天进行忏悔,忏悔什么?如果一个人没有罪恶为什么会去忏悔呢?甚至,连拜伦的信都不肯回呢?其中的原因很容易推断:奥古斯塔当然 自认为是有罪的。

同样,我们也可以从拜伦的创作中找到一点线索。在其创作中,有关乱伦的题材,如《阿林道斯的新娘》、《曼弗雷德》等比比皆是。如果我们相信佛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的话,那么 ,乱伦母题也许是拜伦 自己无意识情感的流露。很显然,在《曼弗雷德》中,曼弗雷德试图逃避对 自己姐姐的有罪的爱情,虽然我们不能将诗剧中主人公完全等同于拜伦 自己,但这部写于 1817年的诗剧和拜伦的个人情感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它正是拜伦的内心 自我谴责的无意识行为。

指出拜伦的乱伦意识并不是本文的目的,而是为了说明童年的创伤如何影响了一个伟大的诗人的生活。由于不能很好地得到母亲的照顾,拜伦的童年是在没有安全感中度过的。而寻求安全感是人的天性,由于地位、年龄和教养等原因,奥古斯塔身上有着和拜伦所交往的其他女性所没有的宽容、随和、平易等性格 ,正是这一性格使拜伦获得了一生中少有的安全感 ,他分明从奥古斯塔那里体会到一种母性般的关怀。在拜伦的潜意识中,奥古斯塔兼具情人、母亲和姐姐等多种角色身份 ,满足了拜伦的潜意识里的被过分压抑的俄底浦斯情结。

除上述心理疾病外,拜伦还有着严重的自卑情结和性欲倒错倾向。从表面看,拜伦的性格十分独立和高傲,给人以莱骜不逊的印象。但在这傲慢的背后,隐藏的是拜伦深刻的自卑情绪。众所周知,拜伦身体残疾,这种身体的畸形而带来的苦恼一直困扰了他的一生,他有一个明显的性格特征是羞怯,羞怯不是人的天性 ,它更是自于环境的影响,拜伦的羞怯和他的身体畸形有直接关系。有不少资料可以表明拜伦很有可能是个双性恋者。性欲倒错倾向在他的行 为中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对女扮男装的女性的过分偏爱。早在剑桥上大学学习时,他就经常将一个男扮女装的“女伴”留在身边。在他离家去国移居意大和后,其时充当拜伦意大利文的秘书波利多里博被人怀疑充当着其男嬖的角色。

最后,我们需要说明的是 :我们不希望对拜伦病态人格的分析影响我们对这个伟大作家的整体评价,更不要因为我们对拜伦人格的剖析降低对这位作家应有的尊敬。由于童年的不幸给作家心灵留下了难以弥补的精神创伤,作家更值得我们同情而不是嘲笑。在拜伦的创作中,我们也不宜将他的一些带有乱伦母题性质的创作完全等同于作家本人,我们不否认作家的创作和他的个人生活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我们也要记住荣格所说的话:作家不是代表着他个人而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言说者。的确,对拜伦这样一个复杂而具有社会影响的诗人,显然不是能用病态人格几个字来简单概括的。

参考文献

这一拜篇6

关键词:回族穆斯林;礼拜;强身健体

中图分类号: F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1-96-2

1 回族穆斯林及其健康生活方式追溯

回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散居于全国各地,呈“大分散,小集中”分布特点,总人口仅次于汉族、壮族,也是一个比较健康长寿的民族,其健康长寿的根源,以回族对伊斯兰教的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的回族是在极为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少数民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伊斯兰教不但对其政治、经济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而且已经源远流长地渗入到他们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的方方面面,成为了回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伊斯兰教与回族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穆斯林的健康生活之道,是基于对生命价值的认识。穆斯林认为,人类是造物主――用泥土创造出来的,使人优越于其他任何动物居于地球的首席。奉之命,受之托,为了更好地治理这个世界,建设好这个世界,人首先得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只有身体健康,才能肩负为穆斯林大众及人类社会更多的义务,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主道。

2 云南回族群众礼拜行为及其蕴含的深刻哲理

礼拜,亦称拜功,是伊斯兰教教徒向表示感恩、赞美、恳求和禀告的一种严肃而神圣的宗教仪式。伊斯兰教的礼拜既是一种庄严而神圣的宗教活动,又是虔诚的穆斯林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一种生活方式。礼拜主要有每日的“五时礼”,每星期五(主麻日)的“聚礼”,开斋节、古尔邦节的“会礼”和为亡人(去世的穆斯林)举行的“殡礼”。其中“五时礼”可以在家进行,也可以在清真寺举行,“聚礼”“会礼”“殡礼”须在清真寺举行。回族穆斯林的礼拜,是以头颅和双膝叩拜独一的,感赞的造化养育之恩,是顺从的具体形式,其目的是表达对真主的崇拜、顺从和敬畏之心。叩拜时前额、鼻尖、两手掌、双膝、两脚趾均要触地。这种庄严的宗教仪式,既是回族穆斯林独特的民族风情,更是这个民族神奇内聚力的外在表现。

“五时礼”是虔诚的回族穆斯林长年累月坚持的功课,每天要进行5次礼拜,分别是晨礼:天空破晓至日出之前(约早上6点到7点);晌礼:中午刚过到太阳稍偏西之间(大概是中午12点至1点);晡礼:下午日偏西至日落前(大概是下午3点到5点);昏礼:日落后至日辉红光散尽(大概是晚上7点到8点);宵礼:晚霞消失天黑至次日天空破晓前。每次礼拜时间为10―20分钟左右。

最为隆重的礼拜是“会礼”,在每年开斋节(伊斯兰教历10月1日)和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称宰牲日),礼拜时间在晨礼和晌礼之间,在清真寺举行隆重的集体礼拜。礼拜之前举行一次布道讲演,由德高望重的教长或阿訇宣讲教义,并结合时政宣讲我国的民族政策,倡导民族团结、和谐、进步,鼓励回族穆斯林爱党、爱国、爱教等,之后随着肃穆的诵经声,礼拜者在领拜人的带领下,整齐而严肃地行礼、叩拜。

回族穆斯林礼拜有时间及教规的规范要求,其中蕴含许多深刻的哲理。按时礼拜可以使人们养成科学规范地安排时间的习惯;礼拜的先决条件是身净、衣净、礼拜的地方净,促使穆斯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使得身体处于良好的卫生环境之中;礼拜时要求摒除杂念,虔诚举意,达至内心宁净的境地;跪拜时,井然有序地完成站立、抬手、鞠躬、跪坐、叩头等礼拜动作,有张有弛,有屈有伸,全身上下都得到锻炼。

3 云南回族穆斯林宗教礼拜活动及其健身作用的内在关系

《古兰经》说礼拜能防止和去除邪恶。从理论上说,礼拜是回族穆斯林为实现宗教理想而加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手段和途径。一个完整的礼拜包括净、静、动三个要素,每个礼拜要素均对健身具体积极的有益作用。一方面在礼拜过程的净、静、动三者形成有机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净静相辅,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在清真寺举行的群众礼拜,不仅能让礼拜者体会到庄严神圣的宗教仪式所具有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还能促进人际间的情感交流,增强民族集聚力,有利于礼拜者的心理健康。

3.1 礼拜中“净”所蕴含的健康理念

心净、身净、处所净,是回族穆斯林进行礼拜的前提条件。心净,即礼拜时抛弃私心和杂念。净心的主要目的是要求礼拜者专心按照伊斯兰教的教理、教律审视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并通过虔诚地念诵“清真言”进行悔罪,请求真主宽恕自己的过失行为,然后加以改正,从而达摒除愤怒、悔恨、忧愁之情,使心理平衡,灵魂净化。身净,是要求礼拜者在礼拜前必须用洁净无染的水进行“大净”或者“小净”。“小净”是要求礼拜者用水清洗身体的部分肢体。“大净”是要求礼拜者用水清洗周身。处所净,即保持礼拜的地方清洁干净。

回族穆斯林礼拜中的“净”,是伊斯兰教所追求的宗教伦理道德中的善行,其目的就是要让穆斯林在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保持高度的一致。回族穆斯林依据伊斯兰教的道德观提出“内里不洁外里空”,是希望礼拜者通过虔诚的礼拜,洗涤心灵、净化意识,成为内心和外表均洁净的人。礼拜时对“净”的要求,使回族穆斯林在每日的礼拜中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长年累月的坚持,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各种疾病的侵害,维护了身体的健康。

3.2 礼拜中对“静”的要求,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静”,也即静思,是者达到神圣境界的一种途径。礼拜时必须意念集中,摒除杂念,使心处于“静”的状态。回族穆斯林的礼拜,从“举意”开始,就进入了静思的状态。预备动作要求身体直立面向西方,思想集中,大脑安静。入拜后,将双手上举与肩相平,十指自然分开,目视叩头处,静思默背经文。这一系列的动作可以使人在静思的情况下,使思想和感情在无形无声中进入一种超然的虚无状态境界,在静思默念中心灵得到净化,礼拜后心舒气爽、头脑清醒、心情愉快。

许多学者研究认为,源于宗教的静思,思想高度集中,大脑处于休息和调整的状态,使疲劳的大脑皮层细胞功能得到调整,身体的生化反应程度降低,新陈代谢的速度放慢,使人处于“养精蓄锐、充实元气”的精神境界,从而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作用。回族穆斯林动静相宜的礼拜,其蕴含的健身养生之道与我国中医倡导的“动静结合、天人合一”养生观异曲同工。

3.3 礼拜中“动”的过程亦即强身健体之过程

无论是在家自己礼拜,还是到清真寺参加礼拜,均按规定的动作、姿势有节奏、有步骤地依次抬手正立、鞠躬、下跪、叩头、转颈、捧掌。每日进行五次礼拜,每次均有不同的拜数要求:晨礼四拜;晌礼十拜;哺礼四拜;昏礼五拜;霄礼九拜。共计三十二拜。礼拜时站立、鞠躬、叩头、跪坐等动作,有节奏、有起伏,有活动上肢、下肢以及全身动作,每次礼拜10―20分钟,几乎全身各个部位都要参与运动,礼拜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增强体质的功能,每做一次礼拜,就相当于一次健身运动,常年坚持,身体康健。

4 礼拜健身行为及其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积极效应

常年坚持礼拜对人的身心健康作用不言而喻,他们为什么能够在任何环境下虔诚遵守伊斯兰教的五大天命功课之一的“礼拜”,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值得我们深思。

4.1 坚定的是回族穆斯林坚守礼拜的原动力

回族穆斯林能够长期坚持礼拜,完全出于他们对真主的信仰。穆斯林认为,礼拜时思想最集中,目的最单纯,礼仪最具体,是崇拜真主的最高形式。这种坚定的是他们坚持礼拜常年不辍的原动力。中华民族历来是有信仰的民族,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形成了以儒学为主,释、道为辅的精神文化体系,不论是儒家的崇文尚礼、仁义道德,道家的洒脱无为,还是佛家的虚空清净,无不是中国精r财富的展现,甚至可以说成为了中国人的精神制高点。然而在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社会上思想活跃、观念碰撞,利益至上,物质欲望正在侵蚀着信仰的根基,面对信仰缺失的现状,有学者痛心无奈地发出:我不敢谈信仰。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内核,是一种护佑我们到达彼岸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依靠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依靠具有坚定信仰武装起来的革命队伍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

4.2 从礼拜中获得身心愉悦是回族穆斯林能够持之以恒的力量源泉

一个人光有理想、有信仰是不够的,还需要把理想付诸行动。回族穆斯林把信仰生活化,通过礼拜,身心得到锻炼是不争的事实,其主要原因是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从礼拜中获得的喜悦和力量,支撑他们长年累月、持之以恒地坚持。单就礼拜时间而言,每次不过15分钟左右,但每天坚持5次礼拜,累积的锻炼效果自不用说。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拜功不辍的回族古稀老人,身体清C、耳聪目明、红光满面、腰腿灵活、思维敏捷,这些不能不说与他们持之以恒的礼拜有关系。现今许多如跑步、走路、健身房健身、球类运动,以及中国的太极拳、印度的瑜伽等,每一项运动都是极好的锻炼身体的方式,但能够长期坚持的人寥寥无几,锻炼效果当然不理想。在生活越来越便利和舒适的今天,人们变得越来越“懒”,导致不少因“懒”而得的疾病。虔诚的回族穆斯林对礼拜的坚持,既是基于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也是自我完善的健康生活之道,值得现代人深思。

4.3 顺势而为是回族穆斯林礼拜健身养生的精髓

按照伊斯兰教的教规,男子年满12岁,女子年满9岁,凡智力和体格健全的穆斯林,都要履行每日的“五时拜”,如病人或旅行者,或遇到其他紧急情况,可以“缩短拜功”或事后补还。以此可以看出,伊斯兰教对礼拜者的要求是人性化的。笔者在许多清真寺看到,为方便老年及行动不方便的穆斯林参与礼拜,许多清真寺在礼拜大殿的南、北两侧会安装一排小桌凳,让这些行动不便的穆斯林能够坐在凳子上参加礼拜,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缩短拜功,完成一定动作的礼拜。这充分体现了回族穆斯林“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哲学思想。回族学者武宝林对穆斯林五时拜对身心健康的益处进行了翔实分析,晨礼有利于肠胃;晌礼利于小肠和膀胱;晡礼、昏礼有利于肾脏和心包;宵礼有利于三焦。一天之中,在时光流逝的每一个转换时刻,顺应日出日落的自然规律循环进行每日的五时礼拜,可以唤起人们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紧迫感,促使人们认识到时间的价值和宝贵,从而更加珍惜时间,珍爱生命。

参 考 文 献

[1] 金宜久.伊斯兰教[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这一拜篇7

欧洲二战后最伟大艺术经销商之一 一生售出16000多件艺术经典

拜尔勒1921年出生于瑞士巴塞尔小镇一位铁路工人的家庭,他年轻时的生活与艺术几乎没有交集。拜尔勒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经济学家。1939年,拜尔勒怀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准备离开瑞士到国外闯荡,那年他才18岁。但是突然爆发的二战使得他不得不改变计划,留在了相对安全的瑞士,并到巴塞尔大学学习经济和历史。读书期间,拜尔勒开始在巴塞尔的一家古董书店打工。该书店是由一位德国佛教徒奥斯卡(Oskar Schloss)创办的,在和古董书籍打交道的日子里,拜尔勒逐渐喜欢上了艺术和收藏。在这个古董书店,拜尔勒开始与艺术结缘,而这个书店也成为他艺术品经销生涯的一个重要起点。

1945年,古董书店的主人奥斯卡去世,拜尔勒干脆接手了古董书店并且把书店慢慢变成一家艺术品经销店。2年后,拜尔勒在书店举办了第一次展览――日本木刻展,他对精品艺术的眼光开始在这次展览中显现。随后的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作品展,以及土鲁兹。罗特列克展让拜尔勒的古董书店赢得了世界的关注。在60年的时间里,拜尔勒一共在古董书店推出300多个现当代艺术展览,而原先的古董书店也慢慢被其改造成为欧洲数一数二的画廊。在那里,收集并展出过包括莫奈、马蒂斯、克利、贾科梅蒂、毕加索等现代艺术家的数百件作品。

1948年,拜尔勒与他的终身伴侣希尔迪(Hildy Kunst)相遇,两者的结合让他们的艺术品经销事业开始蓬勃发展。

拜尔勒作为艺术品经销商的巨大突破是在1960年代,那时,他从美国著名收藏家大卫・汤普森手中购入340件作品。从此,拜尔勒拥有了一批上世纪最伟大艺术家的作品,这些艺术家包括了塞尚、保罗・克利、莫纳、毕加索、马蒂斯、费尔南,莱热以及勃拉克等,拜尔勒也因此在艺术经销界建立起了自己的口碑和名声。

拜尔勒的成功也与他独到的艺术眼光不可分割。他善于在一些作品的价值被低估时购入,在作品价值得到人们认可时又以高价卖出,比如莫纳的《仙女》、梵高的《麦田》、卢梭的《饥饿雄狮捕捉羚羊》等,拜尔勒在一买一卖之间赚取了可观的利润。

拜尔勒成为一名成功的艺术品经销商的另一重要条件,是他跟很多艺术家都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而拜尔勒与毕加索的友谊更是被人所称道。

1966年,拜尔勒被毕加索邀请到其工作室参观,他还被允许在毕加索的工作室里随便挑选作品。在以后很久的时间里,拜尔勒还常常回忆起那天的情形:“有一天,毕加索抓住我的手臂说:‘来我的工作室挑选一些你喜欢的作品吧!’”当时,拜尔勒正在为他巴塞尔的画廊筹备一个展览,于是他毫不客气地在毕加索的工作室一口气带走了45件作品,随后他又购买了其中26件。其中包括毕加索创作于1907年的著名作品《女人》,这件作品也一直成为拜尔勒个人收藏中最珍贵的作品之一。

与拜尔勒保持友好关系的除了艺术家,还有很多年轻的艺术品经销商。美国曼哈顿的著名艺术品经销商詹姆斯・古德曼(James Goodman)在拜尔勒去世后回忆道:“45年前,我刚刚开始艺术品经销生涯。那时我到巴塞尔去拜访拜尔勒,当时他刚好获得大卫・汤普森的收藏,他对我说:‘去我的仓库看看,挑几件你自己喜欢的作品。’当时他免费把那些价值上百万的作品给我,而我直到把这些作品卖出,才有钱回馈他。”

拜尔勒曾这样描述自己的艺术品经销原则:当选择一件艺术作品的时候,决定性的因素就是自己是否愿意把这件作品放在自己的家中欣赏。拜尔勒一生共售出16000多件艺术作品,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几次大的艺术品购买都是通过拜尔勒之手来进行。其中包括梵高创作于1889年的《约瑟夫・鲁林先生》以及毕加索创作于1914年的《吉他》。

然而,拜尔勒的艺术品经销生涯也并不是没有遭到非议。拜尔勒最心爱的作品之一――康丁斯基创作于1910年的《即兴创作10》――曾在二战时期被纳粹以“低级趣味”为由充公。1989年,这幅画原拥有者的儿子把拜尔勒告上法庭,说拜尔勒非法占有这幅画。但拜尔勒坚持认为他是从正当的途径购得此画,审判的结果是,此画原拥有者的儿子败诉,而拜尔勒依然保持这幅作品的拥有权。这一判决无疑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当年很多大腕级收藏家通过财力及其政商关系所形成的“文化霸权”的反感。

从小镇到世界艺术中心:拜尔勒成就巴塞尔艺博会美名

在拜尔勒与艺术打交道的一生中,巴塞尔艺博会是无法绕过的一个重要坐标。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巴塞尔只是瑞士一个不起眼的小镇,拜尔勒与当时巴塞尔其他几位艺术品经销商布鲁克纳(TrudlBruckner)及希尔特(Balz Hilt)决定筹备成立一个新型的艺术博览会。

现在,对收藏家和艺术品爱好者来说,拜访巴塞尔艺博会是一生中必须体验一次的经历;而对画廊来说,能够参加巴塞尔艺博会是一种荣誉,往往只有那些顶级的画廊才有参展的资格。这和成立之初巴塞尔艺博会的宗旨大为不同。1970年,拜尔勒、布鲁克纳及希尔特筹备巴塞尔艺博会的初衷是成立一个开放式的展会,让所有人都可以参加并展示他们的作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41年前,当首届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把艺术品搬到展厅,像冰箱一样进行展示时,引起了那个时代热烈的讨论。那时,谁也没有料到,巴塞尔艺博会会成为艺术世界最重要的盛会之一,它的成功势如破竹:短短时间内,巴塞尔艺博会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品展览盛事,并于1973年超过了科隆艺术博览会,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品博览会。

把博物馆和画廊的艺术品搬到展览大厅,像缝纫机、家具、葡萄酒一样卖掉,这种方式在当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画廊终于收起了它多愁善感、为艺术服务的理想主义形象,第一次露出了商业野心”,在艺术博览会成立伊始,德语电视台这样评论道:“从来都没有这么清楚明了,艺术也是一种商品,一种消费品。它很快发展成大众产品,这种趋势无从阻止。”把博览会定位为聚会场所和销售平台的理念很快在艺术界流行起来:如今世界上有600多个艺博会为画 廊和收藏家服务。

世界私人艺术基金会典范――拜尔勒基金会与美术馆

在传奇的艺术品经销生涯以及巴塞尔博览会之外,拜尔勒为世人留下的还有他自己的私人收藏、以他名字命名的拜尔勒基金会以及在世界博物馆建筑史上留有重要地位的拜尔勒美术馆。

拜尔勒的第一件重要收藏是康丁斯基创作于1910年的《即兴创作10》。这件作品为拜尔勒的现代艺术收藏奠定了基础,并一直是拜尔勒私人收藏压箱底的作品。如今,这件作品在拍卖场上可拍到1650万英镑的高价,但对拜尔勒而言,艺术品带给他心灵上的满足感,远比金钱带给他的满足感要重要得多。

拜尔勒个人收藏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绘画,但也包括一部分雕塑作品。从1959年到1965年,拜尔勒购买了几百件重要作家的绘画作品,以及80多件贾科梅蒂的雕塑作品。拜尔勒的私人收藏虽然只有大约200件,但件件都是最经典的现代主义作品,其中包括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保罗・塞尚(PaulCe zanne)和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到帕布罗・毕加索(pab]0 Picasso)、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罗伊・里奇特斯坦(Roy Lichtenstein)和弗兰西斯・培根(Francls Bacon)等伟大艺术家作品。除此之外,拜尔勒还收藏了25件来自非洲、大洋洲和美国阿拉斯加部落的艺术作品。

最开始,拜尔勒夫妇的个人收藏其实只是一些他们所经销艺术品中舍不得出售的作品,而留下这些作品除了欣赏之外,也是为了装点他们的家。1989年,西班牙文化部邀请拜尔勒在马德里做了一次展览,原本默默无闻的拜尔勒个人收藏在这次展览中赢得了世界的关注。随后,拜尔勒夫妇又在德国柏林的一次展览上大获好评。从此,拜尔勒开始为自己的个人收藏认真挑选作品。在遇到自己心仪的作品时,拜尔勒往往一掷千金。1997年,在纽约举行的印象派春拍中,拜尔勒花费1426万英镑买下塞尚创作于1888年的塞尚妻子肖像。如今,拜尔勒的个人收藏保守估计价值约12亿英镑。

1982年,拜尔勒夫妇创办了拜尔勒基金会,通过基金会他们扩展了自己的个人收藏。随着收藏的增多,拜尔勒夫妇开始考虑给他们的个人收藏创造一个永久展览的空间,而且他们希望这个空间既可以为其收藏的艺术品提供庇护所,又能向普通民众所开放。

拜尔勒一生组织过300多个展览,他对博物馆及画廊的展览陈列有独到的心得。在他所举办的展览中,拜尔勒一直反对那些老式博物馆的做法:把所有作品都挤入到一个狭窄空间里。拜尔勒希望在自己的美术馆里,绘画和雕塑拥有更大的展示空间,这样,就可以拉开作品和观看者的距离,让观看者和艺术品之间产生共鸣。“艺术必须触及你的心灵,在你身上留下强烈的视觉和心智的印象”,拜尔勒这样说。拜尔勒对美术馆建筑的形式也有着明确的见解,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希望自己的美术馆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

1994年,拜尔勒委托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师伦佐・皮阿诺(Renzo Piano)作为拜尔勒美术馆的设计师。拜尔勒美术馆后来被认为是欧洲私人美术馆的一个建筑范例:美术馆坐落在瑞士古迹贝罗尔别墅周边的树林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370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展览空间不仅为每一件经典佳作提供足够大的展示空间,而且能够对突况做出迅速的反应;同时,拜尔勒美术馆的空间设计摆脱了政府的束缚,能以对传统博物馆而言相对激进的方式展示作品。不管是建筑还是建筑里面的展览都能让参观者进一步对艺术增加了解,这也符合拜尔勒博物馆的宗旨――“为艺术服务”。

1997年,拜尔勒美术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在博物馆的开馆仪式上,拜尔勒为参观者讲述了他建立美术馆的原因:“首先,我常常被伟大的艺术作品所感动,这些作品对我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当这些作品离开时,我会感到非常难过。其次,我需要把这些作品与其他人一起分享,让这些作品所带来的感动能触及到更多的人。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想向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艺术家致敬。作为艺术品经销商,我一直是自己最大的客户,而你们在美术馆里所看到的,就是我作为一名收藏家的品味。”

这一拜篇8

这里曾是很多人眼中理想的避难所。几个月前,全球经济一片哀歌,这里钢筋森林一般的塔吊,在暮色里闪着黝黑的光芒,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最鼎盛时期,迪拜开工的塔吊,占全球的1/5。

沙漠中的香格里拉

因为可能有更多机会,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孟加拉人、斯里兰卡人、英国人、欧洲人、澳大利亚人、南非人和美国人纷纷涌入。在迪拜150万人口中,近95%是外国人。当国内的同伴们为金融危机失去工作而愁眉不展时,来自德克萨斯州的金发美女正躺在豪华海边酒店的泳池旁盘算着怎样在两年内成为百万富翁。在迪拜,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困难――据《纽约时报》的描述,一名普通的地产销售,能在一年内拿到200万美元的佣金。

2008年冬天,各国政府还在绞尽脑汁想着怎么挽救濒临破产的投行时,迪拜领导人正为耗资15亿美元、i000天内竣工的海边豪华酒店亚特兰蒂斯开业剪彩,同时还宣布了另外一个耗资950亿美元的城中城发展计划。

创造这一切的是谢赫・・本・拉希德・阿尔・马克图姆,迪拜酋长,也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副总统兼总理。同之前掌管迪拜的哥哥马克图姆相比,在剑桥接受教育的在迪拜发展中作用更为关键。2006年1月,马克图姆去世,继任。62岁的虽然执政只有4年,但迪拜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建筑狂潮以及多元经济的形成,很大程度上都是推动的结果。他一心要把这个城市国家树立为阿拉伯世界的一个样板:如何从一无所有到让世人侧目。迪拜几乎一半的建筑物上都悬挂着的大照片。

在掌权之前,白他的父亲拉希德和哥哥马克图姆时代,迪拜已开始改进商业发展,实行免税政策,取消繁琐拖沓的官僚机构,加上没有让人担心的政治不稳定,都为一个现代的迪拜奠定了发展基础。上台后,进一步扩大了工业区,开免税商店,并升级了港口和航运设备,建造了世界级的航空港,这些都是现实举措。

随后,在他的丰富想象力下,让人眼花缭乱的新项目纷纷上马。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已接近尾声,目前正在内部装修。此塔高达818米,大厦内设56部世界最快电梯,速度达17.5米/秒;可用楼层162层,有1000套豪华公寓。另外一个代表性项目是号称七星级的帆船酒店,它拥有202套复式客房、200米商可以俯瞰迪拜全城的餐厅和世界上最高的中庭。帆船酒店的每个房间都配有一个专用男仆,其中的顶级套房每晚价格为1.5万美元。尽管如此,它的入住率还是超过九成,几乎全年客满。这座开业于1999年的豪华酒店,是迪拜目前所剩不多的优良资产之一。酋长在其撰写的《我的愿景》一书中,建议阿拉伯世界如法炮制:大量吸引外资和外来人口,成立企业自由区、金融中心、推沙筑岛。

父子希望把迪拜建成类似香港或新加坡等金融中心和旅游胜地的想法,并非只凭想象,还有颇为现实的考虑。30年前,迪拜还是一片沙漠。18世纪中叶,这个波斯湾低地建立了第一个小村庄,村民靠在海边潜水找珍珠为生。很快,想发财的人从波斯、印度次大陆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蜂拥而来,小城镇规模出现。外来人用当地一种到处肆虐的蝗虫“daba”命名此地。后来被英国殖民,直到1971年,迪拜与周边六个小邦联合,成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也是在上世纪70年代,石油被发现。与邻近的阿布扎比相比,迪拜的石油储量并不丰厚。作为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每天出产大约250万桶石油,占全世界供应量的9%,而迪拜的产油量只是其一个零头,估计到2020年,其储量将完全枯竭。于是迪拜领导人决定用财政收入把迪拜建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地方。迪拜用一代人的时间完成了从18世纪到21世纪的飞速转变。西方媒体赞誉是领导阿拉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盏明灯,使迪拜摇身一变成为“世界的奇迹”。

迟到的债务危机

如果世界经齐仍能持续增长,迪拜或许不会有太大麻烦,至少不会这么决。迪拜是君主国,经济由中央控制型。所有大公司都在政府的庇护之下,被统称为“迪拜公司(DubaiInc)”。加上背后石油出口的雄厚资金支持,迪拜经济近年来始终保持稳定。这也是危机初期,迪拜能成为很多人眼中避难所的主要原因。然而,迪拜也不能超脱于经济周期的规律之外。在最初的繁荣幻想破灭后,随后发生的事情开始超出的愿景之外了。

亚特兰蒂斯酒店,在经济危机肆虐的去年冬天花费2000万举行开业庆典。这个以消失的海底世界命名的粉红色建筑,有着重新构想出来的埃及法老时代的装饰性角楼,酒店里来自南非的公关小姐称为是“世界上最豪华的”。开业时处处亮丽夺目,在由闪光球覆盖的巨大圆顶之下,是出售标价2500万英镑钻戒的商店。随处可见的巨大水箱,里面满是鲨鱼,游弋在模拟的废墟和废弃的潜艇之间。1500多间客房每间都有海景,其中的海王星套间包括了三层楼,正对着一个内有鲨鱼的大水箱,它似乎能代表繁荣时刻的迪拜印象。

而如今,这个豪华酒店,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成了逝去的沉没大陆。酒店大堂空无一人,甚至墙上的瓷砖都在脱落。而迪拜最奢华的购物中心虽然灯火通明,里面却空空荡荡。这就像一个预言――不久前的11月25日,阿联酋最大国有集团“迪拜世界(DubaiWorld)”突然宣布将推迟6个月偿还债务。

迪拜世界是阿联酋迪拜酋长国政府投资的旗舰企业,其各类资产总额为990亿美元,分布于全球100个城市,业务涉及交通物流,船坞海运、城市开发、投资和金融服务等四大领域及其诸多细分行业市场。当然,最特别的还是它旗下拥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迪拜棕榈岛集团,正是这个集团开发了赫赫有名的迪拜塔和“世界岛”――占地5.5平方公里,由300个形状模仿世界各大洲的人工岛屿组成一个微缩版的地球,当中包括约1平方公里的沙滩,每个岛屿的面积从2.3万至8.4万平方米不等,工程预计耗资140亿美元。据说贝克汉姆将竞拍英国岛,不过附近工作的人说近几月那些人工岛屿已无人光顾。中国商人胡宾斥资2800万美元买下的上海岛,如今也在搁置,没有开发。由于形势急转直下,棕榈岛集团房地产过度投资已经造成严重财务困难,从今年1月起它开始暂停多个基建项目,迫在眉睫的债务是12月中旬到期的35.2亿美元,但它显然已无力偿还。

据《纽约时报》估算,迪拜世界的债务高达590亿美元,占迪拜债务的74%。过去四年多来,迪拜推进了3000亿美元规模的建设项目,由此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债务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攀升,估计目前债务约为800亿美元。

迪拜公司的债权人大多分布在海湾地区,但也有不少欧美金融机构涉足。由此迪拜公

司冲击渡迅速从海湾地区扩散到全球金融市场。在迪拜世界宣布延期偿债的第二天,也就是11月26日,欧洲三大股市跌幅均超过3%,亚太股市同样应声下跌。此时,在西方记者的笔下,已经变成迪拜债务风波的罪人。

缺乏制度约束的地产业

的愿景设计很好。在普遍依赖石油出口的中东世界,他试图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希望能给迪拜在石油之外找寻到另外一条出路,把迪拜建成一个更为现代化的中东样板国。他的父亲拉希德在任时大力修建的自由港吸引了转口贸易,如今也已经成为支撑迪拜经济的唯一实业。

那问题出在哪里?答案是,作为迪拜的总设计师,为迪拜设立了另外一个更为激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借钱建楼,吸引那些预计这些物业会迅速升值的人前来投资。

这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经济繁荣时期流行的发展模式,类似的模式导致了华尔街的崩溃。在迪拜,这种模式的负面影响更加严重――由于极端缺乏监管,近乎没有制度约束,大多数所谓的投资都变成了投机。很多人因此开始警觉并质疑“迪拜公司”的可持续性。金融研究机构穆迪就曾警告投资者,尽管迪拜一直以令人惊愕的速度发展,其债务却增长得更快,为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03%,而常态下60%就已经达到警戒线。

在迪拜,楼盘交易不需要预售许可证,只要看到图纸,就可以买卖。一般的情况下,投资者只需给开发商首付10%,三至五个月后再付5%至10%。房价上升,投资者往往马上转手,300万的楼花就可赢取100%的收益。除了一点点户名转让手续费以外,没有任何税收。

这样的低成本和高回报,吸引很多人从传统行业转入地产投机,从而进一步推动房价上扬。迪拜房地产市场自2003年对境外人士开放以后一路高歌,好一点的地段从原来的每平方英尺400~500迪拉姆,涨到1800迪拉姆,相当于每平方米2万多元人民币,到了金融危机之前的高点,每平方英尺达到了三四万美元。

在炒房大军中,印度人最多,一个印度人出手就买50幢别墅。在迪拜的华商,则是温州人居多,“只要经商几年的,没有不买房子的,作为个人投资,迪拜的温商更热衷于短线进出。”一名当地的温州商人这样描述。

迪拜旁产热潮在迪拜国际地产投资与开发博览会上最能得到体现。作为地产交易大会,英国《独立报》的记者称博览会现场更像是个跳蚤市场。买主们摩肩接踵,甩出钞票,购买连地基都没打好的别墅和豪华公寓。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买主还没离开博览会,就把房子转手卖了出去。一个建筑项目从敲定到真正动土期间,它画在设计图纸上的房子可能已换手十来次。结果可以预见虽然迪拜很多东西,比如各种家政服务、出租车、天然气都很便宜,但“找到工作很容易,找个地方住下来可不容易”。人们开始谈论“房地产泡沫”,讨论它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破裂。

答案来得不是太久。从2008年9月开始,迪拜楼价开始狂泻。摩根士丹利在其后来的报告中说,下泻幅度达到25%。这样的状况使得迪拜之前过度扩张的很多房地产项目被迫停工,投资者纷纷逃离迪拜,迪拜近乎变成了一所空城。缺乏实业,完全依赖外来投资和外来人口的迪拜经济显示出它最脆弱的一面。由此所发生的债务危机,是泡沫破裂后随之而来的更为显著的冲击波。

迪拜的致命伤

债务危机发生后,受巨额债务困扰的迪拜世界宣布了重组计划,但人们更关注的实际上是迪拜的兄弟城市阿布扎比的态度。长期以来,迪拜和阿布扎比之间都存在敌意,用一个美国人的话说,在阿布扎比的眼中,迪拜就像一个大手大脚、惹人讨厌的小舅子,但阿布扎比还是把迪拜视为家族成员。出现危机,它就会赶来帮忙。

此前在全球信贷出现紧缩时,阿布扎比曾及时向迪拜银行注入了68亿美元,化解了人们的心理恐慌。这一次,它再次出手相助,在危机发生后的第三天,阿布扎比表示将选择性协助迪拜度过难关,并且通过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央银行和两家私人银行向迪拜注资150亿美元。

随着市场信心的稍许稳定,随后几天股市窜逃现象已见缓和,全球股市逐渐回弹。但迪拜真正的危机并不止于此,更大的危机是长期的――要维护那些在沙漠上创造出来的海滩,需要这个缺水城市付出更多的水源、更多的资金和更庞大的债务来加以维护。《独立报》曾引述阿联酋学者克里斯托弗・戴维森《迪拜:成功的弱点》一书中的描述,称迪拜拥有的是一片毫无价值的沙子,只不过借人力和生态透支把这片沙子变成了天价地产。全球只有这里建有装着空调的海滩,冷气管铺设在沙子下面,这样富人们放下浴巾走到海里时不会灼伤脚趾。山一样大的冷气室里,天然雪制造的滑雪场让你在46度高温的夏天也能享受滑雪的乐趣。而新的泰格・伍兹黄金高尔夫球场每天都需要400万加仑的水灌溉,否则场地就会随着每年光顾的沙尘风暴而消逝。

而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一个没有可用水资源的地区。这里没有地表水,蓄水层非常稀薄,是世界上降雨量最低的地区之一。这里的水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水,是由海湾地区众多的海水淡化厂淡化而来的,生产淡水的花费超过了生产汽油的花费。

这一拜篇9

那儿有全球唯一的七星级酒店,有富得流油的阿拉伯长衫大胡子,有几乎全球最低税率的商场,那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奢侈品牌,那里准备斥资过亿美金打造一间海底豪华酒店。当我经香港出境,香港海关的工作人员开玩笑说:“去DUBAI?很贵哦!”钱!钱!钱!――这就是迪拜的标签。

三分的传统,七分的时髦

香港国泰航空的班机在曼谷停、在孟买停,千辛万苦地经过13小时后,终于在当地时间深夜12点,北京时间凌晨4点到了这个中东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城市,这个仅仅在 30年前,还是阿拉伯海湾简单的小小商贸港口,而今已经是阿拉伯世界的第二大酋长国;是全球富豪们在摩纳哥之后选择的第二站销金窝;是动荡不安的中东地区难得的安乐之地。

走出机场大厅,尽管是子夜时分,街道依然喧闹繁华,阿拉伯的传统服饰随处可见,在一段似乎是商业中心的街道,一个打着手机的女孩袅袅婷婷地走过我们的车,她同样穿着阿拉伯的传统服装,不同的是她的衣服是亮亮的米色,在长过膝盖的衣服之下,是米色和浅咖啡色的条纹裙,脚上是一双细带的高跟凉鞋,露出红色的趾甲,她垂着脸说着电话,黑色睫毛长而密,夜色下的脸象牙般白而光洁。――我想,她会是什么人呢?她在这么深夜的迪拜给谁打电话呢?

第一眼的迪拜,三分的传统,七分的时髦,一点的矛盾,一点的神秘。典型迪拜思路

“她们不一定是迪拜人呢。”――第二天,当我坐上舒服的福特车的士,和的士司 机夸赞见到的迪拜女子如何美丽,他微笑着用咕噜咕噜的英语回答我。

这个一半是沙漠一半是海水的商贸港口,在石油这样的强硬金钱后盾下,近80万的人口中,本地人口只占了20%左右,这里真正成了一个新兴的国际都市。

是的,这里真的很新,无论固定的建筑还是流动的车和人,都散发着一股“新”的味道,干净、整齐,没有一丝因时间流逝所带来的历史的感觉,一件新东西所呈现出的不得不去爱惜的谨慎气息。

坐在的士上,迪拜的建筑就像美丽的建筑图册一样一页一页打开,大都是浅色,风格简明,和迪拜蓝天白云相得益彰,没有像大多数发展快速的城市一样仓促而没有美感和章法。七星级酒店BURJ AL ARAB就是典型的迪拜思路:唯一、顶级、独树一帜。印象最为深刻的则是在迪拜见到的各色企业或晶牌LOGO,每一个都显出大师风范。金钱,有时也能换回一些文化的,即便是表面的。

在迪拜,司机、宾馆服务人员大都来自南亚和东南亚,几乎都能讲流利的英语,由于管理得当,没有一般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失控。在迪拜的中心商业区,消费的安全不容置疑。一一这就是一个新兴城市的好。街边的绿化带用专门的管子给水,听说这里的一棵树每年都要花上几十万美元。

一个被塑造出来的年轻绅士

行走在迪拜的各大购物中心――这是我到迪拜后得到的第一推荐。也许正好是二月购物节的关系,每个商业中心都气氛热烈,各大品牌都打出了打折的牌子,表、服装、化妆品、皮具,充斥了每个商业楼层的角落。迪拜是著名的低税率之地,在这里“血拼”是一众游客的主要项目。在顾客众多的CITY CENTER,我看到熟悉的皮鞋品牌 NINE WEST,款式明显比国内多很多,我看中一款正在打折的皮鞋:125德纳姆(当地货币),折合人民币是280多元,这一款我在香港也看到,港币是560元。――在CITY CENTER,类似的价格差随处可见,这很刺激人的购物神经:随处可见的品牌专卖店,随处可见的价格对比,非得要一定的定力才能把荷包守住。

购买到兴处,有时就几乎忘了自己身在遥远的迪拜,恍惚间,我似乎置身于广州的一角,或是某日香港的太古城一一热闹之间,心里竟有些许的惆怅:迪拜,不过是高级城市的克隆吗?

我尝试着寻找一间能买到迪拜工艺晶的小店,我希望邂逅到一位地道的迪拜人,希望他就在柜台的后面,递给我一盏即便是粗糙的阿拉伯灯,圆我年少时的阿拉丁神话。但是,我在迪拜中心的街道徒劳地走,依然劳而无功。在迪拜的另一购物中心BUR JURMAN,这只是另一版本的CITY CENTER而已,我费尽力气才找到一间购买当地工艺品的店铺,店主是一个印度人,他英语流利,给了我很优惠的折扣,我买到了一包用精美塑料袋装好的工艺品,快快而归。

我翻看我的相机,除了华丽的街景、品牌店的豪华,就是各色购物人的表情,这,就是迪拜?一切都很规范,一切都那么地舒适,一切都那么地在想象之中。一个用金钱垒造的城市,用黄金把整个城市涂抹得炫目异彩。新的迪拜,就像一个被塑造出来的年轻绅士,彬彬有礼,面目英俊,优秀得让你无法触摸到他的温度,不忍和他交谈。

我要的迪拜

迪拜,也许就是一个共通的迪拜,一个国际的迪拜。这一点,在2月9日(中国的春节)感受最为强烈。迪拜最大的建筑集团 NAKHEEL和中国政府合作的“龙城”突然就热闹起来,这个庞大的建筑是中国商品在迪拜的最大商贸之地。有着迪拜王室背景的 NAKHEEL集团在这个项目正式启动之时,希望借助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彻底带动人气。于是,广州的星际回声文化传播公司带着国内的一众艺术家到这里搭台唱戏,做一场迪拜版本的春节联欢晚会。

龙城来了近千名客人,80%都是中国人,他们都是在迪拜从事商贸。仅仅在十六七年前,听说这里的中国人还不到20个,但现在,却是20年前的几百倍。“当时钱真的好赚,”在当地已经十几年的陈女士说,“一个建筑材料,把国内的价钱乘上100拿到这里卖都可以,而且还抢,因为当时迪拜搞建设,就是那样。”

在龙城的周围,有一大群公寓式的楼房,每个房间里都摆着“长虹”的电视,在一楼的入口处,用中文打印着一份通告:“各位春节好,节日期间请大家自觉爱护公寓的清洁卫生,注意安全,维护良好的中国人形象。”透过楼道的阿拉伯式的弧形窗口看出去,夕阳正红,沙漠里的风刮过来带来凉意,哦!对!这里是昼夜温差大的沙漠地带,这里是迪拜!

这就是迪拜吗?我真的有些失望呢。它就好像一个没有故事的漂亮人儿,喜欢他却无法爱他。这样的感觉真的有些怅然――直到我到了小小的伊朗市场。

当我们坐上5德纳姆的渡船,从豪华无比的新迪拜经过一湾窄窄浅浅的内海向老迪拜深入的时候,我的心就随着海湾的风扬了起来,2月中东明媚的阳光照在小小的海湾上,海鸟绕着渡船。同伴告诉我,在迪拜,只有穷人才来渡船,这是迪拜传统的交通工具,现在,迪拜本地人每月享受着近4万元人民币的福利待遇,早就不来光顾,这些小小的渡船,只是各地来打工的人乘坐而已。可是,在我看来,迪拜的穷人原来也是很奢侈的,因为有这么好的阳光和海鸟相伴。

伊朗市场就在小小的海湾边上,阿拉伯风格的拱廊高高地覆盖着一间间商铺,木雕的细致虽然历经风雨却依然清晰。偶然经过两间店铺,中间竟有一条小小的巷,放长了视线,原来巷的那头就是小小海湾,光和风都不吝啬地进来。好心情真的就像头顶的阳光一样明净透彻。

这一拜篇10

不知这一追问是暂时的还是永恒的:“迪拜是现实中的梦想,还是梦想中的现实”。随着这座极尽奢华的“中东之珠”的轰然倒塌,对这一现象的求解或许从两本书中可找寻本质的解释:一本是迪拜酋长谢赫??马克图姆出版的自传《我的梦想》;另一本则是克里斯托弗?戴维森出版的《迪拜:成功的脆弱》。

从迪拜金融危机事件爆发到现在不到一个月,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全力应对:12月7日,迪拜世界集团主要债权人委员会举行了首次会议。会议上,迪拜提出的债务重组方案是用现金支付一部分到期债务,剩余部分将转为新的五年期债务。作为债权人委员会成员的阿布扎比商业银行、阿联酋国民银行以及英国渣打银行、汇丰银行、莱斯银行集团和苏格兰皇家银行的代表似乎只能接受这一初步解决方案。

“梦想没有极限,持续往前”

到过迪拜的人都会记住一个传奇人物――谢赫??马克图姆酋长。在迪拜市中心的谢赫扎伊德大道边,竖立着酋长的头像,眼神像沙漠中的猎鹰,头像附带着他的一句格言:“梦想没有极限,持续往前。”

2006年酋长出版了自传《我的梦想》,书中写到说:“我们实施的梦想,是希望增强国际竞争力,这包括连接东西的战略位置,拥有质量先进且高效低耗的基础设施,降到最低,实现自由经济政策和零关税。这是一种建立在自由贸易、市场经济、天空开放和免税原则上的发展模式,也是迪拜人为生存而战的必然选择。”

62岁的酋长用了4年时间在“沙滩”上实现着梦想――他将一个没有实业、14万人口的沙漠小城,变成全球贸易中心、金融重镇、旅游胜地,并创建了令人称奇的“迪拜模式”――以高端房地产和金融业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靠大规模举债和融资等大兴土木,驱动金融杠杆“利滚利”,以此拉动经济发展。

如果没有出现资金流断裂,他的梦想几近成功:最高的摩天大楼迪拜塔、最宽的高速公路、最大的室内滑雪场、最大的人工岛和最奢华的七星级酒店……然而,这一切已成为了波斯湾明珠的昨日辉煌。

疯狂的房地产投资背后风险紧随。“从迪拜债务危机的起因看,其经济结构存在很大问题。房地产是它唯一简单的经济模式,而且大量借助外来资金开发房地产,短期内或许能拉动经济增长,但从长期来看风险极大。”专家指出。

下面一组数字足可说明这种简单经济的可怕:迪拜的年GDP为750亿美元,国家总债务却高达800亿美元,2010年底以前到期债务为130亿美元,2011年底以前为约200亿美元。

据了解,2001年迪拜一幢别墅每平方米只要8000元,到金融危机之前,已涨至最每平方米涨到4万多元。2006年迪拜加大开发力度,投入了8000亿美元,这笔投入所需要的后续资金达到3000亿美元,而此时的迪拜所需资金已经毫无着落,再加上现有地产投资缩水,原有投资大规模撤出,繁荣的迪拜最终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倒。

制度建设不容忽视

昔日的“沙漠之都”如今已是人去楼空。众多的烂尾项目恐怕在未来十几年内都将难以消化,欠下800亿美元外债的迪拜世界房产项目,现在已经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烂尾工程,有些将成为永久性泡沫的纪念碑。

对于这一场景的描述早已出现在英国杜伦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戴维森《迪拜:脆弱的成功》一书中。出版于2008年的这本书就写曾到:“在迪拜房地产最热时期,会出现开发商在尚未购入土地前就开始卖房的疯狂行为。但全球经济大势不利局面的持续下,资金偏好转移,需求不足等因素最终导致烂尾项目涌现、盈利模式难续、企业偿付无力局面。”在迪拜取得巨大的成功之时,戴维森的新书《迪拜:成功的脆弱性》发出另类声音,曾一度成为迪拜当权者想要禁止的书籍。

虽然迪拜作为一个国际大都会的历史不是很长,但它有着一千多年阿拉伯文化的沉淀。戴维森认为,迪拜的发展是从英国统治时期开始起步的,它的发展史也是大英帝国殖民史的一部分。从那时起,迪拜就一直努力在现代的西方价值观和传统的阿拉伯文化之间寻求平衡――在“不断摧毁阿拉伯文化特征的同时重新塑造新的阿拉伯文化特征”。他认为,虽然迪拜不具有现代民主的传统和根基,也不是一个真正的“民权社会”,但是海湾地区传统的君主制政体成功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维持了政治稳定,这是迪拜酋长谢赫??马克图姆最为成功之处。

但是,戴维森继而又指出,当今迪拜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是它的经济发展严重依赖来自海外的直接投资,外资的主导地位势必会促使影响深远的社会和经济改革,各种风险被一时的繁荣所掩盖着。

垄断现象日趋严重。“制度建设缺失。国内的人民基本上被排除在发展所带来的机会之外,尽管迪拜人民享受到了王室所恩赐的高水平福利和繁荣带来的资源租值,但由于没有国内市场制度保障,且生产性资源几乎为王族所垄断,普通国民很少有机会以企业家的角色参与经济发展,经济基础根基不稳。”有学者指出。

还有学者指出,迪拜“政企合一”的城市开发模式透支了国家信用。这一模式呈现的特征如下:迪拜房地产和基础投资是拉动经济唯一的支柱,否则难以带动高端服务业;国家垄断土地资源,否则投资收益无保障;通过国企来市场融资,否则市场本身不足以支撑信用……迪拜的主要商业活动都烙上了国家意志和信用。

中国会成为下一个迪拜吗?

“蟑螂效应”是华尔街的名言:你如果发现了一只蟑螂,往往说明还有更多的蟑螂在后面。

迪拜事件发生后,经济学博士马光远一针见血的指出,迪拜金融危机暴露出的最大的问题是全球资本对新兴市场模式信任是否可以持续,如果迪拜摧毁了全球资本的信任,那么毫无疑问将引发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巨大冲击,并且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